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43695B - Welding device - Google Patents

Welding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43695B
TWI643695B TW106105572A TW106105572A TWI643695B TW I643695 B TWI643695 B TW I643695B TW 106105572 A TW106105572 A TW 106105572A TW 106105572 A TW106105572 A TW 106105572A TW I643695 B TWI643695 B TW I64369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fusion
ring
annular
slew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55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31257A (zh
Inventor
森健一
Original Assignee
卡特蘭杜日本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卡特蘭杜日本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卡特蘭杜日本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1055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43695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312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12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36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3695B/zh

Links

Landscapes

  • Butt Welding And Welding Of Specific Articl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輕量且小型化之熔接裝置。
熔接裝置10具備具有軸方向之對向面13、13之環狀之殼體12,且於殼體12之內側具備熔接頭迴轉齒輪40及第1至第3環狀齒輪50、60、70。於對向面13、13形成有於圓周方向連續之導引面11a。熔接頭迴轉齒輪40與引導構件41連結,第1至第3環狀齒輪50、60、70藉由熔接頭迴轉齒輪40與引導構件41支持。由於設置於引導構件41之輥R於導引面11a上滾動,相對於殼體12能夠旋轉地支持熔接頭迴轉齒輪40及第1至第3環狀齒輪50、60、70,故而可使熔接裝置10與習知相比輕量且小型化。

Description

熔接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筒狀之被熔接物,具體而言係關於用以熔接配管(管)之裝置(以下,僅稱為「熔接裝置」)。
習知,已知有使熔接槍向管之圓周方向迴轉而熔接管之熔接裝置。一般之熔接裝置當使熔接槍向管之圓周方向迴轉時,與熔接槍連接之電力供給用電線會捲繞於管之外周面上,故而必須預先使電力供給用電線向與熔接槍之迴轉方向相反之方向捲繞於管之外周面上。
