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0498B - 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10498B
TWI610498B TW104115840A TW104115840A TWI610498B TW I610498 B TWI610498 B TW I610498B TW 104115840 A TW104115840 A TW 104115840A TW 104115840 A TW104115840 A TW 104115840A TW I610498 B TWI610498 B TW I61049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contact
pad
case
mai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158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07165A (zh
Inventor
橫山陽平
Original Assignee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071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071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04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049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2Shield structure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engaging mating conne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0Contacts spaced along planar side wall transverse to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02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7/00Four or more po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28Coupling parts carrying pins, blade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nd secured only to wire or cable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連接器包括前殼和後殼。前述前殼上設置有第1接觸部和被固定部。前述第1接觸部,在與既定方向垂直的面內,包圍前述被固定部的周圍。前述後殼上設置有開口部和第2接觸部。前述第2接觸部,在與前述既定方向垂直的面內,包圍前述開口部的周圍。於前述既定方向,前述第2接觸部接觸前述第1接觸部,藉此,於前述既定方向,變成能視認前述被固定部在前述開口部內,而決定前述後殼對應於前述前殼的位置。前述被固定部和前述第2接觸部,使用導電性黏合劑透過前述開口部而互相能黏合。

Description

連接器
本發明係有關於具有殼和位於此殼後方的遮蔽手段的連接器。
作為此類型的連接器,在專利文件1中有揭示。參照第19圖及第20圖,專利文件1的連接器900,具有殼(前殼)910和位於殼910後方作為遮蔽手段的後殼920。特別是,如第20圖所示,在後殼920內,配置有雙切換卡(paddle card)(中繼基板)950。
[先前技術文件] [專利文件]
[專利文件1]日本特開2011-124147號公報
依據連接器的用途和用法,被收納在後殼內的要件也有所不同。例如,為了將積體電路(IC)搭載在雙切換卡上,也有希望改變後殼的外形和尺寸的事。考慮到成本面,希望僅只對後殼進行改變的處理,但是單單只將後殼改變,會導致後殼的形勢不穩的問題。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具有能夠使後殼 的形勢穩定的簡單結構的連接器。
本發明的一特徵是提供沿前後方向而與對應側連接器嵌合的連接器。前述連接器,具有前殼和後殼。前述後殼,在與前述前後方向垂直的既定方向上,和前述前殼至少部分地互相重疊。前述前殼上,設置有第1接觸部和被固定部。前述第1接觸部,在與前述既定方向垂直的面內,包圍前述被固定部的周圍。前述後殼上,設置有開口部和第2接觸部。前述第2接觸部,在與前述既定方向垂直的面內,包圍前述開口部的周圍。在前述既定方向上,前述第2接觸部接觸前述第1接觸部,藉此,在前述既定方向上,變成能視認前述被固定部在前述開口部內、且決定前述後殼對應於前述前殼的位置。使用導電性黏合劑透過前述開口部,能黏合前述被固定部和前述第2接觸部。
依據本發明,在使後殼的第2接觸部對前殼的第1接觸部接觸的狀態下,透過後殼的開口部,能夠使用銲接等的導電性黏合劑將前殼的被固定部和後殼的第2接觸部固定。以此方式,在前殼和後殼中,決定後殼對應前殼的位置之後再使兩者固定,因此穩定了後殼的形勢。
後殼對應前殼的位置決定,由於是藉由前殼和後殼進行,所以對應於後殼的尺寸和形狀的改變,無須改變連接器的保持構件等的結構,而能達到使後殼的形勢穩定。
