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5096B - 多層堆疊補隙發光半導體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層堆疊補隙發光半導體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85096B
TWI685096B TW107141386A TW107141386A TWI685096B TW I685096 B TWI685096 B TW I685096B TW 107141386 A TW107141386 A TW 107141386A TW 107141386 A TW107141386 A TW 107141386A TW I685096 B TWI685096 B TW I68509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ap
layer
emitting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13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21109A (zh
Inventor
蔡秉諭
林煜喆
Original Assignee
瑩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瑩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瑩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413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85096B/zh
Priority to CN201911141646.0A priority patent/CN111211141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50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5096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211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1109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 H01L27/153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 H01L27/156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two-dimensional arra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36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36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 H01L33/3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with a particular sha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ed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多層堆疊補隙發光半導體結構及其製作方法,其中該多層堆疊補隙發光半導體結構主要包含一第一基板、複數個第一電極、一補隙層、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以及複數個第二發光單元。其中,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及該複數個第二發光單元彼此間交錯排列,達到補隙的功效。

Description

多層堆疊補隙發光半導體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多層堆疊補隙發光半導體結構及其製作方法,尤指一種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及複數個第二發光單元彼此間交錯排列,達到補隙的功效的多層堆疊補隙發光半導體結構。
在現有的面板顯示技術中,應用在許多大型廣告面板等地方的發光二極體(Light-emitting diode, LED)面板已經行之有年。在這種需求擴張的前提下,自然會相應產生許多製造以及應用的方式。
此外,對於普通面板的應用來說,迷你發光二極體(Mini light-emitting diode, Mini LED)或微發光二極體(Micro light-emitting diode, Micro LED)的應用與需求也隨著可撓穿戴裝置或行動裝置面板的興起而逐漸浮出檯面。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上述何種發光二極體(Light-emitting diode, LED)結構,都會面臨到每個發光二極體晶粒排列間具有空隙(Gap)的問題。在解析度尚未能達到肉眼難以辨識的程度之前,這些空隙(Gap)極有可能對觀看者帶來視覺效果不佳的負面影響。因此,以當前的技術來說,就屬該點需要極力的改善。
為解決先前技術中所提到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多層堆疊補隙發光半導體結構及其製作方法。其中,該多層堆疊補隙發光半導體結構主要包含一第一基板、複數個第一電極、一補隙層、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以及複數個第二發光單元。
該複數個第一電極彼此間以一間隔排列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上,該補隙層設置於該間隔上。至於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包含一第三電極,且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依序設置於該複數個第一電極上。該複數個第二發光單元更包含一第四電極,且該複數個第二發光單元依序設置於每個該補隙層上。此外,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及該複數個第二發光單元彼此間交錯排列。