可見上述熔接裝置之電力供給用電線之捲繞作業煩雜,已成為實現有效率之熔接作業之障礙。因此,開發有以下所示之無須預先將電力供給用電線捲繞於管之熔接裝置。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3-184176號公報
專利文獻1之熔接裝置具有:環狀之面板齒輪,其被安裝於環狀殼體之內徑側之複數個輥子能夠旋轉地支持;以及導線用齒輪及槍用齒輪,其等能夠相對旋轉地安裝於面板齒輪。殼體經由滾珠螺桿機構而與 固定於管之外周面上之基部連結。殼體以利用該滾珠螺桿機構於管之軸方向進退移動之方式構成。面板齒輪、導線用齒輪、及槍用齒輪具備遍及外周面之全周而設置之外齒、及遍及內周面之全周而設置之內齒,且分別自面板齒輪驅動裝置、導線用齒輪驅動裝置、及槍用齒輪驅動裝置經由各自之外齒而傳遞轉矩。熔接槍與面板齒輪連動,結合面板齒輪之旋轉而於管之圓周方向迴轉。若自使面板齒輪、導線用齒輪、及槍用齒輪以相同方向、相同轉數旋轉之狀態使面板齒輪與導線用齒輪之轉數產生差,則熔接所需之導線被送出。另一方面,若使面板齒輪與槍用齒輪之轉數產生差,則可使熔接槍相對於管接近或遠離。因此,藉由對面板齒輪驅動裝置、導線用齒輪驅動裝置、及槍用齒輪驅動裝置之各自電動機進行控制,自使面板齒輪、導線用齒輪、槍用齒輪以相同方向相同速度旋轉之狀態改變各電動機之旋轉速度,可送出導線,或移動熔接槍。
根據專利文獻1之熔接裝置,由於可將作為驅動裝置之電動機固定於殼體,故而無須如習知般預先將用以對電動機供電之電力供給用電線捲繞於管。
然而,專利文獻1之熔接裝置由於必須分別控制所有電動機之旋轉速度,故而控制裝置變得複雜,花費製造成本。又,由於以下之方面,裝置容易變得大型,相應地重量容易增加。首先,其原因在於,由於藉由滾珠螺桿機構使殼體本身於管之軸方向進退移動,故而零件個數較 多,亦需要殼體及面板齒輪等之剛性。而且,其原因在於,用以支持高剛性之面板齒輪等之輥子亦需要複數個相對大型者,又,由於為輥子安裝於殼體之內徑側之構成,故而不得不使面板齒輪之徑方向尺寸變大。
又,亦存在如下問題:由於遍及導線用齒輪及槍用齒輪之內外周面之全周而形成有齒輪,故而於製造熔接裝置時,需要較多加工。
因此,本發明有鑒於上述習知技術之問題點,其目的在於提供輕量且小型化之熔接裝置,進而,其目的在於提供降低加工、製造成本之熔接裝置。
本發明係藉由如下熔接裝置而解決上述課題,即一種熔接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環狀之殼體,其分別具有於軸方向之對向面之圓周方向連續之導引面;環狀之熔接頭迴轉齒輪,其配設於上述對向面之間,且於內周面之全周具備內齒;至少1片環狀之環狀齒輪,其配設於上述對向面之間,且於內周面之全周具備內齒,於外周面之至少一部分具備外齒,相對於上述熔接頭迴轉齒輪能夠旋動特定之角度以上地設置;迴轉輸入齒輪,與上述熔接頭迴轉齒輪之內齒嚙合之、及環狀輸入齒輪,與上述環狀齒輪之內齒嚙合之;複數個電動機,其以相對於上述殼體位於軸方向之一側之方式與上述殼體連結,且將轉矩傳遞至上述迴轉輸入齒輪與環狀輸入齒輪;環狀輸出齒輪,其連結於上述熔接頭迴轉齒輪,且與上述外齒嚙合; 以及熔接頭,其具有相對於上述殼體位於軸方向之另一側之熔接槍及自上述環狀輸出齒輪傳遞轉矩之轉矩利用手段;且上述熔接頭迴轉齒輪及環狀齒輪藉由相對於上述導引面之導引構件而相對於上述殼體以能旋轉地方式支持;或一種熔接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環狀之殼體,其分別具有於與軸方向對向之面之圓周方向連續之導引面;環狀之熔接頭迴轉齒輪,其配設於上述對向面之間,且於外周面之全周具備外齒;至少1片環狀之環狀齒輪,其配設於上述對向面之間,且於外周面之全周具備外齒,於內周面之至少一部分具備內齒,相對於上述熔接頭迴轉齒輪能夠旋動特定之角度以上地設置;迴轉輸入齒輪,與上述熔接頭迴轉齒輪之外齒嚙合、及環狀輸入齒輪,與上述環狀齒輪之外齒嚙合;複數個電動機,其等以相對於上述殼體位於軸方向之一側之方式與上述殼體連結,且將轉矩傳遞至上述迴轉輸入齒輪與環狀輸入齒輪;環狀輸出齒輪,其連結於上述熔接頭迴轉齒輪,且與上述內齒嚙合;以及熔接頭,其具有相對於上述殼體位於軸方向之另一側之熔接槍及自上述環狀輸出齒輪傳遞轉矩之轉矩利用手段;且 上述熔接頭迴轉齒輪及環狀齒輪藉由相對於上述導引面之導引構件而相對於上述殼體以能旋轉地方式支持。
