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5399B - 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 - Google Patents

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15399B
TWI615399B TW102103067A TW102103067A TWI615399B TW I615399 B TWI615399 B TW I615399B TW 102103067 A TW102103067 A TW 102103067A TW 102103067 A TW102103067 A TW 102103067A TW I615399 B TWI615399 B TW I61539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crose
aromatic monocarboxylic
monocarboxylic acid
acid ester
le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030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35172A (zh
Inventor
前多一大
藤瀨圭一
畑俊一郎
倉橋宏幸
泉野諭
松尾陽
Original Assignee
第一工業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03538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7804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03537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7804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09463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3221021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第一工業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第一工業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3351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351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53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539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H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NUCLEOSIDES; NUCLEOTIDES; NUCLEIC ACIDS
    • C07H13/00Compounds containing saccharide radicals esterified by carbonic acid or derivatives thereof, or by organic acids, e.g. phosphonic acids
    • C07H13/02Compounds containing saccharide radicals esterified by carbonic acid or derivatives thereof, or by organic acids, e.g. phosphonic acids by carboxylic acids
    • C07H13/08Compounds containing saccharide radicals esterified by carbonic acid or derivatives thereof, or by organic acids, e.g. phosphonic acids by carboxylic acids having the esterifying carboxyl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carbocyclic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H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NUCLEOSIDES; NUCLEOTIDES; NUCLEIC ACIDS
    • C07H1/00Processe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sugar deriva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in the ring
    • C08K5/151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in the ring having one oxygen atom in the ring
    • C08K5/1545Six-membered ring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accharide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特定雜質含量少,為蔗糖與通式(I)所示的芳香族單羧酸之酯 (式中,R1至R5各自獨立為選自氫原子、烷基及烷氧基之基)。鹵素含量少的該酯,與非結晶性樹脂或結晶性樹脂的相溶性優異,可作為提高其成形加工性、物性、柔軟性、耐衝擊性等、且抑制因加熱之著色的熱安定性良好的樹脂改質劑。呋喃甲醛及羥甲基呋喃甲醛含量少的該酯,可有效作為不降低2-氰基丙烯酸酯系接著劑之接著性能而可改善臭氣之臭氣改善增量劑。

Description

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
本發明關於特定雜質含量少的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特別為關於鹵素含量少的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以及呋喃甲醛(furfural)及羥甲基呋喃甲醛(hydroxyl methyl furfural)含量少的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
本發明之鹵素含量少的樣態(本發明之第一樣態),為關於與非結晶性樹脂或結晶性樹脂的相溶性優異,並可提升其成形加工性、物性、柔軟性、耐衝擊性等,作為樹脂改質劑的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可抑制因加熱之著色的熱安定性良好的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
本發明之呋喃甲醛及羥甲基呋喃甲醛含量少的樣態(本發明之第二樣態),為關於2-氰基丙烯酸酯系接著劑之增量劑,更詳細言之,為不會使該接著劑之接著性能降低而可改善臭氣之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由包含該酯作為臭氣改善增量劑所形成的2-氰基丙烯酸酯系接著劑,以及該酯之製造方法。
在樹脂改質劑方面,蔗糖衍生物如蔗糖苯甲酸酯已為一般所知,且已知可改善非結晶性樹脂如ABS樹脂、聚 氯乙烯樹脂、環氧樹脂、不飽和聚酯樹脂等之成形加工性、物性,及改善晶形聚酯的柔軟性、耐衝擊性(專利文獻1至3)。
