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39656B - Shaped body for exterior installation - Google Patents

Shaped body for exterior installation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39656B
TWI639656B TW103143377A TW103143377A TWI639656B TW I639656 B TWI639656 B TW I639656B TW 103143377 A TW103143377 A TW 103143377A TW 103143377 A TW103143377 A TW 103143377A TW I639656 B TWI639656 B TW I63965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carbon atoms
mass
polycarbonate
formul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433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27438A (zh
Inventor
青木佑介
Original Assignee
出光興產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出光興產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出光興產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274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274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96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965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83/00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83/10Block- or graft-co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 C08L83/12Block- or graft-co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containing polyether seque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008Organic ingredient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the "one dot" groups of C08K5/01 - C08K5/59
    • C08K5/005Stabilisers against oxidation, heat, light, ozo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83/00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83/04Polysilox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83/00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83/10Block- or graft-co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42Block-or graft-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 C08G77/445Block-or graft-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containing polyester sequences
    • C08G77/448Block-or graft-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containing polyester sequences containing polycarbonate sequenc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 Other Resins Obtained By Reactions Not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AREA)

Abstract

一種屋外設置用成形體,其係使相對於聚碳酸酯系樹脂(A)100質量份調配紫外線吸收劑(B)0.001~1質量份而成之聚碳酸酯系樹脂組合物成形而獲得,該聚碳酸酯系樹脂(A)包含:主鏈具有包含通式(I)所表示之重複單元之聚碳酸酯嵌段與包含通式(II)所表示且平均重複數n為30~500之矽氧烷重複結構之聚有機矽氧烷嵌段的聚碳酸酯-聚有機矽氧烷共聚物(A-1)30~100質量%、及該聚碳酸酯-聚有機矽氧烷共聚物(A-1)以外之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A-2)70~0質量%;上述聚碳酸酯系樹脂(A)中聚有機矽氧烷嵌段之含有率x為2.0~15.0質量%,且平均重複數n與聚有機矽氧烷嵌段之含有率x的積nx滿足200以上。

Description

屋外設置用成形體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屋外設置用成形體。更詳細而言,係關於一種包含特定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於屋外長期使用時之耐衝擊性之保持率、低溫時之耐衝擊性優異,可防止成形時之成形品之黃變並且濕熱穩定性優異的屋外設置用成形體。
由雙酚A等製造之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PC)由於耐熱性、機械特性、尺寸穩定性等優異,故而於電氣/電子領域、汽車領域、建築領域等中大量用作各種零件之材料。然而,例如,設置於屋外之PC成形體暴露於太陽光或風雨中,或暴露於冬季之低溫、夏季之高溫中,於嚴酷之條件下使用。已知,由於在此種嚴酷之條件下使用,故而為了防止因暴露於太陽光或風雨中所導致之物性劣化或黃變而添加紫外線吸收劑而使用。
另一方面,已知,為了改善低溫時(例如-30~-40℃)之耐衝擊性,使用包含聚碳酸酯與聚有機矽氧烷之共聚物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混合物作為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並製成資訊通訊盒等屋外電氣/電子儲物箱等屋外設置用成形體(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又,專利文獻2中揭示有一種屋外設置用透明成形體,其係使於包含特定之矽含量之聚碳酸酯與聚有機矽氧烷之共聚物中含有紫外線吸收劑與特定之磷化合物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成形而獲得的平均厚度為0.5~5mm之平板狀成形體,且其平均厚度下之霧度值為 10以下。
然而,該等專利文獻中具體所示之由芳香族聚碳酸酯系樹脂組合物成形而得的屋外設置用成形體存在如下問題:因暴露於太陽光或風雨中而耐候性降低,且隨著時間之經過而聚碳酸酯樹脂所具有之優異耐衝擊性大幅下降,或發生黃變。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1/1551490號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1-246530號公報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屋外設置用成形體,其係於使用包含聚碳酸酯-聚有機矽氧烷共聚物(以下,有時亦簡稱為「PC-POS」)的芳香族聚碳酸酯系樹脂時,藉由使用包含聚有機矽氧烷之鏈長與聚有機矽氧烷嵌段部分之含量為特定範圍內之PC-POS的芳香族聚碳酸酯系樹脂,而改善上述問題,其於屋外長期使用時耐衝擊性之保持率、低溫時之耐衝擊性優異,可防止成形品之黃變,並且濕熱穩定性優異。
本發明者進行努力研究,結果發現:藉由使用在包含PC-POS中採用特定之矽氧烷重複單元數與矽氧烷重複單元含量者之芳香族聚碳酸酯系樹脂中調配有紫外線吸收劑的組合物,可獲得上述物性平衡優異之屋外設置用成形體,從而完成本發明。
即,本發明係關於下述[1]~[5]。
[1]一種屋外設置用成形體,其特徵在於:其係使相對於聚碳酸酯系樹脂(A)100質量份調配紫外線吸收劑(B)0.001~1質量份而成的聚 碳酸酯系樹脂組合物成形所獲得者,該聚碳酸酯系樹脂(A)包含:主鏈具有包含通式(I)所表示之重複單元之聚碳酸酯嵌段與包含通式(II)所表示且平均重複數n為30~500之矽氧烷重複結構之聚有機矽氧烷嵌段的聚碳酸酯-聚有機矽氧烷共聚物(A-1)30~100質量%、及該聚碳酸酯-聚有機矽氧烷共聚物(A-1)以外之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A-2)70~0質量%;上述聚碳酸酯系樹脂(A)中聚有機矽氧烷嵌段之含有率x為2.0~15.0質量%,且平均重複數n與聚有機矽氧烷嵌段之含有率x之積nx滿足200以上,
