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39861B - Optical laminate, polarizing plate and display device - Google Patents

Optical laminate, polarizing plate and display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39861B
TWI639861B TW106143078A TW106143078A TWI639861B TW I639861 B TWI639861 B TW I639861B TW 106143078 A TW106143078 A TW 106143078A TW 106143078 A TW106143078 A TW 106143078A TW I639861 B TWI639861 B TW I63986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unctional layer
optical functional
average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430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21837A (zh
Inventor
前田多惠子
芹澤直樹
中西隆之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凸版巴川光學薄膜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凸版巴川光學薄膜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凸版巴川光學薄膜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218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18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98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986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01Filters in the form of arr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粗糙感少、有濕潤的黑顯示為可能之高品質的適合作為防眩性薄膜之光學積層體,以及使用其之偏光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該光學積層體係在透光性基體上積層至少1層以上的光學機能層而成之光學積層體,於光學機能層的至少一面上形成有凹凸形狀,使用0.5mm寬度的光學梳之透射影像鮮明度為70~95%,藉由光干涉方式所測定的光學機能層之最外表面的凸部之平均面積與算術平均高度Sa之積為10~35μm3,平均傾斜角θa為0.10~0.40°。

Description

光學積層體、偏光板及顯示裝置
本發明關於適合防眩性薄膜之光學積層體,以及使用其之偏光板及顯示裝置。
於液晶顯示器或有機EL顯示器等之最外表面,為了提高影像的視覺辨認性,設置具有防眩性的機能性薄膜。防眩性薄膜係在表面上具有微細的凹凸構造,藉由擴散表面反射光而抑制外光的正反射,防止外光映入。
作為在表面上形成具有微細凹凸形狀的機能性薄膜之方法,一般為將含有紫外線硬化樹脂等的黏結劑與微粒子(填料)之塗布液塗布於透光性基體上而形成塗膜,並對此塗膜照射紫外線而使其硬化之手法,藉由微粒子的粒徑或添加量而調整防眩性或其它的諸特性(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及2)。又,如專利文獻3中記載,亦可藉由無規凝集構造而形成表面的凹凸形狀。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2-196117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8-158536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發明專利第5802043號公報
