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5429B - 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 - Google Patents

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15429B
TWI615429B TW103114883A TW103114883A TWI615429B TW I615429 B TWI615429 B TW I615429B TW 103114883 A TW103114883 A TW 103114883A TW 103114883 A TW103114883 A TW 103114883A TW I615429 B TWI615429 B TW I61542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lyolefin
based resin
resin composition
parts
ma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148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00430A (zh
Inventor
藤本信貴
西岡聖司
川北知紀
Original Assignee
住友精化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住友精化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住友精化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004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04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54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542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0Esters; Ether-esters
    • C08K5/101Esters; Ether-esters of monocarboxy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16Elastomeric ethene-propene or ethene-propene-diene copolymers, e.g. EPR and EPDM rubb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26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係提供耐候性優良的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包含聚烯烴系樹脂、脂肪族聚碳酸酯樹脂、酸改性聚丙烯及紫外線吸收劑之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

Description

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 發明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更詳細地,係關於耐候性優良的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以及由該組成物所成形的成形體。
發明背景
以聚乙烯及聚丙烯為代表的聚烯烴系樹脂,從便宜且易於加工、強健且輕及製造成本的廉價性來看,現在廣泛地作為通用的聚合物被使用。尤其,由於聚丙烯具有其優良的耐熱性、透明性及良好的成形性的緣故,被使用於汽車部件、電氣/電子機器部件、工業材料、傢俱、文具、日用/雜貨用品、容器/包裝用品、玩具、休閒用品及醫療用品等廣泛的用途。
其中,在用於汽車的用途、領域而言需求耐候性優良的聚丙烯。為改善聚丙烯的耐光性及耐熱性,已知添加紫外線吸收劑及光穩定劑等各種各樣耐候性提升劑的技術。
惟,聚烯烴系樹脂與紫外線吸收劑及光穩定劑難相容,發生成形加工時的析出(plate-out)及滲出(bleeding out)、保存時之滲出等,而難以獲得經長期而品質穩定的製品。
在專利文獻1,記載透過與三
Figure TWI615429BD00001
系化合物及苯并三唑系化合物的併用,在專利文獻2,記載透過與苯甲酸酯系化合物及苯并三唑系化合物的併用,在專利文獻3,記載透過與2,5-雙[5-三級丁基苯并
Figure TWI615429BD00002
唑基(2)]噻吩、三
Figure TWI615429BD00003
系化合物及苯并三唑系化合物的併用,可避免成形時的析出,及成形時、保存時及自成形品的流出(bleed)。惟,在專利文獻1、2及3,雖然有記載耐NOX性優良,但關於機械強度及伸縮性則未有記載。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0-136270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0-159945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0-191918號公報
發明概要
本發明係以提供耐候性(weather resistance)優良,並且機械強度及伸縮性等不降低的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以及由該組成物所成形之成形體為目的。
