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0098B - 驅動電路、立體顯示裝置、顯示切換裝置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驅動電路、立體顯示裝置、顯示切換裝置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10098B
TWI610098B TW104140589A TW104140589A TWI610098B TW I610098 B TWI610098 B TW I610098B TW 104140589 A TW104140589 A TW 104140589A TW 104140589 A TW104140589 A TW 104140589A TW I610098 B TWI610098 B TW I61009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mode
voltage
switching
circuit
displa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405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24061A (zh
Inventor
全宏偉
范海玉
郭福忠
宮曉達
Original Assignee
深圳超多維光電子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深圳超多維光電子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深圳超多維光電子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240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240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00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009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2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position or the direction of light beams, i.e. deflec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27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lenticular array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驅動電路,用於立體顯示裝置的分光器件,包括:驅動控制器和驅動觸發電路。驅動控制器用於接收顯示模式切換指令,顯示模式切換指令用於切換立體顯示裝置的顯示模式。驅動控制器根據顯示模式切換指令對分光器件進行放電處理,控制驅動觸發電路產生切換顯示模式所需要的電壓。通過本發明有效地縮短了顯示模式切換的延時,極大地提升了用戶觀看體驗。

Description

驅動電路、立體顯示裝置、顯示切換裝置及其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立體顯示技術領域,特別是有關於驅動電路、立體顯示裝置、顯示切換裝置及其方法。
人類是通過右眼和左眼所看到的物體的細微差異來感知物體的深度,從而識別出立體圖像的,這種差異被稱為視差。立體顯示技術就是通過人為的手段來製造人的左右眼的視差,給左、右眼分別送去有視差的兩幅圖像,使大腦在獲取了左右眼看到的不同圖像之後,產生觀察真實三維物體的感覺。
隨著人們對液晶材料認識的不斷深入,採用液晶材料製成的分光器件,比如,液晶透鏡,具有廣泛的應用,如應用於立體顯示領域。圖1為習知技術提供的2D/3D可切換立體顯示裝置結構示意圖。2D/3D可切換立體顯示裝置包括顯示裝置1’和設於顯示裝置1’出光側的液晶透鏡2’,顯示裝置1’發出的光線經液晶透鏡2’分別進入觀看者的左眼和右眼中,實現立體顯示。液晶透鏡2’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22’、設置 在第一基板21’與第二基板22’之間包含有液晶分子23’的液晶層,以及用於支撐液晶層厚度的間隙子24’。間隙子24’一般採用透明材質製成。第一基板21’上設有多個間隔設置的第一電極25’,第二基板22’上設有第二電極(圖中未示出),當2D/3D可切換立體顯示裝置用於3D顯示時,對多個第一電極25’施加驅動電壓,第二電極施加公共電壓,驅動電壓與公共電壓之間的電勢差,在第一基板21’與第二基板22’之間形成電場,電場驅動液晶層中的液晶分子23’排列而形成呈陣列設置的液晶透鏡單元。因此,通過控制各第一電極25’上的驅動電壓,液晶透鏡2’的折射率分佈會相應的改變,從而對顯示裝置1’的出光進行控制,實現立體顯示和2D/3D自由切換。當2D/3D可切換立體顯示裝置處於2D顯示模式時,顯示裝置1’發出的光線經過間隙子24’和間隙子24’附近的液晶分子23’時,此時,間隙子24’的折射率與液晶分子23’的折射率差較大,光線在間隙子24’發生折射,當人眼觀看液晶透鏡2’時,在間隙子24’處出現亮點或彩點現象,影響觀看者的觀看效果和觀看舒適度。
習知技術中為消除在2D顯示時,在間隙子24’處出現的亮點現象:在2D顯示時,驅動電路將各第一電極25’的驅動電壓都切換成偏轉電壓。其中,偏轉電壓與第二電極的公共電壓之間的壓差產生電場使得全部液晶分子23’發生相同角度的偏轉,且偏轉後的液晶分子23’與間隙子24’之間的折射率差在預 設範圍內,解決了因液晶分子23’與間隙子24’之間的折射率差較大,光線在間隙子24’發生折射,導致間隙子24’處出現亮點或彩點現象。
發明人在實現本發明實施例的過程中發現,當立體顯示裝置用於顯示2D圖像時,驅動電路將第一電極的驅動電壓切換成偏轉電壓,在切換過程中大約需要1至2分鐘,或者當立體顯示裝置用於3D圖像時,驅動電路再將偏轉電壓切換成驅動電壓,在切換過程中大約需要3至4分鐘。因此,在切換過程中,存在切換延遲的問題,影響觀看者的正常觀看,用戶觀看體驗不好。
本發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驅動電路、立體顯示裝置、顯示切換裝置及其方法,用於解決習知技術中顯示模式切換過程中切換延時時間過長的問題,能夠縮短切換延時,提升用戶觀看體驗。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驅動電路,用於驅動立體顯示裝置的分光器件,包括:驅動控制器和驅動觸發電路,驅動控制器用於接收顯示模式切換指令,顯示模式切換指令用於切換立體顯示裝置的顯示模式,並根據顯示模式切換指令對分光器件進行放電處理,控制驅動觸發電路產生顯示模式切換所需要的電壓。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分光器件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 基板與第二基板。第二基板位於第一基板的上方,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設有液晶層和間隙子。第一基板上設有多個第一電極,任意相鄰兩個第一電極之間均間隔一定距離。第二基板上設置有第二電極。驅動控制器具體用於:解析顯示模式切換指令,當顯示模式切換指令為3D顯示模式切換為2D顯示模式的切換指令時,控制驅動觸發電路對各第一電極均進行放電,放電完成後,向各第一電極施加偏轉電壓,或者,當顯示模式切換指令為2D顯示模式切換為3D顯示模式的切換指令時,控制驅動觸發電路對各第一電極均進行放電,放電完成後,向各第一電極施加驅動電壓。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驅動觸發電路包括方波觸發子電路和切換子電路。方波觸發子電路用於根據顯示模式切換指令產生顯示模式切換所需要的電壓。切換子電路用於根據顯示模式切換指令將各第一電極電壓切換至顯示模式切換所需要的電壓。
