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33977A - 按键结构 - Google Patents

按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33977A
CN110033977A CN201910365694.1A CN201910365694A CN110033977A CN 110033977 A CN110033977 A CN 110033977A CN 201910365694 A CN201910365694 A CN 201910365694A CN 110033977 A CN110033977 A CN 1100339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keycap
pedestal
interconnecting piece
p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6569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令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6569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33977A/zh
Publication of CN1100339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33977A/zh
Priority to CN201910747543.2A priority patent/CN110444429B/zh
Priority to CN201910747531.XA priority patent/CN110444428B/zh
Priority to CN201910747578.6A priority patent/CN110444430B/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0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 H01H13/70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s or ke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33/00Key modules
    • H01H2233/07Cap or button on actuator part
    • H01H2233/074Snap coupling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包含键帽、底座及相互枢接且连接至该键帽与该底座间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该键帽能经由该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相对于该底座上下移动。该第一支架和第二架的枢接可采轴与C形轴孔配合或采半轴半孔配合,便于组装且仍能具有相当的枢接结构强度。该键帽与该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可设置限位结构,其结构干涉间隙之和维持于一个预定范围,可使该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相对作动平顺且能避免过度磨损。支架上可设置抵靠结构,该抵靠结构能选择性地与该底座产生结构干涉,以限制该键帽的最高位置。前述结构配置均有利于该按键结构作动稳定。

Description

按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式按键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键帽通过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支撑、作动的机械式按键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机械式按键结构具有多个相互连接且相对作动的构件,为使各构件作动平顺,各构件间原则上均留有相当间隙以避免于作动时产生结构干涉或过度摩擦。然而,过多的间隙往往使某些构件会有松动的现象。例如键帽位置不固定,且于作动时会有摇晃的现象,影响使用者按压键帽的手感。又,各构件于组装的过程中亦可能产生永久形变或损伤,使得各构件间的间隙扩大,此将使得前述松动现象更形明显。此外,当按键结构整体尺寸缩小时,前述松动现象相对于按键结构整体将更为明显,且使前述问题将更形严重。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按键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按键结构,该按键结构包含:
键帽;
底座,设置于该键帽下方;
第一支架,连接至该键帽与该底座之间,该第一支架具有轴;以及
第二支架,连接至该键帽与该底座之间,该第二支架具有C形轴孔,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二支架经由该轴卡入该C形轴孔中以相对于旋转轴向枢接,该C形轴孔具有开口,该开口的方向垂直于该旋转轴向的方向,该键帽能经由该第一支架及该第二支架相对于该底座上下移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支架包含第二键帽连接部及第二底座连接部,该第二支架经由该第二键帽连接部与该键帽可转动的连接,该第二支架经由该第二底座连接部与该底座可转动的连接,定义延伸方向为自该第二键帽连接部指向该第二底座连接部,该开口的方向实质上平行于该延伸方向。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底座包含第二滑槽,该第二滑槽具有第二入口,该第二支架经由该第二底座连接部滑动设置于该第二滑槽中以与该底座可转动的连接。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底座连接部位于该第二键帽连接部与该C形轴孔之间。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支架包含第一键帽连接部及第一底座连接部,该第一支架经由该第一键帽连接部与该键帽可转动的连接,该底座包含第一滑槽,该第一滑槽具有第一入口,该第一支架经由该第一底座连接部滑动设置于该第一滑槽中以与该底座可转动的连接。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底座连接部位于该第一键帽连接部与该轴之间。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支架包含第二键帽连接部及第二底座连接部,该第二支架经由该第二键帽连接部与该键帽可转动的连接,该第二支架经由该第二底座连接部与该底座可转动的连接,定义延伸方向自该第二键帽连接部指向该第二底座连接部,该开口的方向实质上垂直于该延伸方向。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C形轴孔沿该旋转轴向延伸且于该旋转轴向上有底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键帽包含第一限位突部及第二限位突部,该第一支架包含第一表面限位结构,该第一表面限位结构相对于该第一限位突部设置,该第一表面限位结构与该第一限位突部间具有第一间距,该第二支架包含第二表面限位结构,该第二表面限位结构相对于该第二限位突部设置,该第二表面限位结构与该第二限位突部间具有第二间距,该第一间距与该第二间距之和实质上落于预定范围内。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限位突部具有突曲面,该第一表面限位结构为对应的突曲面。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按键结构还包含抵靠结构,设置于该第一支架或该第二支架上,该底座包含限位部,相对于该抵靠结构设置,其中当该键帽未被按压时,该抵靠结构抵靠该限位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抵靠结构为突柱,沿该旋转轴向延伸。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限位部为导引槽,垂直延伸,该突柱滑动设置于该导引槽中,当该键帽未被按压时,该突柱抵靠该导引槽的封闭端。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抵靠结构包含第一突柱及第二突柱,平行于该旋转轴向延伸且对应设置于该第一支架及该第二支架上。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限位部包含第一限位面及第二限位面,当该键帽未被按压时,该第一突柱及该第二突柱对应抵靠该第一限位面及该第二限位面,以及当该键帽被按压时,该第一突柱及该第二突柱与该第一限位面及该第二限位面分开。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限位部包含第一导引侧面及第二导引侧面,该第一突柱及该第二突柱位于该第一导引侧面及该第二导引侧面之间,该第一导引侧面或该第二导引侧面为斜面或曲面,于该键帽相对于该底座移动时,该第一突柱及该第二突柱对应抵靠该第一导引侧面及该第二导引侧面。
