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59761B - 肌肉電刺激裝置 - Google Patents

肌肉電刺激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59761B
TWI659761B TW104110985A TW104110985A TWI659761B TW I659761 B TWI659761 B TW I659761B TW 104110985 A TW104110985 A TW 104110985A TW 104110985 A TW104110985 A TW 104110985A TW I659761 B TWI659761 B TW I65976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wave
electrode
period
stimula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109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32223A (zh
Inventor
松下剛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Mtg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Mtg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Mtg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322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22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97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976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003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of motor muscles, e.g. for walking assistan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4Electrodes
    • A61N1/0404Electrodes for external use
    • A61N1/0408Use-related aspects
    • A61N1/0452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cutaneous muscle stimulation [T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4Electrodes
    • A61N1/0404Electrodes for external use
    • A61N1/0472Structure-related aspects
    • A61N1/0492Patch electro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014External stimulators, e.g. with patch electro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014External stimulators, e.g. with patch electrodes
    • A61N1/3603Control syste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014External stimulators, e.g. with patch electrodes
    • A61N1/3603Control systems
    • A61N1/36034Control systems specified by the stimulation paramet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肌肉電刺激裝置(1)係構成為對肌肉供予電刺激。該電刺激係由破裂波所構成,該破裂波係交替反覆脈衝群輸出期間(P)、及脈衝群輸出中斷期間(R1~R5)而成。在脈衝群輸出期間(P)係夾著輸出停止時間(N1~N5)被輸出複數矩形波脈衝訊號(S1~S5)。脈衝群輸出中斷期間(R1~R5)係被停止比輸出停止時間(N1~N5)為更長的脈衝訊號的輸出。接著,在反覆的複數破裂波係包含有:正極性的矩形波脈衝訊號(S1、S3、S5)、及負極性的矩形波脈衝訊號(S2、S4)。

Description

肌肉電刺激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肌肉電刺激裝置。
以往,若在肌肉纖維流通電流,會發生肌肉收縮,已廣為人知。尤其在醫療、運動領域,進行以肌肉增強為目的的活用。具體而言,使用一種透過黏貼在人體的電極來通電,根據電訊號,使肌肉緊張及弛緩的肌肉刺激方法。接著,以使肌肉收縮的電訊號而言,尤其以低頻訊號為有效。隨著該電訊號的頻率變高,變得未進行肌肉收縮之故。
但是,若使電訊號形成為低頻,因在人的皮膚表面的電阻等的影響,容易產生痛感。另一方面,若使電訊號形成為高頻,係有不易受到上述電阻等的影響,且不易產生痛感的性質。
接著,以利用電訊號來對肌肉供予刺激的肌肉刺激裝置而言,在專利文獻1中係揭示一種構成為具備有:內置電源的本體部、及由本體部延伸設置的一對電極,藉由將一對電極黏貼在人體,對人體流通電脈衝來供 予肌肉刺激者。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新型登錄第3158303號公報
但是,在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構成中,係有使用者因電脈衝而在皮膚感到痛感的情形,在使用該肌肉刺激裝置時的體感覺仍有改善空間。另一方面,為減輕使用者的痛感,僅減小電脈衝的電壓、或單純提高頻率,並無法有效率地刺激肌肉。
本發明係鑑於該背景而完成者,為欲提供一種使用時的體感覺被提升,並且可有效率地刺激肌肉的肌肉電刺激裝置者。
本發明之一態樣為一種肌肉電刺激裝置,其係對肌肉供予電刺激的肌肉電刺激裝置,其特徵為:上述電刺激係反覆輸出破裂波而成,該破裂波係由以下構成:夾著輸出停止時間被輸出複數矩形波脈衝訊號的脈衝群輸出期間、及被中斷比上述輸出停止時間為更長的矩形波脈衝訊號的輸出的脈衝群輸出中斷期間, 在上述反覆的複數破裂波係包含有:正極性的上述矩形波脈衝訊號、及負極性的上述矩形波脈衝訊號。
在上述肌肉電刺激裝置中,形成電刺激的破裂波係在脈衝群輸出期間,夾著輸出停止時間被輸出複數矩形波脈衝訊號。因此,形成為在脈衝群輸出期間,該矩形波脈衝訊號被分斷為複數的狀態。藉此,與在脈衝群輸出期間無分斷地連續輸出該矩形波脈衝訊號的情形相比,矩形波脈衝訊號的合計輸出時間係可一邊相同,一邊減小矩形波脈衝訊號的一個一個的脈衝寬度。結果,由上述肌肉電刺激裝置被輸出且流至肌肉或與肌肉相連的神經的電刺激係可一邊維持,一邊因可減輕使用者的痛感,可使該肌肉電刺激裝置使用中的體感覺提升。
此外,若與具有與上述破裂波中的脈衝群輸出期間為相同的期間、連續輸出脈衝的脈衝輸出期間的破裂波的情形相比,在上述破裂波中,脈衝群輸出期間夾著輸出停止時間被輸出複數矩形波脈衝訊號而構成,但是以輸出脈衝的期間而言,兩者均成為相同。因此,即使在具有夾著輸出停止時間的脈衝群輸出期間的破裂波中,亦可得接近具有未夾著輸出停止時間的脈衝輸出期間的破裂波的體感覺。
此外,在脈衝群輸出期間,矩形波脈衝訊號係夾著輸出停止時間被輸出複數,因此脈衝群輸出期間的 繼續時間係形成為將複數矩形波脈衝訊號的脈衝寬度及全部輸出停止時間合計者。因此,與在該脈衝群輸出期間的繼續時間中持續輸出矩形波脈衝訊號的情形相比,由於脈衝群輸出期間的繼續時間雖然相同,但是實際的脈衝訊號輸出時間因輸出停止時間的部分而縮短,因此可減低消耗電力。因此,即使藉由低容量的電源,亦可使其驅動,因此有助於裝置小型化。
此外,形成電刺激的破裂波係由脈衝群輸出期間、及脈衝群輸出中斷期間所構成,脈衝群輸出中斷期間的繼續時間係比脈衝群輸出期間中的輸出停止時間為更長。在破裂波具備有如上所示之脈衝群輸出中斷期間,因此無須變更脈衝群輸出期間,而僅將脈衝群輸出中斷期間的繼續時間變更為預定的長度,即可將破裂波的頻率輕易地設定為所希望的值。藉此,變得容易以輸出由具有適於使肌肉收縮/弛緩的頻率的破裂波所成之電刺激的方式進行控制,而且可有效率地刺激肌肉。
接著,在上述反覆的複數破裂波係包含有:正極性的上述矩形波脈衝訊號、及負極性的上述矩形波脈衝訊號。亦即,亦可在一個破裂波包含有正極性的矩形波脈衝訊號及負極性的矩形波脈衝訊號之雙方。此外,亦可在複數破裂波中,在第1破裂波包含有正極性的矩形波脈衝訊號,在與第1破裂波為不同的第2破裂波包含有負極性的矩形波脈衝訊號。在任何情形下,亦可減低電荷偏差,因此可減輕使用者的痛感。結果,可提升該肌肉電刺 激裝置使用中的體感覺及使用容易度。
如以上所示,藉由本發明,可提供一種使用時的體感覺被提升,並且可有效率地刺激肌肉的肌肉電刺激裝置。
1‧‧‧肌肉電刺激裝置
2‧‧‧人
2a‧‧‧中心軸
3‧‧‧腹部
3a‧‧‧肚臍
4‧‧‧腹直肌
4a‧‧‧劃區
5a‧‧‧右手
5b‧‧‧左手
10‧‧‧本體部
10a‧‧‧中心線
11‧‧‧殼體
12‧‧‧外殼形成體
13‧‧‧收納部
14‧‧‧電池保持部
15‧‧‧蓋
16‧‧‧O型環
17‧‧‧切入部
