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09111B - 縫紉機的穿線裝置及縫紉機 - Google Patents

縫紉機的穿線裝置及縫紉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09111B
TWI609111B TW102148323A TW102148323A TWI609111B TW I609111 B TWI609111 B TW I609111B TW 102148323 A TW102148323 A TW 102148323A TW 102148323 A TW102148323 A TW 102148323A TW I609111 B TWI609111 B TW I60911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hreading
wire
hook
line
need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483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02333A (zh
Inventor
長内康弘
小宮靖彦
Original Assignee
車樂美縫衣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車樂美縫衣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車樂美縫衣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023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23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91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911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87/00Needle- or looper- threading devices
    • D05B87/02Needle- or looper- threading devices with mechanical means for moving thread through needle or looper eye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47/00Needle-thread tensioning devices; Applications of tensometers
    • D05B47/04Automatically-controlled tension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Description

縫紉機的穿線裝置及縫紉機
本發明是有關一種將縫紉機的線插通至縫針的針孔中的縫紉機的穿線裝置、及縫紉機。
以往,為了對縫紉機的縫針穿線,提出了各種穿線裝置。例如,專利文獻1所示的穿線裝置具有在前端形成著捕捉線的鎖部的穿線針鉤(hook)。該穿線針鉤藉由利用線保持機構而捕捉以在針的針孔附近繃直的狀態拉伸的線,並從針孔抽出而進行穿線動作。
在穿線裝置中,從針孔抽出的穿線針鉤為了更確實地將線從針孔抽出,而向針孔的上方向移動。在該上方向的移動中,利用針孔中的摩擦力或線本身的重量,使線脫離針鉤的鉤部,從而完成穿線動作。
[背景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8-173676號公報
然而,在針鉤捕捉到線的時刻,利用線保持機構而拉伸在針孔附近的線的繃直開始鬆弛。然後,當捕捉到線的針鉤從針孔中抽出時,線脫離線保持機構,因此線的繃直急速地減少。因此,有在針鉤從針孔抽出的時刻線脫離針鉤的鉤部,穿線動作在線僅從針孔中抽出少量的狀態下結束的問題。
僅抽出少量的狀態的線停留在針孔附近。因此,縫紉機的作業者必須藉由以手指捏住位於針孔附近的線並抽出來完成穿線動作,穿線作業變得繁瑣。另外,當捏住位於針孔附近的線時,難以捏住線而不觸碰針,在安全性的方面存在問題。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如上所述的現有技術之問題點而提出,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更確實地從針孔抽出線的縫紉機的穿線裝置、及縫紉機。
用以解決如上所述的問題的縫紉機的穿線裝置的特徵在於包括:針桿(needle bar)支撐部,安裝著針桿,所述針桿保持具有針孔的針;穿線軸,可上下移動且可轉動地被支撐;線保持機構,由所述穿線軸保持,且在所述針孔的前表面使所述線以成 為大致水平的方式繃直;及穿線機構,由所述穿線軸保持,且包括針鉤,所述針鉤利用所述穿線軸的轉動而在所述針孔中出沒;且所述針鉤包括在前端部分捕捉線的捕捉部,所述捕捉部包括供所述線出入的線通路、及保持所述線的線保持空間,且所述線通路是以變得最窄的部分的寬度窄於所述線保持空間的寬度的方式形成。
所述線是以繃直的狀態在所述線通路中出入,且也能夠以所述線通路變得最窄的部分的寬度窄於所述線未繃直的狀態下的所述線的外徑的方式形成。
