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33974B - 用以移除玻璃片的周邊部分之方法與設備 - Google Patents

用以移除玻璃片的周邊部分之方法與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33974B
TWI633974B TW101129221A TW101129221A TWI633974B TW I633974 B TWI633974 B TW I633974B TW 101129221 A TW101129221 A TW 101129221A TW 101129221 A TW101129221 A TW 101129221A TW I633974 B TWI633974 B TW I63397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jor surface
side edge
edge surface
glass sheet
maj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292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18774A (zh
Inventor
卡法拉羅尼可拉斯多明尼克三世
希爾基斯米契爾
雷迪哈利J
王立明
鄭哲明
周乃越
Original Assignee
康寧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康寧公司 filed Critical 康寧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3187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187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39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397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33/00Severing cooled glass
    • C03B33/02Cutting or splitting sheet glass or ribbons;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 C03B33/023Cutting or splitting sheet glass or ribbons;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the sheet or ribbon being in a horizontal position
    • C03B33/033Apparatus for opening score lines in glass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33/00Severing cooled glass
    • C03B33/02Cutting or splitting sheet glass or ribbons;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 C03B33/0207Cutting or splitting sheet glass or ribbons;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the sheet being in a substantially vertical pla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49/00Aspects relating to conveying system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fragile sheets
    • B65G2249/04Arrangements of vacuum systems or suction cup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4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the processing of minerals
    • Y02P40/50Glass production, e.g. reusing waste heat during processing or shaping
    • Y02P40/57Improving the yield, e-g- reduction of reject rat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25/00Severing by tearing or breaking
    • Y10T225/10Methods
    • Y10T225/12With preliminary weaken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25/00Severing by tearing or breaking
    • Y10T225/30Breaking or tearing apparatus
    • Y10T225/307Combined with preliminary weakener or with nonbreaking cutter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用於移除玻璃片之周邊部分(諸如,熔珠區域)之製程及相應設備,該製程包括以下步驟:在周邊部分中使用推動機構(諸如,推桿)推動玻璃片。由於使用推動機構,若使用吸盤,則吸盤之接合完成時間顯著減少。實現不使用吸盤之製程良率增強。增加的製程穩定性及放大的製程窗口尤其有利於處理具有較高可撓性之玻璃片。

Description

用以移除玻璃片的周邊部分之方法與設備 【相關申請案之交叉引用】
本申請案主張在2011年8月12日提出申請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1/522937號及在2011年11月30日提出申請的美國申請案第13/307592號的優先權,該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及該美國申請案兩者之標題皆為「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VING PERIPHERAL PORTION OF A GLASS SHEET」,該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及該美國申請案之內容以引用之方式全部併入本文。
本發明係關於用於玻璃片周邊光製之方法及設備。特定言之,本發明係關於用於移除玻璃片之周邊部分的方法及設備。本發明用於(例如)移除由下拉製程形成的用作顯示器之玻璃基板的玻璃片之熔珠區域。
薄玻璃片已在許多光學裝置、電子裝置或光電子裝置(諸如,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s;LCD)、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顯示器、太陽能電池)中用作半導體元件基板、濾色器基板、覆蓋片及類似物。具有自若干微米至若干毫米的厚度的較薄玻璃片可藉由多種方法來製造,該等方法諸如,浮式製程、融合下拉製程(由Corning Incorporated,Corning (New York,U.S.A.)首創的方法)、狹槽下拉製程及類似製程。
在薄玻璃片之許多應用中,非常希望玻璃片具有以下特徵:(i)基本上無刮痕、微粒及其他缺陷的原始表面品質;(ii)較高厚度均勻性;(iii)較低表面粗糙度及波紋。為此,在用於製造玻璃片之成形製程中,通常避免初生玻璃片的主要表面之中心區域與固體表面直接接觸。事實上,僅玻璃片之周邊區域經受與固體表面(諸如,邊緣輥、拉輥、邊緣導引輥及類似物)直接接觸。因此,自成形裝置直接獲取的初生玻璃片之兩側之周邊部分(諸如,融合下拉製程或狹槽下拉製程之底部拉製區域中)有時稱為「熔珠」,該等周邊部分傾向於具有比主要表面之中心區域更低的表面品質。此外,取決於所使用的特定成形裝置,周邊部分傾向於具有與中心區域不同的厚度及顯著更高的厚度變化。
先前使用或建議具有不同良率、良率一致性及製程及裝備之成本的各種玻璃片熔珠移除技術。
顯示器市場已顯示對於具有較高可撓性之玻璃片(亦即,具有較大片寬度及/或長度及/或非常小厚度的彼等玻璃片)增長的需求。本發明者已發現對於具有較高可撓性的玻璃片而言,熔珠移除可能為玻璃片製造製程中的重大挑戰及整體良率瓶頸。因此,對於具有顯著更高可撓性的玻璃片而言,用於具有相對較低可撓性的玻璃片之可接受的熔珠移除製程可能不可接受。
因此,存在對於具有較高及/或較低可撓性玻璃片而言具有可接受能力的穩固玻璃片熔珠移除製程的真正需要。本發明滿足此需要及其他需要。
本文揭示本發明之若干態樣。應理解,此等態樣可能或可能不與彼此重疊。因此,一個態樣之部分可屬於另一態樣的範疇,且反之亦然。
每一態樣藉由大量實施例說明,該等大量實施例又可包括一或更多個特定實施例。應理解,實施例可能或可能不與彼此重疊。因此,一個實施例之部分或該實施例的特定實施例可能或可能不屬於另一實施例或另一實施例的特定實施例的範圍,且反之亦然。
