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52530B - 稜鏡模組以及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稜鏡模組以及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52530B
TWI652530B TW105113781A TW105113781A TWI652530B TW I652530 B TWI652530 B TW I652530B TW 105113781 A TW105113781 A TW 105113781A TW 105113781 A TW105113781 A TW 105113781A TW I652530 B TWI652530 B TW I65253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rner
display
light
area
display are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37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40166A (zh
Inventor
劉勁谷
吳中豪
劉法致
Original Assignee
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137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52530B/zh
Priority to JP2017081707A priority patent/JP2017201391A/ja
Priority to EP17166937.7A priority patent/EP3242155B1/en
Priority to US15/490,910 priority patent/US9851480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7401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401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25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253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4Pris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6Combining plural substrates to produce large-area displays, e.g. tiled displ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4Light-guides, e.g. fibre-optic bundles, louvered or jalousie light-guid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顯示器以及稜鏡模組。顯示器具有顯示區及圍繞顯示區的邊框區。顯示區具有多個角落。稜鏡模組包括第一稜鏡以及第二稜鏡。第一稜鏡配置於顯示區的邊緣區域上。第一稜鏡包括多個第一角落部。第一角落部對應配置於顯示區的一角落。第一角落部具有第一自由曲面。第二稜鏡配置於顯示器的邊框區上,且共形配置於第一稜鏡旁。第二稜鏡包括多個第二角落部。第二角落部具有第二自由曲面。第二自由曲面面向第一自由曲面。另外,一種稜鏡模組亦被提出。

Description

稜鏡模組以及顯示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稜鏡模組以及顯示裝置。
大屏幕顯示系統能夠集中顯示多種不同信號源的信號,以滿足用戶大面積顯示各種共享信息和綜合信息的需求。目前而言,以多個顯示螢幕進行拼接以實現較大顯示畫面的相關應用也已出現在各個領域中。採用多個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來作為顯示單元進行拼接屬於常見的方式。然而,當採用多個液晶顯示器來實現多顯示螢幕拼接時,這些液晶顯示器的顯示畫面之間會有無效顯示區的存在,而造成整體顯示畫面的不連續,影響觀賞品質。
具體而言,若將上述的無效顯示區依照對應於液晶顯示器有效顯示區的不同位置來區分,無效顯示區可被分成邊緣無效顯示區以及轉角無效顯示區。邊緣無效顯示區鄰近於有效顯示區的邊,而轉角無效顯示區則鄰近於有效顯示區的角落。其中當設計邊緣無效顯示區可顯示影像畫面時,若光束行經至轉角無效顯示區的光程與邊緣無效顯示區的光程一樣時,由於光束在轉角無效顯示區所需的光程大於邊緣無效顯示區的光程,此時,轉角無效顯示區仍無法顯示影像畫面,因此如何設計出可以同時在上述的邊緣無效顯示區以及轉角無效顯示區顯示影像的顯示器一直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所欲解決的議題之一。
“先前技術”段落只是用來幫助了解本發明內容,因此在“先前技術”段落所揭露的內容可能包含一些沒有構成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道的習知技術。在“先前技術”段落所揭露的內容,不代表該內容或者本發明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所要解決的問題,在本發明申請前已被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曉或認知。
本發明提供一種稜鏡模組,當其應用於顯示裝置時,可使顯示裝置達到無邊框的顯示效果。
本發明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上述的稜鏡模組,其可以達到無邊框的顯示效果。
本發明的其他目的和優點可以從本發明所揭露的技術特徵中得到進一步的了解。
為達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提出一種稜鏡模組,適於設置於顯示器的顯示區的邊緣區域及邊框區上。顯示區具有多個角落。稜鏡模組包括第一稜鏡以及第二稜鏡。第一稜鏡配置於顯示區的邊緣區域上。第一稜鏡包括多個第一角落部。各第一角落部對應配置於顯示區的一角落。第一角落部具有第一自由曲面。第二稜鏡配置於顯示器的邊框區上,且共形配置於第一稜鏡旁。第二稜鏡包括多個第二角落部。各第二角落部具有第二自由曲面。第二自由曲面面向第一自由曲面。
為達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提出一種顯示裝置,包括顯示器以及上述的稜鏡模組。顯示器具有顯示區及圍繞顯示區的邊框區。顯示區具有多個角落。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稜鏡更包括多個第一側邊部。這些第一側邊部分別位於顯示區的多個邊旁。第二稜鏡更包括多個第二側邊部。這些第二側邊部分別位於顯示區的這些邊旁。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第一角落部更包括第一角落子部及第二角落子部。第一角落子部位於與其最靠近的第一側邊部及第二角落子部之間。第二角落子部位於與其最靠近的第一側邊部及第一角落子部之間。各第二角落部更包括第三角落子部及第四角落子部。第三角落子部位於與其最靠近的第二側邊部與第四角落子部之間。第四角落子部位於與其最靠近的第二側邊部與第三角落子部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角落子部與第二角落子部之間具有第一間隙,且第三角落子部與第四角落子部之間具有第二間隙。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角落子部與其最靠近的第一側邊部之間具有第三間隙。第三角落子部與其最靠近的第二側邊部之間具有第四間隙。第二角落子部與其最靠近的第一側邊部之間具有第五間隙。第四角落子部與其最靠近的第二側邊部之間具有第六間隙。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第一側邊部更包括第一側邊緩衝部及第一側邊主體部。第一側邊緩衝部位於第一側邊主體部與第一角落部之間。第一側邊主體部具有第一側邊。第一側邊緩衝部具有相對於第一側邊傾斜的第一傾斜邊。各第二側邊部更包括第二側邊緩衝部及第二側邊主體部。第二側邊主體部具有第二側邊。第二側邊緩衝部具有相對於第二側邊傾斜的第二傾斜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在平行顯示區的一邊的方向且朝遠離第一角落部的方向上。第一傾斜邊於顯示區的邊上的投影長度落在0.5×W1至W2的範圍內,其中W1為邊框區的寬度,W2為第一側邊緩衝部鄰近第一角落部處至上述邊的一半的寬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顯示裝置更包括偏光片。偏光片設置於第一稜鏡及第二稜鏡的上方。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稜鏡具有第一入光面、反射折射面及第一出光面。第一入光面面向顯示區。反射折射面與第一入光面之間具有第一傾斜角。第一出光面連接第一入光面及反射折射面。第二稜鏡具有第二入光面、傾斜面及第二出光面。第二入光面面向第一稜鏡的第一出光面。傾斜面連接第二入光面及第二出光面。第二出光面位於邊框區上方且背對邊框區。傾斜面相對於第二入光面具有第二傾斜角。在通過一角落以及第一角落部的第一剖面上的第一傾斜角為第一角落傾斜角,且在第一剖面上的第二傾斜角為第二角落傾斜角。在與顯示區的一邊垂直並通過第一側邊部以及第二側邊部的第二剖面上的第一傾斜角為第一側邊傾斜角,且在第二剖面上的第二傾斜角為第二側邊傾斜角。在任一第一剖面上,第一角落傾斜角實質上相等。在任一第一剖面上,第二角落傾斜角實質上相等。第一角落傾斜角與第一側邊傾斜角實質上相等,且第二角落傾斜角與第二側邊傾斜角實質上相等。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顯示區具有顯示面。邊框區具有非顯示面。顯示面與非顯示面實質上切齊。各第一角落部相對於顯示區的顯示面的高度大於或等於各第一側邊部相對於顯示區的顯示面的高度的√2倍。各第二角落部相對於邊框區的非顯示面的高度大於或等於各第二側邊部相對於邊框區的非顯示面的高度的√2倍。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出光面與第二入光面之間具有間隙。來自顯示區之被第一入光面覆蓋的區域的部分光束依序穿透第一入光面以及被反射折射面折射至顯示區的上方。來自該顯示區之被第一入光面覆蓋的區域的另一部分光束依序穿透第一入光面、被反射折射面反射、依序穿透第一出光面、間隙、第二入光面及第二出光面而往邊框區的上方傳遞。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反射折射面將來自第一入光面的另一部分光束全反射至第一出光面。傾斜面將來自第二入光面的另一部分光束的至少一部分反射至第二出光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顯示裝置包括反射單元。反射單元配置於第二稜鏡旁且具有反射面。反射面的一端實質上鄰接於顯示區與邊框區的交界。反射面的另一端鄰接於第二出光面之遠離顯示區的一端。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傾斜角的範圍落在大於10度且小於80度的範圍內。第二傾斜角的範圍落在大於10度且小於80度的範圍內。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顯示裝置包括抗反射層。抗反射層設置於反射折射面上、第一出光面上以及第二出光面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自由曲面正投影於參考平面上的正投影圖案為局部的圓形圖案。局部的圓形圖案具有圓心。第一稜鏡的第一角落部正投影於參考平面以形成正投影區域。圓心於參考平面上的位置落在正投影區域外。