[式中,R1及R2分別獨立地表示鹵素原子、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1~6之烷氧基;X表示單鍵、碳數1~8之伸烷基、碳數2~8之亞烷基、碳數5~15之伸環烷基、碳數5~15之亞環烷基、茀二基、碳數7~15之芳基伸烷基、碳數7~15之芳基亞烷基、-S-、-SO-、-SO2-、-O-或-CO-;a及b分別獨立地表示0~4之整數;R3及R4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碳數1~6之烷基、碳數1~6之烷氧基或碳數6~12之芳基;平均重複數n表示聚有機矽氧烷嵌段中之矽氧烷重複單元之合計數]。
[2]如上述[1]之屋外設置用成形體,其中上述聚碳酸酯系樹脂組 合物係相對於上述聚碳酸酯系樹脂(A)100質量份進而調配抗氧化劑(C)0.001~2質量份而成。
[3]如上述[1]或[2]之屋外設置用成形體,其中上述聚碳酸酯系樹脂(A)之黏度平均分子量為16,000~26,000。
[4]如上述[1]至[3]中任一項之屋外設置用成形體,其中包含通式(II)所表示之矽氧烷重複結構之聚有機矽氧烷嵌段為下述通式(II')或下述通式(II")所表示者,
[式中,上述通式(II')及通式(II")中,R3~R6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碳數1~6之烷基、碳數1~6之烷氧基或碳數6~12之芳基;Y表示單鍵、或包含-C(=O)-、脂肪族基或芳香族基之二價有機殘基;n為30~500之平均重複數;Z'表示單鍵、-R7O-、-R7COO-、-R7NH-、-COO-或-S-,該R7表示直鏈、支鏈或環狀伸烷基、經於芳香環上可具有烷氧基之芳基取代的伸烷基、伸芳基或二伸芳基;β表示源自二異氰酸酯化合物之二價基或源自二羧酸之二價基;m表示0或1;p與q之和為n,且為30~500之平均重複數]。
[5]如上述[1]至[4]中任一項之屋外設置用成形體,其中屋外設置用成形體係選自屋外電氣/電子儲物箱、太陽能發電用接線盒、太陽能熱水器外殼、空調室外機外殼、車庫屋頂材料、看板/廣告牌外 框。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於屋外長期使用時耐衝擊性之保持率、低溫時之耐衝擊性優異,可防止成形品之黃變,並且濕熱穩定性優異之屋外設置用成形體。
本發明之屋外設置用成形體係使相對於下述特定之(A)成分100質量份調配下述特定之(B)成分0.001~1質量份而成的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成形所獲得者。
以下,對本發明之屋外設置用成形體詳細地說明。再者,於本說明書中,被視為較佳之規定可任意地採用,較佳者彼此之組合更佳。
[聚碳酸酯系樹脂(A)]
(A)成分之聚碳酸酯系樹脂包含:主鏈具有包含通式(I)所表示之重複單元之聚碳酸酯嵌段、及包含通式(II)所表示且平均重複數n為30~500之矽氧烷重複結構之聚有機矽氧烷嵌段的聚碳酸酯-聚有機矽氧烷共聚物(A-1)(以下,有時亦簡稱為PC-POS(A-1))。
PC-POS(A-1)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併用兩種以上。
[化3]
[式中,R1及R2分別獨立地表示鹵素原子、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1~6之烷氧基;X表示單鍵、碳數1~8之伸烷基、碳數2~8之亞烷基、碳數5~15之伸環烷基、碳數5~15之亞環烷基、茀二基、碳數7~15之芳基伸烷基、碳數7~15之芳基亞烷基、-S-、-SO-、-SO2-、-O-或-CO-;a及b分別獨立地表示0~4之整數; R3及R4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碳數1~6之烷基、碳數1~6之烷氧基或碳數6~12之芳基;平均重複數n表示聚有機矽氧烷嵌段中之矽氧烷重複單元之合計數]
通式(I)中,作為R1及R2分別獨立地表示之鹵素原子,可列舉: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
作為R1及R2分別獨立地表示之烷基,可列舉: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各種丁基(所謂「各種」,表示包含直鏈狀及所有支鏈狀者,以下相同)、各種戊基、各種己基。作為R1及R2分別獨立地表示之烷氧基,可列舉烷基部位為上述烷基之情形。
作為R1及R2,均較佳為碳數1~4之烷基或碳數1~4之烷氧基。
作為X表示之伸烷基,例如可列舉:亞甲基、伸乙基、三亞甲基、四亞甲基、六亞甲基等,較佳為碳數1~5之伸烷基。作為X表示之亞烷基,可列舉:亞乙基、亞異丙基等。作為X表示之伸環烷基,較佳為碳數5~10者,可列舉:環戊二基、環己二基、環辛二基等。 作為X表示之亞環烷基,例如可列舉:亞環己基、3,5,5-三甲基亞環己基、2-亞金剛烷基等,較佳為碳數5~10之亞環烷基,更佳為碳數5~8之亞環烷基。作為X表示之芳基伸烷基之芳基部位,可列舉:苯基、萘基、聯苯基、蒽基等成環碳數6~14之芳基。作為X表示之芳基亞烷基之芳基部位,可列舉:苯基、萘基、聯苯基、蒽基等成環碳數6~14之芳基。
a及b分別獨立地表示0~4之整數,較佳為0~2,更佳為0或1。
通式(II)中,作為R3及R4分別獨立地表示之鹵素原子,可列舉: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作為R3及R4分別獨立地表示之烷基、烷氧基,可列舉與R1及R2之情形相同者。作為R3及R4分別獨立地表示之芳基,可列舉:苯基、萘基等。
再者,作為R3及R4,均較佳為氫原子、碳數1~6之烷基、碳數1~6之烷氧基或碳數6~12之芳基,均更佳為甲基。
(A)成分如下所述般亦可含有不屬於上述(A-1)成分之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作為(A-2)成分。此處,(A)成分中之(A-1)成分及(A-2)成分之調配比率係以(A-1)成分30~100質量%與(A-2)成分70~0質量%[將(A-1)成分與(A-2)成分之合計量設為100質量%]之比率使用。
於(A-1)成分未達30質量%之情形時,必須提高(A-1)成分中之聚有機矽氧烷嵌段部分之含有率,有於PC-POS之製造上欠佳之情形。就以上之觀點而言,上述(A-1)成分之含量於(A)成分中較佳為60質量%以上,更佳為70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80質量%以上,尤佳為90質量%以上。
包含PC-POS(A-1)30~100質量%與(A-1)以外之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A-2)70~0質量%的聚碳酸酯系樹脂(A)之黏度平均分子量(Mv)較佳為16,000~26,000,更佳為17,000~23,000。若(A)成分之黏度平均分子量為該範圍,則成形體之耐衝擊性變得充分,尤其是薄壁之成形 體之耐衝擊優異。
再者,於本發明中,黏度平均分子量(Mv)係利用烏氏黏度管測定20℃下之二氯甲烷溶液之極限黏度[η],並根據Schnell之式([η]=1.23×10-5×Mv0.83)所算出之值。
於本發明中,聚碳酸酯系樹脂(A)中包含通式(II)所表示之平均重複數n為30~500之矽氧烷重複單元的聚有機矽氧烷嵌段之含有率(x)必須為2.0~15.0質量%。
若x未達2.0質量%,則低溫時(-30℃)之耐衝擊性降低,並且長期暴露於太陽光或風雨之情形時耐候性試驗後之艾氏(Izod)衝擊強度之保持率及濕熱穩定性試驗後之艾氏衝擊強度之保持率大幅度降低,故而欠佳。又,若x超過15.0質量%,則常溫時(23℃)及低溫時(-30℃)之耐衝擊性降低。
由於以上觀點,故而聚有機矽氧烷嵌段之含有率(x)較佳為2.5~10質量%,更佳為3.0~8.5質量%,進而較佳為3.2~7.5質量%。
此處,(A)成分中之聚有機矽氧烷嵌段之含有率(x)係藉由核磁共振(NMR)測定所算出之值。
通式(II)中之n係平均重複數,表示聚有機矽氧烷嵌段中之矽氧烷重複單元之合計數。
於本發明中,n必須為30~500,若n未達30,則低溫時(-30℃)之耐衝擊性降低,並且耐候性試驗後之艾氏衝擊強度之保持率及濕熱穩定性試驗後之艾氏衝擊強度之保持率大幅度降低,故而欠佳。
又,若n超過500,則於製造PC-POS時,製造時之操作變得困難,欠佳。
就低溫時(-30℃)之耐衝擊性方面而言,較佳為將n設為70以上。
又,就透明性方面而言,較理想為將n較佳為設為200以下,更佳為設為150以下。
於本發明中,通式(II)所表示之矽氧烷重複單元之平均重複數n與(A)成分中聚有機矽氧烷嵌段之含有率(x)的積(nx)必須為200以上。
若nx未達200,則耐候性試驗後之艾氏衝擊強度之保持率及濕熱穩定性試驗後之艾氏衝擊強度之保持率大幅度降低,故而欠佳。由於以上觀點,故而nx較佳為300以上,更佳為400以上。上限值由n及x之上限值決定,通常為3000以下,較佳為2000以下。
作為包含通式(II)所表示之重複結構的聚有機矽氧烷嵌段之結構,較佳為下述通式(II')所表示者。
上述式(II')中,R3~R6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碳數1~6之烷基、碳數1~6之烷氧基或碳數6~12之芳基;Y表示單鍵、或包含-C(=O)-、脂肪族基或芳香族基之二價有機殘基;n為30~500之平均重複數。
作為R3~R6,均較佳為氫原子、碳數1~6之烷基、碳數1~6之烷氧基或碳數6~12之芳基;作為Y,較佳為具有烷基之酚系化合物之殘基,更佳為源自烯丙基酚之有機殘基或源自丁香酚之有機殘基。
又,作為包含通式(II)所表示之重複結構的聚有機矽氧烷嵌段之結構,較佳為下述式(II")所表示者。
[化5]
上述式(II")中,R3~R6及Y與上述通式(II')中者相同,較佳者亦相同。p與q之和為n,且為30~500之平均重複數。p及q分別較佳為n/2。
m表示0或1。
Z'表示單鍵、-R7O-、-R7COO-、-R7NH-、-COO-或-S-,該R7表示直鏈、支鏈或環狀伸烷基、經於芳香環上可具有烷氧基之芳基取代的伸烷基、伸芳基或二伸芳基。對該R7之具體例於以下敍述。
又,β表示源自二異氰酸酯化合物之二價基或源自二羧酸之二價基。對該源自二異氰酸酯化合物之二價基及源自二羧酸之二價基之具體例於以下敍述。
PC-POS(A-1)之製造方法並無特別限制,可參照公知之PC-POS之製造方法、例如日本專利特開2010-241943號公報等中記載之方法而容易地製造。
