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03718B - Between the teeth brush - Google Patents

Between the teeth brush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03718B
TWI603718B TW102101099A TW102101099A TWI603718B TW I603718 B TWI603718 B TW I603718B TW 102101099 A TW102101099 A TW 102101099A TW 102101099 A TW102101099 A TW 102101099A TW I603718 B TWI603718 B TW I60371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eck
hand
held
brush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010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43144A (zh
Inventor
Keisuke Kato
Atsushi Yamamoto
Tomoaki Yokoyama
Original Assignee
Sunsta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star Inc filed Critical Sunstar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3431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31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37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371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DMANUFACTURE OF BRUSHES
    • A46D3/00Preparing, i.e. Manufacturing brush bod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5/00Brush bodies; Handles integral with brushware
    • A46B5/002Brush bodies; Handles integral with brushware having articulations, joints or flexible portions
    • A46B5/0054Brush bodies; Handles integral with brushware having articulations, joints or flexible portions designed to allow relative positioning of the head to body
    • A46B5/0075Brush bodies; Handles integral with brushware having articulations, joints or flexible portions designed to allow relative positioning of the head to body being adjustable and stable during use
    • A46B5/0079Adjustable and stable shaft or handle, e.g. generally in one pie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2200/00Brushe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functions, uses or applications
    • A46B2200/10For human or animal care
    • A46B2200/1066Toothbrush for cleaning the teeth or dentures