基於上述,本發明的實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個優點或功效。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顯示裝置透過以下的配置方式以達到無邊框的顯示效果: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稜鏡模組包括第一稜鏡以及第二稜鏡。第一稜鏡配置顯示區的邊緣區域上,第一稜鏡的第一角落部對應配置顯示區的角落。第二稜鏡配置於顯示器的邊框區上,且第二稜鏡共形配置於第一稜鏡旁。並且,第一稜鏡的第一自由曲面面向第二稜鏡的第二角落部的第二自由曲面。由於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顯示裝置包括上述的稜鏡模組以及透過上述的配置方式,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顯示裝置除了可以在顯示區顯示畫面外,更可以同時在邊框區的轉角邊框區以及邊框區的邊緣邊框區顯示畫面,以達到無邊框的顯示效果。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有關本發明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 下配合參考圖式之一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以下實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後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
圖1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裝置中的顯示器的上視示意圖。
為了詳細說明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200的配置關係,在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200可視為處於由第一方向D1、第二方向D2以及第三方向D3所建構的空間中。第一方向D1例如是與第二方向D2實質上垂直。第三方向D3例如是同時與第一方向D1以及第二方向D2實質上垂直的方向。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方向D1例如是垂直方向(Vertical Direction)。第二方向D2例如是水平方向(Horizontal Direction)。第三方向D3例如是法線方向(Normal Direction)。此外,第四方向D4例如是在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之間的方向,且例如是實質上平行於線段A-A’的方向。第五方向D5例如是同時實質上垂直於第三方向D3以及第四方向D4的方向。
請參考圖1,在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200包括顯示器202。顯示器202具有顯示區210及圍繞顯示區210的邊框區220。顯示器202具有多個顯示畫素(未繪示,Pixel)以顯示出顯示畫面,而邊框區220作為顯示器202的非顯示區。顯示器202的顯示區210具有多個角落C。詳細來說,顯示區210具有多個邊E。顯示區210的角落C位於相鄰二邊E的交會處。顯示區210具有邊緣區域EA(即圖2A中示出的兩長虛線之間的區域)。顯示區210的邊緣區域EA為顯示區210靠近邊框區220的區域。
請再參照圖1,在本實施例中,根據邊框區220對應於顯示區210的不同位置,邊框區220可被進一步分為邊緣邊框區222以及轉角邊框區224。邊緣邊框區222位於顯示區210的邊E旁,而轉角邊框區224則位於顯示區210的這些角落C旁。
在本實施例中,顯示器202例如是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在其他的實施例中,顯示器202亦可以是其他類型的顯示器,例如是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OLED)或者是發光二極體顯示器(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LED Display)等,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此外,在本實施例中,顯示器202的操作及實施方式可以由所屬技術領域的通常知識獲致足夠的教示、建議與實施說明,因此不再贅述。
圖2A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裝置的上視示意圖。圖2B是圖2A實施例之顯示裝置於顯示區與邊框區交界處(沿著線段A-A’)的局部側視剖面圖。圖2C是圖2A實施例之顯示裝置於顯示區與邊框區交界處(沿著線段B-B’)的局部側視剖面圖。圖2D是依照圖2A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邊緣處以及轉角處的光學模擬結果圖。
請先參照圖2A,在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200更包括稜鏡模組100。稜鏡模組100包括第一稜鏡110(Prism)以及第二稜鏡120。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稜鏡110和第二稜鏡120例如由透明材料所製成。透明材料例如是聚甲基丙烯酸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玻璃(Glass),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於下文中會詳細地說明第一稜鏡110以及第二稜鏡120中的各元件的配置關係。
請同時參照圖2A、圖2B以及圖2C,由圖2B以及圖2C可看出第一稜鏡110配置於顯示區210的邊緣區域EA上。由圖2A可看出,第一稜鏡110包括多個第一角落部112以及多個第一側邊部114,例如是四個第一角落部112以及四個第一側邊部114,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由圖2A以及圖2B可看出各第一角落部112對應配置於顯示區210的一角落C。第一稜鏡110的第一角落部112具有第一自由曲面112S1(Free-form Surface)。由圖2A以及圖2C可看出這些第一側邊部114分別位於顯示區210的邊E旁。此外,在本實施例中,每一個第一角落部112與相鄰的二第一側邊部114一體成形,因此第一稜鏡110沿著第三方向D3可看出具有類似口字型的外型。
請再參照圖2A,第二稜鏡120共形配置於第一稜鏡110旁。第二稜鏡120包括多個第二角落部122以及多個第二側邊部124,例如是四個第二角落部122以及四個第二側邊部124,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由圖2A、圖2B以及圖2C可看出,第二稜鏡120的第二角落部122共形配置於第一稜鏡110的第一角落部112旁,第二稜鏡120的第二側邊部124共形配置於第一稜鏡110的第一側邊部114旁。此外,在本實施例中,每一個第二角落部122與相鄰的二第二側邊部124一體成形,因此第二稜鏡120沿著第三方向D3可看出具有類似口字型的外型。
承上述,第二稜鏡120的第二角落部122具有第二自由曲面122S2。第一角落部112的第一自由曲面112S1面向第二角落部122的第二自由曲面122S2。詳細來說,第一自由曲面112S1與第二自由曲面122S2共形。更詳細來說,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自由曲面S1以及第二自由曲面S2例如是連續的自由曲面。
請參照圖2D,由圖2D可看出在本實施例中的顯示裝置200的邊緣處以及轉角處有影像顯示。在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200透過以下的配置方式以達到如圖2D的影像顯示效果:第一稜鏡110配置顯示區210的邊緣區域EA上,第一稜鏡110的第一角落部112對應配置顯示區210的角落C。另一方面,第二稜鏡120配置於顯示器202的邊框區220上,且共形配置於第一稜鏡110旁。並且,第一稜鏡110的第一自由曲面112S1面向第二稜鏡120的第二角落部122的第二自由曲面122S2。透過上述的配置關係,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200除了可以在顯示區210顯示畫面外,可以同時在邊框區220的轉角邊框區224以及邊框區220的邊緣邊框區222顯示畫面(如圖2D所示)。換言之,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200無論是在邊框區220的轉角邊框區224以及邊框區220的邊緣邊框區222皆可以達到無邊框(Borderless)的顯示效果。
