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46926B - Fluid filling pad - Google Patents

Fluid filling pa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46926B
TWI646926B TW104111928A TW104111928A TWI646926B TW I646926 B TWI646926 B TW I646926B TW 104111928 A TW104111928 A TW 104111928A TW 104111928 A TW104111928 A TW 104111928A TW I646926 B TWI646926 B TW I64692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luid
surface layer
sheet
intermediate sheet
fill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119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00051A (zh
Inventor
石川英
望月重利
笹澤宣弘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泰已科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泰已科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泰已科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000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000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69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6926B/zh

Links

Landscapes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 Bedding Item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提供可防止因為小氣室間之流體之移動受到妨礙而造成墊內部之部分性內壓上昇、具有安定之體壓分散與使用感之新構造的流體填充墊。
流體填充墊是第1表層片體、至少1個中間片體及第2表層片體以此順序積層並且外周部受到密封而構成,流體填充在第1表層片體與至少1個中間片體之間、以及第2表層片體與至少1個中間片體之間;第1表層片體與中間片體、以及第2表層片體與中間片體是以具有互相連結之多角形形狀之接著圖案而接著;此接著圖案是在與多角形形狀之頂點對應之部分具有未接著部,在與多角形形狀之邊對應之部分具有線狀之接著部;在以線狀之接著部包圍之部分分別形成流體槽單元,並在未接著部分別形成令鄰接之流體槽單元相互流體連通之連通部;第1表層片體側之連通部是配置在與第2表層片體側之流體槽單元對向的位置,第2表層片體側之連通部是配置在與第1表層片體側之流體槽單元對向的位置。

Description

流體填充墊 發明領域
本發明是涉及用於墊、坐墊、枕頭或鞋墊等的流體填充墊。
發明背景
填充有空氣、水等流體的流體填充墊是從習知就廣泛地被使用。該等流體填充墊具有在體壓分散方面優秀之特徴,因此,在醫療機關或看護/社會福利施設等會為了抑制褥瘡之發生而用在長時間躺臥狀態之使用者。
然而,如此之流體填充墊是當加上負載之面積小的情況下,只有施加負載之部分會急遽地變形,故有產生觸底之虞。此觸底是使用者之骨突出部位等頂到墊下之地面之狀態,不但睡感差,還會是發生褥瘡或使其惡化之原因。
於是,為了解除如上述般之問題,於專利文獻1有記載一種氣墊來作為可防止急遽之變形的流體填充墊,該氣墊是藉著由六角形之不包含頂點之各邊所成之封接圖案,以多數之六角形連接的方式將2片非通氣性片體封接,藉此,形成有透過六角形之頂點之未封接部而相互連繫之 多數之小氣室。再者,於專利文獻1還記載到將此氣墊積層複數片來使用,以及,在將氣墊積層之際放進床用床包或將周圍藉著鈕扣、帶等而部分地連接,讓空氣墊子各層間不強烈干涉。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許第3560033號
發明概要
專利文獻1記載之氣墊是當使用者仰躺於墊之際藉著多數之小氣室支持使用者之身體,小氣室會隨著來自使用者之負載及體之形狀被擠而變形。此時,將鄰接之小氣室相互連繫之通氣路部分可能會因為小氣室之變形而彎折等而封閉,小氣室間之流體之移動受到妨礙。因此,氣墊之內壓會部分地上昇而接觸壓變高或體壓分散變不安定,損害使用感。此傾向是在令流體之填充量少而以低膨脹狀態使用的情況下特別顯著。
另外,在專利文獻1記載之氣墊積層複數片來使用的情況下,因為各層是只進行部分固定,故會有使用中於各層發生位置偏移等而令體壓分散變不安定、損害使用感之情形。
本發明是鑑於上述之點而想出之發明,其目的在於提供可防止因為小氣室間之流體之移動受到妨礙而造成 墊內部之部分性內壓上昇、可提供安定之體壓分散與使用感之新構造的流體填充墊。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之流體填充墊是第1表層片體、至少1個中間片體及第2表層片體以此順序積層並且外周部受到密封而構成,在第1表層片體與至少1個中間片體之間、以及第2表層片體與至少1個中間片體之間填充流體而使用;第1表層片體與至少1個中間片體、以及第2表層片體與至少1個中間片體是以具有互相連結之多角形形狀之接著圖案而接著;接著圖案是在與多角形形狀之頂點對應之部分具有未接著部,在與多角形形狀之邊對應之部分具有線狀之接著部;藉由接著圖案之接著,在以線狀之接著部包圍之部分分別形成流體槽單元,並在未接著部分別形成令鄰接之流體槽單元相互流體連通之連通部;在第1表層片體及至少1個中間片體間所形成之連通部是配置在與在第2表層片體及至少1個中間片體間所形成之流體槽單元對向的位置;在第2表層片體及至少1個中間片體間所形成之連通部是配置在與在第1表層片體及至少1個中間片體間所形成之流體槽單元對向的位置。
第1表層片體及中間片體是以具有互相連結之多角形形狀之接著圖案而接著,於此第1表層片體與中間片體之間填充流體,藉此,形成第1流體室。此接著圖案是在與多角形形狀之頂點對應之部分具有未接著部,在與多角形形狀之邊對應之部分具有線狀之接著部。所以,第1流體室 是在以線狀之接著部包圍之領域形成第1流體槽單元,在未接著部形成令鄰接之第1流體槽單元相互流體連通之第1連通部。同樣地,第2表層片體及中間片體亦是以具有互相連結之多角形形狀之接著圖案而接著,於此第2表層片體與中間片體之間填充流體,藉此,形成第2流體室。此接著圖案亦與上述之構成相同,所以,第2流體室是在以線狀之接著部包圍之領域形成第2流體槽單元,在未接著部形成令鄰接之第2流體槽單元相互流體連通之第2連通部。此第1連通部是配置在與第2流體槽單元對向之位置,第2連通部亦是配置在與第1流體槽單元對向之位置。藉此,即便是承受使用者之負載而其中一方之流體室側之流體槽單元發生變形的情況下,因為與變形之流體槽單元連繫之連通部是受對向之另一方之流體槽單元支持,故難以彎折、難以封閉。另外,即便是將墊之流體填充率提高而令流體槽單元呈高膨脹狀態的情況下、或是承受使用者之負載而一部分之流體槽單元成為高膨脹狀態的情況下,因為伴隨流體槽單元之膨脹而來之連通部之收縮、彎折會受到構成其對向之流體槽單元或鄰接之流體槽單元之中間片體之張力彈性作用所抑制,故不易產生連通部之封閉。因此,由於流體室之流體槽單元間之流體之移動不受到妨礙,故可獲得不會接觸壓變高或體壓分散變不安定而具有安定之使用感之流體填充墊。
另外,由於在本發明之接著圖案是以線狀之接著部構成,故當承載著使用者之負載之際,接著部周緣之表 層片體會沿著線狀之接著部而立起,因此,線狀之接著部會沉在內部而不露在表層片體上,或者,露在表層片體上之接著部之接著寬度會細而窄。所以,不會有使用者之身體之突出部位沉在表層片體上之接著部的情形,使用者之身體將難以接觸到硬而體壓分散效果小之接著部,故可獲得更舒服之使用感。另外,由於本發明之流體填充墊是藉著連續之接著圖案而令流體室事先部分性地劃分成複數之流體槽單元,故難以在墊產生摺痕等不均一之皺紋,即便是填充之流體量少的情況下,墊本身亦有適度之張力彈性,易於使用。
