TWI690999B - 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液晶面板、以及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的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液晶面板、以及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的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0999B
TWI690999B TW106111123A TW106111123A TWI690999B TW I690999 B TWI690999 B TW I690999B TW 106111123 A TW106111123 A TW 106111123A TW 106111123 A TW106111123 A TW 106111123A TW I690999 B TWI690999 B TW I69099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laye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substrate
oxide
liquid cryst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111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06031A (zh
Inventor
須田具和
高橋明久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愛發科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愛發科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愛發科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060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60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09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0999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5/00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5/14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comprising conductive layers or films on insulating-suppor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06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material
    • C23C14/08Ox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22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f coating
    • C23C14/34Sputter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00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 H01B1/06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mainly consisting of other non-metallic substances
    • H01B1/08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mainly consisting of other non-metallic substances oxi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026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ing or semi-conducting layers, e.g. deposition of meta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Non-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 Cabl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 Inorganic Compounds Of Heavy Metal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阻的經時變化少的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液晶面板、以及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的製造方法。
作為本發明之一形態之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具備基板及透明導電層。前述透明導電層設置於前述基板上,且包含氧化錫與氧化鈮、氧化鉭及氧化銻中的至少任一者。藉此,該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中,電阻的經時變化減少。

Description

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液晶面板、以及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液晶面板、以及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的製造方法。