18‧‧‧貫穿孔
20‧‧‧電源部
21‧‧‧電池
30‧‧‧電極部
31‧‧‧第1電極群
32‧‧‧第2電極群
33‧‧‧基材
33a‧‧‧背側面
34‧‧‧電極非形成部
35‧‧‧膠體襯墊
40‧‧‧控制部
41‧‧‧控制基板
42‧‧‧電子零件
43‧‧‧揚聲器
50‧‧‧操作部
51a‧‧‧第1懸臂
51b‧‧‧第2懸臂
54、54a‧‧‧操作面
111‧‧‧第1殼體
111a‧‧‧外緣部
112‧‧‧第2殼體
112a‧‧‧肋部
112b‧‧‧帽簷部
113‧‧‧線狀溝
301‧‧‧上側電極對
302‧‧‧中央電極對
303‧‧‧下側電極對
311‧‧‧第1右側電極
312‧‧‧第2右側電極
313‧‧‧第3右側電極
311a、312a、313a‧‧‧引線部
321‧‧‧第1左側電極
322‧‧‧第2左側電極
323‧‧‧第3左側電極
321a、322a、323a‧‧‧引線部
331‧‧‧第1右側基部
331a‧‧‧下方外緣部
332‧‧‧第2右側基部
332a‧‧‧中央外緣部
333‧‧‧第3右側基部
333a‧‧‧上方外緣部
333b‧‧‧下方外緣部
341‧‧‧第1左側基部
341a‧‧‧下方外緣部
342‧‧‧第2左側基部
342a‧‧‧中央外緣部
343‧‧‧第3左側基部
343a‧‧‧上方外緣部
343b‧‧‧下方外緣部
401‧‧‧輸出調整部
402‧‧‧肌膚感測部
403‧‧‧電源關斷計數器
404‧‧‧計時器
405‧‧‧輸出模式切換部
405a‧‧‧輸出模式記憶部
405b‧‧‧中斷期間繼續時間算出部
405c‧‧‧中斷期間繼續時間設定部
406‧‧‧電池電壓檢測部
C‧‧‧斜線區域
N1~N5‧‧‧輸出停止時間
P‧‧‧脈衝群輸出期間
R1~R5‧‧‧脈衝群輸出中斷期間
S1~S5‧‧‧矩形波脈衝訊號
S1‧‧‧第1區域
S2‧‧‧第2區域
X‧‧‧左右方向
X1‧‧‧右手側
X2‧‧‧左手側
Y‧‧‧身長方向
圖1係實施例1中的肌肉電刺激裝置的正面圖。
圖2係實施例1中的肌肉電刺激裝置的背面圖。
圖3係實施例1中的肌肉電刺激裝置的側面圖。
圖4係圖1中的IV-IV線位置剖面局部放大圖。
圖5係說明實施例1中的肌肉電刺激裝置的使用態樣的模式圖。
圖6係顯示實施例1中的肌肉電刺激裝置的構成的區塊圖。
圖7係顯示實施例1中的肌肉電刺激裝置所記憶的基本波形的圖。
圖8係顯示由實施例1中的肌肉電刺激裝置被輸出的破裂波的圖。
圖9係顯示由實施例1中的肌肉電刺激裝置被輸出的電壓變化的圖。
圖10係說明實施例1中的肌肉電刺激裝置的主要動作的流程圖。
圖11係說明實施例1中的肌肉電刺激裝置的第1岔 斷處理的流程圖。
圖12係說明實施例1中的肌肉電刺激裝置的第2岔斷處理的流程圖。
圖13係說明實施例1中的肌肉電刺激裝置的第3岔斷處理的流程圖。
圖14係變形例2中的肌肉電刺激裝置的正面圖。
圖15係變形例2中的肌肉電刺激裝置的背面圖。
圖16係顯示變形例3中的肌肉電刺激裝置的構成的區塊圖。
上述肌肉電刺激裝置係輸出由破裂波所構成之電刺激。接著,由肌肉電刺激裝置被輸出的該電刺激係藉由流至肌肉或與肌肉相連的神經來刺激該肌肉。
上述正極性的矩形波脈衝訊號及上述負極性的矩形波脈衝訊號係可設為包含在同一上述脈衝群輸出期間。此時係在一個破裂波內,容易消除電荷偏差,因此可更加減輕使用者的痛感。結果,可將該肌肉電刺激裝置使用中的體感覺與使用容易度更進一步提升。
在上述被反覆輸出的上述破裂波係可包含有:第1破裂波;包含被輸出具有與該第1破裂波中的第1上述脈衝群輸出期間所被輸出的上述複數矩形波脈衝訊號的極性為逆相的極性的上述複數矩形波脈衝訊號的第2上述脈衝群輸出期間的第2破裂波。此時係當在第1破裂 波發生電荷偏差時,可將該電荷偏差在第2破裂波中確實消除。因此,在被反覆輸出的破裂波全體,可減低電荷偏差,且可減輕使用者的痛感。結果,可更進一步提升該肌肉電刺激裝置使用中的體感覺與使用容易度。此外,上述第2脈衝群輸出期間係僅將在上述第1脈衝群輸出期間被輸出的複數矩形波脈衝訊號的極性形成為逆相(使電位反轉)即可,因此與個別控制各破裂波中的各個矩形波脈衝訊號的極性的情形相比,可減輕控制負荷。此在破裂波內有複數脈衝群的情形下亦同。
上述脈衝群輸出中斷期間的繼續時間係可形成為比上述脈衝群輸出期間的繼續時間為更長。此時係藉由脈衝群輸出中斷期間,在破裂波,充分確保被反覆輸出的脈衝群輸出期間的間隔,因此使使用者輕易辨識脈衝群輸出期間中的複數矩形波脈衝訊號作為一個電刺激。結果,可使低頻的破裂波由高頻的矩形波脈衝訊號輕易輸出,且可輸出適於刺激肌肉的電刺激。
可形成為具有:預先記憶有因上述脈衝群輸出期間的繼續時間為相同,並且上述脈衝群輸出中斷期間的繼續時間為不同而具有互相不同的頻率的複數破裂波的破裂波圖案記憶部;及由被記憶在該破裂波圖案記憶部的上述複數破裂波中選擇任一者,藉此設定上述電刺激中的破裂波的頻率的頻率設定部。此時係在破裂波圖案記憶部預先記憶有複數預定頻率的破裂波,因此在變更破裂波的頻率時,頻率設定部僅由被記憶在破裂波圖案記憶部的破 裂波中選擇預定者即可,可輕易變更破裂波的頻率。藉此,形成為適於有效率地刺激肌肉的肌肉電刺激裝置。
可形成為具有:選擇上述破裂波的頻率的頻率選擇部;根據藉由該頻率選擇部被選擇的頻率,來算出上述脈衝群輸出中斷期間的繼續時間的中斷期間繼續時間算出部;及根據藉由該中斷期間繼續時間算出部被算出的上述繼續時間,來設定上述脈衝群輸出中斷期間的繼續時間的中斷期間繼續時間設定部。此時由於可藉由頻率選擇部將破裂波的頻率設定為所希望的頻率,因此根據使用者的喜好(收縮的強度/收縮與弛緩的間隔),適當設定破裂波的頻率,藉此形成為可按每位使用者而更加有效率地刺激肌肉的肌肉電刺激裝置。其中,頻率選擇部中的頻率選擇係可自動或以依使用者所為之手動進行。
可設為上述破裂波中的上述矩形波脈衝訊號的脈衝寬度及上述輸出停止時間為一定。此時,根據破裂波的頻率,輕易變更被賦予至肌肉的電刺激。因此,依破裂波的頻率所為之電刺激的調整變得較為容易,可輕易輸出適於有效刺激肌肉的電刺激。
由:本體部;輸出上述電刺激的複數電極部;對該電極部供給電力的電源部;控制該電源部中的電力供電的控制部;及以可變更該控制部的控制態樣的方式所構成的操作部所構成,上述電源部可設為被內置在上述本體部。此時,由於不需要在外部準備被供給至電極部的電力,因此即使在不易確保電源的屋外、或外出目的地 等,亦可輕易使用。此外,由於不需要用以與電源相連接的電線等,因此好用性提升,並且攜帶性亦優異。
上述電極部係可形成為在由上述本體部延伸設置的薄片狀基材,形成有複數電極、及透過上述控制部而將該電極及上述電源部作電性連接的引線部而成。此時係在由本體部延伸設置的薄片狀基材形成有電極部,可將本體部及電極部一體化。因此,變得不需要用以將本體部與電極部相連接的電線等,好用性提升,並且攜帶性亦優異。
上述電極部係可形成為具有3個以上的電極。如上所述,在脈衝群輸出期間,因複數矩形波脈衝夾著輸出停止時間,消耗電力被低減,因此即使在具備有3個以上的電極的構成中,亦不易造成電力不足,可賦予充分的電刺激。藉此,由於可對大範圍的肌肉賦予電刺激,因此可有效率地刺激肌肉。
在上述電源部係可設為配備有可更換的電池。此時可僅更換電池來進行電力補充,因此較容易以電池容量以上長時間使用。藉此,由於不需要內置過度大容量的電源,因此可將裝置小型化。
上述電池可為錢幣型電池或鈕扣型電池。此時由於電池成為小型,因此有助於肌肉電刺激裝置小型化。接著,伴隨肌肉電刺激裝置的小型化,可達成輕量化,因此電極不易由使用者的身體剝離、脫落,好用性提升,並且攜帶性亦提升。此外,該電池亦由於為薄型,因 此亦有助於肌肉電刺激裝置的薄型化。接著,因肌肉電刺激裝置成為薄型,使用者可在保持安裝肌肉電刺激裝置的情況下,由其上方穿衣服。因此,可在通勤中或通學中、家事或工作等作業中其他各種狀況下使用。此外,錢幣型電池或鈕扣型電池與其他乾電池等相比,具有以高作動電壓呈安定的放電特性,因此可經相對較長時間,使肌肉電刺激裝置安定動作。
上述電池的標稱電壓可設為3.0~5.0V。此時由於驅動電壓被規定在裝置內配備的電子零件的大多數所施加的電壓範圍,因此不需要為驅動該等電子零件而另外具備降壓電路或升壓電路。藉此,可有助於小型化。其中,由電極被輸出的電刺激通常為需要比電池的標稱電壓為更大的電壓者,並非為否定配備輸出用升壓裝置者。
[實施例] (實施例1)
使用圖1~圖13,說明實施例之肌肉電刺激裝置。
本例之肌肉電刺激裝置1係構成為對肌肉供予電刺激。
接著,該電刺激係如圖9所示,被反覆輸出由脈衝群輸出期間P與脈衝群輸出中斷期間R1~R5所構成之破裂波(B1~B5)而成。
在脈衝群輸出期間P,夾著輸出停止時間N1~N5, 輸出複數矩形波脈衝訊號S1~S5。
脈衝群輸出中斷期間R1~R5係比輸出停止時間N1~N5為更長地停止脈衝訊號的輸出。
接著,在反覆的複數破裂波(B1~B5)係包含有:正極性的矩形波脈衝訊號S1、S3、S5、及負極性的矩形波脈衝訊號S2、S4。
以下詳述肌肉電刺激裝置1。
本例之肌肉電刺激裝置1係如圖5所示,安裝在人2的腹部3來使用。接著,在本例中,將人2的身高的長邊方向設為身長方向Y。此外,面向人2的正面,將比與身長方向Y呈平行通過肚臍3a的人2的中心軸2a較為人2的右手5a側稱為右方向X1,比中心軸2a較為人2的左手5b側稱為左方向X2。接著,合併右方向X1及左方向X2而稱為左右方向X。
如圖1所示,在肌肉電刺激裝置1的中央設有本體部10。如圖1及圖3所示,本體部10係呈大致圓盤狀。如圖4所示,本體部10係由:收納後述電源部20及控制部40的殼體11、及安裝在殼體11而形成肌肉電刺激裝置1的外殼的外殼形成體12所構成。殼體11為ABS製。外殼形成體12為矽製。殼體11係由:呈凹狀的第1殼體111;及安裝在第1殼體111,在與第1殼體111之間形成收納控制部40的收納部13的第2殼體112所構成。沿著第2殼體112的外緣,立設的肋部112a嵌合在第1殼體111的外緣部111a的內側,第2殼體112 被接合在第1殼體111。
如圖1所示,在第1殼體111係形成有形成後述操作部50的一部分的第1懸臂51a及第2懸臂51b。第1懸臂51a及第2懸臂51b係挖鑿第1殼體111的壁部的一部分而形成為懸臂樑的狀態。第1懸臂51a及第2懸臂51b係由身長方向Y的上側朝向下側依序配列。
