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04488B - power switch button - Google Patents

power switch button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04488B
TWI604488B TW102142692A TW102142692A TWI604488B TW I604488 B TWI604488 B TW I604488B TW 102142692 A TW102142692 A TW 102142692A TW 102142692 A TW102142692 A TW 102142692A TW I604488 B TWI604488 B TW I60448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button
main body
push button
end si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426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43950A (zh
Inventor
Satoshi Yamanaka
Original Assignee
Hoside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siden Corp filed Critical Hosiden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4439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439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44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448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9/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which is rotatable about a longitudinal axis thereof and which is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xternal to the switch, e.g. by a hand
    • H01H19/54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which is rotatable about a longitudinal axis thereof and which is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xternal to the switch, e.g. by a hand the operating part having at least five or an unspecified number of operative positions
    • H01H19/60Angularly-movable actuating part carrying no contacts
    • H01H19/63Contacts actuated by axial ca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32Driving mechanisms, i.e. for transmitting driving force to the contacts
    • H01H3/34Driving mechanisms, i.e. for transmitting driving force to the contacts using ratch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5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 H01H13/56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the contact returning to its original state upon the next application of operating force
    • H01H13/58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the contact returning to its original state upon the next application of operating force with contact-driving member rotated step-wise in one di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9/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which is rotatable about a longitudinal axis thereof and which is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xternal to the switch, e.g. by a hand