藉由參照所附圖式同時檢視下文最佳實施樣態的 說明,能夠正確理解本發明的目的,且能更完全理解其相關的構造。
10、10A‧‧‧連接器
15‧‧‧連接器本體
20‧‧‧接觸
22‧‧‧接點部
24‧‧‧連接部
30‧‧‧保持構件
40‧‧‧前殼(殼)
42‧‧‧主要部
44‧‧‧突出部
50U、50L‧‧‧第1接觸部
52U、52L‧‧‧被固定部
54‧‧‧側突部
60、60A‧‧‧後殼
70、70A‧‧‧上側構件
72‧‧‧開口部
74‧‧‧第2接觸部
76‧‧‧側開口部
78‧‧‧側突部
80、80A‧‧‧下側構件
82‧‧‧開口部
84‧‧‧第2接觸部
86‧‧‧側開口部
90A、92A‧‧‧主要部
94A、96A‧‧‧連接部
100‧‧‧雙切換卡(中繼基板)
102U‧‧‧上面(主面)
102L‧‧‧下面(主面)
110‧‧‧第1墊
120‧‧‧第2墊
130‧‧‧第3墊
200‧‧‧排線
210‧‧‧蕊線
第1圖顯示本發明實施樣態之連接器的上面立體圖。
第2圖顯示第1圖之連接器的底面立體圖。
第3圖顯示第1圖之連接器的上面立體分解圖。
第4圖顯示第2圖之連接器的底面立體分解圖。
第5圖顯示第1圖之連接器沿V-V線的剖面圖。
第6圖顯示雙切換卡及排線的上面立體圖。
第7圖顯示第6圖之雙切換卡及排線的底面立體圖。
第8圖顯示具有第3圖之連接器本體及前殼和第6圖之雙切換卡及排線的結構體的上面立體圖。
第9圖顯示第8圖之結構體的前側上面立體圖。
第10圖顯示第8圖之結構體的後側上面立體圖。
第11圖顯示第8圖之結構體的前側底面立體圖。
第12圖顯示第8圖之結構體的後側底面立體圖。
第13圖顯示第8圖之結構體一部分的放大上視圖。
第14圖顯示和第1圖的連接器僅有後殼不同的其他連接器的上面立體圖。
第15圖顯示第14圖的連接器的底面立體圖。
第16圖顯示第14圖的連接器的背面圖。
第17圖顯示第14圖的連接器的上面立體分解圖。
第18圖顯示第14圖的連接器的底面立體分解圖。
第19圖顯示專利文件1的連接器的立體圖。
第20圖顯示專利文件1的連接器的其他立體圖。後殼的一部分被移除,能夠識別後殼內部的結構。
關於本發明能以多種變形和各種樣態實現,作為其中的一例,關於圖式所示特定的實施樣態,將於下文作詳細說明。圖式及實施的樣態,並非將本發明限定於在此揭露的特定樣態,其所含括的對象有所附申請專利範圍所示範圍內所含括的全部變形例、均等物、替換例。
參照第1圖至第5圖,依據本發明實施樣態之連接器10,在前後方向上和對應側連接器(未圖示)互相嵌合。前後方向在圖中以X方向表示。又,前方是+X方向,後方是-X方向。連接器10包括連接器本體15、前殼40和後殼60。前殼40也只稱為殼。前殼40將連接器本體15部分地覆蓋。後殼60在與前後方向垂直的既定方向上,和前殼40至少部分地重疊。於本實施樣態中,既定方向是上下方向。上下方向在圖中是以Z方向表示。又,上方是+Z方向,下方是-Z方向。如第8圖至第12圖所示,在連接器本體15的後側,設置有雙切換卡(中繼基板)100。由第1圖至第4圖以及第8圖至第12圖所理解的可知,在實際使用時,後殼60以覆蓋雙切換卡100的方式,對應前殼40而設置。
如第3圖至第5圖所示,連接器15包括複數個接觸20、以及由用以保持該等接觸的絕緣體所構成的保持構件30。如第3圖及第4圖所示,各個接觸20具有與對應側連接器(未圖 示)之對應側接觸(未圖示)連接的接點部22。此外,如第8圖至第13圖所示,各個接觸20具有與雙切換卡100連接的連接部24。
如第3圖及第4圖所示,前殼40具有與主要部42和2個突出部44。主要部42將連接器本體15部分地覆蓋。各個突出部44在前後方向上,從主要部42向後方突出。
在前殼40的主要部42,設置有第1接觸部50U、50L、被固定部52U、52L及2個側突部54。如第3圖所示,第1接觸部50U有2個。各個第1接觸部50U被形成於主要部42的上側和後側的區域。被固定部52U有2個。被固定部52U,在與既定方向垂直的垂直面內,被每個第1接觸部50U所完全包圍。本實施樣態的垂直面是XY面。換言之,第1接觸部50U,每一個在垂直面內包圍被固定部52U的周圍。於本實施樣態,第1接觸部50U和被固定部52U之間並無能夠辨識的物理邊界。換言之,本實施樣態的第1接觸部50U和被固定部52U是作為同一板狀部的一部分而形成。如第4圖所示,第1接觸部50L有2個。各個第1接觸部50L被形成於主要部42的下側和後側的區域。被固定部52L有2個。被固定部52L,在垂直面內,被每個第1接觸部50L所完全包圍。換言之,第1接觸部50L,每一個在垂直面內包圍被固定部52L的周圍。於本實施樣態,被固定部52L在既定方向比第1接觸部50L更突出。具體而言,被固定部52L在下側比第1接觸部50L更突出。每一個側突部54,是將主要部42的橫方向的兩側部的一部分切起地而形成者。各個側突部54在橫方向上,向外側突出。
如從第3圖及第4圖所理解的,突出部44有平板形 狀,以在垂直於前後方向的垂直方向和前後方向兩者所界定的平面內延伸的方式而配置。於本實施樣態,垂直方向是上下方向,亦即是Z方向。又,垂直方向和前後方向所界定的平面是XY平面。於本實施樣態,既定方向和垂直方向互相等同。但是,本發明並非限定於此,既定方向和垂直方向可以是互異的。如從第9圖至第12圖所理解的,突出部44在垂直方向,具有比雙切換卡100的厚度(Z方向中雙切換卡100的尺寸)更大的尺寸。特別的是在本實施樣態,每個突出部44,在垂直方向上射出直到雙切換卡100的兩外側(亦即,在上下方向的外側上)。
如從第1圖至第4圖所理解的,依據本實施樣態之後殼60,係由上側構件70和下側構件80之兩個構件所構成。
