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40027B - Switch and keyboard - Google Patents

Switch and keyboar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40027B
TWI640027B TW106115530A TW106115530A TWI640027B TW I640027 B TWI640027 B TW I640027B TW 106115530 A TW106115530 A TW 106115530A TW 106115530 A TW106115530 A TW 106115530A TW I640027 B TWI640027 B TW I64002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upported
pair
switch
link member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155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43359A (zh
Inventor
井澤一平
藤野博章
仲真美子
長田健志
Original Assignee
歐姆龍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歐姆龍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歐姆龍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433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433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00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002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5Pens or stylu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5/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 G01B5/004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coordinates of points
    • G01B5/008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coordinates of points using coordinate measuring machines
    • G01B5/012Contact-making feeler heads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5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 H01H13/5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the contact returning to its original state immediately upon removal of operating force, e.g. bell-push switc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0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2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 H01H3/12Push-buttons
    • H01H3/122Push-buttons with enlarged actuating area, e.g. of the elongated bar-type; Stabilising means therefor
    • H01H3/125Push-buttons with enlarged actuating area, e.g. of the elongated bar-type; Stabilising means therefor using a scissor mechanism as stabilis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5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 H01H13/5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the contact returning to its original state immediately upon removal of operating force, e.g. bell-push switch
    • H01H2013/52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the contact returning to its original state immediately upon removal of operating force, e.g. bell-push switch using a return spring act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actuating di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1/00Actuators
    • H01H2221/058Actuators to avoid tilting or skewing of contact area or actua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33/00Key modules
    • H01H2233/07Cap or button on actuator pa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35/00Springs
    • H01H2235/01Spiral sp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開關與鍵盤,所述開關包括:基座;操作部,其根據外力而沿著相對於基座的接離方向移動;以及一對連桿構件,其藉由連結部而轉動自如地彼此連結,且對操作部的朝向接離方向的移動進行導引。一對連桿構件包括支持於基座的第1彎曲部及第2彎曲部、與支持於操作部的第1旋轉支軸及第2旋轉支軸。當操作部相對於基座沿著接離方向移動時,第1彎曲部及第2彎曲部相對於基座,向與接離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且與一對連桿構件的轉動軸大致垂直的方向滑動。