本發明人為達成上述課題反覆地深入研究。其結果,發現藉由使聚烯烴系樹脂含有脂肪族聚碳酸酯樹脂、 酸改性聚丙烯及紫外線吸收劑,可獲得耐候性優良,並且機械強度及伸縮性等不降低的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進一步反覆研究而至完成本發明。即,本發明,例如係包含記載於以下之項的主題。
項1.一種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其包含聚烯烴系樹脂、脂肪族聚碳酸酯樹脂、酸改性聚丙烯及紫外線吸收劑。
項2.如項1記載之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其相對於聚烯烴系樹脂100質量份,含有脂肪族聚碳酸酯樹脂0.05~75質量份、酸改性聚丙烯0.01~20質量份、紫外線吸收劑0.01~5質量份。
項3.如項1或2記載之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其中聚烯烴系樹脂係聚丙烯系樹脂。
項4.如項3記載之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其中聚丙烯系樹脂係選自於由聚丙烯,及丙烯與其他烯烴之共聚物構成之群組之至少1種。
項5.如項4記載之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其中丙烯與其他烯烴之共聚物係丙烯-乙烯共聚物。
項6.如項1~5中任一項記載之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其中脂肪族聚碳酸酯樹脂係在金屬觸媒的存在下使二氧化碳與環氧烷聚合所獲得者。
項7.如項1~6中任一項記載之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其中脂肪族聚碳酸酯樹脂係聚碳酸丙烯酯。
項8. 如項1~7中任一項記載之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其中酸改性聚丙烯係馬來酸改性聚丙烯或馬來酸酐改性聚 丙烯。
項9.如項1~8中任一項記載之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其中紫外線吸收劑係苯甲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
項10.一種成形體,其係由項1~9中任一項記載之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所成形者。
本發明之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由於係在聚烯烴系樹脂之外,含有脂肪族聚碳酸酯樹脂、酸改性聚丙烯及紫外線吸收劑的緣故,耐候性優良並且維持機械強度及伸縮性等。特別係,本發明之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藉由在聚烯烴系樹脂含有特定比例之脂肪族聚碳酸酯樹脂、酸改性聚丙烯及紫外線吸收劑,耐候性變得更為良好並且亦能夠較佳地維持機械強度及伸縮性等。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以下,針對本發明之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具體地進行說明。
本發明之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在聚烯烴系樹脂之外,含有脂肪族聚碳酸酯樹脂、酸改性聚丙烯及紫外線吸收劑,較佳係以特定比例含有脂肪族聚碳酸酯樹脂、酸改性聚丙烯及紫外線吸收劑。
可於本發明使用之聚烯烴系樹脂係含有源自烯 烴之單體單元的聚合物。例如,可例示:聚乙烯系樹脂、乙烯-羧酸烯基酯共聚物樹脂、乙烯-不飽和羧酸烷基酯共聚物樹脂、聚丙烯系樹脂、聚丁烯系樹脂、聚(4-甲基-1-戊烯)系樹脂等。
作為聚乙烯系樹脂,較佳可例示聚乙烯。作為聚乙烯未被特別限定,可使用:低密度聚乙烯、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等。
作為乙烯-羧酸烯基酯共聚物樹脂之「羧酸烯基酯」,可例示: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丁酸乙烯酯、乙酸異丙烯酯、乙酸烯丙酯等。其中,以乙酸乙烯酯為佳。作為乙烯-羧酸烯基酯共聚物樹脂,具體而言,以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為特佳。
作為乙烯-不飽和羧酸烷基酯共聚物樹脂之「不飽和羧酸烷基酯」,可例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等。其中,以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為佳。作為乙烯-不飽和羧酸烷基酯共聚物樹脂,具體而言,以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為特佳。
作為聚丙烯系樹脂,較佳可例示:聚丙烯,或丙烯與其他烯烴的共聚物。作為此處之「其他烯烴」,較佳可例示:乙烯、丁烯、戊烯、己烯、辛烯等。此等「其他烯烴」係可單獨地使用1種或組合2種以上來使用(即,作成與丙烯的共聚物)。作為聚丙烯系樹脂,更具體而言,以聚丙 烯、或丙烯-乙烯共聚物、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丙烯-辛烯共聚物等為佳,其中尤以丙烯或丙烯-乙烯共聚物為佳。