根據本發明,環狀之殼體分別具有於與軸方向對向之面之圓周方向連續之導引面,熔接頭迴轉齒輪及環狀齒輪藉由相對於該導引面之導引構件被支持成能相對殼體旋轉,故而無須如習知般,設置用以支持熔接頭迴轉齒輪之大型輥子。外此,由於亦可使熔接頭迴轉齒輪之徑方向尺寸變小,故而與習知相比,可使熔接裝置輕量且小型化。
又,若係將環狀齒輪設置成相對熔接頭迴轉齒輪僅能夠旋動特定角度,且將環狀輸出齒輪嚙合之外齒或內齒設置在該特定角度範圍內之構成,則無須於環狀齒輪之內外周全面設置與環狀輸出齒輪嚙合之齒輪,故相應地可減少加工成本。
又,可將轉矩利用手段設為導線進給機構、槍軸方向移動機構、或槍徑方向移動機構。藉此,可將熔接所需要之導線進給至熔接槍之前端,或使熔接槍於軸方向或徑方向進退移動。尤其,於設置有槍軸方向移動機構之構成中,不需要如習知般使殼體於軸方向進退移動之滾珠螺桿機構,故相應地可有利於零件數量之削減、重量之降低。
又,較佳為,具備設置於電動機與殼體之間,且將轉矩傳遞至迴轉輸入齒輪及環狀輸入齒輪之差動裝置,且以如下方式構成:於驅動一個電動機、並停止其他電動機時,使熔接頭迴轉齒輪及環狀齒輪往相同方向、相同轉數旋轉,於驅動其他電動機時,以與熔接頭迴轉齒輪不同之轉數使環狀齒輪旋轉。藉此,由於可利用一個電動機使熔接頭迴轉齒輪與 環狀齒輪旋轉,故而可簡化用以控制電動機之裝置。
10‧‧‧熔接裝置
11a‧‧‧導引面
12‧‧‧殼體
13‧‧‧對向面
20‧‧‧熔接頭
22‧‧‧熔接槍
24‧‧‧轉矩利用手段(導線進給機構)
26‧‧‧轉矩利用手段(槍軸方向移動機構)
28‧‧‧轉矩利用手段(槍徑方向移動機構)
30‧‧‧差動裝置
40‧‧‧熔接頭迴轉齒輪
42‧‧‧迴轉輸入齒輪
48‧‧‧內齒(熔接頭迴轉齒輪)
50‧‧‧第1環狀齒輪
52‧‧‧第1環狀輸入齒輪
54‧‧‧第1環狀輸出齒輪
58‧‧‧內齒(第1環狀齒輪)
59‧‧‧外齒(第1環狀齒輪)
60‧‧‧第2環狀齒輪
62‧‧‧第2環狀輸入齒輪
64‧‧‧第2環狀輸出齒輪
68‧‧‧內齒(第2環狀齒輪)
69‧‧‧外齒(第2環狀齒輪)
70‧‧‧第3環狀齒輪
72‧‧‧第3環狀輸入齒輪
74‧‧‧第3環狀輸出齒輪
78‧‧‧內齒(第3環狀齒輪)
79‧‧‧外齒(第3環狀齒輪)
M1~M4‧‧‧電動機
R‧‧‧輥(導引構件)
圖1係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前視圖。
圖2係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側視圖。
圖3係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後視圖。
圖4係將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軸方向一方之殼體卸除之狀態之前視圖。
圖5係將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軸方向一方之殼體及熔接頭迴轉齒輪卸除之狀態之前視圖。
圖6係圖4之6-6線剖面圖。
圖7係圖4之7-7線剖面圖。
圖8係圖4之8-8線剖面圖。
圖9係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差動裝置之展開圖。
參照圖1~9對本發明之實施例進行說明。但是,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實施形態。