另外,本發明之流體填充墊是第1表層片體、至少1個中間片體及第2表層片體以此順序積層並且外周部受到密封而構成,在第1表層片體與至少1個中間片體之間、以及第2表層片體與至少1個中間片體之間填充流體而使用;第1表層片體與至少1個中間片體、以及第2表層片體與至少1個中間片體是以具有互相連結之多角形形狀之接著圖案而接著;接著圖案是在與多角形形狀之頂點對應之部分具有未接著部,在與多角形形狀之邊對應之部分具有線狀之接著部;藉由接著圖案之接著,在以線狀之接著部包圍之部分分別形成流體槽單元,並在未接著部分別形成令鄰接之流體槽單元相互流體連通之連通部;在第1表層片體及至少1個中間片體間所形成之流體槽單元是配置在與在第2表層片體及至少1個中間片體間所形成之連通部對向的位置;在第2表層片體及至少1個中間片體間所形成之流體槽單元 是配置在與在第1表層片體及至少1個中間片體間所形成之連通部對向的位置。
第1表層片體及中間片體是以具有互相連結之多角形形狀之接著圖案而接著,於此第1表層片體與中間片體之間填充流體,藉此,形成第1流體室。此接著圖案是在與多角形形狀之頂點對應之部分具有未接著部,在與多角形形狀之邊對應之部分具有線狀之接著部。所以,第1流體室是在以線狀之接著部包圍之領域形成第1流體槽單元,在未接著部形成令鄰接之第1流體槽單元相互流體連通之第1連通部。同樣地,第2表層片體及中間片體亦是以具有互相連結之多角形形狀之接著圖案而接著,於此第2表層片體與中間片體之間填充流體,藉此,形成第2流體室。此接著圖案亦與上述之構成相同,所以,第2流體室是在以線狀之接著部包圍之領域形成第2流體槽單元,在未接著部形成令鄰接之第2流體槽單元相互流體連通之第2連通部。此第1流體槽單元是配置在與第2連通部對向之位置,第2流體槽單元亦是配置在與第1連通部對向之位置。藉此,即便是承受使用者之負載而其中一方之流體室側之流體槽單元發生變形的情況下,因為與連繫至變形之流體槽單元之連通部對向之另一方之流體槽單元支持此連通部,故連通部難以彎折、難以封閉。另外,即便是將墊之流體填充率提高而令流體槽單元呈高膨脹狀態的情況下、或是承受使用者之負載而一部分之流體槽單元成為高膨脹狀態的情況下,因為構成流體槽單元之中間片體之伸張作用會抑制與膨脹之流體槽 單元對向之連通部或鄰接之連通部之收縮、彎折,故不易產生連通部之封閉。因此,即便在使用時亦不會有流體槽單元間之流體之移動受到妨礙之情形,可獲得具有安定之使用感之流體填充墊。另外,由於在本發明之接著圖案是以線狀之接著部構成,故當承載著使用者之負載之際,接著部周緣之表層片體會沿著線狀之接著部而立起,因此,線狀之接著部會沉在內部而不露在表層片體上,或者,露在表層片體上之接著部之接著寬度會細而窄。所以,不會有使用者之身體之突出部位沉在表層片體上之接著部的情形,使用者之身體將難以接觸到硬而體壓分散效果小之接著部,故可獲得更舒服之使用感。另外,由於本發明之流體填充墊是藉著連續之接著圖案而令流體室事先部分性地劃分成複數之流體槽單元,故難以在墊產生摺痕等不均一之皺紋,即便是填充之流體量少的情況下,墊本身亦有適度之張力彈性,易於使用。
另外,本發明之流體填充墊宜為:接著圖案之多角形形狀是將角數不同之多角形形狀或一邊之長度不同之多角形形狀含有複數。藉此,可使因應於使用者之體部之形狀、使用條件之體壓分散性能、使用感提昇。
另外,本發明之流體填充墊宜為:將第1表層片體及至少1個中間片體接著之各接著圖案、以及將第2表層片體及至少1個中間片體接著之各接著圖案是互相不同。藉此,可成為在第1表層片體側與第2表層片體側具備不同使用感(具體而言,感觸偏硬或偏軟等)之流體填充墊。
另外、本發明之流體填充墊宜為:於至少1個中間片體設有至少1個貫通孔,填充在第1表層片體及至少1個中間片體間之流體、填充在第2表層片體及至少1個中間片體間之流體可透過至少1個貫通孔而流通。藉此,因為第1流體室與第2流體室是連通,故可藉由朝任一方之流體室填充流體而將流體填充於流體填充墊整體之流體室。
另外,本發明之流體填充墊宜為:至少1個貫通孔是配置在流體槽單元內。由於配置有貫通孔之流體槽單元內是相較於流體槽單元以外之部分呈填充較多流體之狀態,故在流體槽單元內第1表層片體或第2表層片體分別不接觸貫通孔而貫通孔難以被封鎖,因此,於填充流體時可順暢地進行往以貫通孔連通之流體室間之流體填充。另外,由於使用時流體可安定地出入於相互之流體室,故可獲得安定之使用感。
再者,本發明之流體填充墊宜為:至少1個中間片體是將第1中間片體與第2中間片體積層而構成;第1表層片體是與第1中間片體接著,第2表層片體是與第2中間片體接著。藉此,可分別以2片之片體來形成第1流體室及第2流體室,故可個別地製造各流體室而僅以重疊來獲得本發明之流體填充墊。另外,由於可在重疊之際進行各流體槽單元及各連通部之位置之微調整,故墊之製造將變得容易。
另外,本發明之流體填充墊宜為:接著圖案之前述多角形形狀之角數是3~8。藉此,選擇合適之多角形形狀來作為接著圖案。
另外,本發明之流體填充墊宜為:接著圖案之多角形形狀是平行四邊形。藉此,第1流體槽單元與第2連通部確實地配置於對向之位置,第2流體槽單元與第1連通部確實地配置於對向之位置,故安定地獲得上述之作用。再者,藉由以平行四邊形來作為接著圖案,構成第1流體槽單元之全部之線狀之接著部是配置在平面視點下與構成第2流體槽單元之全部之線狀之接著部交叉之位置,故構成第1流體槽單元之線狀之接著部與構成第2流體槽單元之線狀之接著部是如斜撐般地作用,可獲得安定地承受支持使用者之身體之負載而難以觸底、具有更安定之使用感之流體填充墊。
另外,本發明之流體填充墊宜為:連通部是配置在與當流體填充於與該連通部對向之流體槽單元而膨脹之際該流體槽單元之槽單元高度變得最高之部分對向的位置。第1連通部及第2連通部分別與流體槽單元對向,連通部是配置在與對向之流體槽單元之膨脹時之頂點部分對向之位置,藉此,在承受著使用者之負載之際,連通部受對向之流體槽單元支持之作用會更有效果地發揮。因此,可獲得令由連通部之彎折等造成之封閉更難發生之流體填充墊。
另外,本發明之流體填充墊宜為:接著圖案之線狀之接著部之至少其中一端形成有前端圓弧狀之粗軸部。藉此,加在線狀之接著部之端部之應力會合適地分散,可防止接著部之端部與表層片體之境界部分之破損。
另外,本發明之流體填充墊宜為:將第1表層片 體及至少1個中間片體接著之接著圖案之全部之線狀之接著部是配置在平面視點下與將第2表層片體及至少1個中間片體接著之接著圖案之全部之線狀之接著部交叉之位置。藉此,第1表層片體側之線狀之接著部與第2表層片體側之線狀之接著部是如斜撐般地作用,安定地承受支持使用者之身體之負載,故可獲得難以觸底、具有安定感之流體填充墊。此外,可令第1表層片體側之接著部與第2表層片體側之接著部在平面視點下重疊之部分是只有其交點,即便萬一使用者接觸其交點部分,由於可令由兩接著部重疊配置所產生之體壓分散效果小之領域為最小限度,故可獲得使用感佳之流體填充墊。
另外,本發明之流體填充墊宜為:將第1表層片體及至少1個中間片體接著之接著圖案之線狀之接著部與將第2表層片體及至少1個中間片體接著之接著圖案之線狀之接著部的平面視點下之交叉角度是90度±30度。藉此,往墊之長度方向躺臥之使用者之身體之突出部位將難以沉在線狀之接著部,缺乏體壓分散性之線狀之接著部與使用者之身體難以接觸,故可獲得更舒服之使用感。附帶一提,線狀之接著部為曲線的情況下,交叉角度是取通過交點之各接著部之切線所交叉之角度。
另外,本發明之墊、坐墊及枕頭分別宜為使用上述之流體填充墊而成。藉此,選擇合適之利用形態。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具有如以下般之優良效果之 流體填充墊。
(1)具備有在使用者之體壓分散方面優秀之複數之流體槽單元,複數之流體槽單元間之流體是相互連通,即便是使用時亦不會妨礙填充在內部之流體之移動,故具有安定之使用感與優秀之體壓分散作用。
(2)因為使用者之身體之突出部位難以沉到施加於表層片體上之接著部,故使用者之身體將難以接觸到硬而體壓分散效果小之接著部,可獲得更舒服之使用感。
(3)因為藉著施加於表層片體上之接著部而形成流體室,故不會在表層片體上產生摺痕等不均一之皺紋,不會感到硬、沒有像是頂到的部位,睡感佳。
1‧‧‧流體填充墊
2‧‧‧第1表層片體
3‧‧‧中間片體
3a‧‧‧第1中間片體
3b‧‧‧第2中間片體
4‧‧‧第2表層片體
5‧‧‧貫通孔
6‧‧‧周緣部
7‧‧‧纏入布
8‧‧‧流體供給排出部
11‧‧‧流體填充墊
12‧‧‧第1表層片體
13‧‧‧中間片體
14‧‧‧第2表層片體
15‧‧‧貫通孔
16‧‧‧周緣部
17‧‧‧纏入布
18‧‧‧流體供給排出部
19‧‧‧封起部
20‧‧‧第1表層片體側之接著部
20a‧‧‧接著部之長度
20b‧‧‧接著部之最窄寬度
20θ‧‧‧接著部20之相對於墊之長度方向L之銳角角度
21‧‧‧接著部之端部
40‧‧‧第2表層片體側之接著部
40a‧‧‧接著部之長度
40b‧‧‧接著部之最窄寬度
41‧‧‧接著部之端部
120‧‧‧第1表層片體側之接著部
120a‧‧‧接著部之長度
120b‧‧‧接著部之最窄寬度
121‧‧‧接著部之端部
140‧‧‧第2表層片體側之接著部
140a‧‧‧接著部之長度
140b‧‧‧接著部之最窄寬度
141‧‧‧接著部之端部
200‧‧‧第1流體室
200A‧‧‧第1流體槽單元
200B‧‧‧第1連通部
200C‧‧‧第1未接著部
200H‧‧‧流體槽單元之單元槽高度