請繼續參照圖2A,在本上視圖中,可看出位於顯示裝置 200的轉角處的第一自由曲面112S1正投影於參考平面上的正投影圖案為局部的圓形圖案,其中參考平面例如是實質上平行於顯示器202表面的平面(即圖2B與圖2C中的顯示面DS)。由圖2A可看出,此局部的圓形圖案具有圓心O。請同時參照圖2A以及圖2B,第一稜鏡110的第一角落部112正投影於參考平面RP(平行顯示面DS)上以形成正投影區域NPR。圓心O於參考平面RP上的位置落在正投影區域NPR外。更詳細來說,局部的圓形圖案具有一半徑。在一些實施例中,半徑的範圍例如是落在1mm(毫米)至1000mm(毫米)的範圍內。其中當半徑過小(半徑小於1mm),在上述稜鏡中(即第一稜鏡110與第二稜鏡120)傳遞的光束曲折角度大,光束傳遞至較遠範圍,整體亮度分佈集中在遠離顯示區210之角落C範圍。當半徑過大(半徑大於1000mm),在上述稜鏡中(即第一稜鏡110與第二稜鏡120)傳遞的光束曲折角度小,光束不易傳遞,整體亮度分佈集中在靠近顯示區210之角落C範圍。因此,藉由調整半徑至上述範圍,部分光束傳遞較遠範圍,部分光束傳遞較近範圍,整體亮度可均勻分布在顯示區210之角落C上。
請再繼續參照圖2A,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側邊部114更包括第一側邊緩衝部114a以及第一側邊主體部114b。第一側邊緩衝部114a位於第一側邊主體部114b與第一角落部112之間。其中第一側邊緩衝部114a作為第一角落部112的形狀變化至第一側邊主體部114a的緩衝區段。第一側邊主體部114a具有第一側邊SE1,第一側邊緩衝部114a具有相對於第一側邊SE1傾斜的第一傾斜邊IE1。各第二側邊部124更包括第二側邊緩衝部124a及第二側邊主體部124b。其中第二側邊緩衝部124a作為第二角落部122的形狀變化至第二側邊主體部124b的緩衝區段。第二側邊主體部124b具有第二側邊SE2。第二側邊緩衝部124a具有相對於第二側邊SE2傾斜的第二傾斜邊IE2。
在本實施例中,在平行顯示區210的一邊E的方向(即第一方向D1或者是第二方向D2)且朝遠離第一角落部112的方向上,第一傾斜邊IE1於顯示區210的邊E上的投影長度PL落在0.5×W1至W2的範圍內,其中寬度W1(請參照圖2C)為邊框區220於第一方向D1或者是第二方向D2的寬度,寬度W2(請參照圖2A)為自第一側邊緩衝部114a鄰近第一角落部112處(沿著第一方向D1或者是第二方向D2)至邊E的一半的寬度。當投影長度PL小於0.5×W1時,會導致第一自由曲面112S1的曲率變化過大,導致部分的光束會被限制在第一稜鏡110或者是第二稜鏡120內無法出光。當投影長度PL大於W2時,會影響第一側邊主體部114b之形狀,導致無法涵蓋邊框區220。換言之,當投影長度PL落在0.5×W1至W2的範圍內時,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200可具有良好的出光效率。
於下文中,會詳細地說明本實施例顯示裝置200的光學原理。但在說明光學原理之前,於下文中會先詳細地說明第一稜鏡110、第二稜鏡120與顯示器202的設置關係。
請同時參照圖2B以及圖2C,從圖2B以及圖2C可看出:第一稜鏡110具有第一入光面110ES、反射折射面110RS及第一出光面110OS。第一入光面110ES面向顯示區210。反射折射面110RS與第一入光面110ES之間具有第一傾斜角θ1 。第一出光面110OS連接第一入光面110ES及反射折射面110RS。另一方面,第二稜鏡120具有第二入光面120ES、傾斜面120IS及第二出光面120OS。第二稜鏡120的第二入光面120ES面向第一稜鏡110的第一出光面110OS。傾斜面120IS連接第二入光面120ES及第二出光面120OS。第二出光面120OS位於邊框區220(在圖2B中,即轉角邊框區224)上方且背對邊框區220。傾斜面120IS相對於第二入光面120ES具有第二傾斜角θ2
在其他的實施例中,第一傾斜角θ1的範圍落在大於10度且小於80度的範圍內。第二傾斜角θ2的範圍落在大於10度且小於80度的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傾斜角θ1 例如是實質上為40度,且第二傾斜角θ2 例如是實質上為45度。在另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傾斜角θ1 例如是實質上為45度。第二傾斜角θ2 例如是實質上為45度,在另一些實施例中的顯示裝置透過第一傾斜角θ1 以及第二傾斜角θ2 的角度設計可以進一步將雜散光的現象減少。
請再參照圖2B以及圖2C,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稜鏡110的第一出光面110OS與第二稜鏡120的第二入光面120ES相鄰且互相面對。其中圖2A所示的第一自由曲面112S1即為位於第一角落部112處的第一稜鏡110的第一出光面110OS,第二自由曲面122S2即為位於第二角落部122處的第二稜鏡120的第二入光面120ES。第一出光面110OS與第二入光面120ES之間具有間隙G。具體而言,本實施例的第一稜鏡110位於顯示區210的上方。第二稜鏡120的一部分位於顯示區210的上方,第二稜鏡120的另一部分則位於邊框區220的上方。第一稜鏡110與第二稜鏡120之間的間隙G位於顯示區210的上方(即間隙G落在顯示區210的範圍內)。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間隙G亦可以實質上切齊顯示區210與邊框區220的交界。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稜鏡110可以例如是直接以第一入光面110ES向下,放置於顯示區210的邊緣區域EA上。或者是,第一稜鏡110亦可以透過膠黏的方式,以第一入光面110ES向下固定於顯示區210的邊緣區域EA上。另外,第二稜鏡120可以透過機構件或是其他支撐物固定,使第二稜鏡120設置於鄰近第一稜鏡110,並使第二稜鏡120的第二入光面120ES面對第一稜鏡110的第一出光面110OS。除此之外,第一稜鏡110與第二稜鏡120之間的間隙G例如是空氣間隙、氣體間隙或真空間隙,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圖2E是圖2A實施例之顯示裝置於顯示區與邊框區交界處(沿著線段D-D’)的局部側視剖面圖。圖2F是圖2A實施例之顯示裝置於顯示區與邊框區交界處(沿著線段F-F’)的局部側視剖面圖。圖2G是圖2A實施例之顯示裝置於顯示區與邊框區交界處(沿著線段G-G’)的局部側視剖面圖。為了清楚地說明角度關係,於圖2E、圖2F以及圖2G僅示出顯示裝置、線段、第一傾斜角以及第二傾斜角的標號。
請同時參照圖2B、圖2C、圖2E、圖2F以及圖2G,在圖2B、圖2E以及圖2F中的局部剖面例如是通過顯示區210的一角落C以及第一角落部112,其中,圖2B、圖2E以及圖2F所示出的局部側視剖面圖為第一剖面。在任一第一剖面上,第一角落傾斜角實質上相等且第二角落傾斜角實質上相等。也就是說,圖2B、圖2E以及圖2F中的第一傾斜角θ1 (即第一角落傾斜角)彼此實質上相等,且圖2B、圖2E以及圖2F中的第二傾斜角θ2 (即第二角落傾斜角)彼此實質上相等。另一方面,在圖2C以及圖2G中的局部剖面例如是與顯示區210的一邊E垂直並通過第一側邊部114以及第二側邊部124,其中,圖2C以及圖2G所示出的局部側視剖面圖為第二剖面。在圖2C以及圖2G中的第一傾斜角θ1 例如為第一側邊傾斜角,在圖2C以及圖2G中的第二傾斜角θ2 例如為第二側邊傾斜角。在任一第二剖面上,第一側邊傾斜角實質上相等且第二側邊傾斜角實質上相等。也就是說,圖2C以及圖2G中的第一傾斜角θ1 (即第一側邊傾斜角)彼此實質上相等,且圖2C以及圖2G中的第二傾斜角θ2 (即第二側邊傾斜角)彼此實質上相等。更進一步來說,第一角落傾斜角與第一側邊傾斜角實質上相等,且第二角落傾斜角與第二側邊傾斜角實質上相等。也就是說,圖2B、圖2C、圖2E、圖2F以及圖2G中的第一傾斜角θ1 彼此實質上相等。圖2B、圖2C、圖2E、圖2F以及圖2G中的第二傾斜角θ2 彼此實質上相等。簡言之,在不同的剖面上,本實施例的第一稜鏡110具有大小實質上相同的第一傾斜角θ1 ,且本實施例的第二稜鏡120具有大小實質上相同的第二傾斜角θ2
請再參照圖2B以及圖2C,在本實施例中,顯示區210具有顯示面DS。邊框區220具有非顯示面UDS。顯示區210的顯示面DS與邊框區220的非顯示面UDS實質上切齊。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稜鏡110的第一角落部112相對於顯示區210的顯示面DS的高度H1(圖2B)大於或等於第一稜鏡110的各第一側邊部114相對於顯示區210的顯示面DS的高度H2(圖2C)的√2倍。另一方面,第二稜鏡120的第二角落部122相對於邊框區220的非顯示面UDS(圖2B)的高度H1大於或等於第二稜鏡120的各第二側邊部124相對於邊框區220的非顯示面UDS的高度H2(圖2C)的√2倍。如此一來,本實施例的稜鏡模組100透過上述不同位置的高度的設計,在任一的第一剖面以及任一的第二剖面上,第一稜鏡110具有大小實質上相同的第一傾斜角θ1 ,且第二稜鏡120具有大小實質上相同的第二傾斜角θ2 。本實施例的稜鏡模組100在第一角落部112形成第一自由曲面112S1,並且在第二角落部122形成第二自由曲面122S2,且是連續的第一自由曲面112S1以及連續的第二自由曲面112S2。
接著,於下文中會詳細地說明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200的光學原理。
請再參照圖2B以及圖2C,具體而言,圖2B係通過第一角落部112以及第二角落部122的局部剖面側視圖,而圖2C係通過第一側邊部114以及第二側邊部124的局部剖面側視圖,圖2B中所示出的光路是對應於轉角邊框區224的光路,而圖2C中所示出的光路是對應於邊緣邊框區222的光路。請同時參照圖2B以及圖2C,在本實施例中,來自顯示區210之被第一入光面110ES覆蓋的區域發出光束L。詳言之,光束L例如是穿透顯示區210的畫素而由顯示區210面對第一稜鏡110的表面發出。在本實施例中,光束L包括光束L1以及光束L2。光束L1(即部分的光束L)依序穿透第一入光面110ES以及被反射折射面110RS折射至顯示區210的上方,以使觀賞者在顯示區210的邊緣區域EA能觀賞到顯示畫面。另外,來自顯示區210之被第一入光面110ES覆蓋的區域的另一部分光束(即光束L2)依序穿透第一入光面110ES、被反射折射面110RS反射、依序穿透第一出光面110OS、間隙G、第二入光面120ES及第二出光面120OS而往邊框區220的上方傳遞。更詳細而言,第二稜鏡120的傾斜面120IS將來自第一入光面110ES的光束L2的至少一部分反射至第二出光面120OS。光束L2穿透第一入光面110ES而進入第一稜鏡110後,於反射折射面110RS的入射角大於臨界角(Critical Angle)而發生全內反射(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TIR)。光束L2於反射折射面110RS上發生全內反射而射往第一出光面110OS。接著,光束L2依序穿透第一出光面110OS、間隙G、第二稜鏡120的第二入光面120ES後,於傾斜面120IS上也發生全內反射。光束L2於傾斜面120IS上發生全內反射而射往第二出光面120OS。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光束L包括光束L3,光束L3射往第一出光面110OS。光束L3在第一出光面110OS上發生反射而射往反射折射面110RS,並且於反射折射面110RS出光。進一步來說,由於第一稜鏡110的折射率大於間隙G的折射率,因此光束L3易於在第一出光面110OS上發生全內反射而射往反射折射面110RS,並且於反射折射面110RS出光。
