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04839B - Treatment equipment and chairs - Google Patents

Treatment equipment and chair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04839B
TWI604839B TW104116229A TW104116229A TWI604839B TW I604839 B TWI604839 B TW I604839B TW 104116229 A TW104116229 A TW 104116229A TW 104116229 A TW104116229 A TW 104116229A TW I604839 B TWI604839 B TW I60483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eated
person
treatment
breathing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162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13544A (en
Inventor
Koji Goto
Nagatoshi Harada
Nichimu Inada
Yoshiyuki Hamada
Original Assignee
Family Inad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mily Inada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mily Inada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6135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135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48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4839B/zh

Links

Landscapes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 Radiation-Therapy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施療裝置及椅子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施療裝置及椅子。
下述之專利文獻1之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中記載有:「一種按摩機,具有按摩組件,且配合被施療者之呼吸而施療;該按摩機之特徵在於:利用語音嚮導來指導被施療者之呼吸,並且配合該指導而施療」。另一方面,專利文獻1之發明之實施形態中記載有如下內容:當按照瑜伽等之規定呼吸法呼吸時,以配合呼吸法而輔助肋骨之活動的方式對施療工具進行動作控制(參照段落0039)。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3-250895號公報
如上所述,根據專利文獻1之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記載,亦認為揭示有一種配合呼吸而施療的技術,但實際上,專利文獻1中僅揭示有使用施療工具來輔助被施療者之呼吸的技術。相對於此,本發明係關注於「呼吸」與真正含義下之「施療」的關係,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配合呼吸進行有效施療的施療裝置。
而且,專利文獻1之施療工具之動作中,可能無法對與呼吸法一致之呼吸下的肋骨之活動充分進行輔助。相對於此,其他方面之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輔助被施療者以使其能與預先設定之標準呼吸同步地適當呼吸的施療裝置。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施療裝置具備:施療部,其藉由反復進行向被施療者施加相對較大的負載之強負載動作、及向被施療者施加相對較小的負載或不對被施療者施加負載之弱負載動作而施療;及呼吸誘導部,其對被施療者進行誘導,以使其與預先設定之標準呼吸同步地呼吸;上述施療部係以如下方式構成:於上述標準呼吸之呼氣時進行強負載動作,且於上述標準呼吸之吸氣時進行弱負載動作。
與吸氣時相比,呼氣時身體之緊張較為緩和。因此,當呼氣時,若向被施療者施加相對較大的負載,則能進行有效施療。利用上述施療裝置,藉由呼吸誘導部進行誘導以使被施療者與標準呼吸一致地呼吸,從而,當被施療者之呼氣時能以相對較大的負載施療。因此,能配合呼吸而進行有效施療。
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之施療裝置具備:施療部,其藉由反復進行向被施療者施加相對較大的負載之強負載動作、及向被施療者施加相對較小的負載或不對被施療者施加負載之弱負載動作而施療;及呼吸誘導部,其對被施療者進行誘導,以使其與預先設定之標準呼吸同步地呼吸;上述施療部係以如下方式構成:於上述標準呼吸之呼氣時進行弱負載動作,且於上述標準呼吸之吸氣時進行強負載動作。
根據上述構成,於吸氣之緊張狀態下利用強負載動作使被施療者更加緊張、且於呼氣之鬆弛狀態下利用弱負載動作使被施療者更加鬆弛,藉此,能自緊張狀態一下子轉移至鬆弛狀態,而且,能自鬆弛狀態一下子轉移至緊張狀態。結果,能對被施療者進行附有緊張與鬆弛之起伏的施療。由此,於上述構成中,亦能配合呼吸而進行有效施療。
而且,上述施療裝置中,可為,上述施療部具有可切換運轉及停止之施療設備,上述強負載動作及上述弱負載動作之切換藉由上述施療設備之運轉及停止的切換而進行。若如此進行控制,則能使用可切換運轉及停止之施療設備進行有效施療。
而且,上述施療裝置中,可為,上述施療部具有可變更強度設定之施療設備,上述強負載動作及上述弱負載動作之切換藉由變更上述施療設備之強度設定而進行。若如此進行控制,則可使用能變更強度設定之施療設備進行有效施療。