200L‧‧‧長度方向之流體槽單元200A之最大長度
200W‧‧‧寬度方向之流體槽單元200A‧‧‧之最大長度
400‧‧‧第2流體室
400A‧‧‧第2流體槽單元
400B‧‧‧第2連通部
400C‧‧‧第2未接著部
400H‧‧‧流體槽單元之槽單元高度
1200‧‧‧第1流體室
1200A‧‧‧第1流體槽單元
1200B‧‧‧第1連通部
1200C‧‧‧第1未接著部
1200H‧‧‧流體槽單元之槽單元高度
1400‧‧‧第2流體室
1400A‧‧‧第2流體槽單元
1400B‧‧‧第2連通部
1400C‧‧‧第2未接著部
1400H‧‧‧流體槽單元之槽單元高度
B‧‧‧使用者之身體
L‧‧‧流體填充墊之長度方向
W‧‧‧流體填充墊之寬度方向
α‧‧‧接著部20與接著部40的平面視點下之交叉角度
[圖1]顯示流體已進入第1實施形態之流體填充墊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2]第1實施形態之流體填充墊的部分分解圖。
[圖3]第1實施形態之流體填充墊的部分擴大正面圖。
[圖4]圖3的(a)A-A線截面圖、(b)B-B線截面圖及(c)C-C線截面圖。
[圖5]圖3之使用狀態之(a)A-A線截面圖、(b)B-B線截面圖及(c)C-C線截面圖。
[圖6](a)~(e)顯示接著圖案之其他例的圖。
[圖7](a)~(e)顯示接著圖案之其他例的圖。
[圖8](a)~(f)顯示接著圖案之其他例的圖。
[圖9](a)~(e)顯示接著圖案之其他例的圖。
[圖10](a)~(g)顯示線狀之接著部之形狀之例的圖。
[圖11]顯示流體已進入第2實施形態之流體填充墊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12]第2實施形態之流體填充墊的部分分解圖。
[圖13]第2實施形態之流體填充墊的部分擴大正面圖。
[圖14]圖13的(a)A-A線截面圖、(b)B-B線截面圖及(c)C-C線截面圖。
[圖15]顯示實施例1之流體填充墊之(a)線狀之接著部之形狀與尺寸及(b)接著圖案之一部分的圖。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如圖1所示,與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相關之流體填充墊1是以積層片體外周之周緣部6受到密封而填充在內部之流體不從周緣部6洩漏的方式形成。另外,如圖2所示,與第1實施形態相關之流體填充墊是令第1表層片體2、第1中間片體3a、第2中間片體3b及第2表層片體4之4片可撓性片體以此順序積層而構成。然後,如圖4所示,流體填充墊1是在第1表層片體2與第1中間片體3a之間填充有流體而形成第1流體室200,在第2表層片體4與第2中間片體3b之間亦填充有流體而形成第2流體室400。如此,流體填充墊1是具備有第1流體室200與第2流體室400之2層的流體室。
如圖2~圖4所示,第1表層片體2與第1中間片體3a是以具有互相連結之多角形形狀之接著圖案而接著。接著圖案是在與多角形形狀之邊對應之部分具有線狀之接著部 20,在與多角形形狀之頂點對應之部分具有未接著部200C。藉此,於此第1表層片體2與第1中間片體3a之間填充流體而形成第1流體室200之際,在此流體室200形成以鄰接之4個接著部20而部分地包圍之略菱形狀之第1流體槽單元200A、及令鄰接之流體槽單元相互流體連通之第1連通部200B(參考圖3及圖4)。此連通部200B是當形成包含未接著部200C之領域時,在本實施形態是如圖3所示,在接著圖案中之鄰接之多角形形狀之未接著部200C互相對向之部分形成有連通部200B。此連通部200B是與四方鄰接之流體槽單元200A連通,以流體室200內之流體可移動的方式構成。
同樣地,第2表層片體4與第2中間片體3b是以具有互相連結之多角形形狀之接著圖案而接著。接著圖案是在與多角形形狀之邊對應之部分具有線狀之接著部40,在與多角形形狀之頂點對應之部分具有未接著部400C。藉此,於此第2表層片體4與第2中間片體3b之間填充流體而形成第2流體室400之際,在此流體室400形成以鄰接之4個接著部40而部分地包圍之略菱形狀之第2流體槽單元400A、及令鄰接之流體槽單元相互流體連通之第2連通部400B(參考圖3及圖4)。另外,此連通部400B是當形成包含未接著部400C之領域時,在本實施形態是如圖3所示,在接著圖案中之鄰接之多角形形狀之未接著部400C互相對向之部分形成有連通部400B。此連通部400B是與四方鄰接之流體槽單元400A連通,以流體室400內之流體可移動的方式構成。
在圖3,第1表層片體2側之構成以實線顯示,第2 表層片體4側之構成以虛線顯示。如此圖3所示,上述之第1連通部200B是配置在與第2流體槽單元400A對向之位置,第2連通部400B亦配置在與第1流體槽單元200A對向之位置。另外,在本實施形態,第1流體槽單元200A是配置在與第2連通部400B對向之位置,第2流體槽單元400A亦配置在與第1連通部200B之對向。藉由如此地配置接著圖案,如圖4~圖5所示,即便是承受使用者之負載而其中一方之流體室200或400之流體槽單元200A或400A發生變形的情況下,因為與變形之流體槽單元200A或400A直接連接之連通部200B或400B是受對向之另一方之流體室400或200之流體槽單元400A或200A支持,故形狀受到維持而難以封閉。另外,當流體槽單元200A或400A發生了膨脹時,因為構成流體槽單元200A或400A之各中間片體之伸張作用會抑制對向之連通部400B或鄰接之連通部200B之收縮、彎折,故即便是令流體槽單元200A或400A呈高膨脹狀態的情況下亦不易產生連通部400B或200B之封閉。因此,由於流體槽單元間之流體之移動不受到妨礙,故可獲得不會流體室之接觸壓變高或體壓分散變不安定而具有安定之使用感之流體填充墊1。附帶一提,在不損及作為流體填充墊1之本發明之效果的範圍內,連通部200B或400B並非一定要全部都配置在與流體槽單元400A或200A對向之位置,只要是就每1個流體槽單元200A或400A,令直接連接此流體槽單元之至少1個連通部200B或400B會與另一方之流體槽單元400A或200A對向即可。同樣地,流體槽單元200A或400A並非一定 要全部都配置在與連通部400B或200B對向之位置,流體槽單元200A或400A只要是有就每1個另一方之流體槽單元400A或200A而在與直接連接此流體槽單元之至少1個連通部400B或200B對向之位置進行配置即可。
另外,關於第1連通部200B朝第2流體槽單元400A對向之位置,宜配置成:第1連通部200B朝當第2流體槽單元400A填充了流體而膨起之際此第2流體槽單元400A之槽單元高度400H(參考圖4)最高之部分對向。另一方面,關於第2連通部400B朝第1流體槽單元200A對向之位置,宜配置成:第2連通部400B朝當第1流體槽單元200A填充了流體而膨起之際此第1流體槽單元200A之槽單元高度200H(參考圖4)最高之部分對向。藉此,當承受著使用者之負載之際,連通部200B或400B受對向之流體槽單元400A或200A所支持之作用會更有效果地發揮,故可獲得由連通部200B或400B之彎折等造成之封閉會更難發生之流體填充墊。
於圖6~圖9顯示接著圖案之其他例。圖6~圖9是與顯示本實施形態之接著圖案之圖3同樣,以實現顯示第1表層片體2側之構成,以虛線顯示第2表層片體4側之構成,圖之左右方向對應流體填充墊之長度方向L,圖之上下方向對應流體填充墊之寬度方向W。顯示於這些圖之接著圖案可以是在墊整體進行連續性配置,亦可以是在至少墊之一部分進行部分性配置。
藉由選擇如顯示在圖6~圖9般之各式各樣之接著圖案,流體槽單元200A及400A、未接著部200C及400C、以 及由包含未接著部200C及400C之領域所成之連通部200B及400B之構成分別產生變化。舉例來說,在圖6(a)顯示之施加於第1表層片體2與第1中間片體3a之接著圖案,流體槽單元200A是形成梯形狀,未接著部200C是線狀及L字狀之部分(與梯形之頂點對應之部分),連通部200B是在鄰接之多角形形狀之未接著部200C互相對向之部分而形成略菱形狀。另外,在接著圖案之端部,連通部200B是形成三角形狀。再者,在圖7(a)顯示之接著圖案,流體槽單元200A是形成六角形狀,未接著部200C是ㄑ字狀之部分(與六角形之頂點對應之部分),連通部200B是在鄰接之多角形形狀之未接著部200C互相對向之部分而形成略三角形狀。另外,未接著部200C亦可形成在接著圖案之鄰接之其中一方之接著部20之端部與最接近該端部之另一方之接著部20之端部以外之位置。具體而言,舉例來說,觀看在圖9(a)之施加於第1表層片體2與第1中間片體3a之接著圖案,此接著圖案之未接著部200C包含有如下內容:雖然是與多角形形狀之頂點對應之部分,但形成在鄰接之其中一方之接著部20之端部與最接近該端部之另一方之接著部20之線段中央附近。於包含如此之未接著部200C之領域亦形成連通部200B,各連通部200B具有使鄰接之流體槽單元200A相互流體連通之作用。