在本實施例中,控制所述驅動觸發電路對各第一電極均進行放電,包括:當第二電極電壓為零電位電壓時,切換子電路根據方波觸發子電路產生的零電位電壓將各第一電極電壓切換至零電位電壓;或者,當第二電極電壓為公共電壓時,切換子電路根據方波觸發子電路產生的公共電壓將各第一電極電壓切換至公共電壓;或者,當第二電極電壓為公共電壓時,切換子電路根據方波觸發子電路產生的零電位電壓將第二電極電壓和各第一電極切換至零電位電壓。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分光器件包括液晶透鏡或液晶狹縫光柵。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顯示切換裝置,用於切換立體顯示裝置的顯示模式,包括:處理單元及驅動電路。處理單元用於檢測立體顯示裝置的使用狀態,並根據使用狀態確定是否需要進行顯示模式切換,如果需要進行顯示模式切換,則發送顯示模式切換指令。驅動電路用於接收顯示模式切換指令,並根據顯示模式切換指令對立體顯示裝置放電,放電完成後,產生顯示模式切換所需要的電壓。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驅動電路包括:驅動控制器和驅動觸發電路。驅動控制器用於接收顯示模式切換指令,顯示模式切換指令用於切換立體顯示裝置的顯示模式,並根據顯示模式切換指令對立體顯示裝置的分光器件進行放電處理,控制驅動觸發電路產生顯示模式切換所需要的電壓。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分光器件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第二基板位於第一基板的上方,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設有液晶層和間隙子,第一基板上設有多個第一電極,任意相鄰兩個第一電極之間均間隔一定距離,第二基板上設置有第二電極,驅動控制器具體用於:解析顯示模式切換指令,當顯示模式切換指令為3D顯示模式切換為2D顯示模式的切換指令時,控制驅動觸發電路對各第一電極均進行放電,放電完成後, 向各第一電極施加偏轉電壓,或者,當顯示模式切換指令為2D顯示模式切換為3D顯示模式的切換指令時,控制驅動觸發電路對各第一電極均進行放電,放電完成後,向各第一電極施加驅動電壓。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驅動觸發電路包括方波觸發子電路和切換子電路。方波觸發子電路用於根據顯示模式切換指令產生切換顯示模式所需要的電壓,切換子電路用於根據顯示模式切換指令將各第一電極電壓切換至顯示模式切換所需要的電壓。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控制驅動觸發電路對各第一電極均進行放電,包括:當第二電極電壓為零電位電壓時,切換子電路根據方波觸發子電路產生的零電位電壓將各第一電極電壓切換至零電位電壓;或者,當第二電極電壓為公共電壓時,切換子電路根據方波觸發子電路產生的公共電壓將各第一電極電壓切換至公共電壓;或者,當第二電極電壓為公共電壓時,切換子電路根據方波觸發子電路產生的零電位電壓將第二電極電壓和各第一電極切換至零電位電壓。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處理單元包括:檢測模組、確定模組及發送模組。檢測模組用於檢測立體顯示裝置的使用狀態。確定模組用於根據使用狀態,確定是否需要進行顯示模式切換。發送模組用於根據所述確定模組確定需要進行顯示模式切換時,發送顯示模式切換指令。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使用狀態包括立體顯示裝置的 運行環境、用戶操作行為和/或螢幕顯示模式,檢測模組具體用於:檢測正在運行的3D應用的2D/3D切換方式及當前螢幕的顯示模式。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3D應用的2D/3D切換方式包括:3D應用擁有焦點且視窗為非最小化狀態時,切換螢幕為3D顯示模式;當3D應用退出,失去焦點或者為最小化狀態時,切換螢幕為2D顯示模式;或,3D應用擁有焦點且視窗為非最小化狀態的前提下,當使用者主動點擊應用介面的"3D"設置按鈕時,切換螢幕為3D顯示模式;當使用者主動點擊應用介面的"2D"設置按鈕時,切換螢幕為2D顯示模式;當3D應用退出,失去焦點或者為最小化狀態時,切換螢幕為2D顯示模式;或,3D應用啟動人臉追蹤模組,擁有焦點且視窗為非最小化狀態的前提下,當人臉追蹤模組識別到使用者面部,並且使用者處於最佳3D顯示區域時,切換螢幕為3D顯示模式;當人臉追蹤模組識別不到使用者面部,或者用戶未處於最佳3D顯示區域時,切換螢幕為2D顯示模式,當3D應用退出,失去焦點或者為最小化狀態時,切換螢幕為2D顯示模式。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確定模組具體用於:根據3D應用的2D/3D切換方式和當前顯示模式,確定是否需要進行顯示模式切換。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分光器件包括液晶透鏡或液晶狹縫光柵。
本發明實施提供一種立體顯示裝置,包括如上述所述的任一顯示模式切換裝置。
本發明更提出一種顯示模式切換方法,用於切換立體顯示裝置的顯示模式,包括:檢測所述立體顯示裝置的使用狀態,並根據使用狀態確定是否需要進行顯示模式切換,如果需要進行顯示模式切換,則發送顯示模式切換指令,接收顯示模式切換指令,並根據顯示模式切換指令對立體顯示裝置放電,放電完成後,產生顯示模式切換所需要的電壓。
在本實施例中,根據所述顯示模式切換指令對立體顯示裝置放電,放電完成後產生顯示模式切換所需要的驅動電壓,具體包括:解析顯示模式切換指令,當顯示模式切換指令為3D顯示模式切換為2D顯示模式的切換指令時,對立體顯示裝置的分光器件的各第一電極均進行放電,放電完成後,向各第一電極施加偏轉電壓,或者,當顯示模式切換指令為2D顯示模式切換為3D顯示模式的切換指令時,對立體顯示裝置的分光器件的各第一電極均進行放電,放電完成後,向各第一電極施加驅動電壓。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對各第一電極均進行放電,包括:當立體顯示裝置的分光器件的第二電極電壓為零電位電壓時,將各第一電極電壓切換至零電位電壓;或者,當立體顯示裝置的分光器件的第二電極電壓為公共電壓時,將各第一電極電壓切換至公共電壓;或者,當立體顯示裝置的分光器件的第二電極 電壓為公共電壓時,將第二電極電壓和各第一電極切換至零電位電壓。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使用狀態包括立體顯示裝置的運行環境、用戶操作行為和/或螢幕顯示模式。所述檢測立體顯示裝置的使用狀態具體為:檢測正在運行的3D應用的2D/3D切換方式及當前螢幕的顯示模式。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3D應用的2D/3D切換方式包括:3D應用擁有焦點且視窗為非最小化狀態時,切換螢幕為3D顯示模式;當3D應用退出,失去焦點或者為最小化狀態時,切換螢幕為2D顯示模式;或,3D應用擁有焦點且視窗為非最小化狀態的前提下,當使用者主動點擊應用介面的"3D"設置按鈕時,切換螢幕為3D顯示模式;當使用者主動點擊應用介面的"2D"設置按鈕時,切換螢幕為2D顯示模式;當3D應用退出,失去焦點或者為最小化狀態時,切換螢幕為2D顯示模式;或,3D應用啟動人臉追蹤模組,擁有焦點且視窗為非最小化狀態的前提下,當人臉追蹤模組識別到使用者面部,並且使用者處於最佳3D顯示區域時,切換螢幕為3D顯示模式;當人臉追蹤模組識別不到使用者面部,或者用戶未處於最佳3D顯示區域時,切換螢幕為2D顯示模式;當3D應用退出,失去焦點或者為最小化狀態時,切換螢幕為2D顯示模式。
在本實施例中,根據所述使用狀態確定是否需要進行顯示模式切換具體為:根據3D應用的2D/3D切換方式和當前顯 示模式,確定是否需要進行顯示模式切換。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通過檢測立體顯示裝置的使用狀態,並根據所述使用狀態確定是否需要進行顯示模式切換,在需要進行顯示模式切換時發送顯示模式切換指令,並根據顯示模式切換指令對分光器件進行放電處理,控制產生切換顯示模式所需要的電壓,完成顯示模式切換,有效地縮短了顯示模式切換的延時,提升了用戶觀看體驗。
