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44443B - Solar cell, concentrating solar power generation unit, concentrating solar power generation module, and illuminating solar power generation module manufacturing method - Google Patents

Solar cell, concentrating solar power generation unit, concentrating solar power generation module, and illuminating solar power generation module manufacturing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44443B
TWI644443B TW104103570A TW104103570A TWI644443B TW I644443 B TWI644443 B TW I644443B TW 104103570 A TW104103570 A TW 104103570A TW 104103570 A TW104103570 A TW 104103570A TW I644443 B TWI644443 B TW I64444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ate electrodes
receiving surface
lens
solar cell
pai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35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37760A (zh
Inventor
稲垣充
斉藤健司
安彦義哉
森宏治
岩崎孝
工原美樹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住友電氣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住友電氣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住友電氣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377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77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44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444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54Optical elements directly associated or integrated with the PV cell, e.g. light-reflecting means or light-concentrating means
    • H01L31/0543Optical elements directly associated or integrated with the PV cell, e.g. light-reflecting means or light-concentrating means comprising light concentrating means of the refractive type, e.g. len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24Electrodes
    • H01L31/022408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2425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 H01L31/022433Particular geometry of the grid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75PV cell arrays made by cells in a planar, e.g.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on a single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PV cell microarra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18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20Optical components
    • H02S40/22Light-reflecting or light-concentrating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2PV systems with concentr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太陽電池胞(23),係使被形成為線狀之複數之柵電極(31),沿著受光面(23a)之寬幅方向而被配列在受光面(23a)上。此些之複數之柵電極(31),係包含有第1中央柵電極(31a),該第1中央柵電極(31a),係形成有藉由在受光面(23a)之中央處使電極彼此交叉而呈現中央特有之型態之交叉部(34)。

Description

太陽電池胞、集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集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及集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於被使用在集光型太陽光發電(CPV:Concentrator Photovoltaic)中之太陽電池胞、使用有此之集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集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以及集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之製造方法。
在集光型太陽光發電中,係以下述構成作為基礎:亦即是,對於藉由發電效率為高之小型之化合物半導體元件等所構成的太陽電池胞,而照射以菲涅耳透鏡來作了集光的太陽光(例如,參考專利文獻1)。將此種基本單元在1個的框體內而以矩陣狀來作多數並排所構成者,係為集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又,將此模組更進而作了複數個的並排者,係為集光型太陽光發電面板。藉由使此集光型太陽光發電面板以會恆常朝向太陽的方式來進行追蹤動作,係能夠得到所期望的發電電力。
〔先前技術文獻〕 〔非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美國專利第4069812號
在上述一般之集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中,於製造時,係有必要以使所對應之太陽電池胞的中心會位置在菲涅耳透鏡等之集光透鏡之光軸上的方式,來正確地進行對位。例如,藉由確保有相對於共通之框體的安裝精確度,係能夠進行太陽電池胞以及集光透鏡之相互間的對位。但是,若是僅藉由此,則仍會出現微小的個體差異,而會有集光透鏡之光軸和太陽電池胞之中心相互偏移的情況。若是產生有偏移,則發電效率會降低。
又,在上述基本單元中,於菲涅耳透鏡等之集光透鏡和太陽電池胞之間,係如同圖3中所示一般,會有在太陽電池胞之受光面的正前方而將作為二次集光透鏡之球面透鏡以覆蓋該受光面的方式來作配置的情形。
圖13(a),係為對於太陽電池胞之受光面作展示之圖。被使用在集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中之太陽電池胞200的受光面200a,係如同圖示一般而為矩形狀,其之大小,一般而言一邊係被設為數mm程度。
當並不配置球狀透鏡等之二次集光透鏡的情況時,係可基於受光面200a之輪廓201來辨識出該受光面200之中央部。
但是,若是在太陽電池胞之受光面200的正前方配置球狀透鏡,則起因於受光面200a被球狀透鏡所覆蓋一事,係會有變得無法辨識出其之輪廓201的情形。又,就算是透過球狀透鏡202而觀察到了受光面200a,也僅能夠確認到被形成於受光面200a處之柵電極203的一部分,而難以辨識出受光面200a之中心。
圖13(b),係為對於當在太陽電池胞之受光面200的正前方作為二次集光透鏡而配置了球狀透鏡時,從太陽光照射至該球狀透鏡處的照射方向來藉由攝像機等而對球狀透鏡作了攝像時之攝像畫像的其中一例作展示之圖。
在圖13(b)所示之攝像畫像中,係僅出現有球狀透鏡之畫像部分302、和在此畫像部分302內透過球狀透鏡所確認到的柵電極203之一部分的畫像部分303,而並未出現相當於受光面200a之輪廓的部份。
如此這般,當在受光面200的正前方配置有球狀透鏡的情況時,由於係變得難以辨識出該受光面200之中央,因此,會成為難以在球狀透鏡202之光軸和太陽電池胞200之中心之間而以良好的精確度來進行對位,而會產生偏差。進而,起因於此偏差,在球狀透鏡202之光軸和集光透鏡之光軸之間也會產生偏差,發電效率係會降低。