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按键结构,该按键结构包含:
键帽;
底座,设置于该键帽下方;
第一支架,连接至该键帽与该底座之间,该第一支架包含第一轴槽及第一轴部,该第一轴槽及该第一轴部沿旋转轴向延伸,该第一轴槽与该第一轴部之间于该旋转轴向上相隔形成分隔槽;以及
第二支架,连接至该键帽与该底座之间,该第二支架包含第二轴槽、第二轴部及分隔墙,该第二轴槽及该第二轴部沿该旋转轴向延伸,该分隔墙连接至该第二轴槽及该第二轴部之间,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二支架经由该第一轴部及该第二轴部分别对应地可转动设置于该第二轴槽及该第一轴槽中以相对于该旋转轴向枢接,该分隔墙插入该分隔槽中,该键帽能经由该第一支架及该第二支架相对于该底座上下移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支架包含轴侧墙及槽侧墙,该轴侧墙相对于该第一轴槽连接至该第一轴部,该槽侧墙相对于该第一轴部连接至该第一轴槽。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支架包含第一键帽连接部及第一底座连接部,该第一支架经由该第一键帽连接部及该第一底座连接部对应地与该键帽及该底座可转动的连接,该第一底座连接部位于该第一键帽连接部与该第一轴部之间。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按键结构定义延伸方向为自该第一键帽连接部指向该第一底座连接部,该第一支架具有导引面,于该延伸方向邻近该第一轴槽设置于该第一支架的末端且平行于该旋转轴向延伸。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底座包含第一滑槽,该第一滑槽具有第一入口,该第一支架经由该第一底座连接部滑动设置于该第一滑槽中以与该底座可转动的连接。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键帽包含第一限位突部及第二限位突部,该第一支架包含第一表面限位结构,该第一表面限位结构相对于该第一限位突部设置,该第一表面限位结构与该第一限位突部间具有第一间距,该第二支架包含第二表面限位结构,该第二表面限位结构相对于该第二限位突部设置,该第二表面限位结构与该第二限位突部间具有第二间距,该第一间距与该第二间距之和实质上落于预定范围内。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限位突部具有突曲面,该第一表面限位结构为对应的突曲面。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按键结构还包含抵靠结构,设置于该第一支架或该第二支架上,该底座包含限位部,相对于该抵靠结构设置,其中当该键帽未被按压时,该抵靠结构抵靠该限位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抵靠结构为突柱,沿该旋转轴向延伸。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限位部为导引槽,垂直延伸,该突柱滑动设置于该导引槽中,当该键帽未被按压时,该突柱抵靠该导引槽的封闭端。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抵靠结构包含第一突柱及第二突柱,平行于该旋转轴向延伸且对应设置于该第一支架及该第二支架上。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限位部包含第一限位面及第二限位面,当该键帽未被按压时,该第一突柱及该第二突柱对应抵靠该第一限位面及该第二限位面,以及当该键帽被按压时,该第一突柱及该第二突柱与该第一限位面及该第二限位面分开。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限位部包含第一导引侧面及第二导引侧面,该第一突柱及该第二突柱位于该第一导引侧面及该第二导引侧面之间,该第一导引侧面或该第二导引侧面为斜面或曲面,于该键帽相对于该底座移动时,该第一突柱及该第二突柱对应抵靠该第一导引侧面及该第二导引侧面。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按键结构,该按键结构包含:
键帽,包含第一限位突部及第二限位突部;
底座,设置于该键帽下方;
第一支架,连接至该键帽与该底座之间,该第一支架包含第一表面限位结构,该第一表面限位结构相对于该第一限位突部设置,该第一表面限位结构与该第一限位突部间具有第一间距;以及
第二支架,连接至该键帽与该底座之间并与该第一支架枢接,该键帽能经由该第一支架及该第二支架相对于该底座上下移动,该第二支架包含第二表面限位结构,该第二表面限位结构相对于该第二限位突部设置,该第二表面限位结构与该第二限位突部间具有第二间距,该第一间距与该第二间距之和实质上落于预定范围内。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限位突部具有突曲面,该第一表面限位结构为对应的突曲面。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支架具有轴,该第二支架具有C形轴孔,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二支架经由该轴卡入该C形轴孔中以相对于旋转轴向枢接,该C形轴孔具有开口,该开口的方向垂直于该旋转轴向的方向,该第二支架包含第二键帽连接部及第二底座连接部,该第二支架经由该第二键帽连接部与该键帽可转动的连接,该第二支架经由该第二底座连接部与该底座可转动的连接,定义延伸方向为自该第二键帽连接部指向该第二底座连接部,该开口的方向实质上平行于该延伸方向。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底座包含第二滑槽,该第二滑槽具有第二入口,该第二支架经由该第二底座连接部滑动设置于该第二滑槽中以与该底座可转动的连接。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底座连接部位于该第二键帽连接部与该C形轴孔之间。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支架包含第一键帽连接部及第一底座连接部,该第一支架经由该第一键帽连接部与该键帽可转动的连接,该底座包含第一滑槽,该第一滑槽具有第一入口,该第一支架经由该第一底座连接部滑动设置于该第一滑槽中以与该底座可转动的连接。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底座连接部位于该第一键帽连接部与该轴之间。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支架具有轴,该第二支架具有C形轴孔,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二支架经由该轴卡入该C形轴孔中以相对于旋转轴向枢接,该C形轴孔具有开口,该开口的方向垂直于该旋转轴向的方向,该第二支架包含第二键帽连接部及第二底座连接部,该第二支架经由该第二键帽连接部与该键帽可转动的连接,该第二支架经由该第二底座连接部与该底座可转动的连接,定义延伸方向为自该第二键帽连接部指向该第二底座连接部,该开口的方向实质上垂直于该延伸方向。