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52506U - 按键装置 - Google Patents
按键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052506U CN207052506U CN201721054735.8U CN201721054735U CN207052506U CN 207052506 U CN207052506 U CN 207052506U CN 201721054735 U CN201721054735 U CN 201721054735U CN 207052506 U CN207052506 U CN 20705250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ttom plate
- connector
- cambered surface
- axis
- key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按键装置包含底板、连接组件以及键帽。连接组件包含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具有第一衔接轴以及第一弧面。第一弧面配置以抵接底板。第二连接件具有第二衔接轴以及第二弧面。第二弧面配置以抵接底板。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基于一轴线相枢接。第一虚拟平面通过第一衔接轴与轴线。第二虚拟平面通过第二衔接轴与轴线。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分别位于第一虚拟平面与第二虚拟平面靠近底板的同一侧。键帽衔接第一衔接轴与第二衔接轴,并配置以受连接组件导引而相对底板移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按键装置。
背景技术
就目前个人计算机的使用习惯而言,按键装置为不可或缺的输入设备之一,用以输入文字或数字。不仅如此,举凡日常生活所接触的消费级电子产品或是工业界使用的大型加工设备,皆需设有按键结构作为输入设备,以操作上述的电子产品与加工设备。
对于按键装置上的按键来说,为了平衡用户在每一个按键上的施力,通常会在按键的键帽之下设置一种支撑结构,用以引导键帽做垂直移动。因此,不论施力于键帽的侧边或角落,都能将施力平均地分散于整个键帽面上,使得按下整个按键变得很简单,也让用户更容易地操作按键。举例来说,现有的剪刀式支撑结构由两连接件相互交错设置形成。
对于当前的笔记本电脑来说,其多朝向轻量化与薄型化等方向发展,因此其配合的键盘结构必然为了符合前述要求而同样亦须朝向减低按键整体垂直高度与简化机构等方向进行改良,以更为符合目前电子装置的变化方向与市场需求。然而,现有的剪刀式支撑结构由于占有一定的垂直高度,导致笔记本电脑的键盘设置处必须为其预留一定高度空间以利安装,而造成笔记本电脑整体的厚度无法减少。
因此,如何提出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的支撑结构,是目前业界亟欲投入研发资源解决的问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之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有效降低整体厚度的按键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依据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方式,一种按键装置包含底板、连接组件以及键帽。连接组件包含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具有第一衔接轴以及第一弧面。第一弧面配置以抵接底板。第二连接件具有第二衔接轴以及第二弧面。第二弧面配置以抵接底板。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基于一轴线相枢接。第一虚拟平面通过第一衔接轴与轴线。第二虚拟平面通过第二衔接轴与轴线。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分别位于第一虚拟平面与第二虚拟平面靠近底板的同一侧。键帽衔接第一衔接轴与第二衔接轴,并配置以受连接组件导引而相对底板移动。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在键帽相对底板移动期间,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分别以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为支点摆动于底板上。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弧面位于第一衔接轴与轴线之间,且较靠近轴线。第二弧面位于第二衔接轴与轴线之间,且较靠近轴线。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连接件还具有第一枢接部。第二连接件还具有第二枢接部。第一枢接部与第二枢接部基于轴线枢接。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枢接部为枢轴,并且第二枢接部为轴孔。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按键装置进一步包含导引结构。导引结构连接底板,并具有滑槽。滑槽实质上垂直于底板延伸。连接组件还包含导引轴。轴线通过导引轴。导引轴连接第一连接件,并可滑动地衔接滑槽。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导引结构包含相互平行的两延伸件。延伸件连接底板。滑槽形成于延伸件之间。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按键装置进一步包含限位结构。限位结构连接底板,并具有第一限位部。连接组件还包含第一限位轴以及第二限位轴。第一限位轴与第二限位轴分别连接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并限位于底板与第一限位部之间。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当第一限位轴与第一限位部抵接时,第一弧面抵接底板。