如圖4所示,外殼形成體12被安裝在第1殼體111中與第2殼體112為相反側。接著,如圖1所示,外殼形成體12係覆蓋兩懸臂51a、51b。在外殼形成體12,形成有:在第1懸臂51a的正上方突出形成有記號「+」,在第2懸臂51b的正上方突出形成有記號「-」,且形成後述操作部50的一部分的操作面54。藉由上述懸臂的配列,「+」成為身長方向Y的上側,並且「-」成為身長方向Y下側,在人體工學上為使用者容易操作者。
如圖4所示,在形成於第1殼體111與第2殼體112之間的收納部13係收納有形成控制部40(參照圖6)的控制基板41。控制基板41為印刷基板,在控制基板41設有未圖示的配線圖案及電子零件42等,形成有控制電路。此外,在控制基板41係電性連接有表面構裝型的小型揚聲器43。電子零件42及揚聲器43的驅動電壓均成為3.0V。此外,雖未圖示,在控制基板41係裝載有將電池21的輸出電壓升壓的升壓電路。藉此,電池21的電力係被升壓至預定的電壓(例如40V)而被供給至電極部30。
雖未圖示,在收納部13亦收納有形成操作部50的開關機構。開關機構為觸動式開關,具備有可按下的開關部。開關機構係與控制部40作電性連接。開關機構係分別被配設在形成在第1殼體111的第1懸臂51a及第2懸臂51b(參照圖1)的正下方。藉此,若透過覆蓋第1殼體111的外殼形成體12的操作面54而由外部按壓第1懸臂51a,懸臂樑狀態的第1懸臂51a會撓曲,藉此開關機構的開關部即被按下。接著,若解除操作面54中的按壓,藉由懸臂樑狀態的第1懸臂51a的回復力,第1懸臂51a係返回至原本的位置。在第2懸臂51b亦同樣地構成為進行按壓及按壓的解除。
如圖4所示,在第2殼體112形成有保持構成電源部20的電池21的電池保持部14。藉此,在本體部10內置電源部20。電池21為可更換,在本例中,採用小型且薄型的錢幣型電池(鋰離子電池CR2032、標稱電壓3.0V),作為電池21。其中,可採用標稱電壓為3.0~5.0V的電池,來替代該電池21。
在保持上述電池21的電池保持部14係以可安裝卸下的方式安裝有防止電池21脫落的蓋15。蓋15係形成比電池21大一圈的圓盤狀,在其外周嵌裝有將蓋15與第2殼體112之間密封的O型環16。電池21係透過未圖示的引線而與控制部40作電性連接。如圖2所示,在第2殼體112係以等間隔形成有複數由蓋15的外周以放射狀延伸的線狀溝113。
如圖4所示,在第2殼體112係形成有朝肋部112a的外側突出的帽簷部112b。在帽簷部112b與第1殼體111的外緣部111a之間係透過未圖示之防水用兩面密封件來夾持薄片狀的基材33。基材33為PET製。如圖2所示,基材33係擴展至肌肉電刺激裝置1中與外殼形成體12側的面(表側面)為相反側的面(背側面33a)的全域。接著,如圖1及圖3所示,基材33中的表側面係藉由從本體部10延伸出去的外殼形成體12所覆蓋。基材33及外殼形成體12係藉由未圖示之3M公司製的黏著膠帶及矽接著處理劑相接合。
如圖2及圖6所示,電極部30係具備有:第1電極群31、及第2電極群32。第1電極群31係如圖5所示,當安裝在腹部3時,以位於比中心線10a較為人2的右手側X1的方式,從本體部10延伸出去。第2電極群32係如圖5所示,當安裝在腹部3時,以位於比中心線10a較為人2的左手側X2的方式,從本體部10延伸出去。在第1電極群31包含有右側電極311~313,在第2電極群32包含有左側電極321~323。
各電極311~313、321~323係均形成為角部帶圓的大致長方形。接著,各電極311~313、321~323的長邊方向(例如在第3右側電極313以符號w表示的方向)大致沿著左右方向X。在本例中,各電極311~313、321~323係均形成相同形狀。各電極311~313、321~323的形狀係例如將長邊方向的長度設為w、短邊方向的 長度設為h時,可將h/w設為0.40~0.95,較佳為設為0.50~0.80,在本例中,h/w係設為0.55。
如圖2所示,在各電極311~313、321~323的內側,隔著預定間隔形成有複數形成預定大小的六角形的電極非形成部34。此外,在各右側電極311、312、313係分別形成為用以透過控制部40而與電源部20作電性連接的引線部311a、312a、313a由本體部10被拉出。同樣地,在各左側電極321、322、323係分別形成為用以與控制部40相連接的引線部321a、322a、323a由本體部10被拉出。在各引線部311a~313a、321a~323a係被施行矽塗敷,與外部無法導通。此外,在各電極311~313、321~323中與引線部311a~313a、321a~323a相連的部分及其近傍區域(在圖2中為以符號C表示的斜線區域)亦被施行矽塗敷,與外部無法導通。各右側電極311~313係互相並聯連接,各左側電極321~323亦互相並聯連接。
如圖2所示,電極部30係形成在基材33的背側面33a。藉此,電極部30係與本體部10一體形成。其中,電極部30亦可以埋入在基材33的方式形成。在本例中,電極部30係將包含銀膠的導電性墨水印刷在基材33的背側面33a而形成。在第1電極群31及第2電極群32合計含有4個以上的電極311~313、321~323。在本例中,第1電極群31及第2電極群32係分別包含有同數的電極311~313、321~323,該數量分別為3個。亦 即,在第1電極群31係配備有:第1右側電極311、第2右側電極312、及第3右側電極313。在第2電極群32係配備有:第1左側電極321、第2左側電極322、及第3左側電極323。接著,在基材33,將形成第1右側電極311、第2右側電極312、及第3右側電極313的部分分別設為第1右側基部331、第2右側基部332、及第3右側基部333,將形成第1左側電極321、第2左側電極322、及第3左側電極323的部分分別設為第1左側基部341、第2左側基部342、及第3左側基部343。
接著,在各電極311~313、321~323係黏貼有膠體襯墊35(積水化成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Techno Gel」、型號SR-RA240/100)。膠體襯墊35具有導電性,各電極311~313、321~323係可透過膠體襯墊35而對腹部3(參照圖5)通電。此外,膠體襯墊35係具有高黏著性,透過膠體襯墊35,在腹部3安裝有肌肉電刺激裝置1。
膠體襯墊35係如圖2所示,具有比各電極311~313、321~323大一圈的形狀,個別覆蓋各電極311~313、321~323。膠體襯墊35為可更換,因此膠體襯墊35若伴隨使用而黏著力降低、或破損、或髒污變得明顯時等,可適當更換。此外,亦可每隔預定期間(例如1個月、2個月等),將使用完畢的膠體襯墊35更換成新品。
如圖2所示,第1右側電極311、第2右側電極312、及第3右側電極313係均以位於比以與人2(參照 圖5)的身長方向Y呈平行通過本體部10的中心的中心線10a較為人2的右手側X1(第1區域S1)的方式由本體部10延伸出去。接著,第1右側電極311、第2右側電極312、及第3右側電極313係沿著身長方向Y由上側朝下側依序作配列。
另一方面,第1左側電極321、第2左側電極322、及第3左側電極323係以位於比中心線10a較為人2的左手側X2(第2區域S2)的方式由本體部10延伸出去。接著,第1左側電極321、第2左側電極322、及第3左側電極323亦沿著身長方向Y由上側朝下側依序作配列。
接著,如圖2所示,第1電極群31及第2電極群32構成為當安裝在腹部3(參照圖5)時,以中心線10a為基準而以線對稱位置。亦即,構成為:當安裝在腹部3時,以中心線10a為基準,第1右側電極311及第1左側電極321以線對稱位置,第2右側電極312及第2左側電極322以線對稱位置,第3右側電極313及第3左側電極323以線對稱位置。
此外,如圖2所示,第1電極群31及第2電極群32係構成為形成有:當安裝在腹部3(參照圖5)時,在身長方向Y,第1電極群31及上述第2電極群32的各個中由位於最上側的第1右側電極311及第1左側電極321所構成的一對上側電極對301、由位於最下側的第3右側電極313及第3左側電極323所構成的一對下側電極 對303、及由位於上側電極對301與下側電極對303之間的一對第2右側電極312及第2左側電極322所構成的中央電極對302。藉此,上側電極對301、中央電極對302、及下側電極對303係沿著身長方向Y由上側朝下側依序作配列。
接著,中央電極對302係以比上側電極對301及下側電極對303較為由本體部10延伸設置的方向(左右方向X)突出。亦即,當安裝在腹部3時,構成中央電極對302的第2右側電極312係以比構成上側電極對301的第1右側電極311及構成下側電極對303的第3右側電極313較為右方向X1突出。同樣地,構成中央電極對302的第2左側電極322係以比構成上側電極對301的第1左側電極321及構成下側電極對303的第3左側電極323較為左方向X2突出。
此外,如圖2所示,上側電極對301係愈朝向延伸方向愈位於上側的方式以V字狀呈傾斜。接著,如上所述,各電極311~313、321~323係形成為相同大小。另一方面,電極部30的基材33中的各右側基部331~333係比各右側電極311~313為更大,各左側基部341~343係比各左側電極321~323為更大。
此外,如圖2所示,上側電極對301係以比下側電極對302較為由本體部10延伸設置的方向(左右方向X)突出。亦即,當安裝在腹部3時,構成上側電極對301的第1右側電極311係以比構成下側電極對303的第 3右側電極313較為右方向X1突出。同樣地,構成上側電極對301的第1左側電極321係以比構成下側電極對303的第3左側電極323較為左方向X2突出。
接著,如圖2所示,第1右側基部331的下方外緣部331a係朝右方向X1膨出,第1左側基部341的下方外緣部341a係朝左方向X2膨出。
此外,第2右側基部332的中央外緣部332a係朝右方向X1稍微膨出,第2左側基部342的中央外緣部342a係朝左方向X2稍微膨出。
此外,第3右側基部333的上方外緣部333a係朝右方向X1膨出,第3右側基部333的下方外緣部333b係朝下方向(Y方向中的下側方向)膨出。此外,第3左側基部343的上方外緣部343a係朝左方向X2膨出,第3左側基部343的下方外緣部343b係朝下方向膨出。