本發明,係有鑑於此種事態而進行者,其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能夠將集光透鏡和與此相對應之太陽 電池胞之間的相互之對位以良好之精確度來進行的技術。
其中一種實施形態之太陽電池胞,係為使被形成為線狀之複數的柵電極配列於受光面上之太陽電池胞,其特徵為:前述複數之柵電極,係包含有交叉柵電極,該交叉柵電極,係形成有藉由在前述受光面之中央處使電極彼此交叉而呈現中央特有之型態之交叉部。
又,其中一種實施形態之集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其特徵為,係具備有:太陽電池胞,係使被形成為線狀之複數的柵電極配列於受光面上;和集光透鏡,係將太陽光集光於前述太陽電池胞處,前述複數之柵電極,係包含有交叉柵電極,該交叉柵電極,係形成有藉由在前述受光面之中央處使電極彼此交叉而呈現中央特有之型態之交叉部。
又,其中一種實施形態之集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其特徵為,係具備有:太陽電池胞,係被以複數個來作整列設置;和集光構件,係使將射入至射入面之太陽光作集光的複數之集光透鏡,在各者之光軸上而形成於與前述太陽電池胞相對應之位置處,在前述太陽電池胞之受光面上,係配列有被形成為線狀之複數的柵電極,前述複數之柵電極,係包含有交叉柵電極,該交叉柵電極,係形成有藉由在前述受光面之中央處使電極彼此交叉而呈現中央特有之型態之交叉部。
又,其中一種實施形態之集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之製造方法,該集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係具備有:太陽電池胞,係被以複數個來作整列設置;和集光構件,係使將射入至射入面之太陽光作集光的複數之集光透鏡,在各者之光軸上而形成於與前述太陽電池胞相對應之位置處,該集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在前述太陽電池胞之受光面上,係配列有被形成為線狀之複數的柵電極,前述複數之柵電極,係包含有交叉柵電極,該交叉柵電極,係形成有藉由在前述受光面之中央處使電極彼此交叉而呈現中央特有之型態之交叉部,該集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之製造方法,係包含有:位置資訊取得步驟,係取得代表當從前述集光透鏡之前述射入面側來對於前述集光透鏡和前述太陽電池胞作了觀察時之前述集光透鏡和前述交叉部間的位置關係之位置資訊;和調整步驟,係基於前述位置資訊,來進行前述集光構件和各前述太陽電池胞之間的位置調整。
若依據本發明,則係能夠將集光透鏡和與此相對應之太陽電池胞之間的相互之對位以良好之精確度來進行。
1‧‧‧集光型太陽光發電面板
1M‧‧‧集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
2‧‧‧支柱
3‧‧‧架台
11‧‧‧筐體
11a‧‧‧底面
11c‧‧‧開口
12‧‧‧可撓性印刷配線板
13‧‧‧透鏡面板
13f‧‧‧菲涅耳透鏡
13f1‧‧‧射入面
13f2‧‧‧基材
13f3‧‧‧矽酮樹脂膜
13g‧‧‧中央區域
13h‧‧‧集光區域
14‧‧‧連接器
15‧‧‧壁部
15a‧‧‧端面
16‧‧‧可撓性基板
20‧‧‧單元
21‧‧‧發電元件部
22‧‧‧樹脂框架
23‧‧‧太陽電池胞
23a‧‧‧受光面
24‧‧‧球狀透鏡
24a‧‧‧射入面
25‧‧‧樹脂
30‧‧‧半導體基板
31‧‧‧柵電極
31a‧‧‧第1中央柵電極
31b‧‧‧第2中央柵電極
32‧‧‧匯流排電極
33‧‧‧線狀電極部
34‧‧‧交叉部
36‧‧‧傾斜電極部
37‧‧‧平行電極部
40‧‧‧球狀透鏡安裝裝置
41‧‧‧位置調整部
42‧‧‧控制部
43‧‧‧攝像機部
44‧‧‧保持部
44s‧‧‧保持孔
45‧‧‧驅動部
50‧‧‧攝像畫像
51‧‧‧球狀透鏡之畫像部分
52‧‧‧柵電極之畫像部分
52s‧‧‧第1中央柵電極之畫像部分
52b‧‧‧第2中央柵電極之畫像部分
53‧‧‧線狀電極部之畫像部分
54‧‧‧交叉部之畫像部分
56‧‧‧傾斜電極部之畫像部分
57‧‧‧平行電極部之畫像部分
60~63‧‧‧攝像機
65‧‧‧控制裝置
66‧‧‧位置調整器
100‧‧‧集光型太陽光發電裝置
〔圖1〕係為對於集光型太陽光發電裝置之其中一例作展示的立體圖。
〔圖2〕係為對於集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之其中一例作擴大展示的立體圖(部分剖斷)。
〔圖3〕係為對於集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作展示之概略圖。
〔圖4〕係為對於太陽電池胞之受光面作展示之圖。
〔圖5〕係為對於用以將球狀透鏡安裝於太陽電池胞側之安裝裝置及其安裝方法作展示之圖。
〔圖6〕係為對於在圖5(b)之狀態下而使攝像機部作了攝像的攝像畫像之其中一例作展示之圖。
〔圖7〕係為對於將透鏡面板安裝於框體上的情況時之定位要領的其中一例作展示之立體圖。
〔圖8〕(a)係為菲涅耳透鏡之正面圖,(b)係為對於1個單位的菲涅耳透鏡和發電元件部之間的位置關係作展示之圖,(c)係為發電元件部之正面圖。
〔圖9〕係為對於菲涅耳圖案之詳細的其中一例作展示之圖表。
〔圖10〕係為針對關於將菲涅耳透鏡對發電元件部作對位的要領之其中一例作展示之圖。
〔圖11〕係為對於變形例之太陽電池胞之受光面作展示之圖,而對於線狀電極部之其他形態作展示。
〔圖12〕係為對於其他實施形態之太陽電池胞23作展示之圖,(a)係為對於太陽電池胞之受光面作展示之 圖,(b)係為對於使攝像機部透過球狀透鏡來對於(a)中所示之受光面進行了攝像的攝像畫像之其中一例作展示之圖。
〔圖13〕(a)係為對於太陽電池胞之受光面作展示之圖,(b)係為對於當在太陽電池胞之受光面的正前方作為二次集光透鏡而配置了球狀透鏡時,從太陽光被照射至該球狀透鏡之照射方向來藉由攝像機等而對於球狀透鏡進行了攝像時的攝像畫像之其中一例作展示之圖。
〔本案發明之實施形態之說明〕
首先,列舉出本案發明之實施形態的內容而作說明。(1)其中一種實施形態之太陽電池胞,係為使被形成為線狀之複數的柵電極配列於受光面上之太陽電池胞,其特徵為:前述複數之柵電極,係包含有交叉柵電極,該交叉柵電極,係形成有藉由在前述受光面之中央處使電極彼此交叉而呈現中央特有之型態之交叉部。
若依據上述構成之太陽電池胞,則由於複數之柵電極係包含有交叉柵電極,該交叉柵電極,係形成有藉由在受光面之中央處使電極彼此交叉而呈現中央特有之型態之交叉部,因此,當對於受光面而配置集光太陽光之集光透鏡的情況時,係能夠透過集光透鏡而辨識出交叉部之位置,並能夠基於集光透鏡和交叉部之間的位置關係, 來將集光透鏡之光軸以良好精確度來位置調整至受光面之中央。其結果,係能夠將集光透鏡和與此相對應之太陽電池胞之間的相互之對位以良好之精確度來進行。
(2)在上述太陽電池胞中,較理想,前述交叉柵電極,係為相對於其他之柵電極而平行地延伸並通過前述受光面之中央的中央柵電極,在前述中央柵電極處,係設置有於前述受光面之中央而與該中央柵電極相交叉之線狀電極部。
於此情況,若是使用具備有相對於其他之柵電極而平行地延伸並通過受光面之中央的中央柵電極之太陽電池胞,則僅需要設置線狀電極部,便能夠形成交叉部。因此,係能夠並不使柵電極之面積大幅增加地而設置交叉部。
(3)進而,較理想,前述線狀電極部,係使其之兩端與被配置在前述中央柵電極之兩側處的柵電極相連接,於此情況,線狀電極部,係藉由被與中央柵電極以及被配置在此中央柵電極之兩側處的一對之柵電極作連接,而能夠對於其之從受光面而輕易地剝離的情況作抑制。
(4)又,係亦可構成為:前述交叉柵電極,係為被配置在前述受光面之寬幅方向中央處並分別通過前述受光面之中央的一對之中央柵電極,前述一對之中央柵電極,係具備有:傾斜電極部,係藉由朝向相對於其他之柵電極而會相交叉的方向延伸並且相互交叉,來形成前述 交叉部;和平行電極部,係從前述傾斜電極部之兩端部起朝向前述受光面之緣側來相對於前述其他之柵電極而平行地延伸。
於此情況,就算是太陽電池胞並不具備有相對於其他之柵電極而平行地延伸並通過受光面之中央的中央柵電極,亦能夠藉由設置具備有傾斜電極部之一對的中央柵電極,而形成交叉部。藉由此,係能夠並不使柵電極之面積大幅增加地而設置交叉部。
(5)其中一種實施形態之集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其特徵為,係具備有:太陽電池胞,係使被形成為線狀之複數的柵電極配列於受光面上;和集光透鏡,係將太陽光集光於前述太陽電池胞處,前述複數之柵電極,係包含有交叉柵電極,該交叉柵電極,係形成有藉由在前述受光面之中央處使電極彼此交叉而呈現中央特有之型態之交叉部。
若依據上述構成之集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則由於複數之柵電極係包含有交叉柵電極,該交叉柵電極,係形成有藉由在受光面之中央處使電極彼此交叉而呈現中央特有之型態之交叉部,因此,當配置集光透鏡的情況時,係能夠透過集光透鏡而辨識出交叉部之位置,並能夠基於集光透鏡和交叉部之間的位置關係,來將集光透鏡之光軸以良好精確度來位置調整至受光面之中央。其結果,係能夠將集光透鏡和與此相對應之太陽電池胞之間的相互之對位以良好之精確度來進行。
(6)在上述集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中,亦可構成為,係更進而具備有:二次集光透鏡,係被配置在前述集光透鏡和前述太陽電池胞之間,並將前述集光透鏡所集光的太陽光導引至前述太陽電池胞處,於此情況,亦同樣的,係可基於各集光透鏡和交叉部間的位置關係,來將各集光透鏡之光軸以良好精確度來位置調整至受光面之中央。其結果,就算是具備有二次集光透鏡,也能夠將各集光透鏡和與此相對應之太陽電池胞之間的相互之對位以良好之精確度來進行。
