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06793B - 製造一鞋類物件之方法,包括編織一形成具有塞入部分之無縫套部之經編構造的編織組件 - Google Patents
製造一鞋類物件之方法,包括編織一形成具有塞入部分之無縫套部之經編構造的編織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06793B TWI606793B TW104108201A TW104108201A TWI606793B TW I606793 B TWI606793 B TW I606793B TW 104108201 A TW104108201 A TW 104108201A TW 104108201 A TW104108201 A TW 104108201A TW I606793 B TWI606793 B TW I606793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woven
- component
- layer
- braided
- weaving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9940 knitting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31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83
- 239000002759 woven fabr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8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0
- 239000011229 inter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7
- 238000009941 weav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6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4
- 210000004744 fore-foot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3
- 210000000452 mid-foot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9954 brai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2
- 230000012447 hatch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8
- 210000002683 foo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97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6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6
- 210000000474 hee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76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2
- 210000002105 tongu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6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7
- 210000003423 ank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3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0
- 210000003371 to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1282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800 voi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433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1227561 Valg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0728 polyest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2803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85 leath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87 sel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77 Nyl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30 finish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261 foam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49 leather substitu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2414 leg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778 ny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023 w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125 Sokala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334 Spandex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30 bi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7 bo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459 calcaneu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94 climb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821 foam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63 fu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255 hallux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09 hydrophob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348 incor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5 nonwoven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84 polyacrylic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79 reinforc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68 sex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87 spin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92 spre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557 surface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243 swea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994 synthetic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5 tantal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GUVRBAGPIYLISA-UHFFFAOYSA-N tantal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Ta] GUVRBAGPIYLIS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303 tibi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22 ve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00—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43B1/02—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made of fibres or fabrics made therefrom
- A43B1/04—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made of fibres or fabrics made therefrom braided, knotted, knitted or crocheted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0—Uppers; Boot legs; Stiffeners; Other single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2—Uppers; Boot legs
- A43B23/0205—Uppers; Boot le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43B23/0225—Composite materials, e.g. material with a matrix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0—Uppers; Boot legs; Stiffeners; Other single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2—Uppers; Boot legs
- A43B23/0205—Uppers; Boot le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43B23/024—Different layers of the same material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0—Uppers; Boot legs; Stiffeners; Other single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2—Uppers; Boot legs
- A43B23/0245—Uppers; Boot le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0—Uppers; Boot legs; Stiffeners; Other single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2—Uppers; Boot legs
- A43B23/0245—Uppers; Boot le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23/025—Uppers; Boot le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assembled by stitching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0—Uppers; Boot legs; Stiffeners; Other single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2—Uppers; Boot legs
- A43B23/04—Uppers made of one piece; Uppers with inserted gussets
- A43B23/042—Uppers made of one piec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0—Uppers; Boot legs; Stiffeners; Other single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26—Tongues for shoe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21/2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article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21/207—Wearing apparel or garment blanks
-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1/00—Physical properties
- D10B2401/10—Physical properties porous
-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3/00—Details of fabric structure established in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3—Shape features
-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1/00—Wearing apparel
- D10B2501/04—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 D10B2501/043—Footwe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實施例大體上係關於製造鞋類物件之方法且更特定言之係關於編織具有用於形成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經編構造之一編織組件的方法。
運動鞋類物件大體包括兩個主要元件,一鞋面及一鞋底結構。一鞋面大體為一腳提供牢固地收納該腳及相對於該鞋底結構定位該腳之一覆蓋。該鞋面可具有保護腳之一構形。鞋面可具有為鞋面之一內部提供通風之一構造,藉此促進使腳冷卻及/或自腳排出汗液。鞋底結構可固定至鞋面之一下表面且在鞋類物件使用期間可大體定位於腳與一地表面之間。鞋底結構可經構形以減弱影響及其他地表面反作用力且吸收能量,即,在鞋類物件使用期間對腳提供緩衝。鞋底結構可提供相對於一地表面之牽引力。鞋底結構可有助於在鞋類物件使用期間控制腳運動。鞋面及鞋底結構可協作以提供可適於各種走動活動(諸如步行及跑步)之一舒適結構。
鞋面可在一鞋類物件之內部上形成用於收納一腳之一空隙。該空隙可具有腳之一大體尺寸及/或形狀。鞋面可具有對該空隙提供出
入口之一開口,諸如一腳踝開口。鞋面可在腳之一腳背及腳趾區域上方、沿著腳之內側及外側及/或圍繞腳之一腳跟區域延伸。鞋面可包括選擇性調整開口(例如,一腳踝開口)之一尺寸的一緊固或閉合系統,諸如一繫帶或鞋帶系統。此結構使穿著者能夠修改鞋面之特定尺寸(特定言之圍度)以用不同尺寸比例適應不同腳。鞋面可包括與一開口及/或閉合系統相結合之一鞋舌。例如,一鞋舌可安置於一鞋帶系統與一腳之間以提高鞋類物件之舒適度。鞋面可包括一腳跟後幫以限制腳在腳跟區的移動。
經選擇以用於鞋面之材料可顯著改變。織物材料經常形成鞋面之外表面及內表面之至少一部分。一織物可定義為由撓性、細度及一高長厚比表徵之纖維、長絲或紗線製成的任何製品。織物大體劃分為兩類之一者。一第一類包括藉由隨機互鎖長絲或纖維以構造非織造織物及毛氈而直接自該等長絲或纖維之一纖維網或墊子產生之織物。一第二類包括透過紗線之一機械操縱形成之織物,諸如一織造織物或編織織物。
在一項態樣中,一種製造一鞋類物件之方法包括編織具有單一經編構造之一編織織物元件,該編織織物元件具有:一第一編織層;一第二編織層,其上覆該第一層、在該編織織物元件之一第一共同邊緣處與該第一編織層連續且沿著該編織織物元件之一方向延伸;一層間編織縫合線,其使該第一編織層與該第二編織層在離該共同編織之一距離處互連;及至少一個編織指示部分,其沿著該共同邊緣定位,該共同邊緣及該層間編織縫合線共同界定一編織組件之一輪廓。該方法進一步包括自該編織織物元件移除該編織組件及沿著該至少一編織指示部分分離該編織組件以在該編織組件中產生一開口。
在另一態樣中,一種編織用於一鞋類物件中之包括一編織組件
之一編織織物元件之方法包括:編織具有單一經編構造之一編織織物元件,該編織織物元件具有:一第一編織層;一第二編織層,其上覆該第一層且在該編織織物元件之一第一共同邊緣處與該第一編織層連續;及一層間編織縫合線,其使該第一編織層與該第二編織層互連,該共同邊緣及該層間編織縫合線共同界定一編織組件之一輪廓,以及編織沿著該編織織物元件之該共同邊緣定位之至少一編織指示部分,該至少一個編織指示部分經構形以指示用於在該編織組件中產生一開口之一分離線。
在另一態樣中,一種鞋類物件包括具有單一經編構造之一編織組件。該編織組件包括:一第一編織層,其形成一無縫套部之一內側及一外側中之一者;一第二編織層,其形成該無縫套部之該內側及該外側之另一者且跨該無縫套部之一連續鞋面前足部分與該第一編織層連續;一層間編織縫合線,其使該第一編織層與該第二編織層互連,該層間編織縫合線無縫連接該無縫套部之該內側及該外側且大體沿著該無縫套部之一腳跟部分、一底部部分及一前腳趾部分之一中心線延伸;及至少一個編織指示部分,其共同指示該編織組件之至少一個分離線且經構形以界定該編織組件中之為該第一編織層與該第二編織層之間的一空隙提供出入口之一開口,該開口定位於該無縫套部之該連續鞋面前足部分與該腳跟部分之間。
在另一態樣中,一種製造一鞋類物件之方法包括:編織具有單一經編構造之一編織織物元件,該編織織物元件具有:一第一編織層;一第二編織層,其上覆該第一編織層且沿著該第一編織層與該第二編織層中之一共同開口之一共同邊緣與該第一編織層連續,該共同開口之該共同邊緣在編織程序之一方向上延伸;一第一層間編織縫合線,其使該第一編織層與該第二編織層互連,該共同開口之該共同邊緣及該第一層間編織縫合線共同界定一編織組件之一第一編織組件部
分之一輪廓,及藉由該第一編織層之毗鄰該共同開口之一第一連續部分及該第二編織層之毗鄰該共同開口之一第二連續部分無縫連接至該第一編織組件部分的該編織組件之一第二編織組件部分;一第二層間編織縫合線,其使該第一編織層與該第二編織層在與該第一編織層之該第一連續部分及該第二編織層之該第二連續部分間隔開之一位置處互連,該第二層間編織縫合線界定該第二編織組件部分之一輪廓,且該第一編織組件部分及該第二編織組件部分共同形成該編織組件。該方法進一步包括:自該編織織物元件移除該編織組件及使該第二編織組件部分摺疊至在該第一編織組件部分之該第一編織層與該第二編織層之間形成的一內部袋狀件中。
在另一態樣中,一種製造一鞋類物件之方法包括:編織具有單一經編構造之一編織織物元件,該編織織物元件具有:一第一編織層;一第二編織層,其上覆該第一編織層且沿著該編織織物元件之在編織程序之一方向上延伸之一共同邊緣與該第一編織層連續;一層間編織縫合線,其使該第一編織層與該第二編織層互連;至少一個第一編織指示部分,其沿著該共同編織層之該共同邊緣定位,該共同邊緣及該層間編織縫合線界定一編織組件之一第一編織組件部分的一輪廓,該第一編織組件部分經構形以形成一無縫套部,及與該第一編織組件部分在該層間編織縫合線處無縫結合之一第二編織組件部分,該第一編織組件部分及該第二編織組件部分共同形成該編織組件。該方法進一步包括:自該編織織物元件移除該編織組件,沿著該至少一個編織指示部分分離該編織組件以在該編織組件中產生一開口及使該第二編織組件部分繞該第一編織組件部分之至少一部分包繞。
一般技術者在檢查以下圖式及詳細描述之後將明白或將變得明白實施例之其他態樣、系統、方法、特徵及優點。預期所有此等額外態樣、系統、方法、特徵及優點包括在此描述及此概述內,處於本發
明之範疇內且受下列申請專利範圍保護。
47-47‧‧‧剖面線
48-48‧‧‧剖面線
100‧‧‧鞋類物件/物件
102‧‧‧鞋面/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
104‧‧‧鞋底結構
106‧‧‧開口
122‧‧‧鞋帶部件
124‧‧‧鞋眼
126‧‧‧張緊部件/鞋帶
130‧‧‧鞋舌
140‧‧‧單一編織組件/編織組件
142‧‧‧前足區/前足部分
144‧‧‧中足區/中足部分
146‧‧‧腳跟區/腳跟部分
148‧‧‧外側
150‧‧‧內側
152‧‧‧孔
154‧‧‧前腳趾部分
156‧‧‧鞋面或腳背部分
160‧‧‧前足部分
162‧‧‧中足部分
164‧‧‧腳跟部分
166‧‧‧外側部分/外側
168‧‧‧內側部分/內側
200‧‧‧編織織物元件/織物元件
201‧‧‧箭頭
202‧‧‧第一層/第一編織層
204‧‧‧第二層/第二編織層
206‧‧‧第一表面/外表面
208‧‧‧第二表面/內表面
210‧‧‧共同邊緣/共同側邊緣/共同邊緣部分
212‧‧‧第二共同邊緣/第二邊緣
213‧‧‧局部放大視圖/經編線跡
214‧‧‧層間經編縫合線/層間編織縫合線
216‧‧‧邊緣
218‧‧‧邊緣
215‧‧‧局部放大視圖/放大示意圖
221‧‧‧閉合結構/閉合區
222‧‧‧鞋帶部件
224‧‧‧鞋眼孔
230‧‧‧編織組件
232‧‧‧層間編織縫合線
234‧‧‧編織指示部分
236‧‧‧開口
238‧‧‧孔
240‧‧‧編織組件/編織織物
242‧‧‧前足部分
244‧‧‧中足部分
246‧‧‧腳跟部分
248‧‧‧外側部分/外側
250‧‧‧內側部分/內側
254‧‧‧前腳趾部分
256‧‧‧底部部分/中心底部部分
310‧‧‧編織指示部分
312‧‧‧編織指示部分
314‧‧‧切割工具
316‧‧‧分離或切割線
410‧‧‧編織指示部分
412‧‧‧分離或切割線
510‧‧‧分離或切割線
512‧‧‧編織指示部分
616‧‧‧分離或切割線
810‧‧‧腳踝開口
1010‧‧‧箭頭
1110‧‧‧箭頭
1112‧‧‧箭頭
1210‧‧‧箭頭
1212‧‧‧箭頭
1402‧‧‧拉伸區帶/環形拉伸區帶/周圍拉伸區帶
1404‧‧‧區帶
1406‧‧‧孔
1408‧‧‧孔
1440‧‧‧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無縫套部
1502‧‧‧對應部分/拉伸區帶
1504‧‧‧對應部分/拉伸區帶
1510‧‧‧寬度
1512‧‧‧寬度
1900‧‧‧鞋類物件
1904‧‧‧鞋底結構
1906‧‧‧前腳趾部分
1910‧‧‧孔
1930‧‧‧鞋舌
2010‧‧‧孔
2100‧‧‧編織織物元件/織物元件
2101‧‧‧元件符號/參考圖
2102‧‧‧元件符號/參考圖
2103‧‧‧元件符號/參考圖
2104‧‧‧元件符號/參考圖
2105‧‧‧元件符號/參考圖
2106‧‧‧元件符號/參考圖
2107‧‧‧元件符號/參考圖
2107-2107‧‧‧剖面線
2108‧‧‧元件符號/參考圖
2108-2108‧‧‧剖面線
2109‧‧‧元件符號/參考圖
2109-2109‧‧‧剖面線
2111‧‧‧剖面線
2112‧‧‧剖面線
2113‧‧‧剖面線
2114‧‧‧剖面線
2115‧‧‧剖面線
2116‧‧‧剖面線
2117‧‧‧剖面線
2118‧‧‧剖面線
2119‧‧‧剖面線
2121‧‧‧剖面視圖/管狀結構
2122‧‧‧剖面視圖/平坦化管狀結構
2123‧‧‧剖面視圖/平坦化管狀結構
2124‧‧‧剖面視圖/平坦化管狀結構
2125‧‧‧剖面視圖/平坦化管狀結構
2126‧‧‧剖面視圖/平坦化管狀結構
2127‧‧‧剖面視圖/管狀結構
2128‧‧‧剖面視圖/平坦化管狀結構
2129‧‧‧剖面視圖/平坦化管狀結構
2130‧‧‧距離
2131‧‧‧距離
2132‧‧‧距離/尺寸
2133‧‧‧距離/尺寸
2134‧‧‧距離/尺寸
2135‧‧‧距離/尺寸
2136‧‧‧距離/尺寸
2137‧‧‧距離/尺寸
2138‧‧‧距離/尺寸
2139‧‧‧距離/尺寸
2140‧‧‧編織組件/編織織物組件
2141‧‧‧距離/尺寸
2142‧‧‧距離/尺寸
2143‧‧‧距離/尺寸
2144‧‧‧距離
2146‧‧‧距離
2147‧‧‧距離
2148‧‧‧距離
2149‧‧‧距離
2150‧‧‧層間編織縫合線/層間編織層
2152‧‧‧第一編織層
2154‧‧‧第二編織層
2156‧‧‧共同側邊緣/共同邊緣
2158‧‧‧前足部分
2160‧‧‧中心底部部分
2162‧‧‧周圍底部部分
2170‧‧‧閉合系統/閉合結構
2172‧‧‧閉合部件/編織閉合部件
2174‧‧‧鞋眼
2176‧‧‧鞋帶
2200‧‧‧程序流程圖
2202‧‧‧程序
2203‧‧‧程序
2204‧‧‧程序
2205‧‧‧程序
2300‧‧‧編織織物元件/織物元件
2310‧‧‧層間編織部分
2315‧‧‧放大元件/元件
2400‧‧‧編織織物元件/織物元件
2401‧‧‧參考圖
2402‧‧‧參考圖
2403‧‧‧參考圖
2404‧‧‧參考圖
2405‧‧‧參考圖
2406‧‧‧參考圖
2407‧‧‧參考圖
2407-2407‧‧‧剖面線
2408‧‧‧參考圖
2409‧‧‧參考圖
2409-2409‧‧‧剖面線
2411‧‧‧剖面線
2412‧‧‧剖面線
2413‧‧‧剖面線
2414‧‧‧剖面線
2415‧‧‧剖面線
2416‧‧‧剖面線
2417‧‧‧剖面線
2418‧‧‧剖面線
2419‧‧‧剖面線
2421‧‧‧平坦雙層結構
2422‧‧‧平坦雙層結構
2423‧‧‧平坦雙層結構
2424‧‧‧平坦雙層結構
2425‧‧‧平坦雙層結構
2426‧‧‧平坦雙層結構
2427‧‧‧平坦雙層結構/結構
2428‧‧‧平坦雙層結構/雙層結構
2429‧‧‧平坦雙層結構
2430‧‧‧距離
2431‧‧‧距離
2432‧‧‧距離
2436‧‧‧距離
2440‧‧‧編織組件
2441‧‧‧距離
2442‧‧‧距離
2443‧‧‧距離
2444‧‧‧距離
2450‧‧‧層間編織層/層間編織縫合線/層間編織線跡
2452‧‧‧第一編織層
2454‧‧‧第二編織層
2456‧‧‧共同側邊緣/共同邊緣
2458‧‧‧前足部分
2470‧‧‧閉合系統
2472‧‧‧閉合部件/編織閉合部件
2474‧‧‧鞋眼
2476‧‧‧鞋帶
2500‧‧‧編織織物元件/織物元件
2501‧‧‧元件符號/參考圖
2502‧‧‧元件符號/參考圖
2503‧‧‧元件符號/參考圖
2504‧‧‧元件符號/參考圖
2505‧‧‧元件符號/參考圖
2506‧‧‧元件符號/參考圖
2507‧‧‧元件符號/參考圖
2507-2507‧‧‧剖面線
2508‧‧‧元件符號/參考圖
2508-2508‧‧‧剖面線
2511‧‧‧剖面線
2512‧‧‧剖面線
2513‧‧‧剖面線
2514‧‧‧剖面線
2515‧‧‧剖面線
2516‧‧‧剖面線
2517‧‧‧剖面線
2518‧‧‧剖面線
2519‧‧‧剖面線
2521‧‧‧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2522‧‧‧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2523‧‧‧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2524‧‧‧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2525‧‧‧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2526‧‧‧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2527‧‧‧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2528‧‧‧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2529‧‧‧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2530‧‧‧距離
2531‧‧‧距離/尺寸
2532‧‧‧距離/尺寸
2533‧‧‧距離/尺寸
2534‧‧‧距離/尺寸
2535‧‧‧距離/尺寸
2536‧‧‧距離/尺寸
2540‧‧‧編織組件
2550‧‧‧層間編織縫合線
2551‧‧‧中心縫
2552‧‧‧第一編織層
2553‧‧‧共同開口
2554‧‧‧第二編織層
2556‧‧‧共同邊緣/共同邊緣部分
2557‧‧‧前足部分
2558‧‧‧前足部分
2560‧‧‧第一或初級(外)編織組件/編織組件
2562‧‧‧第二或次級(內)編織組件/編織組件
2563‧‧‧腳跟部分
2564‧‧‧腳跟部分
2570‧‧‧閉合系統/閉合結構
2572‧‧‧閉合部件
2573‧‧‧鞋眼
2574‧‧‧鞋眼
2576‧‧‧鞋帶/共同鞋帶
2710‧‧‧箭頭
2720‧‧‧虛線箭頭
2820‧‧‧箭頭
2830‧‧‧虛線箭頭
2910‧‧‧虛線箭頭
2920‧‧‧虛線箭頭
3100‧‧‧編織織物元件/織物元件
3101‧‧‧元件符號/參考圖
3102‧‧‧元件符號/參考圖
3103‧‧‧元件符號/參考圖
3104‧‧‧元件符號/參考圖
3105‧‧‧元件符號/參考圖
3106‧‧‧元件符號/參考圖
3107‧‧‧元件符號/參考圖
3107-3107‧‧‧剖面線
3108‧‧‧元件符號/參考圖
3108-3108‧‧‧剖面線
3111‧‧‧剖面線
3112‧‧‧剖面線
3113‧‧‧剖面線
3114‧‧‧剖面線
3115‧‧‧剖面線
3116‧‧‧剖面線
3117‧‧‧剖面線
3118‧‧‧剖面線
3119‧‧‧剖面線
3121‧‧‧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3122‧‧‧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3123‧‧‧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3124‧‧‧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3125‧‧‧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3126‧‧‧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3127‧‧‧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3128‧‧‧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3129‧‧‧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3130‧‧‧距離
3131‧‧‧距離/尺寸
3132‧‧‧距離/尺寸
3133‧‧‧距離/尺寸
3134‧‧‧距離/尺寸
3135‧‧‧距離/尺寸
3136‧‧‧距離/尺寸
3137‧‧‧距離/尺寸
3140‧‧‧編織組件
3150‧‧‧層間編織縫合線
3151‧‧‧中心線
3152‧‧‧第一編織層
3153‧‧‧共同開口
3154‧‧‧第二編織層
3156‧‧‧共同邊緣/共同邊緣部分
3158‧‧‧前足部分
3160‧‧‧初級或外編織組件
3162‧‧‧次級或內編織組件
3170‧‧‧閉合系統/閉合結構
3172‧‧‧閉合部件
3173‧‧‧鞋眼
3174‧‧‧鞋眼
3176‧‧‧鞋帶/共同鞋帶
3200‧‧‧編織織物元件/織物元件
3201‧‧‧元件符號/參考圖
3202‧‧‧元件符號/參考圖
3203‧‧‧元件符號/參考圖
3204‧‧‧元件符號/參考圖
3205‧‧‧元件符號/參考圖
3206‧‧‧元件符號/參考圖
3207‧‧‧元件符號/參考圖
3207-3207‧‧‧剖面線
3208‧‧‧元件符號/參考圖
3208-3208‧‧‧剖面線
3211‧‧‧剖面線
3212‧‧‧剖面線
3213‧‧‧剖面線
3214‧‧‧剖面線
3215‧‧‧剖面線
3216‧‧‧剖面線
3217‧‧‧剖面線
3218‧‧‧剖面線
3219‧‧‧剖面線
3221‧‧‧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3222‧‧‧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3223‧‧‧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3224‧‧‧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3225‧‧‧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3226‧‧‧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3227‧‧‧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3228‧‧‧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3229‧‧‧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3231‧‧‧距離/尺寸
3232‧‧‧距離/尺寸
3233‧‧‧距離/尺寸
3234‧‧‧距離/尺寸
3235‧‧‧距離/尺寸
3236‧‧‧距離/尺寸
3237‧‧‧距離/尺寸
3238‧‧‧距離/尺寸
3240‧‧‧編織組件
3250‧‧‧層間編織縫合線
3252‧‧‧第一編織層
3253‧‧‧共同開口
3254‧‧‧第二編織層
3256‧‧‧共同邊緣/共同邊緣部分
3258‧‧‧前足部分
3260‧‧‧初級或外編織組件
3262‧‧‧次級或內編織組件
3270‧‧‧閉合系統/閉合結構
3272‧‧‧閉合部件
3273‧‧‧鞋眼
3274‧‧‧鞋眼
3276‧‧‧鞋帶/共同鞋帶
3280‧‧‧共同邊緣
3282‧‧‧共同開口
3310‧‧‧左側或內側
3312‧‧‧右側或外側
3320‧‧‧編織層
3322‧‧‧共同邊緣/邊緣
3324‧‧‧第一鞋眼(孔)
3326‧‧‧第二鞋眼(孔)
3328‧‧‧距離
3330‧‧‧外層/第一編織層
3332‧‧‧內層/內部第二編織層
3334‧‧‧狹縫
3336‧‧‧舌片或指狀組件
3338‧‧‧鞋眼(孔)
3340‧‧‧編織組件
3346‧‧‧鞋帶
3360‧‧‧插入部件
3400‧‧‧編織織物元件/織物元件
3401‧‧‧元件符號/參考圖
3402‧‧‧元件符號/參考圖
3403‧‧‧元件符號/參考圖
3404‧‧‧元件符號/參考圖
3405‧‧‧元件符號/參考圖
3406‧‧‧元件符號/參考圖
3407‧‧‧元件符號/參考圖
3407-3407‧‧‧剖面線
3408‧‧‧元件符號/參考圖
3408-3408‧‧‧剖面線
3411‧‧‧剖面線
3412‧‧‧剖面線
3413‧‧‧剖面線
3414‧‧‧剖面線
3415‧‧‧剖面線
3416‧‧‧剖面線
3417‧‧‧剖面線
3418‧‧‧剖面線
3419‧‧‧剖面線
3421‧‧‧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3422‧‧‧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3423‧‧‧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3424‧‧‧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3425‧‧‧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3426‧‧‧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3427‧‧‧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3428‧‧‧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3429‧‧‧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3431‧‧‧距離/尺寸
3432‧‧‧距離/尺寸
3433‧‧‧距離/尺寸
3434‧‧‧距離/尺寸
3435‧‧‧第一距離/尺寸
3436‧‧‧距離/尺寸
3437‧‧‧距離/尺寸
3438‧‧‧距離/尺寸
3439‧‧‧距離/尺寸
3440‧‧‧編織組件
3441‧‧‧距離/尺寸
3450‧‧‧層間編織縫合線
3451‧‧‧中心線
3452‧‧‧第一編織層
3453‧‧‧共同開口
3454‧‧‧第二編織層
3456‧‧‧共同邊緣/共同邊緣部分
3460‧‧‧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編織套部組件
3462‧‧‧縫有三角形襯料的鞋舌部分/編織縫有三角形襯料之鞋舌組件
3470‧‧‧閉合系統/閉合結構
3472‧‧‧閉合部件
3473‧‧‧鞋眼
3474‧‧‧鞋眼
3476‧‧‧鞋帶/共同鞋帶
3480‧‧‧共同邊緣
3482‧‧‧共同開口
3500‧‧‧編織織物元件/織物元件
3501‧‧‧元件符號/參考圖
3502‧‧‧元件符號/參考圖
3503‧‧‧元件符號/參考圖
3504‧‧‧元件符號/參考圖
3505‧‧‧元件符號/參考圖
3506‧‧‧元件符號/參考圖
3507‧‧‧元件符號/參考圖
3507-3507‧‧‧剖面線
3508‧‧‧元件符號/參考圖
3508-3508‧‧‧剖面線
3511‧‧‧剖面線
3512‧‧‧剖面線
3513‧‧‧剖面線
3514‧‧‧剖面線
3515‧‧‧剖面線
3516‧‧‧剖面線
3517‧‧‧剖面線
3518‧‧‧剖面線
3519‧‧‧剖面線
3521‧‧‧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3522‧‧‧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3523‧‧‧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3524‧‧‧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3525‧‧‧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3526‧‧‧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3527‧‧‧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3528‧‧‧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3529‧‧‧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3531‧‧‧距離/尺寸
3532‧‧‧距離/尺寸
3533‧‧‧距離/尺寸
3534‧‧‧距離/尺寸
3535‧‧‧距離/尺寸
3536‧‧‧距離/尺寸
3537‧‧‧距離/尺寸
3538‧‧‧距離/尺寸
3539‧‧‧距離/尺寸
3540‧‧‧編織組件/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
3541‧‧‧距離/尺寸
3542‧‧‧距離/尺寸
3543‧‧‧距離/尺寸
3544‧‧‧距離/尺寸
3550‧‧‧層間編織縫合線
3551‧‧‧中心線
3552‧‧‧第一編織層
3553‧‧‧共同開口
3554‧‧‧第二編織層
3556‧‧‧共同邊緣/共同邊緣部分
3558‧‧‧前足部分
3562‧‧‧縫有三角形襯料的鞋舌部分/縫有三角形襯料之鞋舌/編織縫有三角形襯料之鞋舌組件/塞入鞋舌部分/鞋舌組件
3570‧‧‧閉合系統/閉合結構
3572‧‧‧閉合部件
3573‧‧‧鞋眼
3574‧‧‧鞋眼
3576‧‧‧鞋帶/共同鞋帶
3580‧‧‧共同邊緣
3582‧‧‧共同開口
3583‧‧‧舌片組件
3600‧‧‧編織織物元件/織物元件
3601‧‧‧元件符號/參考圖
3602‧‧‧元件符號/參考圖
3603‧‧‧元件符號/參考圖
3604‧‧‧元件符號/參考圖
3605‧‧‧元件符號/參考圖
3606‧‧‧元件符號/參考圖
3607‧‧‧元件符號/參考圖
3607-3607‧‧‧剖面線
3608‧‧‧元件符號/參考圖
3608-3608‧‧‧剖面線
3611‧‧‧剖面線
3612‧‧‧剖面線
3613‧‧‧剖面線
3614‧‧‧剖面線
3615‧‧‧剖面線
3616‧‧‧剖面線
3617‧‧‧剖面線
3618‧‧‧剖面線
3619‧‧‧剖面線