当第二限位轴与第一限位部抵接时,第二弧面抵接底板。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限位结构还包含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连接于底板与第一限位部之间,并具有第一限位槽以及第二限位槽。第一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槽分别容置第一限位轴与第二限位轴。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在平行于底板的方向上。第一限位槽的宽度大于第一限位轴的宽度,并且第二限位槽的宽度大于第二限位轴的宽度。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限位部具有第一开槽以及第二开槽。第一开槽与第二开槽分别邻接第一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槽。在平行于底板的方向上,第一开槽的宽度小于第一限位轴的宽度,并且第二开槽的宽度小于第二限位轴的宽度。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按键装置与键盘中,连接组件的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分别以两弧面抵接底板,分别以位于两弧面之间的两枢接部相互枢接,并分别以位于两弧面外侧的两衔接轴与键帽衔接。藉此,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即可分别以两弧面为支点摆动于底板上(类似翘翘板的作动方式),进而导引键帽相对底板移动。相较于现有剪刀式支撑结构,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组件有效地减少力臂的长度,因此不仅可获得更好的结构强度,还可有效地降低按键装置与键盘的整体厚度。
以上所述仅用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及其产生的功效等等,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细节将在下文的实施方式及相关图式中详细介绍。
附图说明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图式的说明如下:
图1为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键盘的立体图。
图2A为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按键装置的立体图,其中键帽向上分离。
图2B为绘示图2A中的按键装置的爆炸图。
图3A为绘示图2A中的按键装置沿着线段3A-3A的剖面图,其中键帽复位并处于未按压位置。
图3B为绘示图3A中的按键装置的另一剖面图,其中键帽处于按压位置。
图4为绘示图2A中的底板与连接组件的局部侧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00:键盘
110:底板
120:连接组件
121:第一连接件
121a:第一衔接轴
121b:第一弧面
121c:第一枢接部
122:第二连接件
122a:第二衔接轴
122b:第二弧面
122c:第二枢接部
123:导引轴
124:第一限位轴
125:第二限位轴
130:导引结构
131:延伸件
132:滑槽
140:限位结构
141:第一限位部
141a:第一开槽
141b:第二开槽
142:第二限位部
142a:第一限位槽
142b:第二限位槽
150:键帽
160:电路板
A:轴线
D:方向
P1:第一虚拟平面
P2:第二虚拟平面
W1、W2、W3、W4、W5、W6: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示本实用新型之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现有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请参照图1。图1为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键盘100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键盘100可以是供桌面计算机使用的外接键盘(例如,PS2接口的键盘或USB接口的键盘)或是包含键盘形式的输入设备的计算机系统(例如,笔记本电脑或膝上型计算机),但并不以此为限。换言之,本实用新型的键盘100的概念可以应用于任何以按键装置作为输入接口的电子产品。
请参照图2A至图3B。图2A为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按键装置的立体图,其中键帽150向上分离。图2B为绘示图2A中的按键装置的爆炸图。图3A为绘示图2A中的按键装置沿着线段3A-3A的剖面图,其中键帽150复位并处于未按压位置。图3B为绘示图3A中的按键装置的另一剖面图,其中键帽150处于按压位置。以下将详细说明键盘100所包含的组件的结构、功能以及各元件之间的连接与作动关系。
如图2A至图3B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键盘100包含底板110、多个连接组件120(于图2A与图2B中仅示例性绘示一个)、多个键帽150(见图1)以及电路板160,其中底板110、单一连接组件120、单一键帽150与电路板160组合可视为独立的按键装置。电路板160设置于底板110与连接组件120之间。每一连接组件120穿过电路板160而与底板110连接。每一键帽150衔接于对应的连接组件120相对于底板110的另一端。藉此,每一连接组件120即可连接键帽150与底板110,并导引对应的键帽150相对底板110移动。于一些实施方式中,电路板160为薄膜电路板,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为了精简描述,下文中皆以单一按键装置进行说明。
如图2B至图3B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连接组件120包含第一连接件121以及第二连接件122。第一连接件121具有第一衔接轴121a、第一弧面121b以及第一枢接部121c。第一弧面121b配置以抵接底板110。第二连接件122具有第二衔接轴122a、第二弧面122b以及第二枢接部122c。第二弧面122b配置以抵接底板110。第一连接件121的第一枢接部121c与第二连接件122的第二枢接部122c基于一轴线A相枢接。键帽150衔接连接组件120的第一衔接轴121a与第二衔接轴122a,藉以受连接组件120导引而相对底板110移动。