圖1~3分別係表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熔接裝置10之前視圖、側視圖、後視圖。如該等圖所示,熔接裝置10具備環狀之殼體12。殼體12藉由於圓周方向設置有複數個之固定構件16,而固定於作為被熔接 物之例之管P1之外周面上。又,殼體12以具有軸方向之對向面13、13(參照圖6)之方式構成,且於圖中之上下能夠分割為2個(於圖中,表示藉由連結件14而連結之狀態)。再者,亦可將殼體進而分割。
如圖2所示,於熔接管P1與P2之情形時,熔接裝置10安裝於管P1與P2之任一者(於圖中,安裝於P1)。於殼體12之軸方向之一側(圖中右側),複數個電動機M1~M4(亦參照圖3)經由差動裝置30而連結於殼體12。另一方面,熔接頭20位於殼體12之外徑側,且於殼體12之軸方向之另一側(圖中左側),設置有連結於熔接頭20之熔接槍22。熔接頭20及熔接槍22係用以將管P1、P2等被熔接物弧焊者。再者,於圖2中,於熔接裝置10之圓周方向安裝有蓋C。
如圖3所示,於殼體12之安裝有電動機M1~M4之側之面,具備插入有對熔接頭20進而對熔接槍22供給電力之電源供給導體(省略圖示)之電源供給體18。作為電力之供給方法,例如可列舉如專利文獻1般使用環狀電極(參照圖6符號E)之方法,由於並非為本發明之主題,故而省略說明。同樣地,關於保護氣體之供給方法亦省略說明。
如圖4所示,於殼體12之內側設置有熔接頭迴轉齒輪40。再者,於圖4中,為了方便說明,將下述第1至第3輸入齒輪52、62、72之圖示省略。於熔接頭迴轉齒輪40之內周面之全周形成有內齒48。又,於熔接頭迴轉齒輪40之外周側連結有連結於熔接頭20之台座44(亦參照圖1、3)。熔接頭迴轉齒輪40如下文所說明,相對於殼體12能夠旋轉地設置,且自與內齒48嚙合之迴轉輸入齒輪42傳遞轉矩。因此,若將轉矩經由迴轉輸入齒輪42傳遞至熔接頭迴轉齒輪40,則熔接頭迴轉齒輪40旋轉,熔接 頭20亦與熔接頭迴轉齒輪40連動而旋轉。
如圖5、6所示,熔接裝置10具備第1至第3環狀齒輪50、60、70。再者,於圖5中,為了方便說明,將上述迴轉輸入齒輪42之圖示省略。於第1至第3環狀齒輪50、60、70之內周面之全周,分別形成有內齒58、68、78。第1至第3環狀齒輪50、60、70亦如下所述,相對於殼體12能夠旋轉,且自與內齒58、68、78分別嚙合之環狀第1至第3輸入齒輪52、62、72傳遞轉矩。因此,若將轉矩經由第1至第3環狀輸入齒輪52、62、72而傳遞至第1至第3環狀齒輪50、60、70,則第1至第3環狀齒輪50、60、70旋轉。又,如下文之說明,第1至第3環狀齒輪50、60、70係設置成相對熔接頭迴轉齒輪40僅能夠旋動特定角度。
如圖6所示,安裝於熔接頭迴轉齒輪40之外周側之台座44軸支撐第1至第3環狀輸出齒輪54、64、74。藉此,第1至第3環狀輸出齒輪54、64、74以與熔接頭迴轉齒輪40連動之方式,連結於熔接頭迴轉齒輪40。第1至第3環狀輸出齒輪54、64、74分別與形成於第1至第3環狀齒輪50、60、70之外周面之外齒59、69、79嚙合。因此,於環狀齒輪50、60、70相對於熔接頭迴轉齒輪40以不同之轉數旋轉或旋動時,轉矩分別輸出至第1至第3環狀輸出齒輪54、64、74。又,外齒59、69、79雖可形成於第1至第3環狀齒輪50、60、70之外周面全周,但亦可以是在第1至第3環狀齒輪50、60、70可相對熔接頭迴轉齒輪40旋動之角度範圍內,僅形成於該外周面之一部分。藉此,可降低加工成本。
傳遞至第1至第3環狀輸出齒輪54、64、74之轉矩如圖1、2所示,分別傳遞至作為設置於熔接頭20之轉矩利用手段之導線進給機構 24、槍軸方向移動機構26、及槍徑方向移動機構28。
導線進給機構24例如於內部具備包含單向離合器(省略圖示)之齒輪機構等,且係以如下方式構成:藉由第1環狀輸出齒輪54之任一者之旋轉或旋動方向之轉矩,亦可將捲繞於導線座(wire holder)24a之熔接用導線(省略圖示)向導線導件24b進給。
槍軸方向移動機構26經由已知之線性運動轉換機構(省略圖示),將自第2環狀輸出齒輪64傳遞之轉矩轉換為線性運動。藉此,根據第2環狀輸出齒輪64之旋轉或旋動方向,使熔接槍22於殼體12之軸方向進退移動。
