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2650B - 通信系統、照明控制系統及通信裝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統、照明控制系統及通信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82650B
TWI682650B TW107129945A TW107129945A TWI682650B TW I682650 B TWI682650 B TW I682650B TW 107129945 A TW107129945 A TW 107129945A TW 107129945 A TW107129945 A TW 107129945A TW I682650 B TWI682650 B TW I68265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terminal
communication
message
communication devic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99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21898A (zh
Inventor
長田雅裕
十河知也
杜賑華
椙山剛
西川誠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218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218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26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265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81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with schedule organisation, e.g. priority, sequen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3Bus networks with centralised control, e.g. polling
    • H04L12/4035Bus networks with centralised control, e.g. polling in which slots of a TDMA packet structure are assigned based on a contention resolution carried out at a master uni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7/00Arrangements for synchronising receiver with transmitter
    • H04L7/04Speed or phase control by synchronisation signals
    • H04L7/08Speed or phase control by synchronisation signals the synchronisation signals recurring cyclical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抑制通信系統所佔有之通道數之增大。通信系統10具備分別具有第1通信部21之複數台通信裝置(無線單元)2。第1通信部21在與主機(照明控制器)1之間利用有線進行通信。複數台通信裝置2各者更具有在與1台以上之終端3之間利用無線進行通信之第2通信部22。複數台通信裝置2各者具有在主機1與1台以上之終端3之間中繼訊息之功能。對複數台通信裝置2分別分配有將特定之週期予以分割之複數個時槽。複數台通信裝置2各者可以分配於自身之時槽,在與1台以上之終端3之間通信。

Description

通信系統、照明控制系統及通信裝置
本發明一般而言係關於一種通信系統、照明控制系統及通信裝置,更詳細而言係關於一種可在與複數台終端之間通信之通信系統、照明控制系統及通信裝置。
先前,業已知悉以無線控制照明負載之負載控制系統,例如在文獻1(日本專利申請案公開編號2016-134791)中揭示。文獻1所記載之負載控制系統具備無線通信裝置、無線配接器裝置、及負載控制裝置。無線通信裝置經由LAN(Local Area Network,區域網路)纜線將控制指令朝無線配接器裝置發送。無線配接器裝置當自無線通信裝置接收控制指令時,將與控制指令對應之控制命令作為無線信號朝負載控制裝置發送。負載控制裝置當接收無線信號時,藉由與控制命令對應地導通或關斷開關元件,而將照明負載點亮或熄滅。
在文獻1所記載之負載控制系統(通信系統)中,當具備複數台無線配接器裝置(通信裝置)時可能產生以下之問題。亦即,在該通信系統中,為了避免在複數台通信裝置之間之通信之干擾,而考量就每一通信裝置分配不同之通道,但有通信系統所佔有之通道數增大之問題。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之點而完成者,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抑制通信系統所佔有之通道數之增大的通信系統、照明控制系統、及通信裝置。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通信系統具備分別具有第1通信部之複數台通信裝置。前述第1通信部在與主機之間利用有線進行通信。前述複數台通信裝置各者更具有在與1台以上之終端之間利用無線進行通信之第2通信部。前述複數台通信裝置各者具有利用前述第1通信部及前述第2通信部在前述主機與前述1台以上之終端之間中繼訊息的功能。對前述複數台通信裝置中分別分配有將特定之週期予以分割之複數個時槽。前述複數台通信裝置各者可以分配於自身之時槽,在與前述1台以上之終端之間通信。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照明控制系統係上述之通信系統。前述1台以上之終端包含成為控制對象之控制終端。前述控制終端之控制對象係照明器具。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通信裝置係用於上述之通信系統之通信裝置。