1’‧‧‧顯示裝置
2’‧‧‧液晶透鏡
21’‧‧‧第一基板
22’‧‧‧第二基板
23’‧‧‧液晶分子
24’‧‧‧間隙子
25’‧‧‧第一電極
1‧‧‧顯示裝置
2‧‧‧分光器件
21‧‧‧第一基板
22‧‧‧第二基板
23‧‧‧液晶分子
24‧‧‧間隙子
25‧‧‧第一電極
3、63‧‧‧驅動電路
31、631‧‧‧驅動控制器
32、632‧‧‧驅動觸發電路
321、6321‧‧‧方波觸發子電路
322、6322‧‧‧切換子電路
61‧‧‧處理單元
611‧‧‧檢測模組
612‧‧‧確定模組
613‧‧‧發送模組
S71‧‧‧檢測立體顯示裝置的使用狀態,並根據使用狀態確定是否需要進行顯示模式切換,如果需要進行顯示模式切換,則發送顯示模式切換指令
S73‧‧‧接收顯示模式切換指令,並根據顯示模式切換指令對立體顯示裝置放電,放電完成後,產生顯示模式切換所需要的電壓
S81‧‧‧檢測使用狀態
S82‧‧‧切換顯示模式
S83‧‧‧發送切換顯示模式指令
S84‧‧‧驅動電極進行放電
S85‧‧‧驅動電極電壓切換成目標電壓
S86‧‧‧切換顯示模式完成
L1‧‧‧分光器件單元
S11、S12、S13、S14、S15、S16‧‧‧電極
U0‧‧‧偏轉電壓
Vseg0、Vseg1、Vseg2‧‧‧第一電極
COM電壓‧‧‧公共電壓
R‧‧‧右眼像素
L‧‧‧左眼像素
圖1為習知技術的2D/3D可切換立體顯示裝置結構示意圖;圖2為立體顯示裝置的分光器件的工作原理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驅動電路結構示意圖;圖4為將各第一電極的偏轉電壓放電至零電位電壓後施加驅動電壓的電壓變化示意圖;圖5為將各第一電極的偏轉電壓放電至公共電壓後施加驅動電壓的電壓變化示意圖;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顯示切換裝置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顯示切換方法示意圖;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顯示切換方法的流程圖。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需要說明的是,如果不衝突,本發明實施例以及實施例中的各個特徵可以相互結合,均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另外,雖然在裝置示意圖中進行了功能模組劃分,在流程圖中示出了邏輯順序,但是在某些情況下,可以不同於裝置中的模組劃分,或流程圖中的循序執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驟。
為便於理解本發明實施例,首先,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立體顯示裝置的分光器件的工作原理進行簡單說明。
圖2為立體顯示裝置的分光器件的工作原理示意圖,如圖2所示,分光器件2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基板21與第二基板22。第二基板22設置於第一基板21的上方,第一基板21與第二基板22之間設有液晶分子23的液晶層和間隙子24。第一基板21上設有多個第一電極25,任意相鄰兩個第一電極25之間均間隔一定距離,第二基板22上設有第二電極(圖中未示出),第二電極22可以是整面電極,也可以是多個條形電極,在分光器件單元L1中,對第一電極25的各條形電極如S11、S12、S13、S14、S15、S16施加對稱的電壓。其中,R為右眼像素,L為左眼像素。具體地:V(S11)=V(S16)>V(S12)=V(S15)>V(S13)=V(S14),其中,V(S11)=V(S16)=Vseg 0,V(S12)=V(S15)=Vseg 1, V(S13)=V(S14)=Vseg 2,分光器件單元L1的電壓由兩端到中心呈現遞減的趨勢且電壓呈現對稱分佈,這樣在每個分光器件單元L1內電場會呈現出一種更加平滑變換的狀態,顯示裝置1發出的光線經過分光器件2,呈現立體圖像。因此,通過控制各第一電極25上的第一驅動電壓,分光器件2的折射率分佈會相應的改變,從而對顯示裝置1的出光進行控制,實現立體顯示和2D/3D自由切換。
為消除在2D顯示時,在間隙子24處出現的亮點現象:在2D顯示時,將各第一電極25上的第一驅動電壓,比如,包括條形電極的驅動電壓Vseg 0Vseg 1Vseg 2都切換成偏轉電壓U 0U 0與第二電極的驅動電壓,比如公共電壓(即COM電壓)之間的壓差產生第一電場,其中U 0>V th ,其中V th 為閾值電壓,使得全部液晶分子23發生相同角度的偏轉,且偏轉後的液晶分子23與間隙子24之間的折射率差在預設範圍內。預設範圍是指根據間隙子24與液晶分子23之間的折射率差小於0.1的範圍,解決因液晶分子23與間隙子24之間的折射率差較大,光線在間隙子24發生折射,導致間隙子24處出現亮點或彩點現象。其中,公共電壓(或COM電壓)具體而言可以是一非零電位的電壓,或者為一零電位的電壓。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驅動電路的結構示意圖,如圖3所示,驅動電路3用於驅動立體顯示裝置的分光器件,包括:驅動控制器31和驅動觸發電路32。其中,驅動控制器31用於接收顯示模式切換指令,所述顯示模式切換指令用於切換立體顯示裝置的 顯示模式,並根據顯示模式切換指令對分光器件進行放電處理,控制驅動觸發電路32產生顯示模式切換所需要的電壓。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分光器件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第二基板位於第一基板的上方,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設有液晶分子的液晶層和間隙子。第一基板上包含多個第一電極,任意相鄰兩個第一電極之間均間隔一定距離。第二基板上包含第二電極。其中,第二電極可以是整面電極,也可以是多個條形電極,所述第二電極上均施加有公共電壓或零電位電壓。其中,零電位電壓具體而言可以是接地電位。
所述驅動控制器31具體用於:解析顯示模式切換指令,當顯示模式切換指令為3D顯示模式切換為2D顯示模式的切換指令時,控制驅動觸發電路32對各第一電極均進行放電,放電完成後,向各第一電極施加偏轉電壓,或者,當顯示模式切換指令為2D顯示模式切換為3D顯示模式的切換指令時,控制驅動觸發電路32對各第一電極均進行放電,放電完成後,向各第一電極施加驅動電壓。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驅動觸發電路32,包括:方波觸發子電路321和切換子電路322。其中,方波觸發子電路321用於根據顯示模式切換指令產生顯示模式切換所需要的電壓,切換子電路322用於根據顯示模式切換指令將各第一電極電壓切換至顯示模式切換所需要的電壓。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當顯示模式切換指令為3D顯示模式切換為2D顯示模式的切換指令時,如果第二電極電壓為零電位電壓,則方波觸發子電路321產生零電位電壓,切換子電路322根據方波觸發子電路321產生的零電位電壓將各第一電極電壓切換至零電位電壓;比如,將各第一電極的Vseg 0Vseg 1Vseg 2均放電至零電位電壓,放電完成後,比如,經過1至2秒後放電完成,然後,將各第一電極上的零電位電壓均切換為偏轉電壓U 0。如果第二電極電壓為公共電壓,則方波觸發子電路321產生公共電壓,切換子電路322根據方波觸發子電路321產生的公共電壓將各第一電極電壓切換至公共電壓;比如,將各第一電極的Vseg 0Vseg 1Vseg 2均放電至COM電壓,放電完成後,比如,經過1至2秒後放電完成,然後,將各第一電極上的公共電壓均切換為偏轉電壓U 0