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支架具有轴,该第二支架具有C形轴孔,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二支架经由该轴卡入该C形轴孔中以相对于旋转轴向枢接,该C形轴孔具有开口,该开口的方向垂直于该旋转轴向的方向,该C形轴孔沿该旋转轴向延伸且于该旋转轴向上有底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支架包含第一轴槽及第一轴部,该第一轴槽及该第一轴向沿旋转轴向延伸,该第一轴槽与该第一轴部之间于该旋转轴向上相隔形成分隔槽,该第二支架包含第二轴槽、第二轴部及分隔墙,该第二轴槽及该第二轴部沿该旋转轴向延伸,该分隔墙连接至该第二轴槽及该第二轴部之间,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二支架经由该第一轴部及该第二轴部对应地可转动设置于该第二轴槽及该第一轴槽中以相对于该旋转轴向枢接,该分隔墙插入该分隔槽中,该第一支架包含轴侧墙及槽侧墙,该轴侧墙相对于该第一轴槽连接至该第一轴部,该槽侧墙相对于该第一轴部连接至该第一轴槽。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支架包含第一轴槽及第一轴部,该第一轴槽及该第一轴向沿旋转轴向延伸,该第一轴槽与该第一轴部之间于该旋转轴向上相隔形成分隔槽,该第二支架包含第二轴槽、第二轴部及分隔墙,该第二轴槽及该第二轴部沿该旋转轴向延伸,该分隔墙连接至该第二轴槽及该第二轴部之间,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二支架经由该第一轴部及该第二轴部对应地可转动设置于该第二轴槽及该第一轴槽中以相对于该旋转轴向枢接,该分隔墙插入该分隔槽中,该第一支架包含第一键帽连接部及第一底座连接部,该第一支架经由该第一键帽连接部及该第一底座连接部对应地与该键帽及该底座可转动的连接,该第一底座连接部位于该第一键帽连接部与该第一轴部之间。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按键结构定义延伸方向自该第一键帽连接部指向该第一底座连接部,该第一支架具有导引面,于该延伸方向邻近该第一轴槽设置于该第一支架的末端且平行于该旋转轴向延伸。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底座包含第一滑槽,该第一滑槽具有第一入口,该第一支架经由该第一底座连接部滑动设置于该第一滑槽中以与该底座可转动的连接。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按键结构还包含抵靠结构,设置于该第一支架或该第二支架上,该底座包含限位部,相对于该抵靠结构设置,其中当该键帽未被按压时,该抵靠结构抵靠该限位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二支架相对于旋转轴向枢接,该抵靠结构为突柱,沿该旋转轴向延伸。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限位部为导引槽,垂直延伸,该突柱滑动设置于该导引槽中,当该键帽未被按压时,该突柱抵靠该导引槽的封闭端。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二支架相对于旋转轴向枢接,该抵靠结构包含第一突柱及第二突柱,平行于该旋转轴向延伸且对应设置于该第一支架及该第二支架上。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限位部包含第一限位面及第二限位面,当该键帽未被按压时,该第一突柱及该第二突柱对应抵靠该第一限位面及该第二限位面,以及当该键帽被按压时,该第一突柱及该第二突柱与该第一限位面及该第二限位面分开。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限位部包含第一导引侧面及第二导引侧面,该第一突柱及该第二突柱位于该第一导引侧面及该第二导引侧面之间,该第一导引侧面或该第二导引侧面为斜面或曲面,于该键帽相对于该底座移动时,该第一突柱及该第二突柱对应抵靠该第一导引侧面及该第二导引侧面。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按键结构,该按键结构包含:
键帽;
底座,设置于该键帽下方并包含限位部;
第一支架,连接至该键帽与该底座之间;
第二支架,连接至该键帽与该底座之间并与该第一支架枢接,该键帽能经由该第一支架及该第二支架相对于该底座上下移动;以及
抵靠结构,相对于该限位部设置于该第一支架及/或该第二支架上,其中当该键帽未被按压时,该抵靠结构抵靠该限位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二支架相对于旋转轴向枢接,该抵靠结构为突柱,沿该旋转轴向延伸。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限位部为导引槽,垂直延伸,该突柱滑动设置于该导引槽中,当该键帽未被按压时,该突柱抵靠该导引槽的封闭端。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二支架相对于旋转轴向枢接,该抵靠结构包含第一突柱及第二突柱,平行于该旋转轴向延伸且对应设置于该第一支架及该第二支架上。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限位部包含第一限位面及第二限位面,当该键帽未被按压时,该第一突柱及该第二突柱对应抵靠该第一限位面及该第二限位面,以及当该键帽被按压时,该第一突柱及该第二突柱与该第一限位面及该第二限位面分开。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限位部包含第一导引侧面及第二导引侧面,该第一突柱及该第二突柱位于该第一导引侧面及该第二导引侧面之间,该第一导引侧面或该第二导引侧面为斜面或曲面,于该键帽相对于该底座移动时,该第一突柱及该第二突柱对应抵靠该第一导引侧面及该第二导引侧面。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支架具有轴,该第二支架具有C形轴孔,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二支架经由该轴卡入该C形轴孔中以相对于旋转轴向枢接,该C形轴孔具有开口,该开口的方向垂直于该旋转轴向的方向,该第二支架包含第二键帽连接部及第二底座连接部,该第二支架经由该第二键帽连接部与该键帽可转动的连接,该第二支架经由该第二底座连接部与该底座可转动的连接,定义延伸方向为自该第二键帽连接部指向该第二底座连接部,该开口的方向实质上平行于该延伸方向。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底座包含第二滑槽,该第二滑槽具有第二入口,该第二支架经由该第二底座连接部滑动设置于该第二滑槽中以与该底座可转动的连接。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底座连接部位于该第二键帽连接部与该C形轴孔之间。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支架包含第一键帽连接部及第一底座连接部,该第一支架经由该第一键帽连接部与该键帽可转动的连接,该底座包含第一滑槽,该第一滑槽具有第一入口,该第一支架经由该第一底座连接部滑动设置于该第一滑槽中以与该底座可转动的连接。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底座连接部位于该第一键帽连接部与该轴之间。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支架具有轴,该第二支架具有C形轴孔,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二支架经由该轴卡入该C形轴孔中以相对于旋转轴向枢接,该C形轴孔具有开口,该开口的方向垂直于该旋转轴向的方向,该第二支架包含第二键帽连接部及第二底座连接部,该第二支架经由该第二键帽连接部与该键帽可转动的连接,该第二支架经由该第二底座连接部与该底座可转动的连接,定义延伸方向为自该第二键帽连接部指向该第二底座连接部,该开口的方向实质上垂直于该延伸方向。