槍徑方向移動機構28經由已知之線性運動轉換機構(省略圖示),將自第3環狀輸出齒輪74傳遞之轉矩轉換為線性運動。藉此,根據第3環狀輸出齒輪74之旋轉或旋動方向,使熔接槍22於殼體12之徑方向進退移動。
如上所述,導線進給機構24亦可藉由第1環狀輸出齒輪54之任一者之旋轉或旋動方向之轉矩而連續地進給熔接用導線。另一方面,若熔接槍22可相對於殼體12之軸方向或徑方向僅進退移動特定之距離,則不會妨礙管P1與P2之熔接。因此,第1至第3環狀齒輪50、60、70不一定須設置成可相對熔接頭迴轉齒輪40旋轉,只要能如熔接裝置10般,設置成能於特定角度範圍內旋動即可。又,使第1至第3環狀齒輪50、60、70旋動之角度,例如只要考慮使熔接槍22於軸方向或徑方向進退移動之距離來決定即可。
其次,對熔接頭迴轉齒輪40、及第1至第3環狀齒輪50、 60、70之支持構造進行說明。如圖4所示,於熔接頭迴轉齒輪40,引導構件41設置於熔接頭迴轉齒輪40之圓周方向之複數個部位。圖4之7-7線剖面圖及8-8線剖面圖分別為圖7、8。
如圖7、8所示,殼體12具有軸方向之對向面13、13,且熔接頭迴轉齒輪40及第1至第3環狀齒輪50、60、70配設於對向面13、13之間。於對向面13、13分別形成有導引槽11、11。雖省略圖示,但導引槽11、11連續地設置於殼體12之圓周方向之全周。藉此,於殼體12形成有於圓周方向連續之徑方向之面(導引面)11a。再者,根據情況,亦可不設置導引槽11、11,而將殼體12之外周面或內周面用作導引面。
引導構件41連結於熔接頭迴轉齒輪40,且具備嵌入至導引槽11、11內之導引構件即輥R、R。因此,藉由輥R、R於導引面11a上滾動,熔接頭迴轉齒輪40即被支持為可相對殼體12旋轉。再者,亦可將導引槽11、11與輥R、R於殼體12之徑方向設置複數列。另一方面,第1至第3環狀齒輪50、60、70亦如下所述,被引導構件41及熔接頭迴轉齒輪40支持,因此被支持為能相對殼體12旋轉。再者,雖省略圖示之說明,但亦可於支持第1至第3環狀齒輪50、60、70之軸43a、43b(參照圖7、8),安裝於另外設置於殼體12之導引面滾動之輥等,將第1至第3環狀齒輪50、60、70支持成可相對殼體12旋轉。
此處,嵌入至導引槽11、11內之輥R、R亦可如圖4所示設置於台座44。藉此,與引導構件41結合,可穩定地支持熔接頭迴轉齒輪40、及第1至第3環狀齒輪50、60、70。再者,作為導引構件,除了輥R、R以外,只要為可實現熔接頭迴轉齒輪40之圓滑之旋轉者,例如,亦可設 為塗佈有潤滑材之突起部。
如此,於熔接裝置10,係利用形成在殼體12軸方向之對向面13、13、於圓周方向連續之導引面11a、11a,將熔接頭迴轉齒輪40及第1至第3環狀齒輪50、60、70支持成可相對殼體12旋轉之構成。因此,不需要如習知之大型輥子,可使熔接頭迴轉齒輪40之徑方向尺寸變小,故而可形成輕量且小型化之熔接裝置。
如圖5所示,於第1至第3環狀齒輪50、60、70,配合引導構件41之位置設有切口部56、66、76。切口部56、66、76,係以引導構件41為中央,設置在第1至第3環狀齒輪50、60、70相對熔接頭迴轉齒輪40旋動之特定角度以上之範圍。
如圖7、8所示,固定於熔接頭迴轉齒輪40及引導構件41之軸43a、43b貫通切口部56、66、76。軸43a、43b具備分別軸支撐第1至第3環狀齒輪50、60、70之軸承B1、B2。
如此,若為於第1至第3環狀齒輪50、60、70設置切口部56、66、76,且利用切口部56、66、76,由連結於熔接頭迴轉齒輪40及引導構件41之軸承B1、B2支持第1至第3環狀齒輪50、60、70之構成的話,即能在謀求第1至第3環狀齒輪50、60、70之輕量化之同時,將第1至第3環狀齒輪50、60、70相對殼體12以可旋轉之方式、相對熔接頭迴轉齒輪40以可旋動之方式設置。
再者,於軸承B1,於軸方向一側設置有凸緣F1,於軸承B2,於軸方向另一側設置有凸緣F2。第1至第3環狀齒輪50、60、70分別由凸緣F1、F2夾持,故而可防止第1至第3環狀齒輪50、60、70之軸方向移動。 藉此,可使形成於第1至第3環狀齒輪50、60、70之外周面之外齒59、69、79與第1至第3環狀輸出齒輪54、64、74之嚙合穩定。
