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70741B - 斷路器 - Google Patents

斷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70741B
TWI670741B TW107122090A TW107122090A TWI670741B TW I670741 B TWI670741 B TW I670741B TW 107122090 A TW107122090 A TW 107122090A TW 107122090 A TW107122090 A TW 107122090A TW I670741 B TWI670741 B TW I67074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ron core
movable
fixed
circuit breaker
divid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20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13700A (zh
Inventor
出口智也
相良雄大
之介
近藤桂州
幸本茂樹
森貢
舛田真一
岩下説志
内野聡介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7/029816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9038813A1/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21627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92267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137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37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07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074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7/00Magnets
    • H01F7/06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 H01F7/08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with armatures
    • H01F7/16Rectilinearly-movable arma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1/00Air-break switches for high tension without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1/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02Details
    • H01H33/28Power arrangements internal to the switch for operating the driving mechanism
    • H01H33/38Power arrangements internal to the switch for operating the driving mechanism using electromagn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02Details
    • H01H33/42Driving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60Switches wherein the 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the arc do not include separate means for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 H01H33/66Vacuum switches
    • H01H33/666Operat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riving Mechanisms And Operating Circuits Of Arc-Extinguishing High-Tensi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斷路器係具備:將電路斷開閉合的開閉接點、斷開彈簧、肘節機構部、及電磁操作機構部。斷開彈簧係使前述開閉接點往開離的方向彈壓,在前述開閉接點從斷開狀態往閉合狀態移動時,屬於使前述開閉接點往開離的方向彈壓之力的彈壓力會增強。肘節機構部係使開閉接點從斷開狀態成為閉合狀態。電磁操作機構部係具有:可動鐵芯(63),係藉由反抗彈壓力的移動,令肘節機構部使開閉接點從斷開狀態成為閉合狀態;及固定鐵芯(61),係具有吸附可動鐵芯(63)的第一吸附面(61a),並且第一吸附面(61a)與可動鐵芯(63)之表面間距離(A)比可動鐵芯(63)的移動的距離(B)短。

Description

斷路器
本發明係有關具有固定接點及可動接點,且具備將可動接點閉合至固定接點用的電磁操作機構部的斷路器。
習知技術的斷路器一般而言係如下述之專利文獻1之記載,由肘節(toggle)機構部與閉合彈簧所構成,藉由利用已蓄勢的閉合彈簧於敞開時所釋放出的能量,從而越過肘節機構部的死點來進行可動接點的閉合。在此種斷路器中,係藉由越過肘節機構部的死點來進行可動接點的閉合,雖然能夠提高可動接點的閉合速度,但在進行斷路時也必須越過死點來將可動接點斷開,為了確保斷開速度,零件數目增加,導致斷路器的構造複雜化。
就不使用上述閉合彈簧的斷路器而言,下述之專利文獻2揭示了一種電磁操作式的斷路器,係構成為藉由電磁操作機構部進行可動接點的閉合、以斷開彈簧進行可動接點的斷開。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國特開2000-20971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國特開昭49-113167號公報
在習知技術的電磁操作式的斷路器中,係藉由電磁操作機構部將可動接點閉合,因此斷路器的構造能夠簡化,但必須反抗斷開彈簧來進行可動接點的閉合,而為了確保可動接點的閉合速度,會有構成零件數目增加的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獲得在以電磁操作機構部進行可動接點的閉合、以斷開彈簧進行可動接點的斷開的斷路器中,能夠既確保可動接點的閉合速度且減少構成零件數目的斷路器。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並達成目的,本發明的斷路器係具備:將電路斷開閉合的開閉接點、斷開彈簧、肘節機構部、及電磁操作機構部。斷開彈簧係使前述開閉接點往開離的方向彈壓,在前述開閉接點從斷開狀態往閉合狀態移動時,屬於使前述開閉接點往開離的方向彈壓之力的彈壓力會增強。肘節機構部係使開閉接點從斷開狀態成為閉合狀態。電磁操作機構部係具有:可動鐵芯,係藉由反抗彈壓力的移動,令肘節機構部使開閉接點從斷開狀態成為閉合狀態;及固定鐵芯,係具有吸附可動鐵芯的第 一吸附面,並且第一吸附面與可動鐵芯之表面間距離比可動鐵芯的移動的距離短。
依據本發明的斷路器,達到能夠既確保可動接點的閉合速度,且削減構成斷路器的零件數目之效果。
1、100‧‧‧斷路器
2、102、202‧‧‧機殼
3、103‧‧‧壁部
4、104、204‧‧‧絕緣壁
5、6、105、106、205、206‧‧‧支持部
7、107‧‧‧第一空間部
8、108‧‧‧第二空間部
10、110‧‧‧第一固定導體
10a、11a、20a、30a、51a、53a、55a、82a、84a、85a、110a、111a、120a、130a、151a、152a、165a‧‧‧一端部
10b、11b、20b、30b、51b、53b、55b、82b、84b、85b、110b、111b、120b、130b、151b、152b、165b‧‧‧另一端部
11、111‧‧‧第二固定導體
13、113‧‧‧固定接點
20、120‧‧‧可動件
21、121‧‧‧可動接點
30、130‧‧‧可撓導體
40‧‧‧保持具
41、141‧‧‧壓接彈簧
42‧‧‧可動件銷
50、150‧‧‧肘節機構部
51、151‧‧‧操作臂
52、142、153‧‧‧連桿銷
53‧‧‧連結板
54、154‧‧‧軸桿
55‧‧‧槓桿
55c‧‧‧卡合柱
56、155‧‧‧軸心
60、160、260‧‧‧電磁操作機構部
61、161、261‧‧‧固定鐵芯
61a‧‧‧第一吸附面
61b‧‧‧第二吸附面
62、162、262‧‧‧電磁線圈
63、164、264‧‧‧可動鐵芯
63a‧‧‧第一被吸附面
63b‧‧‧第二被吸附面
64、165、265‧‧‧驅動軸
65、167‧‧‧連結孔
70、170‧‧‧傳動機構部
71、72、86、87、171、172‧‧‧連結銷
73、173‧‧‧連結連桿
74、75‧‧‧連結孔
80‧‧‧跳脫機構部
81‧‧‧支架
82‧‧‧斷開彈簧
83‧‧‧跳脫棒
83a‧‧‧半圓部
83b‧‧‧圓弧部
83c‧‧‧軸桿軸
84‧‧‧跳脫桿
84c‧‧‧軸
84d‧‧‧卡合面
84e‧‧‧孔
84f‧‧‧卡合凹部
85‧‧‧重置彈簧
152‧‧‧連結板
161a‧‧‧第一內壁部
161b‧‧‧第二內壁部
161c‧‧‧第三內壁部
161d‧‧‧第四內壁部
163‧‧‧線圈架
166‧‧‧導引構件
168‧‧‧內側空間
169‧‧‧導引孔
181、281‧‧‧第一分割鐵芯
182、282‧‧‧第二分割鐵芯