至於該多層堆疊補隙發光半導體結構的製作方法主要包含下列步驟。首先,執行步驟(a)提供一第一基板,接著執行步驟(b),於該第一基板上形成一電極層。再執行步驟(c),以一離間手段透過複數個間隔將該電極層破片,形成複數個第一電極。
接著執行步驟(d),於每個該複數個第一電極上形成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接著於該間隔的區域形成一補隙層,最後執行步驟 (e),於該補隙層上形成一第二發光單元。
以上對本發明的簡述,目的在於對本發明之數種面向和技術特徵作一基本說明。發明簡述並非對本發明的詳細表述,因此其目的不在特別列舉本發明的關鍵性或重要元件,也不是用來界定本發明的範圍,僅為以簡明的方式呈現本發明的數種概念而已。
為能瞭解本發明的技術特徵及實用功效,並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來實施,茲進一步以如圖式所示的較佳實施例,詳細說明如後:
請參照圖1,圖1為本發明多層堆疊補隙發光半導體結構其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首先,如圖1所示,在圖1的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多層堆疊補隙發光半導體結構10。其中,多層堆疊補隙發光半導體結構10主要包含第一基板100、複數個第一電極101、補隙層102、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103以及複數個第二發光單元105。
其中,複數個第一電極101彼此間以一間隔1023排列設置於第一基板100上,補隙層102則設置於間隔1023上。至於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103包含第三電極104,且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103依序設置於複數個第一電極101上。複數個第二發光單元105更包含第四電極106,且該複數個第二發光單元105依序設置於每個該補隙層102上。此外,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103及複數個第二發光單元105彼此間交錯排列。
在本實施例中,第三電極104係設置於第一發光單元103之上;而第四電極106則設置於第二發光單元105之上。而本實施例的補隙層102包含第二基板1021及第二電極1022,其中第二電極1022設於第二基板1021上。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發光單元103及第二發光單元105中更包含發光二極體發光層(Active Layer)。更進一步來說,是單個發光二極體晶粒中的發光二極體發光層(Active Layer)。因此,本實施例的第三電極104、第一發光單元103及第一電極101所組成的群係形成獨立的發光二極體(LED)晶粒;而第四電極106、第二發光單元105及第二電極1022所組成的群則形成另一個獨立的發光二極體(LED)晶粒。
如此一來,本實施例除了可以獨立控制各第一發光單元103及第二發光單元105的發光與否之外,更重要的是填補了原來陣列的第一發光單元103間的空隙(Gap),達到滿版出光的功效。
接著請參照圖2,圖2為本發明多層堆疊補隙發光半導體結構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如圖2所示,在圖2的實施例中,提供了本發明另一種多層堆疊補隙發光半導體結構20的實施例。其中,多層堆疊補隙發光半導體結構20主要包含第一基板200、複數個第一電極201、補隙層202、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203以及複數個第二發光單元205。
其中,複數個第一電極201彼此間以一間隔2023排列設置於第一基板200上,補隙層202則設置於間隔2023上。至於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203包含第三電極204,且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203依序設置於複數個第一電極201上。複數個第二發光單元205更包含第四電極206,且該複數個第二發光單元205依序設置於每個該補隙層202上。此外,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203及複數個第二發光單元205彼此間交錯排列。
在本實施例中,第三電極204係設置於第一發光單元203之上;而第四電極206則設置於第二發光單元205之上。而本實施例的補隙層202與圖1所載的實施例有所不同。本實施例的補隙層202包含半切溝槽2021及第二電極2022,其中第二電極2022設於半切溝槽2021上。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發光單元203及第二發光單元205中更包含發光二極體發光層(Active Layer)。更進一步來說,是單個發光二極體晶粒中的發光二極體發光層(Active Layer)。因此,本實施例的第三電極204、第一發光單元203及第一電極201所組成的群係形成獨立的發光二極體(LED)晶粒;而第四電極206、第二發光單元205及第二電極2022所組成的群則形成另一個獨立的發光二極體(LED)晶粒。
如此一來,本實施例除了可以獨立控制各第一發光單元203及第二發光單元205的發光與否之外,更重要的是填補了原來陣列的第一發光單元203間的空隙(Gap),達到滿版出光的功效。
透過圖1及圖2的示意,可知圖1及圖2中實施例所載的結構差異主要在於補隙層102及補隙層202的製作方法。而相同之處在於第一基板100及第一基板200之材質皆可選自矽(Si)、碳化矽(SiC)、氧化鋅(ZnO)、氮化鎵(GaN)及藍寶石(sapphire)。
為說明製程上的不同,請參照圖3,圖3為本發明多層堆疊補隙發光半導體結構製作方法的流程圖。
首先,執行步驟(a)提供一第一基板,接著執行步驟(b),於該第一基板上形成一電極層。再執行步驟(c),以一離間手段透過複數個間隔將該電極層破片,形成複數個第一電極。接著執行步驟(d),於每個該複數個第一電極上形成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接著於該間隔的區域形成一補隙層,最後執行步驟 (e),於該補隙層上形成一第二發光單元。
其中,步驟(d)中,形成該補隙層102(或補隙層202)的方法為雷射成形式直接奈米轉印(Laser Assisted Direct Imprint, LADI)。透過準分子雷射的使用,精準控制補隙層102(或補隙層202)內所需的結構。