雖省略圖示之說明,但除了以上所說明之構成以外,例如,亦可設為如下構成,即,於熔接頭迴轉齒輪40與第1至第3環狀齒輪50、60、70之對向面之圓周方向設置凸狀部與槽,使該等能夠相對性地旋轉或旋動地方式嵌合。總而言之,只要第1至第3環狀齒輪50、60、70相對於熔接頭迴轉齒輪40能夠旋動(包含旋轉)一定角度以上即可。
其次,使用圖9,對自電動機M1~M4向迴轉輸入齒輪42、及第1至第3環狀輸入齒輪52、62、72之轉矩之傳遞路徑進行說明。於圖9中,為了方便說明,省略了剖面之影線。再者,亦可不設置差動裝置,而將電動機M1~M4直接連結於迴轉輸入齒輪42、及第1至第3環狀輸入齒輪52、62、72之各者,但設置有差動裝置者可利用一個電動機使熔接頭迴轉齒輪與環狀齒輪旋轉,可實現電動機之控制裝置之簡化,故而較佳。
利用差動裝置30,將轉矩自電動機M3傳遞至迴轉輸入齒輪42、及第1至第3環狀輸入齒輪52、62、72之全部。具體而言,為方便起見,假設電動機M1、M2、M4停止之狀態進行說明。
首先,若驅動電動機M3,則轉矩經由齒輪G1、G2、G3、G4、G5而傳遞至迴轉輸入齒輪42。
另一方面,以將轉矩自齒輪G6傳遞至齒輪G7之方式構成,傳遞至齒輪G7之轉矩,經由齒輪G8、G9傳遞至第1行星齒輪機構PG1之第1太陽齒輪G10。當第1太陽齒輪G10旋轉時,第1行星齒輪G11即以第1太陽齒輪G10之軸為中心公轉,由第1行星齒輪G11之公轉引起之轉 矩傳遞至齒輪G13。傳遞至齒輪G13之轉矩經由G14傳遞至第1環狀輸入齒輪52。再者,於第1行星齒輪機構PG1之第1環狀齒輪G12,形成有內齒輪與外齒輪之兩者。
向第2、第3環狀輸入齒輪62、72之轉矩傳遞路徑由於與向第1環狀輸入齒輪52之轉矩傳遞路徑相同,故而簡單地進行說明。以由電動機M3所產生之轉矩自齒輪G6經由齒輪G15、G16而亦傳遞至齒輪G17之方式構成。差動裝置30具備第2、第3行星齒輪機構PG2、PG3,傳遞至齒輪G17之轉矩直接或經由齒輪G18、G19,傳遞至第2、第3行星齒輪機構PG2、PG3之太陽齒輪G20、G21。其後係與第1行星齒輪機構PG1之情形時相同,由第2、第3行星齒輪機構PG2、PG3之行星齒輪之公轉所引起之轉矩分別傳遞至第2、第3環狀輸入齒輪62、72。
如此,藉由電動機M3之驅動,可將轉矩傳遞至迴轉輸入齒輪42、及第1至第3環狀輸入齒輪52、62、72之全部。再者,於驅動電動機M3,使其他之電動機M1、M2、M4停止時,能以熔接頭迴轉齒輪40及第1至第3環狀齒輪50、60、70以相同方向相同轉數旋轉之方式設定各齒輪比。
其次,對使第1環狀輸入齒輪52以相對於迴轉輸入齒輪42不同之轉數旋轉之原因進行說明。又,關於第2、第3環狀輸入齒輪62、72,由於與第1環狀輸入齒輪52相同,故而省略說明。
當自驅動電動機M3使熔接頭迴轉齒輪40與第1環狀齒輪50往相同方向、相同轉數旋轉之狀態驅動電動機M4,轉矩即經由齒輪G22、G23、G24、G25傳遞至第1環狀齒輪G12。藉由第1環狀齒輪G12之旋轉, 第1行星齒輪G11之公轉速度根據電動機M4之旋轉方向加速或減速,故而藉由對電動機M4之旋轉方向及轉數進行控制,可控制第1環狀輸入齒輪52之轉數。
又,差動裝置30亦可使用差動器齒輪機構來代替行星齒輪機構。具體而言,假設將第1行星齒輪機構PG1變更為差動器齒輪機構時,只要於齒輪G9與G13之間設置對向之傘齒輪,且設置與該傘齒輪嚙合之小齒輪代替第1行星齒輪G11即可。於該情形時,由小齒輪之自轉所引起之轉矩會傳遞至第1環狀輸入齒輪52。
於上述中,雖係對具備3片環狀齒輪之熔接裝置進行了說明,但環狀齒輪亦可配合轉矩利用手段之數量而具備2片以下或4片以上。又,亦可適當變更熔接頭迴轉齒輪與環狀齒輪之軸方向之排列順序。