Description

開關與鍵盤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包括一對連桿構件的開關與鍵盤,即使按壓操作部的角落部分,所述一對連桿構件亦會使該操作部順暢且平行地沿著接離方向移動。
以往,作為實現了低矮化且即使在操作部的角落部分受到按壓的情況下,操作部亦會順暢且平行地上下移動的機構,例如將齒輪形狀使用於連桿構件而成的機構已為人所知。在將齒輪形狀使用於連桿構件而成的機構中,將齒以彼此錯開的形式配置於連桿構件,藉此來確保嚙合。
然而,作為將齒輪形狀使用於連桿構件而成的機構的問題點,可列舉在鍵頂(key top)的上下限位置,齒彼此的嚙合淺,鍵頂的平行上下移動不穩定。
因此,為了解決所述問題,在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鍵開關裝置100中,如圖6(a)所示,同一形狀的一對嚙合型連桿構件110中,各臂部111的一端的支軸112轉動自如地卡合於基座101,另一方面,各臂部111的另一端的支軸113轉動自如地卡合於鍵頂102,所述同一形狀的一對嚙合型連桿構件110在基座101上,向升降方向導引支持鍵頂102。而且,如圖7所示,於所述一對臂部111一體地設置有第1齒114及第2齒115,該第1齒114 及第2齒115包括朝向與支軸113的轉動軸線113a大致正交的方向的齒尖。所述第1齒114及第2齒115是以如下方式形成,即,以各自的齒寬度,向轉動軸線113a的方向配置於相互不同的位置,並且以各自的齒厚度,向節圓周方向配置於相互不同的位置,能夠以轉動軸線113a為中心而規定一個節圓(pitch circle)。
根據所述構成,在圖6(a)所示的鍵頂102的上限位置、與圖6(b)所示的鍵頂102的下限位置,間隙的位置、大小會因第1齒114及第2齒115的組合而發生變化。
藉此,包括一對嚙合型連桿構件110的鍵開關裝置100會減少由嚙合部分的回捲(backrush)引起的兩個連桿構件110的鬆動。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1-125705號公報(2001年5月11日公開)
然而,在所述現有的開關中,以兩塊重疊的形狀來配置齒輪形狀。因此,存在如下問題點:若欲維持小型化,則需要使齒的模數變小,因而相對應地難以確保齒形狀的精度,有可能會阻礙順暢的動作。
本發明是鑒於所述現有的問題點而成的發明,其目的在於提供如下開關與鍵盤,該開關在操作部相對於基座沿著接離方 向移動時,能夠更穩定地保持操作部朝向固定方向的狀態。
為了解決所述課題,本發明的一形態的開關包括:基座;操作部,其配置於所述基座,且根據外力而沿著相對於所述基座的接離方向移動;一對連桿構件,其對所述操作部的朝向所述接離方向的移動進行導引;以及連結部,其將所述一對連桿構件各自轉動自如地彼此連結,並且所述一對連桿構件分別包括支持於所述基座或所述操作部中的任一者的連結部側被支持部、與支持於所述基座或所述操作部中的任意另一者的端部側被支持部,當所述操作部相對於所述基座沿著所述接離方向移動時,所述連結部側被支持部相對於所述基座或所述操作部中的任一者,向與所述接離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且與所述一對連桿構件的轉動軸大致垂直的方向滑動。
而且,為了解決所述課題,本發明的一形態的鍵盤包括多個所述形態的開關。
根據本發明的一形態的開關,基座與操作部藉由一對連桿構件連結。而且,一對連桿構件各自藉由連結部,轉動自如地 彼此連結。藉由這些構成,能夠實現如下構造,該構造是指當操作部相對於基座沿著接離方向移動時,無論按壓操作部的哪一部分,均能夠保持操作部相對於基座朝向固定方向、例如平行等的狀態。
而且,根據本發明的一形態的鍵盤,能夠提供包括所述形態的開關的鍵盤,所述形態的開關能夠更穩定地保持操作部朝向固定方向的狀態。
1~3‧‧‧開關
10‧‧‧基座
11‧‧‧底部
11a‧‧‧螺旋彈簧收容部
11b‧‧‧端子貫通孔
12‧‧‧方形框體
12a‧‧‧一對向側面壁
12b‧‧‧另一對向側面壁
13‧‧‧凸緣部
14‧‧‧防擠出壁(變形抑制部的一例)
15‧‧‧側面壁凹槽部(間隙的一例)
15a‧‧‧簷部(壁面的一例)
15b‧‧‧空間
16‧‧‧鉤部
20‧‧‧連桿構件
21‧‧‧第1連桿構件
21a‧‧‧軸部(連結部的一例)
21a'‧‧‧球體容納部
21b‧‧‧第1臂部(連接構件的一例)
21c‧‧‧第1卡合棒
21d‧‧‧第1旋轉支軸(端部側被支持部的一例)
21e‧‧‧上端平面部
21f‧‧‧第1彎曲部(連結部側被支持部的一例)
21g‧‧‧第1彎曲突起部
22‧‧‧第2連桿構件
22a‧‧‧軸孔部(連結部的一例)
22a'‧‧‧球體部
22b‧‧‧第2臂部(連接構件的一例)
22c‧‧‧第2卡合棒
22d‧‧‧第2旋轉支軸(端部側被支持部的一例)
22e‧‧‧上端平面部
22f‧‧‧第2彎曲部(連結部側被支持部的一例)
22g‧‧‧第2彎曲突起部
23‧‧‧連結部
24‧‧‧間隙
30‧‧‧開關機構
31、32‧‧‧L字狀導電板
31a、32a‧‧‧引線端子
31b、32b‧‧‧接觸端子
31c、32c‧‧‧凸輪接觸滑動部
40‧‧‧螺旋彈簧
50‧‧‧操作部
51‧‧‧第1軸承部(滑動限制部的一例)
52‧‧‧第2軸承部(滑動限制部的一例)
100‧‧‧鍵開關裝置
101‧‧‧基座
102‧‧‧鍵頂
110‧‧‧嚙合型連桿構件
111‧‧‧臂部
112‧‧‧支軸
113‧‧‧支軸
113a‧‧‧轉動軸線
114‧‧‧第1齒
115‧‧‧第2齒
L1‧‧‧直線
L2‧‧‧直線
圖1(a)是表示本發明中的開關的一實施形態的圖,且是表示開關中的操作部未按下時的狀態的剖面圖,圖1(b)是表示所述操作部按下時的狀態的剖面圖。
圖2(a)是表示所述開關中的操作部未按下時的狀態的立體圖,圖2(b)是表示所述操作部按下時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3是表示所述開關的構成的分解立體圖。
圖4是表示所述開關的變形例的構成的剖面圖。
圖5是表示所述開關的其他變形例的構成的剖面圖。
圖6(a)是表示現有的鍵開關裝置中的鍵頂未按下時的狀態的剖面圖,圖6(b)是表示所述鍵頂按下時的狀態的剖面圖。
圖7是表示所述現有的鍵開關裝置中的一對連桿構件所嚙合的部分即第1齒及第2齒的形狀的立體圖。
若基於圖1(a)、圖1(b)~圖5來對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則如下所述。再者,在以下的說明中,根據需要而使用表示特定的方向或位置的用語(例如包含「上」、「下」、「右」、「左」的用語),但使用這些用語的目的在於參照圖式以容易理解發明,這些用語的含義並不對本發明的技術範圍進行限定。而且,以下的說明本質上僅為例示,並不意圖對本發明、本發明的適用物、或本發明的用途進行限制。進而,圖式為模式性的圖式,各尺寸的比率等未必與現實的尺寸一致。
本實施形態的開關包括一對連桿構件,即使按壓操作部的角落部分,所述一對連桿構件亦會使所述操作部順暢且平行地上下(沿著操作部接近或遠離基座的方向)移動,例如將鍵頂裝卸自如地安裝於操作部上,藉此,適當地用於個人電腦(personal computer)的鍵盤等。再者,亦存在將操作部直接用作鍵頂的情況。在圖1(a)、圖1(b)、圖4及圖5所示的剖面圖中,樹脂影線部分是指樹脂絕緣影線。而且,對第1連桿構件21及第2連桿構件22附加的淡墨色是用以容易理解第1連桿構件21及第2連桿構件22的顏色,並非影線。