因此,本揭示案之第一態樣係關於一種用於移除玻璃片的第一周邊部分之製程,該製程包含以下步驟:(I)提供玻璃片,該玻璃片具有第一主要表面、與第一主要表面相對的第二主要表面、具有中心厚度Th(C)的中心區域、上邊緣表面、下邊緣表面、第一側邊緣表面及第二側邊緣表面,每一邊緣表面連接第一主要表面及第二主要表面,且第一周邊部分在第一側邊緣表面之末端附近;(II)藉由將第一主要表面及第二主要表面限制在上邊緣表面附近,來將玻璃片置放於預定位置中;(III)在步驟(II)之後,在自上邊緣表面至下邊緣表面的 距第一側邊緣表面之末端距離D1處,將第一主要表面及第二主要表面限制在第一側邊緣表面附近;(IV)在步驟(III)之後,在距第一側邊緣表面之末端距離D2處,在第一主要表面上形成刻痕線,該刻痕線自上邊緣表面附近延伸至下邊緣表面之附近,其中D2<D1;(V)在距第一側邊緣表面之末端距離D3處,將第一主要表面推向第二主要表面,其中D3<D2;(VI)在步驟(V)之後,使第一周邊部分之第二主要表面與複數個吸盤接合;(VII)使第二主要表面與同刻痕線相對的凸緣條接觸;(VIII)在步驟(VI)及步驟(VII)之後,藉由吸盤在遠離第一主要表面的方向上拉動第二主要表面,以使得第一側邊緣表面之附近的玻璃片之第一周邊部分彎曲抵靠凸緣條且沿著刻痕線與玻璃片之中心區域分離。
在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一態樣的製程之某些實施例中,玻璃片在步驟(II)至步驟(VIII)期間實質上垂直。
在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一態樣的製程之某些實施例中,在步驟(II)中,藉由垂直懸吊裝置限制上邊緣表面附近的玻璃片之第一主要表面及第二主要表面。
在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一態樣的製程之某些實施例中,在步驟(I)中,當玻璃片在室溫下具有實質上均勻溫度且未經受外力時,所提供的玻璃片之第一周邊部分在自上邊緣表面至下邊緣表面之方向上翹曲。
在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一態樣的製程之某些實施例中, 在步驟(I)中,所提供的玻璃片之第一周邊部分包含第一區段及第二區段,該第一區段至少在第二主要表面之側上具有滾花表面,該第二區段鄰近於第一區段,該第二區段在第二主要表面之側上具有光滑表面,且在步驟(VI)中,第一周邊部分之第二區段而非第一區段與吸盤接合。
在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一態樣的製程之某些實施例中,在步驟(VI)中,所有吸盤接合至第一周邊部分之第二主要表面在至多5秒內完成。
在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一態樣的製程之某些實施例中,在步驟中(II)中,藉由使用夾具來將上邊緣表面附近的第一主要表面及第二主要表面緊固至懸吊裝置。
在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一態樣的製程之某些實施例中,在步驟(III)中,在自上邊緣表面至下邊緣表面的距第一側邊緣表面之末端距離D1處,藉由夾具緊固第一側邊緣表面之附近的第一主要表面及第二主要表面。
在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一態樣的製程之某些實施例中,步驟(VII)在步驟(IV)之前,且在步驟(IV)中,機械刻痕輪用以按壓抵靠第一主要表面且形成刻痕線。
在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一態樣的製程之某些實施例中,在步驟(I)中,玻璃片之中心厚度Th(C)為至少400 μm。
在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一態樣的製程之某些實施例中,在步驟(I)中,玻璃片具有至少1000 mm之高度。
在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一態樣的製程之某些實施例中,在步驟(I)中,玻璃片具有至少1000 mm之寬度。
在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一態樣的製程之某些實施例中,玻璃片藉由下拉製程製造。
在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一態樣的製程之某些實施例中,在步驟(IV)中,藉由使用雷射束來形成刻痕線。
在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一態樣的製程之某些實施例中,5 cm≦D1≦50 cm。
在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一態樣的製程之某些實施例中,4 cm≦D2≦40 cm。
在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一態樣的製程之某些實施例中,0.5 cm≦D3≦20 cm。
在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一態樣的製程之某些實施例中,在步驟(V)中,使用直推桿將第一主要表面推向第二主要表面。
在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一態樣的製程之某些實施例中,在步驟(V)中,直推桿具有一高度,該高度實質上自上邊緣表面延伸至下邊緣表面。
在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一態樣的製程之某些實施例中,在步驟(VIII)中,當正藉由吸盤拉動玻璃片之第二主要表面時,同時正藉由直推桿推動第一主要表面。
在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一態樣的製程之某些實施例中,步驟(II)中的懸吊裝置為玻璃輸送裝置之部分。
在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一態樣的製程之某些實施例中,步驟(IV)在步驟(VI)之前。
在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一態樣的製程之某些實施例中, 步驟(VI)在步驟(IV)之前。
本揭示案之第二態樣係關於一種用於移除玻璃片的第一周邊部分之設備,該玻璃片具有第一主要表面、與第一主要表面相對的第二主要表面、具有中心厚度Th(C)的中心區域、上邊緣表面、下邊緣表面、第一側邊緣表面及第二側邊緣表面,每一邊緣表面連接第一主要表面及第二主要表面,且第一周邊部分在第一側邊緣表面之末端附近,該設備包含以下:(A)玻璃懸吊裝置,該玻璃懸吊裝置經調適以藉由將第一主要表面及第二主要表面限制在上邊緣表面附近,來將玻璃片置放於垂直位置中;(B)第一側邊緣限制塔及第二側邊緣限制塔,該第一側邊緣限制塔位於第一主要表面之側上,該第一側邊緣限制塔包含第一側邊緣限制夾條,該第二側邊緣限制塔位於第二主要表面之側上,該第二側邊緣限制塔包含第二側邊緣限制夾條,第一側邊緣限制夾條與第二側邊緣限制夾條之間的距離可調整且經調適以在自上邊緣表面延伸至下邊緣表面的距第一側邊緣表面之末端距離D1處,將第一主要表面及第二主要表面限制在第一側邊緣表面附近;(C)機械刻痕輪,該機械刻痕輪安裝在第一側邊緣限制塔上,該機械刻痕輪經調適以垂直移動而與第一主要表面接觸,以在距第一側邊緣表面之末端距離D2處,在第一主要表面上形成刻痕線,該刻痕線自上邊緣表面之 附近延伸至下邊緣表面之附近,其中D2<D1;(D)直垂直桿,該直垂直桿經調適以將第一主要表面推向第二主要表面;(E)複數個吸盤,該複數個吸盤經調適以在距第一側邊緣表面之末端距離D3處,接合第一周邊部分之第二主要表面,其中D3<D2;(F)凸緣條,該凸緣條與刻痕線相對,該凸緣條經調適以與第二主要表面接觸;以及(G)力施加器,該力施加器經調適以藉由吸盤在遠離第一主要表面的方向上拉動第二主要表面,以使得第一側邊緣表面之附近的玻璃片之第一周邊部分彎曲抵靠凸緣條且沿著刻痕線與玻璃片之中心區域分離。
在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二態樣的設備之某些實施例中,凸緣條的肖氏A硬度不低於玻璃片的肖氏A硬度。
在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二態樣的設備之某些實施例中,藉由足夠剛性的底座來支撐凸緣條,以使得當刻痕輪按壓玻璃之第一主要表面抵靠凸緣條時,凸緣條保持實質上直線。
在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二態樣的設備之某些實施例中,凸緣條包含材料,該材料選自鋁及鋁合金、不銹鋼及硬橡膠及塑膠。
本揭示案之第三態樣係關於一種用於移除玻璃片的第一周邊部分之製程,該製程包含以下步驟:(I)提供玻璃片,該玻璃片具有第一主要表面、與第一 主要表面相對的第二主要表面、具有中心厚度Th(C)的中心區域、上邊緣表面、下邊緣表面、第一側邊緣表面及第二側邊緣表面,每一邊緣表面連接第一主要表面及第二主要表面,且第一周邊部分在第一側邊緣表面之末端附近;(II)藉由將第一主要表面及第二主要表面限制在上邊緣表面附近,來將玻璃片置放於位置中;(III)在步驟(II)之後,在自上邊緣表面至下邊緣表面的距第一側邊緣表面之末端距離D1處,將第一主要表面及第二主要表面限制在第一側邊緣表面附近;(IV)在步驟(III)之後,在距第一側邊緣表面之末端距離D2處,在第一主要表面上形成刻痕線,該刻痕線自上邊緣表面之附近延伸至下邊緣表面之附近,其中D2<D1;(V)使第二主要表面與同刻痕線相對的凸緣條接觸;以及(VI)在步驟(V)之後,在距第一側邊緣表面之末端距離D3處,將第一主要表面推向第二主要表面,其中D3<D2,以使得第一側邊緣表面附近的玻璃片之第一周邊部分彎曲抵靠凸緣條且沿著刻痕線與玻璃片之中心區域分離。
在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三態樣的製程之某些實施例中,玻璃片在步驟(II)至步驟(VI)期間實質上垂直。
在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三態樣的製程之某些實施例中, 在步驟中(II)中,藉由垂直懸吊裝置限制上邊緣表面附近的玻璃片之第一主要表面及第二主要表面。