由上述可知,本實施例的稜鏡模組100透過上述不同位置的高度的設計,藉此使在任一的第一剖面以及任一的第二剖面上,第一稜鏡110具有大小實質上相同的第一傾斜角θ1 ,且第二稜鏡120具有大小實質上相同的第二傾斜角θ2 ,而在第一角落部112形成第一自由曲面112S1(第一出光面110OS),並且在第二角落部122形成第二自由曲面122S2(第二入光面120ES),因此,增加光束L在轉角邊框區224的光程,使轉角邊框區224與邊緣邊框區222的出光較為一致,以解決習知轉角無效顯示區無法顯示影像畫面的問題。在圖2B中,原本作為非顯示區的邊框區220(於圖2B為轉角邊框區224)也可以透過由第二出光面120OS出光並往邊框區220的上方傳遞的光束L2而顯示出畫面。同樣地,在圖2C中,原本作為非顯示區的邊框區220(於圖2C為邊緣邊框區222)也可以透過由第二出光面120OS出光並往邊框區220的上方傳遞的光束L2而顯示出畫面。因此,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200可以同時在邊框區220的轉角邊框區222以及邊框區220的邊緣邊框區224顯示畫面,以達到無邊框(Borderless)的顯示效果,且顯示效果較為一致。
圖3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以多個圖2A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相拼接的上視示意圖。
請同時參照圖2A、圖2B、圖2C以及圖3,在本實施例中,四個顯示裝置200以2x2的方式相拼接,而達成較大顯示畫面的顯示效果。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亦可以採用其他類型的顯示裝置相拼接,且這些顯示裝置200可以採用其他的拼接方法,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在本實施例中,於各個顯示裝置200中,第二稜鏡120配置於第一稜鏡110旁,且位於顯示器202的邊框區220上方。另外,來自顯示器202的顯示區210之被第一入光面110ES覆蓋的區域的一部分光束L(即光束L2)依序穿透第一入光面110ES、被反射折射面110RS反射、依序穿透第一出光面110OS、間隙G、第二入光面120ES及第二出光面120OS而往邊框區220的上方傳遞。因此,原本作為非顯示區的邊框區220也可以透過由第二出光面120OS出光並往邊框區220的上方傳遞的光束L2而顯示出畫面,使得顯示裝置200可以達到無邊框的顯示效果。在本實施例中,當觀賞者觀看如圖3的這些顯示裝置200時,觀賞者不會觀看到這些顯示裝置200的邊框。另外,由於來自顯示器202的顯示區210之被第一入光面110ES覆蓋的區域的一部分光束L(即光束L3)於第一出光面110OS上發生反射而射往反射折射面110RS,並且於反射折射面110RS出光。因此當觀賞者由第一稜鏡110的一側以較大視角觀看這些顯示裝置200時,且例如是從第一稜鏡110的反射折射面110RS往邊框區220的方向觀看顯示裝置200時,觀賞者會觀看到由光束L3所顯示的畫面,而不會觀看到這些顯示裝置200的邊框,藉此可以提高顯示裝置200於邊框區220的顯示畫面的視角。
在此必須說明的是,下述實施例沿用前述實施例的部分內容,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相同的元件名稱可以參考前述實施例的部分內容,下述實施例不再重複贅述。
圖4是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一種顯示裝置的上視示意圖。
請參照圖4,在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200a的構件大致類似於顯示裝置200的構件,其主要差異在於:各第一角落部112更包括第一角落子部112a及第二角落子部112b。第一角落子部112a位於與其最靠近的第一側邊部114及第二角落子部112b之間。第二角落子部112b位於與其最靠近的第一側邊部114及第一角落子部112a之間。各第二角落部122更包括第三角落子部122a及第四角落子部122b。第三角落子部122a位於與其最靠近的第二側邊部124與第四角落子部122b之間。第四角落子部122b位於與其最靠近的第二側邊部124與第三角落子部122a之間。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角落子部112a與第二角落子部112b之間具有第一間隙G1。第三角落子部122a與第四角落子部122b之間具有第二間隙G2。第一角落子部112a與其最靠近的第一側邊部114一體成形。第二角落子部112b與其最靠近的第一側邊部114一體成形。第三角落子部122a與其最靠近的第二側邊部124一體成形。第四角落子部122b與其最靠近的第二側邊部124一體成形。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間隙G1與第二間隙G2例如是與間隙G連通。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間隙G1以及第二間隙G2例如是空氣間隙、氣體間隙或真空間隙,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承上述,在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200a透過第一角落子部112a與第二角落子部112b之間的第一間隙G1以及第三角落子部122a與第四角落子部122b之間的第二間隙G2,可以進一步將外界的環境光束全反射,並直接傳遞至顯示器202上。如此一來,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200a可以降低環境光束被第一稜鏡110的反射折射面110RS(未繪示,可參考圖2B)反射至觀賞者的機率,減少雜訊以及白畫面的產生。因此,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200a具有優良的顯示品質。
圖5是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一種顯示裝置的上視示意圖。
請參照圖5,在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200a的構件大致類似於顯示裝置200b的構件,其主要差異在於:第一角落子部112a與其最靠近的第一側邊部114之間具有第三間隙G3。第三角落子部122a與其最靠近的第二側邊部124之間具有第四間隙G4。第二角落子部112b與其最靠近的第一側邊部114之間具有第五間隙G5。第四角落子部122b與其最靠近的第二側邊部124之間具有第六間隙G6。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間隙G1、第二間隙G2、第三間隙G3、第四間隙G4、第五間隙G5以及第六間隙G6例如是與間隙G連通。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間隙G1、第二間隙G2、第三間隙G3、第四間隙G4、第五間隙G5、第六間隙G6例如是空氣間隙、氣體間隙或真空間隙,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承上述,在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200b透過第一角落子部112a與第二角落子部112b之間的第一間隙G1、第三角落子部122a與第四角落子部122b之間的第二間隙G2、第一角落子部112a與其最靠近的第一側邊部114之間的第三間隙G3、第三角落子部122a與其最靠近的第二側邊部124之間的第四間隙G4、第二角落子部112b與其最靠近的第一側邊部114之間的第五間隙G5以及第四角落子部122b與其最靠近的第二側邊部124之間的第六間隙G6,可以進一步將外界的環境光束全反射,並直接傳遞至顯示器202上。如此一來,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200b可以降低環境光束被第一稜鏡110的反射折射面110RS(未繪示,可參考圖2B)反射至觀賞者的機率,減少雜訊以及白畫面的產生。因此,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200b具有優良的顯示品質。
圖6是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一種顯示裝置的上視示意圖。
請參照圖6,在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200c的構件大致類似於顯示裝置200的構件,其主要差異在於:顯示裝置200c更包括偏光片230(Polarizer)。偏光片230設置於第一稜鏡110與第二稜鏡120上方。此外,在本實施例中,顯示器202c更包括另一偏光片204。偏光片230的穿透軸與另一偏光片204的穿透軸實質上平行。由於偏光片230能夠將外界環境光束中具有不同於顯示裝置200c所顯示的顯示畫面的偏振方向的部分環境光束吸收,因此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200c可以減少反射的環境光束。舉例來說,偏光片230的穿透軸例如是可以使光束中P偏振光通過的穿透軸,而另一偏光片204的穿透軸例如也是可以使光束中P偏振光通過的穿透軸。因此,環境光束EL中的S偏振光會被偏光片230所吸收。當然,在其他的實施例中,偏光片230的穿透軸例如是可以使光束中S偏振光通過的穿透軸,而另一偏光片204的穿透軸例如也是可以使光束中S偏振光通過的穿透軸。因此,環境光束EL中的P偏振光會被偏光片230所吸收。因此,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200c透過上述偏光片230的設置可以減少反射的環境光束,因此具有優良的顯示品質。