或者,如果第二電極電壓為公共電壓,則方波觸發子電路321產生零電位電壓,切換子電路322根據方波觸發子電路321產生的零電位電壓將第二電極及各第一電極電壓切換至零電位電壓;比如,將第二電極COM電壓放電至零電位電壓以及將各第一電極的Vseg 0Vseg 1Vseg 2均放電至零電位電壓,放電完成後,比如,經過1至2秒後放電完成,然後,將各第一電極上的零電位電壓均切換為偏轉電壓U 0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當顯示模式切換指令為2D顯示模式切換為3D顯示模式的切換指令時,如果第二電極電壓為零電 位電壓,則方波觸發子電路321產生零電位電壓,切換子電路322根據方波觸發子電路321產生的零電位電壓將各第一電極電壓切換至零電位電壓;比如,將各第一電極的偏轉電壓U 0均放電至零電位電壓,放電完成後,比如,經過1至2秒後放電完成,然後,將各第一電極上的零電位電壓分別切換為驅動電壓Vseg 0Vseg 1Vseg 2
如果第二電極電壓為公共電壓,則方波觸發子電路321產生公共電壓,切換子電路322根據方波觸發子電路321產生的公共電壓將各第一電極電壓切換至公共電壓;比如,將各第一電極的偏轉電壓U 0均放電至COM電壓,放電完成後,比如,經過1至2秒後放電完成,然後,將各第一電極上的公共電壓均分別切換為驅動電壓Vseg 0Vseg 1Vseg 2
或者,如果第二電極電壓為公共電壓,則方波觸發子電路321產生零電位電壓,切換子電路322根據方波觸發子電路321產生的零電位電壓將第二電極及各第一電極電壓切換至零電位電壓;比如,將第二電極COM電壓放電至零電位電壓以及將各第一電極的偏轉電壓U 0均放電至零電位電壓,放電完成後,比如,經過1至2秒後放電完成,然後,將各第一電極上的零電位電壓分別切換為驅動電壓Vseg 0Vseg 1Vseg 2。比如,圖4為將各第一電極的偏轉電壓放電至零電位電壓後施加驅動電壓的電壓變化示意圖。
如圖4所示,各第一電極的偏轉電壓為U 0,放電處理後均切換為零電壓,比如,經過2秒後完成放電,然後將各第一電極上的零電壓分別切換成為Vseg 0Vseg 1Vseg 2。圖5為將各第一電極的偏轉電壓放電至公共電壓後施加驅動電壓的電壓變化示意圖,如圖5所示,第一電極的偏轉電壓U 0,放電處理後切換為公共電壓(即COM電壓),經過1秒後完成放電,然後將第一電極上的COM電壓分別切換成為Vseg 0Vseg 1Vseg 2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分光器件包括液晶透鏡或液晶狹縫光柵。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驅動控制器根據顯示模式切換指令對分光器件進行放電處理,控制驅動觸發電路產生切換顯示模式所需要的電壓,完成顯示模式切換,有效地縮短了顯示模式切換的延時,提升了用戶觀看體驗。此外,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由於採用驅動控制器控制方波觸發電路及切換電路對電極進行放電,然後切換至目標電壓,實現了快速放電及快速切換電壓,使得切換延時大大縮短,進一步提升了用戶體驗。經試驗表明,經放電處理,驅動電路從2D切換到3D顯示模式僅需3秒;3D切換成2D顯示模式僅需3至4秒;極大地縮短延時時間,提升立體顯示裝置的顯示效果。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顯示切換裝置結構示意圖,如圖6所示,顯示切換裝置用於切換立體顯示裝置的顯示模式,包括: 處理單元61及驅動電路63。處理單元61用於檢測立體顯示裝置的使用狀態,並根據所述使用狀態確定是否需要進行顯示模式切換,如果需要進行顯示模式切換,則發送顯示模式切換指令。驅動電路63用於接收顯示模式切換指令,並根據所述顯示模式切換指令對立體顯示裝置放電,放電完成後,產生顯示模式切換所需要的電壓。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驅動電路63包括:驅動控制器631和驅動觸發電路632。驅動控制器631用於接收顯示模式切換指令,所述顯示模式切換指令用於切換立體顯示裝置的顯示模式,並根據顯示模式切換指令對立體顯示裝置的分光器件進行放電處理,控制驅動觸發電路632產生顯示模式切換所需要的電壓。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分光器件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第二基板位於第一基板的上方,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設有液晶分子的液晶層和間隙子,第一基板上包含多個第一電極,任意相鄰兩個第一電極之間均間隔一定距離,第二基板上包含第二電極。其中,第二電極可以是整面電極,也可以是多個條形電極。第二電極上均施加有公共電壓或均施加有零電位電壓。
驅動控制器631具體用於:解析顯示模式切換指令,當顯示模式切換指令為3D顯示模式切換為2D顯示模式的切換指令時,控制驅動觸發電路632對各第一電極均進行放電,放電完成 後,向各第一電極施加偏轉電壓,或者,當顯示模式切換指令為2D顯示模式切換為3D顯示模式的切換指令時,控制驅動觸發電路632對各第一電極均進行放電,放電完成後,向各第一電極施加驅動電壓。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驅動觸發電路632,包括:方波觸發子電路6321和切換子電路6322。其中,方波觸發子電路6321用於根據顯示模式切換指令產生顯示模式切換所需要的電壓,切換子電路6322用於根據顯示模式切換指令將各第一電極電壓切換至顯示模式切換所需要的電壓。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當顯示模式切換指令為3D顯示模式切換為2D顯示模式的切換指令時,如果第二電極電壓為零電位電壓,則方波觸發子電路6321產生零電位電壓,切換子電路6322根據方波觸發子電路6321產生的零電位電壓將各第一電極電壓切換至零電位電壓;比如,將各第一電極的Vseg 0Vseg 1Vseg 2均放電至零電位電壓,放電完成後,比如,經過1至2秒後放電完成,然後,將各第一電極上的零電位電壓均切換為偏轉電壓U 0
如果第二電極電壓為公共電壓,則方波觸發子電路321產生公共電壓,切換子電路6322根據方波觸發子電路6321產生的公共電壓將各第一電極電壓切換至公共電壓;比如,將各第一電極的Vseg 0Vseg 1Vseg 2均放電至COM電壓,放電完成後,比如,經過1至2秒後放電完成,然後,將各第一電極上的公共電壓均切 換為偏轉電壓U 0
或者,如果第二電極電壓為公共電壓,則方波觸發子電路6321產生零電位電壓,切換子電路6322根據方波觸發子電路6321產生的零電位電壓將第二電極及各第一電極電壓切換至零電位電壓;比如,將第二電極COM電壓放電至零電位電壓以及將各第一電極的Vseg 0Vseg 1Vseg 2均放電至零電位電壓,放電完成後,比如,經過1至2秒後放電完成,然後,將各第一電極上的零電位電壓均切換為偏轉電壓U 0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當顯示模式切換指令為2D顯示模式切換為3D顯示模式的切換指令時,如果第二電極電壓為零電位電壓,則方波觸發子電路6321產生零電位電壓,切換子電路6322根據方波觸發子電路6321產生的零電位電壓將各第一電極電壓切換至零電位電壓;比如,將各第一電極的偏轉電壓U 0均放電至零電位電壓,放電完成後,比如,經過1至2秒後放電完成,然後,將各第一電極上的零電位電壓分別切換為驅動電壓Vseg 0Vseg 1Vseg 2
如果第二電極電壓為公共電壓,則方波觸發子電路6321產生公共電壓,切換子電路6322根據方波觸發子電路6321產生的公共電壓將各第一電極電壓切換至公共電壓;比如,將各第一電極的偏轉電壓U 0均放電至COM電壓,放電完成後,比如,經過1至2秒後放電完成,然後,將各第一電極上的公共電壓均分別 切換為驅動電壓Vseg 0Vseg 1Vseg 2
或者,如果第二電極電壓為公共電壓,則方波觸發子電路6321產生零電位電壓,切換子電路6322根據所述方波觸發子電路6321產生的零電位電壓將第二電極及各所述第一電極電壓切換至零電位電壓;比如,將第二電極COM電壓放電至零電位電壓以及將各第一電極的偏轉電壓U 0均放電至零電位電壓,放電完成後,比如,經過1至2秒後放電完成,然後,將各第一電極上的零電位電壓分別切換為驅動電壓Vseg 0Vseg 1Vseg 2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處理單元61包括:檢測模組611、確定模組612及發送模組613。檢測模組611用於檢測立體顯示裝置的使用狀態。確定模組612用於根據所述使用狀態,確定是否需要進行顯示模式切換。發送模組613用於根據確定模組612確定需要進行顯示模式切換時,發送顯示模式切換指令。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使用狀態可以包括立體顯示裝置的運行環境、用戶操作行為和/或螢幕顯示模式。所述檢測模組具體用於:檢測正在運行的3D應用的2D/3D切換方式及當前螢幕的顯示模式。