在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三態樣的製程之某些實施例中,在步驟(I)中,當玻璃片在室溫下具有實質上均勻溫度且未經受外力時,所提供的玻璃片之第一周邊部分在自上邊緣表面至下邊緣表面之方向上翹曲。
在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三態樣的製程之某些實施例中,在步驟中(II)中,藉由使用夾具來將上邊緣表面附近的第一主要表面及第二主要表面緊固至懸吊裝置。
在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三態樣的製程之某些實施例中,在步驟(III)中,在自上邊緣表面延伸至下邊緣表面的距第一側邊緣表面之末端距離D1處,藉由夾具緊固第一側邊緣表面附近的第一主要表面及第二主要表面。
在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三態樣的製程之某些實施例中,步驟(V)在步驟(IV)之前,且在步驟(IV)中,機械刻痕輪用以按壓抵靠第一主要表面且在該第一主要表面上形成刻痕線。
在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三態樣的製程之某些實施例中,在步驟(I)中,玻璃片之中心厚度Th(C)為至少300 μm。
在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三態樣的製程之某些實施例中,在步驟(I)中,玻璃片具有至少1000 mm之高度。
在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三態樣的製程之某些實施例中,在步驟(I)中,玻璃片具有至少1000 mm之寬度。
在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三態樣的製程之某些實施例中, 玻璃片藉由下拉製程製造。
在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三態樣的製程之某些實施例中,在步驟(IV)中,藉由使用雷射束來形成刻痕線。
在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三態樣的製程之某些實施例中,5 cm≦D1≦50 cm。
在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三態樣的製程之某些實施例中,4 cm≦D2≦40 cm。
在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三態樣的製程之某些實施例中,0.5 cm≦D3≦20 cm。
在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三態樣的製程之某些實施例中,在步驟(VI)中,使用自上邊緣表面延伸至下邊緣表面的直推桿將第一主要表面推向第二主要表面。
在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三態樣的製程之某些實施例中,步驟(II)中的懸吊裝置為玻璃輸送裝置之部分。
本揭示案之第四態樣係關於一種用於移除玻璃片的第一周邊部分之設備,該玻璃片具有第一主要表面、與第一主要表面相對的第二主要表面、具有中心厚度Th(C)的中心區域、上邊緣表面、下邊緣表面、第一側邊緣表面及第二側邊緣表面,每一邊緣表面連接第一主要表面及第二主要表面,且第一周邊部分在第一側邊緣表面之末端附近,該設備包含以下:(A)玻璃懸吊裝置,該玻璃懸吊裝置經調適以藉由將第一主要表面及第二主要表面限制在上邊緣表面附近,來將玻璃片置放於垂直位置中; (B)第一側邊緣限制塔及第二側邊緣限制塔,該第一側邊緣限制塔位於第一主要表面之側上,該第一側邊緣限制塔包含第一側邊緣限制夾條,該第二側邊緣限制塔位於第二主要表面之側上,該第二側邊緣限制塔包含第二側邊緣限制夾條,第一側邊緣限制夾條與第二側邊緣限制夾條之間的距離可調整且經調適以在自上邊緣表面至下邊緣表面的距第一側邊緣表面之末端距離D1處,將第一主要表面及第二主要表面限制在第一側邊緣表面附近;(C)機械刻痕輪,該機械刻痕輪安裝在第一側邊緣限制塔上,該機械刻痕輪經調適以垂直移動而與第一主要表面接觸,以在距第一側邊緣表面之末端距離D2處,在第一主要表面上形成刻痕線,該刻痕線自上邊緣表面之附近延伸至下邊緣表面之附近,其中D2<D1;(D)直垂直桿,該直垂直桿經調適以將第一主要表面推向第二主要表面;以及(E)凸緣條,該凸緣條與刻痕線相對,該凸緣條經調適以與第二主要表面接觸。
在根據本揭示案之第四態樣的設備之某些實施例中,凸緣條的肖氏A硬度不低於玻璃片的肖氏A硬度。
在根據本揭示案之第四態樣的設備之某些實施例中,藉由足夠剛性的底座來支撐凸緣條,以使得當刻痕輪按壓玻璃之第一主要表面抵靠凸緣條時,凸緣條保持實質上直線。
在根據本揭示案之第四態樣的設備之某些實施例中,凸緣條包含選自鋁、不銹鋼及硬橡膠的材料。
本揭示案之一或更多個實施例及/或態樣具有以下優點。第一,藉由使用垂直推桿將玻璃片自第一主要表面推動至第二主要表面,來減少吸盤接合完成時間及吸盤接合完成時間之可變性,從而產生具有較高良率之更穩固的周邊部分移除製程。第二,歸因於由垂直推桿提供的額外限制,製程及設備對自上邊緣表面至下邊緣表面之片翹曲較不敏感,因此能夠處理具有較高可撓性之玻璃片。第三,使用推桿可完全消除對於在周邊部分移除期間固持玻璃片之周邊部分的吸盤的需要,且與使用吸盤的製程及設備相比較,使用推桿可在玻璃厚度較低時驚人地產生顯著較高良率。
將在隨後的詳細描述中闡述本發明之額外的特徵結構及優點,且額外的特徵結構及優點在某種程度上將由熟習此項技術者自該描述而易於顯而易見或將藉由實踐所寫描述及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以及附加圖式中描述的本發明來辨識額外的特徵結構及優點。
應理解,上文一般描述及下文詳細描述僅為本發明之實例,且上文一般描述及下文詳細描述意欲提供用於理解本發明所主張的本發明之本質及特性之概述或框架。
包括隨附圖式以提供本發明之進一步理解,且該等隨附圖式併入本說明書中且構成本說明書之部分。
如上文所提及,本揭示案之製程及設備尤其有利於移除玻璃片之熔珠區域,因而隨後將在熔珠區域移除之上下文中說明本揭示案之製程及設備。然而,本領域一般技術者在閱讀本申請案之說明書及獲得本文教示之益處之後應較容易瞭解,本揭示案之製程及設備可用於移除任何玻璃片之周邊部分,該周邊部分可為或可不為包含熔珠之區域。舉例而言,本文所揭示之製程及設備可用以重調無熔珠區域之玻璃片之尺寸。
為了便於描述,玻璃片為一片玻璃材料,該片玻璃材料具有兩個主要表面(亦即,第一主要表面及第二主要表面),該片玻璃材料具有寬度、長度及界定為自第一主要表面至第二主要表面之距離的厚度。第一主要表面及第二主要表面藉由上邊緣表面、下邊緣表面、第一側邊緣表面及第二側邊緣表面連接於四側處。上邊緣表面、下邊緣表面、第一側邊緣表面及第二側邊緣表面可實質上平坦或彎曲。
為了便於描述,將根據本揭示案之各種態樣及實施例的製程之各個步驟編號為(I)、(II)...(VIII)及類似編號。應理解,除非另外特定指示或上下文相反地指示,否則可以任何次序執行步驟。
第1A圖示意性地圖示由實質上垂直於第一主要表面及第二主要表面的平面截取的玻璃片101之橫截面圖, 玻璃片101藉由融合下拉製程在底部拉製處形成。可使用本揭示案之設備及方法有利地光製此玻璃片101。玻璃片101具有:第一主要表面103;第二主要表面105;彎曲第一側邊緣表面104及彎曲第二側邊緣表面110,彎曲第一側邊緣表面104具有距第一主要表面之中心線最大距離的末端,彎曲第二側邊緣表面110具有距第一主要表面之中心線最大距離的末端,彎曲第一側邊緣表面104及彎曲第二側邊緣表面110分別各自連接第一主要表面103及第二主要表面105。玻璃片101包含中心區域(CR)、第一熔珠區域BD1及第二熔珠區域BD2,中心區域(CR)具有實質上均勻厚度Th(C),第一熔珠區域BD1對應且鄰近於第一側邊緣表面104,第一熔珠區域BD1在玻璃片之一側上具有彎曲第一熔珠表面107及彎曲第二熔珠表面109,第二熔珠區域BD2對應且鄰近於第二側邊緣表面110,第二熔珠區域BD2具有彎曲第三熔珠表面111及彎曲第四熔珠表面113。第一熔珠區域BD1之最大厚度界定為當在中心區域中由垂直於平坦化的第一主要表面103及/或第二主要表面105的虛擬平面截取時第一熔珠區域BD1之最大厚度,該最大厚度為Th(B1)。第二熔珠區域BD2具有最大厚度Th(B2),最大厚度Th(B2)可與Th(B1)實質上相同或不同。同樣地,第一熔珠區域BD1及第二熔珠區域BD2可具有相同或不同寬度。第1B圖示意性地圖示當在自第一主要表面103至第二主要表面105之方向上觀察時相同玻璃片之前視 圖。
具有較高原始表面品質的玻璃片之中心區域CR有時稱為品質區域。通常,在製造基於玻璃基板的電子裝置/光學裝置之製程中,僅在移除第一熔珠區域及第二熔珠區域之後,在玻璃片之主要表面上形成功能元件(諸如,半導體元件、其他電子元件及光學元件及類似物)。在移除兩個邊緣部分之後,隨後在功能元件(諸如,電晶體及類似物)沉積於第一主要表面及第二主要表面中的一者或兩者之品質區域CR上之前,玻璃片可經受邊緣光製(諸如,研磨及拋光),後面接著清潔及乾燥。
如本文所使用的,玻璃片之第一周邊部分為該玻璃片在第一側邊緣表面附近的意欲自玻璃片之其餘部分移除的部分。玻璃片之中心區域通常為該玻璃片之意欲被保持及用於後續應用的部分。參閱第1A圖及第1B圖,玻璃片101之第一周邊部分有利地對應於第一熔珠區域BD1。下文僅關於第一周邊部分描述及說明本發明。然而,在閱讀本揭示案之後已受益於本文揭示案的一般技術者應較容易瞭解,在實際的玻璃片周邊部分光製製程中,可根據本揭示案之製程的各種態樣及實施例,使用根據本揭示案之各種態樣及實施例的設備來處理第一周邊部分及第二周邊部分中之任一者或兩者。實際上,亦可行的是,可以與在90°旋轉玻璃片之後的第一周邊部分實質上相同的方式處理玻璃片鄰近於上邊緣表面及下邊緣表面之周邊部分。可順序地或同時執行玻璃片之多 個周邊部分之此處理。在某些特定有利的實施例中,可以實質上同步且對稱的方式實質上同時處理相同玻璃片之第一周邊部分及第二周邊部分。
