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25093B - 施肥裝置 - Google Patents

施肥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25093B
TWI625093B TW104134859A TW104134859A TWI625093B TW I625093 B TWI625093 B TW I625093B TW 104134859 A TW104134859 A TW 104134859A TW 104134859 A TW104134859 A TW 104134859A TW I625093 B TWI625093 B TW I62509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fertilizer
conveyance
amount
fertiliz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48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16950A (zh
Inventor
加藤哲
Original Assignee
井關農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井關農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井關農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169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169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50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509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Fertilizing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不易產生影響輸送量的振動等且能夠從前方操作開關部件的施肥裝置。該施肥裝置設置有:儲存部件(60L、60R),係用以儲存肥料;輸送裝置(61),係用以送出肥料;輸送調節機構(400),係對輸送裝置(61)的肥料的輸送量進行調節;施肥傳動機構(300),係向上述輸送裝置(61)傳動;在上述施肥裝置中,施肥傳動機構(300)係構成為:具備輸送轉動部件(467),並且設置有輸送轉動支軸(469)用以作為輸送轉動部件(467)的轉動支點軸;輸送調節機構(400)具備使輸送轉動支軸(469)移動的調節移動軸(420);將輸送轉動支軸(469)的上端面配置在調節移動軸(420)的上端面的上側。

Description

施肥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於向農田供給肥料的施肥裝置。
就以往的苗移植機而言,已知設置有對肥料等進行播撒的施肥裝置。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如下的結構,由施肥量調節裝置使對從儲存部件供給的肥料的設定量進行調節的調節移動軸旋轉,藉由改變將擺動桿和輸入臂同時連結的副軸臂的角度,來改變輸送軸的旋轉,從而改變肥料的輸送量。
藉由由施肥量調節裝置使調節移動軸旋轉來調節輸送量,從而能夠高速地進行輸送量的切換,並且能夠進行精細的輸送量的調節。
另外,專利文獻2中公開了在儲存部件下部的流下口設置有開關部件的結構。
由此,在進行施肥裝置的維修保養作業時,只要關閉 開關部件肥料就不會從流下口落下,所以不需要從儲存部件取出肥料的作業,維修保養作業可以容易地進行。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3-70678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4-36623號公報。
然而,專利文獻1的施肥裝置藉由設置為使調節移動軸朝向機體前側傾斜,施肥量調節裝置位於機體上方,所以重心位於上方。由此,施肥裝置的平衡變得不穩定,輸送量因振動等而變得不穩定。
另外,由於施肥量調節裝置塞住儲存部件的流下口的前方,不能從前方操作開關部件,所以開關部件的移動方向被限制,操作性較差。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不易產生影響輸送量的振動等且能夠從前方操作開關部件的施肥裝置。
本發明的第一實施形態為一種施肥裝置,設置有:儲存部件(60L、60R),係用以儲存肥料;輸送裝置(61),係用以送出肥料;輸送調節機構(400),係對上述輸送裝置(61)的肥料的輸送量進行調節;施肥傳動機構(300),係向上述 輸送裝置(61)傳動;上述施肥裝置中,該施肥傳動機構(300)係構成為:具備輸送轉動部件(467),並且設置有輸送轉動支軸(469)用以作為該輸送轉動部件(467)的轉動支點軸;上述輸送調節機構(400)係於上述輸送轉動部件(467)的側方具備使該輸送轉動支軸(469)移動的調節移動軸(420);將上述輸送轉動支軸(469)的上端面配置在上述調節移動軸(420)的上端面的上側。
本發明的第二實施形態係在第一實施形態所述的施肥裝置的基礎上,其中,形成有供肥料向上述儲存部件(60L、60R)落下的流下部(60b),並設置有對該流下部(60b)進行開關的開關部件(81),將上述調節移動軸(420)和輸送轉動支軸(469)配置在開關部件(81)的下方且為上述流下部(60b)的側方。