具體而言,可藉由如下方式而製造:使預先所製造之芳香族聚碳酸酯低聚物、與末端具有反應性基之聚有機矽氧烷(下述通式(2)及(3)所表示之聚有機矽氧烷等)溶解於非水溶性有機溶劑(二氯甲烷等)中,添加下述通式(1)所表示之二元酚(雙酚A等)之鹼性化合物水溶液(氫氧化鈉水溶液等),使用三級胺(三乙胺等)或四級銨鹽(氯化三甲基苄基銨等)作為聚合觸媒,於分子量調節劑(末端封端劑)(對第三丁基苯酚等一元酚)之存在下,進行界面聚縮合反應。再者,可藉由調整上述聚有機矽氧烷之使用量等,而調整PC-POS(A-1)成分中之包含通式(II)所表示之矽氧烷重複結構之聚有機矽氧烷嵌段之含有率。
於上述界面聚縮合反應後,進行適當靜置而分離為水相與非水溶性有機溶劑相[分離步驟],將非水溶性有機溶劑相洗淨(較佳為按照鹼性水溶液、酸性水溶液、水之順序進行洗淨)[洗淨步驟],將所獲得之有機相進行濃縮[濃縮步驟]、粉碎[粉碎步驟]及乾燥[乾燥步驟],藉此可獲得PC-POS。可藉由調整該聚有機矽氧烷嵌段含有率經調整之PC-POS(A-1)成分與包含(A-1)成分與(A-1)以外之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A-2)之聚碳酸酯系樹脂(A)的使用比率,而將(A)成分中之聚有機矽氧烷嵌段之含有率調整為上述範圍內。
又,PC-POS亦可藉由使下述通式(1)所表示之二元酚、下述通式(2)所表示之聚有機矽氧烷、與碳醯氯、碳酸酯或氯甲酸酯共聚合而製造。
此處,通式(1)中,R1及R2、X、a及b與上述通式(I)相同。通式(2)中,R3~R6與上述通式(II')中者相同,n與上述通式(II)中者相同。又,Y'與上述通式(II')中之Y相同。
m表示0或1,Z表示鹵素原子、-R7OH、-R7COOH、-R7NH2、-R7NHR8、-COOH或-SH,R7表示直鏈、支鏈或環狀伸烷基、經於芳香環上可具有烷氧基之芳基取代的伸烷基、伸芳基、或二伸芳基,R8表示烷基、烯基、芳基、芳烷基或烷氧基。
所謂二伸芳基,係指兩個伸芳基直接或經由二價有機基連結而 成之基,具體而言,係指具有-Ar1-W-Ar2-所表示之結構之基。此處,Ar1及Ar2表示伸芳基,W表示單鍵或二價有機基。W之具體例及較佳例與上述通式(I)中之X相同。
作為R7表示之直鏈或支鏈伸烷基,可列舉碳數1~8、較佳為碳數1~5之伸烷基,作為環狀伸烷基,可列舉碳數5~15、較佳為碳數5~10之伸環烷基。作為R7表示之經芳基取代之伸烷基之伸烷基部位,可列舉碳數1~8、較佳為碳數1~5之伸烷基。作為R7表示之經芳基取代之伸烷基之芳基部位,可列舉:苯基、萘基、聯苯基、蒽基等成環碳數6~14之芳基。作為R7、Ar1及Ar2表示之伸芳基,可列舉:伸苯基、伸萘基、伸聯苯基、伸蒽基等成環碳數6~14之伸芳基。
較佳為,Y'表示單鍵、或包含-C(=O)-、脂肪族基或芳香族基、且與Si及O或Si及Z鍵結之二價有機殘基。作為R3~R6,均較佳為氫原子、碳數1~6之烷基、碳數1~6之烷氧基或碳數6~12之芳基。n與上述相同,m表示0或1。
作為Z,較佳為-R7OH、-R7COOH、-R7NH2、-COOH或-SH。該R7係如上述定義,較佳者亦相同。
作為R8,較佳為烷基、烯基、芳基或芳烷基。
作為PC-POS之原料即通式(1)所表示之二元酚,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2,2-雙(4-羥基苯基)丙烷[通稱:雙酚A]。於使用雙酚A作為二元酚之情形時,成為於通式(I)中X為亞異丙基且a=b=0之PC-POS。
作為雙酚A以外之二元酚,例如可列舉:雙(4-羥基苯基)甲烷、1,1-雙(4-羥基苯基)乙烷、2,2-雙(4-羥基苯基)丁烷、2,2-雙(4-羥基苯基)辛烷、雙(4-羥基苯基)苯基甲烷、雙(4-羥基苯基)二苯基甲烷、2,2-雙(4-羥基-3-甲基苯基)丙烷、雙(4-羥基苯基)萘基甲烷、1,1-雙(4-羥基-3-第三丁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溴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氯苯基)丙烷、2,2-雙(4-羥 基-3,5-二氯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5-二溴苯基)丙烷等雙(羥基芳基)烷烴類;1,1-雙(4-羥基苯基)環戊烷、1,1-雙(4-羥基苯基)環己烷、1,1-雙(4-羥基苯基)-3,5,5-三甲基環己烷、2,2-雙(4-羥基苯基)降烷、1,1-雙(4-羥基苯基)環十二烷等雙(羥基芳基)環烷烴類;4,4'-二羥基二苯基醚、4,4'-二羥基-3,3'-二甲基苯基醚等二羥基芳基醚類;4,4'-二羥基二苯基硫醚、4,4'-二羥基-3,3'-二甲基二苯基硫醚等二羥基二芳基硫醚類;4,4'-二羥基二苯基亞碸、4,4'-二羥基-3,3'-二甲基二苯基亞碸等二羥基二芳基亞碸類;4,4'-二羥基二苯基碸、4,4'-二羥基-3,3'-二甲基二苯基碸等二羥基二芳基碸類;4,4'-二羥基聯苯等二羥基聯苯類;9,9-雙(4-羥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茀等二羥基二芳基茀類;1,3-雙(4-羥基苯基)金剛烷、2,2-雙(4-羥基苯基)金剛烷、1,3-雙(4-羥基苯基)-5,7-二甲基金剛烷等二羥基二芳基金剛烷類;4,4'-[1,3-伸苯基雙(1-甲基亞乙基)]雙酚、10,10-雙(4-羥基苯基)-9-蒽酮、1,5-雙(4-羥基苯硫基)-2,3-二氧雜戊烯等。
該等二元酚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將兩種以上混合而使用。
通式(2)所表示之聚有機矽氧烷可藉由使具有烯烴性之不飽和碳-碳鍵之酚類(較佳為乙烯基酚、烯丙基酚、丁香酚、異丙烯基酚等)於具有特定聚合度(n:重複數)之聚有機矽氧烷鏈之末端進行矽氫化反應而容易地製造。上述酚類更佳為烯丙基酚或丁香酚。
作為通式(2)所表示之聚有機矽氧烷,較佳為R3~R6均為甲基者。
作為通式(2)所表示之聚有機矽氧烷,例如可列舉以下之通式(2-1)~(2-10)之化合物。
[化7]
上述通式(2-1)~(2-10)中,R3~R6、n及R8係如上述定義,較佳者亦相同。c表示正整數,通常為1~6之整數。
該等中,就聚合容易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通式(2-1)所表示之酚改性聚有機矽氧烷。又,就獲取容易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作為通式(2-2)所表示之化合物中之一種的α,ω-雙[3-(鄰羥基苯基)丙基]聚二甲基矽氧烷、作為通式(2-3)所表示之化合物中之一種的α,ω-雙[3-(4- 羥基-2-甲氧基苯基)丙基]聚二甲基矽氧烷。
上述酚改性聚有機矽氧烷可藉由公知之方法而製造。作為製造法,例如可列舉以下所示之方法。
首先,使環三矽氧烷與二矽氧烷於酸性觸媒存在下進行反應,合成α,ω-二氫有機聚矽氧烷。此時,可藉由改變環三矽氧烷與二矽氧烷之饋入比,而合成具有所需平均重複數之α,ω-二氫聚有機矽氧烷。繼而,可藉由在矽氫化反應用觸媒之存在下,使烯丙基酚或丁香酚等具有不飽和脂肪族烴基之酚化合物與該α,ω-二氫聚有機矽氧烷進行加成反應,而製造具有所需平均重複數之酚改性聚有機矽氧烷。
又,於該階段,由於低分子量之環狀聚有機矽氧烷或過剩量之上述酚化合物以雜質之形式殘存,故而較佳為於減壓下進行加熱,將該等低分子化合物進行蒸餾去除。
進而,PC-POS亦可為藉由使通式(1)所表示之二元酚、下述通式(3)所表示之聚有機矽氧烷、與碳醯氯、碳酸酯或氯甲酸酯共聚合所製造者。通式(3)所表示之聚有機矽氧烷係通式(2)所表示之聚有機矽氧烷與二異氰酸酯化合物或二羧酸之反應產物。
通式(3)中,R3~R6、m、p、q、Y'、Z及Z'係如上述定義,較佳者亦相同。再者,關於通式(3)中之p及q,可將p=q即p=n/2、q=n/2者列舉為較佳者。
又,β表示源自二異氰酸酯化合物之二價基或源自二羧酸之二價基,例如可列舉以下之通式(3-1)~(3-5)所表示之二價基。
如上所述,作為(A)成分,亦可於無損本發明之效果之程度包含(A-1)成分以外之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A-2)。該(A-2)成分可使用芳香族二元酚系化合物而獲得,且用以調整(A-1)成分中所含之包含通式(II)所表示之重複結構之聚有機矽氧烷嵌段之含有率。
該(A-2)成分之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之黏度平均分子量就物性面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0,000~40,000,更佳為13,000~30,000。
上述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A-2)不具有上述通式(II)所表示之重複結構,且較佳為主鏈包含下述通式(III)所表示之重複單元。作為此種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並無特別限制,可使用各種公知之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
[化10]
[式中,R9及R10分別獨立地表示鹵素原子、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1~6之烷氧基;X'表示單鍵、碳數1~8之伸烷基、碳數2~8之亞烷基、碳數5~15之伸環烷基、碳數5~15之亞環烷基、-S-、-SO-、-SO2-、-O-或-CO-;d及e分別獨立地表示0~4之整數]
作為R9及R10之具體例,可列舉與上述R1及R2相同者,較佳者亦相同。作為R9及R10,更佳為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1~6之烷氧基。作為X'之具體例,可列舉與上述X相同者,較佳者亦相同。d及e分別獨立地較佳為0~2,更佳為0或1。
上述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可使用藉由先前之芳香族聚碳酸酯之製造法所獲得者,具體而言,為:於對反應為惰性之有機溶劑、鹼性水溶液之存在下,使芳香族二元酚系化合物及碳醯氯進行反應後,添加三級胺或四級銨鹽等聚合觸媒而進行聚合的界面聚合法,或使芳香族二元酚系化合物溶解於吡啶或吡啶與惰性溶劑之混合溶液中,導入碳醯氯而直接製造之吡啶法等。