然而,由於蔗糖苯甲酸酯係蔗糖之衍生物,在作為改質劑添加時,由該些樹脂所形成的製品的色相或色相的熱安定性成為課題。亦即,蔗糖苯甲酸酯一般係使用有機溶劑所製造,但首先在其製造過程中,去除有機溶劑之加熱步驟中,會發生著色之情形。更具體言之,蔗糖苯甲酸酯之熔點為80~90℃,在其製造過程中將所使用的有機溶劑去除時,一般情形必須以100℃以上或更好是110℃以上加熱,但在此如100℃以上的加熱條件下,將使蔗糖苯甲酸酯的著色進行。因此,著色的程度有隨蔗糖苯甲酸酯中酯化度低的成分的比例增加,或平均酯取代率降低變得更為顯著的傾向。又,如果以特殊的處理設備(如薄膜蒸發裝置)設法使處理時間縮短,雖然可藉由有機溶劑去除時降低蔗糖苯甲酸酯的熱履歷,儘可能地抑制著色,但在將蔗糖苯甲酸酯加入樹脂後,該樹脂因加工、成形時的熱履歷而發生著色的問題。
因此,以蔗糖苯甲酸酯作為要求光學透明性的樹脂之改質劑,並非可令人滿意者。
另一方面,2-氰基丙烯酸酯系接著劑具有不論對木材、塑料、金屬之大部分材料的接著力均大且可用於異種材料間之接著,而且又可以秒速接著的特性。該接著劑雖然比其他廣泛使用之接著劑高價,但由於具有如上所述之大優點,其使用量仍在年年穩定地增加。
2-氰基丙烯酸酯系接著劑,為使成本減低及臭氣改 善之目的,可使用蔗糖苯甲酸酯作為增量劑(專利文獻4)。然而,在臭氣之改善方面,仍非可令人滿意者。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昭52-81362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公昭62-15582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平6-255274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特開平5-222340號公報
在第一樣態中,本發明提供與非結晶性樹脂或結晶性樹脂的相溶性優異、可提升其成形加工性、物性、柔軟性、耐衝擊性等、有效作為樹脂改質劑之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且可抑制加熱之著色,而熱安定性良好。
在第二樣態中,本發明係提供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為對2-氰基丙烯酸酯系接著劑,在使其增量時亦不會使接著性能降低,並且,又可使臭氣改善。
本發明人等,對解決關於第一樣態之上述課題而刻意進行研究之結果,發現可藉由抑低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中鹵素之含量,而抑制受累積加熱時之著色,經過再三之檢討而完成本發明。
亦即,本發明係關於:蔗糖、與通式(I)所示之芳香族單羧酸之酯 【化1】
Figure TWI615399BD00001
(式中,R1至R5各自獨立為選自氫原子、烷基及烷氧基之基),且其鹵素之含量為100ppm以下的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Ⅱ)。
前述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Ⅱ),以六取代體以下之取代體的含量為5重量%以上(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Ⅱ-1))較佳。
前述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Ⅱ-1),又以平均取代率為5.0以上較佳。
前述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Ⅱ-1),又以在50%甲苯溶液中之色相為APHA30以下較佳。
前述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Ⅱ-1),又以在110℃、12小時加熱後在50%甲苯溶液中之色相為APHA30以下更佳。
同時,本發明,亦為關於包含前述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Ⅱ-1)之樹脂改質劑。
又,本發明,亦為關於在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Ⅱ)中,五取代體以下之取代體的含量為2.0重量%以下的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Ⅱ-2))。
前述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Ⅱ-2),以平均取代率為7.0以上較佳。
前述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Ⅱ-2),亦以在50%甲苯溶液中之色相為APHA10以下較佳。
前述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Ⅱ-2),又以在160℃、3小時加熱後在50%甲苯溶液中之色相為APHA30以下更佳。
同時,本發明,亦為關於包含前述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Ⅱ-2)之樹脂改質劑。
又,本發明,亦為關於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之製造方法,係可抑制著色之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Ⅱ)的製造方法,並包含使鹵素之含量為100ppm以下的步驟。
上述可抑制著色之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Ⅱ),亦以在50%甲苯溶液中之色相為APHA30以下的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Ⅱ-1)較佳,同時,又以在50%甲苯溶液中之色相為APHA10以下的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Ⅱ-2)更佳。
同時,本發明人等,對解決關於第二樣態之上述課題刻意進行研究之結果,發現可藉由抑低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中特定之雜質(呋喃甲醛及羥甲基呋喃甲醛)的含量,在作為2-氰基丙烯酸酯系接著劑之增量劑時,不會使接著性能降低而改善臭氣,經過再三之檢討而完成本發明。
亦即,本發明係關於:蔗糖與通式(I)所示之芳香族單羧酸之酯 【化2】
Figure TWI615399BD00002
(式中,R1至R5各自獨立為選自氫原子、烷基及烷氧基之基),呋喃甲醛之含量為50ppm以下且羥甲基呋喃甲醛之含量為500ppm以下的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Ⅲ)。
前述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Ⅲ),以平均酯化度為6.0以下較佳。
同時,本發明,亦為關於2-氰基丙烯酸酯系接著劑,其中包含前述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Ⅲ)為臭氣改善/增量劑。
又,本發明,亦為關於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Ⅲ)的製造方法,係呋喃甲醛含量50ppm以下且羥甲基呋喃甲醛含量500ppm以下之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Ⅲ)的製造方法,而該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Ⅲ),包含蔗糖、與通式(I)所示之芳香族單羧酸之酯
Figure TWI615399BD00003
(式中,R1至R5各自獨立為選自氫原子、烷基及烷氧基之 基),以該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Ⅲ)的有機溶劑溶液,在厚度10cm以下的液膜之狀態下與加熱面接觸而乾燥。
前述之乾燥,以減壓乾燥為佳。
前述之減壓乾燥,以在機內壓力0.01至15KPa.abs、加熱溫度90至300℃之條件下實施為佳。
前述之減壓乾燥,以使用選自:真空式滾筒乾燥機、真空式帶式乾燥機、薄膜蒸發器、急速蒸發器及真空式擠壓機,之1種或2種以上之機械實施為佳。