將圖3中的製程套用至圖1的實施例,請同時參照圖3及圖1。首先執行步驟(a)時,提供第一基板100。第一基板100之材質可選自矽(Si)、碳化矽(SiC)、氧化鋅(ZnO)、氮化鎵(GaN)及藍寶石(sapphire)。
接著執行步驟(b),於該第一基板100上形成一電極層。在圖1的實施例中,電極層即第一電極101的前身。換言之,步驟(c)中,以一離間手段透過複數個間隔1023將該電極層破片,形成複數個第一電極101,即製作出圖1中,複數個第一電極101被複數個間隔1023分隔結構的主要步驟。
步驟(d)中,於每個複數個第一電極101上形成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103,接著於該間隔1023的區域形成一補隙層102。在圖1的實施例中,形成第一發光單元103時會預留一定的區域供補隙層102生成。而補隙層102的製作步驟包含先以雷射成形式直接奈米轉印(Laser Assisted Direct Imprint, LADI)製作第二基板1021,再以同樣的原理製作於第二基板1021上的第二電極1022。
最後執行步驟 (e),於補隙層102上製作第二發光單元105。換句話說,便可以透過該方法,於第二電極1022上製作第二發光單元105,之後再於第二發光單元105上製作圖1中的第四電極106,使該些構造形成獨立運作的發光二極體(LED)晶粒。同樣的,第一電極101上也會形成第一發光單元103,進而於第一發光單元103上製作第三電極104,供獨立運作的發光二極體(LED)晶粒使用。
而圖2的實施例同樣也可套用圖3的製作方法進行之,請同時參照圖3及圖2。首先執行步驟(a)時,提供第一基板200。第一基板200之材質可選自矽(Si)、碳化矽(SiC)、氧化鋅(ZnO)、氮化鎵(GaN)及藍寶石(sapphire)。
接著執行步驟(b),於該第一基板200上形成一電極層。在圖2的實施例中,電極層即第一電極201的前身。換言之,步驟(c)中,以一離間手段透過複數個間隔2023將該電極層破片,形成複數個第一電極201,即製作出圖2中,複數個第一電極201被複數個間隔2023分隔結構的主要步驟。
與圖1的實施例不同的是,圖1的實施例中,形成第一發光單元103時會預留一定的區域供補隙層102生成;而在圖2的實施例中,於步驟(c)的離間手段時,會使用半切基板的方式(亦可採用雷射雕刻或蝕刻等技術)將間隔2023的區域分出半切溝槽2021後,才執行步驟(d)。在圖2的實施例中,步驟(d),於每個複數個第一電極201上形成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203,接著於該間隔1023的區域形成一補隙層202。
本實施例中的補隙層202的製作步驟,係以雷射成形式直接奈米轉印(Laser Assisted Direct Imprint, LADI)直接將第二電極2022製作於前述的半切溝槽2021之上。
最後執行步驟 (e),於補隙層202上製作第二發光單元205。換句話說,便可以透過該方法,於第二電極2022上製作第二發光單元205,之後再於第二發光單元205上製作圖2中的第四電極206,使該些構造形成獨立運作的發光二極體(LED)晶粒。同樣的,第一電極201上也會形成第一發光單元203,進而於第一發光單元203上製作第三電極204,供獨立運作的發光二極體(LED)晶粒使用。
本發明實施例中所提及的各種層結構製作方法雖舉雷射成形式直接奈米轉印(Laser Assisted Direct Imprint, LADI)為例,然實際上所有可製作相關結構的半導體結構製作方法(包含微影蝕刻、雷射濺鍍、蒸鍍抑或是磊晶法等),應皆包含在本發明的範圍之內。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涵蓋之範圍內。
10‧‧‧多層堆疊補隙發光半導體結構 100‧‧‧第一基板 101‧‧‧第一電極 102‧‧‧補隙層 1021‧‧‧第二基板 1022‧‧‧第二電極 1023‧‧‧間隔 103‧‧‧第一發光單元 104‧‧‧第三電極 105‧‧‧第二發光單元 106‧‧‧第四電極 20‧‧‧多層堆疊補隙發光半導體結構 200‧‧‧第一基板 201‧‧‧第一電極 202‧‧‧補隙層 2021‧‧‧半切溝槽 2022‧‧‧第二電極 2023‧‧‧間隔 203‧‧‧第一發光單元 204‧‧‧第三電極 205‧‧‧第二發光單元 206‧‧‧第四電極 (a)~(e)‧‧‧步驟
圖1為本發明多層堆疊補隙發光半導體結構其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多層堆疊補隙發光半導體結構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多層堆疊補隙發光半導體結構製作方法的流程圖。
10‧‧‧多層堆疊補隙發光半導體結構
100‧‧‧第一基板
101‧‧‧第一電極
102‧‧‧補隙層
1021‧‧‧第二基板
1022‧‧‧第二電極
1023‧‧‧間隔
103‧‧‧第一發光單元
104‧‧‧第三電極
105‧‧‧第二發光單元
106‧‧‧第四電極

Claims (11)

  1. 一種多層堆疊補隙發光半導體結構,包含:一第一基板;複數個第一電極,彼此間以一間隔排列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上;一補隙層,設置於該間隔上;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包含一第三電極,且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依序設置於該複數個第一電極上;以及複數個第二發光單元,包含一第四電極,且該複數個第二發光單元依序設置於每個該補隙層上;其中,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及該複數個第二發光單元彼此間交錯排列。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多層堆疊補隙發光半導體結構,其中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及該複數個第二發光單元更包含發光二極體發光層(Active Layer)。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多層堆疊補隙發光半導體結構,其中該第一基板之材質係選自矽(Si)、碳化矽(SiC)、氧化鋅(ZnO)、氮化鎵(GaN)及藍寶石(sapphire)。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多層堆疊補隙發光半導體結構,其中該補隙層包含:一第二基板;以及一第二電極,設於該第二基板上。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多層堆疊補隙發光半導體結構,其中該補隙層包含: 一半切溝槽;以及一第二電極,形成於該半切溝槽中。
