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46714B - 電池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池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46714B
TWI646714B TW103112144A TW103112144A TWI646714B TW I646714 B TWI646714 B TW I646714B TW 103112144 A TW103112144 A TW 103112144A TW 103112144 A TW103112144 A TW 103112144A TW I646714 B TWI646714 B TW I64671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information
preamble
control unit
battery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121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48320A (zh
Inventor
荒島謙治
Kenji Arashima
紺谷悟司
Satoshi Konya
Original Assignee
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Sony Corpora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Sony Corporation filed Critical 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4483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483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67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671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3/00Electric devices on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safety purpos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e.g. speed, deceleration or energy consumption
    • B60L3/0023Detecting, eliminating, remedying or compensating for drive train abnormalities, e.g. failures within the drive train
    • B60L3/0046Detecting, eliminating, remedying or compensating for drive train abnormalities, e.g. failures within the drive train relating to electric energy storage systems, e.g. batteries or capaci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5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involving identification of vehicles or their battery ty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12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responding to state of charge [SoC]
    • B60L58/14Preventing excessive discharg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12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responding to state of charge [SoC]
    • B60L58/15Preventing overcharg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18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f two or more battery modu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4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controlling a combination of batteries and fuel ce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6/00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with additional source of power, e.g. combustion engine or electric motor
    • B62M6/80Accessories, e.g. power source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M6/90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02Overcharge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06Overdischarge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circuits adapted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the batter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50/00Driver interactions
    • B60L2250/10Driver interactions by ala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2010/4271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s including electronic circuits, e.g. control of current or voltage to keep battery in healthy state, cell balanc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2010/4278Systems for data transfer from batteries, e.g. transfer of battery parameters to a controller, data transferred between battery controller and main controll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02J7/00034Charger exchanging data with an electronic device, i.e. telephone, whose internal battery is under char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48Detection of remaining charge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88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harg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non-electric parame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7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supporting the interoperability of electric or hybrid vehicles, i.e. smartgrids as interface for battery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EV] or hybrid vehicles [HE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30/00Systems supporting specific end-user applications in the sector of transportation
    • Y04S30/10Systems supporting the interoperability of electric or hybrid vehicles
    • Y04S30/14Details associated with the interoperability, e.g. vehicle recognition, authentication, identification or bil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提出一種可容易地更新電池內之控制資料的電池裝置。
一種電池裝置,其係具備:電池;和通訊部,係與外部機器進行通訊;和控制部,係根據基於前記通訊部之通訊而被取得到的關於前記電池之動作規格的控制資訊,來控制前記電池之動作。

Description

電池裝置
本揭露係有關於電池裝置。
以鋰離子電池為首的可充放電之電池,係被使用於電動汽車或電動協力自行車、或電動工具等之機器。在此種電池之中,有些會為了防止過充電或過放電而監視著電池內之狀態,偵測到異常時就停止放電或充電。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5039980號公報
另一方面,不僅在偵測到電池之狀態異常的情況,而是能將電池之動作規格因應隨時之狀況而容易加以變更而動作,此種需求也是存在的。其他方面,在專利文獻1中係公開了,藉由連接至電池的電池控制器,而從 外部控制電池之動作的構成。然而,藉由專利文獻1所述之發明來控制電池之動作時,必須要設置電池控制器之類的外部機器,例如,在既存的機器中控制電池之動作,係為困難。
於是,本揭露中係提出一種可變更電池之動作規格的新穎且改良過的電池裝置。
若依據本揭露,則提供一種電池裝置,其係具備:電池;和通訊部,係與外部機器進行通訊;和控制部,係根據基於前記通訊部之通訊而被取得到的關於前記電池之動作規格的控制資訊,來控制前記電池之動作。
如以上說明,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可變更電池之動作規格的電池裝置。
1‧‧‧+端子
2‧‧‧-端子
4‧‧‧開關電路
5‧‧‧充電控制FET
5a‧‧‧寄生二極體
6‧‧‧放電控制FET
6a‧‧‧寄生二極體
7‧‧‧電池
8‧‧‧溫度偵測元件
9‧‧‧電流偵測電阻
10‧‧‧控制部
11‧‧‧測定電路
12‧‧‧保護電路
13‧‧‧記憶部
15‧‧‧天線
16‧‧‧耦合電路(濾波器)
20、20a、20b‧‧‧RFID標籤
20c、20d‧‧‧RFID讀寫器
40‧‧‧機器
46‧‧‧耦合電路(濾波器)
50‧‧‧控制部
54‧‧‧RFID讀寫器
55‧‧‧天線
57‧‧‧輸入部
59‧‧‧顯示部
100、110、120‧‧‧電池裝置
120‧‧‧電池裝置
132‧‧‧高頻訊號生成部
150‧‧‧高頻訊號生成部
220‧‧‧IC晶片
222‧‧‧偵測部
224‧‧‧檢波部
226‧‧‧調節器
228‧‧‧解調部
230‧‧‧資料處理部
232‧‧‧負載調變部
234‧‧‧ROM
236‧‧‧RAM
238‧‧‧內部記憶體
240‧‧‧匯流排
242‧‧‧第1高頻收送訊部
244‧‧‧第2高頻收送訊部
250‧‧‧高頻訊號生成部
252‧‧‧解調部
254‧‧‧第1高頻收送訊部
256‧‧‧第2高頻收送訊部
401‧‧‧連接機器
410‧‧‧連接機器
500‧‧‧使用者終端
540‧‧‧高頻訊號生成部
542‧‧‧解調部
20a‧‧‧RFID標籤
20b‧‧‧RFID標籤
20c‧‧‧RFID讀寫器
20d‧‧‧RFID讀寫器
C11‧‧‧電容器
C12‧‧‧電容器
C13‧‧‧電容器
C3‧‧‧電容器
C5‧‧‧電容器
C6‧‧‧電容器
C7‧‧‧電容器
C9‧‧‧電容器
D1‧‧‧二極體
L11‧‧‧電感器
L12‧‧‧電感器
L3‧‧‧電感器
L5‧‧‧電感器
L6‧‧‧電感器
L7‧‧‧電感器
L8‧‧‧電感器
PL‧‧‧電力線
SA1~SA3‧‧‧突波吸收器
SW1‧‧‧開關
[圖1]本揭露的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之概略構成的圖示。
[圖2]同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的電路構成之一例的電路圖。
[圖3]同實施形態所述之RFID標籤的電路構成之一 例的電路圖。
[圖4]同實施形態所述之使用者終端之概略構成的圖示。
[圖5]同實施形態所述之RFID讀寫器的電路構成之一例的電路圖。
[圖6]本揭露的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之概略構成的圖示。
[圖7]同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用來和使用者終端進行通訊所需之構成之一例的圖示。
[圖8]耦合電路(濾波器)的電路構成之一例的電路圖。
[圖9]同實施形態所述之RFID標籤的電路構成之一例的電路圖。
[圖10]同實施形態所述之RFID標籤的電路構成之一例的電路圖。
[圖11]同實施形態之變形例所述之RFID讀寫器的電路構成之一例的電路圖。
[圖12]同實施形態之變形例所述之RFID讀寫器的電路構成之一例的電路圖。
[圖13]本揭露的第3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之概略構成的圖示。
[圖14]同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的電路構成之一例的電路圖。
[圖15]本揭露的實施例1所述之電池裝置之一連串動 作的流程圖。
[圖16]本揭露的實施例2所述之電池裝置之一連串動作的流程圖。
[圖17]本揭露的實施例3所述之電池裝置之一連串動作的流程圖。
[圖18]本揭露的實施例6所述之電池裝置之一連串動作的流程圖。
以下,一邊參照添附圖式,一邊詳細說明本揭露的理想實施形態。此外,於本說明書及圖面中,關於實質上具有同一機能構成的構成要素,係標示同一符號而省略重複說明。
此外,說明係用以下順序來進行。
1.第1實施形態
1.1.電池裝置的概略構成
1.2.電池裝置的電路構成
1.3.使用者終端的概略構成
1.4.RFID讀寫器的電路構成
1.5.總結
2.第2實施形態
2.1.電池裝置的概略構成
2.2.RFID標籤及耦合電路的電路構成
2.3.變形例
2.4.總結
3.第3實施形態
3.1.電池裝置之構成
3.2.總結
4.實施例1(對電動協力自行車用電池的適用例)
5.實施例2(對電動機車之電池的適用例)
6.實施例3(對電動車的適用例)
7.實施例4(關於電池資訊之輸出的控制之一例)
8.實施例5(電池的輸出控制之一例)
9.實施例6(充電控制之一例)
10.實施例7(限定利用機器的控制之一例)
11.實施例8(對汽車用電池的適用例)
12.實施例9(進行驅動機器之推定‧特定時之一例)
13.實施例10(進行作業內容之推定‧特定時之一例)
<1.第1實施形態> 〔1.1.電池裝置的概略構成〕
首先參照圖1,說明本揭露的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100的概略構成。圖1係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100的概略構成的圖示。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100係例如,藉由被裝著至充電器,而對電池7進行充電。此情況下,電力線PL之端部所設置的+端子1和-端子2係分別被連接至充電器的+端子、-端子,透過電力線 PL而進行充電。又,電子機器使用時係和充電時相同,+端子1和-端子2係被連接至機器的+端子、-端子,透過電力線PL而進行放電。
如圖1所示,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100係主要含有:電池7、控制部10、測定電路11、開關電路4、RFID標籤20、天線15。
控制部10係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或BMU(Battery Managemant Unit)這類演算電路所構成,控制電池裝置100內之各部的動作。控制部10係被構成為,可透過RFID標籤20及天線15而和外部機器的使用者終端500進行通訊。RFID標籤20,係為使用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所致之通訊技術或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術等之無線通訊技術的通訊元件之一例。