(1)概要 以下,針對本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10利用圖1進行說明。本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10使用於例如辦公大樓、店鋪、醫院、學校、或工廠等之設施,係用於控制設置於設施之照明器具4等之控制對象之系統。在本實施形態中,以通信系統10係用於控制照明器具4之照明控制系統100之情形為例進行說明。
通信系統10係如圖1所示般具備複數台無線單元(通信裝置)2(無線單元201、202、…、20n(「n」為自然數)。換言之,無線單元2係用於通信系統10之通信裝置。複數台無線單元2構成為可分別與照明控制器(主機)1通信。又,複數台無線單元2構成為分別可與自身控制下之1台以上之終端3通信。即,任意之無線單元2控制下之1台以上之終端3與其他無線單元2控制下之1台以上之終端3不同。在本實施形態中,以照明控制器1及終端3不包含於通信系統10之構成要素之情形進行說明。
終端3主要分成控制終端3A與監視終端3B此2類。控制終端3A係與作為控制對象之照明器具4一體地構成。或,控制終端3A可與作為控制對象之照明器具4為個別構體。此時,控制終端3A電性連接於照明器具4、或設置於朝照明器具4之饋電路上之繼電器。控制終端3A具有依照自無線單元2發送之訊息(message)例如進行照明器具4之導通/關斷、調光、或調色等之控制的功能。此處所謂之「訊息」係依照特定之形式而記述的在裝置間被發送或接收之一個整體之資料。如此,在本實施形態中,無線單元2控制下之1台以上之終端3包含成為控制對象之控制終端3A。而且,控制終端3A之控制對象係照明器具4。
監視終端3B例如由安裝於牆壁等受理使用者之操作之開關、或各種感測器構成。此處所謂之感測器例如係人體感測器、照度感測器、熱線感測器、或溫度感測器等。人體感測器包含不僅檢測是否存在人,還具有計測在檢測範圍內存在之人之數目之功能的感測器。監視終端3B在例如藉由開關檢測到使用者之操作、或藉由感測器檢測到人之存在等發生特定之事態時,會對無線單元2發送訊息。
無線單元2具有第1通信部21、及第2通信部22。第1通信部21在與照明控制器1之間利用有線進行通信。第2通信部22在與1台以上之終端3之間利用無線進行通信。無線單元2具有在照明控制器1與1台以上之終端3之間中繼信號之功能。換言之,複數台無線單元2各者具有利用第1通信部21及第2通信部22在照明控制器1與1台以上之終端3之間中繼訊息的功能。例如,當自照明控制器1對終端3發送訊息時,無線單元2接收來自照明控制器1之訊息,並對終端3發送訊息。又,當自終端3對照明控制器1發送訊息時,無線單元2接收來自終端3之訊息,並對照明控制器1發送訊息。
對各終端3設定有固有之位址。各終端3之位址係使用例如專用之位址設定器設定。照明控制器1使用該等位址個別地識別終端3。在本實施形態中,以對1台終端3設定有1個位址之情形進行說明。惟,並不限定於此構成,當在1台監視終端3B具備複數個開關或複數個感測器時,可對複數個開關或複數個感測器各者設定有固有之位址。相同地,當在1台控制終端3A連接有複數個照明器具4時,可對複數個照明器具4各者設定有固有之位址。
在本實施形態中,無線單元2藉由將請求訊息M1(參照圖2)朝1台以上之終端3發送,而進行監視終端3之狀態之監視動作。此處所謂之「請求訊息M1」係包含針對1台以上之終端3請求回信各自之狀態之指令的訊息。又,此處所謂之「狀態」係例如若終端3係控制終端3A,則係照明器具4之點亮狀態(照明器具之導通/關斷、調光比、或色溫度等)。又,所謂「狀態」係例如若終端3係監視終端3B,則係開關或各種感測器之狀態等。具體而言,例如若終端3係照度感測器,則所謂「狀態」係照度感測器所檢測到之檢測範圍之照度。另外,例如若終端3係人體感測器,則所謂「狀態」係人體感測器所檢測到之檢測範圍內之人數等。
又,如圖2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中,對複數台無線單元201、202、…、20n分別分配有將特定之週期T1予以分割之複數個時槽TS1、TS2、…、TSn。圖2所示之「無線單元1」、「無線單元2」、及「無線單元n」分別與無線單元201、無線單元202、及無線單元20n對應。又,以下,當不特別區分複數個時槽TS1、TS2、…、TSn時,將複數個時槽TS1、TS2、…、TSn各者稱為「時槽TS0」。
而且,在本實施形態中,複數台無線單元2各者可以分配於自身之時槽TS0,在與1台以上之終端3之間通信。例如,若為無線單元201,則在時槽TS1可在與1台以上之終端3之間通信。又,若為無線單元20n,則在時槽TSn可在與1台以上之終端3之間通信。在圖2所示之例中,複數台無線單元2各者以分配於自身之時槽TS0對1台以上之終端3發送請求訊息M1。
如上述般,在本實施形態中,複數台無線單元2可在由分時多重連接(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分時多重存取)方式分配於自身之時槽TS0,在與自身控制下之1台以上之終端3之間通信。因而,在本實施形態中,可防止在複數台無線單元2之間之通信之干擾,且可在複數台無線單元2共用1個通道(用於訊息之發送及接收之頻率之寬度)。因而,在本實施形態中,與就每一無線單元2分配通道之情形相比,有可抑制通信系統10所佔有之通道數之增大的優點。
(2)細節 以下,針對本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10之構成利用圖1詳細地說明。如已記述般,本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10具備可與照明控制器1通信之複數台無線單元2作為構成要素。
照明控制器1利用2線式信號線L1與複數台無線單元2有線連接。照明控制器1構成為可在與複數台無線單元2之間利用有線通信雙方向地發送及接收訊息。在本實施形態中,在照明控制器1與複數台無線單元2之間,例如利用包含雙極性(±24 V)之分時多工信號之傳送信號進行訊息之發送及接收。具體而言,照明控制器1將包含訊息之傳送信號輸出至信號線L1。藉此,訊息自照明控制器1被發送至複數台無線單元2。又,複數台無線單元2各者在傳送信號之回送期間將訊息作為電流模式信號而回送。藉此,訊息自複數台無線單元2各者被發送至照明控制器1。此處所謂之「電流模式信號」係以藉由切換開放信號線L1之線間之狀態、與在線間連接低阻抗之元件之狀態而產生之電流變化來表示的信號。
無線單元2構成為可在與1台以上之終端3之間利用無線通信雙方向地發送及接收訊息。即,無線單元2在與照明控制器1之間利用有線通信發送及接收訊息,在與終端3之間利用無線通信發送及接收訊息。藉此,無線單元2可將從照明控制器1利用有線通信接收之訊息,利用無線通信中繼(傳送)至終端3。又,無線單元2可將從終端3利用無線通信接收之訊息,利用有線通信中繼(傳送)至照明控制器1。在本實施形態中,無線單元2與終端3之間之通信方式係例如無需許可之小功率無線(特定小功率無線)、或Wi-Fi(註冊商標)等之無線通信。針對此種小功率無線,根據用途等而使用之頻帶及天線功率等之規格在各國受到規定。在日本規定為使用920 MHz頻帶或420 MHz頻帶之電波的小功率無線。