採用產生相對於液晶面板基板為水平方向成分之電場而驅動液晶之所謂橫向電場驅動方式(IPS(In-Plane Switching;面內切換)方式或FFS(Fringe Field Switching;邊緣電場切換)方式)之內嵌型(in-cell)液晶面板具有如下構造。例如,該構造具備:彩色濾光片基板;對向基板,具有驅動液晶之液晶驅動用電子電路及感知手指觸控之感知感測器用電極;及液晶,設置於前述彩色濾光片基板與前述對向基板之間。
此種液晶面板中,未於彩色濾光片基板形成電極而彩 色濾光片帶電,產生顯示動作的誤動作。為了防止該帶電,存在如下技術:於彩色濾光片基板中的未形成彩色濾光片之面設置透明導電層,該透明導電層以高電阻的氧化銦錫作為主材料且含有矽(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5855948號公報。
然而,以氧化銦錫作為主成分且含有矽之透明導電層的表面中露出氧化銦錫。因此,該透明導電層的耐候性或耐化學品性差,該透明導電層的電阻容易發生經時變化。
鑒於如以上之情況,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阻的經時變化少的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液晶面板、以及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的製造方法。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之一形態之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具備基板及透明導電層。
前述透明導電層設置於前述基板上,且包含氧化錫與氧化鈮、氧化鉭及氧化銻中的至少任一者。
藉此,該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中,電阻的經時變化減少。
前述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中,前述氧化鈮、前述氧化鉭及前述氧化銻中的至少任一者的含有率於前述透明導電層中可為5wt%以上15%wt以下。
藉此,該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中,氧化物不易被還原,從而可維持透明導電層的高電阻狀態。
前述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中,前述透明導電層的片電阻可為1×107(Ω/sq.)以上1×1010(Ω/sq.)以下。
前述透明導電層的透射率於波長550nm下可為98.5%以上。
藉由將此種高透光率的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用於內嵌型液晶面板,可抑制彩色濾光片帶電,更且液晶面板中的透光率不會顯著減少。
前述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中,前述透明導電層的厚度可為5nm以上15nm以下。
藉此,該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中,將具有適當的電阻及透射率之透明導電層設置於基板上。
前述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中,前述透明導電層可含有氮。
藉此,該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中,藉由氮的添加量調整透明導電層的電阻。
前述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中,前述基板可具有透明基板及彩色濾光片。
前述透明基板可設置於前述透明導電層與前述彩色濾光片之間。
藉此,藉由透明導電層抑制彩色濾光片帶電。
另外,本發明之一形態之液晶面板具備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對向基板、及液晶。
前述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包括具有第1面及第2面之第1透明基板、透明導電層、及彩色濾光片。透明導電層設置於前述第1面上,且包含氧化錫與氧化鈮、氧化鉭及氧化銻中的至少任一者。彩色濾光片設置於前述第2面上。
前述對向基板具有第2透明基板與設置於前述第2透明基板上之感知感測器用電極及液晶驅動用電子電路。
前述液晶設置於前述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與前述對向基板之間,且由前述液晶驅動用電子電路驅動控制。
藉此,該液晶面板中,藉由透明導電層防止彩色濾光片帶電。更且,該透明導電層中,電阻的經時變化少。結果,液晶面板中,觸控感知功能的經時變化少,可靠性進一步變高。
前述液晶面板中,前述氧化鈮、前述氧化鉭及前述氧化銻中的至少任一者的含有率於前述透明導電層中可為5wt%以上15%wt以下。
藉此,液晶面板中的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中,氧化物不易被還原,從而可維持透明導電層的高電阻狀態。
前述液晶面板中,前述透明導電層的片電阻可為1×107(Ω/sq.)以上1×1010(Ω/sq.)以下。
前述透明導電層的透射率於波長550nm下可為98.5%以上。
藉由將此種高透光率的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用於內嵌型液晶面板,可抑制彩色濾光片帶電,更且液晶面板中的透光率不會顯著減少。
前述液晶面板中,前述透明導電層的厚度可為5nm以上15nm以下。
藉此,該液晶面板中,將具有適當的電阻及透射率之透明導電層設置於透明基板上。
前述液晶面板中,前述透明導電層可含有氮。
藉此,該液晶面板中,藉由氮的添加量調整透明導電層的電阻。
另外,本發明之一形態之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的製造方法使用以下靶材,該靶材包含氧化錫與氧化鈮、氧化鉭及氧化銻中的至少任一者,且前述靶材中的前述氧化鈮、前述氧化鉭及前述氧化銻中的至少任一者的含有率為5wt%以上15%wt以下。在氧分壓為0.005Pa以上0.05Pa以下之氬與氧之混合氣體氛圍下,於基板上成膜包含氧化錫與氧化鈮、氧化鉭及氧化銻中的至少任一者之透明導電層。