(7)進而,就算是採用前述二次集光透鏡係為球面透鏡,並以覆蓋前述太陽電池胞之受光面的方式而被固定在該太陽電池胞側之構成,亦能夠透過各集光透鏡而辨識出交叉部之位置,而能夠將各集光透鏡和與此相對應之太陽電池胞之間的相互之對位以良好之精確度來進行。
(8)又,其中一種實施形態之集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其特徵為,係具備有:太陽電池胞,係被以複數個來作整列設置;和集光構件,係使將射入至射入面之太陽光作集光的複數之集光透鏡,在各者之光軸上而形成於與前述太陽電池胞相對應之位置處,在前述太陽電池胞之受光面上,係配列有被形成為線狀之複數的柵電極,前述複數之柵電極,係包含有交叉柵電極,該交叉柵電極,係形成有藉由在前述受光面之中央處使電極彼此交叉而呈現中央特有之型態之交叉部。
若依據上述構成之集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則由於複數之柵電極係包含有交叉柵電極,該交叉柵電極,係形成有藉由在受光面之中央處使電極彼此交叉而呈現中央特有之型態之交叉部,因此,當配置集光透鏡的情況時,係能夠透過集光透鏡而辨識出交叉部之位置,並能夠基於集光透鏡和交叉部之間的位置關係,來將集光透鏡之光軸以良好精確度來位置調整至受光面之中央。其結果,係能夠將集光構件和各太陽電池胞之間的相互之對位以良好之精確度來進行。
(9)又,其中一種實施形態之集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之製造方法,該集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係具備有:太陽電池胞,係被以複數個來作整列設置;和集光構件,係使將射入至射入面之太陽光作集光的複數之集光透鏡,在各者之光軸上而形成於與前述太陽電池胞相對應之位置處,該集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在前述太陽電池胞之受光面上,係配列有被形成為線狀之複數的柵電極,前述複數之柵電極,係包含有交叉柵電極,該交叉柵電極,係形成有藉由在前述受光面之中央處使電極彼此交叉而呈現中央特有之型態之交叉部,該集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之製造方法,係包含有:位置資訊取得步驟,係取得代表當從前述集光透鏡之前述射入面側來對於前述集光透鏡和前述太陽電池胞作了觀察時之前述集光透鏡和前述交叉部間的位置關係之位置資訊;和調整步驟,係基於前述位置資訊,來進行前述集光構件和各前述 太陽電池胞之間的位置調整。
若依據上述構成之集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之製造方法,則係能夠藉由被形成於太陽電池胞之受光面上的交叉部來容易地辨識出受光面之中央,而能夠將集光構件和各太陽電池胞之間的相互之對位以良好之精確度來進行。
(10)在上述集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之製造方法中,較理想,當前述集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係更進而具備有:二次集光透鏡,係被配置在前述集光透鏡和前述太陽電池胞之間,並將前述集光透鏡所集光的太陽光導引至前述太陽電池胞處的情況時,該集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之製造方法,係更進而包含有:二次集光透鏡位置資訊取得步驟,係於前述位置資訊取得步驟之前,取得代表當從前述二次集光透鏡之射入面側來對於前述太陽電池胞和前述二次集光透鏡作了觀察時之前述二次集光透鏡和前述交叉部間的位置關係之二次集光透鏡位置資訊;和二次集光透鏡調整步驟,係基於前述二次集光透鏡位置資訊,來進行前述二次集光透鏡和前述太陽電池胞之間的位置調整。
於此情況,係能夠藉由被形成於太陽電池胞之受光面上的交叉部來容易地辨識出受光面之中央,而能夠將二次集光透鏡和太陽電池胞之間的相互之對位以良好之精確度來進行。進而,針對在之後所進行的集光構件和太陽電池胞之間的相互之對位,亦能夠藉由交叉部來以良好之精確度而進行。
〔本案發明之實施形態之詳細內容〕
以下,針對理想之實施形態,參考圖面而作說明。
〔1. 關於集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之構成〕
圖1,係為對於集光型太陽光發電裝置之其中一例作展示的立體圖。在圖中,集光型太陽光發電裝置100,係具備有集光型太陽光發電面板1、和將此從背面側來作支持之支柱2、以及被安裝在支柱2處之架台3。
集光型太陽光發電面板1,係使多數之集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1M於縱橫方向集合所構成。於此例中,係除了中央部以外,而使62個(縱7×橫9-1)之集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1M於縱橫方向集合。1個的集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1M之額定輸出,若是假設例如為約100W,則作為集光型太陽光發電面板1全體,係成為約6kW之額定輸出。
在集光型太陽光發電面板1之背面側,係被設置有驅動裝置(未圖示),藉由使此驅動裝置動作,而能夠使集光型太陽光發電面板1以會恆常朝向太陽之方向的方式來進行追蹤動作。
圖2,係為對於集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以下,亦單純稱作模組)1M之其中一例作擴大展示的立體圖(部分剖斷)。將相互正交之3個方向,設為圖示之X、Y、Z。
在圖中,模組1M,係具備有:在X-Y平面上而具有底面11a之容器狀之框體11、和被設置在底面11a上之複數之可撓性印刷配線板12、和被安裝在立設於底面11a之周緣處的壁部15之端面15a上並將框體11之開口11c作閉塞的長方形(部分剖斷)之透鏡面板13(集光構件)。框體11,例如係為金屬製,並以熱傳導性為特別優良之鋁合金為理想。
透鏡面板13,係為菲涅耳透鏡陣列,而將集光太陽光之作為透鏡要素的菲涅耳透鏡13f以矩陣狀而並排複數個(例如,縱16×橫12,192個)來形成之。各菲涅耳透鏡13f,係形成正方形之有效集光區域。此種透鏡面板13,例如,係可構成為將玻璃板作為基材並於其之背面(內側)形成有矽酮樹脂膜者。菲涅耳透鏡13f,係被形成於此矽酮樹脂膜上。在框體11之外面,係被設置有用以將模組1M之輸出取出的連接器14。
可撓性印刷配線板12,係具備有被設置有必要之導電圖案的絲帶狀之可撓性基板16、和被設置在此可撓性基板16上之複數個的發電元件部21。在圖示之例中,可撓性印刷配線板12,係被安裝有8個的發電元件部21。可撓性印刷配線板12,係沿著框體11之長邊方向而被配置為複數列,於全體係被配置有24根的可撓性印刷配線板12。故而,發電元件部21之總數,係為24×8而為192個。亦即是,發電元件部21,係為與透鏡面板13之菲涅耳透鏡13f相同數量,進而,發電元件部21係 與菲涅耳透鏡13f相對應地而被設置於其之光軸上。
被相互對應地作設置之菲涅耳透鏡13f和發電元件部21,係構成作為構成上述之模組1M的光學系基本單位之集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
圖3,係為對於集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作展示之概略圖。
於圖3中,太陽光發電單元(以下,亦單純稱作單元)20,係如同上述一般,具備有菲涅耳透鏡13f、和發電元件部21。
菲涅耳透鏡13f,係將從射入面13f1所射入之太陽光,集光於被相對應地而設置之發電元件部21處。
發電元件部21,係具備有身為發電元件之太陽電池胞23、和球狀透鏡24。
太陽電池胞23,係在可撓性基板16上,藉由以使受光面23a作了露出的狀態來將周圍作包圍的樹脂框架22而被作封裝。
菲涅耳透鏡13f,係以使該菲涅耳透鏡13f之光軸S成為與Z方向平行並且使光軸S通過受光面23a之中央的方式,而被作配置。
又,球狀透鏡24,係藉由以使該球狀透鏡24之中心通過光軸S的方式而被作配置,來配置在能夠相對於受光面23a而將太陽光適當地導入的位置處。
圖4,係為對於太陽電池胞23之受光面23a作展示之圖。
太陽電池胞23,係具備有使其中一面被設為矩形狀的受光面23a之半導體基板30、和在受光面23a上被作複數配列之線狀的柵電極31、以及分別被連接於此些之柵電極31的兩端並且被設置在半導體基板30之緣部處的一對之匯流排電極32。
另外,圖中之陰影線的部份係代表被設置有柵電極31以及匯流排電極32的部份,不存在有陰影線之部分,係代表半導體基板30作了露出的部份。
柵電極31,係為將銀等之導體形成為細線狀所成的電極,並具備有將從半導體基板30所受光了的太陽光而轉換之電性能量作集電的功能。
匯流排電極32,係與柵電極31相同的,為藉由銀等之導體所形成之電極,並具備有柵電極31所集電了的電性能量導出至外部之功能。匯流排電極32,係沿著與和半導體基板30處之柵電極31之長邊方向相交叉的方向而相互平行之兩邊緣,而被形成。
各柵電極31,係相對於受光面23a之並未被設置有匯流排電極32的緣部而平行地延伸,並在受光面23a上,沿著匯流排電極32之長邊方向而被作配列。
此些之柵電極31,係包含有通過受光面23a之中央的第1中央柵電極31a。
第1中央柵電極31a,係相對於其他之柵電極31而平行地延伸。在此第1中央柵電極31a處,係於受光面23a之中央而被設置有與該第1中央柵電極31a相交 叉之線狀電極部33。