如第1圖及第3圖所示,在上側構件70上,設置有2個開口部72、2個第2接觸部74、2個側開口部76及2個側突部78。第2接觸部74,在垂直面內包圍開口部72的周圍。亦即,每個開口部72,在垂直面內被第2接觸部74完全地包圍。上側構件70的每個側部,形成一組側開口部76和側突部78。側開口部76在橫方向貫通上側構件70。側突部78,在前後方向上,位在對應的側開口部76的後方而分離地設置,且在橫方向突出外側。
如第2圖及第4圖所示,在下側構件80上,設置有2個開口部82、2個第2接觸部84及2個側開口部86。第2接觸部84,在垂直面內包圍開口部82的周圍。亦即,每個開口部82,在垂直面內被第2接觸部84完全地包圍。每個側開口部86在橫方向貫通下側構件80。
如第8圖至第12圖所示,雙切換卡100在前後方向上,從前殼40的主要部42向後方突出。
如第6圖及第7圖所示,雙切換卡100包括上面102U及下面102L之2個主面。上面102U及下面102L和垂直方向交錯。在雙切換卡100的上面102U上,形成有複數個第1墊110、2個第2墊120及複數個第3墊130。相同地,在雙切換卡100的下面102L上,也形成有複數個第1墊110、2個第2墊120及複數個第3墊130。
如從第8圖至第13圖所理解的,第1墊110是藉由銲接而和接觸20的連接部24連接的部位。第2墊120是藉由銲接而被固定在前殼40的突出部44的部位。第3墊130是藉由銲接而和排線200的蕊線210連接的部位。第2墊120在前後方向上,位在比第1墊110更後方的位置,且在橫方向上是從第1墊110分離的位置。換言之,第1墊110在橫方向上是位在第2墊120之間的位置。第3墊130在前後方向上,位在比第2墊120至少部分的後方位置上,且在橫方向上位在比第2墊120更內側的位置。亦即,第3墊130在橫方向上位在第2墊120之間的位置。
如從以上所述所理解的,於本實施樣態,雙切換卡100上總共設置有4個第2墊120。由上面102U上的1個第2墊120及下面102L上的1個第2墊120所構成的一對,係對應於1個突出部44。各個突出部44和構成對應一對的2個第2墊120,在橫方向上並排。突出部44,有比在上下方向上雙切換卡100的厚度(Z方向的尺寸)大的尺寸。突出部44在上方及下方的雙方,比雙切換卡100突出。各個突出部44在XZ面內延伸,各個 第2墊120在XY面內延伸。亦即,突出部44的延伸面和第2墊120的延伸面相交錯。各突出部44,對於構成對應一對的2個第2墊120,藉由銲接而被固定。
連接器10的組裝過程中,有拍打排線200而對雙切換卡100施力的場合。即使在此種場合中,由於對前殼40的突出部44藉由銲接而將第2墊120物理性地連接固定,因此能夠減輕集中於接觸20的連接部24和第1墊110的連接部分的負荷。
此外,第2墊120和突出部44的連接,能夠在將接觸20的連接部24連接第1墊110的連接工序和將排線200的蕊線210連接第3墊130的結線工序的相同工序中進行。因此,沒有必要將只為了連接第2墊120和突出部44的工序分離進行,也不會大幅增加製造成本。
如從第3圖至第5圖所理解的,後殼60如以下的方式設置在前殼40的後部。首先,將後殼60的上側構件70從上側覆蓋前殼40的後側部位,將前殼40的側突部54嵌入上側構件70的側開口部76內。之後,將後殼60的下側構件80從下側覆蓋前殼40的後側部位,將上側構件70的側突部78嵌入下側構件80的側開口部86內。藉此方式,將後殼60設置到前殼40的後部上。
如第5圖的最佳例示,在既定方向上第2接觸部74與第1接觸部50U接觸,且第2接觸部84與第1接觸部50L接觸。 特別的是於本實施樣態,第2接觸部74對於第1接觸部50U是面接觸,第2接觸部84對於第1接觸部50L是面接觸。藉此方式,決定後殼60的上側構件70相對於前殼40的位置,且決定後殼60的下側構件80相對於前殼40的位置。
於既定方向上,被固定部52U和開口部72重疊,被固定部52L和開口部82重疊。此外,下側的被固定部52L在垂直面內位在開口部82內的位置。亦即,被固定部52L在開口部82內突出。透過開口部72使用銲接將被固定部52U和第2接觸部74固定,透過開口部82使用銲接將被固定部52L和第2接觸部84固定,藉此能夠將後殼60連接前殼40。特別的是,與後殼60的下側構件80和前殼40有關,由於被固定部52L在開口部82內突出,所以能夠縮短從被固定部52L至第2接觸部84的下側面的距離。因此,依據本實施樣態,用銲接很容易將被固定部52L和第2接觸部84連接。
以此方式,使第1接觸部50U、50L和第2接觸部74、84接觸,且透過開口部72、82藉由銲接將被固定部52U、52L固定在第2接觸部74、84,能夠使後殼60的形勢穩定。
參照第14圖至第18圖,連接器10A包括後殼60A。 第14圖至第18圖的後殼60A,相較於第1圖至第4圖的後殼60,特別是在既定方向上的尺寸較大。如從比較第1圖至第4圖與第14圖、第15圖、第17圖及第18圖所理解的,連接器10A和上述連接器10,僅只在後殼60A有差異,關於連接器本體15和前殼40則具有相同的結構。
後殼60A包括與既定方向垂直之板狀的2個主要部90A、92A。詳細而言,後殼60A包括上側構件70A和下側構件80A之2個構件。主要部90A設置於上側構件70A上,主要部92A設置於下側構件80A上。後殼60A相較於前述第1圖及第2圖之後殼60,主要部90A和主要部92A之間的距離較大。亦即,在 定方向上,後殼60A和第1圖及第2圖的後殼60有不同的尺寸。為了對應此尺寸的改變,後殼60A設置有連結部94A、96A。
詳細而言,後殼60A的上側構件70A具有主要部90A及連結部94A。在既定方向上,主要部90A係位於離開開口部72及第2接觸部74的位置。連結部94A連結第2接觸部74和主要部90A。後殼60A的下側構件80A具有主要部92A及連結部96A。在既定方向上,主要部92A係位於離開開口部82及第2接觸部84的位置。連結部96A連結第2接觸部84和主要部92A。