承上述,在一些實施例中,顯示裝置200c可以選擇性地設置保護蓋板(未示出,Cover Glass)。保護蓋板配置於偏光片230上,並用以保護偏光片230以及顯示裝置200c。
承上述,在一些實施例中,顯示裝置也可以不使用偏光片230以降低外界環境光束的反射。舉例來說,在這些實施例中的顯示裝置更包括抗反射層(未示出,Anti-reflection film)。抗反射層設置於第一稜鏡110的反射折射面110RS上、第一稜鏡的110的第一出光面110OS上以及第二稜鏡120的第二出光面120OS上。在這些實施例中,抗反射層的設置方式例如是以濺鍍的方式。如此一來,這些實施例中的顯示裝置也可以減少反射的環境光束,因此具有優良的顯示品質。
圖7A是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一種顯示裝置的上視示意圖。圖7B是圖7A實施例之顯示裝置於顯示區與邊框區交界處(沿著線段H-H’)的局部側視剖面圖。圖7C是圖7A實施例之局部A的爆炸示意圖。為了清楚地說明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200d的第一稜鏡110、第二稜鏡120與反射單元240的配置關係,於圖7C僅示出第一稜鏡110、第二稜鏡120與反射單元240的元件與標號。
請參照圖7A與圖7B,在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200d的構件大致類似於顯示裝置200的構件,其主要差異在於:顯示裝置200d更包括反射單元240(請參照圖7B與圖7C)。反射單元240配置於第二稜鏡120旁,且反射單元240具有第三自由曲面240S3對應第二稜鏡120的第二角落部122的第二自由曲面122S2。另外,第二稜鏡120的第二角落部122還具有一第四自由曲面122S4對應第二自由曲面122S2,其中第四自由曲面122S4即為傾斜面120IS。第二自由曲面122S2與第三自由曲面122S3、第四自由曲面122S4的曲面形狀可相同或不相同。反射單元240例如是具有反射面240RS的反射器(Reflector),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其中第三自由曲面122S3即為位於第二角落部122處的反射面240RS。由圖7B可看出,反射面240RS的一端242實質上鄰接於顯示區210與邊框區220的交界。反射面的另一端244鄰接於第二出光面120OS之遠離顯示區210的一端。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二稜鏡120的傾斜面120IS相對於顯示器202的表面(即顯示區202的顯示面DS)具有第三傾斜角θ3 。反射單元240的反射面240RS相對於顯示器202的表面(即邊框區220的非顯示面UDS)具有第四傾斜角θ4 。具體而言,第四傾斜角θ4 大於第三傾斜角θ3 。也就是說,反射面240RS相對於顯示器210的表面的傾斜程度大於傾斜面120IS相對於顯示器210的表面的傾斜程度。
在本實施例中,第四自由曲面122S4(傾斜面120IS)相對於第二自由曲面122S2(第二入光面120ES)具有第二傾斜角θ2 ,所以第二自由曲面122S2與第四自由曲面122S4的曲面形狀不相同,即第四自由曲面122S4的曲面形狀與第二自由曲面122S2類似但向外傾斜。另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三傾斜角θ3 例如為45度,第四傾斜角θ4 例如為51度,所以第三自由曲面240S3與第四自由曲面122S4的曲面形狀不相同,即第三自由曲面240S3的曲面形狀與第四自由曲面122S4類似但向外傾斜。此外,從圖7A可看出,顯示裝置200d具有矩形外觀,因此,第二稜鏡120的第二角落部122的傾斜面120IS、第二側邊緩衝部124a與反射單元240配合顯示裝置的矩形外觀,而調整形狀如圖7A、7C所示。另外,在圖2A、圖4、圖5、圖6的實施例中,具有與圖7A實施例相同或相似的第四自由曲面以及配合顯示裝置的外觀而調整第二稜鏡的第二角落部的傾斜面、第二側邊緩衝部形狀,於此不再贅述。
在本實施例中,來自顯示區210之被第一入光面110ES覆蓋的區域發出光束L。具體而言,光束L包括光束L1以及光束L2。光束L1依序穿透第一入光面110ES以及反射折射面110RS後折射至顯示區210的上方。另外,光束L2穿透第一入光面110ES而進入第一稜鏡110後,於反射折射面110RS發生反射而射往第一出光面110OS。接著,光束L2依序穿透第一出光面110OS、間隙G、第二稜鏡120的第二入光面120ES。光束L2於傾斜面120IS反射至第二出光面120OS。在本實施例中,光束L更包括光束L4。光束L4穿透第一入光面110ES而進入第一稜鏡110後,於反射折射面110RS發生反射而射往第一出光面110OS。並且,光束L4依序穿透第一出光面110OS、間隙G、第二稜鏡120的第二入光面120ES,並於傾斜面120IS折射離開第二稜鏡120。接著,光束L4在反射單元240的反射面240RS上發生反射而重新由傾斜面120IS折射而進入第二稜鏡120。重新進入第二稜鏡120的光束L4斜向地向上傳遞並於第二出光面120OS出光。在本實施例中,原本作為非顯示區的邊框區220可以透過由第二出光面120OS出光並往邊框區220的上方傳遞的光束L2而顯示出畫面,使得顯示裝置200d可以達到類似於圖1A至圖1C實施例的顯示裝置200的無邊框顯示效果。此外,由於顯示裝置200d包括反射單元240,且反射單元240具有反射面240RS。因此於傾斜面120IS上折射而離開第二稜鏡120的光束L4可以藉由反射單元240重新回到第二稜鏡120,並且由第二出光面120OS斜向地出光。當觀賞者由第一稜鏡110的一側以較大視角觀看顯示裝置200d時,且例如是從第一稜鏡110的反射折射面110RS往邊框區220的方向觀看顯示裝置200d時,觀賞者會觀看到由光束L4所顯示的畫面,而不會觀看到顯示裝置200d的邊框,藉此可以提高顯示裝置200d於邊框區220的顯示畫面的視角。
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反射面240RS的一端242位於顯示區內,且反射面240RS的另一端244鄰接於第二稜鏡120的第二出光面120OS之遠離顯示區210的一端。或者,反射面240RS的一端242亦可以是位於邊框區220內,且反射面240RS的另一端244鄰接於第二稜鏡120的第二出光面120OS之遠離顯示區210的一端,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實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個優點或功效。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顯示裝置透過以下的配置方式以達到無邊框的顯示效果: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稜鏡模組包括第一稜鏡以及第二稜鏡。第一稜鏡配置顯示區的邊緣區域上,第一稜鏡的第一角落部對應配置顯示區的角落。第二稜鏡配置於顯示器的邊框區上,且第二稜鏡共形配置於第一稜鏡旁。並且,第一稜鏡的第一自由曲面面向第二稜鏡的第二角落部的第二自由曲面。由於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顯示裝置包括上述的稜鏡模組以及透過上述的配置方式,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顯示裝置除了可以在顯示區顯示畫面外,更可以同時在邊框區的轉角邊框區以及邊框區的邊緣邊框區顯示畫面,以達到無邊框的顯示效果。另外,透過反射單元配置於第二稜鏡旁,可以提高顯示裝置於邊框區的顯示畫面的視角。再者,反射單元具有第三自由曲面對應第二稜鏡的第二角落部的第二自由曲面,進一步提高轉角邊框區的顯示畫面的視角。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另外本發明的任一實施例或申請專利範圍不須達成本發明所揭露之全部目的或優點或特點。此外,摘要部分和標題僅是用來輔助專利文件搜尋之用,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之權利範圍。此外,本說明書或申請專利範圍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語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稱或區別不同實施例或範圍,而並非用來限制元件數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100‧‧‧稜鏡模組
110‧‧‧第一稜鏡
110ES‧‧‧第一入光面
110RS‧‧‧反射折射面
110OS‧‧‧第一出光面
112‧‧‧第一角落部
112a‧‧‧第一角落子部
112b‧‧‧第二角落子部
112S1‧‧‧第一自由曲面
114‧‧‧第一側邊部
114a‧‧‧第一側邊緩衝部
114b‧‧‧第一側邊主體部
120‧‧‧第二稜鏡
120ES‧‧‧第二入光面
120IS‧‧‧傾斜面
120OS‧‧‧第二出光面
122‧‧‧第二角落部
122a‧‧‧第三角落子部
122b‧‧‧第四角落子部
122S2‧‧‧第二自由曲面
122S4‧‧‧第四自由曲面
124‧‧‧第二側邊部
124a‧‧‧第二側邊緩衝部
124b‧‧‧第二側邊主體部
200、200a、200b、200c、200d‧‧‧顯示裝置
202、202c‧‧‧顯示器
210‧‧‧顯示區
220‧‧‧邊框區
222‧‧‧邊緣邊框區
224‧‧‧轉角邊框區
204、230‧‧‧偏光片
240‧‧‧反射單元
240RS‧‧‧反射面
240S3‧‧‧第三自由曲面
242‧‧‧反射面的一端
244‧‧‧反射面的另一端
A-A’、B-B’、D-D’、F-F’、G-G’、H-H’‧‧‧線段
C‧‧‧角落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第三方向
D4‧‧‧第四方向
D5‧‧‧第五方向
DS‧‧‧顯示面
E‧‧‧顯示器的邊
EA‧‧‧邊緣區域
EL‧‧‧環境光束
G‧‧‧間隙
G1‧‧‧第一間隙
G2‧‧‧第二間隙
G3‧‧‧第三間隙
G4‧‧‧第四間隙
G5‧‧‧第五間隙
G6‧‧‧第六間隙
H1、H2‧‧‧高度
IE1‧‧‧第一傾斜邊
IE2‧‧‧第二傾斜邊
L、L1、L2、L3、L4‧‧‧光束
NPR‧‧‧正投影區域
UDS‧‧‧非顯示面
O‧‧‧圓心
PL‧‧‧投影長度
RP‧‧‧參考平面
SE1‧‧‧第一側邊
SE2‧‧‧第二側邊
W1、W2‧‧‧寬度
θ1 ‧‧‧第一傾斜角
θ2 ‧‧‧第二傾斜角
θ3 ‧‧‧第三傾斜角
θ4 ‧‧‧第四傾斜角
圖1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裝置的顯示器的上視示意圖。