聚烯烴系樹脂可單獨地使用1種或組合2種以上來使用。在聚烯烴系樹脂之中,從與脂肪族聚碳酸酯樹脂之相容性優良的觀點來看,以聚丙烯系樹脂為佳,較佳係選自於由聚丙烯,及丙烯與其他烯烴的共聚物構成之群組之至少1種物質,丙烯-乙烯共聚物係更適宜地被使用。
作為聚烯烴系樹脂的製造方法,可舉使用過氧化物等起始劑來自由基聚合烯烴的方法、在聚合觸媒的存在下透過氣相法、溶液法等來聚合烯烴的方法等。作為聚合觸媒,可使用齊格勒-納塔觸媒及有機茂金屬觸媒等。
上述聚烯烴系樹脂的分子量未被特別限制,例如重量平均分子量,宜為20,000~6,000,000,較佳係30,000~6,000,000,更佳係100,000~5,000,000的範圍內。
要是聚烯烴系樹脂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係20,000以上,則所獲得之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耐候性能夠更佳地提升。又,要是聚烯烴系樹脂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係6,000,000以下,則所獲得之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成形加工能夠變得更加容易。
再者,該重量平均分子量係透過下述算出之值:調製聚烯烴系樹脂之濃度為0.5質量%的氯仿溶液,使用高效能液相層析來測定,並與在同一條件下測定出之重量平均分子量已知的聚苯乙烯相比較。再者,測定條件係如下 述。
管柱:GPC管柱
(東曹有限公司(Tosoh Corporation)之商品名,TSK GEL Multipore HXL-M)
管柱溫度:40℃
沖提液:氯仿
流速:1mL/min
樹脂的流動性,例如係由利用規定於JIS K 7210:1999之方法所測定之熔融流動速率(MFR,單位:g/10分)所表示。於本發明使用之聚烯烴系樹脂係透過該方法,以溫度230℃、負載2.16kg所測定之值,較佳係在0.5~100(g/10分)之範圍者,更佳係在1~75(g/10分)之範圍者。要是聚烯烴系樹脂之MFR的值為0.5以上,則所獲得之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流動性不會過低,可透過射出成形法等較佳地成形。又,要是聚烯烴系樹脂之MFR的值為100以下,則所獲得之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耐候性可更加提升。
作為於本發明所使用之脂肪族聚碳酸酯樹脂,未被特別限定,例如,宜使用在金屬觸媒的存在下使環氧烷與二氧化碳進行聚合反應所獲得者。
作為環氧烷,例如可舉:環氧乙烷、環氧丙烷、1-環氧丁烷、2-環氧丁烷、環氧異丁烷、1-環氧戊烷、2-環氧戊烷、1-環氧己烷、1-環氧辛烷、1-環氧癸烷、環氧環戊烷、環氧環己烷、環氧苯乙烯、乙烯基環氧環己烷、3-苯 基環氧丙烷、3,3,3-三氟環氧丙烷、3-萘基環氧丙烷、3-苯氧基環氧丙烷、3-萘氧基環氧丙烷、丁二烯單氧化物、3-乙烯氧基環氧丙烷及3-三甲基矽氧基環氧丙烷等。此等環氧烷之中,從具有與二氧化碳之高聚合反應性的觀點來看,環氧乙烷及環氧丙烷適宜地被使用,環氧丙烷係更適宜地被使用。再者,此等環氧烷,分別可單獨地使用,亦可組合2種以上來使用。例如,當單獨地使用了環氧乙烷時之脂肪族聚碳酸酯樹脂係聚碳酸乙烯酯;又,當單獨使用了環氧丙烷時之脂肪族聚碳酸酯樹脂係聚碳酸丙烯酯。
作為前述金屬觸媒,例如可舉:鋁觸媒、鋅觸媒等。此等之中,由於在環氧烷與二氧化碳的聚合反應中,具有高聚合活性的緣故,較佳係使用鋅觸媒,在鋅觸媒之中,較佳係使用有機鋅觸媒。
作為前述有機鋅觸媒,例如,可舉:乙酸鋅、二乙基鋅、二丁基鋅等有機鋅觸媒;藉由使一級胺、二元酚、二價的芳香族羧酸、芳香族羥酸、脂肪族二羧酸、脂肪族單羧酸等化合物與鋅化合物反應所獲得之有機鋅觸媒等。此等有機鋅觸媒之中,由於具有較高的聚合活性的緣故,較佳係使用使鋅化合物、脂肪族二羧酸,與脂肪族單羧酸反應所獲得之有機鋅觸媒。
相對於環氧烷100質量份,於聚合反應所使用之前述金屬觸媒的使用量以0.001~20質量份為佳,更佳係0.01~10質量份。要是金屬觸媒的使用量為0.001質量份以上,則聚合反應能夠更佳地進行。又,要是金屬觸媒的使 用量為20質量份以下,則較佳地獲得相應於使用量的效果。
在前述聚合反應中,作為在金屬觸媒的存在下使環氧烷與二氧化碳反應的方法係未被特別限定者,例如,可舉:在高壓釜中,裝入前述環氧烷、金屬觸媒,及因應需要裝入反應溶劑並混合之後,壓入二氧化碳並使之反應的方法。
作為在前述聚合反應中因應需要所使用之反應溶劑係未被特別限定者,可使用種種的有機溶劑。作為前述有機溶劑,具體而言,例如可舉:戊烷、己烷、辛烷、癸烷、環己烷等脂肪族烴系溶劑;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烴系溶劑;氯甲烷、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氯乙烷、三氯乙烷、1-氯丙烷、2-氯丙烷、1-氯丁烷、2-氯丁烷、1-氯-2-甲基丙烷、氯苯、溴苯等鹵化烴系溶劑;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丙烯酯等碳酸酯系溶劑等。
從使反應順利地進行的觀點來看,相對於環氧烷100質量份,前述反應溶劑的使用量宜為300~10,000質量份。
於前述聚合反應中所使用之二氧化碳的工作壓力,未被特別限定,通常宜為0.1~20MPa,較佳係0.1~10MPa,更佳係0.1~5MPa。
在前述聚合反應中聚合反應溫度未被特別限定,宜為30~100℃,較佳係40~80℃。要是聚合反應溫度為30℃以上,則聚合反應能夠以較短時間進行。又,要是聚 合反應溫度係100℃以下,則不易發生副反應,產率能夠更加提升。聚合反應時間雖依聚合反應溫度而不同,因而無法一概而論,通常宜為2~40小時。