特別的是,依據本實施樣態的連結部94A、96A,在包含既定方向的平面(例如XZ平面和YZ平面等的平面)內,具有筒狀的形狀,前述筒狀有台形形狀的剖面。更具體而言,本實施樣態的連結部94A、96A具有側面是台形形狀的筒狀形狀。藉由改變此連結部94A、96A的高度(Z方向的尺寸),即使改變後殼60A的既定方向上的尺寸,能夠使對應於第1接觸部50U、50L的第2接觸部74、84的相對位置關係,和在上述第1圖及第2圖的後殼60的場合下有相同的狀態。又,使第1接觸部50U、50L接觸第2接觸部74、84、且透過開口部72、82以銲接將被固定部52U、52L固定於第2接觸部74、84,藉此能夠穩定後殼60A的形勢。
以上是關於本發明的具體說明,然而本發明並非限定於此,而是可能有各種的變形。
於上述的實施樣態,前殼40和後殼60、60A的連接是使用銲接,但是本發明並非限定於此,可使用其他的導電性黏合劑以取代銲接。
於上述實施樣態,第1接觸部50U及被固定部52U是作為同一板狀部的一部分而形成,但是被固定部52U也可在第1接觸部50U的上側突出。又,於上述實施樣態,被固定部52L是在第1接觸部50L的下側突出,但是第1接觸部50L及被固定部52L也可以是作為同一板狀部的一部分而形成。
於上述實施樣態,第2墊120係形成於雙切換卡100的上面102U及下面102L,但是,例如也可形成在雙切換卡100的側面(與橫方向垂直的邊緣)上。
本發明係基於2014年6月3日向日本特許廳提出的日本專利申請第2014-115217號,藉由參照其內容而成為本說明書的一部分。
已以相關於本發明之最佳實施樣態進行說明,期能使相關業者能夠明確理解,在不超出本發明精神的範圍內可能會將實施的樣態加以變形,此類實施樣態的變形亦屬於本發明內容的範疇。
10A‧‧‧連接器
15‧‧‧連接器本體
20‧‧‧接觸
22‧‧‧接點部
30‧‧‧保持構件
40‧‧‧前殼(殼)
42‧‧‧主要部
44‧‧‧突出部
50U‧‧‧第1接觸部
52U‧‧‧被固定部
54‧‧‧側突部
60A‧‧‧後殼
70A‧‧‧上側構件
72‧‧‧開口部
74‧‧‧第2接觸部
76‧‧‧側開口部
78‧‧‧側突部
80A‧‧‧下側構件
82‧‧‧開口部
84‧‧‧第2接觸部
86‧‧‧側開口部
90A‧‧‧主要部
92A‧‧‧主要部
94A‧‧‧連接部
96A‧‧‧連接部

Claims (11)

  1. 一種連接器,沿前後方向而與對應側連接器嵌合,前述連接器,具有前殼和後殼,前述後殼,在與前述前後方向垂直的既定方向上,和前述前殼至少部分地互相重疊,前述前殼上,設置有第1接觸部和被固定部,前述第1接觸部,在與前述既定方向垂直的面內,完全地包圍前述被固定部的周圍,前述後殼上,設置有開口部和第2接觸部,前述第2接觸部,在與前述既定方向垂直的面內,完全地包圍前述開口部的周圍,在前述既定方向上,前述第2接觸部接觸前述第1接觸部,藉此,在前述既定方向上,變成能視認前述被固定部在前述開口部內、且決定前述後殼對應於前述前殼的位置,使用導電性黏合劑透過前述開口部,能黏合前述被固定部和前述第2接觸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被固定部,在前述既定方向上,比前述第1接觸部更突出,在與前述既定方向垂直的面內,位於前述開口部內的位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第2接觸部對於前述第1接觸部是面接觸。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後殼具有主要部和連結部, 前述後殼的前述主要部,在前述既定方向上,位在離開前述第2接觸部的位置,前述後殼的前述連結部,將前述後殼的前述主要部和前述第2接觸部連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連結部,於包含前述既定方向的面內,有剖面是台形的筒狀形狀。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連接器具有連接器本體和雙切換卡,前述連接器本體包含接觸,前述前殼具有主要部和突出部,前述前殼的前述主要部,至少部分地覆蓋前述連接器本體,前述前殼的前述突出部,在前述前後方向上,從前述前殼的前述主要部向後方突出,前述雙切換卡,在前述前後方向上,從前述前殼的前述主要部向後方突出,前述雙切換卡上,形成有第1墊和第2墊,前述第1墊,連接前述接觸,前述第2墊,在前述前後方向上,位在比第1墊後方的位置、且在與前述前後方向和前述垂直方向之雙方垂直的橫方向上,位在離開前述第1墊的位置,前述前殼的前述突出部,在前述垂直方向上,具有比前述雙切換卡的厚度大的尺寸、且在前述橫方向上與前述第2墊並列, 使用導電性黏合劑,能固定前述前殼的前述突出部和前述雙切換卡的前述第2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雙切換卡,具有和垂直於前述前後方向的垂直方向交錯的主面,前述第1墊及前述第2墊,形成在前述雙切換卡的前述主面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雙切換卡具有2個前述主面,每個前述主面上,設置有在前述橫方向上分離而設置的2個前述第2墊,前述前殼,具有2個前述突出部,每個前述突出部,在前述垂直方向上射出,直到前述雙切換卡的兩外側,而被固定在一方的前述主面上形成的前述第2墊之一和其他方的前述主面上形成的前述第2墊之一。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突出部具有平板形狀。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雙切換卡上,更設有連接至連接對應物件的第3墊,前述第3墊,在前述前後方向上,至少部分地設在比前述突出部後方的位置,且在前述橫方向上,位在比前述第2墊內側的位置。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0項其中之一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導電性黏合劑是銲接。