    • A46B2200/108Inter-dental toothbrush, i.e. for cleaning interdental spaces specifically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3/00Brushe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bristles are fixed or joined in or on the brush body or carrier
    • A46B3/18Brushe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bristles are fixed or joined in or on the brush body or carrier the bristles being fixed on or between belts or wi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5/00Brush bodies; Handles integral with brushware
    • A46B5/02Brush bodies; Handles integral with brushware specially shaped for holding by the hand
    • A46B5/026Grips or handles having a nonslip s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rushes (AREA)

Description

齒間刷
本發明,是關於可將刷部的芯材折彎,而相對於手持部能夠調整刷部之折彎角度所構成的齒間刷者。
今日所普及之作為齒間刷者,係具備刷部及手持部。該刷部,是在將線材對折後於其間配置有纖毛的狀態下,將該線材旋扭,使纖毛呈放射狀地植毛於由線材所構成的芯材上,然後將纖毛剪切成圓筒狀或圓錐梯形等所需要的形狀;該手持部,是由以手可以把持的細長合成樹脂製的棒狀構件所構成,並藉由插入成形、或是藉由高周波、超音波等熱熔著成埋設狀、或是藉由物理性卡止(嵌合)手段等將刷部之芯材的基部固定保持於前端部,來使刷部成一體地被安裝於手持部。
然而,用如此所構成之齒間刷來清潔齒間時,為了使植毛部容易插入於所要清潔的齒間,雖可因應清潔部位而將芯材基部予以折彎來調整植毛部相對於手持構件的角度,不過若將芯材基部的相同處所折彎幾次後,會有在較短期間內構成芯材之線材產生斷裂的問題。
因此,才會有藉由在手持部的前端部形成被覆芯材基部的小徑部,在該小徑部以折彎芯材之方式所構成,藉此以儘可能防止芯材斷裂之方式而構成的齒間刷廣泛普及。
但是,對於如前述般地設置有小徑部之情形時,由於仍尚無法取得足夠的耐久性,因此期望可以更進一步提升耐久性,並且當以與手持部相同的合成樹脂來形成小徑部時,在刷部插入於齒間,使得小徑部抵接於齒肉時,會有產生痛感的問題。
作為可以更加提升耐久性之齒間刷者,被提案出具備:由將纖毛夾持在相扭合的線材之間所形成的刷部、及用以保持線材基端部的頸部、以及經由頸部而與刷部連結的手持部,並將線材的基端部埋設在一體形成出手持部與頸部之由硬質樹脂所構成的基材中,再由設置於該基材之前端的小徑部來被覆從基材所露出之線材的根基部分,並藉由在基材的一部分設置縮徑部,藉此使頸部可彎曲自如,並且至少將縮徑部的周圍由軟質彈性體樹脂所形成的被覆材料來加以包覆(例如,請參照專利文獻1)。
又,為了更加提升耐久性,並且防止由於小徑部接觸於齒肉所產生的疼痛,被提案出在刷部之纖毛的下端與手持部的前端部之間,使由橡膠等所構成的彈性軟管、或是由彈性樹脂所構成的球狀遊嵌體外嵌於刷部的芯材(例如,請參照專利文獻2、3)、或是在手持部的前端部設置由彈性體所構成的移動部(例如,請參照專利文獻4)。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專利公開第2009/081783號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2-253344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11-152284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表2009-538653號公報