無線單元2具有:第1通信部21、第2通信部22、及控制部23。
第1通信部21係用於進行與照明控制器1之通信之通信介面,利用信號線L1與照明控制器1連接。第1通信部21在與照明控制器1之間使用傳送信號利用有線通信雙方向地進行訊息之發送及接收。
第2通信部22係用於進行與無線單元2控制下之1台以上之終端3之通信的通信介面。第2通信部22在與1台以上之終端3之間利用無線通信雙方向地進行訊息之發送及接收。可利用第2通信部22通信之1台以上之終端3、即無線單元2控制下之1台以上之終端3之位址係被預先登錄於控制部23之記憶體等。換言之,第2通信部22僅能夠在與登錄有位址之終端3之間通信。
控制部23控制第1通信部21、及第2通信部22。控制部23由例如以處理器及記憶體為主構成之微電腦構成。即,控制部23利用具有處理器及記憶體之電腦系統而實現。而且,藉由處理器執行適宜之程式而電腦系統作為控制部23而發揮功能。程式可被預先記錄於記憶體,亦可通過網際網路等之電氣通信線路,或通過來自無線單元2之無線信號,或是被記錄於記憶體卡等之非暫時性記錄媒體而被提供。
如上述般構成之無線單元2例如配置在設置有無線單元2控制下之1台以上之終端3之房間之天花板等適於在與無線單元2控制下之1台以上之終端3之間進行無線通信的位置。惟,無線單元2並不限定於與無線單元2控制下之1台以上之終端3直接地通信之構成。例如,在與位於來自無線單元2之無線信號(電波)不能到達之位置之終端3之間,無線單元2可經由中繼器間接地通信。
終端3具有:終端側通信部31、終端側控制部32、及功能模組33。
終端側通信部31係用於進行與通信系統10(無線單元2)之通信之通信介面。終端側通信部31在與無線單元2之間利用無線通信雙方向地進行訊息之發送及接收。能夠在終端側通信部31通信之無線單元2之位址預先登錄於終端側控制部32之記憶體等。換言之,終端側通信部31僅能夠在與登錄有位址之無線單元2之間通信。
終端側控制部32控制終端側通信部31及功能模組33。終端側控制部32係由例如以處理器及記憶體為主構成之微電腦構成。即,終端側控制部32利用具有處理器及記憶體之電腦系統而實現。而且,藉由處理器執行適宜之程式而電腦系統作為終端側控制部32而發揮功能。程式可被預先記錄於記憶體,亦可通過網際網路等之電氣通信線路,或被記錄於記憶體卡等之非暫時性記錄媒體而被提供。
功能模組33係實現與終端3之通信系統10(無線單元2)之通信以外之功能的模組。若為控制終端3A,則功能模組33具有進行作為控制對象之照明器具4之導通/關斷、調光、或調色等之控制的功能。若為監視終端3B,則功能模組33具有作為開關、或各種感測器之功能。亦即,終端3具有在功能模組33之功能上附加與通信系統10之通信功能之構成。
再者,雖然在圖1中省略了圖示,但在信號線L1上連接有有線終端。有線終端與終端3不同,不經由無線單元2而是針對照明控制器1由信號線L1直接地連接。有線終端原則上而言採用與上述終端3相同之構成,與上述終端3相同地,分成控制終端與監視終端此2類。惟,有線終端之終端側通信部在不經由無線單元2而在與照明控制器1之間利用有線通信進行雙方向之訊息之發送及接收此點上與終端3之終端側通信部不同。在本實施形態中,在照明控制器1與有線終端之間,藉由傳送信號進行訊息之發送及接收。
(3)動作 其次,針對本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10之動作利用圖2進行說明。以下,針對監視終端3之狀態之監視動作、及由通信系統10控制終端3之控制動作依序進行說明。以下,假定複數台終端3均為控制終端3A。當然,可在複數台終端3包含監視終端3B。又,以下,假定複數台無線單元2分別控制2台控制終端3A。圖2所示之「終端1」及「終端2」係「無線單元1」控制下之控制終端3A,「終端3」及「終端4」係「無線單元2」控制下之控制終端3A。又,圖2所示之「終端p」及「終端q」係「無線單元n」控制下之控制終端3A。在後述之圖3至圖7中亦相同。
(3.1)監視動作 首先,針對監視動作進行說明。以下,作為一例,假定複數台無線單元2各者對自身控制下之所有終端3發送請求訊息M1。又,以下,無線單元2定期地發送請求訊息M1,但例如可當自照明控制器1接收包含請求監視動作之執行之指令之訊息時發送請求訊息M1。
對複數台無線單元2如已記述般分別分配有將特定之週期T1予以分割之複數個時槽TS0。在本實施形態中,特定之週期T1係自照明控制器1定期地發送之同步信號之發送時點為起點的一定時間。換言之,複數個時槽TS0係以自照明控制器(主機)1朝複數台無線單元(通信裝置)2定期地發送之同步信號為基準分別分配於複數台無線單元2。同步信號係用於例如在照明控制器1、複數台無線單元2、及複數台終端3各者使時刻同步。
而且,複數台無線單元2各者以分配於自身之時槽TS0對自身控制下之所有終端3發送請求訊息M1。在圖2所示之例中,「無線單元1」以分配於自身之時槽TS1對「終端1」及「終端2」發送請求訊息M1。又,「無線單元n」以分配於自身之時槽TSn對「終端p」及「終端q」發送請求訊息M1。
複數台無線單元2各者在請求訊息M1之發送後等待來自自身控制下之所有終端3之應答訊息S1直至分配於自身之時槽TS0之結束時點為止。此處,自請求訊息M1之發送時點至時槽TS0之結束時點之期間進一步被分割為1個以上之時槽。1個以上之時槽係分別對無線單元2控制下之1台以上之終端3預先1對1地分配。即,無線單元2控制下之1台以上之終端3各者將分配於自身之時槽記憶於記憶體等。
接收請求訊息M1之終端3以分配於自身之時槽對無線單元2發送針對請求訊息M1之應答訊息S1。即,無線單元2控制下之所有終端3當分別接收請求訊息M1時利用分時多重連接方式朝無線單元2發送應答訊息S1。
複數台無線單元2各者當接收來自自身控制下之所有終端3之應答訊息S1時,將應答訊息S1所包含之表示各台終端3之狀態之資料記憶於記憶體等。而後,複數台無線單元2各者根據來自照明控制器1之請求個別地或批次地朝照明控制器1發送表示所有終端3之狀態之資料。
(3.2)控制動作 其次,針對控制動作進行說明。控制動作係以插入於監視動作之形式執行。以下,假定控制用之訊息(控制訊息M2)由照明控制器1產生而進行說明。又,以下,只要無特別說明,針對經由複數台無線單元2中之1台無線單元2控制無線單元2控制下之控制終端3A之情形進行說明。此處所謂之「控制訊息M2」包含無線單元2控制下之1台以上之終端3中之成為控制對象之控制終端3A的控制內容。例如,照明控制器1當自與成為控制訊息M2之發送目的地之無線單元2不同之無線單元2控制下的監視終端、或作為有線終端之監視終端接收監視用之訊息(監視訊息)時產生控制訊息M2。監視訊息當在監視終端產生特定之事態時自監視終端對照明控制器1經由無線單元2被發送。或,監視訊息當在作為有線終端之監視終端產生特定之事態時,自監視終端對照明控制器1被發送。
產生控制訊息M2之照明控制器1對與作為監視訊息之發送源之監視終端之位址對應的控制終端3A經由無線單元2發送控制訊息M2。此時發送之控制訊息M2至少包含表示控制內容之資料區域、及指定控制訊息M2之發送對象之位址區域。此處,在位址區域中包含發送目的地(發送對象)之控制終端3A之位址。具體而言,照明控制器1首先對無線單元2利用傳送信號控制訊息M2。自照明控制器1接收控制訊息M2之無線單元2對於包含於控制訊息M2之位址之控制終端3A利用無線通信發送控制訊息M2。