  6. 一種多層堆疊補隙發光半導體結構的製作方法,包含:(a)提供一第一基板;(b)於該第一基板上形成一電極層;(c)以一離間手段透過複數個間隔將該電極層破片,形成複數個第一電極;(d)於每個該複數個第一電極上形成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接著於該間隔的區域形成一補隙層;以及(e)於該補隙層上形成一第二發光單元。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多層堆疊補隙發光半導體結構的製作方法,其中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及該第二發光單元更包含發光二極體發光層(Active Layer)。
  8. 如請求項6所述的多層堆疊補隙發光半導體結構的製作方法,其中該第一基板之材質係選自矽(Si)、碳化矽(SiC)、氧化鋅(ZnO)、氮化鎵(GaN)及藍寶石(sapphire)。
  9. 如請求項6所述的多層堆疊補隙發光半導體結構的製作方法,步驟(d)中,形成該補隙層的方法為雷射成形式直接奈米轉印(Laser Assisted Direct Imprint,LADI)。
  10. 如請求項6所述的多層堆疊補隙發光半導體結構的製作方法,其中該補隙層包含:一第二基板;以及 一第二電極,設於該第二基板上。
  11. 如請求項6所述的多層堆疊補隙發光半導體結構的製作方法,其中該補隙層包含:一半切溝槽;以及一第二電極,形成於該半切溝槽中。
TW107141386A 2018-11-21 2018-11-21 多層堆疊補隙發光半導體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TWI6850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41386A TWI685096B (zh) 2018-11-21 2018-11-21 多層堆疊補隙發光半導體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CN201911141646.0A CN111211141B (zh) 2018-11-21 2019-11-20 多层堆栈补隙发光半导体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41386A TWI685096B (zh) 2018-11-21 2018-11-21 多層堆疊補隙發光半導體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85096B true TWI685096B (zh) 2020-02-11
TW202021109A TW202021109A (zh) 2020-06-01

Family

ID=70413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1386A TWI685096B (zh) 2018-11-21 2018-11-21 多層堆疊補隙發光半導體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11141B (zh)
TW (1) TWI68509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62993A (ja) * 2007-04-10 2008-10-30 Nikon Corp 表示装置
CN102130143A (zh) * 2010-09-28 2011-07-20 映瑞光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白色led芯片及其形成方法
US20120025230A1 (en) * 2010-07-30 2012-02-02 Invenlux Corporation Three-dimensional light-emitting devices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TW201431041A (zh) * 2013-01-25 2014-08-01 Tsmc Solid State Lighting Ltd 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與封裝發光二極體的方法及發光裝置
TW201440266A (zh) * 2013-01-31 2014-10-16 Nthdegree Tech Worldwide Inc 垂直印刷串聯發光二極體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88358Y (zh) * 2004-11-26 2006-06-14 炬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氮化镓系发光二极管
TWI392114B (zh) * 2008-03-04 2013-04-01 Huga Optotech Inc 發光二極體及其形成方法
KR20100003321A (ko) * 2008-06-24 2010-01-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발광 소자, 이를 포함하는 발광 장치, 상기 발광 소자 및발광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101533817B1 (ko) * 2008-12-31 2015-07-09 서울바이오시스 주식회사 복수개의 비극성 발광셀들을 갖는 발광 소자 및 그것을 제조하는 방법
TWI458129B (zh) * 2010-12-21 2014-10-21 Lextar Electronics Corp 發光二極體晶片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KR101521939B1 (ko) * 2013-12-17 2015-05-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반도체 발광 소자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3855193B (zh) * 2014-03-05 2017-02-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KR102322842B1 (ko) * 2014-12-26 2021-11-0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발광 소자 어레이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62993A (ja) * 2007-04-10 2008-10-30 Nikon Corp 表示装置