圖2A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裝置的上視示意圖。
圖2B是圖2A實施例之顯示裝置於顯示區與邊框區交界處(沿著線段A-A’)的局部側視剖面圖。
圖2C是圖2A實施例之顯示裝置於顯示區與邊框區交界處(沿著線段B-B’)的局部側視剖面圖。
圖2D是依照圖2A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邊緣處以及轉角處的光學模擬結果圖。
圖2E是圖2A實施例之顯示裝置於顯示區與邊框區交界處(沿著線段D-D’)的局部側視剖面圖。
圖2F是圖2A實施例之顯示裝置於顯示區與邊框區交界處(沿著線段F-F’)的局部側視剖面圖。
圖2G是圖2A實施例之顯示裝置於顯示區與邊框區交界處(沿著線段G-G’)的局部側視剖面圖。
圖3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以多個圖2A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相拼接的上視示意圖。
圖4是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一種顯示裝置的上視示意圖。
圖5是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一種顯示裝置的上視示意圖。
圖6是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一種顯示裝置的上視示意圖。
圖7A是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一種顯示裝置的上視示意圖。
圖7B是圖7A實施例之顯示裝置於顯示區與邊框區交界處(沿著線段H-H’)的局部側視剖面圖。
圖7C是圖7A實施例之局部A的爆炸示意圖。

Claims (21)

  1.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一顯示器,具有一顯示區及圍繞該顯示區的一邊框區,其中該顯示區具有多個角落;以及一稜鏡模組,包括:一第一稜鏡,配置於該顯示區的邊緣區域上,其中該第一稜鏡包括多個第一角落部,各該第一角落部對應配置於該顯示區的一該角落,且該第一角落部具有一第一自由曲面;以及一第二稜鏡,配置於該顯示器的該邊框區上,且共形配置於該第一稜鏡旁,其中該第二稜鏡包括多個第二角落部,各該第二角落部具有一第二自由曲面,面向該第一自由曲面,其中該第一稜鏡更包括多個第一側邊部,該些第一側邊部分別位於該顯示區的多個邊旁,該第二稜鏡更包括多個第二側邊部,且該些第二側邊部分別位於該顯示區的該些邊旁,其中,各該第一側邊部更包括一第一側邊緩衝部及一第一側邊主體部,且該第一側邊緩衝部位於該第一側邊主體部與該第一角落部之間,其中,該第一側邊主體部具有一第一側邊,該第一側邊緩衝部具有相對於該第一側邊傾斜的一第一傾斜邊, 各該第二側邊部更包括一第二側邊緩衝部及一第二側邊主體部,其中,該第二側邊主體部具有一第二側邊,該第二側邊緩衝部具有相對於該第二側邊傾斜的一第二傾斜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各該第一角落部更包括一第一角落子部及一第二角落子部,該第一角落子部位於與其最靠近的該第一側邊部及該第二角落子部之間,該第二角落子部位於與其最靠近的該第一側邊部及該第一角落子部之間,各該第二角落部更包括一第三角落子部及一第四角落子部,該第三角落子部位於與其最靠近的該第二側邊部與該第四角落子部之間,且該第四角落子部位於與其最靠近的該第二側邊部與該第三角落子部之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角落子部與該第二角落子部之間具有一第一間隙,且該第三角落子部與該第四角落子部之間具有一第二間隙。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角落子部與其最靠近的該第一側邊部之間具有一第三間隙,該第三角落子部與其最靠近的該第二側邊部之間具有一第四間隙,該第二角落子部與其最靠近的該第一側邊部之間具有一第五間隙,且該第四角落子部與其最靠近的該第二側邊部之間具有一第六間隙。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在平行該顯示區的一該邊的方向且朝遠離該第一角落部的方向上,該第一傾斜邊於該顯示區的該邊上的投影長度落在0.5×W1至W2的範圍內,其中W1為該邊框區的寬度,W2為該第一側邊緩衝部鄰近該第一角落部處至該邊的一半的寬度。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更包括一偏光片,設置於該第一稜鏡及該第二稜鏡的上方。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稜鏡具有一第一入光面、一反射折射面及一第一出光面,其中該第一入光面面向該顯示區,該反射折射面與該第一入光面之間具有一第一傾斜角,該第一出光面連接該第一入光面及該反射折射面,該第二稜鏡具有一第二入光面、一傾斜面及一第二出光面,其中該第二入光面面向該第一稜鏡的該第一出光面,該傾斜面連接該第二入光面及該第二出光面,該第二出光面位於該邊框區上方且背對該邊框區,且該傾斜面相對於該第二入光面具有一第二傾斜角,其中,在通過一該角落以及該第一角落部的一第一剖面上的該第一傾斜角為一第一角落傾斜角,且在該第一剖面上的該第二傾斜角為一第二角落傾斜角,在與該顯示區的一該邊垂直並通過該第一側邊部以及該第二側邊部的一第二剖面上的該第一傾斜角為一第一側邊傾斜角,且在該第二剖面上的該第二傾斜角為一第二側邊傾斜角, 其中,在任一該第一剖面上,該第一角落傾斜角實質上相等,在任一該第一剖面上,該第二角落傾斜角實質上相等,該第一角落傾斜角與該第一側邊傾斜角實質上相等,且該第二角落傾斜角與該第二側邊傾斜角實質上相等。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顯示區具有一顯示面,該邊框區具有一非顯示面,該顯示面與該非顯示面實質上切齊,其中各該第一角落部相對於該顯示區的該顯示面的高度大於或等於各該第一側邊部相對於該顯示區的該顯示面的高度的√2倍,且各該第二角落部相對於該邊框區的該非顯示面的高度大於或等於各該第二側邊部相對於該邊框區的該非顯示面的高度的√2倍。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出光面與該第二入光面之間具有一間隙,來自該顯示區之被該第一入光面覆蓋的區域的部分光束依序穿透該第一入光面以及被該反射折射面折射至該顯示區的上方,且來自該顯示區之被該第一入光面覆蓋的該區域的另一部分光束依序穿透該第一入光面、被該反射折射面反射、依序穿透該第一出光面、該間隙、該第二入光面及該第二出光面而往該邊框區的上方傳遞。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反射折射面將來自該第一入光面的該另一部分光束全反射至該第一出光面,且該傾斜面將來自該第二入光面的該另一部分光束的至少一部分反射至該第二出光面。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顯示裝置,更包括一反射單元,配置於該第二稜鏡旁且具有一反射面,該反射面的一端實質上鄰接於該顯示區與該邊框區的交界,且該反射面的另一端鄰接於該第二出光面之遠離該顯示區的一端。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傾斜角的範圍落在大於10度且小於80度的範圍內,且該第二傾斜角的範圍落在大於10度且小於80度的範圍內。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顯示裝置,更包括一抗反射層,設置於該反射折射面上、該第一出光面上以及該第二出光面上。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自由曲面正投影於一參考平面上的正投影圖案為一局部的圓形圖案,該局部的圓形圖案具有一圓心,該第一稜鏡的該第一角落部正投影於該參考平面以形成一正投影區域,其中,該圓心於該參考平面上的位置落在該正投影區域外。
  15. 一種稜鏡模組,適於設置於一顯示器的一顯示區的邊緣區域及一邊框區上,其中該顯示區具有多個角落,該稜鏡模組包括: 一第一稜鏡,包括多個第一角落部與多個第一側邊部,各該第一角落部適於對應配置於該顯示區的一該角落,且該第一角落部具有一第一自由曲面;以及一第二稜鏡,共形配置於該第一稜鏡旁,其中該第二稜鏡包括多個第二角落部與多個第二側邊部,各該第二角落部具有一第二自由曲面,面向該第一自由曲面,其中各該第一側邊部更包括一第一側邊緩衝部及一第一側邊主體部,且該第一側邊緩衝部位於該第一側邊主體部與該第一角落部之間,其中,該第一側邊主體部具有一第一側邊,該第一側邊緩衝部具有相對於該第一側邊傾斜的一第一傾斜邊,各該第二側邊部更包括一第二側邊緩衝部及一第二側邊主體部,其中,該第二側邊主體部具有一第二側邊,該第二側邊緩衝部具有相對於該第二側邊的一第二傾斜邊。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稜鏡模組,其中該第一稜鏡具有一第一入光面、一反射折射面及一第一出光面,其中該反射折射面與該第一入光面之間具有一第一傾斜角,該第一出光面連接該第一入光面及反射折射面,該第二稜鏡具有一第二入光面、一傾斜面及一第二出光面,其中該第二入光面面向該第一稜鏡的該第一出光面,該傾斜面連接該第二入光面及該第二出光面,且該傾斜面相對於該第二入光面具有一第二傾斜角, 其中,在通過該第一角落部與該第二角落部的一第一剖面上,該第一傾斜角為一第一角落傾斜角,該第二傾斜角為一第二角落傾斜角,在通過該第一側邊部與該第二側邊部的一第二剖面上,該第一傾斜角為一第一側邊傾斜角,該第二傾斜角為一第二側邊傾斜角,其中,在任一該第一剖面上,該第一角落傾斜角實質上相等,在任一該第一剖面上,該第二角落傾斜角實質上相等,該第一角落傾斜角與該第一側邊傾斜角實質上相等,且該第二角落傾斜角與該第二側邊傾斜角實質上相等。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稜鏡模組,其中該第一自由曲面正投影於一參考平面上的正投影圖案為一局部的圓形圖案,該局部的圓形圖案具有一圓心,該第一稜鏡的該第一角落部正投影於該參考平面以形成一正投影區域,其中,該圓心於該參考平面上的位置落在該正投影區域外。