控制部10係透過RFID標籤20及天線15而從使用者終端500取得涉及電池7之動作規格的控制資訊。控制部10,係根據所取得之控制資訊,將控制部10用來控制電池裝置100內之各構成所需的控制資料予以更新,就可變更電池裝置100的動作規格。此處,所謂控制資料之更新係包含,新設定控制資料之情形,和將已被設定之控制資料予以變更之情形。又,涉及電池7之動作規格的控制資訊,係可含有控制資料本身,亦可含有用來生成控制資料所需之資訊。亦即,控制部10係可用控制資訊中所含之資訊來更新控制資料,亦可用根據所取得之控 制資訊中所含之資訊所生成之資料來更新控制資訊。又,控制資訊中所含之資訊,係不限於和電池7之動作直接關連的資訊,亦可為關於用來控制電池7之動作規格所需之條件的資訊。因此,以下記載為「根據控制資訊而更新控制資料」的時候,就視為控制部10係可使用控制資訊中所含之資訊來更新控制資料,亦可使用根據已取得之控制資訊中所含之資訊所生成之資料來更新控制資料。又,記載為「根據控制資訊而動作」的時候,係視為控制部10係可根據直接取得之控制資料來作為控制資訊而動作,也可根據所取得之控制資訊來生成控制資料,根據所生成之控制資料而動作。又,以後,本實施形態所述之控制部10和使用者終端500在收送資訊時,在無特別記載的情況下,假設是透過RFID標籤20及天線15而進行資料收送訊。
來自使用者終端500的控制資訊中係含有,例如,關於來自電池7之放電的資訊。作為關於放電之資訊的具體之一例,可舉出用來控制來自電池7之放電的開始及停止之其中至少一者所需的資訊。該用來控制來自電池7之放電的開始及停止之其中至少一者所需的資訊,係可為例如用來控制開關電路4所需之控制資料,或可為用來生成控制資料所需之資訊(例如,控制參數)。控制部10係例如,根據已取得之控制資訊來控制開關電路4,控制來自電池7之放電的開始及停止之其中至少一者。此外,開關電路4係為,用來控制來自電池7之放電及往電 池7之放電之其中至少一者所需的電路。關於開關電路4的細節將於後述。
又,作為關於放電之資訊係例如含有:關於用來控制來自電池7之放電的開始及停止之其中至少一者所需之條件的資訊。作為具體之一例,控制資訊中亦可含有,關於放電時間之資訊。此情況下,控制部10係亦可從開始來自電池7之放電起經過控制資訊中所含之放電時間後,更新控制資料以停止來自電池7之放電。
又,作為關於放電之資訊係可含有例如:關於從電池7所輸出之電流之上限的資訊。此情況下,控制部10係亦可例如,藉由根據已取得之控制資訊而更新控制資料,來控制從電池7所輸出之電流。此外,上記所示例子係僅為一例,只要是關於來自電池7之放電的資訊則無論資訊的種別、或伴隨該資訊之控制的內容,係無特別限定。
又,來自使用者終端500的控制資訊中係含有,例如,關於往電池7之充電的資訊。作為關於充電之資訊的具體之一例,可舉出用來控制往電池7之充電的開始及停止之其中至少一者所需的資訊。此情況下,控制部10係例如,根據已取得之控制資訊來控制開關電路4,控制往電池7之充電的開始及停止之其中至少一者。
又,作為關於充電之資訊係含有:關於用來控制對電池7之充電的開始及停止之其中至少一者所需之條件的資訊。作為具體之一例,控制資訊中亦可含有,關 於充電時間之資訊。此情況下,控制部10係亦可從開始往電池7之充電起經過控制資訊中所含之充電時間後,更新控制資料以停止往電池7之充電。
又,作為關於充電之資訊係可含有例如:關於被充電至電池7之充電電流之上限的資訊。此情況下,控制部10係亦可例如,藉由根據已取得之控制資訊而更新控制資料,來控制被充電至電池7之充電電流。此外,上記所示例子係僅為一例,只要是關於往電池7之充電的資訊則無論資訊的種別、或伴隨該資訊之控制的內容,係無特別限定。
又,作為關於充電及放電之資訊係可含有例如:關於電池7之充電休止電壓及放電休止電壓之資訊。一般而言,充電休止電壓越高、放電休止電壓越低時,電池的可利用容量係越大,但充放電次數會有變短的傾向。因此,由於電池因為充放電範圍而使容量和壽命呈現相反之關係,所以有時候會隨著利用目的而改變充放電範圍。因此,例如,控制部10係可推定電池7的利用場合,根據該推定結果和關於充電休止電壓及放電休止電壓之資訊,來變更充放電範圍即可。
作為具體的一例,關於充電休止電壓及放電休止電壓之資訊係亦可為,例如,含有用來推定電池7之利用場合所需之資訊、和表示與充放電範圍之關係的資訊。作為用來推定利用場合所需之資訊,係可舉例如:充電頻率、放電頻率、充電時間、放電時間、放電結束電 壓、充電結束電壓、平均電壓、充電時之溫度、放電時之溫度等之資訊。控制部10係例如,根據前述的用來推定利用場合所需之資訊,來推定電池7之利用場合,隨應於推定結果來變更充放電範圍即可。作為充放電範圍係可為例如:重視驅動時間時係為100%~20%、重視充電循環壽命時係為70%~30%、防止長期保存所致之劣化時係為70%~0%等,事先設定相應於利用場合之範圍即可。此外,控制部10係亦可根據電池7單體之資訊而將電池7單體之設定予以變更(最佳化),也可根據複數電池7之資訊進行統計分析,隨著分析結果而將複數電池7之設定予以變更(全體最佳化)。
又,來自使用者終端500之控制資訊中所含之資訊,係不限於和電池7之動作直接關連的資訊,亦可為關於用來控制電池7之動作規格所需之條件的資訊。
例如,來自使用者終端500之控制資訊中係亦可含有,使用電池裝置100之使用者的認證結果。此情況下,控制部10係亦可根據已取得之認證結果來判別使用者,隨應於判別結果來決定電池7之規格。作為具體之一例,控制部10係亦可例如,對於根據已取得之認證結果而被認證之使用者,判斷是否許可電池裝置100之使用,若不許可時則限制(或停止)來自電池7之放電或往電池7之充電。
又,作為另外一例,控制部10係亦可特定出根據已取得之認證結果而被認證之使用者的年齡,相應於 所特定出之年齡而控制從電池7所輸出之電流之上限。藉由如此構成,例如,使用者是小孩子時,為了安全而限制電池7之輸出,若使用者是大人時,則可解除對從電池7所輸出之電流之限制而動作。
又,來自使用者終端500之控制資訊中係亦可含有,用來認證使用電池裝置100之使用者所需的認證資訊。此處,所謂認證資訊係可舉例如:用來識別使用者所需的ID,或用來認證該當ID所示之使用者所需的密碼等。此情況下,控制部10係根據已取得之認證資訊而認證使用者,根據認證結果來判別該當使用者即可。此外,上記所示之認證資訊係為一例,資訊之種別或態樣係無限定。又,使用者判別後的控制部10之動作,係只要使其和使用者之認證結果已取得時同樣地動作即可。
又,作為另外一例,來自使用者終端500之控制資訊中係亦可含有表示電池裝置100之位置的位置資訊。此情況下,控制部10係亦可根據已取得之位置資訊,來決定電池7之動作規格。作為具體之一例,控制部10係判別所取得之位置資訊是像公路這類速度受到規範之場所,還是像賽道這類速度不受限制之封閉環境。然後,控制部10係亦可隨著基於位置資訊之判別結果,若所判別出來之環境是速度受到規範之場所,則限制電池7之輸出,若是速度不受限制之場所,則解除電池7之輸出的限制。
又,來自使用者終端500之控制資訊係亦可 含有,詳細限制來自電池7之放電、或往電池7之充電之動作所需的資訊。
作為具體之一例,控制資訊中係亦可含有表示所被放電之電力量的放電量、或表示放電電力之放電時間的資訊。例如,控制部10係亦可從使用者終端500取得表示放電量之資訊時,若從電池7所放電之電力量是達到所取得之放電量,則停止來自電池7之放電。又,控制部10係亦可在已經從使用者終端500取得表示放電時間的資訊的情況下,若從電池7開始放電起所經過的時間是達到放電時間,則停止來自電池7之放電。此外,關於往電池7之充電也同樣如此。
此外,控制資訊中所含之資訊的種別、和基於各資訊的控制部10之動作之具體例,係用實施例的方式另外後述。又,上記所示之例子係僅為一例,控制部10係只要能夠根據從使用者終端500所取得之控制資訊,來控制電池裝置100各部之動作,則控制資訊中所含之資訊的種別、或基於該當資訊的控制部10之動作,係沒有限定。
又,控制部10係將關於電池7之資訊、及關於電池7所被連接之連接機器的資訊加以記憶,將所記憶之各資訊,透過RFID標籤20及天線15而輸出至外部機器的使用者終端500。
例如,控制部10係亦可將測定從電池7之輸出電流值或電壓值之測定電路11所輸出的測定值加以記 憶,將所記憶之測定值,輸出至使用者終端500。作為具體之一例,控制部10係亦可將電池7的電流值或電壓值,每隔所定時間就加以記憶,將所記憶之每一時間之電流值或電壓值,輸出至使用者終端500。又,控制部10係亦可將往電池7之充電時的充電電流從測定電路11予以取得並記憶,將所記憶的充電電流之電流值,輸出至使用者終端500。如此一來從控制部10所輸出之各測定值,可在使用者終端500上做確認,藉此,利用電池裝置100之使用者可以掌握電池7的利用狀況或充電狀況。
〔1.2.電池裝置的電路構成〕
接著,參照圖2,說明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的電路構成。圖2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的電路構成之一例的電路圖。
(電池7)
電池7係為例如,鋰離子電池等之二次電池,且將複數二次電池予以串聯而成者。
(控制部(微電腦)10)
控制部(微電腦)10,係使用從測定電路11所輸入之電壓值、電流值來進行電流值之測定或電力之積算。又,元件符號8所示的溫度偵測元件(例如熱阻器)來監視電池溫度。甚至,測定值等係被保存在元件符號13所 示的記憶部中。記憶部13係可由例如,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and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這類非揮發性記憶體所構成。記憶部13係記憶著,控制部10控制各部之動作所需的控制資料(例如,控制參數)、或前述的從測定電路11所輸出之測定值。此外,關於測定電路11之細節,將於後述。
又,控制部10係亦可每隔所定之時序就將電壓、電流、及溫度之測定值從測定電路11加以取得,將已取得之測定值記憶在記憶部13中。
又,控制部10係亦可透過RFID標籤20及天線15而從外部機器(例如,使用者終端500)取得資訊,將已取得之資訊記憶在記憶部13中。藉此,控制部10係例如,藉由改寫(更新)記憶部13中所記憶之用來控制自身(亦即,控制部10)之動作所需之控制資料,就可變更關於自身之動作的規格(例如,充放電之規格)。
又,控制部10係亦可取得關於電池7所被連接之連接機器之資訊,將已取得之資訊記憶在記憶部13中。此外,控制部10取得關於連接機器之資訊的方法,係無特別限定。作為具體之一例,控制部10係可透過與連接機器之間收送資訊的專用線(例如,未圖示的序列式纜線)而取得連接機器之資訊,將已取得之資訊記憶在記憶部13中。
(測定電路11)
測定電路11係取得(測定)控制部10用來監視電池7之狀態所需的關於電池7之資訊。例如,測定電路11係測定電池裝置100內的電池7的各電池胞之電壓,向控制部10供給測定值。又,是使用電流偵測電阻9來測定電流大小及流向,向控制部10發送測定值。被測定到的溫度之資料係被供給至控制部10。再者,測定電路11係還具有,使電池7的電壓穩定而產生電源電壓的調節器之機能。
(保護電路12)
保護電路12,係當電池7之任一電池胞之電壓是變成過充電偵測電壓時,或電池7之電壓變成過放電偵測電壓以下時,向開關電路4發送控制訊號,以防止過充電、過放電。此處,鋰離子電池的情況下,過充電偵測電壓係定為例如4.2V±0.5V,過放電偵測電壓係定為2.4V±0.1V。
又,保護電路12係亦可根據來自控制部10之控制訊號,而向開關電路4發送控制訊號,藉此以控制來自電池7之放電及往電池7之充電的其中至少一者。
(開關電路4)
開關電路4係由元件符號5所示的充電控制FET(Field Effect Transistor)、和元件符號6所示的放電控 制FET所構成。將電池7之充電予以限制的情況(例如,電池電壓變成過充電偵測電壓時),係將充電控制FET5予以OFF,控制使得充電電流不會流動。此外,充電控制FET5的OFF後係藉由隔著元件符號5a所示的寄生二極體,而變成只能放電。
又,將電池7之放電予以限制的情況(例如,電池電壓變成過放電偵測電壓時),係將放電控制FET6予以OFF,控制使得放電電流不會流動。此外,放電控制FET6的OFF後係藉由隔著元件符號6a所示的寄生二極體,而變成只能充電。
(RFID標籤20、天線15)
又,本實施形態所述之控制部10係被構成為,可透過RFID標籤20及天線15而和外部裝置(例如使用者終端500)進行通訊。RFID標籤20,係為使用NFC所致之通訊技術或RFID技術等之無線通訊技術的通訊元件之一例。RFID標籤20,係將天線15所接收到的來自外部裝置之高頻訊號予以解碼,將已被解碼之資訊,輸出至控制部10。又,RFID標籤20係從控制部10取得資訊,根據已取得之資訊來控制負載調變,以生成涉及往外部裝置之回應的高頻訊號,將所生成之高頻訊號,透過天線15而發送至外部裝置。藉由如此構成,控制部10係可將從外部裝置所取得之資訊記憶在記憶部13中,或可將記憶部13中所記憶之資訊輸出至外部裝置。
此處,參照圖3,說明RFID標籤20的詳細電路構成。圖3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RFID標籤20的電路構成之一例的電路圖。此外,圖3所示的例子中,係連同天線15一起圖示。
天線15係將相應於從RFID標籤20所傳達之高頻訊號的載波,予以發送。又,天線15係從外部裝置(例如,使用者終端500)接收藉由負載調變而被發送之高頻訊號。亦即,天線15係和外部裝置之間進行非接觸的訊號之收送訊。
天線15係與具有,由具有所定電感之電感器L3、和與電感器L3並聯、具有所定靜電電容之電容器C3(電容元件)所成的並聯共振電路。此處,在圖3所示的例子中係圖示了,電感器L3係為迴圈天線之例子。
天線15是由圖3所示之並聯共振電路所構成的情況下,例如IC卡或搭載IC晶片之行動電話等之外部裝置是位於可通訊範圍內時(例如,外部裝置的使用者終端500被放到天線15上時),和外部機器不在可通訊範圍內時,天線15的阻抗會有所變化。亦即,天線15是由圖3所示之並聯共振電路所構成的情況下,當外部機器不在可通訊範圍內時,並聯共振電路係變成開放狀態,來自RFID標籤20的高頻訊號,係不會被傳達至天線15。另一方面,當外部機器位於可通訊範圍內時,天線15和外部機器所具備之天線電路就會耦合而施加負載。藉此,來自RFID標籤20的高頻訊號係被傳達至天線15,天線15 係發送出相應於高頻訊號之載波。
此處,構成天線15的並聯共振電路中的共振頻率,係例如,被設定成高頻訊號之頻率。更具體而言,電感器L3的電感之值L、和電容器C3的靜電電容之值C,係被設定成例如滿足下記的數式1。此處,數式1中所示的“f”係表示,例如13.56[MHz]等之高頻訊號之頻率。
RFID標籤20係具備,將所接收之高頻訊號進行解調而處理,藉由負載調變而發送回應訊號的IC晶片220。此外,本實施形態所述之RFID標籤20,係亦可將圖3所示之構成IC晶片220的各構成要素,以IC晶片的形態來具備之。
IC晶片220係具備:偵測部222、檢波部224、調節器226、解調部228、資料處理部230、負載調變部232。此外,在圖3中雖然未圖式,但IC晶片220係亦可具備例如,用來防止過大電壓或過大電流被施加至資料處理部230的保護電路(未圖示)。此處,作為保護電路(未圖示)係可舉例如,由二極體等所構成的箝位電路。
又,IC晶片220係具備:ROM234、或RAM236、內部記憶體238等。資料處理部230,和ROM234、RAM236、內部記憶體238,係藉由例如作為資料傳輸路的匯流排240而被連接。
ROM234係記憶著,資料處理部230所使用的程式或演算參數等之控制用資料。RAM236係暫時記憶著,被資料處理部230所執行的程式、演算結果、執行狀態等。
內部記憶體238係為IC晶片220所具備的記憶手段,例如具有抗侵入性,藉由資料處理部230,進行資料的讀出、資料的新增寫入、資料的更新。內部記憶體238中係可記憶例如,資料處理部230動作所需的應用程式資料等各式各樣的資料。
偵測部222係基於高頻訊號,而生成例如矩形的偵測訊號,將該當偵測訊號傳達至資料處理部230。又,資料處理部230係將所被傳達之上記偵測訊號,當成例如資料處理所需之處理時脈來使用。此處,上記偵測訊號,係基於從外部機器(例如,使用者終端500)所發送之高頻訊號而成者,因此是與該當高頻訊號之頻率同步。因此,IC晶片220係藉由具備偵測部222,而可將與外部機器之間的處理,與外部機器同步地進行。
檢波部224係將響應於所接收之高頻訊號的電壓(以下有時稱作「收訊電壓」)予以整流。此處,檢波部224係由例如二極體D1、電容器C11所構成,但檢 波部224的構成係不限於上記。
調節器226係將收訊電壓予以平滑、定電壓化,向資料處理部230輸出驅動電壓。此處,調節器226係例如將收訊電壓之直流成分,當成驅動電壓來使用。
解調部228,係根據收訊電壓而將高頻訊號予以解調,輸出對應於高頻訊號的資料(例如高位準和低位準的2值化之資料訊號)。此處,解調部228係例如將收訊電壓之交流成分,當成資料而輸出。
資料處理部230,係將從調節器226所輸出之驅動電壓當成電源而驅動,將解調部228中所解調之資料,輸出至控制部10。此處,資料處理部230係由例如CPU或MPU(Micro Processing Unit)所構成,但資料處理部230的構成係不限於上記。
又,資料處理部230係從控制部10取得要發送至外部機器的資料。資料處理部230,係根據從控制部10所取得之資料,生成將涉及往外部機器之回應的負載調變予以控制的控制訊號。然後,資料處理部230係將控制訊號,選擇性輸出至負載調變部232。
負載調變部232係例如,具備負載Z和開關SW1,隨著從資料處理部230所傳達之控制訊號而將負載Z選擇性連接(有效化),以進行負載調變。此處,負載Z係由例如具有所定電阻值的電阻所構成,但負載Z之構成係不限於上記。又,開關SW1係由例如p通道型的MOSFET、或n通道型的MOSFET所構成,但開關SW1 之構成係不限於上記。
IC晶片220,係藉由例如圖3所示之構成,將所接收到的高頻訊號進行處理,藉由負載調變而將回應訊號重疊至電力線而發送之。此外,本實施形態所述之IC晶片220的構成,係當然不限於圖3所示之構成。
RFID標籤20係藉由例如圖3所示的構成,從所接收之高頻訊號獲得電力而驅動而進行所收到之高頻訊號所示的處理,可藉由負載調變而將相應於該當處理之回應訊號予以發送。
〔1.3.使用者終端的概略構成〕
接著,說明外部機器的使用者終端500。使用者終端500係被構成為,藉由動作成為RFID讀寫器,而可與電池裝置100進行非接觸式通訊。藉由如此構成,使用者終端500藉由向電池裝置100發送資訊,就可變更關於電池裝置100之動作的規格。又,使用者終端500係亦可將電池裝置100內所被記憶的資訊,予以讀出。以下,參照圖4,說明使用者終端500的概略構成。圖4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使用者終端500之概略構成的圖示。
如圖4所示,使用者終端500係含有:控制部50、RFID讀寫器54、天線55、輸入部57、顯示部59。
控制部50係被構成為,可透過RFID讀寫器54及天線55而和外部裝置的電池裝置100進行通訊。 RFID讀寫器54,係為使用NFC所致之通訊技術或RFID技術等之無線通訊技術的通訊元件之一例。天線55係將相應於從RFID讀寫器54所傳達之高頻訊號的載波,予以發送。又,天線55係從外部裝置(例如,電池裝置100)接收藉由負載調變而被發送之高頻訊號。亦即,天線55係和外部裝置之間進行非接觸的訊號之收送訊。
控制部50係根據透過輸入部57的使用者輸入,而將涉及電池7之動作規格的控制資訊,透過RFID讀寫器54及天線55而發送至電池裝置100。輸入部57係提供,用來讓使用者指定電池7之動作規格所需的使用者介面(U/I)。