    • H01H19/02Details
    • H01H19/10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9/11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with index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32Driving mechanisms, i.e. for transmitting driving force to the contacts
    • H01H3/50Driving mechanisms, i.e. for transmitting driving force to the contacts with indexing or locating means, e.g. indexing by ball and sp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1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 H01H1/14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 H01H1/24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with resilient mounting
    • H01H1/26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with resilient mounting with spring blade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1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 H01H1/36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sliding
    • H01H1/40Contact mounted so that its contact-making surface is flush with adjoining insulation
    • H01H1/403Contacts forming part of a printed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9/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which is rotatable about a longitudinal axis thereof and which is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xternal to the switch, e.g. by a hand
    • H01H19/001Thumb wheel switches
    • H01H19/003Thumb wheel switches having a pushbutton actuator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Description

按鈕開關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按下操作按鈕(按壓按鈕)時,可動接點旋轉切換ON/OFF的交替式的按鈕開關。
圖15及16表示記載於專利文獻1的構造作為這種的按鈕開關的習知例。圖15表示將開關分解成各部分的狀態,開關10是由:引動器外殼部11;按壓按鈕12;引動器凸輪從動件13;回動彈簧14;保持旋轉接觸元件15的旋轉接觸保持體16;設有固定接觸元件17的固定接觸殼體部18;以及被覆部19所形成。
在此例,引動器凸輪從動件13,是按壓按壓按鈕12時,藉由按壓按鈕12向下移動到預定位置為止之後旋轉,藉由該旋轉與引動器凸輪從動件13卡合的旋轉接觸保持體16旋轉來切換旋轉接觸元件15的旋轉接觸部與固定接觸元件17的固定接觸部的接觸狀態者。
引動器凸輪從動件13的旋轉,是藉由按壓按鈕12與引動器凸輪從動件13的齒的長方向軸的位移以及按壓按鈕12與分別被設在引動器凸輪從動件13的凸輪表 面所產生者。此外,旋轉接觸保持體16,是四角形的管座16a被插入在被形成在引動器凸輪從動件13的四角狀孔部而被卡合,引動器凸輪從動件13是相對於管座16a能直線狀移動者。
圖16表示在基板20上搭載有上述開關10的狀態,圖16是在基板20上搭載3個開關10。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許第2779951號公報