所述3D應用的2D/3D切換方式包括:3D應用擁有焦點且視窗為非最小化狀態時,切換螢幕為3D顯示模式;當3D應用退出,失去焦點或者為最小化狀態時,切換螢幕為2D顯示模式;或,3D應用擁有焦點且視窗為非最小化狀態的前提下,當使用者 主動點擊應用介面的"3D"設置按鈕時,切換螢幕為3D顯示模式;當使用者主動點擊應用介面的"2D"設置按鈕時,切換螢幕為2D顯示模式;當3D應用退出,失去焦點或者為最小化狀態時,切換螢幕為2D顯示模式;或,3D應用啟動人臉追蹤模組,擁有焦點且視窗為非最小化狀態的前提下,當人臉追蹤模組識別到使用者面部,並且使用者處於最佳3D顯示區域時,切換螢幕為3D顯示模式;當人臉追蹤模組識別不到使用者面部,或者用戶未處於最佳3D顯示區域時,切換螢幕為2D顯示模式;當3D應用退出,失去焦點或者為最小化狀態時,切換螢幕為2D顯示模式。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確定模組612具體用於:根據3D應用的2D/3D切換方式和當前顯示模式,確定是否需要進行顯示模式切換。其中,顯示模式切換包括:2D顯示模式切換為3D顯示模式或3D顯示模式切換為2D顯示模式。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立體顯示模式切換裝置處理單元61可以為處理器,在此處理器中可以包含一段程式或代碼,此程式或代碼用於執行檢測立體顯示裝置的使用狀態、根據所述使用狀態,確定是否需要進行顯示模式切換,並在確定需要進行顯示模式切換時,發送顯示模式切換指令。當需要執行上述檢測操作時,將此段程式或代碼調入處理器執行處理。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分光器件包括液晶透鏡或液晶狹縫光柵。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立體顯示裝置在2D切換成3D時,驅動控制器631先對分光器件進行放電處理,將各第一電極的偏轉電壓U 0均切換成COM電壓或零電位電壓;在經過若干秒以後,比如,1至2秒後放電完成,然後將各第一電極的COM電壓或零電位電壓切換成Vseg 0Vseg 1Vseg 2,形成3D顯示所需要的分光器件,從而實現切換到3D顯示模式。在這過程中,驅動控制器631控制驅動觸發電路632,包含方波觸發電路6321和切換電路6322,產生所需要的驅動電壓,完成顯示裝置的2D向3D狀態切換。
同樣地,立體顯示裝置在3D切換成2D顯示模式時,驅動控制器631先對分光器件進行放電處理,將各第一電極的驅動電壓,比如,Vseg 0Vseg 1Vseg 2均切換成COM電壓或零電位電壓;在若干秒後,比如,1至2秒後放電完成,然後將COM電壓或零電位電壓切換成偏轉電壓U 0。其中,U 0>V th ,從而完成3D向2D顯示模式切換。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通過檢測立體顯示裝置的使用狀態,及時發現是否需要進行顯示模式切換,並在確定需要進行顯示模式切換時,發送顯示模式切換指令,根據顯示模式切換指令對所述立體顯示裝置放電,放電完成後,產生顯示模式切換所需要的電壓。此外,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由於採用驅動控制器控制方波觸發電路及切換電路對電極進行放電,然後切換至目標電壓,實現了快速放電及快速切換電壓,使得切換延時大大縮短, 進一步提升了用戶體驗。經試驗表明,經放電處理,上述驅動電路從2D切換到3D顯示模式僅需3秒;3D切換成2D顯示模式僅需3至4秒,縮短延時時間,提升立體顯示裝置的顯示效果。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上述立體顯示模式切換裝置可以應用於具備裸眼3D顯示的立體顯示裝置,比如,3D眼鏡或3D手機等,使得用戶在通過立體顯示裝置使用3D應用過程中實現快速的2D/3D切換,縮短切換延時,提升用戶觀看體驗。
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顯示模式切換方法示意圖,如圖7所示,所述方法用於切換立體顯示裝置的顯示模式,包括:檢測立體顯示裝置的使用狀態,並根據使用狀態確定是否需要進行顯示模式切換,如果需要進行顯示模式切換,則發送顯示模式切換指令(步驟S71),接收顯示模式切換指令,並根據顯示模式切換指令對立體顯示裝置放電,放電完成後,產生顯示模式切換所需要的電壓(步驟S73)。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根據顯示模式切換指令對立體顯示裝置放電,放電完成後產生顯示模式切換所需要的驅動電壓,具體包括:解析顯示模式切換指令,當顯示模式切換指令為3D顯示模式切換為2D顯示模式的切換指令時,對立體顯示裝置的分光器件的各第一電極均進行放電,將各第一電極上的驅動電壓,比如,Vseg 0Vseg 1Vseg 2均切換成公共電壓或零電位電壓;放電完成後,將各第一電極上的公共電壓或零電位電壓均切換為偏 轉電壓U 0,或者,當顯示模式切換指令為2D顯示模式切換為3D顯示模式的切換指令時,對立體顯示裝置的分光器件的各第一電極均進行放電,將各第一電極上的偏轉電壓U 0均切換成公共電壓或零電位電壓;放電完成後,將各第一電極上的公共電壓或零電位電壓切換為驅動電壓,比如,Vseg 0Vseg 1Vseg 2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對各第一電極均進行放電,包括:當立體顯示裝置的分光器件的第二電極電壓為零電位電壓時,將各第一電極電壓切換至零電位電壓;或者,當立體顯示裝置的分光器件的第二電極電壓為公共電壓時,將各第一電極電壓切換至公共電壓;或者,當立體顯示裝置的分光器件的第二電極電壓為公共電壓時,將第二電極電壓和各第一電極切換至零電位電壓。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使用狀態包括立體顯示裝置的運行環境、用戶操作行為和/或螢幕顯示模式。所述檢測立體顯示裝置的使用狀態檢具體為:檢測正在運行的3D應用的2D/3D切換方式及當前螢幕的顯示模式。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3D應用的2D/3D切換方式包括:3D應用擁有焦點且視窗為非最小化狀態時,切換螢幕為3D顯示模式;當3D應用退出,失去焦點或者為最小化狀態時,切換螢幕為2D顯示模式;或,3D應用擁有焦點且視窗為非最小化狀態的前提下,當使用者主動點擊應用介面的"3D"設置按鈕時,切換 螢幕為3D顯示模式;當使用者主動點擊應用介面的"2D"設置按鈕時,切換螢幕為2D顯示模式;當3D應用退出,失去焦點或者為最小化狀態時,切換螢幕為2D顯示模式;或,3D應用啟動人臉追蹤模組,擁有焦點且視窗為非最小化狀態的前提下,當人臉追蹤模組識別到使用者面部,並且使用者處於最佳3D顯示區域時,切換螢幕為3D顯示模式;當人臉追蹤模組識別不到使用者面部,或者用戶未處於最佳3D顯示區域時,切換螢幕為2D顯示模式;當3D應用退出,失去焦點或者為最小化狀態時,切換螢幕為2D顯示模式。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根據所述使用狀態確定是否需要進行顯示模式切換具體為:根據3D應用的2D/3D切換方式和當前顯示模式,確定是否需要進行顯示模式切換。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顯示模式切換指令包括:2D顯示模式切換為3D顯示模式切換指令或3D顯示模式切換為2D顯示模式切換指令。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通過檢測立體顯示裝置的使用狀態,及時發現是否需要進行顯示模式切換,並在確定需要進行顯示模式切換時,發送顯示模式切換指令,根據顯示模式切換指令對立體顯示裝置放電,放電完成後,產生顯示模式切換所需要的電壓。此外,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由於採用驅動控制器控制方波觸發電路及切換電路對電極進行放電,然後切換至目標電壓, 實現了快速放電及快速切換電壓,使得切換延時大大縮短,進一步提升了用戶體驗。經試驗表明,經放電處理,上述驅動電路從2D切換到3D顯示模式僅需3秒;3D切換成2D顯示模式僅需3至4秒;縮短延時時間,並提升立體顯示裝置的顯示效果。