本發明相關之第一樣態,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Ⅱ),併有與非結晶性樹脂及結晶性樹脂的相溶性優異,並可改善其成形加工性、物性、柔軟性、耐衝擊性等,另一方面又可抑制加熱之著色的優異特長。因此,可作為要求光學透明性之樹脂的改質劑。
同時,本發明之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Ⅱ-1),顯示即使在蔗糖之醇部分的酯化之比例小時,亦即,在低取代體之比例較高時,仍可表現熱安定性良好的特性之特點。
又,本發明之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Ⅱ-2),蔗糖之醇部分酯化之比例較高,亦即,由於低取代體之比例較低,因此顯示熱安定性優異的特性。
同時,本發明之製造方法,係以此種顯示優良特性的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Ⅱ),在不使用特殊之處理設備(如薄膜蒸發裝置)下,可簡便地製造,因此在製造之成本面等工業方面優異。
本發明相關之第二樣態,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 (Ⅲ),併有可作為2-氰基丙烯酸酯系接著劑之增量劑,並可在不會降低接著性能下改善臭氣之優異的特性。因此,可使用作為該接著劑之臭氣改善/增量劑。
又,以本發明之製造方法,對顯示此種優良特性的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Ⅲ),可容易且有效地製造,因此有工業方面之優點。
本發明中,目的物之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方面,如上所述,係存在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Ⅱ-1)、(Ⅱ-2)及(Ⅲ),在單獨地稱為「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時,視其文脈,係包含其任意者,同時亦具有包含及可能包含其所有者之意。
本發明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之芳香族單羧酸(I)中,R1至R5,以各獨立,而為氫原子或烷基較佳,全部為氫原子之苯甲酸或其一種(以R3較佳)為烷基,其餘為氫原子者更佳。
烷基之例,可例舉如:碳數為1至20者,其中,又以碳數為1至5者更佳,甲基、乙基、丙基或異丙基又更佳。烷氧基之例,可例舉如:碳數為1至20者,其中,又以碳數為1至5者更佳,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或異丙氧基又更佳。
(A)關於蔗糖羧酸酯(Ⅱ)
<目的物>
本發明之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Ⅱ)中,鹵素之 含量為100ppm以下。鹵素之例,可例舉如:氟、氯、溴、碘等,其中,以氯之含量的影響為大。
鹵素之較佳之含量,以90ppm以下為佳,60ppm以下更佳,30ppm以下又更佳,20ppm以下再更佳。氯之較佳之含量,以80ppm以下為佳,55ppm以下更佳,25ppm以下又更佳,17ppm以下再更佳。
本發明之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Ⅱ-1),雖然在蔗糖之醇部分酯化之比例小時,亦即,在如低取代體之比例較高之下,仍可顯示優良之熱安定性,但六取代體以下之取代體的比例,以如:95重量%以下為佳,85重量%以下更佳,50重量%以下又更佳,10重量%以下再更佳。又,其中之六取代體,係指蔗糖之合計的8個羥基中之6個羥基受芳香族單羧酸所酯化者。本說明書中,只要為關於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Ⅱ-1)者,方便上,均稱六取代體以下之取代體為低取代體。
同時,本發明之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Ⅱ-1),顯示即使在蔗糖之醇部分之酯化的比例之平均值(以下,稱為「平均酯取代率」或「平均取代率」)小時熱安定性仍優良的特徵,平均酯取代率以如5.0以上為佳,6.0以上更佳,7.0以上又更佳。
本發明之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Ⅱ-1),以在50%甲苯溶液中之色相為30以下為佳,25以下更佳,15以下又更佳。同時,本發明之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Ⅱ-1),以在110℃、12小時加熱後,在50%甲苯溶液中之色相為30以下為佳,25以下更佳,15以下又更佳。在色相超過30時在作為樹脂改質 劑時,會有使該樹脂之外觀(色相)、光學透明性降低之傾向。
本發明之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Ⅱ-2),亦以蔗糖之醇部分之酯化的比例高為佳,具體地,以五取代體以下之取代體的含量為2.0重量%以下為佳,1.0重量%以下更佳,0.5重量%以下又更佳,0.3重量%以下再更佳。又,其中之五取代體,係指蔗糖之合計之8個羥基中的5個羥基受芳香族單羧酸所酯化者。本說明書中,除與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Ⅱ-2)相關,方便上,係指五取代體以下之取代體為低取代體,其餘之取代體為高取代體。
又,本發明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Ⅱ-2)其他之較佳例,可舉如六取代體以下之含量未達5重量%者。
本發明之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Ⅱ-2),以蔗糖之醇部分酯化的比例之平均值(以下,稱為「平均酯取代率」或「平均取代率」)大者為佳,具體地,以平均酯取代率,在如:7.0以上為佳,7.3以上更佳。
本發明之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Ⅱ-2),以在50%甲苯溶液中之色相為10以下為佳。同時,本發明之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Ⅱ-2),以在160℃、3小時加熱後,在50%甲苯溶液中之色相為30以下為佳,25以下更佳,15以下又更佳。在色相超過30時在作為樹脂改質劑時,會有使該樹脂之外觀(色相)、光學透明性降低之傾向。
<製法>
(鹵素去除步驟)
本發明之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Ⅱ),可以包含使鹵素之 含量在100ppm以下之步驟的製造方法,進行製造。
使鹵素之含量在100ppm以下之步驟,只要可達到該目的,一般在該領域所使用之任何方法均可使用,此類方法之具體之例,可如:以藉由蔗糖與芳香族單羧酸之酯化反應所得之酯化物,再藉由水洗進行。該水洗可以常法實施,其實施可如:在酯化反應終了後之混合物中,加入水,並在熱水浴之同時加以攪拌,之後靜置使水相分離,再將其去除。熱水浴之溫度,以40至60℃為佳。在40℃以下時會有洗淨不足之傾向,在60℃以上時則會有促進酯分解之傾向。該攪拌,只要為水相中,可使鹵化物離子及其他含鹵素化合物移動之充分的時間即可並無特別之限定,但一般,以30分鐘程度進行即已充分。
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Ⅱ-1)方面,水洗之次數,視使用之原料、酯之反應條件等而不同,但在使用雜質少之高純度原料(如高純度氯化苯甲醯(>99.5%)等)時,一般,以5次程度進行即已充分。
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Ⅱ-2)方面,水洗之次數,亦視使用之原料、酯之反應條件等而不同,但在使用雜質少之高純度原料(如高純度氯化苯甲醯(>99.5%)等)時,一般,以5至8次程度進行即已充分。
又,本發明中,亦可使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Ⅱ)中鹵素之含量在100ppm以下,即預先使用鹵素含量少之原料亦為有效。因此,酯化劑,以使用高純度鹵化芳香族單羧酸為佳。該類高純度鹵化芳香族單羧酸之例,可舉如:高純度氯化苯甲醯(>99.5%)(川口藥品公司製造)等。