然而,在上述的開關10,按壓按鈕12、引動器凸輪從動件13及保持旋轉接觸元件15的旋轉接觸保持體16是被配置在一直線上,而構成在旋轉接觸保持體16之上依序裝載有引動器凸輪從動件13及按壓按鈕12。因此,不能否定開關10的高背化,在這類型的按鈕開關要求低背化時會成為不能回應其要求者。
本發明的目的,是有鑑於這樣的問題,而提供一種具有按下操作按鈕時可動接點旋轉的構造的交替式的按鈕開關與以往的相比可謀求大幅低背化的按鈕開關。
根據請求項1的發明,按鈕開關,係具備有:形成一面被開放的箱狀的主體;轉子,其係呈圓柱狀,且將旋轉軸心設成與前述一面正交的方向,而可旋轉地被收容保持在主體,在旋轉軸心方向一端側的外周面突出形成有被配列於周向的複數個第1齒,且在旋轉軸心方向另一端側的外周面突出形成有與前述第1齒呈互相不同地被配列在周向的與前述第1齒同數量的第2齒;在主體的內部底面被配列形成在以前述旋轉軸心為中心的圓周上的固定接點;被安裝在轉子的前述另一端側的端面與前述固定接點滑動接觸的可動接點;與轉子的前述一端側的端面接觸蓋住前述主體的前述一面的罩蓋;從被形成在罩蓋的開口朝外部突出被按下操作的操作部;因罩蓋防止脫落的基部;以及從基部朝向轉子被突出形成的突部,且是由:可在與前述一面正交的方向移動,且與前述轉子橫向排列地被收容保持在主體的按鈕;以及從前述開口朝向突出的方向彈推按鈕的彈簧所形成,第2齒的前述一端側的側面,在與轉子的旋轉方向相反方向,成為比前述一端側的端面更遠離地傾斜的第1傾斜面,第1齒的前述另一端側的側面,在與前述旋轉方向相反方向,成為比前述另一端側的端面更遠離地傾斜的第2傾斜面,第1齒的接著第2傾斜面位在前述旋轉方向的後方的後方側面,是被設成與前述旋轉軸心方向平行,在初期狀態前述突部在前述後方側面位置的高度的位置位於鄰接的前述第1齒間,前述突部是藉由按鈕的按下操作推第1傾斜面使轉子旋轉,且 藉由按鈕的復原動作推第2傾斜面使轉子旋轉。
請求項2的發明,在請求項1的發明,其中,在主體的內部底面突出形成導引按鈕的按鈕導引軸。
請求項3的發明,在請求項2的發明,其中,按鈕具有插入按鈕導引軸,藉由按鈕導引軸的外周面被導引的孔。
請求項4的發明,在請求項3的發明,其中,前述孔為貫穿孔,在按鈕導引軸形成有在主體的底面開口的貫穿孔。
請求項5的發明,在請求項3或第4項的發明,其中,彈簧為線圈彈簧,位在按鈕導引軸周圍,且被夾在主體的前述內部底面與按鈕之間。
請求項6的發明,在請求項1至5的任一發明,其中,在主體的內部底面突出形成有支撐轉子的轉子支撐軸。
請求項7的發明,在請求項1至6的任一發明,其中,凹凸在主體的內部底面的固定接點的內周側被配列在周向而被形成,與前述凹凸滑動接觸的凸部被一體成形於可動接點。
請求項8的發明,在請求項1至6的任一發明,其中,凹凸在轉子的前述一端側的端面被配列在以旋轉軸心為中心的周向而被形成,與前述凹凸滑動接觸的凸部被形成在罩蓋。
根據本發明,按鈕、與保持可動接點,並藉由按鈕的按下操作進行旋轉的轉子,並不是如以往被配置在一直線上,而是並設在主體內,而成為以橫向排列的狀態被配置者。因此,與以往相比可謀求大幅的低背化。
除此之外,在本發明因為可利用按鈕與轉子的2個零件將上下動作變換成旋轉動作,所以與如圖15所示的習知例利用按壓按鈕與引動器凸輪從動件以及旋轉接觸保持體的3個零件將上下動作變換成旋轉動作的構造相比,可削減零件件數,這點可便宜地構成。
30、30’、30”‧‧‧主體
31‧‧‧轉子支撐軸
32‧‧‧按鈕導引軸
33‧‧‧貫穿孔
34‧‧‧凹凸
35‧‧‧凹部
40、40’‧‧‧轉子
42‧‧‧孔
43‧‧‧第1齒
43a‧‧‧傾斜面
44‧‧‧第2齒
44a‧‧‧傾斜面
46‧‧‧凹凸
50、50’‧‧‧可動接點
54‧‧‧凸部
60、60’‧‧‧按鈕
61‧‧‧基部
62‧‧‧操作部
63‧‧‧突部
64‧‧‧貫穿孔
70‧‧‧線圈彈簧
80、80’、80”‧‧‧罩蓋
88‧‧‧凸部
91a、91b、92a、92b、93‧‧‧固定接點
91c、92c、93c、95‧‧‧端子
100、100’‧‧‧按鈕開關
[圖1]A表示關於本發明的按鈕開關的第1實施例的立體圖,B是從下方觀看A的立體圖。
[圖2]是圖1所示的按鈕開關的放大剖面圖。
[圖3]是圖1所示的按鈕開關的圖2中所示的A-A線的放大剖面圖。
[圖4]是圖1所示的按鈕開關的分解立體圖。
[圖5]A是圖4的主體的俯視圖,B是其前視圖。
[圖6]A是圖4的轉子的俯視圖,B是其前視圖。
[圖7]A是圖4的可動接點的前視圖,B是其仰視圖。
[圖8]A是圖4的按鈕的前視圖,B是其左側視圖。
[圖9]是說明圖1所示的按鈕開關的動作用的圖。
[圖10]是說明圖1所示的按鈕開關的動作用的圖。
[圖11]表示本發明的按鈕開關的第2實施例的轉子的構造的立體圖。
[圖12]A表示本發明的按鈕開關的第2實施例的俯視圖,B是其剖視圖。
[圖13]表示本發明的按鈕開關的第3實施例的分解立體圖。
[圖14]A表示本發明的按鈕開關的第4實施例的立體圖,B是其前視圖。
[圖15]表示以往的按鈕開關的構造的分解立體圖。
[圖16]表示搭載到圖15所示的按鈕開關的基板上的搭載狀態的立體圖。
[實施發明用的形態]
參照圖面根據實施例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
圖1表示本發明的按鈕開關的第1實施例的外觀者,圖2及圖3表示其剖面構造者。又,圖4表示分解成各部者。在此例,按鈕開關100是由:鑲嵌成形有固定接點的主體30、轉子40、可動接點50、按鈕60、線圈彈簧70、以及罩蓋80所構成。圖5~8,是分別表示主體30、轉子40、可動接點50及按鈕60的詳細者。首先, 針對各部的構造進行說明。