接收控制訊息M2之控制終端3A根據資料區域之控制內容例如進行作為控制對象之照明器具4之導通/關斷、調光、或調色等的控制。而後,控制終端3A與監視動作相同地對無線單元2發送對控制訊息M2之應答訊息S1。無線單元2當接收來自自身控制下之控制終端3A之應答訊息S1時,將應答訊息S1所包含之表示控制終端3A之狀態之資料記憶於記憶體等。而後,無線單元2根據來自照明控制器1之請求朝照明控制器1發送表示控制終端3A之狀態之資料。
又,本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10亦可進行群組控制動作及模式控制動作。此處所謂之「群組控制」係意味著使複數台控制終端3A執行同一控制內容之控制。又,此處所謂之「模式控制」係意味著使複數台控制終端3A各者根據特定之模式執行同一或不同之控制內容之控制。
在群組控制動作中,照明控制器1對與作為監視訊息之發送源之監視終端之位址對應的複數台控制終端3A經由1台以上之無線單元2批次發送控制訊息M2。藉此,接收控制訊息M2之複數台控制終端3A分別根據資料區域之同一控制內容進行控制。又,複數台控制終端3A分別對屬自身之無線單元2發送對控制訊息M2之應答訊息S1。
在模式控制動作中,照明控制器1對與作為監視訊息之發送源之監視終端之位址對應的複數台控制終端3A經由1台以上之無線單元2個別地發送控制訊息M2。藉此,接收控制訊息M2之複數台控制終端3A分別根據資料區域之同一控制內容進行控制。又,複數台控制終端3A分別對屬自身之無線單元2發送對控制訊息M2之應答訊息S1。
此處,例如,假定通信系統10針對複數台無線單元2可通信之所有控制終端3A進行群組控制動作。此時,照明控制器1對所有無線單元2發送控制訊息M2。複數台無線單元2各者以分配於自身之時槽TS0對自身控制下之所有控制終端3A發送控制訊息M2。在圖2所示之例中,「無線單元1」以分配於自身之時槽TS1對「終端1」及「終端2」發送控制訊息M2。又,「無線單元n」以分配於自身之時槽TSn對「終端p」及「終端q」發送控制訊息M2。
接收控制訊息M2之終端3A執行照明器具4之控制,且以分配於自身之時槽對無線單元2發送對控制訊息M2之應答訊息S1。即,無線單元2控制下之所有控制終端3A當分別接收控制訊息M2時,利用分時多重連接方式朝無線單元2發送應答訊息S1。
複數台無線單元2各者當接收來自自身控制下之所有控制終端3A之應答訊息S1時,將應答訊息S1所包含之表示各台控制終端3A之狀態之資料記憶於記憶體等。而後,複數台無線單元2各者根據來自照明控制器1之請求個別地或批次地朝照明控制器1發送表示所有控制終端3A之狀態之資料。
如上述般,在本實施形態中,複數台無線單元2(通信裝置)利用由分時多重連接方式以分配於自身之時槽TS0可與自身控制下之1台以上之終端3之間通信。因而,在本實施形態中,可防止在複數台無線單元2之間之通信之干擾,且可在複數台無線單元2共用1個通道。因而,在本實施形態中,與就每一無線單元2分配通道之情形相比,有可抑制通信系統10所佔有之通道數之增大的優點。其結果為,在本實施形態中,例如即便當將通信系統10導入1棟建築物時,由於在可使用之通道數上有餘裕,故亦可將通信系統10進一步導入與該建築物相鄰之建築物。
(4)變化例 上述之實施形態僅為本發明之各種實施形態之一者。上述之實施形態只要可達成本發明之目的即可根據設計等進行各種變更。以下,列舉上述之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以下說明之變化例可適宜地組合而應用。
(4.1)第1變化例 在第1變化例之通信系統10中,與上述之實施形態相同地,複數台無線單元2各者當自照明控制器1接收控制訊息M2時,以分配於自身之時槽TS0朝控制終端3A發送控制訊息M2。另一方面,本變化例在複數台無線單元2各者不等待來自控制終端3A之對控制訊息M2之應答(應答訊息S1)而重發控制訊息M2此點上與上述之實施形態不同。
以下,針對本變化例之動作之一例利用圖3進行說明。例如,「無線單元1」當以分配於自身之時槽TS1發送控制訊息M2後,不等待應答訊息S1,而連續重發兩次控制訊息M2。同樣地,「無線單元n」當以分配於自身之時槽TSn發送控制訊息M2後,不等待應答訊息S1,而連續重發兩次控制訊息M2。
如上述般,在本變化例中,複數台無線單元2各者利用等待來自控制終端3A之對控制訊息M2之應答的時間重發控制訊息M2。因而,在本變化例中,假設即便控制終端3A未接收到第1次控制訊息M2,仍可藉由接收重發之控制訊息M2而執行控制訊息M2所包含之控制內容。即,在本變化例中,有容易使控制終端3A執行控制訊息M2所包含之控制內容,而提高控制之可靠性的優點。此外,針對控制後之控制終端3A之狀態,可在控制動作結束後執行之監視動作中藉由無線單元2接收來自控制終端3A之應答訊息S1而確認。
在本變化例中,複數台無線單元2各者以分配於自身之時槽TS0重發兩次控制訊息M2,但可僅重發1次,亦可重發3次以上。又,在本變化例中,複數台無線單元2各者以1次特定之週期T1重發控制訊息M2,但並非是限定於此之旨趣。例如,如圖4所示,複數台無線單元2各者可跨於複數次(此處為2次)特定之週期T1重發控制訊息M2。此時,特定之週期T1可短於圖3所示之例之特定之週期T1。
(4.2)第2變化例 在第2變化例之通信系統10中,與上述之實施形態相同地,照明控制器1對複數台無線單元2中之2台以上之無線單元2各者發送控制訊息M2。另一方面,本變化例係如圖5所示般,在2台以上之無線單元2各者當自照明控制器1接收控制訊息M2時,在由2台以上之無線單元2共用之共用區間T2朝控制終端3A發送控制訊息M2此點上與上述之實施形態不同。共用區間T2係以控制動作之開始時點(即,以照明控制器1之控制訊息M2之發送時點為基準之時點)為起點之一定時間。又,共用區間T2與特定之週期T1不同,且短於特定之週期T1。
在圖5所示之例中,共用區間T2被分割為複數個時槽。複數個時槽係分別對複數台無線單元2預先1對1地分配。即,複數台無線單元2各者將在監視動作中分配於自身之時槽TS0、及在控制動作中分配於自身之時槽記憶於記憶體等。而且,複數台無線單元2各者於在共用區間T2分配於自身之時槽對自身控制下之所有控制終端3A發送控制訊息M2。
如上述般,在本變化例中,與2台以上之無線單元2各者以分配於自身之時槽TS0發送控制訊息M2之情形相比,有可減少複數台控制終端3A之控制之時序之不均一的優點。例如,若複數台控制終端3A各者之控制對象係照明器具4,則可減少複數個照明器具4之點亮之時序、或熄滅之時序之不均一。此外,複數台無線單元2各者可當在共用區間T2之控制動作結束後重啟中斷之監視動作,亦可重設而自最初開始監視動作。