本發明的第三實施形態係在第二實施形態所述的施肥裝置的基礎上,其中,上述流下部(60b)做成越靠機體下側寬度越窄的形狀,並在上述儲存部件(60L、60R)的下部空開間隔地形成複數個,在該流下部(60b)彼此的間隔部配置上述調節移動軸(420)和輸送轉動支軸(469)。
本發明的第四實施形態係在第一實施形態至第三實施形態中任一實施形態所述的施肥裝置的基礎上,其中,設置有:肥料引導部件(62),對從上述輸送裝置(61)輸送出的 肥料進行引導;搬送風道(68),向該肥料引導部件(62)供給起風裝置(67)產生的搬送風;以及輸送量調節裝置(410),向上述調節移動軸(420)傳動;將該輸送量調節裝置(410)設置在該搬送風道(68)上方且為機體前側。
本發明的第五實施形態係在第四實施形態所述的施肥裝置的基礎上,其中,在上述行駛車體(2)設置引擎(20),將覆蓋該引擎(20)的引擎罩(30)設置在上述搬送風道(68)的前側,並在該引擎罩(30)的右側後方設置上述輸送量調節裝置(410)。
本發明的第六實施形態係在第一實施形態至第三實施形態中任一實施形態所述的施肥裝置的基礎上,其中,在上述行駛車體(2)設置:肥料濃度檢測部件(1100);以及控制裝置(210),控制上述輸送調節機構(400);該控制裝置(210)對應上述肥料濃度檢測部件(1100)的檢測值的變化而使上述輸送調節機構(400)動作,改變上述輸送裝置(61)的輸送量。
本發明的第七實施形態係在第六實施形態所述的施肥裝置的基礎上,其中,在上述行駛車體(2)設置深度檢測部件(1140);除了上述肥料濃度檢測部件(1100)之外,上述控制裝置(210)還對應該深度檢測部件(1140)的檢測值的變化而使上述輸送調節機構(400)動作,改變上述輸送裝置(61) 的輸送量。
本發明的第八實施形態係在第一實施形態至第三實施形態中任一實施形態所述的施肥裝置的基礎上,其中,設置有:位置檢測部件(440),檢測上述輸送轉動支軸(469)的位置;以及控制裝置(210),控制上述輸送調節機構(400);該控制裝置(210)對應由該位置檢測部件(440)所檢測的輸送轉動支軸(469)的位置而使輸送調節機構(400)的動作速度變化。
本發明具有如下效果。
根據第一實施形態,藉由使輸送轉動支軸(469)的上端面位於輸送量調節軸(420)的上端面的上側,能夠將輸送量調節軸(420)等的輸送調節機構(400)的構成部件配置在下方,所以重心變低而使得平衡穩定。
根據第二實施形態,在第一實施形態的效果之外,藉由將調節移動軸(420)和輸送轉動支軸(469)設置在開關部件(81)的下方且側方,能夠防止調節移動軸(420)和輸送轉動支軸(469)妨礙開關部件(81)的移動,從而提高開關部件(81)的操作性。
另外,藉由確保開關部件(81)的開關操作量,能夠防止妨礙肥料的流下量、輸送量相比設定變少。
根據第三實施形態,在第二實施形態的效果之外,藉由將越靠機體下側寬度變得越窄的形狀的流下部(60b)在儲存部件(60L、60R)的下部空開左右間隔地設置複數個,在該左右間隔配置調節移動軸(420)和輸送轉動支軸(469),能夠將調節移動軸(420)和輸送轉動支軸(469)收在儲存部件(60L、60R)的左右寬度內,從而實現緊湊化。
根據第四實施形態,在在第一實施形態至第三實施形態中任一實施形態的效果之外,藉由將輸送量調節裝置(410)配置在搬送風道(68)的上方,在輸送量調節裝置(410)的維修保養作業時避開搬送風道(68)而不需要作業,作業效率提高。
根據第五實施形態,在第四實施形態的效果之外,藉由將引擎罩(30)設置在搬送風道(68)的前側,並且在引擎罩(30)的右側後方設置輸送調節機構(400),能夠確保輸送調節機構(400)的維修保養作業用的空間部,所以維修保養作業的效率提高。
根據第六實施形態,在第一實施形態至第三實施形態中任一實施形態的效果之外,藉由若肥料濃度檢測部件(1100)的檢測值變化則使輸送調節機構(400)動作來改變輸送裝置(61)的輸送量,能夠按照場所來使輸送量增減,從 而作物的成長、品質穩定。
根據第七實施形態,在第六實施形態的效果之外,藉由對應肥料濃度檢測部件(1100)與深度檢測部件(1140)的檢測值的變化來改變輸送裝置(61)的輸送量,能夠更精細地進行每個場所的輸送量的增減,所以作物的成長、品質穩定。
根據第八實施形態,在第一實施形態至第三實施形態中任一實施形態的效果之外,藉由對應輸送轉動支軸(469)的位置來使輸送調節機構(400)的動作速度變化,能夠在施肥作業中使輸送量變化時,以不易對輸送轉動部件(467)施加負載的速度使輸送轉動支軸(469)移動,所以可以防止因負載的積累而引起的輸送轉動部件(467)的損壞。
2‧‧‧行駛車體
3‧‧‧升降連桿裝置
4‧‧‧栽種裝置
10‧‧‧前輪
11‧‧‧後輪
12‧‧‧變速箱
13‧‧‧前輪端箱
15‧‧‧主框架
18‧‧‧後輪齒輪變速箱
20‧‧‧引擎
23‧‧‧HST
25‧‧‧栽種離合器箱
26‧‧‧栽種傳動軸
30‧‧‧引擎罩
31‧‧‧駕駛席
32‧‧‧發動機蓋
34‧‧‧方向盤
35‧‧‧踏板
40‧‧‧上連桿
41‧‧‧下連桿
42‧‧‧後部框架
43‧‧‧豎連桿
46‧‧‧升降筒
50‧‧‧栽種傳動箱
51‧‧‧載苗台
51a‧‧‧苗取出口
51b‧‧‧苗傳送帶
52‧‧‧苗栽種部
52a‧‧‧苗栽種具
55‧‧‧中間浮體
56‧‧‧側浮體
60L、60R‧‧‧儲存部件
60a‧‧‧蓋
60b‧‧‧流下部
61‧‧‧輸送部(輸送裝置)
61a‧‧‧吐出口
62‧‧‧施肥軟管(肥料引導部件)
63‧‧‧施肥導向件
64‧‧‧挖槽體
66‧‧‧起風裝置用電動馬達
67‧‧‧起風裝置
68‧‧‧搬送風道
69‧‧‧吸氣管道
73A‧‧‧第一輸送輥
73B‧‧‧第二輸送輥