於上述反應時,視需要使用分子量調節劑(末端封端劑)、分支劑等。
再者,作為上述芳香族二元酚系化合物,可列舉下述通式(III')所表示者。
[化11]
[式中,R9、R10、X'、d及e係如上述定義,較佳者亦相同]
作為該芳香族二元酚系化合物之具體例,例如可列舉:2,2-雙(4-羥基苯基)丙烷[雙酚A]、雙(4-羥基苯基)甲烷、1,1-雙(4-羥基苯基)乙烷、2,2-雙(4-羥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等雙(羥基苯基)烷烴系,4,4'-二羥基聯苯、雙(4-羥基苯基)環烷烴、雙(4-羥基苯基)氧化物、雙(4-羥基苯基)硫化物、雙(4-羥基苯基)碸、雙(4-羥基苯基)亞碸、雙(4-羥基苯基)酮等。
該等中,較佳為雙(羥基苯基)烷烴系二元酚,更佳為雙酚A。
上述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併用兩種以上。
上述(A-1)成分以外之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A-2)之含量係於(A)成分中為70~0質量%,較佳為40~0質量%,更佳為30~0質量%,進而較佳為20~0質量%,尤佳為10~0質量%。
[(B)紫外線吸收劑]
用以獲得本發明之屋外設置用成形體的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必須含有紫外線吸收劑作為(B)成分。作為(B)紫外線吸收劑,可使用:二苯甲酮系、苯并三唑系、羥基苯基三系、環狀亞胺酯系、氰基丙烯酸酯系等紫外線吸收劑。
作為二苯甲酮系紫外線吸收劑,例如可例示:2,4-二羥基二苯甲酮、2-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辛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苄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甲氧基-5-磺醯基二苯甲酮、2-羥基-4-甲氧基-5-磺醯基三氫化二苯甲酮、2,2'-二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 2,2',4,4'-四羥基二苯甲酮、2,2'-二羥基-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2,2'-二羥基-4,4'-二甲氧基-5-鈉磺醯基二苯甲酮、雙(5-苯甲醯基-4-羥基-2-甲氧基苯基)甲烷、2-羥基-4-正十二烷氧基二苯甲酮、及2-羥基-4-甲氧基-2'-羧基二苯甲酮等。
作為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例如可例示:2-(2-羥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5-第三辛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3,5-二異丙苯基苯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3-第三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亞甲基雙[4-(1,1,3,3-四甲基丁基)-6-(2H-苯并三唑-2-基)苯酚]、2-(2-羥基-3,5-二-第三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3,5-二-第三丁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羥基-3,5-二-第三戊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5-第三辛基苯基)-2H-苯并三唑、2-(2-羥基-5-第三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4-辛氧基苯基)苯并三唑、2,2'-亞甲基雙(4-異丙苯基-6-苯并三唑苯基)、2,2'-對伸苯基雙(1,3-苯并 -4-酮)、及2-[2-羥基-3-(3,4,5,6-四氫鄰苯二甲醯亞胺甲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及2-(2'-羥基-5-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苯基)-2H-苯并三唑與可與該單體共聚合之乙烯系單體之共聚物或2-(2'-羥基-5-丙烯醯氧基乙基苯基)-2H-苯并三唑與可與該單體共聚合之乙烯系單體之共聚物等具有2-羥基苯基-2H-苯并三唑骨架之聚合物等。
作為羥基苯基三系紫外線吸收劑,例如可例示:2-(4,6-二苯基-1,3,5-三-2-基)-5-己氧基苯酚、2-(4,6-二苯基-1,3,5-三-2-基)-5-甲氧基苯酚、2-(4,6-二苯基-1,3,5-三-2-基)-5-乙氧基苯酚、2-(4,6-二苯基-1,3,5-三-2-基)-5-丙氧基苯酚、及2-(4,6-二苯基-1,3,5-三-2-基)-5-丁氧基苯酚等。進而可例示:2-(4,6-雙(2,4-二甲基苯基)-1,3,5-三-2-基)-5-己氧基苯酚等上述例示化合物之苯基成為2,4-二甲基苯基之化合物。
作為環狀亞胺酯系紫外線吸收劑,例如可例示:2,2'-對伸苯基雙 (3,1-苯并-4-酮)、2,2'-間伸苯基雙(3,1-苯并-4-酮)、及2,2'-p,p'-聯伸苯基雙(3,1-苯并-4-酮)等。
作為氰基丙烯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例如可例示:1,3-雙-[(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醯基)氧基]-2,2-雙{[(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醯基)氧基]甲基}丙烷、及1,3-雙-[(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醯基)氧基]苯等。
進而,上述紫外線吸收劑亦可為藉由採取可進行自由基聚合之單體化合物之結構而使該紫外線吸收性單體與(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等單體共聚合而成的聚合物型紫外線吸收劑。作為上述紫外線吸收性單體,可較佳地例示:於(甲基)丙烯酸酯之酯取代基中含有苯并三唑骨架、二苯甲酮骨架、三骨架、環狀亞胺酯骨架、及氰基丙烯酸酯骨架之化合物。
於本發明中,(B)紫外線吸收劑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將兩種以上組合而使用。作為(B)紫外線吸收劑,較佳為使用二苯甲酮系紫外線吸收劑及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較佳為將二苯甲酮系紫外線吸收劑及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分別單獨使用,或併用而使用。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中,(B)紫外線吸收劑之調配量相對於(A)聚碳酸酯系樹脂100質量份必須為0.001~1質量份,較佳為0.005~0.7質量份,進而較佳為0.01~0.5質量份。若(B)成分之含量未達0.001質量份,則長期於屋外使用時成形體產生黃變等著色,又,若(B)成分之含量超過1質量份,則其效果達到極限,又,有於使成形體成形時產生模具污染之可能性,欠佳。
[(C)抗氧化劑]
用以獲得本發明之屋外設置用成形體的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較理想為調配抗氧化劑作為(C)成分。藉由調配抗氧化劑,可防止成形時之變色或分子量降低。作為(C)抗氧化劑,可列舉:磷系抗氧化劑、硫系抗氧化劑、及酚系抗氧化劑等。
作為磷系抗氧化劑,並無特別限制。作為代表性之例,可列舉:亞磷酸三(壬基苯基)酯、亞磷酸2-乙基己酯二苯酯,以及亞磷酸三甲酯、亞磷酸三乙酯、亞磷酸三丁酯、亞磷酸三辛酯、亞磷酸三壬酯、亞磷酸三癸酯、亞磷酸三-十八烷基酯、二硬脂基季戊四醇基二亞磷酸酯、亞磷酸三(2-氯乙基)酯、亞磷酸三(2,3-二氯丙基)酯等亞磷酸三烷基酯、亞磷酸三環己酯等亞磷酸三環烷基酯、亞磷酸三苯酯、亞磷酸三甲苯酯、亞磷酸三(乙基苯基)酯、亞磷酸三(丁基苯基)酯、亞磷酸三(羥基苯基)酯、亞磷酸三(2,4-二-第三丁基苯基)酯等亞磷酸三芳基酯、磷酸三甲酯、磷酸三乙酯、磷酸三丁酯、磷酸三辛酯、磷酸三癸酯、磷酸三(十八烷基)酯、二硬脂基季戊四醇基二磷酸酯、磷酸三(2-氯乙基)酯、磷酸三(2,3-二氯丙基)酯等磷酸三烷基酯、三環己基-1-磷酸酯等磷酸三環烷基酯、磷酸三苯酯、磷酸三甲苯酯、磷酸三(壬基苯基)酯、磷酸2-乙基苯酯二苯酯等磷酸三芳基酯等。其中,可較佳地使用亞磷酸三芳基酯及磷酸三芳基酯。
作為硫系抗氧化劑,並無特別限制。作為代表性之例,可列舉:3,3'-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3,3'-硫代二丙酸二(十三烷基)酯、3,3'-硫代二丙酸二肉豆蔻酯、3,3'-硫代二丙酸二硬脂酯、3,3'-硫代二丙酸月桂酯硬脂酯、季戊四醇四(3-月桂基硫代丙酸酯)、季戊四醇四(3-巰基丙酸酯)、甘油-3-硬脂基硫代丙酸酯、雙[2-甲基-4-(3-月桂基硫代丙醯氧基)-5-第三丁基苯基]硫化物、十八烷基二硫化物、巰基苯并咪唑、2-巰基-6-甲基苯并咪唑、1,1'-硫代雙(2-萘酚)、四[亞甲基-3-(硫代十二烷基)丙酸酯]甲烷等。其中,較佳為季戊四醇四(3-月桂基硫代丙酸酯)、四[亞甲基-3-(硫代十二烷基)丙酸酯]甲烷。