而且,上述施療裝置中,可為,上述施療部具有多種施療設備,上述強負載動作及上述弱負載動作之切換藉由變更運轉之施療設備之種類而進行。若如此進行控制,則即便於施療設備無法獨自切換強負載動作及弱負載動作時,亦能藉由使用多種施療設備而進行有效施療。
而且,上述施療裝置中,可為,上述施療部具有與上述標準呼吸同步地進行一系列施療動作之施療設備,上述強負載動作及上述弱負載動作於上述施療設備之一系列施療動作內進行。若如此進行控制,則能使用能與標準呼吸同步地進行一系列施療動作之施療設備進行有效施療。
而且,上述施療裝置中,可為,上述施療部具有進行多種施 療動作之施療設備,上述強負載動作及上述弱負載動作之切換藉由變更上述施療設備之施療動作之種類而進行。若如此進行控制,則能使用可進行多種施療之施輸設備進行有效施療。
而且,上述施療裝置中,可為,具備:拉伸機構,其進行向被施療者施加負載之拉伸動作;及呼吸誘導部,其對被施療者進行誘導,以使其與預先設定之標準呼吸同步地呼吸;上述拉伸機構與上述標準呼吸同步地進行拉伸動作。若如此進行控制,則可使用拉伸機構進行有效施療。
而且,上述施療裝置中,可為,具備靠背及使上述靠背豎倒之豎倒部,上述豎倒部構成上述拉伸機構、且可藉由使上述靠背豎起或倒下而進行上述拉伸動作。根據上述構成,可使用椅子型按摩機所具備之靠背進行有效施療,該有效施療係藉由拉伸而進行。
而且,上述施療裝置中,可為,具備:施療部,其進行相對於被施療者之肩向後方推入胸部的推入動作、及相對於被施療者之肩向前方推出胸部的推出動作;及呼吸誘導部,其對被施療者進行誘導,以使其與預先設定之標準呼吸同步地呼吸;上述施療部係於上述標準呼吸之呼氣時進行上述推入動作,且於上述標準呼吸之吸氣時進行上述推出動作。根據上述構成,可利用推出動作及推入動作來輔助被施療者之呼吸。因此,能使被施療者之呼吸更確實地與標準呼吸一致,而且,藉由加大呼吸動作,能進行更有效施療。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椅子具備:身體支撐部,其可搖動;驅動部,其使上述身體支撐部搖動;及呼吸誘導部,其對被施療者進行誘導,以使其與預先設定之標準呼吸同步地呼吸;上述驅動部係以如下方式構 成,即,使上述身體支撐部與上述標準呼吸同步地搖動。根據上述構成,利用呼吸誘導部進行誘導,以使被施療者與標準呼吸一致地呼吸,且與呼吸同步地搖動被施療者,故而,能使被施療者放鬆。再者,此處所謂之「椅子」,除了不具備施療部之椅子之外,亦包括具有施療部之椅子型按摩機等。
而且,上述施療裝置或椅子中,上述標準呼吸之週期係以隨時間之經過而逐漸變長的方式設定。根據上述構成,能以使被施療者之呼吸逐漸加深的方式進行誘導,故而,能更有效果地施療。
而且,上述施療裝置或椅子中,可為,上述呼吸誘導部係利用語音、聲響、光、或振動將上述標準呼吸之呼氣時及吸氣時中之至少一者傳遞給被施療者。根據上述構成,利用語音、聲響、光、或振動來誘導被施療者之呼吸,故而,被施療者能明確地辨識出呼吸誘導部對呼吸的誘導。
而且,上述施療裝置或椅子中,可為,上述呼吸誘導部利用上述施療部之動作、上述拉伸機構之動作、或上述驅動部之動作,將上述標準呼吸之呼氣時及吸氣時中之至少一者傳遞給被施療者。根據上述構成,無須使用語音便能對被施療者之呼吸進行誘導,故而,當被施療者感覺到語音刺耳時有效。
另一態樣下的本發明之一態樣之施療裝置具備:施療部,其對被施療者施療;及呼吸誘導部,其對被施療者進行誘導,以使其與預先設定之標準呼吸同步地呼吸;且構成為,上述呼吸誘導部係利用上述施療部之動作將上述標準呼吸之呼氣時及吸氣時中之至少一者傳遞給被施療者,上述施療部係於上述標準呼吸之吸氣時藉由按壓上半身背面側而使被 施療者之胸部打開。根據上述構成,因胸部被頂出而打開,故而能促進吸氣。因此,被施療者能與標準呼吸同步地呼吸。
而且,上述施療裝置中,較佳為,上述施療部可於被施療者之身長方向移動,上述施療部係於上述標準呼吸之吸氣時藉由一面上升一面按壓上半身背面側而使被施療者之胸部打開。根據上述構成,能一面使上半身後仰一面使胸部打開,故而,能使被施療者之呼吸道擴張從而進一步促進吸氣。
而且,上述施療裝置中,較佳為,上述施療部具有揉捏球,上述施療部藉由在上述基準呼吸之吸氣時推出上述揉捏球而使被施療者之胸部打開。根據上述構成,能利用進行按摩之揉捏球而使被施療者之胸部打開。
而且,上述施療裝置中,較佳為,上述施療部具有左右成對之揉捏球,上述施療部係於上述標準呼吸之吸氣時藉由使上述之一對揉捏球相離而使被施療者之胸部打開。根據上述構成,可利用進行按摩之揉捏球而使被施療者之胸部打開。
另一態樣下的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之施療裝置具備:施療部,其對被施療者施療;及呼吸誘導部,其對被施療者進行誘導,以使其與預先設定之標準呼吸同步地呼吸;且構成為,上述呼吸誘導部係利用上述施療部之動作將上述標準呼吸之呼氣時及吸氣時中之至少一者傳遞給被施療者,上述施療部係於上述標準呼吸之呼氣時藉由按壓頭部或頸部之背面側而使被施療者成為前傾姿勢。根據上述構成,因成為前傾姿勢,故能促進呼氣。因此,被施療者能與標準呼吸同步地呼吸。
另一態樣下的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之施療裝置具備:施療部,其沿被施療者之身長方向設有多個,對被施療者施療;及呼吸誘導部,其對被施療者進行誘導,以使其與預先設定之標準呼吸同步地呼吸;且構成為,上述呼吸誘導部係利用上述施療部之動作將上述標準呼吸之呼氣時及吸氣時中之至少一者傳遞給被施療者,相對而言位於下側之上述施療部係於上述標準呼吸之吸氣時藉由按壓上半身背面側而使被施療者之胸部打開,相對而言位於上側之上述施療部係於上述標準呼吸之呼氣時藉由按壓頭部或頸部的背面側而使被施療者成為前傾姿勢。
根據上述構成,利用下側之施療部將胸部頂出而使其打開,故而,能促進吸氣。而且,利用上側之施療部而成為前傾姿勢,故而,能促進呼氣。而且,利用不同的施療部進行打開胸部之動作與使胸部成為前傾姿勢之動作,故而,能順利地切換吸氣與呼氣。因此,被施療者能與標準呼吸同步地呼吸。
而且,上述施療裝置中,較佳為,位於下側之上述施療部可於被施療者之身長方向移動,位於下側之上述施療部於上述標準呼吸之呼氣時下降。根據上述構成,下側之施療部不會阻礙被施療者之前傾姿勢,故而,能進一步促進呼氣。因此,被施療者能與標準呼吸同步地呼吸。
利用上述施療裝置,能配合呼吸而進行有效施療。而且,根據上述另一態樣之施療裝置,可輔助被施療者以使其能與預先設定之標準呼吸同步地適當呼吸。
10‧‧‧身體支撐部
12‧‧‧搖動部
14‧‧‧靠背
17‧‧‧施療部
18‧‧‧豎倒部
25‧‧‧給排氣部
51‧‧‧揉捏球
82‧‧‧語音輸出部(呼吸誘導部)
100‧‧‧施療裝置
200‧‧‧施療裝置