TW104115840A 2014-06-03 2015-05-19 連接器 TWI6104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15217 2014-06-03
JP2014115217A JP6422675B2 (ja) 2014-06-03 2014-06-03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7165A TW201607165A (zh) 2016-02-16
TWI610498B true TWI610498B (zh) 2018-01-01

Family

ID=54766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5840A TWI610498B (zh) 2014-06-03 2015-05-19 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748687B2 (zh)
JP (1) JP6422675B2 (zh)
KR (1) KR101857903B1 (zh)
CN (1) CN106463892B (zh)
TW (1) TWI610498B (zh)
WO (1) WO201518649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93580B2 (ja) * 2014-06-03 2018-03-1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20220006247A1 (en) * 2014-06-24 2022-01-06 Chou Hsien Tsai Reversible dual-position electric connector
JP1565266S (zh) * 2016-03-14 2016-12-12
JP6344576B2 (ja) * 2016-04-26 2018-06-20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Usbコネクタ
CN107978901A (zh) * 2016-10-21 2018-05-0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7098100U (zh) * 2016-12-08 2018-03-13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9256236B (zh) * 2017-07-13 2021-06-1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及线缆连接器组件
JPWO2019194093A1 (ja) * 2018-04-04 2021-04-22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996465B2 (ja) 2018-09-27 2022-01-1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端子
CN110970763B (zh) * 2018-09-28 2021-08-2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9561731U (zh) * 2018-11-30 2019-10-29 东莞富强电子有限公司 连接器插头
JP1663226S (zh) * 2020-01-16 2020-07-06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31728U (en) * 2007-01-30 2008-05-01 Bse Co Ltd Condenser microphone using ceramic package
TWI371147B (en) * 2007-08-20 2012-08-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13004639A (ja) * 2011-06-15 2013-01-07 Hosiden Corp シールドケース、シールドケースを備えた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を備えたケーブルアッセンブリ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72465U (zh) 1990-10-31 1992-06-25
US5934942A (en) 1997-12-30 1999-08-10 Molex Incorporated Shie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JP2003092171A (ja) * 2001-09-17 2003-03-28 Jst Mfg Co Ltd 伝送装置