在如上述,在經過使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Ⅱ)中鹵素之含量在100ppm以下之步驟後,酯化反應中所使用之溶劑亦可以常法蒸發去除,而得到本發明之目的物。在該情形時,可將鹵素之含量預先調至100ppm以下,在本發明中,即不須以特殊之處理設備(如薄膜蒸發裝置)等,而可以常法蒸發去除溶劑,在抑制著色下,得到目的物。
(酯之合成)
本發明中,蔗糖與芳香族單羧酸之酯化反應,可以常法實施,如可依照特開昭61-4839號中所記載之蔗糖苯甲酸酯的製造方法,進行製造。
亦即,以原料之蔗糖與芳香族單羧酸之氯化物,在親水性溶劑與水之混合液中,在鹼性化合物之存在下,藉由酯化反應而製造。親水性溶劑之例,如:丙酮、甲基乙基酮、環己酮等之酮系溶劑;二
Figure TWI615399BD00004
烷、四氫呋喃等之醚系溶劑;乙酸甲酯等之酯系溶劑;三級丁醇等之醇系溶劑均適於使用。
鹼性化合物之例,可舉如: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碳酸鈉、碳酸鉀、碳酸氫鈉、碳酸氫鉀、氨水、三甲基胺、三乙基胺等。
親水性溶劑與水混合之比例,以可使含兩者之均一液層的含水率為7至80%為佳。其緣由,係由於此等親水性溶劑,可溶解原料中一方之芳香族單羧酸的氯化物及生成物之酯,在原料之另一方之蔗糖,係單獨時完全無法溶解或由反應效率之觀點為無法以實用程度溶解時,與蔗糖之良溶劑之水混合時,可使該混合液以實用程度溶解蔗糖。因此,利用親水性 溶劑之此種性質,可調節蔗糖與芳香族單羧酸氯化物的反應速率,結果,即可依照蔗糖/芳香族單羧酸之氯化物的添加量(莫耳比),製造低取代體之比例及平均酯取代率不同之酯。例如,相對於芳香族單羧酸氯化物之添加量使蔗糖之添加量為多量時,可得到低取代體之比例相對地較低或平均酯取代率相對地較高之酯化物,相反地,相對於芳香族單羧酸氯化物之添加量在蔗糖之添加量少時,則可得到低取代體之比例相對地較高或平均酯取代率相對地較低之酯化物。
反應之方法方面,可在含親水性溶劑與水之混合液中,將蔗糖及芳香族單羧酸氯化物溶解或懸浮,再將芳香族單羧酸氯化物以等量或稍為過量之鹼性化合物滴入;或將蔗糖及鹼性化合物溶解或懸浮在混合液中,再將芳香族單羧酸氯化物滴入;或者將蔗糖溶解或懸浮在混合液中,再將芳香族單羧酸氯化物與鹼性化合物同時或交替滴入。
反應溫度,以採用-15℃至100℃為佳,-10℃至30℃更佳。但,亦可在全部之反應原料滴入完了後,為再促進反應之完成,再於高溫範圍下加熱。
反應中之pH值以維持在弱鹼性為佳。另一方面,在強鹼性下(如視乎反應溫度等,但在pH13以上等),由於芳香族單羧酸的水解之副反應顯著,因此,以如在pH8至13程度進行為佳。
反應時間方面,只要原料之間之反應可完全反應完成即可並無特別之限定。具體之時間,係依照原料化合物之量及各種條件,但一般,以3小時程度操作即已充分。
<用途>
本發明之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Ⅱ),可作為樹脂改質劑,特別,兼具有可抑制加熱之著色的優異特點,因此可作為要求光學透明性的樹脂之改質劑使用。
可添加本發明之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Ⅱ)之樹脂,可舉如:ABS樹脂、聚氯化乙烯樹脂、環氧樹脂、不飽和聚酯等之非結晶性樹脂,此外亦可舉例為晶形聚酯等之結晶性樹脂。樹脂可視其用途適當地選擇。同時,添加本發明之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Ⅱ)之樹脂,亦可視樹脂之種類/用途,以低取代體之比例及酯取代率,適當選擇相應者。
ABS樹脂方面,並無特別之限定,可例舉如:聚丁二烯、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氯化聚乙烯、聚丙烯酸系橡膠(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等)、及以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丙烯醯胺、2-氯乙基乙烯基醚等之共聚物等橡膠狀聚合物、以丙烯腈、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接枝共聚所得之物種,以及,其他之丙烯腈-聚丁二烯-苯乙烯系之接枝共聚物等。ABS樹脂,可以1種單獨使用,亦可以2種以上併用。
聚氯化乙烯樹脂方面,並無特別之限定,可舉如:氯化乙烯單獨之聚合樹脂、氯化之氯化乙烯樹脂、以在與氯化乙烯單體共聚所得之所有單體中之1種以上經過無規共聚或嵌段共聚所得之氯化乙烯共聚樹脂(如乙酸乙烯酯-氯化乙烯共聚物、乙烯-氯化乙烯共聚物等)、或上述樹脂以羥基等之官能基接枝共聚所得之樹脂及此類官能基與反應性化合物反應 所接枝聚合之物種。聚氯化乙烯樹脂,可以1種單獨使用,亦可以2種以上併用。
環氧樹脂方面,亦無特別之限定,可舉如:雙酚A型環氧樹脂、雙酚F型環氧樹脂、雙酚S型環氧樹脂、酚系酚醛型環氧樹脂、烷基酚系酚醛型環氧樹脂、酚系聯苯芳烷環氧樹脂等之芳烷型環氧樹脂、聯苯酚型環氧樹脂、萘型環氧樹脂、二環戊二烯型環氧樹脂、聯苯型環氧樹脂、蒽型環氧樹脂、酚類與具有酚性羥基之芳香族醛之縮合物的環氧化物、三聚異氰酸三環氧丙酯、脂環式環氧樹脂等。環氧樹脂,可以1種單獨使用,亦可以2種以上併用。
不飽和聚酯樹脂方面,亦無特別之限定,可舉如:以α,β-烯烴系不飽和二羧酸或其酸酐與二醇之加成反應或脫水縮合反應所合成之物種。同時亦可以與飽和二羧酸及芳香族二羧酸或其酸酐或者羧酸所反應之二環戊二烯等併用。α,β-烯烴系不飽和二羧酸之例,可舉如:順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伊康酸、檸康酸及此等二羧酸之酸酐。可與此類α,β-烯烴系不飽和二羧酸併用之二羧酸之例,可舉如:已二酸、癸二酸、琥珀酸、苯二甲酸酐、鄰苯二甲酸、異苯二甲酸、對苯二甲酸、四氫苯二甲酸、四氯苯二甲酸等。其中,以α,β-烯烴系不飽和二羧酸之反丁烯二酸、及二羧酸之異苯二甲酸併用較佳。不飽和聚酯樹脂可以1種單獨使用,亦可以2種以上併用。
晶形聚酯樹脂方面,亦無特別之限定,可舉如:聚對苯二甲酸二乙酯、聚對苯二甲酸-1,4-二丁酯、聚萘二甲酸-2,6-二乙酯、聚對苯二甲酸環己烷二甲醇酯、聚二苯基-4,4'- 二羧酸-1,4-丁二酯、聚乙烯氧基苯甲酸酯、聚對苯二甲酸-1,3-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1,6-己二酯等之晶形聚酯,其中,以聚對苯二甲酸二乙酯、聚對苯二甲酸-1,4-二丁酯、聚萘二甲酸-2,6-二乙酯較佳。晶形聚酯樹脂可以1種單獨使用,亦可以2種以上併用。
同時,此類樹脂,視其必要,亦可添加:衝擊強度改質劑、安定劑、滑劑、填充劑、顏料、發泡劑、紫外線安定劑等之各種添加劑。
本發明之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Ⅱ)在樹脂中調配之比例,相對於樹脂100份,以1至40份為佳,1至30份更佳。在未達1份時,會有無法得到目的性能之傾向,在高於40份時,則會使長期保存等之溢流的可能性提高。
(B)關於蔗糖羧酸酯(Ⅲ)
<目的物>
本發明之蔗糖羧酸酯(Ⅲ),呋喃甲醛含量為50ppm以下且羥甲基呋喃甲醛(HMF:5-(羥甲基)-2-呋喃甲醛)含量為500ppm以下,即係上述的特定之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亦即,在上述特定之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中,係將此二種雜質之含量抑低,因此在作為增量劑調配在2-氰基丙烯酸酯系接著劑時,可顯著改善該接著劑組成物之臭氣。呋喃甲醛之含量,以5ppm以下為佳,0.5ppm以下更佳。另一方面,HMF之含量,以50ppm以下為佳,5ppm以下更佳。
本發明之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Ⅲ)中,蔗糖之醇部分的酯化之比例的平均值(以下,稱為「平均酯化度」), 以6.0以下為佳,5.0以下更佳。在平均酯化度超過6.0時會有降低臭氣減低效果的傾向。另一方面,平均酯化度又以3.0以上為佳,4.5以上更佳。在平均酯化度未達3.0時,會有減低接著性的傾向。
<製法>
(精製步驟)