(開關的構成)
基於圖2(a)、圖2(b)及圖3來對本實施形態的開關的構成進行說明。圖2(a)是表示未對本實施形態的開關中的操作部50進行按壓操作的狀態的構成的立體圖,圖2(b)是表示對所述開關1中的操作部50進行了按壓操作的狀態的構成的立體圖。圖 3是表示本實施形態的開關的構成的分解立體圖。
如圖2(a)及圖2(b)所示,本實施形態的開關1包括基座10、與配置於基座10的上方的作為操作部的操作部50。如圖3所示,在基座10與操作部50之間,設置有一對連桿構件20、開關機構30及螺旋彈簧40,所述一對連桿構件20在基座10上,彼此連動地向升降方向導引支持操作部50,所述開關機構30對應於操作部50的升降動作而使電氣電路的觸點開閉。
基座10包含具有底部11的方形框體12,於方形框體12中的一對的一對向側面壁12a的外側形成有凸緣部13。該凸緣部13用於支持連桿構件20。而且,在本實施形態中,於凸緣部13的外側面設置有作為變形抑制部的防擠出壁14,該作為變形抑制部的防擠出壁14用以防止具有彈性的連桿構件20擠出至側方。
如圖3所示,於所述一對向側面壁12a的中央部,形成有向內部側凹陷的作為間隙的側面壁凹槽部15。該側面壁凹槽部15具有能夠供連桿構件20的連結部23以及關閉後的第1連桿構件21及第2連桿構件22自如地上下移動的寬度。其結果,在第1連桿構件21及第2連桿構件22打開的狀態下,連結部23以及後述的第1臂部21b及第2臂部22b的第1彎曲突起部21g及第2彎曲突起部22g無法通過該側面壁凹槽部15。而且,於側面壁凹槽部15形成有簷部(突出部)15a,在第1連桿構件21及第2連桿構件22打開的狀態下,第1臂部21b及第2臂部22b的第1彎曲突起部21g及第2彎曲突起部22g會抵接於該簷部15a而滑動, 因此,該簷部15a具有作為限制所述第1臂部21b及第2臂部22b向上方向移動的壁面的功能。
而且,於方形框體12中的一對的另一對向側面壁12b外側的中央上部形成有鉤部16。該鉤部16用以防止操作部50容易地自上側脫落。
於底部11,形成有支持且收容所述螺旋彈簧40的環槽狀的螺旋彈簧收容部11a、與供所述開關機構30的端子貫通的端子貫通孔11b。
其次,所述連桿構件20包含一對第1連桿構件21與第2連桿構件22,相對於基座10來支持操作部50,以使操作部50沿著上下方向移動。
所述第1連桿構件21及第2連桿構件22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狀,且利用在中央側的一端相互連結的連結部23而彼此連結,組合為側視V字狀。在本實施形態中,連結部23包含形成於第1連桿構件21的軸部21a與形成於第2連桿構件22的軸孔部22a,將一對連桿構件20轉動自如地彼此連結。再者,亦可於第2連桿構件22形成軸部,於第1連桿構件21形成軸孔部。
所述軸部21a與軸孔部22a彼此以鬆配合狀態,轉動自如地受到軸支持而被連結,該鬆配合部分的間隙固定。
再者,在本實施形態的開關1中,連結部23包含形成於第1連桿構件21或第2連桿構件22中的任一個連桿構件的軸部、與形成於第1連桿構件21或第2連桿構件22中的任意另一 個連桿構件的軸孔部,但未必限於軸部與軸孔部。例如,如圖4所示,亦可設為開關2,該開關2包含形成於第1連桿構件21或第2連桿構件22中的任一個連桿構件的球體部22a'、與旋轉自如地保持該球體部22a'的球體容納部21a'。
而且,第1連桿構件21及第2連桿構件22一體地包括:作為一對連接構件的第1臂部21b及第2臂部22b,其分別從連結部23彼此平行地向側方延伸;以及第1卡合棒21c及第2卡合棒22c,其在連結部23的相反側的端部,將所述第1臂部21b及第2臂部22b相互連結。
如圖1(a)、圖1(b)~圖3所示,所述第1臂部21b及第2臂部22b的與操作部50相對向的部分例如形成為台階狀。然而,未必限於此,例如,如圖5所示,亦能夠設為開關3,該開關3的所述第1臂部21b及第2臂部22b的與操作部50相對向的部分形成為從連結部23到達第1旋轉支軸21d及第2旋轉支軸22d的直線狀,第1臂部21b及第2臂部22b的剖面形成為大致三角形。而且,第1臂部21b及第2臂部22b的形狀未必限於此,亦可為板狀或棒狀。
於所述第1卡合棒21c及第2卡合棒22c的兩端部,分別形成有作為端部側被支持部的第1旋轉支軸21d及第2旋轉支軸22d,所述第1旋轉支軸21d及第2旋轉支軸22d容納於設置於操作部50的後述的第1軸承部51及第2軸承部52。
在本實施形態中,第1旋轉支軸21d及第2旋轉支軸22d 是以鬆配合狀態,容納於作為滑動限制部的第1軸承部51及第2軸承部52。其結果,在本實施形態中,與操作部50的朝向相對於基座10的上下方向(接離方向)的移動連動,所述第1旋轉支軸21d及第2旋轉支軸22d能夠向與上下方向(接離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滑動,但第1旋轉支軸21d在與第1旋轉支軸21d的接離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且在與連桿構件22的轉動軸大致垂直的方向的兩側配置有第1軸承部51,滑動範圍因第1軸承部51的內表面而受到限制,第2旋轉支軸22d在與第2旋轉支軸22d的接離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且在與連桿構件22的轉動軸大致垂直的方向的兩側配置有第2軸承部52,滑動範圍因第2軸承部52的內表面而受到限制。
而且,於第1卡合棒21c及第2卡合棒22c各自的中央,形成有上表面形成為平坦面的上端平面部21e及上端平面部22e,以與基座10平行地保持操作部50在上端位置處的姿勢。
於第1臂部21b及第2臂部22b中的接近連結部23的部位,形成有呈彎曲狀地向下方突出的作為連結部側被支持部的第1彎曲部21f及第2彎曲部22f。其結果,所述第1彎曲部21f相較於連接連結部23與第1旋轉支軸21d的直線L2,向基座10側偏移地配置,第2彎曲部22f相較於連接連結部23與第2旋轉支軸22d的直線L1,向基座10側偏移地配置。
在本實施形態中,當所述第1連桿構件21及第2連桿構件22轉動時,所述第1彎曲部21f及第2彎曲部22f於所述基 座10的凸緣部13的上表面滑動,並且第1彎曲突起部21g及第2彎曲突起部22g於所述基座10的側面壁凹槽部15的簷部15a的下表面滑動。其結果,當操作部50被按下至下限位置,第1連桿構件21及第2連桿構件22成為打開狀態時,連結部23成為較第1彎曲部21f及第2彎曲部22f稍微抬起的狀態。藉此,當操作部50相對於基座10沿著上下方向移動時,能夠抑制第1連桿構件21中的第1旋轉支軸21d與第2連桿構件22的第2旋轉支軸22d之間的間隔的變動。
進而,如圖3所示,於本實施形態的第1臂部21b及第2臂部22b的內側的連結部23的附近,形成有彎曲形狀的第1彎曲突起部21g及第2彎曲突起部22g,該彎曲形狀的第1彎曲突起部21g及第2彎曲突起部22g是以上表面抵接於側面壁凹槽部15的簷部15a的方式突出。當以連結部23為中心而打開第1連桿構件21及第2連桿構件22時,該第1彎曲突起部21g及第2彎曲突起部22g的上表面會抵接於側面壁凹槽部15的簷部15a而滑動。其結果,第1彎曲突起部21g及第2彎曲突起部22g相較於連接連結部23與第1旋轉支軸21d及第2旋轉支軸22d的直線,向下側偏移地配置。