在步驟(II)中,將玻璃片101置放於預定位置中,諸如,實質上水平位置或實質上垂直位置,在實質上水平位置的情況下,重力加速度向量實質上垂直於平坦化第一主要表面103,在實質上垂直位置的情況下,重力加速度向量實質上平行於玻璃片101之第一主要表面103。非常希望在所有步驟(II)至步驟(VIII)期間,玻璃片之位置為實質上穩定的,亦即,重力加速度向量與第一主要表面之間的角度變化不大於10°,在某些實施例中不大於8°,在某些其他實施例中不大於6°,在某些其他實施例中不大於5°,在某些其他實施例中不大於4°,在某些實施例中不大於3°,在某些其他實施例中不大於2°。藉由將上邊緣表面附近的第一主要表面及第二主要表面限制至懸吊裝置有利地實現將玻璃片置放至預定位置中。
歸因於由玻璃片已經受的獨特機械歷程及/或熱歷程造成存在玻璃片中分配的各種位準之內應力,若在實際的玻璃片製造製程(諸如,融合下拉製程、浮式製程或狹槽下拉製程)中製造的具有相對較薄厚度之相對較大玻璃片在失重環境中約室溫下具有實質上均勻溫度,則該相對較大玻璃片將顯示自然曲率,有時稱為「翹曲」。舉例而言,在典型的融合下拉製程中,藉由將在稱為iso 管道的成形裝置之根處形成的黏性玻璃帶拉製成所要寬度及厚度,同時將該黏性玻璃帶冷卻至黏彈性狀態及最終彈性狀態,來形成玻璃片。在玻璃帶正在被下拉的同時機械輥與稱為熔珠的周邊區域接觸。隨後自連續的玻璃帶切割不連續的玻璃片,其中通常將熔珠保持於適當位置,且該等不連續的玻璃片最終被冷卻至約室溫。玻璃片中之玻璃材料自一側至另一側及自頂部至底部經受略微不同的熱歷程。舉例而言,玻璃帶之熔珠區域通常具有較大厚度,且因此通常將在相同冷卻環境中以與較薄的中心區域相比較而言更慢的速率冷卻。當玻璃片在約室溫下處於實質上均勻溫度時,有差異的熱歷程在玻璃片中產生內部殘留應力。
第5圖為圖示藉由融合下拉製程製造的實例玻璃片之部分之應力分佈剖面的圖。在水平軸上顯示的是距玻璃片之中心線的距離,且在垂直軸上顯示的是距片之上邊緣的距離。包含熔珠之最右周邊部分顯示最高應力高達3225 psi,而中心區域具有實質上零應力。此殘留應力分佈剖面可將有時稱為翹曲的曲率賦予玻璃片,如上文所提及。翹曲在本質上將為三維的:該翹曲將自上邊緣表面垂直地呈現及自第一側邊緣表面至第二側邊緣表面水平地呈現。
當玻璃片在失重環境中顯示自然翹曲時,若將該玻璃片自上邊緣懸掛於重力場中,若未施加進一步外部約束來抵消內應力,則該玻璃片通常將顯示自然翹曲。當將 玻璃片懸掛於垂直位置處時,玻璃片內部殘留應力的存在及玻璃片之自然曲率使得移除周邊部分(諸如,熔珠區域)較為困難。本揭示案之方法及設備尤其有利於移除此玻璃片之周邊部分,當在約室溫下處於實質上均勻溫度時,出於下文將更詳細且更深入解釋的原因,該玻璃片通常將顯示失重翹曲。
當玻璃片在失重環境中顯示自然翹曲時,若將該玻璃片自上邊緣懸掛於重力場中,若未施加進一步外部約束來抵消內應力,則該玻璃片通常將顯示自然翹曲。當將玻璃片懸掛於垂直位置處時,玻璃片內部殘留應力的存在及玻璃片之自然曲率使得移除周邊部分(諸如,熔珠區域)較為困難。本揭示案之方法及設備尤其有利於移除此玻璃片之周邊部分,當在約室溫下處於實質上均勻溫度時,出於下文將更詳細且更深入解釋的原因,該玻璃片通常將顯示失重翹曲。
如上文在融合下拉成形製程之上下文中所提及,在涉及處於黏性狀態的玻璃材料之拉製操作的任何玻璃成形製程中,通常藉由(例如)捏緊周邊區域之兩側的一對輥將玻璃限制在邊緣區域處。在較高溫度及較低玻璃黏度情况下玻璃與輥之間的直接接觸將導致在熔珠區域中形成滾花表面。通常,熔珠區域傾向於具有變化的厚度分佈。舉例而言,第1A圖圖示熔珠區域BD1及熔珠區域BD2,熔珠區域BD1及熔珠區域BD2具有最大厚度Th(B1)及最大厚度Th(B2),最大厚度Th(B1)及最大厚度 Th(B2)比中心區域之厚度Th(C)明顯更大。通常,具有滾花表面的區域與具有實質上均勻厚度Th(C)的品質中心區域之間存在中間區域,該中間區域由於缺乏與邊緣輥的直接接觸而具有實質上光滑表面,但該中間區域的厚度分佈不如中心區域之彼厚度分佈均勻而具有變化的厚度分佈。具有彎曲邊緣表面104的區域、具有滾花表面的區域及具有實質上光滑表面及變化的厚度分佈的區域之組合構成第一周邊區域,該第一周邊區域藉由使用根據本揭示案之製程及設備經受移除。在某些特定有利的實施例中,吸盤與第二區段(亦即,具有光滑表面之區段)而非第一區段(亦即,具有滾花表面之區段)直接接合,以確保無洩漏且穩固的接觸及減少吸盤之接合完成時間。
在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一態樣的製程中,由於包括步驟(V),亦即,在距第一側邊緣表面之末端距離D3處將玻璃片之第一主要表面推向第二主要表面,其中D3<D2的步驟,所以與不具有步驟(V)的製程相比較,極大地促進吸盤接合至玻璃片之第二表面。因此,所有吸盤接合至第一周邊部分之第二主要表面在至多5秒內完成,在某些實施例中在至多3秒內完成,在某些實施例中在至多2秒內完成,在某些實施例中在至多1秒內完成,在某些其他實施例中在至多0.5秒內完成,在某些其他實施例中在至多0.4秒內完成,在某些其他實施例中在至多0.3秒內完成。與不具有步驟(V)的製程相比較,在某些 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製程將接合完成時間減少至少¼,在某些實施例中減少至少1/3,在某些其他實施例中減少至少½。吸盤與玻璃片之表面接合通常包括以下步驟:使吸盤與玻璃片之表面接觸,後面接著將真空施加於吸盤之內腔(此舉在工業吸盤中較典型),以實現吸盤與玻璃片之表面之間牢固且穩固的接合。吸盤牢固且穩固地接合至玻璃片之表面將允許經由玻璃片張緊玻璃片。如本文所使用的,接合完成時間定義為第一吸盤接觸第二主要表面的時刻與所有吸盤與第二主要表面牢靠接合的時刻之間的時間間隔,所有吸盤與第二主要表面牢靠接合的時刻例如,當所有吸盤腔內部的內空氣壓力已減小至至多60 kPa時,在某些實施例中至多50 kPa,在某些其他實施例中至多40 kPa。對於具有較高可撓性之玻璃片,亦即,具有FXTY=LD/Th≧1000之玻璃片,其中FXTY為可撓性,LD為自第一側邊緣表面之末端至第二側邊緣表面之末端量測的寬度及自上邊緣表面至下邊緣表面量測的高度以mm計的玻璃片較大大小,且Th為玻璃片之品質區域以mm計的厚度,玻璃片與吸盤之接合為對於製程穩定性而言重要的製程參數,且該接合可能相當長。通常,玻璃片之可撓性愈大,玻璃片愈可能在平面上翹曲,且若不執行步驟(V)則玻璃片與吸盤之接合將愈可能花費更長的時間。因此,本揭示案之製程尤其有利於具有FXTY≧1000的玻璃片之熔珠移除,其中,甚至更有利的是其中FXTY≧2000,甚至更有利的 是其中FXTY≧3000,甚至更有利的是其中FXTY≧4000,甚至更有利的是其中FXTY≧5000,甚至更有利的是其中FXTY≧6000,甚至更有利的是其中FXTY≧7000,甚至更有利的是其中FXTY≧8000,甚至更有利的是其中FXTY≧9000,甚至更有利的是其中FXTY≧10000。此外,在某種程度上歸因於包括及實施步驟(V),本揭示案之製程降低吸盤接合完成時間在不同次之間的可變性及吸盤接合完成時間自具有一種FXTY的玻璃片至具有不同FXTY的不同玻璃片的可變性。因此,本揭示案之製程可用於製造具有較大製程窗口的多種玻璃片產品。
在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一態樣的製程之某些實施例中,在步驟中(II)中,藉由使用夾具來將上邊緣表面附近的第一主要表面及第二主要表面緊固至懸吊裝置。夾具可固定至架空玻璃片輸送機裝置。可在玻璃片移動至本揭示案之用於移除周邊部分的設備中之前使夾具與玻璃片接合,且隨後將玻璃片移送至用於周邊部分光製的設備中。在玻璃片與吸盤接合之前,緊固玻璃片之上部部分的夾具將實質上提供力以抵消玻璃片之重力且使玻璃片懸吊於垂直位置中。或者,吸盤可用以代替夾具緊固玻璃片之上部部分。藉由夾具、吸盤及類似物緊固的在上邊緣表面附近的位置具有距第一側邊緣表面之末端的最小距離D0。
在某些實施例中,在步驟(III)中,在自上邊緣表面至 下邊緣表面的距第一側邊緣表面之末端距離D1處,藉由夾具(或吸盤或其他緊固裝置)緊固第一側邊緣表面附近的第一主要表面及第二主要表面。在某些實施例中5 cm≦D1≦50 cm,在某些實施例中5 cm≦D1≦40 cm,在某些實施例中5 cm≦D1≦30 cm,在某些實施例中5 cm≦D1≦20 cm,在某些實施例中5 cm≦D1≦15 cm,在某些其他實施例中5≦D1≦10 cm。通常,D1≦D0。
在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一態樣的製程之某些實施例中,步驟(VII)在步驟(IV)之前,且在步驟(IV)中,機械刻痕輪用以按壓抵靠第一主要表面且形成刻痕線。通常,在機械刻痕輪用以在玻璃片之表面上形成刻痕線的情況下,在玻璃片之相對側上需要支撐裝置(諸如,凸緣條),以將刻痕輪之足夠接觸力賦能至玻璃片之表面及使得在玻璃片之第一主要表面上能夠形成一致的、連續的刻痕線。或者,可藉由雷射製程,例如,藉由CO2雷射掃描後面接著進行冷卻噴流以形成開孔,來形成刻痕線。在利用雷射刻痕的情況下,背托凸緣在刻痕線成形製程中可為不必要的,且因而,步驟(VII)未必在步驟(IV)之前。
儘管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一態樣的製程及第二態樣的設備尤其有利於光製以上所論述的具有較高可撓性FXTY之玻璃片,但該製程及該設備尤其有利於光製中心厚度Th(C)為至少400 μm的玻璃片,中心厚度Th(C)在某些實施例中為至少500 μm,在某些其他實施例中為至少600 μm,在某些其他實施例中為至少700 μm。此狀況是 因為,當玻璃片之Th(C)低於400 μm時,玻璃片沿著第一周邊部分及第二周邊部分之翹曲可如此大以致於與吸盤接合變得很難,從而使得使用吸盤來接合及限制周邊部分不切實際。
如以上所論述的,歸因於存在涉及將第一主要表面推向第二主要表面之步驟(V),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一態樣的製程及第二態樣的設備具有較大製程窗口之優點,該較大製程窗口能夠光製具有較高可撓性的較大玻璃片。此狀況尤其有利於具有較大垂直高度HT的玻璃片,在垂直高度HT的方向上玻璃片可顯示實質翹曲及與第二主要表面接合的困難。因此,製程及設備尤其有利於具有至少1000 mm的高度之玻璃片,該高度在某些實施例中為至少1200 mm,在某些其他實施例中為至少1500 mm,在某些其他實施例中為至少1800 mm,在某些其他實施例中為至少2000 mm,在某些其他實施例中為至少2500 mm,在某些其他實施例中為至少3000 mm。