使基材33中的各基部331~333、341~343如上所述,如圖1及圖5所示,當由正面側觀看肌肉電刺激裝置1時,肌肉電刺激裝置1以將腹部3中的腹直肌4以左右方向包入的方式作配設。此外,電極配置亦形成為與腹直肌4的劃區4a合併的配置,藉此可期待效率佳地刺激各肌肉。此外,藉由辨識為該形狀,可使使用者想起腹部3繃緊而腹肌拉開的影像。藉此,藉由使用肌肉電刺激裝置1,可得用以形成為腹肌拉開而繃緊的腹部3的影像訓練效果。(藉由影像訓練所致之運動效果的提升已為一般眾所週知。)
此外,如圖2所示,在第1電極群31及第2電極群32中互相相鄰的電極311~313、321~323之間係形成有朝向本體部10被切入的切入部17。在本例中,在第1右側電極311與第2右側電極312之間、第2右側電極312與第3右側電極313之間、第3右側電極313與第3左側電極323之間、第3左側電極323與第2左側電極322之間、第2左側電極322與第1左側電極321之間、及第1左側電極321與第1右側電極311之間等合計6處形成有切入部17。此外,在本體部10的周圍係形成有4處貫穿孔18。
接著,使用區塊圖,說明本例之肌肉電刺激裝置1的構成。
如圖6所示,肌肉電刺激裝置1係在本體部10的內部,除了電源部20、控制部40、操作部50之外,具備有:肌膚感測部402、及電池電壓檢測部406。
肌膚感測部402係感測肌膚是否與電極部30相接。詳言之,肌膚感測部402係與電極部30電性連接,檢測第1電極群31與第2電極群32之間的電阻值。接著,將檢測到的值與預先設定的臨限值相比較,當檢測到的值小於臨限值時,感測肌膚與第1電極群31及第2電極群32相接的情形。
電池電壓檢測部406係感測電源部20中的電池21的電壓,判定被感測到的電源部20中的電池21的電池電壓V是否低於預定的臨限值Vm。本例中為電池21 的標稱電壓V為3.0V,臨限值Vm為2.1V。
如圖6所示,在電源部20係配備有電池21。此外,在控制部40係配備有:輸出調整部401、電源關斷計數器403、計時器404、輸出模式切換部405、及輸出模式記憶部405a。輸出調整部401係調整電極部30中的輸出電壓(輸出位準)。在本例中,最大輸出電壓為40V,以每逢輸出位準下降1,100%輸出電壓即降低2.0V的方式予以設定。輸出位準係形成為由位準1至位準15的15階段。
電源關斷計數器403係計測從接收計數開始訊號之後的經過時間。計時器404係計測從接收輸出開始訊號之後的經過時間。輸出模式切換部405係將電極部30中的輸出模式切換成第1輸出模式、第2輸出模式、及第3輸出模式之任何者,構成設定被輸出的破裂波的頻率的頻率設定部。在輸出模式記憶部405a係記憶有第1輸出模式、第2輸出模式及第3輸出模式。在第1輸出模式、第2輸出模式、及第3輸出模式係預先記憶有具有脈衝群輸出中斷期間R1~R5之作為破裂波圖案的基本波形,輸出模式記憶部405a構成破裂波圖案記憶部。其中,破裂波圖案記憶部405a係設為亦包含程式上的破裂波的波形的定義記載者。
接著,說明電極部30中的輸出模式。
首先,在作為繼續時間記憶部的輸出模式記憶部405a係記憶有圖7所示之5個破裂波圖案(基本波形B1~ B5)。各基本波形B1~B5係由脈衝群輸出期間P及脈衝群輸出中斷期間R1~R5所構成。亦即,各基本波形B1~B5係具有共通的脈衝群輸出期間P,並且脈衝群輸出中斷期間R1~R5的長度不同。
脈衝群輸出期間P係夾著輸出停止時間N1~N5被輸出複數矩形波脈衝訊號S1~S5。在本例中,被輸出5個矩形波脈衝訊號S1~S5。亦即,脈衝群輸出期間P係依第1矩形波脈衝訊號S1、第1輸出停止時間N1、第2矩形波脈衝訊號S2、第2輸出停止時間N2、第3矩形波脈衝訊號S3、第3輸出停止時間N3、第4矩形波脈衝訊號S4、第4輸出停止時間N4、第5矩形波脈衝訊號S5、第5輸出停止時間N5的順序被執行。
接著,在本例中,各矩形波脈衝訊號S1~S5的脈衝寬度、脈衝電壓為一定,輸出停止時間N1~N5的繼續時間亦為一定。在本例中,各矩形波脈衝訊號S1~S5的脈衝寬度為100μs,脈衝電壓係在100%輸出時為±40V,輸出停止時間N1~N5的繼續時間為100μs。因此,脈衝群輸出期間P的繼續時間成為1ms。接著,各矩形波脈衝訊號S1~S5中的電壓極性係依輸出順序交替變更。亦即,被輸出第1矩形波脈衝訊號S1、第3矩形波脈衝訊號S3、及第5矩形波脈衝訊號S5,作為正極性的矩形波脈衝訊號,且被輸出第2矩形波脈衝訊號S2、及第4矩形波脈衝訊號S4,作為負極性的矩形波脈衝訊號。
如上所述,脈衝群輸出期間P中的各矩形波脈衝訊號S1~S5的脈衝寬度及各輸出停止時間N1~N5的繼續時間分別為100μs。因此,脈衝群輸出期間P中的各矩形波脈衝訊號S1~S5的脈衝周期為200μs,十分短。因此,使用者係將該等矩形波脈衝訊號S1~S5辨識為一個電刺激。其中,脈衝群輸出期間P中的各矩形波脈衝訊號S1~S5的頻率為5,000Hz。
在各基本波形B1~B5中,脈衝群輸出中斷期間R1~R5並不輸出脈衝訊號。接著,脈衝群輸出中斷期間R1~R5的繼續時間係比脈衝群輸出期間P的繼續時間為更長。在本例中,如圖7所示,脈衝群輸出期間P的繼續時間為1ms,脈衝群輸出中斷期間R1~R5的繼續時間分別為499ms、249ms、124ms、61.5ms、49ms。如上所示,與脈衝群輸出期間P中的輸出停止時間相比,脈衝群輸出中斷期間R1~R5係具有非常長的繼續時間。
因此,如圖7所示,第1破裂波(2Hz)係由1ms的脈衝群輸出期間P、及499ms的脈衝群輸出中斷期間R1所構成。亦即,第1破裂波(2Hz)係脈衝群輸出期間P以2Hz的頻率被輸出者。
此外,第2破裂波(4Hz)係由:1ms的脈衝群輸出期間P、及249ms的脈衝群輸出中斷期間R2所構成。亦即,第2破裂波(4Hz)係脈衝群輸出期間P以4Hz的頻率被輸出者。
此外,第3破裂波(8Hz)係由:1ms的脈衝群輸出期 間P、及124ms的脈衝群輸出中斷期間R3所構成。亦即,第3破裂波(8Hz)係脈衝群輸出期間P以8Hz的頻率被輸出。
此外,第4破裂波(16Hz)係由:1ms的脈衝群輸出期間P、及61.5ms的脈衝群輸出中斷期間R4所構成。亦即,第4破裂波(16Hz)係脈衝群輸出期間P以16Hz的頻率被輸出者。
此外,第5破裂波(20Hz)係由1ms的脈衝群輸出期間P、及49ms的脈衝群輸出中斷期間R5所構成。亦即,第5破裂波(20Hz)係脈衝群輸出期間P以20Hz的頻率被輸出者。
接著,將基本波形B1~B5以預定組合預定期間反覆輸出,藉此如圖8(a)~(e)所示,被輸出預定的破裂波。接著,如上所述,使用者係將脈衝群輸出期間P中的複數矩形波脈衝訊號S1~S5辨識為一個電刺激,因此如圖8(a)所示,在反覆基本波形B1的第1破裂波,係被輸出頻率2Hz的電刺激。同樣地,在反覆基本波形B2的第2破裂波,係被輸出頻率4Hz的電刺激,在反覆基本波形B3的第3破裂波,係被輸出頻率8Hz的電刺激,在反覆基本波形B4的第4破裂波,係被輸出頻率16Hz的電刺激,在反覆基本波形B5的第5破裂波,係被輸出頻率20Hz的電刺激。
接著,被記憶在作為繼續時間記憶部的輸出模式記憶部405a的第1~第3輸出模式係藉由適當選擇 被記憶在輸出模式記憶部405a的基本波形B1~B5,將預定頻率的破裂波組合而構成。首先,如表1所示,第1輸出模式係構成為依序進行下述第1狀態~第4狀態的暖機模式。各狀態的條件係如以下所示。
(1)在第1狀態下,以第1破裂波(2Hz)進行20秒鐘、100%的輸出。其中,如圖9所示,第1狀態下開始5秒鐘係進行將輸出電壓由0%逐漸增大而形成為100%的所謂軟開始(soft start)。
(2)在第2狀態下,以第2破裂波(4Hz)進行20秒鐘、100%的輸出。
(3)在第3狀態下,以第3破裂波(8Hz)進行10秒鐘、100%的輸出。
(4)在第4狀態下,以第4破裂波(16Hz)進行10秒鐘、100%的輸出。
接著,第1輸出模式的繼續期間(亦即,第1狀態~第4狀態的繼續期間的合計)為1分鐘。在該第1輸出模式下,由於構成為破裂波的頻率由2Hz朝16Hz階段性增高,因此將第1輸出模式稱為暖機模式。
[表1]
接著,如表2所示,第2輸出模式係構成為依序進行下述第1狀態~第4狀態的訓練模式。各狀態的條件係如以下所示。
(1)在第1狀態下,在以第5破裂波(20Hz)進行3秒鐘、100%的輸出之後,維持2秒鐘無輸出。將其反覆5分鐘。
(2)在第2狀態下,在以第5破裂波(20Hz)進行3秒鐘、100%的輸出之後,以第2破裂波(4Hz)進行2秒鐘、100%的輸出。將其反覆5分鐘。
(3)在第3狀態下,在以第5破裂波(20Hz)進行4秒鐘、100%的輸出之後,以第2破裂波(4Hz)進行2秒鐘、100%的輸出。將其反覆5分鐘。
(4)在第4狀態下,在以第5破裂波(20Hz)進行5秒鐘、100%的輸出之後,以第2破裂波(4Hz)進行2秒鐘、 100%的輸出。將其反覆5分鐘。
其中,如圖9所示,在第2輸出模式下,第1狀態~第4狀態下各個的開始5秒鐘係進行將輸出電壓由0%逐漸增大而形成為100%的所謂軟開始。
接著,第2輸出模式的繼續期間為20分鐘。在該第2輸出模式下,係在維持頻率20Hz的第5破裂波預定期間之後,維持預定期間的無輸出或頻率4Hz的第2破裂波,因此優於有效刺激肌肉。因此,將第2輸出模式稱為訓練模式。
接著,如表3所示,第3輸出模式係構成為依序進行下述第1狀態~第4狀態的緩和模式。各狀態的條件係如以下所示。
(1)在第1狀態下,以第4破裂波(16Hz)進行10秒 鐘、輸出。
(2)在第2狀態下,以第3破裂波(8Hz)進行10秒鐘、輸出。
(3)在第3狀態下,以第2破裂波(4Hz)進行20秒鐘、輸出。
(4)在第4狀態下,以第1破裂波(2Hz)進行20秒鐘、輸出。
其中,在第3輸出模式下,各狀態下的輸出係如圖9所示,以在第1狀態開始時設為100%,在第4狀態結束時成為50%的方式逐漸減少。
接著,第3輸出模式的繼續期間為1分鐘。在該第3輸出模式下,由於構成為破裂波的頻率由16Hz朝2Hz階段性降低,因此將第3輸出模式稱為緩和模式。