本發明之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Ⅲ),只要為可使呋喃甲醛為50ppm以下且HMF為500ppm以下者即可,可使用任何一般已知之方法製造,該類方法之例,可如:以蔗糖與芳香族單羧酸藉由一般酯化反應所得到之酯化物予以精製。該精製,可先單使呋喃甲醛為50ppm以下之後,再使HMF為500ppm以下實施,或與此相反亦可,但由簡便性及效率性之觀點而言,以使兩者同時在設定之濃度以下為佳。
使兩者同時在設定之濃度以下,亦即,使呋喃甲醛在50ppm以下且使HMF在500ppm以下之方法,可如將蔗糖與芳香族單羧酸藉由一般之酯化反應所得到的酯化物,溶解在甲苯、鄰二甲苯、間二甲苯等之有機溶劑中,再將該溶液,加以乾燥。有機溶劑中酯化物之濃度,以10重量%以上為佳,30重量%以上更佳。在該濃度未達10重量%時,在工業上無效率。另一方面,該濃度以80重量%以下為佳,50重量%以下更佳。該濃度,在超過80重量%時將使黏度極高,因此會有不易適合減壓濃縮裝置之傾向。該有機溶劑,可以1種單獨使用,亦可以2種以上混合使用。
將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Ⅲ)之有機溶劑溶液乾 燥之手段,可利用先前一般已知之任何方法,具體地,可如:將該溶液,與加熱面接觸,使溶劑等蒸發去除。在與加熱面接觸時,該溶液以在厚度10cm以下之液膜狀態接觸為佳,5cm以下更佳,5mm以下又更佳,1mm以下又再更佳。在該液膜之厚度超過10cm時,會有乾燥中使呋喃甲醛及HMF增加之傾向。另一方面,該液膜之厚度的下限值方面只要為可能實施之厚度即可並無特別之限定,但厚度越薄單其精製成本即會增加,因此有工業方面不佳之傾向。又,其中,所謂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之有機溶劑溶液的「液膜之厚度」,具體地,係指由與加熱面接觸之該液膜之下方之面,至對側之面之上方之面的距離。
乾燥,以在減壓下實施減壓乾燥為佳。減壓乾燥的條件,視原料之使用量、要求之乾燥效率、使用之有機溶劑的種類等之各條件而改變,但一般,壓力以0.01KPa.abs以上為佳。在壓力未達0.01KPa.abs時會有設備須高價的傾向。另一方面,壓力又以15KPa.abs以下為佳,4KPa.abs以下更佳。在壓力超過15KPa.abs時會有使乾燥效率降低之傾向。同時,乾燥中之加熱面的溫度(稱為「加熱溫度」。),以90℃以上為佳,100℃以上更佳。加熱溫度未達90℃時會有使乾燥效率降低之傾向。另一方面,加熱溫度,又以300℃以下為佳,200℃以下更佳,160℃以下又更佳。加熱溫度超過300℃時會有使呋喃甲醛及HMF增加之傾向。
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Ⅲ)之有機溶劑之溶液,與加熱面之接觸,可如使用真空式滾筒乾燥機、真空式帶式乾 燥機、薄膜蒸發器、急速蒸發器、真空式擠壓機、攪拌槽等機器實施。此類機器,可單獨使用,亦可以相同或不同之機器以二種以上組合使用。在以二種以上組合使用時,以連結,特別以直列連結,可使精製之程度提高因此更佳。連結之具體例,可舉如以薄膜蒸發器與薄膜蒸發器連結、以急速蒸發器與薄膜蒸發器連結、以攪拌槽與薄膜蒸發器連結、以攪拌槽與真空式擠壓機連結等。又,在使用鋼管式濃縮型裝置時(在實施例中,係使用鋼管式濃縮型急速蒸發器),可以導入有機溶劑溶液的配管之口徑(導入配管徑),視為有機溶劑溶液的「液膜之厚度」。
乾燥方面,可以任何批式或連續式之任意樣態實施,但隨加熱時間之延長亦有使呋喃甲醛及HMF增加之傾向,因此以可抑制累積加熱之連續式為佳。
(酯之合成)
作為上述精製步驟之原料的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Ⅲ)(本說明書中,方便上,可稱為「粗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Ⅲ)」或「粗酯(Ⅲ)」。),可以蔗糖、與芳香族單羧酸(I),以常法,藉由酯化反應製造,該酯化反應,可如依照特開昭61-4839號及特公昭40-5688號中所記載之蔗糖苯甲酸酯之製造方法,以蔗糖與芳香族單羧酸(I)之氯化物,進行反應實施。
例如,在依照特開昭61-4839號中所記載之方法時,可依照「上述(A)關於蔗糖羧酸酯(Ⅱ)」項中所說明之內容,實施操作。
另一方面,在依照特公昭40-5688號中所記載之方法時,酯化反應,可以上述特開昭61-4839號中所記載之方法所使用之親水性溶劑,取代其他之溶劑,即選自芳香族或取代之芳香族烴、氯化脂族烴、低級脂族醚之1種或2種以上的溶劑,實施操作。其中,芳香族或取代之芳香族烴之例,可舉如:苯、甲苯、二甲苯、乙基苯、氯化苯、氯化甲苯等;氯化脂族烴之例,可舉如: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四氯乙烷等;低級脂族醚之例,可舉如:二乙基醚、二異丙基醚等。
反應溫度,可採用-15℃至100℃,而以-10℃至30℃較佳。反應時間,視乎各種條件,但一般,以3小時程度進行即已充分。
<用途>
本發明之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Ⅲ),可作為2-氰基丙烯酸酯系接著劑之增量劑及臭氣改善劑使用。2-氰基丙烯酸酯系接著劑之接著成分方面,可以如:2-氰基丙烯酸甲酯、2-氰基丙烯酸乙酯、2-氰基丙烯酸丙酯、2-氰基丙烯酸丁酯、2-氰基丙烯酸烯丙酯、2-氰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2-氰基丙烯酸乙氧基乙酯、2-氰基丙烯酸-2-氯乙酯、2-氰基丙烯酸環己酯之下之各種2-氰基丙烯酸酯,特別,以2-氰基丙烯酸乙酯為佳。
在調製接著劑組成物時,本發明之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Ⅲ)中,2-氰基丙烯酸酯系接著劑之調配量,相對於接著劑100份,以5份以上為佳,15份以上更佳,該調配量在未達5份時會有在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Ⅲ)中添加的效果不足之傾向。另一方面,該調配量,又以60份以下為佳,30份 以下更佳。在該調配量超過60份時會有使接著性能降低之傾向。但,在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Ⅲ)之比例極端大時雖會使接著力降低,但在暫時性接著之目的方面卻更佳,因此上述之上限值,在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Ⅲ)之調配比例上並無限定。
本發明之接著劑組成物中,在2-氰基丙烯酸酯系接著劑成分及本發明之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Ⅲ)之外,以已往使用之各種添加劑,如以保存安定劑、有機溶劑、可塑劑、增黏劑(聚合物類)、填充劑、流變性(thixotropy)改良劑、耐熱性賦予劑、降極性劑、接著強化劑、硬化促進劑、硬化抑制劑、著色劑、羧酸酯化合物等之添加劑適當添加。
以本發明之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Ⅲ),在2-氰基丙烯酸酯系接著成分中添加時,可以任意之比例容易地在2-氰基丙烯酸酯系接著成分中溶解,且其中,可顯示幾乎不使2-氰基丙烯酸酯系接著成分之快速接著性、接著力、安定性、黏度等變化之優異作用。
本說明書中,單稱為「份」時,為「重量份」之意。
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中之「平均取代率」、「平均酯取代率」及「平均酯化度」,均具有相同之意味,而係以質子核磁共振(1H-NMR)求得之值。
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Ⅱ)中,在「低取代體」之比例計算時之各取代體之比例,係以液相層析質量分析(LC-MS)所求之值。同時,鹵素之含量(ppm),係以感應耦合電漿質譜分析(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emission spectrometry)(ICP) 所測定之值。
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Ⅲ)中各「呋喃甲醛」、及「HMF」之量係以高速液相層析(HPLC),「甲苯」之量,係以氣相層析(GC),所求之值。
實施例
以下再以實施例詳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單限定於此。
<使用之原料>
蔗糖:≧99.9%,新光製糖公司製造