US20120025230A1 (en) * 2010-07-30 2012-02-02 Invenlux Corporation Three-dimensional light-emitting devices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02130143A (zh) * 2010-09-28 2011-07-20 映瑞光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白色led芯片及其形成方法
TW201431041A (zh) * 2013-01-25 2014-08-01 Tsmc Solid State Lighting Ltd 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與封裝發光二極體的方法及發光裝置
TW201440266A (zh) * 2013-01-31 2014-10-16 Nthdegree Tech Worldwide Inc 垂直印刷串聯發光二極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11141A (zh) 2020-05-29
CN111211141B (zh) 2022-04-29
TW202021109A (zh) 2020-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71267B2 (en) Process for fabricating an opto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photoluminescent pads of photoresist
US9356256B2 (en)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5935643B2 (ja) 半導体発光装置
JP6262745B2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ディスプレイ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発光ダイオードディスプレイ
JP2020086461A (ja)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625489B1 (ko) 마이크로 led 표시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4848638B2 (ja) 半導体素子の形成方法および半導体素子のマウント方法
TWI311380B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vertical structure light emitting diode
KR101622308B1 (ko) 발광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555828B1 (ko) 고 해상도 마이크로 led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9972748B2 (en) Thin-film semiconductor body with electronmagnetic radiation outcoupling structures
JP2010062351A (ja) 積層半導体発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381400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10658423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ght emitting device
TW201251118A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2137014B1 (ko) 마이크로 반도체 발광소자 제조방법
WO2019176326A1 (ja) Led・トランジスタ複合素子
TWI685096B (zh) 多層堆疊補隙發光半導體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US10033010B2 (en) OLED substrat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OLED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JP6268295B2 (ja) 横方向に構造形成した蛍光体層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そのような蛍光体層を備えたオプトエレクトロニクス半導体部品
TWI804898B (zh) 發光陣列
CN113782554A (zh) Micro-LED显示面板及其的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TW201025673A (en) The method to produce a light emitting device module
TW201248793A (en) Patterned substrate structur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light-emitting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11492485B (zh) 制造微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的方法、微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微发光二极管显示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