3621‧‧‧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3622‧‧‧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3623‧‧‧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3624‧‧‧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3625‧‧‧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3626‧‧‧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3627‧‧‧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3628‧‧‧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3629‧‧‧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3631‧‧‧距離/尺寸
3632‧‧‧距離/尺寸
3633‧‧‧距離/尺寸
3634‧‧‧距離/尺寸
3635‧‧‧距離/尺寸
3636‧‧‧距離/尺寸
3637‧‧‧距離/尺寸
3638‧‧‧距離/尺寸
3639‧‧‧距離/尺寸
3640‧‧‧編織組件/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無縫套部
3641‧‧‧距離/尺寸
3650‧‧‧層間編織縫合線
3652‧‧‧第一編織層
3654‧‧‧第二編織層
3656‧‧‧共同邊緣
3658‧‧‧前足部分
3660‧‧‧動態配合組件/編織動態配合組件/第一動態配合組件
3662‧‧‧動態配合組件/編織動態配合組件/第二動態配合組件
3663‧‧‧周圍線
3664‧‧‧周圍線
3665‧‧‧周圍線
3670‧‧‧閉合系統/閉合結構
3672‧‧‧閉合部件
3674‧‧‧鞋眼
3676‧‧‧鞋帶/共同鞋帶
3682‧‧‧閉合部件
3684‧‧‧鞋眼
3690‧‧‧插入部件
3710‧‧‧箭頭
3720‧‧‧箭頭
3810‧‧‧箭頭
3820‧‧‧箭頭
3910‧‧‧箭頭
3920‧‧‧箭頭
4210‧‧‧箭頭
4310‧‧‧箭頭
4320‧‧‧箭頭
4330‧‧‧箭頭
4410‧‧‧箭頭
4420‧‧‧箭頭
4900‧‧‧編織織物元件/織物元件
4901‧‧‧元件符號/參考圖
4902‧‧‧元件符號/參考圖
4903‧‧‧元件符號/參考圖
4904‧‧‧元件符號/參考圖
4905‧‧‧元件符號/參考圖
4906‧‧‧元件符號/參考圖
4907‧‧‧元件符號/參考圖
4908‧‧‧元件符號/參考圖
4908-4908‧‧‧剖面線
4911‧‧‧剖面線
4912‧‧‧剖面線
4913‧‧‧剖面線
4914‧‧‧剖面線
4915‧‧‧剖面線
4916‧‧‧剖面線
4917‧‧‧剖面線
4918‧‧‧剖面線
4919‧‧‧剖面線
4921‧‧‧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4922‧‧‧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4923‧‧‧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4924‧‧‧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4925‧‧‧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4926‧‧‧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4927‧‧‧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4928‧‧‧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4929‧‧‧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4931‧‧‧距離/尺寸
4932‧‧‧距離
4933‧‧‧距離
4934‧‧‧距離
4935‧‧‧距離/尺寸
4936‧‧‧距離/尺寸
4937‧‧‧距離/尺寸
4938‧‧‧距離/尺寸
4939‧‧‧距離/尺寸
4940‧‧‧編織組件/無縫套部/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
4941‧‧‧距離
4942‧‧‧距離
4943‧‧‧距離/尺寸
4944‧‧‧距離/尺寸
4945‧‧‧距離
4946‧‧‧距離
4947‧‧‧距離/尺寸
4948‧‧‧距離
4949‧‧‧距離
4950‧‧‧層間編織縫合線
4951‧‧‧距離
4952‧‧‧第一編織層
4953‧‧‧距離
4954‧‧‧第二編織層
4955‧‧‧距離
4956‧‧‧共同邊緣
4958‧‧‧前足部分
4970‧‧‧閉合系統/閉合結構
4972‧‧‧閉合部件
4974‧‧‧編織孔或鞋眼
4980‧‧‧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或部分
4981‧‧‧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或部分/動態配合指狀組件
4982‧‧‧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或部分/動態配合指狀組件
4983‧‧‧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或部分/動態配合指狀組件
4984‧‧‧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或部分/動態配合指狀組件
4985‧‧‧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或部分/動態配合指狀組件
4986‧‧‧編織閉合部件/閉合部件
4987‧‧‧編織孔或鞋眼
5040‧‧‧編織組件/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
5050‧‧‧層間編織縫合線
5052‧‧‧第一編織層
5054‧‧‧第二編織層
5070‧‧‧編織閉合結構/閉合系統
5072‧‧‧編織閉合部件
5074‧‧‧編織孔或鞋眼
5080‧‧‧第一對選用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
5081‧‧‧第一對選用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
5082‧‧‧第二對選用動態配合指狀組件/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
5083‧‧‧第二對選用動態配合指狀組件/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
5084‧‧‧第三對選用動態配合指狀組件/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
5085‧‧‧第三對選用動態配合指狀組件/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
5086‧‧‧編織閉合部件
5087‧‧‧編織孔或鞋眼
5091‧‧‧尺寸
5092‧‧‧尺寸
5093‧‧‧尺寸
5110‧‧‧箭頭
5112‧‧‧箭頭
5114‧‧‧箭頭
5116‧‧‧箭頭
5118‧‧‧箭頭
5120‧‧‧箭頭
參考以下圖式及描述可更佳地理解實施例。圖式中之組件不一定按比例繪製,而是重點在於圖解說明該等實施例之結構及功能原理。圖式中之相同元件符號指示不同視圖中的相應部分,且各元件符號之首位數字或前幾位數字指示第一圖之其中在圖中識別該部分之圖號。
圖1係併入有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一鞋類物件之一實施例的一等角示意圖;圖2係包括移除前之編織組件之一編織織物元件之一實施例的一平面示意圖,其中詳細展示該編織織物元件之一經編線跡及層間經編縫合線之特徵;圖3以一內側等角視圖示意性地圖解說明圖2之編織織物元件;圖4以一內側等角邊視圖示意性地圖解說明圖2之編織織物元件;圖5以一外側等角邊視圖示意性地圖解說明圖2之編織織物元件;圖6以一外側等角視圖示意性地圖解說明圖2之編織織物元件;圖7係圖2之用於一鞋舌之移除後之一編織組件的一平面示意圖;圖8係圖2之用於呈一無縫套部之形式的一鞋面之移除後之一編織組件的一平面示意圖;圖9圖解說明圖8之處於一起始移除後狀態中的一編織組件;圖10圖解說明圖9之具有倒轉至編織組件之一內部空隙中之一腳趾部分之編織組件;圖11圖解說明圖10之具有穿過一腳踝開口突出之一經倒轉腳趾部
分之編織組件;圖12圖解說明圖11之具有穿過腳踝開口突出之經倒轉腳趾及腳背部分之編織組件;圖13圖解說明圖9至圖12之經完全倒轉或內側外翻之編織組件;圖14以一外側等角視圖示意性地圖解說明呈由圖8之一編織組件形成的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形式的一鞋類物件之一實施例;圖15以一底部等角平面視圖示意性地圖解說明呈由圖8之一編織組件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形式的一鞋類物件之一實施例;圖16以一內側等角視圖示意性地圖解說明呈由圖8之一編織組件形成的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形式的一鞋類物件之一實施例;圖17係呈由圖8之一編織組件形成的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形式的一鞋類物件之一實施例的一示意性等角底部正視圖;圖18係呈由圖8之一編織組件形成的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形式的一鞋類物件之一實施例的一示意性等角頂部正視圖;圖19係併入有圖14至圖18之與一選用鞋底結構相結合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一鞋類物件之一實施例之一示意性等角頂部正視圖;圖20係圖19之鞋類物件之一示意性等角後視圖;圖21將圖2之一編織織物元件之移除前之一編織組件之一實施例的特徵示意性地映射至由該編織組件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圖22係包括使用一編織方法製造一鞋類物件之程序的一流程圖;圖23係包括移除前之編織組件之一編織織物元件之另一實施例的一平面示意圖,其中詳細展示該編織織物元件之一經編線跡及層間經編縫合線之特徵;圖24將圖23之一編織織物元件之移除前之一編織組件之另一實
施例的特徵示意性地映射至由該編織組件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圖25將一編織織物元件之一編織組件之另一實施例的特徵示意性地映射至由包括使用連續閉合結構之一無縫編織動態配合組件之該編織組件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圖26示意性地圖解說明圖25之處於一起始移除後狀態中的編織組件;圖27示意性地圖解說明圖26之具有經倒轉之內編織組件部分之一腳趾部分的編織組件;圖28示意性地圖解說明圖27之具有穿過一外編織組件部分之一腳踝開口突出之內編織組件部分之一經倒轉腳趾部分及穿過該腳踝開口部分突出之該內編織組件部分之一腳跟部分的編織組件;圖29示意性地圖解說明圖28之具有穿過外編織組件部分之腳踝開口突出之內編織組件部分之經倒轉腳趾、腳背及腳跟部分的編織組件;圖30示意性地圖解說明圖26至圖29之經完全倒轉或內側外翻(即,藉由將一內編織組件部分摺疊於另一編織組件部分內)之編織組件;圖31將一編織織物元件之一編織組件之特徵示意性地映射至由包括使用連續閉合結構之另一無縫編織動態配合中底組件之該編織組件形成的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一實施例;圖32將一編織織物元件之一編織組件之另一實施例的特徵示意性地映射至由包括使用連續閉合結構之另一無縫編織動態配合組件之該編織組件形成的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圖33係圖解說明例示性閉合、張緊及/或動態配合結構的一剖面示意圖;
圖34將一編織織物元件之一編織組件之另一實施例的特徵示意性地映射至由包括使用連續閉合結構之一無縫編織鞋舌組件的該編織組件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圖35將一編織織物元件之一編織組件之另一實施例的特徵示意性地映射至由包括使用連續閉合結構之一無縫編織鞋舌組件的該編織組件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圖36將一編織織物元件之一編織組件之另一實施例的特徵示意性地映射至由包括使用一包繞結構之一無縫編織動態配合組件的該編織組件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圖37示意性地圖解說明圖36之處於一起始移除後狀態中的編織組件;圖38圖解說明圖37之具有部分包繞編織組件之各自內側及外側之動態配合組件的編織組件;圖39係圖38之編織組件之示意性地圖解說明部分包繞該編織組件之各自內側及外側之動態配合組件的一正視圖;圖40係圖39之編織組件之示意性地圖解說明完全包繞該編織組件之內側及外側之動態配合組件的一正視圖;圖41係圖40之編織組件之示意性地圖解說明完全包繞該編織組件之內側及外側之動態配合組件的一側視圖;圖42示意性地圖解說明圖41之具有經部分倒轉之一腳趾部分的編織組件;圖43示意性地圖解說明圖42之具有穿過編織組件之一腳踝開口突出之一經倒轉腳趾部分的該編織組件;圖44示意性地圖解說明圖43之具有穿過腳踝開口突出之經倒轉腳趾及腳背部分的編織組件;圖45示意性地圖解說明圖37至圖44之經完全倒轉或內側外翻的
編織組件;圖46係在圖36至圖45之倒轉程序之後的併入有圖36之一編織組件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的一示意性等角正視圖;圖47係圖46之沿著剖面線47-47獲取之織物鞋面的一剖面視圖;圖48係圖46之沿著剖面線48-48獲取之織物鞋面的一剖面視圖;圖49將一編織織物元件之一編織組件之另一實施例的特徵示意性地映射至由包括使用包繞結構之無縫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之該編織組件形成的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圖50示意性地圖解說明圖49之處於一起始移除後狀態中之一編織組件的另一實施例;圖51示意性地圖解說明由圖50之編織組件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該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具有部分包繞該無縫套部之內側及外側之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及圖52示意性地圖解說明圖51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該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具有完全包繞該無縫套部之內側及外側之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
本發明實施方式大體描述製造一鞋類物件之方法及藉由此等方法製造之鞋類物件的實施例。在各項實施例中,該方法大體包括編織具有單一經編構造之一編織織物元件,該編織織物元件具有一第一編織層及上覆該第一編織層之一第二編織層。在各項實施例中,該方法大體包括編織包括一編織組件之一編織織物元件,該編織組件經構形以形成一鞋類物件之一無縫編織套部或織物鞋面。在各項實施例中,該第一編織層及該第二編織層形成跨該編織套部或織物鞋面之一前足部分之一單一連續層,且該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包括無縫連接該第一編織層與該第二編織層的一層間編織縫合線。此實施方式之一第一部
分大體描述用於編織包括經構形以形成用於一鞋類物件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一編織組件之一編織織物元件之方法的實施例,。此實施方式之一第二部分大體描述用於編織包括具有塞入部分之一編織組件之一編織織物元件之方法的實施例。具體而言,該第二部分大體描述用於編織包括一編織組件之一編織織物元件之方法的實施例,該編織組件包括經構形以形成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一第一編織組件部分及經構形以塞入或摺疊至該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即,該第一編織組件部分)之一內部袋狀件中的一第二編織組件部分,其中該內部袋狀件係藉由該編織織物元件之該第一編織層及該第二編織層形成,且其中該塞入部分(即,該第二編織組件部分)與該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即,該第一編織組件部分)之該第一編織層及該第二編織層在該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經構形以收納一腳之一開口處無縫結合。此實施方式之一第三部分大體描述用於編織包括具有包繞部分之一編織組件之一編織織物元件之方法的實施例。具體而言,該第三部分大體描述用於編織包括一編織組件之一編織織物元件之方法的實施例,該編織組件包括經構形以形成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一第一編織組件部分及經構形以包繞該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即,該第一編織組件部分)之至少一部分的一第二編織組件部分,其中該包繞部分(即,該第二編織組件部分)與該該第一編織組件部分之該第一編織層及/或該第二編織層在該第一編織組件部分之層間編織縫合線處無縫結合。
此部分大體描述用於編織包括一編織組件之一編織織物元件之方法的實施例,該編織組件經構形以形成用於一鞋類物件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
圖1係一鞋類物件100(亦稱為物件100)之一實施例的一等角頂部正視圖。在一些實施例中,物件100可採取呈一運動鞋或體育相關鞋
類之形式,包括(但不限於):登山靴、足球鞋、橄欖球鞋、膠底運動鞋、跑步鞋、交叉訓練鞋、橄欖球鞋、籃球鞋、棒球鞋以及其他種類的運動鞋或鞋類。在一些實施例中,物件100可採取呈各種非運動相關鞋類之形式,包括(但不限於):拖鞋、涼鞋、高跟鞋類、平底便鞋以及任何其他種類的鞋類及/或服裝。
如圖1中所展示,在一些實施例中物件100可包括一鞋面102及一選用鞋底結構104。鞋底結構104可固定至鞋面102且在穿著物件100時在腳與一地表面之間延伸。在一些實施例中,鞋底結構104可經構形以對物件100提供牽引力。在一些實施例中,鞋底結構104可經構形以在步行、跑步或其他走動活動期間在腳與地表面之間經壓縮時吸收或減弱影響或其他地面反作用力。
鞋底結構104之構形可在不同實施例中顯著變化以包括各種已知或新開發之鞋底結構及/或組件。例如,鞋底結構104可不同地包括一外底、一中底及/或一內底。在一些情況中,此等組件之一或多者可為選用的。在一些情況中,鞋底結構104自身可為選用的。在一些情況中,鞋底結構104之構形可經選擇以適於可在其上使用鞋底結構104之一或多種類型的地表面。例示性地表面可包括(但不限於):天然草皮、人造草皮、泥土、沙子、礫石、雪、冰以及其他表面。
鞋面102可經構形以收納及覆蓋一腳。在一些實施例中,鞋面102可包括為鞋面102之一內部提供入口之一開口106。例如,如圖1中所展示,在一些實施例中開口106可為一腳踝開口。
在一些實施例中,鞋面102可包括用於收緊或以其他方式調整鞋面102之配合特性(例如,圍度)之一緊固或閉合結構或其他佈建。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鞋面102可包括張緊部件(諸如鞋帶部件122)及用於收納一或多個鞋帶或其他張緊部件(諸如一纜索)126之鞋眼124。以此方式,可調整開口106之一尺寸及鞋面102之一對應圍度以客製化
鞋面102與鞋類物件100之一配合。在一些實施例中,閉合結構之鞋帶部件122可提供加強邊緣結構且形成具有一V狀構形、一U狀構形或另一構形之一開口。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中所展示,具有一V狀構形之一閉合結構可提供改良之效能特性,諸如舒適度及配合度。例如,在一些情況中一V狀閉合構形可跨鞋面102及鞋類物件100之一前足及/或腳背區實現更緊閉合,而不會引起該鞋面之該前足區之可由收緊具有一正方形或U狀構形之一閉合結構所引起的屈曲。在其他實施例中,一閉合系統可在毗鄰鞋面102之前足區之一終端部分處提供加強之邊緣結構。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能夠易於選擇一閉合系統之適於鞋面102及鞋類物件100之所要配合及效能特性之一形狀及構形。
在一些實施例中,鞋面102可包括一鞋舌130(於圖1之假想線中圖解說明)。鞋舌130可安置於一緊固或閉合結構與一腳之間以促進舒適度及配合。例如,鞋舌130可安置於鞋帶部件122與收納於鞋面102內部的一腳之間(在鞋眼124與一腳之間)或在鞋帶126與一腳之間。將理解,一鞋舌在一些實施例中可為選用的。
在一些實施例中,鞋面102可實質上由呈一無縫套部之形式的一單一編織組件140形成,該單一編織組件140可穿過一前足區142、一中足區144及一腳跟區146之各者且沿著一外側148及一內側150兩者延伸。此與由透過(例如)縫合或結合而接合之多個材料元件(例如,織物、聚合物發泡體、聚合物薄片、皮革、合成皮革)形成之許多已知鞋類鞋面相反。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組件140亦可包括鞋舌130。編織組件140可形成鞋面102之一暴露外表面及一相對內表面兩者之若干部分。因而,編織組件140可界定鞋面102內之空隙的至少一部分。編織組件140亦在腳下方延伸。在一些實施例中,鞋類物件100可包括一鞋底結構且編織組件140之一部分可在腳下方延伸。在此構造中,編織組件可取代或作為一鞋墊。
如下文進一步詳細描述,可形成鞋面102之實質絕大部分之編織組件140大體包含諸如來自一編織織物元件之一編織材料。因而,在一些實施例中,鞋面102相對於一些其他已知鞋面材料可實質上撓性及輕重量的。儘管本文中所揭示之一些實施例可圖解說明完全由一編織材料組成之一鞋面,然一鞋面之其他實施例可僅部分由一編織材料(或織物材料)組成。
在一些實施例中,鞋面102可包括一或多個孔、孔隙、穿孔、開口、間隙、狹縫或其他此等結構,在下文通常稱為孔。鞋面102可包括以各種構形配置及配置於各種位置中的各種群組之孔,本文中統稱為複數個孔152。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此等孔可為選用的。在一些實施例中,一些孔可延伸穿過鞋面102之整體厚度,而其他孔可僅部分延伸穿過鞋面102之厚度。複數個孔152內之孔之特定數目、尺寸、形狀、對準及構形可在不同實施例之間變化。複數個孔152之一特定構形可經選擇以達成鞋面102之所要效能特性,諸如鞋面102之普遍或局部透氣性及/或鞋面102之一普遍或局部拉伸或柔韌性特性。例如,較大數目及/或較大尺寸之孔可提供一織物之一較大局部或普遍柔韌性及拉伸。替代性地,孔之不同圖案(諸如以直線排列、交錯或偏移圖案)可提供不同局部及/或普遍柔韌性、拉伸及/或通風特性。複數個孔152之一特定構形亦可經選擇以提供審美情趣。
出於參考目的,鞋面102及/或鞋類物件100大體可劃分成一前足部分160、一中足部分162及一腳跟部分164。前足部分160一般可與用於腳趾及連接蹠骨與趾骨之關節之一腳趾套相結合。中足部分162一般可與一腳之腳背及/或足弓部相結合。腳跟部分164一般可與一腳之腳跟(包括跟骨)相結合。鞋面102亦大體可包括一外側部分166及一內側部分168。外側部分166及內側部分168可處於鞋面102之相對側。外側166及內側168之一者或兩者可延伸穿過前足部分160、中足部分162
及腳跟部分164。一些實施例進一步可包括一前腳趾部分154以及一前幫或腳背部分156。
如此描述中所使用,術語前足部分或前足區、中足部分或中足區、腳跟部分或腳跟區、腳趾部分或腳趾區及腳背部分或腳背區係僅意欲出於描述目的且並不意欲對鞋面102之精確部分或邊界進行劃界。同樣地,術語外側(或外側部分)及內側(或內側部分)意欲表示一物件之大體兩側而非將鞋面102精確地劃界成兩半。
如上文提及,鞋面102可至少部分由一編織組件140形成。編織組件140可自包括一近似平坦、二維分層構造之一編織織物元件移除,該編織織物元件經構形以分離(例如,切開)且經形成或成形以圍繞腳延伸。如圖1中所描繪,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組件140形成鞋面102之背對腳之一暴露外部或外側(或外表面)及鞋面102之向內面朝腳之一內部或內側(或內表面)兩者。
如下文進一步詳細論述,編織組件140可由單一經編構造形成作為一較大編織織物元件之一部分。在此情況中,編織組件140可自該較大編織織物元件移除且編織組件140之各種特徵可經操縱及/或處理以形成鞋面102之一所要形狀。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單一編織織物元件可包括多個編織組件,該等編織組件可經移除以形成單獨組件。例如,一單一編織織物元件之第一及第二編織組件可對應於用於鞋類物件之一對匹配的左及右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替代性地,一單一編織織物元件之第一及第二編織組件可對應於用於一鞋類物件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及一相結合之鞋舌或其他配件。將理解,一編織織物元件可包括額外數目個及/或額外種類的編織組件。
編織組件140可賦予鞋面102各種特徵或效能特性。編織組件140可提供優於一些已知鞋面構形之各種優點。如上文提及,已知鞋類鞋
面可由透過(例如)縫合或結合而在一或多個接縫處接合之多個材料元件(例如,織物、聚合物發泡體、聚合物薄片、皮革、合成皮革)形成。隨著併入至一鞋面中之材料元件之數目及類型增加,與運輸、貯存、切割及接合材料元件相關聯的時間及花費亦可增加。隨著併入至鞋面中之材料元件之數目及類型增加,來自切割及縫合程序之浪費材料亦可累積至一更大程度。與由類型及數目較少之材料元件形成之鞋面相比,具有較大數目個材料元件之鞋面可更加難以回收再利用。因此,減少製造鞋面時所利用之材料元件之數目,可減少浪費同時增加鞋面之製造效率及可回收再利用性。為此目的,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組件140可形成鞋面102之一實質部分,藉此增加製造效率、減少浪費及簡化可回收再利用性。
鞋面102之實施例亦可利用一或多個加強部分。如本發明中所使用,術語加強部分係指一鞋面之併入任何(若干)額外材料於編織組件140之一或多層內的任何部分。一加強部分可包含編織組件140之填充有一加強材料(諸如一插入部件)之單獨層。可基於鞋面之一所要效能特性選擇一插入部件,諸如針對硬度選擇皮革或塑膠或針對緩衝選擇發泡體橡膠。一插入部件可定位於一鞋面之一特定區中以為該區或鞋面提供一局部或普遍效能特性。一加強部分可賦予鞋面增加之強度及/或加強及/或增加之緩衝及舒適度,此取決於所使用之插入材料。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一鞋舌130可包括具有一插入部件(或加強部分)之一雙層編織組件,該插入部件係插入於該編織組件之兩層之間的一發泡體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一腳趾或腳跟區可包括呈一腳趾或腳跟套形式之一插入部件(或加強部分),該插入部件係插入於編織組件之層之間或該編織組件之一層與一繫帶或其他編織結構之間的一剛性材料。
編織組件140可使用一經編機及一經編程序由單一經編構造形
成。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平型經編機可用於形成具有單一經編構造之一編織組件。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組件140可使用具有兩組針之一經編機形成為具有單一編織構造之一管狀織物。
如本文中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一編織組件在透過一編織程序形成為一單件式元件時定義為由「單一編織構造」形成。即,該編織程序實質上形成一編織組件之各種特徵及結構,而無需大量額外製造步驟或程序。一單一編織構造可用於形成具有包括紗線或其他編織材料之一或多個緯圈或經圈之結構或元件之一編織組件,該一或多個緯圈或經圈經接合使得該等結構或元件共同包括至少一個緯圈或經圈(即,共用一共同紗線)及/或包括在該等結構或元件之各者之間實質連續之緯圈或經圈。藉助此配置,提供單一編織構造之一單件式元件。在其中使用一經編程序形成一編織組件之實施例中,該編織組件可由單一經編構造形成且可具有包括紗線或其他編織材料之一或多個經圈之結構或元件,該一或多個經圈經接合使得該等結構或元件共同包括至少一個經圈(即,共用一共同紗線)及/或包括在該等結構或元件之各者之間實質連續之經圈。
如本發明中所使用,紗線大體定義為由至少一條長絲或複數個纖維形成之具有一實質長度及相對較小剖面之一總成。一長絲可具有一不確定長度且可單獨使用或結合一或多條其他長絲一起使用以製造適用於織物中之一紗線。現代長絲包括複數個合成材料,諸如嫘萦、耐綸、聚酯及聚丙烯酸,其中絲綢為主要的、天然生成的例外。纖維可具有一相對較短長度且需要紡絲或加撚程序以製造用於織物中之具有合適長度之一紗線。纖維之實例包括棉及木材。紗線可由習知上稱為一單絲紗線之一單一長絲形成或由組合在一起之複數個個別長絲形成。紗線可包括由不同材料形成之單獨長絲。紗線可包括各由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材料形成之長絲。類似概念應用於由複數個纖維形成之
紗線。因此,紗線可具有大體符合上文所提供之定義的各種構形。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能夠基於紗線之特性及編織組件140之一所要效能特性來選擇適於一所要應用之一或多個已知或以後開發之紗線。
編織組件140可併入有賦予鞋面102及/或鞋舌130之單獨區域不同性質之各種類型的紗線。即,編織組件140之一部分可由賦予一第一組性質之一第一類型的紗線形成且編織組件140之另一部分可由賦予一第二組性質之一第二類型的紗線形成。在此構形中,藉由針對編織組件140之不同部分選擇特定紗線,性質可在整個鞋面102及/或鞋舌130中變化。一特定類型之紗線將賦予編織組件140之一部分之性質部分取決於形成該紗線內之各種長絲及纖維之材料。舉例而言,棉提供一柔軟手感、自然美觀及生物可降解性。彈性纖維(Elastane)及拉伸聚酯各提供實質拉伸及恢復性,其中拉伸聚酯亦提供可回收再利用性。嫘萦提供高光澤及濕氣吸收性。木材除絕緣性質及生物可降解性之外亦提供高濕氣吸收性。耐綸係具有相對較高強度之一耐久且抗磨材料。聚酯為亦提供相對較高耐久性之一疏水材料。
除材料之外,針對編織組件140選擇之(若干)紗線之其他態樣亦可影響鞋面102及/或鞋舌130之性質。舉例而言,形成編織組件140之一紗線可為一單絲紗線或一複絲紗線。該紗線可包括各由不同材料形成之單獨長絲。該紗線可包括各由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材料形成之長絲,諸如含具有一鞘芯構形或由不同材料形成之兩個半部之長絲之一雙組分紗線。不同程度之加撚及捲邊以及不同丹尼(denier)亦可影響鞋面102及/或鞋舌130之性質。因此,形成(若干)紗線之材料及該(等)紗線之其他態樣二者皆可經選擇以賦予鞋面102及/或鞋舌130之單獨區域各種性質。
一般而言,一織物可由透過(例如)一交織、纏結及加撚或互相串套程序機械操縱之一或多條紗線形成。交織係交叉且相對於彼此成直
角交織之兩條紗線之交叉點。交織中所利用之紗線係習知上稱為經緯紗。纏結及加撚涵蓋其中紗線彼此纏結以形成一織物之程序,諸如編結及打結。互相串套涉及形成複數個互相嚙合線圈行,其中編織係互相串套之一常用方法。因此,一織物元件可由用於製造一織物之此等程序之一者形成。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編織織物元件可使用一編織程序形成。
已開發各種機械程序以透過編織製造一織物。一般而言,機械程序可分類為經編或緯編。如此描述中所使用,經編係指其中一紗線沿著織物之長度以Z字形行進(即,依循編織之毗鄰行或經圈而非沿著一單列或緯圈)之一類型的編織方法。出於比較目的,如此描述中所使用緯編係指跨織物之寬度編織。可用於製造一織物之各種特定子類型之緯編包括翠可特、拉舍爾及雙針架拉舍爾(其進一步包括提花雙針架拉舍爾)。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編織織物元件可使用一經編程序製造。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包括於具有經編構造之一編織織物元件中之一編織組件140可包含一經編材料(例如,編織組件140可為一經編組件)。使用一經編織物元件可有助於降低編織組件140之周圍或暴露邊緣由於編織組件140自一編織織物元件移除或以其他方式分離(例如,切除)而散開的趨勢。在一例示性實施例中,一編織織物元件可透過一經編程序由單一編織構造形成且可包括一起形成於相同編織織物元件上之一或多個編織組件,該等編織組件包括一或多個鞋面及/或鞋舌。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編織織物元件可使用不同紗線形成一側及另一側來製造。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編織織物元件可使用不同紗線形成一暴露外側及一內側來製造。藉由在暴露外側及內側上使用相異紗線,一編織織物元件可經製造以在暴露外側及內側上具有不同
編織構形。例如,在一些情況中,在暴露外側上之紗線之一特定構形可不同於在內側上之紗線之構形。此等差異可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各項之一或多者:編織圖案之差異、編織結構之差異、所使用之紗線之類型的差異、所使用之紗線之色彩的差異及/或所使用之紗線之材料性質的差異(例如,選擇不同材料以提供一柔軟內部或內側及一耐久暴露外側)。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提供用於一外側之一編織構形以賦予一編織組件140之暴露外側更大程度的耐久性、強度及/或耐磨及抗磨性。例如,具有一較重丹尼或由一較強或較耐久材料製成之一紗線可用於暴露外側上之編織構形以提供更大程序的耐久性、強度及/或耐磨或抗磨性。類似地,在一些實施例中,可提供用於一內側之一編織構形以賦予更大程度的舒適度或柔軟度以便用作鞋面102之一內部襯裡。例如,具有一較輕丹尼或由摸上去柔軟之一材料製成之一紗線可用於內部或內側上之編織構形以提供更大程序的舒適度及柔軟度。藉助用於一編織組件之一暴露外側及一內側之各者之編織構形的一所要選擇,可對鞋面選擇性提供所要特性。
圖2至圖6圖解說明包括處於一移除前狀態或條件之編織組件之一編織織物元件之一實施例的示意圖。圖2係包括移除前之編織組件230及240之一編織織物元件200之一實施例的一平面示意圖,其中分別以放大詳圖213及215示意性地展示編織織物元件之一經編線跡213及一層間經編縫合線214之特徵。圖3至圖6以旋轉序列自一內側等角視圖至一外側等角視圖示意性地圖解說明編織織物元件200,其中圖3係一內側等角視圖,圖4係一內側等角邊視圖,圖5係一外側等角邊視圖且圖6係一外側等角視圖。將理解,圖3至圖6係意欲用於圖解說明編織織物元件之特定特徵的示意圖。圖2至圖6圖解說明作為一連續編織層之編織織物元件200(例如,一管狀編織織物元件)以促進特定特
徵(諸如沿著一雙層編織織物元件之一共同邊緣之特徵(圖4及圖5))及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使用之特定程序的圖解說明及論述。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織物元件200可能並不具有一大體管狀構形。
編織織物元件200可為一經編機及經編程序之一編織產品。編織織物元件200可為包括一第一層202及上覆該第一層202之一第二層204之一大體平坦、二維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織物元件200可使用具有兩組針之一經編機形成為一管狀織物。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織物元件200可在沿著箭頭201之一饋送方向上進行的一單一編織程序中經編。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織物元件200具有單一經編構造。
在圖2至圖6之管狀構形中,第一層202及第二層204具有最初由於經編程序而暴露之一共同、連續第一表面206及最初並未由於該經編程序而暴露之一共同第二表面208。特定言之,第一層202之經暴露第一表面206及第二層204之經暴露第一表面206連續圍繞管狀編織織物元件200之共同邊緣210之一外表面。同樣地,第一層202之最初並未暴露之第二表面208及第二層204之最初並未暴露之第二表面208連續圍繞共同邊緣210之一內部或內側表面。如圖2至圖6中所展示,在一些實施例中,最初暴露之第一表面206及最初並未暴露之表面208亦可連續圍繞與共同邊緣210相對之一第二共同邊緣212。在一些實施例中,最初暴露之第一表面206及最初並未暴露之表面208可在第二邊緣212處不連續。將理解,如用於此描述中之術語共同邊緣係指一大體連續層,其(例如)藉由翻回或折回於其自身上而沿著一線或摺痕在相對側之間轉變,用作該等相對側之間的一共用邊界或周圍以形成共同邊緣且並不指示該等相對側之間的一不連續表面或輪廓。
編織織物元件200包括介於第一層202與第二層204之間的一層間編織縫合線。例如,如圖2中所展示,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織物元件200可包括定位於編織組件240之一周圍處之一層間編織縫合線214及
定位於編織組件230之一周圍處之一層間編織縫合線232。圖2包括在編織組件240之一前足部分處之介於第一編織層202與第二編織層204之間的層間編織縫合線214的一放大示意圖215。如圖215處所展示,層間編織縫合線214包括介於第一編織層202與第二編織層204之間的層間編織線跡,其中第一編織層202之至少一紗線與第二編織層204之至少一紗線在第一編織層202及第二編織層204之一介面處互相串套。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編織層202之多條紗線及/或第二編織層204之多條紗線可在層間編織縫合線214處互相串套。
編織織物元件200係可自其移除編織組件230及240之一織物材料。編織組件230及240可藉由任何已知或以後開發之移除方法移除。例如,編織組件230及240可藉由用於使編織組件與較大編織織物元件200或編織織物元件200之任何額外材料分離之切割、衝壓或任何其他方法進行移除或分離。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藉由使用一切割程序或其他分離程序沿著層間編織縫合線214使該等編織組件230及240與織物元件200分離來移除編織組件230及240。將理解,由於第一編織層202及第二編織層204係使用一經編程序沿著層間編織縫合線214及層間編織縫合線232互連,因此沿著層間編織縫合線214及232分離編織織物元件200可能並不引起編織組件230及240沿著一分離或切割邊緣散開。
圖3至圖6圖解說明使用選用編織指示部分使編織組件230及240自編織織物元件200移除或分離之一程序。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組件230及240可使用一或多個選用編織指示部分自編織織物元件200移除或分離。圖3圖解說明圍繞對應於一鞋舌之編織組件230之一外周圍或輪廓提供之一編織指示部分310。圖3圖解說明圍繞對應於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編織組件240(諸如圖1中所展示之鞋面102之編織組件140)之一外周圍或輪廓提供的一編織指示部分312。
編織組件230可藉由沿著編織指示部分310分離編織織物元件200而自編織織物元件200移除或分離。編織組件240可藉由沿著編織指示部分312分離編織織物元件200而自編織織物元件200移除或分離。將理解,由於第一編織層202及第二編織層204係使用一經編程序沿著層間編織縫合線214及層間編織縫合線232互連,因此沿著編織指示部分310及312分離編織織物元件200可能並不引起編織組件230及240沿著分離或切割邊緣散開。此外,沿著編織組件230及240之一外周圍提供編織指示部分310及312可提供沿著編織指示部分310及312之介於層間編織縫合線214及232與各自分離或切割邊緣之間的一經控制間距。將理解,此經控制間距可進一步協助防止編織組件230及240沿著其等周圍邊緣散開。
圖3至圖6圖解說明使用一切割工具314(諸如一刀)使編織組件自編織織物元件移除或分離的程序。圖3圖解說明藉由沿著編織指示部分312切割編織織物元件200之第一編織層202來使編織組件240與編織織物元件200分離以形成分離或切割線316的一程序。類似地,圖6圖解說明藉由沿著編織指示部分312切割編織織物元件200之第二編織層204來使編織組件240與織物元件200分離以形成分離或切割線616的一程序。由於第一編織層202及第二編織層204係沿著層間編織縫合線214互連,因此將理解,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編織層202及第二編織層204可在一單一同時分離或切割程序中進行分離或切割。
圖4及圖5圖解說明用於分離編織組件240之若干部分以形成編織組件240中之一開口的程序。圖4圖解說明沿著共同邊緣210定位之一編織指示部分410(圖解說明為雙虛線),且圖5圖解說明使用一切割程序沿著編織指示部分410分離編織組件240以形成對應於編織組件240之一腳踝開口之分離或切割線510的一程序。類似地,圖5圖解說明一編織指示部分512(圖解說明為雙虛線),且圖4圖解說明使用一切割程