藉由在此種混合氣體氛圍下成膜透明導電層,可獲得所期望之高電阻的透明導電層。更且,可抑制透明導電層中氧化物之還原,從而獲得電阻的經時變化少的透明導電層。
前述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的製造方法中,可使前述混合氣體中含有氮,且在前述氮的分壓為0.025Pa以上0.1Pa以下成膜前述透明導電層。
藉此,該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中,藉由氮的添加量調整透明導電層的電阻。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電阻的經時變化少的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液晶面板、以及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的製造方法。
1:液晶面板
10: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
11:透明基板
11a、11b:表面
12:透明導電層
14:彩色濾光片基板
15:彩色濾光片
20:對向基板
21:透明基板
21a、21b:表面
22:功能層
40:液晶
41:間隔件
50、51:偏光板
60:覆蓋玻璃
70:手指
圖1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液晶面板之概略剖面圖。
圖2係表示使用包含氧化錫及氧化鈮之靶材之情形時的氧流量與透明導電層的片電阻之關係之概略圖表圖。
圖3係表示作為比較例之使用由ITO(Indium Tin Oxidc;氧化铟錫)構成之靶材之情形時的氧流量與ITO層的片電阻之關係之概略圖表圖。
圖4係表示氬及氧之混合氣體中添加氮之情形時的氮流量與透明導電層的片電阻之關係之概略圖表圖。
圖5係表示透明導電層的透光率之概略圖表圖。
圖6係表示透明導電層的片電阻的經時變化之概略圖表圖(其1)。
圖7係表示透明導電層的片電阻的經時變化之概略圖表圖(其2)。
圖8係表示透明導電層的耐蝕性之概略圖表圖。
以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各圖式中,有時導入XYZ軸座標。另外,以下所示之數值、圖、圖表為例示,但並不限定於所例示之數值、圖、圖表。
本實施形態中,例示採用FFS方式之附設觸控面板功能之內嵌型液晶面板,但並不限定於此。例如,本實施形 態之液晶面板亦可應用於IPS方式之液晶面板,還可應用於以下構成:於構成液晶面板之一對基板中的一基板設置液晶驅動用電子電路及感知感測器用電極,於另一基板不形成電極而形成彩色濾光片。
[液晶面板]
圖1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液晶面板之概略剖面圖。
圖1所示之液晶面板1兼具顯示圖像之功能與觸控面板功能。液晶面板1具備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10、對向基板20、液晶40、偏光板50、覆蓋玻璃60、及偏光板51。圖1之例中,Z軸方向上依序積層有偏光板51、對向基板20、液晶40、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10、偏光板50及覆蓋玻璃60。液晶40內設置有間隔件41。
液晶面板1中,向偏光板51入射背光。另外,液晶面板1中,透過覆蓋玻璃60視認圖像。另外,液晶面板1中,藉由用手指70等觸控覆蓋玻璃60,可進行觸控操作。以下,對液晶面板1中的各構件的構成進行詳細說明。
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10具有透明導電層12及彩色濾光片基板14。彩色濾光片基板14包含透明基板11(第1透明基板)及彩色濾光片15。透明基板11設置於透明導電層12與彩色濾光片15之間。透明基板11例如為玻璃基板。液晶面板1中,透明導電層12發揮作為例如抗靜電 層的功能。
透明導電層12設置於透明基板11的表面11a(第1面)上。透明導電層12包含:氧化錫(SnO2);以及氧化鈮(Nb2O3或Nb2O5)、氧化鉭(Ta2O3或Ta2O5)及氧化銻(Sb2O3或Sb2O5)中的至少任一者。
例如,透明導電層12由作為主成分之氧化錫與作為副成分之氧化鈮、氧化鉭及氧化銻中的至少任一者構成。此處,有時存在透明導電層12中含有靶材的製造過程中所導入之微量的鋁(Al)、鋯(Zr)等元素。透明導電層12中含或不含微量元素(Al、Zr等),本實施形態中,均可獲得實質上相同的效果。再者,作為副成分,除前述之氧化物以外,亦可為第3族元素中的任一元素的氧化物。
另外,透明導電層12中,氧化鈮、氧化鉭及氧化銻中的至少任一者的含有率為5wt%以上15%wt以下。若氧化鈮、氧化鉭及氧化銻中的至少任一者的含有率小於5wt%,則例如透明導電層12的電阻變低,故而欠佳。另一方面,若氧化鈮、氧化鉭及氧化銻中的至少任一者的含有率大於15wt%,則例如成膜時所使用之靶材變得容易破裂,故而欠佳。
由此種氧化物構成之透明導電層12的片電阻例如為 1×107(Ω/sq.)以上1×1010(Ω/sq.)以下。若透明導電層12的片電阻小於1×107(Ω/sq.),則例如觸控操作時的觸控信號被透明導電層12遮蔽,故而欠佳。另一方面,若透明導電層12的片電阻大於1×1010(Ω/sq.),則例如透明導電層12的去靜電功能降低,故而欠佳。
透明導電層12的片電阻可藉由改變透明導電層12中所含之氧化鈮、氧化鉭及氧化銻中的至少任一者的含有率而進行調整。或者,該片電阻例如可藉由改變成膜時導入至透明導電層12中的氧的量而進行調整。另外,具有此種片電阻之透明導電層12的透射率於波長550nm下為98.5%以上。
設置有透明導電層12之液晶面板1中,透明導電層12的耐候性或耐化學品性優異,透明導電層12中所含之氧化物不易被還原。藉此,以高電阻狀態(1×107(Ω/sq.)以上1×1010(Ω/sq.)以下)長時間維持透明導電層12的電阻。結果,液晶面板1中,觸控操作時的觸控感知穩定可抑制彩色濾光片15帶電。更且,液晶面板1中,透明導電層12中的透光率變高,液晶面板中的透光率不會顯著減少,而可更清晰地視認液晶面板1中的圖像。亦即,液晶面板1的動作可靠性進一步提高。