聚合反應終了後係透過過濾等來過濾分離,因應需要以溶劑等來洗淨後,使之乾燥,藉此可獲得脂肪族聚碳酸酯樹脂。在本發明中,脂肪族聚碳酸酯樹脂係可單獨地使用1種或組合2種以上來使用。
於本發明所使用之脂肪族聚碳酸酯樹脂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宜為10,000~2,000,000,較佳係20,000~1,000,000,更佳係20,000~750,000。再者,該重量平均分子量係,調製脂肪族聚碳酸酯樹脂之濃度為0.5質量%的氯仿溶液,與前述聚烯烴系樹脂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的測定方法相同地進行測定出之值。
當脂肪族聚碳酸酯樹脂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低於10,000的狀況時,有脂肪族聚碳酸酯樹脂從聚烯烴系樹脂滲出而所獲得之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耐候性降低之虞。又,要是脂肪族聚碳酸酯樹脂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2,000,000以下,則往聚烯烴系樹脂的分散性更加提升,而能夠更加提升所獲得之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耐候性。
在本發明之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中,就脂肪族聚碳酸酯樹脂的含量而言,作為其下限,相對於聚烯烴系樹脂100質量份,宜為0.05質量份以上,較佳係0.5質量份以上,更佳係1.0質量份以上,又更佳係20質量份以上,特佳係40質量份以上。又,作為其上限,相對於聚烯烴系樹脂 100質量份,宜為75質量份以下,較佳係70質量份以下,更佳係60質量份以下。其中,脂肪族聚碳酸酯樹脂的含量,相對於聚烯烴系樹脂100質量份,宜為0.05~75質量份,較佳係0.5~75質量份,更佳係1.0~70質量份,又更佳係20~60質量份,特佳係40~60質量份。
作為於本發明所使用之酸改性聚丙烯,例如,宜使用經以二羧酸或其酐、不飽和羧酸的衍生物等來接枝改性的聚丙烯。
作為二羧酸,例如可舉:馬來酸、延胡索酸及伊康酸等。又,作為二羧酸之酐可例示:馬來酸酐、延胡索酸酐、依康酸酐等。作為不飽和羧酸的衍生物:可例示:馬來酸單乙酯、馬來酸二乙酯、延胡索酸單甲酯、延胡索酸二甲酯、伊康酸單乙酯、伊康酸二乙酯、馬來酸單醯胺、馬來酸二醯胺、延胡索酸單醯胺、延胡索酸二醯胺、伊康酸單醯胺、伊康酸二醯胺等。此等之中,從可塑效果優良,且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之成形加工變得容易的觀點來看,適宜地使用馬來酸改性聚丙烯及馬來酸酐改性聚丙烯。酸改性聚丙烯係可單獨地使用1種或組合2種以上來使用。
酸改性聚丙烯的分子量,只要係不損及本發明效果的範圍,則未被特別限制,例如,重量平均分子量宜為10,000~1,000,000,較佳係20,000~750,000,更佳係30,000~500,000的範圍內。
要是酸改性聚丙烯的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0,000以上,則所獲得之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中脂肪族聚碳酸酯 樹脂的分散狀態能夠變得更均勻,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耐候性能夠更佳地提升。又,要是酸改性聚丙烯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係1,000,000以下,則所獲得之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成形加工能夠變得更加容易。
再者,該重量平均分子量係,調製酸改性聚丙烯之濃度為0.5質量%的氯仿溶液,與前述聚烯烴系樹脂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的測定方法相同地進行測定出之值。
酸改性聚丙烯之MFR的值(以規定於JIS K 7210:1999之方法測定)係,以溫度230℃、負載2.16kg下,在1~100(g/10分),較佳係2~50(g/10分)之範圍者。要是酸改性聚丙烯之MFR的值為1以上,則所獲得之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成形加工能夠變得更加容易。又,要是聚烯烴系樹脂之MFR的值為100以下,則所獲得之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中脂肪族聚碳酸酯樹脂的分散狀態能夠變得更加均勻,且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耐候性能夠更加提升。
在本發明之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中,就酸改性聚丙烯的含量而言,作為其下限,相對於聚烯烴系樹脂100質量份,宜為0.01質量份以上,較佳係0.1質量份以上,更佳係0.2質量份以上。又,作為其上限,相對於聚烯烴系樹脂100質量份,宜為20質量份以下,較佳係18質量份以下。其中,酸改性聚丙烯之含量,相對於聚烯烴系樹脂100質量份,宜為0.01~20質量份,較佳係0.1~20質量份,更佳係0.2~18質量份。