序沿著編織指示部分512分離編織組件240以形成對應於一閉合系統之一開口之一分離或切割線412的一程序。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4及圖5中所展示,編織指示部分410及/或編織指示部分412可實質上沿著直線形成。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指示部分410及/或編織指示部分412可能並不沿著一直線形成,但可具有規則或不規則幾何構形。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指示部分410可為經構形以提供一輪廓化腳踝開口之一輪廓化曲線。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指示部分412可為具有描畫一系列鞋帶部件之輪廓的一扇形構形之一線。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指示部分410及編織指示部分412可為連續的,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組件240可在一單一連續切割程序或其他分離程序中沿著編織指示部分410及412分離。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指示部分412可為選用的(即,不具有閉合結構)。熟習此項技術者將易於理解適用於形成一所要腳踝開口及用於一所要鞋面構形之任何選用閉合結構之編織指示部分之各種構形。
在圖2至圖6之構形中,編織織物元件200(且因此編織組件230及240)具有包含編織在一起之一或多條紗線之一大體平坦、雙層、二維構形。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織物元件200可具有一大體管狀構形。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織物元件200可具有沿著編織織物元件200之一第二共同邊緣212之一敞開或不連續構形。在一些實施例中,舉例而言,如在下文圖23及圖24中所揭示,第一層202及第二層204可具有在一編織組件之一周圍或輪廓外部之一區域或區之至少一部分上方的一大體連續層間編織縫合。
編織組件240可包括對應於如圖1中所展示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102之部分或區的各種部分。例如,編織組件240可包括可分別對應於圖1中之鞋面102之編織組件140之前足部分142、中足部分144及腳跟部分146的一前足部分242、一中足部分244及一腳跟部分246。同
樣地,舉例而言,外側部分248可對應於鞋面102之編織組件140之外側148,且內側部分250可對應於鞋面102之編織組件140之內側150。
圖7係圖2之對應於一鞋舌之移除後之編織組件230的一平面示意圖。編織組件230具有單一經編構造。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組件230可包括一第一編織層202、一第二編織層204及界定編織組件230之一周圍或輪廓之一層間編織縫合線232。由於編織組件230具有在其周圍處藉由層間編織縫合線232界定之單一經編構造,因此編織組件230可具有在自編織織物元件200分離及移除時將不會在其周圍邊緣處散開之一穩定編織構造。編織組件230可包括指示用於在編織組件230中產生一開口236之一分離線的一編織指示部分234。以此方式,可在編織組件230之一內部中形成一空隙或袋狀件。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組件230視需要可透過開口236內側外翻。在此情況中,編織組件230之一最初暴露之外表面206可與編織組件230之一最初並未暴露之內表面208互換。在一些實施例中,最初暴露之表面206可具有不同於最初並未暴露之表面208之一表面精整及/或美學特性。在任一情況中,(例如)由一發泡體材料製成之一選用插入部件(未展示)可透過開口236插入至形成於編織組件230之第一編織層202與第二編織層204之間的一內部空隙或袋狀件中以修改鞋舌之一緩衝特性。編織組件230可具有複數個孔238。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孔238可提供於第一編織層202中及第二編織層204中。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孔238可視需要提供於第一編織層202或第二編織層204中。複數個孔238可藉由編織程序或藉由(例如)在對應於複數個孔238之編織指示部分處分離編織組件230來形成。將理解,複數個孔238可提供改良之普遍及/或局部通風特性。複數個孔238亦可提供一所要美學特性。
圖8係圖2之對應於一鞋類物件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移除後之一編織組件240的一平面示意圖。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組
件240可對應於圖1中之鞋面102之編織組件140。編織組件240具有單一經編構造。編織組件240大體包括形成編織組件240之一內側之第一編織層202及形成編織組件240之一外側之第二編織層204。編織組件240之第一編織層202及第二編織層204係跨前足部分242(包括共同邊緣部分210)連續。編織組件240包括使第一編織層202及第二編織層204沿著編織組件240之一周圍部分互連的一層間編織縫合線214。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2及圖8中所展示,層間編織縫合線214可圍繞編織組件240之一前腳趾部分254、跨編織組件240之一底部部分256及圍繞編織組件240之腳跟部分246延伸。
編織組件240可具有藉由對應於編織指示部分410及分離線510之邊緣216界定之一腳踝開口810及藉由對應於編織指示部分412及分離線512之邊緣218界定之一閉合結構221。在一些實施例中,閉合結構221可包括鞋帶部件222及鞋眼孔224。鞋帶部件222可包括編織組件240之藉由經選擇以提供一強、耐久織物特性之一編織構形或紗線製造之加強結構。閉合結構221之一特定構形(例如,包括鞋帶部件222及鞋眼孔224)可藉由選擇編織組件240之一編織構形來提供。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一鞋眼孔224可藉由選擇包括具有一所要尺寸及形狀之一編織孔之編織組件240之一編織構形來形成。替代性地,在一些實施例中,一鞋眼孔224之一編織構形可包括指示分離編織組件240以形成鞋眼孔224之一位置的一編織指示部分。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直接操縱或拉伸如自編織織物元件200移除或分離之編織組件240以形成呈其最終形式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經操縱或拉伸以形成一最終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前,可將編織組件240倒轉或內側外翻以為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呈現一替代精整表面。
圖9至圖13示意性地圖解說明用於圖8之一編織組件240之一選用
倒轉程序(即,用於在移除後將編織組件240內側外翻)。由於編織組件240係由包括部分藉由沿著層間編織縫合線214分離(例如,切割)而界定之一經暴露周圍邊緣之一單一經編構造形成,因此編織組件240大體提供在經分離之周圍邊緣處將不會散開之一穩定編織構造。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倒轉編織組件240以互換第一層202及第二層204之最初暴露之外表面206與最初並未暴露之內表面208以呈現層間編織縫合線214之一光潔(即,未分離或未切割)部分作為編織組件240之一外周圍表面。如上文提及,在一些實施例中,最初暴露之外表面206及最初並未暴露之內表面208可具有不同表面精整或其他特性。將編織組件240倒轉使能夠呈現一最初並未暴露之內表面208作為編織組件240(且所得鞋類物件100)之一最終暴露外表面。
圖9圖解說明處於一起始移除後狀態中的編織組件240。出於在此描述中區分兩個表面的目的,在圖9至圖13中最初暴露之外表面206展示為不具有實質陰影且最初並未暴露之內表面208展示為具有實質陰影。在一些實施例中,最初暴露之外表面206及最初並未暴露之內表面208可具有相同或類似特性。在一些實施例中,最初暴露之外表面206及最初並未暴露之內表面208可具有實質上不同的特性。
圖10圖解說明具有經倒轉之前腳趾部分254之編織組件240,即,以假想線展示前腳趾部分254以示意性地圖解說明前腳趾部分254被推擠至編織組件240之第一編織層202與第二編織層204之間的一內部空隙或空間中,如藉由箭頭1010所指示。
圖11圖解說明具有如藉由箭頭1110所指示般拉動穿過腳踝開口810之一經倒轉前腳趾部分254及如藉由箭頭1112所指示般向前推擠越過前腳趾部分254之腳跟部分246之編織組件240。
圖12圖解說明具有如藉由箭頭1210所指示般穿過腳踝開口810突出及被拉動穿過腳踝開口810之前腳趾部分244及前足部分254及如藉
由箭頭1212所指示般被向下推擠越過前腳趾部分254及前足部分244之腳跟部分246的編織組件240。在圖12中,倒轉程序實質上完成。
圖13圖解說明自其最初經移除或分離狀態經完全倒轉(即,內側外翻)的編織組件240。如藉由圖9至圖13中之多處陰影示意性地圖解說明,編織組件240在最初暴露之外表面(最終內表面)206及最初並未暴露之內表面(最終暴露之外表面)208上可具有實質上不同的表面精整及美學特性。在一些實施例中,不同陰影可表示不同編織線跡,諸如一鬆或緊編織構形。在一些實施例中,不同陰影可表示孔之不同尺寸或形狀,諸如大或小編織孔。在一些實施例中,不同陰影可表示不同美學特性。在一些實施例中,不同陰影可表示對應於不同編織指示部分之不同編織線跡。在一些實施例中,不同陰影可表示不同紗線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不同陰影可表示不同紗線或織物處理,諸如用實現材料記憶之一物質處理之紗線及未處理之紗線。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理解,以此方式可在一暴露外表面或一內表面上指示及提供任何所要表面特性。
圖14至圖18示意性地圖解說明呈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1440之形式之一鞋類物件100的一實施例。在一些實施例中,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1440可對應於圖1之編織組件140或圖2及圖8之編織組件240。圖14至圖16以旋轉序列自一內側等角視圖(圖14)至一底部等角平面視圖(圖15)至一外側等角視圖(圖16)圖解說明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1440;圖17係該織物鞋面之一示意性等角底部正視圖;且圖18係該織物鞋面之一示意性等角頂部正視圖。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操縱編織組件240以形成具有至少包括尺寸及形狀之一所要構形之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1440。在一些實施例中,可拉伸編織組件240之一或多個部分以形成具有至少包括尺寸及形狀之一所要構形之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1440。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在具
有大體對應於一特定腳或一標準腳尺寸之一所要尺寸及形狀的對應於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1440之一鞋楦上方拉伸編織組件240。例如,該鞋楦可具有一所要長度、寬度、圍度及/或體積。
編織組件240可包括一或多個部分或區帶,該一或多個部分或區帶具有經選擇以使該部分能夠拉伸至用於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1440之一所要構形的編織線跡或一編織構形。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組件240之一部分或區帶可在一拉伸區帶中具有複數個孔。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組件240可包括具有鬆編織線跡或一鬆編織構形以形成一拉伸區帶之一部分或區帶。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組件240之一拉伸區帶可經構形以與編織組件240之其他部分相比拉伸程度更大,即,與編織組件240之其他部分相比拉伸程度相對較大,以促進使編織組件240形成為具有一所要尺寸及形狀之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1440。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底部部分256可為一拉伸區帶。
在圖14至圖18中,編織組件240可具有一拉伸區帶1402(以深色陰影所展示)。在一些實施例中,拉伸區帶1402可經構形以與編織組件240之一些其他部分(諸如對應於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1440之一中心底部部分之區帶1404)相比拉伸程度更大,而與編織組件240之一些其他部分或區帶(諸如對應於複數個孔1406及1408之部分或區帶)相比拉伸程度更小。例如,可提供編織組件240之第一編織層202及第二編織層204之分別對應部分1502及1504(用深色陰影所展示)以便圍繞編織組件240之中心底部部分256之一周圍形成大體連續的環形拉伸區帶1402。此構形可促進編織組件240經拉伸以形成一不對稱構形,該不對稱構形具有(例如)具有一第一材料特性之一大體對稱中心底部部分256及具有一第二材料特性之一不對稱周圍基底或底部部分(例如,拉伸區帶1402)。在一些實施例中,中心底部部分256及周圍拉伸區帶1402可一起大體對應於一腳之一尺寸及形狀,即,一腳印及/或一鞋
底之一形狀。該第二材料特性可不同於該第一材料特性(例如,除了一不同拉伸程度之外)。將理解,藉助此構造可以不同方式拉伸一編織組件240以達成用於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1440之至少兩個不同的可行所要最終構形中之一者。例如,可拉伸編織組件240以藉由控制拉伸區帶1402之各個部分之一相對拉伸量來形成一右鞋類物件或一匹配之左鞋類物件。替代性地,可拉伸編織組件240以藉由控制拉伸區帶1402之一拉伸量來形成具有一窄、中等或寬的成品寬度之任一者之一鞋類物件。將進一步理解,包括一中心底部部分256及一周圍拉伸區帶1402之此構造及構形可促進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1440結合至具有一類似右對左腳構形及/或一特定尺寸或寬度之一鞋底結構。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用在拉伸編織組件240至一所要尺寸及形狀之後旋即促進或實現材料記憶之一物質來處理編織組件240。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由具有固有材料記憶之一材料製成之一或多條紗線可用於編織編織組件240之一編織程序中。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編織程序之前可用用於實現材料記憶之一物質預處理編織組件240之一或多條紗線。在一些實施例中,在自編織織物元件200移除編織組件240之前,可用用於實現材料記憶之一物質預處理一編織織物元件200之對應於編織組件240之至少一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在一鞋楦上方拉伸編織組件240之前,可用用於實現材料記憶之一物質來處理編織組件240之若干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在一鞋楦上拉伸期間或之後,可用用於實現材料記憶之一物質來處理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1440之至少一部分。用於實現材料記憶之物質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一熱塑性聚胺基甲酸酯(TPU)塗佈、基於TPU之塗佈及/或併入TPU之其他溶液。實習此項技術者將能夠易於選擇經處理之紗線、用於促進或實現適於針對一所要應用達成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1440之材料記憶之物質及處理協定。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熱處理編織組件240以使得能夠形成編織組件。例如,編織組件240可結合在一鞋楦上方拉伸來予以熱處理。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組件240可在一鞋楦上方拉伸之前予以熱處理。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組件240可在一鞋楦上方經拉伸時予以熱處理。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組件240可自一鞋楦移除之後予以熱處理。在一些實施例中,此等熱處理之一或多者可一起使用。在各情況中,熱處理一編織組件240可藉由將編織組件240之一或多個部分拉伸至一所要尺寸、形狀或構形來促進形成編織組件。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用用於促進或實現材料記憶之一物質處理編織組件240且對編織組件240進行熱處理以促進藉助材料記憶形成具有一所要尺寸及形狀之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1440。
如圖15及圖17中所展示,在藉由操縱及/或拉伸來形成之後,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1440之一內側上之拉伸區帶1502之一部分的一寬度1510可不同於該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1440之一外側上之拉伸區帶1504之一對應部分的一寬度1512。
如圖15及圖17中所展示,在藉由操縱及/或拉伸編織織物240來形成之後,編織組件240之第一編織層202與第二編織層204之間的層間編織縫合線214之一位置可相對於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1440之內側248及外側250變得不對稱。例如,如圖15中之底部平面視圖中所展示,層間編織縫合線214可具有大體沿循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1440之中心底部部分256之一輪廓的一平緩S形曲線。
如圖16及圖18中所展示,由於編織組件240具有在前足部分242處具有一連續層之單一經編構造,因此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1440可具有連續編織線跡及/或編織構形,以呈現前足部分242之一美觀外觀。例如,如圖16及圖18中所展示,編織組件240可具有複數個孔1406,該複數個孔1406具有跨整個前足部分242之一連續孔圖案,諸如複數
個連續、平行、以直線排列之孔陣列。
如圖17及圖18中所展示,在藉由操縱及/或拉伸編織組件240來形成之後,層間編織縫合線214之一位置可至少部分圍繞(包繞)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1440之一前腳趾部分254延伸。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將編織組件240倒轉(即,內側外翻)使得層間編織縫合線214實質上隱藏於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1440之一內表面上。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能並不倒轉編織組件240且層間編織縫合線214可存在於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1440之前腳趾部分254處之一暴露外表面上。在此情況中,層間編織縫合線214仍在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1440之前腳趾部分254處呈現一實質上連續及穩定的編織表面。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前腳趾部分254處之經暴露之層間編織縫合線214之至少一部分可藉由一鞋底結構或其他表面精整處理覆蓋。
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1440可在無需進一步實質修改或製造的情況下提供一鞋類物件100。在一些實施例中,無縫套部1440可在無需任何進一步修改或製造的情況下形成一鞋類物件100。在一些實施例中,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1440可藉由對該套部之至少一部分施加一表面精整處理或程序而形成一鞋類物件。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對套部之一底部表面部分施加一表面精整處理以提供耐久性及/或牽引力。此經施加之表面精整處理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施加一層抓握材料或直接注入一抓握材料,諸如一橡膠。將理解,藉助一表面精整處理或程序提供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1440亦可對層間編織縫合線214提供加強性質。在一些實施例中,藉助一表面精整處理提供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1440可在層間編織縫合線214處在第一編織層202與第二編織層204之紗線之間注入或灌入結合劑以在層間編織縫合線214處繫結或結合經暴露之紗頭或另外(若干)鬆紗線。此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1440可形成適於使用不具有單獨鞋底結構總成之輕重量鞋類之各種活動(諸
如摔跤、跳舞、有氧運動、岩壁攀岩或其他活動)之一鞋類物件。
在一些實施例中,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1440可藉由增加一或多個配件(諸如一鞋舌或插入部件)而形成一鞋類物件。圖19係併入有圖14至圖18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1440、一選用鞋舌1930及一選用鞋底結構1904之一鞋類物件1900之一實施例的一示意性等角頂部正視圖。圖20係圖19之鞋類物件1900的一示意性等角後視圖。
鞋舌1930可由一編織組件形成。例如,鞋舌1930可對應於如圖2及圖7中所展示之編織組件230。如圖19中所展示,鞋舌1930可安置於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1440之一內部空間中。鞋舌1930可經構形以定位於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1440之一閉合結構221與一穿著者的腳之間。可藉由將鞋舌1930之一前邊緣附接至毗鄰編織組件240之前足部分242之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1440使鞋舌1930與閉合區221相結合。鞋舌1930可包括複數個孔1910。鞋舌1930可包括安置於第一編織層與第二編織層之間的一插入部件(未展示),諸如發泡體材料。可藉由任何合適的已知或以後開發之附接方法(諸如藉由黏合、熱結合、縫合或其他附接機制)將鞋舌1930附接至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1440。
鞋底結構1904可為任何合適的已知或以後開發之鞋底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9中所展示,鞋底結構1904可包括覆蓋定位於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1440之前腳趾分254處之層間編織縫合線214(出於描述目的以諸如雙虛線之假想線圖解說明)之至少一部分之前腳趾部分1906。在一些實施例中,鞋底結構1904可包繞前腳趾部分254之至少部分且覆蓋前腳趾部分254處之層間編織縫合線214之實質所有或一整體(例如,參見圖1)。可藉由任何合適的已知或以後開發之附接方法(諸如藉由黏合或其他結合方法)使鞋底結構1904與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1440相結合。將理解,將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1440附接至鞋底結構1904可對層間編織縫合線214提供加強性質。在一些實施例中,藉
由黏合或其他結合方法附接可在層間編織縫合線214處在第一編織層202與第二編織層204之紗線之間灌入黏合劑或結合劑以在層間編織縫合線214處繫結或結合任何暴露端或另外(若干)鬆紗線。
如圖20中所展示,編織組件240之層間編織縫合線214(出於描述目的以雙虛線假想線所展示)可大體沿著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1440之編織組件240之一內側250與一外側248之間的一中心線定位。將理解,由於編織組件240具有包括層間編織縫合線214之單一經編構造,因此編織組件240可呈現跨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1440之腳跟部分246之一實質上連續的編織線跡及/或編織構形。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組件240可包括具有跨整個腳跟部分246實質上6連續的一孔圖案之複數個孔2010。例如,如圖20中所展示,複數個孔2010可包括跨整個腳跟部分246(包括層間編織縫合線214)之複數個實質上連續、平行、以直線排列的孔陣列。將理解,此構造可提供一賞心悅目的美學特性。
圖21將一編織織物元件2100之移除前之一編織組件2140之一實施例的特徵示意性地映射至由移除後之編織組件2140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織物元件2100可對應於圖2之編織織物元件200,且編織組件2140可對應於圖2及圖8之編織組件240及/或圖1之編織組件140。
在圖21中,元件符號2101識別編織織物元件2100之一圖(在下文稱為參考圖2101)且包括跨元件符號2102、2103、2104及2105(在下文稱為參考圖2102、2103、2104及2105)處之對應圖示意性地映射編織織物元件2100之編織組件2140之各種特徵及特性的一序列剖面線2111至2119。參考圖2102圖解說明沿著剖面線2111至2119獲取之與編織織物元件2100之編織組件2140相關聯的一序列剖面視圖2121至2129;參考圖2103圖解說明編織組件2140之一內側視圖;參考圖2104圖解說明編織組件2140之一底部平面視圖;且參考圖2105圖解說明編織組件
2140之一外側視圖。元件符號2106係圖解說明編織組件2140之一等角正視圖的一圖(在下文稱為參考圖2106);元件符號2107係圖解說明沿著參考圖2106之一剖面線2107-2107獲取之前足部分2158之一剖面視圖的一圖(在下文稱為參考圖2107);元件符號2108係示意性地圖解說明參考圖2107之編織組件2140之一層間編織縫合線2150的一分解詳圖(在下文稱為參考圖2108);且元件符號2109係圖解說明沿著參考圖2106之剖面線2109-2109獲取之編織組件2140之前足部分2158之一剖面視圖的一圖(在下文稱為參考圖2109)。
剖面線2111在編織組件2140上方,在編織組件2140之藉由層間編織層2150界定之一周圍邊界外部穿過編織織物元件2100。因此,將參考圖2101中之剖面線2111映射至參考圖2102呈現不具有與編織組件2140相結合的實體特徵之呈一管狀結構2121的形式之編織組件2100之一剖面。同樣地,參考圖2103、2104及2105並不呈現沿著剖面線2111之與編織組件2140相結合的實體特徵。
剖面線2112穿過編織組件2140之一後腳跟部分。將參考圖2101中之剖面線2112映射至參考圖2102呈現呈具有一單一節點之一大體平坦化管狀結構2122之形式的編織織物元件2100之一剖面,在該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2150使第一編織層2152與第二編織層2154在離編織織物元件2100之共同側邊緣2156(例如,參見圖2至圖6中之共同側邊緣210)之一距離2130處互連。
剖面線2113穿過編織組件2140之腳跟部分之一基底。將參考圖2101中之剖面線2113映射至參考圖2102呈現呈具有一單一節點之一大體平坦化管狀結構2123之形式的編織織物元件2100之一剖面,在該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2150使第一編織層2152與第二編織層2154在離織物元件2100之連續共同側邊緣2156之一距離2131處互連。
剖面線2114在閉合系統2170之接近於腳踝開口之一端處穿過編織
組件2140之一中足部分。將參考圖2101中之剖面線2114映射至參考圖2102呈現呈具有一單一節點之一大體平坦化管狀結構2124之形式的編織織物元件2100之一剖面,在該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2150使第一編織層2152與第二編織層2154在離織物元件2100之共同側邊緣2156之一距離2132處互連。
將參考圖2101映射至參考圖2104圖解說明由編織組件2140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的一仰視圖,將理解,沿著剖面線2114自編織組件2140之共同邊緣2156至中心底部部分2160之一邊緣的一距離2133及自該中心底部部分2160之該邊緣至層間編織縫合線2150之一距離2134對應於自共同邊緣2156至層間編織縫合線2150之距離2132(距離2133+距離2134=距離2132),且沿著剖面線2114之對應於中心底部部分2160之一寬度的一距離2146等於距離2134的兩倍(距離2146=2×距離2134)。類似地,沿著剖面線2114之對應於編織組件2140之中心底部部分2160及周圍底部部分2162之一寬度的一距離2147等於沿著剖面線2114之在周圍底部部分2162之一邊緣與層間編織縫合線2150之間的距離2135的兩倍(距離2147=2×距離2135)。
剖面線2115在閉合系統2170之接近於前足部分2158之一端處穿過編織組件2140之一中足部分。將參考圖2101中之剖面線2115映射至參考圖2102呈現呈具有一單一節點之一平坦化管狀結構2125之形式的編織織物元件2100之一剖面,在該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2150使第一編織層2152與第二編織層2154在離織物元件2100之共同側邊緣2156之一距離2136處互連。沿著剖面線2115將參考圖2101映射至參考圖2104,將理解,自編織組件2140之共同邊緣2156至中心底部部分2160之一邊緣的一距離2137及自中心底部部分2156之該邊緣至層間編織縫合線2150的一距離2138對應於自共同邊緣2156至層間編織縫合線2150的距離2136(距離2137+距離2138=距離2136),且沿著剖面線2115之對應
於中心底部部分2160之一寬度的一距離2148等於沿著剖面線2115之距離2138的兩倍。類似地,沿著剖面線2115之對應於中心底部部分2160及周圍底部部分2162之一寬度的一距離2149等於沿著剖面線2115之在周圍底部部分2162之一邊緣與層間編織縫合線2150之間的距離2139的兩倍(距離2149=2×距離2139)。
剖面線2116穿過編織組件2140之前足部分2158。將參考圖2101中之剖面線2116映射至參考圖2102呈現呈具有一單一節點之一平坦化管狀結構2126之形式的編織織物元件2100之一剖面,在該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2150使第一編織層2152與第二編織層2154在離織物元件2100之共同側邊緣2156之一距離2141處互連。
剖面線2117亦穿過編織組件2140之前足部分2158。將參考圖2101中之剖面線2117映射至參考圖2102呈現呈具有一第一節點及一第二節點之一管狀結構2127之形式的編織織物元件2100之一剖面,在該第一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2150使第一編織層2152與第二編織層2154在離織物元件2100之共同側邊緣2156之一距離2142處互連,在該第二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2150使第一編織層2152與第二編織層2154在沿著剖面線2117之離織物元件2100之該第一節點之一距離2143處互連。
剖面線2118接觸編織組件2140之前足部分2158之一前邊緣且相對於該前邊緣成切線地延伸。將參考圖2101中之剖面線2118映射至參考圖2102呈現呈具有一單一節點之一平坦化管狀結構2128之形式的編織織物元件2100之一剖面,在該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2150使第一編織層2152與第二編織層2154在離織物元件2100之共同邊緣2156之一距離2144處互連。
剖面線2119在編織組件2140下方,在編織組件2140之藉由層間編織層2150界定之一周圍邊界外部穿過編織織物元件2100。因此,將參考圖2101中之剖面線2119映射至參考圖2102呈現呈不具有與編織組件
2140相結合的實體特徵之一平坦化管狀結構2129的形式之編織織物元件2100之一剖面。同樣地,參考圖2103、2104及2105並不呈現與編織組件2100及剖面線2119相結合的實體特徵。
將理解,編織織物元件2100及編織組件2140之尺寸可經選擇以提供由編織組件2140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中之所要構形(尺寸及形狀)、客製配合及效能特性。
例如,將理解,距離2131對應於編織織物組件2140之一最大寬度,且因此距離2131表示足以界定及製造編織組件2140之編織織物元件2100之一最小寬度。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織物元件2100的一寬度可經選擇以實質上等於距離2131以最小化製造編織織物元件2100及編織組件2140所需的一材料量及成本。
選擇尺寸2132、2133、2134及2135(例如,在閉合系統2170之接近於編織組件2140之腳踝開口之一端處)及尺寸2136、2137、2138及2139(例如,在閉合系統2170之接近於前足部分2158之一端處)可提供由編織組件2140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一所要尺寸及/或客製配合。該無縫套部之一所要客製配合可進一步藉由選擇閉合系統2170之構形來促進。例如,提供在閉合結構2170之接近於前足部分2158之一端處具有此等選定尺寸之一V狀閉合結構2170(例如,參見圖1)可在彼位置處提供一所要尺寸及/或客製配合(例如,圍度)且藉由促進閉合系統2170之一鞋帶系統之精確收緊公差來進一步促進客製配合。
在編織組件2141之其他位置處(諸如沿著剖面線2111至2119)選擇類似尺寸可類似地在此等位置處提供編織組件2141之一所要尺寸及/或客製配合。例如,在前足部分2158處選擇尺寸2141、2142及2143可提供具有一所要尺寸及/或客製配合之一腳趾套。
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能夠易於為編織組件2140選擇適於提供由編
織組件2140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所要尺寸及/或一客製配合的尺寸。
參考圖2106至2109圖解說明由編織組件2140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進一步特徵。參考圖2106係由編織組件2140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的一前透視圖。
參考圖2107圖解說明沿著參考圖2106中之剖面線2107-2107獲取之前足部分2158的一剖面。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參考圖2107中所展示,第一編織層2152及第二編織層2154在前足部分2158處形成一單一連續的大體環形(管狀)編織層。特定言之,如作為層間編織縫合線2150之一局部放大視圖之參考圖2108中所展示,第一編織層2152及第二編織層2154在層間編織縫合線2150處提供一連續編織層。如參考圖2108中所展示,層間編織縫合線2150包括第一編織層2152之與第二編織層2154之至少一紗線互相串套之至少一紗線。在層間編織縫合線2150處之此連續編織結構可有助於防止編織組件2140在層間編織縫合線2150處散開。如參考圖2108中示意性地圖解說明,在沿著層間編織縫合線2150自編織織物元件2100分離或移除編織組件2140之後,由一分離程序所引起的少量終端紗頭可暴露於層間編織縫合線2150處。在其中在形成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前將編織組件2140倒轉的一些實施例中,在層間編織縫合線2150處之經暴露紗頭可定位於該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一內側上(如參考圖2108中所展示)。在其中在形成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前並未將編織組件2140倒轉的一些實施例中,在層間編織縫合線2150處之經暴露紗頭可定位於該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一外側上。
參考圖2109圖解說明沿著參考圖2106中之剖面線2109-2109獲取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的一剖面。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參考圖2106中所展示,該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可包括藉由一分離程序形成於編織
組件2140中的一閉合系統2170,諸如圖3至圖6中所展示。在一些實施例中,閉合系統2170可包括閉合部件2172、鞋眼2174及鞋帶2176。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參考圖2109中所展示,第一編織層2152及第二編織層2154形成一單一連續編織層,其中第一編織層2152之一端作為一編織閉合部件2172封端於閉合結構2170之一側上,且第二編織層2154之一端作為一編織鞋帶部件2172封端於閉合結構2170之一相對側上。
圖22圖解說明包括使用根據圖2至圖21之特徵之一編織方法製造一鞋類物件之程序的一程序流程圖2200。程序2201包括:編織具有一單一經編構造之一編織織物元件。程序2202包括:自該編織織物元件移除一編織組件。選用程序2203包括:將該編織組件倒轉,即,將該編織組件內側外翻。程序2204包:括將該編織組件形成為用於一鞋類物件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且選用程序2205包括:使該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與一或多個額外組件(諸如一鞋底結構、一鞋舌或一上覆組件)相結合。選用程序2205亦可包括:施加一表面精整處理,諸如施加一抓握材料至一無縫套部之一底表面。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能夠易於選擇用於達成與實施例之此描述一致之一鞋類物件的所要程序。
圖23係包括移除前之編織組件之一編織織物元件之另一實施例的一平面示意圖,其中詳細展示該編織織物元件之一經編線跡及層間編織縫合線之特徵。圖23實質上類似於圖2。因此,圖2中之特徵的描述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且此描述將針對在圖23中可能不同的特徵。
圖23圖解說明具有單一經編構造之一編織織物元件2300,該編織織物元件2300包括一第一編織層202及上覆第一編織層202且與第一編織層202沿著共同邊緣210連續之一第二編織層204。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織物元件2300可包括對應於一鞋舌之一編織組件230及對應於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一編織組件240。編織組件230及編織組件
240大體可包括如圖2中所圖解說明及上文所描述之對應於編織組件230及編織組件240的特徵。在圖23中,編織織物元件2300可包括使第一編織層202與第二編織層204在編織組件240之一周圍部分處互連的一層間編織縫合線214及使第一編織層202與第二編織層204在編織組件240之一周圍部分處互連的一層間編織縫合線232。