圖1係施療裝置之立體圖。
圖2係施療裝置之正視圖。
圖3係施療裝置之俯視圖。
圖4係施療裝置之側視圖,且表示已使靠背豎起之狀態。
圖5係施療裝置之側視圖,且表示已使靠背倒下之狀態。
圖6係肩部氣室之俯視圖。
圖7係控制系統之塊圖。
圖8係呼吸施療控制之時間表。
圖9係呼吸拉伸控制之時間表。
圖10係呼吸搖動控制之時間表。
圖11係呼吸施療控制之時間表。
圖12表示吸氣時之被施療者,且圖12(a)為俯視圖,圖12(b)為側視圖。
圖13係呼氣時之被施療者之側視圖。
圖14係施療裝置之立體圖。
圖15係呼吸施療控制之時間表。
圖16係吸氣時之被施療者之側視圖。
圖17係呼氣時之被施療者之側視圖。
<施療裝置之整體構成>
以下,對實施形態之施療裝置100進行說明。首先,對施療裝置100 之整體構成進行說明。圖1係施療裝置100之立體圖,圖2係施療裝置100之立體圖,圖3係施療裝置100之俯視圖。
本實施形態之施療裝置100係所謂之椅子型按摩機,且具備支撐被施療者之身體支撐部10、可搖動地保持身體支撐部10之基座部11、及使身體支撐部10相對於基座部11以規定週期搖動之搖動部12(參照圖7)。而且,身體支撐部10具有座部13、靠背14、肘靠15、擱腳台16及施療部17。
座部13係被施療者落座之部分。以下說明之方向的概念係與當被施療者落座於座部13時自被施療者之角度觀察之方向的概念一致。
靠背14係設於座部13之後方,且以可相對於座部13豎倒之方式構成。圖4係施療裝置100之側視圖,且表示已使靠背14豎起之狀態。而且,圖5係施療裝置100之側視圖,且表示已使靠背14倒下之狀態。靠背14之豎倒係藉由豎倒部18(參照圖7)進行。而且,於靠背14,設有抵接於被施療者之脊背的背墊19、及支撐被施療者之頭部的頭靠20。再者,藉由利用豎倒部18使靠背14豎起,能使被施療者之上半身背面側伸展,藉由使靠背14倒下,能使被施療者之上半身前面側伸展。如此,靠背14及豎倒部18構成使施療部位伸展之拉伸機構。
肘靠15係供被施療者之臂部擱置的部分,且自座部13之前緣部之上方延伸至靠背14之上下方向中央附近。肘靠15具有大致圓筒狀之肘擱部21,於肘擱部21形成有開口部,該開口部之內部係供被施療者之臂部插入。
擱腳台16係支撐被施療者之腳部的部分。擱腳台16具有與 自被施療者之膝蓋至腳踝之部分對應的上側擱腳台23、及與自腳踝至腳尖之部分對應的下側擱腳台24。上側擱腳台23形成為向前方開口之槽狀,下側擱腳台24形成為向上方開口之槽狀。而且,如圖4及圖5所示,擱腳台16能上下移動,且能改變下側擱腳台24與上側擱腳台23之距離。並且,藉由使擱腳台16上下活動,能使被施療者之腳部之表面部(腿之表面)伸展。如此,擱腳台16構成使施療部位伸展之拉伸機構。
施療部17係對被施療者施療之部分,且包含各種氣室30~41、揉捏球組件50、座振動部60、背振動部61、及滾輪組件70等施療設備。以下,依序對各施療設備進行說明。
臀部氣室30係設於座部13之氣室,且構成為自下方按壓被施療者之臀部。再者,包含臀部氣室30之各種氣室30~41係以如下方式構成:利用包含氣泵及氣閥之給排氣部25(參照圖7)而給排空氣,藉此使該等氣室30~41脹縮。大腿部氣室31係設於座部13之兩側部上方的氣室,且構成為,自寬度方向外側對自被施療者之臀部之側部至大腿部的部位進行按壓。腰部氣室32係設於靠背14之下方部分的氣室,且構成為,自後方按壓被施療者之腰部。臂部氣室33係設於肘擱部21之內側的氣室,且構成為,夾住被施療者之臂部而進行按壓。
上臂部氣室34係設於肘靠15之後方部分的氣室。圖6係上臂部氣室34之俯視圖,且表示構成上臂部氣室34之單元。如圖6所示,上臂部氣室34係以抵接於被施療者之上臂部之前面及胸部之左右端部前面的方式配置。上臂部氣室34係由多個單元重疊形成,若各單元膨脹,則寬度方向內側會大大膨脹。藉此,能對被施療者之上臂部施療,且能進行相對 於被施療者之肩向後方推入胸部的「推入動作」。
肋部氣室35係自上臂部氣室34相連而設之氣室,且以按壓被施療者之上臂內側之方式構成。腳部氣室36係設於上側擱腳台23及下側擱腳台24內面的氣室,且構成為,夾住被施療者之腳部而進行按壓。
頭部氣室37係設於頭靠20之前面之3個部位的氣室,左右之頭部氣室37係夾住被施療者之頸部及後頭部而進行按壓,中央之頭部氣室37構成為自後方按壓被施療者之頸部及後頭部。上肩部氣室38係設於頭靠20之下表面的氣室,且構成為,自上方按壓被施療者之肩之上表面。後肩部氣室39係設於自頭靠20懸垂之下垂帶26的氣室,且構成為,自後方按壓被施療者之肩之後面。
揉捏球組件50係設於靠背14之施療設備,且具有配置於上下左右之4個揉捏球51、三次元地驅動該等揉捏球51之揉捏球驅動部52(參照圖7)、向前方推出該等揉捏球51之推出氣室40、及使該等所有部件自與被施療者之腰部對應的位置升降至與頸部對應的位置的升降部53(參照圖7)。揉捏球驅動部52可進行如下等動作:以描繪圓之方式使揉捏球51彼此靠近且分離之「揉捏動作」、使揉捏球51緩慢地推入施療部位之「指壓動作」、利用揉捏球51有節奏地敲打施療部位之「敲打動作」。而且,推出氣室40可進行「推出動作」,即,利用由給排氣部25(參照圖7)供給之空氣而使揉捏球組件50朝施療部位推出,藉此,相對於肩向前方推出胸部。升降部53可進行「滾動動作」,即,使揉捏球51升降,藉此,於被施療者之腰部與頸部之間的部分一面上下移動一面進行按壓。進而,揉捏球組件50係利用推出氣室40向前方推出揉捏球51,藉此,能使被施療者之上半身 之前面伸展,且利用升降部53使揉捏球51升降,藉此能使施療者之脊樑伸展。如此,揉捏球組件50構成使施療部位伸展之拉伸機構。
座振動部60係設於座部13之施療設備,且構成為能對使用者之臀部給予振動刺激。背振動部61(參照圖7)係設於揉捏球組件50之施療設備,且構成為,能經由揉捏球51而對被施療者之腰部、脊背、肩、及頸部給予振動刺激。
滾輪組件70係設於下側擱腳台24之內側下表面的施療設備。滾輪組件70具有將左右方向作為旋轉軸方向而旋轉之腳心滾輪71、使腳心滾輪71旋轉之滾輪驅動部72(參照圖7)、及改變腳心滾輪71之突出量之進退氣室41(參照圖7)。於腳心滾輪71之外周部分設有多個突起部,藉由使該腳心滾輪71旋轉,能對被施療者之腳心給予刺激。進退氣室41可由自給排氣部25(參照圖7)供給之空氣而驅動。
<控制系統之構成>
繼而,對於施療裝置100之控制系統之構成進行說明。圖7係施療裝置100之控制系統之塊圖。如圖7所示,施療裝置100具備對整個施療裝置100進行控制之控制部80。控制部80例如由CPU、ROM、RAM等構成。控制部80係與遙控滾輪81電性連接,且根據自遙控滾輪81發送之通訊對施療裝廣100之各部進行控制。