183、283‧‧‧第一連結構件
183a、184a、185a、186a、191a、283b、284b、291a、291b‧‧‧端部
184、284‧‧‧第二連結構件
185、285‧‧‧第三連結構件
186、286‧‧‧第四連結構件
187a、187b、187c、187d、187e、187f、287a、287b‧‧‧連結螺栓
188a、188b、188c、188d、188e、188f‧‧‧螺帽
190、191、290、291‧‧‧磁性板
192、292‧‧‧延伸部
193、293‧‧‧第一突出部
194、294‧‧‧第二突出部
195、195a、195b、195c、195d、195e、195f、298、298a、298b、298c、298d、298e、298f、298g‧‧‧連結孔
196、197、296、297‧‧‧安裝螺絲
287c、287d、287e、287f‧‧‧連結螺栓
A‧‧‧表面間距離
B‧‧‧第一距離
L1‧‧‧連結孔195a與連結孔195e之距離
L2‧‧‧連結孔195a與連結孔195d之距離
L3‧‧‧驅動軸的中心軸與磁性板的連結孔195e之間的距離
L4、L5‧‧‧驅動軸的中心軸O1與絕緣壁之間的距離
O1‧‧‧驅動軸的中心軸
第1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的斷路器的構成例之圖。
第2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的斷路器的機殼內的構成例之圖。
第3圖係第2圖中所示的電磁操作機構部及電磁操作機構部的上部的放大圖。
第4圖係第2圖中所示的電磁操作機構部的放大圖。
第5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的斷路器的閉合完成狀態之圖。
第6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的從斷開時到閉合時的電磁操作機構部的可動鐵芯的行程與施加在電磁操作機構部的驅動軸的荷重量之關係之圖。
第7圖係顯示實施形態2的斷路器的構成例之圖。
第8圖係實施形態2的電磁操作機構部的立體分解圖。
第9圖係顯示實施形態2的電磁操作機構部的組裝狀態之外觀立體圖。
第10圖係實施形態2的電磁操作機構部的俯視圖。
第11圖係實施形態2的電磁操作機構部的側視圖。
第12圖係顯示實施形態2的磁性板的構成例之圖。
第13圖係實施形態2的以第一連結構件、第二連結構件、第三連結構件及第四連結構件來連結第一分割鐵芯與第二分割鐵芯的連結方法的說明圖。
第14圖係顯示實施形態2的電磁操作機構固定在從機殼的間隔壁突出的支持部之狀態之圖。
第15圖係顯示構成實施形態3的電磁操作機構部的固定鐵芯的磁性板的構成例之圖。
第16圖係實施形態3的電磁操作機構部的俯視圖。
第17圖係顯示實施形態3的電磁操作機構固定在從機殼的間隔壁突出的支持部之狀態之圖。
第18圖係實施形態3的另一構成的電磁操作機構部的俯視圖。
以下,根據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實施形態的斷路器。另外,本發明並不受下述實施形態所限定。
實施形態1
實施形態1的斷路器係將低電壓配電線之類的電路予以斷開閉合的斷路器,係檢測過電流及漏電流之中的至少一者而將電路斷路。以下,為了說明上的方便,係以Z軸正方向為上方、以Z軸負方向為下方、以X軸正方向為右 方、以X軸負方向為左方、以Y軸正方向為前方、以Y軸負方向為後方。此外,以下,所謂的順時針及逆時針,係指在後述圖式上的順時針及逆時針。
第1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的斷路器的構成例之圖,第2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的斷路器的機殼內的構成例之圖。此外,第3圖係第2圖中所示的電磁操作機構部及電磁操作機構部的上部的放大圖,第4圖係第2圖中所示的電磁操作機構部的放大圖。第5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的斷路器的閉合完成狀態之圖。
如第1圖所示,實施形態1的斷路器1係具備:機殼2,係以絕緣構件形成;第一固定導體10,係連接至未顯示於圖式中的電源側導體;第二固定導體11,係連接至未顯示於圖式中的負載側導體;可動件20,係具有可動接點21;及可撓導體30,係具有可撓性,且電性連接第二固定導體11與可動件20。可動接點21係開閉接點之一例。
在機殼2的內部係形成有以絕緣壁4分隔的第一空間部7與第二空間部8。第一固定導體10係從機殼2的外部貫通機殼2的壁部3到達至第一空間部7。第一固定導體10的一端部10a係突出至外部連接至未顯示於圖式中的電源側導體,第一固定導體10的另一端部10b係配置至第一空間部7,且設有固定接點13。
第二固定導體11係同第一固定導體10一樣,從機殼2的外部貫通機殼2的壁部3到達至第一空間 部7。第二固定導體11的一端部11a係突出至外部連接至未顯示於圖式中的負載側導體,第二固定導體11的另一端部11b係配置至第一空間部7。
在可動件20的一端部20a係設有可動接點21,可動件20的另一端部20b係連接至可撓導體30的一端部30a。可撓導體30的另一端部30b係連接至第二固定導體11的另一端部11b。
此外,斷路器1係具備:保持具(holder)40,係以能夠旋轉的方式安裝在第二固定導體11的另一端部11b;壓接彈簧41,係由保持具40所保持;及可動件銷(pin)42,係以能夠旋轉的方式保持在保持具40。壓接彈簧41係往令可動件20以可動件銷42為中心順時針旋轉的方向彈壓,當設置於可動件20的可動接點21連接至固定接點13時對固定接點13與可動接點21之間施予接觸壓力。
斷路器1係具備:肘節機構部50,係連結至可動件20;電磁操作機構部60,係透過肘節機構部50令可動件20移動;傳動機構部70,係連結肘節機構部50與電磁操作機構部60;及跳脫機構部80,係進行斷路器1的閉合完成狀態之維持及閉合完成狀態之解除。另外,肘節機構部50係以跨及第一空間部7與第二空間部8的方式配置,電磁操作機構部60、傳動機構部70及跳脫機構部80係配置在第二空間部8。含有肘節機構部50及跳脫機構部80的構成係亦稱為開閉裝置。
此處,所謂的閉合狀態,係指固定接點13與可動接點21接觸的狀態;所謂的閉合完成狀態,係指可動接點21的閉合已完成,且維持著固定接點13與可動接點21的接觸的狀態。所謂的閉合動作或閉合操作,係表示令可動接點21移動而令之接觸固定接點13的動作或操作。跳脫動作或跳脫操作,係表示使可動接點21離開固定接點13的動作或操作。
如第2圖所示,肘節機構部50係具備:操作臂(arm)51,係一端部51a藉由可動件銷42而以能夠旋轉的方式與可動件20連結;連結板(plate)53,係一端部53a藉由連桿銷(link pin)52而以能夠旋轉的方式連結至操作臂51的另一端部51b;軸桿54,係固定在連結板53的另一端部53b,以軸心56為中心進行旋轉;及槓桿(lever)55,係固設在軸桿54,與軸桿54一起以軸心56為中心進行旋轉。操作臂51係第一連桿之一例,而連結板53係第二連桿之一例。
如第1圖所示,電磁操作機構部60係配置在槓桿55的下方,固定在從機殼2的絕緣壁4往第二空間部8側突出的支持部5、6。
如第2圖所示,電磁操作機構部60係具備:固定鐵芯61,係以磁性體形成;電磁線圈62,係固定在固定鐵芯61的內側;可動鐵芯63,係能夠沿上下方向直線狀地往復移動;及驅動軸64,係固定在可動鐵芯63。驅動軸64係在軸心56左邊隔著間隔的位置沿上下方向 往復移動。另外,可動鐵芯63與驅動軸64之間係只要能夠進行固定即可,不問可動鐵芯63與驅動軸64之間的固定方法。
驅動軸64係隔著未顯示於圖式中的間隙配置在固定鐵芯61的內部空間。驅動軸64係藉由對電磁線圈62的通電而在固定鐵芯61的內部空間沿上下方向移動。
如第3圖所示,連結肘節機構部50與電磁操作機構部60的傳動機構部70係具備連結銷71、72、及連結連桿73。連結銷71係跨設於連結連桿73的一方的連結孔74與形成在驅動軸64前端部的連結孔65。連結銷72係跨設於連結連桿73的另一方的連結孔75與形成在槓桿55中段部的未顯示於圖式中的連結孔。
跳脫機構部80係具備:支架(frame)81,係固定在機殼2;及斷開彈簧82,係架設於支架81與槓桿55的一端部55a之間,使可動件20及可動接點21往開離的方向彈壓,且在可動接點21從斷開狀態往屬於接觸狀態的閉合狀態移動時,對可動接點21彈壓的力會增強。另外,斷開彈簧82對可動接點21彈壓的力係稱為彈壓力。此外,跳脫機構部80係具備:跳脫棒(trip bar)83,係以能夠旋轉的方式支持在支架81;跳脫桿(trip lever)84,係藉由設置在一端部84a的軸84c而以能夠旋轉的方式支持在支架81;及重置(reset)彈簧85,係架設於支架81與跳脫桿84之間。
支架81係藉由未顯示於圖式中的固定構件而連結至絕緣壁4。關於將支架81固定在絕緣壁4的固定構件,例如為釘(pin),藉由對釘進行壓緊加工而能夠將支架81連結至絕緣壁4。從連結板53的軸方向即軸心56的延伸方向觀看,支架81係與肘節機構部50的一部分及傳動機構部70的至少一部分相對向,蓋住肘節機構部50的一部分及傳動機構部70的至少一部分。
斷開彈簧82的一端部82a係藉由連結銷86而保持。連結銷86係插入形成在槓桿55的一端部55a的未顯示於圖式中的連結孔。此外,斷開彈簧82的另一端部82b係藉由連結銷87而保持。連結銷87係插入形成在支架81的未顯示於圖式中的連結孔。藉此,形成斷開彈簧82架設於支架81與槓桿55之間的狀態。
斷開彈簧82係拉伸彈簧,該拉伸彈簧係在斷開彈簧82架設於支架81與槓桿55之間的狀態下,當槓桿55以軸桿54的軸心56為中心順時針旋轉時蓄積能量。斷開彈簧82係對槓桿55施予以軸心56為中心往逆時針方向的力。
在跳脫棒83係固定有沿前後方向延伸的軸桿軸83c,軸桿軸83c係以能夠旋轉的方式插入設置在支架81的未顯示於圖式中的旋轉孔。跳脫棒83係具有形成為半圓狀的半圓部83a,如後述,當斷路器1處於閉合完成狀態時,藉由跳脫棒83的半圓部83a的圓弧部83b來卡止跳脫桿84。