下面結合圖8進一步闡述本發明實施例顯示模式切換方法的流程。
如圖8所示,當用戶打開裸眼3D相關應用時,本方法啟動。其中,3D相關應用可以是3D遊戲應用,3D視訊播放應用,3D圖片流覽應用等。
本方法啟動後,進入檢測使用狀態(步驟S81)。此時要檢測正在運行的3D應用的2D/3D切換方式,檢測當前的螢幕顯示模式是2D顯示還是3D顯示。於此,檢測正在運行的3D應用,即立體顯示裝置中運行的各種應用程式,如3D視訊播放機、3D遊戲程式以及安裝於手持裝置上的各種3DAPP,也可以為以各種視窗形式播放的內容。其中,2D/3D切換方式可以包括:3D應用擁有焦點且視窗為非最小化狀態時,切換螢幕為3D顯示模式;當3D應用退出,失去焦點或者為最小化狀態時,切換螢幕為2D顯示模式;或,3D應用擁有焦點且視窗為非最小化狀態的前提下,當使用者主動點擊應用介面的"3D"設置按鈕時,切換螢幕為3D顯示模式;當使用者主動點擊應用介面的"2D"設置按鈕時,切換螢幕為2D顯示模式;當3D應用退出,失去焦點或者為最小化狀態時, 切換螢幕為2D顯示模式;或,3D應用啟動人臉追蹤模組,擁有焦點且視窗為非最小化狀態的前提下,當人臉追蹤模組識別到使用者面部,並且使用者處於最佳3D顯示區域時,切換螢幕為3D顯示模式;當人臉追蹤模組識別不到使用者面部,或者用戶未處於最佳3D顯示區域時,切換螢幕為2D顯示模式;當3D應用退出,失去焦點或者為最小化狀態時,切換螢幕為2D顯示模式。
依據3D應用所定義的2D/3D切換方式和立體顯示裝置的當前顯示模式,確定是否需要切換顯示模式(步驟S82),當需要切換立體顯示裝置的顯示模式時,按約定協定發送切換顯示模式指令(步驟S83)給驅動電路;否則繼續檢測立體顯示裝置的當前使用狀態(步驟S81),判斷是否需要切換顯示模式(步驟S82)。
上述約定協定指處理單元與驅動電路間的通信協定。驅動電路的驅動控制器接收到指令後按約定協定去控制立體顯示裝置的顯示模式。
例如,約定協議為:指令資料長度為12位元組;第1、2位元組為顯示模式:0x0000代表2D顯示;0xFFFF為3D顯示;第11、12位元組為資料停止識別字:0xAAAA;標誌此指令全部資料發送完成;中間8個位元組,每兩個一組,分別表示3D顯示區域的左、上、右及下四個頂點;當前立體顯示裝置為2D顯示模式,需要切換到3D顯示模式時,處理單元按上述約定協定發送指令給 驅動電路的驅動控制電路。
同樣,當前立體顯示裝置為3D顯示模式,需要切換到2D顯示模式時,處理單元按上述約定協定發送指令給驅動電路的驅動控制電路。
當指令的第1、2位元組為0x0000時,則忽略分析後續8個位元組的內容,檢查確定此指令資料完整後,第11、12位元組為0xAAAA,直接切換立體顯示裝置為2D顯示模式。
到此,處理單元的運行流程結束;接下來闡述驅動電路的處理流程:當驅動控制器接收到處理單元發送的指令後,按約定協定翻譯指令,並根據不同指令驅動電極進行放電(步驟S84),放電完成後,將驅動電極電壓切換成目標電壓(步驟S85)。藉此,切換顯示模式完成(步驟S85)。在本發明實施例中,不同的顯示模式切換指令包括:3D顯示模式切換為2D顯示模式的切換指令和2D顯示模式切換為3D顯示模式的切換指令。
當顯示模式切換指令為3D顯示模式切換為2D顯示模式的切換指令時,對立體顯示裝置的分光器件的各第一電極均進行放電,將各第一電極上的驅動電壓,比如,Vseg 0Vseg 1Vseg 2均切換成公共電壓或零電位電壓;放電完成後,將各第一電極上的公共電壓或零電位電壓均切換為偏轉電壓U 0,或者,當顯示模式切換指令為2D顯示模式切換為3D顯示模式的切換指令時,對立體顯示裝置的分光器件的各第一電極均進行放電,將各第一電極上 的偏轉電壓U 0均切換成公共電壓或零電位電壓;放電完成後,將各第一電極上的公共電壓或零電位電壓切換為驅動電壓,比如,Vseg 0Vseg 1Vseg 2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對各第一電極均進行放電,包括:當立體顯示裝置的分光器件的第二電極電壓為零電位電壓時,將各第一電極電壓切換至零電位電壓;或者,當立體顯示裝置的分光器件的第二電極電壓為公共電壓時,將各第一電極電壓切換至公共電壓;或者,當立體顯示裝置的分光器件的第二電極電壓為公共電壓時,將第二電極電壓和各第一電極切換至零電位電壓。
當3D應用退出時,切換立體顯示裝置為2D顯示模式,顯示模式切換方法停止運行。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通過檢測立體顯示裝置的使用狀態,並根據所述使用狀態確定是否需要進行顯示模式切換,在需要進行顯示模式切換時發送顯示模式切換指令,並根據顯示模式切換指令產生顯示模式切換所需要的電壓,完成顯示模式切換,有效地縮短了顯示模式切換的延時,提升了用戶觀看體驗。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通過檢測立體顯示裝置的使用狀態,及時發現是否需要進行顯示模式切換,並在確定需要進行顯示模式切換時,發送顯示模式切換指令,根據顯示模式切換指令對立體顯示裝置放電,放電完成後,產生顯示模式切換所需要 的電壓,有效地縮短了顯示模式切換的延時。另外,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由於採用驅動控制器控制方波觸發電路及切換電路對電極進行放電,然後切換至目標電壓,實現了快速放電及快速切換電壓,使得切換延時大大縮短,進一步提升了用戶體驗。經試驗表明,經放電處理,上述驅動電路從2D切換到3D顯示模式僅需3秒;3D切換成2D顯示模式僅需3至4秒;縮短延時時間,提升立體顯示裝置的顯示效果。
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顯示模式切換裝置中各個模組與裝置之間的資訊交互、執行過程等內容,由於與本發明方法實施例基於同一構思,具體內容同樣適用於顯示模式切換方法。本發明實施例中的各個模組可以作為單獨的硬體或軟體來實現,並且也可以根據需要使用單獨的硬體或軟體來實現各個單元的功能的組合。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61‧‧‧處理單元
611‧‧‧檢測模組
612‧‧‧確定模組
613‧‧‧發送模組
63‧‧‧驅動電路
631‧‧‧驅動控制器
632‧‧‧驅動觸發電路
6321‧‧‧方波觸發子電路
6322‧‧‧切換子電路

Claims (18)

  1. 一種驅動電路,用於驅動一立體顯示裝置的一分光器件,包括:一驅動觸發電路;以及一驅動控制器,用以接收一顯示模式切換指令,根據該顯示模式切換指令對該分光器件進行放電處理,控制該驅動觸發電路產生顯示模式切換所需要的電壓,其中該顯示模式切換指令用於切換該立體顯示裝置的顯示模式;其中該分光器件包括相對設置的一第一基板與一第二基板,該第二基板位於該第一基板的上方,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設有液晶層和間隙子,該第一基板上設有複數個第一電極,任意相鄰兩個該第一電極之間均間隔一距離,該第二基板上設置有一第二電極;其中,該驅動控制器用於解析該顯示模式切換指令,當該顯示模式切換指令為3D顯示模式切換為2D顯示模式的切換指令時,該驅動控制器控制該驅動觸發電路對各該第一電極進行放電,放電完成後,向各該第一電極施加一偏轉電壓;或當該顯示模式切換指令為2D顯示模式切換為3D顯示模式的切換指令時,該驅動控制器控制該驅動觸發電路對各該第一電極進行放電,放電完成後,向各該第一電極施加一驅動電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驅動電路,其中該驅動觸發電路包括一方波觸發子電路及一切換子電路,該方波觸發子電路用於根據該顯示模式切換指令產生顯示模式切換所需要的電壓,該切換子電路用於根據該顯示模式切換指令將各該第一電極電壓 切換至顯示模式切換所需要的電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驅動電路,其中該驅動控制器控制該驅動觸發電路對各該第一電極均進行放電,當該第二電極電壓為零電位電壓時,該切換子電路根據該方波觸發子電路產生的零電位電壓將各該第一電極電壓切換至零電位電壓;當該第二電極電壓為公共電壓時,該切換子電路根據該方波觸發子電路產生的該公共電壓將各該第一電極電壓切換至該公共電壓;或當該第二電極電壓為該公共電壓時,該切換子電路根據該方波觸發子電路產生的零電位電壓將該第二電極電壓和各該第一電極切換至零電位電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任一項所述之驅動電路,其中該分光器件包括一液晶透鏡或一液晶狹縫光柵。