類似地,製程及設備尤其有利於具有較大寬度WD之玻璃片,寬度WD自第一側邊緣表面之末端至第二側邊緣表面之末端量測。因此,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一態樣的製程及第二態樣的設備尤其有利於光製具有至少1000 mm的寬度之玻璃片,該寬度在某些實施例中為至少1200 mm,在某些其他實施例中為至少1500 mm,在某些其他實施例中為至少1800 mm,在某些其他實施例中為至少2000 mm,在某些其他實施例中為至少2500 mm,在某些其他實施例中為至少3000 mm。
本揭示案之製程及設備尤其有利於光製藉由下拉製程製造的玻璃片,該等下拉製程諸如,由Corning Incorporated,Corning(New York)首創的融合下拉製程。此狀況是因為,在下拉製程中,成形裝置(諸如,iso管道及狹槽)下方的玻璃帶傾向於經歷溫度梯度分佈,該溫度梯度分佈在產生的玻璃片中造成實質熱殘留應力,從而在周邊部分中造成翹曲,該翹曲在隨後的光製步驟中使得移除周邊部分不可能。
在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一態樣的製程及第二態樣的設備之某些實施例中,有利的是,自刻痕線至第一側邊緣表面之末端的距離為D2,其中4 cm≦D2≦40 cm,在某些實施例中4 cm≦D2≦cm,在某些實施例中4 cm≦D2≦30 cm,在某些實施例中4 cm≦D2≦20 cm,在某些實施例中4 cm≦D2≦15 cm,在某些其他實施例中4 cm≦D2≦10 cm。大體而言,希望在玻璃片之厚度與玻璃片之品質區域之彼厚度實質上相同的位置處形成刻痕線,因此在製程結束時產生初切割玻璃片,該初切割玻璃片在邊緣至邊緣之間具有實質上均勻厚度。
在步驟(V)中,推桿將玻璃片之第一主要表面推向第二主要表面。推動位置應介於刻痕線與第一側邊緣表面之末端之間,亦即,D3<D2。在某些實施例中0.5 cm≦D3≦20 cm,在某些實施例中0.5 cm≦D3≦15 cm,在某些實施例中0.5 cm≦D3≦10 cm,在某些實施例中 0.5 cm≦D3≦8 cm,在某些實施例中0.5 cm≦D3≦5 cm,在某些其他實施例中0.5 cm≦D3≦3 cm。
可使用直推桿有利地執行步驟(V)中之推動,該直推桿實質上自上邊緣表面延伸至下邊緣表面。或者,可以同步方式使用及操作多個直線桿,以同時接觸及推動第一主要表面。希望桿為堅硬且剛性的,以使得該桿之形狀在推動製程期間保持實質上不變。因此,與第一主要表面直接接觸的桿之材料可選自金屬(諸如,鋁、不銹鋼及類似物)或堅硬、耐用的塑膠或橡膠材料(諸如,硬矽橡膠材料)。又或者,可將流體(諸如,空氣)之長、窄的噴流導引至上文描述的周邊部分之所要位置,以實現推動。
在某些特定有利的實施例中,在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一態樣的製程期間,在步驟(VIII)中,當正藉由吸盤拉動玻璃片之第二主要表面時,同時正藉由直線桿推動第一主要表面。在此實施例中,藉由吸盤及推桿牢靠且牢固地限制玻璃片之邊緣部分,從而沿著刻痕線產生周邊部分與品質區域的一致分離。
在本揭示案之第一態樣的製程中,在某些實施例中,步驟(VI)可在步驟(IV)之前,亦即,在吸盤接合至玻璃片之第二主要表面之後,藉由使用機械刻痕輪之機械刻痕或藉由使用掃描雷射束之雷射刻痕,來形成刻痕線。在此等實施例中,吸盤可在步驟(IV)期間將張力施加於玻璃片,以在步驟(IV)中獲取實質上平坦的第一主要表 面,從而促進刻痕線形成。在其他實施例中,步驟(IV)可在步驟(VI)之前,亦即,除非已在玻璃片之第一主要表面上形成刻痕線,否則不使吸盤與玻璃之第二主要表面接合。因為在步驟(III)中,藉由(例如)夾具緊固玻璃片之第一側邊緣表面附近的第一主要表面及第二主要表面,所以即使在未首先使吸盤接合的情況下使用機械刻痕輪,亦可形成刻痕線。
本揭示案之第二態樣為用於執行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一態樣的製程之某些實施例的設備。設備有利地包含:(A)玻璃懸吊裝置,該玻璃懸吊裝置經調適以藉由將第一主要表面及第二主要表面限制在該上邊緣表面附近,來將玻璃片置放於垂直位置中;(B)第一側邊緣限制塔及第二側邊緣限制塔,該第一側邊緣限制塔位於第一主要表面之側上,該第一側邊緣限制塔包含第一側邊緣限制夾條,該第二側邊緣限制塔位於第二主要表面之側上,該第二側邊緣限制塔包含第二側邊緣限制夾條,第一側邊緣限制夾條與第二側邊緣限制夾條之間的距離可調整且經調適以在自上邊緣表面延伸至下邊緣表面的距第一側邊緣表面之末端距離D1處,將第一主要表面及第二主要表面限制在第一側邊緣表面附近;(C)機械刻痕輪,該機械刻痕輪安裝在第一側邊緣限制塔上,該機械刻痕輪經調適以垂直移動而與第一主要表面接觸,以在距第一側邊緣表面之末端距離D2處,在 第一主要表面上形成刻痕線,該刻痕線自上邊緣表面之附近延伸至下邊緣表面之附近,其中D2<D1;(D)直垂直桿,該直垂直桿經調適以將第一主要表面推向第二主要表面;(E)複數個吸盤,該複數個吸盤經調適以在距第一側邊緣表面之末端距離D3處,接合第一周邊部分之第二主要表面,其中D3<D2;(F)凸緣條,該凸緣條與刻痕線相對,該凸緣條經調適以與第二主要表面接觸;以及(G)力施加器,該力施加器經調適以藉由吸盤在遠離第一主要表面的方向上拉動第二主要表面,以使得第一側邊緣表面之附近的玻璃片之第一周邊部分彎曲抵靠凸緣條且沿著刻痕線與玻璃片之中心區域分離。
在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二態樣的設備之某些有利的實施例中,凸緣條的肖氏A硬度不低於玻璃片的肖氏A硬度。凸緣條之較高硬度防止玻璃片在被機械刻痕輪按壓時過度局部變形,從而實現刻痕線的一致形成,該刻痕線具有一致的開孔深度且不失去刻痕輪與玻璃片之表面接觸,且從而不失去開孔。自上邊緣表面附近延伸至下邊緣表面附近的具有實質上均勻開孔深度的連續刻痕線有益於步驟(VIII)中的周邊部分之分離,而不產生尖銳邊緣、過量玻璃碎屑、非直邊緣及其他非所要的特徵。為此,與玻璃片之第一主要表面直接接觸的凸緣條材料可選自金屬(諸如,鋁及鋁合金、不銹鋼)及具有所要溫 度能力及硬度的硬塑膠及橡膠材料。此外,希望藉由足夠剛性的底座來支撐凸緣條,以使得當刻痕輪按壓玻璃之第一主要表面抵靠凸緣條時,凸緣條保持實質上直線。
本揭示案之第三態樣為用於移除玻璃片的第一周邊部分之另一製程,該製程包含以下步驟:(I)提供玻璃片,該玻璃片具有第一主要表面、與第一主要表面相對的第二主要表面、具有中心厚度Th(C)的中心區域、上邊緣表面、下邊緣表面、第一側邊緣表面及第二側邊緣表面,每一邊緣表面連接第一主要表面及第二主要表面,且第一周邊部分在第一側邊緣表面之末端附近;(II)藉由將第一主要表面及第二主要表面限制在上邊緣表面附近,來將玻璃片置放於位置中;(III)在步驟(II)之後,在自上邊緣表面至下邊緣表面的距第一側邊緣表面之末端距離D1處,將第一主要表面及第二主要表面限制在第一側邊緣表面附近;(IV)在步驟(III)之後,在距第一側邊緣表面之末端距離D2處,在第一主要表面上形成刻痕線,該刻痕線自上邊緣表面之附近延伸至下邊緣表面之附近,其中D2<D1;(V)使第二主要表面與同刻痕線相對的凸緣條接觸;(VI)在步驟(V)之後,在距第一側邊緣表面之末端距離D3處,將第一主要表面推向第二主要表面,其中D3<D2,以使得第一側邊緣表面附近的玻璃片之第一周 邊部分彎曲抵靠凸緣條且沿著刻痕線與玻璃片之中心區域分離。
與本揭示案之第一態樣的製程相比較,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三態樣的製程之差異在於第三態樣的該製程不包含使玻璃片與吸盤接合之步驟。可自根據第一態樣的製程的步驟之上文描述加以必要的變更而獲得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三態樣的製程中的所有其他步驟。
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三態樣的製程,在步驟(IV)中經由(例如)上文結合第一態樣描述之機械刻痕或雷射刻痕形成刻痕線。在步驟(VI)之前有利地執行步驟(IV),其中藉由推桿在自第一主要表面至第二主要表面之方向上推動玻璃片之邊緣部分,以使得周邊部分沿著預先形成的刻痕線與玻璃片之品質中心部分分離。
步驟(VI)需要存在支撐第二主要表面之凸緣條。因此,與步驟(V)同時或在步驟(V)之後執行步驟(VI)。
類似於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一態樣的製程,第三態樣之製程尤其有利於處理以下玻璃片:當玻璃片在室溫下具有實質上均勻溫度且未經受外力時,玻璃片在自上邊緣表面至下邊緣表面之方向上翹曲。如上文所論述,可藉由(例如)融合下拉製程或狹槽下拉製程或其他製程產生此等翹曲的玻璃片。
本揭示案之第四態樣為用於執行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三態樣的製程的某些實施例的設備,該設備包含以下:(A)玻璃懸吊裝置,該玻璃懸吊裝置經調適以藉由將第 一主要表面及第二主要表面限制在上邊緣表面附近,來將玻璃片置放於垂直位置中;(B)第一側邊緣限制塔及第二側邊緣限制塔,該第一側邊緣限制塔位於第一主要表面之側上,該第一側邊緣限制塔包含第一側邊緣限制夾條,該第二側邊緣限制塔位於第二主要表面之側上,該第二側邊緣限制塔包含第二側邊緣限制夾條,第一側邊緣限制夾條與第二側邊緣限制夾條之間的距離可調整且經調適以在自上邊緣表面至下邊緣表面的距第一側邊緣表面之末端距離D1處,將第一主要表面及第二主要表面限制在第一側邊緣表面附近;(C)機械刻痕輪,該機械刻痕輪安裝在第一側邊緣限制塔上,該機械刻痕輪經調適以垂直移動而與第一主要表面接觸,以在距第一側邊緣表面之末端距離D2處,在第一主要表面上形成刻痕線,該刻痕線自上邊緣表面之附近延伸至下邊緣表面之附近,其中D2<D1;(D)直垂直桿,該直垂直桿經調適以將第一主要表面推向第二主要表面;以及(E)凸緣條,該凸緣條與刻痕線相對,該凸緣條經調適以與第二主要表面接觸。
與本揭示案之第二態樣的設備相比較,本揭示案之第一態樣的設備不包含吸盤。可自第一態樣及第二態樣之上文描述加以必要的變更而獲得本揭示案之第四態樣的設備中的所有其他組件。