另外,透明導電層12的厚度為5nm以上15nm以下。 若透明導電層12的厚度小於5nm,則例如透明導電層12的片電阻高於前述範圍,透明導電層12的去靜電功能降低,故而欠佳。若透明導電層12的厚度大於15nm,則例如透明導電層12的透射率降低,故而欠佳。
另外,透明導電層12中亦可含有氮(N)。氮例如作為雜質元素含有於透明導電層12中。透明導電層12的片電阻例如可藉由改變氮的添加量而進行調整。例如,成膜透明導電層12時,可藉由將成膜時所導入之氧的比率調整為不會使透明導電層12還原之程度,並與成膜時所導入之氧的比率分開獨立地控制氮的比率而調整透明導電層12的片電阻。
假如,於由ITO層單獨體構成透明導電層之情形時,因ITO層的耐候性或耐化學品性低,導致ITO層的片電阻隨著時間經過而逐漸變低。因此,由ITO層單獨體構成之液晶面板中,觸控感知功能逐漸經時劣化。可認為原因在於,ITO層中所含之氧經時脫離(所謂氧之逃逸),該ITO層的片電阻經時變低。更且,原因在於,若於貼合基板使ITO成膜,則有時無法充分地進行退火處理,無法形成結晶性高的ITO層。另外,即便是ITO層中添加有矽(Si)之單獨體層,ITO亦會於單獨體層表面露出,故而可能引起同樣的現象。
另外,為了防止ITO層中所含之氧經時脫離之現象,考慮於ITO層設置抑制氧之脫離之頂蓋層之方法。但是,ITO層上設置有頂蓋層之積層體與單層體相比層數增加,積層體本身的透光率變低。作為使該積層體的透光率上升之方法,有使頂蓋層發揮作為抗反射層的功能之方法。但是,抗反射層必須較厚地形成,若採用該方法,則製造成本上升。
如此,液晶面板中,較佳為使用前述之透明導電層12。
彩色濾光片15形成於透明基板11的表面11b(第2面)上。彩色濾光片15由黑矩陣及紅色著色層、綠色著色層、藍色著色層構成,前述黑矩陣由黑色樹脂等形成為棋盤格狀,前述紅色著色層、綠色著色層、藍色著色層以掩埋黑矩陣的開口部之方式,形成為例如條狀。於彩色濾光片15上形成有未圖示之配向膜。
由棋盤格狀的黑矩陣形成之開口部與子像素對應,1個像素由紅色子像素、綠色子像素及藍色子像素之3個子像素構成。
對向基板20具有透明基板21(第2透明基板)、及具備感知感測器用電極及液晶驅動用電子電路之功能層 22。透明基板21例如為玻璃基板。
透明基板21具有表面21a與表面21b。功能層22設置於透明基板21的表面21b上。另外,功能層22上形成有未圖示之配向膜。
液晶驅動用電子電路驅動液晶40。感知感測器用電極構成感知感測器的一部分,感知覆蓋玻璃60表面上的觸控操作。
功能層22具有:像素電極、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電晶體)、閘極線、信號線、共通電極、共通電極驅動用線、感知感測器用驅動線、及感知感測器用檢測線。
液晶驅動用電子電路由像素電極、TFT、閘極線、信號線、共通電極、及共通電極驅動用線構成。該等液晶驅動用電子電路由驅動控制電路驅動控制,前述驅動控制電路設置於與液晶面板電性連接之未圖示之驅動電路基板。
感知感測器用電極由感知感測器用驅動線、感知感測器用檢測線、及共通電極構成。感知感測器由該等感知感測器用電極及觸控位置檢測控制電路構成,觸控位置檢測控制電路設置於與液晶面板電性連接之未圖示之驅動電路基板。藉由設置感知感測器,液晶面板具備觸控面板功 能。用於液晶驅動用之共通電極亦發揮作為感知感測器用電極的功能。
如此,於對向基板20設置有液晶驅動用電子電路及感知感測器的一部分,前述液晶驅動用電子電路生成液晶面板1的顯示畫面所顯示之圖像,前述感知感測器感知手指70或觸控筆等器具於液晶面板1的表面上的觸控。
若將透明基板21的水平面設為XY平面,則閘極線與信號線經由層間絕緣膜分別設置於X軸方向、Y軸方向,於該閘極線與信號線的每個交叉部設置TFT及梳齒狀的像素電極。構成TFT之閘極電極與閘極線電性連接,構成TFT之源極、汲極分別與信號線及像素電極電性連接。
共通電極與每1像素對應地以島狀形成多個。TFT、共通電極、像素電極構成為分別自透明基板21側依序積層TFT、層間絕緣膜、共通電極、層間絕緣膜、像素電極。
共通驅動用線與共通電極電性連接,於與信號線、源極及汲極同一層形成。
感知感測器用驅動線於與閘極電極及閘極線同一層沿X軸方向形成複數條。感知感測器用驅動線與一部分 共通電極電性連接,連接於感知感測器用驅動電極之共通電極發揮作為感知感測器的驅動電極的功能。感知感測器用驅動電極連接於未圖示之觸控位置檢測控制電路,該觸控位置檢測控制電路輸出觸控位置檢測用的驅動信號。
感知感測器用檢測線於與源極及信號線同一層沿Y軸方向形成複數條。感知感測器用檢測線與未與感知感測器用驅動線電性連接之其他共通電極電性連接,連接於感知感測器用檢測線之共通電極發揮作為感知感測器的檢測電極的功能。感知感測器用驅動線連接於未圖示之觸控位置檢測控制電路,該觸控位置檢測控制電路接收自感知感測器用檢測線送來之檢測信號。並且,藉由對所接收之檢測信號進行解析而算出觸控位置的座標。
液晶面板1中,在顯示階段,藉由液晶驅動用電子電路形成橫向電場而驅動液晶40,從而於液晶面板1顯示圖像。在觸控階段,藉由手指接近顯示面,使感知感測器的驅動電極與檢測電極之間的電容減少,因此藉由利用感知感測器檢測該電容之變化而特定出手指的觸控位置。
液晶40設置於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10中的彩色濾光片15與對向基板20之間。彩色濾光片15與對向基板20之間隙由間隔件41保持。形成有彩色濾光片15之透明基板11的表面11b與對向基板20中的設置有功能層22 之透明基板21的表面21b對向。液晶40之驅動由液晶驅動用電子電路控制。另外,覆蓋玻璃60藉由未圖示之黏著層與偏光板50固定。
[透明導電層的製造方法]
一面參照圖1,一面對作為液晶面板1的構成要素之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10的製造方法進行說明。
例如,準備彩色濾光片基板14,該彩色濾光片基板14於透明基板11的表面11b形成有由黑矩陣、紅色著色層、綠色著色層及藍色著色層構成之彩色濾光片15。
其次,於透明基板11中的未形成彩色濾光片15之表面11a形成透明導電層12。透明導電層12例如由DC(direct current;直流)濺鍍法形成。作為DC濺鍍法,亦可採用磁控DC濺鍍方式。或者,透明導電層12例如亦可由AC(alternating current;交流)濺鍍法形成。作為AC濺鍍法,亦可採用磁控AC濺鍍方式。藉由AC濺鍍法,使用導電性的靶材時,形成高電阻狀態的透明導電層12(反應性濺鍍)時,可確保陽極,生產性優異。