以往的防眩性薄膜係在使顯示器黑顯示時,外觀的白度強,成為粗糙感強的質感,變成品質低的外觀。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具有防眩性,粗糙感少,有濕潤的深之黑顯示為可能的高品質之光學積層體,以及使用其之偏光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本發明關於在透光性基體上積層至少1層以上的光學機能層而成之光學積層體,其特徵為:於光學機能層的至少一面上形成有凹凸形狀,使用0.5mm寬度的光學梳之透射影像鮮明度為70~95%,藉由光干涉方式所測定的光學機能層之最外表面的凸部之平均面積與算術平均高度Sa之積為10~35μm3,平均傾斜角θa為0.10~0.40°。
又,本發明之偏光板及影像顯示裝置具備上述之光學積層體。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具有防眩性,粗糙感少,有濕潤的深之黑顯示為可能的高品質之光學積層體,以及使用其之偏光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1‧‧‧透光性基體
2‧‧‧光學機能層
3、5、6、8‧‧‧透明基材
4、7‧‧‧偏光層
11、12‧‧‧偏光板
13‧‧‧液晶胞
14‧‧‧背光單元
100‧‧‧光學積層體
110‧‧‧偏光板
120‧‧‧顯示裝置
圖1係顯示實施形態之光學積層體的概略構成之剖面圖。
圖2係顯示實施形態之偏光板的概略構成之剖面圖。
圖3係顯示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的概略構成之剖面圖。
圖4係繪製實施例及比較例中的填料之粒徑與添加量的關係之曲線圖。
[實施發明之形態]
圖1係顯示實施形態之光學積層體的概略構成之剖面圖。實施形態之光學積層體100具備透光性基體1與在透光性基體1上所積層的至少1層之光學機能層2。於光學機能層2之表面上,形成微細的凹凸。藉由此凹凸使外光漫反射,而光學機能層2發揮防眩性。
作為透光性基體,可適宜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三乙醯纖維素(TAC)、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聚醯亞胺(PI)、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乙烯醇(PVA)、聚氯乙烯(PVC)、環烯烴共聚物(COC)、含降烯樹脂、聚醚碸、賽璐玢、芳香族聚醯胺等之各種樹脂薄膜。
透光性基體的全光線穿透率(JIS K7105)較佳為80%以上,更佳為90%以上。又,若考慮光學積層體的生產性或處理性,則透光性基體之厚度較佳為1~700μm,更佳為25~250μm。
於透光性基體上,為了提高與光學機能層的密著性,較佳為施予表面改質處理。作為表面改質處理,可例示鹼處理、電暈處理、電漿處理、濺鍍處理、界面活性劑或矽烷偶合劑等之塗布、Si蒸鍍等。
光學機能層係將至少含有藉由電離放射線或紫外線之照射而硬化的基材樹脂與無機微粒子之塗布液塗布於透光性基體上,透過使塗膜硬化而形成。於光學機能層形成用的塗布液中,亦可更添加樹脂粒子(填料)。
以下,說明光學機能層之形成時所用的樹脂組成物之構成成分。
作為基材樹脂,可使用藉由電離放射線或紫外線之照射而硬化的樹脂。
作為藉由電離放射線之照射而硬化的樹脂材料,可將具有丙烯醯基、甲基丙烯醯基、丙烯醯氧基、甲基丙烯醯氧基等之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基、或環氧基、乙烯醚基、氧雜環丁基等之陽離子聚合性官能基的單體、寡聚物、預聚物以單獨或混合而使用。作為單體,可例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氧基聚乙烯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新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新戊四醇三丙烯酸酯等。作為寡聚物、預聚物,可例示聚酯丙烯酸酯、聚胺基甲酸酯丙烯酸酯、多官能胺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環氧丙烯酸酯、聚醚丙烯酸酯、醇酸丙烯酸酯、三聚氰胺丙烯酸酯、聚矽氧丙烯酸酯等之丙烯酸酯化合物、不飽和聚酯 、四亞甲基二醇二環氧丙基醚、丙二醇二環氧丙基醚、新戊二醇二環氧丙基醚、雙酚A二環氧丙基醚或各種脂環式環氧等的環氧系化合物、3-乙基-3-羥基甲基氧雜環丁烷、1,4-雙{[(3-乙基-3-氧雜環丁基)甲氧基]甲基}苯、二[1-乙基(3-氧雜環丁基)]甲基醚等之氧雜環丁烷化合物。
上述的樹脂材料係可將光聚合起始劑的添加作為條件,藉由紫外線之照射而硬化。作為光聚合起始劑,可將苯乙酮系、二苯基酮系、噻噸酮系、苯偶姻、苯偶姻甲基醚等之自由基聚合起始劑、芳香族重氮鎓鹽、芳香族鋶鹽、芳香族碘鎓鹽、茂金屬化合物等之陽離子聚合起始劑以單獨或混合而使用。