作為酚系抗氧化劑,並無特別限制,可較佳地使用受阻酚系。作為代表性之例,可列舉:三乙二醇-雙[3-(3-第三丁基-5-甲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1,6-己二醇-雙[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 酯]、季戊四醇-四[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十八烷基酯、1,3,5-三甲基-2,4,6-三(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苄基)苯、N,N'-六亞甲基雙[(3,5-二-第三丁基-4-羥基)-氫化肉桂醯胺]、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苄基膦酸酯-二乙酯、異氰尿酸三(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苄基)酯、4,4'-聯伸苯基二膦酸四(2,4-二-第三丁基苯基)酯、3,9-雙{1,1-二甲基-2-[β-(3-第三丁基-4-羥基-5-甲基苯基)丙醯氧基]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2,2-硫代-二伸乙基雙[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2,4-雙(硫代正辛基)-6-(4-羥基-3,5-二-第三丁基苯胺基)-1,3,5-三及雙(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苄基膦酸乙酯)鈣等。
該等化合物中,較佳為: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十八烷基酯、季戊四醇-四[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1,6-己二醇-雙[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1,3,5-三甲基-2,4,6-三(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苄基)苯等,進而較佳為季戊四醇-四[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
於本發明中,於使用(C)抗氧化劑之情形時,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將兩種以上組合而使用。作為(C)抗氧化劑,較佳為使用磷系抗氧化劑,更佳為單獨使用磷系抗氧化劑,或將磷系抗氧化劑與硫系抗氧化劑及/或酚系抗氧化劑併用而使用。
(C)抗氧化劑之調配量較理想為相對於(A)聚碳酸酯系樹脂100質量份為0.001~2質量份,較佳為0.005~1質量份,進而較佳為0.01~0.5質量份。若(C)抗氧化劑之調配量為上述範圍內,則可防止成形時之變色或分子量下降,可提高抗氧化效果。
[其他成分]
用以獲得本發明之屋外設置用成形體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中,可於不明顯損害本發明之效果之程度適當含有其他成分。
作為其他成分,例如可列舉:阻燃劑、阻燃助劑、無機填充材料、脫模劑、著色劑(染料、顏料)等添加劑。
作為阻燃劑,只要為具有於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內提高燃燒性之效果者,則並無特別限制,可較佳地例示各種公知阻燃劑,例如鹵素系阻燃劑、磷系阻燃劑、金屬鹽系阻燃劑。該等各種公知之阻燃劑中,較佳為使用金屬鹽系阻燃劑,尤其是有機金屬鹽系化合物。作為有機金屬鹽系化合物,可列舉有機鹼金屬鹽及/或有機鹼土金屬鹽,可列舉各種者,可使用具有至少一個碳原子之有機酸或有機酸酯之鹼金屬鹽及有機鹼土金屬鹽。
此處,有機酸或有機酸酯為有機磺酸、有機羧酸等。另一方面,鹼金屬為鋰、鈉、鉀、銫等,鹼土金屬為鎂、鈣、鍶、鋇等,該等中,可較佳地使用鈉、鉀之鹽。又,該有機酸之鹽亦可經如氟、氯、溴之鹵素取代。鹼金屬鹽及有機鹼土金屬鹽可單獨使用一種或將兩種以上組合而使用。
上述各種有機鹼金屬鹽及有機鹼土金屬鹽中,例如於有機磺酸之情形時,可較佳地使用日本專利特公昭47-40445號公報中記載之全氟烷磺酸之鹼金屬鹽及鹼土金屬鹽。作為該等全氟烷磺酸,例如可列舉:全氟甲磺酸、全氟乙磺酸、全氟丙磺酸、全氟丁磺酸、全氟甲基丁磺酸、全氟己磺酸、全氟庚磺酸及全氟辛磺酸等。可尤佳地使用該等之鉀鹽。
此外,亦可列舉:烷基磺酸、苯磺酸、烷基苯磺酸、二苯基磺酸、萘磺酸、2,5-二氯苯磺酸、2,4,5-三氯苯磺酸、二苯基碸-3-磺酸、二苯基碸-3,3'-二磺酸、萘三磺酸及該等之氟取代體及聚苯乙烯磺酸等有機磺酸之鹼金屬鹽或鹼土金屬鹽等。尤其是作為有機磺酸,較佳為全氟烷磺酸及二苯基磺酸。又,於使用有機鹼金屬鹽及/或有機鹼土金屬鹽作為阻燃劑之情形時,其調配量較佳為相對於(A)成分 100質量份調配0.01~0.15質量份。
阻燃助劑較佳為與阻燃劑併用而使用,可使用聚四氟乙烯(PTFE)或氧化銻化合物。其中,較佳為使用PTFE,較理想為使用具有纖維形成能力之PTFE。又,亦較理想為使用包含PTFE粒子及有機系聚合物粒子之混合粉體。作為用以製造有機系聚合物粒子之單體之具體例,可列舉:苯乙烯系單體;(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系單體;氰化乙烯系單體;乙烯醚系單體;羧酸乙烯酯系單體;烯烴系單體;二烯系單體等。尤佳為使用(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系單體。再者,所謂(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系單體,係指丙烯酸烷基酯系及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系兩者之單體。
藉由使該等單體聚合,可獲得有機系聚合物粒子。上述單體係可將一種或兩種以上混合而使用。作為有機系聚合物粒子,較佳為包含(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系共聚物之粒子。於使用PTFE粒子或包含PTFE粒子及有機系聚合物粒子之混合粉體作為阻燃助劑之情形時,其調配量較佳為相對於(A)成分100質量份調配0.1~1質量份。
作為無機填充材料,可列舉:滑石、雲母、高嶺土、矽藻土、碳酸鈣、硫酸鈣、硫酸鋇、玻璃纖維、碳纖維、鈦酸鉀纖維等。其中,較佳為板狀之滑石、雲母等或玻璃纖維、碳纖維等纖維狀填充材料。
再者,為了獲得成形體之透明性,無法使用將光遮蔽之無機填充材料,但可使用使光透過之無機填充材料、例如玻璃纖維而獲得透明性。於使用玻璃纖維而獲得透明性之情形時,較佳為使用(A)聚碳酸酯樹脂與玻璃纖維之折射率差為0.02以下之玻璃纖維。又,作為玻璃纖維,藉由使用截面具有扁平形狀之玻璃纖維,可提高所獲得之成形品之尺寸穩定性。
作為脫模劑,可使用脂肪酸酯、聚烯烴系蠟、氟油、石蠟等。 其中,較佳為脂肪酸酯,例如較佳為:硬脂酸單甘油酯、硬脂酸二甘油酯、硬脂酸單山梨糖醇酐酯、山崳酸單甘油酯、季戊四醇單硬脂酸酯、季戊四醇二硬脂酸酯、丙二醇單硬脂酸酯、山梨糖醇酐單硬脂酸酯等偏酯。
作為著色劑,可列舉:苝系染料、香豆素系染料、硫靛藍系染料、蒽醌系染料、9-氧硫系染料、亞鐵氰化物、芘系染料、喹啉系染料、酞菁系染料之染料等。
繼而,對用以獲得本發明之屋外設置用成形體的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
用以獲得本發明之屋外設置用成形體的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可藉由將上述各成分(A)及(B)以上述比率、進而將視需要使用之(C)成分以及其他通常之成分以適當之比率調配並進行混練而獲得。
此時之調配及混練可按如下方法進行:利用通常所使用之機器例如帶式混合機、轉鼓等進行預混合,後使用亨舍爾混合機、班布里混合機、單螺桿擠出機、雙螺桿擠出機、多螺桿擠出機、雙向捏合機等。
混練時之加熱溫度係通常於240~300℃之範圍內適當選擇。
再者,(A)聚碳酸酯系樹脂以外之含有成分亦可預先與(A)聚碳酸酯系樹脂進行熔融混練、即作為母料而添加。
本發明之屋外設置用成形體係使以如上方式所製造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成形而成。
本發明之屋外設置用成形體可使用上述熔融混練成形機將以如上方式所製造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進行熔融混練而獲得組合物,以該組合物或由該組合物所獲得之顆粒作為原料,藉由射出成形法、射出壓縮成形法、擠出成形法、吹塑成形法、加壓成形法、真空成形法及發泡成形法等而進行成形,製成屋外設置用成形體。
尤佳為,可利用上述熔融混練方法製造顆粒狀之成形原料,繼而使用該顆粒,藉由使用射出成形、射出壓縮成形而製成屋外設置用成形體。
再者,作為射出成形方法,亦可採用用以防止外觀之凹痕、或用以實現輕量化之氣體注入成形方法。
本發明之屋外設置用成形體可防止於屋外長期使用時耐衝擊性之降低,故而耐衝擊性之保持率優異,又,低溫時之耐衝擊性亦優異,且可防止成形時成形品之黃變。進而可提供濕熱穩定性優異之屋外設置用成形體。以如此方式所獲得之屋外設置用成形體可較佳地用於必需非常高程度之衝擊特性、耐熱性之資訊通訊盒等屋外電氣/電子儲物箱或太陽能發電用接線盒、太陽能熱水器外殼、功率計蓋、空調室外機外殼、看板/廣告牌外框等。
[實施例]
藉由實施例更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受該等任何限定。
製備例1 <聚碳酸酯低聚物製造>
向5.6質量%氫氧化鈉水溶液中添加相對於其後溶解之雙酚A(BPA)為2000ppm之二硫亞磺酸鈉,並於其中以雙酚A濃度成為13.5質量%之方式使雙酚A溶解,製備雙酚A之氫氧化鈉水溶液。
將該雙酚A之氫氧化鈉水溶液以40L(以下,L為升之省略形式)/hr、二氯甲烷以15L/hr之流量、碳醯氯以4.0kg/hr之流量連續地通入至內徑6mm、管長30m之管型反應器。
管型反應器具有套管部分,向套管中通入冷卻水而將反應液之溫度保持於40℃以下。
將自管型反應器流出之反應液連續地導入至具有後退翼之內容 積40L之附擋板槽型反應器中,並向其中進而添加雙酚A之氫氧化鈉水溶液2.8L/hr、25質量%氫氧化鈉水溶液0.07L/hr、水17L/hr、1質量%三乙胺水溶液0.64L/hr而進行反應。
將自槽型反應器溢出之反應液連續地抽出並靜置,藉此將水相分離去除,收取二氯甲烷相。
以如此之方式所獲得之聚碳酸酯低聚物係濃度329g/L、氯甲酸酯基濃度0.74mol/L。