也可在所述線通路設置凸部。所述針鉤的前端形成為鉤形狀,且所述線通路也可由所述鉤形狀的根部部分與前端部分形成,且在所述根部部分或前端部分形成著凸部。
所述針鉤也可能夠沿上下方向移動地設置,且所述凸部是以前端部分朝向所述針鉤的移動方向的方式設置。所述凸部也可為帶圓弧的形狀。
用以解決如上所述的問題的縫紉機也可包括所述穿線裝置。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可更確實地從針孔抽出線的縫紉機的穿線裝置、及縫紉機。
10‧‧‧針桿支撐體
10a‧‧‧上針桿支撐部
10b‧‧‧下針桿支撐部
10c‧‧‧軸承部
11、25‧‧‧彈簧
12‧‧‧針桿
13‧‧‧針夾
13a‧‧‧掛線部
14‧‧‧限位銷
20‧‧‧穿線軸
21‧‧‧導軸
21a‧‧‧導件
22‧‧‧連接構件
22a‧‧‧第1連接板
22b‧‧‧第2連接板
23‧‧‧銷
24‧‧‧連杆
30‧‧‧夾線部
30a‧‧‧夾線面
30b‧‧‧導件
30c‧‧‧掛線槽
31‧‧‧軸承孔
32‧‧‧銷
33‧‧‧壓線部
33a‧‧‧壓線爪
34‧‧‧板簧
40‧‧‧針鉤固定座
41‧‧‧軸承孔
42‧‧‧連接孔
43‧‧‧穿線針鉤
43a、43b‧‧‧凸部
44‧‧‧導引板
a1、b1‧‧‧針桿支撐孔
b2、c2‧‧‧穿線軸支撐孔
b3、c3‧‧‧導軸支撐孔
A‧‧‧穿線裝置
A1‧‧‧針桿支撐部
A2‧‧‧穿線軸部
A3‧‧‧線保持機構
A4‧‧‧穿線機構
B‧‧‧電動機部
B1‧‧‧電動機
B2‧‧‧齒輪
B3‧‧‧臂部
H‧‧‧針孔
N‧‧‧針
O‧‧‧捕捉部
O1‧‧‧線通路
O2‧‧‧線保持空間
圖1是表示實施方式中的具有穿線保持機構的穿線裝置、及作為穿線裝置的驅動源的電動機(motor)部的立體圖。
圖2是驅動穿線裝置的電動機部的立體圖。
圖3是表示穿線裝置的各機構的構成的前視圖。
圖4是表示穿線裝置的立體圖。
圖5是表示穿線裝置的前視圖。
圖6是表示穿線裝置的後視圖。
圖7是表示穿線裝置的針桿支撐部的分解立體圖。
圖8是表示穿線裝置的穿線軸部的分解立體圖。
圖9是表示穿線裝置的線保持機構的立體圖。
圖10是表示穿線裝置的線保持機構的前視圖。
圖11是表示穿線裝置的線保持機構的側視圖。
圖12(a)、圖12(b)是表示安裝於穿線裝置的線保持機構的板簧的圖,圖12(a)是立體圖,圖12(b)是側視圖。
圖13(a)、圖13(b)是表示在穿線裝置的線保持機構安裝著板簧的狀態的圖,圖13(a)是側視圖,圖13(b)是圖13(a)的以圓圈包圍的部分的放大圖。
圖14是表示穿線裝置的穿線機構的立體圖。
圖15是表示穿線裝置的穿線機構的前視圖。
圖16是表示穿線裝置的穿線機構的側視圖。
圖17是表示穿線機構的穿線針鉤的立體圖。
圖18是表示穿線機構的穿線針鉤的側視圖。
圖19是表示穿線機構的穿線針鉤的立體圖。
圖20是表示穿線機構的穿線針鉤的側視圖。
圖21是表示穿線裝置中,由作業者進行的掛線作業結束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22是表示由作業者進行的掛線作業完成的狀態的部分放大圖。
圖23是表示壓線部接觸上線的狀態的部分放大圖。
圖24是表示穿線裝置中,下降至針孔附近的線保持機構及穿線機構的立體圖。
圖25(a)、圖25(b)、圖25(c)是表示穿線裝置中,線保持機構及穿線機構的穿線動作的俯視圖。
圖26是表示穿線裝置中,轉動的線保持機構及穿線機構的立體圖。
圖27是表示穿線裝置中,穿線機構捕捉上線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28是表示穿線裝置中,穿線機構捕捉上線的狀態的側視圖。
圖29是表示穿線裝置中,穿線針鉤捕捉上線的狀態的放大圖。
[1.第1實施方式]
以下,對將本發明應用於縫紉機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此外,本發明可應用於鎖式線跡縫紉機或多針縫紉機等各種縫紉機,且可應用於現有及將來可利用的縫紉機。此外,在以下的說明中,存在將作業者相對於縫紉機所處的方向設為前方,且將從作業者觀察的左右設為左右而進行說明的情況。另外,存在將供給上線(needle thread)的一側設為上方而進行說明的情況。
[1.1構成]
以下,對於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一面參照圖式一面進行詳細說明。首先,參照圖1~圖3,對縫紉機的穿線裝置A的整體構成進行說明。如圖1所示,在穿線裝置A安裝著電動機部B。在本實施方式中,設為穿線裝置A由電動機部B驅動而進行說明。此外,穿線裝置A的驅動機構並不限定於利用電動機部B而進行驅動,也可使用其他驅動機構,或以手動進行驅動。
電動機部B是驅動穿線裝置A的機構,如圖2所示,包含電動機B1、齒輪(gear)B2、及臂部(arm)B3。臂部B3設置為藉由將電動機B1的旋轉運動經由齒輪B2傳遞至臂部B3而可上下移動。臂部B3的前端部分是連結於下述穿線裝置A的連杆(lever)24。穿線裝置A由於下述連杆24連結於臂部B3,因此藉由連動於臂部B3的上下移動而進行穿線動作。
穿線裝置A是進行在針N的針孔H中穿線的動作的裝置,如圖3所示,具有針桿支撐部A1、穿線軸部A2、線保持機構A3、及穿線機構A4。在圖3中,以斜線表示穿線軸部A2。以下,參照圖4~圖16,對各構件的構成進行詳細說明。
(1)針桿支撐部A1