線狀電極部33,係與匯流排電極32所延伸之方向相平行地而被形成,其之兩端係與被配置在第1中央柵電極31a之兩側處的柵電極31作連接。
藉由此,例如,相較於線狀電極部33之兩端並未與被配置在第1中央柵電極31a之兩側處的柵電極31作連接而成為開放狀態的情況,係能夠對線狀電極部33從受光面23a而容易地剝離的情況作抑制。
第1中央柵電極31a,係藉由於受光面23a之中央處與線狀電極部33相交叉,而形成交叉部34。
在本實施形態之受光面23a處,除了交叉部34以外,係並不存在有其他之電極彼此相互交叉的部份,藉由在受光面23a之中央處使電極彼此交叉,而呈現有中央特有之型態。
如此這般,第1中央柵電極31a,係構成交叉柵電極,該交叉柵電極,係形成藉由在受光面23a之中央處使電極彼此交叉而呈現中央特有之型態的交叉部34,交叉部34,係代表受光面23a之中央。
回到圖3,球狀透鏡24,例如,係為使用硼矽酸系或石英系之玻璃所形成的球形之透鏡。球狀透鏡24,係藉由矽酮樹脂或丙烯酸樹脂等而被接著固定在樹脂框架22上。藉由此,球狀透鏡24,係相對於太陽電池胞23而空出有些微之間隙地被作固定。
於此,球狀透鏡24,一般而言,從效率化的 觀點來看,係使用直徑為較受光面23a而更大者。故而,球狀透鏡24,係如圖3中所示一般,以覆蓋太陽電池胞23之受光面23a之全面的方式,而被固定在身為太陽電池胞23側之可撓性基板16上的樹脂框架22處。
另外,在球狀透鏡24和太陽電池胞23之間之些微的間隙處,係亦可填充在上述之接著固定中所使用的矽酮樹脂或丙烯酸樹脂。
球狀透鏡24,係被配置在菲涅耳透鏡13f和太陽電池胞23之間,並以將菲涅耳透鏡13f所集光的太陽光導引至太陽電池胞23處的方式而被設置。亦即是,菲涅耳透鏡13f,係構成1次集光透鏡,球狀透鏡24,係構成2次集光透鏡。
在此構成中,由於係將太陽光藉由身為1次集光透鏡之菲涅耳透鏡13f來集光,並進而藉由身為2次集光透鏡之球狀透鏡24來更進一步作集光,再照射至太陽電池胞23處,因此,係能夠對於太陽電池胞23而集中大量的光能量,而能夠以高效率來進行發電。
模組1M,係為具備有複數之如同上述一般而能夠以高效率進行發電的單元20所構成者,並將各單元20所發電了的電力從連接器14(圖2)輸出。
〔2. 關於集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之製造方法〕
接著,針對此模組1M的製造方法中的特別是用以將球狀透鏡24安裝於可撓性基板16側的安裝方法、以及當 將模組1M之透鏡面板13安裝於框體11處時之對位,來進行說明。
〔2.1 關於球狀透鏡24之安裝方法〕
如同上述一般,若是球狀透鏡24從太陽電池胞23之受光面23a而大幅度地偏離,則發電效率會降低。
因此,各球狀透鏡24,當被固定在框體11處時,係有必要先以使該球狀透鏡24之光軸會以良好的精確度來與所對應的太陽電池胞23之受光面23a成為相互一致的方式而進行位置調整,之後再作固定。
圖5,係為對於用以將球狀透鏡24安裝於太陽電池胞23側之安裝裝置及其安裝方法作展示之圖。
於圖5(a)中,用以安裝球狀透鏡24之球狀透鏡安裝裝置40,係具備有能夠將球狀透鏡24以保持在可撓性基板16上的狀態下來使其移動並進行位置調整之位置調整部41、和對於位置調整部41作控制之控制部42、和對於球狀透鏡24作攝像以及透過球狀透鏡24來對於太陽電池胞23側作攝像之攝像機部43。
位置調整部41,係具備有將球狀透鏡24保持在可撓性基板16上之保持部44、和基於控制部42之命令而驅動保持部44之驅動部45。保持部44,係構成為在將球狀透鏡24保持於保持孔44a中的狀態下而能夠朝向X、Y方向自由作移動。保持部44,係被驅動部45所驅動,並藉由使作了保持的球狀透鏡24朝向X、Y方向移 動,而進行球狀透鏡24和太陽電池胞23之受光面23a之間的位置調整。
攝像機部43,係對於特定之攝像範圍進行攝像並產生攝像畫像資料,且構成為對於控制部42而將攝像畫像資料以特定之時間間隔來連續性地作賦予。
攝像機部43,係以使當該攝像機部43對於特定之攝像範圍進行攝像時的攝像方向會成為與Z方向相平行的方式,並且以使攝像範圍之中心會與受光面23a之中央的在X-Y座標上之位置相互一致的方式,而被作配置。
如此這般所配置的攝像機部43,係構成為沿著在後續之工程中而被配置的菲涅耳透鏡13f之光軸S,來對於球狀透鏡24以及透過球狀透鏡24所辨認到的受光面23a進行攝像。
控制部42,若是從攝像機部43而被賦予有攝像畫像資料,則係基於該攝像畫像,而取得代表球狀透鏡24和太陽電池胞23之受光面23a間的位置關係之位置資訊(球狀透鏡位置資訊),並基於此位置資訊,而產生用以將球狀透鏡24移動至適當的位置處之命令,並賦予至驅動部45處。
球狀透鏡24,係藉由使用上述之球狀透鏡安裝裝置40,而被安裝在太陽電池胞23側。
首先,如同圖5(a)中所示一般,將球狀透鏡安裝裝置40配置在身為安裝對象之可撓性基板16上的太陽電池胞23之受光面23a上。
接著,如圖5(b)中所示一般,將球狀透鏡24插入至保持部44之保持孔44a中。保持孔44a,係構成為將球狀透鏡24以能夠在X、Y方向上移動的方式而作保持並且也能夠容易地將球狀透鏡24卸下。
故而,球狀透鏡24,係藉由被插入至保持孔44a中,而被可移動地作保持。
球狀透鏡24,係如圖中所示一般,被保持於保持孔44a中並且被配置在樹脂框架22上。
在圖5(b)之狀態下,攝像機部43,係從球狀透鏡24之射入面24a側起,來與光軸S相平行地而來對於球狀透鏡24以及透過球狀透鏡24所辨認到的受光面23a進行攝像。
圖6,係為對於在圖5(b)之狀態下而使攝像機部43作了攝像的攝像畫像之其中一例作展示之圖。
球狀透鏡24之直徑,由於係被設定為較太陽電池胞23之受光面23a而更大之值,因此,受光面23a之全面係被球狀透鏡24所覆蓋。故而,係並無法在攝像畫像50上辨識出受光面23a之外形的輪廓。
另一方面,關於被形成在受光面23a上之柵電極31,則係能夠透過球狀透鏡24而辨識出來,如圖6中所示一般,在攝像畫像50中,係出現有球狀透鏡24之畫像部分51,並且,在此球狀透鏡24之畫像部分51內,係出現有多數之能夠透過球狀透鏡24所辨識到的柵電極31之畫像部分52。另外,圖6中,陰影線之部分, 係為柵電極31之畫像部分52。
於此,球狀透鏡24,由於係為球狀,因此射入面24a亦為球狀。故而,當與光軸S相平行地而對於球狀透鏡24作了觀察時的透過球狀透鏡24所辨認到之柵電極31,係隨著從球狀透鏡24之中央部分遠離,而會起因於射入面24a之曲率而在像中產生形變。故而,如圖6中所示一般,在球狀透鏡24之畫像部分51中所出現的柵電極31之畫像部分52,係隨著從該球狀透鏡24之中央部分遠離,而會產生直到無法辨識出其乃身為線狀的程度之形變。
但是,在球狀透鏡24之畫像部分51的中央部分處之柵電極31之畫像部分52,係能夠辨識出其乃身為線狀的程度地而較為明瞭地呈現。根據此,可以得知,在球狀透鏡24之中央部分處,係能夠較為明瞭地辨識出柵電極31。
於此,在圖6所示之球狀透鏡24之畫像部分51的中央部分處,係出現有通過受光面23a之中央的第1中央柵電極31a之畫像部分52a、和與第1中央柵電極31a形成交叉部34的線狀電極部33之畫像部分53。
如此這般,在球狀透鏡24之中央部分處,係能夠辨識出柵電極31之形狀。
故而,藉由以使第1中央柵電極31a和線狀電極部33所形成的交叉部34會成為位在球狀透鏡24之輪廓之略中央處的方式,來調整球狀透鏡24之位置,係能夠將 球狀透鏡24以良好的精確度來配置在光軸S上。
亦即是,只要以使在攝像機部43所攝像的攝像畫像50中,交叉部34之畫像部分54會位置在根據球狀透鏡24之畫像部分51的輪廓所特定出之該輪廓之中央處的方式,來調整球狀透鏡24之位置,則便能夠將球狀透鏡24之中心以通過光軸S的方式來以良好的精確度作配置。
因此,控制部42,若是從攝像機部43而被賦予有攝像畫像資料,則係基於攝像畫像50,而特定出球狀透鏡24之畫像部分51的輪廓和交叉部34之畫像部分54,並取得代表球狀透鏡24與太陽電池胞23之交叉部34間之位置關係的球狀透鏡位置資訊(二次集光透鏡位置資訊取得步驟)。
進而,控制部42,係基於上述球狀透鏡位置資訊,而求取出為了使交叉部34移動至球狀透鏡24之輪廓的中心所需要的移動量。控制部42,係將此移動量作為命令並賦予至驅動部45處。
驅動部45,係因應於從控制部42所賦予之移動量,來使保持部44移動,並調整球狀透鏡24之位置(二次集光透鏡調整步驟)。
如同上述一般,控制部42,係藉由反覆進行球狀透鏡位置資訊之取得和基於球狀透鏡位置資訊所進行的球狀透鏡24之位置調整,而將球狀透鏡24配置在適當的位置處。
另外,在本實施形態中,雖係針對控制部42為對於驅動部45賦予用以使交叉部34移動至球狀透鏡24之輪廓的中心所需要之移動量的情況作展示,但是,例如,係亦可對於該球狀透鏡安裝裝置40之操作者顯示前述移動量,並讓對於顯示作了確認的前述操作者基於前述移動量來操作位置調整部41並調整球狀透鏡24之位置。
又,雖係針對將上述球狀透鏡安裝裝置40構成為對於受光面23a而使球狀透鏡24移動並進行調整的情況作了展示,但是,係亦可構成為將球狀透鏡24固定,並對於被作了固定的球狀透鏡24而使太陽電池胞23側移動並進行調整。
如圖5(c)中所示一般,若是球狀透鏡24之位置調整結束,則為了將球狀透鏡24固定在該位置處,係使接著固定用之樹脂25附著在球狀透鏡24和樹脂框架22間之邊界部分處,並將球狀透鏡24和樹脂框架22作接著固定。
若是球狀透鏡24和樹脂框架22間之接著固定結束,並將保持部44卸下,則球狀透鏡24之安裝係結束。
另外,上述控制部43,係可藉由具備有CPU和記憶裝置等之電腦來構成,作為控制部43之各功能,係藉由電腦程式而實現。在前述記憶裝置中,係亦記憶有用以實現作為控制部43之功能的電腦程式。