如以上所示,連續進行第1輸出模式(暖機模式)、第2輸出模式(訓練模式)、及第3輸出模式(緩和模式)時的合計時間為22分鐘。其中,在本例中,如圖9所示,在第1輸出模式與第2輸出模式之間、及第2輸出模式下的各狀態之間的合計4處,分別設有2秒鐘的休止期間。因此,包含該休止期間的全行程的合計時間成為22分8秒。
接著,以下詳述本例之肌肉電刺激裝置1中的使用態樣。
說明圖10所示之主要動作流程S100。在主要動作流程S100中,首先,按下操作面54的「+」2秒鐘(S101)。藉此,肌肉電刺激裝置1的電源成為導通(ON),肌肉電刺激裝置1被起動,並且通知已被起動的通知音(「嗶-」)藉由揚聲器43被發出(S102)。之後,肌肉電刺激裝置1係形成為輸出待機狀態,輸出位準被設為0,並且操作部50的輸入被無效化(S103)。
接著,藉由肌膚感測部402,感測肌膚是否與電極部30相接(S104)。若藉由肌膚感測部402,被感測到肌膚與電極部30相接(S104的Yes),使操作部50有效化(S105)。接著,藉由操作部50輸入輸出位準(S106)。輸出位準的輸入係由操作部50的操作面54進行。每逢按下操作部50的操作面54的「+」,輸出位準即大1位準,每逢按下操作面54的「-」,輸出位準即小1位準。若被設定輸出位準,由控制部40對計時器404傳送輸出開始訊 號,在計時器404中開始計測(S107)。此外,輸出位準的操作係可在使用時間中(由操作部50有效化後至電源關斷為止)的任何時候進行。
由計時器404的計測開始時(經過時間0)至經過時間1分鐘之間係將電極部30中的輸出模式設為第1輸出模式(暖機模式)(S108)。若經過時間達1分鐘,藉由作為頻率設定部的輸出模式切換部405,將電極部30中的輸出模式切換成第2輸出模式(訓練模式),維持至經過時間21分為止的20分鐘(S109)。若經過時間達21分,藉由作為頻率設定部的輸出模式切換部405,將電極部30中的輸出模式切換成第3輸出模式(緩和模式),維持至經過時間22分為止的1分鐘(S110)。若經過時間達22分,即結束計時器404中的計測(S111)。接著,停止肌肉電刺激裝置1(S112)。如上所示,藉由進行S108至S111,進行1組(set)第1輸出模式(暖機模式)、第2輸出模式(訓練模式)、及第3輸出模式(緩和模式),即結束。
另一方面,若藉由肌膚感測部402,被判定出肌膚未與電極部30相接(S104的No),藉由揚聲器43發出通知該要旨的通知音(「嗶、嗶、嗶」)(S113)。接著,由控制部40對電源關斷計數器403傳送計數開始訊號,在電源關斷計數器403中開始計測經過時間(S114)。
接著,藉由肌膚感測部402,感測肌膚是否與電極部30相接(S115)。若藉由肌膚感測部402,被感測到肌膚與電極部30相接,返回至上述步驟S103,形成為輸 出待機狀態(S115的Yes)。另一方面,若藉由肌膚感測部402,被判定出肌膚未與電極部30相接(S115的No),即判定電源關斷計數器403中的經過時間是否超過2分鐘(S116)。若被判定出電源關斷計數器403中的經過時間未超過2分鐘(S116的No),即再度返回至S115,藉由肌膚感測部402,感測肌膚是否與電極部30相接。另一方面,若在S116中,被判定出電源關斷計數器403中的經過時間超過2分鐘(S116的Yes),肌肉電刺激裝置1的電源即成為關斷(S117)。
接著,說明岔斷在上述主要動作流程S100中的S105~S110之間而被優先處理的岔斷處理。如圖11所示,進行肌膚檢測岔斷處理S200作為第1岔斷處理。肌膚檢測岔斷處理S200係被使用作為若電極在使用途中由人體脫離,自動使電源關斷的功能。在肌膚檢測岔斷處理S200中,首先,藉由肌膚感測部402,感測肌膚是否與電極部30相接(S201)。若藉由肌膚感測部402,被感測到肌膚與電極部30相接(S201的Yes),係返回至主要動作流程S100中的原流程。另一方面,藉由肌膚感測部402被判定出肌膚未與電極部30相接(S201的No),係藉由揚聲器43發出通知該要旨的通知音(「嗶、嗶、嗶」)(S202)。接著,由控制部40對電源關斷計數器403傳送計數開始訊號,且電源關斷計數器403開始計測經過時間(S203)。
接著,藉由肌膚感測部402,感測肌膚是否與電極部30相接(S204)。若藉由肌膚感測部402被感測到 肌膚與電極部30相接,即返回至主要動作流程S100的步驟S103(S204的Yes)。另一方面,若藉由肌膚感測部402被判定出肌膚未與電極部30相接(S204的No),係判定電源關斷計數器403中的經過時間是否超過2分鐘(S205)。若被判定出電源關斷計數器403中的經過時間未超過2分鐘(S205的No),係再度返回至S204,且藉由肌膚感測部402,感測肌膚是否與電極部30相接。另一方面,在S205中,若被判定出電源關斷計數器403中的經過時間超過2分鐘(S205的Yes),肌肉電刺激裝置1的電源即成為關斷(S206)。
接著,如圖12所示,說明岔斷在上述主要動作流程S100中的S105~S110之間而被優先處理的第2岔斷處理亦即電池電壓降低處理S300。電池電壓降低處理S300係若電池21的電池電壓降低時自動使電源為關斷的功能。藉此,使用者若必須進行電池更換之對應時等,可輕易得知。首先,藉由電池電壓檢測部406,判定被感測到的電源部20中的電池21的電池電壓V是否比預定的臨限值Vm為更低(S301)。若被判定出電池電壓V不會比預定的臨限值Vm為更低時(S301的No),即返回至主要動作流程S100中的原流程。另一方面,若被判定出電池電壓V比預定的臨限值Vm為更低時,即藉由揚聲器43來發出通知該要旨的通知音(「嗶、嗶、嗶」)(S302)。接著,由控制部40對電源關斷計數器403傳送計數開始訊號,在電源關斷計數器403中開始計測經過時間(S303)。
接著,判定電源關斷計數器403中的經過時間是否超過2分鐘(S304)。若被判定出電源關斷計數器403中的經過時間未超過2分鐘(S304的No),即再度返回至S304。若被判定出電源關斷計數器403中的經過時間超過2分鐘(S304的Yes),肌肉電刺激裝置1的電源即成為關斷(S305)。
接著,如圖13所示,說明岔斷在上述主要動作流程S100中的S105~S110之間而被優先處理的第3岔斷處理亦即中斷處理S400。首先,藉由控制部50,判定按下操作部50中的操作面54的「-」按鈕的時間是否為2秒以上(S401)。若被判定出按下「-」按鈕的時間非為2秒以上(S401的No),即返回至主要動作流程S100中的原流程。另一方面,若被判定出按下「-」按鈕的時間為2秒以上(S401的Yes),藉由揚聲器43發出通知使肌肉電刺激裝置1的電源成為關斷而結束的要旨的通知音(「嗶-」)(S402)。接著,使電源成為關斷(S403)。
以下詳述本例之肌肉電刺激裝置1的作用效果。
在本例之肌肉電刺激裝置1中,形成電刺激的第1~第5破裂波係在脈衝群輸出期間P,夾著輸出停止時間N1~N5,被輸出複數矩形波脈衝訊號S1~S5。因此,在脈衝群輸出期間P,矩形波脈衝訊號S1~S5係形成為被分斷為複數的狀態。藉此,與在脈衝群輸出期間P無須分斷而連續輸出矩形波脈衝訊號S1~S5的情形相比,矩形 波脈衝訊號S1~S5的合計輸出時間雖然相同,但是可減小矩形波脈衝訊號S1~S5的一個一個的脈衝寬度。結果,由肌肉電刺激裝置1被輸出而流至肌肉或與肌肉相連的神經的電刺激係可一邊維持,一邊減輕使用者的痛感,因此可使肌肉電刺激裝置1使用中的體感覺提升。
此外,在破裂波(基本波形B1~B5),脈衝群輸出期間P夾著輸出停止時間N1~N5被輸出複數矩形波脈衝訊號S1~S5而構成,但是與具有與該脈衝群輸出期間P為相同的期間、連續輸出的脈衝輸出期間的破裂波相比,亦以輸出脈衝的期間P而言為相同。因此,在具有夾著輸出停止時間N1~N5的脈衝群輸出期間P的破裂波中,亦可得接近具有未夾著輸出停止時間的脈衝輸出期間的破裂波的體感覺。
此外,在脈衝群輸出期間P,矩形波脈衝訊號S1~S5係夾著輸出停止時間N1~N5輸出複數,因此脈衝群輸出期間P的繼續時間係形成為將複數矩形波脈衝訊號S1~S5的脈衝寬度及所有輸出停止時間N1~N5合計者。因此,在該脈衝群輸出期間P的繼續時間中,與不分斷地持續輸出矩形波脈衝訊號S1~S5的情形相比,脈衝群輸出期間P的繼續時間係一邊形成為相同,一邊實際的脈衝訊號輸出時間以輸出停止時間N1~N5的部分變短,因此可減低消耗電力。因此,即使藉由低容量的電源,亦可使其驅動,因此有助於裝置小型化。
此外,形成電刺激的破裂波係由脈衝群輸出 期間P及脈衝群輸出中斷期間R1~R5所構成,脈衝群輸出中斷期間R1~R5的繼續時間係比脈衝群輸出期間P中的輸出停止時間N1~N5為更長。在破裂波配備有如上所示之脈衝群輸出中斷期間R1~R5,因此無須變更脈衝群輸出期間P,僅將脈衝群輸出中斷期間R1~R5的繼續時間變更為預定長度,即可將破裂波的頻率輕易地設定為所希望的值。藉此,可輕易以輸出由具有適於使肌肉收縮/弛緩的頻率的破裂波所構成的電刺激的方式進行控制,而且有效率地刺激肌肉。
接著,在反覆的複數破裂波(B1~B5)包含有;正極性的矩形波脈衝訊號S1、S3、S5、及負極性的矩形波脈衝訊號S2、S4。藉此,由於可減低電荷偏差,因此可減輕使用者的痛感。結果,可提升肌肉電刺激裝置1使用中的體感覺及使用容易度。
在本例中,正極性的矩形波脈衝訊號S1、S3、S5及負極性的矩形波脈衝訊號S2、S4係包含在同一脈衝群輸出期間P。藉此,在一個破裂波(基本波形B1~B5)內,輕易消除電荷偏差,因此可更加減輕使用者的痛感。結果,可更進一步提升肌肉電刺激裝置1使用中的體感覺及使用容易度。
此外,如本例所示,若在第1破裂波中的第1脈衝群輸出期間P被輸出的5個矩形波脈衝訊號S1~S5以「正、負、正、負、正」的順序被輸出時,可將在第1破裂波之接著到來的第2破裂波中的第2脈衝群輸出期間 被輸出的5個矩形波脈衝訊號,以「負、正、負、正、負」的順序輸出。此時,可藉由第2破裂波來確實消除在第1破裂波產生的電荷偏差,因此可更加減輕使用者的痛感。此外,上述第2脈衝群輸出期間係僅將在上述第1脈衝群輸出期間P被輸出的複數矩形波脈衝訊號S1~S5的極性形成為逆相(使電位反轉)即可,因此與個別控制各脈衝群輸出期間中的各個矩形波脈衝訊號的極性的情形相比,可減輕控制負荷。