跳脫桿84係以設在另一端部84b側的卡合面84d,來與設在槓桿55的另一端部55b的卡合柱(pin)55c卡合。此外,在設在跳脫桿84的軸84c與卡合面84d之間的孔部84e係扣止著重置彈簧85的一端部85a。另外,重置彈簧85的另一端部85b係藉由未顯示於圖式中的卡合柱而保持在支架81。藉此,形成重置彈簧85架設於支架81與跳脫桿84之間的狀態,跳脫桿84係藉由重置彈簧85而以軸84c為中心往順時針方向加以彈壓。然而,在第3圖所示的狀態中,係藉由槓桿55的卡合柱55c抵接於卡合面84d,從而阻止跳脫桿84的以軸84c為中心的順時針的旋轉。此外,在軸84c與卡合面84d之間,係設有讓卡合柱55c在閉合完成狀態進行卡合的卡合凹部84f。
接著,針對電磁操作機構部60的詳情進行說明。如第4圖所示,固定鐵芯61係具有:第一吸附面61a,係吸附可動鐵芯63;第二吸附面61b,係該第二吸附面61b與可動鐵芯63之表面間距離係比第一吸附面61a與可動鐵芯63之表面間距離長。此外,可動鐵芯63係具有:第一被吸附面63a,係相對向於第一吸附面61a;及第二被吸附面63b,係相對向於第二吸附面61b。
於是,若吸附可動鐵芯63的第一吸附面61a與可動鐵芯63的第一被吸附面63a之表面間距離設為A,則屬於可動鐵芯63為了反抗斷開彈簧82的彈壓力並將可動接點21閉合所移動的行程的距離B係成為 A<B的關係。此外,在第4圖所示的例子中,第二吸附面61b與第二被吸附面63b之表面間距離係與屬於可動鐵芯63為了進行閉合所移動的行程的距離B相等。
接著,針對斷路器1的動作進行說明。在第1圖所示的狀態中,固定接點13與可動接點21係呈隔離,斷路器1處於跳脫狀態。針對從第1圖所示的狀態進行閉合操作的斷路器1的閉合動作進行說明。第5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的閉合完成狀態時的斷路器1之圖。
當從第1圖及第2圖所示的跳脫狀態,藉由對電磁操作機構部60的電磁線圈62的通電使可動鐵芯63往上方移動時,伴隨可動鐵芯63往上方的移動,固定在可動鐵芯63的驅動軸64亦跟著往上方移動。
當驅動軸64往上方移動時,透過傳動機構部70而連結至驅動軸64的槓桿55係以軸心56為中心順時針旋轉。藉由該旋轉,使軸桿54與連結板53順時針旋轉,藉此,如第5圖所示,驅動與連結板53一同構成肘節機構部50的操作臂51,在連結板53與操作臂51成為一直線的死點跟前,成為連結板53與操作臂51以趨近一直線的狀態配置的狀態。死點係連結板53與操作臂51成為一直線的狀態,但亦可說是可動件銷42、連桿銷52及軸桿54位在一直線上的狀態。
藉此,使可動件20朝右方向移動,可動接點21從斷開狀態往往閉合狀態移動並接觸固定接點13。並且,藉由壓接彈簧41對固定接點13與可動接點21之 間施予接觸壓力,維持閉合完成狀態。在閉合完成狀態中,第一固定導體10係經由固定接點13、可動接點21、可動件20、及可撓導體30而與第二固定導體11電性連接。
此外,當槓桿55以軸心56為中心順時針旋轉,槓桿55的卡合柱55c便如第5圖所示,沿著跳脫桿84的卡合面84d上升且到達卡合凹部84f。當卡合柱55c到達卡合凹部84f,跳脫桿84係受重置彈簧85的彈壓力而順時針旋轉。藉由該跳脫桿84的旋轉,使跳脫棒83的半圓部83a與跳脫桿84的卡合脫開,跳脫棒83亦順時針旋轉。於是,跳脫桿84係與跳脫棒83的圓弧部83b卡合,藉此成為限制跳脫桿84的以軸84c為中心的逆時針的旋轉之狀態,結束由電磁操作機構部60所進行的閉合操作。
針對電磁操作機構部60的閉合動作詳細說明。首先,說明可動鐵芯63的移動位置與施加在電磁操作機構部60的負荷量之關係。第6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的從斷開時到閉合時的電磁操作機構部的可動鐵芯的行程與施加在電磁操作機構部的驅動軸的負荷量之關係之圖。可動鐵芯63係在從第1圖所示的位置到第5圖所示的閉合完成位置為止的範圍移動。
以下,將可動鐵芯63往上方的移動記載為前進、將可動鐵芯63前進時的速度記載為前進速度。如第6圖所示,當可動鐵芯63的前進位置處於從斷路狀態位置成為接點抵接開始位置為止的斷路狀態位置時,傳動 機構部70係在固定接點13與可動接點21尚未接觸的狀態下受到驅動。因此,當可動鐵芯63的前進位置處於斷路狀態位置時,施加在電磁操作機構部60的負荷荷重相對較小。另外,接點抵接開始位置係可動接點21開始接觸固定接點13的位置。
另一方面,如第4圖所示,電磁操作機構部60係構成為屬於可動鐵芯63的行程的距離B比吸附可動鐵芯63的第一吸附面61a與可動鐵芯63的第一被吸附面63a之表面間距離A長。因此,在操作電流流過電磁操作機構部60的電磁線圈62時,如第6圖所示,初始的驅動力與行程的距離B與表面間距離A相等時相比,變得較大。利用該初始的大的驅動力,對可動鐵芯63及驅動軸64加速,提高前進速度。
接著,當可動鐵芯63的前進位置成為接點抵接開始位置,可動接點21便開始接觸固定接點13,所以連結板53及槓桿55係以經由可動件銷42及連桿銷52並以軸桿54為中心的逆時針方向的負載轉矩(torque)的形式來承受來自壓接彈簧41的反作用力。因此,施加在電磁操作機構部60的負荷荷重係急劇地變大,使得電磁操作機構部60的負荷荷重超過電磁操作機構部60的驅動力,而可動鐵芯63及驅動軸64係藉由此前的加速而達到了足夠的速度,因此,依照慣性定律,一面降低前進速度一面再繼續前進。
當可動鐵芯63及驅動軸64再往前進時, 便形成連結板53及操作臂51趨近一直線的狀態,以連結板53及操作臂51所構成的肘節機構部50係接近死點。因此,在可動鐵芯63及驅動軸64的移動速度降為零之前,來自作用在屬於作用點的連桿銷52的壓接彈簧41的反作用力之中的與連結軸心56與連桿銷52的直線成垂直之方向的成分係急劇地變小。結果,以軸心56為中心的逆時針方向的負載轉矩係開始減少。因應該負載轉矩的減少,使連結板53及槓桿55旋轉所需的電磁操作機構部60的負荷荷重亦轉為減少。因此,再使電磁操作機構部60的驅動力超過閉合負荷,可動鐵芯63及驅動軸64係形成再次一面加速一面到達閉合完成位置。
當藉由電磁操作機構部60所進行的閉合操作結束,對電磁線圈62的通電便亦停止,由驅動軸64所造成的槓桿55的順時針方向的驅動力便消失。如此一來,槓桿55便承受斷開彈簧82的彈壓力而有試圖往逆時針方向旋轉的力作用。該槓桿55的力係透過卡合柱55c而試圖令跳脫桿84以軸84c為中心往逆時針方向旋轉。然而,藉由跳脫桿84與跳脫棒83的圓弧部83b之卡合,在閉合完成位置試圖以軸84c為中心逆時針旋轉的跳脫桿84之旋轉係在閉合完成位置受到限制,而維持閉合完成狀態。
如上述,係設定成當斷路器1處於斷路狀態時,對壓接彈簧41預先施予一定的初始接觸壓力,而可動接點21對固定接點13的接觸壓力從可動接點21開 始接觸固定接點13的瞬間起變強。因此,當斷路器1處於通電狀態時,預防因可動接點21與固定接點13之間產生的電磁推斥力導致接點間的開離,並且能夠提高後述的跳脫指令發出後的可動接點21與固定接點13的開離速度、亦即可提高斷開速度。
針對從閉合完成狀態進行令可動接點21離開固定接點13的跳脫操作時的斷路器1的動作進行說明。在第5圖所示的閉合完成狀態,係斷開彈簧82及壓接彈簧41蓄勢,由槓桿55以軸桿54的軸心56為中心往逆時針方向施予荷重的狀態。
當對斷路器1給予跳脫指令,便藉由設在斷路器1的未顯示於圖式中的致動器(actuator)驅動跳脫棒83逆時針旋轉。當跳脫棒83逆時針旋轉,跳脫棒83的圓弧部83b與跳脫桿84之卡合便脫開。因此,跳脫桿84係逆時針旋轉,卡合柱55c與卡合凹部84f之卡合係脫開。結果,槓桿55與連結板53係藉由斷開彈簧82及壓接彈簧41的反作用力而逆時針旋轉,伴隨槓桿55的逆時針旋轉,操作臂51的另一端部51b跟著往上方移動。
當操作臂51的另一端部51b往上方移動,操作臂51的一端部51a便朝左方向移動。因此,可動件20係朝左方向移動,可動接點21係離開固定接點13。藉此,斷路器1係將含有第一固定導體10與第二固定導體11的電路予以斷路。
如上所述,實施形態1的斷路器1係具備具有可動鐵芯63及固定鐵芯61的電磁操作機構部60,其中,該可動鐵芯63係為了反抗斷開彈簧82及壓接彈簧41的彈壓力並對固定接點13閉合可動接點21而移動第一距離B,該電磁操作機構部60係具有固定鐵芯61,該固定鐵芯61係組構成吸附可動鐵芯63的第一吸附面61a與可動鐵芯63之表面間距離A比第一距離B還短,因此,一方面利用電磁操作機構部60進行可動接點21的閉合、且利用斷開彈簧82進行可動接點21的斷開,而一方面確保了可動接點21的閉合速度。因此,能夠削減構成斷路器1的零件數目並謀求低成本(cost)化。另外,斷路器1係亦可不設置壓接彈簧41的構成,此時,亦確保了可動接點21的閉合速度,故能夠削減構成斷路器1的零件數目並謀求低成本化。
此外,實施形態1的斷路器1係利用可動鐵芯63、及電磁操作機構部60進行閉合操作,該可動鐵芯63係為了反抗斷開彈簧82及壓接彈簧41的彈壓力並對固定接點13閉合可動接點21而移動第一距離B,而該電磁操作機構部60係具有固定鐵芯61,該固定鐵芯61係組構成吸附可動鐵芯63的第一吸附面61a與可動鐵芯63之表面間距離A比第一距離B短。藉此,在進行閉合動作時,提高可動鐵芯63的驅動力,能夠增加斷開彈簧82及壓接彈簧41的荷重,從而能夠提升斷路性能。
此外,實施形態1的斷路器1係構成為: 在由操作臂51及連結板53所組成的肘節機構部50越過死點之前,完成可動接點21的閉合,並停止可動鐵芯63前進。藉此,在從閉合狀態往斷路狀態移動時亦無需越過死點,能夠簡化跳脫機構部80的構成,因此,能夠謀求斷路器1的小型化與低成本化。
此外,實施形態1的斷路器1係構成為:在由操作臂51及連結板53所組成的肘節機構部50越過死點之前,完成可動接點21的閉合,並停止可動鐵芯63前進。因此,減少作用在連桿銷52的來自壓接彈簧41的反作用力中的與連結軸心56與連桿銷52的直線成垂直之方向的成分。藉此,亦減少電磁操作機構部60承受從壓接彈簧41經由傳動機構部70的荷重,即使提高斷開彈簧82的荷重仍能夠完成閉合動作。
此外,實施形態1的斷路器1係構成為:在由操作臂51及連結板53所組成的肘節機構部50越過死點之前,完成可動接點21的閉合,並停止可動鐵芯63停止。因此,減少作用在連桿銷52的來自壓接彈簧41的反作用力中的與連結軸心56與連桿銷52的直線成垂直之方向的成分。藉此,亦減少電磁操作機構部60承受從壓接彈簧41經由傳動機構部70的荷重,能夠提高斷開彈簧82的荷重,所以能夠提高可動接點21的斷開速度並提升斷路性能。
實施形態2
在實施形態2的斷路器中,電磁操作機構部係具有更加抑制驅動軸的位置的變動,能夠進行更加穩定的閉合操作之構成。