又,控制部50係將電池裝置100內所被記憶之各種資訊(例如,關於電池7之資訊、或關於電池7所被連接之連接機器之資訊,透過RFID讀寫器54及天線55而加以取得。控制部50,係將從電池裝置100所取得之資訊,顯示在顯示部59。顯示部59係為用來顯示資訊所需之輸出介面,例如,顯示器等係相當於顯示部59之一例。
〔1.4.RFID讀寫器的電路構成〕
接著,一面參照圖5,一面說明RFID讀寫器54的電路構成。圖5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RFID讀寫器54的電路構成之一例的電路圖。此外,圖5所示的例子中,係連同天線55和控制部50一起圖示。又,天線55係和前述 天線15同樣的構成,因此省略詳細說明。
RFID讀寫器54係例如,具備高頻訊號生成部540、解調部542,係擔任NFC等中的讀寫器(或質問器)之角色。又,RFID讀寫器54係亦可具備有例如加密電路(未圖示)或通訊碰撞防止(anti-collision)電路等。
高頻訊號生成部540,係接受例如從控制部50所傳達之高頻訊號生成命令,生成相應於高頻訊號生成命令的高頻訊號。又,高頻訊號生成部540,係接受例如從控制部50所傳達之表示高頻訊號之送訊停止的高頻訊號送訊停止命令,停止高頻訊號的生成。此處,在圖5中,雖然作為高頻訊號生成部540是圖示了交流電源,但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高頻訊號生成部540,係不限於上記。例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高頻訊號生成部132,係亦可具備:進行ASK(Amplitude Shift Keying)調變的調變電路(未圖示),和將調變電路之輸出予以增幅的增幅電路(未圖示)。
此處,所謂高頻訊號生成部540所生成的高頻訊號,係包含,例如:令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的通訊對象之外部裝置(亦即,透過天線55進行無線通訊的電池裝置100之類的外部裝置),進行所定之處理所需的處理執行命令、或所處理之資料的高頻訊號。至於涉及電池7之動作規格的控制資訊,也可被包含在高頻訊號中,發送至電池裝置100。
又,所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識別資訊,係為可用於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之通訊對象之外部裝置(例如電池裝置100)之識別的資訊(資料)。作為識別資訊係可舉例如,表示裝置固有之識別號碼的資料、或表示裝置之種類的資料(例如表示廠牌或型號等之資料)。此外,本實施形態所述之識別資訊,只要是可用於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之通訊對象之外部裝置之識別的資訊即可,不限於上記的例子。
此外,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高頻訊號,係不限於上記。例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高頻訊號係亦可為,擔任對外部裝置(更具體而言,例如前述的電池裝置100所具備之RFID標籤20等為了進行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而由外部裝置所具備的元件)進行電力供給之角色的訊號(例如無調變之訊號)。
解調部542係例如,將高頻訊號生成部540與天線55之間的電壓之振幅變化進行包絡線檢波,將檢波後之訊號進行2值化,藉此以將從電池裝置100等之外部裝置所發送之回應訊號(更具體而言係為例如藉由負載調變而被發送之回應訊號)予以解調。然後,解調部542係將解調後的回應訊號(例如,基於相應於高頻訊號之處理而表示回應之回應訊號),傳達至控制部50。此外,解調部542中的回應訊號之解調手段,係不限於上記,例如,亦可使用高頻訊號生成部540與天線55之間的電壓之相位變化,來將回應訊號予以解調。
如以上所述,控制部50係可透過RFID讀寫器54及天線55而和電池裝置100之間進行資訊的收送訊。
〔1.5.總結〕
如以上所述,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100係被構成為,可透過RFID標籤20及天線15,而和例如使用者終端500之類的外部機器進行通訊。藉由如此構成,電池裝置100係可從例如智慧型手機這類使用者終端500取得涉及電池7之動作規格的控制資訊,根據已取得之資訊而將控制電池裝置100內的各構成之動作的控制資料予以更新。又,電池裝置100係可將電池裝置100內所被記憶之資訊(例如,關於電池7之資訊、或關於電池7所被連接之機器之資訊),輸出至使用者終端500。因此,使用者係不必使用專用的機器,藉由智慧型手機這類使用者終端500,就可容易進行電池裝置100內的控制資料之更新、或電池裝置100內所被記憶之各種資訊之讀出。
又,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100,係可使用既存的電池裡先前以來就被實裝的保護電路用之開關電路4,控制來自電池7之放電或往電池7之充電的開始及停止。又,電池裝置100,係可沿用既存的電池裡先前以來就被實裝的電池7狀態監視用的各種感測器(例如測定電路11),就可取得關於電池7之資訊。如此,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100係在實現時,可以沿用既存電池 中所被實裝的電路或感測器。因此,對既存之電池,進行與外部機器進行通訊所需之構成(亦即,RFID標籤20及天線15)的追加、和用來令控制部10動作所需之程式的改寫,就可廉價地實現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100。
又,RFID標籤20的資料處理部230,係以從調節器226所輸出之驅動電壓為電源而驅動。因此,電池裝置100係不必另外設置用來驅動RFID標籤20所需之電源,就可和使用者終端500進行通訊。
此外,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100,係亦可替換RFID標籤20,改為適用RFID讀寫器54。此情況下,電池裝置100中就必須設置用來對RFID讀寫器54供給電力所需的電力供給源。此外,作為往RFID讀寫器54的電力供給源,係亦可適用電池7。
<2.第2實施形態> 〔2.1.電池裝置的概略構成〕
接著,說明本揭露的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110。首先參照圖6,說明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110的概略構成。圖6係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110的概略構成的圖示。
如圖6所示,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110係含有:+端子1及-端子2、電池7、控制部10、RFID標籤(電力線通訊部)20a、耦合電路(濾波器)16。此外,圖6所示的電池裝置110,係和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 電池裝置100(參照圖1)同樣地,含有開關電路4和測定電路11,但在圖6中係省略圖示。
在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100中,RFID標籤20係透過被設置在電池裝置100之天線15,而和使用者終端500這類外部機器進行通訊。相對於此,在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110中,RFID標籤(電力線通訊部)20a,係和對電池7透過電力線PL而連接之連接機器410,透過電力線PL而進行通訊(亦即,電力線通訊)。以下,關於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110,係著眼於和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100不同的部分進行說明,至於和電池裝置100相同之構成係省略詳細說明。
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110,係在充電時被裝著至充電器,電力線PL之端部所設置的+端子1和-端子2係分別被連接至充電器的+端子、-端子,透過電力線PL而進行充電。又,電子機器使用時係和充電時相同,+端子1和-端子2係被連接至機器的+端子、-端子,透過電力線PL而進行放電。此外,以下,有時候將+端子1及-端子2上所被連接之充電器或電子機器,總稱為「連接機器410」。
+端子1及-端子2上連接有連接機器410的時候,控制部10係被構成為,可透過RFID標籤20a、耦合電路16、及電力線PL,而和連接機器410進行通訊(電力線通訊)。此時,耦合電路16係介隔在RFID標籤20a 與電力線PL之間,擔任將從電力線PL所傳達之訊號予以過濾之角色。此外,關於RFID標籤20a及耦合電路16的細節,將於後述。藉由如此構成,控制部10係例如,透過連接機器410中所具備之天線,而亦可和使用者終端500這類外部機器進行通訊。
例如,圖7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110用來和使用者終端500進行通訊所需之構成之一例的圖示。圖7所示的例子中,連接機器410係含有:機器40、天線15、耦合電路(濾波器)46。
圖示了機器40係藉由從電池7透過電力線PL而供給之電力所驅動的構成。又,天線15係對用來將來自電池7之電力供給至機器40所需之連接機器410內的電力線,隔著耦合電路46而被連接。耦合電路46,係和電池裝置110的耦合電路16相同。又,本實施形態所述之天線15,係可使用和上述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100之天線15相同者。
從RFID標籤20a所發送的載波,係被重疊至隔著耦合電路16而由電力線PL所傳輸之電力上,透過電力線PL而被發送至連接機器410。連接機器410內之電力線上所被傳送的載波,其電力成分會在耦合電路46中被過濾,僅載波成分會透過天線15而被發送至外部機器的使用者終端500。藉由如此構成,例如,可將電池裝置110內所被記憶之資訊,透過連接機器410中所被設置之天線15,而發送至使用者終端500。
又,從使用者終端500所發送的載波,係被天線15所接收,被重疊至隔著耦合電路46而由連接機器410內之電力線所傳輸之電力上,透過連接機器410內的電力線而被發送至電池裝置110。電池裝置110內之電力線PL上所被傳送的載波,其電力成分會在耦合電路16中被過濾,僅載波成分會被RFID標籤20a所接收。RFID標籤20a,係基於所接收到的載波,將從使用者終端500所發送之資訊予以解碼,將已被解碼之資訊,通知給控制部10。藉由如此構成,例如,從使用者終端500,可將涉及電池7之動作規格的控制資訊,透過連接機器410中所被設置之天線15而發送至電池裝置110內的控制部10。
又,亦可將關於機器40之資訊,透過連接機器410內的電力線及電池裝置110內的電力線PL,而發送至控制部10。藉由如此構成,機器40和控制部10之間就不需要以專用線(例如序列式纜線)連接,就可將關於機器40之資訊,發送至控制部10。
〔2.2.RFID標籤及耦合電路的電路構成〕
接著,一面參照圖8及圖9,一面說明RFID標籤20a及耦合電路16的電路構成。首先參照圖8。圖8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RFID標籤20a的電路構成之一例的電路圖。此處,在圖8中係將耦合電路16一起圖示。如圖8所示,本實施形態所述之RFID標籤20a係透過耦合電路(濾波器)16而連接至電力線PL,除了這點以外,其餘 是和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RFID標籤20(參照圖3)相同之構成。因此,以下係一面參照圖9,一面著眼於耦合電路(濾波器)16之電路構成來說明,至於和RFID標籤20相同之構成係省略詳細說明。圖9係耦合電路16的電路構成之一例的電路圖。
耦合電路16係被連接在本實施形態所述之RFID標籤(電力線通訊部)20a與電力線PL之間,擔任將從電力線PL所傳達之訊號予以過濾之角色。更具體而言,耦合電路16係具有,將從電力線PL所傳達之訊號當中,至少濾除藉由電力線PL所傳輸之電力,不濾除高頻訊號的機能。電池裝置110係藉由具備耦合電路16而不會把可能造成雜訊的電力傳達至RFID標籤20a,因此可以提升RFID標籤20a、和本實施形態所述之有線通訊、無線通訊之通訊對象之外部裝置(例如連接機器410)之間的通訊精度。
如圖9所示,耦合電路16係由例如:電感器L7、L8、電容器C7~C9、突波吸收器SA1~SA3所構成。此外,本實施形態所述之耦合電路16的構成,係當然不限於圖9所示之構成。
此外,本實施形態所述之RFID標籤20a的構成,係不限於圖8所示的構成。圖10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110所具備的RFID標籤20a之另一例(以下稱作「RFID標籤20b」)的說明圖。此處,在圖10中係和圖8同樣地,將耦合電路16一起圖示。此外,本實施 形態所述之RFID標籤20b,係亦可將圖10所示之構成IC晶片220的各構成要素,以IC晶片的形態來具備之。
圖10所示的RFID標籤20b係具備:第1高頻收送訊部242、第2高頻收送訊部244、IC晶片220。
第1高頻收送訊部242係例如,具備帶有所定電感之電感器L11和具有所定靜電電容的電容器C12,構成共振電路。此處,作為第1高頻收送訊部242的共振頻率係可舉例如13.56[MHz]等之高頻訊號之頻率。第1高頻收送訊部242係藉由上記構成,將從耦合電路16所傳達之高頻訊號予以發送,又,將從第2高頻收送訊部244所發送的回應訊號予以接收。亦即,第1高頻收送訊部242係擔任RFID標籤20b內的第1通訊天線之角色。
第2高頻收送訊部244係例如,具備帶有所定電感之電感器L12和具有所定靜電電容的電容器C13,構成共振電路。此處,作為第2高頻收送訊部244的共振頻率係可舉例如13.56[MHz]等之高頻訊號之頻率。第2高頻收送訊部244係藉由上記構成,將從第1高頻收送訊部242所發送之高頻訊號予以接收,又,將回應訊號予以發送。更具體而言,第2高頻收送訊部244係隨應於高頻訊號之收訊而藉由電磁感應而產生感應電壓,將以所定之共振頻率而使感應電壓共振的收訊電壓,輸出至IC晶片220。又,第2高頻收送訊部244係藉由IC晶片220所具備之負載調變部232中所進行的負載調變,而進行回應訊號之送訊。亦即,第2高頻收送訊部244係擔任RFID標 籤20b內的第2通訊天線之角色。
IC晶片220,係具有和圖8所示之IC晶片220同樣的構成,基於從第2高頻收送訊部244所傳達之收訊電壓,而進行和圖8所示之IC晶片220同樣的處理。
RFID標籤20b係即使是圖10所示之構成,仍和圖8所示之RFID標籤20a同樣地,可從所接收之高頻訊號獲得電力而驅動而進行所收到之高頻訊號所示的處理,藉由負載調變而將相應於該當處理之回應訊號予以發送。又,具有圖10所示之構成的RFID標籤20b,係由於可以延用例如NFC或RFID所涉及之IC晶片,因此具有實裝變得較為容易之優點。
〔2.3.變形例〕
接著,說明第2實施形態之變形例所述之電池裝置110。在上記所示之實施形態中係說明了,控制部10係藉由RFID標籤20a,透過耦合電路16及電力線PL,和被電性連接至電力線PL上的連接機器410進行通訊的例子。另一方面,亦可取代RFID標籤20a改為適用RFID讀寫器20c。以下係作為第2實施形態之變形例,針對取代RFID標籤20a,改為使用RFID讀寫器20c時之一例,邊參照圖11邊說明。圖11係本實施形態之變形例所述之RFID讀寫器20c的電路構成之一例的電路圖。此處,在圖11中係將控制部10和耦合電路16一起圖示。
如圖11所示,變形例所述之RFID讀寫器20c中,隔著耦合電路(濾波器)16而至電力線PL,除了這點不同以外,其餘可以適用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RFID讀寫器54(參照圖5)。因此,以下係針對RFID讀寫器20c的電路構成,著眼於與圖5所示之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RFID讀寫器54不同的與耦合電路16連接之部分來說明,至於和RFID讀寫器54相同之構成係省略詳細說明。
高頻訊號生成部150高頻訊號生成部250,係接受例如從控制部10所傳達之高頻訊號生成命令,生成相應於高頻訊號生成命令的高頻訊號。又,高頻訊號生成部250,係接受例如從控制部10所傳達之表示高頻訊號之送訊停止的高頻訊號送訊停止命令,停止高頻訊號的生成。
此外,高頻訊號生成部250所生成的高頻訊號,係除了外部裝置是連接機器410這點以外(例如,所發送之資料的內容),其餘都和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RFID讀寫器54相同。
解調部252係例如,將高頻訊號生成部250與耦合電路16之間的電壓之振幅變化進行包絡線檢波,將檢波後之訊號進行2值化,藉此以將從連接機器410等之外部裝置所發送之回應訊號(更具體而言係為例如藉由負載調變而被發送之回應訊號)予以解調。然後,解調部252係將解調後的回應訊號(例如,基於相應於高頻訊號 之處理而表示回應之回應訊號),傳達至控制部10。此外,解調部252中的回應訊號之解調手段,係不限於上記,例如,亦可使用高頻訊號生成部250與耦合電路16之間的電壓之相位變化,來將回應訊號予以解調。
此外,第2實施形態之變形例所述之RFID讀寫器20c之構成,係不限於圖11所示之構成。圖12係本實施形態之變形例所述之RFID讀寫器20d的電路構成之一例的電路圖。此處,在圖12中係和圖11同樣地,將控制部10和耦合電路16一起圖示。
圖12所示之RFID讀寫器20d係具備:高頻訊號生成部250、解調部252、第1高頻收送訊部254、第2高頻收送訊部256。又,RFID讀寫器20d係亦可具備有例如加密電路(未圖示)或通訊碰撞防止(anti-collision)電路等。
高頻訊號生成部250,係和圖11所示的高頻訊號生成部540同樣地,生成相應於高頻訊號生成命令的高頻訊號,隨應於高頻訊號送訊停止命令而停止高頻訊號之生成。
解調部252係將高頻訊號生成部250的天線端的電壓的振幅變化進行包絡線檢波,將檢波後之訊號進行2值化,藉此以將從連接機器410所發送之回應訊號予以解調。此外,解調部252中的回應訊號之解調手段,係不限於上記。例如,解調部252係亦可使用高頻訊號生成部250之天線端的電壓之相位變化,來將回應訊號予以解 調。