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23中所展示,編織織物元件2300之第一編織層202及第二編織層204可貫穿編織組件230及240之一周圍部分外之一層間編織部分2310(藉由圖23中之共同連續陰影圖解說明)互連。出於描述目的,圖23包括以剖面示意性地圖解說明包括層間編織縫合線214及層間編織部分2310之編織織物元件2300之一編織構形的放大元件2315。如元件2315中示意性地圖解說明,第一編織層202與第二編織層204可藉由複數個共同編織線跡貫穿層間編織部分2310互連,其中第一編織層202之至少一紗線與第二編織層204之至少一紗線互相串套。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共同層間編織線跡可包括使用不同紗線之一系列個別層間編織線跡。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共同層間編織線跡可包括使用一共同紗線之一系列層間編織線跡。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元件2315中所展示,層間編織部分2310可與第一編織層202與第二編織層204之間的層間編織縫合線214鄰近。在一些實施例中,層間編織部分2310可與第一編織層202與第二編織層204之間的層間編織縫合線214連續。在一些實施例中,層間編織部分2310可包括層間編織縫合線214。
將理解,在一些實施例中,包括層間編織部分2310之編織織物元件2300可為移除前之編織組件230及240提供改良之尺寸穩定性。在一些實施例中,包括層間編織部分2310之織物元件2300可在製程期間促進改良處置。在一些實施例中,包括層間編織部分2310之織物元件2300可使用針對第一編織層202及第二編織層204兩者之一單一分離程
序(即,用於使一編織組件與第一編織層202及第二編織層204分離之一單一程序)促進編織組件230及240之移除。
圖24將一編織織物元件2400之移除前之一編織組件2440之一實施例的特徵示意性地映射至由該編織組件2440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圖24實質上類似於圖21。在一些實施例中,織物元件2400可對應於圖23之織物元件2300且編織組件2440可對應於圖21之編織組件2140。因此,將不重複先前結合圖21及圖23所描述之特徵的描述,且此描述將指向在圖24中可能不同的特徵。
在圖24中,與編織組件2440有關之特徵係實質上類似於圖21中之編織組件2140之特徵。參考圖2401至2409係實質上類似於參考圖2101至2109。圖24中之剖面線2411至2419對應於圖21中之剖面線2111至2119。
剖面線2411在編織組件2440上方,在編織組件2440之藉由層間編織層2450界定之一周圍邊界外部穿過編織織物元件2400。在一些實施例中,此構造可對應於圖23中之層間編織部分2310。因此,將參考圖2401中之剖面線2411映射至參考圖2402呈現呈一平坦雙層結構2421之形式之編織組件2400之一剖面。第一編織層2452及第二編織層2454可藉由複數個共同層間編織線跡互連且不具有與編織組件2440相結合的特徵。同樣地,參考圖2403、2404及2405並不呈現沿著剖面線2411之與編織組件2440相結合的實體特徵。
剖面線2412穿過編織組件2440之一後腳跟部分。將參考圖2401中之剖面線2412映射至參考圖2402呈現呈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2422之形式之編織織物元件2400之一剖面。類似於圖21之實施例,第一編織層2452及第二編織層2454具有一共同側邊緣2456且形成自共同側邊緣2456至一單一節點之在第一編織層2452與第二編織層2454之間的一空隙,在該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2450使第一編織層2452與第二編織層
2454在離編織織物元件2400之共同側邊緣2456(例如,參見圖2至圖6中之共同側邊緣210)之一距離2430處互連。第一編織層2452與第二編織層2454藉由層間編織線跡2450之外之複數個共同層間編織線跡(例如,參見圖23中之層間編織部分2310)互連。
剖面線2413穿過編織組件2440之腳跟部分之一基底。將參考圖2401中之剖面線2413映射至參考圖2402呈現呈一大體平坦雙層編織結構2423之形式之編織織物元件2400之一剖面。類似於圖21之實施例,第一編織層2452及第二編織層2454具有一共同側邊緣2456且形成自共同側邊緣2456至一單一節點之在第一編織層2452與第二編織層2454之間的一空隙,在該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2450使第一編織層2452與第二編織層2454在離編織織物元件2400之共同側邊緣2456之一距離2431處互連。第一編織層2452與第二編織層2454藉由層間編織線跡2450之外之複數個共同層間編織線跡(例如,參見圖23中之層間編織部分2310)互連。
剖面線2414在閉合系統2470之接近於腳踝開口之一端處穿過編織組件2440之一中足部分。將參考圖2401中之剖面線2414映射至參考圖2402呈現呈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2424之形式之編織織物元件2400之一剖面。類似於圖21之實施例,第一編織層2452及第二編織層2454具有一共同側邊緣2456且形成自共同側邊緣2456至一單一節點之在第一編織層2452與第二編織層2454之間的一空隙,在該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2450使第一編織層2452與第二編織層2454在離編織織物元件2400之共同側邊緣2456之一距離2432處互連。第一編織層2452與第二編織層2454藉由層間編織線跡2450之外之複數個共同層間編織線跡(例如,參見圖23中之層間編織部分2310)互連。
剖面線2415在閉合系統2470之接近於前足部分2458之一端處穿過編織組件2440之一中足部分。將參考圖2401中之剖面線2415映射至
參考圖2402呈現呈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2425之形式之編織織物元件2400之一剖面。類似於圖21之實施例,第一編織層2452及第二編織層2454具有一共同側邊緣2456且形成自共同側邊緣2456至一單一節點之在第一編織層2452與第二編織層2454之間的一空隙,在該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2450使第一編織層2452與第二編織層2454在離編織織物元件2400之共同側邊緣2456之一距離2436處互連。第一編織層2452與第二編織層2454藉由層間編織線跡2450之外之複數個共同層間編織線跡(例如,參見圖23中之層間編織部分2310)互連。
剖面線2416穿過編織組件2440之前足部分2458。將參考圖2401中之剖面線2416映射至參考圖2402呈現呈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2426之形式之編織織物元件2400之一剖面。類似於圖21之實施例,第一編織層2452及第二編織層2454具有一共同側邊緣2456且形成自共同側邊緣2456至一單一節點之在第一編織層2452與第二編織層2454之間的一空隙,在該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2450使第一編織層2452與第二編織層2454在離編織織物元件2400之共同側邊緣2456之一距離2441處互連。第一編織層2452與第二編織層2454藉由層間編織線跡2450之外之複數個共同層間編織線跡(例如,參見圖23中之層間編織部分2310)互連。
剖面線2417亦穿過編織組件2440之前足部分2458。將參考圖2401中之剖面線2413映射至參考圖2402呈現呈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2427之形式之編織織物元件2400之一剖面。結構2427具有兩個節點,其中層間編織縫合線2450使第一編織層2452與第二編織層2454在離織物元件2100之共同側邊緣2456之一距離2442處且在沿著剖面線2417之離織物元件2100之該第一節點之一距離2443處互連。第一編織層2452與第二編織層2454藉由層間編織線跡2450之外之複數個共同層間編織線跡(例如,參見圖23中之層間編織部分2310)互連。
剖面線2418接觸編織組件2440之前足部分2458之一前邊緣。將
參考圖2401中之剖面線2418映射至參考圖2402呈現呈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2428之形式之編織織物元件2400之一剖面。類似於圖21之實施例,第一編織層2452及第二編織層2454具有一共同側邊緣2456及一節點,在該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2450使第一編織層2452與第二編織層2454在離編織織物元件2400之共同側邊緣2456之一距離2444處互連(該節點圖解說明為雙層結構2428中之一「夾緊」)。第一編織層2452與第二編織層2454藉由層間編織線跡2450之外之複數個共同層間編織線跡(例如,參見圖23中之層間編織部分2310)互連。
剖面線2419在編織組件2440下方,在編織組件2440之藉由層間編織層2450界定之一周圍邊界外部穿過編織織物元件2400。因此,將參考圖2401中之剖面線2419映射至參考圖2402呈現呈不具有與編織組件2440相結合的特徵之一平坦雙層結構2429的形式之編織織物元件2400之一剖面。同樣地,參考圖2403、2404及2405並不呈現與編織組件2400及剖面線2419相結合的特徵。
將理解,編織織物元件2400及編織組件2440之尺寸可經選擇以提供由編織組件2440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中之所要尺寸及/或客製配合及效能特性,如上文參考圖21中之編織組件2100所描述。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能夠易於為編織組件2440選擇尺寸以提供由編織組件2440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一所要尺寸及/或客製配合。
參考圖2406至2409圖解說明由編織組件2440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進一步特徵。參考圖2406係由編織組件2440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的一前透視圖。
參考圖2407圖解說明沿著參考圖2406中之剖面線2407-2407獲取之前足部分2458的一剖面。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參考圖2407中所展示,第一編織層2452及第二編織層2454在前足部分2458處形成一單一連續的大體環形(管狀)編織層。特定言之,如作為層間編織縫合線
2450處之一放大詳圖之參考圖2408中所展示,第一編織層2452及第二編織層2454在層間編織縫合線2450處提供一連續編織層。如參考圖2408中所展示,層間編織縫合線2450包括與第二編織層2454之至少一紗線互相串套之第一編織層2452之至少一紗線。此外,如圖2408中所展示,將理解,在一些實施例中層間編織縫合線2450可在鄰近層間編織部分2310處經分離。在層間編織縫合線2450及層間編織部分2310處之此連續編織結構可有助於防止編織組件2440在層間編織縫合線2450處散開。如參考圖2408中示意性地圖解說明,在層間編織部分2310處沿著層間編織縫合線2450自編織織物元件2400分離或移除編織組件2440之後,由一分離程序所引起的少量終端紗頭可暴露於層間編織縫合線2450處。在其中在形成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前將編織組件2440倒轉(即,內側外翻)的一些實施例中,在層間編織縫合線2450處之經暴露紗頭可定位於該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一內側上(如參考圖2408所展示)。在其中在形成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前並未將編織組件2440倒轉的一些實施例中,在層間編織縫合線2450處之經暴露紗頭可定位於該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一外側上。
參考圖2409圖解說明沿著參考圖2406中之剖面線2409-2409獲取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的一剖面。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參考圖2406所展示,該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可包括藉由一分離程序形成於編織組件2440中的一閉合系統2470。在一些實施例中,閉合系統2470可包括鞋帶部件2472、鞋眼2474及鞋帶2476。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參考圖2409中所展示,第一編織層2452及第二編織層2454形成一單一連續編織層,其中第一編織層2452之一端作為閉合結構2470之一側上之一編織閉合部件2472封端,且第二編織層2454之一端作為閉合結構2170之一相對側上之一編織閉合部件2472封端。
實施方式之此部分大體描述用於編織包括用於具有併入至一鞋類物件之一織物鞋面中之塞入部分之一編織組件之一編織織物元件之方法的實施例。具體而言,此部分大體描述用於編織一編織織物元件之方法之實施例,該編織織物元件包括經構形以形成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一第一編織組件部分及經構形以塞入或摺疊至該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即,該第一編織組件部分)之一內部袋狀件中的一第二編織組件部分,其中該內部袋狀件係藉由該編織織物元件之第一編織層及第二編織層形成,且其中該塞入部分(即,該第二編織組件部分)與該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即,該第一編織組件部分)之該第一編織層及該第二編織層在該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經構形以收納一腳之一開口處無縫結合。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塞入部分可形成鞋類物件之一動態配合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塞入部分可形成鞋類物件之一閉合結構,諸如一縫有三角形襯料之鞋舌。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塞入部分可包括用於收納一插入部件之藉由第一編織層及/或第二編織層形成之一袋狀件。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塞入部分可與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即,第一編織組件部分)之第一編織層及第二編織層中之一者協作以形成用於收納一插入部件的一袋狀件。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插入部件可包括在物件之一前足部分處之一腳趾杯墊、在物件之一腳跟部分處之一腳跟杯墊、在物件之一腳背部分處之一足弓支撐件、用於一鞋舌之一墊層及/或其他插入部件。
圖25至圖35圖解說明包括塞入部分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實施例。圖25至圖35中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的類似之處在於,各項實施例包括具有單一經編構造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該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包括與該套部在該套部之一閉合結構處連續的一塞入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塞入部分可提供一動態配合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塞入部分可提供一縫有三角形襯料的鞋舌結構。
圖25將一編織織物元件2500之一編織組件2540之一實施例的特徵示意性地映射至由該編織組件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組件2540可包括使用連續閉合結構之一編織動態配合中底組件。
在圖25中,元件符號2501識別編織織物元件2500之一圖(在下文稱為參考圖2501)且包括跨元件符號2502、2503、2504及2505(在下文稱為參考圖2502、2503、2504及2505)處之對應圖示意性地映射編織織物元件2500之編織組件2540之各種特徵及特性的一序列剖面線2511至2519。參考圖2502圖解說明沿著剖面線2511至2519獲取之與編織織物元件2500之編織組件2540相關聯的一序列剖面視圖2521至2529;參考圖2503圖解說明編織組件2540之一內側視圖;參考圖2504圖解說明編織組件2540之一底部平面視圖;且參考圖2505圖解說明編織組件2540之一外側視圖。元件符號2506係圖解說明編織組件2540之一等角正視圖的一圖(在下文稱為參考圖2506);元件符號2507係圖解說明沿著參考圖2506之剖面線2507-2507獲取之前足部分2558之一剖面視圖的一圖(在下文稱為參考圖2507);且元件符號2508係圖解說明沿著參考圖2506之剖面線2508-2508獲取之編織組件2540之前足部分2558之一剖面視圖的一圖(在下文稱為參考圖2508)。
類似於圖21中之編織織物元件2100及圖24中之編織織物元件2400,編織織物元件2500包括一第一編織層2552及上覆第一編織層2552之一第二編織層2554,且編織織物元件2500具有單一經編構形。參考參考圖2501,在此實施例中第一編織層2552係與第二編織層2554沿著一共同開口2553之在製造或編織程序之一方向上伸展之一共同邊緣2556連續。將理解,編織織物元件2500可具有類似於圖2及圖21中之編織織物元件200及2100之一大體管狀構形或類似於圖23及圖24中
之編織織物元件2300及2400之一大體平坦雙層構形。為簡潔起見,且由於具有一大體管狀構形之一編織織物元件之各種特徵及部分(例如,圖2至圖8及圖21)對應於具有一大體平坦雙層構造之一編織織物元件之特徵及部分(例如,圖23及圖24)且可與該等特徵及部分互換,因此將關於一大體平坦雙層構形描述編織織物元件2500。
剖面線2511在編織組件2540上方,在編織組件2540之藉由層間編織縫合線2550界定之一周圍邊界外部穿過編織織物元件2500。因此,將參考圖2501中之剖面線2511映射至參考圖2502呈現呈不具有與編織組件2540相結合的特徵之一平坦雙層結構2521之形式之編織組件2500之一剖面。同樣地,參考圖2503、2504及2505並不呈現沿著剖面線2511之與編織組件2540相結合的特徵。
剖面線2512穿過編織組件2540之一後腳跟部分。將參考圖2501中之剖面線2512映射至參考圖2502呈現呈具有一對相對節點之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2522之形式的編織織物元件2500之一剖面,在該對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2550使第一編織層2552與第二編織層2554在離與編織織物元件2500之共同邊緣2556相結合的一中心線2551之一距離2530處互連。將理解,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組件2540之共同邊緣2556可以類似於圖2之共同邊緣210、圖21之共同邊緣2156及共同邊緣2456之一方式起作用,相似之處在於共同邊緣2556可跨編織織物元件2500之一編織組件2540之一前足部分2558之一連續表面提供為第一編織層2552及第二編織層2554所共同的一連續編織層。
剖面線2513穿過編織組件2540之一腳跟部分。將參考圖2501中之剖面線2513映射至參考圖2502呈現呈具有一對相對節點之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2523之形式之編織織物元件2500之一剖面,在該對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2550使第一編織層2552與第二編織層2554在離中心線2551之一距離2531處互連。
剖面線2514穿過一閉合結構2570之接近於編織組件2540之一腳踝開口之一部分。將參考圖2501中之剖面線2514映射至參考圖2502呈現呈具有一對相對節點之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2524之形式的編織織物元件2500之一剖面,在該對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2550使第一編織層2552與第二編織層2554在離中心線2551之一距離2532處互連。
剖面線2515穿過閉合結構2570之接近於編織組件2540之前足部分2558之一部分。將參考圖2501中之剖面線2515映射至參考圖2502呈現呈具有一對相對節點之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2525之形式的編織織物元件2500之一剖面,在該對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2550使第一編織層2552與第二編織層2554在離中心線2551之一距離2533處互連。
剖面線2516穿過編織組件2540之一前足部分2558。將參考圖2501中之剖面線2516映射至參考圖2502呈現呈具有一對共同邊緣部分2556及一對相對節點之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2526之形式的編織織物元件2500之一剖面,在該對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2550使第一編織層2552與第二編織層2554在離中心線2551之一距離2534處互連。
剖面線2517亦穿過編織組件2540之前足部分2558。將參考圖2501中之剖面線2517映射至參考圖2502呈現呈具有一對共同邊緣部分2556及一對相對節點之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2527之形式的編織織物元件2500之一剖面,在該對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2550使第一編織層2552與第二編織層2554在離中心線2551之一距離2535處互連。
剖面線2518接觸編織組件2540之前足部分2558且相對於該前足部分2558成切線地延伸。將參考圖2501中之剖面線2518映射至參考圖2502呈現呈具有一對相對節點之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2528之形式的編織織物元件2500之一剖面,在該對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2550使第一編織層2552與第二編織層2554在離中心線2551之一距離2536處互連(該對節點展示為參考圖2502之雙層結構2528中之一對相對夾緊部
分)。
剖面線2519在編織組件2540下方,在編織組件2540之藉由層間編織縫合線2550界定之一周圍邊界外部穿過編織織物元件2500。因此,將參考圖2501中之剖面線2519映射至參考圖2502呈現呈不具有與編織組件2540相結合的特徵之一平坦雙層結構2529的形式之編織組件2500之一剖面。同樣地,參考圖2503、2504及2505並不呈現沿著剖面線2519之與編織組件2540相結合的特徵。
可藉由任何已知或以後開發之移除或分離程序自編織織物元件2500移除編織組件2540。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藉由使用如上文關於圖2至圖8所論述之一分離程序(諸如一切割程序)沿著編織組件2540之層間編織縫合線2550分離編織織物元件2500來自織物元件2500移除或分離編織組件2540。
移除後,可操縱及/或拉伸編織組件2540以形成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如在參考圖2503至2508中大體展示。
圖26至圖30示意性地圖解說明對於圖25之移除後之一編織組件2540之用於將一第二或次級(例如,內)編織組件2562摺疊或塞入於一第一或初級(例如,外)編織組件2560內之一選用倒轉程序。
圖26圖解說明處於一起始移除後狀態中之編織組件2540。圖26圖解說明在倒轉程序之前次級(內)編織組件2562安置於初級(外)編織組件2560上方。
圖27圖解說明編織組件2540,其中次級(內)編織組件2562之前足部分2557在箭頭2710之一方向上擠壓至在次級(內)編織組件2562之第一編織層2552與第二編織層2554之間形成的一空隙中。如圖27中所展示,接著沿繞虛線箭頭2720之一方向進一步向內、向下及往回推擠次級(內)編織組件2562之前足部分2557以將次級(內)編織組件2562之前足部分2557(以假想線所展示)塞入至形成於在初級(外)編織組件2560
之第一編織層2552與第二編織層2554之間形成的一空隙中在初級(外)編織組件2560之前足部分2558處。
圖28圖解說明在虛線箭頭2820之一方向上被進一步推擠且進一步塞入至第一(內)編織組件2560之前足部分2558中的次級(內)編織組件2562之前足部分2557(以假想線所展示)。圖28進一步展示在箭頭2820之一方向上被推擠至形成於在初級(外)編織組件2560之第一編織層2552與第二編織層2554之間的一空隙中的次級(內)編織組件2562之腳跟部分2563。接著在虛線箭頭2830之一方向上將次級(內)編織組件2562之腳跟部分2563進一步推擠至形成於在第一編織層2552與第二編織層2554之間的空隙中在初級(外)編織組件2560之腳跟部分2564處。
圖29圖解說明次級(內)編織組件2562之前足部分2557在虛線箭頭2910之一方向上被進一步推擠以將次級(內)編織組件2562之前足部分2557實質上塞入至形成於初級(外)編織組件2560之初級前足部分2558之前足部分2558之第一編織層2552與第二編織層2554之間的空隙中。圖29圖解說明腳跟部分2563(以假想線所展示)在虛線箭頭2920之一方向上被進一步推擠以將次級(內)編織部分2562之腳跟部分2563實質上塞入至初級(外)編織組件2560之腳跟部分2564中。
圖30圖解說明次級(內)編織組件2562(以假想線所展示)經完全倒轉、摺疊或塞入至初級(外)編織組件2560中。藉助此構形,編織組件2562及編織組件2560可形成用於一鞋類物件之一織物鞋面之一套部中套部(a bootie-in-a-bootie)構形。在一些實施例中,次級(內)編織組件2562之一尺寸及構形可實質上與初級(外)編織組件2560之一尺寸及構形相同。然而,將理解,在一些實施例中,次級(內)編織組件2562之一尺寸可製造為略小於初級(外)編織組件2560之一尺寸(例如,針對公差配合)。在一些實施例中,初級(外)編織組件2560與次級(內)編織組件2562相比拉伸程度更大。熟習此項技術者將易於能夠選擇適於一所
要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一尺寸及構形。
編織織物元件2500及編織組件2540之尺寸可經選擇以提供由編織組件2540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中之所要尺寸及/或客製配合及效能特性,如上文參考圖21之編織組件2100及圖24中之編織組件2400大體描述。例如,尺寸2531至2536可經選擇以提供一所要尺寸及/或客製配合。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能夠易於為編織組件2540選擇適於提供由編織組件2540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一所要尺寸及/或客製配合的尺寸。
參考圖2503至2505以一內側輪廓視圖、一底部輪廓視圖及一外側輪廓視圖圖解說明由包括初級(外)編織組件2560及次級(內)編織組件2562之編織組件2540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
參考圖2506以一前輪廓視圖圖解說明由編織組件2540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參考圖2507係沿著參考圖2506之剖面線2507-2507獲取之該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一剖面視圖且參考圖2508係沿著參考圖2506之剖面線2508-2508獲取之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一剖面視圖。
如參考圖2507中所展示,在一些實施例中由編織組件2540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可包括在前足部分2557、2558處之兩個毗鄰、連續層。即,初級或外編織組件2560及次級或內編織組件2562之各者可包括藉由第一編織層2552、第二編織層2554及層間編織縫合線2550形成之一連續編織層。在一些實施例中,此兩層可為鄰近的。在一些實施例中,次級(內)編織組件2562之一尺寸可製造為較小以藉由動態配合促進客製配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組件2540可包括一閉合系統2570,該閉合系統2570包括閉合部件2572、次級(內)編織組件2562中之鞋眼2573、初級(外)編織組件2560中之鞋眼2574及鞋帶2576。在一些實施
例中,如參考圖2508中所展示,次級(內)編織組件2562之鞋眼2573及初級(外)編織組件2560之鞋眼2574可用共同鞋帶2576以配準方式對準或構形。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控制次級(內)編織組件2562之一相對尺寸、初級(外)編織組件2560之一尺寸及初級(外)編織組件2560至一鞋底結構(例如,參見圖1之鞋底結構)之視需要附接,次級(內)編織組件2562可使用共同鞋帶2576提供針對一使用者的腳之一動態配合。
圖31將一編織織物元件3100之一編織組件3140之另一實施例的特徵示意性地映射至由該編織組件形成的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織物元件3100之編織組件3140可包括使用連續閉合結構之一編織動態配合組件。
在圖31中,元件符號3101識別編織織物元件3100之一圖(在下文稱為參考圖3101)且包括跨元件符號3102、3103、3104及3105(在下文稱為參考圖3102、3103、3104及3105)處之對應圖示意性地映射編織織物元件3100之編織組件3140之各種特徵及特性的一序列剖面線3111至3119。參考圖3102圖解說明沿著剖面線3111至3119獲取之與編織織物元件3100之編織組件3140相關聯的一序列剖面視圖3121至3129;參考圖3103圖解說明在移除及倒轉程序之後之編織組件3140之一內側視圖;參考圖3104圖解說明在移除及倒轉程序之後之編織組件3140之一底部平面視圖;且參考圖3105圖解說明在移除及倒轉程序之後之編織組件3140之一外側視圖。元件符號3106係圖解說明在移除及倒轉程序之後之編織組件3140之一等角正視圖的一圖(在下文稱為參考圖3106);元件符號3107係圖解說明沿著參考圖3106之剖面線3107-3107獲取之前足部分3158之一剖面視圖的一圖(在下文稱為參考圖3107);且元件符號3108係圖解說明沿著參考圖3106之剖面線3108-3108獲取之編織組件3140之前足部分3158之一剖面視圖的一圖(在下文稱為參
考圖3108)。
類似於圖25中之編織織物元件2500,編織織物元件3100包括一第一編織層3152及上覆第一編織層3152之一第二編織層3154,且編織織物元件3100具有單一經編構形。參考參考圖3101,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編織層3152可與第二編織層3154沿著一共同開口3153之在製造或編織程序之一方向上伸展之一共同邊緣3156連續。將理解,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織物元件3100可具有類似於圖2及圖21中之編織織物元件200及2100之一大體管狀構形,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織物元件3100可具有類似於圖23及圖24中之編織織物元件2300及2400之一大體平坦雙層構形。為簡潔起見,將參考一大體平坦雙層構形描述編織織物元件3100。熟習此項技術者將易於理解在一大體管狀結構(舉例而言,如圖2及圖21中所展示)及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舉例而言,如圖23及圖24中所展示)之間的各種特徵及部分之對應性及可互換性。
剖面線3111在編織組件3140上方,在編織組件3140之藉由層間編織縫合線3150界定之一周圍邊界外部穿過編織織物元件3100。因此,將參考圖3101中之剖面線3111映射至參考圖3102呈現呈不具有與編織組件3140相結合的特徵之一平坦雙層結構3121之形式之編織組件3100之一剖面。同樣地,參考圖3103、3104及3105並不呈現沿著剖面線3111之與編織組件3140相結合的特徵。
剖面線3112穿過編織組件3140之一後腳跟部分。將參考圖3101中之剖面線3112映射至參考圖3102呈現呈具有一對相對節點之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3122之形式的編織織物元件3100之一剖面,在該對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3150使第一編織層3152與第二編織層3154在離與編織織物元件3100之共同邊緣3156相結合的一中心線3151之一距離3130處互連。將理解,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組件3140之共同邊緣3156可以類似於圖2之共同邊緣210、圖21之共同邊緣2156及圖24中之共同邊緣
2456及圖25中之共同邊緣2556之一方式起作用,相似之處在於共同邊緣3156可跨編織織物元件3100之編織組件3140之前足部分3158之一連續表面提供為第一編織層3152及第二編織層3154所共同的一連續編織層。
剖面線3113穿過編織組件3140之一腳跟部分。將參考圖3101中之剖面線3113映射至參考圖3102呈現呈具有一對相對節點之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3123之形式之編織織物元件3100之一剖面,在該對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3150使第一編織層3152與第二編織層3154在離中心線3151之一距離3131處互連。
剖面線3114穿過一閉合結構3170之接近於編織組件3140之一腳踝開口之一部分。將參考圖3101中之剖面線3114映射至參考圖3102呈現呈具有一對相對節點之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3124之形式的編織織物元件3100之一剖面,在該對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3150使第一編織層3152與第二編織層3154在離中心線3151之一距離3132處互連。
剖面線3115穿過閉合結構3170之接近於編織組件3140之前足部分3158之一部分。將參考圖3101中之剖面線3115映射至參考圖3102呈現呈具有一對相對節點之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3125之形式的編織織物元件3100之一剖面,在該對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3150使第一編織層3152與第二編織層3154在離中心線3151之一距離3133處互連。
剖面線3116穿過編織組件3140之一前足部分3158。將參考圖3101中之剖面線3116映射至參考圖3102呈現呈具有一共同邊緣部分3156及一節點之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3126之形式的編織織物元件3100之一剖面,在該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3150使第一編織層3152與第二編織層3154在離中心線3151之一距離3134處互連。
剖面線3117穿過編織組件3140之前足部分3158。將參考圖3101中之剖面線3117映射至參考圖3102呈現呈具有一第一節點及一第二節點
之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3127之形式的編織織物元件3100之一剖面,在該第一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3150使第一編織層3152與第二編織層3154在離中心線3151之一距離3135處互連且在該第二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3150使第一編織層3152與第二編織層3154在離該第一節點之一距離3136處互連。
剖面線3118接觸編織組件3140之前足部分3158且相對於該前足部分3158成切線地延伸。將參考圖3101中之剖面線3118映射至參考圖3102呈現呈具有一單一節點之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3128之形式的編織織物元件3100之一剖面,在該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3150使第一編織層3152與第二編織層3154在離中心線3151之一距離3137處互連(該節點展示為參考圖3102中之雙層結構3128中之一夾緊)。
剖面線3119在編織組件3140下方,在編織組件3140之藉由層間編織縫合線3150界定之一周圍邊界外部穿過編織織物元件3100。因此,將參考圖3101中之剖面線3119映射至參考圖3102呈現呈不具有與編織組件3140相結合的特徵之一平坦雙層結構3129的形式之編織組件3100之一剖面。同樣地,參考圖3103、3104及3105並不呈現沿著剖面線3119之與編織組件3140相結合的特徵。
可藉由任何已知或以後開發之移除或分離程序自編織織物元件3100移除編織組件3140。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藉由使用如上文參考圖2至圖8所論述之一分離程序(諸如一切割程序)沿著編織組件3140之層間編織縫合線3150分離編織織物元件3100來自織物元件3100移除或分離編織組件3140。
移除後,可操縱及/或拉伸編織組件3140以形成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如在參考圖3103至3108中大體展示。
移除後,可視需要以類似於圖26至圖30之一方式將編織組件3140倒轉或塞入。
編織織物元件3100及編織組件3140之尺寸可經選擇以提供由編織組件3140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中之所要尺寸及/或客製配合及效能特性,如上文關於圖21之編織組件2100及圖24中之編織組件2400大體描述。例如,尺寸3131至3137可經選擇以提供一所要尺寸及/或客製配合。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能夠易於為編織組件3140選擇適於提供由編織組件3140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一所要尺寸及/或客製配合的尺寸。
參考圖3103至3105以一內側輪廓視圖、一底部輪廓視圖及一外側輪廓視圖圖解說明由包括初級或外編織組件3160及次級或內編織組件3162之編織組件3140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
參考圖3106以一前輪廓視圖圖解說明由編織組件3140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參考圖3107係沿著參考圖3106之剖面線3107-3107獲取之該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一剖面視圖且參考圖3108係沿著參考圖3106之剖面線3108-3108獲取之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一剖面視圖。
如參考圖3107中所展示,在一些實施例中由編織組件3140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可包括在前足部分2558處之一連續編織層。即,初級(外)編織組件3160可包括藉由第一編織層3152、第二編織層3154及層間編織縫合線3150形成之一連續編織層。