由於電磁操作機構部,對閉合需要較大的力,故電磁操作機構部的輸出亦變大。因此,當電磁操作機構部的固定鐵芯係以積層複數片磁性板方式製作時,固定鐵芯中的磁性板的積層片數亦變多。當磁性板的積層片數變多,固定鐵芯的沿磁性板積層方向的長度即固定鐵芯的厚度的變動便變大。一般而言,電磁操作機構部係固定在絕緣性的機殼,當固定鐵芯的厚度的變動大時,會考慮採用與磁性板的積層方向垂直之方向來將電磁操作機構部安裝至機殼,但在習知技術的電磁操作機構部中會需要專用的零件或專用的構造,故造成構成複雜化。此外,變動的因素增加,會有可能發生與採用磁性板的積層方向來將電磁操作機構部固定在機殼時同樣的問題。有鑒於此,在實施形態2的斷路器中,係以能夠抑制驅動軸的位置的變動,且進行穩定的閉合操作之方式來構成電磁操作機構部。
第7圖係顯示實施形態2的斷路器的構成例之圖。實施形態2的斷路器係例如為在大氣中將電路斷開閉合的空氣斷路器(air circuit-breaker),但亦可適用於空氣斷路器以外的斷路器。另外,以下,為了說明上的方便,在圖式中標示XYZ座標軸。在該XYZ座標軸中,以Z軸正方向為上方向、以Z軸負方向為下方向、以 X軸正方向為右方向、以X軸負方向為左方向、以Y軸正方向為前方向、以Y軸負方向為後方向。
如第7圖所示,實施形態2的斷路器100係具備:絕緣性的機殼102;第一固定導體110,係連接至未顯示於圖式中的電源側導體;第二固定導體111,係連接至未顯示於圖式中的負載側導體;可動件120,係具有可動接點121;及可撓導體130,係具有可撓性,且電性連接第二固定導體111與可動件120。
在機殼102的內部係以絕緣壁104分隔而形成有第一空間部107及第二空間部108。第一固定導體110係亦稱為電源側端子,從機殼102的外部貫通機殼102的壁部103到達至第一空間部107。第一固定導體110的一端部110a係突出至機殼102的外部連接至未顯示於圖式中的電源側導體。第一固定導體110的另一端部110b係配置至第一空間部107,固定有固定接點113。
第二固定導體111係亦稱為負載側端子,與第一固定導體110同樣地,從機殼102的外部貫通機殼102的壁部103到達至第一空間部107。第二固定導體111的一端部111a係突出至機殼102的外部連接至未顯示於圖式中的負載側導體,第二固定導體111的另一端部111b係配置至第一空間部107。
在可動件120的一端部120a係設有可動接點121。在可動件120的另一端部120b係固定有可撓導體130的一端部130a。可撓導體130的另一端部130b 係固定至第二固定導體111的另一端部111b。
此外,斷路器100係具備:壓接彈簧141,係一端部安裝在可動件120的另一端部120b,另一端部安裝在機殼102的壁部103;及連桿銷142,係安裝在可動件120。壓接彈簧141係以使可動接點121與固定接點113接近的方式往令可動件120往以連桿銷142為中心旋轉的方向彈壓,在設在可動件120的可動接點121連接至固定接點113時對固定接點113與可動接點121之間施予接觸壓力。
斷路器100係具備:肘節機構部150,係藉由連桿銷142而連結至可動件120;電磁操作機構部160,係透過肘節機構部150令可動件120移動;及傳動機構部170,係連結肘節機構部150與電磁操作機構部160。另外,肘節機構部150係跨及第一空間部107與第二空間部108配置,電磁操作機構部160及傳動機構部170係配置在第二空間部108。
肘節機構部150係具備:操作臂151,係一端部151a藉由連桿銷142而以能夠旋轉的方式連結至可動件120;連結板152,係一端部152a藉由連桿銷153而以能夠旋轉的方式連結至操作臂151的另一端部151b;及軸桿154,係固定在連結板152的中央部,以軸心155為中心進行旋轉。
另外,肘節機構部150並不限定為上述構成。例如,肘節機構部150係亦可為將可動件120連結 至以軸心155為中心進行旋轉的一個旋轉構件的前端部之構成。此外,肘節機構部150係亦可為在操作臂151與連結板152之間具有一個以上的連桿構件之構成。
電磁操作機構部160係配置在連結板152的下方,固定在從機殼102的絕緣壁104往第二空間部108側突出的支持部105、106。電磁操作機構部160的驅動軸165係透過傳動機構部170而連結至連結板152的另一端部152b即離軸桿154的軸心155往左方向隔著間隔的位置。
傳動機構部170係具備連結銷171、172、及連結連桿173。連結銷171係架設於形成在連結連桿173的未顯示於圖式中的一方的連結孔與形成在驅動軸165的連結孔167。連結銷172係架設於形成在連結連桿173的未顯示於圖式中的另一方的連結孔與形成在連結板152中段部的未顯示於圖式中的連結孔。
此處,針對令可動接點121移動而令之接觸固定接點113的操作即閉合操作進行說明。在如第7圖所示,斷路器100為跳脫狀態、亦即可動接點121離開固定接點113的狀態,當電磁操作機構部160的驅動軸165往上方移動,透過傳動機構部170而連結至驅動軸165的連結板152便透過傳動機構部170受到驅動而以軸心155為中心使一端部152a往下降的方向旋轉。
以一端部152a往下降的方向的方式使軸桿154旋轉,藉此操作臂151係經介連桿銷153藉由連 結板152驅動成沿連結板152的長度方向排列成直線狀。當操作臂151受驅動,可動件120便往壁部103側一邊壓縮壓接彈簧141一邊移動,使可動接點121接觸固定接點113。
在可動接點121接觸固定接點113後,藉由壓接彈簧141,可動件120以連桿銷142為中心使可動接點121往接近固定接點113的方向旋動,藉此,對固定接點113與可動接點121之間施予接觸壓力,斷路器100係成為閉合狀態。當斷路器100處於閉合狀態時,第一固定導體110係經由固定接點113、可動接點121、可動件120、及可撓導體130而與第二固定導體111電性連接。
肘節機構部150係與實施形態1的肘節機構部50同樣,在死點跟前,斷路器100完成閉合。另外,死點係連結板152與操作臂151成為一直線的狀態,亦可說是軸心155、連桿銷153及連桿銷142位在一直線上的狀態。
斷路器100係具備跳脫機構部,該跳脫機構部係具有與斷路器1的跳脫機構部80同樣構成。此外,在連結板152的另一端部152b係設有與斷路器1的卡合柱55c同樣構成的卡合柱。藉由跳脫機構部保持上述閉合狀態。藉由解除以跳脫機構部進行的閉合狀態之保持,使各構件進行朝與閉合動作相反方向動作,可動接點121係變成為遠離固定接點113的位置而成為第7圖所示的跳 脫狀態。另外,構成斷路器100的跳脫機構部的未顯示於圖式中的斷開彈簧係架設於固定在機殼102的未顯示於圖式中的支架與連結板152的一端部152a之間。
如上述,在實施形態2的斷路器100中,係藉由電磁操作機構部160的驅動軸165的往上方的移動來進行從跳脫狀態往閉合狀態的閉合操作。
以下,針對電磁操作機構部160的構成具體進行說明。第8圖係實施形態2的電磁操作機構部的立體分解圖,第9圖係顯示實施形態2的電磁操作機構部的組裝狀態之外觀立體圖,第10圖係實施形態2的電磁操作機構部的俯視圖,第11圖係實施形態2的電磁操作機構部的側視圖。另外,在第8圖至第11圖中,係以使第7圖中的電磁操作機構部160的狀態成為電磁操作機構部160的前視圖之方式標示XYZ軸的座標軸。
如第8圖及第9圖所示,電磁操作機構部160係具備:固定鐵芯161;圓筒狀的電磁線圈162,係固定在固定鐵芯161;絕緣性的線圈架(bobbin)163,係繞設電磁線圈162;可動鐵芯164,係插入在線圈架163的內側空間;驅動軸165,係連結至可動鐵芯164;及導引(guide)構件166,係導引驅動軸165的上下方向的移動。
如第8圖所示,固定鐵芯161係具有內側空間168,於固定鐵芯161的內側空間168配置有電磁線圈162及線圈架163。此外,在驅動軸165的一端部 165a係形成有連結孔167,使用該連結孔167將驅動軸165的一端部165a連結至第7圖所示的連結板152的另一端部152b。驅動軸165的另一端部165b係固定在可動鐵芯164。
當激磁電流供給至電磁線圈162時,從電磁線圈162產生磁通。藉由來自電磁線圈162的磁通之作用,可動鐵芯164係被固定鐵芯161吸引而往上方移動,抵接至第8圖及第10圖所示的固定鐵芯161的第一內壁部161a及第二內壁部161b後靜止不動。伴隨固定鐵芯161往上方的移動,驅動軸165跟著往上方移動。第一內壁部161a及第二內壁部161b係第一吸附面之一例。實施形態2的電磁操作機構部160係與實施形態1的電磁操作機構部60同樣地,第一內壁部161a及第二內壁部161b的各壁部與可動鐵芯164之表面間距離係比屬於可動鐵芯164移動的行程的還短。
此外,第8圖所示的固定鐵芯161的第三內壁部161c及第四內壁部161d係構成為在第7圖所示的跳脫狀態下抵接可動鐵芯164的中段部使可動鐵芯164靜止不動。另外,第三內壁部161c及第四內壁部161d的形狀並不限於第8圖所示的形狀,只要為抵接可動鐵芯164並使之靜止不動的形狀即可。
固定鐵芯161係具備:第一分割鐵芯181及第二分割鐵芯182,係各自由複數片磁性板190以相同朝向積層而形成,且彼此對向;以及第一連結構件183、 第二連結構件184、第三連結構件185、第四連結構件186,係各自以一片以上的磁性板191所構成,並連結第一分割鐵芯181與第二分割鐵芯182。另外,在第一分割鐵芯181及第二分割鐵芯182中,經積層的複數片磁性板190係藉由壓接、黏合或熔接而一體化。
磁性板190與磁性板191係具有同一形狀,例如,藉由對矽鋼板之類的磁性板施行衝切加工而形成。磁性板190係第一磁性板之一例,磁性板191係第二磁性板之一例。第12圖係顯示實施形態2的磁性板的構成例之圖。此外,在第12圖中,以上方向為Z軸正方向、以下方向為Z軸負方向、以右方向為X軸正方向。
如第12圖所示,各磁性板190、191係具有:延伸部192,係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突出部193,係從延伸部192的上部往右方向突出;及第二突出部194,係從延伸部192的下部往右方向突出。在延伸部192係沿上下方向形成有複數個連結孔195a、195b、195c、195d、195e。在第一突出部193的前端部係形成有連結孔195f。以下,會有不個別區分連結孔195a、195b、195c、195d、195e、195f時記載為連結孔195的情形。