其次,所述開關機構30包含兩塊L字狀導電板31、32,所述兩塊L字狀導電板31、32以在按下操作部50時成為彼此接觸的狀態的方式設置,且包含具有可撓性的金屬。於L字狀導電板31、32,向下方延伸地設置有用以連接於未圖示的基板的引線 端子31a、32a,並且接觸端子31b、32b彼此相對向地設置於各側面。而且,於L字狀導電板31、32的端部形成有凸輪接觸滑動部31c、32c,該凸輪接觸滑動部31c、32c在設置於操作部50背面的未圖示的滑動凸輪上滑動。所述操作部50的滑動凸輪在未按下操作部50時,抵接於L字狀導電板31、32的凸輪接觸滑動部31c、32c而按壓該凸輪接觸滑動部31c、32c,使L字狀導電板31、32撓曲,從而使L字狀導電板31、32的接觸端子31b、32b不接觸。另一方面,當按下操作部50時,操作部50的滑動凸輪不與L字狀導電板31、32的凸輪接觸滑動部31c、32c接觸,藉此,L字狀導電板31、32的接觸端子31b、32b成為彼此接觸的狀態。其結果,在按下操作部50時,L字狀導電板31與L字狀導電板32導通,開關成為導通狀態。
再者,本實施形態的開關機構30不限於所述機構,只要為膜片開關(membrane switch)或無觸點開關(non-contact switch)等具有作為開關的功能的構成即可。
其次,所述螺旋彈簧40相對於操作部50的按下而使施壓力起作用,以使操作部50恢復至原來的按下前的狀態。再者,螺旋彈簧40亦可為其他彈性構件。
其次,所述操作部50為具有大致矩形平面形狀的盤狀的構件,且包括一對第1軸承部51及一對第2軸承部52,所述第1軸承部51及第2軸承部52可旋轉地卡合於第1連桿構件21及第2連桿構件22的第1旋轉支軸21d及第2旋轉支軸22d。藉此, 操作部50按下自如地支持於第1連桿構件21及第2連桿構件22。
再者,已對如下情況進行了說明,即,在本實施形態的開關1中,一對連桿構件20包括支持於基座10的作為連結部側被支持部的第1彎曲部21f及第2彎曲部22f、與支持於操作部50的作為端部側被支持部的第1旋轉支軸21d及第2旋轉支軸22d,當操作部50相對於基座10沿著上下方向移動時,第1彎曲部21f及第2彎曲部22f以及第1彎曲突起部21g及第2彎曲突起部22g相對於基座10,向與上下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且與一對連桿構件20的轉動軸大致垂直的方向滑動。
然而,本發明未必限於此,亦可為如下構成,即,一對連桿構件20包括支持於操作部50的連結部側被支持部、與支持於基座的端部側被支持部,當操作部50相對於基座10沿著上下方向移動時,連結部側被支持部相對於操作部,向與上下方向(接離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且與一對連桿構件20的轉動軸大致垂直的方向滑動。
(開關的動作)
基於圖1(a)、圖1(b)及所述圖2(a)、圖2(b),對所述構成的開關1中的操作部50未按下時與按下時的動作進行說明。圖1(a)是表示開關1中的操作部50的未按下時即操作部50處於上限位置時的狀態的剖面圖,圖1(b)是表示開關1中的操作部50的按下時即操作部50處於下限位置時的狀態的剖面圖。
如圖1(a)及圖2(a)所示,當開關1中的操作部50 未按下時,即按下之前,操作部50處於上限位置。此時,第1臂部21b及第2臂部22b的一端轉動自如地由連結部23軸支持,另一端的第1旋轉支軸21d及第2旋轉支軸22d容納於操作部50的第1軸承部51及第2軸承部52,藉此,第1連桿構件21及第2連桿構件22受到支持。
從所述狀態起,由使用者用手指等按下操作部50後,操作部50的第1軸承部51及第2軸承部52被按下,藉此,第1連桿構件21及第2連桿構件22一面於第1彎曲部21f及第2彎曲部22f與基座10的凸緣部13之間的抵接部、以及第1彎曲突起部21g及第2彎曲突起部22g與側面壁凹槽部15的簷部15a之間的抵接部滑動,一面以連結部23為中心而轉動。此時,第1連桿構件21及第2連桿構件22的第1臂部21b及第2臂部22b中的第1旋轉支軸21d及第2旋轉支軸22d以朝向外側的移動少的狀態,沿著鉛垂方向移動。其結果,於第1彎曲部21f及第2彎曲部22f與基座10的凸緣部13之間的抵接部、以及第1彎曲突起部21g及第2彎曲突起部22g與側面壁凹槽部15的簷部15a之間的抵接部滑動時,第1連桿構件21及第2連桿構件22將連結部23抬起。
因此,如圖1(b)及圖2(b)所示,即使當操作部50移動至下限位置時,第1臂部21b及第2臂部22b亦能夠移動,其長度不會成為問題。而且,由於操作部50向下方移動,所述開關機構30中的L字狀導電板31會因形成於操作部50背面的未圖 示的滑動凸輪而撓曲,L字狀導電板31的接觸端子31b與L字狀導電板32的接觸端子32b接觸。藉此,L字狀導電板31與L字狀導電板32導通,成為開關導通的狀態。
再者,從所述操作部50的按下狀態起,由使用者解除手指對於操作部50的按壓之後,操作部50藉由螺旋彈簧40的施壓力而恢復至原來的上限位置。
其結果,對於本實施形態的開關1而言,在按下操作部50的動作中,僅第1旋轉支軸21d及第2旋轉支軸22d與第1軸承部51及第2軸承部52卡合,因此,間隙固定,夾入異物的風險小。
而且,藉由按下操作部50,於第1連桿構件21及第2連桿構件22中的第1彎曲部21f及第2彎曲部22f與凸緣部13的滑動位置向中心移動,因此,第1連桿構件21及第2連桿構件22的外端不易向外側展開。
如此,本實施形態的開關1包括:基座10;操作部50,其配置於基座10的上方,且根據外力而沿著上下方向移動;一對連桿構件20,其對操作部50的朝向上下方向的移動進行導引;以及連結部23,其以使一對連桿構件20各自彼此轉動自如的方式而軸支持且連結所述一對連桿構件20,並且一對連桿構件20分別包括支持於基座10或操作部50中的任一者的作為連結部側被支持部的第1彎曲部21f及第2彎曲部22f、與支持於基座10或操作部50中的任意另一者的作為端部側被支持部的第1旋轉支軸21d 及第2旋轉支軸22d,當所述操作部50相對於所述基座10沿著上下方向移動時,第1彎曲部21f及第2彎曲部22f相對於基座10或操作部50中的任一者,向與上下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且與連結部23的一對連桿構件20大致垂直的方向滑動。
藉此,能夠實現如下構造,該構造是指在操作部50相對於基座10沿著上下方向移動時,無論按壓操作部50的哪一部分,均能夠保持操作部50相對於基座10例如平行等朝向固定方向的狀態。
而且,當操作部50相對於基座10沿著上下方向移動時,第1彎曲部21f及第2彎曲部22f相對於基座10或操作部50中的任一者,向與上下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且與連結部23的一對連桿構件20大致垂直的方向滑動。其結果,能夠減少第1彎曲部21f及第2彎曲部22f向與上下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且與連結部23的一對連桿構件20大致垂直的方向滑動的量。因此,能夠在有限的空間內,儘可能延長連結部與端部側被支持部之間的距離。
因此,能夠提供開關1,本實施形態的開關1在操作部50相對於基座10沿著上下方向移動時,能夠更穩定地保持操作部50朝向固定方向的狀態。
而且,對於本實施形態的開關1而言,當操作部50相對於基座10沿著上下方向移動時,第1彎曲部21f及第2彎曲部22f以及第1旋轉支軸21d及第2旋轉支軸22d兩方均能夠相對於 基座10及操作部50,向與上下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且與連結部23的一對連桿構件20大致垂直的方向滑動。