主體30是被作成開放一面(上面)30a的箱狀,在此例是作成為長方體形狀者。在主體30的內部底面30b,在此例是轉子支撐軸31與按鈕導引軸32互相平行地朝向與一面30a正交的方向突出形成。轉子支撐軸31形成圓柱狀,按鈕導引軸32被作成具有在主體30的底面30c開口的貫穿孔33的圓筒狀。貫穿孔33的底面30c側的開口部,是如圖2所示進一步成為孔形狀地被擴徑。
在主體30的內部底面30b的轉子支撐軸31的周圍形成有環狀的凹部34a,複數個凸條34b在該凹部34a呈放射狀配列地被形成。凸條34b是如圖5A所示地縮幅,在此例以等角間隔形成12根,並藉由該等凸條34b與凹部34a形成配列在周向的凹凸34。
在凹凸34的周圍的內部底面30b進一步形成有環狀的凹部35,且在該凹部35配置有固定接點91a、91b、92a、92b、93。該等固定接點91a、91b、92a、92b、93是被配置在圍著轉子支撐軸31(以轉子40的旋轉軸心為中心)的圓周上,固定接點91a、91b、92a、92b是形成中心角小的圓弧形狀,固定接點93是形成中心角大的圓弧形狀。
固定接點91a、91b、92a、92b、93的位置的角度位置,是在圖5A分別位在例如以固定接點91a的角度位置為0°,向右旋觀看時,固定接點91b位在60°、固 定接點92a為在150°、固定接點92b位在210°的角度位置上,固定接點93是位在包含240°~330°的角度位置。各固定接點91a、91b、92a、92b、93的上面(露出面),是位置在與凹部35的底面同一面上。
固定接點91a、91b、92a、92b、93是鑲嵌成形在主體30地被設置,固定接點91a與91b在主體30內成為一體。同樣地,固定接點92a與92b也在主體30內成為一體。與固定接點91a、91b被一體成形的端子91c是從主體30的底面30c露出到側壁30d地被配置,與固定接點92a、92b被一體成形的端子92c是從主體30的底面30c露出到側壁30e地被配置。又,固定接點93在此例是一體成形有2個端子93c,該等端子93c是分別從主體30的底面30c露出到側壁30d、30e地被配置。
轉子40是形成圓柱狀,其一端側的端面(上面)40a的周緣部是在全周形成有突條41。突條41的前端形成半圓筒面。另一方面,在轉子40的另一端側的端面(下面)40b的中央形成有插入主體30的轉子支撐軸31的孔42(參照圖2)。
複數個第1齒43及第2齒44分別突出形成在轉子40的外周面。第1齒43在轉子40的上端側(旋轉軸心方向一端側)被配列在周向而被形成,第2齒44在轉子40的下端側(旋轉軸心方向另一端側)被配列在周向而被形成。第1齒43及第2齒44在此例分別以30°間距被形成12個,第1齒43與第2齒44在周向被配列在各自 不同的位置,亦即偏移15°被配列。
圖6中的箭頭印a表示轉子40的旋轉方向,第2齒44的上端側的側面,是被作成在與轉子40的旋轉方向a相反方向比轉子40的上面40a遠離地傾斜的第1傾斜面44a。另一方面,第1齒43的下端側的側面,是被作成在與轉子40的旋轉方向a相反方向比轉子40的下面40b更遠離地傾斜的第2傾斜面43a。又,第1齒43的接著傾斜面43a位在轉子40的旋轉方向a的後方的後方側面43b,是被設成與轉子40的旋轉軸心方向平行。此外,第2齒44的接著傾斜面44a位在轉子40的旋轉方向a的後方的後方側面44b在此例也被設成與轉子40的旋轉軸心方向平行。
在轉子40的下面40b突出形成有3根安裝可動接點50用的突起45。
與固定接點91a、91b、92a、92b、93滑動接觸的可動接點50是如圖7所示,在此例具有3個滑動件51。滑動件51成圓弧狀,且是以120°間距沿著圓環部52被設在圓環部52的外側。各滑動件51除了基端側之外被分割成2根,在前端形成有呈圓弧形狀彎曲而成的接點部51a。
在可動接點50形成有3個安裝孔53,在此例與被形成在主體30的凹凸34滑動接觸的2個凸部54被一體成形在可動接點50。凸部54是被支承部55支承在圓環部52的內側而設,2個凸部54互相位在成180°的位 置。凸部54的突出方向是設成如圖7A所示與滑動件51的接點部51a的突出方向同樣。
按鈕60具有:基部61、突出形成在基部61上,被按下操作的操作部62、以及從基部61朝側方被突出形成的突部63。操作部62是外形成角柱狀,中央是在上下方向形成有圓形的貫穿孔64。
基部61成為其上面61a比操作部62的上面62a更大的長方體狀,在基部61朝上下方向貫通形成有與操作部62的貫穿孔64中心一致,且連通比貫穿孔64更大徑的孔65。
突部63被形成在基部61的一側面61b的中央,且形成剖面楔形狀,楔的前端是被弄圓呈圓弧狀。此外,在與側面61b相反側的側面61c形成有孔65,藉此側面61c成為缺口的狀態。在該側面61c的寬幅方向兩端突出形成有朝上下方向延伸的突條66,且在另一側面61d、61e也分別在寬幅方向一端同樣突出形成有突條66。
罩蓋80是彎折金屬板而被形成。方形狀的平板部81成為蓋住主體30的上面30a的大小,且在其平板部81的一半部形成有方形的開口82。在平板部81的4邊設有分別從平板部81呈直角被彎折而被形成的腳部83~86,在各腳部83~86分別形成有卡止窗87。
以下,針對各部的組裝進行說明。
可動接點50,是在其3個安裝孔53分別插通 有轉子40的突起45,藉由熱鉚接突起45的前端安裝在轉子40的下面40b而被固定。安裝了可動接點50的轉子40被組裝在主體30內,藉由將主體30的轉子支撐軸31插入被形成在下面40b的孔42而如圖2所示轉子40可在轉子支撐軸31轉動地被支承。