連結孔195e係配置在比連結孔195d更遠離連結孔195a的位置,連結孔195a與連結孔195e之距離L1係比連結孔195a與連結孔195d之距離L2還長。第12圖所示磁性板191的端部191a係如後述用於固定至機殼102。另外,就距離L2的尺寸而言,由於 電磁操作機構部160的外形尺寸(size)係與電磁操作機構部160所需的性能相對應而改變,因此,距離L2的尺寸係在使磁性板190與磁性板191以不同朝向重疊時對合連結孔195的位置的限制條件下,可因應外形尺寸而任意設定。
以下,第一連結構件183、第二連結構件184、第三連結構件185、及第四連結構件186係以一片磁性板191所構成的例子加以構成,但亦可由複數片磁性板191以相同朝向積層來構成。此外,在第8圖、第9圖、第10圖及第11圖所示的例子中,第一分割鐵芯181及第二分割鐵芯182係積層19片磁性板190而形成,但所積層的磁性板190的片數係亦可為18片以下,亦可為20片以上。
此外,會有將磁性板190的第一突出部193及第二突出部194記載為第一分割鐵芯181的第一突出部193及第二突出部194的情形,且會有將磁性板190的第一突出部193及第二突出部194記載為第二分割鐵芯182的第一突出部193及第二突出部194的情形。此記載方式就第一連結構件183、第二連結構件184、第三連結構件185及第四連結構件186而言亦同。
在電磁操作機構部160組裝好的狀態中,第一分割鐵芯181與第二分割鐵芯182係以彼此形成鏡對稱的朝向配置,以第一突出部193及第二突出部194的突出方向彼此對向。
在第一分割鐵芯181的第一突出部193與第二分割鐵芯182的第一突出部193之間係配置有第8圖中所示的導引構件166。該導引構件166係設有讓驅動軸165插通的導引孔169,被第一分割鐵芯181的第一突出部193與第二分割鐵芯182的第一突出部193所夾持。
如第11圖所示,第一分割鐵芯181與第二分割鐵芯182係在磁性板190的積層方向的一端部側藉由第一連結構件183與第二連結構件184而連結,在磁性板190的積層方向的另一端部側藉由第三連結構件185與第四連結構件186而連結。第一分割鐵芯181與第二分割鐵芯182之連結係藉由以連結螺栓(bolt)187a、187b、187c、187d、187e、187f將第一連結構件183、第二連結構件184、第三連結構件185及第四連結構件186固定至在第一分割鐵芯181與第二分割鐵芯182來進行。
第13圖係實施形態2的以第一連結構件、第二連結構件、第三連結構件及第四連結構件來連結第一分割鐵芯與第二分割鐵芯進行連結的連結方法的說明圖。另外,為了說明上的方便,在第13圖中,電磁線圈162、線圈架163、可動鐵芯164、及驅動軸165未顯示於圖式中。
如第13圖所示,將第一分割鐵芯181與第二分割鐵芯182配置成:使互相的第一突出部193彼 此相向、並且第二突出部194彼此相向。在此狀態,第一分割鐵芯181與第二分割鐵芯182係處於鏡對稱。
亦即,第一分割鐵芯181的第一突出部193與第二分割鐵芯182的第一突出部193係隔著間隔相向,第一分割鐵芯181的第二突出部194與第二分割鐵芯182的第二突出部194係隔著間隔相向。利用第一分割鐵芯181與第二分割鐵芯182圍出的空間係上述的內側空間168。驅動軸165係經由以第一分割鐵芯181的第一突出部193與第二分割鐵芯182的第一突出部193所形成的間隙,往固定鐵芯161之外突出。
此外,將第一連結構件183與第二連結構件184設置成互相的第一突出部193彼此相向、並且第二突出部194彼此相向,將構成第一連結構件183及第二連結構件184的磁性板190設置為與構成第一分割鐵芯181及第二分割鐵芯182的磁性板190的朝向不同的朝向。具體而言,第一連結構件183係設置為從構成第一分割鐵芯181的磁性板190的朝向沿著屬於磁性板190的積層面的XZ平面令X軸往重疊於Z軸的方向旋轉90度後的朝向,第二連結構件184係設置為從構成第二分割鐵芯182的磁性板190的朝向沿著XZ平面令X軸往重疊於Z軸的方向旋轉90度後的朝向。
同樣地,將第三連結構件185與第四連結構件186設置成互相的第一突出部193彼此相向、並且第二突出部194彼此相向,將構成第三連結構件185與 第四連結構件186的磁性板190設置為與構成第一分割鐵芯181及第二分割鐵芯182的磁性板190的朝向不同的朝向。
並且,將第一連結構件183及第二連結構件184、與第三連結構件185及第四連結構件186,以隔著第一分割鐵芯181及第二分割鐵芯182而互相對向的方式配置。
藉由構成如上述,成為第一連結構件183及第二連結構件184的板面疊在第一分割鐵芯181及第二分割鐵芯182各者中所積層的複數片磁性板190當中最上層的磁性板190的板面上之狀態。此外,成為第三連結構件185及第四連結構件186的板面疊在第一分割鐵芯181及第二分割鐵芯182各者中的最下層的磁性板190的板面上之狀態。
此外,使用連結螺栓187a、187b、187c、187d、187e、187f、及螺帽188a、188b、188c、188d、188e、188f,來固定第一分割鐵芯181及第二分割鐵芯182、與第一連結構件183、第二連結構件184、第三連結構件185及第四連結構件186。例如,將連結螺栓187a穿過第一連結構件183的連結孔195a、第一分割鐵芯181的連結孔195e、及第三連結構件185的連結孔195a,並以螺帽(nut)188a固定。連結螺栓187b、187c、187d、187e、187f亦同樣地穿過各自所對應的連結孔195,並以螺帽188b、188c、188d、188e、188f鎖合。藉此, 第一分割鐵芯181與第二分割鐵芯182係藉由第一連結構件183、第二連結構件184、第三連結構件185及第四連結構件186而連結。
如上述,能夠使用與在第一連結構件183及第二連結構件184所積層的複數片磁性板190同一形狀且朝向不同的複數片磁性板191,來固定第一連結構件183及第二連結構件184。因此,能夠將構成固定鐵芯161的磁性板的種類控制為一種,相較於使用複數種的磁性板的情形,能夠減少構成固定鐵芯161的零件的種類。
此外,如第9圖、第10圖及第13圖所示,在用以構成第一分割鐵芯181及第二分割鐵芯182的磁性板190所形成的連結孔195a、195b、195c、195d、195e、195f之中的連結孔195a、195e、195f係用於與第一連結構件183、第二連結構件184、第三連結構件185及第四連結構件186之固定。此外,在用以構成第一連結構件183、第二連結構件184、第三連結構件185及第四連結構件186的磁性板191所形成的複數個連結孔195a、195b、195c、195d、195e、195f當中的連結孔195a、195b、195c、195d係用於第一分割鐵芯181與第二分割鐵芯182之連結。
如上述,在第一分割鐵芯181及第二分割鐵芯182、與第一連結構件183、第二連結構件184、第三連結構件185及第四連結構件186,共通使用連結孔195a,藉此,能夠抑制形成在磁性板190、191的連結 孔195的數目,且能夠抑制磁性板190、191的強度下降。另外,上述的磁性板190、191雖具有六個連結孔195a、195b、195c、195d、195e、195f,但連結孔195的數目並不限定為六個。
如第9圖所示,第一連結構件183、第二連結構件184、第三連結構件185及第四連結構件186,係在與第一分割鐵芯181及第二分割鐵芯182中的磁性板190的積層方向正交的X軸負方向中,至少端部183a、184a、185a、186a往第一分割鐵芯181及第二分割鐵芯182的外側突出,且在端部183a、184a、185a、186a配置有連結孔195e。端部183a、184a、185a、186a係第12圖所示的磁性板191的端部191a。
如第10圖所示,電磁操作機構部160係藉由連結孔195a、195d來連結第一分割鐵芯181及第二分割鐵芯182,該連結孔195a、195d係互相的距離比磁性板191中的連結孔195a、195e間的距離L1短。因此,能夠使端部183a、184a、185a、186a較第一分割鐵芯181及第二分割鐵芯182還往X軸負方向突出。
在分別構成第一連結構件183、第二連結構件184、第三連結構件185及第四連結構件186的磁性板190所形成的連結孔195e係用於將電磁操作機構部160固定在從機殼102的絕緣壁104往第二空間部108側突出的支持部105與支持部106。由於驅動軸165的中心軸O1與磁性板191的連結孔195e之間的距離L3 的變動並不依存於第一分割鐵芯181及第二分割鐵芯182的厚度,故能夠抑制驅動軸165的中心軸O1於機殼102的位置的變動。以下,針對此點具體說明。
第14圖係顯示實施形態2的電磁操作機構固定在從機殼的間隔壁突出的支持部之狀態之圖。支持部105、106係例如為從絕緣壁104突出的肋部(rib),但亦可為如固定在絕緣壁104的L字形金屬具等安裝在絕緣壁104的金屬構件。
如第14圖所示,經由第一連結構件183的連結孔195e將安裝螺絲196鎖固至形成在支持部105的螺絲孔,藉此將第一連結構件183固定至機殼102。此外,經由第二連結構件184的連結孔195e將安裝螺絲197鎖固至形成在支持部106的螺絲孔,藉此將第二連結構件184固定至機殼102。構成第一連結構件183及第二連結構件184的磁性板191的板面、亦即磁性板191於積層方向的表面,係固定至支持部105、106之固定區域,且作為安裝至支持部105、106的安裝面而固定至支持部105、106。
同樣地,經由第三連結構件185的連結孔195e將未顯示於圖式中的安裝螺絲鎖固至形成在未顯示於圖式中的肋部的螺絲孔而將第三連結構件185固定至機殼102。此外,經由第四連結構件186的連結孔195e將未顯示於圖式中的安裝螺絲鎖固至形成在未顯示於圖式中的肋部的螺絲孔而將第四連結構件186固定至機殼 102。另外,雖然所說明的是將第一連結構件183、第二連結構件184、第三連結構件185及第四連結構件186安裝於肋部的例子,但亦可為僅將第一連結構件183、第二連結構件184、第三連結構件185及第四連結構件186的其中一部分安裝於肋部之構成。
驅動軸165的中心軸O1與絕緣壁104之間的距離L4的變動係取決於第一連結構件183、第二連結構件184、第三連結構件185及第四連結構件186的外形形狀的變動及連結孔195e的位置的變動。因此,即使電磁操作機構部160大型化時,也不會使構成第一分割鐵芯181與第二分割鐵芯182的磁性板190的積層片數受到影響。
因此,相較於將第一分割鐵芯181與第二分割鐵芯182以磁性板190的積層方向進行固定的情形,能夠在距離機殼102的絕緣壁104的驅動軸165的中心軸O1的位置的變動較少的狀態下進行電磁操作機構部160的固定。藉此,使連結至驅動軸165的其他零件的位置關係穩定,從而能夠進行穩定的閉合動作。