74‧‧‧凹部
75‧‧‧輸送軸
75a‧‧‧角軸部
76‧‧‧刷子
80‧‧‧檔板箱
80a‧‧‧檔板孔
81‧‧‧開關部件
81a‧‧‧把手
81b‧‧‧肥料落下孔
81c‧‧‧落下限制部
100‧‧‧施肥裝置
200‧‧‧施肥量設定面板
210‧‧‧控制裝置
300‧‧‧施肥傳動機構
356‧‧‧導向件用長孔
356a‧‧‧後端部
360‧‧‧擺動支點銷
400‧‧‧輸送調節機構
410‧‧‧輸送量調節裝置
410a‧‧‧殼
420‧‧‧調節移動軸
430‧‧‧滾珠螺母
431‧‧‧滾珠螺母保持板
440‧‧‧位置檢測部件
460‧‧‧施肥傳動離合器(施肥驅動臂)
461‧‧‧施肥傳動輸出軸
462‧‧‧施肥傳動驅動桿
463‧‧‧轉接桿
464‧‧‧擺動連結板
464a‧‧‧擺動連結支點銷
465‧‧‧輔助驅動桿
467‧‧‧輸送轉動部件
467a‧‧‧長孔
468‧‧‧施肥驅動臂
469‧‧‧輸送轉動支軸
500‧‧‧減肥設定開關
1100‧‧‧肥料濃度檢測部件
1120‧‧‧傾斜檢測感測器
1130‧‧‧GPS接收機
1140‧‧‧深度檢測部件
1141‧‧‧浮體感測器
1142‧‧‧連桿感測器
圖1中的(a)是苗移植機的側視圖,圖1中的(b)是苗移植機的俯視圖。
圖2是表示施肥裝置與後輪齒輪變速箱間的施肥傳動機構的概要主視圖。
圖3是施肥裝置的輸送部的左側面剖視圖。
圖4是施肥裝置、施肥傳動機構、輸送量調節機構的主要部分側視圖。
圖5是施肥裝置與駕駛席的概要俯視圖。
圖6是表示控制關係的方塊圖。
圖7中的(a)是表示使輸送轉動支軸位於輸送轉動部件的後部側的狀態的主要部分側視圖,圖7中的(b)是表示使輸送轉動支軸位於輸送轉動部件的前後方向中央部的狀態的主要部分側視圖。
圖8是對各種感測器的農田的深度的檢測方法進行說明的示意圖。
圖9中的(a)是在儲存部件與輸送部之間設置開關部件的主要部分側視圖,圖9中的(b)是開關部件的主要部分立體圖。
圖10是表示基於輸送轉動支軸的前後位置的輸送量調節裝置的動作速度控制的流程圖。
以下,對搭載了施肥裝置的乘用型的插秧機進行說明。
該乘用型插秧機在行駛車體(2)的後側經由升降連桿裝置(3)而可升降地裝配有栽種裝置(4),在行駛車體(2)的後部上側設置有施肥裝置(100)的主體部分。
行駛車體(2)具備左右的前輪(10)以及左右的(後輪11),在機體前部設置變速箱(12),在該變速箱(12)的左右側方設置前輪端箱(13),在該左右前輪端箱(13)分別設置前輪(10)。另外,將變速箱(12)設置於主框架(15),在該主框架(15)的後部設置左右的後輪齒輪變速箱(18),在該後輪齒 輪變速箱(18)分別設置後輪(11)。
引擎(20)設置在主框架(15)上,該引擎(20)的旋轉動力經由帶傳動裝置(21)以及HST(hydrostatic transmission;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23)而傳遞至變速箱(12),驅動上述前輪(10)以及後輪(11),並且傳遞至設置於上述行駛車體(2)的後部的栽種離合器箱(25),並經由栽種傳動軸(26)而向栽種裝置(4)傳遞。
由引擎罩(30)覆蓋上述引擎(20)的上部,在該引擎罩(30)上設置駕駛席(31)。在該駕駛席(31)的前方設置發動機蓋(32),在該發動機蓋(32)的上方設置對前輪(10)進行操作的方向盤(34)。另外,在上述發動機蓋(32)設置有對藉由施肥裝置(100)而向農田播撒的施肥量進行設定的施肥量設定面板(200)以及對施肥裝置(100)的動作等進行控制的控制裝置(210)。
升降連桿裝置(3)由上連桿(40)和左右的下連桿(41)構成,將該上連桿(40)以及下連桿(41)的基部側轉動自如地裝配於設置在主框架(15)的後端部的後部框架(42),將上連桿(40)以及下連桿(41)的端部側裝配於豎連桿(43)。
另外,在固定於主框架(15)的支撑部件與一體形成於上連桿(40)的擺臂(省略圖示)的前端部之間設置升降筒 (46),藉由使該升降筒(46)伸縮,上連桿(40)上下轉動,栽種裝置(4)幾乎保持固定姿勢地直接升降。
上述栽種裝置(4)具備:栽種傳動箱(50);左右往復運動且具備將苗供給至各行的苗取出口(51a)(參照圖1中的(b))的苗傳送帶(51b)的載苗台(51);以及利用苗栽種具(52a)將供給至苗取出口(51a)的苗栽種於農田的苗栽種部(52)。
在上述栽種裝置(4)的下部,以利用每個農田面的凹凸而上下轉動自如的方式設置中央的中間浮體(55)、左右的側浮體(56)。具備對該中間浮體(55)的上下轉動量進行檢測的浮體感測器(1141)(參照圖6),對應該浮體感測器(1141)的檢測地使升降筒(46)伸縮從而使栽種裝置(4)升降,由此構成為使苗的栽種深度始終固定。
施肥裝置(100)構成為將儲存部件儲存的肥料利用設置於每個苗栽種行的輸送部(61)而逐次輸送固定量,將該肥料由施肥軟管(62)引導至安裝在中間浮體(55)以及側浮體(56)的左右兩側的施肥導向件(63),利用設置在施肥導向件(63)的前側的挖槽體(64)而引導至形成於苗栽種行的側部附近的施肥槽內。
而且,構成為,由被起風裝置用電動馬達(66)驅動的起風裝置(67)產生的搬送風經由搬送風道(68)而被吹入施 肥軟管(62),由風壓來搬送施肥軟管(62)內的肥料。此外,如圖5所示,在上述起風裝置(67)連接有將成為搬送風的空氣吸入的吸氣管道(69)的端部。該吸氣管道(69)隔著上述輸送部(61)在與搬送風道(68)相反側(機體後側)朝向左右方向地配置,並且將吸氣管道(69)的基部配置在機體左右方向中央部且引擎(20)的後方。
如上所述,藉由使吸氣管道(69)吸引引擎(20)的排熱,能夠使肥料的搬送風高溫化,所以將從搬送中的肥料除去水分,從而防止肥料成塊或者附著於搬送風道(68)、施肥軟管(62)等而使輸送量不足。
