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45359U - 肌肉电刺激装置 - Google Patents

肌肉电刺激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45359U
CN204745359U CN201520200636.0U CN201520200636U CN204745359U CN 204745359 U CN204745359 U CN 204745359U CN 201520200636 U CN201520200636 U CN 201520200636U CN 204745359 U CN204745359 U CN 2047453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impulse train
electrostimulation device
burst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0063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下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T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T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T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TG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453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453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003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of motor muscles, e.g. for walking assistan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4Electrodes
    • A61N1/0404Electrodes for external use
    • A61N1/0408Use-related aspects
    • A61N1/0452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cutaneous muscle stimulation [T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4Electrodes
    • A61N1/0404Electrodes for external use
    • A61N1/0472Structure-related aspects
    • A61N1/0492Patch electro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014External stimulators, e.g. with patch electro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014External stimulators, e.g. with patch electrodes
    • A61N1/3603Control syste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014External stimulators, e.g. with patch electrodes
    • A61N1/3603Control systems
    • A61N1/36034Control systems specified by the stimulation parameter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肌肉电刺激装置(1),其被构成为对肌肉施以电刺激。该电刺激由突发脉冲波形成,该突发脉冲波通过交替地重复脉冲群输出期间(P)和脉冲群输出中断期间(R1~R5)来形成。在脉冲群输出期间(P)内,间隔着输出停止时间(N1~N5)输出多个矩形波脉冲信号(S1~S5)。脉冲群输出中断期间(R1~R5),以比输出停止时间(N1~N5)长的时间来停止脉冲信号的输出。而且,在重复的多个突发脉冲波中包含正极性的矩形波脉冲信号(S1、S3、S5)以及负极性的矩形波脉冲信号(S2、S4)。

Description

肌肉电刺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肌肉电刺激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人们知道如果在肌肉纤维中流过电流的话会引起肌肉收缩。特别是在医疗、体育领域中,以增强肌肉为目的而被加以利用。具体来说,使用了以下肌肉刺激方法:通过粘贴的电极对人体进行通电,基于电信号使肌肉紧张及松弛。而且,作为使肌肉收缩的电信号,特别是低频信号被认为是有效的。这是因为随着该电信号的频率的升高,肌肉便不再进行收缩了。
但是,存在如下性质:在使电信号为低频的情况下,受到人体皮肤表面上的电阻等影响,容易产生疼痛。另一方面,在使电信号为高频的情况下,难以受到上述电阻等的影响,难以产生疼痛。
而且,作为利用电信号来对肌肉施以刺激的肌肉刺激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样的结构:具备内置有电源的本体部以及从本体部延伸设置的一对电极,并且通过将一对电极粘贴在人体上,使电脉冲流经人体来施以肌肉刺激。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注册第3158303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结构中,根据电脉冲的不同,有时使用者会感到皮肤疼痛,还存在改善使用该肌肉刺激装置时的身体感受的余地。另一方面,为了减轻使用者的疼痛,仅通过减小电脉冲的电压,或者单纯地提高频率,是不能对肌肉进行高效的刺激的。
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背景,提供一种肌肉电刺激装置,其能够提高使用时的身体感受,同时能够对肌肉进行高效的刺激。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肌肉电刺激装置的特征在于,该肌肉电刺激装置对肌肉施以电刺激,其中,上述电刺激通过重复输出突发脉冲波来形成,上述突发脉冲波由脉冲群输出期间以及脉冲群输出中断期间形成,在上述脉冲群输出期间内,间隔着输出停止时间输出有多个矩形波脉冲信号,在上述脉冲群输出中断期间内,以比上述输出停止时间长的时间来中断矩形波脉冲信号的输出;
在上述重复的多个突发脉冲波中包含正极性的上述矩形波脉冲信号以及负极性的上述矩形波脉冲信号。
在上述肌肉电刺激装置中,形成电刺激的突发脉冲波在脉冲群输出期间内,间隔着输出停止时间输出多个矩形波脉冲信号。因此,在脉冲群输出期间内,该矩形波脉冲信号处于被分割成多个的状态。由此,与在脉冲群输出期间内无分割地连续输出该矩形波脉冲信号的情况相比,能够在使矩形波脉冲信号的合计输出时间相同的同时减小矩形波脉冲信号的每一个的脉冲宽度。其结果是,能够在维持从上述肌肉电刺激装置中输出的、流经肌肉或与肌肉相连的神经的电刺激的同时,减轻使用者的疼痛,因此能够提高使用该肌肉电刺激装置的过程中的身体感受。
而且,和具有与上述突发脉冲波中的脉冲群输出期间的期间相同,且连续输出脉冲的脉冲输出期间的突发脉冲波相比,虽然上述突发脉冲波被构成为在脉冲群输出期间内间隔着输出停止时间输出有多个矩形波脉冲信号,但是对于输出脉冲的期间来说,两者均是相同的。因此,即使是具有间隔着输出停止时间的脉冲群输出期间的突发脉冲波,也能够获得与具有未间隔输出停止时间的脉冲输出期间的突发脉冲波相近的身体感觉。
而且,由于在脉冲群输出期间内,间隔着输出停止时间输出了多个矩形波脉冲信号,因此脉冲群输出期间的持续时间为多个矩形波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与全部的输出停止时间的总合。因此,与在该脉冲群输出期间的持续时间内连续输出矩形波脉冲信号的情况相比,由于在使脉冲群输出期间的持续时间相同的同时,根据输出停止时间的量相应地缩短了实际的脉冲信号输出时间,因此能够降低电力消耗。因此,即使是通过低容量的电源也能够进行驱动,因此有利于装置的小型化。
而且,形成电刺激的突发脉冲波由脉冲群输出期间和脉冲群输出中断期间形成,并且脉冲群输出中断期间的持续时间比脉冲群输出期间中的输出停止时间长。由于在突发脉冲波中具备这样的脉冲群输出中断期间,因此不用变更脉冲群输出期间,仅通过将脉冲群输出中断期间的持续时间变更为规定的长度,就能够容易地将突发脉冲波的频率设置为所期待的值。由此,易于控制,从而输出由突发脉冲波形成的电刺激,并且能够对肌肉进行高效的刺激,其中,该突发脉冲波具有适合于使肌肉进行收缩、松弛的频率。
而且,在上述重复的多个突发脉冲波中,包含正极性的上述矩形波脉冲信号以及负极性的上述矩形波脉冲信号。即,可以在一个突发脉冲波中包含正极性的矩形波脉冲信号以及负极性的矩形波脉冲信号的双方。而且,也可以在多个突发脉冲波中,在第1突发脉冲波中包含正极性的矩形波脉冲信号,并且在不同于第1突发脉冲波的第2突发脉冲波中包含负极性的矩形波脉冲信号。由于无论哪种情况都能够降低电荷的偏离,因此能够减轻使用者的疼痛。其结果是,能够提高使用该肌肉电刺激装置的过程中的身体感受和易用程度。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肌肉电刺激装置,其能够提高使用时的身体感受,同时能够对肌肉进行高效的刺激。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的肌肉电刺激装置的正视图。
图2是实施例1中的肌肉电刺激装置的后视图。
图3是实施例1中的肌肉电刺激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图1中的IV-IV线位置处剖面的部分放大图。