具体来说,第一弧面121b位于第一衔接轴121a与第一枢接部121c之间,且较靠近第一枢接部121c。第二弧面122b位于第二衔接轴122a与第二枢接部122c之间,且较靠近第二枢接部122c。如图3A与图3B所示,一第一虚拟平面P1(以虚线表示)通过第一衔接轴121a与轴线A。一第二虚拟平面P2(以虚线表示)通过第二衔接轴122a与轴线A。第一弧面121b与第二弧面122b分别位于第一虚拟平面P1与第二虚拟平面P2的同一侧(亦即,位于第一虚拟平面P1与第二虚拟平面P2靠近底板110的一侧)。
藉由前述结构配置,在键帽150相对底板110移动期间,连接组件120的第一连接件121与第二连接件122即可分别以第一弧面121b与第二弧面122b为支点摆动于底板110上(类似翘翘板的作动方式)。因此,相较于现有剪刀式支撑结构,本实施方式的连接组件120即可有效地减少力臂的长度。不仅可获得更好的结构强度,还可有效地降低按键装置与键盘100的整体厚度。
于本实施方式中,连接组件120的第一衔接轴121a为枢接轴,而第二衔接轴122a为滑动轴,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于本实施方式中,请参照图2B,第一连接件121的第一枢接部121c为枢轴,而第二连接件122的第二枢接部122c为轴孔,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于实际应用中,第一连接件121的第一枢接部121c亦可改为轴孔,而第二连接件122的第二枢接部122c亦可改为枢轴。
如图2B至图3B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每一按键装置还进一步包含导引结构130。导引结构130连接底板110,并具有滑槽132。滑槽132实质上垂直于底板110延伸。连接组件120还包含导引轴123。导引轴123连接第一连接件121或第二连接件122,并可滑动地衔接导引结构130的滑槽132,于本实施方式中,导引轴123连接第一连接件121,且连接组件120中的导引轴123的轴心与轴线A重合。藉此,即可使连接组件120的第一连接件121与第二连接件122的枢转中心(即轴线A)能铅直地相对底板110移动,进而确保键帽150铅直地相对底板110移动。
如图2B至图3B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导引结构130包含相互平行的两延伸件131。延伸件131连接底板110。滑槽132形成于延伸件131之间。于一些实施方式中,底板110为金属材质所制成的板件,而导引结构130为由底板110弯折而成的一体成形结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于一些实施方式中,导引轴123与第一连接件121可为由塑料所构成的一体成型结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于一些实施方式中,导引轴123亦可改为连接至第二连接件122,且两者亦可为由塑料所构成的一体成型结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请参照图4,其为绘示图2A中的底板110与连接组件120的局部侧视图。如图2B与图4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每一按键装置还进一步包含限位结构140。限位结构140连接底板110,并具有第一限位部141以及第二限位部142。连接组件120还包含第一限位轴124以及第二限位轴125。第一限位轴124与第二限位轴125分别连接第一连接件121以及第二连接件122,并限位于底板110与限位结构140的第一限位部141之间。
并且,当连接组件120的第一限位轴124与限位结构140的第一限位部141抵接时,第一连接件121的第一弧面121b抵接底板110,并且当连接组件120的第二限位轴125与限位结构140的第一限位部141抵接时,第二连接件122的第二弧面122b抵接底板110。由此可知,藉由限位结构140的限位功能,即可确保第一连接件121与第二连接件122分别以第一弧面121b与第二弧面122b确实抵接底板110而不分离。
进一步来说,限位结构140还包含第二限位部142。第二限位部142连接于底板110与第一限位部141之间,并具有第一限位槽142a以及第二限位槽142b。第一限位槽142a与第二限位槽142b分别容置第一限位轴124与第二限位轴125。如图4所示,在平行于底板110的方向D上,第一限位槽142a的宽度W1大于第一限位轴124的宽度W3,并且第二限位槽142b的宽度W2大于第二限位轴125的宽度W4。藉此,在第一连接件121与第二连接件122分别以第一弧面121b与第二弧面122b在底板110上滚动(或滑动)期间,第一限位槽142a与第二限位槽142b可分别容许第一限位轴124与第二限位轴125在前述方向D上进行些微位移。
此外,第一限位部141具有第一开槽141a以及第二开槽141b。第一开槽141a(以虚线表示)与第二开槽141b(以虚线表示)分别邻接第二限位部142的第一限位槽142a与第二限位槽142b。如图4所示,在平行于底板110的方向D上,第一开槽141a的宽度W5小于第一限位轴124的宽度W3,并且第二开槽141b的宽度W6小于对应的第二限位轴125的宽度W4。
于实际应用中,可设计使宽度W5略小于宽度W3,并设计使宽度W6略小于宽度W4。藉此,在将第一限位轴124与第二限位轴125分别组装至第二限位部142的第一限位槽142a与第二限位槽142b之前,可先将第一限位轴124与第二限位轴125分别藉由挤压而通过第一限位部141的第一开槽141a与第二开槽141b,以增加组装便利性,并可避免第一限位轴124与第二限位轴125在按键装置的正常操作过程中轻易地脱离限位结构140的第一限位部141。
于一些实施方式中,若为了更确保第一限位部141对第一限位轴124与第二限位轴125的限位功能,亦可进一步设计使第一限位部141上邻接第一开槽141a与第二开槽141b的局部部位,在第一限位轴124与第二限位轴125分别组装至第二限位部142的第一限位槽142a与第二限位槽142b之后,部分地止挡于第一限位轴124与第二限位轴125远离底板110的一侧。