此電腦程式,係為用以使電腦實行關連於集 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之製造方法的處理之電腦程式,該集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係具備有:太陽電池胞,係被以複數個來作整列設置;和集光構件,係使將射入至射入面之太陽光作集光的複數之集光透鏡,在各者之光軸上而形成於與前述太陽電池胞相對應之位置處,在前述太陽電池胞之受光面上,係配列有被形成為線狀之複數的柵電極,前述複數之柵電極,係包含有交叉柵電極,該交叉柵電極,係形成有藉由在前述受光面之中央處使電極彼此交叉而呈現中央特有之型態之交叉部,該電腦程式,係用以在取得代表當從前述集光透鏡之前述射入面側來對於前述集光透鏡和前述太陽電池胞作了觀察時之前述集光透鏡和前述交叉部間的位置關係之位置資訊之位置資訊取得步驟之前,使電腦實行:取得代表當從前述二次集光透鏡(球狀透鏡24)之射入面側來對於前述太陽電池胞和前述二次集光透鏡作了觀察時之前述二次集光透鏡和前述交叉部間的位置關係之二次集光透鏡位置資訊;和二次集光透鏡調整步驟,係基於前述二次集光透鏡位置資訊,來進行前述二次集光透鏡和前述太陽電池胞之間的位置調整。
〔2.2 關於透鏡面板13之對位〕
如同上述一般,發電元件部21(太陽電池胞23),係與菲涅耳透鏡13f相對應地而被設置於該菲涅耳透鏡13f之光軸S上。假設若是發電元件部21從菲涅耳透鏡13f之光軸而大幅度地偏離,則發電效率會降低。
因此,透鏡面板13,當被固定在框體11處時,係有必要以使透鏡面板13所具備的各菲涅耳透鏡13f之光軸會以良好的精確度來與被設置在框體11內之所對應的各發電元件部21成為相互一致的方式而進行位置調整。
圖7,係為對於將透鏡面板13安裝於框體11上的情況時之定位要領的其中一例作展示之立體圖。另外,在圖7中,係將相互正交之3個方向,設為圖示之X、Y、Z。
例如,係作為攝像裝置而準備4台的攝像機60~63,並透過位於透鏡面板13之四角隅處的菲涅耳透鏡13f,來對於位在所對應的位置處之發電元件部21進行攝像。攝像機60~63之X-Y座標上的位置,係與位於所對應的四角隅處之發電元件部21相互一致。故而,攝像機60~63,係攝像當從菲涅耳透鏡13f之射入面13f1側沿著該菲涅耳透鏡13f之光軸S來對於菲涅耳透鏡13f和發電元件部21作了觀察時的畫像。
攝像機60~63所攝像了的攝像畫像資料,係被賦予至控制裝置65。
控制裝置65,例如係為個人電腦等之進行畫像資訊處理的裝置。控制裝置65,係基於從攝像機60~63所賦予之攝像畫像資料,而取得代表菲涅耳透鏡13f和發電元件部21之間的位置關係之位置資訊。
控制裝置65,係基於所取得的位置資訊,而使位置調節器66動作,並使透鏡面板13移動至適當的位置處, 藉由此,來進行透鏡面板13和發電元件部21間之位置調整。位置調節器65,係使透鏡面板13在X、Y方向上移動,又,亦能夠使透鏡面板13在X-Y平面上而作些微的旋轉。
圖8之(b),係為對於1個單位的菲涅耳透鏡13f和發電元件部21之間的位置關係作展示之圖。另外,各部分之尺寸,係並非絕對會與實際尺寸成正比。又,圖8之(a)係為菲涅耳透鏡13f之正面圖,(c)係為發電元件部21之正面圖。
例如,菲涅耳透鏡13f,係為一邊邊長50mm之正方形,發電元件部21之太陽電池胞23的受光面23a,係為一邊邊長3.5m之正方形,在受光面23a之正前方,係被配置有球狀透鏡24。菲涅耳透鏡13f,係如同前述一般,藉由玻璃板之基材13f2和成為透鏡本體之矽酮樹脂膜13f3所構成。
藉由菲涅耳透鏡13f所集光了的太陽光,係射入至發電元件部21處。
如圖8(a)中所示一般,於菲涅耳透鏡13f(矽酮樹脂膜13f3)處,係以同心圓狀而被形成有菲涅耳圖案。在菲涅耳透鏡13f之中心部處,係被形成有並不存在菲涅耳圖案之中央區域13g。中央區域13g,係與其周圍之集光區域13h(斜線部)相異,並未對於集光有所幫助,但是係使光通過。中央區域13g之直徑,例如係為2mm程度。
圖9,係為對於菲涅耳圖案之詳細的其中一例作展示之圖表,橫軸係為與中心間之半徑〔mm〕,縱軸係代表從基材13f2起之突出量〔mm〕。如同圖示一般,若是越朝向徑方向之外側,則突出量係變得越大(凹凸之落差係變得越大)。藉由此種圖案形狀,係能夠得到與凸透鏡相同之集光性。中心部之中央區域13g,係並未對於集光有所幫助,但是係使光通過。
又,藉由將矽酮樹脂13f2之菲涅耳圖案貼附在基材13f2上,起因於接著劑之收縮或溫度變化等的原因,其結果,原本為平坦之中央區域13g會被朝向外側拉張,並成為凹透鏡狀之中心為最薄而越外側則變得越厚的形狀。此中央區域13g,由於係並不存在有菲涅耳圖案,因此,係能夠藉由攝像機60~63來透過中央區域13g而觀察到發電元件部21。
亦即是,若是想要通過中央區域13g以外之菲涅耳透鏡13f(亦即是集光區域13h)來藉由攝像機或肉眼而對於發電元件部21作觀察,則會有變得模糊或者是畫像產生形變等之無法明瞭地觀察到的情況。但是,若是透過成為凹透鏡之中央區域13g,則係可明瞭地觀察到。
因此,藉由透過菲涅耳透鏡13f之中心部之小的中央區域13g來對於發電元件部21作觀察,係能夠進行發電元件部21和所對應之菲涅耳透鏡13f間的對位。
由於若是對於所有的發電元件部21和所對應 之菲涅耳透鏡13f間而進行對位,則在效率上係為差,因此,例如係進行四角隅之發電元件部21和所對應之四角隅之菲涅耳透鏡13f間的對位。藉由此,係能夠以高精確度來迅速地進行對位。
但是,基本上,藉由至少針對2個的(但是,係盡可能地選擇位在相互遠離之位置處的2個)菲涅耳透鏡13f來以使發電元件部21會來到視野之中心的方式而將透鏡面板13作定位,係能夠容易地實現透鏡面板13全體之菲涅耳透鏡對發電元件部的對位。此係因為,由於發電元件部21和菲涅耳透鏡13f係均為整列地作設置,因此,只要對於一部分進行對位,則該對位之效果便能夠遍及全體之故。
圖10,係為針對關於將菲涅耳透鏡對發電元件部作對位的要領之其中一例作展示之圖。
如同上述一般,受光面23a,由於係被球狀透鏡24所覆蓋,因此,在中央區域13g處,係能夠確認到球狀透鏡24。
又,如同上述一般,在球狀透鏡24之中央部分處,係能夠較為明瞭地辨認到柵電極31。
在本實施形態中,球狀透鏡24,係以沿著成為與受光面23a之中央相互一致之狀態的菲涅耳透鏡13f之光軸S的方式,來進行位置調整並作固定。
因此,當藉由各攝像機60~63而對於中央區域13g作觀察時,係能夠觀察到球狀透鏡24,並且,在此球狀 透鏡24之中央部分處,係能夠觀察到與第1中央柵電極31a相交叉之線狀電極部33以及交叉部34。
控制裝置65,係從能夠在產生有偏移的位置處而觀察到發電元件部21之球狀透鏡24之一部分的程度之(a)的位置起,而以能夠在中央處觀察到球狀透鏡24的方式,來對於透鏡面板13之位置進行微調節。之後,在經過如同(b)一般之在中央區域13g處出現有線狀電極部33以及交叉部34的狀態之後,若是如同(c)一般,成為交叉部34會成為位在中央區域13g之略中心處的狀態,則針對此發電元件部21所進行的對位係結束。藉由此要領,在四角隅之發電元件部21處所被辨認到之交叉部34,若是能夠藉由4台的攝像機60~63來通過各個的菲涅耳透鏡13f之中心部的中央區域13g而觀察到各者的中心,則對位係結束。
各攝像機60~63,係將如同上述一般所辨識出的狀態作為攝像畫像資料而輸出。控制裝置65,係基於從各攝像機60~63所賦予之展現有上述一般之狀態的攝像畫像資料,而取得代表菲涅耳透鏡13f和交叉部34之間的位置關係之位置資訊。
控制裝置65,係更進而基於所取得的位置資訊,而求取出用以將透鏡面板13移動至適當的位置處之移動量,並基於此來對於位置調節器66作控制。
另外,在透鏡面板13之四角隅處而進行對位一事,係僅為其中一例,而可考慮有各種的變形例。基本 上,如同前述一般,就算是針對盡可能地相互遠離之2個場所(例如對角線上之兩端),亦可進行對位。亦即事,藉由至少針對2個的菲涅耳透鏡13f來以使發電元件部21會來到視野之中心的方式而將透鏡面板13作定位,係能夠容易地實現透鏡面板13全體之菲涅耳透鏡13f對發電元件部21的對位。
又,菲涅耳透鏡13f,係可對於其之全數而共通性地設置中央區域13g,亦可僅在會被使用於對位中之一部分的菲涅耳透鏡13f而設置中央區域13g。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雖係針對發電元件部21為具備有球狀透鏡24的情況來作了展示,但是,就算是在發電元件部21並未具備球狀透鏡24並使受光面23a露出的情況時,由於各攝像機60~63亦同樣的能夠對於所對應之發電元件部21的被形成在受光面23a處之交叉部34作確認,因此,係能夠進行由上述方法所致之透鏡面板13之位置調整。
又,上述控制裝置65,係亦可藉由具備有CPU和記憶裝置等之電腦來構成,於此情況,作為控制裝置65之功能,係藉由電腦程式而實現。在前述記憶裝置中,係亦記憶有用以實現作為控制裝置65之功能的電腦程式。
此電腦程式,係為用以讓電腦實行關連於集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之製造的處理之電腦程式,該集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係具備有:太陽電池胞,係被以複數個 來作整列設置;和集光構件,係使將射入至射入面之太陽光作集光的複數之集光透鏡,在各者之光軸上而形成於與前述太陽電池胞相對應之位置處,在前述太陽電池胞之受光面上,係配列有被形成為線狀之複數的柵電極,前述複數之柵電極,係包含有交叉柵電極,該交叉柵電極,係形成有藉由在前述受光面之中央處使電極彼此交叉而呈現中央特有之型態之交叉部,該電腦程式,係用以使電腦實行:位置資訊取得步驟,係取得代表當從前述集光透鏡之前述射入面側來對於前述集光透鏡和前述太陽電池胞作了觀察時之前述集光透鏡和前述交叉部間的位置關係之位置資訊;和調整步驟,係基於前述位置資訊,來進行前述集光構件和各前述太陽電池胞之間的位置調整。
〔3.關於效果〕