氯化苯甲醯(1):高純度品(>99.5%),川口藥品公司製造
氯化苯甲醯(2):普通品>99.0%,Jiangsu Qiangsheng Chemical Co.,Ltd.製造
(A)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Ⅱ-1)
1.合成
實施例1
<蔗糖苯甲酸酯(六取代體以下之比例:93.5%)>
先在具備攪拌棒、溫度計、冷凝器、滴液漏斗、連接pH計之pH電極的1L五口三角瓶中加入蔗糖34.2份及水70份並使其溶解後,再以水浴冷卻至10℃以下並同時徐徐加入含氯化苯甲醯(1)75.0份之環己酮100份。之後,再保持於20℃以下之溫度,並同時將48%苛性鈉水溶液48.5份以滴液漏斗而以保持pH於10至11之速度加入。之後移去水浴並在20至30℃之室溫下繼續攪拌1小時熟成而完成反應後,再加入少量 之碳酸鈉並加熱,使餘存微量之氯化苯甲醯轉換為苯甲酸鈉。其後,再靜置約30分鐘,使水相分離,並將其去除。
再另外加入水70份,並以熱水浴昇溫至40至50℃,經過攪拌30分鐘後,再靜置約30分鐘,使水相分離,再將其去除。在相同操作重複2次後(合計水洗次數:3次),將其昇溫至120℃,並於減壓下蒸發去除溶劑,而得到目標之蔗糖苯甲酸酯。
之後再測定其平均取代率、各取代體之比例及六取代體以下之比例、以及鹵素之含量(以下之實施例及比較例之目的物亦相同)。
實施例2
<蔗糖苯甲酸酯(六取代體以下之比例:83.5%)>
除以氯化苯甲醯(1)82.1份及48%苛性鈉水溶液53.1份,並以水洗次數4次操作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處理,而得到目標之蔗糖苯甲酸酯。
實施例3
<蔗糖苯甲酸酯(六取代體以下之比例:49.8%)>
除以氯化苯甲醯(1)93.7份及48%苛性鈉水溶液60.6份,並以水洗次數2次操作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處理,而得到目標之蔗糖苯甲酸酯。
實施例4
<蔗糖苯甲酸酯(六取代體以下之比例:9.0%)>
除以氯化苯甲醯(1)106.7份及48%苛性鈉水溶液69.0份,並以水洗次數4次操作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處理,而得到 目標之蔗糖苯甲酸酯。
比較例1
<蔗糖苯甲酸酯(六取代體以下之比例:9.0%)>
除以水洗次數1次操作以外與實施例4同樣處理,而得到目標之蔗糖苯甲酸酯。
比較例2
<蔗糖苯甲酸酯(六取代體以下之比例:9.6%)>
除取代氯化苯甲醯(1)使用氯化苯甲醯(2),並以水洗次數8次操作以外與實施例4同樣處理,而得到目標之蔗糖苯甲酸酯。
比較例3
<蔗糖苯甲酸酯(六取代體以下之比例:9.6%)>
除以水洗次數3次操作以外與比較例2同樣處理,而得到目標之蔗糖苯甲酸酯。
比較例4
<蔗糖苯甲酸酯(六取代體以下之比例:6.0%)>
除使用氯化苯甲醯(1)111.0份及48%苛性鈉水溶液71.8份,並不進行水洗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處理,而得到目標之蔗糖苯甲酸酯。
2.評估
<色相>
之後對上述實施例及比較例中所得之各酯25g,依照JIS K2421中記載之方法,判定其色相。亦即,先將各樣品以甲苯稀釋為50%,該稀釋液之色相,係記錄在以目視比較時,判斷 為相同之APHA標準液的數值(哈生著色數:APHA)。
<色相安定性>
在試管中,加入上述實施例及比較例中所得之各酯5g,並於110℃之油浴中加熱12小時。再對如此得到之各樣品,以與上述<色相>項中所記載之相同方法,判定其色相。
其結果如表1及表2所示。
Figure TWI615399BD00005
Figure TWI615399BD00006
如表1中之記載,本發明之實施例1至4中,製品不只色相均為APHA30以下而優良,在之後在110℃下加熱12小時之後,亦未觀察到色相(APHA)方面之變化,顯示為高熱安定性。相對於此,如上述表2中之記載,在比較例1至4中,加熱前後,可觀察到色相之變化大,且其程度,在鹵素含量越高時,可觀察到變化有越大之傾向。
(B)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Ⅱ-2)
1.合成
實施例5
<蔗糖苯甲酸酯(五取代體以下之比例:0.2%)>
先在具備攪拌棒、溫度計、冷凝器、滴液漏斗、連接pH計之pH電極的1L五口三角瓶中加入蔗糖34.2份及水70份並使其溶解後,再以水浴冷卻至10℃以下並同時徐徐加入含氯化 苯甲醯(1)106.7份之環己酮100份。之後,再保持於20℃以下之溫度,並同時將48%苛性鈉水溶液69.0份以滴液漏斗而以保持pH於10至11之速度加入。之後移去水浴並在20至30℃之室溫下繼續攪拌1小時熟成而完成反應後,再加入少量之碳酸鈉並將其加熱,使餘存微量之氯化苯甲醯轉換為苯甲酸鈉。其後,再靜置約30分鐘,使水相分離,並將其去除。
之後再另外加入水70份,並以熱水浴昇溫至40至50℃,經過攪拌30分鐘後,靜置約30分鐘,使水相分離,再將其去除。在相同操作重複7次後(合計水洗次數:8次),再昇溫至120℃,並於減壓下蒸發去除溶劑,而得到目標之蔗糖苯甲酸酯。
之後再測定其平均取代率、各取代體之比例及五取代體以下之比例、以及鹵素之含量(以下之實施例及比較例之目的物亦相同)。
實施例6
<蔗糖苯甲酸酯(五取代體以下之比例:0.0%)>
除以氯化苯甲醯(1)113.8份及48%苛性鈉水溶液73.6份,並以水洗次數5次操作以外與實施例5同樣處理,而得到目標之蔗糖苯甲酸酯。
比較例5
<蔗糖苯甲酸酯(五取代體以下之比例:0.0%)>
除以水洗次數1次操作以外與實施例6同樣處理,而得到目標之蔗糖苯甲酸酯。
之後再對實施例5至6及比較例1至3、5,各測 定其平均取代率、各取代體之比例及五取代體以下之比例、以及鹵素之含量。
2.評估
<色相>
之後對上述實施例及比較例中所得之各酯25g,依照JIS K2421中記載之方法,判定其色相。亦即,先將各樣品以甲苯稀釋為50%,該稀釋液之色相,係記錄在以目視比較時,判斷為相同之APHA標準液的數值(哈生著色數:APHA)。
<色相安定性>
在試管中,加入上述實施例及比較例中所得之各酯5g,並於160℃之油浴中加熱3小時。再對如此得到之各樣品,以與上述<色相>項中所記載之相同方法,判定其色相。
其結果如表3所示。
Figure TWI615399BD00007
如表3中之記載,本發明之實施例5及6中,製品不只色相均為APHA10以下而優良,且在之後在160℃下加熱3小時之後,亦未觀察到色相(APHA)之變化,顯示為高熱安定性。相對於此,在比較例1至3及5中,加熱前後,可觀察到色相之變化大,且其程度,在鹵素含量越高時,可觀察到變化有越大之傾向。
(C)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Ⅲ)
1.粗蔗糖苯甲酸酯之合成
製造例1(粗蔗糖苯甲酸酯(1)(平均酯化度:5.5))
先在具備攪拌棒、溫度計、冷凝器、滴液漏斗、連接pH計之pH電極的1L五口三角瓶中加入蔗糖30.0份及水70.0份並使其溶解後,再以水浴冷卻至10℃以下並同時徐徐加入含氯化苯甲醯(1)67.7份之環己酮100份。之後,再保持於20℃以下之溫度,並同時將48%苛性鈉水溶液42.9份以滴液漏斗而以保持pH於10至11之速度加入。之後移去水浴並在20至30℃之室溫下繼續攪拌1小時熟成而完成反應後,再加入少量之碳酸鈉並將其加熱,使餘存微量之氯化苯甲醯轉換為苯甲酸鈉。其後,再靜置約30分鐘,使水相分離,並將其去除。
另外再加入水100份,並以熱水浴昇溫至40至50℃,經過攪拌30分鐘後,再靜置約30分鐘,使水相分離,再將其去除。之後於減壓下蒸發去除溶劑,而得到目標化合物(粗SB(1))。
製造例2(粗蔗糖苯甲酸酯(2)(平均酯化度:4.9))
除使用蔗糖50.0份及氯化苯甲醯(1)60.3份以外與製造例1同樣處理,而得到目標化合物(粗SB(2))。
製造例3(粗蔗糖苯甲酸酯(3)(平均酯化度:4.5))
除使用蔗糖30.0份及氯化苯甲醯(1)55.4份以外與製造例1同樣處理,而得到目標化合物(粗SB(3))。
製造例4(粗蔗糖苯甲酸酯(4)(平均酯化度:5.7))
除使用蔗糖30.0份及氯化苯甲醯(1)70.2份以外與製造例1同樣處理,而得到目標化合物(粗SB(4))。
製造例5(粗蔗糖苯甲酸酯(5)(平均酯化度:4.8))
除使用蔗糖30.0份及氯化苯甲醯(1)59.1份以外與製造例1同樣處理,而得到目標化合物(粗SB(5))。
2.精製步驟(呋喃甲醛及HMF之去除)
實施例7