另一方面,在主體30的按鈕導引軸32周圍裝入線圈彈簧70。按鈕導引軸32插通線圈彈簧70,藉此,線圈彈簧70成為被定位在按鈕導引軸32的狀態。此外,線圈彈簧70的下端,是被收容定位在被形成在按鈕導引軸32周圍的主體30的內部底面30b的環狀的凹部36。
按鈕60被搭載在線圈彈簧70上。線圈彈簧70的上面側被收容在形成於按鈕60的基部61的孔65,線圈彈簧70的上端成為突出抵接在孔65與操作部62的貫穿孔64的邊界的段部67的狀態。按鈕導引軸32的上端是被插入位在貫穿孔64內。
最後,將罩蓋80安裝在主體30。被形成在罩蓋80的4個腳部83~86的卡止窗87,是卡止在分別被形成在主體30的側壁30d~30g的卡止突起37,藉此罩蓋80被安裝固定在主體30,而蓋住主體30的上面30a。轉子40的上面40a的突條41及按鈕60的基部61的上面61a是與罩蓋80的內面抵接,而形成轉子40及按鈕60藉由罩蓋80被壓制住的狀態。按鈕60的操作部62是從罩蓋80的開口82朝外部突出。
在具有上述這樣的構造的按鈕開關100,按鈕60是藉由被夾在主體30的內部底面30b與按鈕60之間的線圈彈簧70從罩蓋80的開口82朝突出的方向被彈推。此外,按鈕60是藉由罩蓋80防止基部61脫落。按鈕60的突部63,是如圖2所示朝向轉子40突出,在圖2所示的初期狀態(按鈕60的非操作狀態),突部63是如圖3所示在轉子40的第1齒43的後方側面43b位置的高度位置被配置在鄰接的第1齒43間。按鈕60是呈可在上下方向移動,貫穿孔64被引導到按鈕導引軸32的外周面而成為上下作動者。
接著,針對上述的按鈕開關100的動作進行說明。
圖9的(1)~(5)是依序表示伴隨按鈕60的按下操作的轉子40的旋轉動作者,在圖9(1)的初期狀態(按鈕60的非操作狀態),按鈕60的突部63述如前述位在轉子40鄰接的第1齒43間。按下按鈕60時,突部63下降而如圖9(2)所示抵接在第2齒44的傾斜面44a,突部63推傾斜面44a而使轉子40朝箭頭印a方向旋轉。圖9(3)表示完全按下按鈕60的狀態。
圖9(4)、(5)依序表示解除對按鈕60的按壓,按鈕60藉由線圈彈簧70的彈性復原力進行復原動作的中途者,突部63上昇,藉由該突部63推第1齒43的傾斜面43a。藉此,轉子40進一步朝向箭頭印a方向旋轉。如此,轉子40成為即使在按鈕60的按下操作及復原動作的 任一動作皆進行旋轉動作者。轉子40在此例藉由按鈕60的1次的按下操作與復原動作,亦即藉由圖9的(1)→(2)→(3)→(4)→(5)→(1)的動作進行30°旋轉。
圖10的(1)~(5)是與上述的圖9的(1)~(5)的動作對應表示可動接點50的接點部51a與固定接點91a、91b、92a、92b、93的位置關係以及被一體形成在可動接點50的凸部54與主體30的凹凸34的位置關係者,凸部54的位置是用●表示。
按鈕開關100在此例是形成具有:由固定接點91a、91b與固定接點(共用接點)93構成,進行ON/OFF操作的電路C1、以及由固定接點92a、92b與固定接點93構成,進行ON/OFF操作的電路C2的2個電路者,而構成該等電路C1、C2每次按下操作按鈕60時ON/OFF切換,且當電路C1為ON時電路C2為OFF,當電路C1為OFF時電路C2為ON。以下,參照圖10進行說明。
在圖10(1)的初期狀態,接點部51a是位在固定接點92a與93上,且電路C2為ON,電路C1為OFF。3個接點部51a隨著轉子40的旋轉是如圖10所示的(2)→(3)→(4)→(5)地移動,按鈕60經過按下操作及復原動作復原到初期位置時,接點部51a成為位在固定接點91b與93上的狀態。因此,電路C2為OFF,電路C1為ON。以下,接點部51a的位置是轉子40每旋轉30°, 成為固定接點92b、93→91a、93→92a、93而回到圖10(1)的位置。伴隨於此,電路C1、C2
成為C1:OFF、C2:ON→C1:ON、C2:OFF→C1:OFF、C2:ON而交替成為ON。
另一方面,凸部54是轉子40每旋轉30°通過1個凹凸34的凸條34b,在按鈕60的初期位置成為位在凹凸34的凹部34a者。藉此,在此例成為按鈕60的按下操作時可獲得良好的節度感(動作觸感)者,而成為可限制轉子40及接點部51a的位置者。
在上述的第1實施例,雖成為藉由在固定接點91a、91b、92a、92b、93的內周側形成在主體30的內部底面30b的凹凸34、與一體形成在可動接點50的凸部54獲得節度感者,可是也可採用其他的構造。
圖11及圖12表示作為產生節度感用的構造來說,採用與第1實施例不同構造的本發明的第2實施例者。
在此例示如圖11所示在轉子40’的上面40a形成凹凸46,且成為如圖12所示將與該凹凸46滑動接觸的凸部88形成在罩蓋80’者。轉子40’的凹凸46,是將複數個凸條46a呈放射狀配列形成在由突條41所圍繞的上面40a而構成,藉此,與第1實施例的凹凸34同樣形成有被配列在以旋轉軸心為中心的周向的凹凸46。凸條46a在此例是以等角間隔形成有12根。此外,在轉子40’ 的上面40a的中央形成有低1階的圓形的凹部47。
罩蓋80’的凸部88是如圖12A所示朝內側面突出而被形成在平板部81切開所形成的接片89的前端。也可採用該圖11及圖12所示這樣的構造作為獲得節度感並且限制轉子40’、接點部51a的位置的構造。此外,在此例主體30’成為沒有凹凸34的構造,可動接點50’成為沒有凸部54及支撐部55的構造。
接著,針對圖13所示的本發明的第3實施例進行說明。
圖13表示將本發明的按扭開關的第3實施例分解成各部者,在此例主體30”成為沒有按鈕導引軸32的構造,且在主體30”互相對置的側壁30d、30e的內面,內壁38互相朝向內突出被形成。