另外,藉由對輸送部(61)、儲存於儲存部件的肥料進行加熱,能夠除去儲存中的肥料所包含的水分,所以能夠防止肥料成塊或附著,能夠按設定量供給肥料。
該儲存部件由在左右方向上空開固定的間隔地配置的左側儲存部件(60L)和右側儲存部件(60R)構成,在該右側儲存部件(60R)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附近的下方設置有輸送調節機構(400)。該輸送調節機構(400)在上述引擎罩(30)的右側後方空開規定間隔地配置。
如圖2以及圖4所示,該輸送調節機構(400)是利用由施肥傳動機構(300)傳遞的驅動力來調節輸送部(61)的輸送 量的機構。
藉由將該輸送調節機構(400)配置在右側儲存部件(60R)的左右方向中央部附近的下方,輸送調節機構(400)成為不干涉向左側儲存部件(60L)與右側儲存部件(60R)的肥料的補給作業等的配置,所以作業效率提高。另外,不限制左側儲存部件(60L)與右側儲存部件(60R)的前後方向的轉動,所以肥料排出時等使左側儲存部件(60L)以及右側儲存部件(60R)向後方傾斜,能夠使剩餘的肥料快速地排出。
而且,在方向盤(34)的附近設置用以進行施肥量的減量設定的減肥設定開關(500),例如,能夠設定從標準的施肥量減少0%~100%為止的任意的減少量。從該減肥設定開關(500)輸入的信號被送往控制裝置(210)(參照圖6)。
另外,在左右的前輪(10)設置檢測前輪(10)的左右間的肥料濃度的肥料濃度檢測部件(1100)(參照圖1中的(a)),由該肥料濃度檢測部件(1100)檢測的肥料濃度被送往控制裝置(210)。
而且,在行駛車體(2)的前側且左右中央部,設置檢測行駛車體(2)的傾斜的傾斜檢測感測器(1120)(參照圖1中的(a)),該傾斜檢測感測器(1120)的檢測結果被送往控制裝置(210)(參照圖6)。
此外,在方向盤(34)的前方且發動機蓋(32)的上方搭載有具備GPS功能的GPS接收機(1130)(參照圖1中的(b)),接受的信號被輸入控制裝置(210)(參照圖6)。
另外,俯視時,在比左右的前輪(10)的前端部更前側且左右的前輪(10)的外側與踏板(35)的外側的大致中間位置,設置檢測農田的深度的左右的深度檢測部件(1140),由該深度檢測部件(1140)檢測的深度被輸送給控制裝置(210)(參照圖6)。藉由在上述的位置設置深度檢測部件(1140),能夠防止因前輪(10)卷起的泥而妨礙深度的檢測,並且能夠防止深度檢測部件(1140)的損壞。
如圖2所示,在右側儲存部件(60R)的上部設置能夠開關的蓋(60a),在下部形成有分岔為施肥行數量(4行)的漏斗狀的流下部(60b),該流下部(60b)的下部連接於各輸送部(61)的上端。此外,左側儲存部件(60L)也與上述結構相同。
如圖3所示,輸送部(61)內置有將右側儲存部件(60R)內或左側儲存部件(60L)內的肥料向下方輸送的第一輸送輥(73A)以及第二輸送輥(73B)。該第一輸送輥(73A)與第二輸送輥(73B)藉由在外周部形成槽狀的凹部(74)的旋轉體而分別可一體旋轉地裝配於左右方向的輸送軸(75)的角軸部(75a)。
另外,在上述左側儲存部件(60L)以及右側儲存部件(60R)的下部的流下部(60b)的下方與輸送部(61)之間,分别設置框形状的檔板箱(shutter case)(80),在形成於該檔板箱(80)的前後的左右方向較長且上下方向較短的檔板孔(80a)滑動自如地設置板形状的開關部件(81)。
如圖4以及圖9中的(a)、圖9中的(b)所示,該開關部件(81)以在前後方向較長且俯視為長方形的板體構成,將該開關部件(81)的前端側彎曲而形成操作用的把手(81a),並且在該把手(81a)的正後形成肥料落下孔(81b)。而且,在比該肥料落下孔(81b)靠後側,做成防止肥料落下的落下限制部(81c)。
此外,該落下限制部(81c)也可以做成如下結構,若做成在上表面形成槽、突起等而不平坦的形狀,則能夠分散肥料的重量的壓力,從而防止肥料因自重而成塊而不會從流下部(60b)落下的情形。
藉由設置上述開關部件(81),若使上述開關部件(81)滑動來使落下限制部(81c)面向流下部(60b),則能夠防止向作業農田的移動時肥料積存在輸送部(61),所以可防止因肥料在輸送部(61)內成塊而不能向第一輸送輥(73A)、第二輸送輥(73B)供給設定量的肥料,而產生因肥料不足所致的 作物的成長不良的情況。
另外,在輸送部(61)產生肥料的堵塞而產生維修保養作業的需要時,能夠利用開關部件(81)限制肥料的落下,所以能夠使左側儲存部件(60L)以及右側儲存部件(60R)即使在裝有肥料的情形下也能向後方轉動,從而提高維修保養作業的效率。
另外,上述第一輸送輥(73A)以及第二輸送輥(73B)在圖3中向逆時針方向旋轉,由此從左側儲存部件(60L)(或右側儲存部件(60R))落下供給的肥料被收納於凹部(74)從而向下方輸送。被第一輸送輥(73A)以及第二輸送輥(73B)輸送的肥料從下端的吐出口(61a)吐出。
在輸送部(61)的吐出口(61a)的前端部沿前後方向插入連結於搬送風道(68)(參照圖1中的(a)、圖1中的(b))的背面部,後端部連接有與輸送部(61)的吐出口(61a)連通的連接管(省略圖示)。
另一方面,構成為,搬送風道(68)的左端部經由搬送風切替管(省略圖示)而連接於起風裝置(67)((參照圖1中的(a)、圖1中的(b)),來自該起風裝置(67)的搬送風經由搬送風道(68),在從連接管通過吐出口(61a)時,捲入肥料並向施肥軟管(62)側吹入。
另外,圖3所示的第一輸送輥(73A)以及第二輸送輥(73B)的凹部(74)的數量為6個,為防止兩者的凹部(74)的位置相鄰,凹部(74)係配置成相位不同。由此,第一輸送輥(73A)以及第二輸送輥(73B)的各凹部(74)交替地輸送肥料,所以從吐出口(61a)吐出的肥料的量被時間性地均等化。藉由將上述第一輸送輥(73A以及第二輸送輥(73B)的任一個改變相位並裝配於輸送軸(75),並使第一輸送輥(73A)和第二輸送輥(73B)的凹部(74)的相位相等,也能夠向農田點狀地播撒肥料。