針桿支撐部A1是保持在前端部分安裝針N的針桿12的構件。如圖4~圖7所示,針桿支撐部A1具有針桿支撐體10。
(a)針桿支撐體10
針桿支撐體10是以成為大致平行的方式支撐針桿12、下述穿線軸20及導軸21的構件。針桿支撐體10是安裝於未圖示的縫紉機框架(frame),且支撐針桿12使其可沿與上下移動及送布方向正交的方向(左右)搖動。
如圖7所示,在針桿支撐體10的側面的上端側,設置著上針桿支撐部10a。另外,在針桿支撐體10中,在設置著上針桿支撐部10a的側面的下端,設置著下針桿支撐部10b。在上針桿支撐部10a,設置著針桿支撐孔a1。在下針桿支撐部10b,設置著針桿支撐孔b1、穿線軸支撐孔b2、及導軸支撐孔b3(圖示於圖5中)。針桿支撐體10以針桿支撐孔a1及針桿支撐孔b1來支撐針桿12。
在針桿支撐體10的上針桿支撐部10a與下針桿支撐部 10b之間,設置著作為支撐下述穿線軸20及導軸21的構件的軸承部10c。在軸承部10c,設置著穿線軸支撐孔c2及導軸支撐孔c3(圖示於圖6中)。針桿支撐體10以穿線軸支撐孔b2及穿線軸支撐孔c2來支撐穿線軸20,且以導軸支撐孔b3及導軸支撐孔c3來支撐導軸21。
在針桿支撐體10的上端側,在設置著上針桿支撐體10a的側面的相反側的側面,安裝著彈簧11的一端。彈簧11的另一端是安裝於下述穿線軸部A2的連杆24。
(b)針桿12
針桿12如圖7所示,是在前端部分安裝針N的棒狀的構件。針桿12是以上端側插入至上針桿支撐部10a的針桿支撐孔a1,且下端側插入至下針桿支撐部10b的針桿支撐孔b1,從而成為可進行上下方向的滑動的方式由針桿支撐體10支撐。在針桿12安裝著針夾13及限位銷(pin stopper)14。
針夾13是用以將針N固定於針桿12並保持的構件,設置在針桿12的前端(下端)部分。利用針夾13,以使針N的針孔H朝向縫紉機的縫製方向(前後方向)的方式藉由螺旋固定而在針桿12固定針N。另外,在針夾13設置著掛線部13a。在掛線部13a掛設從未圖示的作為上線供給源的線軸供給的上線。
限位銷14是限制線保持機構A3及穿線機構A4的下降位置的構件。在限位銷14,當線保持機構A3及穿線機構A4到達 針N的針孔H的位置時,接觸下述穿線軸20的銷(pin)23,從而使穿線軸20及線保持機構A3及穿線機構A4的下降停止,並沿穿線軸20的周方向轉動。限位銷14在針桿12中,安裝於可利用與銷23的接觸,而使線保持機構A3及穿線機構A4到達針孔H的位置的位置。限位銷14具有使銷23停止的停止用突起、及具有空間而保持銷23的保持槽(參照圖5)。
(2)穿線軸部A2
穿線軸部A2是連結線保持機構A3及穿線機構A4,且使這些機構進行上下移動及轉動的構件,由針桿支撐體10支撐。穿線軸部A2使線保持機構A3及穿線機構A4從針夾13附近的高度(待機位置)起至可於針N的針孔H中穿線的高度(穿線位置)為止進行上下移動。如圖4~圖6及圖8所示,穿線軸部A2具有穿線軸20、導軸21、及連接(link)構件22。
(a)穿線軸20
穿線軸20是成為使線保持機構A3及穿線機構A4進行上下移動及轉動的軸的棒狀的構件。穿線軸20如圖6所示,是以上端側插入至軸承部10c的穿線軸支撐孔c2,且下端側插入至下針桿支撐部10b的穿線軸支撐孔b2,從而可進行上下方向的滑動及轉動的方式由針桿支撐體10支撐。如圖8所示,在穿線軸20安裝著銷23、連杆24、及彈簧25。另外,如圖5所示,在穿線軸 20的下端安裝著線保持機構A3及穿線機構A4。
銷23如上所述,具有接觸針桿12的限位銷14,使穿線軸20的下降停止,並使穿線軸20沿周方向轉動的作用,且設置在穿線軸20的上端側。銷23是以在穿線軸20的上端側,與穿線軸20的軸方向成大致直角的方式貫通並固著。銷23是以兩端從穿線軸20的直徑方向向外部突出的方式設置。
連杆24是連結於電動機部B的臂部B3,藉由臂部B3的上下移動而移動的構件,且設置在穿線軸20的上端側。連杆24具有供導軸21的上端側插入的孔。在連杆24設置著使穿線軸20轉動的凸輪(cam)機構。
另外,如圖4所示,在連杆24,安裝著一端安裝於針桿支撐體10的彈簧11的另一端。因此,彈簧11成為架設於針桿支撐體10與連杆24之間,利用彈簧11的彈簧的彈力,而對連結於穿線軸部A2的線保持機構A3及穿線機構A4向上方賦能。
彈簧25是對穿線軸20向上方賦能的構件,且在穿線軸20中,安裝於銷23的下方。在銷23的下方,彈簧25是以位於針桿支撐體10的軸承部10c與銷23之間的方式安裝。彈簧25具有在接觸軸承部10c的情況下,利用其彈力而對穿線軸20向上方賦能的作用。
(b)導軸21
導軸21是成為使線保持機構A3向穿線軸20的轉動方向 的反方向轉動的導件(guide)的棒狀構件。如圖6所示,導軸21是以上端側插入至軸承部10c的導軸支撐孔c3,且下端側插入至下針桿支撐部10b的導軸支撐孔b3,從而成為可進行上下方向的滑動及轉動的方式由針桿支撐體10支撐。導軸21的上端安裝於穿線軸20的連杆24,從而與穿線軸20同步地進行上下移動及轉動。在導軸21的下端,安裝著在底面具有導件槽的導件21a。在導件21a的一端,插入有穿線軸20。在導件21a連結有連接構件22。
(c)連接構件22
連接構件22是用以連動於穿線軸20的轉動,以線保持機構A3的穿線軸20為中心,向穿線軸20的轉動方向的反方向轉動的構件。連接構件22包含第1連接板22a、及第2連接板22b。從第2連接板22b突出的銷貫通第1連接板22a的孔而嵌入至導件21a的導件槽。分別在第1連接板22a連結有線保持機構A3,在第2連接板22b連結有穿線機構A4。
(3)線保持機構A3