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組件3140可包括一閉合系統3170,該閉合系統3170包括閉合部件3172、次級(內)編織組件3162中之鞋眼3173、初級(外)編織組件3160中之鞋眼3174及鞋帶3176。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參考圖3108中所展示,次級(內)編織組件3162之鞋眼3173及初級(外)編織組件3160之鞋眼3174可用共同鞋帶3176以配準方式對準或構形。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控制次級(內)編織組件3162之一相對尺寸、初級(外)編織組件3160之一尺寸及初級(外)編織組件3160至一
鞋底結構(例如,參見圖1之鞋底結構)之視需要附接,次級(內)編織組件3162可使用共同鞋帶3176提供針對一使用者的腳之一動態配合。
圖32將一編織織物元件3200之一編織組件3240之另一實施例的特徵示意性地映射至由該編織組件形成的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織物元件3200之編織組件3240可包括使用連續閉合結構之一編織動態配合中底組件。
在圖32中,元件符號3201識別編織織物元件3200之一圖(在下文稱為參考圖3201)且包括跨元件符號3202、3203、3204及3205(在下文稱為參考圖3202、3203、3204及3205)處之對應圖示意性地映射編織織物元件3200之編織組件3240之各種特徵及特性的一序列剖面線3211至3219。參考圖3202圖解說明沿著剖面線3211至3219獲取之與編織織物元件3200之編織組件3240相關聯的一序列剖面視圖3221至3229;參考圖3203圖解說明在移除及塞入後之編織組件3240之一內側視圖;參考圖3204圖解說明在移除及塞入後之編織組件3240之一底部平面視圖;且參考圖3205圖解說明在移除及塞入後之編織組件3240之一外側視圖。元件符號3206係圖解說明編織組件3240之一等角正視圖的一圖(在下文稱為參考圖3206);元件符號3207係圖解說明沿著參考圖3206之剖面線3207-3207獲取之前足部分3258之一剖面視圖的一圖(在下文稱為參考圖3207);且元件符號3208係圖解說明沿著參考圖3206之剖面線3208-3208獲取之編織組件3240之前足部分3258之一剖面視圖的一圖(在下文稱為參考圖3208)。
類似於圖25中之編織織物元件2500,編織織物元件3200包括一第一編織層3252及上覆第一編織層3252之一第二編織層3254,且編織織物元件3200具有單一經編構形。參考參考圖3201,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編織層3252可與第二編織層3254沿著一共同開口3253之在製造或
編織程序之一方向上伸展之一共同邊緣3256連續。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編織層3252可與第二編織層3254沿著一共同開口3282之在製造或編織程序之一方向上伸展之一共同邊緣3280連續。將理解,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織物元件3200可具有類似於圖2及圖21中之編織織物元件200及2100之一大體管狀構形,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織物元件3200可具有類似於圖23及圖24中之編織織物元件2300及2400之一大體平坦雙層構形。為簡潔起見,將參考一大體平坦雙層構形描述編織織物元件3200。熟習此項技術者將易於理解在一大體管狀結構(舉例而言,如圖2及圖21中所展示)及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舉例而言,如圖23及圖24中所展示)之間的各種特徵及部分之對應性及可互換性。
剖面線3211在編織組件3240上方,在編織組件3240之藉由層間編織縫合線3250界定之一周圍邊界外部穿過編織織物元件3200。因此,將參考圖3201中之剖面線3211映射至參考圖3202呈現呈不具有與編織組件3240相結合的特徵之一平坦雙層結構3221之形式之編織組件3200之一剖面。同樣地,參考圖3203、3204及3205並不呈現沿著剖面線3211之與編織組件3240相結合的特徵。
剖面線3212穿過編織組件3240之一後腳跟部分。將參考圖3201中之剖面線3212映射至參考圖3202呈現呈具有一共同邊緣3280及一節點之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3222之形式的編織織物元件3200之一剖面,在該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3250使第一編織層3252與第二編織層3254在離與編織織物元件3200之共同邊緣3280相結合的一中心線3251之一距離3231處互連。將理解,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組件3240之共同邊緣3280可以類似於圖2之共同邊緣210、圖21之共同邊緣2156及圖24中之共同邊緣2456及圖25中之共同邊緣2556之一方式起作用,相似之處在於共同邊緣3280可提供適於分離及形成用於編織織物元件3200之編織組件3240之一腳踝開口之為第一編織層3252及第二編織層3254所共同
的一連續編織層。
剖面線3213穿過編織組件3240之一腳跟部分。將參考圖3201中之剖面線3213映射至參考圖3202呈現呈具有一共同邊緣3280及一節點之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3223之形式的編織織物元件3200之一剖面,在該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3250使第一編織層3252與第二編織層3254在離與編織織物元件3200之共同邊緣3280相結合的一中心線3251之一距離3232處互連。
剖面線3214穿過一閉合結構3270之接近於編織組件3240之一腳踝開口之一部分。將參考圖3201中之剖面線3214映射至參考圖3202呈現呈具有一對相對節點之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3224之形式的編織織物元件3200之一剖面,在該對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3250使第一編織層3252與第二編織層3254在離中心線3251之一距離3233處互連。
剖面線3215穿過閉合結構3270之接近於編織組件3240之前足部分3258之一部分。將參考圖3201中之剖面線3215映射至參考圖3202呈現呈具有一對相對節點之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3225之形式的編織織物元件3200之一剖面,在該對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3250使第一編織層3252與第二編織層3254在離中心線3251之一距離3234處互連。
剖面線3216穿過編織組件3240之一前足部分3258。將參考圖3201中之剖面線3216映射至參考圖3202呈現呈具有一共同邊緣部分3256及一節點之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3226之形式的編織織物元件3200之一剖面,在該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3250使第一編織層3252與第二編織層3254在離中心線3251之一距離3235處互連。
剖面線3217穿過編織組件3240之前足部分3258。將參考圖3201中之剖面線3217映射至參考圖3202呈現呈具有一第一節點及一第二節點之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3227之形式的編織織物元件3200之一剖面,在該第一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3250使第一編織層3252與第二編織層
3254在離中心線3251之一距離3236處互連,且在該第二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3250使第一編織層3252與第二編織層3254在離該第一節點之一距離3237處互連。
剖面線3218接觸編織組件3240之前足部分3258且相對於該前足部分3258成切線地延伸。將參考圖3201中之剖面線3218映射至參考圖3202呈現呈具有一單一節點之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3228之形式的編織織物元件3200之一剖面,在該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3250使第一編織層3252與第二編織層3254在離中心線3251之一距離3238處互連(該節點展示為參考圖3202中之雙層結構3228中之一夾緊)。
剖面線3219在編織組件3240下方,在編織組件3240之藉由層間編織縫合線3250界定之一周圍邊界外部穿過編織織物元件3200。因此,將參考圖3201中之剖面線3219映射至參考圖3202呈現呈不具有與編織組件3240相結合的特徵之一平坦雙層結構3229的形式之編織組件3200之一剖面。同樣地,參考圖3203、3204及3205並不呈現沿著剖面線3219之與編織組件3240相結合的特徵。
可藉由任何已知或以後開發之移除或分離程序自編織織物元件3200移除編織組件3240。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藉由使用如上文參考圖2至圖8所論述之一分離程序(諸如一切割程序)沿著編織組件3240之層間編織縫合線3250分離編織織物元件3200來自織物元件3200移除或分離編織組件3240。此外可藉由任何已知或以後開發之分離程序沿著共同開口3282之共同邊緣3280分離編織組件3240以形成一腳踝開口。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共同邊緣3280可具有一或多個編織指示部分且編織組件3240可沿著該等編織指示部分予以分離以形成一腳踝開口。
移除後,可操縱及/或拉伸編織組件3240以形成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如在參考圖3203至3208中大體展示。
移除後,可視需要以類似於圖26至圖30之一方式將編織組件
3240倒轉或塞入。
編織織物元件3200及編織組件3240之尺寸可經選擇以提供由編織組件3240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中之所要尺寸及/或客製配合及效能特性,如上文參考圖21之編織組件2100及圖24中之編織組件2400大體描述。例如,尺寸3231至3238可經選擇以提供一所要尺寸及/或客製配合。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能夠易於為編織組件3240選擇適於提供由編織組件3240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一所要尺寸及/或客製配合的尺寸。
參考圖3203至3205以一內側輪廓視圖、一底部輪廓視圖及一外側輪廓視圖圖解說明由包括初級或外編織組件3260及次級或內編織組件3262之編織組件3240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
參考圖3206以一前輪廓視圖圖解說明由移除及塞入後之編織組件3240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參考圖3207係沿著參考圖3206之剖面線3207-3207獲取之該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一剖面視圖且參考圖3208係沿著參考圖3206之剖面線3208-3208獲取之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一剖面視圖。
如參考圖3207中所展示,在一些實施例中由編織組件3240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可包括在前足部分3258處之一連續編織層。即,初級(外)編織組件3260可包括藉由第一編織層3252、第二編織層3254及層間編織縫合線3250形成之一連續編織層。
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組件3240可包括一閉合系統3270,該閉合系統3270包括閉合部件3272、次級(內)編織組件3262中之鞋眼3273、初級(外)編織組件3260中之鞋眼3274及鞋帶3276。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參考圖3208中所展示,次級(內)編織組件3262之鞋眼3273及初級(外)編織組件3260之鞋眼3274可用共同鞋帶3276以配準方式對準或構形。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控制次級(內)編織組件3262之一相對
尺寸、初級(外)編織組件3260之一尺寸及初級(外)編織組件3260至一鞋底結構(例如,參見圖1之鞋底結構)之視需要附接,次級(內)編織組件3262可使用共同鞋帶3276提供針對一使用者的腳之一動態配合。
圖33係圖解說明用於併入有一編織組件之鞋類物件之閉合、張緊及/或動態配合結構之額外實施例的一剖面示意圖。在一些實施例中,圖33中所圖解說明之結構可對應於圖25、圖31或圖32中所圖解說明之編織組件之實施例。在一些實施例中,圖33中所圖解說明之結構可對應於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其他實施例。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33之左側或內側3310上所展示,一編織組件3340可包括在一共同邊緣3322處折回其自身上(例如,塞入)以形成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一連續、雙壁結構的一單一編織層3320。在一些實施例中,單一編織層3320可具有接近於邊緣3322形成之一第一鞋眼(孔)3324及在離邊緣3322之一距離3328處形成之一第二鞋眼(孔)3326。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鞋眼3326可形成於經暴露之外層3330中,如圖33中所展示。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鞋眼3326可形成於內層3332中。距離3328可基於各種因素改變,該等因素包括鞋類物件之一閉合、張緊或動態配合構形之一整體構形。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能夠易於為第一鞋眼3324及第二鞋眼3326選擇適於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一所要閉合、張緊或動態配合構形或系統的一構形。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33之右側或外側3312上所展示,編織組件3340可包括一經暴露之第一編織層3330及一內部第二編織層3332。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編織層3330及第二編織層3332可實質上彼此並列配置以形成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一雙壁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編織層3330及第二編織層3332中之一者可具有一開口(例如,一孔或狹縫),可透過該開口饋送該等第一編織層及第二編織層中之另一者之一閉合部件(例如,一舌片、一指狀部、絲帶或其他閉
合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閉合部件可具有用於收納一閉合或張緊系統之鞋帶或其他張緊結構(例如,纜索)之一鞋眼(孔)。例如,如圖33中所展示,在一些實施例中經暴露之第一編織層3330可具有用於收納內部第二編織層3332之一舌片或指狀組件3336之狹縫3334,且內部第二編織層可進一步具有用於收納鞋帶3346之一鞋眼(孔)3338。在此情況中,鞋帶3346可提供於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編織組件3340之經暴露外側上。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內編織層可具有用於收納經暴露之外編織層之一閉合部件(例如,一舌片或指狀組件)之一開口(例如,狹縫或孔),且經暴露之外編織層之閉合部件可具有定位於雙壁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一內側上之用於收納鞋帶或其他張緊結構之一鞋眼。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能夠易於選擇適於一所要應用之閉合、張緊及/或動態配合結構及構形。
又如圖33中(即,外側3312)所展示,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插入部件3360可安置於在第一編織層3330與第二編織層3332之間形成的一袋狀件中。例如,插入部件3360可為定位於一編織組件之一中足區中之一足弓支撐件。
圖34將一編織織物元件3400之一編織組件3440之另一實施例的特徵示意性地映射至由包括一塞入部分之該編織組件形成的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織物元件3400之編織組件3440可包括使用連續閉合結構之一編織縫有三角形襯料之鞋舌組件。
在圖34中,元件符號3401識別編織織物元件3400之一圖(在下文稱為參考圖3401)且包括跨元件符號3402、3403、3404及3405(在下文稱為參考圖3402、3403、3404及3405)處之對應圖示意性地映射編織織物元件3400之編織組件3440之各種特徵及特性的一序列剖面線3411至3419。參考圖3402圖解說明沿著剖面線3411至3419獲取之與編織織
物元件3400之編織組件3440相關聯的一序列剖面視圖3421至3429;參考圖3403圖解說明在移除及塞入後之編織組件3440之一內側視圖;參考圖3404圖解說明在移除及塞入後之編織組件3440之一底部平面視圖;且參考圖3405圖解說明在移除及塞入後之編織組件3440之一外側視圖。元件符號3406係圖解說明在移除及塞入後之編織組件3440之一等角正視圖的一圖(在下文稱為參考圖3406);元件符號3407係圖解說明沿著參考圖3406之剖面線3407-3407獲取之前足部分之一剖面視圖的一圖(在下文稱為參考圖3407);且元件符號3408係圖解說明沿著參考圖3406之剖面線3408-3408獲取之編織組件3440之前足部分之一剖面視圖的一圖(在下文稱為參考圖3408)。
類似於圖25中之編織織物元件2500,編織織物元件3400包括一第一編織層3452及上覆第一編織層3452之一第二編織層3454,且編織織物元件3400具有單一經編構形。參考參考圖3401,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編織層3452可與第二編織層3454沿著一共同開口3453之在製造或編織程序之一方向上伸展之一共同邊緣3456連續。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編織層3452可與第二編織層3454沿著一共同開口3482之在製造或編織程序之一方向上伸展之一共同邊緣3480連續。將理解,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織物元件3400可具有類似於圖2及圖21中之編織織物元件200及2100之一大體管狀構形,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織物元件3400可具有類似於圖23及圖24中之編織織物元件2300及2400之一大體平坦雙層構形。為簡潔起見,將關於一大體平坦雙層構形描述編織織物元件3400。熟習此項技術者將易於理解在一大體管狀結構(舉例而言,如圖2及圖21中所展示)及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舉例而言,如圖23及圖24中所展示)之間的各種特徵及部分之對應性及可互換性。
剖面線3411在編織組件3440上方,在編織組件3440之藉由層間編織縫合線3450界定之一周圍邊界外部穿過編織織物元件3400。因此,
將參考圖3401中之剖面線3411映射至參考圖3402呈現呈不具有與編織組件3440相結合的特徵之一平坦雙層結構3421之形式之編織組件3400之一剖面。同樣地,參考圖3403、3404及3405並不呈現沿著剖面線3411之與編織組件3440相結合的特徵。
剖面線3412穿過編織組件3440之一後腳跟部分。將參考圖3401中之剖面線3412映射至參考圖3402呈現呈具有一共同邊緣3480及一節點之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3422之形式的編織織物元件3400之一剖面,在該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3450使第一編織層3452與第二編織層3454在離與編織織物元件3400之共同邊緣3480相結合的一中心線3451之一距離3431處互連。將理解,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組件3440之共同邊緣3480可以類似於圖2之共同邊緣210、圖21之共同邊緣2156、圖24中之共同邊緣2456及圖25中之共同邊緣2556之一方式起作用,相似之處在於共同邊緣3480可提供適於分離及形成用於編織織物元件3400之編織組件3440之一腳踝開口之為第一編織層3452及第二編織層3454所共同的一連續編織層。
剖面線3413穿過編織組件3440之一腳跟部分。將參考圖3401中之剖面線3413映射至參考圖3402呈現呈此乃因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3423之形式的編織織物元件3400之一剖面,在該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3450使第一編織層3452與第二編織層3454在離與編織織物元件3400之共同邊緣3480相結合的一中心線3451之一距離3432處互連。
剖面線3414穿過一閉合結構3470之接近於編織組件3440之一腳踝開口之一部分。將參考圖3401中之剖面線3414映射至參考圖3402呈現呈具有一對不對稱配置之相對節點之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3424之形式的編織織物元件3400之一剖面,在該對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3450使第一編織層3452與第二編織層3454在中心線3451之對應於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3460之一主體之一側上的一距離3433處及在該中心線
3451之對應於該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3460之一縫有三角形襯料的鞋舌部分3462之另一側上的一距離3434處互連。
剖面線3415穿過閉合結構3470之接近於編織組件3440之前足部分之一部分。將參考圖3401中之剖面線3415映射至參考圖3402呈現呈具有一對不對稱配置之相對節點之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3425之形式的編織織物元件3400之一剖面,在該對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3450使第一編織層3452與第二編織層3454在中心線3451之對應於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3460之主體之一側上的一第一距離3435處及在該中心線3451之對應於該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3460之縫有三角形襯料的鞋舌部分3462之另一側上的一距離3436處互連。
剖面線3416穿過編織組件3440之一前足部分。將參考圖3401中之剖面線3416映射至參考圖3402呈現呈具有一共同邊緣部分3456及一節點之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3426之形式的編織織物元件3400之一剖面,在該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3450使第一編織層3452與第二編織層3454在離中心線3451之一距離3437處互連。
剖面線3417穿過編織組件3440之前足部分。將參考圖3401中之剖面線3417映射至參考圖3402呈現呈具有一第一節點及一第二節點之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3427之形式的編織織物元件3400之一剖面,在該第一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3450使第一編織層3452與第二編織層3454在離中心線3451之一距離3438處互連,且在該第二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3450使第一編織層3452與第二編織層3454在離該第一節點之一距離3439處互連。
剖面線3418接觸編織組件3440之前足部分且相對於該前足部分成切線地延伸。將參考圖3401中之剖面線3418映射至參考圖3402呈現呈具有一單一節點之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3428之形式的編織織物元件3400之一剖面,在該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3450使第一編織層3452與
第二編織層3454在離中心線3451之一距離3441處互連(該節點展示為參考圖3402中之雙層結構3428中之一夾緊)。
剖面線3419在編織組件3440下方,在編織組件3440之藉由層間編織縫合線3450界定之一周圍邊界外部穿過編織織物元件3400。因此,將參考圖3401中之剖面線3419映射至參考圖3402呈現呈不具有與編織組件3440相結合的特徵之一平坦雙層結構3429的形式之編織組件3400之一剖面。同樣地,參考圖3403、3404及3405並不呈現沿著剖面線3419之與編織組件3440相結合的特徵。
可藉由任何已知或以後開發之移除或分離程序自編織織物元件3400移除編織組件3440。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藉由使用如上文關於圖2至圖8所描述之一分離程序(諸如一切割程序)沿著編織組件3440之層間編織縫合線3450分離編織織物元件3400來自織物元件3400移除或分離編織組件3440。此外可藉由任何已知或以後開發之分離程序沿著共同開口3482之共同邊緣3480分離編織組件3440以形成一腳踝開口。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共同邊緣3480可具有一或多個編織指示部分且編織組件3440可沿著該等編織指示部分予以分離以形成一腳踝開口。
移除後,可操縱及/或拉伸編織組件3440以形成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如在參考圖3403至3408中大體展示。
移除後,可以類似於圖26至圖30之一方式將編織組件3440倒轉或塞入。
編織織物元件3400及編織組件3440之尺寸可經選擇以提供由編織組件3440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中之所要尺寸及/或客製配合及效能特性,如上文關於圖21之編織組件2100及圖24中之編織組件2400大體描述。例如,尺寸3431至3139及3441可經選擇以提供一所要尺寸及/或客製配合。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能夠易於為編織組件3440選擇適於提供由編織組件3440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一所要尺
寸及/或客製配合的尺寸。
參考圖3403至3405以一內側輪廓視圖、一底部輪廓視圖及一外側輪廓視圖圖解說明由移除及塞入後之包括編織套部組件3460及編織縫有三角形襯料之鞋舌組件3462之編織組件3440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
參考圖3406以一前輪廓視圖圖解說明由移除及塞入後之編織組件3440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參考圖3407係沿著參考圖3406之剖面線3407-3407獲取之該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一剖面視圖且參考圖3408係沿著參考圖3406之剖面線3408-3408獲取之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一剖面視圖。
如參考圖3407中所展示,在一些實施例中由編織組件3440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可包括在前足部分處之一連續編織層。即,編織套部組件3460可包括藉由第一編織層3452、第二編織層3454及層間編織縫合線3450形成之一連續編織層。
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組件3440可包括一閉合系統3470,該閉合系統3470包括閉合部件3472、編織縫有三角形襯料之鞋舌組件3462中之鞋眼3473、編織套部組件3460中之鞋眼3274及鞋帶3476。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參考圖3408中所展示,編織縫有三角形襯料之鞋舌組件3462中之鞋眼3473及編織組件3460之鞋眼3474可用共同鞋帶3476對準。
圖35將一編織織物元件3500之一編織組件3540之另一實施例的特徵示意性地映射至由包括一塞入部分之該編織組件形成的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織物元件3500之編織組件3540可包括使用連續閉合結構之具有舌片之一編織縫有三角形襯料之鞋舌組件。
在圖35中,元件符號3501識別編織織物元件3500之一圖(在下文稱為參考圖3501)且包括跨元件符號3502、3503、3504及3505(在下文稱為參考圖3502、3503、3504及3505)處之對應圖示意性地映射編織織物元件3500之編織組件3540之各種特徵及特性的一序列剖面線3511至3519。參考圖3502圖解說明沿著剖面線3511至3519獲取之與編織織物元件3500之編織組件3540相關聯的一序列剖面視圖3521至3529;參考圖3503圖解說明在移除及塞入後之編織組件3540之一內側視圖;參考圖3504圖解說明在移除及塞入後之編織組件3540之一底部平面視圖;且參考圖3505圖解說明在移除及塞入後之編織組件3540之一外側視圖。元件符號3506係圖解說明編織組件3540之一等角正視圖的一圖(在下文稱為參考圖3506);元件符號3507係圖解說明沿著參考圖3506之剖面線3507-3507獲取之前足部分3558之一剖面視圖的一圖(在下文稱為參考圖3507);且元件符號3508係圖解說明沿著參考圖3506之剖面線3508-3508獲取之編織組件3540之前足部分3558之一剖面視圖的一圖(在下文稱為參考圖3508)。
類似於圖25中之編織織物元件2500,編織織物元件3500包括一第一編織層3552及上覆第一編織層3552之一第二編織層3554,且編織織物元件3500具有單一經編構形。參考參考圖3501,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編織層3552可與第二編織層3554沿著一共同開口3553之在製造或編織程序之一方向上伸展之一共同邊緣3556連續。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編織層3552可與第二編織層3554沿著一共同開口3582之在製造或編織程序之一方向上伸展之一共同邊緣3580連續。將理解,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織物元件3500可具有類似於圖2及圖21中之編織織物元件200及2100之一大體管狀構形,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織物元件3500可具有類似於圖23及圖24之編織織物元件2300及2400之一大體平坦雙層構形。為簡潔起見,將關於一大體平坦雙層構形描述編織織物元件
3500。熟習此項技術者將易於理解在一大體管狀結構(舉例而言,如圖2及圖21中所展示)及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舉例而言,如圖23及圖24中所展示)之間的各種特徵及部分之對應性及可互換性。
剖面線3511在編織組件3540上方,在編織組件3540之藉由層間編織縫合線3550界定之一周圍邊界外部穿過編織織物元件3500。因此,將參考圖3501中之剖面線3511映射至參考圖3502呈現呈不具有與編織組件3540相結合的特徵之一平坦雙層結構3521之形式之編織組件3500之一剖面。同樣地,參考圖3503、3504及3505並不呈現沿著剖面線3511之與編織組件3540相結合的特徵。
剖面線3512穿過編織組件3540之一後腳跟部分。將參考圖3501中之剖面線3512映射至參考圖3502呈現呈具有一共同邊緣3580及一節點之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3522之形式的編織織物元件3500之一剖面,在該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3550使第一編織層3552與第二編織層3554在離與編織織物元件3500之共同邊緣3580相結合的一中心線3551之一距離3531處互連。將理解,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組件3540之共同邊緣3580可以類似於圖2之共同邊緣210、圖21之共同邊緣2156、圖24中之共同邊緣2456及圖25中之共同邊緣2556之一方式起作用,相似之處在於共同邊緣3580可提供適於分離及形成用於編織織物元件3500之編織組件3540之一腳踝開口之為第一編織層3552及第二編織層3554所共同的一連續編織層。
剖面線3513穿過編織組件3540之一腳跟部分。將參考圖3501中之剖面線3513映射至參考圖3502呈現呈具有一共同邊緣3580及一節點之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3523之形式的編織織物元件3500之一剖面,在該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3550使第一編織層3552與第二編織層3554在離與編織織物元件3500之共同邊緣3580相結合的一中心線3551之一距離3532處互連。
剖面線3514穿過一閉合結構3570之接近於編織組件3540之一腳踝開口之一部分。將參考圖3501中之剖面線3514映射至參考圖3502呈現呈具有一對不對稱配置之相對節點之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3524之形式的編織織物元件3500之一剖面,在該對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3550使第一編織層3552與第二編織層3554在中心線3551之對應於一無縫套部或組件3560之一主體之一側上的一距離3533處及在該中心線3551之對應於該編織套部組件3560之一縫有三角形襯料的鞋舌部分3562之另一側上的一距離3534處互連。
剖面線3515穿過閉合結構3570之接近於編織組件3540之前足部分3558之一部分。將參考圖3501中之剖面線3515映射至參考圖3502呈現呈具有一對不對稱配置之相對節點之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3525之形式的編織織物元件3500之一剖面,在該對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3550使第一編織層3552與第二編織層3554在中心線3551之對應於無縫編織套部組件3560之主體之一側上的一第一距離3535處及在該中心線3551之對應於該編織套部組件3560之縫有三角形襯料的鞋舌部分3562之另一側上的一距離3536處互連。
剖面線3516穿過編織組件3540之一前足部分3558。將參考圖3501中之剖面線3516映射至參考圖3502呈現呈具有一共同邊緣部分3556及一節點之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3526之形式的編織織物元件3500之一剖面,在該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3550使第一編織層3552與第二編織層3554在中心線3551之對應於一編織套部組件3560之主體之一側上的一距離3538處互連。雙層結構3526進一步包括共同邊緣3556及一節點,在該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3550使第一編織層3552與第二編織層3554在中心線3551之對應於縫有三角形襯料之鞋舌3562上之一舌片之另一側上的一距離3537處互連。
剖面線3517穿過編織組件3540之前足部分3558。將參考圖3501
中之剖面線3517映射至參考圖3502呈現呈具有一共同邊緣3556及一節點之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3527之形式的編織織物元件3500之一剖面,在該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3550使第一編織層3552與第二編織層3554在離中心線3551之一距離3539處互連。
剖面線3518通過編織組件3540之前足部分3558。將參考圖3501中之剖面線3518映射至參考圖3502呈現呈具有一第一節點及一第二節點之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3528之形式的編織織物元件3500之一剖面,在該第一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3550使第一編織層3552與第二編織層3554在離中心線3551之一距離3538處互連,在該第二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3550使第一編織層3552與第二編織層3554在離中心線3551之一距離3539處互連。
剖面線3519接觸編織組件3540之前足部分3558且相對於該前足部分3558成切線地延伸。將參考圖3501中之剖面線3519映射至參考圖3502呈現呈具有一單一節點之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3529的形式之編織織物元件3500之一剖面,在該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3550使第一編織層3552與第二編織層3554在離中心線3551之一距離3541處互連(該節點展示為參考圖3502中之雙層結構3529中之一夾緊)。
可藉由任何已知或以後開發之移除或分離程序自編織織物元件3500移除編織組件3540。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藉由使用如上文關於圖2至圖8所描述之一分離程序(諸如一切割程序)沿著編織組件3540之層間編織縫合線3550分離編織織物元件3500來自織物元件3500移除或分離編織組件3540。此外可藉由任何已知或以後開發之分離程序沿著共同開口3582之共同邊緣3580分離編織組件3540以形成一腳踝開口。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共同邊緣3580可具有一或多個編織指示部分且編織組件3540可沿著該等編織指示部分予以分離以形成一腳踝開口。
移除後,可操縱及/或拉伸編織組件3540以形成一無縫套部或織
物鞋面,如在參考圖3503至3508中大體展示。
移除後,可以類似於圖26至圖30之一方式將編織組件3540倒轉或塞入。
編織織物元件3500及編織組件3540之尺寸可經選擇以提供由編織組件3540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中之所要尺寸及/或客製配合及效能特性,如上文關於圖21之編織組件2100及圖24中之編織組件2400大體描述。例如,尺寸3531至3539及3541至3544可經選擇以提供一所要尺寸及/或客製配合。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能夠易於為編織組件3540選擇適於提供由編織組件3540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一所要尺寸及/或客製配合的尺寸。
參考圖3503至3505以一內側輪廓視圖、一底部輪廓視圖及一外側輪廓視圖圖解說明由移除及塞入後之包括編織套部組件3560及編織縫有三角形襯料之鞋舌組件3562之編織組件3540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