其中,在本例中,正極性的矩形波脈衝訊號S1、S3、S5、與負極性的矩形波脈衝訊號S2、S4係設為包含在同一脈衝群輸出期間P,但是亦可在複數破裂波,在第1破裂波包含有正極性的矩形波脈衝訊號,在與第1破裂波為不同的第2破裂波包含有負極性的矩形波脈衝訊號。例如,亦可使第1破裂波的第1脈衝群輸出期間P中的全部矩形波脈衝訊號S1~S5的極性為正,使第1破裂波的接著夾著脈衝群輸出中斷期間R1~R5而到來的第2破裂波的第2脈衝群輸出期間的全部矩形波脈衝訊號的極性為負,反覆第1破裂波及第2破裂波。此時,關於各個脈衝群輸出期間,矩形波脈衝訊號的極性雖然相同,但是在被反覆輸出的破裂波全體,包含有極性互異的矩形波脈衝訊號。在此時亦可藉由第2破裂波來確實消除在第1破裂波所產生的電荷偏差,因此可更加減輕使用者的痛感。
在本例中,脈衝群輸出中斷期間R1~R5的繼續時間係比脈衝群輸出期間P的繼續時間(1ms)為更長。 藉此,藉由脈衝群輸出中斷期間R1~R5,在破裂波被反覆輸出的脈衝群輸出期間P的間隔被充分確保,因此使使用者輕易辨識脈衝群輸出期間P中的複數矩形波脈衝訊號S1~S5作為一個電刺激。結果,由高頻(在本例中為頻率5,000Hz)的矩形波脈衝訊號S1~S5,可使低頻(本例中為2~20Hz)的破裂波輕易輸出,且可輸出適於刺激肌肉的電刺激。
在本例中,係具有:預先記憶有因脈衝群輸出期間P的繼續時間為相同並且脈衝群輸出中斷期間R1~R5的繼續時間為不同而具有互異的頻率的複數破裂波圖案(基本波形B1~B5)的破裂波圖案記憶部(輸出模式記憶部405a);及由被記憶在破裂波圖案記憶部(輸出模式記憶部405a)的複數破裂波圖案(基本波形B1~B5)中選擇任一者,藉此設定電刺激中的破裂波的頻率的頻率設定部(輸出模式切換部405)。藉此,在破裂波圖案記憶部(輸出模式記憶部405a)預先記憶有複數預定頻率的破裂波圖案(基本波形B1~B5),因此當變更破裂波的頻率時,頻率設定部(輸出模式切換部405)僅由被記憶在破裂波圖案記憶部(輸出模式記憶部405a)的破裂波圖案中選擇預定者即可,破裂波的頻率變更變得更為容易。藉此,成為適於有效率地刺激肌肉的肌肉電刺激裝置1。
此外,在本例中,破裂波中的矩形脈衝訊號S1~S5的脈衝寬度及輸出停止時間N1~N5為一定。藉此,根據破裂波的頻率,輕易變更被賦予至肌肉的電刺 激。因此,藉由破裂波的頻率所為之電刺激的調整變得較為容易,且容易輸出適於有效刺激肌肉的電刺激。
此外,在本例中,由:本體部10、輸出電刺激的複數電極部30、對電極部30供給電力的電源部20、控制電源部20中的電力供電的控制部40、及以可變更控制部40的控制態樣的方式所構成的操作部50所構成,且電源部20被內置於本體部10。藉此,不需要在外部準備被供給至電極部30的電力,因此即使在難以確保電源的屋外、或外出目的地等,亦可輕易使用。此外,由於不需要用以與電源相連接的電線等,因此好用性被提升,並且攜帶性亦優異。
此外,在本例中,電極部30係在由本體部10延伸設置的薄片狀的基材33,形成有將複數電極311~313、321~323、電極311~313、321~323、及電源部30透過控制部40而作電性連接的引線部311a~313a、321a~323a。藉此,在由本體部10延伸設置的薄片狀的基材30形成有電極部30,可將本體部10及電極部30一體化。因此,變得不需要用以將本體部10及電極部30相連接的電線等,好用性提升,並且攜帶性亦優異。
此外,在本例中,電極部30係具有3個以上的電極311~313、321~323。如上所述,在脈衝群輸出期間P包含有輸出停止時間N1~N5,藉此減低消耗電力,因此即使在具備有3個以上的電極311~313、321~323的本構成中,亦可賦予充分的電刺激。藉此,可對大 範圍的肌肉賦予電刺激,因此可有效率地刺激肌肉。
此外,在本例中,在電源部20係配備有可更換的電池21。藉此,僅更換電池21即可補充電力,因此容易以電池容量以上長時間使用。藉此,不需要內置過度大容量的電源,因此可將裝置小型化。
此外,在本例中,電池21為錢幣型電池。藉此,由於電池21成為小型,因此有助於肌肉電刺激裝置1的小型化。接著,可伴隨肌肉電刺激裝置1的小型化來達成輕量化,因此電極部30不易由使用者的身體剝離、脫落,好用性提升,並且攜帶性亦提升。此外,由於電池21亦為薄型,因此亦有助於肌肉電刺激裝置1的薄型化。接著,由於肌肉電刺激裝置1成為薄型,使用者係可在保持安裝有肌肉電刺激裝置1的狀況下,由其上方穿衣服。因此,可在通勤中或通學中、家事或工作等作業中其他各種狀況下使用肌肉電刺激裝置1。此外,錢幣型電池與其他乾電池等相比,由於具有以高作動電壓呈安定的放電特性,因此可經相對較長時間使肌肉電刺激裝置1安定動作。
此外,可採用標稱電壓為3.0~5.0V者作為電池21,在本例中,係採用3.0V的電池21。由於使肌肉電刺激裝置1所配備的電子零件42、揚聲器43等的驅動電壓相一致,因此不需要為了驅動該等電子零件42、43而另外具備降壓電路或升壓電路。藉此,可有助於小型化。
此外,在上述電源部20亦可內置可充電的電 池,來取代上述可更換的電池21。以該電池的充電手段而言,可具備可與外部電源相連接的供電用端子,亦可具備使用電磁感應的非接觸型的供電部。此時由於可反覆使用該電池,因此與使用非充電型的電池的情形相比,可削減消耗品。
如以上所示,藉由本例,可提供使用時的體感覺被提升,並且可有效率地刺激肌肉的肌肉電刺激裝置1。
在本例中,第2輸出模式(訓練模式)係根據上述表2所示之第1狀態~第4狀態來執行。亦可取代此,如接著所示之變形例1所示,在與本例為同等的第1狀態~第4狀態下,在第2狀態與第3狀態之間執行表4所示之第2a狀態,且在第3狀態與第4狀態之間執行表4所示之第3a狀態。
在變形例1中,如表4所示,第2a狀態及第 3a狀態係如以下進行。
(2a)在第2a狀態下,在以第2破裂波(4Hz)進行10秒鐘、100%的輸出之後,以第3破裂波(8Hz)進行10秒鐘、100%的輸出,再之後,以第4破裂波(16Hz)進行10秒鐘、100%的輸出。
(3a)在第3a狀態下,在以第2破裂波(4Hz)進行10秒鐘、100%的輸出之後,以第3破裂波(8Hz)進行10秒鐘、100%的輸出,再之後,以第4破裂波(16Hz)進行10秒鐘、100%的輸出。
其中,在該變形例1中,與本例之第2輸出模式(參照表2)相比,追加有第2a狀態及第3a狀態,因此連續進行表4所示之第1輸出模式(暖機模式)、第2輸出模式(訓練模式)、及第3輸出模式(緩和模式)時的合計時間成為23分鐘。
在第2a狀態下,由於構成為破裂波的頻率由4Hz朝16Hz階段性變高,因此當由第2a狀態切換至第3狀態時的頻率變化成為平順。同樣地,由第3a狀態切換至第4狀態時的頻率變化成為平順。接著,在該變形例1中,相對於實施例1的情形,藉由加上第2a狀態及第3a狀態,第2輸出模式(訓練模式)下的電刺激的圖案會大幅改變。結果,可防止因使用者對該電刺激習慣以致體感覺降低,可更有效地刺激腹直肌。此外,亦藉由設置第2a狀態/第3a狀態,亦達成將因賦予電刺激而疲勞的肌肉中的疲勞物質推走的效果。其中,在如上所示設定第2輸出 模式(訓練模式)的該變形例1中,亦達成與實施例1同等的作用效果。
其中,在實施例1中,係具備有6個電極311~313、321~323,但是並非侷限於此,亦可形成為2個以上。例如,在變形例2中,如圖14、圖15所示,以電極而言,雖為與實施例1的電極311、321為相同的構成,但是具備2個大一圈的電極311、321。其中,在變形例2中與實施例1為同等的構成要素係標註相同符號,且省略其說明。此時亦達成與實施例1為同等的作用效果。接著,藉由變形例2的肌肉電刺激裝置1,與電極為6個的情形(參照圖2)相比,由於電極311、321的個數少,因此可加大平均每個電極的消耗電力,因此將各電極311、321加大一圈。藉此,藉由電極1個可賦予電刺激的範圍變大,容易刺激腕部、大腿部等較大部位的肌肉。
其中,在實施例1中,係當變更破裂波的頻率時,頻率設定部(輸出模式切換部405)由被記憶在破裂波圖案記憶部(輸出模式記憶部405a)的破裂波圖案中選擇預定者。亦可取而代之,形成為以下之變形例3所示。在變形例3中,係如圖16所示,具有:作為選擇破裂波的頻率的頻率選擇部的操作面54a、中斷期間繼續時間算出部405b、及中斷期間繼續時間設定部405c。
接著,中斷期間繼續時間算出部405b係根據藉由頻率選擇部(操作面54a)被選擇的頻率,算出脈衝群輸出中斷期間的繼續時間。
中斷期間繼續時間設定部405c係根據藉由中斷期間繼續時間算出部405b被算出的上述繼續時間,來設定上述脈衝群輸出中斷期間的繼續時間。
其中,在變形例3中對與實施例1為同等的構成要素係標註相同符號且省略其說明。
藉由該變形例3,可藉由頻率選擇部(操作面54a),將破裂波的頻率設定為所希望的頻率,因此根據使用者的喜好(收縮的強度/收縮與弛緩的間隔),適當設定破裂波的頻率,藉此成為可按每位使用者,更加有效率地刺激肌肉的肌肉電刺激裝置1。其中,在該變形例3中,除了有關破裂波的頻率的變更態樣的作用效果之外,亦達成與實施例1同等的作用效果。

Claims (8)