第1高頻收送訊部254係例如,具備帶有所定電感之電感器L5和具有所定靜電電容的電容器C5,構成共振電路。此處,作為第1高頻收送訊部254的共振頻率係可舉例如13.56[MHz]等之高頻訊號之頻率。第1高頻收送訊部254係藉由上記構成,將高頻訊號生成部250所生成之高頻訊號予以發送,又,將從第2高頻收送訊部256所發送,從連接機器410等之外部裝置所發送過來的回應訊號,予以接收。亦即,第1高頻收送訊部254係擔任RFID讀寫器20c內的第1通訊天線之角色。
第2高頻收送訊部256係例如,具備帶有所定電感之電感器L6和具有所定靜電電容的電容器C6,構成共振電路。此處,作為第2高頻收送訊部256的共振頻率係可舉例如13.56[MHz]等之高頻訊號之頻率。第2高頻收送訊部256係藉由上記構成,將從第1高頻收送訊部254所發送之高頻訊號予以接收,又,將從連接機器410等之外部裝置所發送過來的回應訊號,予以發送。亦即,第2高頻收送訊部256係擔任RFID讀寫器20c內的第2通訊天線之角色。
如以上,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RFID讀寫器20d,係和圖11所示之RFID讀寫器20c同樣地,擔任NFC等中的讀寫器之角色。亦即,RFID讀寫器20d係可扮演透過電力線PL而和連接機器410等之外部裝置之間進行通訊的角色。
此外,取代RFID標籤20a,改為使用RFID讀寫器20c(或20d)的情況下,為了驅動RFID讀寫器20c(或20d),必須要對RFID讀寫器20c(或20d)供給電力。此情況下,作為對RFID讀寫器20c(或20d)供給電力的手段,係例如,可從電池7來供給電力,也可另外設置電源。
〔2.4.總結〕
如以上所述,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110係被構成為,可透過RFID標籤20a及耦合電路16,與被電性連接至電力線PL上的連接機器410,進行通訊。亦即,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110,係將電力線PL及連接機器410內的電力線當作中繼器來利用,可透過連接機器410中所被設置之天線15而和外部機器(例如,使用者終端500)進行通訊。因此,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110,其天線15之設置位置係不限於電池裝置110之設置位置,相較於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100,還具有天線15之設置位置之自由度更高的優點。
<3.第3實施形態> 〔3.1.電池裝置之構成〕
接著,說明本揭露的第3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120。在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100中,係透過電池裝置100內所被設置之天線15而和外部機器的使用者 終端500進行通訊。亦即,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100,係可藉由電池裝置100單體就能和使用者終端500進行通訊。另一方面,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110,係藉由利用電力線通訊,透過被電力線PL電性連接之連接機器410中所被設置之天線15而和使用者終端500進行通訊。亦即,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110,係可將電力線PL及連接機器410內的電力線當作中繼器來利用,因此具有天線15之設置位置之自由度更高的優點。相對於此,第3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120,係具備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100、和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110之雙方的優點。以下,參照圖13及圖14,說明第3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120。此外,使用者終端500係亦可構成為,可和雲端伺服器或中心(例如,資料中心)等這類外部服務,透過網路而通訊。這在前述的第1及第2實施形態也同樣如此。
首先參照圖13。圖13係第3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120的概略構成的圖示。
如圖13所示,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120係含有:+端子1及-端子2、電池7、控制部10、RFID標籤(電力線通訊部)20、天線15、耦合電路(濾波器)16。此外,圖13所示的電池裝置120,係和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100(參照圖1)同樣地,含有開關電路4和測定電路11,但在圖13中係省略圖示。
此外,控制部10及電池7之構成、或透過+ 端子1及-端子2的與連接機器410之關係,係和上述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100及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110相同。因此,以下係針對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120,著眼於和電池裝置100及110不同之部分加以說明,至於和電池裝置100及110相同之構成係省略詳細說明。
本實施形態所述之RFID標籤20,係與天線15電性連接。亦即,本實施形態所述之控制部10係和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控制部10同樣地,可透過RFID標籤20及天線15而和使用者終端500進行通訊。
又,耦合電路16係被連接在RFID標籤20與電力線PL之間,擔任將從電力線PL所傳達之訊號予以過濾之角色。亦即,本實施形態所述之控制部10係和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控制部10同樣地,可透過RFID標籤20、耦合電路16、及電力線PL,而和連接機器410進行通訊(電力線通訊)。
此處,一面參照圖14,一面說明電池裝置120與使用者終端500進行通訊時的訊號之流向。圖14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120的電路構成之一例的電路圖。
例如,外部機器的使用者終端500位於可和天線15通訊之範圍內時,係和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100同樣地,天線15和外部機器(例如使用者終端500)所具備之天線電路就會耦合而施加負載。藉此,來 自RFID標籤20的高頻訊號係被傳達至天線15,天線15係發送出相應於高頻訊號之載波。亦即,使用者終端500位於可和天線15通訊之範圍內時,係透過RFID標籤20及天線15,在控制部10和使用者終端500之間建立通訊。
又,+端子1及-端子2上連接有連接機器410時,係和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110同樣地,透過RFID標籤20、耦合電路16、及電力線PL,控制部10和連接機器410係被連接。因此,RFID標籤20及連接機器410,係藉由對電力線PL及連接機器410內之電力線所傳輸之電力上,重疊載波,就可彼此收送該當載波(亦即電力線通訊)。又,和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連接機器410(參照圖7)同樣地,連接機器410內的電力線上,亦可隔著耦合電路(濾波器)46而連接天線15。藉由如此構成,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120,係和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110同樣地,將電力線PL及連接機器410內的電力線當作中繼器來利用,可透過連接機器410中所被設置之天線15而和使用者終端500進行通訊。
〔3.2.總結〕
如以上所說明,第3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120,係可選擇性執行電池裝置120內所被設置之天線15所致之通訊、和透過電力線PL之通訊。藉由如此構成,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120係可具備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 電池裝置100、和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110之雙方的優點。
此外,電池裝置120中,亦可設置用來供給被充電至電池7之電力所需的連接器或非接觸給電用之天線,使電池裝置120可以動作成為充電器。此情況下,亦可將電池裝置120中所被設置之天線15,當成非接觸給電用之天線來利用。此情況下,控制部10係將讓電池裝置120成為充電器而動作所需的控制資料,根據從使用者終端500所取得之控制資訊而予以更新,藉此就可變更以充電器而動作時的規格。此外,關於前述的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100、或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110,都可同樣地藉由設置給電用的連接器或非接觸給電用之天線,而使其成為充電器而動作。
<4.實施例1(對電動協力自行車用電池的適用例)>
接著,針對前述的第1~第3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100、110、及120的適用例,以實施例方式來說明。此外,以下雖然將電池裝置120予以適用之情形為例子來說明,但亦可適宜置換成電池裝置100或120。
首先,作為實施例1,說明隨應於利用電池裝置120之使用者的認證結果來判別使用者,隨應於判別結果,決定電池7之動作規格,根據所決定之規格而控制電池7之動作之情形的例子。
本揭露之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120,係例 如,可隨應於利用電池裝置120之使用者的認證結果來判別使用者,隨著判別結果來變更電池7所放電之電流的上限值。於是,以下係針對實施例1所述之電池裝置120之態樣,以將電池裝置120適用於電動協力自行車用電池的情形為例來說明。此外,以下,「使用者」係無特別說明的情況下,視為利用電池裝置120之使用者(換言之,利用電池裝置120所連接之連接機器410的使用者)。
將電池裝置120適用成為電動協力自行車用電池的情況下,亦可例如,隨著利用電動協力自行車之使用者(換言之,利用電池裝置120之使用者)的年齡,來變更電池裝置120放電之電流的上限值。例如,亦可為,年輕者層的使用者利用時,降低電流的上限值,高齡者層的使用者利用時,為了以比年輕者層之使用者更高之輸出進行協助而提高電流的上限值。
以下,一面參照圖15,一面說明將實施例1所述之電池裝置120適用於電動協力自行車用電池時的電池裝置120之一連串之動作。圖15係本揭露的實施例1所述之電池裝置120之一連串動作的流程圖,表示將電池裝置120適用於電動協力自行車用電池的情形。
(步驟S101)
使用者終端500的控制部50,係將使用者透過輸入部57所輸入之用來認證使用電池裝置120之使用者所需的認證資訊,加以取得。控制部50,係基於已取得之認 證資訊而進行認證,隨應於認證結果而判別該當使用者。藉此,控制部50係可特定出,關於已被認證之使用者的年齢或性別等之類的該當使用者的資訊。
(步驟S102)
接著,控制部50係與電池裝置120之間建立通訊路徑。具體而言,當使用者把使用者終端500靠近電池裝置120時,使用者終端500之天線55和電池裝置120之天線15會耦合而施加負載,藉此天線55與天線15之間的通訊路徑就被建立。藉此,使用者終端500之控制部50和電池裝置120之控制部10,係可透過RFID讀寫器54、天線55、天線15、及RFID標籤20而收送資訊。此外,此時,RFID標籤20係以透過天線15所接收到之高頻訊號所相應之收訊電壓而進行驅動,因此不需要另外設置用來驅動RFID標籤20所需的電源。
此外,如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110,電池裝置120上所被連接之連接機器410(此情況下係為電動協力自行車)內的電力線上連接有天線15,藉此,亦可將電力線PL及連接機器410內的電力線當作通訊路徑來使用。此情況下,電力線PL及連接機器410內的電力線,係擔任在RFID標籤20與天線15之間進行中繼的中繼器之角色。
(步驟S103)
一旦在使用者終端500之控制部50和電池裝置120之控制部10之間建立了通訊路徑,則控制部50係透過已被建立之通訊路徑而向控制部10,發送用來指示關於電池7之資訊之送訊所需的控制資訊。
(步驟S201)
電池裝置120之控制部10係將透過已被建立之通訊路徑而從使用者終端500所發送過來的控制資訊,加以取得。控制部10係藉由已取得之控制資訊,辨識出來自控制部50的關於電池7之資訊之送訊的相關之指示。
控制部10係根據來自控制部50之指示,將記憶部13中所記憶之關於電池7之資訊予以讀出,將所讀出之資訊,透過已被建立之通訊路徑而發送至使用者終端500。此外,關於電池7之資訊中係亦可含有,例如,被充電至電池7的電力量、或從電池7所輸出之電流的電流值等,這類用來判定電池7是否可正常動作所需的資訊。
(步驟S104)
使用者終端500之控制部50,係將透過已被建立之通訊路徑而從電池裝置120所發送過來的關於電池7之資訊,加以取得。控制部50係解析已取得的關於電池7之資訊,判斷電池裝置120是否可正常動作(例如是否可以成為電動協力自行車的電池而動作)。作為具體的一例, 亦可為,控制部50係若關於電池7之資訊中含有表示電池7所被充電之電力量之資訊,則隨應於電力量是否低下(是否為閾值以下),來判斷電池裝置120是否可正常動作。又,作為另一例,亦可為,控制部50係若關於電池7之資訊中含有表示從電池7所輸出之電流之電流值之資訊,則隨應於電流值是否為閾值以下,來判斷電池裝置120是否可正常動作。
此外,上記所示之例子係僅為一例,只要能夠判斷電池裝置120是否可正常動作。關於電池7之資訊的內容、或根據關於電池7之資訊而判斷電池裝置120是否可正常動作的方法係沒有限定。
(步驟S105)
控制部50係根據已經取得之關於電池7之資訊而判斷電池裝置120難以正常動作時(S104,No),則令錯誤訊息被顯示在顯示部59,結束一連串處理。
(步驟S106)
控制部50係根據已經取得之關於電池7之資訊而判斷電池裝置120可正常動作時(S104,Yes),則根據使用者之判別結果,算出電動協力自行車的協助量。
作為具體的一例,控制部50係可根據所判定出來的使用者之年齡來判斷該當使用者是年輕者層的使用者還是高齡者層的使用者。在此情況下,係控制部50係 例如,若判別出來之使用者是年輕者層的使用者,則將協助量算出成較低(至少比高齡者層的時候還低),若是高齡者層的使用者,則算出比年輕者層的時候還高的協助量。
又,作為另一例,控制部50係亦可隨應於所判別出來的使用者之性別來算出協助量。具體而言,控制部50係,若判別出來之使用者是男性,則將協助量算出成較低(至少比女性的時候還低),若是女性,則算出比男性的時候還高的協助量。
此外,只要控制部50是根據使用者的年齢或性別而算出協助量即可,算出所使用的資料之種別或算出方法係沒有限定。例如,控制部50係亦可藉由將所判別出來的使用者的年齡或性別、和預先生成之表示使用者的年齡或性別與協助量之關係的資訊(表格)進行比較,以導出協助量。又,作為另一例,亦可利用將所被判別出來之使用者的年齢或性別當成輸入,算出協助量所需之程式。此外,表示使用者的年齢或性別與協助量之關係的資訊、或用來算出協助量所需的程式,係可事前記憶在可被控制部50讀出的場所即可。
(步驟S107)
一旦算出協助量,則控制部50係透過已被建立之通訊路徑而向控制部10,將含有所算出之協助量的控制資訊,予以發送。
(步驟S202)
控制部10係將透過已被建立之通訊路徑而從使用者終端500所發送過來的控制資訊,加以取得。控制部10係從已取得之控制資訊,抽出表示已被算出協助量的資訊。
控制部10係根據從控制資訊所抽出的表示協助量之資訊,更新用來控制來自電池7之輸出所需的控制資料。作為具體的一例,控制部10係亦可藉由控制從電池7所輸出之電流的電流值之上限,來控制電動協力自行車的協助量。在此情況下,控制部10係根據所抽出之協助量而決定電流值的上限,根據所決定之電流值之上限,將用來控制電流值之上限所需之控制資料,予以更新。
一旦根據所抽出之協助量而更新了控制資料,則控制部10係控制開關電路4的放電控制FET6,開始從電池7往連接機器410(此情況下係為電動協力自行車)之放電。
(步驟S203)
一旦控制資料之更新和來自電池7之放電之開始所涉及之控制結束,則控制部10係將設定已經完成之事實,透過已被建立之通訊路徑而通知給使用者終端500。
(步驟S108)
使用者終端500之控制部50,係將透過已被建立之通訊路徑而從電池裝置120接受設定已完成之意旨的通知。一旦收到來自電池裝置120的通知,控制部50係將用來通知電池裝置120之設定(亦即協助量之設定)已經完成所需的訊息,顯示在顯示部59,結束一連串處理。
此外,在上記所示的例子中,使用者終端500之控制部50是根據認證結果來判別使用者,隨著所判別之使用者而算出協助量,但使用者之判別或隨著判別結果的協助量之算出,亦可由電池裝置120的控制裝置10控制部10來進行。此情況下,控制部10側中用來進行使用者之判別或協助量之算出所需之程式及控制資料,係事先被記憶在記憶部13中。又,控制部50係將表示認證結果的資訊,通知給控制部10。然後,控制部10係只要根據從控制部50取得之表示認識結果的資訊、和記憶部13中所記憶之程式及控制資料,來進行使用者之判別或協助量之算出即可。
又,亦可在電池裝置120之控制部10中,進行使用者之認證。此情況下,只要將用來進行使用者之認證所需的程式及控制資料,事前記憶在記憶部13中即可。又,控制部50係將用來認證使用者所需的認證資訊,通知給控制部10。然後,控制部10係只要根據從控制部50取得之認證資訊、和記憶部13中所記憶之程式及控制資料,來進行使用者之認證即可。
此外,在控制電池裝置120所放電之電流之 上限值的例子,係不限定於上記所示的電動協力自行車用電池之例子。例如,亦可為,電池裝置120的利用者是小孩子時,考慮安全面而降低電池裝置120所放電之電流之上限值,而利用者是大人時,則提高電池裝置120所放電之電流的上限值。
如以上,若依據本揭露的實施例1所述之電池裝置120,則可隨應於利用電池裝置120之使用者的認證結果來判別該當使用者,隨著判別結果來變更電池7所放電之電流的上限值。
<5.實施例2(對電動機車之電池的適用例)>
接著,作為實施例2,說明隨應於表示電池裝置120之位置的位置資訊,決定電池7之動作規格,根據所決定之規格而控制電池7之動作之情形的例子。