作為靶材,可使用包含氧化錫與氧化鈮、氧化鉭及氧化銻中的至少任一者之靶材。例如,靶材係由作為主成分之氧化錫與作為副成分之氧化鈮、氧化鉭及氧化銻中的至 少任一者所構成。此處,有時在靶材的製造過程中靶材中會導入鋁(Al)、鋯(Zr)等微量元素。靶材中含或不含微量元素(Al、Zr等),本實施形態中均可獲得實質上相同的效果。
靶材中的氧化鈮、氧化鉭及氧化銻中的至少任一者的含有率為5wt%以上15%wt以下。以下,例示使用包含氧化鈮、氧化鉭及氧化銻中的氧化鈮之靶材之情形。此處,靶材中的氧化鈮的含有率例如為10wt%。
例如,使用包含氧化錫及氧化鈮之靶材,在DC濺鍍裝置內,於透明基板11的表面11a形成透明導電層12。透明導電層12的厚度例如為10nm。成膜條件如下所述。
靶材;氧化錫/氧化鈮(10wt%)。
放電氣體:氬(Ar)/氧(O2)。
氣體全壓:0.1Pa以上1.0Pa以下。
氬分壓:0.2Pa(流量40sccm)。
氧分壓:0.005Pa(流量1.0sccm)以上0.05Pa(10sccm)以下,較佳為0.005Pa(流量1.0sccm)以上0.013Pa(流量2.5sccm)以下。
基板溫度:設定為25℃。
假如,於形成高電阻狀態的ITO層單獨體作為透明導 電層之情形時,必須於成膜時增高混合氣體中的氧分壓而將較多的氧導入至ITO層內。但是,該方法中,向ITO層內導入較多的氧,由於氧經時脫離,導致該ITO層的片電阻經時變低。
相對於此,本實施形態中係使用以下靶材,該靶材即便不增高混合氣體中的氧分壓,亦可獲得高電阻狀態的透明導電層12。原因於接下來的圖2中進行說明。
圖2係表示使用包含氧化錫及氧化鈮之靶材之情形時的氧流量與透明導電層的片電阻之關係之概略圖表圖。
圖2中的橫軸為成膜時的氧之流量(sccm),縱軸為透明導電層12的片電阻(Ω/sq.)。圖2中表示將透明導電層12在室溫下於大氣中放置之情形下,將透明導電層12在120℃下於大氣中放置60分鐘之情形之結果。此處,箭頭A意指所期望之高電阻狀態(1×107(Ω/sq.)以上1×1010(Ω/sq.))之範圍。該範圍為一例,高電阻狀態並不限於箭頭A所示之範圍。
如圖2所示,將透明導電層12在室溫下於大氣中放置之情形(△)時,在氧流量為1.0sccm以上2.5sccm以下之範圍內,流量為1.5sccm時,透明導電層12的片電阻變得極小。並且,該極小值(1×108(Ω/sq.))被控制於所期望之 高電阻狀態之範圍內。
另外,於將透明導電層12在120℃下於大氣中放置60分鐘之情形(○)時,在氧流量為1.0sccm以上2.5sccm以下之範圍內,流量為2.5sccm時,透明導電層12的片電阻變得極小。並且,該極小值(1×107(Ω/sq.))處於所期望之高電阻狀態之範圍內。為了比較,以下說明使用由ITO構成之靶材之情形時的氧流量與ITO層的片電阻之關係。
圖3係表示作為比較例之使用由ITO構成之靶材之情形時的氧流量與ITO層的片電阻之關係之概略圖表圖。
如圖3所示,於使用由ITO構成之靶材之情形時,為了獲得所期望之高電阻狀態的ITO層與使用包含氧化錫及氧化鈮之靶材之情形相比,必須提高氧之流量(氧分壓)。例如,ITO層中導入有4.5sccm以上的氧。但是,此種ITO層中,有時氧經時脫離。
相對於此,於使用包含氧化錫及氧化鈮之靶材之情形時,即便不增高混合氣體中之流量(氧分壓),亦可獲得所期望之高電阻狀態的透明導電層12。亦即,若使用包含氧化錫及氧化鈮之靶材,則即便不將氧過多都導入至透明導電層12內,亦可形成所期望之高電阻狀態的透明導電層12。換言之,若使用包含氧化錫及氧化鈮之靶材,則 與形成ITO層之情形相比,藉由將少量的氧導入至透明導電層12,即可獲得高電阻狀態的透明導電層12。
藉此,透明導電層12中,可長時間抑制氧化物之還原,從而可長時間維持高電阻狀態。結果,液晶面板1中觸控感度不會劣化,因帶電所致之誤動作少,成為動作可靠性高的液晶面板。再者,於使用包含氧化錫及氧化鈮之靶材之情形時,若氧之流量小於1sccm(分壓0.005Pa),則例如透明導電層12的透光率上升,故而欠佳。另外,於使用包含氧化錫及氧化鈮之靶材之情形時,若氧之流量大於10sccm(分壓0.05Pa),則例如較多的氧導入至透明導電層12,氧容易自透明導電層12經時脫離,故而欠佳。
另外,亦可於前述之混合氣體(Ar/O2)中更且含有氮(N2)而形成透明導電層12。該情形時,例如氮(N)作為雜質元素導入至透明導電層12中。成膜條件如下所述。
靶材:氧化錫/氧化鈮(10wt%)。
放電氣體:氬(Ar)/氧(O2)/氮(N2)。
氣體全壓:0.1Pa以上1.0Pa以下。
氬分壓:0.2Pa(流量40sccm)。
氧分壓:0.005Pa(流量1.0sccm)以上0.05Pa(10sccm)以下,較佳為0.005Pa(流量1.0sccm)以上0.013Pa(流量2.5sccm)以下。
氮分壓:0.025Pa(流量5.0sccm)以上0.1Pa(流量20sccm)以下。
基板溫度:設定為25℃。
圖4係表示氬及氧之混合氣體中添加有氮之情形時的氮流量與透明導電層的片電阻之關係之概略圖表圖。
圖4中的橫軸為成膜時的氮之流量(sccm),縱軸為透明導電層12的片電阻(Ω/sq.)。圖4中表示將透明導電層12在120℃下於大氣中放置60分鐘之情形之結果。
如圖4所示,若添加至混合氣體(Ar/O2)中的氮之流量發生變化,則透明導電層12的片電阻在所期望之高電阻狀態之範圍內變化。例如,若使氮之流量在5sccm以上20sccm以下之範圍內增加,則透明導電層12的片電阻與氮流量之增加對應地增加。亦即,藉由調整氮之流量,可控制透明導電層12的片電阻。
例如,本實施形態中,成膜透明導電層12時,將混合氣體(Ar/O2)中的氧的比率調整為透明導電層12不易被還原之程度而形成透明導電層12。作為一例,於將透明導電層12在120℃下於大氣中放置60分鐘之情形時,將氧流量調整為2.5sccm。並且,該成膜時,藉由與氧的比率分開獨立地調整氮的比率,可將透明導電層12的片電 阻控制為預定的電阻。
藉此,可長時間確實地抑制氧化物之還原,更且獲得藉由氮的添加量調整為所期望之片電阻的透明導電層12。
再者,成膜方法之例示中,於彩色濾光片基板14形成有透明導電層12。本實施形態中,亦可預先使彩色濾光片基板14與對向基板20對向,於彩色濾光片基板14與對向基板20之間注入液晶40後,於彩色濾光片基板14形成透明導電層12。該情形時,透明導電層12的成膜條件相同。
[透明導電層之評價]
圖5係表示透明導電層的透光率之概略圖表圖。
圖5中的橫軸為波長(nm),縱軸為透光率(%)。
另外,圖5中表示將透明導電層12在120℃下於大氣中放置60分鐘之情形之結果。圖5中的成膜條件如下所述。
靶材:氧化錫/氧化鈮(10wt%)。