光學機能層之基材樹脂中添加的無機微粒子較佳是平均粒徑為10~200nm的無機奈米粒子。無機微粒子之添加量較佳為0.1~5.0%。
作為無機微粒子,例如可使用膨潤性黏土。膨潤性黏土只要是具有陽離子交換能力,於該膨潤性黏土之層間收進溶劑而膨潤者即可,可為天然物,也可為合成物(包含取代物、衍生物)。又,也可為天然物與合成物之混合物。作為膨潤性黏土,例如可舉出雲母、合成雲母、蛭石、蒙脫石、鐵蒙脫石、鋁膨潤石、皂石、水輝石、滑鎂皂石、綠脫石、天然矽酸鈉(magadiite)、伊利石(ilerite)、水矽鈉石、層狀鈦酸、膨潤石、合成膨潤石等。此等之膨潤性黏土係可使用1種,也可混合複數而使用。另外,作為無機微粒子,亦可將膠態矽石、氧化鋁、氧化鋅以單獨或混合而使用。除了上述的膨潤性 黏土,還可併用膠態矽石、氧化鋁、氧化鋅之1種以上。
作為無機微粒子,更佳為層狀有機黏土。於本發明中,所謂的層狀有機黏土,就是指於膨潤性黏土之層間已導入有機鎓離子者。有機鎓離子只要是可利用膨潤性黏土的陽離子交換性而有機化者,則沒有限制。作為無機微粒子,例如可使用合成膨潤石(層狀有機黏土礦物)。合成膨潤石係作為使光學機能層形成用樹脂組成物的黏性增加之增黏劑發揮機能。作為增黏劑的合成膨潤石之添加,係抑制樹脂粒子及無機微粒子之沈降,有助於光學機能層的表面之凹凸構造形成。
樹脂粒子(填料)係在基材樹脂中凝集,於光學機能層之表面上形成微細的凹凸構造。不摻合樹脂粒子,藉由在光學機能層中形成無規凝集構造,亦可賦予防眩性展現時所需要的凹凸構造,但藉由在光學機能層中含有樹脂粒子,容易調整光學機能層表面的凹凸形狀之大小或數目。作為樹脂粒子,可使用由丙烯酸樹脂、聚苯乙烯樹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聚乙烯樹脂、環氧樹脂、聚矽氧樹脂、聚二氟亞乙烯、聚氟乙烯系樹脂等之透光性樹脂材料所構成者。樹脂粒子的材料之折射率較佳為1.40~1.75。為了調整折射率或樹脂粒子之分散,亦可混合材質(折射率)不同的2種以上之樹脂粒子而使用。
使用樹脂粒子時,光學機能層中的樹脂粒子之平均粒徑A(μm)及含有比例B(%)滿足以下之條件式(1)。
0<B≦-2.33A+9.67(惟,A>0)...(1)
樹脂粒子之平均粒徑A與含有比例B不滿足此條件時,後述的平均傾斜角以及凸部的平均面積與算術平均高度Sa之積脫離較佳的範圍,粗糙感及黑顯示時的白度變強,光學積層體之外觀品質降低。
又,於光學機能層形成用的樹脂組成物中,亦可添加調平劑。調平劑係配向於乾燥過程的塗膜之表面,具有將塗膜之表面張力均勻化,使塗膜之表面缺陷減少之機能。
再者,於光學機能層形成用的樹脂組成物中,亦可適宜添加有機溶劑。作為有機溶劑,可混合甲醇、乙醇、1-丙醇、2-丙醇、丁醇、異丙醇(IPA)、異丁醇等之醇類;丙酮、甲基乙基酮(MEK)、環己酮、甲基異丁基酮(MIBK)等之酮類;二丙酮醇等之酮醇類;苯、甲苯、二甲苯等之芳香族烴類;乙二醇、丙二醇、己二醇等之二醇類;乙基賽路蘇、丁基賽路蘇、乙基卡必醇、丁基卡必醇、二乙基賽路蘇、二乙基卡必醇、丙二醇單甲基醚等之二醇醚類;N-甲基吡咯啶酮、二甲基甲醯胺、乳酸甲酯、乳酸乙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戊酯等之酯類;二甲基醚、二乙基醚等之醚類;水等中的1種或2種以上而使用。
光學機能層之膜厚較佳為1.0~10.0μm,更佳為3.0~7.0μm。光學機能層之膜厚小於1μm時,發生因氧阻礙所造成的硬化不良,光學機能層的耐擦傷性變得容易降低。另一方面,若光學機能層之膜厚超過10.0μm,則由於基材樹脂層因硬化收縮所造成的捲曲變強而不佳。
於本實施形態之光學積層體中,使用0.5mm寬度的光學梳所測定的透射影像鮮明度為70~95%。透射影像鮮明度係與防眩性有關的參數。於本實施形態之光學積層體中,透射影像鮮明度之值為此範圍內時,得到不損害視覺辨認性的良好防眩性。透射影像鮮明度小於70%時,變成過剩的防眩性,視覺辨認性變差。另一方面,若透射影像鮮明度超過95%,則無法充分得到防眩性。
於本實施形態之光學積層體中,以光干涉方式所計測的光學機能層之最外表面的凸部之平均面積與算術平均高度Sa之積為10~35μm3。此處,所謂的凸部,就是當將通過測定面中存在的全部之凸部的頂點及凹部的最下點之平均水平的平均面作為基準時,指比該平均面高的部分,凸部的平均面積係算術平均高度Sa中的凸部之剖面積的平均值。又,算術平均高度Sa係依據ISO 25178所測定的值,為在面方向中擴張算術平均粗糙度Ra之參數,表示指定的基準面內之平均面與凹凸表面之偏差的絕對值之平均。凸部的平均面積與算術平均高度Sa之積係在將各凸部當作柱狀體而模型化時,相當於平均面上存在的凸部之平均體積的近似值。凸部的平均面積與算術平均高度Sa之積係表示平均面上存在的凸部之大小的指標,為與光學機能層表面平滑感(粗糙感的少度)有相關性的參數。凸部的平均面積與算術平均高度Sa之積愈小,平滑感愈良好,隨著變大而粗糙感增加。於本實施形態中,凸部的平均面積與算術平均高度Sa之積小 於10μm3時,由於光學機能層表面上形成的凸部之大小過小,雖然平滑感變得良好,但是無法充分地得到防眩性。另一方面,凸部的平均面積與算術平均高度Sa之積超過35μm3時,光學機能層表面上形成的凸部之尺寸過大,粗糙感變強。