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支架具有轴,该第二支架具有C形轴孔,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二支架经由该轴卡入该C形轴孔中以相对于旋转轴向枢接,该C形轴孔具有开口,该开口的方向垂直于该旋转轴向的方向,该C形轴孔沿该旋转轴向延伸且于该旋转轴向上有底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支架包含第一轴槽及第一轴部,该第一轴槽及该第一轴向沿旋转轴向延伸,该第一轴槽与该第一轴部之间于该旋转轴向上相隔形成分隔槽,该第二支架包含第二轴槽、第二轴部及分隔墙,该第二轴槽及该第二轴部沿该旋转轴向延伸,该分隔墙连接至该第二轴槽及该第二轴部之间,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二支架经由该第一轴部及该第二轴部对应地可转动设置于该第二轴槽及该第一轴槽中以相对于该旋转轴向枢接,该分隔墙插入该分隔槽中,该第一支架包含轴侧墙及槽侧墙,该轴侧墙相对于该第一轴槽连接至该第一轴部,该槽侧墙相对于该第一轴部连接至该第一轴槽。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支架包含第一轴槽及第一轴部,该第一轴槽及该第一轴向沿旋转轴向延伸,该第一轴槽与该第一轴部之间于该旋转轴向上相隔形成分隔槽,该第二支架包含第二轴槽、第二轴部及分隔墙,该第二轴槽及该第二轴部沿该旋转轴向延伸,该分隔墙连接至该第二轴槽及该第二轴部之间,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二支架经由该第一轴部及该第二轴部对应地可转动设置于该第二轴槽及该第一轴槽中以相对于该旋转轴向枢接,该分隔墙插入该分隔槽中,该第一支架包含第一键帽连接部及第一底座连接部,该第一支架经由该第一键帽连接部及该第一底座连接部对应地与该键帽及该底座可转动的连接,该第一底座连接部位于该第一键帽连接部与该第一轴部之间。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按键结构定义延伸方向为自该第一键帽连接部指向该第一底座连接部,该第一支架具有导引面,于该延伸方向邻近该第一轴槽设置于该第一支架的末端且平行于该旋转轴向延伸。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底座包含第一滑槽,该第一滑槽具有第一入口,该第一支架经由该第一底座连接部滑动设置于该第一滑槽中以与该底座可转动的连接。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键帽包含第一限位突部及第二限位突部,该第一支架包含第一表面限位结构,该第一表面限位结构相对于该第一限位突部设置,该第一表面限位结构与该第一限位突部间具有第一间距,该第二支架包含第二表面限位结构,该第二表面限位结构相对于该第二限位突部设置,该第二表面限位结构与该第二限位突部间具有第二间距,该第一间距与该第二间距之和实质上落于预定范围内,该第一限位突部具有突曲面,该第一表面限位结构为对应的突曲面。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按键结构包含键帽、底座及相互枢接且连接至该键帽与该底座间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架的枢接采轴与C形轴孔配合或采半轴半孔配合,便于组装且仍能具有相当的枢接结构强度。有利于按键结构作动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按键结构的局部爆炸图。
图3为图2中第一支架于圆圈A处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第二支架于圆圈A处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按键结构沿线X-X的剖面图。
图6为图5中按键结构于键帽被按压后的剖面图。
图7为图1中按键结构的立体剖视图。
图8为根据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剖面图。
图9为根据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剖面图。
图10为根据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剖面图。
图11为根据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局部爆炸图。
图12为图11中第一支架于圆圈C处的示意图。
图13为图11中第二支架于圆圈C处的示意图。
图14为图11中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水平组装的示意图。
图15为第二支架根据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至图2,图1为根据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按键结构的局部爆炸图。其中,图1显示根据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1包含键帽10、底座12、第一支架14、第二支架16、开关电路板18及弹性复位件20。底座12设置于键帽10下方,第一支架14及第二支架16个别连接至键帽10与底座12之间,开关电路板18放置于底座12上,弹性复位件20对应开关电路板18的开关182(以带影线圆圈表示于图中)放置开关电路板18上。键帽10能经由第一支架14及第二支架16相对于底座12上下移动,向下移动的键帽10能挤压弹性复位件20以触发开关182。于实际操作上,开关电路板18可为但不限于习见的薄膜电路板,其结构细节不另赘述;为简化图式,开关电路板18仍以单一实体绘示。弹性复位件20可为但不限于硅胶或橡胶圆突。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4及第二支架16于其两侧均采用半轴半孔配合的方式相对于旋转轴向A1(以链线表示于图2中)枢接。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4,图3为图2中第一支架于圆圈A处的示意图;图4为图2中第二支架于圆圈A处的示意图。第一支架14包含第一键帽连接部142、第一底座连接部144及第一枢接部146。第一枢接部146包含第一轴槽1462及第一轴部1464,第一轴槽1462及第一轴部1464沿旋转轴向A1延伸,第一轴槽1462与第一轴部1464之间于旋转轴向A1上相隔形成分隔槽1466。第一支架14经由第一键帽连接部142及第一底座连接部144对应地与键帽10及底座12可转动的连接。第二支架16包含第二键帽连接部162、第二底座连接部164及第二枢接部166。第二枢接部166包含第二轴槽1662、第二轴部1664及分隔墙1666,第二轴槽1662及第二轴部1664沿旋转轴向A1延伸,分隔墙1666连接至第二轴槽1662及第二轴部1664之间。第二支架16经由第二键帽连接部162及第二底座连接部164对应地与键帽10及底座12可转动的连接。第一支架14与第二支架16经由第一枢接部146及第二枢接部166枢接,其中,第一支架14与第二支架16经由第一轴部1464及第二轴部1664对应地可转动设置于第二轴槽1662及第一轴槽1462中以相对于旋转轴向A1枢接,分隔墙1666插入分隔槽1466中。
此外,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枢接部146包含轴侧墙1468及槽侧墙1470,轴侧墙1468相对于第一轴槽1462连接至第一轴部1464,槽侧墙1470相对于第一轴部1464连接至第一轴槽1462,亦即槽侧墙1470、第一轴槽1462、第一轴部1464及轴侧墙1468沿旋转轴向A1依序排列。轴侧墙1468及槽侧墙1470对应地可增加第一轴部1464及第一轴槽1462的结构强度,轴侧墙1468及槽侧墙1470亦具有定位第二轴槽1662及第二轴部1664的功效。分隔墙1666可增加第二轴槽1662及第二轴部1664的结构强度,且配合分隔槽1466,亦具有定位第二轴槽1662及第二轴部1664的功效。此外,定义延伸方向D1(以箭头表示于图3中)自第一键帽连接部142指向第一底座连接部144,第一支架14具有导引面148,于延伸方向D1邻近第一轴槽1462设置于第一支架14的末端且平行于旋转轴向A1延伸。导引面148有助于第二轴部1664卡入第一轴槽1462中。同理,第二支架16具有导引面168,邻近第二轴槽1662设置,可导引第一轴部1464卡入第二轴槽1662中。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轴部1464及第二轴部1664设置成(非完整的)圆柱形结构,本身即已有导引作用,故于实际操作上前述导引面148、168得以省略。