若依據本實施形態之太陽電池胞23,則由於被形成為線狀之複數之柵電極31係被配列在受光面23a上,此些之複數之柵電極31,係包含有作為交叉柵電極之第1中央柵電極31a,該中央柵電極31a,係形成有藉由在受光面23a之中央處使電極彼此交叉而呈現中央特有之型態之交叉部34,因此,當對於受光面23a而配置集光太陽光之像是菲涅耳透鏡13f或球狀透鏡24一般之集光透鏡的情況時,係能夠透過集光透鏡而辨識出交叉部34之位置,並能夠基於集光透鏡和交叉部34之間的位置關係,來將集光透鏡之光軸以良好精確度來位置調整至受光面 23a之中央。其結果,係能夠將集光透鏡和與此相對應之太陽電池胞23之間的相互之對位以良好之精確度來進行。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在第1中央柵電極31a處,係於受光面23a之中央而被設置有與該第1中央柵電極31a相交叉之線狀電極部33,因此,係能夠將交叉部34藉由第1中央柵電極31a和線狀電極部33來形成,而能夠並不使柵電極之面積作大幅度增加地來設置交叉部34。
又,若依據本實施形態之模組1M(單元20),則由於太陽電池胞23之柵電極31係包含有形成交叉部34之交叉柵電極,因此,與上述相同的,係能夠將透鏡面板13(菲涅耳透鏡13f)和與此相對應之太陽電池胞23之間的相互之對位以良好之精確度來進行。
在本實施形態之模組1M(單元20)中,係更進而具備有:作為2次集光透鏡球狀透鏡24,係被配置在菲涅耳透鏡13f和太陽電池胞23之間,並將菲涅耳透鏡13f所集光的太陽光導引至太陽電池胞23處,於此情況,亦同樣的,係可基於球狀透鏡24和交叉部34間的位置關係、以及菲涅耳透鏡13f和交叉部34間的位置關係,來將各集光透鏡之光軸以良好精確度來位置調整至受光面23a之中央。其結果,就算是具備有球狀透鏡24,也能夠將各集光透鏡和與此相對應之太陽電池胞23之間的相互之對位以良好之精確度來進行。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球面透鏡24雖係以覆蓋太陽電池胞23之受光面23a的方式而被固定在該太陽電池胞23側處,但是,於此情況,亦同樣的,由於係能夠透過各集光透鏡而辨識出交叉部34之位置,因此係能夠將各集光透鏡和與此相對應之太陽電池胞23之間的相互之對位以良好之精確度來進行。
進而,在本實施形態之模組1M的製造方法中,亦同樣的,由於太陽電池胞23之柵電極31係包含有形成交叉部34之交叉柵電極,因此,係能夠藉由交叉部34來容易地辨識出受光面23a的中央,而能夠將透鏡面板13和與此相對應之太陽電池胞23之間的相互之對位以良好之精確度來進行。
〔4.關於變形例〕
圖11,係為對於變形例之太陽電池胞23之受光面23a作展示之圖,而對於線狀電極部33之其他形態作展示。
於圖11中,線狀電極部33之兩端係並未與其他的柵電極31作連接,而成為開放狀態。
於上述之情況,亦同樣的,由於線狀電極部33和第1中央柵電極31a,係藉由在受光面23a之中央處相互交叉而形成交叉部34,因此,係能夠對於將太陽光導引至受光面23a處的集光透鏡和與此相對應之太陽電池胞23之間的相互之對位以良好之精確度來進行。
另外,線狀電極部33,只要是會在其與第1中央柵電極31a之間而於受光面23a之中央處相互交叉,則係可對於線狀電極部33之長邊方向的長度適宜作變更。
又,在圖4、圖11中,雖係針對將線狀電極部33與匯流排電極32相互平行地而形成的情況作了展示,但是,線狀電極部33係只要會在其與第1中央柵電極31a之間而有所交叉即可。進而,線狀電極部33,係亦能夠相對於第1中央柵電極31a而以90度以外之角度、例如以45度之角度來相交叉的方式來作設置。
〔5.其他〕
圖12,係為對於其他實施形態之太陽電池胞23作展示之圖,(a)係為對於太陽電池胞23之受光面23a作展示之圖,(b)係為對於使攝像機部透過球狀透鏡24來對於(a)中所示之受光面進行了攝像的攝像畫像之其中一例作展示之圖。
本實施形態的相異處係在於:通過受光面23a之中央的第2中央柵電極31b,係被設置有一對。
在圖12(a)中,一對之第2中央柵電極31b,係被配列於受光面23a之寬幅方向中央處,並分別藉由通過受光面23a之中央,而構成交叉柵電極。
一對之第2中央柵電極31b,係具備有:傾斜電極部36,係藉由朝向相對於其他之柵電極31而會相交叉的方向延伸並且相互交叉,來形成交叉部34;和平行電極部 37,係從傾斜電極部36之兩端部起朝向被設置有匯流排電極32之受光面23a之緣側來相對於其他之柵電極31而平行地延伸。
如圖12(b)中所示一般,於此情況,亦同樣的,在球狀透鏡24之畫像部分51的中央部分處,係出現有通過受光面23a之中央的一對之第2中央柵電極31b之畫像部分52b。另外,圖12(b)中,陰影線之部分,係為柵電極31之畫像部分52(第2中央柵電極31b之畫像部分52b)。
進而,在球狀透鏡24之畫像部分51的中央部分處,係亦出現有構成一對之第2中央柵電極31b的傾斜電極部36之畫像部分56和平行電極部37之畫像部分57,進而,亦出現有交叉部34之畫像部分54。
藉由此,在本實施形態中,亦與上述之實施形態相同的,係能夠將球狀透鏡24以良好的精確度來配置在光軸S上。
又,在圖4所示之太陽電池胞23的受光面23a處,係存在有與其他之柵電極31相平行地而延伸並通過受光面23a之中央的第1中央柵電極31a,藉由對於此第1中央柵電極31a作利用,來盡可能的並不使柵電極之面積增加地而形成了交叉部34。
另一方面,如同圖12(a)中所示一般,當並不存在有與其他之柵電極31相平行地而延伸並通過受光面23a之中央的第1中央柵電極31a的情況時,如同本實施形態 一般,若是將具備有傾斜電極部36以及平行電極部37之一對的第2中央柵電極31b配列在受光面23a之寬幅方向中央處,則係可設置交叉部34。
如此這般,在本實施形態中,就算是並不存在有與其他之柵電極31相平行地而延伸並通過受光面23a之中央的第1中央柵電極31a,亦能夠藉由具備有傾斜電極部36之一對的第2中央柵電極31b,來形成交叉部34。藉由此,係能夠並不使柵電極之面積大幅度增加地而設置交叉部34。
〔6.總結〕
在此次所揭示之實施形態,在所有的觀點上而言,均僅為例示,而並非為對於本發明作任何之限制者。本發明之範圍,係並非由上述之說明所界定,而是經由申請專利範圍所揭示,並且亦包含有與申請專利範圍均等之意義以及範圍內的所有之變更。

Claims (10)

  1. 一種太陽電池胞,係為使被形成為線狀之複數的柵電極配列於前述受光面上之太陽電池胞,其特徵為:前述複數之柵電極,係包含有:一對之第1柵電極,係以橫斷前述受光面的方式而被形成為直線狀,並被平行地作配列,並且包夾著前述受光面之中央地而被作配置;和一對之交叉柵電極,係被形成於前述一對之第1柵電極之間的區域中,並藉由在前述受光面之中央處使電極彼此交叉而形成呈現中央特有之形態之交叉部,前述複數之柵電極之中,身為除了前述一對之第1柵電極以及前述一對之交叉柵電極以外之全部的柵電極之第2柵電極,係與前述一對之第1柵電極平行地延伸,並被配置在前述區域之外側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太陽電池胞,其中,前述一對之交叉柵電極,係包含有:中央柵電極,係相對於前述第1柵電極而平行地延伸並通過前述受光面之中央;和線狀電極部,係於前述受光面之中央而與該中央柵電極相交叉,並較前述中央柵電極而更短。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記載之太陽電池胞,其中,前述線狀電極部,係使其之兩側終端與前述第1柵電極相連接。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太陽電池胞,其中,前述一對之交叉柵電極,係具備有:傾斜電極部,係朝向相對於前述一對之第1柵電極而相交叉的方向而延伸形成;和平行電極部,係從前述傾斜電極部之兩端部起朝向前述受光面之緣側來相對於前述一對之第1柵電極而平行地延伸。
  5. 一種集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其特徵為,係具備有:太陽電池胞,係使被形成為線狀之複數的柵電極配列於受光面上;和集光透鏡,係將太陽光集光於前述太陽電池胞處,前述複數之柵電極,係包含有:一對之第1柵電極,係以橫斷前述受光面的方式而被形成為直線狀,並被平行地作配列,並且包夾著前述受光面之中央地而被作配置;和一對之交叉柵電極,係被形成於前述一對之第1柵電極之間的區域中,並藉由在前述受光面之中央處使電極彼此交叉而形成呈現中央特有之形態之交叉部,前述複數之柵電極之中,身為除了前述一對之第1柵電極以及前述一對之交叉柵電極以外之全部的柵電極之第2柵電極,係與前述一對之第1柵電極平行地延伸,並被配置在前述區域之外側處。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記載之集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其中,係更進而具備有:二次集光透鏡,係被配置在前述集光透鏡和前述太陽電池胞之間,並將前述集光透鏡所集光的太陽光導引至前述太陽電池胞處。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記載之集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其中,前述二次集光透鏡,係為球面透鏡,並以覆蓋前述太陽電池胞之受光面的方式,而被固定在該太陽電池胞側。
  8. 一種集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其特徵為,係具備有:太陽電池胞,係被以複數個來作整列設置;和集光構件,係使將射入至射入面之太陽光作集光的複數之集光透鏡,在各者之光軸上而形成於與前述太陽電池胞相對應之位置處,在前述太陽電池胞之受光面上,係配列有被形成為線狀之複數的柵電極,前述複數之柵電極,係包含有:一對之第1柵電極,係以橫斷前述受光面的方式而被形成為直線狀,並被平行地作配列,並且包夾著前述受光面之中央地而被作配置;和一對之交叉柵電極,係被形成於前述一對之第1柵電極之間的區域中,並藉由在前述受光面之中央處使電極彼此交叉而形成呈現中央特有之形態之交叉部, 前述複數之柵電極之中,身為除了前述一對之第1柵電極以及前述一對之交叉柵電極以外之全部的柵電極之第2柵電極,係與前述一對之第1柵電極平行地延伸,並被配置在前述區域之外側處。