图5是对实施例1中的肌肉电刺激装置的使用方式进行说明的模式图。
图6是示出了实施例1中的肌肉电刺激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7是存储在实施例1中的肌肉电刺激装置中的基本波形的示意图。
图8是从实施例1中的肌肉电刺激装置中输出的突发脉冲波的示意图。
图9是从实施例1中的肌肉电刺激装置中输出的电压变化的示意图。
图10是对实施例1中的肌肉电刺激装置的主要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1是对实施例1中的肌肉电刺激装置的第1嵌入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2是对实施例1中的肌肉电刺激装置的第2嵌入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3是对实施例1中的肌肉电刺激装置的第3嵌入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4是变形例2中的肌肉电刺激装置的正视图。
图15是变形例2中的肌肉电刺激装置的后视图。
图16是示出了变形例3中的肌肉电刺激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上述肌肉电刺激装置输出由突发脉冲波形成的电刺激。而且,从肌肉电刺激装置输出的该电刺激通过流经肌肉或者与肌肉相连的神经,来对该肌肉进行刺激。
上述正极性的矩形波脉冲信号以及上述负极性的矩形波脉冲信号可以被包含在同一上述脉冲群输出期间内。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易于在一个突发脉冲波内消除电荷的偏离,能够进一步减轻使用者的疼痛。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该肌肉电刺激装置的过程中的身体感受和易用程度。
在上述重复输出的上述突发脉冲波内可以包含第1突发脉冲波和第2突发脉冲波,其中,第2突发脉冲波包含第2上述脉冲群输出期间,在该第2脉冲群输出期间内输出上述多个矩形波脉冲信号,该多个矩形波脉冲信号具有与在该第1突发脉冲波的第1上述脉冲群输出期间内输出的、上述多个矩形波脉冲信号的极性反相的极性。在这种情况下,在第1突发脉冲波中产生电荷偏离时,能够在第2突发脉冲波中确实地消除该电荷偏离。因此,能够在重复输出的突发脉冲波的整体上降低电荷的偏离,能够减轻使用者的疼痛。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该肌肉电刺激装置的过程中的身体感受和易用程度。进一步,在上述第2脉冲群输出期间内,仅将在上述第1脉冲群输出期间内所输出的多个矩形波脉冲信号的极性反相(使电位反转)即可,因此与对各突发脉冲波中的各个矩形波脉冲信号的极性分别进行控制的情况相比,能够减轻控制负担。此情况,对于在突发脉冲波内存在多个脉冲群的情况下也是相同的。
上述脉冲群输出中断期间的持续时间可以比上述脉冲群输出期间的持续时间长。在这种情况下,根据脉冲群输出中断期间,能够充分确保突发脉冲波中的重复输出的脉冲群输出期间的间隔,因此易于使使用者将脉冲群输出期间中的多个矩形波脉冲信号识别为一个电刺激。其结果是,能够容易地将高频的矩形波脉冲信号输出为低频的突发脉冲波,能够输出适合于肌肉刺激的电刺激。
该肌肉电刺激装置可以具有:突发脉冲波类型存储部,其预先存储有多个突发脉冲波,该多个突发脉冲波通过使上述脉冲群输出期间的持续时间相同,同时使上述脉冲群输出中断期间的持续时间不同来具有彼此不同的频率;频率设置部,其通过从存储在该突发脉冲波类型存储部内的上述多个突发脉冲波中选择出任一个,来对上述电刺激中的突发脉冲波的频率进行设置。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突发脉冲波类型存储部中预先存储有多个规定频率的突发脉冲波,因此在变更突发脉冲波的频率时,频率设置部从存储在突发脉冲波类型存储部内的突发脉冲波中选择出规定的类型即可,易于对突发脉冲波的频率进行变更。由此,成为适合于对肌肉进行高效的刺激的肌肉电刺激装置。
该肌肉电刺激装置可以具有:频率选择部,其对上述突发脉冲波的频率进行选择;中断期间持续时间计算部,其根据由该频率选择部所选择出的频率,对上述脉冲群输出中断期间的持续时间进行计算;中断期间持续时间设置部,其根据由该中断期间持续时间计算部所计算出的上述持续时间,对上述脉冲群输出中断期间的持续时间进行设置。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能够通过频率选择部将突发脉冲波的频率设置为所期待的频率,因此通过根据使用者的喜好(收缩的强度、收缩与松弛的间隔),对突发脉冲波的频率进行适当设置,成为能够针对各使用者进行进一步高效的肌肉刺激的肌肉电刺激装置。另外,频率选择部中的频率的选择可以通过自动或者使用者的手动来进行。
上述突发脉冲波中的上述矩形波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以及上述输出停止时间可以为一定。在这种情况下,易于根据突发脉冲波的频率对施加给肌肉的电刺激进行变更。因此,易于对基于突发脉冲波频率的电刺激进行调整,并且易于输出适合于对肌肉进行有效刺激的电刺激。
该肌肉电刺激装置可以由以下构成:本体部、输出上述电刺激的多个电极部、向该电极部供给电力的电源部、控制该电源部的电力供电的控制部、被构成为可对该控制部的控制方式进行变更的操作部,并且,上述电源部被内置在上述本体部内。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不需要在外部准备供给向电源部的电力,因此即使是在难以确保电源的室外、外出地等,也能够容易地进行使用。而且,由于不需要用于连接电源的电线等,能够提高使用时的便利程度,同时便携性优异。
上述电极部可以在从上述本体部延伸设置的薄板状的基材上形成有:多个电极和导线部,该导线部通过上述控制部将该电极与上述电源部电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在从本体部延伸设置的薄板状的基材上形成了电极部,能够将本体部与电极部一体化。因此,不需要用于连接本体部和电极部的电线等,能够提高使用时的便利程度,同时便携性优异。
上述电极部可以具有三个以上的电极。如上所述,通过在脉冲群输出期间内使多个矩形波脉冲之间间隔了输出停止时间,从而降低了电力消耗,因此即使是配备有三个以上的电极的结构,也难以出现电力不足,并且能够施加充分的电刺激。由此,由于能够对较大范围的肌肉施加电刺激,因此能够对肌肉进行高效的刺激。
在上述电源部中可以配备可更换的电池。在这种情况下,仅通过更换电池就能够补充电力,因此易于超出电池容量地、长时间地进行使用。由此,由于不需要过度地内置大容量的电源,因此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上述电池可以为扣式电池或纽扣电池。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电池是小型的,因此有利于肌肉电刺激装置的小型化。而且,由于伴随着肌肉电刺激装置的小型化,能够实现轻量化,因此电极难以从使用者的身体上剥离、脱落,提高了使用时的便利程度,同时还提高了便携性。进一步,由于该电池还是薄型的,因此有利于肌肉电刺激装置的薄型化。而且,通过使肌肉电刺激装置薄型化,使用者能够在安装了肌肉电刺激装置的同时,在其上面穿着衣物。因此,能够在上下班或上下学途中、做家务或工作等劳动中以及其它各种状况下使用。而且,与其它干电池等相比,扣式电池或纽扣电池在较高工作电压下具有稳定的放电特性,因此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使肌肉电刺激装置稳定地进行动作。
上述电池的额定电压可以为3.0~5.0V。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配备在装置内的电子部件的驱动电压被规定在该电压范围内,因此不需要另外配备用于驱动这些电子部件的降压电路、升压电路。由此,有利于小型化。另外,通常从电极输出的电刺激需要比电池的额定电压大的电压,所以并不否定配备输出用的升压装置。
【实施例】
(实施例1)
使用图1~图13,对实施例所涉及的肌肉电刺激装置进行说明。
本例的肌肉电刺激装置1被构成为对肌肉施以电刺激。
而且,如图9所示,该电刺激通过重复输出突发脉冲波(B1~B5)来形成,该突发脉冲波(B1~B5)由脉冲群输出期间P和脉冲群输出中断期间R1~R5构成。
在脉冲群输出期间P内,间隔着输出停止时间N1~N5输出有多个矩形波脉冲信号S1~S5。
在脉冲群输出中断期间R1~R5内,以比输出停止时间N1~N5长的时间来停止输出脉冲信号。
而且,在重复的多个突发脉冲波(B1~B5)中,包含正极性的矩形波脉冲信号S1、S3、S5以及负极性的矩形波脉冲信号S2、S4。
以下,对肌肉电刺激装置1进行详述。
如图5所示,将本例的肌肉电刺激装置1安装在人2的腹部3上来使用。而且,在本例中,将人2的身高的长度方向作为身高方向Y。而且,面向人2的正面,将比中心轴2a更靠人2的右手5a的一侧称为右方向X1,将比中心轴2a更靠人2的左手5b的一侧称为左方向X2,其中,中心轴2a与身高方向Y平行且通过肚脐3a。而且,将右方向X1与左方向X2合称为左右方向X。
如图1所示,在肌肉电刺激装置1的中央处设置有本体部10。如图1及图3所示,本体部10呈大致的圆盘状。如图4所示,本体部10由壳体11及外壳形成体12构成,其中,壳体11容纳后述的电源部20以及控制部40,外壳形成体12被安装在壳体11上并形成肌肉电刺激装置1的外壳。壳体11为ABS制成。外壳形成体12为硅制成。壳体11由第1壳体111及第2壳体112构成,其中,第1壳体111呈凹状,第2壳体112被安装在第1壳体111上,并在其与第1壳体111之间形成有容纳控制部40的容纳部13。将沿着第2壳体112的外缘竖直设置的肋112a嵌合至第1壳体111的外缘部111a的内侧,将第2壳体112接合在第1壳体111上。
如图1所示,在第1壳体111上形成有:形成后述操作部50的一部分的第1悬臂51a以及第2悬臂51b。第1悬臂51a以及第2悬臂51b打穿第1壳体111的壁部的一部分并形成为悬臂梁的状态。第1悬臂51a及第2悬臂51b以这样的顺序排列:从身高方向Y的上侧向下侧排列。