另外,在輸送部(61)的內部拆裝自如地設置有與凹部(74)向下方移動的一側即機體前側的第一輸送輥(73A)以及第二輸送輥(73B)的外周面接觸的刷子(76)。藉由該刷子(76)來在第一輸送輥(73A)以及第二輸送輥(73B)的凹部(74)以整平狀態收納肥料,而將由第一輸送輥(73A)以及第二輸送輥(73B)進行的肥料的輸送量保持為固定。
接下來,對使上述輸送軸(75)旋轉的傳動路徑進行說明。如圖2以及圖4所示,在設置於機體右側的後輪齒輪變速箱(18)的內部且機體內側的施肥傳動離合器(460)設置曲柄形狀的施肥傳動輸出軸(461),在該施肥傳動輸出軸(461)設置上下方向往復移動的施肥傳動驅動桿(462)。
而且,將從該施肥傳動驅動桿(462)把傳動方向改變為前後方向的轉接桿(463)朝向左右方向配置,並在上述施肥傳動驅動桿(462)與轉接桿(463)之間,配置與上述施肥傳動驅動桿(462)的上下動連動且以擺動連結支點銷(464a)為支點前後兩端部沿上下方向擺動的擺動連結板(464)。此外,藉由在上述轉接桿(463)的另一端部配置將驅動力向輸送轉動部件(467)傳遞的輔助驅動桿(465),而構成施肥傳動機構(300)。
該輔助驅動桿(465)配置在右側的儲存部件(60R)的機體後側的下方,在該輔助驅動桿(465)的上端部連結使上述輸送軸(75)對應施肥量地旋轉的輸送轉動部件(467)的後端部。而且,將該輸送轉動部件(467)的前端部與上述輸送軸(75)由施肥驅動臂(468)連結。
如圖7中的(a)、圖7中的(b)所示,上述輸送轉動部件(467)是細長的大致長方體形狀的箱體,在該輸送轉動部件(467)的左右側面貫通左右的側壁部地形成有長孔(467a)。 該長孔(467a)遍及前後方向地形成,在該長孔(467a)內貫通輸送轉動支軸(469)地配置。該輸送轉動支軸(469)的直徑選為能夠與長孔(467a)的上下端部接觸,藉由改變該輸送轉動支軸(469)的前後位置,從而上述輸送轉動部件(467)的轉動支點位置改變而使上述施肥驅動臂(468)的前端部側的轉動量的大小亦即往復轉動所需要的時間變化,並藉由使 每規定時間內從上述第一輸送輥(73A)以及第二輸送輥(73B)使肥料落下的次數增減,來改變施肥量。
例如,如圖4中的(b)所示,越使上述輸送轉動支軸(469)向機體前側移動,上述輸送轉動部件(467)的前端部側的轉動量越小,即往復轉動所需要的時間變短,施肥驅動臂(468)的轉動量連動地變小,所以輸送軸(75)旋轉的頻率增加。 由此,能夠使規定時間的第一輸送輥(73A)以及第二輸送輥(73B)的旋轉角度變大,到達落下位置的凹部(74)的數量增加,所以落下至農田的肥料增加。
另一方面,如圖7中的(a)所示,越使上述輸送轉動支軸(469)向機體前側或後側移動,上述輸送轉動部件(467)的前端部側的轉動量越大,即往復轉動所需要的時間變長,施肥驅動臂(468)的轉動量連動地變大,所以輸送軸(75)旋轉的頻率減少。由此,規定時間的第一輸送輥(73A)以及第二輸送輥(73B)的旋轉角度變小,到達落下位置的凹部(74)的數量減少,所以落下至農田的肥料減少。
如上所述,藉由改變輸送轉動支軸(469)的前後位置,能夠調節施肥裝置(100)的施肥量。
為了在使該施肥量的調節作業容易的同時,基於上述肥料濃度檢測部件(1100)、深度檢測部件(1140)等的檢測, 對應農田的肥料濃度、深度地進行施肥量的自動調節,如圖4、圖5所示,使正反轉自如的輸送量調節裝置(410)配置得比上述輸送轉動部件(467)向機體前側突出。而且,在該輸送量調節裝置(410)可旋轉地設置調節移動軸(420),在形成於該調節移動軸(420)的表面的螺旋形狀的槽設置能夠沿前後方向移動地螺紋結合的滾珠螺母(430),設置檢測該滾珠螺母(430)的前後移動量的位置檢測部件(440),並且在該滾珠螺母(430)設置上述輸送轉動支軸(469)。由此,構成輸送調節機構(400)。
上述輸送量調節裝置(410)被殼(410a)覆蓋周圍,並使該殼(410a)的上端面位於比上述開關部件(81)靠機體下側,配置在上述右側的儲存部件(60R)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附近。具體來說,配置在從機體右端數第二行和第三行的輸送部(61、61)以及流下部(60b、60b)的左右間產生的空間部。
除此之外,上述輸送量調節裝置(410)配置在上述搬送風道(68)的上方且上述引擎罩(30)的機體右側後端部的機體右側後方。除此之外,上述殼(410a)的前端部比搬送風道(68)的機體前端部向機體前側突出。
此外,上述輸送轉動支軸(469)構成為配置得比上述滾珠螺母(430)的上下方向中央部靠機體上側,側視時與上述 調節移動軸(420)偏移,並且位於該調節移動軸(420)上方。
如上所述,輸送量調節裝置(410)不妨礙開關部件(81)的開關操作,所以在對應作業狀態操作開關部件(81)時不需要周圍的配件的拆裝等作業,所以作業效率提高。
另外,藉由使調節移動軸(420)位於比輸送轉動支軸(469)更靠機體下方,能夠將作為重量物的輸送調節機構(400)配置在靠機體下側,所以實現機體的低重心化從而行駛姿勢穩定,苗的栽種精度、施肥精度提高。
而且,藉由將輸送量調節裝置(410)設置在搬送風道(68)的上方且引擎罩(30)的機體右側下方,來形成輸送量調節裝置(410)、調節移動軸(420)的維修保養作業用的空間部,所以維修保養作業的效率提高。