製造例1 <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矽氧烷共聚物(PC-PDMS共聚物1)之製造>
向具備隔板、槳型攪拌翼及冷卻用套管之50L槽型反應器中,添加上述製備例1中所製造之聚碳酸酯低聚物溶液15L、二氯甲烷9.0L、二甲基矽氧烷重複單元之平均重複數n為90之鄰烯丙基酚末端改性聚二甲基矽氧烷(PDMS)384g及三乙胺8.8mL,並於攪拌下向其中添加6.4質量%氫氧化鈉水溶液1389g,而進行10分鐘聚碳酸酯低聚物與烯丙基酚末端改性PDMS之反應。
向該聚合液中,添加對第三丁基苯酚(PTBP)之二氯甲烷溶液(使PTBP 132g溶解於二氯甲烷2.0L中而成者)、雙酚A之氫氧化鈉水溶液(使雙酚A 1012g溶解於將氫氧化鈉577g與二硫亞磺酸鈉2.0g溶解於水8.4L中所得之水溶液中而成者),進行50分鐘聚合反應。
添加二氯甲烷10L用以稀釋,並攪拌10分鐘,此後分離為包含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矽氧烷共聚物(PC-PDMS共聚物)之有機相、與包含過量之雙酚A及氫氧化鈉之水相,並將有機相單離。
將如此所獲得之PC-PDMS共聚物之二氯甲烷溶液依序以相對於該溶液為15體積%之0.03mol/L氫氧化鈉水溶液、0.2mol/L鹽酸進行洗淨,繼而利用純水反覆洗淨直至洗淨後之水相中導電率成為0.01μS/m以下。
將藉由洗淨所獲得之PC-PDMS共聚物之二氯甲烷溶液進行濃縮、粉碎而獲得薄片,將所獲得之薄片於減壓下以120℃進行乾燥,製造PC-PDMS共聚物1。
所獲得之PC-PDMS共聚物1藉由核磁共振(NMR)所求出之PDMS嵌段部分含量為6.0質量%,黏度值為49.5,黏度平均分子量Mv為18,500。
製造例2 <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矽氧烷共聚物(PC-PDMS共聚物2)之製造>
於製造例1中,使用二甲基矽氧烷重複單元之平均重複數n為150之鄰烯丙基酚末端改性PDMS,並將其使用量變更為224g,除此以外,以與製造例1相同之方式製造PC-PDMS共聚物2。
所獲得之PC-PDMS共聚物2藉由NMR所求出之PDMS嵌段部分含量為3.5質量%,依據ISO1628-4(1999)所測定之黏度值為48.2,黏度平均分子量Mv為18,000。
製造例3 <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矽氧烷共聚物(PC-PDMS共聚物3)之製造>
於製造例1中,使用二甲基矽氧烷重複單元之平均重複數為300之鄰烯丙基酚末端改性PDMS,並將其使用量變更為326g,除此以外,以與製造例1相同之方式製造PC-PDMS共聚物3。
所獲得之PC-PDMS共聚物3藉由NMR所求出之PDMS嵌段部分含量為5.1質量%,黏度值為49.5,黏度平均分子量Mv為18,500。
製造例4 <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矽氧烷共聚物(PC-PDMS共聚物4)之製造>
向具備隔板、槳型攪拌翼及冷卻用套管之50L槽型反應器中,添加上述製備例1中所製造之聚碳酸酯低聚物溶液15L、二氯甲烷9.0L、二甲基矽氧烷重複單元之平均重複數n為90之鄰烯丙基酚末端改性 PDMS 384g及三乙胺8.8mL,並於攪拌下向其中添加6.4質量%氫氧化鈉水溶液1389g,進行10分鐘聚碳酸酯低聚物與烯丙基酚末端改性PDMS之反應。
向該聚合液中添加對第三丁基苯酚(PTBP)之二氯甲烷溶液(使PTBP 137g溶解於二氯甲烷2.0L中而成者)、雙酚A之氫氧化鈉水溶液(使雙酚A 1012g溶解於將氫氧化鈉577g與二硫亞磺酸鈉2.0g溶解於水8.4L中所得之水溶液中而成者),進行50分鐘聚合反應。
添加二氯甲烷10L用以稀釋並攪拌10分鐘,此後分離為包含PC-PDMS共聚物之有機相、與包含過量之雙酚A及氫氧化鈉之水相,將有機相單離。
將如此所獲得之PC-PDMS共聚物之二氯甲烷溶液依序以相對於該溶液為15體積%之0.03mol/L氫氧化鈉水溶液、0.2mol/L鹽酸進行洗淨,繼而利用純水反覆洗淨直至洗淨後之水相中導電率成為0.01μS/m以下。
將藉由洗淨所獲得之PC-PDMS共聚物之二氯甲烷溶液進行濃縮、粉碎而獲得薄片,將所獲得之薄片於減壓下以120℃進行乾燥,製造PC-PDMS共聚物4。
所獲得之PC-PDMS共聚物4藉由NMR所求出之PDMS嵌段部分含量為6.0質量%,黏度值為48.2,黏度平均分子量Mv為18,000。
製造例5 <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矽氧烷共聚物(PC-PDMS共聚物5)之製造>
於製造例4中,使用二甲基矽氧烷重複單元之平均重複數n為110之鄰烯丙基酚末端改性PDMS,並將其使用量變更為224g,除此以外,以與製造例4相同之方式製造PC-PDMS共聚物5。
所獲得之PC-PDMS共聚物5藉由NMR所求出之PDMS嵌段部分含量為3.5質量%,黏度值為49.5,黏度平均分子量Mv為18,500。
製造例6 <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矽氧烷共聚物(PC-PDMS共聚物6)之製造>
於製造例4中,使用二甲基矽氧烷重複單元之平均重複數n為40之鄰烯丙基酚末端改性PDMS,並將其使用量變更為224g,除此以外,以與PC-PDMS共聚物4相同之方式製造PC-PDMS共聚物6。
所獲得之PC-PDMS共聚物6藉由NMR所求出之PDMS嵌段部分含量為3.5質量%,黏度值為47.5,黏度平均分子量Mv為17,700。
製造例7 <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矽氧烷共聚物(PC-PDMS共聚物7)之製造>
於製造例4中,使用二甲基矽氧烷重複單元之平均重複數n為40之鄰烯丙基酚末端改性PDMS,並將其使用量變更為384g,除此以外,以與PC-PDMS共聚物4相同之方式進行製造,而製造PC-PDMS共聚物7。
所獲得之PC-PDMS共聚物7藉由NMR所求出之PDMS嵌段部分含量為6.0質量%,黏度值為47.5,黏度平均分子量Mv為17,700。
製造例8 <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矽氧烷共聚物(PC-PDMS共聚物8)之製造>
於製造例6中,使用二甲基矽氧烷重複單元之平均重複數n為40之鄰烯丙基酚末端改性PDMS,並將其使用量變更為1088g,且將PTBP之使用量變更為132g,除此以外,以與製造例6相同之方式進行製造,而製造PC-PDMS共聚物8。
所獲得之PC-PDMS共聚物8藉由NMR所求出之PDMS嵌段部分含量為17.0質量%,黏度值為47.5,黏度平均分子量Mv為17,700。
製造例9 <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矽氧烷共聚物(PC-PDMS共聚物9)之製造>
於製造例1中,使用二甲基矽氧烷重複單元之平均重複數n為20 之鄰烯丙基酚末端改性PDMS作為鄰烯丙基酚末端改性聚二甲基矽氧烷(PDMS),並將其使用量變更為307g,除此以外,以與製造例1相同之方式製造PC-PDMS共聚物9。
所獲得之PC-PDMS共聚物9藉由NMR所求出之PDMS嵌段部分含量為4.8質量%,黏度值為47.5,黏度平均分子量Mv為17,700。
將於製造上述PC-PDMS共聚物1~9時所使用的烯丙基酚末端改性聚二甲基矽氧烷之PDMS平均重複數、PDMS之使用量、對第三丁基苯酚(PTBP)之使用量、所獲得之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矽氧烷共聚物之PDMS嵌段部分含有率、黏度值、黏度平均分子量Mv示於表1。再者,於本發明之製造例中所測定之黏度值係依據ISO1628-4(1999)所測定之值。
實施例1~3、5、6、8及比較例1~5
以表2中所示之比率將各成分進行混合[表中之各成分之數值表示樹脂組合物中之質量份],使用附通氣孔之50mm單軸擠出機以樹脂溫度280℃進行造粒,獲得顆粒。
將所使用之成形材料及成形體之性能評價方法示於以下。又,將(1)(A)聚碳酸酯系樹脂[(A-1)+(A-2)]之黏度平均分子量Mv、(2)(A)聚碳酸酯系樹脂[(A-1)+(A-2)]中之PDMS嵌段部分含有率(x)、(3)聚有機矽氧烷嵌段中之矽氧烷重複單元之平均重複數n與聚有機矽氧烷嵌段之含有率x的積[(n)×(x)]、及(4)成形體之性能評價結果示於表2。
實施例及比較例中所使用之各成分之詳細內容如下所述。
(A-1)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矽氧烷共聚物
製造例1~9中記載之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矽氧烷共聚物
(A-2)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
於末端基具有對第三丁基苯酚之雙酚A聚碳酸酯(商品名:Tarflon FN1900A,出光興產(股)製造,黏度值49.5,黏度平均分子量Mv=18,500)
(B)紫外線吸收劑
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
2-(2-羥基-5-第三辛基苯基)-2H-苯并三唑,Shipro Kasei(股)製造,商品名:「SEESROB 709」(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
(C)抗氧化劑
亞磷酸三(2,4-二-第三丁基苯基)酯(商品名:IRGAFOS168,BASF Japan(股)製造)
[性能評價]
使用射出成形機(型號:IS100EN,東芝機械(股)製造),將利用上述方法所獲得之顆粒於料缸溫度280℃、模具溫度80℃之成形條件下進行射出成形而獲得試片。使用所獲得之試片進行以下之測定。
(1)衝擊試驗(衝擊強度)
使用厚度3.2mm之試片,依據ASTM D256,以23℃及-30℃進行附缺口之艾氏衝擊試驗。
(2)耐候性試驗 (2-1)衝擊強度保持率
使用厚度3.2mm之試片,依據ASTM D256進行3000小時耐候試驗前後於23℃下之附缺口之艾氏衝擊試驗,並根據下述式求出艾氏衝擊強度之保持率(%)。