此外,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轴部1464设置成(非完整的)圆柱形结构,第二轴槽1662设置成(非完整的)圆孔形结构,第一轴部1464与第二轴槽1662为滑动面接触且两者之间具有接触面,此接触面沿旋转轴向A1延伸且相对于旋转轴向A1伸展至少180度的圆心角。但于实际操作上,第一轴部1464与第二轴槽1662的滑动接触亦可由多个线接触实现,例如第一轴部1464改以具有多个沿旋转轴向A1延伸的突肋结构,此多个突肋末端逻辑上线接触第二轴槽1662(的曲面,例如绕着旋转轴向A1延伸的半圆形孔面)。于本实施例中,前述说明亦适用于第二轴部1664与第一轴槽1462间的连触关系,不另赘述。于实际操作上,第一轴部1464与第二轴槽1662间的连触关系与第二轴部1664与第一轴槽1462间的连触关系不以相同为限。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4及第二支架16于另一侧(如图2中圆圈B处)亦采相同的结构逻辑枢接,其中第一支架14于圆圈B处包含如第二枢接部166的结构,第二支架16于圆圈B处包含如第一枢接部146的结构。故关于第一支架14及第二支架16于圆圈B处枢接结构的其他说明,请参阅前文相关说明,不另赘述。但于实际操作上,第一支架14及第二支架16于圆圈A、B两处的枢接结构不以相同为限,例如第一支架14及第二支架16于圆圈B处的衔接结构可采用一般孔轴配合,或采其他可相互旋转的衔接结构。又,于实际操作上,第一支架14亦可仅于圆圈A处仅包含第一轴槽1462的结构,于圆圈B处仅包含第一轴部1464的结构;第二支架16对应地仅于圆圈A处仅包含第二轴部1664的结构,于圆圈B处仅包含第二轴槽1662的结构。此结构设计有利于按键结构小型化。
此外,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底座连接部144及第一枢接部146位于第一支架14的相对两侧,第一底座连接部144位于第一键帽连接部142与第一枢接部146(或谓第一轴槽1462或第一轴部1464)之间。第二底座连接部164及第二枢接部166位于第二支架16的相对两侧,第二底座连接部164位于第二键帽连接部162与第二枢接部166(或谓第二轴槽1662或第二轴部1664)之间。藉此,第一支架14与第二支架16以V形架构相互枢接,但于实际操作上,第一支架14与第二支架16亦可通过适当的结构修改而以X形架构相互枢接,例如第一枢接部146位于第一键帽连接部142与第一底座连接部144之间,且第二枢接部166位于第二键帽连接部162与第二底座连接部164之间。又,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4及第二支架16采用相同结构,有助于降低按键结构1的制造成本。另外,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4及第二支架16两侧均与键帽10及底座12连接,故于实际操作上,第一支架14及第二支架16之间亦得仅单侧枢接(例如第一支架14及第二支架16仅于图2中圆圈A处枢接)而仍得保有一定程度的连动稳定度。
于本实施例中,底座12包含底板122、第一滑槽124及第二滑槽126,第一滑槽124及第二滑槽126结构整合至塑料件中,此塑料件可通过埋入射出的方式与底板122(例如但不限于金属板件)结合,或先以射出成形、再以铆接的方式(例如加热形塑穿过底板122的柱体)与底板122结合。但于实际操作上,底座12可以单一金属板件冲压成形,例如第一滑槽124及第二滑槽126自金属板件本体向上延伸、弯折形成,其结构细节不另赘述。第一滑槽124及第二滑槽126结构相对并对应地具有第一入口124a及第二入口126a。第一支架14经由第一底座连接部144滑动设置于第一滑槽124中以与底座12可转动且可滑动的连接,第二支架16经由第二底座连接部164滑动设置于第二滑槽126中以与底座12可转动且可滑动的连接。于组装第一支架14及第二支架16至底座12上时,可先使第一底座连接部144及第二底座连接部164对应地进入第一入口124a及第二入口126a。再将第一枢接部146与第二枢接部166大致呈水平对齐(例如简单地使第一支架14及第二支架16大致呈水平放置),并使第一支架14及第二支架16水平地相互靠近,直至第一枢接部146与第二枢接部166衔接(即使第一轴部1464卡入第二轴槽1662中、使第二轴部1664卡入第一轴槽1462中);此时,第一底座连接部144及第二底座连接部164即对应地滑动设置于第一滑槽124及第二滑槽126中。于实际操作上,可去除轴侧墙1468及槽侧墙1470,以增加第一轴槽1462及第一轴部1464的结构弹性,有利于前述第一枢接部146与第二枢接部166以水平方向衔接。
此外,于实际操作上,第一支架14及第二支架16亦可先相互枢接,再与底座12衔接。(关于前者,例如,将第一支架14及第二支架16呈相互垂直的姿态,即可较轻松地衔接第一枢接部146与第二枢接部166。关于后者,例如,将第一底座连接部144及第二底座连接部164强制卡入第一滑槽124及第二滑槽126中)。又例如,将第一支架14及第二支架16沿旋转轴向A1压缩形变以使第一底座连接部144及第二底座连接部164能进入第一滑槽124及第二滑槽126中;此时,第一滑槽124及第二滑槽126不以具有入口124a、126a为限。当在实际操作中,第一滑槽124及第二滑槽126采用无入口结构实作,或入口124a、126a间距较大使得第一支架14及第二支架16需先置入第一滑槽124及第二滑槽126中再相互枢接时,第一滑槽124及第二滑槽126可提供较长的滑道,亦即第一底座连接部144及第二底座连接部164能较稳定地于第一滑槽124及第二滑槽126中滑动及转动,进而有利于按键结构1作动稳定。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4及第二支架16对应地经由第一键帽连接部142及第二键帽连接部162与键帽10的滑槽102、104可转动且可滑动的连接。键帽10包含第一限位突部106及第二限位突部108。第一支架14包含第一表面限位结构150,相对于第一限位突部106设置。第二支架16包含一第二表面限位结构170,相对于第二限位突部108设置。又,第一限位突部106及第二限位突部108位于第一表面限位结构150及第二表面限位结构170之间,故第一表面限位结构150及第二表面限位结构170对第一限位突部106及第二限位突部108形成结构拘束,使得键帽10相对于第一支架14及第二支架16的水平位置得以控制。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6,图5为图1中按键结构沿线X-X的剖面图;图6为图5中按键结构于键帽被按压后的剖面图。第一表面限位结构150与第一限位突部106间具有第一间距d1(即第一表面限位结构150与第一限位突部106之间最小距离),第二表面限位结构170与第二限位突部108间具有第二间距d2(即第二表面限位结构170与第二限位突部108间的最小距离)。间隙的存在有助于抑制或消除构件间于作动时的磨损。于实际操作上,可通过设计第一限位突部106、第二限位突部108、第一表面限位结构150及第二表面限位结构170的结构关系(例如通过模拟键帽10于不同垂直位置时,各构件相对位置以决定出限位突部106、108与表面限位结构150、170的结构轮廓),以使第一间距d1与第二间距d2之和能实质上落于适当的预定范围内。于实际不同的实施例中,按照按键结构1各元件结构的尺寸不同,第一间距d1与第二间距d2之和可依需要设定为不同数值,或不同数值范围,使得于按键结构1作动的过程中,至少第一限位突部106与第一表面限位结构150间或第二限位突部108与第二表面限位结构170间能保有间隙,以兼顾构件作动平顺及对键帽10定位的效果。例如,当第一支架14及第二支架16与键帽10的尺寸/长宽比较小时,第一间距d1与第二间距d2之和可设定为0.01mm至0.05mm、或0.05mm至0.15mm、或0.15mm至0.25mm;当第一支架14及第二支架16与键帽10的尺寸/长宽比较大时,第一间距d1与第二间距d2之和可设定为0.35mm至0.45mm、或0.45mm至0.55mm、或0.55mm至0.65mm。又例如,于又一实施例中,键帽10边长约15mm、按压高度行程1mm至2mm,第一间距d1与第二间距d2之和可设定为0.25mm至0.35mm。