如图4所示,外壳形成体12被安装在与第1壳体111上的第2壳体112相反的一侧上。而且,如图1所示,外壳形成体12覆盖两个悬臂51a、51b。在外壳形成体12上,在第1悬臂51a的正上方突出形成有符号“+”,在第2悬臂51b的正上方突出形成有符号“-”,形成了构成后述的操作部50的一部分的操作面54。根据上述悬臂的排列,“+”在身高方向Y的上侧,同时“-”在身高方向Y的下侧,在人体工程学上使使用者更易于操作。
如图4所示,在形成在第1壳体111与第2壳体112之间的容纳部13内,容纳有形成控制部40(参照图6)的控制基板41。控制基板41为印刷基板,在控制基板41上设置有未图示的布线图及电子部件42等,形成了控制电路。而且,在控制基板41上,电连接着表面封装型的小型的扬声器43。电子部件42以及扬声器43的驱动电压皆为3.0V。而且,虽未图示,但是在控制基板41上装载有对电池21的输出电压进行升压的升压电路。由此,将电池21的电力升压至规定的电压(例如,40V)并供给至电极部30。
虽未图示,但是在容纳部13内还容纳有形成操作部50的开关机构。开关机构为触觉开关,并具备能够按下的开关部。开关机构与控制部40电连接。开关机构分别被配设在形成在第1壳体111上的第1悬臂51a以及第2悬臂51b(参照图1)的正下方。由此,通过覆盖第1壳体111的外壳形成体12的操作面54从外部按压第1悬臂51a时,通过处于悬臂梁状态的第1悬臂51a的弯曲,开关机构的开关部被按下。而且,解除操作面54上的按压时,通过处于悬臂梁状态的第1悬臂51a的复原力,第1悬臂51a回到原来的位置。关于第2悬臂51b,其也为能够进行同样的按压及解除按压的结构。
如图4所示,在第2壳体112上形成有电池保持部14,其保持构成电源部20的电池21。由此,电源部20被内置在本体部10内。电池21可以更换,在本例中,作为电池21,采用了小型且薄型的扣式电池(锂电池CR2032,额定电压3.0V)。另外,代替该电池21,可以采用额定电压为3.0~5.0V的电池。
在保持有上述电池21的电池保持部14上,可装卸地安装有防止电池21脱落的盖15。盖15形成为比电池21大一圈的圆盘状,并且在其外周处嵌入安装有O型环16,该O型环16对盖15与第2壳体112之间进行密封。电池21通过未图示的导线与控制部40电连接。如图2所示,在第2壳体112上,从盖15的外周呈放射状延伸、等间隔地形成多个线状的槽113。
如图4所示,在第2壳体112上形成有向肋112a的外侧突出的凸缘部112b。在凸缘部112b与第1壳体111的外缘部111a之间,通过未图示的防水用两面贴纸来夹持薄板状的基材33。基材33为PET制成。如图2所示,基材33延伸在与肌肉电刺激装置1的外壳形成体12一侧表面(外侧表面)相反的一侧表面(里侧表面33a)的全部区域上。而且,如图1及图3所示,基材33的外侧表面被从本体部10伸出的外壳形成体12覆盖。基材33与外壳形成体12通过未图示的3M公司制造的粘合胶带及硅胶处理剂来接合。
如图2及图6所示,电极部30具备第1电极群31和第2电极群32。如图5所示,第1电极群31从本体部10伸出,以使其被安装在腹部3上时较之中心线10a更位于人2的右手侧X1处。如图5所示,第2电极群32从本体部10伸出,以使其被安装在腹部3上时较之中心线10a更位于人2的左手侧X2处。在第1电极群31中包含右侧电极311~313,在第2电极群32中包含左侧电极321~323。
各电极311~313、321~323皆被形成为角部带有圆度的大致的长方形。而且,各电极311~313、321~323的长度方向(例如,在第3右侧电极313中,用符号w所表示的方向)大致沿着左右方向X。在本例中,各电极311~313、321~323皆形成为同一形状。各电极311~313、321~323的形状,例如将在长度方向上的长度设为w,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设为h时,可以将h/w设为0.40~0.95,优选设为0.50~0.80,在本例中,将h/w设为0.55。
如图2所示,在各电极311~313、321~323的内侧形成有多个隔开规定间隔的电极非形成部34,其形成为规定大小的六角形。而且,在各右侧电极311、312、313上分别形成有从本体部10引出的导线部311a、312a、313a,它们用于通过控制部40与电源部20电连接。同样地,在各左侧电极321、322、323上分别形成有从本体部10引出的导线部321a、322a、323a,它们用于与控制部40连接。在各导线部311a~313a、321a~323a上施加有硅涂层,使其不能与外部导通。而且,在各电极311~313、321~323上,在与导线部311a~313a、321a~323a相连的部分及其附近区域(在图2中用符号C所表示的斜线区域)内也施加有硅涂层,使其不能与外部导通。各右侧电极311~313彼此并列连接,并且各左侧电极321~323也彼此并列连接。
如图2所示,电极部30形成在基材33的里侧表面33a上。由此,电极部30与本体部10一体地形成。另外,电极部30还可以形成为埋入基材33内。在本例中,将包含银浆的导电性墨水印刷在基材33的里侧表面33a上来形成电极部30。在第1电极群31以及第2电极群32中包含共计四个以上的电极311~313、321~323。在本例中,第1电极群31和第2电极群32分别包含相同数量的电极311~313、321~323,其数量分别为三个。即,在第1电极群31中配备有第1右侧电极311、第2右侧电极312以及第3右侧电极313。在第2电极群32中配备有第1左侧电极321、第2左侧电极322以及第3左侧电极323。而且,在基材33中,分别将第1右侧电极311、第2右侧电极312以及第3右侧电极313所形成的部分作为第1右侧基部331、第2右侧基部332以及第3右侧基部333,并分别将第1左侧电极321、第2左侧电极322以及第3左侧电极323所形成的部分作为第1左侧基部341、第2左侧基部342以及第3左侧基部343。
而且,在各电极311~313、321~323上贴附有胶垫35(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式会社生产的“テクノゲル”(Technogel),型号:SR-RA240/100)。胶垫35具有导电性,各电极311~313、321~323能够通过胶垫35向腹部3(参照图5)通电。另外,胶垫35具有高粘着性,能够通过胶垫35将肌肉电刺激装置1安装在腹部3上。
如图2所示,胶垫35具有比各电极311~313、321~323大一圈的形状,并分别覆盖各电极311~313、321~323。由于胶垫35可以更换,因此在胶垫35伴随着使用而粘着力下降,或者破损,或者污垢明显时等,可以进行适当更换。而且,也可以每隔规定的期间(例如一个月、两个月等)将使用过的胶垫35更换为新品。
如图2所示,第1右侧电极311、第2右侧电极312以及第3右侧电极313均在人2(参照图5)的身高方向Y上平行,并且从本体部10伸出,以使其较之通过本体部10的中心的中心线10a更位于人2的右手侧X1(第1区域S1)处。而且,第1右侧电极311、第2右侧电极312以及第3右侧电极313按照这样的顺序排列:沿着身高方向Y从上侧向下侧排列。
另一方面,第1左侧电极321、第2左侧电极322以及第3左侧电极323从本体部10伸出,以使其较之中心线10a更位于人2的左手侧X2(第2区域S2)处。而且,第1左侧电极321、第2左侧电极322以及第3左侧电极323也按照这样的顺序排列:沿着身高方向Y从上侧向下侧排列。
而且,如图2所示,第1电极群31与第2电极群32被构成为:在安装在腹部3(参照图5)上时,以中心线10a为基准位于线对称处。即,被构成为:在安装在腹部3上时,以中心线10a为基准,第1右侧电极311与第1左侧电极321位于线对称处,第2右侧电极312与第2左侧电极322位于线对称处,第3右侧电极313与第3左侧电极323位于线对称处。
而且,如图2所示,第1电极群31以及第2电极群32被构成为:在安装在腹部3(参照图5)上时,在身高方向Y上形成了:一对上侧电极对301,其由位于第1电极群31以及上述第2电极群32的各自最上侧的第1右侧电极311和第1左侧电极321构成;一对下侧电极对303,其由位于最下侧的第3右侧电极313和第3左侧电极323构成;一对中央电极对302,其由位于上侧电极对301与下侧电极对303之间的第2右侧电极312和第2左侧电极322构成。由此,上侧电极对301、中央电极对302以及下侧电极对303按照这样的顺序排列:沿着身高方向Y从上侧向下侧排列。
而且,较之上侧电极对301以及下侧电极对303,中央电极对302更从本体部10向延伸设置的方向(左右方向X)突出。即,在安装在腹部3上时,较之构成上侧电极对301的第1右侧电极311以及构成下侧电极对303的第3右侧电极313,构成中央电极对302的第2右侧电极312更向右方向X1突出。同样地,较之构成上侧电极对301的第1左侧电极321以及构成下侧电极对303的第3左侧电极323,构成中央电极对302的第2左侧电极322更向左方向X2突出。
而且,如图2所示,上侧电极对301呈V字状倾斜,使其越朝向伸出方向越位于上侧。而且,如上所述,各电极311~313、321~323为同一大小。另一方面,电极部30的基材33中的各右侧基部331~333比各右侧电极311~313大,各左侧基部341~343比各左侧电极321~323大。
而且,如图2所示,较之下侧电极对303,上侧电极对301更从本体部10向延伸设置的方向(左右方向X)突出。即,在安装在腹部3上时,较之构成下侧电极对303的第3右侧电极313,构成上侧电极对301的第1右侧电极311更向右方向X1突出。同样地,较之构成下侧电极对303的第3左侧电极323,构成上侧电极对301的第1左侧电极321更向左方向X2突出。
而且,如图2所示,第1右侧基部331的下方外缘部331a向右方向X1鼓出,第1左侧基部341的下方外缘部341a向左方向X2鼓出。
而且,第2右侧基部332的中央外缘部332a向右方向X1稍微鼓出,第2左侧基部342的中央外缘部342a向左方向X2稍微鼓出。
进一步,第3右侧基部333的上方外缘部333a向右方向X1鼓出,第3右侧基部333的下方外缘部333b向下方向(Y方向上的下侧方向)鼓出。而且,第3左侧基部343的上方外缘部343a向左方向X2鼓出,第3左侧基部343的下方外缘部343b向下方向鼓出。
通过将基材33中的各基部331~333、341~343设置成上述这样,如图1及图5所示,从正面侧来看肌肉电刺激装置1时,肌肉电刺激装置1被配置为在左右方向上包住腹部3的腹直肌4。而且,电极配置也为符合腹直肌4的区划4a的配置,因此可以期待对各肌肉进行高效的刺激。进一步,通过认识到该形状,能够使使用者联想到腹部3紧绷、腹肌分块的印象。由此,通过使用肌肉电刺激装置1,能够获得一种意象训练的效果,其用于形成腹肌分块的紧绷的腹部3。(意象训练能够提高运动效果一般为人们所知。)