衝擊強度保持率(%)=3000小時耐候試驗後於23℃下之附缺口之艾氏衝擊強度/3000小時耐候試驗前於23℃下之附缺口之艾氏衝擊強度
再者,3000小時耐候試驗係利用下述方法而進行。
將附缺口之艾氏衝擊試片以對缺口側照射光之方式放置於設定為黑面板溫度63℃、濕度50%、降雨週期12/60分鐘(60分鐘內之降雨時間為12分鐘)、照射強度(300~700nm)255W/m2之日光式耐候機S80(斯加試驗機(股)製造)中,於3000小時後取出。
(2-2)色調變化(△YI)
將利用上述方法所獲得之顆粒於料缸溫度280℃、模具溫度80℃之成形條件下進行射出成形,而獲得寬度50mm、長度85mm、厚度為距離閘門側3.0mm(長度40.0mm)、2.0mm(長度22.5mm)、1.0mm(長度22.5mm)之三段板,使用該三段板以與上述相同之方式進行3000小時耐候試驗,求出3.0mm部分於耐候試驗前後之YI值之變化(△YI)。再者,YI值之測定係利用日本電色工業(股)製造之分光測色計Σ90以測定面積30、C2光源之反射法進行測定。
(3)耐濕熱試驗中之衝擊強度保持率
使用厚度3.2mm之試片,依據ASTM D256進行1000小時濕熱試驗前後於23℃下之附缺口之艾氏衝擊試驗,並根據下述式求出艾氏衝擊強度之保持率(%)。
衝擊強度之保持率(%)=1000小時濕熱試驗後於23℃下之附缺口之艾氏衝擊強度/1000小時濕熱試驗前於23℃下之附缺口之艾氏衝擊強度
再者,1000小時濕熱試驗係藉由將試片放置於85℃85%RH環境下並於1000小時後取出之方法而進行。
(4)成形滯留後之Mv下降
針對利用上述方法所獲得之顆粒,藉由射出成形並以如下之方式進行滯留熱穩定性試驗,測定滯留時間5分鐘之成形品之黏度平均分子量Mv,並由與顆粒時之Mv之差求出成形滯留後之Mv下降。
<射出成形>
射出成形機:東芝機械(股)製造EC40N(商品名)
成形品形狀:80mm×40mm×3.2mm
成形機料缸溫度:380℃
料缸內滯留時間:5分鐘
模具溫度:80℃
(5)全光線透過率:透明性
於料缸溫度280℃、模具溫度80℃之成形條件下進行射出成形,而獲得寬度50mm、長度85mm、厚度為距離閘門側3.0mm(長度40.0mm)、2.0mm(長度22.5mm)、1.0mm(長度22.5mm)之三段板,使用該三段板針對厚度為距離閘門側3.0mm之部分,依據JIS K7105而測定全光線透過率。再者,全光線透過率測定係利用日本電色工業(股)製造之NDH2000以測定面積30、C2光源進行測定。
值越大,表示透明性越優異。
(6)UL94燃燒性:阻燃性試驗
使用射出成形機(型號:EC75PNII,東芝機械(股)製造),於料缸溫度280℃、模具溫度80℃之成形條件下將利用上述方法所獲得之顆粒進行射出成形,製作127×12.7×1.5mm之試片。針對該試片,依據UL94垂直阻燃試驗(美國保險商實驗室主題94)而測定阻燃性,並分類為V-0、V-1及V-2而進行評價。
將上述試驗結果示於表2。
根據表2可知,將本發明之聚碳酸酯系樹脂組合物進行成形所獲得之成形體顯示耐候性優異,於屋外長期使用時耐衝擊性之保持率、低溫時之耐衝擊性優異,可防止成形時成形品之黃變,並且濕熱穩定性優異;適合於屋外設置用成形體。
另一方面,根據比較例1可知,若(A)成分中之聚矽氧烷嵌段之含有率超過15質量%,則常溫時(23℃)及低溫時(-30℃)之耐衝擊性降低。根據比較例5可知,若(A)成分中之聚矽氧烷嵌段之含有率未達2.0質量%,則低溫時(-30℃)之耐衝擊性降低,並且耐候性試驗後及濕熱穩定性試驗後之艾氏衝擊強度之保持率大幅度降低。根據比較例3及4可知,若(n)×(x)未達200,則耐候性試驗後及濕熱穩定性試驗後之艾氏衝擊強度之保持率大幅度降低。根據比較例3可知,若平均重複數n未達30,則低溫時(-30℃)之耐衝擊性降低,並且耐候性試驗後及濕熱穩定性試驗後之艾氏衝擊強度之保持率大幅度降低。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屋外設置用成形體係耐候性優異,於屋外長期使用時耐衝擊性之保持率、低溫時之耐衝擊性優異,可防止成形時成形品之黃變,故而可較佳地用於屋外電氣/電子儲物箱、太陽能發電用接線盒、太陽能熱水器外殼、空調室外機外殼、車庫屋頂材料、看板/廣告牌外框等。

Claims (7)

  1. 一種屋外設置用成形體,其特徵在於:其係使相對於聚碳酸酯系樹脂(A)100質量份調配選自二苯甲酮系紫外線吸收劑及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之至少一種之紫外線吸收劑(B)0.001~1質量份而成的聚碳酸酯系樹脂組合物成形所獲得者,該聚碳酸酯系樹脂(A)包含:主鏈具有包含通式(I)所表示之重複單元之聚碳酸酯嵌段與包含通式(II)所表示且平均重複數n為30~500之矽氧烷重複結構之聚有機矽氧烷嵌段的聚碳酸酯-聚有機矽氧烷共聚物(A-1)30~100質量%、及該聚碳酸酯-聚有機矽氧烷共聚物(A-1)以外之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A-2)70~0質量%;且上述聚碳酸酯系樹脂(A)中聚有機矽氧烷嵌段之含有率x為2.0~15.0質量%,且平均重複數n與聚有機矽氧烷嵌段之含有率x的積nx滿足400以上, [式中,R1及R2分別獨立地表示鹵素原子、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1~6之烷氧基;X表示單鍵、碳數1~8之伸烷基、碳數2~8之亞烷基、碳數5~15之伸環烷基、碳數5~15之亞環烷基、茀二基、碳數7~15之芳基伸烷基、碳數7~15之芳基亞烷基、-S- 、-SO-、-SO2-、-O-或-CO-;a及b分別獨立地表示0~4之整數;R3及R4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碳數1~6之烷基、碳數1~6之烷氧基或碳數6~12之芳基;平均重複數n表示聚有機矽氧烷嵌段中之矽氧烷重複單元之合計數]。
  2. 如請求項1之屋外設置用成形體,其中上述聚碳酸酯系樹脂組合物係相對於上述聚碳酸酯系樹脂(A)100質量份進而調配抗氧化劑(C)0.001~2質量份而成。
  3. 如請求項1之屋外設置用成形體,其中上述聚碳酸酯系樹脂(A)之黏度平均分子量為16,000~26,000。
  4. 如請求項2之屋外設置用成形體,其中上述聚碳酸酯系樹脂(A)之黏度平均分子量為16,000~26,000。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屋外設置用成形體,其中包含通式(II)所表示之矽氧烷重複結構之聚有機矽氧烷嵌段為下述通式(II')或下述通式(II")所表示者, [式中,上述通式(II')及通式(II")中,R3~R6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碳數1~6之烷基、碳數1~6之烷氧基或碳數6~12之芳基;Y表示單鍵、或包含-C(=O)-、脂肪族基或芳香族基之二價有機殘基;n為30~500之平均重複數;Z'表示單鍵、-R7O-、-R7COO-、-R7NH-、-COO-或-S-,該R7表示直鏈、支鏈或 環狀伸烷基、經於芳香環上可具有烷氧基之芳基取代的伸烷基、伸芳基或二伸芳基;β表示源自二異氰酸酯化合物之二價基或源自二羧酸之二價基;m表示0或1;p與q之和為n,且為30~500之平均重複數]。
  6.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屋外設置用成形體,其中屋外設置用成形體係選自屋外電氣/電子儲物箱、太陽能發電用接線盒、太陽能熱水器外殼、空調室外機外殼、車庫屋頂材料、看板/廣告牌外框。
  7. 如請求項5之屋外設置用成形體,其中屋外設置用成形體係選自屋外電氣/電子儲物箱、太陽能發電用接線盒、太陽能熱水器外殼、空調室外機外殼、車庫屋頂材料、看板/廣告牌外框。
TW103143377A 2013-12-26 2014-12-11 Shaped body for exterior installation TWI6396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70014 2013-12-26
JP2013270014A JP6313971B2 (ja) 2013-12-26 2013-12-26 屋外設置用成形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7438A TW201527438A (zh) 2015-07-16
TWI639656B true TWI639656B (zh) 2018-11-01

Family

ID=53478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43377A TWI639656B (zh) 2013-12-26 2014-12-11 Shaped body for exterior installation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275460A1 (zh)
EP (1) EP3088468B1 (zh)
JP (1) JP6313971B2 (zh)
CN (2) CN105829447A (zh)
TW (1) TWI639656B (zh)
WO (1) WO20150983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60067714A (ko) * 2014-12-04 2016-06-1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코폴리카보네이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물품
WO2017034040A1 (ja) * 2015-08-27 2017-03-02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ポリオルガノシロキサン共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KR20180098259A (ko) * 2015-12-22 2018-09-03 이데미쓰 고산 가부시키가이샤 폴리카보네이트계 수지 조성물