此外,由於能夠使用連結第一分割鐵芯181與第二分割鐵芯182的第一連結構件183、第二連結構件184、第三連結構件185及第四連結構件186,來將電磁操作機構部160固定至機殼102,故不需要新增將電磁操作機構部160固定至機殼102之用的構件。因此,能夠減少斷路器100的零件數目。
此外,在第一分割鐵芯181及第二分割鐵芯182中,係能夠將用於第一連結構件183、第二連結構件184、第三連結構件185及第四連結構件186之連結的連結孔195e予以用於與機殼102之固定。因此,能夠抑制形成在磁性板190、191的連結孔195的數目,能夠抑制磁性板190、191的強度下降。
如上所述,實施形態2的斷路器100係具備有:第一固定導體110,係具有固定接點113的固定導體之一例;可動件120,係具有可動接點121;電磁操作機構部160,係具有驅動軸165,且令驅動軸165直線狀地移動;肘節機構部150,係伴隨著驅動軸165的移動使可動件120移動而進行固定接點113與可動接點121之接觸及隔離;及機殼102,係罩覆電磁操作機構部160及肘節機構部150。電磁操作機構部160係具備:固定鐵芯161;可動鐵芯164,係以能夠相對於固定鐵芯161移動的方式設置;電磁線圈162,係固定在固定鐵芯161,產生磁通使可動鐵芯164移動;及驅動軸165,係連結至可動鐵芯164。
固定鐵芯161係具備:第一分割鐵芯181及第二分割鐵芯182,係各自由複數片屬於第一磁性板之一例的磁性板190積層而形成,在與複數片磁性板190的積層方向正交的方向彼此對向;及第一連結構件183、第二連結構件184、第三連結構件185及第四連結構件186,係連結第一分割鐵芯181與第二分割鐵芯182。第 一連結構件183、第二連結構件184、第三連結構件185及第四連結構件186的各者係具有屬於第二磁性板之一例的磁性板191,該第二磁性板係具有與磁性板190同一形狀,且以與磁性板190不同的朝向連結第一分割鐵芯181與第二分割鐵芯182。構成第一連結構件183、第二連結構件184、第三連結構件185及第四連結構件186其中至少一個連結構件的磁性板191係具有的固定區域,該固定區域係在與複數片磁性板190的積層方向正交的方向中,往第一分割鐵芯181及第二分割鐵芯182當中的至少一個分割鐵芯的外側突出,並且用以固定至設在機殼102的支持部105、106。
驅動軸165的中心軸O1的位置的變動係取決於第一連結構件183、第二連結構件184、第三連結構件185及第四連結構件186的外形形狀的變動及連結孔195e的位置的變動。因此,即使電磁操作機構部160大型化,也不會使分別構成第一分割鐵芯181與第二分割鐵芯182的磁性板190的積層片數受到影響。因此,相較於將第一分割鐵芯181與第二分割鐵芯182以磁性板190的積層方向進行固定,能夠在驅動軸165的中心軸O1的位置的變動較少的狀態下進行電磁操作機構部160的固定。藉此,使連結至驅動軸165的其他零件的位置關係穩定,從而能夠進行穩定的閉合動作。此外,構成固定鐵芯161的磁性板190、191為同形狀,因此能夠減少構成固定鐵芯161的零件的種類。
此外,磁性板191係將端部191a的於磁性板190的積層方向的表面作為安裝至支持部105及支持部106的安裝面而固定至支持部105、106。藉此,能夠藉由面接觸將磁性板191固定至支持部105、106,且能夠穩定地進行電磁操作機構部160安裝至機殼102之安裝。另外,就固定至支持部105及支持部106的固定區域而言,亦可改用端部191a的側面來取代端部191a的表面。
此外,可動鐵芯164的移動方向係與磁性板190的積層方向正交的方向。磁性板191的端部191a係在分別與磁性板190的積層方向、可動鐵芯164的移動方向正交的方向中,往第一分割鐵芯181及第二分割鐵芯182當中的至少一個分割鐵芯的外側突出。因此,能夠抑制固定鐵芯161於可動鐵芯164的移動方向的長度,從而能夠在可動鐵芯164的移動方向抑制不含驅動軸165的電磁操作機構部160的長度。
此外,在磁性板190及磁性板191係形成有複數個連結孔195a、195b、195c、195d、195e、195f,複數個連結孔195a、195b、195c、195d、195e、195f當中的連結孔195e係形成在端部191a。藉此,能夠將螺栓等鎖合具安裝至形成在磁性板191的端部191a的連結孔195e,從而能夠容易地將端部191a固定至支持部105、106。
選擇性地將複數個連結孔195a、195b、 195c、195d、195e、195f當中的一個以上的連結孔195使用於磁性板191對第一分割鐵芯181及第二分割鐵芯182的磁性板190之連結、與磁性板191對支持部105及支持部106之固定。藉此,能夠抑制形成在磁性板190、191的連結孔195的數目,而能夠抑制磁性板190、191的強度下降。
實施形態3
實施形態2中所說明的是令第一連結構件183、第二連結構件184、第三連結構件185及第四連結構件186的一部分往與驅動軸165的中心軸O1正交的方向突出並固定在機殼102的支持部105、106的例子,而在實施形態3中係下述點不同於實施形態2:令第一連結構件、第二連結構件、第三連結構件及第四連結構件的一部分往沿驅動軸的中心軸O1的方向突出並固定在機殼的支持部。
以下,針對具有與實施形態2同樣功能的構成要素係給予同一元件符號且省略說明,以與實施形態2的電磁操作機構部160不同的點為中心進行說明。對於具有與構成實施形態2的電磁操作機構部160的構件同一功能的構件,係使用將實施形態2中的元件符號的百位數從「1」改成「2」後的元件符號。
第15圖係顯示構成實施形態3的電磁操作機構部的固定鐵芯的磁性板的構成例之圖,第16圖係實 施形態3的電磁操作機構部的俯視圖。另外,在第15圖中,以上方向為Z軸正方向、以下方向為Z軸負方向、以右方向為X軸正方向。
實施形態3的電磁操作機構部260係使用與實施形態2的磁性板190、191不同形狀的磁性板290、291。如第15圖所示,磁性板290、291係與磁性板190、191同樣地,具有互相相同的形狀。磁性板290、291係具有:延伸部292,係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突出部293,係從延伸部292的上部往右方向突出;及第二突出部294,係從延伸部292的下部往右方向突出。並且,在延伸部292形成連結孔298a、298b、298c、298d、298e、298f,在第一突出部293形成連結孔298g。另外,以下,會有不個別區分連結孔298a、298b、298c、298d、298e、298f、298g時記載為連結孔298的情形。
如第16圖所示,固定鐵芯261係具備第一分割鐵芯281及第二分割鐵芯282、以及第一連結構件283、第二連結構件284、第三連結構件285及第四連結構件286,藉由連結螺栓287a、287b、287c、287d、287e、287f,來將第一連結構件283、第二連結構件284、第三連結構件285及第四連結構件286固定至第一分割鐵芯281及第二分割鐵芯282。第一分割鐵芯281及第二分割鐵芯282係以磁性板290構成,第一連結構件283、第二連結構件284、第三連結構件285及第四連結構件286係以磁性板291構成。另外,在第16圖中,第三連 結構件285及第四連結構件286係被第一連結構件283及第二連結構件284擋住而未顯示於圖式中出。
在第16圖所示的例子中,磁性板290的連結孔298a、298b、298c、298d、298e、298f、298g當中的連結孔298a、298e、298g係用於與第一連結構件283、第二連結構件284、第三連結構件285及第四連結構件286之固定。此外,形成在磁性板291的複數個連結孔298a、298b、298c、298d、298e、298f、298g之中的連結孔298b、298c、298d、298f係用於第一分割鐵芯281與第二分割鐵芯282之連結。另外,磁性板290、291雖具有七個連結孔298,但與磁性板190、191情形同樣地,連結孔298的數目並不限定為第15圖所示的數目。
如第16圖所示,第一連結構件283及第二連結構件284當中的至少端部283b、284b係在與第一分割鐵芯281及第二分割鐵芯282中的磁性板290的積層方向正交的方向即上下方向,較第一分割鐵芯281及第二分割鐵芯282的還往外側突出。此外,雖未顯示於圖式中,但第三連結構件285及第四連結構件286的端部亦同樣地在上下方向往第一分割鐵芯281及第二分割鐵芯282的外側突出。端部283b、284b係第15圖所示磁性板291的端部291b。
在分別構成第一連結構件283、第二連結構件284、第三連結構件285及第四連結構件286的磁 性板290所形成的連結孔298a、298e係用於將電磁操作機構部260固定在從機殼202的絕緣壁204突出的支持部205、206。第17圖係顯示實施形態3的電磁操作機構固定在從機殼的間隔壁突出的支持部之狀態之圖。
如第17圖所示,經由第一連結構件283的連結孔298e將安裝螺絲296鎖固至形成在支持部205的螺絲孔,藉此將第一連結構件283固定至機殼202。此外,經由第二連結構件284的連結孔298e將安裝螺絲297鎖固至形成在支持部206的螺絲孔,藉此將第二連結構件284固定至機殼202。第三連結構件285及第四連結構件286亦同樣地藉由未顯示於圖式中的安裝螺絲固定至支持部205、206。構成第一連結構件283、第二連結構件284、第三連結構件285及第四連結構件286的磁性板291的板面、亦即磁性板291於積層方向的表面,係作為安裝至支持部205、206的安裝面而固定至支持部205、206。
驅動軸265的中心軸O1與絕緣壁204之間的距離L5的變動係取決於第一連結構件283、第二連結構件284、第三連結構件285及第四連結構件286的外形形狀的變動及連結孔298e的位置的變動。因此,即使電磁操作機構部260大型化,也不會使構成第一分割鐵芯281與第二分割鐵芯282的磁性板290的積層片數受到影響。
另外,雖然所說明的是使用第一連結構件 283、第二連結構件284、第三連結構件285及第四連結構件286的連結孔298e來將電磁操作機構部260固定至機殼202的例子,但亦可為僅使用第一連結構件283、第二連結構件284、第三連結構件285及第四連結構件286的連結孔298e的當中一部分來將電磁操作機構部260固定至機殼202之構成。此外,亦能夠使用第一連結構件283、第二連結構件284、第三連結構件285及第四連結構件286的連結孔298e的全部來將電磁操作機構部260固定至機殼202。