如圖3所示,在與本實施形態相關之流體填充墊1,第1表層片體2與第1中間片體3a是以具有互相連結之菱形形狀(四角形)之接著圖案而接著,在與菱形之頂點對應之部 分具有未接著部200C,第2表層片體4與第2中間片體3b之接著圖案亦同樣。雖然可如此地在第1表層片體2側與第2表層片體4側選擇相同之接著圖案或對稱之接著圖案(參考圖6、圖7及圖9(c)~(e)),但如圖8及圖9(a)~(b)所示地在第1表層片體2側與第2表層片體4側選擇不同之圖案亦為可能。藉此,可獲得在第1表層片體2側與第2表層片體4側具備不同之使用感之流體填充墊。舉例來說,如圖8(d)所示地令第1表層片體2側之接著圖案為連續之三角形形狀、令第2表層片體4側之接著圖案為連續之比前述三角形形狀更大面積之六角形形狀的情況下,因為第1流體槽單元200A之單元槽容積比第2流體槽單元400A小,故第1表層片體2側較有張力彈性,可感覺到稍微硬之感觸。如此,可藉由接著圖案而容易地調整使用感。另外,亦可藉由令第1表層片體2側與第2表層片體4側採取不同之圖案構成,而因應喜好對兩面進行選擇使用(可翻面使用)。
另外,如圖2及圖3所示,與本實施形態相關之接著圖案是令上述之第1表層片體2側之接著部20與第2表層片體4側之接著部40以在平面視點下交叉的方式配置。在圖3,第1表層片體2側之接著部20以實線顯示,第2表層片體4側之接著部40以虛線顯示,該等接著部20及40以在平面視點下交叉(在以通常使用的方式而設置流體填充墊之際,從上看起來之狀態為交叉)的方式配置。藉由如此地配置接著部,安定地承受使用者之身體之負載而支持,故可獲得男以觸底、具有安定感之流體填充墊。此外,因為可令第1表 層片體2側之接著部20與第2表層片體4側之接著部40在平面視點下重疊之部分是只有其交點,故即便萬一使用者接觸其交點部分,由於可令接著部20及40在平面視點下重疊配置而形成之硬、體壓分散效果小之領域為最小限度,因此,可獲得使用感方面更佳之流體填充墊。再者,作為看護用之流體填充墊而令流體之填充率小、接觸使用者之面積(受壓面積)變大來使用的情況下,還具有防止褥瘡發生之效果。作為一例,在圖6、圖7(b)~(e)及圖8~圖9顯示之各接著圖案之接著部20及40亦以平面視點下交叉的方式配置,能選擇各式各樣之接著圖案。附帶一提,隨著接著圖案之不同,亦可如圖7(b)、圖8(e)~(f)及圖9(c)~(e)所示地具有不與另一方之接著部交叉之接著部20及40。
另外,在圖3顯示之本實施形態中,第1表層片體2側之接著部20與第2表層片體4側之接著部40之在平面視點下之交叉角度α是約80度,由平面視點下交叉之接著部互相不易近接之觀點,交叉角度α宜為90度±30度,更宜為90度±20度。藉由在此範圍,易於對負載發揮安定之支持效果,更可防止墊之觸底。附帶一提,接著部為曲線的情況下,交叉角度α是取通過交點之各接著部之切線所交叉之角度。再者,在本實施形態中,第1表層片體2側之接著部20是以相對於墊之長度方向L而傾斜之銳角角度20θ為約50度的方式配置,此傾斜角度20θ宜為45度±25度,更宜為45度±10度,更加宜以傾斜45度±5度的方式配置。藉此,往墊之長度方向L躺臥之使用者之身體之突出部位將難以沉在線狀 之接著部20,難以接觸缺乏體壓分散性之接著部20或40,故可獲得更舒服之使用感。附帶一提,接著部為曲線的情況下,取接著部之長度之中點之切線的傾斜角度。
如圖3所示,在以鄰接之接著部20包圍之領域形成有流體槽單元200A,可藉由調整接著部20之相對於墊之長度方向L之銳角角度20θ而使流體槽單元200A之長度方向L與寬度方向W之長度的比率改變化,獲得具有往一定方向之彎折性之流體填充墊。舉例來說,在圖3顯示之與本實施形態相關之接著部20之配置圖案中,可藉由令傾斜角度20θ變成比45度還大,而令流體槽單元200A之形狀是以流體填充墊之長度方向L之最大長度200L比流體填充墊之寬度方向W之最大長度200W還短的方式構成。藉由如此地構成,由於流體填充墊1會變成易於相對於其長度方向L而彎折,故當使用帶有背部抬升機能之床等而對流體填充墊1進行背部抬升之際,因為墊之彎曲容易受到誘導,所以可合適地追隨著背部抬升角度。另外,可藉由令傾斜角度20θ變成比45度還小,而令流體槽單元200A之形狀是以流體填充墊之長度方向L之最大長度200L比流體填充墊之寬度方向W之最大長度200W還長的方式構成。藉此,獲得難以相對於長度方向L而彎折、易於彎折於寬度方向W之流體填充墊。附帶一提,亦可藉由在流體填充墊之長度方向L與寬度方向W使連通部200B之長度不同,而改變寬度方向W之流體槽單元200A之最大長度200W與長度方向L之流體槽單元200A之最大長度200L之比率來作為流體槽單元200A之形 狀。
另外,如圖9所示,亦可選擇將角數不同之多角形形狀或一邊之長度不同之多角形形狀具備有複數之接著圖案,來作為至少其中一方之表層片體2或4側之接著圖案。藉此,可因應使用者之體部形狀、使用者之各部位之負載分布等使用條件而採用合適之槽單元形狀,故可提昇體壓分散性能、使用感。
再者,如本實施形態及圖6~圖9所示,接著圖案之多角形形狀之角數宜為3~8,更宜為3~6。接著圖案之多角形形狀構成各流體室之流體槽單元之形狀,宜採用以盡量多數之流體槽單元來支持使用者之身體而適合體壓分散之流體槽單元之形狀。具體而言,宜為3角形~8角形,更宜為易於以單獨形狀或與其他形狀之組合來設計出各設各樣之流體槽單元群之3角形~6角形。
關於流體槽單元之形狀,第1表層片體2側之接著圖案更加宜採用4角形。此時,由於可藉由選擇4角形~6角形之任一者作為第2表層片體4側之接著圖案而組合,來建構全部之第1流體槽單元200A與全部之第2連通部400B配置在對向之位置、全部之第2流體槽單元400A與全部之第1連通部200B配置在對向之位置的構成,故連通部難以彎折、難以封閉。因此,可成為在使用時流體槽單元間之流體之移動不受到妨礙且不會接觸壓變高或體壓分散不安定而體壓分散性與使用感更安定之流體填充墊。另外,第2表層片體4側之接著圖案亦採用4角形而組合的情況下,構成第1流 體槽單元200A之全部之接著部20是與構成第2流體槽單元400A之全部之接著部40在平面視點下交叉,故可安定地承受使用者之身體之負載而支持。令第1表層片體2側之接著圖案及第2表層片體4側之接著圖案皆採用4角形的情況下,可舉出之更加宜為之形態是令第1表層片體2側之接著圖案採用平行四邊形(包含菱形、正方形及長方形)。藉此,填充有流體之際,流體槽單元200A是呈現以平行四邊形之對角線為軸而略對稱地膨起之形狀,故可更安定地支持使用者。然後,可舉出之特別較佳之形態是令第1表層片體2側之接著圖案與第2表層片體4側之接著圖案採用同樣之平行四邊形而組合。藉此,如圖4所示,全部之第2連通部400B是與全部之第1流體槽單元200A之槽單元高度200H變最高之部分對向而配置,全部之第1連通部200B是與全部之第2流體槽單元400A之槽單元高度400H變最高之部分對向而配置,故在承受著使用者之負載之際,連通部200B或400B受分別對向之流體槽單元400A或200A支持之作用最有效果地發揮,可令由連通部200B或400B之彎折等造成之封閉更難發生。此外,第1表層片體2側之全部之接著部20之長度方向之中點與第2表層片體4側之全部之接著部40之長度方向之中點成為交點,全部之接著部20與全部之接著部40在平面視點下交叉,故可更進一步地更安定地承受使用者之身體之負載、支持。因此,獲得特別適合用來令難以觸底且體壓分散性能與使用感提昇之作用最大限度地發揮之流體填充墊。附帶一提,在專利文獻1之氣墊之構成令接著圖案之 多角形形狀之角數採用4、令多角形形狀採用四角形狀(格子狀)的情況下,連通部會伴隨流體槽單元之膨脹而收縮或彎折而易於封閉,透過連通部進行之流通將變得困難,但在本實施形態之構成則是當流體槽單元發生了膨脹時,構成流體槽單元之中間片體之伸張作用會抑制與膨脹之流體槽單元對向之連通部或鄰接之連通部之收縮、彎折。因此,不易產生連通部之封閉,即便令多角形形狀之角數採用4亦可實現流體室內之流體之安定移動。
作為接著部20之端部之較佳形狀之一例,如圖2及圖3所示,與本實施形態相關之第1表層片體2側之接著部20是令其端部21成為圓弧狀,因此,加在接著部20之端部21之應力會合適地分散,可防止接著部20之端部21與第1表層片體2之境界部分之破損。另外,在本實施形態,接著部20是形成其端部21側漸漸變粗軸之綿花棒形狀,端部21以即便是大應力亦可對應的方式而設計。線狀之接著部20之長度20a並未特別限定,可因應接著部之配置圖案、用途而適宜地設定。舉例來說,可以是令全部之線狀之接著部20之長度20a與線狀之接著部40之長度40a之長度為相同長度,亦可以是如圖8(d)~(f)、圖9(b)般地令第1表層片體2側之接著部20與第2表層片體4側之接著部40的長度相異,或是如圖6(a)、(d)及(e)般地在相同面內使接著部之長度相異。另外,關於接著部之線寬20b,從使用時盡量不產生體壓分散效果小之部分以及使第1表層片體2與第1中間片體3a確實地接著之觀點,宜為2~10mm,更宜為2~8mm。本實施形態 之線狀之接著部20是作為床墊情況下之一例,以整體之長度20a為80mm、中央部分之線寬20b為3mm、端部21之最大線寬為7mm來形成。