驚人的是,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三態樣的製程及第四態樣的設備比根據第一態樣的彼製程及第二態樣的彼設備更有利於中心厚度Th(C)低於400 μm的玻璃片之熔珠移除。舉例而言,實驗顯示,對於具有Th(C)為300 μm的玻璃片而言,使用根據第四態樣的設備之根據第三態樣的製程之良率為61%,而使用根據第二態樣的設備之根據第一態樣的製程之良率僅為46%,且下文描述的根據比較實例之製程之良率僅為30%。因此,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三態樣的製程及第四態樣的設備有利地用於以下玻璃片之周邊部分移除的某些實施例中:具有中心厚度Th(C)為至少300 μm,諸如,為350 μm、400 μm、500 μm、600 μm、700 μm及以上的該等玻璃片。
藉由以下非限制性實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
實例 實例1(本發明)
第2圖示意性地圖示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一態樣及第二態樣的某些實施例,在操作中的玻璃片熔珠移除設備200的一個末端之橫截面圖。未圖示與所圖示末端實質上對稱的另一末端。第1圖中所示之玻璃片正藉由固定至懸吊裝置(未圖示)(諸如,垂直玻璃片懸吊輸送機)的夾具之兩個夾臂201、203緊固。通常,首先使玻璃片與周邊部分移除設備200外部的夾臂201及夾臂203接合,且隨後藉由輸送機將玻璃片移動至設備200中。在周邊部分移除設備200內部,包含第一側邊緣限制夾條 204的第一側邊緣限制塔205位於玻璃片之第一主要表面103之側上,且包含第二側邊緣限制夾條206的第二側邊緣限制塔207位於玻璃片之第二主要表面105之側上。因此,在操作期間,一旦玻璃片定位於設備200內部,則第一側邊緣限制夾條204及第二側邊緣限制夾條206移向彼此、接合玻璃片、限制玻璃片之接近熔珠區域的部分及緊固玻璃片以實現隨後的步驟。一旦藉由限制塔將玻璃片夾在兩側上(在此圖式中僅圖示一側),則安裝於第一側邊緣限制塔205上的刻痕輪209在上邊緣表面附近的位置處接觸玻璃片之第一主要表面103,但不直接接觸上邊緣表面之恰好邊緣的線。刻痕輪藉由自玻璃片之頂部至底部刻痕,來形成自上邊緣表面之附近延伸至下邊緣表面之附近的刻痕線,該刻痕輪由凸緣條211支撐、安裝於第二側邊緣限制塔207上及自上邊緣表面延伸至下邊緣表面。一旦完成刻痕,則刻痕輪自第一主要表面回縮。直推桿217隨後在方向219上向著玻璃片之第一主要表面前進、接觸玻璃片之周邊部分及將周邊部分之第一主要表面推向玻璃片之第二主要表面。同時,一系列吸盤213(僅圖示一個)向著第二主要表面105前進且接合玻璃片之周邊部分的第二主要表面之側。歸因於推桿217與吸盤213之間的合作,與第4圖中圖示且下文描述的比較實例中之實施例相比較,減少了用於完成吸盤與玻璃片之第二主要表面接合的時間。一旦使吸盤牢固接合至玻璃片之第二主要表面,則隨後 藉由吸盤在自第一主要表面至第二主要表面之方向上拉動玻璃片之周邊部分。推桿217可在完成吸盤接合至第二主要表面之後立即回縮而不進一步推動玻璃片,或替代性地,推桿217可繼續推動玻璃片連同吸盤。當推動達到臨限位準時,包括熔珠區域之周邊部分沿著刻痕線分離。之後,吸盤與玻璃片之第二主要表面分離,從而將經移除周邊部分釋放至在下方的玻璃甜菜收集器。限制塔之第一限制夾帶204及第二限制夾帶206隨後移動遠離彼此,從而釋放剩餘品質區域之兩側部分。隨後藉由懸吊輸送機將玻璃片之品質部分移出周邊部分移除設備200之外進入下一個製程步驟,諸如,邊緣光製、洗滌、清潔及類似步驟。
減少的吸盤接合時間意謂設備200之更高產量、更一致的製程效能及較低的由吸盤接合失敗造成之故障率。當處理具有300 μm之厚度的玻璃片用於熔珠移除時,使用此設備200的實驗實現了46%的良率。
實例2(本發明)
第3圖示意性地圖示根據本揭示案之第三態樣及第四態樣的某些實施例,在操作中的玻璃片周邊部分移除設備300的一個末端之橫截面圖。未圖示對稱的另一末端。可看出,與第2圖之設備200相比較,設備300不包含吸盤213。此簡化設備可有利地用於具有相對較大厚度Th(C)至少400 μm的玻璃片之周邊部分移除。當Th(C)<400 μm時,需要玻璃片之熔珠區域的額外限制, 以實現周邊部分沿著刻痕線之一致分離。
當處理具有300 μm之厚度的玻璃片用於熔珠移除時,使用此設備400的實驗實現了61%的良率。
實例3(比較)
第4圖示意性地圖示作為比較實例,在操作中的玻璃片周邊部分移除設備400之一個末端之橫截面圖。未圖示對稱的另一末端。可看出,與第2圖之設備200相比較,設備400不包含推桿217。儘管此簡化設備400可用於具有相對較大厚度Th(C)至少500 μm的玻璃片(諸如,厚度Th(C)處於600 μm及700 μm的彼等玻璃片)之周邊部分移除,但歸因於完成吸盤接合需要較長時間,熔珠移除製程之週期時間比上文描述的設備200所需要的時間更長。
當處理具有300 μm之厚度的玻璃片用於熔珠移除時,使用此設備400的實驗實現了30%的良率。
熟習此項技術者將顯而易見,可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範疇及精神的情況下對本發明進行各種修改及改變。因此,若本發明之修改及改變在附加申請專利範圍及附加申請專利範圍之等效物的範疇內,則本發明意欲涵蓋該等修改及改變。
101‧‧‧玻璃片
103‧‧‧第一主要表面
104‧‧‧彎曲第一側邊緣表面
105‧‧‧第二主要表面
107‧‧‧彎曲第一熔珠表面
109‧‧‧彎曲第二熔珠表面
110‧‧‧彎曲第二側邊緣表面
111‧‧‧彎曲第三熔珠表面
113‧‧‧彎曲第四熔珠表面
200‧‧‧玻璃片熔珠移除設備
201‧‧‧夾臂
203‧‧‧夾臂
204‧‧‧第一側邊緣限制夾條
205‧‧‧第一側邊緣限制塔
206‧‧‧第二側邊緣限制夾條
207‧‧‧第二側邊緣限制塔
209‧‧‧刻痕輪
211‧‧‧凸緣條
213‧‧‧吸盤
217‧‧‧直推桿
219‧‧‧方向
300‧‧‧玻璃片周邊部分 移除設備
400‧‧‧玻璃片周邊部分移除設備
BD1‧‧‧第一熔珠區域
BD2‧‧‧第二熔珠區域
CR‧‧‧中心區域
Th(B2)‧‧‧最大厚度
Th(C)‧‧‧厚度
D0‧‧‧最小距離
D1‧‧‧距離
D2‧‧‧距離
D3‧‧‧距離
在隨附圖式中:第1A圖及第1B圖為根據本揭示案,包含中心區域及 兩個熔珠區域的玻璃片之橫截面圖及前視圖之示意圖,該兩個熔珠區域可經受周邊區域移除。
第2圖為根據本揭示案之一個實施例,用於移除玻璃片的周邊區域之設備之示意圖,該設備使用由推桿輔助的吸盤。
第3圖為根據本揭示案之一個實施例,用於移除玻璃片的周邊區域之設備之示意圖,該設備使用推桿而不具有吸盤。
第4圖為在比較實例中,用於移除玻璃片的周邊區域之設備之示意圖,該設備僅使用吸盤。
第5圖為圖示在優先的熔珠加熱之前具有熔珠區域的玻璃片中之應力分佈的圖。

Claims (15)

  1. 一種用於移除一玻璃片之一第一周邊部分之製程,該製程包含以下步驟:(I)提供一玻璃片,該玻璃片具有一第一主要表面、與該第一主要表面相對的一第二主要表面、具有一中心厚度Th(C)的一中心區域、一上邊緣表面、一下邊緣表面、一第一側邊緣表面及一第二側邊緣表面,每一邊緣表面連接該第一主要表面及該第二主要表面,且該第一周邊部分在該第一側邊緣表面之末端附近;(II)藉由將該第一主要表面及該第二主要表面限制在該上邊緣表面附近,來將該玻璃片置放於一預定位置中;(III)在步驟(II)之後,在自該上邊緣表面至該下邊緣表面的距該第一側邊緣表面之該末端一距離D1處,將該第一主要表面及該第二主要表面限制在該第一側邊緣表面附近;(IV)在步驟(III)之後,在距該第一側邊緣表面之該末端一距離D2處,在該第一主要表面上形成一刻痕線,該刻痕線自該上邊緣表面之附近延伸至該下邊緣表面之附近,其中D2<D1;(V)在距該第一側邊緣表面之該末端一距離D3處,將該第一主要表面推向該第二主要表面,其中D3<D2;(VI)在步驟(V)之後,使該第一周邊部分之該第二主要表面與複數個吸盤接合; (VII)使該第二主要表面與同該刻痕線相對的一凸緣條接觸;(VIII)在步驟(VI)及步驟(VII)之後,藉由該等吸盤在遠離該第一主要表面的一方向上拉動該第二主要表面,以使得該第一側邊緣表面之附近的該玻璃片之該第一周邊部分彎曲抵靠該凸緣條且沿著該刻痕線與該玻璃片之該中心區域分離。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製程,其中在步驟(I)中,當該玻璃片在室溫下具有一實質上均勻溫度且未經受一外力時,所提供的該玻璃片之該第一周邊部分在自該上邊緣表面至該下邊緣表面之方向上翹曲。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製程,其中在步驟(VI)中,所有該等吸盤之該接合至該第一周邊部分之該第二主要表面在至多5秒內完成。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製程,其中在步驟(III)中,在自該上邊緣表面至該下邊緣表面的距該第一側邊緣表面之該末端一距離D1處,藉由一夾具緊固該第一側邊緣表面之附近的該第一主要表面及該第二主要表面。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製程,其中步驟(VII)在步驟(IV)之前,且在步驟(IV)中,一機械刻痕輪用以按壓抵靠該第 一主要表面且形成該刻痕線。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製程,其中在步驟(I)中,該玻璃片之該中心厚度Th(C)為至少400 μm。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製程,其中在步驟(V)中,使用一直推桿在向該第二主要表面之一方向上推動該第一主要表面。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製程,其中在步驟(V)中,該直推桿具有一高度,該高度實質上自該上邊緣表面延伸至該下邊緣表面。
  9. 如請求項7所述之製程,其中在步驟(VIII)中,當正藉由該等吸盤拉動該玻璃片之該第二主要表面時,同時正藉由該直推桿推動該第一主要表面。