控制部80係與搖動部12、豎倒部18、給排氣部25、揉捏球驅動部52、升降部53、座振動部60、背振動部61、滾輪驅動部72及語音輸出部82電性連接,且向該等設備發送控制通訊。上述設備中,語音輸出部82係所謂之揚聲器,且構成呼吸誘導部。語音輸出部82可設於遙控滾輪 81,亦可設於頭靠20,還可設於除此以外之部分。
此處,圖7中之虛線表示空氣之路線。如圖7之虛線所示,給排氣部25可對各種氣室30~41給排空氣。給排氣部25具有與各氣室30~41對應之氣閥,且可對於各氣室30~41個別地給排空氣。
<呼吸施療控制>
繼而,對於控制部80進行之各種控制中的呼吸施療控制進行說明。呼吸施療控制係配合呼吸而施療之控制。圖8係呼吸施療控制之時間表。圖8中,第1段表示標準呼吸。此處所謂之「標準呼吸」係指已預先設定週期(呼氣之時間及吸氣之時間)之假想呼吸。標準呼吸之週期等基本資訊係記憶於控制部80中。再者,呼氣之時間與吸氣之時間可不同,例如呼氣之時間可長於吸氣之時間。本實施形態中,標準呼吸之週期係設定為,於開始進行呼吸施療控制之後,隨時間之經過而逐漸變長。
圖8中之第2段表示呼吸誘導。呼氣誘導係藉由呼吸誘導部即語音輸出部82進行。語音輸出部82係與標準呼吸同步地輸出語音,且對被施療者進行誘導以使其與標準呼吸一致地呼吸。具體而言,與開始進行標準呼吸之吸氣同時地自語音輸出部82輸出「吸」之吸氣語音,且與開始呼氣同時地自語音輸出部82輸出「吐」之呼氣語音。再者,本實施形態中,輸出吸氣語音及呼氣語音該等兩種語音,但亦可僅輸出其中一種語音。而且,呼吸誘導(輸出吸氣語音及呼氣語音)可並非與開始進行標準呼吸之吸氣及呼氣同時進行,例如,可於略微早於開始進行標準呼吸之吸氣及呼氣的時序進行,亦可於略微遲於開始進行標準呼吸之吸氣及呼氣的時序進行。被施療者藉由該呼吸誘導而呼吸,藉此,使被施療者之實際呼吸與標 準呼吸之週期一致。
圖8中,第3段表示呼吸輔助。呼吸輔助可藉由揉捏球組件50及上臂部氣室34進行。本實施形態中,當標準呼吸之呼氣時,利用上臂部氣室34進行相對於被施療者之肩向後方推入胸部的推入動作。而且,當標準呼吸之吸氣時,利用揉捏球組件50進行相對於被施療者之肩向前方推出胸部的推出動作。如此,當呼氣時,藉由進行推入動作能使被施療者之胸部關閉從而促進呼氣,並且,當吸氣時,藉由進行推出動作能使被施療者之胸部打開從而促進吸氣。藉此,能進行誘導以使被施療者之實際呼吸更確切地與標準呼吸一致,並且能加大被施療者之呼吸動作。
圖8中,第4段表示施療強度。施療強度可藉由施療部17調整。施療部17係於標準呼吸之呼氣時進行強負載動作,於吸氣時進行弱負載動作。此處所謂之「強負載動作」係指,向被施療者施加相對較大的負載(較弱負載動作之負載更大的負載)的動作。而且,所謂「弱負載動作」係指,向被施療者施加相對較小的負載(較強負載動作之負載更小的負載)或不向施療者施加負載的動作。與吸氣時相比,呼氣時身體之緊張較為緩和。因此,如本實施形態所述,當呼氣時,藉由向被施療者施加相對較大的負載,能進行有效施療。即,根據本實施形態,能配合呼吸而進行有效施療。
強負載動作及弱負載動作之切換可以如下方式進行。首先,就可切換運轉及停止之施療設備而言,強負載動作及弱負載動作之切換可藉由施療設備之運轉及停止的切換而進行。具體而言,當呼氣時使施療設備運轉,當吸氣時使施療設備停止。作為可切換運轉及停止之施療設備, 有各種氣室30~41、進行揉捏動作時之揉捏球組件50、進行敲打動作時之揉捏球組件50、座振動部60、背振動部61、及滾輪組件70等。
而且,就可變更強度設定之施療設備而言,強負載動作及弱負載動作之切換可藉由變更強度設定而進行。具體而言,當呼氣時增大施療設備之強度,當吸氣時減小強度。作為可變更強度設定之施療設備,有各種氣室30~41、進行揉捏動作時之揉捏球組件50、進行敲打動作時之揉捏球組件50、座振動部60、背振動部61、及滾輪組件70等。就各種氣室30~41而言,若增大供給之空氣的壓力,則可增大強度。就進行揉捏動作時之揉捏球組件50而言,若藉由推出氣室40使揉捏球51向施療部位推出,則可增大強度。就進行敲打動作之揉捏球組件50而言,若增加單位時間之敲打次數,則可增大強度。就座振動部60及背振動部61而言,可藉由增大振動之頻率而增大強度。就滾輪組件70而言,可藉由利用進退氣室41增大腳心滾輪71之突出量或加速旋轉而增大強度。
而且,強負載動作及弱負載動作之切換亦可藉由變更運轉之施療設備之種類而進行。具體而言,當呼氣時,亦可驅動負載相對較大之施療設備,當吸氣時,亦可驅動負載相對較小之施療設備。而且,當呼氣時,亦可同時驅動多種施療設備,當吸氣時,亦可使受驅動之一部分施療設備停止。本實施形態中,被施療者之臀部除了可藉由臀部氣室30施療之外,亦可藉由座振動部60施療。因此,當呼氣時,亦可使用臀部氣室30與座振動部60中負載大的一者對被施療者之臀部施療,當吸氣時,亦可使用負載小的一者對臀部施療。或者,當呼氣時,亦可利用臀部氣室30與座振動部60兩者對被施療者之臀部施療,當吸氣時,亦可利用一個施療設備 對臀部施療。藉此,可對被施療者之臀部切換強負載動作及弱負載動作。
同樣,被施療者之腰部除了可藉由腰部氣室32施療之外,亦可藉由揉捏球組件50施療。因此,當呼氣時,使用腰部氣室32與揉捏球組件50中負載大的一者對被施療者之腰部施療,當吸氣時,使用負載小的一者對腰部施療。或者,當呼氣時,亦可利用腰部氣室32與揉捏球組件50兩者對被施療者之腰部施療,當吸氣時,亦可利用一個施療設備對腰部施療。而且,被施療者之肩之後面除了可藉由後肩部氣室39施療之外,亦可藉由揉捏球組件50施療。因此,當呼氣時,亦可使用後肩部氣室39與揉捏球組件50中負載大的一者對被施療者之肩之後面施療,當吸氣時,亦可使用負載小的一者對肩之後面施療。或者,當呼氣時,亦可利用後肩部氣室39與揉捏球組件50兩者對被施療者之肩之後面施療,當吸氣時亦可利用一個施療設備對肩之後面施療。
而且,就能與標準呼吸同步地進行一系列施療動作之施療設備而言,強負載動作及弱負載動作之切換可於該施療設備之一系列施療動作內進行。作為能與標準呼吸同步地進行一系列施療動作之施療設備,有進行揉捏動作時之揉捏球組件50、及進行指壓動作時之揉捏球組件50。就進行揉捏作業時之揉捏球組件50而言,當呼氣時,使揉捏球51以相互靠近的方式移動,當吸氣時,使揉捏球51向相互分離之方向移動。而且,就進行指壓動作時之揉捏球組件50而言,當呼氣時,使揉捏球51向靠近施療部位之方向移動,當吸氣時使揉捏球51向離開施療部位之方向移動。藉由如此進行控制,則當呼氣時進行強負載動作,當吸氣時進行弱負載動作。
而且,就可進行多種施療動作之施療設備而言,強負載動作 及弱負載動作之切換可藉由變更施療設備之施療動作之種類而進行。作為可進行多種施療之施療設備,有揉捏球組件50。例如,揉捏球組件50可進行揉捏動作、敲打動作、指壓動作、及滾動動作等施療動作,當標準呼吸之呼氣時進行任一施療動作,當吸氣時進行負載小於呼氣時實施之施療動作的施療動作。藉此,當呼氣時進行強負載動作,當吸氣時進行弱負載動作。