(4.3)第3變化例 第3變化例之通信系統10係如圖6所示般,於例如在模式控制動作中照明控制器1廣播包含控制終端3A之列表之控制訊息M2此點上與上述之實施形態不同。在本變化例中,在複數台無線單元2中之1台以上之無線單元2各者中,1台以上之終端3包含成為控制對象之控制終端3A。在列表中包含例如控制對象之控制終端3A之位址。且,在控制訊息M2中包含每一控制終端3A之控制內容。而且,上述1台以上之無線單元2各者當自照明控制器1接收控制訊息M2時,以分配於自身之時槽TS0朝控制終端3A發送控制訊息M2。
即,在本變化例中,僅對控制對象之控制終端3A予以控制之無線單元2朝控制終端3A發送控制訊息M2。此時,在朝控制終端3A發送之控制訊息M2中包含發送目的地之控制終端3A之控制內容。另一方面,控制並非是控制對象之控制終端3A之無線單元2並不將接收之控制訊息M2朝控制終端3A發送而是將其作廢。
在圖6所示之例中,照明控制器1對複數台無線單元2廣播控制訊息M2,該控制訊息M2包含:包含「終端1」、「終端2」、「終端p」、及「終端q」之位址之列表、及該等控制終端3A之控制內容。因而,複數台無線單元2均接收來自照明控制器1之控制訊息M2。「無線單元1」由於列表中包含自身控制下之「終端1」及「終端2」之位址,故以分配於自身之時槽TS1朝「終端1」及「終端2」發送控制訊息M2。相同地,「無線單元n」由於列表中包含自身控制下之「終端p」及「終端q」之位址,故以分配於自身之時槽TSn朝終端「p」及「終端q」發送控制訊息M2。另一方面,「無線單元2」由於列表中不包含自身控制下之「終端3」及「終端4」之位址,故將接收之控制訊息M2作廢。
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在模式控制動作中,照明控制器1對將控制對象之控制終端3A予以控制之複數台無線單元2就每一特定之週期T1發送控制訊息M2。例如,假定無線單元201及無線單元20n對控制對象之控制終端3A予以控制。此時,以照明控制器1之控制訊息M2之發送時點為起點,無線單元201控制下之控制終端3A當在第1個特定之週期T1接收控制訊息M2後開始控制。另一方面,無線單元20n控制下之控制終端3A當在第n個特定之週期T1接收控制訊息M2後開始控制。如此,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在模式控制動作中,複數台控制終端3A之控制之時序容易不均一。
相對於此,在本變化例中,以照明控制器1之控制訊息M2之發送時點為起點,在第1個特定之週期T1,對控制對象之控制終端3A予以控制之所有無線單元2可朝控制終端3A發送控制訊息M2。因而,在本變化例中,與照明控制器1對複數台無線單元2各者個別地發送控制訊息M2之情形相比,有可減少複數台控制終端3A之控制之時序之不均一的優點。例如,若複數台控制終端3A各者之控制對象係照明器具4,則可減少複數個照明器具4之點亮之時序、或熄滅之時序之不均一。
在本變化例中,如圖7所示,上述1台以上之無線單元2各者當自照明控制器1接收控制訊息M2時,可將與延遲時間D0相關之資訊包含於控制內容,並朝自身控制下之控制終端3A發送控制訊息M2。延遲時間D0係自控制終端3A接收控制訊息M2起至開始控制為止之時間。控制終端3A當接收控制訊息M2時,等待經過分配於自身之延遲時間D0而開始控制。
在圖7所示之例中,相對於「終端1」及「終端2」在時槽TS1接收控制訊息M2,而「終端p」及「終端q」在時槽TSn接收控制訊息M2。因而,作為「終端1」及「終端2」所分配之延遲時間D0之延遲時間D1長於作為「終端p」及「終端q」所分配之延遲時間D0之延遲時間Dn。
如上述般,在本變化例中,即便接收複數台控制終端3A之控制訊息M2之時序不均一,仍容易使複數台控制終端3A各者開始控制之時序一致。即,在本變化例中,有可進一步減少複數台控制終端3A之控制之時序之不均一的優點。例如,若複數台控制終端3A各者之控制對象係照明器具4,則可進一步減少複數個照明器具4之點亮之時序、或熄滅之時序之不均一。
(5)其他變化例 以下,針對其他變化例予以列舉。以下所說明之變化例包含「(4)變化例」中所列舉之變化例,可適宜地組合而應用。
本發明之通信系統10或照明控制系統100之執行主體包含電腦系統。電腦系統具有作為硬體之處理器及記憶體。藉由處理器執行記錄於電腦系統之記憶體之程式,而實現作為本發明之通信系統10或照明控制系統100之執行主體之功能。程式可被預先記憶於電腦系統之記憶體,但亦可通過電氣通信線路提供。又,程式可被記錄於以電腦系統可讀取之記憶體卡、光碟、硬碟機等之非暫時性記錄媒體而被提供。電腦系統之處理器係由包含半導體積體電路(IC)或大規模積體電路(LSI)之1條至複數條電子電路構成。此處所謂之IC或LSI等之積體電路因積體之程度而稱呼方式不同,包含稱為系統LSI、VLSI(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超大規模積體電路)、或ULSI(Ultra Large Scale Integration,特大規模積體電路)的積體電路。再者,針對在LSI之製造後經程式化之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場可程式化閘陣列)、或可實現LSI內部之耦合關係之再構成或LSI內部之電路區劃之再構成的邏輯裝置亦然,可作為處理器而採用。複數條電子電路可在1個晶片彙集,亦可分散地設置於複數個晶片。複數個晶片可在1個裝置彙集,亦可分散地設置於複數個裝置。此處所謂之電腦系統包含具有1個以上之處理器及1個以上之記憶體之微控制器。因而,針對微控制器亦由包含半導體積體電路或大規模積體電路之1條至複數條電子電路構成。
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同步信號自照明控制器1定期地發送,但並非是限定於其之旨趣。例如,同步信號可自複數台無線單元(通信裝置)2中之1台無線單元2朝其他無線單元2定期地發送。此時亦然,複數個時槽TS0係以該同步信號為基準分別分配於複數台無線單元2。
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將特定之週期T1予以分割之複數個時槽TS0均為相同長度,但並非是限定於其之旨趣。例如,複數個時槽TS0可分別為相應於分配對象之無線單元2控制下之終端3之台數的長度。例如,對控制3台終端3之無線單元2分配之時槽TS0的長度較佳為長於對控制1台終端3之無線單元2分配之時槽TS0的長度。
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無線單元2係將控制訊息M2之發送對象作為控制終端3A,但控制訊息M2之發送對象可為監視終端3B。此時,無線單元2可進行例如切換監視終端3B之動作之導通/關斷的控制。即,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監視終端3B可具有作為控制終端3A之功能。相同地,控制終端3A可具有作為監視終端3B之功能。如此,複數台終端3可不明確地分成控制終端3A與監視終端3B此2類,可包含兼具控制終端3A與監視終端3B之終端。