又,本實施形態之光學機能層表面的凹凸形狀之平均傾斜角θa為0.10~0.40°。平均傾斜角係連接凸部之頂點與鄰接於此凸部的凹部之最下點的直線相對於平均面所成的角度之平均值,以θa=tan-1△a所定義之值。△a一般係使用觸針式表面粗糙度計來測定粗面形狀,於所測定求得的凹凸剖面之粗糙度曲線中,將在基準長度L內的凸部之頂點及鄰接於此凸部的凹部之最下點之差的絕對值之合計除以基準長度L後之值,但於本發明中,將以往△a之值在面方向中擴張,使用以光干涉方式所測定的測定面內之全部的凸部及凹部而算出之值。平均傾斜角θa為與黑度有相關性的參數。平均傾斜角愈小,黑度愈強,隨著變大而白度增加。於本實施形態中,平均傾斜角θa小於0.10°時,黑顯示時的黑度變強,但由於光學機能層表面上所形成的凸部之尺寸過小而無法充分地得到防眩性。另一方面,平均傾斜角θa超過0.40°時,使顯示器黑顯示時,白度變強。
又,於本實施形態之光學積層體中,較佳為在光學機能層中形成無規凝集構造。所謂的無規凝集構造,就是指相對多地含有樹脂成分之第一相與相對多地含有無機成分之第二相係三次元互相糾纏地存在,第二 相係指偏向存在於微粒子(樹脂粒子)之周圍的構造體。藉由在光學機能層中形成無規凝集構造,由於可減少細的凹凸,可提高防眩性與黑顯示時的黑度。無規凝集構造例如可藉由日本發明專利第5802043號公報中記載之方法形成。
圖2係顯示實施形態之偏光板的概略構成之剖面圖。偏光板110具備光學積層體100與偏光薄膜11。光學積層體100為圖1所示者,於透光性基體1之未設置光學機能層2之側的面上,設置偏光薄膜(偏光基體)11。偏光薄膜11例如係依順序積層有透明基材3、偏光層4及透明基材5者。透明基材3和5、偏光層4之材質係沒有特別的限定,通常可適宜使用偏光薄膜中所用者。
圖3係顯示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的概略構成之剖面圖。顯示裝置120係依順序積層有光學積層體100、偏光薄膜11、液晶胞13、偏光薄膜(偏光基體)12及背光單元14者。偏光薄膜12例如係依順序積層有透明基材6、偏光層7及透明基材8者。透明基材6和8、偏光層7之材質係沒有特別的限定,通常可適宜使用偏光薄膜中所用者。液晶胞13係具備在具有透明電極的一對透明基材之間封入有液晶分子的液晶面板與彩色濾光片,藉由對應於透明電極間所施加的電壓,使液晶分子的配向變化,而控制各畫素的光之穿透率,形成影像之裝置。背光單元14具備光源與光擴散板(皆未圖示),係使自光源所出射的光均勻地擴散,從出射面出射之照明裝置。
再者,圖3中所示的顯示裝置120亦可進一步 具備擴散薄膜、稜鏡片、增亮膜、或用於補償液晶胞或偏光板的相位差之相位差薄膜、觸控感測器。
本實施形態之光學積層體係除了抑制眩光之光學機能層,還可更具有低折射率層等之折射率調整層、抗靜電層、防污層的至少1層。
低折射率層係設置於光學機能層之上,用於藉由降低表面之折射率而減少反射率之機能層。低折射率層係可藉由將包含聚酯丙烯酸酯系單體、環氧丙烯酸酯系單體、胺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系單體、多元醇丙烯酸酯系單體等之電離放射線硬化性材料與聚合起始劑的塗液予以塗布,藉由聚合塗膜,使其硬化而形成。於低折射率層中,作為低折射粒子,亦可使由LiF、MgF、3NaF.AlF或AlF(皆折射率1.4)或Na3AlF6(冰晶石,折射率1.33)等之低折射材料所構成的低折射率微粒子分散。又,作為低折射率微粒子,可適宜使用在粒子內部具有空隙的粒子。當為在粒子內部具有空隙的粒子時,由於可將空隙的部分當作空氣之折射率(≒1),故可成為具備非常低的折射率之低折射率粒子。具體而言,藉由使用在內部具有空隙的低折射率矽石粒子,可降低折射率。
抗靜電層係可藉由將包含聚酯丙烯酸酯系單體、環氧丙烯酸酯系單體、胺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系單體、多元醇丙烯酸酯系單體等之電離放射線硬化性材料、聚合起始劑與抗靜電劑之塗液予以塗布,藉由聚合使其硬化而形成。作為抗靜電劑,例如可使用摻合有銻的氧化錫(ATO)、摻合有錫的氧化銦(ITO)等之金屬氧化物系 微粒子、高分子型導電性組成物或四級銨鹽等。抗靜電層係可設置在光學積層體的最外表面,也可設置在光學機能層與透光性基體之間。