線保持機構A3是保持掛設於針桿12的掛線部13a的上線的端部側的構件。如圖4~圖6及圖9~圖11所示,線保持機構A3具有可上下移動地設置,且夾住掛設於掛線部13a的線的端部的夾線部30。如圖9所示,在夾線部30形成著軸承孔31與銷 32。夾線部30藉由在軸承孔31固定穿線軸20,而可轉動地安裝在穿線軸20的下部。夾線部30利用銷32而與第一連接板22a連結。另外,在夾線部30安裝著壓線部33與板簧34。
(a)夾線部30
夾線部30是夾住上線的端部的構件。如圖4所示,固定於穿線軸20的夾線部30是以當線保持機構A3位於待機位置時,向針N側彎曲的方式設置著夾線面30a。如圖11所示,在夾線面30a形成著V字狀的導件30b。以從該導件30b連續的方式,以切入的方式形成著具有可夾持上線的程度的寬度的掛線槽30c。上線藉由以滑入的方式插入至該掛線槽30c,而由夾線部30夾持。掛線槽30c也可藉由朝向切口的末端而寬度逐漸變窄地形成而設為V字狀的切口,從而可更牢固地保持上線。
(b)壓線部33
壓線部33是接觸掛設於掛線部13a與夾線部30的上線的構件。壓線部33藉由接觸上線,而導引上線的位置,並且使上線繃直。即,藉由於線保持機構A3及穿線機構A4從待機位置向穿線位置移動時,使壓線部33接觸上線,而上線以位於針N的針孔H的前表面的方式受到導引。另外,藉由使壓線部33接觸上線,而在針孔H的前表面,上線以成為大致水平的方式繃直。
壓線部33是以與夾線部30保持規定的位置關係的方式 設置。如圖9及圖10所示,壓線部33是形成於軸承孔31與夾線部30之間,因此當線保持機構A3插通至穿線軸20時,成為設置在夾線部30與作為線供給源側的掛線部13a之間。
壓線部33是與夾線面30a大致平行地設置的、從夾線面30a側觀察時為L字狀的板構件。即,具有安裝於夾線部30的面、及與其邊正交而接觸上線的面。此外,壓線部33的形狀並不限定於L字狀,也可設為方形的壓線部33而以其下表面接觸線。
壓線部33的下表面能夠以與作為夾線位置的夾線部30的掛線槽30b成為大致平行的方式設置。更優選為,如圖10及11所示,壓線爪33a的下表面能夠以比夾線部30的掛線槽30b的位置更靠下方的方式設置。壓線部33藉由以與夾線部30保持所述位置關係的方式設置而接觸上線。
在壓線部33,以從接觸上線的面的端部向水平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著壓線爪33a。壓線爪33a是當夾線部30b下降至掛線部13a的更下側時,最先接觸上線的構件。另外,壓線爪33a的下表面是以成為隨著接近前端而朝向下方的傾斜面的方式形成。
(c)板簧34
板簧34是對由夾線部30夾住的上線賦予張力的構件,且安裝於夾線部30。如圖12(a)、圖12(b)所示,板簧34是安裝於形成導件30b與掛線槽30c的在上下方向上對向的面中的位於上方的面側。以下,將位於上方的面設為上表面,並將對向的 位於下方的面設為下表面而進行說明。
板簧34如圖13(a)、圖13(b)的放大圖所示,是以覆蓋形成導件30b及掛線槽30c的上表面的方式安裝。板簧34在掛線槽30c形成為V字狀的情況下,可配合於掛線槽30c的上表面的形狀地進行加工。此外,也可藉由將掛線槽30c設為單純的切口,並在板簧34的上表面設置傾斜面而形成V字狀的掛線槽30c。
板簧34朝向下方賦能。因此,於在掛線槽30c掛設有上線的情況下,成為向按壓上線的方向賦能。利用該作用力,而更牢固地保持由夾線部30夾住的上線,另外,提升在穿線位置拉伸的線的繃直程度。此外,作為對上線賦予張力的構件,並不限定於板簧,也可使用橡膠等彈性構件。另外,也可設為在形成導件30b及掛線槽30c的下表面安裝張力賦予構件,從而朝向上方賦能的構成。
(4)穿線機構A4
穿線機構A4是用以將掛設於掛線部13a與夾線部30的上線穿入針N的針孔H的構件。如圖4~圖6所示,穿線機構A4與線保持機構A3是以隔著穿線軸20而對向的方式設置。穿線機構A4如以下說明般,具有如下構成:線保持機構A3使保持於針N的前表面的上線從針N的後表面進入針孔H並卡住後後退,由此可在針孔H中穿入上線。
穿線機構A4具有作為連結穿線軸20與穿線機構A4的 構件的針鉤固定座(hook holder)40。針鉤固定座40如圖4及5所示,具有軸承孔41與連接孔42。針鉤固定座40藉由在軸承孔41固定穿線軸20,而以沿與穿線軸20的轉動方向相同的方向轉動的方式一體地安裝於穿線軸20的下部。針鉤固定座40利用連接孔42而與第2連接板22b連結。另外,在針鉤固定座40安裝著穿線針鉤43與兩片導引板44。
(a)穿線針鉤43
如圖14~圖16所示,穿線針鉤43是利用鉤狀爪勾住上線而穿入針孔H的構件。穿線針鉤43是以利用穿線軸20的旋轉而與針鉤固定座40共同轉動,從而在針H針孔N中出沒的方式構成。穿線針鉤43的前端部分形成為可插入針H的針孔N的大小的鉤狀。
在圖17~圖20中,表示本實施方式的穿線裝置A中使用的穿線針鉤43的例。穿線針鉤43如圖18所示,在前端部分具有捕捉線的捕捉部O。該捕捉部O包含供線出入的線通路O1及保持由穿線針鉤43捕捉的線的線保持空間O2。線通路O1是以線通路O1變得最窄的部分的寬度窄於線保持空間O2的寬度的方式形成。線保持空間O2具有可充分地保持線的程度以上的寬度即可。
如下所述,穿線針鉤43捕捉以繃直的狀態拉伸的線。即,線是以繃直的狀態通過線通路O1。在該情況下,線通路O1也能夠以線通路O1變得最窄的部分的寬度窄於線未繃直的狀態下的 線的外徑的方式形成。即,以與由穿線針鉤43捕捉的線的中心軸正交的方向的長度短於未繃直的線的外徑的方式形成。