此外,在上述的例子中雖係令第一連結構件283、第二連結構件284、第三連結構件285及第四連結構件286的一部分較第一分割鐵芯281及第二分割鐵芯282還往上方或下方突出,但亦可構成為不令第一連結構件283、第二連結構件284、第三連結構件285及第四連結構件286其中一部分的連結構件往上方或下方突出。第18圖係實施形態3的另一構成的電磁操作機構部的俯視圖。例如,如第18圖所示,亦可採用不令第二連結構件284及第四連結構件286往上方或下方突出的方式將第二連結構件284及第四連結構件286固定至第一分割鐵芯281及第二分割鐵芯282。另外,在第18圖中,第四連結構件286係被第二連結構件284擋住而未顯示於圖式中出。
如上所述,關於實施形態3的電磁操作機構部260係組構成:構成第一連結構件283、第二連結構 件284、第三連結構件285及第四連結構件286當中一者的磁性板291的端部291a係具有固定區域,該固定區域係在與第一分割鐵芯281及第二分割鐵芯282中的複數片磁性板290的積層方向正交的方向中,往第一分割鐵芯281及第二分割鐵芯282的至少其中一者的外側突出,且固定至設在機殼202的支持部205、206。並且,磁性板291的端部291b的突出方向係可動鐵芯264的移動方向。因此,能夠在分別與可動鐵芯264的移動方向、磁性板290的積層方向正交的方向即寬度方向抑制固定鐵芯261的長度,從而能夠在寬度方向抑制電磁操作機構部260的長度。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雖係說明將磁性板291、291的突出的端部291a、291b固定至支持部205、206的例子,但只要將磁性板291、291當中突出的一部分固定至支持部205、206即可,並不限定為將端部291a、291b固定至支持部205、206的例子。
此外,在上述的例子中雖係說明藉由電磁操作機構部160、260進行閉合操作的例子,但電磁操作機構部160、260係能夠構成為除了進行閉合操作之外還進行跳脫操作及跳脫狀態之維持其中至少一者。此時,除了閉合操作用的電磁線圈162、262之外,在固定鐵芯161、261固定令驅動軸165、265往下方移動之用的追加的電磁線圈,藉由讓激磁電流流過追加的電磁線圈,而進行跳脫操作及跳脫狀態之維持其中至少一者。
上述實施形態揭示的構成僅係本發明的內容之例示,本發明當能夠與其他的公知技術組合,在不脫離本發明主旨的範圍內,亦能夠省略、變更部分構成。

Claims (11)

  1. 一種斷路器,係具備:開閉接點,係將電路斷開閉合;斷開彈簧,係使前述開閉接點往開離的方向彈壓,在前述開閉接點從斷開狀態往閉合狀態移動時,屬於使前述開閉接點往開離的方向彈壓之力的彈壓力會增強;肘節機構部,係使前述開閉接點從前述斷開狀態成為前述閉合狀態;及電磁操作機構部,係具有可動鐵芯及固定鐵芯,該可動鐵芯係藉由反抗前述彈壓力的移動,令前述肘節機構部使前述開閉接點從前述斷開狀態成為前述閉合狀態,該固定鐵芯係具有吸附前述可動鐵芯的第一吸附面,並且前述第一吸附面與前述可動鐵芯之表面間距離比前述可動鐵芯的前述移動的距離短。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斷路器,其中,前述肘節機構部係在死點跟前,前述開閉接點完成閉合。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斷路器,其中,前述開閉接點係具有:設在能夠旋動的可動接觸件的可動接點;前述肘節機構部係具有:第一連桿,係一端部驅動前述可動接觸件;第二連桿,係以能夠旋動的方式保持前述第一連桿的另一端部;及軸桿,係以能夠旋轉的方式保持前述第二連桿,由前述電磁操作機構部驅動旋轉;前述死點係前述第一連桿與前述第二連桿成為一直線的狀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斷路器,其中,前述電磁操作機構部係具有吸附前述可動鐵芯的第二吸附面;前述第二吸附面與前述可動鐵芯之表面間距離係比前述第一吸附面與前述可動鐵芯之表面間距離長。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斷路器,其中,前述第二吸附面與前述可動鐵芯之表面間距離係與前述可動鐵芯的前述移動的距離相同。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斷路器,其中,前述電磁操作機構部係具備:電磁線圈,係固定在前述固定鐵芯,產生磁通使前述可動鐵芯移動;及驅動軸,係連結至前述可動鐵芯;前述固定鐵芯係具備:第一分割鐵芯及第二分割鐵芯,係各自由複數片第一磁性板積層而形成,在與前述複數片第一磁性板的積層方向正交的方向彼此對向;及複數片連結構件,係連結前述第一分割鐵芯與前述第二分割鐵芯;前述複數片連結構件的各者係由第二磁性板所構成,該第二磁性板具有與前述第一磁性板同一形狀,且以與前述第一磁性板不同之朝向將前述第一分割鐵芯與前述第二分割鐵芯連結;構成前述複數片連結構件之中至少一者的前述第二磁性板係具有固定區域,該固定區域係在與前述積層方向正交的方向中,往前述第一分割鐵芯及前述第二分割鐵芯之中至少一者的外側突出,並且固定至設在斷路器的機殼的支持部者。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斷路器,其中,前述固定區域係將前述積層方向的表面作為安裝至前述支持部的安裝面而固定至前述支持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斷路器,其中,前述可動鐵芯的移動方向係與前述積層方向正交的方向;前述第二磁性板的前述固定區域係在分別與前述積層方向、前述可動鐵芯的移動方向正交的方向中,往前述第一分割鐵芯及前述第二分割鐵芯之中至少一者的外側突出。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斷路器,其中,前述第二磁性板的前述固定區域係在前述可動鐵芯的移動方向中,往前述第一分割鐵芯及前述第二分割鐵芯之中至少一者的外側突出。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斷路器,其中,在前述第一磁性板及前述第二磁性板係分別形成有複數個連結孔;複數個前述連結孔之中的至少一個係形成在前述固定區域。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斷路器,其中,選擇性地將複數個前述連結孔之中的至少一個使用於前述第二磁性板對前述第一分割鐵芯及前述第二分割鐵芯的前述第一磁性板之連結、與前述第二磁性板對前述支持部之固定。
TW107122090A 2017-08-21 2018-06-27 斷路器 TWI6707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29816 WO2019038813A1 (ja) 2017-08-21 2017-08-21 電磁操作機構および遮断器
??PCT/JP2017/029816 2017-08-21
JP2017-216279 2017-11-09
JP2017216279A JP6922673B2 (ja) 2017-11-09 2017-11-09 遮断器
??PCT/JP2018/001286 2018-01-17
PCT/JP2018/001286 WO2019038946A1 (ja) 2017-08-21 2018-01-17 遮断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3700A TW201913700A (zh) 2019-04-01
TWI670741B true TWI670741B (zh) 2019-09-01

Family

ID=65438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2090A TWI670741B (zh) 2017-08-21 2018-06-27 斷路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52288B (zh)
TW (1) TWI670741B (zh)
WO (1) WO20190389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971933B1 (en) * 2019-05-16 2023-04-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Overcurrent tripping device, and circuit breaker in which overcurrent tripping device is used
CN112017921A (zh) * 2019-05-28 2020-12-01 雷民主 新型断路器合闸分闸操作机构
JP7499684B2 (ja) 2020-11-20 2024-06-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磁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遮断器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113167A (zh) * 1973-03-05 1974-10-29
US5504467A (en) * 1995-03-30 1996-04-02 Siemens Energy & Automation, Inc. Circuit breaker with improved contact arm follower spring arrangement
US5780800A (en) * 1996-08-07 1998-07-1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Circuit breaker contact arm and spring shield
US5910760A (en) * 1997-05-28 1999-06-08 Eaton Corporation Circuit breaker with double rate spring