參考圖3506以一前輪廓視圖圖解說明由移除及塞入後之編織組件3540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參考圖3507係沿著參考圖3506之剖面線3507-3507獲取之該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一剖面視圖且參考圖3508係沿著參考圖3506之剖面線3508-3508獲取之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一剖面視圖。
如參考圖3507中所展示,在一些實施例中由編織組件3540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可包括在前足部分3558處之一連續編織層。即,編織套部組件3560可包括藉由第一編織層3552、第二編織層3554及層間編織縫合線3550形成之一連續編織層。
如參考圖3507中所展示,在一些實施例中縫有三角形襯料之鞋舌3562之舌片組件3583可在前足部分3558處塞入於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3540之一內部上。在一些實施例中,舌片組件3583可藉由(例如)結
合、縫合或另一附接程序附接至前足部分3558。
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組件3540可包括一閉合系統3570,該閉合系統3570包括塞入鞋舌部分3562、閉合部件3572、編織縫有三角形襯料之鞋舌組件3562中之鞋眼3573、編織套部組件3560中之鞋眼3574及鞋帶3576。如參考圖3508中所展示,在一些實施例中,鞋舌組件3562可經摺疊及塞入。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參考圖3508中所展示,鞋舌組件3562可經塞入或摺疊使得編織縫有三角形襯料之鞋舌組件3562之鞋眼3573及編織組件3560之鞋眼3574可用共同鞋帶3576以配準方式對準或構形。以此方式,鞋舌組件3562可定位於鞋帶3562與安置於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中之一腳之間。
此部分大體描述用於編織包括具有用於併入至一鞋類物件之一織物鞋面中的包繞部分之一編織組件之一編織織物元件之實施例及方法。具體而言,此部分大體描述用於編織一編織織物元件之實施例及方法,該編織織物元件包括經構形以形成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一第一編織組件部分及經構形以包繞該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即,該第一編織組件部分)之至少一部分的一第二編織組件部分,其中該包繞部分(即,該第二編織組件部分)與該該第一編織組件部分之第一編織層及/或第二編織層在該第一編織組件部分之層間編織縫合線處無縫結合。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包繞部分可形成鞋類物件之一動態配合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包繞部分可包括由第一編織層及/或第二編織層形成之用於收納一插入部件之一袋狀件。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包繞部分可與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即,第一編織組件部分)之第一編織層及第二編織層協作以形成用於收納一插入部件之一袋狀件。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插入部件可包括在物件之一前足部分處之一腳趾杯墊、在物件之一腳跟部分處之一腳跟杯墊、在物件之一腳背部分處之
一足弓支撐件、用於一鞋舌之一墊層及/或另一插入部件。
圖36至圖49圖解說明包括包繞薄片結構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實施例。圖36至圖49中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的類似之處在於,各項實施例包括具有單一經編構造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該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包括與該套部在該套部之一薄片處(即,在界定編織套部之一主體之一層間編織縫合線處)連續的一包繞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包繞結構可提供一動態配合結構。
圖36將一編織織物元件3600之一編織組件3640之一實施例的特徵示意性地映射至由該編織組件形成的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織物元件3600之編織組件3640可包括使用包繞結構之一編織動態配合組件。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編織動態配合組件可連同藉由層間編織縫合線3650形成之編織組件3640之一薄片一體地編織。
在圖36中,元件符號3601識別編織織物元件3600之一圖(在下文稱為參考圖3601)且包括跨元件符號3602、3603、3604及3605(在下文稱為參考圖3602、3603、3604及3605)處之對應圖示意性地映射編織織物元件3600之編織組件3640之各種特徵及特性的一序列剖面線3611至3619。參考圖3602圖解說明沿著剖面線3611至3619獲取之與編織織物元件3600之移除前之編織組件3640相關聯的一序列剖面視圖3621至3629。參考圖3603圖解說明移除後在部分包繞的情況下之編織組件3640之一內側視圖;參考圖3604圖解說明移除後在部分包繞的情況下之編織組件3640之一底部平面視圖;且參考圖3605圖解說明移除後在部分包繞的情況下之編織組件3640之一外側視圖。元件符號3606係圖解說明移除後之編織組件3640之一等角正視圖及圖解說明一包繞程序的一圖(在下文稱為參考圖3606);元件符號3607係圖解說明沿著參考圖3606之剖面線3607-3607獲取之前足部分3658之一剖面視圖的一圖
(在下文稱為參考圖3607);且元件符號3608係圖解說明沿著參考圖3606之剖面線3608-3608獲取之編織組件3640之前足部分3658之一剖面視圖的一圖(在下文稱為參考圖3608)。
類似於圖24中之編織織物元件2400,編織織物元件3600包括一第一編織層3652及上覆第一編織層3652之一第二編織層3654,且編織織物元件3600具有單一經編構形。參考參考圖3601,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編織層3652可與第二編織層3654沿著在製造或編織程序之一方向上伸展之一共同邊緣3656連續。將理解,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織物元件3600可具有類似於圖2及圖21中之編織織物元件200及2100之一大體管狀構形,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織物元件3600可具有類似於圖23及圖24中之編織織物元件2300及2400之一大體平坦雙層構形。為簡潔起見,將關於一大體平坦雙層構形描述編織織物元件3600。熟習此項技術者將易於理解在一大體管狀結構(舉例而言,如圖2及圖21中所展示)及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舉例而言,如圖23及圖24中所展示)之間的各種特徵及部分之對應性及可互換性。
剖面線3611在編織組件3640上方,在編織組件3640之藉由層間編織縫合線3650界定之一周圍邊界外部穿過編織織物元件3600。因此,將參考圖3601中之剖面線3611映射至參考圖3602呈現呈不具有與編織組件3640相結合的特徵之一平坦雙層結構3621之形式之編織組件3600之一剖面。同樣地,參考圖3603、3604及3605並不呈現沿著剖面線3611之與編織組件3640相結合的特徵。
剖面線3612穿過編織組件3640之一後腳跟部分。將參考圖3601中之剖面線3612映射至參考圖3602呈現呈具有一節點之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3622之形式的編織織物元件3600之一剖面,在該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3650使第一編織層3652與第二編織層3654在離編織織物元件3600之共同邊緣3656之一距離3631處互連。將理解,在一些實施例中
編織組件3640之共同邊緣3656可以類似於圖2之共同邊緣210、圖21之共同邊緣2156及圖24中之共同邊緣2456之一方式起作用,相似之處在於共同邊緣3656可提供適於分離及形成用於編織織物元件3600之編織組件3640之一腳踝開口之為第一編織層3652及第二編織層3654所共同的一連續編織層。
剖面線3613穿過編織組件3640之一腳跟部分。將參考圖3601中之剖面線3613映射至參考圖3602呈現呈具有一節點之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3623之形式的編織織物元件3600之一剖面,在該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3650使第一編織層3652與第二編織層3654在離編織織物元件3600之共同邊緣3656之一距離3632處互連。
剖面線3614穿過一閉合結構3670之接近於編織組件3640之一腳踝開口之一部分。將參考圖3601中之剖面線3614映射至參考圖3602呈現呈具有一第一節點及一第二節點之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3624之形式的編織織物元件3600之一剖面,在該第一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3650使第一編織層3652與第二編織層3654在對應於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3640之一主體的離共同邊緣3656之一距離3633處互連,且在該第二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3650使第一編織層3652與第二編織層3654在對應於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3640之第一編織層3652之一動態配合組件3660及第二編織層3654之一動態配合組件3662之一末梢端的離該第一節點之一距離3634處互連。
剖面線3615穿過閉合結構3670之接近於編織組件3640之前足部分3658之一部分。將參考圖3601中之剖面線3615映射至參考圖3602呈現呈具有一第一節點及一第二節點之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3625之形式的編織織物元件3600之一剖面,在該第一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3650使第一編織層3652與第二編織層3654在對應於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3640之離共同邊緣3656之一距離3635處互連,且在該第二節點處層間
編織縫合線3650使第一編織層3652與第二編織層3654在對應於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3640之第一編織層3652之動態配合組件3660及第二編織層3654之動態配合組件3662之一末梢端的離該第一節點之一距離3636處互連。
剖面線3616穿過編織組件3640之一前足部分3658。將參考圖3601中之剖面線3616映射至參考圖3602呈現呈具有一節點之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3626之形式的編織織物元件3600之一剖面,在該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3650使第一編織層3652與第二編織層3554在離共同邊緣3656之一距離3637處互連。
剖面線3617穿過編織組件3640之前足部分3658。將參考圖3601中之剖面線3617映射至參考圖3602呈現呈具有一第一節點及一第二節點之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3627之形式的編織織物元件3600之一剖面,在該第一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3650使第一編織層3652與第二編織層3654在離共同邊緣3656之一距離3638處互連,且在該第二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3650使第一編織層3652與第二編織層3654在離該第一節點之一距離3639處互連。
剖面線3618接觸編織組件3640之前足部分3658且相對於該前足部分3658成切線地延伸。將參考圖3601中之剖面線3618映射至參考圖3602呈現呈具有一單一節點之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3628之形式的編織織物元件3600之一剖面,在該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3650使第一編織層3652與第二編織層3654在離共同邊緣3656之一距離3641處互連(該節點展示為參考圖3602中之雙層結構3628中之一夾緊)。
剖面線3619在編織組件3640下方,在編織組件3640之藉由層間編織縫合線3650界定之一周圍邊界外部穿過編織織物元件3600。因此,將參考圖3601中之剖面線3619映射至參考圖3602呈現呈不具有與編織組件3640相結合的特徵之一平坦雙層結構3629的形式之編織組件
3600之一剖面。同樣地,參考圖3603、3604及3605並不呈現沿著剖面線3619之與編織組件3640相結合的特徵。
可藉由任何已知或以後開發之移除或分離程序自編織織物元件3600移除包括動態配合組件3660及3662之編織組件3640。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藉由使用如上文參考圖2至圖8所描述之一分離程序(諸如一切割程序)沿著編織組件3640之層間編織縫合線3650分離編織織物元件3600來自織物元件3600移除或分離編織組件3640。在此情況中,藉由圍繞包括動態配合組件3660及3662之編織組件3640之一周圍分離編織織物元件3600來移除編織組件3640。此外可藉由任何已知或以後開發之分離程序沿著共同邊緣3656分離編織組件3640以形成一腳踝開口。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共同邊緣3656可具有一或多個編織指示部分且編織組件3640可沿著該等編織指示部分予以分離以形成一腳踝開口。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使用如上文參考圖2至圖8所描述之一分離程序(諸如一切割程序)沿著共同邊緣3656分離編織組件3640。
動態配合組件3660及3662可類似地沿著層間編織縫合線3650之周圍線3663、3664及3665予以分離以在編織組件3640之內側上形成第一動態配合組件3660且在編織組件3640之外側上形成第二動態配合組件3662。
移除後,可操縱及/或拉伸編織組件3640以形成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如在參考圖3603至3608中大體展示。
移除後,可視需要以類似於圖26至圖30之一方式將編織組件3640倒轉或內側外翻(例如,參見下文圖37至圖45)。
編織織物元件3600及編織組件3640之尺寸可經選擇以提供由編織組件3640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中之所要尺寸及/或客製配合及效能特性,如上文參考圖21之編織組件2100及圖24中之編織組件2400大體描述。例如,尺寸3631至3639及3641可經選擇以提供一所要
尺寸及/或客製配合。在一些實施例中,動態配合組件3660及3662之尺寸3634及3636可經選擇以提供一客製動態配合。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能夠易於為編織組件3640選擇適於提供由編織組件3640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一所要尺寸及/或客製配合(包括動態配合)的尺寸。
參考圖3603至3605以一內側輪廓視圖、一底部輪廓視圖及一外側輪廓視圖圖解說明由移除後之包括動態配合組件3660及3662之編織組件3640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出於描述目的,在參考圖3603、3604及3605中動態配合組件3660展示為包繞編織組件3640之內側且動態配合組件3662展示為在其原始移除後狀態中完全伸展。
參考圖3606以一前輪廓視圖圖解說明由移除後之編織組件3640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參考圖3607係沿著參考圖3606之剖面線3607-3607獲取之該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一剖面視圖且參考圖3608係沿著參考圖3606之剖面線3608-3608獲取之移除及包繞後之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一剖面視圖。
如參考圖3606中所展示,編織動態配合組件3660可繞編織組件3640之內側向上包繞且編織動態配合組件3662可繞編織組件3640之外側向上包繞。
如參考圖3607中所展示,在一些實施例中由編織組件3640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可在前足部分3658處包括一連續編織層。即,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3640可包括藉由第一編織層3652、第二編織層3654及層間編織縫合線3650形成之一連續編織層。
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組件3640可包括一閉合系統3670。在一些實施例中,閉合系統3670可包括閉合部件3672、鞋眼3674及鞋帶3676。
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動態配合組件3660及3662可繞編織組件3640向上包繞使得動態配合組件3660及3662之末梢端與閉合系統3670
對應。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動態配合組件3660及3662可包括至少一閉合部件3682及至少一鞋眼3684。在一些實施例中,動態配合組件3660及3662可繞編織組件3640向上包繞使得動態配合組件3660之至少一閉合部件3682及鞋眼3684及/或動態配合組件3662之至少一閉合部件3682及鞋眼3683係與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3640之至少一閉合部件3672及鞋眼3674以配準方式對準。如參考圖3608中所展示,在一些實施例中閉合系統3670及動態配合組件3660及3662之多個閉合部件3672、3682及鞋眼3674、3684可以配準方式配置。在此情況中,將理解,閉合系統3670及包括動態配合組件3660及3662之一動態配合系統可使用共同鞋帶3676,如參考圖3608中所展示。在一些實施例中,動態配合組件3660及3662可使用不同於閉合系統3670之鞋帶。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組件3640可包括一動態配合系統,該動態配合系統包括動態配合組件3660及3662且並不包括任何閉合系統。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能夠易於選擇適於一所要鞋類物件之一動態配合系統或動態配合系統及閉合系統之組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參考圖3606及3608中所展示,由編織組件3640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可包括一插入部件3690。在一些實施例中,插入部件可插入至形成在編織組件3640之第一編織層3652與第二編織層3654之間的一袋狀件中。舉例而言,如參考圖3606及3608中所展示,在一些實施例中插入部件3690可為定位於編織組件3640之一中足區中之一足弓支撐件。
圖37至圖45示意性地圖解說明用於將圖36之移除後之一編織組件摺疊或內側外翻的一選用倒轉程序。圖37圖解說明圖36之處於一起始移除後狀態之編織組件3640。如圖37中所展示,在一些實施例中動態配合組件3660可在箭頭3720之一方向上繞無縫套部3640之外側包繞,且動態配合組件3662可在箭頭3710之一方向上繞無縫套部3640之
內側包繞。圖38圖解說明具有分別沿著箭頭3810及3820之一方向部分繞編織無縫套部之各自內側及外側包繞之動態配合組件部分3660及3662的編織組件3640,且圖39係圖解說明分別沿著箭頭3910及3920之一方向實質上繞編織組件3640之各自內側及外側包繞之動態配合組件3660及3662的一正視圖。圖40係圖解說明完全繞編織組件3640之內側及外側包繞且上覆無縫套部3640之閉合結構3670之動態配合組件3660及3662的一正視圖。圖41係圖解說明完全繞編織組件3640之內側及外側包繞且上覆無縫套部3640之閉合結構3670之動態配合組件3660及3662的一側視圖。圖42圖解說明具有經部分倒轉之一前足部分3658之編織組件3640。具體而言,前足部分3658在箭頭4210之一方向上被推擠至編織組件(無縫套部)3640之一內部中。圖43圖解說明具有在箭頭4320之一方向上被進一步推擠且沿著箭頭4310之一方向穿過編織組件(無縫套部)3640之腳踝開口拉出的前足部分3658之編織組件,而無縫套部3640之腳跟部分在箭頭4330之一方向上被推擠。圖44圖解說明具有實質上沿著箭頭4410之一方向穿過腳踝開口拉動之前足部分3658的編織組件3640,而無縫套部3640之腳跟部分係藉由沿著箭頭4420之一方向推擠而倒轉,且圖45圖解說明經完全倒轉或內側外翻之編織組件。
圖46係併入有如圖36至圖45中所展示之移除及內側外翻後之一編織組件3640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的一示意性等角正視圖。圖47係沿著剖面線47-47獲取之圖46之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的一剖面視圖。圖48係沿著剖面線48-48獲取之圖46之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的一剖面視圖。
將理解,圖46至圖48中之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3640之結構及特徵係實質上類似於圖36之結構及特徵,惟圖46至圖48中動態配合組件3660及3662定位於無縫套部3640之內部中除外。
圖49將一編織織物元件4900之一編織組件4940之另一實施例的特徵示意性地映射至由該編織組件形成的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織物元件4900之編織組件4940可包括至少一個編織動態配合組件或包繞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個編織動態配合組件可連同藉由層間編織縫合線4950形成之編織組件4940之一薄片一體地編織。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個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或部分4980可視需要在無縫套部4940之一腳跟區處提供。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個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或部分(例如,4981、4982、4983及4984)可視需要提供在無縫套部4940之一中足區處。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個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或部分4985可視需要提供在無縫套部4940之一前足區處。為簡潔描述,儘管參考圖4901至4905圖解說明在無縫套部4940之腳跟區及前足區處包括若干對之選用動態配合指狀組件或部分4980及4985的實施例,圖49之參考圖4906至4908圖解說明在無縫套部4940之一中足區處僅包括五對選用動態配合指狀組件或部分之實施例,該等實施例包括動態配合指狀組件或部分4981、4982、4983及4984之細節。圖50至圖52圖解說明包括定位於一無縫套部之腳跟區及前足區處之選用對之動態配合指狀組件或部分之細節的實施例。
在圖49中,元件符號4901識別編織織物元件4900之一圖(在下文稱為參考圖4901)且包括跨元件符號4902、4903、4904及4905(在下文稱為參考圖4902、4903、4904及4905)處之對應圖示意性地映射編織織物元件4900之編織組件4940之各種特徵及特性的一序列剖面線4911至4919。參考圖4902圖解說明沿著剖面線4911至4919獲取之與移除前之編織織物元件4900之編織組件4940相關聯的一序列剖面視圖4921至4929;參考圖4903圖解說明移除後在部分包繞的情況下之編織組件4940之一內側視圖;參考圖4904圖解說明移除後在部分包繞的情況下
之編織組件4940之一底部平面視圖;且參考圖4905圖解說明移除後在部分包繞的情況下之編織組件4940之一外側視圖。元件符號4906係圖解說明移除後在部分包繞的情況下之編織組件4940之一等角正視圖且圖解說明一包繞程序之的一圖(在下文稱為參考圖4906);元件符號4907係圖解說明在完全包繞的情況下之一編織組件4940之一等角正視圖的一圖(在下文稱為參考圖4907);且元件符號4908係圖解說明沿著參考圖4907之剖面線4908-4908獲取之編織組件4940之前足部分4958之一剖面視圖的一圖(在下文稱為參考圖4908)。
類似於圖24中之編織織物元件2400,編織織物元件4900包括一第一編織層4952及上覆第一編織層4952之一第二編織層4954,且編織織物元件4900具有單一經編構形。參考參考圖4901,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編織層4952可與第二編織層4954沿著在製造或編織程序之一方向上伸展之一共同邊緣4956連續。將理解,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織物元件4900可具有類似於圖2及圖21中之編織織物元件200及2100之一大體管狀構形,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織物元件4900可具有類似於圖23及圖24中之編織織物元件2300及2400之一大體平坦雙層構形。為簡潔起見,將關於一大體平坦雙層構形描述編織織物元件4900。熟習此項技術者將易於理解在一大體管狀結構(舉例而言,如圖2及圖21中所展示)及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舉例而言,如圖23及圖24中所展示)之間的各種特徵及部分之對應性及可互換性。
剖面線4911在編織組件4940上方,在編織組件4940之藉由層間編織縫合線4950界定之一周圍邊界外部穿過編織織物元件4900。因此,將參考圖4901中之剖面線4911映射至參考圖4902呈現呈不具有與編織組件4940相結合的特徵之一平坦雙層結構4921之形式之編織組件4900之一剖面。同樣地,參考圖4903、4904及4905並不呈現沿著剖面線4911之與編織組件4940相結合的特徵。
剖面線4912在編織組件4940之一主體上方穿過且在一些實施例中剖面線4912可穿過自編織組件4940之一後腳跟部分延伸之三對選用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或部分4980。將參考圖4901中之剖面線4912映射至參考圖4902呈現呈具有一第一節點、一第二節點、一第三節點及一第四節點之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4922之形式的編織織物元件4900之一剖面,在該第一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4950使第一編織層4952與第二編織層4954在離編織織物元件4900之共同邊緣4956之一距離4931處互連,,在該第二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4950使第一編織層4952與第二編織層4954在離該第一節點之一距離4932處互連,在該第三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4950使第一編織層4952與第二編織層4954在離該第二節點之一距離4933處互連,在該第四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4950使第一編織層4952與第二編織層4954在離該第三節點之一距離4934處互連。在一些實施例中,此四個節點界定對應於自編織組件4940之腳跟部分延伸之三對選用動態配合指狀組件或部分4980之在第一編織層4952與第二編織層4954之間形成的三個袋狀件的邊界。然而將理解,為簡潔描述在參考圖4906至4908之實施例中並未展示此三對選用動態配合指狀組件或部分4980。
剖面線4913穿過編織組件4940之一後腳跟部分。將參考圖4901中之剖面線4913映射至參考圖4902呈現呈具有一節點之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4923之形式的編織織物元件4900之一剖面,在該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4950使第一編織層4952與第二編織層4954在離編織織物元件4900之共同邊緣4956之一距離4935處互連。將理解,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組件4940之共同邊緣4956可以類似於圖2之共同邊緣210、圖21之共同邊緣2156及/或圖24中之共同邊緣2456之一方式起作用,相似之處在於共同邊緣4956可提供適於分離及形成用於編織織物元件4900之編織組件4940之一腳踝開口之為第一編織層4952及第二編織層4954所
共同的一連續編織層。
剖面線4914穿過一閉合結構4970之接近於編織組件4940之一腳踝開口之一部分。將參考圖4901中之剖面線4914映射至參考圖4902呈現呈具有一第一節點及一第二節點之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4924之形式的編織織物元件4900之一剖面,在該第一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4950使第一編織層4952與第二編織層4954在對應於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4940之一主體的離共同邊緣4956之一距離4936處互連,且在該第二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4950使第一編織層4952與第二編織層4954在對應於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4940之一第一對動態配合指狀組件或部分4981及4982之一末梢端的離該第一節點之一距離4937處互連。
剖面線4915穿過閉合結構4970之接近於編織組件4940之前足部分4958之一部分。將參考圖4901中之剖面線4915映射至參考圖4902呈現呈具有一第一節點及一第二節點之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4925之形式的編織織物元件4900之一剖面,在該第一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4950使第一編織層4952與第二編織層4954在對應於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4940之一主體的離共同邊緣4956之一距離4938處互連,且在該第二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4950使第一編織層4952與第二編織層4954在對應於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4940之自編織組件4940延伸之另一對動態配合指狀組件或部分4983及4984之一末梢端的離該第一節點之一距離4939處互連。
剖面線4916穿過編織組件4940之一前足部分4958。將參考圖4901中之剖面線4916映射至參考圖4902呈現呈具有一第一節點及一第二節點之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4926之形式的編織織物元件4900之一剖面,在該第一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4950使第一編織層4952與第二編織層4954在離共同邊緣4956之一距離4941處互連,且在該第二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4950使第一編織層4952與第二編織層4954在離該第一
節點之一距離4942處互連。在一些實施例中,此兩個節點界定對應於自編織組件4940之前足部分4958延伸之另兩對選用動態配合指狀組件或部分4985之在第一編織層4952與第二編織層4954之間形成之一袋狀件的邊界。
剖面線4917穿過編織組件4940之前足部分4958。將參考圖4901中之剖面線4917映射至參考圖4902呈現呈具有一第一節點、一第二節點、一第三節點及一第四節點之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4927之形式的編織織物元件4900之一剖面,在該第一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4950使第一編織層4952與第二編織層4954在離共同邊緣4956之一距離4943處互連,在該第二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4950使第一編織層4952與第二編織層4954在離該第一節點之一距離4944處互連,在該第三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4950使第一編織層4952與第二編織層4954在離該第二節點之一距離4945處互連,在該第四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4950使第一編織層4952與第二編織層4954在離該第三節點之一距離4946處互連。在一些實施例中,此第二、第三及第四節點界定對應於自編織組件4940之前足區延伸之額外兩對選用動態配合指狀組件或部分4985之在第一編織層4952與第二編織層4954之間形成之兩個袋狀件的邊界,如參考圖4901至4905中所圖解說明。然而將理解,為簡潔描述在參考圖4906至4908之實施例中並未展示此兩對選用動態配合指狀組件或部分4985。
剖面線4918接觸編織組件4940之前足部分4958且相對於該前足部分4958成切線地延伸。將參考圖4901中之剖面線4918映射至參考圖4902呈現呈具有一第一節點、一第二節點、一第三節點及一第四節點之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4928之形式的編織織物元件4900之一剖面,在該第一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4950使第一編織層4952與第二編織層4954在離共同邊緣4956之一距離4947處互連(該第一節點展示為參考
圖4902中之雙層結構4928中之一夾緊),在該第二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4950使第一編織層4952與第二編織層4954在離該第一節點之一距離4948處互連,在該第三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4950使第一編織層4952與第二編織層4954在離該第二節點之一距離4949處互連,在該第四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4950使第一編織層4952與第二編織層4954在離該第三節點之一距離4951處互連。在一些實施例中,此第二、第三及第四節點界定對應於自編織組件4940之前足部分4958延伸之額外兩對選用動態配合指狀組件或部分4985之在第一編織層4952與第二編織層4954之間形成之兩個袋狀件的邊界,如參考圖4901至4905中所圖解說明。然而將理解,為簡潔描述在參考圖4906至4908之實施例中並未展示此兩對選用動態配合指狀組件或部分4985。
剖面線4919在編織組件4940之主體下方穿過且在一些實施例中剖面線4914可穿過自編織組件4940之一前足區延伸之額外兩對選用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或部分4985中之一者。將參考圖4901中之剖面線4919映射至參考圖4902呈現呈具有一第一節點及一第二節點之一大體平坦雙層結構4929之形式的編織織物元件4900之一剖面,在該第一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4950使第一編織層4952與第二編織層4954在離編織織物元件4900之共同邊緣4956之一距離4955處互連,在該第二節點處層間編織縫合線4950使第一編織層4952與第二編織層4954在離該第一節點之一距離4953處互連。在一些實施例中,此兩個節點界定對應於自編織組件4940之前足區延伸之兩對選用動態配合指狀組件4985之一者之在第一編織層4952與第二編織層4954之間形成之一袋狀件的邊界,如參考圖4901至4905中所圖解說明。然而將理解,為簡潔描述在參考圖4906至4908之實施例中並未展示此兩對選用動態配合指狀組件或部分4985。
可藉由任何已知或以後開發之移除或分離程序自編織織物元件
4900移除包括任何動態配合指狀組件或部分(例如,動態配合指狀組件或部分4981、4982、4983及4984及/或任何選用動態配合指狀組件或部分4980及/或4985)之編織組件4940。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藉由使用如上文關於圖2至圖8所描述之一分離程序(諸如一切割程序)沿著編織組件4940之層間編織縫合線4950分離編織織物元件4900來自織物元件4900移除或分離編織組件4940。此外可藉由任何已知或以後開發之分離程序沿著共同邊緣4956分離編織組件4940以形成一腳踝開口。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共同邊緣4956可具有一或多個編織指示部分且編織組件4940可沿著該等編織指示部分予以分離以形成一腳踝開口。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使用如上文參考圖2至圖8所描述之一分離程序(諸如一切割程序)沿著共同邊緣4956分離編織組件4940。動態配合指狀組件或部分可沿著動態配合指狀組件或部分之周圍線分離以形成若干對之動態配合指狀組件或部分(例如,對4981至4982及對4983至4984),此類似於關於圖36中之動態配合組件3660及3662之程序。在此情況中,將明白,可存在沿著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4940之前足部分、中足部分及腳跟部分中之任一者自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4940之薄片(即,層間編織縫合線4950)不同地延伸之一或多對動態配合指狀組件。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動態配合指狀組件或部分可僅形成於編織織物元件4900之一側上,例如,形成於第一編織層4952及第二編織層4954中之一者中。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能夠易於選擇適於一所要鞋類物件之所要效能特性之一或多個動態配合指狀組件或部分或若干對之動態配合指狀組件或部分之一數目、位置及構形。
移除後,可操縱及/或拉伸編織組件4940以形成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如在參考圖4903至4908中大體展示。
移除後,可視需要以類似於圖37至圖45之一方式將編織組件4940倒轉或內側外翻。