  9. 一種集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該集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係具備有:太陽電池胞,係被以複數個來作整列設置;和集光構件,係使將射入至射入面之太陽光作集光的第1之複數之集光透鏡,在各者之光軸上而形成於與前述太陽電池胞相對應之位置處,在前述太陽電池胞之受光面上,係配列有被形成為線狀之複數的柵電極,前述複數之柵電極,係包含有:一對之第1柵電極,係以橫斷前述受光面的方式而被形成為直線狀,並被平行地作配列,並且包夾著前述受光面之中央地而被作配置;和一對之交叉柵電極,係被形成於前述一對之第1柵電極之間的區域中,並藉由在前述受光面之中央處使電極彼此交叉而形成呈現中央特有之形態之交叉部,前述複數之柵電極之中,身為除了前述一對之第1柵電極以及前述一對之交叉柵電極以外之全部的柵電極之第2柵電極,係與前述一對之第1柵電極平行地延伸,並被配置在前述區域之外側處, 該集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之製造方法,係包含有:位置資訊取得步驟,係取得代表當從被包含在前述第1之複數之集光透鏡中之第2之複數之集光透鏡之前述射入面側來作了觀察時之前述第2之複數之集光透鏡和對應前述第2之複數之集光透鏡之前述交叉部之間的位置關係之位置資訊;和調整步驟,係基於前述位置資訊,來進行前述集光構件和各前述太陽電池胞之間的位置調整;和得到前述集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之步驟,係將進行了位置調整後之前述集光構件,固定在前述複數之太陽電池胞所被作設置的框體處,而得到前述集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記載之集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集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係更進而具備有:前述第1之複數之集光透鏡;和複數之二次集光透鏡,係被配置在前述第1之複數之集光透鏡和前述複數之太陽電池胞之間,並將前述第1之複數之集光透鏡所集光的太陽光導引至前述複數之太陽電池胞處,該集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之製造方法,係更進而包含有:二次集光透鏡位置資訊取得步驟,係於前述位置資訊取得步驟之前,取得代表當從前述複數之二次集光透鏡之 射入面側來對於前述複數之太陽電池胞和前述複數之二次集光透鏡作了觀察時之前述複數之二次集光透鏡和前述複數之太陽電池胞之前述交叉部之間的位置關係之二次集光透鏡位置資訊;和二次集光透鏡調整步驟,係基於前述二次集光透鏡位置資訊,來進行前述複數之二次集光透鏡和前述複數之太陽電池胞之間的位置調整。
TW104103570A 2014-03-24 2015-02-03 Solar cell, concentrating solar power generation unit, concentrating solar power generation module, and illuminating solar power generation module manufacturing method TWI6444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60624A JP6123717B2 (ja) 2014-03-24 2014-03-24 太陽電池セル、集光型太陽光発電ユニット、及び集光型太陽光発電モジュール
JP2014-060624 2014-03-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7760A TW201537760A (zh) 2015-10-01
TWI644443B true TWI644443B (zh) 2018-12-11

Family

ID=54142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3570A TWI644443B (zh) 2014-03-24 2015-02-03 Solar cell, concentrating solar power generation unit, concentrating solar power generation module, and illuminating solar power generation module manufacturing method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9831370B2 (zh)
JP (1) JP6123717B2 (zh)
CN (2) CN205004342U (zh)
TW (1) TWI6444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213305A1 (de) * 2015-07-15 2017-01-19 Saint-Augustin Canada Electric Inc. Optisches Lichttransmissionselement für eine Solarenergieanordnung mit einem Erntebereich und einem Justiersteuerungsbereich, und Verfahren zur Justierung desselben
CN105514185B (zh) * 2015-12-18 2017-09-22 四川钟顺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中低倍聚光太阳电池
EP3726728A4 (en) * 2017-12-14 2021-06-16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METHOD OF DETECTING A POOR ASSEMBLY CONDITION OF A MODULE AND ARRANGEMENT
WO2019171935A1 (ja) * 2018-03-08 2019-09-12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集光型太陽光発電ユニットの受光部、集光型太陽光発電モジュール、及び、受光部の製造方法
WO2020179590A1 (ja) * 2019-03-07 2020-09-10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集光型太陽光発電モジュール、集光型太陽光発電装置、集光型太陽光発電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及び、集光型太陽光発電モジュールの製造装置
EP3798688A1 (en) * 2019-09-24 2021-03-31 Insolight SA Optomechanical system for converting light energy of highly-directional incident light or for transmitting highly-directional incident light as well as for transmitting diffuse incident light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for converting and transmitting light energy
CN112531040B (zh) * 2020-11-30 2022-09-16 浙江鸿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电池的栅线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49161A1 (en) * 2006-12-25 2008-06-26 Sanyo Electric Co., Ltd. Solar cell and solar cell module
US20100236603A1 (en) * 2009-02-09 2010-09-23 Etienne Menard Concentrator-Type Photovoltaic (CPV) Modules, Receiver and Sub-Receiver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69812A (en) 1976-12-20 1978-01-24 E-Systems, Inc. Solar concentrator and energy collection system
JPS638149Y2 (zh) * 1979-03-24 1988-03-10
JP3107923B2 (ja) * 1992-09-22 2000-11-13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太陽光を利用した発電装置