  5. 一種顯示切換裝置,用於切換一立體顯示裝置的顯示模式,包括:一處理單元,用以檢測該立體顯示裝置的一使用狀態,並根據該使用狀態確定是否需要進行顯示模式切換,若需要進行顯示模式切換,則發送一顯示模式切換指令;以及一驅動電路,用以接收該顯示模式切換指令,並根據該顯示模式切換指令對該立體顯示裝置放電,放電完成後,產生顯示模式切換所需要的電壓;其中該驅動電路包括:一驅動觸發電路;以及一驅動控制器,用以接收該顯示模式切換指令,根據該顯 示模式切換指令對該立體顯示裝置的一分光器件進行放電處理,控制該驅動觸發電路產生顯示模式切換所需要的電壓,其中該顯示模式切換指令用於切換該立體顯示裝置的顯示模式;其中該分光器件包括相對設置的一第一基板與一第二基板,該第二基板位於該第一基板的上方,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設有液晶層和間隙子,該第一基板上設有複數個第一電極,任意相鄰兩個該第一電極之間均間隔一距離,該第二基板上設置有一第二電極;其中,該驅動控制器用於解析該顯示模式切換指令,當該顯示模式切換指令為3D顯示模式切換為2D顯示模式的切換指令時,該驅動控制器控制該驅動觸發電路對各該第一電極均進行放電,放電完成後,向各該第一電極施加一偏轉電壓;或當該顯示模式切換指令為2D顯示模式切換為3D顯示模式的切換指令時,該驅動控制器控制該驅動觸發電路對各該第一電極進行放電,放電完成後,向各該第一電極施加一驅動電壓。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顯示切換裝置,其中該驅動觸發電路包括一方波觸發子電路及一切換子電路,該方波觸發子電路用於根據該顯示模式切換指令產生切換顯示模式所需要的電壓,該切換子電路用於根據該顯示模式切換指令將各該第一電極電壓切換至顯示模式切換所需要的電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顯示切換裝置,其中該驅動控制器控制該驅動觸發電路對各該第一電極進行放電,當該第二電極電壓為零電位電壓時,該切換子電路根據該方波觸發子電路產生的零電位電壓將各該第一電極電壓切換至零電位電壓; 當該第二電極電壓為公共電壓時,該切換子電路根據該方波觸發子電路產生的公共電壓將各該第一電極電壓切換至公共電壓;或當該第二電極電壓為公共電壓時,該切換子電路根據該方波觸發子電路產生的零電位電壓將該第二電極電壓和各該第一電極切換至零電位電壓。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顯示切換裝置,其中該處理單元包括:一檢測模組,用以檢測該立體顯示裝置的該使用狀態;一確定模組,用以根據該使用狀態,確定是否需要進行顯示模式切換;以及一發送模組,用以根據該確定模組確定需要進行顯示模式切換時,發送該顯示模式切換指令。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顯示切換裝置,其中該使用狀態包括該立體顯示裝置的運行環境、用戶操作行為或/及螢幕顯示模式,該檢測模組用於檢測正在運行的3D應用的2D/3D切換方式及當前螢幕的顯示模式。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顯示切換裝置,於3D應用的2D/3D切換方式中,當該立體顯示裝置擁有焦點且視窗為非最小化狀態時,切換螢幕為3D顯示模式,當3D應用退出、失去焦點或者為視窗最小化狀態時,切換螢幕為2D顯示模式;當該立體顯示裝置擁有焦點且視窗為非最小化狀態的前提下,當使用者主動點擊應用介面的一3D設置按鈕時,切換螢幕為3D顯示模式,當使用者主動點擊應用介面的一2D設置按鈕 時,切換螢幕為2D顯示模式;或當該立體顯示裝置啟動一人臉追蹤模組,擁有焦點且視窗為非最小化狀態的前提下,當該人臉追蹤模組識別到使用者面部,並且使用者處於最佳3D顯示區域時,切換螢幕為3D顯示模式,當該人臉追蹤模組識別不到使用者面部,或使用者未處於最佳3D顯示區域時,切換螢幕為2D顯示模式。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顯示切換裝置,其中該確定模組用於根據3D應用的2D/3D切換方式和當前顯示模式,確定是否需要進行顯示模式切換。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顯示切換裝置,其中該分光器件包括一液晶透鏡或一液晶狹縫光柵。
  13. 一種立體顯示裝置,包括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至12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顯示切換裝置。
  14. 一種顯示模式切換方法,用於切換一立體顯示裝置的顯示模式,包括:檢測該立體顯示裝置的一使用狀態,並根據該使用狀態確定是否需要進行顯示模式切換,若需要進行顯示模式切換,則發送一顯示模式切換指令;接收該顯示模式切換指令;解析所述顯示模式切換指令;以及當該顯示模式切換指令為3D顯示模式切換為2D顯示模式的切換指令時,對該立體顯示裝置的一分光器件的複數個第一電極均進行放電,放電完成後,向各該第一電極施加一偏轉電壓;或 當該顯示模式切換指令為2D顯示模式切換為3D顯示模式的切換指令時,對該立體顯示裝置的該分光器件的各該第一電極進行放電,放電完成後,向各該第一電極施加一驅動電壓。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顯示模式切換方法,其中對各該第一電極進行放電,包括:當該立體顯示裝置的該分光器件的一第二電極電壓為零電位電壓時,將各該第一電極電壓切換至零電位電壓;當該立體顯示裝置的該分光器件的該第二電極電壓為公共電壓時,將各該第一電極電壓切換至公共電壓;或當該立體顯示裝置的該分光器件的該第二電極電壓為公共電壓時,將該第二電極電壓和各該第一電極切換至零電位電壓。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顯示模式切換方法,其中該使用狀態包括該立體顯示裝置的運行環境、用戶操作行為或/及螢幕顯示模式,檢測該立體顯示裝置的該使用狀態包含:檢測正在運行的3D應用的2D/3D切換方式及當前螢幕的顯示模式。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顯示模式切換方法,其中3D應用的2D/3D切換方式包括:3D應用擁有焦點且視窗為非最小化狀態時,切換螢幕為3D顯示模式;當3D應用退出、失去焦點或者為最小化狀態時,切換螢幕為2D顯示模式;3D應用擁有焦點且視窗為非最小化狀態的前提下,當使用者主動點擊應用介面的一3D設置按鈕時,切換螢幕為3D顯示模式;當使用者主動點擊應用介面的一2D設置按鈕時,切換螢幕為2D顯示模式;或 3D應用啟動一人臉追蹤模組,擁有焦點且視窗為非最小化狀態的前提下,當該人臉追蹤模組識別到使用者面部該並且使用者處於最佳3D顯示區域時,切換螢幕為3D顯示模式;當該人臉追蹤模組識別不到使用者面部,或使用者未處於最佳3D顯示區域時,切換螢幕為2D顯示模式。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顯示模式切換方法,其中根據該使用狀態確定是否需要進行顯示模式切換包括:根據3D應用的2D/3D切換方式和當前顯示模式,確定是否需要進行該顯示模式切換。
TW104140589A 2014-12-30 2015-12-03 驅動電路、立體顯示裝置、顯示切換裝置及其方法 TWI6100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201410842797.X 2014-12-30