而且,如图2所示,在第1电极群31以及第2电极群32中,在彼此相邻的电极311~313、321~323之间,形成有向着本体部10切入的切入部17。在本例中,在第1右侧电极311与第2右侧电极312之间、在第2右侧电极312与第3右侧电极313之间、在第3右侧电极313与第3左侧电极323之间、在第3左侧电极323与第2左侧电极322之间、在第2左侧电极322与第1左侧电极321之间以及第1左侧电极321与第1右侧电极311之间的共计六处形成有切入部17。进一步,在本体部10的周围形成有四处贯通孔18。
接下来,使用方框图对本例中的肌肉电刺激装置1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肌肉电刺激装置1在本体部10的内部配备有:电源部20、控制部40、操作部50,再加上皮肤检测部402以及电池电压检测部406。
皮肤检测部402对电极部30是否与皮肤接触进行检测。详细来说,皮肤检测部402与电极部30电连接,并对第1电极群31与第2电极群32之间的电阻值进行检测。然后,将检测值与预先设置的阈值进行比较,在检测值比阈值小时,则检测为皮肤与第1电极群31以及第2电极群32接触。
电池电压检测部406对电源部20中的电池21的电压进行检测,并对所检测出的电源部20中的电池21的电池电压V是否比规定的阈值Vm低进行判断。在本例中,电池21的额定电压V为3.0V,阈值Vm为2.1V。
如图6所示,在电源部20内配备有电池21。而且在控制部40内配备有输出调整部401、电源关闭计时器403、定时器404、输出模式切换部405以及输出模式存储部405a。输出调整部401对电极部30中的输出电压(输出电平)进行调整。在本例中,设置为最大输出电压为40V,并且输出电平每下降一级,100%输出电压就下降2.0V。输出电平有从1级到15级的十五个等级。
电源关闭计时器403对自接收到计时开始信号起的经过时间进行测量。定时器404对自接收到输出开始信号起的经过时间进行测量。输出模式切换部405将电极部30的输出模式切换为第1输出模式、第2输出模式以及第3输出模式中的任一种,并构成为频率设置部,其对所输出的突发脉冲波的频率进行设置。在输出模式存储部405a内,存储有第1输出模式、第2输出模式以及第3输出模式。在第1输出模式、第2输出模式以及第3输出模式中预先存储有作为突发脉冲波类型的基本波形,这些突发脉冲波类型具有脉冲群输出中断期间R1~R5,并且输出模式存储部405a构成了突发脉冲波类型存储部。另外,突发脉冲波类型存储部405a还包含在程序上的突发脉冲波的波形的定义描述。
接下来,对电极部30中的输出模式进行说明。
首先,在作为持续时间存储部的输出模式存储部405a内存储有如图7所示的五个突发脉冲波类型(基本波形B1~B5)。各基本波形B1~B5由脉冲群输出期间P和脉冲群输出中断期间R1~R5形成。即,各基本波形B1~B5具有共同的脉冲群输出期间P,同时,脉冲群输出中断期间R1~R5的长度不同。
在脉冲群输出期间P内,间隔着输出停止时间N1~N5输出多个矩形波脉冲信号S1~S5。在本例中,输出五个矩形波脉冲信号S1~S5。即,脉冲群输出期间P按照如下顺序依次执行:第1矩形波脉冲信号S1、第1输出停止时间N1、第2矩形波脉冲信号S2、第2输出停止时间N2、第3矩形波脉冲信号S3、第3输出停止时间N3、第4矩形波脉冲信号S4、第4输出停止时间N4、第5矩形波脉冲信号S5、第5输出停止时间N5。
而且,在本例中,各矩形波脉冲信号S1~S5的脉冲宽度、脉冲电压是一定的,输出停止时间N1~N5的持续时间也是一定的。在本例中,各矩形波脉冲信号S1~S5的脉冲宽度为100μs,脉冲电压在100%输出时为±40V,输出停止时间N1~N5的持续时间为100μs。因此,脉冲群输出期间P的持续时间为1ms。而且,各矩形波脉冲信号S1~S5中的电压极性按照输出顺序交替变更。即,作为正极性的矩形波脉冲信号,输出第1矩形波脉冲信号S1、第3矩形波脉冲信号S3以及第5矩形波脉冲信号S5,作为负极性的矩形波脉冲信号,输出第2矩形波脉冲信号S2以及第4矩形波脉冲信号S4。
如上所述,脉冲群输出期间P中的各矩形波脉冲信号S1~S5的脉冲宽度以及各输出停止时间N1~N5的持续时间分别为100μs。因此,脉冲群输出期间P中的各矩形波脉冲信号S1~S5的脉冲周期为200μs,足够短。因此,使用者将这些矩形波脉冲信号S1~S5识别为一个电刺激。另外,脉冲群输出期间P中的各矩形波脉冲信号S1~S5的频率为5000Hz。
在各基本波形B1~B5中,脉冲群输出中断期间R1~R5不输出脉冲信号。而且,脉冲群输出中断期间R1~R5的持续时间比脉冲群输出期间P的持续时间长。在本例中,如图7所示,脉冲群输出期间P的持续时间为1ms,脉冲群输出中断期间R1~R5的持续时间分别为499ms、249ms、124ms、61.5ms、49ms。这样,与脉冲群输出期间P中的输出停止时间相比,脉冲群输出中断期间R1~R5具有非常长的持续时间。
因此,如图7所示,第1突发脉冲波(2Hz)由1ms的脉冲群输出期间P和499ms的脉冲群输出中断期间R1形成。即,第1突发脉冲波(2Hz)为在脉冲群输出期间P内以2Hz的频率输出的波。
而且,第2突发脉冲波(4Hz)由1ms的脉冲群输出期间P和249ms的脉冲群输出中断期间R2形成。即,第2突发脉冲波(4Hz)为在脉冲群输出期间P内以4Hz的频率输出的波。
而且,第3突发脉冲波(8Hz)由1ms的脉冲群输出期间P和124ms的脉冲群输出中断期间R3形成。即,第3突发脉冲波(8Hz)为在脉冲群输出期间P内以8Hz的频率输出的波。
而且,第4突发脉冲波(16Hz)由1ms的脉冲群输出期间P和61.5ms的脉冲群输出中断期间R4形成。即,第4突发脉冲波(16Hz)为在脉冲群输出期间P内以16Hz的频率输出的波。
而且,第5突发脉冲波(20Hz)由1ms的脉冲群输出期间P和49ms的脉冲群输出中断期间R5形成。即,第5突发脉冲波(20Hz)为在脉冲群输出期间P内以20Hz的频率输出的波。
而且,通过将基本波形B1~B5以规定的组合在规定的期间内重复进行输出,如图8(a)~(e)所示,能够输出规定的突发脉冲波。而且,如上所述,由于使用者将脉冲群输出期间P中的多个矩形波脉冲信号S1~S5识别为一个电刺激,因此如图8(a)所示,在重复基本波形B1的第1突发脉冲波中,输出频率为2Hz的电刺激。同样地,在重复基本波形B2的第2突发脉冲波中,输出频率为4Hz的电刺激,在重复基本波形B3的第3突发脉冲波中,输出频率为8Hz的电刺激,在重复基本波形B4的第4突发脉冲波中,输出频率为16Hz的电刺激,在重复基本波形B5的第5突发脉冲波中,输出频率为20Hz的电刺激。
而且,通过第1~第3输出模式对基本波形B1~B5进行适当的选择,能够组合构成规定频率的突发脉冲波,其中,第1~第3输出模式被存储在作为持续时间存储部的输出模式存储部405a中,基本波形B1~B5被存储在输出模式存储部405a中。首先,如表1所示,第1输出模式为预热模式,其被构成为按照顺序依次来进行下述的第1状态~第4状态。各状态的条件如下:
(1)在第1状态中,以第1突发脉冲波(2Hz)进行20秒的100%输出。另外,如图9所示,在第1状态的开始5秒将输出电压从0%逐渐增大到100%,即进行所谓的软启动。
(2)在第2状态中,以第2突发脉冲波(4Hz)进行20秒的100%输出。
(3)在第3状态中,以第3突发脉冲波(8Hz)进行10秒的100%输出。
(4)在第4状态中,以第4突发脉冲波(16Hz)进行10秒的100%输出。
而且,第1输出模式的持续期间(即,第1状态~第4状态的持续期间的合计)为1分钟。由于在该第1输出模式中,被构成为突发脉冲波的频率从2Hz到16Hz阶段性地升高,因此将第1输出模式称为预热模式。
【表1】
(表1)
第1输出模式(预热模式)
接下来,如表2所示,第2输出模式为训练模式,其被构成为按照顺序依次来进行下述第1状态~第4状态。各状态的条件如下:
(1)在第1状态中,以第5突发脉冲波(20Hz)进行3秒的100%输出之后,维持2秒的无输出。将此重复5分钟。
(2)在第2状态中,以第5突发脉冲波(20Hz)进行3秒的100%输出之后,以第2突发脉冲波(4Hz)进行2秒的100%输出。将此重复5分钟。
(3)在第3状态中,以第5突发脉冲波(20Hz)进行4秒的100%输出之后,以第2突发脉冲波(4Hz)进行2秒的100%输出。将此重复5分钟。
(4)在第4状态中,以第5突发脉冲波(20Hz)进行5秒的100%输出之后,以第2突发脉冲波(4Hz)进行2秒的100%输出。将此重复5分钟。
另外,如图9所示,在第2输出模式中,在第1状态~第4状态的各自的开始5秒内,将输出电压从0%逐渐增大到100%,即进行所谓的软启动。
而且,第2输出模式的持续期间为20分钟。由于在该第2输出模式中,在以规定的期间维持了频率为20Hz的第5突发脉冲波之后,又以规定的期间维持了无输出或者频率为4Hz的第2突发脉冲波,因此在有效刺激肌肉方面很优异。因此将第2输出模式称为训练模式。
【表2】
(表2)
第2输出模式(训练模式)
接下来,如表3所示,第3输出模式为冷却模式,其被构成为按照顺序依次来进行下述第1状态~第4状态。各状态的条件如下:
(1)在第1状态中,以第4突发脉冲波(16Hz)进行10秒的输出。
(2)在第2状态中,以第3突发脉冲波(8Hz)进行10秒的输出。
(3)在第3状态中,以第2突发脉冲波(4Hz)进行20秒的输出。
(4)在第4状态中,以第1突发脉冲波(2Hz)进行20秒的输出。
另外,在第3输出模式中,如图9所示,使各状态中的输出逐渐地减少,在第1状态开始时为100%,在第4状态结束时为50%。
而且,第3输出模式的持续期间为1分钟。由于在该第3输出模式中,被构成为突发脉冲波的频率从16Hz到2Hz阶段性地降低,因此将第3输出模式称为冷却模式。
【表3】
(表3)
第3输出模式(冷却模式)
如上所述,在连续进行第1输出模式(预热模式)、第2输出模式(训练模式)以及第3输出模式(冷却模式)时的合计时间为22分钟。另外,在本例中,如图9所示,在第1输出模式与第2输出模式之间以及在第2输出模式中的各状态之间的合计四处,分别设置有2秒的休止期间。因此,包括该休止期间在内的全行程的合计时间为22分8秒。
接下来,将在下面对本例中的肌肉电刺激装置1的使用方式进行详述。
对图10所示的主要动作流程S100进行说明。在主要动作流程S100中,首先,将操作面54的“+”按下2秒钟(S101)。由此,打开肌肉电刺激装置1的电源,起动肌肉电刺激装置1,同时从扬声器43中发出通知已起动的通知声音(“哔”)(S102)。之后,肌肉电刺激装置1进入输出待机状态,输出电平为0,同时使操作部50的输入无效(S103)。