藉由如上述般地形成將第1表層片體2與第1中間片體3a接著之接著部20,如圖4~圖5所示,當在與本實施形態相關之墊1有使用者躺著等而加上負載之際,第1流體室200之流體槽單元200A被壓扁而變形時,沿著形成該流體槽單元200A之線狀之接著部20而接著部20之周緣近處之第1表層片體2會立起,因此,線狀之接著部20會沉在內部而不露在第1表層片體2之表面上,或者,露在第1表層片體2上之接著部20之接著寬度20b會細而窄。另外,由於流體槽單元200A是藉由線狀之接著部20所形成,故即便流體室200之流體槽單元200A在使用時被壓扁,亦只會是沿著接著部20而流體槽單元200A變形,不易產生不均一之硬的摺痕等皺紋。所以,使用者之身體之突出部位難以沉在流體填充墊1之接著部20,將難以接觸到缺乏體壓分散性之接著部20,故可獲得更舒服之使用感。再者,作為看護用之墊來使用的情況下,可防止褥瘡發生。
另一方面,關於施加在第2表層片體4側之線狀之接著部40,在本實施形態是以與上述之第1表層片體2側之接著部20同樣之構成來形成。與第2表層片體4之接著部40之構成相關之其他說明是與上述之第1表層片體2之接著部20相同,其作用效果亦相同。
如圖2及圖3所示,在與本實施形態相關之流體填 充墊1,第1表層片體2側之接著部20與第2表層片體4側之接著部40是以相同綿花棒形狀而形成,但接著部20與接著部40亦可由不同形狀之接著部來構成。另外,亦可選擇複數之不同形狀等之接著部來作為第1表層片體2側之接著部20或第2表層片體4側之接著部40。於圖10(a)~(g)顯示接著部20及40之其他形狀之例。雖然在本實施形態是採用圖10(a)之形狀來作為接著部20及40,但亦可選擇如顯示於圖10之各式各樣之形狀、端部為多角形狀或只有端部之兩角具有曲率之形狀等。關於線狀之接著部20及40,除了如顯示於圖10(a)~(e)般之直線狀接著部之外,還包含:圓弧狀、波狀、S字狀等之曲線狀(參考圖9(f));其他折線狀等;ㄑ字狀(參考圖10(g))。另外,關於線狀之接著部20及40,亦可以是令形狀相同但整體之長度、大小不同之線予以組合,或是將曲線狀、折線狀、線狀等、複數之不同形狀之線予以組合,而依墊之各部位來配置。
構成與本實施形態相關之流體填充墊1之可撓性片體、亦即第1表層片體2、第1中間片體3a、第2中間片體3b及第2表層片體4是以流體不通過之非通氣性片體而形成。雖然這些可撓性片體之素材並未特別限定,但從可藉由熔接來進行由線狀之接著部20及40造成之片體相互之接著的觀點,宜為熱塑性合成樹脂膜片,從柔軟性與接著性之觀點則胺甲酸乙酯膜片更為合適。藉此,可藉由高頻熔接、熱熔接、雷射熔接或超音波熔接等之熔接而容易地進行由接著部20及40造成之片體相互之接著。附帶一提,上述接 著亦包含利用接著劑之接著接合。與本實施形態相關之流體填充墊1可藉由使將第1表層片體2與第1中間片體3a以預定之接著圖案予以接著之物、以及將第2中間片體3b與第2表層片體4以預定之接著圖案接著之物積層,將片體周緣部6熔接而概略製造。
在與本實施形態相關之流體填充墊1,如圖2所示,形成有複數個將構成中間片體3之第1中間片體3a與第2中間片體3b貫通之貫通孔5,貫通孔5是其孔周緣部被熔接而與第1中間片體3a、第2中間片體3b呈接著狀態。所以,第1流體室200與第2流體室400是透過此貫通孔5而連通,以流體不填充於第1中間片體3a與第2中間片體3b之間的方式構成。另外,貫通孔之位置並不限於圖2所圖示之位置,可因應目的而適宜地配置。舉例來說,貫通孔亦可以是配置在流體槽單元內,藉此,由於配置有貫通孔之流體槽單元內是相較於流體槽單元以外之部分呈填充較多流體之狀態,故第1表層片體或第2表層片體分別難以接觸貫通孔而貫通孔難以被封鎖,因此,於填充流體時可順暢地進行往以貫通孔連通之流體室間之流體填充。另外,由於使用時流體可安定地出入於相互之流體室,故可獲得安定之使用感。附帶一提,在不損及本發明之效果的範圍內,採用流體會填充於第1中間片體3a與第2中間片體3b之間之構成亦為可能。
雖然在本實施形態中,構成中間片體3之第1中間片體3a與第2中間片體3b是相同形狀及大小,但亦可採用使 這2片中間片體之形狀、大小相異之構成。具體而言,作為一例,亦可令第1中間片體3a是與第1表層片體2、第2表層片體4相同形狀及大小,令第2中間片體3b是僅配置在與使用者之腰之部分相接之領域而與第2表層片體4接著積層。此情況下,可以採用如下之構成:第1表層片體2、第1中間片體3a及第2表層片體4是僅有外周部被一體地封接而密封形成,第2表層片體4是在與第2中間片體3b重疊之部分藉由接著部40而與第2中間片體3b接著,其他之部分則藉由接著部40而與第1中間片體3b接著。如此,可藉由將構成中間片體3之片體之形狀、大小、材質等適宜地選擇,而因應目的來形成一部分之硬度、機能不同之流體室,可於流體填充墊附加各式各樣之機能。再者,雖然本實施形態是由第1中間片體3a與第2中間片體3b之2片來構成中間片體3,但亦可是以3片以上來構成。以複數片來構成中間片體3的情況下,中間片體中至少有1片是與第1表層片體2、第2表層片體4進行一體性外周部封接而密封形成即可,關於各中間片體之材質,可以全部使用相同之物,亦可以選擇不同材質之物。再者,亦可以採用依各中間片體而令厚度不同、令形狀不同之構成。
與本實施形態相關之流體填充墊1是經由流體供給排出部8而將流體填充、使用,流體舉例來說可以是空氣等氣體、水等液體、凝膠等,從易於掌控之觀點,適合使用空氣。雖然流體之填充率並未特別限定,但使用作為醫療看護施設等用之床墊的情況下,宜以流體之填充量少之 低膨脹狀態來使用。具體而言,填充於流體室200及400之流體之填充率宜為相對於最大填充容積呈40~90%(流體室內之流體溫度25℃)之範圍,更宜為60~85%。藉由如此地以低膨脹狀態來使用此流體填充墊1,能以低壓來保持使用者之身體,令體壓分散是處在合適之狀態,可防止褥瘡之發生。另外,即便是以低膨脹狀態來使用的情況下,亦因為上述之構成而難以發生由連通部200B及400B之彎折等造成之流體之封閉,可確保在流體室200及400內之安定之流體流動,故可作為具有安定感之低膨脹之流體填充墊1來使用。在此,最大填充容積是指流體室內之流體溫度為25℃之情形下,使流體填充墊膨起到最大之狀態下的容積。流體之填充容積是用水置換法等公知方法來計測即可。另外,關於用於達成所設定之填充率的流體量(容積),可藉由將設定之填充率乘算最大填充容積來獲得。另外,流體供給排出部8是以將流體填充墊1之第1表層片體2或第2表層片體4貫通之孔而構成,對流體填充墊1之流體之填充、封起、排出等作業是於此流體供給排出部8將栓、切換閥、管等零件適宜地連結而進行。在圖1圖示了連結有L字狀管之狀態,作為本實施形態之流體供給排出部8。另外,流體供給排出部8可以是流體之供給及排出共用,亦可以是供給部與排出部分別設置。
本發明之流體填充墊可以是在將流體填充而封起之狀態就這樣使用,亦可以是經由流體供給排出部8以公知之方法控制流體之供給、排氣而使用。另外,亦可以是 如後述之第2實施形態般地將流體室200及400分割成複數之流體填充室而個別地對各流體填充室進行供給排氣控制,或是舉例來說適用使複數之流體室交互地膨脹、收縮之所謂壓力切換方式之空氣床墊般之控制。
接著,一面參考圖3~圖5一面說明與本實施形態相關之流體填充墊之作用。圖3是顯示與本實施形態相關之流體填充墊1的部分擴大圖,圖4是顯示圖3的A-A線截面圖、B-B線截面圖及C-C線截面圖。如圖4所示,與本實施形態相關之流體填充墊1於第1表層片體2側具有第1流體室200且於第2表層片體4側具有第2流體室400,於流體室200具備有藉著複數之接著部20而形成之流體槽單元200A與連通部200B。藉此,在第1表層片體2上有使用者躺著等之際,當負載透過第1表層片體2而加在第1流體室200時,從與使用者之身體相接之部分之流體槽單元200A往其周圍之流體槽單元200A之流體移動是合適地受連通部200B限制,在與使用者之身體相接之部分之流體槽單元200A留有一定量之流體,如支持使用者之身體般地作用。此時,如圖5所示,當流體槽單元200A承受使用者之負載而變形時,與直接連接至變形之流體槽單元200A之連通部200B對向之第2表層片體4側之流體槽單元400A由下朝上側支持連通部200B,將連通部200B支持成不彎折,連通部200B之形狀受到維持,可防止連通部200B之封閉。所以,可獲得即便是在使用時亦不會妨礙流體槽單元200A間之流體之移動而具有安定之使用感之流體填充墊1。同樣地,於第2表層片體4側之第2 流體室400具備有藉著複數之接著部40而形成之流體槽單元400A與連通部400B。藉此,在第1表層片體2上有使用者躺著等之際,當負載透過第1流體室200而加在第2流體室400時,從承受負載之流體槽單元400A往其周圍之流體槽單元400A之流體移動是合適地受連通部400B限制,在承受使用者之負載之部分之流體槽單元400A留有一定量之流體,如支持使用者之身體般地作用。此時,如圖5所示,當流體槽單元400A承受使用者之負載而變形時,與直接連接至變形之流體槽單元400A之連通部400B對向之第1流體槽單元200A由上朝下側支持連通部400B,將連通部400B推擠成不彎折,連通部400B之形狀受到維持,可防止封閉。所以,可獲得即便是在使用時亦不會妨礙流體槽單元400A間之流體之移動而具有安定之使用感之流體填充墊1。