先將上述中所得之粗SB(1)溶解於甲苯中,調配成50重量%之粗蔗糖苯甲酸酯(粗SB)的甲苯溶液。之後將該溶液,以鋼管式濃縮型急速蒸發器,將50重量%之粗SB甲苯溶液在流量1.5L/h、機內含該溶液之液膜厚度10cm、機內壓力13KPa.abs及加熱面溫度130℃之條件下,進行乾燥,而得到蔗糖苯甲酸酯(1)(SB(1))。之後對SB(1),對其呋喃甲醛量(ppm)、HMF量(ppm)、甲苯量(ppm)及平均酯化度,各進行測定。
實施例8至14
除對應原料化合物,依照表4所記載之條件以外,與實施例7同樣處理,而得到蔗糖苯甲酸酯(2)至(8)(SB(2)至SB(8))。再對各物種,測定其雜質之量及酯化度。
比較例6
除對應原料化合物,依照表4所記載之條件以外,與實施例7同樣處理,而得到蔗糖苯甲酸酯(I)(SB(I))。再測定其雜質之量及酯化度。
其結果如表4所示。
3.接著劑組成物之製造
使用上述中所得之各SB作為增量劑,調製各接著劑組成物。亦即,相對於含少量安定劑(SO2及氫醌)之2-氰基丙烯酸乙酯100份,各添加SB30份並將其溶解,而各得到接著劑組成物(1)至(8)及接著劑組成物(I)。
4.接著劑之性能評估
(促進試驗)
將各接著劑組成物,填充於容量20mL之聚乙烯製容器並將其密封,再於70℃下保持5日。在表4中,「常態」所示為促進試驗實施前之狀態,「試驗後」所示為促進試驗實施後之狀態。
(硬化時間)
硬化時間,係以25mm×100mm×1.6mm之冷輾鋼板,依照JIS K-6861測定。
(抗拉剝離強度)
抗拉剝離強度,係以經過磨光、脫脂之25mm×100mm× 1.6mm冷輾鋼板,以接觸面積12.5mm×25mm重疊,經過24小時硬化後再以抗拉試驗機測定。
(臭氣)
臭氣,係以未添加蔗糖苯甲酸酯時為基材(C),並依照以下基準判定。
A:臭氣之減少顯著時
B:可確定臭氣減少時
C:未添加蔗糖苯甲酸酯時
D:相反地臭氣增強時
其結果如表4所示。
Figure TWI615399BD00008
如上所述,在使用本發明之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Ⅲ)為增量劑時,對硬化時間及抗拉剝離強度幾乎無影響,而可發揮顯著地減少臭氣的優異效果。
產業上利用之可能性
本發明之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Ⅱ),同時併具與非結晶性樹脂及結晶性樹脂的相溶性優異,而可使其成形加工性、物性、柔軟性、耐衝擊性等改善,另一方面,又可抑制加熱之著色的優異特點,因此可使用在樹脂,特別是要求光學透明性之樹脂上,作為改質劑。
本發明之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Ⅲ),可作為2-氰基丙烯酸酯系接著劑之增量劑,而併具不使其接著性能減低而可使臭氣改善之優異特點,因此可作為該接著劑之臭氣改善/增量劑使用。

Claims (6)

  1. 一種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之精製方法,其為呋喃甲醛含量50ppm以下且羥甲基呋喃甲醛含量500ppm以下之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之精製方法,該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為蔗糖與通式(I)所示之芳香族單羧酸之酯
    Figure TWI615399BC00001
    (式中,R1至R5各自獨立為選自氫原子、烷基及烷氧基之基),該精製方法包含使該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溶解於有機溶劑溶液,再將該溶液以厚度0.5cm以下的液膜之狀態,與加熱面接觸、乾燥,其中,前述乾燥為減壓乾燥。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之精製方法,其中,前述之減壓乾燥為在壓力0.01~15KPa‧abs、加熱溫度90~300℃之條件下實施。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之精製方法,其中,前述之減壓乾燥為使用選自真空式滾筒乾燥機、真空式帶式乾燥機、薄膜蒸發器、急速蒸發器及真空式擠壓機之1種或2種以上之機械實施。
  4. 一種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之製造方法,其為呋喃甲醛含量 50ppm以下且羥甲基呋喃甲醛含量500ppm以下之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之製造方法,該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為蔗糖與通式(I)所示之芳香族單羧酸之氯化物之酯
    Figure TWI615399BC00002
    (式中,R1至R5各自獨立為選自氫原子、烷基及烷氧基之基),該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之製造方法包含使該蔗糖與通式(I)所示之該芳香族單羧酸之氯化物經酯化成為該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的合成步驟;以及使該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溶解於有機溶劑溶液,再將該溶液以厚度0.5cm以下的液膜之狀態,與加熱面接觸、乾燥,其中,前述乾燥為減壓乾燥。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之減壓乾燥為在壓力0.01~15KPa‧abs、加熱溫度90~300℃之條件下實施。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或5項所述之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之減壓乾燥為使用選自真空式滾筒乾燥機、真空式帶式乾燥機、薄膜蒸發器、急速蒸發器及真空式擠壓機之1種或2種以上之機械實施。
TW102103067A 2012-02-21 2013-01-28 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 TWI6153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35380A JP6178043B2 (ja) 2012-02-21 2012-02-21 ショ糖芳香族モノカルボン酸エステル
JP2012035379A JP6178042B2 (ja) 2012-02-21 2012-02-21 ショ糖芳香族モノカルボン酸エステル
JP2012-035380 2012-02-21
JP2012-035379 2012-02-21
JP2012094637A JP2013221021A (ja) 2012-04-18 2012-04-18 ショ糖芳香族モノカルボン酸エステル
JP2012-094637 2012-04-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5172A TW201335172A (zh) 2013-09-01
TWI615399B true TWI615399B (zh) 2018-02-21

Family

ID=4895850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1501A TWI615397B (zh) 2012-02-21 2013-01-28 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
TW102103067A TWI615399B (zh) 2012-02-21 2013-01-28 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1501A TWI615397B (zh) 2012-02-21 2013-01-28 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1643802B1 (zh)
CN (2) CN104817598B (zh)