然而,在上述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發明中,雖能以由硬質樹脂所構成的縮徑部為中心將頸部折彎來調整刷部相對於手持部之角度,不過由於縮徑部是被具有彈性復元作用的彈性體整體性地被覆,導致刷部相對於手持部只能夠折彎例如25°~30°左右,由於無法調整到用以確保刷部可朝向相鄰接臼齒間之插入性所必須之50°以上的折彎角度,因而會有刷部之插入性降低的問題。又,由於縮徑部的斷面為圓形,雖然頸部可以以縮徑部為中心朝向任意方向彎曲,不過也因如此而使得縮徑部內的線材容易斷裂,並且在將刷部插入於齒間時、或是刷部在齒間進出時,會造成頸部以縮徑部為中心而朝向前後左右之任意方向或是無法預期之方向撓彎,因而具有齒間刷的操作性反而降低的問題。而且,由於頸部會如此地朝向前後左右之任意方向或是無法預期的方向撓彎,因而無法避免地會有較大的 彎曲應力作用在從頸部露出的線材部分,而使得該線材部分在較短的期間內斷裂,造成刷部脫落的問題。再者,由於手持部前端的小徑部是由硬質樹脂所構成,所以當朝向齒間插入時,前端部抵接到齒肉,也會有感到刺痛的問題。
又,於上述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齒間刷,為了防止由於手持部的前端部抵接於齒肉而產生疼痛,雖亦考慮將手持部的前端部以彈性體來構成,不過於此種情形時,會有以下說明之成形上的問題。亦即,手持部,是將由合成樹脂所形成的手持基材成形於金屬模內之後,再將其設定在另一金屬模中來成形彈性體部分,不過在該另一金屬模內的成形空間內由於手持基材的前端部是被支撐為單邊懸臂狀,因此在將彈性體材料注入到成形空間內時,手持基材的前端部無法精度良好地被配置在彈性體材料之所期望的位置上,因此會產生成形不良的問題。
在專利文獻2、3所記載的發明中,由於必須將彈性軟管或是遊嵌體另外製作,然後再將之外嵌於芯材,所以零件數目會增加,並且製造製程也增加,因而產生齒間刷之製作成本增高的問題。又,刷牙碎屑會進入到彈性軟管或遊嵌體與芯材之間的縫隙,恐使得細菌繁殖。
在專利文獻4所記載的發明中,由於移動部是由彈性體所構成,所以可以防止抵接於齒肉時的疼痛,不過由於折彎移動部可用以調整刷部相對於手持部的角度,因而與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發明相同樣地,不能充分確保折彎角 度,而具有刷部朝向相鄰臼齒間之插入性低落的問題。並且,由於須將個別製作之移動部與手持部組裝結合成一體,所以亦會有製造製程數量增加而製作成本提高的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刷部對臼齒間具有良好插入性,並可以有效地防止從頸部所露出之芯材基部的斷裂,而在進行齒間清潔時能夠安定地操作,並能夠防止由手持部的前端部與齒肉的接觸所造成的疼痛之可以較便宜製作的齒間刷。
本發明之齒間刷,係具有:在由線材所構成的芯材上植設纖毛的刷部、以及作為抓持柄的手持部,並將芯材的基部保持在上述手持部的前端部,而使上述刷部由手持部所支撐而成的齒間刷,其中上述手持部,係具備:手持本體、以及設於上述手持本體之前端部的頸部,於上述頸部設有由合成樹脂所構成之能夠折彎的扁平頸基材,並將上述芯材的基部埋設於上述頸基材。
於此齒間刷,由於是將由合成樹脂所構成之扁平的頸基材與芯材一起折彎來調整刷部相對於手持部的折彎角度,且位在折彎部分之芯材的曲率半徑會比沒有設置頸基材之情況時還更大,所以可以提升反覆折彎時之芯材的耐久性。
又,由於將頸基材形成為扁平,所以頸部僅以與其寬 度方向平行的線成分為中心的方向才易於彎曲,而朝向頸部之寬度方向則難以彎曲。因此,在調整刷部之相對於手持部的角度時,藉由將頸部朝向厚度方向彎曲,便可以容易地調整角度。而且,由於頸部是在長度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長度,所以可以使手指不會碰觸到芯材地壓抵在頸部,而可以以頸部為中心容易地調整刷部的角度。又,於清潔齒間時,是將刷部插入於齒間,於齒間使刷部進出,不過頸部僅欲於厚度方向撓彎,如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齒間刷般地,由於頸部不會有朝向前後左右的任意方向或是無法預期的方向彎曲的情形,所以可以安定性良好地清潔齒間,並且可防止朝向各種方向的負荷作用於芯材,因而可以防止芯材的斷裂。又,由於頸部於折彎方向為薄型,因此可以容易維持呈折彎後的狀態,故以最低限度的折彎動作,就能夠將刷部調整至所期望的角度,因而可以更加提升位於頸部內之芯材的耐久性。