藉此,與僅第1彎曲部21f及第2彎曲部22f以及第1旋轉支軸21d及第2旋轉支軸22d中的一者滑動的構成相比較,能夠縮短各第1彎曲部21f及第2彎曲部22f以及第1旋轉支軸21d及第2旋轉支軸22d的滑動距離。即,能夠減少第1彎曲部21f及第2彎曲部22f以及第1旋轉支軸21d及第2旋轉支軸22d的磨損,因此,對於操作次數龐大的開關1而言,能夠提供可靠性高的構造。尤其在本實施形態中,第1彎曲突起部21g及第2彎曲突起部22g於簷部15a滑動,因此,能夠進一步減少第1彎曲部21f及第2彎曲部22f以及第1旋轉支軸21d及第2旋轉支軸22d的磨損。
本實施形態的開關1的作為連結部側被支持部的第1彎曲部21f及第2彎曲部22f相較於連接連結部23與第1旋轉支軸21d及第2旋轉支軸22d的直線,向支持著第1彎曲部21f及第2彎曲部22f的基座10側或操作部50側偏移地配置。
藉此,當操作部50相對於基座10沿著上下方向移動時,能夠抑制一對連桿構件20各自的第1彎曲部21f及第2彎曲部22f彼此的間隔的變動。即,能夠減少第1彎曲部21f及第2彎曲部22f向與上下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且與連結部23的一對連桿構件20大致垂直的方向滑動的量。
而且,本實施形態的開關1的對作為連結部側被支持部 的第1彎曲部21f及第2彎曲部22f進行支持的基座10或操作部50包括簷部15a,該簷部15a作為對第1臂部21b及第2臂部22b中的第1彎曲部21f及第2彎曲部22f的朝向上下方向的移動進行限制的壁面,第1彎曲部21f及第2彎曲部22f在由簷部15a與基座10或操作部50包夾的空間15b內,向與上下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且與連結部23的一對連桿構件20大致垂直的方向滑動。
藉此,由於支持著第1彎曲部21f及第2彎曲部22f的基座10或操作部50包括簷部15a,故而能夠實現如下構成,該構成藉由簡單的構造,使第1彎曲部21f及第2彎曲部22f向與上下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且與連結部23的一對連桿構件20大致垂直的方向滑動。
而且,在本實施形態的開關1中,連結部23以轉動自如的方式且以鬆配合狀態,分別軸支持且連結一對連桿構件20,並且在操作部50相對於基座10沿著上下方向移動時,連結部23中的鬆配合部分的間隙24固定。
藉此,與間隙變動的構成、例如藉由齒輪的嚙合而連結的構成相比較,能夠使異物進入至鬆配合部分的風險降低,因此,能夠提供可靠性高的開關1。
而且,在本實施形態的開關1中,一對連桿構件20包含第1連桿構件21與第2連桿構件22,並且連結部23包含:軸部21a,其設置於第1連桿構件21與第2連桿構件22中的任一個連桿構件;以及軸孔部22a,其設置於第1連桿構件21與第2連 桿構件22中的任意另一個連桿構件,且鬆配合於軸部21a。
藉此,藉由軸部21a與鬆配合該軸部21a的軸孔部22a來構成連結部23,因此,能夠使連結部23中的鬆配合部分的間隙非常小。其結果,能夠使異物進入至鬆配合部分的風險顯著地降低,因此,能夠提供可靠性高的開關。
而且,本實施形態的鍵盤包括多個本實施形態的開關1。藉此,能夠提供包括如下開關1的鍵盤,該開關1在操作部50相對於基座10沿著上下方向移動時,能夠更穩定地保持操作部50朝向固定方向的狀態。
以上,參照圖式,詳細地對本發明中的各種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最後,對本發明的各種形態進行說明。
為了解決所述課題,本發明的第1形態的開關包括:基座;操作部,其配置於所述基座的上方,且根據外力而沿著上下方向移動;一對連桿構件,其對所述操作部的朝向上下方向的移動進行導引;以及連結部,其以使所述一對連桿構件各自彼此轉動自如的方式而軸支持且互相連結,並且所述一對連桿構件分別包括支持於所述基座或操作部中的任一者的連結部側被支持部、與支持於所述基座或操作部中的任意另一者的端部側被支持部,當所述操作部相對於所述基座沿著上下方向移動時,所述連結部側被支持部相對於所述基座或操作部中的任一者,向與上下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滑動。
換言之,本發明的第1形態的開關包括: 基座;操作部,其配置於所述基座,且根據外力而沿著相對於所述基座的接離方向移動;一對連桿構件,其對所述操作部的朝向所述接離方向的移動進行導引;以及連結部,其將所述一對連桿構件各自轉動自如地彼此連結,並且所述一對連桿構件分別包括支持於所述基座或所述操作部中的任一者的連結部側被支持部、與支持於所述基座或所述操作部中的任意另一者的端部側被支持部,當所述操作部相對於所述基座沿著所述接離方向移動時,所述連結部側被支持部相對於所述基座或所述操作部中的任一者,向與所述接離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且與所述一對連桿構件的轉動軸大致垂直的方向滑動。
根據第1形態的開關,基座與操作部藉由一對連桿構件連結。而且,一對連桿構件各自藉由連結部,彼此轉動自如地受到軸支持而被連結。藉由這些構成,能夠實現如下構造,該構造是指當操作部相對於基座沿著上下方向移動時,無論按壓操作部的哪一部分,均能夠保持操作部相對於基座例如平行等朝向固定方向的狀態。
在所述構造中,為了使操作部相對於基座沿著接離方向移動某程度的距離,對於連桿構件而言,需要將接離方向的移動 轉換為與接離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的移動。相對於此,根據本發明的構成,當操作部相對於基座沿著接離方向移動時,連結部側被支持部相對於基座或操作部中的任一者,向與接離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滑動。其結果,能夠減少端部側被支持部向與接離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滑動的量。
此處,若連結部與端部側被支持部之間的距離長,則能夠穩定地支持操作部。即,能夠減少端部側被支持部向與接離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滑動的量,藉此,能夠在有限的空間內,儘可能延長連結部與端部側被支持部之間的距離。
因此,本發明能夠提供如下開關,該開關在操作部相對於基座沿著接離方向移動時,能夠更穩定地保持操作部朝向固定方向的狀態。
如所述形態的開關,在本發明的第2形態的開關中,當所述操作部相對於所述基座沿著上下方向移動時,所述連結部側被支持部及端部側被支持部兩者相對於所述基座及操作部,向與所述上下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滑動。
換言之,對於本發明的第2形態的開關而言,當所述操作部相對於所述基座沿著所述接離方向移動時,所述連結部側被支持部及所述端部側被支持部兩者相對於所述基座及所述操作部,向與所述接離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且與所述一對連桿構件的轉動軸大致垂直的方向滑動。
根據第2形態的開關,與僅連結部側被支持部及端部側 被支持部中的一者滑動的構成相比較,能夠縮短各連結部側被支持部及端部側被支持部的滑動距離。即,能夠減少連結部側被支持部及端部側被支持部的磨損,因此,對於操作次數龐大的開關而言,能夠提供可靠性高的構造。