以上,係關於本實施形態之呼吸施療控制的說明。再者,以上,係針對施療部17於標準呼吸之呼氣時進行強負載動作、且在標準呼吸之吸氣時進行弱負載動作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亦可進行與其相反之動作。即,施療部17亦可於標準呼吸之呼氣時進行弱負載動作、於標準呼吸之吸氣時進行強負載動作。此時,藉由在吸氣之緊張狀態下利用強負載動作使被施療者更加緊張、且在呼氣之鬆弛狀態下利用弱負載動作使被施療者更加鬆弛,能自緊張狀態一下子轉移至鬆弛狀態,而且,能自鬆弛狀態一下子轉移至緊張狀態。結果,能對被施療者進行附有緊張與鬆弛之起伏的施療。由此,於上述構成中,能配合呼吸而進行有效施療。
<呼吸拉伸控制>
繼而,對於控制部80進行之多種控制中的呼吸拉伸控制進行說明。呼吸拉伸控制係配合呼吸而使被施療者之身體拉伸的控制。圖9係呼吸拉伸控制之時間表。圖9中之第1~4段分別表示標準呼吸、呼吸誘導、呼吸輔助、拉伸動作。
如圖9所示,於呼吸拉伸控制中,亦與標準呼吸同步地進行上文所述之呼吸誘導及呼吸輔助。而且,與標準呼吸同步地,利用拉伸機 構進行拉伸動作。具體而言,當標準呼吸之呼氣時進行拉伸動作,當吸氣時停止拉伸動作。作為拉伸機構,如上文所述,有由靠背14及豎倒部18構成者、由擱腳台16構成者、由揉捏球組件50構成者。再者,當利用靠背14之豎倒而進行拉伸時,若預先使上臂部氣室34膨脹而將被施療者之上半身固定,則拉伸效果會提升。而且,當利用擱腳台16之上下活動而進行拉伸時,若使預先腳部氣室36膨脹而將被施療者之腳部固定,則拉伸效果會提升。
<呼吸搖動控制>
繼而,對於控制部80進行之多種控制中之呼吸搖動控制進行說明。呼吸搖動控制係配合呼吸而使身體支撐部10搖動的控制。圖10係呼吸搖動控制之時間表。圖10中之第1~4段分別表示標準呼吸、呼吸誘導、呼吸輔助、身體支撐部10之振幅。再者,於圖10中之第4段,當位於波形之頂部時,身體支撐部10相對於基座部11向最後方傾斜,當位於波形之底部時,身體支撐部10相對於基座部11向最前方傾斜。
如圖10所示,於呼吸搖動控制中,亦與標準呼吸同步地進行上文所述之呼吸誘導及呼吸輔助。而且,與標準呼吸同步地,利用搖動部12而使身體支撐部10搖動。本實施形態中,身體支撐部10之搖動之週期係與標準呼吸之週期一致,但亦可與呼氣與吸氣各自之週期一致。即,亦可為,進行1次標準呼吸期間,2次搖動身體支撐部。再者,圖10中,當切換標準呼吸之吸氣與呼氣時,搖動之振幅(絕對值)達到最小,但亦可並非按此時序搖動身體支撐部10。例如,亦可為,當切換標準呼吸之吸氣與呼氣時,搖動之振幅(絕對值)達到最大。
以上,已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以上,已對於語音輸出部82構成呼吸誘導部且利用語音誘導呼吸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呼吸誘導部並不限於此種構成。例如,亦可為,由施療部17、拉伸機構、或搖動部12構成呼吸誘導部,且利用其等之動作將標準呼吸之週期傳遞給被施療者。作為具體例,於當標準呼吸之呼氣時將空氣供給至各氣室、當標準呼吸之吸氣時自各氣室排出空氣的情況下,被施療者根據受到的來自各氣室之按壓力來辨識標準呼吸,當按壓力大時進行呼氣,且當按壓力小時進行吸氣。此時,可省略利用語音誘導呼吸,故而,於語音刺耳的情況下有效。而且,呼吸誘導部並不限於發出語音,亦可發出由電腦等製作之機械音或光,且利用該等機械音或光來誘導被施療者之呼吸。
以下,對於施療部17作為呼吸誘導部發揮功能、根據施療部17之動作而將標準呼吸之週期傳遞給被施療者的情況進行說明。圖11係呼吸施療控制之時間表。圖12表示吸氣時之被施療者,圖12(a)為俯視圖,圖12(b)為側視圖。圖13係呼氣時之被施療者之側視圖。
如圖11及圖12所示,施療部17係於標準呼吸之吸氣時沿被施療者之身長方向上升。而且,於標準呼吸之吸氣時,按壓上半身背面側即脊背。本實施例中,作為施療部17,使揉捏球組件50動作,而將標準呼吸之週期傳遞給被施療者。具體而言,控制部80係於標準呼吸之吸氣時控制升降部53以使其進行上升動作,即,使揉捏球組件50例如自腰部上升至脊背的位置。而且,控制部80係於標準呼吸之吸氣時向推出氣室40供氣,從而利用揉捏球51進行向前方推出脊背之第1推出動作。上升動作與第1推出動作既可並列進行,亦可於一個動作結束之後開始進行另一個動作。
藉由使揉捏球組件50進行推出動作,可相對於被施療者之肩而向前方推出胸部。即,當吸氣時,藉由進行第1推出動作能使被施療者之胸部打開從而促進吸氣。而且,藉由使揉捏球組件50進行上升動作,能使上半身向後方後仰。即,當吸氣時,藉由進行上升動作,能使被施療者之呼吸道擴張從而促進吸氣。
再者,如圖1~圖3所示,於標準呼吸之呼氣時,亦可取代揉捏球組件50或與其一併地、利用作為施療部17而設於靠背14之氣室(腰部氣室32或後肩部氣室39)按壓脊背,從而相對於被施療者之肩向前方推出胸部。而且,亦可為,使上臂部氣室34成為按壓上臂部或肩之側面或前面的構成,且除了脊背之按壓之外,還利用上臂部氣室34將上臂部或肩保持於靠背14。如此,能阻止整個上半身向前方移動,從而使被施療者之胸部確實地打開。
另一方面,如圖11及圖13所示,施療部17於標準呼吸之呼氣時按壓頭部或頸部之背面側。本實施例中,作為施療部17,使揉捏球組件50動作,將呼吸之週期傳遞給被施療者。具體而言,控制部80於標準呼吸之呼氣時向推出氣室40供氣,且進行利用揉捏球51向前方推出頭部或頸部之第2推出動作。
藉由如此使揉捏球組件50進行第2推出動作,能向前方推出被施療者之頭部或頸部。即,當呼氣時,藉由進行第2推出動作,能使被施療者成為前傾姿勢從而促進呼氣。
關於上文所述之利用施療部17進行的呼吸誘導,既可於使吸氣與呼氣交替反復之標準呼吸之週期內,於吸氣時及呼氣時之兩種情況 下進行,亦可僅於一種情況下進行。而且,作為呼吸誘導部,亦可追加性地利用語音輸出部82之語音導引、或其他呼吸誘導部(例如發出由電腦等製作之機械音或光的設備)進行誘導,以使被施療者之呼吸與標準呼吸一致。此時,亦可以說,施療部17可發揮呼吸輔助之作用,即,使被施療者能跟隨呼吸誘導部即語音輸出部82等而呼吸。而且,於當吸氣時利用揉捏球51向前方推出脊背之第1推出動作、或當呼氣時利用揉捏球51向前方推出頭部或頸部之第2推出動作中,亦包含利用揉捏球驅動部52之驅動而三次元地動作之揉捏球51的前方移動。而且,當吸氣時,亦可藉由使左右之一對揉捏球51、51相離,而使被施療者之胸部打開從而促進吸氣。