另一方面,如图2B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121与第二连接件122实质上各呈U字型。第一连接件121的两末端分别与第二连接件122的两末端彼此相向。第一连接件121具有两个第一枢接部121c,分别位于第一连接件121的两末端。第二连接件122具有两个第二枢接部122c,分别位于第二连接件122的两末端。藉此,在使第一限位轴124与第二限位轴125分别通过第一限位部141的第一开槽141a与第二开槽141b时,可先向内按压第一连接件121的两末端以及向内按压第二连接件122的两末端,待第一限位轴124与第二限位轴125分别对齐第二限位部142的第一限位槽142a与第二限位槽142b之后再释放第一连接件121与第二连接件122,藉以适当地将第一限位轴124与第二限位轴125分别组装于第一限位槽142a与第二限位槽142b。
于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一按键装置还可进一步包含复位件(图未示)。复位件可设置于键帽150与电路板160之间,并位于第一连接件121与第二连接件122所形成的框型区域内。当键帽150接受外力而被下压时,复位件将对键帽150产生一抗力,进而提供使用者按压的手感,而当施加于键帽150的外力释放之后,复位件可提供下压的键帽150回复至原始未按压的位置的回复力。
于一些实施例中,复位件可为一弹性体。于实际应用中,复位件亦可替换为其他具有类似功能的元件,例如磁性组件。
于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限位部142铅直地连接底板110,而第一限位部141铅直地连接第二限位部142,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于实务上可弹性地调整任两相连者之间的夹角。于一些实施方式中,底板110为金属材质所制成的板件,而限位结构140为由底板110弯折而成的一体成形结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于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轴124与第一连接件121可为由塑料所构成的一体成型结构,而第二限位轴125与第二连接件122可为由塑料所构成的一体成型结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由以上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详述,可以明显地看出,在本实用新型的按键装置与键盘中,连接组件的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分别以两弧面抵接底板,分别以位于两弧面之间的两枢接部相互枢接,并分别以位于两弧面外侧的两衔接轴与键帽衔接。藉此,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即可分别以两弧面为支点摆动于底板上(类似翘翘板的作动方式),进而导引键帽相对底板移动。相较于现有剪刀式支撑结构,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组件有效地减少力臂的长度,因此不仅可获得更好的结构强度,还可有效地降低按键装置与键盘的整体厚度。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方式揭示如上,然其并不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3)
1.一种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底板;
一连接组件,包含:
一第一连接件,具有一第一衔接轴以及一第一弧面,该第一弧面配置以抵接该底板;以及
一第二连接件,具有一第二衔接轴以及一第二弧面,该第二弧面配置以抵接该底板,该第一连接件与该第二连接件基于一轴线相枢接,其中一第一虚拟平面通过该第一衔接轴与该轴线,一第二虚拟平面通过该第二衔接轴与该轴线,且该第一弧面与该第二弧面分别位于该第一虚拟平面与该第二虚拟平面靠近该底板的同一侧;以及
一键帽,衔接该第一衔接轴与该第二衔接轴,并配置以受该连接组件导引而相对该底板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键帽相对该底板移动期间,该第一连接件与该第二连接件分别以该第一弧面与该第二弧面为支点摆动于该底板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弧面位于该第一衔接轴与该轴线之间,且较靠近该轴线,该第二弧面位于该第二衔接轴与该轴线之间,且较靠近该轴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件还具有一第一枢接部,该第二连接件还具有一第二枢接部,该第一枢接部与该第二枢接部基于该轴线枢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接部为一枢轴,并且该第二枢接部为一轴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导引结构,该导引结构连接该底板,并具有一滑槽,该滑槽实质上垂直于该底板延伸,该连接组件还包含一导引轴,该导引轴可滑动地衔接该滑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轴线通过该导引轴,该导引轴连接该第一连接件。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引结构包含相互平行的两延伸件,该些延伸件连接该底板,并且该滑槽形成于该些延伸件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限位结构,该限位结构连接该底板,并具有一第一限位部,该连接组件还包含一第一限位轴以及一第二限位轴,该第一限位轴与该第二限位轴分别连接该第一连接件以及该第二连接件,并限位于该底板与该第一限位部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限位轴与该第一限位部抵接时,该第一弧面抵接该底板,并且当该第二限位轴与该第一限位部抵接时,该第二弧面抵接该底板。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限位结构还包含一第二限位部,该第二限位部连接于该底板与该第一限位部之间,并具有一第一限位槽以及一第二限位槽,并且该第一限位槽与该第二限位槽分别容置该第一限位轴与该第二限位轴。