在此例按鈕60’不是被按鈕導引軸32所導引,而是藉由主體30”的側壁30d、30e、30g的內面及一對的內壁38被定位導引而成為上下動者。在按鈕60’的基部61的4個側面的各寬幅方向兩端分別形成有朝上下方向延伸的突條66,該等突條66是與主體30”的側壁30d、30e、30g的內面及一對的內壁38對置而成為被導引者。此外,在此例與第2實施例同樣成為藉由被形成在罩蓋80”的凸部88與轉子40’的凹凸46獲得節度感者。
在圖13按鈕60’雖成為具有貫穿孔64者,可是也可沒有貫穿孔64。在按鈕60’設置貫穿孔64,且只要在主體30”也設置與貫穿孔64對應的貫穿孔,則與第1 實施例的按鈕開關100同樣,可如後述構成照明式的按鈕開關。此外,在此例雖作成沒有按鈕導引軸32者,可是也可作成具有按鈕導引軸32的構造。
接著,針對圖14所示的本發明的第4實施例進行說明。
在第1實施例,按鈕開關100是成為將端子91c、92c、93c配置在主體30的底面30c及側壁30d、30e的構造,按鈕開關100雖成為SMD(surface mount device)型,可是在該圖14所示的按鈕開關100’改變連接方式(實際安裝方式),作成插入式者。
在此例,在主體30的側壁30f,插入連接用的3根端子95突出被設置。各端子95,是由固定接點91a、91b;固定接點92a、92b及固定接點93(參照圖5)分別被導出。此外,在各端子95形成具有圖14這樣的彎曲形狀的接點部95a,而可獲得良好的接觸壓。依照所要求的連接方式,也可採用這樣的構造。
以上,雖針對關於本發明的按壓開關的各種實施例作了說明,可是關於轉子40(40’)的支承構造,不限於被支承在主體30(30’、30”)的轉子支撐軸31的構造,例如也可採用在轉子40(40’)的上下面40a、40b分別突設軸部,在與該等軸部對置的主體30(30’、30”)的內部底面30b及罩蓋80(80’、80”)分別設置凹部,藉由該等凹部軸承支承轉子40(40’)的軸部的構造。
根據以上所說明的按鈕開關可獲得下述這樣 的效果。
1)被按下操作的按鈕60(60’)、與進行旋轉動作的轉子40(40’),是以橫向排列的狀態被收容保持在主體30(30’、30”),而成為藉由按鈕60(60’)的突部63與轉子40(40’)的第1及第2齒43、44轉換成在上下動作的旋轉60動作。因此,藉由這樣的按鈕60(60’)與轉子40(40’)的並設構造可獲得低背的按鈕開關100(100’)。
2)利用按鈕60(60’)與轉子40(40’)的2零件將上下動作變換成旋轉動作,成為藉由被安裝在轉子40(40’)的可動接點50(50’)切換電路的ON/OFF。因此,與圖15所示的習知例比較,可削減零件件數,這樣子便可便宜地構成。此外,例如只要將可動接點鑲嵌成形在轉子,便可進一步削減零件件數。
3)因為藉由將各零件依序插入主體30(30’、30”)而可組裝,所以可簡單地組裝。
4)樹脂製的主體30(30’、30”)、轉子40(40’)及按鈕60(60’)皆沒有過切部,而可以上下金屬模進行製作,可抑制初期費用(模具成本)。
5)按鈕60(60’)被按下操作之際,成為突抵在主體30(30’、30”)的內部底面30b的構造。因此,即使施加過量的荷重也可承受,而不會發生故障等。
6)只要採用第1實施例、第2實施例的構造,便可獲得良好的節度感,且可規定轉子40(40’)的位置 (訊號位置)。
7)按鈕60具有貫穿孔64,且在主體30(30’)的按鈕導引軸32也形成有貫穿孔33。該等貫穿孔33、64成為導光路,例如只要在實際安裝有按鈕開關100的基板配置光源,便可簡單獲得照明式的按鈕開關。光源被配置在貫穿孔33內。此外,不需要導光路時,因為將按鈕導引軸32作成小徑,也可縮小按鈕60,所以可謀求按鈕開關的小型化。又,在沒有按鈕導引軸32的第3實施例的構造不需要導光路時,可進一步謀求按鈕開關的小型化。
8)雖然在實施例,轉子40(40’)是藉由按鈕60(60’)的1次的操作旋轉30°者,可是只要改變轉子40(40’)的第1及第2齒43、44的齒數,可改變1次的旋轉角度。例如,只要增加齒數則1次的旋轉角度就變小,且因為可動接點50(50’)的滑動距離變小,所以高壽命化成為可能。
9)藉由按鈕60(60’)與轉子40(40’)並設構造而如上述可成為低背化,並且藉由這樣的並設構造例如也可簡單地使按鈕60(60’)成為長衝程化。
100‧‧‧按鈕開關
40a‧‧‧端面(上面)
81‧‧‧平板部
43‧‧‧第1齒
64‧‧‧貫穿孔
60‧‧‧按鈕
82‧‧‧開口
70‧‧‧線圈彈簧
32‧‧‧按鈕導引軸
36‧‧‧凹部
65‧‧‧孔
44‧‧‧第2齒
50‧‧‧可動接點
40b‧‧‧端面(下面)
41‧‧‧突條
42‧‧‧孔
63‧‧‧突部
61a‧‧‧上面
67‧‧‧段部
62‧‧‧操作部
80‧‧‧罩蓋
61‧‧‧基部
30c‧‧‧底面
33‧‧‧貫穿孔
30b‧‧‧內部底面
31‧‧‧轉子支撐軸
30‧‧‧主體
40‧‧‧轉子

Claims (8)