線通路O1變得最窄的部分的寬度可根據穿線針鉤43捕捉的線的粗度而適當設計。但如下所述,優選設計為繃直的狀態的線可出入的寬度,且可防止繃直鬆弛的狀態的線從線保持空間O2中釋放的寬度。
圖17~圖20所示的穿線針鉤43的例是藉由對如上所述的具有線通路O1的穿線針鉤43,在線通路O1設置凸部而形成的。凸部具有藉由形成於線通路O1而縮窄線通路O1的寬度的作用。在圖17~圖20的穿線針鉤43,線通路O1是由形成穿線針鉤43的鉤形狀的根部部分與前端部分形成。
另外,圖17及圖18是在形成穿線針鉤43的鉤形狀的前端部分設置凸部43a而成的。另外,圖19及圖20是在形成穿線針鉤43的鉤形狀的根部部分設置凸部43b而成的。此外,也可於在線通路O1中對向的兩個面、即鉤形狀的前端部分及根部部分設置凸部,從而使線通路O1的寬度變窄。
如下所述,穿線針鉤43在以捕捉到線的狀態從針孔H抽出後,沿針孔的上下方向移動。在該情況下,優選凸部是以前端部分朝向穿線針鉤43的移動方向方式設置。凸部的前端部分在凸部為半球狀的情況下是指其頂點,在為方形的情況下是指其頂邊。
如下所述,例如,在穿線針鉤43以捕捉到線的狀態向上方移動的情況下,優選凸部是設置在形成穿線針鉤43的鉤形狀的 前端部分。藉由在鉤形狀的前端部分設置凸部,而成為在穿線針鉤43的與移動方向對向的部分、即在形成線通路O1的面中的下側設置凸部。此外,在穿線針鉤43向上方移動的情況下,也可在鉤形狀的根部部分設置凸部。
另外,凸部也可設為帶圓弧的形狀。藉由設為帶圓弧的形狀,而可防止線在出入時受損。所謂帶圓弧的形狀意為具有曲面形狀,且不存在具有頂點的角。曲面形狀並不限定於正圓的弧的形狀,只要不存在角即可視為曲面形狀。尤其,優選將在線通路O1出入的線接觸的部分設為帶圓弧的形狀,以使出入時線不會卡在凸部。
(b)導引板44
導引板44是當上線配置於針H的針孔N前時,將上線沿上下方嚮導引至適合穿線針鉤40捕捉上線的位置的構件。導引板44如圖16所示,是以夾持穿線針鉤43的方式設置,且與穿線針鉤43同樣地,利用穿線軸20的旋轉而與針鉤固定座40共同轉動。
[1.2動作]
對具有如上的線保持機構A3的穿線裝置A的穿線的動作例進行說明。首先,對由作業者進行的掛線作業進行說明。掛線作業是在線保持器機構A3及穿線機構A4位於待機位置的狀態下進行的。
對於從線軸被導引至針桿12附近的上線,由縫紉機的作業者進行的掛線作業為以下兩種作業。
(1)在針桿12的掛線部13a掛設上線。
(2)將掛設於掛線部13a的上線的端部側掛設在夾線部30。
在所述(2)中,夾線部30的掛線槽30c形成為朝向切口的末端而寬度變窄,因此得以確實地保持上線。另外,板簧34對被夾持的線向下方賦能,因此上線保持的確實性提高。
將在掛線部13a及夾線部30掛設有上線的狀態的穿線裝置A示於圖21及圖22。從圖22的部分放大圖也明顯可知,上線只掛設於掛線部13a及夾線部30這兩點,尚未具有繃直狀態。
其次,對利用穿線裝置A而進行的穿線動作進行說明。電動機部B的電動機B1被驅動,使臂部B3向下方移動。這時,與臂部B3連結的連杆24也抵抗安裝於連杆24的彈簧11的力而向下方移動。由於在連杆24連結有穿線軸20與導軸21,因此穿線軸20及導軸21也向下方移動。
在穿線軸20安裝著線保持機構A3及穿線機構A4。因此,線保持機構A3及穿線機構A4也從待機位置向下方移動。這時,如圖23所示,當線保持機構A3的下降開始時,在掛設於掛線部13a與夾線部30的上線,接觸位於掛線部13a與夾線部30之間的壓線部33的壓線爪33a的下表面。
因此,利用壓線部33而將掛設於掛線部13a與夾線部30 的上線繃直。在壓線部33的下表面設置在比夾線部30的夾線位置更靠下方的情況下,與設置在與夾線位置相同高度的情況相比,得以更強地繃直。另外,由於壓線爪33a的前端部分向下方側傾斜,因此上線被誘導至作為壓線位置的壓線爪33a的根部側而不會脫離壓線部33。
而且,利用電動機部B,使連杆24向下方移動至線保持機構A3及穿線機構A4可在針N的針孔H中穿線的位置。如圖24所示,在下降至穿線位置的線保持裝置A3中,掛設於掛線部13a與夾線部30的上線是利用壓線部33而以隔出空間位於針N的針孔H的前表面的方式受到導引。另外,利用壓線部33,而上線在針孔H的前表面被大致水平地拉伸,並保持對穿線動作而言充分的繃直狀態。
此外,在從未圖示的線軸起的上線供給路中上線被掛設於複數個掛線,因此在上線供給側於上線產生阻力。因此,藉由使壓線部33接觸並按壓掛設於掛線部13a與夾線部30的線,從而上線可在針孔H前保持對穿線動作而言充分的繃直而拉伸。另外,利用板簧34而對掛設於夾線部30的上線向下方賦能,因此對上線施加張力,從而更確實地保持線的繃直狀態。
當線保持機構A3與穿線機構A4下降至穿線位置時,穿線軸20的銷24藉由接觸針桿12的限位銷14的停止用突起而停止下降。在該狀態下當連杆24進一步向下方移動時,利用設置在連杆24的凸輪機構而使銷23轉動。因此,使穿線軸20轉動。
如圖25(a)、圖25(b)、圖25(c)及圖26所示,穿線軸20藉由轉動而使安裝於穿線軸20的穿線機構A4轉動,並且也使線保持機構A3轉動。穿線機構A4中,針鉤固定座40沿與穿線軸20的轉動方向相同的方向轉動。利用該轉動,而使針鉤固定座40向前方向轉動,並使穿線針鉤43插通至針N的針孔H中。
線保持機構A3藉由連接構件22沿導件21a的導件槽移動,而沿穿線軸20的轉動方向的反方向轉動。利用該轉動,而使線保持機構A3向後方向轉動。因此,使藉由掛設於掛線部13a與夾線部30且接觸壓線部33而繃直的上線向針N的針孔H的前表面移動。