  1. 一種肌肉電刺激裝置,其係對肌肉供予電刺激的肌肉電刺激裝置,其特徵為:上述電刺激係反覆輸出破裂波而成,該破裂波係由以下構成:夾著輸出停止時間被輸出複數矩形波脈衝訊號的脈衝群輸出期間、及比上述輸出停止時間為更長,被中斷矩形波脈衝訊號的輸出的脈衝群輸出中斷期間,在上述反覆的複數破裂波係分別包含有:至少一個正極性的上述矩形波脈衝訊號、及至少一個負極性的上述矩形波脈衝訊號,在上述反覆的複數破裂波係包含有:包含被輸出上述複數矩形波脈衝訊號的第1脈衝群輸出期間的第1破裂波;及包含被輸出具有與在上述第1脈衝群輸出期間所被輸出的上述複數矩形波脈衝訊號的極性為逆相的極性的上述複數矩形波脈衝訊號的第2脈衝群輸出期間的第2破裂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肌肉電刺激裝置,其中,上述脈衝群輸出中斷期間的繼續時間係比上述脈衝群輸出期間的繼續時間為更長。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肌肉電刺激裝置,其中,具有:破裂波圖案記憶部,其係預先記憶有因上述脈衝群輸出期間的繼續時間相同並且上述脈衝群輸出中斷期間的繼續時間不同而具有互異的頻率的複數破裂波圖案;及頻率設定部,其係由被記憶在該破裂波圖案記憶部的上述複數破裂波圖案中選擇任一者,藉此設定上述電刺激中的破裂波的頻率。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之肌肉電刺激裝置,其中,由以下所構成:本體部;輸出上述電刺激的電極部;對該電極部供給電力的電源部;控制該電源部中的電力供電的控制部;及以可變更該控制部的控制態樣的方式所構成的操作部,上述電源部被內置於上述本體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肌肉電刺激裝置,其中,上述電極部係在由上述本體部延伸設置的薄片狀的基材形成有:複數電極、及將該電極及上述電源部透過上述控制部來作電性連接的引線部而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肌肉電刺激裝置,其中,上述電極部係具有3個以上的電極。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肌肉電刺激裝置,其中,在上述電源部係配備有可更換的電池。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肌肉電刺激裝置,其中,上述電池為錢幣型電池或鈕扣型電池。
TW104110985A 2015-03-06 2015-04-02 肌肉電刺激裝置 TWI6597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45283A JP2016163663A (ja) 2015-03-06 2015-03-06 筋肉電気刺激装置
JP2015-045283 2015-03-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2223A TW201632223A (zh) 2016-09-16
TWI659761B true TWI659761B (zh) 2019-05-21

Family

ID=54460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0985A TWI659761B (zh) 2015-03-06 2015-04-02 肌肉電刺激裝置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036019A1 (zh)
EP (1) EP3269420B1 (zh)
JP (1) JP2016163663A (zh)
KR (1) KR20170127581A (zh)
CN (2) CN106139390A (zh)
AU (1) AU2015234337A1 (zh)
SG (1) SG10201907292RA (zh)
TW (1) TWI659761B (zh)
WO (1) WO201614314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2013534B3 (de) 2012-07-05 2013-09-19 Tobias Sokolowski Vorrichtung für repetitive Nervenstimulation zum Abbau von Fettgewebe mittels induktiver Magnetfelder
JP1536247S (zh) * 2015-02-19 2015-10-26
AU2015384447A1 (en) 2015-02-27 2017-08-24 Mtg Co., Ltd. Muscl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device
JP1541180S (zh) * 2015-02-27 2016-01-12
JP2016163663A (ja) * 2015-03-06 2016-09-08 株式会社 Mtg 筋肉電気刺激装置
JP2016202690A (ja) * 2015-04-24 2016-12-08 株式会社 Mtg 筋肉電気刺激装置
US11491342B2 (en) 2015-07-01 2022-11-08 Btl Medical Solutions A.S. Magnetic stimulatio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therapeutic treatments
JP6489367B2 (ja) * 2015-05-28 2019-03-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気刺激装置
US10695575B1 (en) 2016-05-10 2020-06-30 Btl Medical Technologies S.R.O. Aesthetic method of biological structure treatment by magnetic field
US20180001107A1 (en) 2016-07-01 2018-01-04 Btl Holdings Limited Aesthetic method of biological structure treatment by magnetic field
UY36937A (es) * 2016-03-31 2017-11-30 Medecell S A Proceso para establecer un protocolo de electroestimulación muscular, y el respectivo equipo portátil de electroestimulación muscular utilizando el referido protocolo
US11247039B2 (en) 2016-05-03 2022-02-15 Btl Healthcare Technologies A.S. Device including RF source of energy and vacuum system
US11464993B2 (en) 2016-05-03 2022-10-11 Btl Healthcare Technologies A.S. Device including RF source of energy and vacuum system
US11534619B2 (en) 2016-05-10 2022-12-27 Btl Medical Solutions A.S. Aesthetic method of biological structure treatment by magnetic field
US10583287B2 (en) 2016-05-23 2020-03-10 Btl Medical Technologies S.R.O.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issue treatment
US10556122B1 (en) 2016-07-01 2020-02-11 Btl Medical Technologies S.R.O. Aesthetic method of biological structure treatment by magnetic field
USD797301S1 (en) * 2016-08-03 2017-09-12 Shenzhen Tomtop Technology Co., Ltd. Smart fitness equipment
CN106355863A (zh) * 2016-10-31 2017-01-25 广东伊芙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美体仪控制系统及基于app的控制方法
USD846133S1 (en) * 2017-03-31 2019-04-16 Mtg Co., Ltd. Training apparatus
USD847358S1 (en) * 2017-03-31 2019-04-30 Mtg Co., Ltd. Training apparatus
USD870299S1 (en) * 2017-04-03 2019-12-17 Shenzhen Heigou Industrial Co., Ltd Electrical muscle stimulation trainer set
TWI643646B (zh) * 2017-07-10 2018-12-11 陳慎銚 皮神經刺激器組
USD834209S1 (en) * 2017-08-23 2018-11-20 Tong De Limited Muscle stimulator
EP3777812A4 (en) 2018-03-30 2021-12-15 Mitsui Chemicals, Inc. EXTERNAL IRRITATION DELIVERY SYSTEM, EXTERNAL IRRITATION STATE DETERMINATION SYSTEM, SERVER TO SUPPORT THE DETERMINATION OF AN EXTERNAL IRRITATION STATE AND DATA STRUCTURE
USD940341S1 (en) * 2018-04-25 2022-01-04 Wei Lin Muscle training gear
MX2021012225A (es) 2019-04-11 2022-12-05 Btl Medical Solutions A S Metodos y aparatos para el tratamiento estetico de estructuras biologicas mediante radiofrecuencia y energia magnetica.