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平行于该底板的一方向上,该第一限位槽的宽度大于该第一限位轴的宽度,并且该第二限位槽的宽度大于该第二限位轴的宽度。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限位部具有一第一开槽以及一第二开槽,该第一开槽与该第二开槽分别邻接该第一限位槽与该第二限位槽,在平行于该底板的一方向上,该第一开槽的宽度小于该第一限位轴的宽度,并且该第二开槽的宽度小于该第二限位轴的宽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054735.8U CN207052506U (zh) | 2017-08-22 | 2017-08-22 | 按键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054735.8U CN207052506U (zh) | 2017-08-22 | 2017-08-22 | 按键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052506U true CN207052506U (zh) | 2018-02-27 |
Family
ID=61504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054735.8U Active CN207052506U (zh) | 2017-08-22 | 2017-08-22 | 按键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052506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444429A (zh) * | 2019-05-03 | 2019-11-12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按键结构 |
US11264186B2 (en) | 2019-04-11 | 2022-03-01 |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 Keyswitch structure |
US11538644B2 (en) | 2019-04-11 | 2022-12-27 |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 Keyswitch structure |
-
2017
- 2017-08-22 CN CN201721054735.8U patent/CN20705250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264186B2 (en) | 2019-04-11 | 2022-03-01 |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 Keyswitch structure |
US11538644B2 (en) | 2019-04-11 | 2022-12-27 |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 Keyswitch structure |
CN110444429A (zh) * | 2019-05-03 | 2019-11-12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按键结构 |
CN110444430A (zh) * | 2019-05-03 | 2019-11-12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按键结构 |
CN110444429B (zh) * | 2019-05-03 | 2021-06-08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按键结构 |
CN110444430B (zh) * | 2019-05-03 | 2022-06-10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按键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052506U (zh) | 按键装置 | |
US9092065B2 (en) | Input device and lifting structure for the input device | |
US7381919B1 (en) | Lever button of electronic product | |
EP2302486A2 (en) | Keyboard | |
US20090225052A1 (en) | Input device | |
TWM448727U (zh) | 具有支撐板滑動結構的鍵盤 | |
TWI677892B (zh) | 鍵盤 | |
TWI697924B (zh) | 按鍵裝置及鍵盤裝置 | |
CN204011186U (zh) | 按键及应用按键的键盘 | |
TWI674520B (zh) | 鍵盤 | |
CN206003669U (zh) | 按键装置及键盘 | |
US20150340175A1 (en) | Key | |
TWM552131U (zh) | 按鍵裝置 | |
CN206003670U (zh) | 按键装置及键盘 | |
TWM542226U (zh) | 剪刀式支撐組件及應用其之鍵盤 | |
CN110244820B (zh) | 电子装置及扩充电子系统 | |
TWI665700B (zh) | 按鍵裝置及鍵盤 | |
CN207624590U (zh) | 按键结构 | |
CN105390308A (zh) | 一种有弹性挂钩限位结构的钣金剪刀脚支撑的键开关装置 | |
CN108461342A (zh) | 键盘 | |
US9236206B1 (en) | Thin keyboard command trigger structure | |
CN201369261Y (zh) | 电子装置及其按键结构 | |
CN201274247Y (zh) | 按钮结构 | |
CN213582108U (zh) | 一种分体式键盘 | |
US20090058811A1 (en) | Press-key structur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