要是酸改性聚丙烯之含量為20質量份以下,則因 為能夠獲得相應於使用量的效果而係經濟的。又,要是酸改性聚丙烯之含量為0.01質量份以上,則所獲得之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中脂肪族聚碳酸酯樹脂的分散狀態能夠變得更加均勻,且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耐候性能夠更加提升。
作為紫外線吸收劑,例如可適宜地使用: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三
Figure TWI615429BD00004
系紫外線吸收劑、二苯甲酮系紫外線吸收劑及苯甲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
作為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的具體例,可舉:2-(5-甲基-2-羥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3,5-雙(α,α-二甲基苄基)苯基]-2H-苯并三唑、2-(3,5-二-三級丁基-2-羥苯基)苯并三唑、2-(3,5-二-三級戊基-2-羥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5’-三級辛基苯基)苯并三唑、2,2’-亞甲基雙[4-(1,1,3,3-四甲基丁基)-6-(2N-苯并三唑-2-基)苯酚]等。
作為三
Figure TWI615429BD00005
系紫外線吸收劑的具體例,可舉:2-(4,6-二苯基-1,3,5-三
Figure TWI615429BD00006
-2-基)-5-[(己基)氧基]-苯酚、2-[4,6-雙(2,4-二甲基苯基)-1,3,5-三
Figure TWI615429BD00007
-2-基]-5-(辛氧基)-苯酚、2,4-雙-(正辛硫基)-6-(4-羥基-3,5-二-三級丁基苯胺基)-1,3,5-三
Figure TWI615429BD00008
等。
作為二苯甲酮系紫外線吸收劑的具體例,可舉:2-羥基二苯甲酮、4-甲氧基-2-羥基二苯甲酮、4-乙氧基-2-羥基二苯甲酮、4-丙氧基-2-羥基二苯甲酮、4-丁氧基-2-羥基二苯甲酮、4-辛氧基-2-羥基二苯甲酮等。
作為苯甲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的具體例,可舉:2,4-二-三級丁基苯基-3’,5’-二-三級丁基-4’-羥基苯甲酸 酯、2-羥基苯甲酸酯、4-三級丁基苯基水楊酸酯、4-三級辛基苯基水楊酸酯等。
此等之中,適宜地使用表現高耐候性改良效果的苯甲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
紫外線吸收劑,可單獨地使用1種或組合2種以上來使用。
在本發明之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中,就紫外線吸收劑的含量而言,作為其下限,相對於聚烯烴系樹脂100質量份,宜為0.01質量份以上,較佳係0.02質量份以上,更佳係0.05質量份以上。又,作為其上限,相對於聚烯烴系樹脂100質量份,宜為5質量份以下,較佳係4質量份以下,更佳係3質量份以下。其中,紫外線吸收劑的含量,相對於聚烯烴系樹脂100質量份,宜為0.01~5質量份,較佳係0.02~4質量份,更佳係0.05~3質量份。要是紫外線吸收劑之含量為5質量份以下,則因為能夠獲得相應於使用量的效果而係經濟的。又,要是紫外線吸收劑之含量為0.01質量份以上,則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之耐候性能夠更加提升。
又,當令聚烯烴系樹脂、脂肪族聚碳酸酯樹脂及酸改性聚丙烯的合計質量為100質量份時,紫外線吸收劑宜含0.01~2質量份,含0.05~1質量份為更佳。
作為本發明之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製造方法,未被特別限定,例如,可舉:將聚烯烴系樹脂、脂肪族聚碳酸酯樹脂、酸改性聚丙烯及紫外線吸收劑以任意的順序,透過亨舍爾混合機(Henschel mixer)、螺條攪拌器 (ribbon blender)、攪拌器等來混合使均勻的混合物生成後,將該混合物予以熔融混煉的方法;以及使聚烯烴系樹脂、脂肪族聚碳酸酯樹脂、酸改性聚丙烯及紫外線吸收劑溶解於溶劑等並混合之後,除去前述溶劑的方法等。此等製造方法之中,從製造組成物係容易的,並且能夠獲得均勻的組成物這樣的觀點來看,適宜地使用將聚烯烴系樹脂、脂肪族聚碳酸酯樹脂、酸改性聚丙烯及紫外線吸收劑予以熔融混煉的方法。
作為將聚烯烴系樹脂、脂肪族聚碳酸酯樹脂、酸改性聚丙烯及紫外線吸收劑予以熔融混煉的方法,未被特別限定,可舉:使用排氣式雙螺桿押出機(vent-type twin-screw extruder)、班布里混合機、捏揉機、混煉輥等來熔融混煉的方法。
在本發明之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形狀沒有限制,條狀(strand-shaped)、片狀、平板狀或者將條(strand)裁剪成適當長度的丸粒狀等任意的形狀係可能的。特別係,為了應用在容易成形加工的射出成形,宜作成長度2~50mm的丸粒狀。
在本發明之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中,在不損及本發明效果的範圍,亦可使用其它的添加劑,例如:金屬減活化劑、熱穩定劑、中和劑、抑泡劑(foam inhibitor)、阻燃劑、阻燃助劑、分散劑、抗靜電劑、潤滑劑、氧化矽等抗結塊劑(anti-blocking agent)、染料或顏料等著色劑、膠、塑化劑等,以及玻璃碎片、雲母、玻璃粉、玻璃珠、滑石、 黏土、氧化鋁、碳黑、矽灰石等板狀、粉粒狀的無機化合物或晶鬚等。摻合之狀況的添加量,相對於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100質量份,例如,宜為0.1~10質量份,較佳係0.3~5質量份,更佳係0.5~3質量份。