編織織物元件4900及編織組件4940之尺寸可經選擇以提供由編織組件4940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中之所要尺寸及/或客製配合及效能特性,如上文關於圖21中之編織組件2100及圖24中之編織組件2400大體描述。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尺寸4935、4936、4938、4941、4943、4944及/或4947可經選擇以提供無縫套部4940之一所要尺寸及/或客製配合。在一些實施例中,尺寸4937及4939可經選擇以提供用於動態配合指狀組件4981、4982、4983及/或4984之一客製配合。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能夠易於為編織組件4940及任何動態配合指狀組件選擇適於提供由編織組件4940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一所要尺寸及/或客製配合(包括動態配合)的尺寸。
參考圖4903至4905以一內側輪廓視圖、一底部輪廓視圖及一外側輪廓視圖圖解說明由編織組件4940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該編織組件4940包括定位於編織組件4940之一腳跟區處之三對選用動態配合指狀組件4980、定位於編織組件4940之一中足區處之五對選用動態配合指狀組件(例如,參見對4981至4982及對4983至4984)及定位於編織組件4940之一前足區處之兩對選用動態配合指狀組件4985。例如,出於描述目的,在參考圖4903、4904及4905中用於編織組件4940之內側之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4981及4983展示為完全繞編織組件4940之內側包繞,且用於編織組件4940之外側之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4982及4984展示為在其等原始移除後狀態中完全伸展。
參考圖4906以一前輪廓視圖圖解說明由編織組件4940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該編織組件4940具有在編織組件4940之中足區中的五對選用動態配合指狀組件,舉例而言,其中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或部分4982及4984完全在編織組件4940之內側上完全向上包繞且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4981及4983部分在編織組件4940之外側上僅部分地向上包繞。
參考圖4907以一前輪廓視圖圖解說明由編織組件4940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該編織組件4940具有完全在編織組件4940之內側及編織組件4940之外側兩者上完全向上包繞的五對選用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包括對4981至4982及對4983至4984)。
參考圖4908係沿著參考圖4907之剖面線4908-4908獲取之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的一剖面視圖。
如參考圖4906及4907中所展示,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可繞編織組件4940之內側向上捲繞且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可繞編織組件4940之外側向上捲繞。
如參考圖4906及4907中所展示,在一些實施例中由編織組件4940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可在前足部分4958處包括一連續編織層。即,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4940可包括藉由第一編織層4952、第二編織層4954及層間編織縫合線4950形成之一連續編織層。
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組件4940可包括一閉合系統4970。在一些實施例中,閉合系統可包括閉合部件4972、編織孔或鞋眼4974及鞋帶(圖未示出)。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4981及/或4982可繞編織組件4940向上包繞使得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4981及/或4982之一末梢端與閉合系統4970對應。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4981及4982之末梢端可包括一編織閉合部件4986及至少一個編織孔或鞋眼4987。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4981及4982可繞編織組件4940包繞使得一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4981之至少一個閉合部件4986及至少一個鞋眼4987及/或一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4982之至少一個閉合部件4986及至少一個鞋眼4987係與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4940之至少一個閉合部件4972及鞋眼4974以配準方式對準。如參考圖4908中所展示,在一些實施例中閉合系統4970及編織動態配合
指狀組件4981及4982之多個閉合部件4972、4988及鞋眼4974、4987可以配準方式配置。在此情況中,將理解,閉合系統4970及包括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4981及4982之一動態配合系統可使用共同鞋帶,如參考圖4908中所展示。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4981及4982可使用不同於閉合系統4970之鞋帶或其他張緊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組件4940可包括一動態配合系統,該動態配合系統包括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4981及4982且並不包括任何閉合系統。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能夠易於選擇適於一所要鞋類物件之閉合系統及動態配合組件之一組合。
圖50圖解說明處於一移除後狀態或條件之具有單一經編構造之一編織組件5040的另一實施例。如圖50中所展示,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組件5040可包括三對選用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一第一對選用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5080及5081可定位於編織組件5040之一後腳跟部分處,其中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5080係在層間編織縫合線5050處藉由第一編織層5052之一部分形成,且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5081係在層間編織縫合線5050處藉由第二編織層5054之一部分形成。一第二對選用動態配合指狀組件5082及5083可定位於編織組件5040之一底部腳跟部分處,其中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5082係在層間編織縫合線5050處藉由第一編織層5052之一部分形成,且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5083係在層間編織縫合線5050處藉由第二編織層5054之一部分形成。一第三對選用動態配合指狀組件5084及5085可定位於編織組件5040之一前足部分處,其中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5084係在層間編織縫合線5050處藉由第一編織層5052之一部分形成,且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5085係在層間編織縫合線5050處藉由第二編織層5054之一部分形成。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組件5040可包括一編織閉合結構5070。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閉合結構可包括複數個編織閉合部件5072及複數個編織孔
或鞋眼5074。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自一編織織物元件移除編織組件5040。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組件5040大體可對應於圖49中之編織織物元件4900之編織組件4940。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藉由一分離程序(諸如藉由一切割程序)自一編織織物元件移除編織組件5040。
移除後,可視需要以類似於圖37至圖45之一方式將編織組件5040倒轉或內側外翻。
編織組件5040之尺寸可經選擇以提供由編織組件5040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中之所要尺寸及/或客製配合及效能特性,如上文關於圖21中之編織組件2100及圖24中之編織組件2400大體描述。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對應於定位於編織組件5040之後腳跟區中之選用動態配合指狀組件5080及5081之一長度的尺寸5091、對應於定位於編織組件5040之一底部腳跟區中之選用動態配合指狀組件5082及5083之一長度的尺寸5092及對應於定位於編織組件5040之一前足區中之選用動態配合指狀組件5084及5085之一長度的尺寸5093可經選擇以提供無縫套部5040之一所要尺寸及/或客製配合。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能夠易於為編織組件5040及任何動態配合指狀組件選擇適於提供由編織組件5040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一所要尺寸及/或客製配合(包括動態配合)的尺寸。
圖51以一前輪廓視圖圖解說明由圖50之編織組件5040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其中選用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或部分5080、5082及5084係在編織組件5040之內側上部分向上包繞且選用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5081、5083及5085係在編織組件5040之外側上部分向上包繞。如圖51中所展示,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5080可沿著箭頭5110之一方向繞編織組件5040之內側後腳跟部分向上包繞,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5081可沿著箭頭5112之一方向繞編織組件5040之外側後腳跟部
分向上包繞。類似地,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5082可沿著箭頭5114之一方向繞編織組件5040之內側底部腳跟部分向上包繞,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5083可沿著箭頭5116之一方向繞編織組件5040之外側底部腳跟部分向上包繞。類似地,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5084可沿著箭頭5118之一方向繞編織組件5040之內側前足部分向上包繞,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5085可沿著箭頭5120之一方向繞編織組件5040之外側前足部分向上包繞。
圖52以一前輪廓視圖圖解說明由編織組件5040形成之一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該編織組件5040具有在編織組件4940之內側及編織組件4940之外側兩者上完全向上包繞的三對選用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即,對5080至5081、對5082至5083及對5084至5085)。
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5080、5081、5082、5083、5084、5085可繞編織組件5040向上包繞使得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5080、5081、5082、5083、5084、5085之一末梢端與閉合系統5070對應。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5080、5081、5082、5083、5084、5085之末梢端可包括一編織閉合部件5086及至少一編織孔或鞋眼5087。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5080、5081、5082、5083、5084、5085可繞編織組件5040向上包繞使得至少一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5080、5081、5082、5083、5084、5085之至少一閉合部件5086及至少一鞋眼5087與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5040之至少一閉合部件5072及鞋眼5074以配準方式對準。如圖52中所展示,在一些實施例中閉合系統5070及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5080、5081、5082、5083、5084、5085之多個閉合部件5072、5086及鞋眼5074、5087可以配準方式配置。在此情況中,將理解,閉合系統5070及包括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5080、5081、5082、5083、5084、5085之一動態配合系統可使用共同鞋帶。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動態配合
指狀組件5080、5081、5082、5083、5084、5085可使用不同於閉合系統5070之鞋帶或其他張緊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組件5040可包括一動態配合系統,該動態配合系統包括編織動態配合指狀組件5080、5081、5082、5083、5084、5085且並不包括任何閉合系統。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能夠易於選擇適於一所要鞋類物件之閉合系統及動態配合組件之一組合。
本發明實施例描述係針對可包括用於提供閉合、張緊及/或動態配合之方法及結構之鞋類物件。由Tiffany Beers於2013年7月11日提出申請之標題為「Article With Closed Instep Portion Having Variable Volume」(PLG 51-2970)之共同擁有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3/939,208號揭示用於為鞋類物件提供閉合、張緊及/或動態配合之方法及結構,該案之揭示內容之全文內容併入本文中。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能夠易於選擇適於與如本文中所揭示及主張之一所要無縫套部或織物鞋面之實施例一起使用的閉合、張緊及/或動態配合結構。
雖然已描述各項實施例,但該描述意欲為例示性而非限制性,且一般技術者將明白在該等實施例之範疇內之更多實施例及實施方案係可行的。因此,本發明除了考慮到隨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之外不受約束。而且,可在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內作出各種修改及變化。
2500‧‧‧編織織物元件/織物元件
2501‧‧‧元件符號/參考圖
2502‧‧‧元件符號/參考圖
2503‧‧‧元件符號/參考圖
2504‧‧‧元件符號/參考圖
2505‧‧‧元件符號/參考圖
2506‧‧‧元件符號/參考圖
2507‧‧‧元件符號/參考圖
2507-2507‧‧‧剖面線
2508‧‧‧元件符號/參考圖
2508-2508‧‧‧剖面線
2511‧‧‧剖面線
2512‧‧‧剖面線
2513‧‧‧剖面線
2514‧‧‧剖面線
2515‧‧‧剖面線
2516‧‧‧剖面線
2517‧‧‧剖面線
2518‧‧‧剖面線
2519‧‧‧剖面線
2521‧‧‧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2522‧‧‧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2523‧‧‧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2524‧‧‧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2525‧‧‧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2526‧‧‧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2527‧‧‧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2528‧‧‧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2529‧‧‧剖面視圖/平坦雙層結構
2530‧‧‧距離
2531‧‧‧距離/尺寸
2532‧‧‧距離/尺寸
2533‧‧‧距離/尺寸
2534‧‧‧距離/尺寸
2535‧‧‧距離/尺寸
2536‧‧‧距離/尺寸
2540‧‧‧編織組件
2550‧‧‧層間編織縫合線
2551‧‧‧中心縫
2552‧‧‧第一編織層
2553‧‧‧共同開口
2554‧‧‧第二編織層
2556‧‧‧共同邊緣/共同邊緣部分
2557‧‧‧前足部分
2558‧‧‧前足部分
2560‧‧‧第一或初級(外)編織組件/編織組件
2562‧‧‧第二或次級(內)編織組件/編織組件
2570‧‧‧閉合系統/閉合結構
2572‧‧‧閉合部件
2573‧‧‧鞋眼
2574‧‧‧鞋眼
2576‧‧‧鞋帶/共同鞋帶
Claims (34)
- 一種製造一鞋類物件之方法,其包含:編織具有單一經編構造之一編織織物元件,該編織織物元件具有:一第一編織層;一第二編織層,其上覆該第一編織層且與該第一編織層沿著該第一編織層及該第二編織層中之一共同開口之一共同邊緣連續,該共同開口之該共同邊緣在編織程序之一方向上延伸;一第一層間編織縫合線,其互連該第一編織層與該第二編織層,該共同開口之該共同邊緣及該第一層間編織縫合線共同界定一編織組件之一第一編織組件部分之一輪廓,該第一編織組件部分經構形以形成一無縫套部,及該編織組件之一第二編織組件部分,其藉由該第一編織層之毗鄰該共同開口之一第一連續部分及該第二編織層之毗鄰該共同開口之一第二連續部分無縫連接至該第一編織組件部分,一第二層間編織縫合線,其在與該第一編織層之該第一連續部分及該第二編織層之該第二連續部分間隔開之一位置處互連該第一編織層與該第二編織層,該第二層間編織縫合線界定該第二編織組件部分之一輪廓,及該第一編織組件部分及該第二編織組件部分共同形成該編織組件;將該編織組件自該編織織物元件移除;及將該第二編織組件部分摺疊至在該第一編織組件部分之該第 一編織層與該第二編織層之間形成的一內部袋狀件中。
-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編織該編織織物元件包括:編織用於該第一編織組件部分及該第二編織組件部分中之至少一者之閉合結構,該閉合結構在毗鄰該共同開口之該第一編織層之該第一連續部分及該第二編織層之該第二連續部分處進行編織。
- 如請求項2之方法,其中編織該閉合結構包括:編織與該閉合結構相結合的複數個編織閉合部件。
- 如請求項2之方法,其中編織該閉合結構包括:編織與該閉合結構相結合且經構形以與該閉合結構之一張緊元件相結合的複數個編織孔。
-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編織該編織織物元件包括:編織用於該第一編織組件部分及該第二編織組件部分中之至少一者的動態配合結構,該動態配合結構在毗鄰該共同開口之該第一編織層之該第一連續部分及該第二編織層之該第二連續部分處進行編織。
- 如請求項5之方法,其中編織該動態配合結構包括:編織與該動態配合結構相結合且經構形以與該動態配合結構之一張緊元件相結合的複數個編織孔。
-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編織該編織織物元件包括:在毗鄰該共同開口之該第一編織層之該第一連續部分及該第二編織層之該第二連續部分處編織用於該第一編織組件部分之閉合結構,及在毗鄰該共同開口之該第一編織層之該第一連續部分及該第二編織層之該第二連續部分處編織用於該第二編織組件部分之動態配合結構。
- 如請求項7之方法,其中編織該閉合結構包括:編織與該閉合結構相結合的複數個編織孔且編織該動態配合結構包括:編織與 該動態配合結構相結合的複數個編織孔。
- 如請求項8之方法,其中與該閉合結構相結合的該複數個編織孔中之至少一者及與該動態配合結構相結合的該等編織孔中之至少一者經構形以彼此以配準方式對準。
-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第一編織組件部分係一無縫套部且該第二編織組件部分係一無縫套部、一無縫無腳趾套部及經構形以安置於該鞋類物件之一中足區中的一腳背支撐件中之一者。
-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編織該織物元件包括:編織指示該第一編織層之該第一連續部分中之一第一摺疊線之至少一個編織指示部分及指示該第二編織層之該第二連續部分中之一第二摺疊線之至少一個編織指示部分。
-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第一編織組件部分係一無縫套部且該第二編織組件部分係一鞋舌。
- 如請求項12之方法,其中編織該織物元件包括:編織指示該第一編織層之該第一連續部分中之用於該第二編織組件部分之一第一摺疊線之至少一個編織指示部分及指示該第二編織層之該第二連續部分中之用於該第二編織組件部分之一第二摺疊線之至少一個編織指示部分。
- 如請求項12之方法,其中編織該織物元件包括:編織用於該第一編織組件部分之第一閉合結構,該第一閉合結構包括與該第一閉合結構相結合的第一複數個編織孔,及編織用於該第二編織組件部分之第二閉合結構,該第二閉合結構包括與該第二閉合結構相結合的第二複數個編織孔,該第一複數個編織孔及該第二複數個編織孔經構形以用於收納一共同張緊元件。
- 如請求項14之方法,其中與該第一閉合結構相結合的該第一複數個編織孔中之至少一者及與該第二閉合結構相結合的該第二 複數個編織孔中之至少一者經構形以彼此以配準方式對準。
- 如請求項12之方法,其中編織該第二編織組件部分包括編織指示毗鄰該共同孔之該共同邊緣之在該第一編織層之該第一連續部分及該第二編織層之該第二連續部分中之一舌片部分之至少一個編織指示部分。
- 如請求項16之方法,其中將該第二編織組件部分摺疊至該第一編織組件部分中包括毗鄰藉由該第一編織組件部分形成之該無縫套部之一連續前足部分摺疊該舌片部分。
- 如請求項17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將該鞋舌之該舌片部分附接至該無縫套部之該連續前足部分。
-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編織該編織織物元件之一第二編織組件部分包含:編織共同連接該共同開口之一端與該第二層間編織縫合線之一部分的至少一個編織指示部分,該至少一個編織指示部分及該第二層間編織縫合線共同界定該編織組件之該第二編織組件部分之一輪廓。
-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編織一編織織物元件進一步包含:編織共同連接該共同開口與該第二層間編織縫合線之一第一部分的至少一個第一編織指示部分,及共同連接該第一層間編織縫合線與該第二層間編織縫合線之至少一個第二編織指示部分,該至少一個第一編織指示部分、該至少一個第二編織指示部分及該第二層間編織縫合線共同界定該編織組件之該第二編織組件部分之一輪廓。
-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結合該編織組件與一鞋底結構。
-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將一插入部件插入於在該第一編織組件部分之該第一編織層與該第二編織組件部分之該第 一編織層之間形成的一袋狀件及在該第一編織組件部分之該第二編織層與該第二編織組件部分之該第二編織層之間形成的一袋狀件中之至少一者之間。
- 一種編織用於一鞋類物件中之包括一編織組件之一編織織物元件的方法,該方法包含:編織具有單一經編構造之一編織織物元件,該編織織物元件具有:一第一編織層;一第二編織層,其上覆該第一編織層且與該第一編織層沿著該第一編織層及該第二編織層中之一共同開口之一共同邊緣連續,該共同開口之該共同邊緣在編織程序之一方向上延伸;一第一層間編織縫合線,其互連該第一編織層與該第二編織層,該共同開口之該共同邊緣及該第一層間編織縫合線共同界定一編織組件之一第一編織組件部分之一輪廓,該第一編織組件部分經構形以形成一無縫套部,該編織組件之一第二編織組件部分,其藉由該第一編織層之毗鄰該共同開口之一第一連續部分及該第二編織層之毗鄰該共同開口之一第二連續部分無縫連接至該第一編織組件部分;及一第二層間編織縫合線,其在與該第一編織層之該第一連續部分及該第二編織層之該第二連續部分分開之一位置互連該第一編織層與該第二編織層,該第二層間編織縫合線界定該第二編織組件部分之一輪廓,該第一編織組件部分及該第二編織組件部分共同形成該編織組件。
- 一種鞋類物件,其包含:具有單一經編構造之一編織組件,該編織組件包含:一第一編織層,其包括形成經構形為一無縫套部之一第一編織組件部分之一內側的一第一編織層第一部分及與該第一部分連續且形成一第二編織組件部分之一內側的一第一編織層第二部分;一第二編織層,其包括形成經構形為該無縫套部之該第一編織組件部分之一外側的一第二編織層第一部分及與該第一部分連續且形成該第二編織組件部分之一外側的一第二編織層第二部分,該第二編織層之該第一部分跨該無縫套部之一連續鞋面前足部分與該第一編織層之該第一部分連續;一第一層間編織縫合線,其互連該無縫套部之該第一編織層之該內側與該無縫套部之該第二編織層之該外側且大體沿著該無縫套部之一腳跟部分、一底部部分及一前腳趾部分之一中心線延伸;及一第二層間編織縫合線,其互連該第二編織組件部分之該第一編織層之該內側與該第二編織組件部分之該第二編織層之該外側。
- 如請求項24之鞋類物件,其中該第一編織層之該第二部分與該第二編織層之該第二部分形成跨該第二編織組件部分之一內部鞋面前足部分之一單一連續層。
- 如請求項24之鞋類物件,其中該第二層間編織縫合線大體沿著該第二編織組件部分之一內腳跟部分、一內中足底部部分及一內前腳趾部分中之至少一者之一中心線延伸。
- 如請求項24之鞋類物件,其進一步包含:至少一個編織指示部分,其指示經構形為該無縫套部之該第 一編織組件部分之一分離線。
- 如請求項24之鞋類物件,其中該第一編織層之該第二部分及該第二編織層之該第二部分形成包括一動態配合結構之一第二編織組件部分。
- 如請求項28之鞋類物件,其中該第一編織層之該第一部分及該第二編織層之該第一部分包括用於該第一編織組件部分之閉合結構。
- 如請求項29之鞋類物件,其中該閉合結構包括用於收納一第一張緊元件之第一複數個編織孔,且該動態配合結構包括用於收納一第二張緊元件之第二複數個編織孔。
- 如請求項30之鞋類物件,其中該閉合結構之該複數個編織孔中之至少一編織孔經構形以與該動態配合結構之該複數個編織孔中之至少一編織孔以配準方式對準,且該閉合系統之該至少一編織孔及該動態配合結構之該至少一編織孔經構形以收納一共同張緊元件。
- 如請求項24之鞋類物件,其中該第一編織層之該第二部分及該第二編織層之該第二部分形成該無縫套部之一縫有三角形襯料的鞋舌。
- 如請求項32之鞋類物件,其中該縫有三角形襯料的鞋舌包括形成在該第一編織層之該第一部分及該第二部分中的第一複數個編織孔及形成在該第二編織層之該第一部分及該第二部分中的第二複數個編織孔。
- 如請求項33之鞋類物件,其中該第一複數個編織孔及該第二複數個編織孔經構形以依配準方式對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4/292,181 US9968156B2 (en) | 2014-05-30 | 2014-05-30 | Method of making an article of footwear including knitting a knitted component of warp knit construction forming a seamless bootie with tucked-in portion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600036A TW201600036A (zh) | 2016-01-01 |
TWI606793B true TWI606793B (zh) | 2017-12-01 |
Family
ID=5257799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4203808U TWM520275U (zh) | 2014-05-30 | 2015-03-13 | 鞋類物件 |
TW104108201A TWI606793B (zh) | 2014-05-30 | 2015-03-13 | 製造一鞋類物件之方法,包括編織一形成具有塞入部分之無縫套部之經編構造的編織組件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4203808U TWM520275U (zh) | 2014-05-30 | 2015-03-13 | 鞋類物件 |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968156B2 (zh) |
EP (1) | EP3148360B1 (zh) |
JP (1) | JP6406737B2 (zh) |
KR (1) | KR101975095B1 (zh) |
CN (2) | CN105310165B (zh) |
AR (1) | AR100508A1 (zh) |
HK (1) | HK1220589A1 (zh) |
TW (2) | TWM520275U (zh) |
WO (1) | WO201518334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2206062B4 (de) | 2012-04-13 | 2019-09-12 | Adidas Ag | Schuhoberteil |
US11666113B2 (en) | 2013-04-19 | 2023-06-06 | Adidas Ag | Shoe with knitted outer sole |
DE102013207163B4 (de) | 2013-04-19 | 2022-09-22 | Adidas Ag | Schuhoberteil |
DE102013207155B4 (de) | 2013-04-19 | 2020-04-23 | Adidas Ag | Schuhoberteil |
DE102013207156A1 (de) | 2013-04-19 | 2014-10-23 | Adidas Ag | Schuh, insbesondere ein Sportschuh |
DE102014202432B4 (de) | 2014-02-11 | 2017-07-27 | Adidas Ag | Verbesserter Fußballschuh |
EP3090083B1 (en) * | 2014-03-04 | 2018-05-09 | Knitmaster LLC | Methods of making knitted shoe components |
US9968156B2 (en) * | 2014-05-30 | 2018-05-15 | Nike, Inc. | Method of making an article of footwear including knitting a knitted component of warp knit construction forming a seamless bootie with tucked-in portion |
DE102014220087B4 (de) | 2014-10-02 | 2016-05-12 | Adidas Ag | Flachgestricktes Schuhoberteil für Sportschuhe |
US10609987B2 (en) | 2015-04-20 | 2020-04-07 | Fuerst Group, Inc. | Footwear with a sock-like upper |
WO2016182870A1 (en) | 2015-05-08 | 2016-11-17 | Under Armour, Inc. | Footwear including a textile upper |
TWI637702B (zh) | 2015-05-29 | 2018-10-11 | 耐克創新有限合夥公司 | 有平坦圖案的鞋類製品及其製造方法 |
USD783980S1 (en) * | 2015-08-17 | 2017-04-18 | Nike, Inc. | Shoe upper |
US10342286B2 (en) * | 2016-01-30 | 2019-07-09 | Puma SE | Shoe, in particular a sports shoe, and method for tightening such a shoe |
DE102016102792A1 (de) * | 2016-02-17 | 2017-08-17 | Visiotex GmbH | Schuh aus einem doppellagigen Textilmaterial |
USD801023S1 (en) * | 2016-03-11 | 2017-10-31 | Nike, Inc. | Shoe upper |
USD800438S1 (en) * | 2016-03-11 | 2017-10-24 | Nike, Inc. | Shoe upper |
USD823589S1 (en) * | 2016-05-16 | 2018-07-24 | Nike, Inc. | Shoe upper |
US10327511B2 (en) | 2016-07-08 | 2019-06-25 | Cole Haan Llc | Shoe having knit wingtip upper |
CN109561746B (zh) * | 2016-07-21 | 2021-11-12 |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 具有多层的鞋类物品、用于鞋类物品的保持系统和制造方法 |
US11445779B2 (en) | 2016-07-21 | 2022-09-20 | Nike, Inc. |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multiple layers, retention system for an article of footwear,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
IT201600102720A1 (it) * | 2016-10-13 | 2018-04-13 | Jvc Holding Srl | Macchina per la realizzazione di una tomaia per una scarpa |
US10842228B2 (en) * | 2016-11-22 | 2020-11-24 | Wholeknit International Co., Ltd.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hoe embryo tailored from tubular fabric and associated shoe embryo |
US11224261B2 (en) * | 2017-02-10 | 2022-01-18 | Nike, Inc. | Knitted article with at least one scallop element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
TWI632265B (zh) * | 2017-03-10 | 2018-08-11 | 薩摩亞商紘織國際有限公司 | Method for integrally weaving an extended shoe with a flat knitting machine |
WO2019028350A1 (en) * | 2017-08-04 | 2019-02-07 | Nike Innovate C.V. | FOOTWEAR WITH A KNITTED ELEMENT HAVING A FOREWORD PART AND A HEEL PART |
US11992090B2 (en) * | 2017-08-07 | 2024-05-28 | Nike, Inc. | Knitted components having self supportive heel |
DE102017223737A1 (de) | 2017-12-22 | 2019-06-27 | Adidas Ag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chuhoberteils |
EP3784084B1 (en) * | 2018-04-26 | 2022-06-29 | Puma Se | Shoe, especially sports shoe |
US20200170330A1 (en) * | 2018-12-03 | 2020-06-04 | Cole Haan Llc | Shoe with Knit Upper |
JP7194827B2 (ja) * | 2018-12-19 | 2022-12-22 | プーマ エス イー | 特に運動靴のための靴アッパー |
IT201900019984A1 (it) * | 2019-10-29 | 2021-04-29 | Ffi Global S R L | Calzatura antinfortunistica e relativo metodo di produzione |
US20210177095A1 (en) * | 2019-12-17 | 2021-06-17 | Under Armour, Inc. |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Braided Upper |
US11399591B2 (en) | 2020-03-16 | 2022-08-02 | Robert Lyden | Article of footwear,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conducting retail and internet business |
DE102020207848A1 (de) * | 2020-06-24 | 2021-12-30 | Adidas Ag | GewebtesOberteil mit Taschen und Füllungen |
CN112725993A (zh) * | 2020-12-23 | 2021-04-30 | 晋江百润织造有限公司 | 一种空三提多层针织面料及编织方法、针织鞋面 |
JPWO2022219797A1 (zh) * | 2021-04-16 | 2022-10-20 | ||
US12070132B2 (en) | 2022-09-09 | 2024-08-27 | MillerKnoll, Inc. | Seating structure having a knitted suspension material |
WO2024107976A1 (en) * | 2022-11-18 | 2024-05-23 | Nike Innovate C.V. | Article of footwear incorporating an upper assembly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985003A (en) * | 1975-05-01 | 1976-10-12 | J. P. Stevens & Co., Inc. | Preseamed and preformed knitted garments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
TW200531649A (en) * | 2004-03-03 | 2005-10-01 | Nike International Ltd | An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 textile upper |
JP2007031879A (ja) * | 2005-07-27 | 2007-02-08 | Yoshida Sangyo Kk | フットカバー |