又,本發明之熔接裝置亦可為與上述所說明之熔接裝置10對稱之構成。即,亦可為如下構成:第一,熔接頭迴轉齒輪與環狀齒輪於各者之外周面之全周具備外齒,於環狀齒輪之內周面之至少一部分具備內齒。第二,迴轉輸入齒輪與環狀輸入齒輪以和熔接頭迴轉齒輪與環狀齒輪之外齒嚙合之方式設置,環狀輸出齒輪以和環狀齒輪之內齒嚙合之方式設置。第三,熔接頭設置於熔接頭迴轉齒輪之內徑側。
又,本發明之熔接裝置並不限定於固定於被熔接物之管之外周面上,亦可為透過固定構件固定於管之內側者。又,本發明可藉由安裝車刀代替熔接槍,來用作為加工裝置。
如以上所說明,根據本發明,除能提供輕量且小型化之熔接裝置外,亦能降低加工、製造成本。

Claims (4)

  1. 一種熔接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環狀之殼體,其分別具有於軸方向之對向面之圓周方向連續之導引面;環狀之熔接頭迴轉齒輪,其配設於該對向面之間,且於內周面之全周具備內齒;至少1片環狀之環狀齒輪,其配設於該對向面之間,且於內周面之全周具備內齒,於外周面之至少一部分具備外齒,以能相對該熔接頭迴轉齒輪旋動特定角度以上之方式設置;迴轉輸入齒輪,與該熔接頭迴轉齒輪之內齒嚙合、及環狀輸入齒輪,與該環狀齒輪之內齒嚙合之;複數個電動機,以相對於該殼體位於軸方向之一側之方式與該殼體連結,將轉矩傳遞至該迴轉輸入齒輪與環狀輸入齒輪;環狀輸出齒輪,其連結於該熔接頭迴轉齒輪,且與該外齒嚙合;以及熔接頭,其具有相對於該殼體位於軸方向之另一側之熔接槍、及自該環狀輸出齒輪傳遞轉矩之轉矩利用手段;該熔接頭迴轉齒輪及環狀齒輪,藉由相對於該導引面之導引構件被支持成能相對該殼體旋轉,其具備差動裝置,該差動裝置設置於該電動機與殼體之間,將轉矩傳遞至該迴轉輸入齒輪及環狀輸入齒輪;且在驅動一個該電動機、而其他之該電動機停止時,使該熔接頭迴 轉齒輪及環狀齒輪往相同方向、相同轉數旋轉;在驅動其他之該電動機時,以與該熔接頭迴轉齒輪不同之轉數使該環狀齒輪旋轉。
  2. 一種熔接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環狀之殼體,其分別具有於軸方向對向之面之圓周方向連續之導引面;環狀之熔接頭迴轉齒輪,其配設於該對向面之間,且於外周面之全周具備外齒;至少1片環狀之環狀齒輪,其配設於該對向面之間,且於外周面之全周具備外齒,於內周面之至少一部分具備內齒,以能相對該熔接頭迴轉齒輪旋動特定角度以上之方式設置;迴轉輸入齒輪,與該熔接頭迴轉齒輪之外齒嚙合、及環狀輸入齒輪,與該環狀齒輪之外齒嚙合;複數個電動機,以相對於該殼體位於軸方向之一側之方式與該殼體連結,將轉矩傳遞至該迴轉輸入齒輪與環狀輸入齒輪;環狀輸出齒輪,其連結於該熔接頭迴轉齒輪,且與該內齒嚙合;以及熔接頭,其具有相對於該殼體位於軸方向之另一側之熔接槍、及自該環狀輸出齒輪傳遞轉矩之轉矩利用手段;且該熔接頭迴轉齒輪及環狀齒輪,藉由相對於該導引面之導引構件被支持成能相對該殼體旋轉, 其具備差動裝置,該差動裝置設置於該電動機與殼體之間,將轉矩傳遞至該迴轉輸入齒輪及環狀輸入齒輪;且在驅動一個該電動機、而其他之該電動機停止時,使該熔接頭迴轉齒輪及環狀齒輪往相同方向、相同轉數旋轉;在驅動其他之該電動機時,以與該熔接頭迴轉齒輪不同之轉數使該環狀齒輪旋轉。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熔接裝置,其中,該環狀齒輪被設置成相對該熔接頭迴轉齒輪僅能夠旋動特定角度;與該環狀輸出齒輪嚙合之該外齒或內齒係在該特定之角度範圍內設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熔接裝置,其中,該轉矩利用手段包含進給熔接用導線之導線進給機構、使該熔接槍於該殼體之軸方向進退移動之槍軸方向移動機構、或使該熔接槍於該殼體之徑方向進退移動之槍徑方向移動機構中之任一者。