CN201410842797.XA CN104503182B (zh) 2014-12-30 2014-12-30 驱动电路、立体显示设备、显示切换装置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24061A TW201624061A (zh) 2016-07-01
TWI610098B true TWI610098B (zh) 2018-01-01

Family

ID=52944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40589A TWI610098B (zh) 2014-12-30 2015-12-03 驅動電路、立體顯示裝置、顯示切換裝置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03182B (zh)
TW (1) TWI6100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92123B (zh) * 2015-07-10 2018-01-12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 液晶透镜及立体显示装置
CN106710542B (zh) * 2015-11-18 2019-11-22 深圳超多维科技有限公司 驱动电路、液晶透镜、立体显示装置以及液晶微透镜
CN108766348B (zh) * 2018-08-24 2023-11-24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及二维/三维可切换显示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437862A (zh) * 2013-03-29 2014-10-0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應用於觸控與可切換2d/3d模式的控制系統
TW201441996A (zh) * 2013-04-19 2014-11-01 Novatek Shanghai Co Ltd 顯示裝置及其影像顯示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29949B (zh) * 2011-05-18 2014-03-11 Juilan Yu 2d/3d可轉換立體顯示器及其控制電極基板
CN202693963U (zh) * 2012-08-10 2013-01-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光栅及显示装置
CN103676286A (zh) * 2012-08-31 2014-03-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光栅面板、立体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JP6028975B2 (ja) * 2012-12-05 2016-11-24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KR101977251B1 (ko) * 2012-12-18 2019-08-2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멀티 뷰 무안경 입체 영상 표시장치와 그 최적 시청 거리 제어 방법
CN103149692B (zh) * 2013-02-05 2015-10-28 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 立体显示装置及其电子装置
JP6277544B2 (ja) * 2013-02-27 2018-02-14 Tianma Japan株式会社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端末装置
KR102018759B1 (ko) * 2013-03-08 2019-09-0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스위쳐블 프레넬 렌즈와 그 제조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437862A (zh) * 2013-03-29 2014-10-0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應用於觸控與可切換2d/3d模式的控制系統
TW201441996A (zh) * 2013-04-19 2014-11-01 Novatek Shanghai Co Ltd 顯示裝置及其影像顯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03182B (zh) 2016-07-06
TW201624061A (zh) 2016-07-01
CN104503182A (zh) 2015-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5634B (zh) 透明自動立體顯示器
US20160131918A1 (en) Stereoscopic im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display
TWI610098B (zh) 驅動電路、立體顯示裝置、顯示切換裝置及其方法
US9602767B2 (en) Telepresence experience
KR102134904B1 (ko) 3차원 표시 장치 및 3차원 표시 장치용 액정 렌즈부
RU2008139308A (ru) Автостереоскопиче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тображения, использующее матрицы управляемых жидкокристаллических линз для переключения режимов 3d/2d
WO2005045488A1 (en) Waveguide for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JP2007219526A (ja) 立体画像変換パネル及びこれを有する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JP2007226231A (ja) 立体画像変換パネル及びそれを有する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JP6327062B2 (ja) 表示装置
KR20120047534A (ko) 광학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US20150268478A1 (en) Display device
JP2012003072A (ja) レンズアレイ素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WO2013073147A1 (ja) 画像表示装置
JP5919510B2 (ja) 画像表示装置
WO2012086532A1 (ja) 表示装置
US978498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thereof
KR101147088B1 (ko) 화상전환용 액정표시소자
TWI444665B (zh) 具切換模式之顯示裝置
TWI451381B (zh) 顯示2d/3d畫面的液晶顯示器及其方法
JP4826700B2 (ja) 立体表示装置
JP4501370B2 (ja) 表示装置
JP2013101165A (ja) シングルチップ液晶立体メガネ
KR101787980B1 (ko) 입체영상 디스플레이장치
CN207817322U (zh) 电动汽车3d视觉中控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