接下来,通过皮肤检测部402检测皮肤是否与电极部30接触(S104)。在通过皮肤检测部402检测到皮肤与电极部30接触的情况下(S104中的“是”),则使操作部50有效(S105)。然后,通过操作部50输入输出电平(S106)。输出电平的输入是从操作部50的操作面54来进行的。每按下一次操作部50的操作面54的“+”,输出电平就增大一级,每按下一次操作面54的“-”,输出电平就减小一级。在设置了输出电平时,从控制部40向定时器404发送输出开始信号,定时器404开始测量(S107)。而且,在使用时间中(从操作部50有效后到电源关闭为止)随时可以进行输出电平的操作。
从定时器404开始测量时(经过时间为0)到经过时间为1分钟之间,电极部30的输出模式为第1输出模式(预热模式)(S108)。在经过时间达到1分钟时,通过作为频率设置部的输出模式切换部405将电极部30的输出模式切换为第2输出模式(训练模式),并维持20分钟,直至经过时间为21分钟为止(S109)。在经过时间达到21分钟时,通过作为频率设置部的输出模式切换部405将电极部30的输出模式切换为第3输出模式(冷却模式),并维持1分钟,直至经过时间为22分钟为止(S110)。在经过时间达到22分钟时,结束定时器404的测量(S111)。然后,停止肌肉电刺激装置1(S112)。这样,通过进行从S108到S111,进行了一套第1输出模式(预热模式)、第2输出模式(训练模式)以及第3输出模式(冷却模式),并结束。
另一方面,通过皮肤检测部402判断皮肤未与电极部30接触的情况下(S104中的“否”),从扬声器43中发出通知该情况的通知声音(“哔、哔、哔”)(S113)。而且,从控制部40向电源关闭计时器403发送计时开始信号,在电源关闭计时器403中开始测量经过时间(S114)。
接下来,通过皮肤检测部402检测皮肤是否与电极部30接触(S115)。在通过皮肤检测部402检测到皮肤与电极部30接触的情况下,返回到上述步骤S103,进入输出待机状态(S115中的“是”)。另一方面,在通过皮肤检测部402判断皮肤未与电极部30接触的情况下(S115中的“否”),判断电源关闭计时器403中的经过时间是否已超过2分钟(S116)。在判断电源关闭计时器403中的经过时间未超过2分钟的情况下(S116中的“否”),再次返回到S115,通过皮肤检测部402检测皮肤是否与电极部30接触。另一方面,在S116中,在判断电源关闭计时器403中的经过时间已超过2分钟的情况下(S116中的“是”),关闭肌肉电刺激装置1的电源(S117)。
接下来,对在上述主要动作流程S100中的S105~S110之间插入的优先处理的嵌入处理进行说明。如图11所示,作为第1嵌入处理,进行皮肤检测嵌入处理S200。皮肤检测嵌入处理S200,在使用途中电极从人体脱离的情况下,作为自动关闭电源的功能来使用。在皮肤检测嵌入处理S200中,首先,通过皮肤检测部402检测皮肤是否与电极部30接触(S201)。在通过皮肤检测部402检测到皮肤与电极部30接触的情况下(S201中的“是”),返回到主要动作流程S100中的原来的流程。另一方面,在通过皮肤检测部402判断皮肤未与电极部30接触的情况下(S201中的“否”),从扬声器43中发出通知该情况的通知声音(“哔、哔、哔”)(S202)。而且,从控制部40向电源关闭计时器403发送计时开始信号,电源关闭计时器403开始测量经过时间(S203)。
接下来,通过皮肤检测部402检测皮肤是否与电极部30接触(S204)。在通过皮肤检测部402检测到皮肤与电极部30接触的情况下,返回到主要动作流程S100的步骤S103(S204中的“是”)。另一方面,在通过皮肤检测部402判断皮肤未与电极部30接触的情况下(S204中的“否”),对电源关闭计时器403中的经过时间是否已超过2分钟进行判断(S205)。在判断为电源关闭计时器403中的经过时间未超过2分钟的情况下(S205中的“否”),再次返回到S204,通过皮肤检测部402检测皮肤是否与电极部30接触。另一方面,在S205中,在判断为电源关闭计时器403中的经过时间已超过2分钟的情况下(S205中的“是”),关闭肌肉电刺激装置1的电源(S206)。
接下来,如图12所示,对在上述主要动作流程S100中的S105~S110之间插入的优先处理的第2嵌入处理,即电池电压下降处理S300进行说明。电池电压下降处理S300为在电池21的电池电压下降的情况下自动关闭电源的功能。由此,使用者能够容易地了解到需要处理更换电池的情况等。首先,通过电池电压检测部406对所检测出的电源部20中的电池21的电池电压V是否比规定的阈值Vm低进行判断(S301)。在判断为电池电压V不低于规定的阈值Vm的情况下(S301中的“否”),返回到主要动作流程S100中的原来的流程。另一方面,在判断为电池电压V低于阈值Vm的情况下,从扬声器43中发出通知该情况的通知声音(“哔、哔、哔”)(S302)。而且,从控制部40向电源关闭计时器403发送计时开始信号,在电源关闭计时器403中开始测量经过时间(S303)。
接下来,对电源关闭计时器403中的经过时间是否已超过2分钟进行判断(S304)。在判断为电源关闭计时器403中的经过时间未超过2分钟的情况下(S304中的“否”),再次返回到S304。在判断为电源关闭计时器403中的经过时间超过2分钟的情况下(S304中的“是”),关闭肌肉电刺激装置1的电源(S305)。
接下来,如图13所示,对在上述主要动作流程S100中的S105~S110之间插入的优先处理的第3嵌入处理,即中断处理S400进行说明。首先,通过控制部50对按下操作部50的操作面54的“-”按钮的时间是否为2秒以上进行判断(S401)。在判断为按下“-”按钮的时间不为2秒以上的情况下(S401中的“否”),返回到主动作流程S100中的原来的流程。另一方面,在判断为按下“-”按钮的时间为2秒以上的情况下(S401中的“是”),从扬声器43中发出通知将关闭肌肉电刺激装置1的电源并结束的通知声音(“哔”)(S402)。然后,关闭电源(S403)。
以下,对本例中的肌肉电刺激装置1的作用效果进行详述。
在本例的肌肉电刺激装置1中,形成电刺激的第1~第5突发脉冲波在脉冲群输出期间P内,间隔着输出停止时间N1~N5输出多个矩形波脉冲信号S1~S5。因此,在脉冲群输出期间P内,矩形波脉冲信号S1~S5处于被分割成多个的状态。由此,与在脉冲群输出期间P内无分割地连续输出矩形波脉冲信号S1~S5的情况相比,能够在使矩形波脉冲信号S1~S5的合计输出时间相同的同时减小矩形波脉冲信号S1~S5的每一个的脉冲宽度。其结果是,能够在维持从肌肉电刺激装置1中输出的、流经肌肉或与肌肉相连的神经的电刺激的同时,减轻使用者的疼痛,因此能够提高使用肌肉电刺激装置1的过程中的身体感受。
而且,虽然在突发脉冲波(基本波形B1~B5)中,脉冲群输出期间P被构成为间隔着输出停止时间N1~N5来输出多个矩形波脉冲信号S1~S5,但是和具有与此脉冲群输出期间P的期间相同的、连续进行输出的脉冲输出期间的突发脉冲波相比,脉冲的输出期间P是相同的。因此,即使是具有间隔着输出停止时间N1~N5的脉冲群输出期间P的突发脉冲波,也能够获得与具有未间隔输出停止时间的脉冲输出期间的突发脉冲波相近的身体感受。
而且,由于在脉冲群输出期间P内,间隔着输出停止时间N1~N5输出了多个矩形波脉冲信号S1~S5,因此脉冲群输出期间P的持续时间为多个矩形波脉冲信号S1~S5的脉冲宽度与全部的输出停止时间N1~N5的总合。因此,与在该脉冲群输出期间P的持续时间内无分割地连续输出矩形波脉冲信号S1~S5的情况相比,由于在使脉冲群输出期间P的持续时间相同的同时,根据输出停止时间N1~N5的量相应地缩短了实际的脉冲信号输出时间,因此能够降低电力消耗。因此,即使是用低容量的电源也能够进行驱动,因此有利于装置的小型化。
而且,形成电刺激的突发脉冲波由脉冲群输出期间P和脉冲群输出中断期间R1~R5形成,并且脉冲群输出中断期间R1~R5的持续时间比脉冲群输出期间P中的输出停止时间N1~N5长。由于在突发脉冲波中具备这样的脉冲群输出中断期间R1~R5,因此不用变更脉冲群输出期间P,仅通过将脉冲群输出中断期间R1~R5的持续时间变更为规定的长度,就能够容易地将突发脉冲波的频率设置为所期待的值。由此,易于控制,从而输出由突发脉冲波形成的电刺激,并且能够对肌肉进行高效的刺激,其中,该突发脉冲波具有适合于使肌肉进行收缩、松弛的频率。
而且,在重复的多个突发脉冲波(B1~B5)中,包含正极性的矩形波脉冲信号S1、S3、S5及负极性的矩形波脉冲信号S2、S4。由此,由于能够降低电荷的偏离,因此能够减轻使用者的疼痛。其结果是,能够提高使用肌肉电刺激装置1的过程中的身体感受和易用程度。
在本例中,正极性的矩形波脉冲信号S1、S3、S5以及负极性的矩形波脉冲信号S2、S4被包含在同一脉冲群输出期间P内。由此,由于在一个突发脉冲波(基本波形B1~B5)内,易于消除电荷的偏离,因此能够进一步减轻使用者的疼痛。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肌肉电刺激装置1的过程中的身体感受和易用程度。
进一步,像本例这样,在第1突发脉冲波中的第1脉冲群输出期间P内所输出的五个矩形波脉冲信号S1~S5是按照“正、负、正、负、正”的顺序依次来输出的情况下,在第1突发脉冲波之后到来的第2突发脉冲波中的第2脉冲群输出期间内所输出的五个矩形波脉冲信号能够按照“负、正、负、正、负”的顺序依次来输出。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能够通过第2突发脉冲波确实地消除在第1突发脉冲波中产生的电荷偏离,因此能够进一步减轻使用者的疼痛。进一步,在上述第2脉冲群输出期间内,仅将在上述第1脉冲群输出期间P内所输出的多个矩形波脉冲信号S1~S5的极性反相(使电位反转)即可,因此与对各脉冲群输出期间内的各个矩形波脉冲信号的极性分别进行控制的情况相比,能够减轻控制负担。
另外,虽然在本例中将正极性的矩形波脉冲信号S1、S3、S5及负极性的矩形波脉冲信号S2、S4包含在同一脉冲群输出期间P内,但是也可以在多个突发脉冲波中,将正极性的矩形波脉冲信号包含在第1突发脉冲波中,并将负极性的矩形波脉冲信号包含在不同于第1突发脉冲波的第2突发脉冲波中。例如,也可以将第1突发脉冲波的第1脉冲群输出期间P内的全部矩形波脉冲信号S1~S5的极性设为正,将在第1突发脉冲波之后、间隔着脉冲群输出中断期间R1~R5到来的第2突发脉冲波的第2脉冲群输出期间内的全部矩形波脉冲信号的极性设为负,并重复第1突发脉冲波和第2突发脉冲波。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在各个脉冲群输出期间内,矩形波脉冲信号的极性相同,但是在重复输出的突发脉冲波的整体上,包含了极性彼此不同的矩形波脉冲信号。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第2突发脉冲波确实地消除在第1突发脉冲波中产生的电荷偏离,因此能够进一步减轻使用者的疼痛。