放電氣體:氬(Ar)/氧(O2)/氮(N2)。
氣體全壓:0.1Pa以上1.0Pa以下。
氬分壓:0.2Pa(流量4(sccm)。
氧分壓:0.013Pa(流量2.5sccm)。
氮分壓:0Pa(流量0sccm)以上0.1Pa(流量20sccm)以下。
基板溫度:設定為25℃。
如圖5所示,使氮分壓在0Pa(流量0sccm)以上0.1Pa(流量20sccm)以下之範圍內變化之前述之成膜條件中,任一成膜條件下透明導電層12的透光率光譜均在大致同一線上。例如,使氮分壓在0Pa(流量0sccm)以上0.1Pa(流量20sccm)以下之範圍內變化之前述之成膜條件下,透明導電層12的透射率於波長400nm下為94.0%以上,於波長550nm下為98.5%以上,於波長700nm下為99.4%以上。如此,本實施形態中,獲得具有高透光率之透明導電層12。
圖6及圖7係表示透明導電層的片電阻的經時變化之概略圖表圖。
圖6、圖7中的橫軸為時間(h),縱軸為片電阻(Ω/sq.)。
圖6中表示將透明導電層12在室溫下於大氣中放置之情形之結果。
圖7中表示將透明導電層12在60℃、水蒸氣90RH%下放置之情形之結果。圖6、圖7中的成膜條件如下所述。
靶材:氧化錫/氧化鈮(10wt%)。
放電氣體:氬(Ar)/氧(O2)/氮(N2)。
氣體全壓:0.1Pa以上1.0Pa以下。
氬分壓:0.2Pa(流量40sccm)。
氧分壓:0.013Pa(流量2.5sccm)。
氮分壓:0Pa(流量0sccm)以上0.05Pa(流量10sccm)以下。
基板溫度:設定為25℃。
如圖6及圖7所示,即便將透明導電層12於大氣中或恆溫恆濕條件下放置,亦歷時200小時以上以所期望之高電阻狀態維持透明導電層12的片電阻。如此,根據本實施形態,作為抗靜電層,可獲得經時劣化少的透明導電層12。
圖8係表示透明導電層的耐蝕性之概略圖表圖。
圖8中,橫軸為使透明導電層12及ITO層浸漬於磷酸硝酸乙酸混合液中之時間(min),縱軸為片電阻(Ω/sq.)。
成膜條件如下所述。關於成膜時的氧分壓,以將透明導電層12及ITO層的片電阻控制為1×108(Ω/sq.)以上1×1010(Ω/sq.)以下之方式進行調整。
透明導電層12的成膜條件如下。
靶材:氧化錫/氧化鈮(10wt%)。
放電氣體;氬(Ar)/氧(O2)。
氣體全壓:0.21Pa。
氬分壓:0.2Pa(流量40sccm)。
膜厚:10nm。
基板溫度:設定為25℃。
ITO層的成膜條件如下。
靶材:氧化銦/氧化錫(10wt%)。
放電氣體:氬(Ar)/氧(O2)。
氣體全壓:0.23Pa。
氬分壓:0.2Pa(流量40sccm)。
膜厚:10nm。
基板溫度:設定為25℃。
如圖8所示,ITO層中,剛成膜後的片電阻為2.1×109(Ω/sq.)。然後,若將ITO層於磷酸硝酸乙酸混合液中浸漬10分鐘,則ITO層的膜厚減少,片電阻上升至2.5×1014(Ω/sq.)。
相對於此,透明導電層12中,剛成膜後的片電阻為2.0×108(Ω/sq.)。然後,透明導電層12浸漬於磷酸硝酸乙酸混合液中,但膜厚減少與ITO層相比得到抑制。例如,透明導電層12於磷酸硝酸乙酸混合液中浸漬5分鐘後的片電阻為2.8×108(Ω/sq.),浸漬10分鐘後的片電阻為3.1×108(Ω/sq.),浸漬20分鐘後的片電阻為 2.3×108(Ω/sq.)。如此,對於透明導電層12而言,即便浸漬於磷酸硝酸乙酸混合液,亦不會引起如ITO層之程度的片電阻之增加。亦即,透明導電層12對酸之耐蝕性比ITO層對酸之耐蝕性高。
另外,成膜溫度為25℃的成膜條件下,透明導電層12及ITO層通常為非晶質層。此處已知,對於ITO層而言,藉由實施高溫退火處理,結晶性變得良好,該ITO層的耐蝕性增加。但是,液晶面板因細化(slimming)處理而變薄,若加熱則會因液晶中的空氣膨脹而破裂。因此,無法將結晶性良好的ITO層設置於液晶面板。
相對於此,本實施形態中,於彩色濾光片基板14上在室溫下直接成膜透明導電層12。並且,即便透明導電層12為非晶質,該透明導電層12的耐蝕性亦高,因此實現可靠性高的液晶面板。另外,液晶面板1中,無需針對透明導電層12之高溫退火處理,從而使製造製程進一步簡化。
另外,表1中表示透明導電層的硬度之比較。
Figure 106111123-A0305-02-0029-1
Figure 106111123-A0305-02-0030-2
表1中,退火處理的條件為大氣氛圍、240℃、40分鐘。另外,「HM」為馬氏硬度(Martens hardness)。「HIT」為奈米壓痕硬度(nanoindentation hardness)。「HV」為維氏硬度(Vickers hardness)。膜厚為1000nm。
如表1所示,透明導電層12的馬氏硬度、奈米壓痕硬度及維氏硬度相較於ITO層的馬氏硬度、奈米壓痕硬度及維氏硬度而言增加。藉此,具備透明導電層12之液晶面板1的耐久性進一步提高。
例如,藉由透明導電層12的維氏硬度(HV)增加,與使用ITO層之情形相比,耐劃傷性優異。
此外,作為透明導電材料,有氧化鋅、氧化鈦。但是,已知氧化鋅層對磷酸硝酸乙酸混合液之耐性與透明導電層12相比較差。另一方面,氧化鈦層的折射率與透明導電層12相比較高,於氧化鈦層與接觸於氧化鈦層之層之界面更容易產生光反射。
如以上所說明般,根據本實施形態,獲得動作特性長期穩定之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10、液晶面板1。另外,本發明並不僅限定於前述之實施形態,而可施加各種變更。
1‧‧‧液晶面板
10‧‧‧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
11‧‧‧透明基板
11a、11b‧‧‧表面
12‧‧‧透明導電層
14‧‧‧彩色濾光片基板
15‧‧‧彩色濾光片
20‧‧‧對向基板
21‧‧‧透明基板
21a、21b‧‧‧表面
22‧‧‧功能層
40‧‧‧液晶
41‧‧‧間隔件
50、51‧‧‧偏光板
60‧‧‧覆蓋玻璃
70‧‧‧手指

Claims (13)

  1. 一種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具備:基板;及透明導電層,設置於前述基板上,且包含氧化錫與氧化鈮、氧化鉭及氧化銻中的至少任一者,並具有抗靜電層的功能;前述透明導電層的透射率於波長550nm下為98.5%以上。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其中前述氧化鈮、前述氧化鉭及前述氧化銻中的至少任一者的含有率於前述透明導電層中為5wt%以上至15%wt以下。