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以照明控制器1及終端3不包含於通信系統10之構成要素之情形進行了說明,但並不限定於此,照明控制器1及終端3可包含於通信系統10之構成要素。
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針對通信系統10為照明控制系統100之情形進行了例示,但並不限定於此,通信系統10可應用於各種控制對象之控制。例如,通信系統10既可為用於控制空調機器(空氣調節機)之空調控制系統,亦可為用於控制複數種控制對象(例如照明器具及空調機器)之系統。又,通信系統10並不限定於辦公大樓等之非住宅設施,亦可使用於例如獨戶住宅、或公寓大廈等之住宅。
(總結) 如以上所述般,第1態樣之通信系統(10)具備分別具有第1通信部(21)之複數台通信裝置(無線單元)(2)。第1通信部(21)在與主機(照明控制器)(1)之間利用有線進行通信。複數台通信裝置(2)各者更具有在與1台以上之終端(3)之間利用無線進行通信之第2通信部(22)。複數台通信裝置(2)各者具有利用第1通信部(21)及第2通信部(22)在主機(1)與1台以上之終端(3)之間中繼訊息的功能。對複數台通信裝置(2)分別分配有將特定之週期(T1)予以分割之複數個時槽(TS0)。複數台通信裝置(2)各者可以分配於自身之時槽(TS0)在與1台以上之終端(3)之間通信。
根據此態樣,有可抑制通信系統(10)所佔有之通道數之增大的優點。
在第2態樣之通信系統(10)中,如第1態樣般,複數台通信裝置(2)各者當自主機(1)接收控制訊息(M2)時以分配於自身之時槽(TS0)朝控制終端(3A)發送控制訊息(M2)。控制訊息(M2)包含1台以上之終端(3)中之成為控制對象之控制終端(3A)的控制內容。複數台通信裝置(2)各者不等待來自控制終端(3A)之對控制訊息(M2)之應答而重發控制訊息(M2)。
根據此態樣,由於利用等待來自控制終端(3A)之對控制訊息(M2)之應答之時間重發控制訊息(M2),故有容易使控制終端(3A)執行控制訊息(M2)所包含之控制內容,而提高控制之可靠性的優點。
在第3態樣之通信系統(10)中,如第1或第2態樣般,主機(1)對複數台通信裝置(2)中之2台以上之通信裝置(2)各者發送控制訊息(M2)。控制訊息(M2)包含1台以上之終端(3)中之成為控制對象之控制終端(3A)的控制內容。2台以上之通信裝置(2)各者當自主機(1)接收控制訊息(M2)時在與由2台以上之通信裝置(2)共用之特定之週期(T1)不同的共用區間(T2)朝控制終端(3A)發送控制訊息(M2)。
根據該態樣,與2台以上之通信裝置(2)各者以分配於自身之時槽(TS0)發送控制訊息(M2)之情形相比,有可減少複數台控制終端(3A)之控制之時序之不均一的優點。
在第4態樣之通信系統(10)中,如第1或第2態樣般,在複數台通信裝置(2)中之1台以上之通信裝置(2)各者中,1台以上之終端(3)包含成為控制對象之控制終端(3A)。主機(1)廣播控制訊息(M2)。控制訊息(M2)包含控制終端(3A)之控制內容、及控制終端(3A)之列表。1台以上之通信裝置(2)各者當自主機(1)接收控制訊息(M2)時,以分配於自身之時槽(TS0)朝控制終端(3A)發送控制訊息(M2)。
根據此態樣,與主機(1)對複數台通信裝置(2)各者個別地發送控制訊息(M2)之情形相比,有可減少複數台控制終端(3A)之控制之時序之不均一的優點。
在第5態樣之通信系統(10)中,如第4態樣般,1台以上之通信裝置(2)各者當自主機(1)接收控制訊息(M2)時,將與延遲時間(D0)相關之資訊包含於控制內容並朝控制終端(3A)發送控制訊息(M2)。延遲時間(D0)係自控制終端(3A)各者接收控制訊息(M2)起至開始控制為止之時間。
根據此態樣,即便接收複數台控制終端(3A)之控制訊息(M2)之時序不均一,仍容易使複數台控制終端(3A)各者開始控制之時序一致。即,根據此態樣,有可進一步減少複數台控制終端(3A)之控制之時序的優點。
在第6態樣之通信系統(10)中,如第1至第5之任一態樣般,複數個時槽(TS0)係以同步信號為基準分別分配於複數台通信裝置(2)。同步信號係自主機(1)朝複數台通信裝置(2)定期地發送之信號。
根據此態樣,有可不依存於通信系統(10)具備之通信裝置(2)之增減而對複數台通信裝置(2)分別分配複數個時槽(TS0)的優點。
在第7態樣之通信系統(10)中,如第1至第5之任一態樣般,複數個時槽(TS0)係以同步信號為基準分別分配於複數台通信裝置(2)。同步信號係自複數台通信裝置(2)中之1台通信裝置(2)朝其他通信裝置(2)定期地發送的信號。
根據此態樣,有例如當自具有高精度之計時器之通信裝置(2)發送同步信號時,可對複數台通信裝置(2)分別高精度地分配複數個時槽(TS0)的優點。
第8態樣之照明控制系統(100)係如第1至第7之任一態樣之通信系統(10)。1台以上之終端(3)包含成為控制對象之控制終端(3A)。控制終端(3A)之控制對象係照明器具(4)。
根據此態樣,有可減少照明控制系統(100)所佔有之通道數之增大的優點。
第9態樣之通信裝置(無線單元)(2)用於第1至7之任一態樣之通信系統(10)。
根據此態樣,有可抑制通信系統(10)所佔有之通道數之增大的優點。
針對第2至第7態樣之構成,並非是通信系統(10)所必須之構成,可適宜地省略。
1‧‧‧主機/照明控制器 2‧‧‧通信裝置/無線單元 3‧‧‧終端 3A‧‧‧控制終端/終端 3B‧‧‧監視終端 4‧‧‧照明器具 10‧‧‧通信系統 21‧‧‧第1通信部 22‧‧‧第2通信部 23‧‧‧控制部 31‧‧‧終端側通信部 32‧‧‧終端側控制部 33‧‧‧功能模組 100‧‧‧照明控制系統 201‧‧‧無線單元 202‧‧‧無線單元 20n‧‧‧無線單元 D0‧‧‧延遲時間 D1‧‧‧延遲時間 Dn‧‧‧延遲時間 L1‧‧‧信號線 M1‧‧‧請求訊息 M2‧‧‧控制訊息 S1‧‧‧應答訊息 T1‧‧‧週期 T2‧‧‧共用區間 TS0‧‧‧時槽 TS1‧‧‧時槽 TS2‧‧‧時槽 TSn‧‧‧時槽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之構成的方塊圖。 圖2係顯示同上之通信系統之動作之時序圖。 圖3係顯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第1變化例之通信系統之動作的時序圖。 圖4係顯示同上之通信系統之另一動作之時序圖。 圖5係顯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第2變化例之通信系統之動作的時序圖。 圖6係顯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第3變化例之通信系統之動作的時序圖。 圖7係顯示同上之通信系統之另一動作之時序圖。
1‧‧‧主機/照明控制器
2‧‧‧通信裝置/無線單元
3‧‧‧終端
3A‧‧‧控制終端/終端
3B‧‧‧監視終端
4‧‧‧照明器具
10‧‧‧通信系統
21‧‧‧第1通信部
22‧‧‧第2通信部
23‧‧‧控制部