  10. 一種用於移除一玻璃片的一第一周邊部分之設備,該玻璃片具有一第一主要表面、與該第一主要表面相對的一第二主要表面、具有一中心厚度Th(C)的一中心區域、一上邊緣表面、一下邊緣表面、一第一側邊緣表面及一第二側邊緣表面,每一邊緣表面連接該第一主要表面及該第二主要表面,且該第一周邊部分在該第一側邊緣表面之末端附近,該設備包含以下: (A)一玻璃懸吊裝置,該玻璃懸吊裝置經調適以藉由將該第一主要表面及該第二主要表面限制在該上邊緣表面附近,來將該玻璃片置放於一垂直位置中;(B)一第一側邊緣限制塔及一第二側邊緣限制塔,該第一側邊緣限制塔位於該第一主要表面之側上,該第一側邊緣限制塔包含一第一側邊緣限制夾條,該第二側邊緣限制塔位於該第二主要表面之側上,該第二側邊緣限制塔包含一第二側邊緣限制夾條,該第一側邊緣限制夾條與該第二側邊緣限制夾條之間的距離可調整且經調適以在自該上邊緣表面延伸至該下邊緣表面的距該第一側邊緣表面之該末端一距離D1處,將該第一主要表面及該第二主要表面限制在該第一側邊緣表面附近;(C)一機械刻痕輪,該機械刻痕輪安裝在該第一側邊緣限制塔上,該機械刻痕輪經調適以垂直移動而與該第一主要表面接觸,以在距該第一側邊緣表面之該末端一距離D2處,在該第一主要表面上形成一刻痕線,該刻痕線自該上邊緣表面之附近延伸至該下邊緣表面之附近,其中D2<D1;(D)一直垂直桿,該直垂直桿經調適以將該第一主要表面推向該第二主要表面;(E)複數個吸盤,該複數個吸盤經調適以在距該第一側邊緣表面之該末端一距離D3處,接合該第一周邊部分之該第二主要表面,其中D3<D2;(F)一凸緣條,該凸緣條與該刻痕線相對,該凸緣條經調適 以與該第二主要表面接觸;以及(G)一力施加器,該力施加器經調適以藉由該等吸盤在遠離該第一主要表面的一方向上拉動該第二主要表面,以使得該第一側邊緣表面之附近的該玻璃片之該第一周邊部分彎曲抵靠該凸緣條且沿著該刻痕線與該玻璃片之該中心區域分離。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設備,其中該凸緣條的一肖氏A硬度不低於該玻璃片的一肖氏A硬度。
  12. 如請求項10所述之設備,其中藉由足夠剛性的一底座來支撐該凸緣條,以使得當該刻痕輪按壓該玻璃之該第一主要表面抵靠該凸緣條時,該凸緣條保持實質上直線。
  13. 一種用於移除一玻璃片之一第一周邊部分之製程,該製程包含以下步驟:(I)提供一玻璃片,該玻璃片具有一第一主要表面、與該第一主要表面相對的一第二主要表面、具有一中心厚度Th(C)的一中心區域、一上邊緣表面、一下邊緣表面、一第一側邊緣表面及一第二側邊緣表面,每一邊緣表面連接該第一主要表面及該第二主要表面,且該第一周邊部分在該第一側邊緣表面之末端附近;(II)藉由將該第一主要表面及該第二主要表面限制在該上邊緣表面附近,來將該玻璃片置放於一位置中; (III)在步驟(II)之後,在自該上邊緣表面至該下邊緣表面的距該第一側邊緣表面之該末端一距離D1處,將該第一主要表面及該第二主要表面限制在該第一側邊緣表面附近;(IV)在步驟(III)之後,在距該第一側邊緣表面之該末端一距離D2處,在該第一主要表面上形成一刻痕線,該刻痕線自該上邊緣表面之附近延伸至該下邊緣表面之附近,其中D2<D1;(V)使該第二主要表面與同該刻痕線相對的一凸緣條接觸;(VI)在步驟(V)之後,在距該第一側邊緣表面之該末端一距離D3處,將該第一主要表面推向該第二主要表面,其中D3<D2,以使得該第一側邊緣表面之附近的該玻璃片之該第一周邊部分彎曲抵靠該凸緣條且沿著該刻痕線與該玻璃片之該中心區域分離。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製程,其中該玻璃片在步驟(II)至步驟(VI)期間實質上垂直。
  15. 一種用於移除一玻璃片的一第一周邊部分之設備,該玻璃片具有一第一主要表面、與該第一主要表面相對的一第二主要表面、具有一中心厚度Th(C)的一中心區域、一上邊緣表面、一下邊緣表面、一第一側邊緣表面及一第二側邊緣表面,每一邊緣表面連接該第一主要表面及該第二主要表面,且該第一周邊部分在該第一側邊緣表 面之末端附近,該設備包含以下:(A)一玻璃懸吊裝置,該玻璃懸吊裝置經調適以藉由將該第一主要表面及該第二主要表面限制在該上邊緣表面附近,來將該玻璃片置放於一垂直位置中;(B)一第一側邊緣限制塔及一第二側邊緣限制塔,該第一側邊緣限制塔位於該第一主要表面之側上,該第一側邊緣限制塔包含一第一側邊緣限制夾條,該第二側邊緣限制塔位於該第二主要表面之側上,該第二側邊緣限制塔包含一第二側邊緣限制夾條,該第一側邊緣限制夾條與該第二側邊緣限制夾條之間的距離可調整且經調適以在自該上邊緣表面至該下邊緣表面的距該第一側邊緣表面之該末端一距離D1處,將該第一主要表面及該第二主要表面限制在該第一側邊緣表面附近;(C)一機械刻痕輪,該機械刻痕輪安裝在該第一側邊緣限制塔上,該機械刻痕輪經調適以垂直移動而與該第一主要表面接觸,以在距該第一側邊緣表面之該末端一距離D2處,在該第一主要表面上形成一刻痕線,該刻痕線自該上邊緣表面之附近延伸至該下邊緣表面之附近,其中D2<D1;(D)一直垂直桿,該直垂直桿經調適以將該第一主要表面推向該第二主要表面;以及(E)一凸緣條,該凸緣條與該刻痕線相對,該凸緣條經調適以與該第二主要表面接觸。
TW101129221A 2011-08-12 2012-08-13 用以移除玻璃片的周邊部分之方法與設備 TWI6339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522937P 2011-08-12 2011-08-12
US61/522,937 2011-08-12
US13/307,592 2011-11-30
US13/307,592 US9862634B2 (en) 2011-08-12 2011-11-30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ving peripheral portion of a glass shee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18774A TW201318774A (zh) 2013-05-16
TWI633974B true TWI633974B (zh) 2018-09-01

Family

ID=47676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9221A TWI633974B (zh) 2011-08-12 2012-08-13 用以移除玻璃片的周邊部分之方法與設備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9862634B2 (zh)
JP (1) JP6054396B2 (zh)
KR (1) KR101969608B1 (zh)
CN (1) CN103748047B (zh)
TW (1) TWI633974B (zh)
WO (1) WO201302546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56817B2 (en) * 2011-11-30 2014-06-24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ving peripheral portion of a glass sheet
CN104066694B (zh) * 2012-07-27 2016-07-06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玻璃板、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及玻璃板的制造装置
WO2014179137A1 (en) * 2013-04-29 2014-11-06 Corning Incorporated Temperature assisted processing of flexible glass substrates
JP6424674B2 (ja) * 2015-02-25 2018-11-21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フィルムの割断方法
US10899660B2 (en) 2016-05-19 2021-01-26 Apple Inc. Asymmetric chemical strengthening
TWI655160B (zh) 2016-05-19 2019-04-01 美商蘋果公司 非對稱化學強化
KR20200143743A (ko) * 2018-05-14 2020-12-24 코닝 인코포레이티드 유리 시트 처리를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11639307B2 (en) 2018-07-13 2023-05-02 Apple Inc. Patterned asymmetric chemical strengthening
CN109399901B (zh) * 2018-10-09 2021-09-10 成都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体式推挡装置
US11447416B2 (en) 2018-12-20 2022-09-20 Apple Inc. Strengthened cover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JP7395117B2 (ja) * 2019-10-08 2023-12-11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板ガラス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26118A1 (en) * 2004-07-30 2006-02-02 Jung Edward K Aggregation and retrieval of network sensor data
US20070062219A1 (en) * 2005-09-22 2007-03-22 Blevins John D Methods of fabricating flat glass with low levels of warp