這樣一來,如圖26~圖28所示,從針孔H的後方插通至針孔H的穿線機構A4的穿線針鉤43的鉤狀的前端部捕捉由線保持機構A3於針孔H的前表面保持的上線。此時,在線保持機構A3中保持為繃直狀態的線利用穿線機構A4的導引板44,而以成為適合穿線針鉤40捕捉線的位置的方式、即以線在針孔H的前表面成為水平的方式受到導引。
由於線利用線保持機構A3而保持繃直狀態,所以線的外徑與未繃直的狀態相比變細。因此,上線從形成為窄於未繃直的狀態的線的外徑的線通路O1,被導入線保持空間O2,因此由穿線針鉤43捕捉。另外,在設置在線通路02的凸部為帶圓弧的形狀的情況下,防止穿線針鉤43捕捉線時使線受損。
其次,電動機部B對於連杆24的力釋放,利用彈簧11 及彈簧25的彈力,而對穿線軸20及導軸21向上方賦能。這樣一來,線保持機構A3及穿線機構A4向穿線軸20及導軸21下降時的反方向動作。即,穿線機構A4向後方向轉動,因此以穿線針鉤40捕捉上線的狀態從針孔H抽出,從而進行對於針N的針孔H的上線的穿線。
而且,當連杆24向上方移動時,線保持機構A3及穿線機構A4也上升。這樣一來,線保持機構A3在向前方向轉動後向上方移動期間,從夾線部30放出上線。夾線部30的掛線槽30b牢固地保持上線,但由於線保持機構A3以上線被穿線針鉤40捕捉的狀態向前方向轉動,所以保持方向變化。因此,上線變得容易脫離掛線槽30b。另外,V字狀的掛線槽30b成為從切口的末端部分朝向開始部分而寬度變寬,因此當線保持機構A3沿線脫離的方向移動時,順利地放出線。
當連杆24向上方移動時,穿線機構A4以穿線針鉤43捕捉上線的狀態向上方移動。藉由以穿線針鉤43提升上線,而使線脫離線保持機構A3。因此,在對於針N的針孔H的穿線結束後,線保持機構A3放出線,因此從針孔H抽出的上線的長度變長。
當穿線針鉤43向上方移動時,由於在針孔H中線所產生的摩擦或線的自重,因此對線產生朝向下方的拉伸力。此時,在相對於穿線針鉤43向上方移動,以使穿線針鉤43的凸部43a的前端部分朝向上方的方式設置的情況下,有效地防止向下方拉伸的線從線通路O1放出。
從穿線針鉤43捕捉到線時起線的繃直開始鬆弛,當線脫離線保持機構A3時,線的繃直急速地減少。如此,當線的繃直鬆弛時,線的外徑逐漸膨脹。即,當線的繃直鬆弛時,線的外徑變得寬於線通路O1寬度。因此,得以防止當線的繃直開始鬆弛以後線從線通路O1放出。即,如圖29所示,線停留在線保持空間O2中的時間變長。因此,利用穿線針鉤43,而使線不停留在針孔H的附近地被抽出。如上,本實施方式的利用穿線裝置A而進行的穿線動作結束,線保持機構A3及穿線機構A4返回待機位置。然後,在穿線機構A4上升至待機位置附近的過程中,線脫離穿線針鉤43。
[1.3作用效果]
具有如上構成的本實施方式的穿線裝置A的作用效果如下所述。
(1)由於線通路O1變得最窄的部分的寬度形成為窄於線保持空間O2的寬度,因此保持在線保持空間O2中的線不易脫離穿線針鉤43。因此,可更確實地從針孔H抽出線。
(2)在線通路O1以窄於未繃直的線的外徑的方式形成的情況下,得以在穿線動作中更確實地捕捉線,從而防止線脫離穿線針鉤43。因此,可使線不停留在針孔H的附近而更確實地完成穿線動作。因此,可容易地完成穿線作業而無需由作業者抽出 線。另外,可降低作業者觸碰針N的可能性,因此可提高穿線作業的安全性。另外,由於降低了作業者觸碰針N的頻率,因此也可防止生銹等針N的劣化。
(3)另外,利用在線通路02設置凸部這一構成,可不使用其他構件而防止線脫離針鉤。因此,藉由在現有的縫紉機中應用實施方式的穿線裝置,而可產生所述(1)及(2)的作用效果。
(4)藉由在穿線針鉤43中,以朝向穿線針鉤43移動的方向的方式設置凸部的前端部分,而可更有效地防止因針孔H中的摩擦力或線的自重而導致線脫離穿線針鉤43的情況。
(5)藉由將穿線針鉤43的凸部設為帶圓弧的形狀,而可防止在穿線針鉤43捕捉、釋放線時導致線受損。
(6)藉由將如上所述的穿線裝置A應用於縫紉機,而可提供更確實地進行穿線操作的安全性高的縫紉機。
另外,根據所述本實施方式的線保持機構A3,可產生如下的作用效果。
(1)作業者只要將線掛設在掛線部13a與夾線部30這兩個部位即可,因此可順利地進行掛線作業。
(2)現有的線保持機構除掛線部以外,掛線位置還存在兩個部位,因此必須在合計三個部位掛線。與此相對,在本實施方式中,只要在合計兩個部位掛線線即可,因此夾線部30附近的空間(space)變寬,可安全地進行掛線作業。
(3)對於掛設於掛線部13a與夾線部30的線,夾線部30下降至掛線部13a的更下側,從而使壓線部33接觸線。因此,即使於在兩個部位掛線的情況下,也可利用壓線部33而確實地按壓線,因此能夠以繃直的狀態保持線。
(4)壓線部33中接觸線的部分設置在比夾線部30的夾線位置更靠下方處的情況下,可進一步提高並保持線的繃直狀態。
(5)壓線部33的壓線爪33a在接觸上線的部分形成著傾斜面。因此,可防止暫時接觸壓線爪33a的線脫離壓線爪33a並將線誘導至壓線爪33a的根部部分,因此可更確實地以繃直的狀態保持線。
(6)設置在夾線部30的掛線槽30b形成為朝向切口的末端而寬度變窄。因此,可確實地保持由作業者掛設的線,所以可順利地進行掛線作業。另外,由於以掛線槽30b牢固地保持線, 因此能夠以更加繃直的狀態保持線。而且,掛線槽30b從切口的末端部分朝向開始部分而寬度變寬,因此線的放出也變得順利。
(7)由於在夾線部30設置著板簧34,因此可利用板簧34的作用力,而確實地保持掛設於夾線部30的線。另外,可在穿線位置增強線的繃直狀態。
(8)藉由將如上所述的線保持機構A3應用於穿線裝置A,而可順利地進行對穿線裝置A的掛線作業,且可保持對穿線而言充分的線的繃直狀態。因此,可應用可更確實地進行穿線操作的穿線裝置A。