如所述形態的開關,在本發明的第3形態的開關中,所述連結部側被支持部相較於連接所述連結部與所述端部側被支持部的直線,向支持著所述連結部側被支持部的基座側或操作部側偏移地配置。
根據第3形態的開關,當操作部相對於基座沿著接離方向移動時,能夠抑制一對連桿構件各自的端部側被支持部彼此的間隔的變動。即,能夠減少端部側被支持部向與接離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滑動的量。
如所述形態的開關,在本發明的第4形態的開關中,支持所述連結部側被支持部的所述基座或操作部包括壁面,所述壁面對所述連結部側被支持部的朝向上下方向的移動進行限制,所述連結部側被支持部在由所述壁面與所述基座或操作部包夾的空間內,向與上下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滑動。
換言之,對於本發明的第4形態的開關而言,支持所述連結部側被支持部的所述基座或所述操作部包括壁面,所述壁面對所述連結部側被支持部的所述操作部的朝向所述接離方向的移動進行限制,所述連結部側被支持部在由所述壁面與所述基座或所述操作 部包夾的空間內,向與所述操作部的所述接離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且與所述一對連桿構件的轉動軸大致垂直的方向滑動。
根據第4形態的開關,由於支持著連結部側被支持部的基座或操作部包括如上所述的壁面,故而能夠實現如下構成,該構成藉由簡單的構造,使連結部側被支持部向與接離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滑動。
在本發明的第5形態的開關中,所述連結部以轉動自如的方式且以鬆配合狀態,分別軸支持且連結所述一對連桿構件,並且當所述操作部相對於所述基座沿著上下方向(接離方向)移動時,所述連結部中的鬆配合部分的間隙固定。
根據第5形態的開關,當操作部相對於基座沿著接離方向移動時,連結部中的鬆配合部分的間隙固定。其結果,與該間隙變動的構成例如藉由齒輪的嚙合而連結的構成相比較,能夠使異物進入至鬆配合部分的風險降低,因此,能夠提供可靠性高的開關。
為了解決所述課題,在本發明的第6形態的開關中,所述一對連桿構件包含第1連桿構件與第2連桿構件,並且所述連結部包含:軸部,其設置於所述第1連桿構件與所述第2連桿構件中的任一個連桿構件;以及軸孔部,其設置於所述第1連桿構件與所述第2連桿構件中的任意另一個連桿構件,且鬆配合於所述軸部。
根據第6形態的開關,藉由軸部與鬆配合該軸部的軸孔 部來構成連結部,因此,能夠使連結部中的鬆配合部分的間隙非常小。其結果,能夠使異物進入至鬆配合部分的風險顯著地降低,因此,能夠提供可靠性高的開關。
為了解決所述課題,本發明的第7形態的鍵盤包括多個所述形態的開關。
根據第7形態的鍵盤,能夠提供包括所述形態的開關的鍵盤,所述形態的開關在操作部相對於基座沿著接離方向移動時,能夠更穩定地保持操作部朝向固定方向的狀態。
再者,藉由適當地組合所述各種實施形態或變形例中的任意的實施形態或變形例,能夠產生各自所具有的效果。而且,能夠將實施形態彼此組合,或將實施例彼此組合,或者將實施形態與實施例組合,並且亦能夠將不同實施形態或實施例中的特徵彼此組合。
參照隨附圖式,且與較佳實施形態相關聯地充分記載了本發明,但對於熟悉該技術的人而言,各種變形或修正顯而易見。應理解只要不脫離由隨附的申請專利範圍規定的本發明的範圍,則此種變形或修正包含於本發明的範圍中。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本發明的開關例如能夠應用於個人電腦用的鍵盤。
而且,本發明的鍵盤例如能夠用作個人電腦的鍵盤。

Claims (10)

  1. 一種開關,其包括:基座;操作部,其配置於所述基座,且根據外力而沿著相對於所述基座的接離方向移動;一對連桿構件,其對所述操作部的朝向所述接離方向的移動進行導引;以及連結部,其將所述一對連桿構件各自轉動自如地彼此連結,並且所述一對連桿構件分別包括支持於所述基座或所述操作部中的任一者的連結部側被支持部、與支持於所述基座或所述操作部中的任意另一者的端部側被支持部,所述連結部側被支持部是呈彎曲狀往下方突出,當所述操作部相對於所述基座沿著所述接離方向移動時,所述連結部側被支持部相對於所述基座或所述操作部中的任一者,向與所述接離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且與所述一對連桿構件的轉動軸大致垂直的方向滑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開關,其中當所述操作部相對於所述基座沿著所述接離方向移動時,所述連結部側被支持部及所述端部側被支持部兩者相對於所述基座及所述操作部,向與所述接離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且與所述一對連桿構件的轉動軸大致垂直的方向滑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開關,其中所述連結部側被支持部相較於連接所述連結部與所述端部側被支持部的直線,向支持著所述連結部側被支持部的基座側或操作部側偏移地配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開關,其中支持所述連結部側被支持部的所述基座或所述操作部包括壁面,所述壁面對所述連結部側被支持部的所述操作部的朝向所述接離方向的移動進行限制,所述連結部側被支持部在由所述壁面與所述基座或所述操作部包夾的空間內,向與所述操作部的所述接離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且與所述一對連桿構件的轉動軸大致垂直的方向滑動。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開關,其中支持所述連結部側被支持部的所述基座或所述操作部包括壁面,所述壁面對所述連結部側被支持部的所述操作部的朝向所述接離方向的移動進行限制,所述連結部側被支持部在由所述壁面與所述基座或所述操作部包夾的空間內,向與所述操作部的所述接離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且與所述一對連桿構件的轉動軸大致垂直的方向滑動。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開關,其中所述連結部以轉動自如的方式且以鬆配合狀態,分別軸支持且連結所述一對連桿構件,並且當所述操作部相對於所述基座沿著所述接離方向移動時,所述連結部中的鬆配合部分的間隙固定。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開關,其中所述連結部以轉動自如的方式且以鬆配合狀態,分別軸支持且連結所述一對連桿構件,並且當所述操作部相對於所述基座沿著所述接離方向移動時,所述連結部中的鬆配合部分的間隙固定。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開關,其中所述連結部以轉動自如的方式且以鬆配合狀態,分別軸支持且連結所述一對連桿構件,並且當所述操作部相對於所述基座沿著所述接離方向移動時,所述連結部中的鬆配合部分的間隙固定。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開關,其中所述一對連桿構件包含第1連桿構件與第2連桿構件,並且所述連結部包含:軸部,其設置於所述第1連桿構件與所述第2連桿構件中的任一個連桿構件;以及軸孔部,其設置於所述第1連桿構件與所述第2連桿構件中的任意另一個連桿構件,且鬆配合於所述軸部。