JP3186623B2 (ja) * 1997-01-20 2001-07-11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内面溝付き管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DE102006035168A1 (de) * 2005-11-24 2007-06-06 Taihan-Techren Co. Ltd Linsen,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m Fokussieren des Sonnenlichts für solarphotovoltaischen Generator unter Verwendung des Konzepts der Überlagerung
US20090188554A1 (en) * 2008-01-25 2009-07-30 Emcore Corporation III-V Compound Semiconductor Solar Cell for Terrestrial Solar Array
JP2010034134A (ja) * 2008-07-25 2010-02-12 Sharp Corp 集光型太陽光発電装置、集光型太陽光発電装置製造方法、および集光型太陽光発電装置の製造装置
CN101640502B (zh) * 2008-07-31 2011-08-17 昂科公司 用于组装聚光器光电太阳能电池阵列的方法
US20100170559A1 (en) 2009-01-06 2010-07-08 Emcore Solar Power,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 Generation of Electrical Power from Sunlight
JP5220188B2 (ja) * 2009-04-27 2013-06-26 京セラ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素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2714235B (zh) 2010-01-22 2015-01-14 夏普株式会社 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JP5814725B2 (ja) * 2011-10-03 2015-11-17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集光型太陽光発電モジュール及び集光型太陽光発電パネル
WO2013147008A1 (ja) * 2012-03-30 2013-10-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二次レンズ、太陽電池実装体、集光型太陽光発電ユニット、および集光型太陽光発電装置、並びに集光型太陽光発電モジュール
TWI502756B (zh) 2012-11-09 2015-10-01 Big Sun Energy Technology Inc 具有粗細匯流排電極之太陽能電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49161A1 (en) * 2006-12-25 2008-06-26 Sanyo Electric Co., Ltd. Solar cell and solar cell module
US20100236603A1 (en) * 2009-02-09 2010-09-23 Etienne Menard Concentrator-Type Photovoltaic (CPV) Modules, Receiver and Sub-Receiver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7760A (zh) 2015-10-01
CN104952946B (zh) 2018-02-13
US20150270418A1 (en) 2015-09-24
US20160240714A1 (en) 2016-08-18
US9960304B2 (en) 2018-05-01
CN104952946A (zh) 2015-09-30
CN205004342U (zh) 2016-01-27
JP2015185676A (ja) 2015-10-22
JP6123717B2 (ja) 2017-05-10
US9831370B2 (en) 2017-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44443B (zh) Solar cell, concentrating solar power generation unit, concentrating solar power generation module, and illuminating solar power generation module manufacturing method
TWI644508B (zh)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concentrating solar power generation unit,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used therefor,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concentrating solar power generation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therefor
JP4492533B2 (ja) 複眼撮像装置
ES2687454T3 (es) Método para fabricar un panel de formación de imágenes por radiación que comprende mosaicos de imágenes
CN205754192U (zh) 聚光光伏模块、聚光光伏面板和聚光光伏设备
KR102130112B1 (ko) 입체 영상화 센서 장치 및 입체 영상화에 사용되는 영상 센서의 쌍들을 제작하는 방법
JPWO2015015986A1 (ja) 撮像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並びに撮像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TW201715744A (zh) 聚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聚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聚光型太陽光發電面板及聚光型太陽光發電裝置
TW201707373A (zh) 聚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聚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聚光型太陽光發電面板及聚光型太陽光發電裝置
Leitel et al. Curved artificial compound-eyes for autonomous navigation
JP6028564B2 (ja) 集光型太陽光発電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8848295B (zh) 一种小型化超短焦视觉成像方法
US11595002B2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poor mounting state of module, and array
CN107483784A (zh) 一种摄像头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1015013A1 (ja) 集光型太陽光発電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集光型太陽光発電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集光型太陽光発電モジュールの製造装置
CN205262419U (zh) 一种用于光伏组件对位封装的对位检测平台
KR101632272B1 (ko) 위치정보를 갖는 태양광발전모듈과 이를 이용한 태양광발전모듈의 위치식별방법
WO2020004144A1 (ja)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の原形体、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の製造方法、集光型太陽光発電モジュール、及び、発光モジュール
JPH11327002A (ja) 超小型電子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ようなデバイスを含む写真機
ES2716866T3 (es) Proceso de montaje de módulos de alta precisión
Song et al. Recent Advances on apposition compound eye cameras
JP2016176968A (ja) 撮像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並びに撮像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