(9)藉由將如上所述的線保持機構A3或穿線裝置A應用於縫紉機,而可提供安全且順利地進行掛線作業、並且能夠以繃直的狀態保持線的縫紉機。
此外,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所述實施方式,可視需要進行各種變更。在所述實施方式中,對穿線裝置A的穿線針鉤43進行了說明,但穿線針鉤43可應用於在縫紉機中捕捉線的構件。另外,藉由形成凸部而以窄於線的外徑的方式形成線通路變得最窄的部分的寬度,但也可將穿線針鉤43形成為具有收縮部分的鉤狀,從而縮窄線通路的寬度。
43‧‧‧穿線針鉤
43a‧‧‧凸部

Claims (6)

  1. 一種縫紉機的穿線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針桿支撐部,安裝著針桿,所述針桿保持具有針孔的針;穿線軸,可上下移動且可轉動地被支撐;線保持機構,由所述穿線軸保持,在所述針孔的前表面使所述線以成為大致水平的方式繃直;及穿線機構,由所述穿線軸保持,且包括針鉤,所述針鉤利用所述穿線軸的轉動而在所述針孔中出沒;且所述針鉤在前端部分包括捕捉線的捕捉部,所述捕捉部包括供所述線出入的線通路、及保持所述線的線保持空間,且所述線通路是以變得最窄的部分的寬度窄於所述線保持空間的寬度的方式形成,所述線是以繃直的狀態通過所述線通路,且所述線通路是以變得最窄的部分的寬度窄於所述線未繃直的狀態下的所述線的外徑的方式形成。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縫紉機的穿線裝置,其中在所述線通路設置著凸部。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縫紉機的穿線裝置,其中所述針鉤的前端形成為鉤形狀,且所述線通路是由所述鉤形狀的根部部分與前端部分形成,且 在所述根部部分或前端部分形成著凸部。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縫紉機的穿線裝置,其中所述針鉤是可沿上下方向移動地設置,且所述凸部是以前端部分朝向所述針鉤的移動方向的方式設置。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縫紉機的穿線裝置,其中所述凸部為帶圓弧的形狀。
  6. 一種縫紉機,其特徵在於,包括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5項中任一項所述的穿線裝置。
TW102148323A 2013-07-10 2013-12-26 縫紉機的穿線裝置及縫紉機 TWI6091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45028A JP6216556B2 (ja) 2013-07-10 2013-07-10 ミシンの糸通し装置およびミシ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2333A TW201502333A (zh) 2015-01-16
TWI609111B true TWI609111B (zh) 2017-12-21

Family

ID=49911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48323A TWI609111B (zh) 2013-07-10 2013-12-26 縫紉機的穿線裝置及縫紉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080269B2 (zh)
EP (1) EP2824229B1 (zh)
JP (1) JP6216556B2 (zh)
CN (1) CN104278450B (zh)
TW (1) TWI6091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95752B2 (ja) * 2013-07-10 2017-09-13 蛇の目ミシン工業株式会社 ミシンの糸保持機構、ミシンの糸通し装置、およびミシン
WO2018144669A1 (en) 2017-02-02 2018-08-09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Downhole tool for gravel packing a wellbore
JP6718188B1 (ja) * 2019-11-28 2020-07-08 株式会社鈴木製作所 ミシンの糸通し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67476A (en) * 1935-03-22 1937-01-12 Singer Mfg Co Needle-threader
US20030019410A1 (en) * 2001-07-12 2003-01-30 Janome Sewing Machine Co. Ltd. Sewing machine with needle threading device
US20050022709A1 (en) * 2003-07-31 2005-02-03 Ebata Yoshikazu Sewing machine and a needle threading device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934A (en) * 1859-02-15 Improvement in instruments for threading needles