  10. 一種鍵盤,其包括多個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9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開關。
TW106115530A 2016-06-02 2017-05-11 Switch and keyboard TWI6400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11340 2016-06-02
JP2016-111340 2016-06-02
JP2017049830A JP6702239B2 (ja) 2016-06-02 2017-03-15 スイッチ及びキーボード
JP2017-049830 2017-03-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43359A TW201743359A (zh) 2017-12-16
TWI640027B true TWI640027B (zh) 2018-11-01

Family

ID=6065623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5530A TWI640027B (zh) 2016-06-02 2017-05-11 Switch and keyboard
TW106115695A TWI636473B (zh) 2016-06-02 2017-05-12 鍵開關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5695A TWI636473B (zh) 2016-06-02 2017-05-12 鍵開關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1189441B2 (zh)
JP (2) JP6702240B2 (zh)
CN (2) CN109314006B (zh)
DE (2) DE112017002811B4 (zh)
TW (2) TWI64002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2133657A1 (de) 2022-01-13 2023-07-13 Cooltek Inc. Tastenfeld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64186B2 (en) 2019-04-11 2022-03-0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switch structure
US11538644B2 (en) 2019-04-11 2022-12-27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switch structure
CN110033977A (zh) * 2019-05-03 2019-07-19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JP2021190348A (ja) * 2020-06-02 2021-12-13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スイッチアッセンブリ及びキー入力装置
JP7212850B2 (ja) * 2020-12-09 2023-01-2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2414227B1 (ko) * 2021-10-30 2022-06-28 주식회사 서연이화 차량용 조작 장치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47616A (en) * 1998-08-24 1999-09-07 Liang; Hui-Hu Key structure for computer keyboards
JP2005353478A (ja) * 2004-06-11 2005-12-22 Omron Corp 押釦スイッチ
TWM448778U (zh) * 2012-11-02 2013-03-1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保護蓋及鍵盤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45432U (zh) 1985-02-28 1986-09-08
JP4236351B2 (ja) 1999-10-22 2009-03-11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及びキーボード
JP2003197058A (ja) * 2001-12-27 2003-07-11 Alps Electric Co Ltd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及びキーボード装置
KR100487212B1 (ko) 2002-05-15 2005-05-03 한국에스엠케이 주식회사 키스위치
US6730868B1 (en) * 2003-03-24 2004-05-04 Alps Electric Co., Ltd. Keyswitch device and keyboard device
JP4373273B2 (ja) 2004-05-17 2009-11-25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キースイッチ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キーボード入力装置
US8624140B2 (en) 2006-07-10 2014-01-07 Fujitsu Component Limited Key switch and keyboard
JP5030724B2 (ja) 2007-09-20 2012-09-19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及びキーボード
JP4869316B2 (ja) 2008-10-23 2012-02-08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及びキーボード
TWI381408B (zh) * 2008-12-23 2013-01-01 Primax Electronics Ltd 按鍵結構以及具有此結構之鍵盤
JP2011049110A (ja) 2009-08-28 2011-03-10 Fujitsu Component Ltd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及びキーボード
JP5269839B2 (ja) 2010-07-13 2013-08-21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キーボードカバー、キーボード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