在本例中,脉冲群输出中断期间R1~R5的持续时间比脉冲群输出期间P的持续时间(1ms)长。由此,通过脉冲群输出中断期间R1~R5,能够充分确保在突发脉冲波中重复输出的脉冲群输出期间P的间隔,因此易于使使用者将脉冲群输出期间P中的多个矩形波脉冲信号S1~S5识别为一个电刺激。其结果是,能够容易地将高频(在本例中,频率为5000Hz)的矩形波脉冲信号S1~S5输出为低频(在本例中,为2~20Hz)的突发脉冲波,能够输出适合于肌肉刺激的电刺激。
在本例中,具有:突发脉冲波类型存储部(输出模式存储部405a),其预先存储有多个突发脉冲波类型(基本波形B1~B5),该多个突发脉冲波类型通过使脉冲群输出期间P的持续时间相同,同时使脉冲群输出中断期间R1~R5的持续时间不同来具有彼此不同的频率;频率设置部(输出模式切换部405),其通过从存储在突发脉冲波类型存储部(输出模式存储部405a)内的多个突发脉冲波类型(基本波形B1~B5)中选择出任一个,来对电刺激中的突发脉冲波的频率进行设置。由此,由于在突发脉冲波类型存储部(输出模式存储部405a)中预先存储有多个规定频率的突发脉冲波类型(基本波形B1~B5),因此在变更突发脉冲波的频率时,频率设置部(输出模式切换部405)从存储在突发脉冲波类型存储部(输出模式存储部405a)内的突发脉冲波类型中选择出规定的类型即可,易于对突发脉冲波的频率进行变更。由此,成为适合于对肌肉进行高效的刺激的肌肉电刺激装置1。
而且,在本例中,突发脉冲波中的矩形脉冲信号S1~S5的脉冲宽度以及输出停止时间N1~N5为一定。由此,易于根据突发脉冲波的频率对施加给肌肉的电刺激进行变更。因此,易于对基于突发脉冲波频率的电刺激进行调整,并且易于输出适合于对肌肉进行有效刺激的电刺激。
而且,在本例中,肌肉电刺激装置1由以下构成:本体部10、输出电刺激的多个电极部30、向电极部30供给电力的电源部20、控制电源部20的电力供电的控制部40、被构成为可对控制部40的控制方式进行变更的操作部50,并且,电源部20被内置在本体部10内。由此,由于不需要在外部准备供给向电源部30的电力,因此即使是在难以确保电源的室外、外出地等,也能够容易地进行使用。而且,由于不需要用于连接电源的电线等,能够提高使用时的便利程度,同时便携性优异。
而且,在本例中,电极部30在从本体部10延伸设置的薄板状的基材33上形成有:多个电极311~313、321~323和导线部311a~313a、321a~323a,该导线部通过控制部40将电极311~313、321~323与电源部20电连接。由此,在从本体部10延伸设置的薄板状的基材33上形成了电极部30,能够将本体部10与电极部30一体化。因此,不需要用于连接本体部10和电极部30的电线等,能够提高使用时的便利程度,同时便携性优异。
而且,在本例中,电极部30具有三个以上的电极311~313、321~323。如上所述,由于通过将输出停止时间N1~N5包含在脉冲群输出期间P内,降低了电力消耗,因此即使是配备有三个以上的电极311~313、321~323的这种结构,也能够施加充分的电刺激。由此,由于能够对较大范围的肌肉施加电刺激,因此能够对肌肉进行高效的刺激。
而且,在本例中,在电源部20中配备有可更换的电池21。由此,仅通过更换电池21就能够补充电力,因此易于超出电池容量地、长时间地进行使用。由此,由于不需要过度地内置大容量的电源,因此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而且,在本例中,电池21为扣式电池。由此,由于电池21是小型的,因此有利于肌肉电刺激装置1的小型化。而且,由于伴随着肌肉电刺激装置1的小型化,能够实现轻量化,因此电极部30难以从使用者的身体上剥离、脱落,提高了使用时的便利程度,同时还提高了便携性。进一步,由于电池21还是薄型的,因此有利于肌肉电刺激装置1的薄型化。而且,通过使肌肉电刺激装置1薄型化,使用者能够在安装了肌肉电刺激装置1的同时,在其上面穿着衣物。因此,能够在上下班或上下学途中、做家务或工作等劳动中以及其它各种状况下使用肌肉电刺激装置1。而且,与其它干电池等相比,扣式电池在较高工作电压下具有稳定的放电特性,因此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使肌肉电刺激装置1稳定地进行动作。
而且,作为电池21,可以采用额定电压为3.0~5.0V的电池,在本例中,采用了3.0V的电池21。由于配备在肌肉电刺激装置1内的电子部件42、扬声器43等的驱动电压一致,因此不需要另外配备用于驱动这些电子部件42、43的降压电路、升压电路。由此,有利于小型化。
而且,代替上述可更换的电池21,可以在上述电源部20内内置可充电电池。作为该电池的充电设备,可以配备能够与外部电源连接的供电用的端子,也可以配备使用了电磁感应的非接触型的供电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可以重复使用该电池,与使用非充电型的电池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易耗品。
如上所述,根据本例,能够提供一种肌肉电刺激装置1,其能够提高使用时的身体感受,同时能够对肌肉进行高效的刺激。
在本例中,第2输出模式(训练模式)基于上述表2所示的第1状态~第4状态来执行。代替上述状态,如以下所示的变形例1那样,在与本例同等的第1状态~第4状态中,可以在第2状态与第3状态之间,执行表4所示的第2a状态,并且在第3状态与第4状态之间,执行表4所示的第3a状态。
【表4】
(表4)
第2输出模式(训练模式)
在变形例1中,如表4所示。按照如下进行第2a状态以及第3a状态。
(2a)在第2a状态中,以第2突发脉冲波(4Hz)进行10秒的100%输出之后,以第3突发脉冲波(8Hz)进行10秒的100%输出,之后进一步以第4突发脉冲波(16Hz)进行10秒的100%输出。
(3a)在第3a状态中,以第2突发脉冲波(4Hz)进行10秒的100%输出之后,以第3突发脉冲波(8Hz)进行10秒的100%输出,之后进一步以第4突发脉冲波(16Hz)进行10秒的100%输出。
另外,与本例中的第2输出模式(参照表2)相比,在该变形例1中追加了第2a状态以及第3a状态,因此在连续进行表4所示的第1输出模式(预热模式)、第2输出模式(训练模式)以及第3输出模式(冷却模式)时的合计时间为23分钟。
由于第2a状态被构成为突发脉冲波的频率从4Hz到16Hz阶段性地升高,因此从第2a状态向第3状态切换时的频率变化较平滑。同样地,从第3a状态向第4状态切换时的频率变化较平滑。而且,在该变形例1中,通过相对于实施例1的情况增加第2a状态以及第3a状态,第2输出模式(训练模式)中的电刺激类型产生较大变化。其结果是,能够防止使用者习惯于该电刺激所引起的身体感受降低,能够对腹直肌进行更有效的刺激。而且,通过设置第2a状态、第3a状态,通过施加电刺激,还能起到排出疲劳肌肉中的疲劳物质的效果。另外,在按照这样设定了第2输出模式(训练模式)的该变形例1中,也能够起到与实施例1同等的作用效果。
另外,虽然在实施例1中配备有六个电极311~313、321~323,但是不仅限于此,可以配备两个以上。例如,如图14、图15所示,在变形例2中,作为电极虽然为与实施例1中的电极311、321相同的结构,但是配备有两个大一圈的电极311、321。另外,在变形例2中,对与实施例1同等的结构要素附以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起到与实施例1同等的作用效果。而且,根据变形例2中的肌肉电刺激装置1,由于与电极为六个的情况(参照图2)相比,电极311、321的数量少,因此能够增大每个电极的功耗,因此将各电极311、321增大了一圈。由此,通过一个电极能够施加电刺激的范围变大,易于对腕部、大腿部等大部位的肌肉进行刺激。
另外,在实施例1中,在变更突发脉冲波的频率时,频率设置部(输出模式切换部405)从存储在突发脉冲波类型存储部(输出模式存储部405a)内的突发脉冲波类型中选择出规定的类型。代替这种方式,也可以按照下述变形例3这样来进行设置。如图16所示,在变形例3中,具有:操作面54a、中断期间持续时间计算部405b以及中断期间持续时间设置部405c,其中,操作面54a作为频率选择部,对突发脉冲波的频率进行选择。
而且,中断期间持续时间计算部405b根据由频率选择部(操作面54a)所选择出的频率,对脉冲群输出中断期间的持续时间进行计算。
中断期间持续时间设置部405c根据由中断期间持续时间计算部405b所计算出的上述持续时间,对上述脉冲群输出中断期间的持续时间进行设置。
另外,在变形例3中,对与实施例1同等的结构要素附以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根据该变形例3,由于能够通过频率选择部(操作面54a)将突发脉冲波的频率设置为所期待的频率,因此通过根据使用者的喜好(收缩的强度、收缩与松弛的间隔),对突发脉冲波的频率进行适当设置,成为能够针对各使用者进行进一步高效的肌肉刺激的肌肉电刺激装置1。另外,在该变形例3中,除了发挥与突发脉冲波的频率的变更方式相关的作用效果之外,还能够发挥与实施例1同等的作用效果。

Claims (9)

1.一种肌肉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肌肉电刺激装置对肌肉施以电刺激,其中,
所述电刺激通过重复输出突发脉冲波来形成,所述突发脉冲波由脉冲群输出期间以及脉冲群输出中断期间形成,在所述脉冲群输出期间内,间隔着输出停止时间输出多个矩形波脉冲信号,在所述脉冲群输出中断期间内,以比所述输出停止时间长的时间来中断矩形波脉冲信号的输出;
在所述重复的多个突发脉冲波中包含正极性的所述矩形波脉冲信号以及负极性的所述矩形波脉冲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肌肉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脉冲群输出中断期间的持续时间比所述脉冲群输出期间的持续时间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肌肉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肌肉电刺激装置具有:
突发脉冲波类型存储部,其预先存储有多个突发脉冲波类型,所述多个突发脉冲波类型通过使所述脉冲群输出期间的持续时间相同,同时使所述脉冲群输出中断期间的持续时间不同来具有彼此不同的频率;