TWI481575B (zh) * 2009-02-24 2015-04-21 Corning Inc 易碎材料板材之刻劃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74153B2 (ja) 1991-11-07 1994-09-21 旭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板の切断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DE19700950C2 (de) 1997-01-14 2002-06-06 Torgauer Maschb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bbrechen der Randstreifen einer nach einem vorgegebenen Umriß auf einem Glasscheibenrohling eingeritzten Glasscheibe
FR2845374B1 (fr) * 2002-10-04 2006-06-16 Bsn Glasspack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 article en verre creux avec une phase d'etirage assiste de l'ebauche et installation pour la mise en oeuvre du procede
JP4440599B2 (ja) * 2002-12-04 2010-03-24 芝浦メカ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基板の貼り合わせ装置
JP4534248B2 (ja) 2003-11-12 2010-09-01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US20060249553A1 (en) * 2005-05-06 2006-11-09 Ljerka Ukrainczyk Ultrasonic induced crack propagation in a brittle material
US20070039990A1 (en) * 2005-05-06 2007-02-22 Kemmerer Marvin W Impact induced crack propagation in a brittle material
US20060261118A1 (en) * 2005-05-17 2006-11-23 Cox Judy K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a pane of brittle material from a moving ribbon of the material
JP5113839B2 (ja) * 2006-06-30 2013-01-09 コーニング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帯状ガラスから作製されたガラスシートにおける応力偏差を低減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US20080110952A1 (en) * 2006-11-15 2008-05-15 Marvin William Kemmerer Sheet separation through fluid impact
JP5132328B2 (ja) * 2008-01-16 2013-01-30 Udトラックス株式会社 クリップ
ITMI20080425A1 (it) 2008-03-13 2009-09-14 Macotec S R L Macchina per il taglio di lastre di vetro in genere ed in particolare di lastre di vetro stratificato.
JP5370776B2 (ja) 2010-03-15 2013-12-18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基板搬送装置及びガラス基板搬送方法
CN102822071A (zh) * 2010-03-26 2012-12-12 旭硝子株式会社 玻璃板包装体
US9027815B2 (en) * 2010-08-31 2015-05-12 Corning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king glass sheet with improved sheet stability
JP5935698B2 (ja) * 2011-02-09 2016-06-15 旭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板の切断方法及びガラス板の切断装置
TWI586612B (zh) * 2011-11-18 2017-06-11 康寧公司 用於修整移動玻璃帶之設備及方法
CN105209399B (zh) * 2012-11-16 2018-08-24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从玻璃带分离玻璃板的分离设备和方法
US20140144965A1 (en) * 2012-11-29 2014-05-29 James William Brown Method to manipulate brittle material sheet compound shape
EP2958864B1 (en) * 2013-02-25 2018-03-21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thin glass pane
JP6270636B2 (ja) * 2014-06-06 2018-01-31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ガラス板分離装置
CN108349777A (zh) * 2015-10-30 2018-07-31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分离玻璃带的设备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26118A1 (en) * 2004-07-30 2006-02-02 Jung Edward K Aggregation and retrieval of network sensor data
US20070062219A1 (en) * 2005-09-22 2007-03-22 Blevins John D Methods of fabricating flat glass with low levels of warp
TWI481575B (zh) * 2009-02-24 2015-04-21 Corning Inc 易碎材料板材之刻劃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48047B (zh) 2016-06-22
US20180099892A1 (en) 2018-04-12
US9862634B2 (en) 2018-01-09
KR101969608B1 (ko) 2019-04-16
JP6054396B2 (ja) 2016-12-27
TW201318774A (zh) 2013-05-16
JP2014528892A (ja) 2014-10-30
WO2013025466A1 (en) 2013-02-21
CN103748047A (zh) 2014-04-23
US20130037592A1 (en) 2013-02-14
KR20140058622A (ko) 2014-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33974B (zh) 用以移除玻璃片的周邊部分之方法與設備
JP6239226B2 (ja) ガラスシートの周縁部の除去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KR102022134B1 (ko) 유리 시트의 주변 부분을 제거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101329500B1 (ko) 유리시트 제조방법, 수직 평면으로 유리 리본의 엣지 영역을 안내하기 위한 어셈블리, 및 형성 어셈블리로부터 유리 리본을 안내 및 분리하기 위한 장치
US9212079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stress variations in glass sheets produced from a glass ribbon
TWI551559B (zh) 用於製作具有經改善的薄片穩定度的玻璃薄片之設備與方法
US20140138421A1 (en) Separatio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separating glass sheets from glass ribbons
JP2012096988A (ja) 帯状ガラスを切断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TW201125671A (en) Separation of glass sheets from a laser-scored curved glass ribbon
TW201331139A (zh) 用於管理玻璃帶中之應力的方法與裝置
TWI753183B (zh) 製造玻璃基板的設備及方法
WO2021034501A1 (en) Edge defect mitigation using laser based glass sepa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