本發明之成形體係由本發明之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所成形的成形體。
作為獲得本發明之成形體的方法,例如可舉:射出成形法、壓縮成形法、射出壓縮成型法、氣體注入射出成形(Gas injecting injection molding)法、發泡射出成形(Foaming injection molding)法、吹塑法(inflation method)、T字模(T-die)法、壓延法(calendaring method)、吹塑成形(blow molding)法、真空成形、壓空成型(Pressure Forming)等。當本發明之成形體係薄膜或片材的狀況時,透過吹塑法、T字模法、壓延法來作成與不同樹脂之多層結構的至少1層來製膜,或者,利用擠出層合法、熱層合法、乾式層合法等來製膜,藉此可多層化。又,可將所獲得之薄膜或片材,透過輥拉伸(roll drawing)法、擴布拉伸(tenter stretching)法、管狀拉伸(tubular stretching)法等來單軸或雙軸地拉伸而使用。在本發明之成形體,例如可施以電暈放電處理、火焰處理、電漿處理、臭氧處理等表面處理。
可將本發明之成形體作為例如:電氣/電子部件、建築部件、汽車部件、機械部件、日用品、產業材料等來利用。具體而言,作為電氣/電子部件,例如可舉:影印機、個人電腦、印表機、電子樂器、家用遊戲機、攜帶 型遊戲機等之外殼或內部部件等;作為建築部件,例如可舉:窗簾部件、百葉窗部件、頂板(roof panel)、絕熱壁、調整器、塑膠短柱、天花板吊具等;作為汽車部件,例如可舉:擋泥板、翼子板(overfender)、格柵護欄(grille guard)、前罩板通風孔(cowl louver)、輪蓋(wheel cap)、兩側保護器(side protector)、側嵌條(side molding)、側下裙板(side lower skirt)、前格柵(front grill)、車頂縱樑(roof rail)、後擾流板(rear spoiler)、保險桿、下儀表板(lower instrument panel)、鑲邊(trim)等;作為機械部件,例如可舉:齒輪、螺絲、彈簧、軸承、杠桿、凸輪、棘輪、軋輥等;作為日用品,例如可舉:各種餐具、各種化妝用品部件、紙箱、包裝用薄膜、保鮮膜(Cling film)、手提層合紙袋(Portable laminated paper bag)、預付卡、家庭用保鮮膜的鋸刃、食物盤、垃圾袋、層合袋(laminate bag)、袋、標籤、熱成型物件(thermoforming)、包裝帶、織物(衣料/內部裝飾)、地毯、生活衛生材料、包裝膜、盒子、食物用杯等;作為產業材料,例如可舉:纖維的黏結劑、紙的塗層、接著劑、農業用薄膜、機紡紗、切膜絲(slit yarn)、繩、網狀物、過濾器、織物(產業材料)、生物降解袋(compost bag)、防水片材、土壤用袋等。
依據本發明,能夠獲得耐候性優良的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機制並不清楚,雖不希望限定性的解釋,但可推測如下。認為是未影響到聚烯烴系樹脂的晶形與其之結晶度、晶體形態(球晶的大小),脂肪族聚碳酸酯樹脂透過酸 改性聚丙烯而分散在聚烯烴系樹脂之非晶部。又,臆測紫外線吸收劑,不單係存在於聚烯烴系樹脂中,存在於在聚烯烴系樹脂中以分散之狀態存在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樹脂中。其結果,不會滲出,且臆測因為隨時間經過從脂肪族聚碳酸酯樹脂中緩釋至聚烯烴系樹脂內而維持聚烯烴系樹脂的耐候性。
實施例
在以下,透過製造例、實施例及比較例來具體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未被限定於此等實施例者。
[評價]
透過以下的方法進行由製造例所獲得之脂肪族聚碳酸酯樹脂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的測定,以及,由實施例及比較例所獲得之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拉伸試驗及加速耐候性試驗。
(1)重量平均分子量測定(Mw)
調製測定對象樹脂之濃度為0.5質量%的氯仿溶液,使用高效能液相層析來測定。與以同一條件測定出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係已知的聚苯乙烯比較,藉此算出分子量。又,相同地,求得數量平均分子量(Mn),算出了分子量分佈(Mw/Mn)。再者,測定條件係如以下。
測定機:HLC-8020(東曹有限公司製)
管柱:GPC管柱
(東曹有限公司之商品名TSK GEL Multipore HXL-M)
管柱溫度:40℃
沖提液:氯仿
流速:1mL/min
(2)拉伸試驗
準據JIS K 7161:1994,使用以下的試驗片及測定裝置,來測定斷裂應力及斷裂應變。再者,斷裂應力越大,則可說係強度越優良之硬的材料。又,斷裂應變越大,則伸縮性越優良,可說係韌性強的材料。
試驗片:啞鈴狀4號形
測定機:島津製作所公司製拉伸試驗機AUTOGRAPH AGS-J
拉伸速度:50mm/min
測定溫度:25℃
(3)加速耐候性試驗
準據JIS A 1415:1999「塑料建築材料的加速曝露試驗方法(accelerated exposure testing method)」,使用以下的試驗片及測定裝置,實施了加速耐候性試驗。
試驗片:啞鈴型(頸部的尺寸:長度10mm及寬度4mm、厚度0.2mm)
測定機:日光超長壽命耐候試驗機(Sunshine Super long life weather meter)
(WEL-SUN-HC式)Suga試驗機有限公司(Suga Test Instruments Co.,Ltd.)