频率设置部,其通过从存储在该突发脉冲波类型存储部内的所述多个突发脉冲波类型中选择任一个,来对所述电刺激中的突发脉冲波的频率进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肌肉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肌肉电刺激装置由以下构成:
本体部、输出所述电刺激的电极部、向该电极部供给电力的电源部、控制该电源部的电力供电的控制部、被构成为可对该控制部的控制方式进行变更的操作部,并且,所述电源部被内置在所述本体部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肌肉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部在从所述本体部延伸设置的薄板状的基材上形成有多个电极和导线部,所述导线部通过所述控制部将该电极与所述电源部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肌肉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部具有三个以上的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肌肉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部具有三个以上的电极。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肌肉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源部内配备有可更换的电池。
9.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肌肉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源部内配备有可更换的电池。
CN201520200636.0U 2015-03-06 2015-04-03 肌肉电刺激装置 Active CN20474535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45283 2015-03-06
JP2015045283A JP2016163663A (ja) 2015-03-06 2015-03-06 筋肉電気刺激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45359U true CN204745359U (zh) 2015-11-11

Family

ID=5446012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00636.0U Active CN204745359U (zh) 2015-03-06 2015-04-03 肌肉电刺激装置
CN201510158801.5A Pending CN106139390A (zh) 2015-03-06 2015-04-03 肌肉电刺激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58801.5A Pending CN106139390A (zh) 2015-03-06 2015-04-03 肌肉电刺激装置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036019A1 (zh)
EP (1) EP3269420B1 (zh)
JP (1) JP2016163663A (zh)
KR (1) KR20170127581A (zh)
CN (2) CN204745359U (zh)
AU (1) AU2015234337A1 (zh)
SG (1) SG10201907292RA (zh)
TW (1) TWI659761B (zh)
WO (1) WO2016143145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39390A (zh) * 2015-03-06 2016-11-23 株式会社Mtg 肌肉电刺激装置
CN106355863A (zh) * 2016-10-31 2017-01-25 广东伊芙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美体仪控制系统及基于app的控制方法
EP3231474A1 (en) * 2016-03-31 2017-10-18 Medecell S.A. Process for establishing a muscular electrostimulation protocol, and respective portable muscular electrostimulation equipment using said protocol
CN107412948A (zh) * 2015-04-24 2017-12-01 株式会社Mtg 肌肉电刺激装置
CN109224289A (zh) * 2017-07-10 2019-01-18 陈慎铫 皮神经刺激器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2013534B3 (de) 2012-07-05 2013-09-19 Tobias Sokolowski Vorrichtung für repetitive Nervenstimulation zum Abbau von Fettgewebe mittels induktiver Magnetfelder
JP1536247S (zh) * 2015-02-19 2015-10-26
CN107551399B (zh) 2015-02-27 2021-05-25 株式会社Mtg 肌肉电刺激装置
JP1541180S (zh) * 2015-02-27 2016-01-12
US11491342B2 (en) 2015-07-01 2022-11-08 Btl Medical Solutions A.S. Magnetic stimulatio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therapeutic treatments
JP6489367B2 (ja) * 2015-05-28 2019-03-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気刺激装置
US10695575B1 (en) 2016-05-10 2020-06-30 Btl Medical Technologies S.R.O. Aesthetic method of biological structure treatment by magnetic field
US20180001107A1 (en) 2016-07-01 2018-01-04 Btl Holdings Limited Aesthetic method of biological structure treatment by magnetic field
US11464993B2 (en) 2016-05-03 2022-10-11 Btl Healthcare Technologies A.S. Device including RF source of energy and vacuum system
US11247039B2 (en) 2016-05-03 2022-02-15 Btl Healthcare Technologies A.S. Device including RF source of energy and vacuum system
US11534619B2 (en) 2016-05-10 2022-12-27 Btl Medical Solutions A.S. Aesthetic method of biological structure treatment by magnetic field
US10583287B2 (en) 2016-05-23 2020-03-10 Btl Medical Technologies S.R.O.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issue treatment
US10556122B1 (en) 2016-07-01 2020-02-11 Btl Medical Technologies S.R.O. Aesthetic method of biological structure treatment by magnetic field
USD797301S1 (en) * 2016-08-03 2017-09-12 Shenzhen Tomtop Technology Co., Ltd. Smart fitness equipment
USD847358S1 (en) * 2017-03-31 2019-04-30 Mtg Co., Ltd. Training apparatus
USD846133S1 (en) * 2017-03-31 2019-04-16 Mtg Co., Ltd. Training apparatus
USD870299S1 (en) * 2017-04-03 2019-12-17 Shenzhen Heigou Industrial Co., Ltd Electrical muscle stimulation trainer set
USD834209S1 (en) * 2017-08-23 2018-11-20 Tong De Limited Muscle stimulator
JP6886559B2 (ja) 2018-03-30 2021-06-16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振動刺激付与システム
USD940341S1 (en) * 2018-04-25 2022-01-04 Wei Lin Muscle training gear
CN117771550A (zh) 2019-04-11 2024-03-29 比特乐医疗方案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向患者的身体区域提供时变磁场和射频场的装置
KR102368135B1 (ko) 2019-07-05 2022-02-28 최원석 근육 자극 장치, 근육 자극 패드 및 근육 자극 시스템과 이를 이용한 근육 자극 방법