再者,由於頸部成為易於撓彎在:以與頸部之寬度方向平行的線成分為中心之頸部的厚度方向上,所以對於刷部當使負荷作用在朝向將頸部予以彎曲之方向時,對芯材而言,應力集中並不會發生在從頸基材所露出之露出部分的基部附近,而是會發生在頸部內。因此,要將頸部彎曲時,不僅是使按壓負荷對頸部作用才會使應力集中發生於位於頸部內的芯材,由於即使使手指的一部分抵壓於刷部,使按壓負荷對刷部作用之情形時,也會使應力集中發生於位於頸部內的芯材,所以可以有效地防止露出部分之 基部附近之芯材的斷裂。又,即便在清潔齒間時,亦能夠使應力集中發生在位於頸部內的芯材,而不是發生在芯材露出部分的基部附近,因此於清潔齒間時,藉由應力集中,可以防止芯材斷裂在露出部分的基部附近。並且,即使萬一有芯材斷裂之情形時,由於芯材會斷裂在頸部內,且由於從斷裂位置至頸部的前端部為止的芯材,是仍維持在被埋設保持於頸基材的狀態,所以可以防止刷部脫落於口腔內。
在此,上述手持部,具備:由合成樹脂所構成的手持基材、以及由覆蓋於上述手持基材的彈性體所構成的覆蓋材;上述手持基材,具有:棒狀的手持本體基材、及於該手持本體基材的前端部呈突出狀所設置之能夠折彎的扁平頸基材、以及設於該頸基材之前端部的膨出部;上述覆蓋材,具有:可將包含上述膨出部之頸基材的前端部予以覆蓋的緩衝部,如此亦為理想的實施形態。於此情形時,由於使包含膨出部之頸基材的前端部是受到由彈性體所構成的緩衝部所覆蓋,所以即使刷部深深地插入於齒間,由於是由軟質的彈性體所構成的緩衝部抵接於齒肉,所以可以防止因合成樹脂部分直接地接觸於齒肉所產生的疼痛,且相反地,可期待藉由與緩衝部之接觸而產生對齒肉的按摩效果。又,由於是以由彈性體所構成的緩衝部來覆蓋頸基材的前端部,所以可以增長設定從頸基材的前端部至植毛部之芯材的長度,不僅可使頸基材構成為薄壁,同時可以防止位在頸基材內之芯材的偏位、或是芯材從頸基材露 出。亦即,刷部,於手持基材成形時,是以模具來保持芯材中之植毛部附近的被保持部,使芯材的基部被支撐於成形空間內的狀態下,再藉由射出成形手持基材,來將刷部一體地設置於手持基材。不過,當增長設定從頸基材的前端部至植毛部之芯材的長度時,可以增長設定上述被保持部的長度,所以可以利用模具安定性良好地將芯材的基部保持於成形空間內,不僅可一面使頸基材構成為薄壁,同時又可以防止位在頸基材內之芯材的偏位、或是芯材從頸基材露出。
作為由上述彈性體所構成的覆蓋材,其極佳的實施形態為具有:將上述手持本體基材之至少前端部予以覆蓋的止滑部、及可將包含上述膨出部之頸基材的前端部予以覆蓋的緩衝部、以及設置在用以連接上述止滑部與緩衝部之上述頸基材的連接部。藉由如此所構成,可藉由止滑部來防止以手保持手持部時的滑移,又藉由緩衝部可以防止因與齒肉的接觸所產生的疼痛,再者,藉由連接部可以容易且有效率地成形出:止滑部、連接部、以及緩衝部。又,雖亦可以只設置緩衝部來作為覆蓋材,不過由於緩衝部僅形成在手持部之前端部的極小部分,所以會有成形精度降低、以及彈性體材料的浪費增加的問題。相對於此情形,作為覆蓋部,若設置:止滑部、連接部、以及緩衝部時,相較於緩衝部,可使彈性體材料從較大面積的止滑部側經由連接部注入然後成形緩衝部,所以可以一面減少彈性體材料的浪費,同時又可以精度良好地成形緩衝部。
由上述彈性體所構成的連接部僅形成於頸基材的兩側部亦為理想的實施形態。連接部雖然也可以及於頸基材全面來形成,不過將頸部折彎之後時,由於藉由彈性體的彈性復元力會縮小折彎角度,為了充分地確保折彎角度,因此以如本發明般地,將連接部僅形成於頸基材的兩側部為佳。
將上述膨出部設於頸基材之前端部的兩面,並將上述緩衝部形成在上述頸基材的前端部,且其中包含除了上述膨出部的頂面以外之膨出部的外周部,是為理想的實施形態。於此情形時,可以提昇緩衝部相對於膨出部的成形精度。亦即,手持部,雖是將合成樹脂材料充填於模具來成形手持基材,再將該手持基材裝填於另一模具後充填彈性體材料,並藉由雙色射出成形而在手持基材上一體地成形覆蓋部來成形,不過在本發明中,於膨出部的頂面並不形成彈性體,而在將手持基材裝填於另一模具來充填彈性體材料時,利用該模具來保持膨出部的頂面,由於是在拘束頸基材前端部之移動的狀態下,得以充填彈性體材料,故相對於膨出部可以精度良好地將由彈性體所構成的緩衝部予以成形。
使上述手持部扁平地形成於頸基材的厚度方向上亦為理想的實施形態。於此情形時,可使齒間刷不會滾動地、且安定性良好地放置於桌台等。又,由於頸基材與手持部是於相同方向呈扁平,所以以單手就可以容易地調整刷部的角度。亦即,要使用齒間刷,在將手持部保持於拇指的 指腹與對應食指之中節骨的指腹之間時,使手持部的兩面以接觸於食指與拇指之方式來配置手持部,在此狀態下用除了拇指之外的4根手指一面握持手持部,一面以拇指按壓頸部,藉此可以容易地調整刷部的角度。而且,使刷部相對於手持部呈傾斜後,在將刷部插入於鄰接的臼齒間之時,由於一面以除了拇指之外的4根手指握持手持部,一面以拇指的指腹擋止手持部的前端部,而可以將刷部插入於齒間,因此可容易對齒間刷出力,亦可以提升朝齒間的插入操作性。