<另一實施形態之施療裝置之構成>
以下,對於另一實施形態之施療裝置200進行說明。圖14係施療裝置200之立體圖。如圖14所示,施療裝置200係與施療裝置100不同,於靠背14,沿被施療者之身長方向而設有多個於上文中作為施療部17而描述之揉捏球組件50。關於其他構成,係與施療裝置100相同,故而,標注相同符號且省略其說明。
具體而言,於靠背14設有相對而言位於上側之揉捏球組件50(以下稱為上揉捏球組件50a)與相對而言位於下側之揉捏球組件50(以下稱為下揉捏球組件50b)。該等揉捏球組件50a、50b可藉由升降部53而分別獨立地向身長方向移動。再者,揉捏球組件50無需為2個,亦可為3個以上。
以下,針對上揉捏球組件50a及下揉捏球組件50b作為呼吸誘導部發揮功能、且利用各揉捏球組件50a、50b之動作將標準呼吸之週期 傳遞給被施療者的情況進行說明。圖15係呼吸施療控制之時間表。圖16係吸氣時之被施療者之側視圖。圖17係呼氣時之被施療者之側視圖。
如圖15及圖16所示,下揉捏球組件50b係於標準呼吸之吸氣時自下方沿被施療者之身長方向上升。而且,於標準呼吸之吸氣時,按壓上半身背面側即脊背。具體而言,控制部80係於標準呼吸之吸氣時控制升降部53以使其進行上升動作,即,使下揉捏球組件50b例如自腰部上升至脊背之位置。而且,控制部80係於標準呼吸之吸氣時向推出氣室40供氣,且利用下揉捏球組件50b之揉捏球51進行向前方推出脊背之第1推出動作。此時,上揉捏球組件50a係位於頭部或頸部附近,推出氣室40收縮且使揉捏球51成為後退之狀態。上升動作與第1推出動作既可並列進行,亦可於一個動作結束後開始另一個動作。
藉由如此使下揉捏球組件50b進行第1推出動作,能相對於被施療者之肩而前方推出胸部。即,當吸氣時,藉由進行第1推出動作可使被施療者之胸部打開從而促進吸氣。而且,藉由使下揉捏球組件50b進行上升動作,能使上半身向後方後仰。即,當吸氣時,藉由進行上升動作,能使被施療者之呼吸道擴張從而促進吸氣。而且,上揉捏球組件50a後退,故而,不會阻礙上升動作使上半身後仰。
另一方面,如圖15及圖17所示,上揉捏球組件50a係於標準呼吸之呼氣時按壓頭部或頸部之背面側。具體而言,控制部80係於標準呼吸之呼氣時向推出氣室40供氣,且利用上揉捏球組件50a之揉捏球51進行向前方推出頭部或頸部之推出動作。而且,控制部80進行使下揉捏球組件50b例如自脊背下降至腰部之位置的下降動作。
藉由如此使上揉捏球組件50a進行第2推出動作,能向前方推出被施療者之頭部或頸部。即,當呼氣時,藉由進行第2推出動作,能使被施療者成為前傾姿勢從而促進呼氣。而且,下揉捏球組件50b下降至腰部之位置,故而,不會阻礙第2推出動作下之前傾姿勢。再者,下揉捏球組件50b下降之位置無需為腰部,只要為能避開上半身之向後方突出之範圍R的位置即可。例如,施療裝置200只要為能使下揉捏球組件50b升降至座部13或擱腳台16為止的構成,則亦可為下降至座部13或擱腳台16為止。
如此,本實施形態之施療裝置200係利用不同的施療部17進行促進吸氣之動作與促進呼氣之動作。即,構成為,利用下揉捏球組件50b使上半身後仰且使胸部打開從而促進吸氣,且利用上揉捏球組件50a使其成為前傾姿勢從而促進呼氣。為了利用單一的施療部17誘導被施療者、以使其與使吸氣與呼氣交替反復之標準呼吸同步地呼吸,須使施療部17於脊背至頭部或頸部之間升降,該施療裝置200能順利地對被施療者之吸氣與呼氣的切換進行誘導。
而且,以上,已對施療裝置100為椅子型按摩機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施療裝置100亦可為椅子型按摩機以外之裝置。例如,亦可為足部專用按摩機等某種施療部專用之按摩機。而且,施療裝置100並不限於按壓施療部位者,亦可為對施療部位施加電刺激或熱刺激者。
而且,以上,已對可進行呼吸施療控制、呼吸拉伸控制、及呼吸搖動控制該等所有控制之施療裝置100進行了說明,但亦可為僅可進行該等控制中之1種或2種控制的施療裝置100。尤其是,當僅進行呼吸搖 動控制時,亦可並非可予以施療之施療裝置。即,亦可為不具有施療部17而不予以施療之椅子。

Claims (22)

  1. 一種施療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施療部,其藉由反復進行向被施療者施加相對較大的負載之強負載動作、及向被施療者施加相對較小的負載或不對被施療者施加負載之弱負載動作而施療;及呼吸誘導部,其對被施療者進行誘導,以使其與預先設定之標準呼吸同步地呼吸;上述施療部係以如下方式構成:於上述標準呼吸之呼氣時進行強負載動作,且於上述標準呼吸之吸氣時進行弱負載動作。
  2. 一種施療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施療部,其藉由反復進行向被施療者施加相對較大的負載之強負載動作、及向被施療者施加相對較小的負載或不對被施療者施加負載之弱負載動作而施療;及呼吸誘導部,其對被施療者進行誘導,以使其與預先設定之標準呼吸同步地呼吸;上述施療部係以如下方式構成:於上述標準呼吸之呼氣時進行弱負載動作,且於上述標準呼吸之吸氣時進行強負載動作。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施療裝置,其中,上述施療部具有可切換運轉及停止之施療設備,上述強負載動作及上述弱負載動作之切換可藉由上述施療設備之運轉及停止的切換而進行。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施療裝置,其中,上述施療部具有可變更強度設定之施療設備,上述強負載動作及上述 弱負載動作之切換可藉由變更上述施療設備之強度設定而進行。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施療裝置,其中,上述施療部具有多種施療設備,上述強負載動作及上述弱負載動作之切換可藉由變更運轉之施療設備的種類而進行。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施療裝置,其中,上述施療部具有與上述標準呼吸同步地進行一系列施療動作之施療設備,上述強負載動作及上述弱負載動作可於上述施療設備之一系列施療動作內進行。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施療裝置,其中,上述施療部具有進行多種施療動作之施療設備,上述強負載動作及上述弱負載動作之切換可藉由變更上述施療設備之施療動作的種類而進行。