測定條件:日光碳弧(Sunshine carbons arc)光源,降雨循環(周期120分鐘,降雨18分鐘)
黑板溫度(black panel temperature):45℃
[製造例1](有機鋅觸媒的製造)
在具備攪拌機、氮氣導入管、溫度計及回流冷卻管之容量300mL的四頸燒瓶中,裝入氧化鋅8.1g(100毫莫耳),戊二酸12.7g(96毫莫耳),乙酸0.1g(2毫莫耳)及甲苯130g(150mL)。其次,將反應系統內取代為氮氣體環境之後,升溫至55℃,在相同溫度下攪拌4小時使反應。其後,升溫至110℃,進一步在相同溫度下攪拌4小時使共沸脫水,僅除去水分之後,冷卻至室溫,獲得包含有機鋅觸媒的反應液。
分出此反應液的一部分,針對過濾獲得之有機鋅觸媒,使用Thermo Nicolet Japan有限公司製裝置(商品名:AVATAR360)測定IR的結果,未能觀察到基於羧酸基的峰。
[製造例2](聚碳酸丙烯酯的製造)
預先將具備攪拌機、氣體導入管及溫度計之容量1L的高壓釜的系統內取代為氮氣體環境之後,裝入包含由製造例1所獲得之有機鋅觸媒的反應液8.0mL(含有機鋅觸媒1.0g)、己烷131g(200mL)及環氧丙烷46.5g(0.80莫耳)。其次,在攪拌下,添加二氧化碳,將反應系統內取代為二氧化碳氣體環境,充填二氧化碳至反應系統內成為1.5Mpa為止。其後,升溫至60℃,一邊補給因反應所消耗之二氧化碳一邊進行6小時聚合反應。
反應終了後,冷卻高壓釜並除壓、過濾之後,減壓乾燥獲得聚碳酸丙烯酯80.8g。所獲得之聚碳酸丙烯酯之 重量平均分子量係336,000(Mw/Mn=9.02)。
實施例1~4及比較例1~6
按照表1的調配,將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PP系共聚物)(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Sumitomo Chemical Co.,Ltd.)製,商品名Noblen AZ564,MFR=30g/10min)、馬來酸改性聚丙烯(酸改性PP)(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Mitsui Chemicals,Inc.)製,商品名Admer QE800,MFR=9.1g/10min)、於製造例1所獲得之聚碳酸丙烯酯(PPC)及紫外線吸收劑(苯甲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Ciba Japan股份有限公司(Ciba Japan Co.,Ltd)製,商品名TINUVIN 120),使用混煉機(東洋精機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Toyo Seiki Seisakusho co.,ltd)製Labo Plasto Mill輥混合機R60型),以設定溫度180℃、旋轉數40rpm混煉5分鐘獲得熔融混合物。
秤量熔融混合物約5g至厚度0.6mm之鋁製模板(10cm×10cm),以PET片(pet sheet),進一步以不鏽鋼板夾,放入經加熱至Tg(玻璃轉移點)以上的衝壓裝置,以5.0~10.0Mpa的壓力衝壓約2分鐘。衝壓後,為了除去餘熱,放入經冷卻至室溫以下之衝壓裝置,透過以0.1~1.0Mpa的壓力衝壓約1分鐘來獲得拉伸試驗用樣本(試驗片)。
使用所獲得之試驗片,實施加速耐候性試驗規定的期間(500小時)。使用加速試驗後之試驗片進行拉伸試驗,測定了斷裂應力及斷裂應變。將結果顯示於表1。
比較例7~12
除改變苯甲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使用了受阻胺系抗氧化劑(Ciba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CHIMASSORB944 FDL)以外,與比較例1~6相同地進行製造試驗片並評價。
比較例13~18
除改變苯甲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使用了受阻酚系抗氧化劑(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SUMILIZER BHT)以外係與比較例1~6相同地進行製造試驗片並評價。
再者,受阻胺系抗氧化劑及受阻酚系抗氧化劑,與紫外線吸收劑並列係用以使樹脂的耐候性(特別係對光的穩定性)提升所使用的樹脂添加劑(光穩定劑)。因此,就表1而言,將此等一併記載為「光穩定劑」。
【表1】
Figure TWI615429BD00009
如自表1顯示之實施例1~4、比較例1~18,明顯地,了解到在本發明之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而言,即便係在耐候性試驗後,在拉伸試驗的機械強度被維持,因此耐候性顯著提升。

Claims (10)

  1. 一種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其相對於聚烯烴系樹脂100質量份,含有脂肪族聚碳酸酯樹脂0.05~75質量份、酸改性聚丙烯0.01~20質量份、紫外線吸收劑0.01~5質量份。
  2. 如請求項1之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其中聚烯烴系樹脂係聚丙烯系樹脂。
  3. 如請求項2之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其中聚丙烯系樹脂係選自於由聚丙烯,及丙烯與其他烯烴之共聚物構成之群組中之至少1種。
  4. 如請求項3之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其中丙烯與其他烯烴之共聚物係丙烯-乙烯共聚物。
  5. 如請求項1或2之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其中脂肪族聚碳酸酯樹脂係在金屬觸媒的存在下使二氧化碳與環氧烷聚合所獲得者。
  6. 如請求項1或2之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其中脂肪族聚碳酸酯樹脂係聚碳酸丙烯酯。
  7. 如請求項1或2之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其中酸改性聚丙烯係馬來酸改性聚丙烯或馬來酸酐改性聚丙烯。
  8. 如請求項1或2之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其中紫外線吸收劑係苯甲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
  9. 如請求項8之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其中苯甲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是:2,4-二-三級丁基苯基-3’,5’-二-三級丁基 -4’-羥基苯甲酸酯、2-羥基苯甲酸酯、4-三級丁基苯基水楊酸酯、或4-三級辛基苯基水楊酸酯。