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突部106具有突曲面1062,第一表面限位结构150为与突曲面1062对应的突曲面,由此两突曲面轮廓可决定第一间距d1。第二限位突部108具有突曲面1082,第二表面限位结构170为与突曲面1082对应的突曲面,由此两突曲面轮廓可决定第二间距d2。此外,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突部106及第二限位突部108结构逻辑对称,第一表面限位结构150及第二表面限位结构170亦结构逻辑对称,但于实际操作上不以此为限;例如基于实际上第一支架14及第二支架16不同的构件尺寸、连动关系,第一支架14及第二支架16相对于键帽10的运动轨迹可能不同,键帽10的突曲面1062、1082需有不同的轮廓(对应的第一表面限位结构150及第二表面限位结构170也需有不同的轮廓)。此外,于实际操作上,第一限位突部106、第二限位突部108可设计为突出键帽10底表面0.65mm至0.75mm。第一表面限位结构150、第二表面限位结构170可设计为0.5mm半径的1/4圆柱面。第一支架14及第二支架16上的凹槽(第一表面限位结构150、第二表面限位结构170设置于其一侧)可设计为长1mm、宽1.6mm、深0.8mm。
请参阅图2及图7,图7为图1中按键结构的立体剖视图。于本实施例中,按键结构1还包含抵靠结构,其包括对应设置于第一支架14及第二支架16上的第一突柱152及第二突柱172。第一突柱152及第二突柱172平行于旋转轴向A1延伸且可以但不限于对应地与第一支架14及第二支架16一体成形。底座12包含限位部128,其相对于第一突柱152及第二突柱172设置。于本实施例中,限位部128呈凹槽结构并以一体成形的方式形成于包含第一滑槽124及第二滑槽126的塑料件。限位部128包含第一限位面1282及第二限位面1284。当键帽10未被按压时,第一突柱152及第二突柱172对应抵靠限位部128的第一限位面1282及第二限位面1284,如图7所示。当键帽10被按压时,第一突柱152及第二突柱172与第一限位面1282及第二限位面1284分开。藉此,限位部128的设置,键帽10的最高位置可受到限制,进而有利于按键结构1作动稳定,亦有助于使用者的按压手感。
此外,于本实施例中,限位部128的凹槽底面起到限位功能,但于实际操作上,亦可以是限位部128的凹槽侧面起到限位功能,搭配第一底座连接部144及第二底座连接部164与底座12的滑动连接关系,凹槽侧面的轮廓亦有限制、拘束第一底座连接部144及第二底座连接部164于第一滑槽124及第二滑槽126内的滑动作动(例如于键帽10相对于底座12上下移动时,第一支架14及第二支架16相对于底座12的水平位置的变化可获得控制),此有助于使第一支架14及第二支架16相对于底座12的作动稳定,进而有利于按键结构1作动稳定。例如,如图8所示,图8为根据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剖面图。限位部128包含第一导引侧面1283及第二导引侧面1285,对应邻接第一限位面1282及第二限位面1284,第一突柱152及第二突柱172位于第一导引侧面1283及第二导引侧面1285之间,第一导引侧面1283及第二导引侧面1285均为斜面。于键帽10相对于底座12移动时,第一突柱152及第二突柱172实质上保持对应抵靠第一导引侧面1283及第二导引侧面1285。又例如,如图9所示,图9为根据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剖面图。限位部128包含第一导引侧面1283'及第二导引侧面1285',对应邻接第一限位面1282及第二限位面1284,第一突柱152及第二突柱172位于第一导引侧面1283'及第二导引侧面1285'之间,第一导引侧面1283'及第二导引侧面1285'均为曲面。于键帽10相对于底座12移动时,第一突柱152及第二突柱172实质上保持对应抵靠第一导引侧面1283'及第二导引侧面1285'。
此外,于本实施例中,抵靠结构具有两个突柱152、172,但于实际操作上,亦可由一个突柱组成,同样能实现限位部对抵靠结构产生结构限制、拘束的功效,进而能通过第一支架14及第二支架16的连动关系以达到限制键帽10高度的效果。例如,如图10所示,图10为根据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剖面图。限位部为导引槽129,垂直延伸。抵靠结构为一个突柱153,设置于第一支架14(或第一枢接部146的轴侧墙1468)上且沿旋转轴向A1延伸。突柱153滑动设置于导引槽129中。当键帽10未被按压时,突柱153抵靠导引槽129的封闭端129a;于键帽10相对于底座12移动时,突柱153实质上保持对应抵靠导引槽129的两相对侧壁。此外,于实际操作上,突柱153亦可视实际结构而设置于第二支架16上,例如第一支架14没有轴侧墙1468,突柱153直接自第二轴槽1662沿旋转轴向A1延伸。又或第一支架14没有轴侧墙1468,突柱153直接自第一轴部1464沿旋转轴向A1延伸。
此外,于实际操作上,键帽10的最高位置亦可通过底板122直接对第一支架14及/或第二支架16的端侧产生结构干涉而获得控制。例如,底板122具有向上突出的结构(例如底板122以金属板冲压成形,此时,此突出的结构具有一定弹性),使得当键帽10未被按压时,第一支架14及第二支架16的下端侧同时抵靠突出的结构,使得键帽10的最高位置受到限制。此外,于前述各实施例中,另外,于实际操作上,第一支架14及第二支架16与键帽10及底座12的连接型态(例如旋转连接、滑动连接、或兼具两者的连接)视实际装置结构而定,不另赘述。
于前述各实施例中,第一枢接部146及第二枢接部166采半轴半孔配合而枢接,但于实作上亦可采其他配合方式枢接。请参阅图11至图13,图11为根据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局部爆炸图;图12为图11中第一支架于圆圈C处的示意图;图13为图11中第二支架于圆圈C处的示意图。图11显示的根据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3与按键结构1结构相似,故按键结构3原则上沿用按键结构1的元件符号。关于按键结构3的其他说明,可直接参阅前文中按键结构1及其变化的相关说明,不另赘述。于按键结构3中,其第一支架34及第二支架36采轴与C形轴孔配合而枢接。其中,第一支架34的第一枢接部346具有轴3462,第二支架36的第二枢接部366具有C形轴孔3662,第二底座连接部164位于第二键帽连接部162与C形轴孔3662之间,第一底座连接部144位于第一键帽连接部142与轴3462之间。第一枢接部346与第二枢接部366经由轴3462卡入C形轴孔3662中以相对于旋转轴向A1枢接。定义延伸方向D2自第二键帽连接部162指向第二底座连接部164。C形轴孔3662具有开口3662a,开口3662a的方向实质上平行于延伸方向D2且垂直于旋转轴向A1的方向。
于本实施例中,C形轴孔3662因缺口的存在,使得轴3462可经由开口3662a卡入C形轴孔3662中。藉此,于组装第一支架34及第二支架36至底座12上时,可先使第一底座连接部144及第二底座连接部164对应地进入第一入口124a及第二入口126a。如图14所示,图14为图11中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水平组装的示意图。再将第一枢接部346与第二枢接部366大致呈水平对齐(例如简单地使第一支架34及第二支架36大致呈水平放置,使得轴3462能对齐C形轴孔3662的开口3662a),并使第一支架34及第二支架36水平地相互靠近(如图中箭头所示),直至轴3462经过开口3662a以卡入C形轴孔3662中,即完成第一枢接部346与第二枢接部366的枢接。此时,第一底座连接部144及第二底座连接部164亦对应地滑动设置于第一滑槽124及第二滑槽126中。藉此,除了开口3662a处,C形轴孔3662与轴3462仍可形成相当完整的轴孔配合,故按键结构3能兼具装组便利性及作动稳定性。