防污層係設置在光學積層體之最外表面,藉由對於光學積層體賦予撥水性及/或撥油性,而提高防污性者。防污層係可藉由乾塗布或濕塗布矽氧化物、含氟的矽烷化合物、氟烷基矽氮烷、氟烷基矽烷、含氟的矽系化合物、含全氟聚醚基的矽烷偶合劑等而形成。
於上述的低折射率層、抗靜電層、防污層以外,或除了低折射率層、抗靜電層、防污層,還可設置紅外線吸收層、紫外線吸收層、色修正層等之至少1層。
[實施例]
以下,說明具體地實施實施形態之光學積層體的實施例。
(光學積層體之製造方法)
調製摻合有以下所示的材料之光學機能層形成用塗布液,將所調製的塗液塗布於厚度40μm的三乙醯纖維素薄膜(透光性基體)上,使塗膜乾燥(使溶劑揮發)後,藉由對於塗膜照射紫外線而使其光硬化,得到實施例及比較例之光學積層體。
[光學機能層形成用塗布液之使用材料]
各成分的添加量係佔光學機能層形成用塗布液的全部固體成分質量(100質量份)之比例(質量%)。又,基材樹脂的添加量係以全部固體成分成為100質量份之方式,按照樹脂粒子的添加量而調節。
.基材樹脂:UV/EB硬化性樹脂Light Acrylate PE-3A(新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共榮社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折射率1.52 87.7~92.7質量份
.樹脂粒子(填料):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粒子,折射率1.515,平均粒徑及添加量係如表1中記載
.無機微粒子1:合成膨潤石 0.5質量份
.無機微粒子2:氧化鋁奈米粒子,平均粒徑40nm 2.0質量份
.光聚合起始劑:Irgacure 184(BASF日本製) 4.8質量份
又,塗料稀釋係使用甲苯及異丙醇以16:37之比例混合的混合溶劑來實施。
用以下之方法測定實施例及比較例之光學積層體的透射影像鮮明度、平均傾斜角、光學機能層之表面上存在的凸部之平均面積及算術平均高度Sa。
[透射影像鮮明度]
透射影像鮮明度係依照JIS K7105,使用影像鮮明性測定器(ICM-1T,SUGA試驗器股份有限公司製),以光學梳寬度0.5mm測定。
[平均傾斜角θa、凸部的平均面積與算術平均高度Sa之積]
使用非接觸表面.層剖面形狀計測系統(測定裝置:VertScan R3300FL-Lite-AC,解析軟體:VertScan4,菱化系統股份有限公司製),藉由光干涉方式測定光學機能層的最外表面之凹凸形狀。以裝置的解析軟體來解析測 定數據。平均傾斜角θa係使用解析軟體的傾斜角解析機能,以測定區域整體的數據為基礎而算出。又,凸部的平均面積及算術平均高度Sa係使用解析軟體的粒子解析機能而算出。
平滑感、黑度係依照以下的評價方法進行評價。
[平滑感及黑度之評價方法與評價基準]
準備隔著透明的黏著層將實施例及比較例之光學積層體貼合於黑色壓克力板(Sumipex 960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上者。使螢光燈的光映入黑壓克力板,自黑壓克力板之中心起垂直地離50cm之位置,觀察光學積層體表面,透過感官評價平滑感及黑度,以5階段評價。將20人的試驗者之評價點數予以平均,將平均值簡化到0.5單位之值當作評價分數。又,若評價分數為4以上,則判斷平滑感或黑度為良好。
<平滑感之評價基準>
5:無粗糙感,為滑順的質感
4:粗糙感少,為稍微滑順的質感
3:有粗糙感,為無滑順的質感
2:粗糙感稍強
1:粗糙感強
<黑度之評價基準>
5:光學積層體表面幾乎沒有漫反射,有濕潤的深之色調
4:光學積層體表面的漫反射少,有濕潤的色調
3:光學積層體表面稍有漫反射,白度稍多的色調
2:白度稍強
1:白度強
表1中彙總顯示實施例及比較例之光學機能層形成用塗布液中使用的填料之粒徑及添加量、塗布液之塗布膜厚、透射影像鮮明度、平均傾斜角θa、凸部的平均面積與算術平均高度Sa之積、平滑感及黑度之評價結果。
再者,表1中所示的填料之添加量係佔光學機能層形成用塗布液的全部固體成分質量之比例(質量%)。此處,所謂光學機能層形成用塗布液的全部固體成分,就是指溶劑以外的成分。因此,光學機能層形成用塗布液的全部固體成分中之樹脂粒子、無機微粒子之摻合比例(質量%)係與作為光學機能層形成用塗布液的硬化膜之光學機能層中的樹脂粒子、無機微粒子之含有比例(質量%)相等。
如表1中所示,於實施例1~7之光學積層體中,當使用0.5mm寬度的光學梳所測定的透射影像鮮明度為70~95%之範圍內,凸部的平均面積與算術平均高度Sa之積為10~35μm3之範圍內,且平均傾斜角θa為0.10~0.40°之範圍內時,確認了可實現一種光學積層體,其能發揮良好的防眩性,滑順且無粗糙感,有濕潤的深之黑顯示為可能。再者,實施例2~7之光學積層體由於平均傾斜角θa為0.16以上0.40以下,且凸部平均面積與算術平均高度Sa之積為10以上30以下,可同時實現高的平滑感與有濕潤的黑顯示,因此確認為更佳。再者,實施例5~7之光學積層體由於平均傾斜角θa為0.27以上0.40以下,且透過凸部平均面積與算術平均高度Sa之積為10以上25以下,可同時實現更高的平滑感與有濕潤的黑顯示,因此確認為進一步較佳。