  18.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一顯示器,具有一顯示區及圍繞該顯示區的一邊框區,其中該顯示區具有多個角落;以及一稜鏡模組,包括:一第一稜鏡,配置於該顯示區的邊緣區域上,其中 該第一稜鏡包括多個第一角落部,各該第一角落部對應配置於該顯示區的一該角落,且該第一角落部具有一第一自由曲面;以及一第二稜鏡,配置於該顯示器的該邊框區上,且共形配置於該第一稜鏡旁,其中該第二稜鏡包括多個第二角落部,各該第二角落部具有一第二自由曲面,面向該第一自由曲面,其中該第一稜鏡更包括多個第一側邊部,該些第一側邊部分別位於該顯示區的多個邊旁,該第二稜鏡更包括多個第二側邊部,且該些第二側邊部分別位於該顯示區的該些邊旁,其中該第一稜鏡具有一第一入光面、一反射折射面及一第一出光面,其中該第一入光面面向該顯示區,該反射折射面與該第一入光面之間具有一第一傾斜角,該第一出光面連接該第一入光面及該反射折射面,該第二稜鏡具有一第二入光面、一傾斜面及一第二出光面,其中該第二入光面面向該第一稜鏡的該第一出光面,該傾斜面連接該第二入光面及該第二出光面,該第二出光面位於該邊框區上方且背對該邊框區,且該傾斜面相對於該第二入光面具有一第二傾斜角,其中,在通過一該角落以及該第一角落部的一第一剖面上的該第一傾斜角為一第一角落傾斜角,且在該第一剖面上的該第二傾斜角為一第二角落傾斜角, 在與該顯示區的一該邊垂直並通過該第一側邊部以及該第二側邊部的一第二剖面上的該第一傾斜角為一第一側邊傾斜角,且在該第二剖面上的該第二傾斜角為一第二側邊傾斜角,其中,在任一該第一剖面上,該第一角落傾斜角實質上相等,在任一該第一剖面上,該第二角落傾斜角實質上相等,該第一角落傾斜角與該第一側邊傾斜角實質上相等,且該第二角落傾斜角與該第二側邊傾斜角實質上相等,其中該顯示區具有一顯示面,該邊框區具有一非顯示面,該顯示面與該非顯示面實質上切齊,其中各該第一角落部相對於該顯示區的該顯示面的高度大於或等於各該第一側邊部相對於該顯示區的該顯示面的高度的√2倍,且各該第二角落部相對於該邊框區的該非顯示面的高度大於或等於各該第二側邊部相對於該邊框區的該非顯示面的高度的√2倍。
  19. 一種稜鏡模組,適於設置於一顯示器的一顯示區的邊緣區域及一邊框區上,其中該顯示區具有多個角落,該稜鏡模組包括:一第一稜鏡,包括多個第一角落部與多個第一側邊部,各該第一角落部適於對應配置於該顯示區的一該角落,且該第一角落部具有一第一自由曲面;以及一第二稜鏡,共形配置於該第一稜鏡旁,其中該第二稜鏡包括多個第二角落部與多個第二側邊部,各該第二角落部具有一第二自由曲面,面向該第一自由曲面, 其中各該第一側邊部更包括一第一側邊緩衝部及一第一側邊主體部,且該第一側邊緩衝部位於該第一側邊主體部與該第一角落部之間,其中,該第一側邊主體部具有一第一側邊,該第一側邊緩衝部具有相對於該第一側邊傾斜的一第一傾斜邊,各該第二側邊部更包括一第二側邊緩衝部及一第二側邊主體部,其中,該第二側邊主體部具有一第二側邊,該第二側邊緩衝部具有相對於該第二側邊的一第二傾斜邊,其中該第一稜鏡具有一第一入光面、一反射折射面及一第一出光面,其中該第一入光面面向該顯示區,該反射折射面與該第一入光面之間具有一第一傾斜角,該第一出光面連接該第一入光面及該反射折射面,該第二稜鏡具有一第二入光面、一傾斜面及一第二出光面,其中該第二入光面面向該第一稜鏡的該第一出光面,該傾斜面連接該第二入光面及該第二出光面,該第二出光面位於該邊框區上方且背對該邊框區,且該傾斜面相對於該第二入光面具有一第二傾斜角,其中,在通過一該角落以及該第一角落部的一第一剖面上的該第一傾斜角為一第一角落傾斜角,且在該第一剖面上的該第二傾斜角為一第二角落傾斜角, 在與該顯示區的一該邊垂直並通過該第一側邊部以及該第二側邊部的一第二剖面上的該第一傾斜角為一第一側邊傾斜角,且在該第二剖面上的該第二傾斜角為一第二側邊傾斜角,其中,在任一該第一剖面上,該第一角落傾斜角實質上相等,在任一該第一剖面上,該第二角落傾斜角實質上相等,該第一角落傾斜角與該第一側邊傾斜角實質上相等,且該第二角落傾斜角與該第二側邊傾斜角實質上相等,其中該顯示區具有一顯示面,該邊框區具有一非顯示面,該顯示面與該非顯示面實質上切齊,其中各該第一角落部相對於該顯示區的該顯示面的高度大於或等於各該第一側邊部相對於該顯示區的該顯示面的高度的√2倍,且各該第二角落部相對於該邊框區的該非顯示面的高度大於或等於各該第二側邊部相對於該邊框區的該非顯示面的高度的√2倍。
  20.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一顯示器,具有一顯示區及圍繞該顯示區的一邊框區,其中該顯示區具有多個角落;以及一稜鏡模組,包括:一第一稜鏡,配置於該顯示區的邊緣區域上,其中該第一稜鏡包括多個第一角落部,各該第一角落部對應配置於該顯示區的一該角落,且該第一角落部具有一第一自由曲面;以及 一第二稜鏡,配置於該顯示器的該邊框區上,且共形配置於該第一稜鏡旁,其中該第二稜鏡包括多個第二角落部,各該第二角落部具有一第二自由曲面,面向該第一自由曲面,其中該第一自由曲面正投影於一參考平面上的正投影圖案為一局部的圓形圖案,該局部的圓形圖案具有一圓心,該第一稜鏡的該第一角落部正投影於該參考平面以形成一正投影區域,其中,該圓心於該參考平面上的位置落在該正投影區域外。
  21. 一種稜鏡模組,適於設置於一顯示器的一顯示區的邊緣區域及一邊框區上,其中該顯示區具有多個角落,該稜鏡模組包括:一第一稜鏡,包括多個第一角落部與多個第一側邊部,各該第一角落部適於對應配置於該顯示區的一該角落,且該第一角落部具有一第一自由曲面;以及一第二稜鏡,共形配置於該第一稜鏡旁,其中該第二稜鏡包括多個第二角落部與多個第二側邊部,各該第二角落部具有一第二自由曲面,面向該第一自由曲面,其中該第一自由曲面正投影於一參考平面上的正投影圖案為一局部的圓形圖案,該局部的圓形圖案具有一圓心, 該第一稜鏡的該第一角落部正投影於該參考平面以形成一正投影區域,其中,該圓心於該參考平面上的位置落在該正投影區域外。
TW105113781A 2016-05-04 2016-05-04 稜鏡模組以及顯示裝置 TWI6525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13781A TWI652530B (zh) 2016-05-04 2016-05-04 稜鏡模組以及顯示裝置
JP2017081707A JP2017201391A (ja) 2016-05-04 2017-04-18 プリズムモジュール及び表示装置
EP17166937.7A EP3242155B1 (en) 2016-05-04 2017-04-18 Prism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15/490,910 US9851480B2 (en) 2016-05-04 2017-04-19 Prism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13781A TWI652530B (zh) 2016-05-04 2016-05-04 稜鏡模組以及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40166A TW201740166A (zh) 2017-11-16
TWI652530B true TWI652530B (zh) 2019-03-01

Family

ID=58668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3781A TWI652530B (zh) 2016-05-04 2016-05-04 稜鏡模組以及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851480B2 (zh)
EP (1) EP3242155B1 (zh)
JP (1) JP2017201391A (zh)
TW (1) TWI6525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67369B2 (en) 2015-11-06 2018-09-04 Champ Vision Display Inc. Display apparatus with a prism module including a corner prism set disposed on a corner region
TWI569237B (zh) * 2015-11-06 2017-02-01 揚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TWI611394B (zh) 2016-08-08 2018-01-11 誠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螢幕顯示裝置及其顯示訊號控制方法
TWM538171U (zh) 2016-11-11 2017-03-11 揚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稜鏡組及使用其之顯示裝置
TWI642050B (zh) 2017-10-25 2018-11-21 誠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螢幕顯示裝置
CN111583781B (zh) * 2019-02-18 2022-12-27 诚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荧幕显示装置
JP7211170B2 (ja) * 2019-03-08 2023-01-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表示モジュー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TWI726631B (zh) * 2020-02-25 2021-05-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及拼接顯示系統
US11067745B1 (en) * 2020-07-20 2021-07-20 Seamless Technology Inc. Display assembly including at least two display device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3473A (zh) 2009-04-29 2009-12-02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cd无缝拼接方法及专用图像传输装置
CN102193195A (zh) 2010-03-04 2011-09-21 巴西赫尔穆特毛尔有限公司 用于模糊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的设备
TW201403177A (zh) 2012-07-05 2014-01-16 Au Optronics Corp 顯示裝置
TW201405171A (zh) 2012-06-27 2014-02-0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光學元件陣列
TW201432639A (zh) 2013-02-05 2014-08-16 Ye Xin Technology Consulting Co Ltd 顯示元件、顯示裝置及拼接式顯示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42424A (ja) 1984-05-17 1985-12-02 Seiko Epson Corp 透過型液晶マトリツクス表示装置