於上述頸基材之長度方向的中途部,形成有於寬度方向延伸之引導折彎用的凹槽亦為理想的實施形態。藉由形成如此之凹槽,可促進以凹槽為中心之頸部的折彎動作,並可充分地確保刷部相對於手持本體的角度。
使上述頸部隨著愈往前端側前進寬度愈狹窄地形成亦為理想的實施形態。於此情形時,可以確實地防止頸部的前端部成為阻礙而降低齒間刷在口腔內的操作性之缺失。
依據本發明的齒間刷,由於可將由合成樹脂所構成之扁平的頸基材與芯材一起折彎,來調整刷部相對於手持部的折彎角度,故可使位於折彎部分之芯材的曲率半徑大於沒有設置頸基材之情形,因此可以提升反覆折彎時之芯材的耐久性。
又,由於是將頸基材扁平地形成,所以頸部僅在與其 寬度方向平行的線成分為中心之方向上(以下,凡對於頸部的彎曲或撓彎,將此方向稱為厚度方向)才易於彎曲,而朝向頸部之寬度方向則難以彎曲。因此,在調整刷部之相對於手持部的角度時,藉由將頸部朝向厚度方向彎曲,便可以容易地調整角度。而且,由於頸部是在長度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長度,所以可以使手指不會碰觸到芯材地壓抵在頸部,而能夠以頸部為中心容易地調整刷部的角度。又,於清潔齒間時,是將刷部插入於齒間,於齒間使刷部進出,不過頸部僅欲於厚度方向撓彎,如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齒間刷般地,由於頸部不會有朝向前後左右的任意方向或是無法預期的方向彎曲的情形,所以可以安定性良好地清潔齒間,並且可防止朝向各種方向的負荷作用於芯材,因而可以防止芯材的斷裂。又,由於頸部於折彎方向為薄型,因此可以容易維持呈折彎後的狀態,故以最低限度的折彎動作,就能夠將刷部調整至所期望的角度,因而可以更加提升位於頸部內之芯材的耐久性。
再者,由於頸部成為易於撓彎在:以與頸部之寬度方向平行的線成分為中心之頸部的厚度方向上,所以對於刷部當使負荷作用在將頸部予以彎曲之方向時,對芯材而言,應力集中並不會發生在從頸基材所露出之露出部分的基部附近,而是會發生在頸部內。因此,要將頸部彎曲時,不僅是使按壓負荷對頸部作用才會使應力集中發生於位於頸部內的芯材,由於即使使手指的一部分抵壓於刷部,使按壓負荷對刷部作用之情形時,也會使應力集中發 生於位於頸部內的芯材,所以可以有效地防止露出部分之基部附近之芯材的斷裂。又,即便在清潔齒間時,亦能夠使應力集中發生在位於頸部內的芯材,而不是發生在芯材露出部分的基部附近,因此於清潔齒間時,藉由應力集中,可以防止芯材斷裂在露出部分的基部附近。並且,即使萬一有芯材斷裂之情形時,由於芯材會斷裂在頸部內,且由於從斷裂位置至頸部的前端部為止的芯材,是仍維持在被埋設保持於頸基材的狀態,所以可以防止刷部脫落於口腔內。
1‧‧‧齒間刷
2‧‧‧芯材
2a‧‧‧定錨部
3‧‧‧刷部
4‧‧‧植毛部
10‧‧‧手持部
11‧‧‧手持本體
12‧‧‧頸部
13‧‧‧插入限制部
20‧‧‧手持基材
21‧‧‧手持本體基材
21a‧‧‧凸緣部
21b‧‧‧露出面
21c‧‧‧定位孔
22‧‧‧頸基材
22a‧‧‧凹槽
23‧‧‧膨出部
23a‧‧‧頂面
30‧‧‧覆蓋部
31‧‧‧止滑部
32‧‧‧連接部
33‧‧‧緩衝部
40‧‧‧模具
41‧‧‧定位銷
42‧‧‧保持面
1A‧‧‧齒間刷
10A‧‧‧手持部
12A‧‧‧頸部
1B‧‧‧齒間刷
10B‧‧‧手持部
12B‧‧‧頸部
1C‧‧‧齒間刷
5C‧‧‧小徑部
10C‧‧‧手持部
12C‧‧‧頸部
1D‧‧‧齒間刷
10D‧‧‧手持部
11D‧‧‧手持本體
12D‧‧‧頸部
1E‧‧‧齒間刷
10E‧‧‧手持部
11E‧‧‧手持本體
12E‧‧‧頸部
1F‧‧‧齒間刷
12F‧‧‧頸部
第1圖(a)為齒間刷的正面圖;(b)為側面圖。
第2圖是第1圖(a)之II-II線的斷面圖。
第3圖(a)為第1圖(a)之IIIa-IIIa線的斷面圖;(b)為IIIb-IIIb線的斷面圖;(c)為IIIc-IIIc線的斷面圖。
第4圖(a)是設有刷部之手持基材的正面圖;(b)為其側面圖。
第5圖(a)為第4圖(a)之Va-Va線的斷面圖;(b)為Vb-Vb線的斷面圖;(c)為Vc-Vc線的斷面圖。
第6圖是覆蓋部之成形方法的說明圖。
第7圖(a)~(e)是在評估測試中所用之齒間刷之手持部的說明圖。
第8圖(a)、(b)是齒間刷1A之有限元素分析之解說結果的說明圖。