  1. 一種按鈕開關,其特徵為,具備有:形成一面被開放的箱狀的主體;轉子,其係呈圓柱狀,且將旋轉軸心設成與前述一面正交的方向,而可旋轉地被收容保持在前述主體,在旋轉軸心方向一端側的外周面突出形成有被配列於周向的複數個第1齒,且在旋轉軸心方向另一端側的外周面突出形成有與前述第1齒呈互相不同地被配列在周向的與前述第1齒同數量的第2齒;在前述主體的內部底面被配列形成在以前述旋轉軸心為中心的圓周上的固定接點;被安裝在前述轉子的前述另一端側的端面與前述固定接點滑動接觸的可動接點;與前述轉子的前述一端側的端面接觸蓋住前述主體的前述一面的罩蓋;從被形成在前述罩蓋的開口朝外部突出被按下操作的操作部;因前述罩蓋防止脫落的基部;以及從前述基部朝向前述轉子被突出形成的突部,且是由:可在與前述一面正交的方向移動,且與前述轉子橫向排列地被收容保持在前述主體的按鈕;以及從前述開口朝向突出的方向彈推前述按鈕的彈簧所形成,前述第2齒的前述一端側的側面,在與前述轉子的旋轉方向相反方向,成為比前述一端側的端面更遠離地傾斜 的第1傾斜面,前述第1齒的前述另一端側的側面,在與前述旋轉方向相反方向,成為比前述另一端側的端面更遠離地傾斜的第2傾斜面,前述第1齒的接著前述第2傾斜面位在前述旋轉方向的後方的後方側面,是被設成與前述旋轉軸心方向平行,在初期狀態前述突部在前述後方側面位置的高度的位置位於鄰接的前述第1齒間,前述突部是藉由前述按鈕的按下操作推前述第1傾斜面使前述轉子旋轉,且藉由前述按鈕的復原動作推前述第2傾斜面使前述轉子旋轉。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按鈕開關,其中,在前述主體的前述內部底面突出形成導引前述按鈕的按鈕導引軸。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記載的按鈕開關,其中,前述按鈕具有插入前述按鈕導引軸,藉由前述按鈕導引軸的外周面被導引的孔。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記載的按鈕開關,其中,前述孔為貫穿孔,在前述按鈕導引軸形成有在前述主體的底面開口的貫穿孔。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或第4項記載的按鈕開關,其中,前述彈簧為線圈彈簧,位在前述按鈕導引軸周圍,且 被夾在前述主體的前述內部底面與前述按鈕之間。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記載的按鈕開關,其中,在前述主體的前述內部底面突出形成有支撐前述轉子的轉子支撐軸。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記載的按鈕開關,其中,凹凸在前述主體的前述內部底面的前述固定接點的內周側被配列在周向而被形成,與前述凹凸滑動接觸的凸部被一體成形於前述可動接點。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記載的按鈕開關,其中,凹凸在前述轉子的前述一端側的端面被配列在以前述旋轉軸心為中心的周向而被形成,與前述凹凸滑動接觸的凸部被形成在前述罩蓋。
TW102142692A 2013-01-08 2013-11-22 power switch button TWI6044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01019A JP5968232B2 (ja) 2013-01-08 2013-01-08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43950A TW201443950A (zh) 2014-11-16
TWI604488B true TWI604488B (zh) 2017-11-01

Family

ID=49882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42692A TWI604488B (zh) 2013-01-08 2013-11-22 power switch button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105416B2 (zh)
EP (1) EP2752865B1 (zh)
JP (1) JP5968232B2 (zh)
KR (1) KR102051153B1 (zh)
CN (1) CN103915280B (zh)
TW (1) TWI6044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02527B1 (ko) * 2018-09-14 2022-05-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로터리 스위치
KR102068619B1 (ko) * 2018-09-14 2020-01-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로터리 스위치
USD949115S1 (en) * 2019-11-25 2022-04-19 TSI Products, Inc. Control frame
JP7340490B2 (ja) * 2020-04-15 2023-09-07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着脱検出スイッチ
JP7389540B1 (ja) * 2023-08-17 2023-11-30 ミック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押しボタンスイッチ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56937Y2 (zh) * 1972-08-31 1977-12-23
US4506124A (en) * 1983-10-19 1985-03-19 Amp Incorporated Push-push switch