JP2000056713A (ja) * 1998-08-04 2000-02-25 Sharp Corp ディスプレイユニットおよび複合型ディスプレイ、並びに、ディスプレイモジュール
JP2002049094A (ja) * 2000-08-04 2002-02-15 Minolta Co Ltd プリズムシステムおよび投射型映像表示装置
TW584758B (en) * 2002-05-03 2004-04-21 Delta Electronics Inc Assembling type liquid crystal panel
US6999665B2 (en) 2002-10-09 2006-02-14 Scram Technologies, Inc. Display panel having dual directional diffusion
KR200334921Y1 (ko) * 2003-03-11 2003-12-01 (주)엘포트 양면 비구면 조합렌즈를 이용한 엘씨디 대화면 표시장치
JP2005003989A (ja) * 2003-06-12 2005-01-06 Seiko Epson Corp 画像表示装置
JP2005031195A (ja) * 2003-07-08 2005-02-03 Seiko Epson Corp 画像表示装置
TWI245931B (en) 2004-05-07 2005-12-21 Ace T Corp Light guide panel whose structure is like a triangular prism
JP4722539B2 (ja) 2005-04-27 2011-07-13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表示装置
JP4966701B2 (ja) 2006-08-03 2012-07-04 ハリソン東芝ライティング株式会社 中空式面照明装置
CN101206327B (zh) 2006-12-20 2011-11-30 欧睿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无接缝显示器及制造无接缝显示器的方法
EP2145484A2 (en) 2007-04-05 2010-01-20 Itzhak Pomerantz Screen seaming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CN101868814B (zh) 2007-11-22 2013-06-05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EP2306437A4 (en) * 2008-06-26 2011-12-21 Sharp Kk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2257549B (zh) * 2008-12-18 2014-02-26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US9588264B2 (en) 2011-10-12 2017-03-07 Corning Incorporated Bezel-concealing display covers and display devices
CN102402005B (zh) * 2011-12-06 2015-11-25 北京理工大学 自由曲面双焦面单目立体头盔显示器装置
JP5849776B2 (ja) * 2012-03-02 2016-02-03 旭硝子株式会社 前面板付き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KR101178634B1 (ko) * 2012-04-04 2012-08-30 김정중 다중 디스플레이장치 연결에 따른 불연속 영상-갭 제거장치 구조
CN202794587U (zh) 2012-08-20 2013-03-13 明基材料有限公司 偏光板
TWI486653B (zh) 2013-02-05 2015-06-01 Ye Xin Technology Consulting Co Ltd 影像補償裝置、顯示裝置及拼接型顯示裝置
TWI534770B (zh) 2013-09-27 2016-05-21 業鑫科技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補償元件、顯示裝置及拼接式顯示器
TWI507943B (zh) 2013-09-27 2015-11-11 Ye Xin Technology Consulting Co Ltd 觸控顯示裝置及拼接式觸控顯示器
TWI507787B (zh) 2013-09-27 2015-11-11 Ye Xin Technology Consulting Co Ltd 顯示裝置、拼接式顯示器及背光模組
TWI492202B (zh) 2013-09-27 2015-07-11 Ye Xin Technology Consulting Co Ltd 顯示裝置及拼接式顯示器
KR102145563B1 (ko) 2013-10-31 2020-08-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베젤 가림 부재를 가진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3700323B (zh) 2013-12-31 2015-12-23 深圳市澳柯瑞科技有限公司 无边框显示装置及消除拼缝的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
CN203882090U (zh) 2014-03-14 2014-10-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掩膜板和掩膜系统
TW201610950A (zh) * 2014-09-09 2016-03-16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無邊框顯示效果的顯示裝置
CN104950504B (zh) * 2015-07-28 2018-01-0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TWI567703B (zh) 2015-11-06 2017-01-21 揚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3473A (zh) 2009-04-29 2009-12-02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cd无缝拼接方法及专用图像传输装置
CN102193195A (zh) 2010-03-04 2011-09-21 巴西赫尔穆特毛尔有限公司 用于模糊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的设备
TW201405171A (zh) 2012-06-27 2014-02-0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光學元件陣列
TW201403177A (zh) 2012-07-05 2014-01-16 Au Optronics Corp 顯示裝置
TW201432639A (zh) 2013-02-05 2014-08-16 Ye Xin Technology Consulting Co Ltd 顯示元件、顯示裝置及拼接式顯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42155A1 (en) 2017-11-08
TW201740166A (zh) 2017-11-16
US20170322351A1 (en) 2017-11-09
JP2017201391A (ja) 2017-11-09
EP3242155B1 (en) 2019-12-11
US9851480B2 (en) 2017-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52530B (zh) 稜鏡模組以及顯示裝置
TWI567703B (zh) 顯示裝置
KR100860982B1 (ko) 광경로 이동수단을 가지는 다중표시장치
WO2018223726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0228395A1 (zh) 显示装置
WO2016112593A1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18153069A1 (zh) 光学膜材和彩膜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TWI569237B (zh) 顯示裝置
WO2017164117A1 (ja) 表示装置及び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
JP2016136250A (ja) 曲面表示装置
US20230288724A1 (en) Aerial floating image information display system and light source apparatus used in the same
JP2013044899A (ja) 液晶表示装置
TW201915982A (zh) 拼接顯示裝置
JP5604342B2 (ja) 額縁被覆部材
WO2020187105A1 (zh) 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TWM551279U (zh) 顯示裝置
WO2023103967A1 (zh) 电子设备
TWI234633B (en) Light guide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TWI578070B (zh) 顯示裝置以及條狀透鏡
TWI578291B (zh) 顯示裝置
KR102355821B1 (ko) 다중 패널 표시장치
KR102355832B1 (ko) 다중 패널 표시장치
KR102316887B1 (ko) 다중 패널 표시장치
TWI729367B (zh) 多螢幕顯示裝置
JP4103357B2 (ja)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情報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