TWM464033U (zh) * | 2013-05-31 | 2013-11-01 | xian-xiao Xie | 鞋體結構改良 |
CN103582433A (zh) * | 2011-04-20 | 2014-02-12 | 耐克国际有限公司 | 具有变化层的区的短袜 |
TW201412258A (zh) * | 2012-09-25 | 2014-04-01 | Long John Tsung Right Ind Co Ltd | 立體鞋面之織造方法 |
US20140137434A1 (en) * | 2012-11-20 | 2014-05-22 | Nike, Inc. | Footwear Upper Incorporating A Knitted Component With Sock And Tongue Portions |
TWM520275U (zh) * | 2014-05-30 | 2016-04-21 | 耐克創新有限合夥公司 | 鞋類物件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01192A (en) | 1898-03-22 | Tongue for boots or shoes | ||
US1215198A (en) | 1916-09-21 | 1917-02-06 | Joseph Rothstein | Cushion instep-raiser. |
US1597934A (en) | 1922-10-10 | 1926-08-31 | Edwin B Stimpson | Stocking |
US1902780A (en) | 1930-04-11 | 1933-03-21 | Holden Knitting Co | Knitted lining for rubber footwear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
US1910251A (en) | 1931-12-09 | 1933-05-23 | Reliable Knitting Works | Knitted foot covering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
US1888172A (en) | 1932-06-06 | 1932-11-15 | Reliable Knitting Works | Knitted footwea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
US2001293A (en) | 1934-02-10 | 1935-05-14 | Wilson Wallace | Knitted stocking foot protector |
US2047724A (en) | 1934-07-12 | 1936-07-14 | Louis G Zuckerman | Knitted article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
US2147197A (en) | 1936-11-25 | 1939-02-14 | Hood Rubber Co Inc | Article of footwear |
US2330199A (en) | 1939-05-22 | 1943-09-28 | Basch Olive Holmes | Knitted article |
GB538865A (en) | 1939-11-18 | 1941-08-20 | Harold Edmund Brew |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knitted fabrics and manufactured knitted articles |
US2314098A (en) | 1941-04-26 | 1943-03-16 | Mary C Mcdonald | Method of making shoes |
US2343390A (en) | 1941-11-26 | 1944-03-07 | United Shoe Machinery Corp | Method of stiffening shoes |
US2400692A (en) | 1943-03-24 | 1946-05-21 | Theotiste N Herbert | Foot covering |
US2440393A (en) | 1944-08-18 | 1948-04-27 | Frank W Clark | Process of making last-fitting fabric uppers |
US2569764A (en) | 1946-07-25 | 1951-10-02 | Boyd Welsh Inc | Initially soft stiffenable material |
US2608078A (en) | 1950-01-04 | 1952-08-26 | Munsingwear Inc | Foundation garment and element therefor |
US2586045A (en) | 1950-06-23 | 1952-02-19 | Hoza John | Sock-type footwear |
US2641004A (en) | 1950-12-26 | 1953-06-09 | David V Whiting | Method for producing knitted shoe uppers of shrinkable yarn |
US2675631A (en) | 1951-02-13 | 1954-04-20 | Doughty John Carr | Footwear article of the slipper-sock type |
DE870963C (de) | 1951-03-13 | 1953-03-19 | Georg Hofer | Lasche fuer Stiefel, insbesondere fuer Skistiefel |
DE1084173B (de) | 1954-09-18 | 1960-06-23 | Walter Geissler | Schuhoberteil |
US2994322A (en) | 1959-01-12 | 1961-08-01 | Charles C Cullen | Protective supporter |
US3058241A (en) * | 1961-12-12 | 1962-10-16 | Rowena N Rigsby | Expansible shoe |
GB1223285A (en) | 1967-08-29 | 1971-02-24 | Onitsuka Co | Improvements in shoes |
DE6944404U (de) | 1969-11-14 | 1970-02-19 | Justus Rieker Co Dr | Innenschuh fuer stiefel, insbesondere skistiefel aus kunststoff |
US3704474A (en) | 1971-10-21 | 1972-12-05 | Compo Ind Inc | Method of string-lasting |
US3766566A (en) | 1971-11-01 | 1973-10-23 | S Tadokoro | Hem forming construction of garments, particularly trousers and skirts |
US3778856A (en) | 1971-11-05 | 1973-12-18 | Salient Eng Ltd | String lasting |
DE2305693A1 (de) | 1972-02-07 | 1973-08-16 | Ici Ltd | Nicht-gewebte struktur |
NL7304678A (en) | 1973-04-04 | 1974-10-08 | Non woven stitched fabric - including thermoplastic fibres fused to increase mech resistance | |
US4211806A (en) | 1973-09-19 | 1980-07-08 | Milliken Research Corporation | Treated fabric structure |
US4031586A (en) | 1974-05-09 | 1977-06-28 | Von Den Benken Elisabeth | Insole for footwear |
US3952427A (en) | 1974-05-09 | 1976-04-27 | Von Den Benken Elisabeth | Insole for footwear |
IT1015280B (it) | 1974-06-21 | 1977-05-10 | Toja E | Macchina per il montaggio di to tomaie direttamente sulle forme da montaggio |
US4027402A (en) | 1976-04-02 | 1977-06-07 | Liu Hsing Ching | Novel educational toy |
IT1077768B (it) * | 1977-04-08 | 1985-05-04 | Nordica Di Franco | Struttura di scarpa particolarmente per attivita' sportive in genere e per allenamento |
US4232458A (en) | 1978-03-13 | 1980-11-11 | Wheelabrator Corp. Of Canada | Shoe |
GB1603487A (en) | 1978-03-30 | 1981-11-25 | Inmont Corp | Leather like materials |
CH620953A5 (zh) | 1978-04-12 | 1980-12-31 | Dubied & Cie Sa E | |
US4258480A (en) | 1978-08-04 | 1981-03-31 | Famolare, Inc. | Running shoe |
US4255949A (en) | 1979-08-16 | 1981-03-17 | Thorneburg James L | Athletic socks with integrally knit arch cushion |
US4317292A (en) | 1979-12-04 | 1982-03-02 | Florence Melton | Slipper sock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
US4373361A (en) | 1981-04-13 | 1983-02-15 | Thorneburg James L | Ski sock with integrally knit thickened fabric areas |
IT8121560V0 (it) | 1981-04-23 | 1981-04-23 | Nuova Zarine Costruzione Macch | Calzatura con tomaia zonalmente ricoperta da materiale sintetico iniettato stabilmente unito alla tela. |
US4465448A (en) | 1982-03-19 | 1984-08-14 | Norwich Shoe Co., Inc. | Apparatus for making shoes |
US5095720A (en) | 1982-07-14 | 1992-03-17 | Annedeen Hosiery Mill, Inc. | Circular weft knitting machine |
JPS59162041A (ja) | 1983-03-04 | 1984-09-12 | アキレス株式会社 | シ−ト状物の製造方法 |
JPS6325004U (zh) | 1986-07-31 | 1988-02-18 | ||
US4756098A (en) | 1987-01-21 | 1988-07-12 | Gencorp Inc. | Athletic shoe |
US4737396A (en) | 1987-02-04 | 1988-04-12 | Crown Textile Company | Composite fusible interlining fabric |
US4813158A (en) | 1987-02-06 | 1989-03-21 | Reebok International Ltd. | Athletic shoe with mesh reinforcement |
US4750339A (en) | 1987-02-17 | 1988-06-14 | Golden Needles Knitting & Glove Co., Inc. | Edge binding for fabric articles |
DE3705908A1 (de) | 1987-02-24 | 1988-09-01 | Arova Mammut Ag | Gepolsterter gurt |
US5152025A (en) | 1988-07-29 | 1992-10-06 | Sergio Hirmas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pen-heeled shoes |
EP0436659A1 (en) | 1988-10-03 | 1991-07-17 | Jen Jen Holdings, Inc. | Heat embossed shoes |
JPH0390665A (ja) | 1989-01-06 | 1991-04-16 | Ikenaga:Kk | 横編機の柄出制御装置 |
JP3027183B2 (ja) | 1989-06-03 | 2000-03-27 | プーマ 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ルードルフ ダスレル シュポルト | 可とう性のアッパー材料を有する閉鎖具付きの靴 |
EP0448714B1 (en) | 1989-10-18 | 1996-07-03 | Toray Industries, Inc. |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fabric having overlapping strips |
US5192601A (en) | 1991-03-25 | 1993-03-09 | Dicey Fabrics, Incorporated | Dimensionally stabilized, fusibly bonded multilayered fabric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
AU1977192A (en) * | 1991-06-17 | 1993-01-12 | Puma Aktiengesellschaft Rudolf Dassler Sport | Method of producing a shaped shoe part from a strip of fabric, and a shaped shoe part produced by this method |
DE69218565T2 (de) | 1991-12-11 | 1997-08-07 | Nitto Boseki Co Ltd | Schmelzfähiges adhäsives Garn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
JPH06113905A (ja) | 1992-02-21 | 1994-04-26 | Daiyu Shoji:Kk | シューズ用胛被材 |
US5365677A (en) | 1992-06-30 | 1994-11-22 | Dalhgren Raymond E | Footwear for facilitating the removal and dissipation of perspiration from the foot of a wearer |
US5623840A (en) | 1992-07-08 | 1997-04-29 | Tecnit-Technische Textilien Und Systeme Gmbh |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weave-knit material |
US5319807A (en) | 1993-05-25 | 1994-06-14 | Brier Daniel L | Moisture-management sock and shoe for creating a moisture managing environment for the feet |
CH689665A5 (fr) | 1993-09-07 | 1999-08-13 | Lange Int Sa | Partie de chaussure autre que la semelle, en particulier languette de chausson intérieur de chaussure de ski. |
US5371957A (en) | 1993-12-14 | 1994-12-13 | Adidas America, Inc. | Athletic shoe |
US5461884A (en) | 1994-01-19 | 1995-10-31 | Guilford Mills, Inc. | Warp-knitted textile fabric shoe line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
EP0746214B1 (en) | 1994-02-28 | 1999-12-08 | Adam H. Oreck | Shoe having lace tubes |
JPH08109553A (ja) | 1994-10-04 | 1996-04-30 | Toho Seni Kk | 三層シート用基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この三層基布を用いた自動車座席、靴、鞄、袋物など用の三層シート |
DE19506037A1 (de) | 1995-02-22 | 1996-08-29 | Hoechst Trevira Gmbh & Co Kg | Verformbare, hitzestabilisierbare textile Polware |
US20050147787A1 (en) | 2000-08-08 | 2005-07-07 | Bailey Larry M. | Carpet construction and carpet backings for same |
BR9602748A (pt) | 1995-06-13 | 1998-04-22 | Faytex Corp | Estrutura para calçado |
ATE207554T1 (de) | 1995-08-11 | 2001-11-15 | Alfred Buck | Halbzeug für verbundwerkstoff |
US5678325A (en) | 1996-01-11 | 1997-10-21 | Columbia Footwear Corporation | Clog type shoe with a drawstring |
US5735145A (en) | 1996-05-20 | 1998-04-07 | Monarch Knitting Machinery Corporation | Weft knit wicking fabric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
DE29616943U1 (de) | 1996-09-28 | 1996-11-21 | Recytex-Textilaufbereitung GmbH & Co. KG, 41751 Viersen | Textiles Flächengebilde |
US5729918A (en) | 1996-10-08 | 1998-03-24 | Nike, Inc. | Method of lasting an article of footwear and footwear made thereby |
US5765296A (en) | 1997-01-31 | 1998-06-16 | Nine West Group, Inc. | Exercise shoe having fit adaptive upper |
DE19728848A1 (de) | 1997-07-05 | 1999-01-07 | Kunert Werke Gmbh | Bekleidungsstück mit eingeprägtem Zeichen |
JP3044370B2 (ja) | 1997-08-21 | 2000-05-22 |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 横編機における糸供給装置 |
US6032387A (en) | 1998-03-26 | 2000-03-07 | Johnson; Gregory G. | Automated tightening and loosening shoe |
US5996189A (en) | 1998-03-30 | 1999-12-07 | Velcro Industries B.V. | Woven fastener product |
JPH11302943A (ja) | 1998-04-20 | 1999-11-02 | Masahiko Ueda | アパレル用生地及びブレード、それを用いた形態安定化繊維製品の製造方法 |
DE19855542A1 (de) | 1998-12-01 | 2000-06-08 | Keiper Recaro Gmbh Co | Stabilisierung eines Gestricks durch Thermomaterial |
US6170175B1 (en) | 1998-12-08 | 2001-01-09 | Douglas Funk | Footwear with internal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
US6029376A (en) | 1998-12-23 | 2000-02-29 | Nike, Inc. | Article of footwear |
US6088936A (en) | 1999-01-28 | 2000-07-18 | Bahl; Loveleen | Shoe with closure system |
JP2000238142A (ja) | 1999-02-22 | 2000-09-05 | Ykk Corp | 強化繊維入り成形用材料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成形体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安全靴先芯 |
US6558784B1 (en) * | 1999-03-02 | 2003-05-06 | Adc Composites, Llc | Composite footwear upp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composite footwear upper |
US6151802A (en) | 1999-06-15 | 2000-11-28 | Reynolds; Robert R. | Chain saw protective boot and bootie |
US6308438B1 (en) | 1999-11-15 | 2001-10-30 | James L. Throneburg | Slipper sock moccasin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
US6401364B1 (en) | 2000-06-15 | 2002-06-11 | Salomon S.A. | Ventilated shoe |
US6754983B2 (en) | 2000-07-26 | 2004-06-29 | Nike, Inc. | Article of footwear including a tented upper |
AU2002211580A1 (en) | 2000-10-10 | 2002-04-22 | Prodesco, Inc. | Stiffened fabric |
EP1335821A1 (de) | 2000-11-21 | 2003-08-20 | EADS Deutschland GmbH | Konfektionstechnisches verfahren, ein spannmodul und ein nähguthalter zur gestaltung von textilen vorformlingen zur herstellung von faserverstärkten kunststoff-bauteilen |
FR2818506B1 (fr) | 2000-12-22 | 2004-06-18 | Salomon Sa | Chaussure |
US6837771B2 (en) | 2001-02-06 | 2005-01-04 | Playtex Apparel, Inc. | Undergarments made from multi-layered fabric laminate material |
GB0104143D0 (en) | 2001-02-20 | 2001-04-11 | Courtaulds Textiles Holdings | Knitted fabric |
US20030126762A1 (en) | 2002-01-10 | 2003-07-10 | Tony Tseng | Three-dimensional spatial shoe vamp |
US20030191427A1 (en) | 2002-04-05 | 2003-10-09 | Jay Lisa A. | Breast band for hands-free breast pumping |
US6910288B2 (en) | 2002-12-18 | 2005-06-28 | Nike, Inc. | Footwear incorporating a textile with fusible filaments and fibers |
US6931762B1 (en) | 2002-12-18 | 2005-08-23 | Nike, Inc. | Footwear with knit upp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footwear |
JP4505212B2 (ja) * | 2003-01-10 | 2010-07-21 | 美津濃株式会社 | シューズ及びこれに用いるダブルラッセル経編地 |
KR20060014025A (ko) | 2003-02-26 | 2006-02-14 | 가부시키가이샤 시마세이키 세이사쿠쇼 | 위편기의 얀 캐리어 |
US20040181972A1 (en) | 2003-03-19 | 2004-09-23 | Julius Csorba | Mechanism of tying of shoes circumferentially embracing the foot within the shoe |
US6922917B2 (en) | 2003-07-30 | 2005-08-02 | Dashamerica, Inc. | Shoe tightening system |
US7331127B2 (en) | 2003-09-10 | 2008-02-19 | Dashamerica, Inc. | Reduced skin abrasion shoe |
US8440055B2 (en) | 2004-01-30 | 2013-05-14 | Voith Patent Gmbh | Press section and permeable belt in a paper machine |
ES2267336B1 (es) | 2004-02-13 | 2008-02-16 | Calzados Robusta, S.L. | Proteccion metatarsiana para calzado de seguridad. |
US20070294920A1 (en) | 2005-10-28 | 2007-12-27 | Soft shell boots and waterproof /breathable moisture transfer composites and liner for in-line skates, ice-skates, hockey skates, snowboard boots, alpine boots, hiking boots and the like | |
US20050273988A1 (en) | 2004-06-11 | 2005-12-15 | Christy Philip T | Lace tightening article |
US7568298B2 (en) | 2004-06-24 | 2009-08-04 | Dashamerica, Inc. | Engineered fabric with tightening channels |
USD517297S1 (en) | 2004-08-20 | 2006-03-21 | Adidas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B.V. | Shoe upper |
US7441348B1 (en) | 2004-09-08 | 2008-10-28 | Andrew Curran Dawson | Leisure shoe |
US7293371B2 (en) | 2004-09-22 | 2007-11-13 | Nike, Inc. | Woven shoe with integral lace loops |
US8065818B2 (en) | 2005-06-20 | 2011-11-29 | Nike, Inc. |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n upper with a matrix layer |
US7637032B2 (en) | 2005-07-29 | 2009-12-29 | Nike, Inc. | Footwear structure with textile upper member |
CN101310056B (zh) | 2005-11-17 | 2010-12-08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可插入经纱的横机和该横机中的编织方法 |
US7543397B2 (en) | 2006-09-28 | 2009-06-09 | Nike, Inc. | Article of footwear for fencing |
US7774956B2 (en) | 2006-11-10 | 2010-08-17 | Nike, Inc. |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 flat knit upper construction or other upper construction |
US8225530B2 (en) | 2006-11-10 | 2012-07-24 | Nike, Inc. |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 flat knit upper construction or other upper construction |
GB0701927D0 (en) | 2007-02-01 | 2007-03-14 | Stretchline Holdings Ltd | Fabric |
US20080189830A1 (en) | 2007-02-14 | 2008-08-14 | Colin Egglesfield | Clothing with detachable symbols |
US20080313939A1 (en) | 2007-06-25 | 2008-12-25 | Ardill William D |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nel attending surgery or medical related procedure |
WO2009036155A1 (en) | 2007-09-12 | 2009-03-19 | Maidenform, Inc. | Fabric having a thermoplastic fusible yarn, process of making a fabric containing a thermoplastic fusible yarn, and fabric article formed with a fabric containing a thermoplastic fusible yarn |
US8056173B2 (en) * | 2008-07-28 | 2011-11-15 | Nike, Inc. | Soluble thread in the manufacture of footwear |
US8490299B2 (en) * | 2008-12-18 | 2013-07-23 | Nike, Inc. |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n upper incorporating a knitted component |
US8474157B2 (en) | 2009-08-07 | 2013-07-02 | Pierre-Andre Senizergues | Footwear lacing system |
US9149086B2 (en) | 2009-10-07 | 2015-10-06 | Nike, Inc. |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n upper with knitted elements |
US8839532B2 (en) | 2011-03-15 | 2014-09-23 | Nike, Inc. | Article of footwear incorporating a knitted component |
JP2014512911A (ja) | 2011-04-08 | 2014-05-29 | ダッシュアメリ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履物用シームレスアッパーおよびこれを作製するための方法 |
US9420845B2 (en) | 2011-12-27 | 2016-08-23 | Cheng-Tung Hsiao | Shoe upper structure |
EP2805638B1 (en) | 2012-01-20 | 2017-03-15 | Shima Seiki Mfg., Ltd | Footwear, and knitting method for knit fabric |
DE102012206062B4 (de) * | 2012-04-13 | 2019-09-12 | Adidas Ag | Schuhoberteil |
CN104703493B (zh) | 2012-09-25 | 2017-02-22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鞋袜及鞋袜的编织方法 |
CN203608898U (zh) | 2013-03-21 | 2014-05-28 | 连克中 | 具有无车缝一体成型的鞋 |
CN103556384B (zh) | 2013-11-12 | 2016-01-20 | 莆田市华峰工贸有限公司 | 一种单色或多色双层间隔提花经编布及其编织方法 |
-
2014
- 2014-05-30 US US14/292,181 patent/US9968156B2/en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2-11 EP EP15706340.5A patent/EP3148360B1/en active Active
- 2015-02-11 KR KR1020167037035A patent/KR101975095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5-02-11 JP JP2017515666A patent/JP6406737B2/ja active Active
- 2015-02-11 WO PCT/US2015/015343 patent/WO2015183349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03-13 TW TW104203808U patent/TWM520275U/zh unknown
- 2015-03-13 TW TW104108201A patent/TWI606793B/zh active
- 2015-05-15 AR ARP150101535A patent/AR100508A1/es unknown
- 2015-05-29 CN CN201510290566.7A patent/CN105310165B/zh active Active
- 2015-05-29 CN CN201520365711.9U patent/CN204796866U/zh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7-23 HK HK16108838.1A patent/HK1220589A1/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985003A (en) * | 1975-05-01 | 1976-10-12 | J. P. Stevens & Co., Inc. | Preseamed and preformed knitted garments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
TW200531649A (en) * | 2004-03-03 | 2005-10-01 | Nike International Ltd | An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 textile upper |
JP2007031879A (ja) * | 2005-07-27 | 2007-02-08 | Yoshida Sangyo Kk | フットカバー |
CN103582433A (zh) * | 2011-04-20 | 2014-02-12 | 耐克国际有限公司 | 具有变化层的区的短袜 |
TW201412258A (zh) * | 2012-09-25 | 2014-04-01 | Long John Tsung Right Ind Co Ltd | 立體鞋面之織造方法 |
US20140137434A1 (en) * | 2012-11-20 | 2014-05-22 | Nike, Inc. | Footwear Upper Incorporating A Knitted Component With Sock And Tongue Portions |
TWM464033U (zh) * | 2013-05-31 | 2013-11-01 | xian-xiao Xie | 鞋體結構改良 |
TWM520275U (zh) * | 2014-05-30 | 2016-04-21 | 耐克創新有限合夥公司 | 鞋類物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310165A (zh) | 2016-02-10 |
HK1220589A1 (zh) | 2017-05-12 |
US20150342285A1 (en) | 2015-12-03 |
EP3148360B1 (en) | 2018-04-25 |
AR100508A1 (es) | 2016-10-12 |
KR20170015388A (ko) | 2017-02-08 |
US9968156B2 (en) | 2018-05-15 |
KR101975095B1 (ko) | 2019-05-03 |
EP3148360A1 (en) | 2017-04-05 |
TWM520275U (zh) | 2016-04-21 |
WO2015183349A1 (en) | 2015-12-03 |
TW201600036A (zh) | 2016-01-01 |
JP6406737B2 (ja) | 2018-10-17 |
CN204796866U (zh) | 2015-11-25 |
JP2017517364A (ja) | 2017-06-29 |
CN105310165B (zh) | 2017-05-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06793B (zh) | 製造一鞋類物件之方法,包括編織一形成具有塞入部分之無縫套部之經編構造的編織組件 | |
TWI606795B (zh) | 製造一鞋類物件之方法,包括編織一具有形成具包覆部分之無縫套部之經編構造的編織組件 | |
TWI634850B (zh) | 製造一鞋類物件之方法,包括編織一具有形成無縫套部之經編構造的編織組件 | |
TWI574642B (zh) | 具有設置本體部及跟部之編織組件的鞋類物件 | |
TWI542749B (zh) | 編織具有一整體式編織舌件之一編織組件之方法 | |
US20160324269A1 (en) | Footwear Including an Adaptable and Adjustable Lacing System | |
CN108433234A (zh) | 具有编织的鞋舌元件的鞋类鞋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