JP7106434B2 (ja) * 2018-11-22 2022-07-26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体
JPWO2021002347A1 (zh) * 2019-07-03 2021-01-07
CN113201127B (zh) * 2021-06-21 2022-09-16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制造方法及聚碳酸酯树脂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219490A (en) * 2010-11-08 2012-05-16 Idemitsu Kosan Co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molded article and structure member for solar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JP2012153824A (ja) * 2011-01-27 2012-08-16 Teijin Chem Ltd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740445B1 (zh) 1970-06-18 1972-10-13
JP3417043B2 (ja) * 1993-05-12 2003-06-16 出光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ガラス繊維強化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
JP4212841B2 (ja) * 2002-07-01 2009-01-21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および成形品
US7365125B2 (en) * 2004-08-16 2008-04-2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s, article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JP5021192B2 (ja) * 2004-12-06 2012-09-05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体
JP2007112845A (ja) * 2005-10-18 2007-05-10 Ge Plastics Japan Ltd 各種成型品
WO2008047673A1 (en) * 2006-10-16 2008-04-24 Idemitsu Kosan Co., Ltd. Flame-retardant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polycarbonate resin molded articl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polycarbonate resin molded article
US20090088514A1 (en) * 2007-09-27 2009-04-02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 having improved impact, flammability and surface appearance, method of making, and articles prepared therefrom
JP5170455B2 (ja) 2009-04-03 2013-03-27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体
JP5477388B2 (ja) 2009-11-05 2014-04-2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配信システム
JP5547953B2 (ja) * 2009-12-10 2014-07-16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ポリオルガノシロキサン共重合体、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該共重合体を含む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
JP2011246530A (ja) * 2010-05-25 2011-12-08 Mitsubishi Engineering Plastics Corp 屋外設置用透明成形体
WO2012173111A1 (ja) * 2011-06-17 2012-12-20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成形体
JP5973738B2 (ja) * 2012-01-30 2016-08-23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成形品
JP5932552B2 (ja) * 2012-07-31 2016-06-08 帝人株式会社 遮熱性屋外設置用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筐体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219490A (en) * 2010-11-08 2012-05-16 Idemitsu Kosan Co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molded article and structure member for solar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JP2012153824A (ja) * 2011-01-27 2012-08-16 Teijin Chem Ltd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29447A (zh) 2016-08-03
US20170275460A1 (en) 2017-09-28
EP3088468A1 (en) 2016-11-02
JP2015124304A (ja) 2015-07-06
CN109135301A (zh) 2019-01-04
TW201527438A (zh) 2015-07-16
EP3088468B1 (en) 2021-01-13
JP6313971B2 (ja) 2018-04-18
EP3088468A4 (en) 2017-07-26
WO2015098395A1 (ja) 2015-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39656B (zh) Shaped body for exterior installation
KR101866581B1 (ko)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조성물 및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성형체
CN107709460B (zh) 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体
ES2613230T3 (es) Resina de copolicarbonato y producto que comprende la misma
TW201439200A (zh) 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及成形體
WO2016159025A1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体
US10072134B2 (en) Polycarbonate-type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article
JPWO2016159024A1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体
WO2018159788A1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ポリオルガノシロキサン共重合体、それを含む難燃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品
JP5932552B2 (ja) 遮熱性屋外設置用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筐体
JP2018154741A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品
JP6913514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成形品、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および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の末端封止剤
WO2011013519A1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TWI752372B (zh) 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及包括彼之物件
JP6027211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体
KR20230165779A (ko) 폴리카보네이트계 수지 조성물 및 성형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