另外,如圖5(b)及(c)所示,若負載加在第1表層片體2,則第1流體室200之流體槽單元200A被壓扁而變形。於此之際,沿著形成流體槽單元200A之線狀之接著部20而接著部20之周緣近處之第1表層片體2會立起,接著部20會沉在內部而不露在第1表層片體2之表面上,或者,露在第1表層片體2上之接著部20之接著寬度20b會細而窄。同樣地,於第2流體室400之流體槽單元400A亦被壓扁之際,接著部40之周緣近處之第2表層片體4會立起,故接著部40會沉在內部而不露在第2表層片體4之表面上,或者,接著部40之接著寬度40b會細而窄。所以,即便是在相同位置配置有第1表層片體2側之接著部20與第2表層片體4側之接著部40的 交叉部分,亦會令體壓分散效果小之部分不接觸使用者般地作用,故獲得更舒服之使用感,再者,於醫療、看護用途可防止褥瘡之發生。
另外,與本實施形態相關之流體填充墊1亦可如圖1般地在墊1之長度方向L之端部附加有纏入布7。此纏入布7是當要將流體填充墊1載置於床台(床)或其他之床墊材之上的情況下,纏在床台之底板(與JIS T9205之各部名稱之「bottom]相當之部分)或其他之床墊材之反側,藉此,可於進行背部抬升等之際防止流體填充墊1自載置之位置偏離而移動。附帶一提,雖然圖1是在流體填充墊1之長度方向之兩端附加纏入布7之形態,但亦可以是只對使用時成為使用者之頭側之一端進行附加之形態。另外,防止流體填充墊1自原先載置於床台(床)或其他之床墊材之位置偏離而移動之手段並不限於纏入布7之附加,舉例來說,亦可以是在流體填充墊1之周端部附加用於與床台等進行固定之繩或帶等之固定器,或者,當要將流體填充墊1與床台等以繩連結而固定的情況下,亦可於流體填充墊1附加讓繩通過之孔。
另外,雖然並未特別限定,但與本實施形態相關之流體填充墊1舉例來說是適用於寢具用床墊、坐墊、枕頭、鞋墊等。另外,並非僅限於一般用途,亦可適用於醫療看護用之寢具用床墊、坐墊及枕頭。此情況下,為了提高防止褥瘡之效果,宜對填充於墊內部之流體量進行調整而以低膨脹之狀態來使用。
接著,一面參考圖11~圖14一面說明與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相關之流體填充墊11。
如圖11所示,與第2實施形態相關之流體填充墊11是呈現令積層片體之周緣部16受到密封而填充在流體填充墊內部之流體不從周緣部16洩漏之構造。另外,本實施形態之流體填充墊11是為了對應帶有背部抬升機能之床等之彎折而在彎折位置具備有2處之封起部19,封起部19是於墊之寬度方向將片體一體地封起而形成。另外,如圖12所示,與第2實施形態相關之流體填充墊是令第1表層片體12、中間片體13及第2表層片體14之3片可撓性片體以此順序積層而構成。如圖14所示,流體填充墊11是在第1表層片體12與中間片體13之間填充有流體而形成第1流體室1200,在第2表層片體14與中間片體13之間亦填充有流體而形成第2流體室1400。如此,本發明之流體填充墊11是具備有第1流體室1200與第2流體室1400之2層的流體室。
如圖11~圖14所示,第1表層片體12與中間片體13是以具有互相連結之多角形形狀之接著圖案而接著。接著圖案是在與多角形形狀之邊對應之部分具有線狀之接著部120,在與多角形形狀之頂點對應之部分具有未接著部1200C。藉此,於此第1表層片體12與中間片體13之間填充流體而形成第1流體室1200之際,在此流體室1200形成以鄰接之4個接著部120而部分地包圍之略菱形狀之第1流體槽單元1200A、及令鄰接之流體槽單元相互流體連通之第1連通部1200B(參考圖14)。
同樣地,第2表層片體14與中間片體13是以具有互相連結之多角形形狀之接著圖案而接著。接著圖案是在與多角形形狀之邊對應之部分具有線狀之接著部140,在與多角形形狀之頂點對應之部分具有未接著部1400C。藉此,於此第2表層片體14與中間片體13之間填充流體而形成第2流體室1400之際,在此流體室1400形成以鄰接之4個接著部140而部分地包圍之略菱形狀之第2流體槽單元1400A、及令鄰接之流體槽單元相互流體連通之第2連通部1400B(參考圖14)。
如圖12及圖13所示,上述之第1連通部1200B是配置在與第2流體槽單元1400A對向之位置,第2連通部1400B亦配置在與第1流體槽單元1200A對向之位置。另外,在本實施形態,第1流體槽單元1200A是配置在與第2連通部1400B對向之位置,第2流體槽單元1400A亦配置在與第1連通部1200B之對向。藉由如此地配置接著圖案,即便是承受使用者之負載而其中一方之流體室1200或1400之流體槽單元1200A或1400A發生變形的情況下,因為與變形之流體槽單元1200A或1400A直接連接之連通部1200B或1400B是受對向之另一方之流體室1400或1200之流體槽單元1400A或1200A支持,故形狀受到維持而難以封閉。另外,當流體槽單元1200A或1400A發生了膨脹時,因為構成流體槽單元1200A或1400A之各中間片體之伸張作用會抑制對向之連通部1400B或鄰接之連通部1200B之收縮、彎折,故即便是令流體槽單元1200A或1400A呈高膨脹狀態的情況下亦不 易產生連通部400B或200B之封閉。因此,由於流體槽單元間之流體之移動不受到妨礙,故可獲得不會流體室之接觸壓變高或體壓分散變不安定而具有安定之使用感之流體填充墊11。附帶一提,在不損及作為流體填充墊11之本發明之效果的範圍內,連通部1200B或1400B並非一定要全部都配置在與流體槽單元1400A或1200A對向之位置,只要是就每1個流體槽單元1200A或1400A,令直接連接此流體槽單元之至少1個連通部1200B或1400B會與另一方之流體槽單元1400A或1200A對向即可。同樣地,流體槽單元1200A或1400A並非一定要全部都配置在與連通部1400B或1200B對向之位置,流體槽單元1200A或1400A只要是有就每1個另一方之流體槽單元1400A或1200A而在與直接連接此流體槽單元之至少1個連通部1400B或1200B對向之位置進行配置即可。
另外,關於第1連通部1200B朝第2流體槽單元1400A對向之位置,宜配置成:第1連通部1200B朝當第2流體槽單元1400A填充了流體而膨起之際此第2流體槽單元1400A之槽單元高度1400H(參考圖14)最高之部分對向。另一方面,關於第2連通部1400B朝第1流體槽單元1200A對向之位置,宜配置成:第2連通部1400B朝當第1流體槽單元1200A填充了流體而膨起之際此第1流體槽單元1200A之槽單元高度1200H(參考圖14)最高之部分對向。藉此,當承受著使用者之負載之際,連通部1200B或1400B受對向之流體槽單元1400A或1200A所支持之作用會更有效果地發揮,故 可獲得由連通部1200B或1400B之彎折等造成之封閉會更難發生之流體填充墊。
如圖11所示,與本實施形態相關之流體填充墊11是為了容易進行對帶有背部抬升機能之床等之追隨,而在與帶有背部抬升機能之床之彎折部對應之位置具備有2處之封起部19,封起部19是於墊之寬度方向W將第1表層片體12、中間片體13及第2表層片體14一體地封起而形成。因此,流體填充墊11是於其長度方向L被分割成3個,由不連通而獨立之3個流體填充室構成。各流體填充室分別具備有第1流體室1200與第2流體室1400。這3個流體填充室之構成舉例來說是分別設有2個流體供給排出部18,透過這2個流體供給排出部18進行流體量之調整以令流體填充墊11維持預定之墊高度與流體壓。另外,如圖14所示,與本實施形態相關之流體填充墊11是形成有複數個將中間片體3貫通之貫通孔15,第1流體室1200與第2流體室1400是透過此貫通孔15而連通。附帶一提,雖然在本實施形態是令因為封起部19而造成之流體填充室之數量為3個,但亦可因應目的而令其為2個或4個以上。
構成與本實施形態相關之流體填充墊11之可撓性片體、亦即第1表層片體12、中間片體13及第2表層片體14是以流體不通過之非通氣性片體而形成。與本實施形態相關之流體填充墊11可藉由以下而概略製造:在將第1表層片體12與中間片體13重疊而藉著複數之接著部120予以接著之後,一面調整接著圖案一面將中間片體13與第2表層片 體14藉著複數之接著部140予以接著,之後,於墊之寬度方向W形成使該等片體一體地熔接而封起之封起部19,將片體周緣熔接。
附帶一提,與流體填充墊11之構成相關之其他說明是與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的情況相同,其作用效果亦相同。
[實施例]
以下,使用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
[實施例1]