相對於此,於比較例1~5中,由於平均傾斜角θa超過0.40°,凸部的平均面積與算術平均高度Sa之積亦超過35μm3,而粗糙感顯著,黑顯示時的白度變強。
圖4係繪製實施例及比較例中之填料的粒徑與添加量之關係的曲線圖。於圖4之曲線圖中,黑圓係實施例的繪點,×記號係比較例的繪點。再者,於未添加填料的實施例1中,填料的粒徑A及填料的添加量B皆當作零繪製。
如圖4中所示,於實施例1~7之光學積層體中,當凸部的填料之粒徑(平均粒徑)及添加量在一定之範圍內(圖4的虛線以下之區域內)時,可知平均傾斜角及凸部的平均面積與算術平均高度Sa之積成為上述的較佳範圍內,結果表面的平滑感與黑顯示的黑度變良好。具體而言,當添加填料時,只要填料的粒徑A(平均粒徑;μm)與填料的添加量(%)滿足以下之條件(1)即可。
0<B≦-2.33A+9.67(惟,A>0)...(1)
再者,根據圖4及表1之實施例2~7,當凸部的填料之粒徑A(平均粒徑;μm)及添加量B(%)在滿足下述條件(2)的一定之範圍內(圖4的雙虛線以上單虛線以下之區域內)時,發現平均傾斜角及凸部的平均面積與算術平均高度Sa之積成為上述較佳的範圍內,發揮良好的防眩性,可同時實現高的平滑感與有濕潤的深之黑顯示。
-2.33A+4.00≦B≦-2.33A+9.67(惟,A>0)...(2)
再者,根據圖4及表1之實施例5~7,當凸部的填料之粒徑A(平均粒徑;μm)及添加量B(%)在滿足下述條件(3)的一定之範圍內(圖4的雙虛線以上單虛線以下,且0.5≦B≦5,而且1.5≦A≦3.5之區域內)時,發現平均傾斜角及凸部的平均面積與算術平均高度Sa之積成為 上述更佳的範圍內,發揮良好的防眩性,可同時實現更高的平滑感與有濕潤的深之黑顯示,達成最佳的效果。
0.5≦B≦-2.33A+9.67≦5(惟,1.5≦A≦3.5)...(3)
如以上說明,根據本發明之光學積層體,藉由透射影像鮮明度、平均傾斜角θa、凸部的平均面積與算術平均高度Sa之積的任一者皆在上述範圍內,確認了即使具有防眩性,滑順且有濕潤的深之黑顯示也為可能。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光學積層體係可利用作為液晶顯示器或有機EL顯示器等影像顯示裝置中使用的防眩薄膜。
本發明之光學積層體由於具有防眩性,粗糙感少,使有濕潤的深之黑顯示成為可能,故特別適合作為電視所用的防眩薄膜。

Claims (7)

  1. 一種光學積層體,其係在透光性基體上積層至少1層以上的光學機能層而成之光學積層體,其特徵為:於該光學機能層的至少一面上形成有凹凸形狀,使用0.5mm寬度的光學梳之透射影像鮮明度為70~95%,藉由光干涉方式所測定的該光學機能層之最外表面的凸部之平均面積與算術平均高度Sa之積為10~35μm3,平均傾斜角θa為0.10~0.40°。
  2. 如請求項1之光學積層體,其中該光學機能層形成無規凝集構造。
  3. 如請求項1之光學積層體,其中該光學機能層中的樹脂粒子之平均粒徑A(μm)及含有比例B(%)係滿足以下之條件式(1);0<B≦-2.33A+9.67(惟,A>0)‧‧‧(1)。
  4. 如請求項1之光學積層體,其中該光學機能層包括包含含有藉由電離放射線或紫外線之照射而硬化的基材樹脂之塗布液的硬化膜之1層以上的層。
  5. 如請求項1之光學積層體,其進一步具備折射率調整層、抗靜電層、防污層中的至少1層。
  6. 一種偏光板,其特徵為在構成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光學積層體的該透光性基體上,積層偏光基體而成。
  7. 一種顯示裝置,其特徵為具備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光學積層體。
TW106143078A 2016-12-14 2017-12-08 Optical laminate, polarizing plate and display device TWI6398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42209A JP6674371B2 (ja) 2016-12-14 2016-12-14 光学積層体、偏光板及び表示装置
JP2016-242209 2016-12-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1837A TW201821837A (zh) 2018-06-16
TWI639861B true TWI639861B (zh) 2018-11-01