JP2000209719A (ja) * 1998-04-17 2000-07-28 Schneider Electric Ind Sa プラグイン開閉装置
EP0869526B1 (en) * 1997-04-03 2006-01-11 Eaton Corporation Circuit breaker contact spring sub-assembly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and circuit breaker incorporating same
US8008587B2 (en) * 2009-04-08 2011-08-30 Eaton Corporation Circuit breaker carrier assembly with spring guide
US8080748B2 (en) * 2009-04-08 2011-12-20 Eaton Corporation Circuit breaker with adjustable spring assembly biasing
CN102543501A (zh) * 2011-12-02 2012-07-04 万控集团有限公司 断路器弹簧操动机构
CN205911232U (zh) * 2016-07-13 2017-01-25 上海安奕极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户内真空断路器的弹簧操作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42434Y2 (zh) * 1980-06-12 1988-11-07
JPS6130942U (ja) * 1984-07-28 1986-02-25 東洋電機製造株式会社 電磁投入式高速度遮断器
JPH01142128U (zh) * 1988-03-24 1989-09-28
JPH0574625A (ja) * 1991-09-12 1993-03-26 Fuji Electric Co Ltd プランジヤ形ソレノイド
JPH0689808A (ja) * 1992-09-07 1994-03-29 Fuji Electric Co Ltd ソレノイド
JPH06283326A (ja) * 1993-03-29 1994-10-07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ソレノイド
JP2001155593A (ja) * 1999-12-01 2001-06-08 Hitachi Ltd 電磁操作式開閉器
JP2003197425A (ja) * 2001-12-26 2003-07-11 Takigen Mfg Co Ltd ソレノイド装置
JP4230246B2 (ja) * 2002-08-27 2009-02-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操作装置およびその操作装置を使用した開閉装置
JP4627417B2 (ja) * 2004-07-09 2011-02-09 株式会社日本Aeパワーシステムズ 電力用遮断器
JP4578433B2 (ja) * 2005-07-21 2010-11-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遮断器
DE112005003632B4 (de) * 2005-07-21 2014-07-24 Mitsubishi Denki K.K. Leistungsschalter
CN201063317Y (zh) * 2006-09-19 2008-05-21 王吉会 不稳定平衡式高效接触器
CN201117461Y (zh) * 2007-11-06 2008-09-17 东南大学 一种低压万能式空气断路器操动机构
KR200451951Y1 (ko) * 2008-12-31 2011-01-25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적층 코어를 사용한 모노스테이블 영구자석형 액추에이터
JP5275301B2 (ja) * 2010-08-12 2013-08-2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気中遮断器
JP6270541B2 (ja) * 2014-02-28 2018-01-3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開閉器操作機構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113167A (zh) * 1973-03-05 1974-10-29
US5504467A (en) * 1995-03-30 1996-04-02 Siemens Energy & Automation, Inc. Circuit breaker with improved contact arm follower spring arrangement
US5780800A (en) * 1996-08-07 1998-07-1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Circuit breaker contact arm and spring shield
EP0869526B1 (en) * 1997-04-03 2006-01-11 Eaton Corporation Circuit breaker contact spring sub-assembly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and circuit breaker incorporating same
US5910760A (en) * 1997-05-28 1999-06-08 Eaton Corporation Circuit breaker with double rate spring
EP0887831B1 (en) * 1997-05-28 2006-01-11 Eaton Corporation Circuit breaker with welded contact inter-lock, gas sealing cam rider double rate spring
JP2000209719A (ja) * 1998-04-17 2000-07-28 Schneider Electric Ind Sa プラグイン開閉装置
US8008587B2 (en) * 2009-04-08 2011-08-30 Eaton Corporation Circuit breaker carrier assembly with spring guide
US8080748B2 (en) * 2009-04-08 2011-12-20 Eaton Corporation Circuit breaker with adjustable spring assembly biasing
CN102543501A (zh) * 2011-12-02 2012-07-04 万控集团有限公司 断路器弹簧操动机构
CN205911232U (zh) * 2016-07-13 2017-01-25 上海安奕极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户内真空断路器的弹簧操作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52288B (zh) 2022-02-08
CN111052288A (zh) 2020-04-21
TW201913700A (zh) 2019-04-01
WO2019038946A1 (ja) 2019-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12545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TWI670741B (zh) 斷路器
JP5585550B2 (ja) 継電器
US9431184B2 (en) Circuit breaker
CN100562961C (zh) 一种中压真空接触器
JP6016958B2 (ja) 電磁石装置
US9299520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US20120133460A1 (en) Electromagnetic contact device
JP7014524B2 (ja) 電磁継電器及び電磁継電器の制御方法
JP2008117537A (ja) 真空遮断器
JP6568073B2 (ja) 磁束シャント式トリップアクチュエータの接触面及び回路遮断器のための遮断器リセット機構
US20220189720A1 (en) Contact device
US20220301800A1 (en) Switching system, and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and switching assembly therefor
JP2012195301A (ja) 電磁接触器
JP6714947B2 (ja) 気中遮断器
JP2006332001A (ja) サーマルリレー
JP7499684B2 (ja) 電磁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遮断器
JP2007059843A (ja) 電磁石装置
TW201913708A (zh) 電磁操作機構及斷路器
JP2012199142A (ja) 接点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磁開閉装置
JP6922673B2 (ja) 遮断器
WO2020090265A1 (ja) リレー
CN111599654A (zh) 一种一体式分闸装置及断路器
JP2019008975A (ja) 回路遮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