  8. 一種施療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靠背;豎倒部,其使上述靠背豎倒;拉伸機構,其進行向被施療者施加負載之拉伸動作;及呼吸誘導部,其對被施療者進行誘導,以使其與預先設定之標準呼吸同步地呼吸;上述拉伸機構係與上述標準呼吸同步地進行拉伸動作;上述豎倒部構成上述拉伸機構,且藉由使上述靠背豎起或倒下而進行上述拉伸動作。
  9. 一種施療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施療部,其進行相對於被施療者之肩向後方推入胸部的推入動作、及 相對於被施療者之肩向前方推出胸部的推出動作;及呼吸誘導部,其對被施療者進行誘導,以使其與預先設定之標準呼吸同步地呼吸;上述施療部係於上述標準呼吸之呼氣時進行上述推入動作,且於上述標準呼吸之吸氣時進行上述推出動作。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8、9項中任一項之施療裝置,其中,上述標準呼吸之週期係以隨時間之經過而逐漸變長的方式設定。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8、9項中任一項之施療裝置,其中,上述呼吸誘導部係利用語音、聲響、光或振動將上述標準呼吸之呼氣時及吸氣時中之至少一者傳遞給被施療者。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8、9項中任一項之施療裝置,其中,上述呼吸誘導部係利用上述施療部之動作、上述拉伸機構之動作、或上述驅動部之動作,將上述標準呼吸之呼氣時及吸氣時中之至少一者傳遞給被施療者。
  13. 一種椅子,其特徵在於,具備:身體支撐部,其可搖動;驅動部,其使上述身體支撐部搖動;及呼吸誘導部,其對被施療者進行誘導,以使其與預先設定之標準呼吸同步地呼吸;上述驅動部係以如下方式構成,即,使上述身體支撐部與上述標準呼吸同步地搖動;當搖動振幅位於波形之頂部時,上述身體支撐部相對於基座部向最後 方傾斜,當搖動振幅位於波形之底部時,上述身體支撐部相對於上述基座部向最前方傾斜。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椅子,其中,上述標準呼吸之週期係以隨時間之經過而逐漸變長的方式設定。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椅子,其中,上述呼吸誘導部係利用語音、聲響、光或振動將上述標準呼吸之呼氣時及吸氣時中之至少一者傳遞給被施療者。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椅子,其中,上述呼吸誘導部係利用上述施療部之動作、上述拉伸機構之動作、或上述驅動部之動作,將上述標準呼吸之呼氣時及吸氣時中之至少一者傳遞給被施療者。
  17. 一種施療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施療部,其對被施療者施療;及呼吸誘導部,其對被施療者進行誘導,以使其與預先設定之標準呼吸同步地呼吸;及上述呼吸誘導部係利用上述施療部之動作,將上述標準呼吸之呼氣時及吸氣時中之至少一者傳遞給被施療者;上述施療部係於上述標準呼吸之吸氣時藉由按壓上半身背面側而使被施療者之胸部打開;上述施療部可於被施療者之身長方向移動,上述施療部係於上述標準呼吸之吸氣時藉由一面上升一面按壓上半身背面側而使被施療者之胸部打開。
  18. 一種施療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 施療部,其對被施療者施療;及呼吸誘導部,其對被施療者進行誘導,以使其與預先設定之標準呼吸同步地呼吸;及上述呼吸誘導部係利用上述施療部之動作,將上述標準呼吸之呼氣時及吸氣時中之至少一者傳遞給被施療者;上述施療部係於上述標準呼吸之吸氣時藉由按壓上半身背面側而使被施療者之胸部打開;上述施療部具有揉捏球,上述施療部係於上述標準呼吸之吸氣時藉由推出上述揉捏球而使被施療者之胸部打開。
  19. 一種施療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施療部,其對被施療者施療;及呼吸誘導部,其對被施療者進行誘導,以使其與預先設定之標準呼吸同步地呼吸;及上述呼吸誘導部係利用上述施療部之動作,將上述標準呼吸之呼氣時及吸氣時中之至少一者傳遞給被施療者;上述施療部係於上述標準呼吸之吸氣時藉由按壓上半身背面側而使被施療者之胸部打開;上述施療部具有左右成對之揉捏球,上述施療部係於上述標準呼吸之吸氣時藉由使上述之一對揉捏球相離而使被施療者之胸部打開。
  20. 一種施療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 施療部,其對被施療者施療;及呼吸誘導部,其對被施療者進行誘導,以使其與預先設定之標準呼吸同步地呼吸;及上述呼吸誘導部係利用上述施療部之動作,將上述標準呼吸之呼氣時及吸氣時中之至少一者傳遞給被施療者;上述施療部係於上述標準呼吸之呼氣時藉由按壓頭部或頸部的背面側而使被施療者成為前傾姿勢。
  21. 一種施療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施療部,其沿被施療者之身長方向設有多個,對被施療者施療;及呼吸誘導部,其對被施療者進行誘導,以使其與預先設定之標準呼吸同步地呼吸;上述呼吸誘導部係利用上述施療部之動作,將上述標準呼吸之呼氣時及吸氣時中之至少一者傳遞給被施療者,相對而言位於下側之上述施療部係於上述標準呼吸之吸氣時藉由按壓上半身背面側而使被施療者之胸部打開,相對而言位於上側之上述施療部係於上述標準呼吸之呼氣時藉由推壓頭部或頸部之背面側而使被施療者成為前傾姿勢。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之施療裝置,其中,位於下側之上述施療部可於被施療者之身長方向移動,位於下側之上述施療部於上述標準呼吸之呼氣時下降。
TW104116229A 2014-10-07 2015-05-21 Treatment equipment and chairs TWI6048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06513 2014-10-07
JP2014260550A JP6663623B2 (ja) 2014-10-07 2014-12-24 施療装置及び椅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3544A TW201613544A (en) 2016-04-16