USD971415S1 (en) * 2019-12-30 2022-11-29 Cynosure, Llc Flexible applicator
US11878167B2 (en) 2020-05-04 2024-01-23 Btl Healthcare Technologies A.S. Device and method for unattended treatment of a patient
AU2021269187B2 (en) 2020-05-04 2023-02-23 Btl Healthcare Technologies A.S. Device and method for unattended treatment of a patient
KR102214255B1 (ko) * 2020-08-07 2021-02-08 한정우 저주파를 이용한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동작 방법
JP1702188S (zh) * 2021-05-12 2021-12-13
USD984655S1 (en) * 2021-08-11 2023-04-25 Jian Zhu Electronic muscle stimulator
JP1740634S (ja) * 2021-10-27 2023-04-03 トレーニング機器
US11896816B2 (en) 2021-11-03 2024-02-13 Btl Healthcare Technologies A.S. Device and method for unattended treatment of a patient
KR20230064312A (ko) 2021-11-03 2023-05-10 알리몰리스튜디오 유한회사 근육 자극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근육 자극 시스템
CN116407761A (zh) * 2021-12-29 2023-07-11 精能医学股份有限公司 电刺激方法及装置、外部控制装置和电脑可读存储媒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58303B2 (ja) 1992-03-31 2001-04-23 信菱電機株式会社 布団等の乾燥機
GB9211085D0 (en) * 1992-05-23 1992-07-08 Tippey Keith 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US6445955B1 (en) * 1999-07-08 2002-09-03 Stephen A. Michelson Miniature wireless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uro or muscular-stimulation unit
JP3503135B2 (ja) * 2000-03-17 2004-03-02 株式会社テクノリンク 生体刺激装置
JP2001293097A (ja) * 2000-04-17 2001-10-23 Seiji Nochida 低周波治療装置
JP2003019216A (ja) * 2001-07-10 2003-01-21 Japan Science & Technology Corp 腹筋・背筋強化訓練装置
GB0310414D0 (en) * 2003-05-07 2003-06-11 Bmr Res & Dev Ltd Apparatus for applying electrical current to the neuromuscular system
US9327116B2 (en) * 2004-11-16 2016-05-03 Cardiola Ltd. Wireless cardioresonance stimulation
JP2006271689A (ja) * 2005-03-29 2006-10-12 Terumo Corp 刺激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ES2561581T3 (es) * 2005-04-19 2016-02-29 Compex Technologies, Inc. Dispositivo de estimulación eléctrica
CN100534547C (zh) * 2005-10-28 2009-09-02 上海塔瑞莎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促进神经恢复和肌肉运动的低频治疗装置
CN100561404C (zh) * 2005-12-29 2009-11-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节省处理器功耗的方法
GB2438589A (en) * 2006-06-01 2007-12-05 Bio Medical Res Ltd Garment with integrated electrodes and data storage for parameters related to measurement or stimulation of the wearers body
US8620438B1 (en) * 2007-02-13 2013-12-31 Encore Medical Asse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pplying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U2014200220A1 (en) * 2009-09-21 2014-01-30 Medtronic, Inc. Waveforms fo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herapy
JP5535405B2 (ja) * 2011-07-12 2014-07-02 エクスケア・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生体刺激用信号波形発生装置
US20150012066A1 (en) * 2012-03-22 2015-01-08 Wendell Martin Underwood Noninvasive delivery and control of stimulation signals
GB2502133B (en) * 2012-05-17 2018-06-27 Applied Microcurrent Tech Limited Treatment or therapeutic apparatus
JP2016163663A (ja) * 2015-03-06 2016-09-08 株式会社 Mtg 筋肉電気刺激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39390A (zh) * 2015-03-06 2016-11-23 株式会社Mtg 肌肉电刺激装置
CN107412948A (zh) * 2015-04-24 2017-12-01 株式会社Mtg 肌肉电刺激装置
EP3231474A1 (en) * 2016-03-31 2017-10-18 Medecell S.A. Process for establishing a muscular electrostimulation protocol, and respective portable muscular electrostimulation equipment using said protocol
CN106355863A (zh) * 2016-10-31 2017-01-25 广东伊芙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美体仪控制系统及基于app的控制方法
CN109224289A (zh) * 2017-07-10 2019-01-18 陈慎铫 皮神经刺激器组
CN109224289B (zh) * 2017-07-10 2022-05-24 陈慎铫 皮神经刺激器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69420A4 (en) 2018-10-31
JP2016163663A (ja) 2016-09-08
WO2016143145A1 (ja) 2016-09-15
KR20170127581A (ko) 2017-11-22
EP3269420B1 (en) 2020-02-19
AU2015234337A1 (en) 2016-09-22
TW201632223A (zh) 2016-09-16
SG10201907292RA (en) 2019-09-27
TWI659761B (zh) 2019-05-21
CN106139390A (zh) 2016-11-23
US20170036019A1 (en) 2017-02-09
EP3269420A1 (en) 2018-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45359U (zh) 肌肉电刺激装置
CN205073521U (zh) 腹肌用电刺激装置
CN107073270B (zh) 肌肉电刺激装置
US20170209693A1 (en)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tens) apparatus
CN211383459U (zh) 皮肤管理装置
JP2017006644A (ja) 筋肉電気刺激装置
JP2016202796A (ja) 筋肉電気刺激装置
JP2016209118A (ja) 筋肉電気刺激装置
CN205434693U (zh) 腹肌用电刺激装置
WO2008108543A1 (en) Apparatus for stimulating growth plate
CN205903523U (zh) 肌肉电刺激装置
JP5976977B1 (ja) 筋肉電気刺激装置
JP2017006215A (ja) 筋肉電気刺激装置
JP6476063B2 (ja) 筋肉電気刺激装置
TW201822834A (zh) 經皮電神經刺激設備
JPH0674149U (ja) プラスター形状の低周波治療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