KR102368135B1 (ko) 2019-07-05 2022-02-28 최원석 근육 자극 장치, 근육 자극 패드 및 근육 자극 시스템과 이를 이용한 근육 자극 방법
USD971415S1 (en) * 2019-12-30 2022-11-29 Cynosure, Llc Flexible applicator
MX2022013485A (es) 2020-05-04 2022-11-30 Btl Healthcare Tech A S Dispositivo y metodo para el tratamiento sin atencion del paciente.
US11878167B2 (en) 2020-05-04 2024-01-23 Btl Healthcare Technologies A.S. Device and method for unattended treatment of a patient
KR102214255B1 (ko) * 2020-08-07 2021-02-08 한정우 저주파를 이용한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동작 방법
JP1702188S (zh) * 2021-05-12 2021-12-13
USD984655S1 (en) * 2021-08-11 2023-04-25 Jian Zhu Electronic muscle stimulator
JP1740634S (ja) * 2021-10-27 2023-04-03 トレーニング機器
US11896816B2 (en) 2021-11-03 2024-02-13 Btl Healthcare Technologies A.S. Device and method for unattended treatment of a patient
KR20230064312A (ko) 2021-11-03 2023-05-10 알리몰리스튜디오 유한회사 근육 자극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근육 자극 시스템
CN116407761A (zh) * 2021-12-29 2023-07-11 精能医学股份有限公司 电刺激方法及装置、外部控制装置和电脑可读存储媒体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501946A (ja) * 1992-05-23 1996-03-05 アクセルガード・マニュファクチュアリング・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失禁及びその他の神経筋障害治療のための電気的刺激
JP2001293097A (ja) * 2000-04-17 2001-10-23 Seiji Nochida 低周波治療装置
JP2006271689A (ja) * 2005-03-29 2006-10-12 Terumo Corp 刺激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58303B2 (ja) 1992-03-31 2001-04-23 信菱電機株式会社 布団等の乾燥機
US6445955B1 (en) * 1999-07-08 2002-09-03 Stephen A. Michelson Miniature wireless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uro or muscular-stimulation unit
JP3503135B2 (ja) * 2000-03-17 2004-03-02 株式会社テクノリンク 生体刺激装置
JP2003019216A (ja) * 2001-07-10 2003-01-21 Japan Science & Technology Corp 腹筋・背筋強化訓練装置
GB0310414D0 (en) * 2003-05-07 2003-06-11 Bmr Res & Dev Ltd Apparatus for applying electrical current to the neuromuscular system
US9327116B2 (en) * 2004-11-16 2016-05-03 Cardiola Ltd. Wireless cardioresonance stimulation
EP1874404B1 (en) * 2005-04-19 2015-11-04 Compex Technologies, Inc. Electrical stimulation device
CN100534547C (zh) * 2005-10-28 2009-09-02 上海塔瑞莎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促进神经恢复和肌肉运动的低频治疗装置
CN100561404C (zh) * 2005-12-29 2009-11-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节省处理器功耗的方法
GB2438589A (en) * 2006-06-01 2007-12-05 Bio Medical Res Ltd Garment with integrated electrodes and data storage for parameters related to measurement or stimulation of the wearers body
US8620438B1 (en) * 2007-02-13 2013-12-31 Encore Medical Asse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pplying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U2014200220A1 (en) * 2009-09-21 2014-01-30 Medtronic, Inc. Waveforms fo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herapy
JP5535405B2 (ja) * 2011-07-12 2014-07-02 エクスケア・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生体刺激用信号波形発生装置
US20150012066A1 (en) * 2012-03-22 2015-01-08 Wendell Martin Underwood Noninvasive delivery and control of stimulation signals
GB2502133B (en) * 2012-05-17 2018-06-27 Applied Microcurrent Tech Limited Treatment or therapeutic apparatus
JP2016163663A (ja) * 2015-03-06 2016-09-08 株式会社 Mtg 筋肉電気刺激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501946A (ja) * 1992-05-23 1996-03-05 アクセルガード・マニュファクチュアリング・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失禁及びその他の神経筋障害治療のための電気的刺激
JP2001293097A (ja) * 2000-04-17 2001-10-23 Seiji Nochida 低周波治療装置
JP2006271689A (ja) * 2005-03-29 2006-10-12 Terumo Corp 刺激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69420A1 (en) 2018-01-17
US20170036019A1 (en) 2017-02-09
KR20170127581A (ko) 2017-11-22
TW201632223A (zh) 2016-09-16
SG10201907292RA (en) 2019-09-27
EP3269420A4 (en) 2018-10-31
CN204745359U (zh) 2015-11-11
AU2015234337A1 (en) 2016-09-22
EP3269420B1 (en) 2020-02-19
WO2016143145A1 (ja) 2016-09-15
CN106139390A (zh) 2016-11-23
JP2016163663A (ja) 2016-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59761B (zh) 肌肉電刺激裝置
JP6987919B2 (ja) 筋肉電気刺激装置
WO2016171161A1 (ja) 筋肉電気刺激装置
JP2017006644A (ja) 筋肉電気刺激装置
JP2016202796A (ja) 筋肉電気刺激装置
JP6517079B2 (ja) 筋肉電気刺激装置
JP2016202409A (ja) 筋肉電気刺激気装置
JP5976977B1 (ja) 筋肉電気刺激装置
JP2017006215A (ja) 筋肉電気刺激装置
JP6476063B2 (ja) 筋肉電気刺激装置
CN205434693U (zh) 腹肌用电刺激装置
JP2016209508A (ja) 筋肉電気刺激装置
JP2018183454A (ja) 電圧印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