TW106105572A 2017-02-20 2017-02-20 Welding device TWI6436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05572A TWI643695B (zh) 2017-02-20 2017-02-20 Welding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05572A TWI643695B (zh) 2017-02-20 2017-02-20 Welding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1257A TW201831257A (zh) 2018-09-01
TWI643695B true TWI643695B (zh) 2018-12-11

Family

ID=64426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5572A TWI643695B (zh) 2017-02-20 2017-02-20 Welding devic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43695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10571A (ja) * 2004-10-13 2006-04-27 Babcock Hitachi Kk 全姿勢自動溶接ヘッドとその動作方法
JP2013184176A (ja) * 2012-03-06 2013-09-19 Toshiba Plant Systems & Services Corp 溶接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10571A (ja) * 2004-10-13 2006-04-27 Babcock Hitachi Kk 全姿勢自動溶接ヘッドとその動作方法
JP2013184176A (ja) * 2012-03-06 2013-09-19 Toshiba Plant Systems & Services Corp 溶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1257A (zh) 2018-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48089B2 (ja) 溶接装置
US9073204B2 (en) Link actuation device
JP4263189B2 (ja) 多関節マニピュレータ
TWI461272B (zh) 機器人
JP6383129B2 (ja) 溶接装置
JP6640821B2 (ja) ロボットの構造
JPS6039518B2 (ja) 工業用ロボットの手首機構
KR101987724B1 (ko) 용접 장치
JP5979568B1 (ja) 加工装置
JP2014172134A (ja) 加工装置
JP6061022B2 (ja) 複合駆動装置およびロボット
JP6664645B2 (ja) 溶接装置
TWI643695B (zh) Welding device
JP2015117815A (ja) 遊星歯車機構
JP7160565B2 (ja) 溶接装置
JP7082807B2 (ja) 溶接トーチ移動機構及びこれを具えた溶接装置
JP6468513B2 (ja) 溶接装置
JP6149245B2 (ja) 溶接装置
WO2022163789A1 (ja) アームロボット
JP6579306B2 (ja) 溶接装置
JP6769238B2 (ja) 溶接機
JP4190484B2 (ja) 偏心差動型減速機
JP2020104118A (ja) 溶接装置
ITTO960061A1 (it) Testa multiassiale perfezionata per robot antropomorfi.
JP2019044891A (ja) 変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