Family

ID=62633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43078A TWI639861B (zh) 2016-12-14 2017-12-08 Optical laminate, polarizing plate and display device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674371B2 (zh)
KR (1) KR102026541B1 (zh)
TW (1) TWI6398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3976B (zh) * 2018-07-25 2022-05-11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易接著薄膜及其製造方法、偏光板、以及影像顯示裝置
JP6792743B1 (ja) * 2019-02-12 2020-11-25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ペン入力デバイス用表面材
JP6873411B2 (ja) * 2019-10-17 2021-05-19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光学積層体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用途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50275A1 (ja) * 2013-10-04 2015-04-0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
TW201525532A (zh) * 2013-11-29 2015-07-01 Sumitomo Chemical Co 防眩膜
TW201532827A (zh) * 2013-11-29 2015-09-01 Sumitomo Chemical Co 防眩膜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2043A (ja) 1981-06-29 1983-01-07 Fujitsu Ltd 多層配線層の形成方法
JP2967474B2 (ja) * 1997-03-27 1999-10-25 株式会社巴川製紙所 防眩材料及びそれを使用した偏光フィルム
JP2002196117A (ja) 2000-12-25 2002-07-10 Nitto Denko Corp 光拡散層、光拡散性シート及び光学素子
JP2005140890A (ja) * 2003-11-05 2005-06-02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防眩フィル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US7963660B2 (en) 2005-06-28 2011-06-21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Antiglare hard-coated film
JP2007156132A (ja) * 2005-12-06 2007-06-21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防眩フィル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7187952A (ja) * 2006-01-16 2007-07-26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防眩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そのための金型の製造方法、及び表示装置
JP5103825B2 (ja) 2006-08-18 2012-12-1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135871B2 (ja) * 2007-05-08 2013-02-0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防眩性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1013238A (ja) * 2009-06-01 2011-01-20 Tomoegawa Paper Co Ltd 防眩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TWI454753B (zh) * 2010-04-19 2014-10-01 Tomoegawa Co Ltd 光學積層體、偏光板、顯示裝置及光學積層體之製造方法