  10. 一種成形體,其係由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所成形者。
TW103114883A 2013-04-25 2014-04-24 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 TWI6154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92241A JP6124666B2 (ja) 2013-04-25 2013-04-25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組成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0430A TW201500430A (zh) 2015-01-01
TWI615429B true TWI615429B (zh) 2018-02-21

Family

ID=51765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14883A TWI615429B (zh) 2013-04-25 2014-04-24 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124666B2 (zh)
KR (1) KR102155352B1 (zh)
CN (1) CN104119632A (zh)
TW (1) TWI6154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56684B (zh) * 2017-09-04 2019-06-21 诚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老化的塑料包装袋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51219A2 (en) * 2010-10-11 2012-04-19 Novomer, Inc. Polymer blend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36270A (ja) 1998-10-30 2000-05-16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成形体
JP2000159945A (ja) 1998-11-30 2000-06-13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成形体
JP4135041B2 (ja) 1998-12-25 2008-08-20 Dic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成形体
JP5151134B2 (ja) * 2005-12-14 2013-02-2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オレフィン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成形品
JP2010138326A (ja) * 2008-12-12 2010-06-24 Toudai Tlo Ltd ポリアルキレン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当該組成物から成形された成形体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51219A2 (en) * 2010-10-11 2012-04-19 Novomer, Inc. Polymer blend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40127768A (ko) 2014-11-04
KR102155352B1 (ko) 2020-09-11
CN104119632A (zh) 2014-10-29
JP2014214215A (ja) 2014-11-17
TW201500430A (zh) 2015-01-01
JP6124666B2 (ja) 2017-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24032B2 (ja) 相溶化されたポリプロピレンおよびポリ乳酸配合物並びにそれらの製造および使用方法
ATE542855T1 (de) Propylenpolymerzusammensetzungen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dafür
KR20160008599A (ko) 단일 펠렛 중합체 조성물
JP2016535011A (ja) トリアジン、ピペリジンおよびピロリジンをベースとする立体障害アミン光安定剤
TW201245238A (en) Polyolefin polylactic acid in-situ blends
US20200095410A1 (en) Polyolefin resin composition, molding, and polyolefin resin film
TWI615432B (zh) 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
TWI615429B (zh) 聚烯烴系樹脂組成物
JP2014001372A (ja) ポリ乳酸系樹脂、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成形体、発泡体
CN109476793A (zh) 成核聚烯烃组合物及其方法和用途
KR101750474B1 (ko) 폴리알킬렌카보네이트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6707736B2 (ja) 樹脂組成物、複合材料及び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6890474B2 (ja) 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該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を用いた成形体
CA3229235A1 (en) Dynamically crosslinkable polymeric compositions, articles, and methods there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