第9圖(a)、(b)是齒間刷1B之有限元素分析之解析結果的說明圖。
第10圖(a)、(b)是齒間刷1C之有限元素分析之解析結果的說明圖。
第11圖(a)、(b)是齒間刷1F之有限元素分析之解析結果的說明圖。
第12圖(a)、(b)是齒間刷1A之有限元素分析之解析結果的說明圖。
第13圖(a)、(b)是齒間刷1之有限元素分析之解析結果的說明圖。
以下,對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乃一面參照圖面一面加以說明。又,在本實施形態中,是將手持部的厚度方向定義為前後方向來進行說明。
如第1圖~第3圖所示,齒間刷1,係具備:在由線材所構成的芯材2上植設纖毛所構成之齒間清潔用的刷部3、以及用以支持刷部3之作為抓持柄的手持部10。
(刷部)
刷部3,是將線材對折後,在於其間配置有複數根纖毛的狀態下,將該線材扭轉,使複數根的纖毛呈放射狀地 被夾持在由線材所構成的芯材2上,然後將纖毛剪切成所期望的長度來形成植毛部4乃周知之構成者。在本發明中,是於芯材2的基端部設有折曲所成的定錨部2a,並藉由將該定錨部2a埋設於如後所述之手持本體基材21,例如在齒間插入有刷部3之狀態下,即使使刷部3旋轉,刷部3亦不會從手持部10脫落之方式所構成。
植毛部4的外形,可以形成為任意的形狀,如第1圖所示地,可以形成為圓筒狀,也可以形成為圓錐狀、或是將長度方向之中途部的外徑設定成比兩端部的外徑還大的樽桶形狀亦可。植毛部4的長度或直徑,在考量齒間尺寸或清潔性雖可以任意地設定,不過植毛部4的長度以設定為7mm~15mm為佳,植毛部4的直徑以設定為1.5mm~7mm為佳。
作為構成芯材2之線材者,例如可以採用不鏽鋼或鈷合金等之金屬製線材。線材的直徑,可以設定在0.20mm~0.45mm左右。
作為纖毛的材料者,例如可以適切地採用尼龍、聚對苯二甲酸丁酯(PBT)、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PTT)及此等的複合線等,不過也可以使用獸毛等之天然毛。又,纖毛的前端部可施以成為半球狀的圓頭加工、或是使纖毛的前端部成為球狀部亦為較佳之實施形態。
(手持部)
手持部10,如第1圖~第5圖所示,若由其功能來 區別時,係具備:作為抓持柄的手持本體11、及設在手持本體11的前端部能夠折彎之扁平的頸部12、以及設在頸部12的前端部而可限制朝齒間插入的插入限制部13。若由其材料來區別時,係具備:由合成樹脂所形成的手持基材20、及由彈性體所形成的覆蓋部30。手持部10,是藉由射出成形等將手持基材20成形之後,如第6圖所示地,將手持基材20裝設於用以成形覆蓋部30的模具40,再藉由射出成形等將覆蓋部30一體地成形於手持基材20上,藉此以所謂雙色射出成形來成形。不過在此,若以合成樹脂構成手持部10整體者亦為本發明之範疇。
由合成樹脂所構成的手持基材20,如第4圖、第5圖所示,係具備:細長棒狀的手持本體基材21、及於手持本體基材21的前端部設置成突出狀之扁平板狀的頸基材22、以及設置在頸基材22前端部的膨出部23。刷部3,是利用插入成形而將其芯材2的基部埋設在跨及頸基材22與手持本體基材21的前端部,藉此不會脫落地被支撐於手持本體11。
作為手持基材20之合成樹脂材料者,可以採用聚丙烯、聚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環己烷對二甲醇酯(PCT)、飽和聚酯樹脂、聚甲基丙烯酸酯、丙酸纖維素、聚氨基甲酸乙酯、聚醯胺、聚石碳酸酯、ABS(丙烯脛-丁二烯-苯乙烯)等之熱可塑性合成樹脂材料。特別是從反覆折彎時之優異耐久性來考量時,可採用聚乙烯為適切。
覆蓋部30,如第1圖~第4圖所示,係使用彈性體一體成形於手持基材20者,係具備:覆蓋於手持本體基材21外周部的止滑部31、及將包含有膨出部23其外周部之頸基材22的前端部予以覆蓋的緩衝部33、以及設置在用以連接上述止滑部31與緩衝部33之頸基材22上的連接部32。
作為構成覆蓋部30之彈性體者,可以採用苯乙烯系、烯烴系、聚醯胺系等之熱可塑性彈性體、或是6尼龍、6-6尼龍、6-10尼龍、6-12尼龍等之尼龍系彈性體、或是矽橡膠、氨基甲酸乙酯橡膠、氟橡膠、天然橡膠、合成橡膠等之熱硬化性彈性體等。特別是以具有與構成手持基材20之合成樹脂材料之相溶性的材料為佳,例如對於以聚乙烯構成手持基材20之情形時,則以聚烯烴系彈性體來構成覆蓋材為佳。
其次,更具體地說明位於手持部10之手持本體11、頸部12、以及插入限制部13的構成。
(手持本體)