此外,藉由使輸送量調節裝置(410)的殼(410a)比搬送風道(68)的前端部向機體前側突出,能夠在輸送量調節裝置(410)、調節移動軸(420)的維修保養作業時防止接近的作業者過於接近搬送風道(68),所以可以防止作業者的脚踩破搬送風道(68)而不能有效地供給搬送風,從而供給與設定的施肥量對應的肥料。由此,防止因肥料不足而帶來的苗的成長不良。
另外,藉由固定設置輸送量調節裝置(410),能夠防止在調節移動軸(420)上滾珠螺母(430)滑動時的振動的產生,所以防止施肥量產生細微的變動,實現施肥量的適量化。
此外,藉由將調節移動軸(420)收在右側的儲存部件(60R)的前後寬度內,即使利用輸送量調節裝置(410)的動作使調節移動軸(420)旋轉,作業者也不易觸及調節移動軸(420),所以安全性提高並且防止因接觸而使調節移動軸(420)、輸送量調節裝置(410)損壞。
在上述結構中,輸送量調節裝置(410)係構成為若從控制裝置(210)接收到使施肥量增減的信號則動作,若位置檢測部件(440)檢測到滾珠螺母(430)移動至成為改變後的施肥量的位置則停止。該滾珠螺母(430)的移動即輸送轉動支軸(469)滑動來改變施肥量時,施肥裝置(100)繼續施肥作業,所以輸送轉動部件(467)定期地重複上下轉動。
此時,在輸送轉動部件(467)的長孔(467a)內沿前後方向滑動的輸送轉動支軸(469)的移動速度較快,且移動速度為等速,則在上下轉動幅度較大的長孔(467a)的前側和後側亦即除前後方向中央部附近以外的部位,前後方向直線地移動的輸送轉動支軸(469)與成為傾斜姿勢的輸送轉動部件(467)的長孔(467a)的內部接觸,所以在輸送轉動部件 (467)施加超負載,存在因損壞、變形而不能正常的轉動的問題。
為了防止上述的問題的產生,做成如下結構,將上述輸送量調節裝置(410)選為可變速的馬達,對應位置檢測部件(440)檢測的輸送轉動支軸(469)的位置地改變該輸送量調節裝置(410)的旋轉速度。
如圖10所示,做成如下結構,上述位置檢測部件(440)檢測的輸送轉動支軸(469)的位置位於長孔(467a)的前後方向中央部以及其前後的一定(例:2cm~3cm)的位置時,輸送量調節裝置(410)的旋轉速度比位於其它的位置時快,輸送轉動支軸(469)高速地運動。
另一方面,上述位置檢測部件(440)檢測的輸送轉動支軸(469)的位置為長孔(467a)的靠機體前側的規定位置或靠機體後側的規定位置時,輸送量調節裝置(410)的旋轉速度較慢,亦即選為通常的旋轉速度,輸送轉動支軸(469)低速地運動。
長孔(467a)的前後方向中央部以及其周圍和以輸送轉動支軸(469)為中心的前後方向的輸送轉動部件(467)的前後轉動量大致相同,所以即使輸送轉動支軸(469)高速地移動施加的負載也較小。另一方面,在除此以外的部分,以 輸送轉動支軸(469)為中心的前後方向的輸送轉動部件(467)的前後轉動量成為一方較大而另一方較小,所以輸送轉動支軸(469)高速地移動則施加較大的負載。
藉由對應輸送轉動支軸(469)的前後位置地改變輸送量調節裝置(410)的移動速度,能夠伴隨輸送轉動支軸(469)的移動而使施加於輸送轉動部件(467)的負載較小,所以施肥傳動機構(300)以及高速施肥量調節機構(400)的耐久性提高。
接下來,對基於來自控制裝置(210)的指示來控制輸送量調節裝置(410)的旋轉從而調節輸送部(61)的輸送量的動作進行說明。
在開始作業前,作業者操作施肥量設定面板(200)進行施肥量的設定(在此係設定為最大值),並且利用減肥設定開關(500),將由施肥量設定面板(200)設定的施肥量為100%時的減肥量例如設定為20%。這些設定信號輸送給控制裝置(210)並收納於規定的存儲器(省略圖示)。
此外,構成為在作業開始的時刻,輸送轉動支軸(469)總是返回標準位置即施肥量成為最大值與最小值的中間值的位置。另外,構成為在苗栽種作業開始的同時,來自右側的後輪齒輪變速箱(18)的驅動力經由施肥傳動驅動桿 (462)而傳遞至輸送轉動部件(467)。
當以上述的條件開始苗的栽種作業後,控制裝置(210)使輸送量調節裝置(410)開始旋轉,根據施肥量設定面板(200)與以收納於存儲器的施肥量為最大值的數據對應,為使滾珠螺母(430)向後方側移動而使調節移動軸(420)高速地轉動。
另一方面,位置檢測部件(440)將檢測的滾珠螺母(430)的移動量在規定的時間點發送至控制裝置(210),該控制裝置(210)在隨時判定位置檢測部件(440)發送的信號的同時,若接收到檢測出經由滾珠螺母保持板(431)而連結於滾珠螺母(430)的擺動支點銷(360)到達導向件用長孔(356)的後端部(356a)的信號,則使輸送量調節裝置(410)停止旋轉。
由此,如圖4所示,輸送轉動部件(467)以位於長孔(467a)的後端部的輸送轉動支軸(469)為支點沿上下方向擺動,所以施肥驅動臂(460)的向上下方向的往復移動距離變得最大,來自輸送部(61)的肥料的供給量被調節至最大。
接下來,若接收來自GPS接收機(1130)的信號的控制裝置(210)判定行駛車體(2)移動至農田端,則基於預先設定的減肥設定量,為了以目前為止的施肥量為基準播撒減少20%的施肥量,而使輸送量調節裝置(410)開始旋轉。藉由 輸送量調節裝置(410)的旋轉,連結於滾珠螺母(430)的輸送轉動支軸(469)朝向導向件用長孔(356)的前端部(356b)側移動。
而且,控制裝置(210)在隨時判定從滾珠螺母(430)發送的信號的同時,若檢測到輸送轉動支軸(469)到達對應從施肥量最大值減肥20%的量的長孔(467a)的位置,則使輸送量調節裝置(410)停止旋轉。由此,在農田端進行苗的栽種作業時,能夠自動地實施防止水稻的成長時的倒伏的減肥。
另外,在通常的栽種作業時,上述肥料濃度檢測部件(1100)檢測到的農田的肥料濃度被輸送給控制裝置(210),該控制裝置(210)若判定檢測到的肥料濃度比規定基準高則為了使輸送部(61)的輸送量比設定量減少,而使輸送量調節裝置(410)動作來使輸送轉動支軸(469)向長孔(467a)的前端部側移動。由此,能夠使預先設定的輸送量對應農田的狀況地增減。