藉著以下之步驟而製作流體填充墊,就作為床墊來使用之際之效果進行評價。流體填充墊之構成是與圖2顯示之第1實施形態相同,第1表層片體2、第1中間片體3a、第2中間片體3b及第2表層片體4是使用4片之胺甲酸乙酯膜片片體(硬度:JIS A硬度85,厚度:0.25mm,NIHON UNIPOLYMER股份有限公司製品,XN2001)。首先,對於第1表層片體2與第1中間片體3a,令圖15(b)所示之平行四邊形(菱形)連續之接著圖案展開於片體整體而藉由熔接將片體整體予以接著。此接著圖案是以令於未接著部領域形成之連通部200B成為縱25mm*橫25mm之四角形的方式構成。附帶一提,圖15(b)所示之接著圖案是以令接著部20之傾斜角度θ、亦即接著部20之相對於墊之長度方向L之銳角角度θ成為45度的方式而配置。另外,構成接著圖案之線狀之接著部20是圖15(a)所示之綿花棒形狀及尺寸,具體而言,整體之長度是80mm,端部之長度是21mm,中央部分之長度 是38mm,中央部分之線寬是3mm,端部之最大線寬是7mm,端部之曲率半徑是R3.5mm。同樣地,對於第2表層片體2與第2中間片體3b,令圖15(b)所示之平行四邊形(菱形)連續之接著圖案展開於片體整體而藉由熔接將片體整體予以接著。接著,如圖15(b)所示,以令藉由上述接著所形成之第1流體槽單元200A與第2連通部400B對向、第2流體槽單元400A與第1連通部200B對向的方式,使經上述接著之片體重疊。此時,以令第1表層片體2側之接著部20與第2表層片體4側之接著部40之在平面視點下之交叉角度α成為90度的方式,調整重疊角度。接著,於第1中間片體3a及第2中間片體3b之對向之位置分別開孔,使第1中間片體3a之孔周緣部與第2中間片體3b之孔周緣部熔接而設貫通孔,第1表層片體2側之流體室200與第2表層片體4側之流體室400成為連通。之後,將4片之片體之周緣部熔接而密封,獲得長度2070mm、寬度930mm之床墊。
作為比較例,在上述之製作步驟中,於將經接著之第1表層片體2側之片體與第2表層片體4側之片體重疊之際,以接著部20與接著部40在平面視點下不交叉、第1流體槽單元200A與第2流體槽單元400A對向、第1連通部200B與第2連通部400B對向的方式進行重疊,除此之外則與上述之製作步驟相同,而獲得比較例之床墊。
將空氣填充於製作之各床墊,使BMI(Body Mass Index)為18、20、22、24、26及28之測試員各1名(共6名)以仰躺位來躺在各床墊(無床罩),對床墊是否觸底、睡感(支 持安定性)進行感官評價。附帶一提,評價中,睡感佳是指對流體槽單元之支持感不具有不安定感的情況。另外,以目測來觀察測試員所躺之床墊,調查流體槽單元及連通部之狀態。關於各床墊之空氣之填充率,以內壓為3.0kPa(計示壓力)時作為最大填充容積,採用填充率為80%(內壓0.5kPa,計示壓力)之低填充率(低膨脹狀態)、填充率為90%(內壓1.5kPa,計示壓力)之高填充率(高膨脹狀態)之2者,就這2個狀態進行評價。
結果,與本實施例相關之床墊是低填充率及高填充率雙方之狀態皆自全部之測試員獲得無觸底、睡感佳之評價。另外,由測試時之床墊之狀態得知,藉由採用本發明之構成,遍及實用之填充率之範圍,難以因為伴隨連通部之彎折、流體槽單元之膨脹而來之連通部之收縮而造成空氣流動之封閉。結果,得知:各流體槽單元可安定地支持身體,故睡感佳、無觸底,且沒有接著部頂到身體般之硬感,特別的是,在低填充率的情況下體壓分散性亦為佳。
另一方面,比較例之床墊是自7成以上之測試員獲得在低填充率之狀態下有觸底之評價。另外,自全部之測試員獲得與實施例1之本發明之床墊相較之下低填充率及高填充率雙方之狀態皆睡感差之評價。另外,由測試時之床墊之狀態得知,關於不具有本發明之構成、第1表層片體側與第2表層片體側之流體槽單元在平面視點下重疊、第1表層片體側與第2表層片體側之連通部在平面視點下重疊之構造之比較例之床墊,於低填充率之狀態下,負載集中 於連通部時易於發生觸底,另外,連通部在沿著接著部之長度方向而產生彎折變形之際亦易於封閉。而且,得知:於高填充率之狀態下,可觀察到伴隨填充率之上昇而接著部之端部相互接近、連通部被擠扁而封閉之情形,與此封閉之連通部鄰接之流體槽單元間之空氣之流動受到阻害,由各流體槽單元進行之身體之支持變不安定。另外,得知:由於接著部是以在平面視點重疊的方式而配置,故會有由接著部頂到身體造成之硬感,體壓分散性亦較差。
[實施例2]
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步驟製作流體填充墊,就作為床墊來使用之際之效果進行評價。上述之製作步驟中,只有接著圖案之接著部之傾斜角度θ(接著部之相對於墊之長度方向L之銳角角度θ)、以及第1表層片體2側之接著部20與第2表層片體4側之接著部40之在平面視點下之交叉角度α被改變成以下表1所示之數值,而分別製作床墊。
以成為填充率80%的方式將空氣填充於製作之各床墊,使BMI(Body Mass Index)為18、20、22、24、26及28之測試員各3名(共18名)以仰躺位來躺在各床墊(無床罩),對床墊之支持感進行感官評價。評價之判定是以交叉角度α為90度及傾斜角度θ為45度之床墊之評價作為基準, 感覺與其同等或更優秀之人數為15人以上的情況是A等級,10~14人的情況是B等級,6~9人是C等級,5人以下是D等級。將結果顯示於表2。
由此結果可得知,接著部20與接著部40之交叉角度α宜為60~120度,更宜為70~110度。另外,可得知接著部之傾斜角度θ宜為30~60度,更宜為35~55度。
本發明並非限定於上述之實施形態或實施例,在不超脫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發明要旨之範圍內進行了各種設計變更之形態是亦包含於技術範圍。

Claims (15)

  1. 一種流體填充墊,是第1表層片體、至少1個中間片體及第2表層片體以此順序積層並且外周部受到密封而構成,在前述第1表層片體與前述至少1個中間片體之間、以及前述第2表層片體與前述至少1個中間片體之間填充流體而使用;前述流體填充墊之特徵在於:前述第1表層片體與前述至少1個中間片體、以及前述第2表層片體與前述至少1個中間片體是以複數個多角形形狀在前述墊的寬度方向及長度方向互相連結之接著圖案來接著;前述接著圖案是在與前述多角形形狀之各頂點對應之部分具有未接著部,且與前述多角形形狀之各邊對應之部分是由線狀之接著部所構成;將前述第1表層片體及前述至少1個中間片體接著之前述接著圖案之全部之線狀之接著部是配置成在平面視點下,與將前述第2表層片體及前述至少1個中間片體接著之前述接著圖案之全部之線狀之接著部交叉之位置;藉由前述接著圖案之接著,在以前述線狀之接著部包圍之部分分別形成流體槽單元(cell),並在前述未接著部分別形成令鄰接之流體槽單元相互流體連通之連通部;在前述第1表層片體及前述至少1個中間片體間所 形成之前述連通部是配置在與在前述第2表層片體及前述至少1個中間片體間所形成之流體槽單元對向的位置;在前述第1表層片體及前述至少1個中間片體間所形成之流體槽單元是配置在與在前述第2表層片體及前述至少1個中間片體間所形成之前述連通部對向的位置;在前述第2表層片體及前述至少1個中間片體間所形成之前述連通部是配置在與在前述第1表層片體及前述至少1個中間片體間所形成之流體槽單元對向的位置;在前述第2表層片體及前述至少1個中間片體間所形成之流體槽單元是配置在與在前述第1表層片體及前述至少1個中間片體間所形成之前述連通部對向的位置。
  2. 如請求項1之流體填充墊,前述接著圖案之前述多角形形狀是含有複數個角數不同之多角形形狀或一邊之長度不同之多角形形狀。
  3. 如請求項1或2之流體填充墊,將前述第1表層片體及前述至少1個中間片體接著之各接著圖案、以及將前述第2表層片體及前述至少1個中間片體接著之各接著圖案是互相不同。
  4. 如請求項1或2之流體填充墊,於前述至少1個中間片體設有至少1個貫通孔,填充在前述第1表層片體及前述至 少1個中間片體間之流體、填充在前述第2表層片體及前述至少1個中間片體間之流體可透過前述至少1個貫通孔而流通。
  5. 如請求項4之流體填充墊,前述至少1個貫通孔是配置在前述流體槽單元內。
  6. 如請求項1或2之流體填充墊,前述至少1個中間片體是將第1中間片體與第2中間片體積層而構成;前述第1表層片體是與前述第1中間片體接著,前述第2表層片體是與前述第2中間片體接著。
  7. 如請求項1或2之流體填充墊,前述接著圖案之前述多角形形狀之角數是3~8。
  8. 如請求項1或2之流體填充墊,前述接著圖案之前述多角形形狀是平行四邊形。
  9. 如請求項1或2之流體填充墊,前述連通部是配置在與當流體填充於與該連通部對向之流體槽單元而膨脹之際該流體槽單元之槽單元高度變得最高之部分對向的位置。
  10. 如請求項1或2之流體填充墊,前述接著圖案之前述線狀之接著部之至少其中一端形成有前端圓弧狀之粗軸部。
  11. 如請求項1或2之流體填充墊,將前述第1表層片體及前述至少1個中間片體接著之前述接著圖案之線狀之接著部,與將前述第2表層片體及前述至少1個中間片體接著之前述接著圖案之線狀之接著部,在平面視點下之交叉 角度是90度±30度。