手持本體11,如第1圖~第5圖所示,是朝前後方向形成扁平橫斷面為橢圓形狀的細長棒狀,藉此使齒間刷1,在以手持本體11的前面側或後面側作為下側放置於桌台等之上面時,不會容易滾動之方式來構成。又,手持本體11的厚度係設定成比刷部3的直徑還大,在將齒間刷1放置於桌台等之上面的狀態下,以使刷部3的外周面不 會接觸於桌台等的上面之方式來構成。
手持本體11,係具備:由合成樹脂所形成之細長棒狀的手持本體基材21、以及覆蓋於手持本體基材21外周部之由彈性體所構成的止滑部31,且藉由止滑部31而可以安定性良好地以手來保持手持本體11之方式來構成。
於手持本體基材21之厚度方向的中途部,形成有朝向外側突出的凸緣部21a,藉由將凸緣部21a呈埋設狀地設於止滑部31,以提高手持本體基材21與止滑部31的結合之方式來構成。不過在此,手持本體基材21與止滑部31,除了凸緣部21a以外的構造,例如亦可以設置複數個突起等來取代凸緣部21a,以提高結合強度之方式來構成。
於手持本體基材21前後兩面之寬度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於手持本體基材21長度方向露出於細長外部的露出面21b,於露出面21b前端附近部與基端附近部形成有貫通於厚度方向的定位孔21c,如第6圖所示,在將手持基材20安裝在用以成形覆蓋部30的模具40時,使從該模具40所突出的2根定位銷41分別嵌合於定位孔21c,來將手持基材20定位於模具40,並且利用模具40保持露出面21b,以使手持基材20相對於模具40可以加以定位保持之方式來構成。
止滑部31,係至少要設置在手持本體基材21的前端側部分即可,對於其他以外的部分,則至少使露出面21b形成於定位孔21c周邊之方式來構成之外,止滑部31是 可以形成在任意的位置。因此,亦可以藉由止滑部31,以形成文字或記號或圖形等之方式來構成。
(頸部)
頸部12,具備:由合成樹脂所構成,且於前後方向呈扁平之橫斷面為長方形狀之細長板狀的頸基材22、以及用以連接止滑部31與緩衝部33之由彈性體所構成的連接部32,並於頸基材22前後兩面之長度方向的中途部形成有跨及於寬度方向全長而延伸的凹槽22a,以凹槽22a為中心,藉由將頸部12與芯材2一起朝向前側或後側折彎,如第2圖所示,可以調整刷部3相對於手持部10本體的折彎角度θ之方式來構成。
頸部12前端部的寬度係設定成比基端部的寬度還小,頸部12是以隨著愈往前端側前進寬度愈狹窄之方式來構成。頸部12之前端部的寬度,是以使頸部12之前端部的兩側部不會直接抵接於口腔內面之方式,設定成小於植毛部4之基端部的直徑為佳。又,頸基材22的寬度,是與頸部12相同樣地,使前端部的寬度設定成小於基端部的寬度,並使頸基材22以隨著愈朝向前端側前進寬度愈狹窄之方式來構成。不過在此,也可以使頸基材22的寬度,從其前端部跨及於基端部設定成一樣的寬度。
頸基材22的厚度或寬度或長度、凹槽22a的深度,為了充分地確保刷部3對臼齒間的插入性,是在以凹槽22a為中心,將頸部12折彎後放開手的狀態下,相對於 手持部10,以使刷部3的折彎角度θ的最大值可維持在50°以上之方式來設定。具體上,頸基材22的厚度設定成0.8mm~2.5mm為佳,位在形成有凹槽22a部分之頸基材22的寬度設定成1.5mm~5.0mm為佳,頸基材22的長度設定成2.5mm~12mm為佳,凹槽22a的深度設定成0.1mm~0.5mm為佳。
不過在此,凹槽22a雖是於頸基材22的表面側及後面側各形成1條,但也可以僅形成在表面側或是後面側、或是在表面側及後面側相互平行地分別形成複數條、或是在表面側與後面側以不同條數之方式來形成亦可。再者,凹槽22a雖是以跨及頸基材22的全寬度之方式所形成,但也可以僅形成在頸基材22之寬度方向的一部分。又再者,也可以藉由將頸基材22構成為薄肉璧或寬度狹窄者來省略凹槽22a亦可。又,也可以在凹槽22a的凹部內充填彈性體。
連接部32,是當由彈性體在形成覆蓋部30時,由彈性體從止滑部31至緩衝部33的供給路所成形者,在本實施形態中雖是設置於頸基材22的兩側部,但只要是以連接止滑部31與緩衝部33之方式所設置者即可,可以是設置在頸基材22的前面側或是後面側、或以覆蓋頸基材22整體之方式來設置亦可。不過,由於源於彈性體的彈性復元作用,會使得折彎角度θ變小,為使源於彈性體的彈性復元作用儘量不產生作用,故以形成在頸基材22的側部為佳。
(插入限制部)
插入限制部13,係具備:於頸基材22前端部設成朝前後呈突出狀之由合成樹脂所構成的膨出部23、以及將包含膨出部23之頸基材22的前端部予以覆蓋之由彈性體所構成的緩衝部33,且當插入限制部13在抵接到齒肉來限制刷部3的最大插入位置時,是利用由彈性體所構成的緩衝部33抵接於齒肉,而可以防止刺痛齒肉,相反地藉由緩衝部33而可以得到按摩齒肉的按摩效果來構成。