另外,在肥料濃度檢測部件(1100)的檢測結果之外,使用深度檢測部件(1140)檢測農田的深度,藉由將肥料濃度檢測部件(1100)與深度檢測部件(1140)的檢測複合,能夠高精度地檢測農田的肥料濃度,所以能夠使對應農田的狀況的輸送量的增減更精細地增減。
在由深度檢測部件(1140)檢測農田的深度的結構中,能夠檢測從水面到位於農田底的硬的犁底層為止的深度,不能測定覆蓋犁底層的表層土的厚度、表層土的表面到水面的深度。
因此,在深度檢測部件(1140)的檢測結果之外,可以對應設置於中間浮體(55)的浮體感測器(1141)的檢測結果和檢測栽種裝置(4)的升降位置的連桿感測器(1142)的檢測結果來測定從農田表層土的表面到泥漿的水面的深度。
如圖8所示,成為中間浮體(55)的利用浮體感測器(1141)的檢測的基準的位置B相對於該苗栽種部(52)而預先決定,所以當根據連桿感測器(1142)的檢測結果而知道苗栽種部(52)的位置後,就知道位置(B)位於距後輪(11)的下端面的高度h。另外,根據浮體感測器(1141)的檢測結果,而知道農田表層土的表面與位置(B)的距離為m。
由此,表土的厚度a能夠由下式1計算。
數學公式1 a=h-m‧‧‧‧‧‧‧‧‧‧‧‧‧‧‧‧‧‧‧(式1)
另一方面,犁底層的表面到水面的深度d能夠由深度檢測部件(1140)檢測。因此,根據這些各種感測器的檢測 結果,表土的表面到水面的距離b能夠由下式2計算。
數學公式2 b=d-a=d-(h-m)‧‧‧‧‧‧‧‧‧‧‧(式2)
由此,能夠將預先設定的輸送量對應農田的狀況而更高精度地改變。
另外,也可以構成為在行駛車體(2)從農田退出時,若藉由傾斜檢測感測器(1120)檢測行駛車體(2)處於規定角度以上的向前上傾斜狀態,則控制裝置(210)使輸送量調節裝置(410)動作,使輸送轉動支軸(469)的位置移動至施肥量成為標準量的位置。
由此,若行駛車體(2)的向前上傾斜角度成為規定角度以上,則藉由輸送轉動支軸(469)移動至標準位置,能夠防止在下一個農田保持之前的農田的作業結束時的施肥量狀態直接開始作業,所以不易產生施肥量的過量或不足,作物的成長穩定。
此外,也可以構成為,藉由傾斜檢測感測器(1120)檢測行駛車體(2)的向前上傾斜角度是否在規定角度以上,此外,在檢測到栽種裝置(4)上升時,使輸送轉動支軸(469)的位置移動至標準位置。
由此,與僅利用傾斜檢測感測器(1120)的檢測結果的結構相比,能夠防止誤檢測引起的控制錯誤。

Claims (8)

  1. 一種施肥裝置,設置有:儲存部件(60L、60R),係用以儲存肥料;輸送裝置(61),係用以送出肥料;輸送調節機構(400),係對上述輸送裝置(61)的肥料的輸送量進行調節;施肥傳動機構(300),係向上述輸送裝置(61)傳動;上述施肥裝置中,該施肥傳動機構(300)係構成為:具備輸送轉動部件(467),並且設置有輸送轉動支軸(469)用以作為該輸送轉動部件(467)的轉動支點軸;上述輸送調節機構(400)係於上述輸送轉動部件(467)的側方具備使該輸送轉動支軸(469)移動的調節移動軸(420);將上述輸送轉動支軸(469)的上端面配置在上述調節移動軸(420)的上端面的上側。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施肥裝置,其中形成有供肥料向上述儲存部件(60L、60R)落下的流下部(60b),並設置有對該流下部(60b)進行開關的開關部件(81);將上述調節移動軸(420)和輸送轉動支軸(469)配置在開關部件(81)的下方且為上述流下部(60b)的側方。
  3. 如請求項2所記載之施肥裝置,其中上述流下部(60b)做成越靠機體下側寬度越窄的形狀,並在上述儲存部件(60L、60R)的下部空開間隔地形成複數個,在該流下部(60b)彼此的間隔部配置上述調節移動軸(420)和輸送轉動支軸(469)。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施肥裝置,其中設置有:肥料引導部件(62),對從上述輸送裝置(61)輸送出的肥料進行引導;搬送風道(68),向該肥料引導部件(62)供給起風裝置(67)產生的搬送風;以及輸送量調節裝置(410),向上述調節移動軸(420)傳動;將該輸送量調節裝置(410)設置在該搬送風道(68)上方且為機體前側。
  5. 如請求項4所記載之施肥裝置,其中在上述行駛車體(2)設置引擎(20),將覆蓋該引擎(20)的引擎罩(30)設置在上述搬送風道(68)的前側,並在該引擎罩(30)的右側後方設置上述輸送量調節裝置(410)。
  6.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施肥裝置,其中在上述行駛車體(2)設置:肥料濃度檢測部件(1100);以及控制上述輸送調節機構(400)的控制裝置(210);該控制裝置(210)對應上述肥料濃度檢測部件(1100)的檢測值的變化而使上述輸送調節機構(400)動作,改變上述輸送裝置(61)的輸送量。
  7. 如請求項6所記載之施肥裝置,其中在上述行駛車體(2)設置深度檢測部件(1140);除了上述肥料濃度檢測部件(1100)之外,上述控制裝置(210)還對應該深度檢測部件(1140)的檢測值的變化而使上述輸送調節機構(400)動作,改變上述輸送裝置(61)的輸送量。
  8.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施肥裝置,其中設置有:位置檢測部件(440),檢測上述輸送轉動支軸(469)的位置;以及控制裝置(210),控制上述輸送調節機構(400);該控制裝置(210)對應由該位置檢測部件(440)所檢測的輸送轉動支軸(469)的位置而使輸送調節機構(400)的動作速度變化。