隨著電池的容量或輸出之增加,以電池來驅動的電動汽車或電動機車係日漸普及。另一方面,汽車或機車在公路上運轉時,或在賽道這類封閉環境中運轉時,隨著汽車或機車運轉的環境,有時候速度的規範會有所不同。於是,以下係針對實施例2所述之電池裝置120之態樣,以將電池裝置120適用於電動機車之電池的情形為例來說明。
將電池裝置120適用成為電動機車之電池的情況下,亦可例如,隨著電池裝置120所驅動的電動機車之位置(亦即電池裝置120的位置),來變更電池7所放 電之電流的上限值而動作。具體而言,亦可為,若電池裝置120之位置是表示公路時,則藉由限制電池7之輸出以規範電動機車的速度,若電池裝置120之位置是表示賽道時,則解除速度之規範,令電池裝置120動作。又,若像是停車場內這類速度被規範成比公路還低的情況下,亦可藉由更加限制電池7之輸出,而將電動機車之速度更為規範成比公路還低。
以下,一面參照圖16,一面說明將實施例2所述之電池裝置120適用於電動機車之電池時的電池裝置120之一連串之動作。圖16係本揭露的實施例2所述之電池裝置120之一連串動作的流程圖,表示將電池裝置120適用於電動機車之電池的情形之一例。
(步驟S301)
使用者終端500的控制部50,係將使用者透過輸入部57所輸入之用來認證使用電池裝置120之使用者所需的認證資訊,加以取得。控制部50,係基於已取得之認證資訊而進行認證,隨應於認證結果而判別該當使用者。藉此,控制部50係可判別,例如,已被認證之使用者是否已經取得用來在賽道等行駛機車所需的(用來解除速度限制所需的)執照。
(步驟S302)
又,控制部50係取得電池裝置120的位置資訊。作 為具體之一例,藉由在使用者終端500中設置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收訊機,控制部50係亦可從GPS收訊機取得表示使用者終端500之位置的位置資訊。此情況下,控制部50係亦可將已取得之使用者終端500的位置資訊,辨識成為電池裝置120的位置資訊。藉此,控制部50係可判別例如,電池裝置120的位置(換言之,電動機車的位置)是像是公路這類速度受到規範之環境,還是如賽道這類速度沒有受到規範之封閉環境。
(步驟S303)
控制部50係根據使用者之判別結果、和已取得之電池裝置120的位置資訊,判斷是否許可提升電池裝置120之輸出(以下有時候稱作「輸出提高」)(換言之,是否解除輸出限制)。
例如,控制部50係可在被判別出來之使用者是有取得執照,且電池裝置120之位置是在如賽道這類速度沒有受到規範之封閉環境的情況下,許可電池裝置120的輸出提高。另一方面,若被判別出來之使用者沒有取得執照,則控制部50係亦可不許可電池裝置120之輸出提高。又,若電池裝置120之位置是在如公路這類速度有受到規範之環境的情況下,則控制部50係亦可不許可電池裝置120之輸出提高。
(步驟S304)
若不許可電池裝置120之輸出提高(步驟S303,No),則控制部50係將用來通知不許可電池裝置120之輸出提高之意旨的訊息,顯示在顯示部59,結束一連串處理。
(步驟S305)
若許可電池裝置120之輸出提高(步驟S303,Yes),則控制部50係與電池裝置120之間建立通訊路徑。具體而言,當使用者把使用者終端500靠近電池裝置120時,使用者終端500之天線55和電池裝置120之天線15會耦合而施加負載,藉此天線55與天線15之間的通訊路徑就被建立。藉此,使用者終端500之控制部50和電池裝置120之控制部10,係可透過RFID讀寫器54、天線55、天線15、及RFID標籤20而收送資訊。
(步驟S306)
一旦在使用者終端500之控制部50和電池裝置120之控制部10之間建立了通訊路徑,則控制部50係透過已被建立之通訊路徑而向控制部10,發送用來指示關於電池7之資訊之送訊所需的控制資訊。
(步驟S401)
電池裝置120之控制部10係將透過已被建立之通訊路徑而從使用者終端500所發送過來的控制資訊,加以取 得。控制部10係藉由已取得之控制資訊,辨識出來自控制部50的關於電池7之資訊之送訊的相關之指示。
控制部10係根據來自控制部50之指示,將記憶部13中所記憶之關於電池7之資訊予以讀出,將所讀出之資訊,透過已被建立之通訊路徑而發送至使用者終端500。此外,作為關於電池7之資訊,是從控制部10往使用者終端500發送哪種資訊,係可根據和實施例1時相同的思想來決定,亦可隨著運用而做適宜變更。
(步驟S307)
使用者終端500之控制部50,係將透過已被建立之通訊路徑而從電池裝置120所發送過來的關於電池7之資訊,加以取得。控制部50係解析已取得的關於電池7之資訊,判斷電池裝置120是否可正常動作(例如是否可以成為電動機車的電池而動作)。
此外,只要能夠判斷電池裝置120是否可正常動作。關於電池7之資訊的內容、或根據關於電池7之資訊而判斷電池裝置120是否可正常動作的方法係沒有限定。
(步驟S308)
控制部50係根據已經取得之關於電池7之資訊而判斷電池裝置120難以正常動作時(S307,No),則令錯誤訊息被顯示在顯示部59,結束一連串處理。
(步驟S309)
控制部50係根據已經取得之關於電池7之資訊而判斷電池裝置120可正常動作時(S307,Yes),則根據使用者之判別結果或電池裝置120的位置資訊,算出電動機車之輸出的上限值(以下有時候簡稱為「輸出上限值」)。
作為具體的一例,控制部50係若電池裝置120之位置是在如公路這類速度有受到規範之環境的情況下,則亦可配合所被規範之速度而限制輸出上限值。又,控制部50係若電池裝置120之位置是在如賽道這類速度沒有受到規範之封閉環境的情況下,則解除輸出上限值之限制,或將輸出上限值設定成比速度受到規範的時候還高。又,若電池裝置120之位置是在如停車場內這類速度被規範成比公路還低之環境的情況下,則亦可將輸出上限值限制成比公路的時候還低。
又,作為另一例,若隨著使用者所取得的執照而來限制最高速度的情況下,則控制部50係亦可隨應於使用者之判別結果來限制輸出上限值。
又,控制部50係亦可對輸出提高設定時間限制。例如,若對每位使用者,締結以時間單位提高電池裝置120之輸出的契約而進行運用的情況下,則亦可將使用者之資訊和表示契約內容之資訊建立關連。此情況下,控制部50係隨應於使用者之判別結果而特定出契約內容, 根據所特定出來的契約內容,來設定輸出提高的限制時間。此外,以下假設控制部50係設定輸出提高之限制時間來說明。
(步驟S310)
一旦輸出上限值之算出和限制時間之特定完成,則控制部50係透過已被建立之通訊路徑而向控制部10,將含有所算出之輸出上限值和所特定之限制時間的控制資訊,予以發送。
(步驟S402)
控制部10係將透過已被建立之通訊路徑而從使用者終端500所發送過來的控制資訊,加以取得。控制部10係從已取得之控制資訊,抽出表示已被算出輸出上限值的資訊和表示已被特定之限制時間的資訊。
控制部10係根據從控制資訊所抽出的表示輸出上限值之資訊,更新用來控制來自電池7之輸出所需的控制資料。作為具體的一例,控制部10係亦可藉由控制從電池7所輸出之電流的電流值之上限,來控制電動機車的輸出上限值。在此情況下,控制部10係根據所抽出之輸出上限值而決定電流值的上限,根據所決定之電流值之上限,將用來控制電流值之上限所需之控制資料,予以更新。
一旦根據所抽出之輸出上限值而更新了控制 資料,則控制部10係控制開關電路4的放電控制FET6,開始從電池7往連接機器410(此情況下係為電動協力自行車)之放電。一旦開始放電,則控制部10係開始計測,從放電開始起所經過的時間(以下有時稱作「放電時間」)。此外,控制部10係亦可在放電時間達到從控制資訊所抽出的限制時間時,就限制或停止從電池7之輸出。
(步驟S403)
一旦控制資料之更新和來自電池7之放電之開始所涉及之控制結束,則控制部10係將設定已經完成之事實,透過已被建立之通訊路徑而通知給使用者終端500。
(步驟S311)
使用者終端500之控制部50,係將透過已被建立之通訊路徑而從電池裝置120接受設定已完成之意旨的通知。一旦收到來自電池裝置120的通知,控制部50係將用來通知電池裝置120之設定(亦即協助量之設定)已經完成所需的訊息,顯示在顯示部59,結束一連串處理。
此外,在上記所示的例子中,雖然是由使用者終端500取得位置資訊,根據所取得之位置資訊而算出輸出上限值,但位置資訊之取得或根據已取得之位置資訊的輸出上限值之算出,係亦可由電池裝置120的控制部10來進行。此情況下,只要在電池裝置120中,設置用 來取得位置資訊所需的單元(例如,GPS收訊機)即可。又,將控制部10側中用來進行位置資訊之取得或輸出上限值之算出所需之程式及控制資料,事先被記憶在記憶部13中即可。然後,控制部10係只要接受來自控制部50之指示,根據記憶部13中所記憶之程式及控制資料,來進行位置資訊之取得或輸出上限值之算出。
如以上,若依據本揭露的實施例2所述之電池裝置120,則可隨應於電池裝置120的位置資訊,來變更電池7所放電之電流的上限值,控制電池7之動作。又,若依據實施例2所述之電池裝置120,則亦可對電池7之動作的控制,設定限制時間。藉由如此構成,例如,以來自電池7之放電之開始為起點,若在限制時間內則許可電池7的輸出提高,若超過限制時間就限制電池7之輸出,可用這種方式令電池裝置120動作。
<6.實施例3(對電動車的適用例)>
接著,作為實施例3,說明電池裝置120係根據來自電池7的輸出之變化來監視電池7之利用狀況,隨應於電池7之利用狀況而控制電池7之動作之情形的例子。
例如,在租用電動車等的時候,租用電動車的使用者,進行急加速或超出限制速度之駕駛這類危險駕駛的情況下,會有為了防止危險駕駛而想要控制電動車之輸出的需求。然而,管理者要一面逐一監視使用者的駕駛狀況,一面隨著使用者的駕駛狀況而控制電動車之輸出, 在很多情況下是有困難的。於是,在實施例3中係說明,電池裝置120係藉由監視來自電池7的輸出之變化,推定電動車之動作,根據推定結果而判斷使用者正在進行危險駕駛時,就限制來自電池7之輸出的情形的例子。
以下,一面參照圖17,一面說明將實施例3所述之電池裝置120適用於電動車之電池時的電池裝置120之一連串之動作。圖17係本揭露的實施例3所述之電池裝置120之一連串動作的流程圖,表示將電池裝置120適用於電動車之電池的情形之一例。
(步驟S501)
使用者終端500的控制部50,係將使用者透過輸入部57所輸入之用來認證使用電池裝置120之使用者所需的認證資訊,加以取得。控制部50,係基於已取得之認證資訊而進行認證,隨應於認證結果而判別該當使用者。控制部50係可根據使用者之判別結果,特定出使用者之種別、或所被判別出來之使用者的課金狀況、及使用者的年齢或性別這類關於該當使用者之資訊。此外,所謂使用者之種別係表示,例如,該使用者是一般的使用者、還是服務人員或管理者這類特殊之使用者。
(步驟S502)
又,控制部50係取得電池裝置120的位置資訊。位置資訊之取得方法,係和前述的實施例2相同。藉此,控 制部50係可判別例如,電池裝置120的位置(換言之,電動機車的位置)是像是公路這類速度受到規範之環境,還是如賽道這類速度沒有受到規範之封閉環境。
(步驟S503)
控制部50係根據使用者之判別結果而生成用來從電池裝置120取得關於電池7之資訊所需的指令(換言之,控制資訊)。所被生成之指令中亦可表示,作為關於電池7之資訊是發送出哪種資訊。
(步驟S504)
一旦生成指令,則控制部50係與電池裝置120之間建立通訊路徑。具體而言,當使用者把使用者終端500靠近電池裝置120時,使用者終端500之天線55和電池裝置120之天線15會耦合而施加負載,藉此天線55與天線15之間的通訊路徑就被建立。藉此,使用者終端500之控制部50和電池裝置120之控制部10,係可透過RFID讀寫器54、天線55、天線15、及RFID標籤20而收送資訊。
一旦在使用者終端500之控制部50和電池裝置120之控制部10之間建立了通訊路徑,則控制部50係透過已被建立之通訊路徑而向控制部10,發送已被生成之指令。
(步驟S601)
另一方面,電池裝置120係監視著電池7的利用狀況或狀態,將電池7的利用狀況或狀態當成履歷而事前記憶在記憶部13中。
(步驟S602)
電池裝置120之控制部10係將透過已被建立之通訊路徑而從使用者終端500所發送過來的指令,加以取得。控制部10係藉由執行已取得之指令,將指令所指定之關於電池7之資訊,從記憶部13中抽出,將所抽出之資訊,透過已被建立之通訊路徑而發送至使用者終端500。此外,作為關於電池7之資訊,是從控制部10往使用者終端500發送哪種資訊,係亦可隨著運用而做適宜變更。
(步驟S505)
使用者終端500之控制部50,係將透過已被建立之通訊路徑而從電池裝置120所發送過來的關於電池7之資訊,加以取得。
控制部50係根據使用者之判別結果、電池裝置120之位置資訊、及從電池裝置120取得的關於電池7之資訊,而決定電池7之動作規格。作為電池7之動作規格係可舉出例如,從電池7所輸出之電流的最大值、或限制時間、可利用之電力量、及表示用來限制電池7輸出所需之條件的資訊。所謂用來限制電池7輸出所需之條件係 為,例如,進行急加速之次數、或超過限制速度之次數這類,用來判斷使用者正在進行危險駕駛所需的基準,或表示已被判斷為進行危險駕駛之次數。
作為具體的一例,控制部50係根據電池裝置120之位置資訊,特定出該位置資訊所示之環境下的限制速度,根據所特定出來的限制速度,來設定用來判斷使用者正在進行危險駕駛所需的關於電動車之速度的基準。
此外,上記所示之條件係為一例,根據哪種條件來設定用來限制電池7輸出所需之條件,係可隨著運用而適宜變更。例如,作為另一例,控制部50係根據被判別出來之使用者的年齡,判別該當使用者是否為兒童、或是高齡者,隨著判別結果來設定限制電池7之輸出的條件。
控制部50係為了根據已被決定之規格來控制電池7之動作,而生成用來更新電池裝置120內之控制資料所需的指令。
(步驟S506)
一旦指令的生成結束,則控制部50係透過已被建立之通訊路徑而向控制部10發送已生成之指令。
(步驟S603)
電池裝置120之控制部10係將透過已被建立之通訊路徑而從使用者終端500所發送過來的指令,加以取得。 控制部10係藉由執行已取得之指令,為了基於使用者終端500所決定之規格來使電池7動作,而將記憶部13中所記憶之控制資料予以更新。藉此,就可對電池裝置120,設定從電池7所輸出之電流的最大值、或限制時間、可利用之電力量、及用來限制電池7輸出所需之條件。
此外,亦可生成指令,藉由控制部10執行指令,控制開關電路4的放電控制FET6,以開始從電池7往連接機器410(此情況下係為電動車)之放電。
(步驟S604)
一旦藉由指令之執行而完成電池7之動作的規格之相關設定,則控制資訊10係將設定已經完成之事實,透過已被建立之通訊路徑而通知給使用者終端500。
(步驟S507)
使用者終端500之控制部50,係將透過已被建立之通訊路徑而從電池裝置120接受設定已完成之意旨的通知。一旦收到來自電池裝置120的通知,控制部50係將用來通知電池裝置120之設定(亦即協助量之設定)已經完成所需的訊息,顯示在顯示部59,結束一連串處理。
(步驟S605)
又,一旦完成電池7之動作的規格之相關設定,開始 來自電池7之放電,則控制部10係監視電池7之動作(例如電池7之利用狀況)。作為具體之一例,控制部10係亦可監視著從電池7開始放電起算所經過之時間、消費電力、驅動次數、及最大輸出。
(步驟S606)
控制部10係根據電池7之動作的監視結果,隨著是否滿足限制電池7輸出之條件,來判斷使用者是否進行過危險駕駛。作為具體之一例,控制部10係亦可隨著從電池7所輸出之電力,是否超出作為限制電池7輸出之條件而被設定的閾值,來判斷使用者是否進行了危險駕駛。
控制部10係只要使用者被判斷進行危險駕駛之次數或時間,是沒有超過作為限制電池7輸出之條件而被設定的次數或時間(步驟S606,No),則不限制來自電池7之輸出而繼續監視。
(步驟S607)
若使用者被判斷進行危險駕駛之次數或時間,是超過了作為限制電池7輸出之條件而被設定的次數或時間的情況下(步驟S606,Yes),則控制部10係例如亦可限制來自電池7之輸出。作為具體之一例,控制部10係藉由降低來自電池7之輸出的上限值,就可防止電動車的急加速。又,控制部10係亦可藉由降低來自電池7之輸出的上限值,來降低電動車的最高速度。
(步驟S608)
此外,控制部10係可將上述的電池7之動作之監視、和伴隨監視結果之控制(例如,滿足所定條件時的電池7之輸出限制),持續進行直到電動車的一連串之動作停止(步驟S608)。一旦電動車之一連串動作停止,則電池裝置120也結束一連之動作。
如以上,實施例3所述之電池裝置120,係藉由監視來自電池7的輸出之變化,推定電動車之動作,根據推定結果而判斷使用者正在進行危險駕駛時,就限制來自電池7之輸出。藉此,例如,即使在租用電動車的情況下,仍,不必由管理者逐一監視使用者的駕駛狀況,電池裝置120本身就會監視使用者的駕駛狀況,可隨著監視結果而限制來自電池7之輸出。
<7.實施例4(關於電池資訊之輸出的控制之一例)>
在前述的實施例1中係說明了,將電池裝置120中所記憶之關於電池7之資訊予以輸出至使用者終端500之情形的例子。另一方面,在電池裝置120內所記憶的資訊之中係會含有,例如:已被充電至電池7的電力之剩餘量(以下有時候稱作「電池剩餘量」)等之類的一般之資訊,或如詳細的控制資訊,這類會讓服務人員或管理者這類擔任特殊角色之使用者進行參照的資訊。於是,一般的使用者(以下有時候稱作「一般使用者」),或服務人員 或管理者這類使用者(以下有時候稱作「管理者使用者」)等,亦可設定屬性以作為用來分類這些使用者所需之基準,將各使用者按屬性分類而加以區別。此情況下,亦可隨著所被判別出來之使用者所屬的屬性,來控制所輸出的資訊。於是,在實施例4中係說明,隨著根據認證結果而被判別出來之使用者所屬的屬性,電池裝置120會控制往使用者終端500輸出之資訊之情形的例子。
例如,電池裝置120係亦可在根據認證結果而被判別出來之使用者是屬於一般使用者之屬性的情況下,則僅將電池剩餘量予以輸出至使用者終端500,若是屬於管理者使用者之屬性,則將電池的劣化程度或電流值等之詳細資訊,予以輸出。在此情況下,將表示各使用者是屬於哪個屬性的控制資料(以下有時候稱作「使用者管理表」)、和表示每一屬性所輸出之資訊的控制資料(以下有時候稱作「資訊管理表」),事前記憶在電池裝置120內的記憶部13中。
此外,藉由從使用者終端500往電池裝置120發送使用者管理表,控制部10亦可將記憶部13中所記憶之使用者管理表,以從使用者終端500所取得之使用者管理表而予以更新。又,關於資訊管理表也是可同樣地更新。
使用者終端500的控制部50,係在向電池裝置120指示關於電池7之資訊之送訊時,將表示所被判別出來之使用者的資訊,發送至電池裝置120的控制部 10。
控制部10係根據從控制部50所取得之表示使用者之資訊、和使用者管理表,而特定出該當使用者的屬性。一旦特定出使用者的屬性,則控制資訊50係根據所被特定出來的屬性和資訊管理表,特定出要輸出給使用者終端500的資訊。此時,若使用者之屬性是一般使用者,則控制部10係特定出表示電池剩餘量之資訊,來作為要輸出至使用者終端500的資訊。又,若使用者之屬性是管理者使用者,則控制部10係特定出電池的劣化程度或電流值等,來作為要輸出至使用者終端500的資訊。
控制部10係隨應於使用者之屬性而將已被特定之資訊從記憶部13中讀出,將所讀出之資訊,發送至使用者終端500。藉此,使用者終端500的顯示部59中係會顯示出相應於使用者之屬性的資訊。
此外,在上記所示的例子中,雖然屬性的特定或輸出資訊的特定是由電池裝置120的控制部10來進行,但亦可由使用者終端500來進行屬性的特定或輸出資訊的特定。此情況下,亦可將使用者管理表或資訊管理表,記憶在使用者終端500中。使用者終端500的控制部50,係根據使用者管理表及資訊管理表而特定出隨著使用者之屬性而取得之資訊,向電池裝置120的控制部10指示已被特定之資訊的輸出即可。