US4891476A (en) 1988-05-09 1990-01-02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Index rotary switch
JPH0231031U (zh) * 1988-08-22 1990-02-27
US5145059A (en) * 1989-06-29 1992-09-08 Prince Corporation Switch
US5226529A (en) * 1991-04-19 1993-07-13 Judco Manufacturing, Inc. Stable on switch
US5586645A (en) * 1994-06-13 1996-12-24 Bartok; Stephen Expanding helical ratchet switch
US6191376B1 (en) * 2000-02-01 2001-02-20 Judco Manufacturing, Inc. Pushbutton switch
US6621028B1 (en) * 2002-09-13 2003-09-16 Judco Manufacturing, Inc. Quiet pushbutton switch ratchet mechanism
JP4323301B2 (ja) * 2003-01-30 2009-09-02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装置
US6706987B1 (en) * 2003-05-01 2004-03-16 Cheol-Sang Yoo Rotary push switch
US7514643B1 (en) * 2005-07-19 2009-04-07 Judco Manufacturing, Inc. Lighted pushbutton switch assembly
JP4613217B2 (ja) * 2008-03-11 2011-01-12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押しボタンスイッチ
JP5681004B2 (ja) * 2011-03-14 2015-03-04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複合操作型電気部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52865A1 (en) 2014-07-09
US20140190812A1 (en) 2014-07-10
CN103915280B (zh) 2017-06-30
JP5968232B2 (ja) 2016-08-10
JP2014135136A (ja) 2014-07-24
CN103915280A (zh) 2014-07-09
TW201443950A (zh) 2014-11-16
EP2752865B1 (en) 2015-09-09
KR20140090072A (ko) 2014-07-16
KR102051153B1 (ko) 2019-12-02
US9105416B2 (en) 2015-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4488B (zh) power switch button
EP1835569B1 (en) Connector for flexible substrate
KR101662825B1 (ko) 전기 부품의 클릭 기구
TW201443948A (zh) 按壓開關
KR100803959B1 (ko) 회전형 전기 부품
JP5017180B2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装置
CN108807061B (zh) 使用键盘或类似的用于位置指示的机构的旋转开关
JP2007328974A (ja) 回転型電気部品
JP3612207B2 (ja) 回転駆動式電気部品
JP2004134089A (ja) ランプソケット
JP5180725B2 (ja) 回転型摺動子連結体及び回転式電子部品
WO2015129113A1 (ja) スイッチ
TW201340154A (zh) 電子零件的掣子機構
KR100700566B1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카메라 장치
JP6530869B2 (ja) 可変抵抗器用スイッチ装置
JP6530870B2 (ja) 可変抵抗器用スイッチ装置
US20140202842A1 (en) Push button switch
JP6549979B2 (ja) 押圧スイッチ付き回転式電子部品
JPH0741927U (ja) 複合操作形スイッチ
JPS6245396Y2 (zh)
JP2009239220A (ja) スライド式電子部品
JP2020119881A (ja) スイッ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タバコケース
JP2006331698A (ja) 押圧スイッチ付き摺動式電子部品
JP2006310145A (ja) ランプソケットおよび照明器具
JP2000195372A (ja) スライドスイッ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