JP5653378B2 (ja) * 2011-09-27 2015-01-14 日本製紙株式会社 防眩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5826104B2 (ja) * 2012-04-27 2015-12-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拡散性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光拡散性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212844B2 (ja) * 2012-09-14 2017-10-1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液晶パネル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107184B2 (ja) * 2013-02-04 2017-04-0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偏光板、液晶パネル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5206837A (ja) * 2014-04-17 2015-11-1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偏光板、液晶パネル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634685B2 (ja) * 2015-03-03 2020-01-2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50275A1 (ja) * 2013-10-04 2015-04-0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
TW201525532A (zh) * 2013-11-29 2015-07-01 Sumitomo Chemical Co 防眩膜
TW201532827A (zh) * 2013-11-29 2015-09-01 Sumitomo Chemical Co 防眩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1837A (zh) 2018-06-16
KR102026541B1 (ko) 2019-09-27
JP6674371B2 (ja) 2020-04-01
JP2018097187A (ja) 2018-06-21
KR20180068859A (ko) 2018-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23797B (zh) 光學積層體、偏光板及顯示裝置
JP6698552B2 (ja) 光学積層体、偏光板及び表示装置
KR101471692B1 (ko) 방현성 하드 코트 필름, 그것을 사용한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그리고 방현성 하드 코트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JP6153723B2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防眩性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TWI652167B (zh) 光學積層體、偏光板及顯示裝置
US20110080643A1 (en) Hard-coated antiglare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same
TWI639861B (zh) Optical laminate, polarizing plate and display device
TWI638210B (zh) Optical laminate, polarizing plate and display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