如以上,若依據本揭露的實施例4所述之電池裝置,則可特定出根據認證結果而被判別出來之使用者 所屬之屬性,可隨著所被特定之屬性來控制從電池裝置120往使用者終端500輸出的資訊。
<8.實施例5(電池的輸出控制之一例)>
在前述的實施例1中,說明了隨應於利用電池裝置120之使用者的認證結果來判別使用者,隨應於判別結果,決定電池7之動作規格,根據所決定之規格而控制電池7之動作的例子。在實施例5中,係針對隨應於使用者之判別結果,決定電池7之動作規格,根據所決定之規格而控制電池7之動作之情形的其他例子,做一整合。
作為具體的一例,亦可根據使用者之認證結果,隨應於已被認證之使用者是否為預先登錄之使用者(以下有時候稱作「登錄使用者」)(例如會員或非會員),來限制電池裝置120的規格。此外,已被認證之使用者是否為登錄使用者的判斷,係和實施例1同樣地,可由使用者終端500的控制部50來進行,亦可由電池裝置120的控制部10來進行。此情況下,控制部10係亦可例如,若已被認證之使用者並非登錄使用者,則限制或停止來自電池7之放電。
作為具體之一例,電池裝置120中的開關電路4之放電控制FET6在初期狀態下是設定成OFF。然後,控制部10係亦可在已被認證之使用者是登錄使用者時則將放電控制FET6設定成ON,使電池裝置120變成可利用。藉由如此令電池裝置120動作,例如,就可限制 登錄使用者以外進行電池裝置120之利用。
又,將電池裝置120設成可利用的情況下,控制部10係亦可將電池7之利用狀況當成履歷而記憶在記憶部13中。藉此,例如,當登錄使用者停止電池裝置120之利用時,將記憶部13中所記憶之履歷予以讀出,隨著利用狀況而向該當使用者進行課金,可做如此運用。
又,即使已被認證之使用者是登錄使用者的情況下,亦可隨著電池裝置120的利用狀況,來限制或禁止電池裝置120之利用。例如,電池裝置120亦可如實施例2所示,將能夠利用電池裝置120的期間加以限制。
又,作為另一例,藉由將表示可利用之電力量之控制資訊發送至電池裝置120,若從電池7所放電之電力的總量超過可利用之電力量,則電池裝置120係亦可限制或禁止電池裝置120之利用。在此情況下,電池裝置120的控制部10係監視從電池7所放電之電力量,若所放電之電力的總量超過可利用之電力量,則亦可藉由將放電控制FET6設定成OFF以禁止電池裝置120之利用。
又,電池裝置120係亦可不限於電力量,而是例如,隨著來自電池7之電力供給所伴隨的連接機器410之驅動次數,來限制或禁止電池裝置120之利用。此情況下,控制部10係亦可例如,監視著從來自電池7之放電被停止之狀態切換成開始狀態的次數。
又,電池裝置120係亦可隨著電池7之狀態,來限制或禁止電池裝置120之利用。作為具體之一 例,控制部10係亦可根據電池7之監視結果,當預測到會變成過放電時,就限制或停止從電池7放電。
如以上,在實施例5中,說明了隨應於利用電池裝置120之使用者是否為登錄使用者,而限制或禁止電池裝置120之利用之情形的一例。如此,隨應於利用電池裝置120之使用者是否為登錄使用者,而禁止(或限制)電池裝置120之利用,藉此,可將控制部10所致之電池7之控制,當成例如防盜機能來利用。
又,隨著電池7的利用狀況,而限制或禁止電池裝置120之利用,藉此,例如,在租用電池裝置120時的運用中,可以利用控制部10所致之電池7之控制。作為具體之一例,可隨著課金而預先設定可以利用電池裝置120之條件(例如,限制時間、消費電力量、或驅動次數),隨著利用狀況而當不滿足條件時,就限制或禁止電池裝置120之利用。
<9.實施例6(充電控制之一例)>
在前述的實施例5中,說明了控制來自電池7之放電的情形,但亦可控制往電池7之充電。於是,在實施例6中,係針對隨應於使用者之判別結果,決定往電池7之充電的規格,根據所決定之規格而控制往電池7之充電之情形的例子,加以說明。
首先,一面參照圖18,一面說明控制電池7之充電時的電池裝置120之一連串之動作之一例。圖18 係本揭露的實施例6所述之電池裝置120之一連串動作的流程圖,表示控制往電池7之充電時之一例。
(步驟S701)
使用者終端500的控制部50,係將使用者透過輸入部57所輸入之用來認證使用電池裝置120之使用者所需的認證資訊、和表示受電時間或充電電力量的資訊,加以取得。
(步驟S702)
控制部50,係基於已取得之認證資訊而進行認證,隨應於認證結果而判別該當使用者是否為預先登錄之使用者(以下有時候稱作「登錄使用者」)。
(步驟S703)
若被判別出來之使用者不是登錄使用者(步驟S703,No),則控制部50係將用來通知不是登錄使用者之意旨的訊息,顯示在顯示部59,結束一連串處理。
(步驟S704)
若被判別出來之使用者是登錄使用者(步驟S703,Yes),則控制部50係與電池裝置120之間建立通訊路徑。具體而言,當使用者把使用者終端500靠近電池裝置120時,使用者終端500之天線55和電池裝置120之天 線15會耦合而施加負載,藉此天線55與天線15之間的通訊路徑就被建立。藉此,使用者終端500之控制部50和電池裝置120之控制部10,係可透過RFID讀寫器54、天線55、天線15、及RFID標籤20而收送資訊。
(步驟S705)
一旦在使用者終端500之控制部50和電池裝置120之控制部10之間建立了通訊路徑,則控制部50係透過已被建立之通訊路徑而向控制部10,發送用來指示關於電池7之資訊及關於連接機器401(亦即充電器)之資訊的送訊所需的控制資訊。
(步驟S801)
電池裝置120之控制部10係將透過已被建立之通訊路徑而從使用者終端500所發送過來的控制資訊,加以取得。控制部10係藉由已取得之控制資訊,辨識出來自控制部50的關於電池7之資訊之送訊的相關之指示。
控制部10係根據來自控制部50之指示,將記憶部13中所記憶之關於電池7之資訊和關於連接機器410之資訊予以讀出,將所讀出之資訊,透過已被建立之通訊路徑而發送至使用者終端500。此外,作為關於電池7之資訊,是從控制部10往使用者終端500發送哪種資訊,係可根據和實施例1時相同的思想來決定,亦可隨著運用而做適宜變更。又,控制部10係對電池裝置120沒 有正確連接連接機器410,而無法取得連接機器410之資訊時,則作為關於連接機器410之資訊,亦可將連接機器410未被正確連接之意旨,通知給使用者終端500。
(步驟S706)
使用者終端500之控制部50,係將透過已被建立之通訊路徑而從電池裝置120所發送過來的關於電池7之資訊,加以取得。控制部50係解析已取得的關於電池7之資訊,判斷電池裝置120是否可正常充電。
此外,只要能夠判斷電池裝置120是否可正常充電。關於電池7之資訊的內容、或根據關於電池7之資訊而判斷電池裝置120是否可正常充電的方法係沒有限定。
(步驟S707)
控制部50係根據已經取得之關於電池7之資訊而判斷電池裝置120難以正常充電時(S707,No),則令錯誤訊息被顯示在顯示部59,結束一連串處理。
(步驟S708)
接著,控制部50係根據所取得的關於連接機器410(亦即充電器)之資訊,判斷電池裝置120上是否正確連接充電器。
(步驟S709)
若電池裝置120上沒有正確連接充電器(步驟S709,No),控制部50係將通知充電器未被正確連接之意旨的訊息,顯示在顯示部59,結束一連串處理。
(步驟S710)
若電池裝置120上有正確連接充電器(步驟S709,Yes),則控制部50係根據使用者之判別結果和關於電池7之資訊,決定關於往電池7之充電之規格(以下有時候稱作「充電規格」)。作為具體的一例,若是對所被充電之電力進行課金的這類運用的情況下,控制部50係根據使用者之判別結果,特定出該當使用者的課金狀況,隨著所被特定出來之課金狀況來決定限制或停止充電的條件。作為限制或停止充電之條件,係可舉出例如,充電時間或可充電之電力量、或充電次數。又,控制部50係亦可根據已取得之關於電池7之資訊,辨識電池7之狀態,隨應於所被辨識出來的電池7之狀態,來限制充電電力或充電電流。
(步驟S711)
一旦決定充電規格,則控制部50係透過已被建立之通訊路徑而向控制部10,將含有表示所決定之充電規格之資訊的控制資訊,予以發送。
(步驟S802)
控制部10係將透過已被建立之通訊路徑而從使用者終端500所發送過來的控制資訊,加以取得。控制部10係從已取得之控制資訊,抽出表示已被使用者終端500所決定之充電規格的資訊。
控制部10係根據從控制資訊所抽出的表示充電規格之資訊,更新用來控制往電池7之充電所需的控制資料。作為具體的一例,控制部10係亦可根據從控制資訊所抽出之表示充電規格之資訊,來控制往電池7之充電電流之上限值。
(步驟S803)
一旦根據所抽出之表示充電規格之資訊而更新了控制資料,則控制部10係控制開關電路4的充電控制FET5,開始從連接機器410(此時係為充電器)往電池7之充電。
(步驟S804)
一旦開始充電,則控制部10係將充電次數記錄至記憶部13。若已經有充電次數被記錄時,則控制部10係亦可將記憶部13中記錄之充電次數予以加算。此時,作為限制或停止充電之條件而設定了充電次數的情況下,控制部10係亦可判別記憶部13中所記錄之充電次數,是否滿足限制或停止充電之條件。若滿足限制或停止充電之條 件,則控制部10係亦可控制開關電路4的充電控制FET5,限制或停止從連接機器410(此時係為充電器)往電池7之充電。
又,控制部10係亦可開始計測,從充電開始起所經過的時間(以下有時稱作「充電時間」)。例如,控制部10係亦可判別所測定到的充電時間是否超過作為限制或停止充電之條件而被設定的充電時間,隨著判別結果而限制或停止往電池7之充電。
又,控制部10係亦可監視往電池7充電之電力量。例如,控制部10係亦可判別往電池7充電之電力量,是否超過作為限制或停止充電之條件而被設定的可充電之電力量,隨著判別結果而限制或停止往電池7之充電。
(步驟S805)
一旦對電池7所充電之電力量超過閾值(亦即一旦充電完成),則控制部10係控制開關電路4的充電控制FET5,停止從連接機器410(此時係為充電器)往電池7之充電。
(步驟S712)
一旦往電池7之充電停止,則控制部10係將往電池7之充電已經完成之事實,透過已被建立之通訊路徑而通知給使用者終端500。
(步驟S713)
使用者終端500之控制部50,係將透過已被建立之通訊路徑而從電池裝置120接受往電池7之充電已完成之意旨的通知。一旦收到來自電池裝置120的通知,控制部50係將用來通知往電池7之充電已經完成所需的訊息,顯示在顯示部59,結束一連串處理。
此外,控制資訊10係亦可一旦開始往電池7之充電,就監視著往電池7之充電狀況,將充電狀況當成履歷而記憶在記憶部13中。藉此,例如,電池裝置120的管理者,係在登錄使用者完成了對電池裝置120之充電時,將記憶部13中所記憶之履歷予以讀出,隨著所讀出之履歷而向該當使用者進行課金,可做如此運用。
如以上,在實施例6中,說明了隨應於利用電池裝置120之使用者是否為登錄使用者,而限制或禁止往電池裝置120之充電之情形的一例。如此,隨應於利用電池裝置120之使用者是否為登錄使用者,而禁止(或限制)往電池裝置120之充電,藉此,可將控制部10所致之電池7之控制,當成例如防盜機能來利用。
又,隨著電池7的充電狀況,而限制或禁止往電池裝置120之充電,藉此,例如,在用來對電池裝置120進行充電所需的充電站之運用上,可以利用控制部10所致之電池7之控制。作為具體之一例,可隨著課金而預先設定可對電池裝置120充電之條件(例如,充電時間、 充電電力量、或充電次數),隨著利用狀況而當不滿足條件時,就限制或禁止往電池裝置120之充電。
又,往電池7之充電可在電池裝置120側上做控制,因此,例如,在充電站側不需要進行複雜的處理,可以簡化充電站的構造。
又,在上記中,雖然說明了使用者是登錄使用者時許可往電池裝置120之充電的例子,但亦可當電池7之剩餘量低於預定之閾值時,即使沒有使用者認證也能夠進行緊急充電。此情況下,控制部10係例如,藉由使得電池7之總電力量之10%等一定水準為止就可充電,來限制電池裝置120之利用即可。
<10.實施例7(限定利用機器的控制之一例)>
近年來,電池的形狀或連接方法係被通用化,可對各式各樣的機器連接電池而利用。另一方面,也有想要限制可利用電池之機器的需求。於是,在實施例7中,係針對電池裝置120會判別出電池裝置120上所被連接之連接機器410的種別,隨應於判別結果而限制來自電池7之放電或往電池7之充電之情形的例子,加以說明。
首先說明,電池裝置120會判別連接機器410之種別,隨著判別結果而限制來自電池7之放電或往電池7之充電的機制。
電池裝置120的控制部10係亦可例如,透過與連接機器410之間收送資訊的專用線(例如,未圖示的 序列式纜線)而取得連接機器之資訊,將已取得之資訊記憶在記憶部13中。又,亦可像是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110、或第3實施形態所述之電池裝置120,在與連接機器410之間可進行電力線通訊的情況下,控制部10係亦可透過電力線而取得連接機器410之資訊。
一旦取得連接機器410之資訊,則控制部10係根據已取得之資訊來判別連接機器410,隨著判別結果而判定來自電池7之放電或往電池7之充電是否被許可。此外,控制部10係亦可根據事先記憶的許可來自電池7之放電或往電池7之充電之機器的一覽(以下有時候稱作「許可清單」),來進行對連接機器410之判定。又,作為另一例,控制部10係亦可根據事先記憶的禁止來自電池7之放電或往電池7之充電之機器的一覽(以下有時候稱作「禁止清單」),來進行對連接機器410之判定。
此外,許可清單或禁止清單,係亦可基於前述之使用者終端500與電池裝置120之間的通訊,從使用者終端500發送至電池裝置120內的控制部10。此情況下,控制部10係只要將從使用者終端500所取得之許可清單或禁止清單,例如,記憶在記憶部13中,適宜地從記憶部13中讀出即可。
又,控制部10係亦可將已取得之連接機器410之資訊,記憶在記憶部13中,使得記憶部13中所記憶之連接機器410之資訊,可通知給使用者終端500。藉此,使用者係即使從電池裝置120卸下連接機器410後, 仍可透過使用者終端500而從電池裝置120取得連接機器410之資訊,特定出該電池裝置120上曾經連接過的連接機器410。
如以上,若依據本揭露的實施例7所述之電池裝置120,則可判別電池裝置120上所被連接之連接機器410之種別,可隨著判別結果而限制來自電池7之放電或往電池7之充電。
藉此,例如,可隨著每一電池而事先決定可利用之機器,若來自電池之放電所涉及之規格是與電池所被連接之機器不一致,則限制電池之利用,藉此可確保安全。
又,控制部10係亦可根據前述之實施例所示的使用者之判別結果、和連接機器410之判別結果,來控制來自電池7之放電或往電池7之充電。作為具體的一例,控制部10係對每位使用者預先記憶許可清單,隨著所被判別出來之使用者的許可清單中,是否含有所被判別出來之連接機器410,而控制來自電池7之放電或往電池7之充電即可。藉此,例如,隨應於每一使用者是否接受過各連接機器410之研習,而作成許可清單,藉由將所作成之許可清單記憶在電池裝置120中,就可限制使用者只能夠利用有接受過研習之機器。
<11.實施例8(對汽車用電池的適用例)>
接著,作為實施例8,說明將電池裝置120適用成為 汽車用之電池之情形的例子。
汽車用之電池,經常是設置在引擎室中這類從駕駛座無法用手搆到的場所。因此,用來確認對電池所充電之電力量所需的儀器,有時候係和速度計或轉速計同樣地被當成儀表板而設置。然而,被當成儀表板而設置的儀器類,通常是引擎沒有啟動就無法確認。因此,例如,像是露營車等,這類就算引擎沒有發動的狀況下,仍要從電池接受電力之供給的情況下,有時候難以確認電池所被充電之電力量。
於是,在實施例8中,針對使用與連接機器410透過電力線PL而可通訊之電池裝置120(或電池裝置110),不必發動引擎而藉由簡易隻手段就可確認電池之資訊的構成,加以說明。
具體而言,在汽車的點煙器插座上,例如,如圖7所示的連接機器410,連接有對連接機器410內的電力線隔著耦合電路(濾波器)46而連接天線15之機器。汽車的點煙器插座之中,即使引擎是停止的情況下,仍會有電力供給。因此,藉由隔著點煙器插座,將電池裝置120與連接機器410做電性連接,就可將電池裝置120的電力線PL、和連接機器410的電力線,當成中繼器使用。亦即,使用者係藉由對點煙器插座上連接之連接機器410的天線15,使使用者終端500靠近之,就可容易讀出電池裝置120中所記憶之資訊(例如,電池的剩餘量或利用履歷)。
又,作為點煙器插座上所連接連接機器410,亦可使用例如,不含有相當於機器40之構成,而是對隔著點煙器插座而與電池裝置120之電力線PL電性連接之電力線,隔著耦合電路46而連接天線15之機器。
又,不限於點煙器插座,若有來自汽車之電池供給電力的連接器存在,則只要對該連接器連接具備天線15之連接機器410即可。
如以上,若依據本揭露的實施例8所述之電池裝置120,則不需要打開引擎蓋,透過點煙器插座上所被連接之天線,就可容易讀出電池之剩餘量或利用履歷這類關於電池之資訊。
<12.實施例9(進行驅動機器之推定‧特定時之一例)>
在前述的實施例7中係說明了將電池裝置120中所記憶之關於連接機器410之資訊,透過使用者終端500而加以取得,以特定出該電池裝置120上所被連接之連接機器410的例子。然而,並不一定限於從連接機器410取得資訊。於是,在實施例9中,說明電池裝置120將電池7之利用狀況當成履歷而記憶,藉此,根據電池裝置120中所記憶之履歷,來推定或特定電池裝置120所驅動之驅動機器(亦即連接機器410)的例子。
若舉電動工具為例,則有電鑽、電鋸、割草機等這類各式各樣的工具存在,各自的動作皆不同,因為該動作之差異,電池7的利用狀況也不同。具體而言,隨 著連接機器410,伴隨來自電池7之電力供給,驅動時的消費電流、消費電力、電壓之變動、或電力諧波訊號、或這些值的每小時之變動值會有所不同的情形,並不少見。
於是,在本實施例中,電池裝置120之控制部10係監視著例如:消費電流、消費電力、電壓之變動、電力諧波訊號、及時間資訊等,將各資訊當成履歷而記憶在記憶部13中。記憶部13中所記憶之消費電流、消費電力、電壓之變動、電力諧波訊號、及時間資訊等之履歷,係被使用者終端500從電池裝置120取得。
又,使用者終端500係將根據消費電流、消費電力、電壓之變動、電力諧波訊號、及時間資訊的輸出模態,對應於每一連接機器410之種別而預先加以作成並記憶。藉此,使用者終端500係根據從電池裝置120取得之履歷而生成輸出模態,將所生成之輸出模態,與按照每一連接機器410而記憶之輸出模態進行比較,就可推定或特定連接機器410。
此外,根據從電池裝置120取得之履歷而被生成之輸出模態、和每一種別而記憶之輸出模態之比較,亦可不是由使用者終端500,而是由雲端伺服器或中心(例如,資料中心)等這類外部服務來進行。此情況下,外部服務係將根據消費電流、消費電力、電壓之變動、電力諧波訊號、及時間資訊的輸出模態,對應於每一連接機器410之種別而預先加以作成並記憶。使用者終端500,係將從電池裝置120取得之履歷,通知給該當外部服務即 可。外部服務係根據從使用者終端500所通知之履歷而生成輸出模態,將已被生成之輸出模態,與每一連接機器410之種別而被記憶之輸出模態進行比較,以推定或特定連接機器410即可。如此,像是雲端伺服器或中心等這類外部服務,會進行從電池裝置120取得之履歷的集中或輸出模態之比較,藉此,例如,根據在不同使用者終端500間所收集到的各電池裝置120之履歷,而可進行輸出模態之統計。
此外,上記所示之作為利用狀況之履歷而被記憶的資訊之種別及組合係僅為一例,只要是仍讓控制部10監視狀態,且可根據該資訊來推定或特定連接機器410之種別即可,作為履歷而被記憶之資訊之種別及組合係沒有限定。