  3.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其中前述透明導電層的片電阻為1×107(Ω/sq.)以上至1×1010(Ω/sq.)以下。
  4.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其中前述透明導電層的厚度為5nm以上至15nm以下。
  5.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其中前述透明導電層含有氮。
  6. 一種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具備:基板;及透明導電層,設置於前述基板上,且包含氧化錫與氧化鈮、氧化鉭及氧化銻中的至少任一者,並具有抗靜電層的功能; 前述透明導電層的透射率於波長550nm下為98.5%以上;前述基板具有透明基板及彩色濾光片;前述透明基板設置於前述透明導電層與前述彩色濾光片之間。
  7. 一種液晶面板,具備: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具有:第1透明基板,具有第1面及第2面;透明導電層,設置於前述第1面上,且包含氧化錫與氧化鈮、氧化鉭及氧化銻中的至少任一者,並具有抗靜電層的功能;及彩色濾光片,設置於前述第2面上;對向基板,具有第2透明基板與設置於前述第2透明基板上之感知感測器用電極及液晶驅動用電子電路;及液晶,設置於前述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與前述對向基板之間,且由前述液晶驅動用電子電路驅動控制;前述透明導電層的透射率於波長550nm下為98.5%以上。
  8. 如請求項7所記載之液晶面板,其中前述氧化鈮、前述氧化鉭及前述氧化銻中的至少任一者的含有率於前述透明導電層中為5wt%以上至15%wt以下。
  9. 如請求項7或8所記載之液晶面板,其中前述透明導電層的片電阻為1×107(Ω/sq.)以上至1×1010(Ω/sq.)以 下。
  10. 如請求項7或8所記載之液晶面板,其中前述透明導電層的厚度為5nm以上至15nm以下。
  11. 如請求項7或8所記載之液晶面板,其中前述透明導電層含有氮。
  12. 一種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的製造方法,係使用靶材,在氧分壓為0.005Pa以上至0.05Pa以下之氬與氧之混合氣體氛圍下於基板上成膜包含氧化錫與氧化鈮、氧化鉭及氧化銻中的至少任一者之透明導電層,前述靶材包含氧化錫與氧化鈮、氧化鉭及氧化銻中的至少任一者,且前述靶材中的前述氧化鈮、前述氧化鉭及前述氧化銻中的至少任一者的含有率為5wt%以上至15%wt以下。
  13. 如請求項12所記載之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的製造方法,其中係使前述混合氣體中含有氮,且在前述氮的分壓為0.025Pa以上至0.1Pa以下成膜前述透明導電層。
TW106111123A 2016-08-10 2017-03-31 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液晶面板、以及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的製造方法 TWI6909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57467 2016-08-10
JP2016157467 2016-08-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6031A TW201806031A (zh) 2018-02-16
TWI690999B true TWI690999B (zh) 2020-04-11

Family

ID=61161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1123A TWI690999B (zh) 2016-08-10 2017-03-31 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液晶面板、以及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的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507311B2 (zh)
KR (1) KR102042081B1 (zh)
CN (1) CN108028094B (zh)
TW (1) TWI690999B (zh)
WO (1) WO20180298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3546B (zh) * 2018-06-01 2019-10-01 薩摩亞商山力科技有限公司 微開關電子書寫板
KR20210056669A (ko) 2019-11-11 2021-05-2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51360A (ja) * 2001-11-16 2003-05-23 Bridgestone Corp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JP2008192604A (ja) * 2007-01-12 2008-08-21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透明導電膜用材料
TW201602693A (zh) * 2014-07-09 2016-01-16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55948A (ja) 1981-09-29 1983-04-02 Ricoh Co Ltd コロナ放電用電源装置
JP3636914B2 (ja) * 1998-02-16 2005-04-06 株式会社日鉱マテリアルズ 高抵抗透明導電膜及び高抵抗透明導電膜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高抵抗透明導電膜形成用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