US3250447A (en) * 1964-06-19 1966-05-10 Lees & Sons Co James Needle threading tool
DE3642693C1 (de) * 1986-12-13 1988-07-07 Groz & Soehne Theodor Hakennadel(auch Hakenroehrnadel)fuer Naeh-,Stick-,Heftmaschinen und dergl.
US4832240A (en) * 1988-02-08 1989-05-23 Dal-Craft, Inc. Needle threader with needle-holding notch
JP2743521B2 (ja) * 1989-10-14 1998-04-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ミシンの針棒切離装置
JP3339755B2 (ja) * 1994-12-22 2002-10-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ミシンの糸端処理装置
EP1256648B1 (de) * 2001-04-30 2007-03-07 Fritz Gegauf AG Vorrichtung zum Einführen des Oberfadens in das Ohr der Nadel an einer Nähmaschine
JP2004024539A (ja) * 2002-06-25 2004-01-29 Aisin Seiki Co Ltd ミシン
JP5318441B2 (ja) * 2008-03-25 2013-10-16 Juki株式会社 ミシンの糸通し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67476A (en) * 1935-03-22 1937-01-12 Singer Mfg Co Needle-threader
US20030019410A1 (en) * 2001-07-12 2003-01-30 Janome Sewing Machine Co. Ltd. Sewing machine with needle threading device
US20050022709A1 (en) * 2003-07-31 2005-02-03 Ebata Yoshikazu Sewing machine and a needle threading device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013582A1 (en) 2015-01-15
CN104278450A (zh) 2015-01-14
CN104278450B (zh) 2018-06-22
JP6216556B2 (ja) 2017-10-18
EP2824229A1 (en) 2015-01-14
JP2015016126A (ja) 2015-01-29
EP2824229B1 (en) 2018-09-12
US9080269B2 (en) 2015-07-14
TW201502333A (zh) 2015-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6161B (zh) 縫紉機的線保持機構、縫紉機的穿線裝置、及縫紉機
TWI609111B (zh) 縫紉機的穿線裝置及縫紉機
JP3339755B2 (ja) ミシンの糸端処理装置
TWI612197B (zh) 具備穿線裝置的縫紉機
US20050022709A1 (en) Sewing machine and a needle threading device thereof
AU2012364665B2 (en) Threader for overlock machine
JPH08173677A (ja) ミシンの糸通し装置
TWI243221B (en) Sewing machine
JP3926454B2 (ja) 下糸巻回装置
JP3733618B2 (ja) ミシンの糸把持装置
TW554111B (en) Sewing machine
JPH03133484A (ja) ミシンの糸端処理装置
JPH09192381A (ja) ミシンの糸通し装置
JP3382898B2 (ja) 糸通し付きミシン
JPH03143486A (ja) 糸通し装置
JPH03133485A (ja) ミシンの糸通し装置
JP4105734B2 (ja) ミシンのコード案内装置
JP4105733B2 (ja) ミシンのコード案内装置
JPH08117474A (ja) 糸通し用糸保持具を備えたミシン
JP2004073239A (ja) 縫製機における下糸供給管理装置
JPH04317691A (ja) ミシンの布送り装置
JPH03126482A (ja) ミシンの糸通し装置
JPH0655575U (ja) 糸取りバネ装置
JP2002355478A (ja) 糸巻き機能付きミシン
JPH10288A (ja) ミシンの糸掛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