又,在上記中,雖然是由使用者終端500來進行連接機器410的推定或特定,但亦可由控制部10來進行連接機器410的推定或特定。此情況下,只要將用來進行連接機器410之推定或特定所需的程式及控制資料,事前記憶在記憶部13中即可。
如以上,若依據本揭露的實施例9所述之電池裝置120,則可根據電池裝置120中所記憶之利用狀況的履歷,來推定或特定電池裝置120所驅動之驅動機器(亦即連接機器410)。
<13.實施例10(進行作業內容之推定‧特定時之一例)>
在實施例9中,係根據電池裝置120中所記憶之利用狀況的履歷,來推定或特定電池裝置120所驅動之驅動機器。另一方面,亦可根據電池裝置120中所記憶之利用狀況的履歷,來推定或特定電池裝置120上所被連接之連接機器410所進行之作業的內容。於是,在實施例10中係說明,根據電池裝置120中所記憶之利用狀況的履歷,來推定或特定電池裝置120上所被連接之連接機器410所進行之作業的內容之情形。
例如,若利用電鑽來作為連接機器410,則控制部10係監視放電電流及時間資訊,將各資訊當作履歷而記憶在記憶部13中。記憶部13中所記憶之放電電流及時間資訊之履歷,係被使用者終端500從電池裝置120取得。
又,使用者終端500係在以電鑽進行鎖緊螺絲的時候,基於放電電流及時間資訊而事前生成輸出模態並記憶之。藉此,使用者終端500係根據從電池裝置120取得之履歷而生成輸出模態,將所生成之輸出模態,與事前記憶之輸出模態進行比較,就可推定螺絲鎖緊的根數或扭力。
此外,上述的電鑽之例子僅為一例,並非限定連接機器410之種別。作為連接機器410是使用其他機器的情況下,也可針對使用該機器的每一種作業內容,調查消費電流、消費電力、電壓之變動、及電力高調波訊號等之變化量。事前生成輸出模態即可。
如以上,若依據本揭露的實施例10所述之電池裝置120,則可根據電池裝置120中所記憶之利用狀況的履歷,來推定或特定電池裝置120所連接之連接機器410所進行的作業內容。藉此,例如,在使用所定工具之作業現場中,根據從該當工具所連接之電池裝置120取得的利用狀況之履歷,就可推定使用該工具之作業的內容,換言之,可推定該工具之使用者的作業內容。亦即,可根據從電池裝置120所取得之利用狀況之履歷,而將作業內容之推定結果,活用於工務管理上。
此外,和實施例9同樣地,亦可由雲端伺服器或中心等之類的外部服務進行,從電池裝置120取得之履歷的收集,或根據從電池裝置120取得之履歷而被生成之輸出模態、與每一種別而記憶之輸出模態之比較。如此,像是雲端伺服器或中心等這類外部服務,會進行從電池裝置120取得之履歷的集中或輸出模態之比較,藉此,例如,可每一部門或每一營業所地進行公務管理。
以上雖然一面參照添附圖面一面詳細說明了本揭露的理想實施形態,但本揭露之技術範圍並非限定於所述例子。只要是本揭露之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自然可於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記載之技術思想的範疇內,想到各種變更例或修正例,而這些當然也都屬於本揭露的技術範圍。
此外,如以下的構成也是屬於本揭露的技術範圍。
(1)一種電池裝置,係具備:電池;和通訊部,係與外部機器進行通訊;和控制部,係根據基於前記通訊部之通訊而被取得到的關於前記電池之動作規格的控制資訊,來控制前記電池之動作。
(2)如前記(1)所記載之電池裝置,其中,前記控制資訊係含有,關於來自前記電池之放電的資訊;前記控制部係根據前記控制資訊,控制來自前記電池之放電。
(3)如前記(2)所記載之電池裝置,其中,關於來自前記電池之放電的資訊係含有,關於停止來自前記電池之放電之條件的資訊;前記控制部係在滿足前記條件時,停止來自前記電池之放電。
(4)如前記(2)或(3)所記載之電池裝置,其中,具備:切換部,係切換來自前記電池之放電的開始及停止;前記控制部係根據前記控制資訊,控制前記切換部之 切換。
(5)如前記(2)~(4)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電池裝置,其中,關於來自前記電池之放電的資訊係含有,關於從前記電池所輸出之電流之上限的資訊;前記控制部係根據前記控制資訊,控制從前記電池所輸出之電流。
(6)如前記(1)~(5)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電池裝置,其中,前記控制資訊係含有,關於往前記電池之充電的資訊;前記控制部係根據前記控制資訊,控制往前記電池之充電。
(7)如前記(6)所記載之電池裝置,其中,關於往前記電池之充電的資訊係含有,關於停止往前記電池之充電之條件的資訊;前記控制部係在滿足前記條件時,停止往前記電池之充電。
(8)如前記(6)或(7)所記載之電池裝置,其中,具備:切換部,係切換往前記電池之充電的開始及停 止;前記控制部係根據前記控制資訊,控制前記切換部之切換。
(9)如前記(6)~(8)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電池裝置,其中,關於往前記電池之充電的資訊係含有,關於往前記電池之充電電流之上限的資訊;前記控制部係根據前記控制資訊,控制被充電至前記電池之充電電流。
(10)如前記(1)~(9)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電池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根據基於前記通訊部之通訊而被取得到的使用者之認證結果來判別前記使用者,根據判別結果來決定前記電池之動作規格,根據已被決定之該當規格,控制前記電池之動作。
(11)如前記(10)所記載之電池裝置,其中,前記控制資訊係含有前記使用者之認證結果;前記控制部,係根據該當認證結果來判別前記使用者,根據判別結果來決定前記電池之動作規格。
(12)如前記(10)所記載之電池裝置,其中,前記控制資訊係含有,用來進行前記使用者之認證所 需的認證資訊;前記控制部,係根據前記認證資訊來認證前記使用者,根據該當認證之結果來判別前記使用者,根據判別結果來決定前記電池之動作規格。
(13)如前記(10)~(12)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電池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根據前記認證結果,判別前記使用者是屬於被事前決定之屬性之其中之何者,根據所被判別出來之前記屬性,決定前記電池之動作規格。
(14)如前記(1)~(13)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電池裝置,其中,前記控制資訊係含有前記電池的位置資訊;前記控制部,係根據前記位置資訊,決定前記電池之動作規格,根據已決定之該當規格,控制前記電池之動作。
(15)如前記(1)~(14)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電池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從前記電池所被連接之連接機器取得該當連接機器的識別資訊,根據已取得之該當識別資訊來判別前記連接機器,根據前記連接機器之判別結果來控制前記電池之動作。
(16)如前記(1)~(15)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電池裝置, 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將關於前記電池的資訊、及關於前記電池所被連接之機器的資訊的其中至少一者,透過前記通訊部而輸出至前記外部機器。
(17)如前記(1)~(16)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電池裝置,其中,前記通訊部係使用所定頻率之載波訊號,透過天線而和前記外部機器非接觸式地進行通訊。
(18)如前記(17)所記載之電池裝置,其中,具備前記天線。
(19)如前記(17)所記載之電池裝置,其中,透過電力線而連接至前記電池的機器係具備前記天線;前記通訊部,係透過前記電力線和該當機器所具備之前記天線,而和前記外部機器進行通訊。
(20)如前記(19)所記載之電池裝置,其中,前記通訊部係從透過前記天線而接收到之訊號來確保電力,藉由所確保之電力而被驅動,藉由使用該當訊號之負載調變,以透過前記電力線而和前記機器進行通訊。

Claims (19)

  1. 一種電池裝置,係具備:電池;和通訊部,係與外部機器進行通訊;和控制部,係根據基於前記通訊部之通訊而被取得到的關於前記電池之動作規格的控制資訊,來控制前記電池之動作;前記控制部,係根據基於前記通訊部之通訊而被取得到的使用者之認證結果來判別前記使用者,根據判別結果來決定前記電池之動作規格,根據已被決定之該當規格,控制前記電池之動作。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電池裝置,其中,前記控制資訊係含有,關於來自前記電池之放電的資訊;前記控制部係根據前記控制資訊,控制來自前記電池之放電。
  3. 如請求項2所記載之電池裝置,其中,關於來自前記電池之放電的資訊係含有,關於停止來自前記電池之放電之條件的資訊;前記控制部係在滿足前記條件時,停止來自前記電池之放電。
  4. 如請求項2所記載之電池裝置,其中,具備:切換部,係切換來自前記電池之放電的開始及停止;前記控制部係根據前記控制資訊,控制前記切換部之切換。
  5. 如請求項2所記載之電池裝置,其中,關於來自前記電池之放電的資訊係含有,關於從前記電池所輸出之電流之上限的資訊;前記控制部係根據前記控制資訊,控制從前記電池所輸出之電流。
  6.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電池裝置,其中,前記控制資訊係含有,關於往前記電池之充電的資訊;前記控制部係根據前記控制資訊,控制往前記電池之充電。
  7. 如請求項6所記載之電池裝置,其中,關於往前記電池之充電的資訊係含有,關於停止往前記電池之充電之條件的資訊;前記控制部係在滿足前記條件時,停止往前記電池之充電。
  8. 如請求項6所記載之電池裝置,其中,具備:切換部,係切換往前記電池之充電的開始及停止;前記控制部係根據前記控制資訊,控制前記切換部之切換。
  9. 如請求項6所記載之電池裝置,其中,關於往前記電池之充電的資訊係含有,關於往前記電池之充電電流之上限的資訊;前記控制部係根據前記控制資訊,控制被充電至前記電池之充電電流。
  10.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電池裝置,其中,前記控制資訊係含有前記使用者之認證結果;前記控制部,係根據該當認證結果來判別前記使用者,根據判別結果來決定前記電池之動作規格。
  11.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電池裝置,其中,前記控制資訊係含有,用來進行前記使用者之認證所需的認證資訊;前記控制部,係根據前記認證資訊來認證前記使用者,根據該當認證之結果來判別前記使用者,根據判別結果來決定前記電池之動作規格。
  1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電池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根據前記認證結果,判別前記使用者是屬於被事前決定之屬性之其中之何者,根據所被判別出來之前記屬性,決定前記電池之動作規格。
  13.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電池裝置,其中,前記控制資訊係含有前記電池的位置資訊;前記控制部,係根據前記位置資訊,決定前記電池之動作規格,根據已決定之該當規格,控制前記電池之動作。
  14.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電池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從前記電池所被連接之連接機器取得該當連接機器的識別資訊,根據已取得之該當識別資訊來判別前記連接機器,根據前記連接機器之判別結果來控制前記電池之動作。
  15.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電池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將關於前記電池的資訊、及關於前記電池所被連接之機器的資訊的其中至少一者,透過前記通訊部而輸出至前記外部機器。
  16.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電池裝置,其中,前記通訊部係使用所定頻率之載波訊號,透過天線而和前記外部機器非接觸式地進行通訊。
  17. 如請求項16所記載之電池裝置,其中,具備前記天線。
  18. 如請求項16所記載之電池裝置,其中,透過電力線而連接至前記電池的機器係具備前記天線;前記通訊部,係透過前記電力線和該當機器所具備之前記天線,而和前記外部機器進行通訊。
  19. 如請求項18所記載之電池裝置,其中,前記通訊部係從透過前記天線而接收到之訊號來確保電力,藉由所確保之電力而被驅動,藉由使用該當訊號之負載調變,以透過前記電力線而和前記機器進行通訊。
TW103112144A 2013-04-11 2014-04-01 電池裝置 TWI6467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82882 2013-04-11
JP2013-082882 2013-04-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48320A TW201448320A (zh) 2014-12-16
TWI646714B true TWI646714B (zh) 2019-01-01

Family

ID=51689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12144A TWI646714B (zh) 2013-04-11 2014-04-01 電池裝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087314A1 (zh)
EP (1) EP2985854A4 (zh)
JP (1) JP6314976B2 (zh)
CN (1) CN105103402B (zh)
CA (1) CA2908155A1 (zh)
TW (1) TWI646714B (zh)
WO (1) WO201416788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7454B (zh) * 2020-12-16 2022-06-11 佳世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諧波刀裝置及諧波刀系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25293B2 (en) 2011-12-30 2016-12-20 Makita Corporation Battery charger having angled wall in battery receiving opening, and battery pack charging system and cordless power tool system including same
EP3084543B1 (en) 2013-12-19 2021-05-19 Husqvarna AB Obstacle detection for a robotic lawnmower
US10396568B2 (en) 2014-06-03 2019-08-27 Traxxas Lp Battery charger with user interface
US10431992B2 (en) 2014-06-03 2019-10-01 Traxxas Lp Battery charger with user interface
US20150349554A1 (en) 2014-06-03 2015-12-03 Traxxas Lp Battery conn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JP2016015813A (ja) * 2014-07-01 2016-01-2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動工具用充電装置及び電動工具用充電システム
JP6442255B2 (ja) * 2014-11-28 2018-12-19 株式会社マキタ バッテリパック
US20170063127A1 (en) * 2015-08-26 2017-03-02 The Aes Corporation Battery Backup Capacity Method and System
JP6751897B2 (ja) * 2015-08-28 2020-09-0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情報端末の制御方法及び情報端末
US10763680B2 (en) * 2015-08-28 2020-09-0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Battery pack and control method of battery pack based on a usage condition
JP6479649B2 (ja) * 2015-12-28 2019-03-06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モバイルバッテリー交換サービスシステム、モバイルバッテリー交換方法
GB201523108D0 (en) * 2015-12-30 2016-02-10 Hyperdrive Innovation Ltd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WO2017113337A1 (en) * 2015-12-31 2017-07-06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Intelligent battery and method
TWI733775B (zh) * 2016-03-16 2021-07-21 澳門商創科(澳門離岸商業服務)有限公司 具有無線通訊的電動工具蓄電池組
GB2543595B (en) * 2016-04-29 2018-04-18 Tech Solutions Uk Limited Improvements related to battery-powered electronic devices