31‧‧‧終端側通信部
32‧‧‧終端側控制部
33‧‧‧功能模組
100‧‧‧照明控制系統
201‧‧‧無線單元
202‧‧‧無線單元
20n‧‧‧無線單元
L1‧‧‧信號線

Claims (9)

  1. 一種通信系統,其具備分別具有在與主機之間利用有線進行通信之第1通信部的複數台通信裝置;且複數台通信裝置各者更具有在與1台以上之終端之間利用無線進行通信之第2通信部;前述複數台通信裝置各者具有利用前述第1通信部及前述第2通信部在前述主機與前述1台以上之終端之間中繼訊息的功能;對前述複數台通信裝置分別分配有將特定之週期予以分割之複數個時槽;前述複數台通信裝置各者可以分配於自身之時槽,在與前述1台以上之終端之間通信。
  2. 如請求項1之通信系統,其中前述複數台通信裝置各者當自前述主機接收包含前述1台以上之終端中之成為控制對象之控制終端之控制內容的控制訊息時,以分配於自身之前述時槽朝前述控制終端發送前述控制訊息;且前述複數台通信裝置各者不等待來自前述控制終端之對前述控制訊息之應答而重發前述控制訊息。
  3. 如請求項1或2之通信系統,其中前述主機對前述複數台通信裝置中之2台以上之通信裝置各者發送包含前述1台以上之終端中之成為控制對象之控制終端之控制內容的控制訊息;且 前述2台以上之通信裝置各者當自前述主機接收前述控制訊息時,在與由前述2台以上之通信裝置共用之前述特定之週期不同之共用區間朝前述控制終端發送前述控制訊息。
  4. 如請求項1或2之通信系統,其中在前述複數台通信裝置中之1台以上之通信裝置各者中,前述1台以上之終端包含成為控制對象之控制終端;且前述主機廣播包含前述控制終端之控制內容、及前述控制終端之列表之控制訊息;前述1台以上之通信裝置各者當自前述主機接收前述控制訊息時,以分配於自身之前述時槽朝前述控制終端發送前述控制訊息。
  5. 如請求項4之通信系統,其中前述1台以上之通信裝置各者當自前述主機接收前述控制訊息時,將與自接收前述控制訊息起至開始控制為止之延遲時間相關之資訊包含於控制內容,並朝前述控制終端發送前述控制訊息。
  6. 如請求項1或2之通信系統,其中前述複數個時槽係以自前述主機朝前述複數台通信裝置定期地發送之同步信號為基準分別分配於前述複數台通信裝置。
  7. 如請求項1或2之通信系統,其中前述複數個時槽係以自前述複數台通信裝置中之1台通信裝置朝其他通信裝置定期地發送的同步信號為基準分別分配於前述複數台通信裝置。
  8. 一種照明控制系統,其係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通信系統;且前述1台以上之終端包含成為控制對象之控制終端;前述控制終端之控制對象係照明器具。
  9. 一種通信裝置,其係使用於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通信系統之通信裝置。
TW107129945A 2017-09-01 2018-08-28 通信系統、照明控制系統及通信裝置 TWI6826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69011A JP6967738B2 (ja) 2017-09-01 2017-09-01 通信システム、照明制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装置
JP2017-169011 2017-09-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1898A TW201921898A (zh) 2019-06-01
TWI682650B true TWI682650B (zh) 2020-01-11

Family

ID=657588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9945A TWI682650B (zh) 2017-09-01 2018-08-28 通信系統、照明控制系統及通信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967738B2 (zh)
KR (1) KR102170866B1 (zh)
TW (1) TWI6826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88850B2 (ja) 2019-03-14 2022-01-0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ガスセンサの製造方法
JP2023066829A (ja) * 2021-10-29 2023-05-1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照明制御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1178A (zh) * 2004-10-15 2006-04-1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同步以太网和时间分配方法
TW201143526A (en) * 2010-02-23 2011-12-01 Panasonic Elec Works Co Ltd Illumination control terminal and illumination control system
US20120106520A1 (en) * 2009-06-23 2012-05-03 Adeunis R F Communication method using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US20130215821A1 (en) * 2010-10-12 2013-08-22 Panasonic Corpor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TW201640843A (zh) * 2015-04-21 2016-11-16 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裝置、通信方法及通信系統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12854A (ja) * 1994-01-17 1995-08-11 Sekisui Chem Co Ltd 宅内通信システム
JP2001333067A (ja) * 1999-06-08 2001-11-30 Sony Corp 通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端末
JP2001095066A (ja) * 1999-09-27 2001-04-0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遠隔監視制御システム