TWI604839B true TWI604839B (zh) 2017-11-11

Family

ID=55949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6229A TWI604839B (zh) 2014-10-07 2015-05-21 Treatment equipment and chairs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663623B2 (zh)
TW (1) TWI6048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62626B2 (ja) * 2016-08-23 2021-04-21 大東電機工業株式会社 手持ち型マッサージ装置
JP7224423B2 (ja) * 2017-02-14 2023-02-17 株式会社フジ医療器 呼吸誘導機能付きマッサージチェア
JP7187197B2 (ja) * 2018-07-13 2022-12-12 株式会社フジ医療器 マッサージ機
JP7351605B2 (ja) * 2018-07-13 2023-09-27 株式会社フジ医療器 マッサージ機
JP7031554B2 (ja) * 2018-10-18 2022-03-0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心身状態誘導装置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WO2024057486A1 (ja) * 2022-09-15 2024-03-21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呼気誘導装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43251A (ja) * 2000-11-06 2002-05-21 Omron Corp マッサージ機
JP4258209B2 (ja) * 2001-11-27 2009-04-30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エアーマッサージマット
JP2003250895A (ja) * 2002-03-05 2003-09-09 Marutaka Co Ltd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JP2003339809A (ja) * 2002-05-23 2003-12-02 Marutaka Co Ltd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JP4877182B2 (ja) * 2007-09-28 2012-02-15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椅子型ストレッチ機
JP4971238B2 (ja) * 2008-04-17 2012-07-1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リラックス装置
JP2010213773A (ja) * 2009-03-13 2010-09-30 Panasonic Corp 呼吸指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663623B2 (ja) 2020-03-13
TW201613544A (en) 2016-04-16
JP2016073613A (ja) 2016-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4839B (zh) Treatment equipment and chairs
CN210096304U (zh) 提供脉冲电磁场的按摩仪器
JP5208529B2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JP5394020B2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US20030212352A1 (en) Manipulation device with dynamic intensity control
US2016014380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companying respiration
JP2007313253A (ja) 施療機
US6669649B2 (en) Manipulation device with buoyancy breath monitor
JP2020010781A (ja) マッサージ機
CN111467179A (zh) 一种可令精神与躯体共同健康的智修机器人
JP2016209204A (ja) エアマッサージ装置
WO2020013136A1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4622824B2 (ja) エアーマット
TW201615172A (zh) 按摩機
JP2011229810A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2016073485A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CN204364426U (zh) 一种保健智能按摩椅
WO2016056335A1 (ja) 施療装置及び椅子
JP2009106538A (ja) 足指運動機器及びこれを備えた他動運動機器
KR20100099549A (ko) 안마기구 및 이를 위한 제어 방법
JP2012065728A (ja) リラックス装置、乗物
JP2020048773A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3836857B2 (ja) 整体装置
JP7351605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TW202011922A (zh) 座椅式按摩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