JP6740793B2 (ja) * 2016-08-05 2020-08-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載電源制御装置
CN106058341A (zh) * 2016-08-10 2016-10-26 合肥国盛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锂电池组
US10483634B2 (en) * 2016-11-01 2019-11-19 Duracell U.S. Operations, Inc. Positive battery terminal antenna ground plane
JP6309128B1 (ja) * 2017-03-24 2018-04-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システム及び制御用プログラム
EP3662562A4 (en) * 2017-08-04 2021-03-03 Global Battery Solutions LLC BATTERY MONITORING SYSTEM AND METHOD
JP7053253B2 (ja) * 2017-12-27 2022-04-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蓄電池モジュール貸与システム、貸与方法および貸与プログラム
TWI669882B (zh) 2018-02-14 2019-08-21 車王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電力系統及其管理方法
TWI653597B (zh) * 2018-03-02 2019-03-11 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供電裝置交換方法及其銷售端行動裝置
JP2019164692A (ja) 2018-03-20 2019-09-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可搬式蓄電機、及びレンタルシステム
JP2019164643A (ja) 2018-03-20 2019-09-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情報提供装置、情報提供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JP6823004B2 (ja) * 2018-03-29 2021-01-27 株式会社シマノ 人力駆動車両用コンポーネント
CN111542418B (zh) * 2018-03-30 2023-05-23 工机控股株式会社 作业机器
CN108695568B (zh) * 2018-05-18 2024-05-03 深圳市拓邦锂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监控管理系统
CN110630949B (zh) * 2018-06-05 2021-08-17 宁波奥莱新星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带自学习功能的太阳能感应灯具
CN110071534A (zh) * 2018-07-24 2019-07-30 苏州德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防伪功能的电动工具充放电系统及方法
US11342764B2 (en) 2018-11-28 2022-05-24 Shenzhen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Low voltage charging control and protection circuit for electronic cigarette and method of charging the electronic cigarette using the circuit
JP2020137390A (ja) * 2019-02-26 2020-08-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装置
US12095044B2 (en) 2019-02-28 2024-09-17 Kyocera Corporation Battery pack with antenna for power tool and power tool including battery pack with antenna
US20200313453A1 (en) * 2019-03-28 2020-10-01 Techtronic Cordless Gp Battery pack and/or battery charger having disabling functions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US11676438B2 (en) 2019-04-02 2023-06-13 Rai Strategic Holdings, Inc. Authentication and age verification for an aerosol delivery device
CN115176397A (zh) 2020-01-13 2022-10-11 布里格斯斯特拉顿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电池供电设备的电池管理系统
JP7058680B2 (ja) * 2020-03-10 2022-04-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バッテリ制御プログラム
JP7240368B2 (ja) * 2020-09-25 2023-03-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制御装置
US11544517B2 (en) * 2020-10-03 2023-01-03 MHG IP Holdings, LLC RFID antenna
US20220227376A1 (en) * 2021-01-15 2022-07-21 Weel Autonomy Inc. Rider Restrictions through Inter-Bicycle Communication
JP7271585B2 (ja) * 2021-02-08 2023-05-11 プライムプラネットエナジー&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充電サービスシステム、モバイルバッテリー、携帯通信端末用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ソフト、および、充電サービス用サービスサーバ
JP7292319B2 (ja) * 2021-02-25 2023-06-16 プライムプラネットエナジー&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電池システ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JPWO2022239816A1 (zh) * 2021-05-11 2022-11-17
WO2023076955A1 (en) * 2021-10-27 2023-05-04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Smart power tool battery charger based on a charging state
WO2023076953A1 (en) * 2021-10-27 2023-05-04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Smart power tool battery charger
WO2024135074A1 (ja) * 2022-12-23 2024-06-27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小型モビリティ及び小型モビリティの制御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61262A1 (en) * 2010-11-02 2012-05-10 Navitas Solutions Wireless battery area network for smart battery manage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13081A (ja) * 2000-04-27 2001-11-09 Nec Mobile Energy Kk 電池パック
KR20030075382A (ko) * 2002-03-18 2003-09-26 (주)에스피에스 업그레이드가 가능한 스마트 배터리 팩
JP2006228490A (ja) * 2005-02-16 2006-08-31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池パックおよび電池パック充電システムおよび電池パック充放電システム
JP2007035479A (ja) * 2005-07-28 2007-02-08 Nec Tokin Tochigi Ltd 電池パック及び電池パック専用機器
JP5039980B2 (ja) 2005-11-14 2012-10-03 日立ビークル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モジュール
JP4257360B2 (ja) * 2006-11-30 2009-04-22 Necシステム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電池交換システム、管理装置及び電池交換方法
JP5049218B2 (ja) * 2008-07-17 2012-10-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自動車システム
US8305032B2 (en) * 2008-12-05 2012-11-06 Lava Four, Llc Centralized load management for use in controllably recharging vehicles equipped with electrically powered propulsion systems
WO2011105095A1 (ja) * 2010-02-24 2011-09-0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バッテリシステム、電動車両、移動体、電力貯蔵装置、電源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JP5499872B2 (ja) * 2010-04-21 2014-05-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制御装置、バッテリー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2135111A (ja) * 2010-12-21 2012-07-12 Denso Corp 車両用充電ケーブル管理システム
CN102769307B (zh) * 2011-05-04 2017-12-08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管理电动车的能量源的装置和方法
JP5741222B2 (ja) * 2011-05-31 2015-07-01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装置、制御方法、及び電動車両
CN102874116A (zh) * 2011-07-11 2013-01-16 天津市易雷电子标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化主动式车辆限速系统及控制装置
JP5858681B2 (ja) * 2011-08-11 2016-02-10 株式会社東芝 電気自動車充電システム及び電気自動車充電装置
US9496925B2 (en) * 2011-09-30 2016-11-15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remote wireless powering and control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61262A1 (en) * 2010-11-02 2012-05-10 Navitas Solutions Wireless battery area network for smart battery management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7454B (zh) * 2020-12-16 2022-06-11 佳世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諧波刀裝置及諧波刀系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03402A (zh) 2015-11-25
WO2014167889A1 (ja) 2014-10-16
CA2908155A1 (en) 2014-10-16
JP6314976B2 (ja) 2018-04-25
TW201448320A (zh) 2014-12-16
US20160087314A1 (en) 2016-03-24
JPWO2014167889A1 (ja) 2017-02-16
CN105103402B (zh) 2019-02-22
EP2985854A1 (en) 2016-02-17
EP2985854A4 (en) 2017-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46714B (zh) 電池裝置
US10612262B2 (en) Contactless charging system for charging at parking spaces and charging station for charging at parking spaces
US20160036098A1 (en) Management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management method, and management system
CN105122538B (zh) 电池系统
CN103098344B (zh) 非接触供电装置
CN110168833B (zh) 用于基于车辆的无人机充电的方法和设备
US9577456B2 (en) Battery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electric vehicle
US20130110340A1 (en)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tand, and method for charging the electric vehicle
US8860559B2 (en) Power supply device
EP3154039B1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udio, video, and navigation (avn) system, avn system, and vehicl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1356705A (zh) 充电系统
US10040371B2 (en) Charging system and pairing method
US11989070B2 (en) Energy storage pack authentication method, energy storage pack, charging device, electric mobile object, and control device for electric mobile object
CN104412516B (zh) 车载电力线通信系统
US20230050076A1 (en) Power storage pack authentication method, power storage pack, charging device, electric mobile body, and electric mobile body control device
US20190047431A1 (en) Electric vehicle and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electric power to the electric vehicle
US20230046158A1 (en) Authentication method for power storage pack, power storage pack, charging device, electric moving body, and control device for electric moving body
CN104134288A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系统
US11161427B2 (en) Management serve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JP5905154B2 (ja) 電気エネルギのための蓄電装置、並びに、電気駆動可能な車両のための少なくとも1つの蓄電装置のための収容装置
JP2013009517A (ja) バッテリー装置およびバッテリー装置における電力供給方法
JP2011250625A (ja) 車両用給電装置
CN115735292A (zh) 用于管理电池组的设备
KR20230006145A (ko) 과충전 보호 관제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과충전 보호 방법
JP2019103255A (ja) 車両用充電手段に認証機能を付加する認証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