此外,于实际操作上,开口3662a的大小可设定为小于轴3462的轴径(或C形轴孔3662的孔径),例如三分之二或二分之一,以兼顾轴3462卡入C形轴孔3662的操作及C形轴孔3662对轴3462的卡持效果。此外,于本实施例中,C形轴孔3662沿旋转轴向A1延伸且于旋转轴向A1上有底部3662b,开口3662a贯穿底部3662b。藉此,底部3662b能增加C形轴孔3662的结构强度,有助于提升C形轴孔3662对轴3462的卡持效果;又,开口3662a贯穿底部3662b可避免或抑制底部3662b对轴3462卡入C形轴孔3662的操作的影响。然而,在另一实施例中,藉由开口3662a大小与底部3662b厚度的微调,可以兼顾C形轴孔3662对轴3462的卡持效果及其结构强度,开口3662a并不一定需要贯穿底部3662b。另外,于实际操作上,C形轴孔3662的开口3662a方向不以平行于延伸方向D2为限。例如,开口3662a的方向实质上垂直于延伸方向D2(如图15所示的朝上设置,图15为第二支架根据一实施例的示意图。),或与延伸方向D2呈其他夹角。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按键结构包含键帽、底座及相互枢接且连接至键帽与底座间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键帽能经由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相对于底座上下移动。第一支架和第二架的枢接可采轴与C形轴孔配合或采半轴半孔配合,便于组装且仍能具有相当的枢接结构强度。键帽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可设置限位结构,其结构干涉间隙之和维持于一个预定范围,可使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相对作动平顺且能避免过度磨损。支架上可设置抵靠结构,抵靠结构能选择性地与底座产生结构干涉,以限制键帽的最高位置。前述按键结构配置均有利于按键结构作动稳定。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键帽;
底座,设置于该键帽下方;
第一支架,连接至该键帽与该底座之间,该第一支架具有轴;以及
第二支架,连接至该键帽与该底座之间,该第二支架具有C形轴孔,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二支架经由该轴卡入该C形轴孔中以相对于旋转轴向枢接,该C形轴孔具有开口,该开口的方向垂直于该旋转轴向的方向,该键帽能经由该第一支架及该第二支架相对于该底座上下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支架包含第二键帽连接部及第二底座连接部,该第二支架经由该第二键帽连接部与该键帽可转动的连接,该第二支架经由该第二底座连接部与该底座可转动的连接,定义延伸方向为自该第二键帽连接部指向该第二底座连接部,该开口的方向实质上平行或垂直于该延伸方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座包含第二滑槽,该第二滑槽具有第二入口,该第二支架经由该第二底座连接部滑动设置于该第二滑槽中以与该底座可转动的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底座连接部位于该第二键帽连接部与该C形轴孔之间。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架包含第一键帽连接部及第一底座连接部,该第一支架经由该第一键帽连接部与该键帽可转动的连接,该底座包含第一滑槽,该第一滑槽具有第一入口,该第一支架经由该第一底座连接部滑动设置于该第一滑槽中以与该底座可转动的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底座连接部位于该第一键帽连接部与该轴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C形轴孔沿该旋转轴向延伸且于该旋转轴向上有底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键帽包含第一限位突部及第二限位突部,该第一支架包含第一表面限位结构,该第一表面限位结构相对于该第一限位突部设置,该第一表面限位结构与该第一限位突部间具有第一间距,该第二支架包含第二表面限位结构,该第二表面限位结构相对于该第二限位突部设置,该第二表面限位结构与该第二限位突部间具有第二间距,该第一间距与该第二间距之和实质上落于预定范围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限位突部具有突曲面,该第一表面限位结构为对应的突曲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按键结构还包含抵靠结构,设置于该第一支架或该第二支架上,该底座包含限位部,相对于该抵靠结构设置,其中当该键帽未被按压时,该抵靠结构抵靠该限位部。
CN201910365694.1A 2019-05-03 2019-05-03 按键结构 Pending CN1100339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65694.1A CN110033977A (zh) 2019-05-03 2019-05-03 按键结构
CN201910747543.2A CN110444429B (zh) 2019-05-03 2019-08-14 按键结构
CN201910747531.XA CN110444428B (zh) 2019-05-03 2019-08-14 按键结构
CN201910747578.6A CN110444430B (zh) 2019-05-03 2019-08-14 按键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65694.1A CN110033977A (zh) 2019-05-03 2019-05-03 按键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33977A true CN110033977A (zh) 2019-07-19

Family

ID=67241135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65694.1A Pending CN110033977A (zh) 2019-05-03 2019-05-03 按键结构
CN201910747578.6A Active CN110444430B (zh) 2019-05-03 2019-08-14 按键结构
CN201910747531.XA Active CN110444428B (zh) 2019-05-03 2019-08-14 按键结构
CN201910747543.2A Active CN110444429B (zh) 2019-05-03 2019-08-14 按键结构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47578.6A Active CN110444430B (zh) 2019-05-03 2019-08-14 按键结构
CN201910747531.XA Active CN110444428B (zh) 2019-05-03 2019-08-14 按键结构
CN201910747543.2A Active CN110444429B (zh) 2019-05-03 2019-08-14 按键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4) CN11003397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36922A (zh) * 2021-07-22 2021-09-24 东莞市铭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x结构的按键及键盘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59945B (zh) * 2020-03-31 2022-04-0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按鍵支架連接結構及按鍵結構
US11978598B2 (en) 2021-12-16 2024-05-07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switch structure and lift mechanism thereof
US12080492B2 (en) 2021-12-16 2024-09-03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switch structure and lift mechanism thereof