US8653935B2 (en) * 2009-09-30 2014-02-18 Ixys Ch Gmbh Low-power wireless network beacon for turning off and on fluorescent lamps
CN102573184B (zh) * 2010-12-17 2014-07-30 明阳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灯具控制芯片、装置、系统与其寻址方法
JP2013232800A (ja) * 2012-04-27 2013-11-14 Panasonic Corp 通信システム
JP5967576B2 (ja) * 2012-10-12 2016-08-1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負荷制御システム
JP6156794B2 (ja) * 2013-03-29 2017-07-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負荷制御システム
CN109901368A (zh) 2014-03-19 2019-06-18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加热装置和其中使用的加热器
KR101548351B1 (ko) * 2014-12-08 2015-08-28 삼익전자공업 주식회사 다중신호 전송라인으로 제어되는 자가진단 및 복구형 전광판 시스템
JP6519358B2 (ja) * 2015-06-30 2019-05-29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1178A (zh) * 2004-10-15 2006-04-1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同步以太网和时间分配方法
US20120106520A1 (en) * 2009-06-23 2012-05-03 Adeunis R F Communication method using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TW201143526A (en) * 2010-02-23 2011-12-01 Panasonic Elec Works Co Ltd Illumination control terminal and illumination control system
US20130215821A1 (en) * 2010-10-12 2013-08-22 Panasonic Corpor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TW201640843A (zh) * 2015-04-21 2016-11-16 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裝置、通信方法及通信系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90025509A (ko) 2019-03-11
JP6967738B2 (ja) 2021-11-17
KR102170866B1 (ko) 2020-10-28
TW201921898A (zh) 2019-06-01
JP2019047353A (ja) 2019-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69344B2 (en) Configuring communications for a load control system
JP2018200710A (ja) ターゲット装置を制御するための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プロトコル及び方法
TWI682650B (zh) 通信系統、照明控制系統及通信裝置
WO2014155991A1 (ja)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装置
JP2022088481A (ja)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機器制御システム、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TWI682641B (zh) 通信系統、機器控制系統、通信裝置、通信控制方法及程式
TW201427435A (zh) 通信系統及終端裝置
JP7042438B2 (ja)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照明制御システム
TWI697220B (zh) 通信裝置、通信介面、通信系統、機器控制系統、通信控制方法及程式
US11140642B2 (en) Synchronized wireless networks system including time-based identity of devices
JP2019047354A (ja) 通信システム、照明制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装置
TW202002540A (zh) 照明器具、終端器、照明系統、資訊終端機、照明器具之配對方法及程式
TWI688304B (zh) 中繼器及控制系統
TWI751565B (zh) 通信系統、通信裝置、程式及通信確認方法
JP6741992B2 (ja) 制御システム
TW201722207A (zh) 控制系統
JP2000078066A (ja) 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装置
JP2019083457A (ja) 通信システム、機器制御システム、伝送ユニット、通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1588048B1 (ko) 홈네트워크 시스템에서의 무선 통신 충돌 회피 방법 및 장치
JP2023143306A (ja) 無線制御器具及び無線制御システム
TWI510102B (zh) 通信系統及終端裝置
JP2006140820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TWM526152U (zh) 無線控制系統
JP2018098617A (ja) 制御システム
JPH0636634B2 (ja) 熱機器用制御信号伝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