  12. 如請求項1或2之流體填充墊,前述接著圖案之線狀之接著部是配置成相對於前述墊之長度方向的銳角角度為30度至60度。
  13. 一種墊,是使用到如請求項1或2之流體填充墊。
  14. 一種坐墊,是使用到如請求項1或2之流體填充墊。
  15. 一種枕頭,是使用到如請求項1或2之流體填充墊。
TW104111928A 2014-05-28 2015-04-14 Fluid filling pad TWI6469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10249 2014-05-28
JP2014110249 2014-05-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0051A TW201600051A (zh) 2016-01-01
TWI646926B true TWI646926B (zh) 2019-01-11

Family

ID=55184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1928A TWI646926B (zh) 2014-05-28 2015-04-14 Fluid filling pad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284499B2 (zh)
CN (1) CN105286372A (zh)
TW (1) TWI6469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70667B2 (ja) * 2016-04-20 2020-03-25 株式会社タイカ エアーマットレス及びエアーマットレス装置
US20180085250A1 (en) * 2016-09-29 2018-03-29 Randy Howard Weinstein Cold Pack and Storage Container for Perishables
JP2018171285A (ja) * 2017-03-31 2018-11-0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これを備えるオットマン、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マッサージ機
JP1655754S (zh) 2019-04-26 2020-03-23
JP1655434S (zh) 2019-04-26 2020-03-23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D151274A5 (de) * 1980-06-03 1981-10-14 Taurus Gumiipari Vallalat Aufpumpbares,aus mehreren schichten,insbesondere aus mit gummi ueberzogenem gewebe bestehendes elastomer
JPS5711605A (en) * 1980-06-17 1982-01-21 Taurusu Gumiipari Barurarato Air enclosing product made of elastomer
JPS6042171U (ja) * 1983-08-31 1985-03-25 池田物産株式会社 エアマツト
JPS61105065U (zh) * 1984-12-14 1986-07-03
CN87214051U (zh) * 1987-10-04 1988-12-21 河北省衡水地区中外产品信息开发服务中心 一种高度密封减压充气垫
US5022109A (en) * 1990-06-11 1991-06-11 Dielectrics Industries Inflatable bladder
CN2096351U (zh) * 1991-06-14 1992-02-19 李荣奇 多功能组合瘫痪病人床垫
JP3514499B2 (ja) * 1994-01-05 2004-03-3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空気袋
JP3143781B2 (ja) * 1996-06-18 2001-03-07 株式会社スズパック エアマット
JP2000217685A (ja) * 1999-01-28 2000-08-08 Shigeoka:Kk 水性液体収容バッグ
CN2376903Y (zh) * 1999-05-21 2000-05-10 张鸿均 气压式按摩床
JP2002065405A (ja) * 2000-08-28 2002-03-05 Molten Corp エアマット
JP4641093B2 (ja) * 2000-10-31 2011-03-02 株式会社モルテン エアマット
US6739005B2 (en) * 2001-09-04 2004-05-25 Banyan Licensing Lc Bed with adjustable elevation components
US6973690B2 (en) * 2002-07-17 2005-12-13 Aero Products International, Inc. Adjustable inflatable pillow
WO2009072253A1 (ja) * 2007-12-03 2009-06-11 Molten Corporation エアマット
CN203314536U (zh) * 2013-04-26 2013-12-04 权宁洙 一种透气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86372A (zh) 2016-02-03
JP2016005535A (ja) 2016-01-14
JP6284499B2 (ja) 2018-02-28
TW201600051A (zh) 2016-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46926B (zh) Fluid filling pad
ES2782382T3 (es) Cojín de soporte
US11000435B2 (en) Multi-layered cushioning support
US8635726B2 (en) Cushion bladder with middle layer having gaps and various positioned interior welds
TW526055B (en) Air mattress
US6728986B2 (en) Body support arrangements
US8959685B2 (en) Cushion cell and cushion body using the same
JP2011512936A (ja) マットレスなどを作るモジュール式支持要素、およびそのような要素で実現されるマットレスなど
CN104105467A (zh) 患者转移装置
JP4312176B2 (ja) 複合部分体マットレス又はマットレス上敷き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544305B (en) Inflatable support
US20120090095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abricating cellular cushions
TW201907833A (zh) 床墊構造體
US20040074004A1 (en) Inflatable support system
JP6670667B2 (ja) エアーマットレス及びエアーマットレス装置
ES2423320T3 (es) Soporte para el cuerpo con superficie de arriba no plana
WO2020071525A1 (ja) エアセル部品、エアセルユニット、及びエアマットレス
JP2017093550A (ja) エアセルユニット、マットレス、クッション及び介護ロボット
JP2019177101A (ja) エアセル及びエアマットレス
US20170231849A1 (en) Overlay support pad for medical bean bag device
JP2015223340A (ja) エアーマットレス
TWI603695B (zh) 床墊結構
JP6124126B2 (ja) 流動体内蔵クッションおよび流動体内臓マット
JP2010046306A (ja) クッション体
JP3000447U (ja) 多目的空圧式便利マ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