TWM401162U (en) * 2010-11-11 2011-04-01 Inventec Corp Button module
JP5649484B2 (ja) * 2011-03-07 2015-01-07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押釦式スイッチ装置
JP5857988B2 (ja) * 2013-03-08 2016-02-10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
CN103594270A (zh) 2013-10-22 2014-02-19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键盘按键
JP5741739B1 (ja) * 2014-03-12 2015-07-01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照光スイッチ及びキーボード
CN204497106U (zh) 2015-04-23 2015-07-22 余正明 一种超薄键盘开关
US10236138B2 (en) * 2015-05-07 2019-03-19 Lite-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Key structure
CN105261507B (zh) 2015-08-19 2018-10-19 东莞市美光达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产生按压触感及快速回弹的薄型键盘开关键组结构
CN205016436U (zh) 2015-10-13 2016-02-03 深圳市欣阳宏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薄型键盘结构
CN105448566A (zh) 2015-10-19 2016-03-30 精元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双跷板型支撑机构及薄型化字键
CN205645574U (zh) 2016-01-13 2016-10-12 东莞市凯华电子有限公司 键盘开关
JP6711145B2 (ja) * 2016-06-02 2020-06-17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キーボード、及びスイッチの製造方法
JP6708153B2 (ja) * 2017-03-15 2020-06-10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47616A (en) * 1998-08-24 1999-09-07 Liang; Hui-Hu Key structure for computer keyboards
JP2005353478A (ja) * 2004-06-11 2005-12-22 Omron Corp 押釦スイッチ
TWM448778U (zh) * 2012-11-02 2013-03-1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保護蓋及鍵盤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2133657A1 (de) 2022-01-13 2023-07-13 Cooltek Inc. Tastenfeld
US11978599B2 (en) 2022-01-13 2024-05-07 Cooltek Inc. Key struct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7002811T5 (de) 2019-02-21
TW201743359A (zh) 2017-12-16
JP2017220448A (ja) 2017-12-14
US20190214200A1 (en) 2019-07-11
US11189441B2 (en) 2021-11-30
TW201743362A (zh) 2017-12-16
US20200328047A1 (en) 2020-10-15
TWI636473B (zh) 2018-09-21
CN109314005B (zh) 2021-01-15
US11410822B2 (en) 2022-08-09
DE112017002769T5 (de) 2019-02-14
CN109314005A (zh) 2019-02-05
CN109314006B (zh) 2021-06-04
JP2017220449A (ja) 2017-12-14
CN109314006A (zh) 2019-02-05
JP6702240B2 (ja) 2020-05-27
DE112017002811B4 (de) 2024-05-23
JP6702239B2 (ja) 2020-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40027B (zh) Switch and keyboard
TWI523057B (zh) 按鍵結構
JP4721908B2 (ja)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
TWI648656B (zh) Switch, keyboard and switch manufacturing method
US20170330707A1 (en) Keyswitch
JP2017224581A (ja) キースイッチ
WO2020261664A1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JP4692410B2 (ja) スイッチ
EP3166120B1 (en) Switch
JP2011049110A (ja)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及びキーボード
CN109074982B (zh) 开关及键盘
JP5835037B2 (ja) スイッチ
TWI546487B (zh) 觸控單元及具有此觸控單元之電子裝置
TWI682413B (zh) 按鍵結構
WO2017208643A1 (ja) スイッチ及びキーボード
KR20060114646A (ko) 스위치
US20190385802A1 (en) Switch with dustproof structure
JP5281538B2 (ja) スライド操作式スイッチ
JP5248392B2 (ja) 多方向操作部品
JP2012186082A (ja)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及びキーボード
TW201935507A (zh) 開關
KR102605514B1 (ko) 푸쉬 스위치
JP6214231B2 (ja) 多方向入力装置
JP4150380B2 (ja) スイッチ装置
US20170133169A1 (en) Swi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