US7410366B2 (en) * 2006-08-25 2008-08-12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reduced crosstalk and electromaganectic interference
JP4429354B2 (ja) 2007-11-16 2010-03-1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ロック付きコネクタ
JP5568291B2 (ja) 2009-12-11 2014-08-06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多極プラグ
JP2013182753A (ja) 2012-03-01 2013-09-12 Hosiden Corp マイクロusbプラグ
CN103457109B (zh) * 2012-05-31 2016-06-0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
CN103401085B (zh) * 2013-08-07 2016-09-07 深圳市得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高清视频/音频播放设备的hdmi接口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31728U (en) * 2007-01-30 2008-05-01 Bse Co Ltd Condenser microphone using ceramic package
TWI371147B (en) * 2007-08-20 2012-08-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13004639A (ja) * 2011-06-15 2013-01-07 Hosiden Corp シールドケース、シールドケースを備えた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を備えたケーブルアッセンブ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230770A (ja) 2015-12-21
TW201607165A (zh) 2016-02-16
CN106463892A (zh) 2017-02-22
JP6422675B2 (ja) 2018-11-14
WO2015186494A1 (ja) 2015-12-10
KR101857903B1 (ko) 2018-05-14
CN106463892B (zh) 2019-04-02
US9748687B2 (en) 2017-08-29
KR20160140948A (ko) 2016-12-07
US20170093076A1 (en) 2017-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0498B (zh) 連接器
TWI609531B (zh) 板對板連接器總成及連接器
TWI595710B (zh) Multipole connector
TWI644483B (zh) 連接器
JP2017208165A (ja) プラグコネクタ及びこれと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とを有するコネクタ組立体
US9455532B2 (en) Connector
TWI689143B (zh) 連接器
TW201324966A (zh) 插座連接器
JP2014086349A (ja) コネクタ
JP2015002081A (ja)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実装体
TWI621308B (zh) 防水連接器組裝體
TWM577190U (zh) 板對板連接器
TWI638492B (zh) 連接器
JP7403085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装置
JP2010113848A (ja) 基板用コネクタ
JP7417855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JP2016129148A (ja)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実装体
US926383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shielding shell with rear wall
JP2024026441A (ja) コネクタ及び相手側コネクタ
CN106410465B (zh) 电连接器
TWI668924B (zh) 連接器
TW201914109A (zh) 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
JP2018147820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2009129710A (ja) コネクタ
CN106785645B (zh) 电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