TWI802498B (zh) * 2021-12-16 2023-05-1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按鍵結構及其升降機構
US11923159B2 (en) 2021-12-16 2024-03-05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switch structure and keycap support mechanism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85183B2 (ja) * 1998-02-03 2008-11-26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キースイッチ
CN2522928Y (zh) * 2002-02-09 2002-11-27 新巨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改进型键盘架桥构造
CN101661846B (zh) * 2009-09-18 2012-07-18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支撑结构、制造支撑结构的方法、按键以及键盘
CN201663082U (zh) * 2009-12-23 2010-12-01 张丹 易于组装的按键装置及键盘
CN201780886U (zh) * 2010-07-19 2011-03-30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组装导引结构的按键及键盘
CN202662496U (zh) * 2012-05-23 2013-01-09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及其键盘
CN202678165U (zh) * 2012-05-31 2013-01-16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及键盘
JP2014053273A (ja) * 2012-09-05 2014-03-20 Smk Corp 接触部材
CN202930282U (zh) * 2012-10-16 2013-05-08 天津楠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键盘
CN102969183B (zh) * 2012-11-09 2015-04-01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的升降支撑装置、按键以及键盘
CN103681062B (zh) * 2013-11-12 2016-05-11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磁吸式按键
CN104091712B (zh) * 2014-06-27 2016-03-02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TWI592967B (zh) * 2015-05-07 2017-07-21 光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按鍵結構及應用其之可攜帶式電腦
TWI573159B (zh) * 2015-07-23 2017-03-0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按鍵及其鍵盤
CN105826114B (zh) * 2016-05-19 2018-05-25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及其键盘
JP6702239B2 (ja) * 2016-06-02 2020-05-27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及びキーボード
JP2017224581A (ja) * 2016-06-19 2017-12-21 シチズン電子株式会社 キースイッチ
JP2018055922A (ja) * 2016-09-28 2018-04-05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キースイッチ及びキーボード
US10275040B2 (en) * 2017-08-18 2019-04-30 Apple Inc. Low-travel illuminated key mechanism
CN207052506U (zh) * 2017-08-22 2018-02-27 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按键装置
CN207925325U (zh) * 2018-01-17 2018-09-28 精元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双跷板型支撑机构及薄型化字键
CN108346527B (zh) * 2018-03-28 2019-10-01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剪刀脚支撑架及按键结构
CN108962653A (zh) * 2018-06-14 2018-12-07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及其升降机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36922A (zh) * 2021-07-22 2021-09-24 东莞市铭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x结构的按键及键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44428A (zh) 2019-11-12
CN110444429B (zh) 2021-06-08
CN110444429A (zh) 2019-11-12
CN110444428B (zh) 2022-04-19
CN110444430A (zh) 2019-11-12
CN110444430B (zh) 2022-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33977A (zh) 按键结构
US10867759B2 (en) Keyswitch structure
TWM471747U (zh) 噴水槍改良結構
JP2012223821A (ja) 二つの構成部品、特にヒンジ部材の組立体
CN209303527U (zh) 一种模具压板
CN110265252A (zh) 按键结构
WO2016180295A1 (zh) 一种有剪刀限位配合面的组合键帽的键开关装置
CN205414103U (zh) 一种折弯冲孔一次成型装置
CN110900757B (zh) 一种基于电磁控制的木板曲压夹具
CN108273915A (zh) 一种可调节折弯模具
TWI703604B (zh) 按鍵結構
CN209407222U (zh) 金属弹片的整形机构
CN108218201B (zh) 一种3d四边热弯产品的成型模具
CN207615481U (zh) 一种可快速拆卸冲头的五金模具
CN216262856U (zh) 一种用于钢材折弯的自动装置
CN208303678U (zh) 一种模具固定底座
CN208849129U (zh) 一种配线端子结构
CN209318593U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制造用的冲床模具的加固装置
TWM544406U (zh) 夾筆器
CN208373995U (zh) 一种凹型工件成型模具
CN220052507U (zh) 一种多工位移动组件的滑块座
CN209158813U (zh) 前模抽芯塑胶模具
CN217107741U (zh) 框架连接装置
CN110280658A (zh) 一种模具组件及冲压模具
JP3095728B2 (ja) 衣服用ハンガ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719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