TW (2) TWI6153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09531B2 (ja) * 2012-11-02 2017-04-05 第一工業製薬株式会社 溶媒の除去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98784A (en) * 1962-07-25 1965-08-03 Veisicol Chemical Corp Process of producing sucrose benzoates
CN101475543A (zh) * 2009-02-11 2009-07-08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一种由糖类低温常压制取羟甲基糠醛的方法
US7641893B2 (en) * 2005-08-17 2010-01-05 Rochal Industries, Llp Conformable solvent-based bandage and coating materia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56869B (en) * 1991-06-14 1995-07-19 Mitsubishi Chem Ind Process for preparing sucrose fatty acid esters
JPH05222340A (ja) * 1992-02-13 1993-08-31 Alpha Techno Co Ltd 2−シアノアクリレート系瞬間接着剤組成物
JP2565278B2 (ja) 1992-03-31 1996-12-18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放射線検出器
JP2943554B2 (ja) * 1993-03-05 1999-08-30 東洋インキ製造株式会社 感熱転写用受像シート
JPH06340036A (ja) * 1992-11-10 1994-12-13 Goyo Paper Working Co Ltd 食品容器用包装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783954B2 (ja) 1993-01-20 1998-08-06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連想メモリ装置
JPH08217963A (ja) * 1995-02-16 1996-08-27 Nippon Zeon Co Ltd 樹脂用改質剤及びそれを含んでなる樹脂組成物
JP3528314B2 (ja) * 1995-03-13 2004-05-17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油溶性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用改質剤、および樹脂組成物
CN1182148C (zh) * 2003-01-08 2004-12-29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合成高酯化度蔗糖脂肪酸多酯的新工艺
JP4535321B2 (ja) * 2004-09-21 2010-09-01 株式会社資生堂 鏡面光沢美爪料
DE102004060042A1 (de) * 2004-12-14 2006-06-29 Lanxess Deutschland Gmbh Estermischungen
JP5753423B2 (ja) * 2010-03-30 2015-07-22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フルオレン誘導体およびその組成物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98784A (en) * 1962-07-25 1965-08-03 Veisicol Chemical Corp Process of producing sucrose benzoates
US7641893B2 (en) * 2005-08-17 2010-01-05 Rochal Industries, Llp Conformable solvent-based bandage and coating material
CN101475543A (zh) * 2009-02-11 2009-07-08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一种由糖类低温常压制取羟甲基糠醛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54254A (zh) 2013-08-21
CN104817598A (zh) 2015-08-05
CN104817598B (zh) 2018-05-04
TW201446788A (zh) 2014-12-16
TW201335172A (zh) 2013-09-01
CN103254254B (zh) 2016-08-03
KR101643802B1 (ko) 2016-07-29
TWI615397B (zh) 2018-02-21
KR20130096199A (ko) 2013-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88933B (zh) 含有光學各向異性化合物之丙烯酸系壓感性黏著劑組合物、偏光板、及含彼之液晶顯示裝置
JP6109531B2 (ja) 溶媒の除去方法
TWI615399B (zh) 蔗糖芳香族單羧酸酯
JP6031405B2 (ja) ベンゾトリアゾール化合物
US6090891A (en) Carboxyl-containing polymer(s) with (2-oxo-1,3-dioxolan-4-yl)methyl groups-containing compound(s)
JP6178043B2 (ja) ショ糖芳香族モノカルボン酸エステル
JP4325331B2 (ja) 液晶性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JP6178042B2 (ja) ショ糖芳香族モノカルボン酸エステル
JP2003313230A (ja) ポリビニルアセタール及びその製法
KR20090085420A (ko) 아크릴계 점착제 조성물, 이를 포함하는 편광판 및액정표시장치
JP2009235043A (ja) ヒドロキシ安息香酸誘導体及び重合性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TW202120469A (zh) 基於生物的丙烯酸酯單體
KR101074501B1 (ko) 광학 이방성 화합물을 포함하는 아크릴계 점착제 조성물,이를 포함하는 편광판 및 액정 표시장치
TW201936594A (zh) 2-氰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及接著劑組成物
JP5789486B2 (ja) 樹脂改質剤
JP2001026587A (ja) ジベンゾピラン−6−オン誘導体およびそれを含む液晶組成物
JP2013221021A (ja) ショ糖芳香族モノカルボン酸エステル
TWI675831B (zh) 手性化合物、包含該手性化合物的液晶組合物、光學各向異性體及液晶顯示裝置
CN117510804A (zh) 一种适于制造薄壁电子制品的液晶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JPS6211784A (ja) 接着剤組成物
TWI468370B (zh) Methods for producing esterified compounds
JPH02102245A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JPH0267366A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JPS62294645A (ja) フツ素含有芳香族ジカルボン酸ジアリル化合物及び該化合物からなる単量体
JPS62285916A (ja) 液晶性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