TW104134859A 2014-11-04 2015-10-23 施肥裝置 TWI6250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24302 2014-11-04
JP2014224302A JP6237575B2 (ja) 2014-11-04 2014-11-04 施肥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6950A TW201616950A (zh) 2016-05-16
TWI625093B true TWI625093B (zh) 2018-06-01

Family

ID=55868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4859A TWI625093B (zh) 2014-11-04 2015-10-23 施肥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237575B2 (zh)
KR (1) KR20160052325A (zh)
CN (1) CN105557160A (zh)
TW (1) TWI6250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57661B2 (ja) * 2016-12-16 2020-09-23 三菱マヒンドラ農機株式会社 移植機
JP7403741B2 (ja) 2021-05-14 2023-12-25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移植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31695A (ja) * 2011-04-28 2012-11-29 Iseki & Co Ltd 苗移植機
CN103563531A (zh) * 2012-08-06 2014-02-12 株式会社久保田 农用材料供给装置
JP2014036623A (ja) * 2012-08-17 2014-02-27 Iseki & Co Ltd 水田作業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19717A (ja) * 2002-01-31 2003-08-05 Iseki & Co Ltd 粉粒体吐出機
KR101165501B1 (ko) * 2009-01-20 2012-07-13 가부시끼 가이샤 구보다 농업용 자재 공급 장치 및 분립체 공급 장치
JP4769307B2 (ja) * 2009-01-20 2011-09-07 株式会社クボタ 農用資材供給装置
JP2013070678A (ja) * 2011-09-28 2013-04-22 Iseki & Co Ltd 作業車両
JP5906370B2 (ja) * 2012-01-19 2016-04-20 石川県 施肥作業機
JP5847107B2 (ja) * 2013-03-27 2016-01-20 株式会社クボタ 水田作業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31695A (ja) * 2011-04-28 2012-11-29 Iseki & Co Ltd 苗移植機
CN103563531A (zh) * 2012-08-06 2014-02-12 株式会社久保田 农用材料供给装置
JP2014036623A (ja) * 2012-08-17 2014-02-27 Iseki & Co Ltd 水田作業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37575B2 (ja) 2017-11-29
KR20160052325A (ko) 2016-05-12
JP2016086722A (ja) 2016-05-23
TW201616950A (zh) 2016-05-16
CN105557160A (zh) 2016-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87578B2 (ja) 直播機
JP6638698B2 (ja) 作業車両
JP2019122311A (ja) 苗移植機
JP2018093833A (ja) 施肥作業機
TWI625093B (zh) 施肥裝置
JP2018033378A (ja) 農作業車の施肥装置
JP5209553B2 (ja) 作業機の供給制御機構
JP6578712B2 (ja) 作業車両
JP6465130B2 (ja) 作業車両
JP2014121280A (ja) 苗移植機
JP7025728B2 (ja) 苗移植機
JP6741193B2 (ja) 苗移植機
JP6984382B2 (ja) 苗移植機
JP2008228638A (ja) 直播機
JP2012152180A (ja) 水田作業車両
JP5831573B2 (ja) 作業機
JP2009261330A (ja) 苗移植機
JP2020103204A (ja) 施肥装置
JP6897753B2 (ja) 作業車両
JP6519326B2 (ja) 苗移植機
JP2010193742A (ja) 播種機
JP6737152B2 (ja) 作業車両
JP2016010321A (ja) 苗移植機
JP4930240B2 (ja) 苗移植機
JP6724718B2 (ja) 作業車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