JP4018839B2 (ja) * 1999-03-30 2007-12-05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SnO2系焼結体、薄膜形成用材料および導電膜
JP2002073280A (ja) * 2000-08-30 2002-03-12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透明タッチパネル用基板及び透明タッチパネル
WO2003032332A1 (fr) * 2001-10-05 2003-04-17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Film transparent electroconducteur,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et ecran tactile y relatif
JP5855948B2 (ja) * 2012-01-12 2016-02-09 ジオマテック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膜,透明導電膜付き基板,ips液晶セル,静電容量型タッチパネル及び透明導電膜付き基板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51360A (ja) * 2001-11-16 2003-05-23 Bridgestone Corp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JP2008192604A (ja) * 2007-01-12 2008-08-21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透明導電膜用材料
TW201602693A (zh) * 2014-07-09 2016-01-16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80036738A (ko) 2018-04-09
TW201806031A (zh) 2018-02-16
CN108028094A (zh) 2018-05-11
WO2018029886A1 (ja) 2018-02-15
KR102042081B1 (ko) 2019-11-07
JP6507311B2 (ja) 2019-04-24
CN108028094B (zh) 2020-03-27
JPWO2018029886A1 (ja) 2018-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70519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I638301B (zh) 內嵌式觸控液晶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GB2557403B (en) In-cell touch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9658708B2 (en) Touch panel and touch panel-equipped display device
JP5923951B2 (ja) 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基板およびその基板の製造方法
KR20100076880A (ko) 정전 용량식 터치 패널과 그것의 제조 방법 및 그러한 터치 패널을 구비한 액정표시 장치
US9182844B2 (en) Touch panel, display device provided with touch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ouch panel
US20120057237A1 (en) Electrode film and coordinate detecting apparatus
JP6565517B2 (ja) 配線基板、半導体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KR20030056353A (ko) 터치패널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WO2007102238A1 (ja) 表示装置
TW201506731A (zh) 觸控元件以及平面顯示裝置
TWI690999B (zh) 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液晶面板、以及附設透明導電層的基板的製造方法
CN205374791U (zh) 触控显示装置与触控面板
JP2014021865A (ja) タッチパネル付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タッチパネル付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US20140362049A1 (en) Input device
JP6779672B2 (ja) 透明導電膜付き基板、液晶パネル及び透明導電膜付き基板の製造方法
TWI437318B (zh) 觸控式顯示面板
TW202119104A (zh) 液晶顯示裝置及一種製造液晶顯示裝置的方法
JP2020204050A (ja) 透明導電膜の製造方法、透明導電膜、及び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
US20130176282A1 (en)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provided with the touch panel
JP6157424B2 (ja) 電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3015133A1 (ja)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用基板、液晶ディスプレイ用基板の製造方法、及び、液晶ディスプレ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