膨出部23,是在頸基材22前端部的兩面設置成突出狀。緩衝部33,是以覆蓋在頸基材22的前端部之方式所形成,且其中包含除了膨出部23的頂面23a以外之膨出部23的外周部。如此地,由於在膨出部23的頂面23a沒有形成彈性體,由以下說明的理由,可以提升緩衝部33相對於膨出部23的成形精度。亦即,在成形由彈性體所構成的緩衝部33時,如第6圖所示,將手持基材20裝填於用以形成覆蓋部30的模具40,然後再充填彈性體材料,此時膨出部23的頂面23a受模具40的保持面42所保持,使頸基材22前端部的移動受到拘束,由於可以在此狀態下充填彈性體材料,所以可以將緩衝部33精度良好地成形在:包含有被保持成單邊保持狀的膨出部23之頸基材22的前端部。又,由於以由彈性體所構成的緩衝部33來覆蓋頸基材22的前端部,所以增長設定從頸基材22的前端部至植毛部4之芯材2的長度,不僅使頸基材 22構成為薄壁,同時可以防止位在頸基材22內之芯材2的偏位、或是芯材2從頸基材22露出。亦即,刷部3,於手持基材20成形時,是以模具來保持芯材2中之植毛部4附近的被保持部,使芯材2的基部被支撐於成形空間內的狀態下,再藉由射出成形手持基材20,來將刷部3一體地設置於手持基材20。不過,當增長設定從頸基材22的前端部至植毛部4之芯材2的長度時,可以增長設定上述被保持部的長度,所以可以利用模具安定性良好地將芯材2的基部保持於成形空間內,不僅可一面使頸基材22構成為薄壁,同時又可以防止位在頸基材22內之芯材2的偏位、或是芯材2從頸基材22露出。
(使用方法)
其次,針對該齒間刷1的使用方法進行說明。
利用齒間刷1在清潔門齒間或是門齒與犬齒間時,例如利用拇指及食指捏持手持部10的前後面,然後將刷部3插入於齒間,在插入狀態下藉由使刷部3於前後移動,而能夠清潔齒間。
又,在清潔臼齒間或是臼齒與犬齒間時,藉由以凹槽22a為中心將頸部12折彎,將刷部3相對於手持部10的折彎角度θ調整成所期望的角度之後,保持手持部10,然後將刷部3插入於齒間,在插入狀態下藉由使刷部3於前後移動,而能夠清潔齒間。更具體而言,於調整刷部3的折彎角度θ時,首先是以凹槽22a為中心將頸部12折 彎,由於頸基材22與手持部10同為於前後方向呈扁平地形成,所以即使以單手也可以容易地調整刷部3的角度。亦即,在將手持部10保持於拇指指腹與對應食指之中節骨的指腹之間時,使手持部10的兩面以接觸於食指與拇指之方式來配置手持部10,在此狀態下用除了拇指之外的4根手指一面握持手持部10,一面以拇指按壓頸部12,藉此可以容易地調整刷部3的角度。又,在將刷部3插入於臼齒間之時,是在以除了拇指之外的4根手指握持手持部10的狀態下,以拇指的指腹一面按壓手持部10之前端側的平面,並可以一面將刷部3插入於齒間。
如此地,於此齒間刷1,是將由合成樹脂所構成之扁平的頸基材22與芯材2一起折彎來調整刷部3相對於手持部10的折彎角度θ,由於位在折彎部分之芯材2的曲率半徑會比沒有設置頸基材22之情況時還更大,所以可以提升反覆折彎時之芯材2的耐久性。且由於將頸基材22形成為扁平,所以頸部12僅以與其寬度方向平行的線成分為中心朝向厚度方向才易於彎曲,而朝向頸部12之寬度方向則難以彎曲。因此,在調整刷部3之相對於手持部10的角度時,藉由將頸部12朝向厚度方向彎曲,便可以容易地調整角度。而且,由於頸部12是在長度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長度,所以可以使手指不會碰觸到芯材2地壓抵在頸部12,而可以以頸部12為中心容易地調整刷部3的角度。又,於清潔齒間時,是將刷部3插入於齒間,於齒間使刷部3進出,不過頸部12僅欲於厚度方向撓彎, 由於頸部不會有朝向前後左右的任意方向或是無法預期的方向彎曲的情形,所以可以安定性良好地清潔齒間,並且防止朝向各種方向的負荷作用於芯材2,因而可以防止芯材2斷裂。又,由於頸部12於折彎方向為薄型,因而可以容易維持呈折彎後的狀態,故以最低限度的折彎動作,就能夠將刷部3調整至所期望的角度,因此可以更加提升位於頸部12內之芯材2的耐久性。
又,由於頸部12成為易於撓彎在:以與頸部12之寬度方向平行的線成分為中心之頸部12的厚度方向上,所以當使負荷對刷部3作用在朝向將頸部12予以彎曲之方向時,對於芯材2而言,應力集中並不會發生在從頸基材22所露出之露出部分的基部附近,而是會發生在頸部12內。因此,在將頸部12彎曲時,不僅是使按壓負荷對頸部12作用才會使應力集中發生於位於頸部12內的芯材2,由於即使使手指的一部分抵壓於刷部3,使按壓負荷對刷部3作用之情形時,也會使應力集中發生於位於頸部12內的芯材2,所以可以有效地防止露出部分之基部附近之芯材2的斷裂。又,即便在清潔齒間時,亦能夠使應力集中發生在位於頸部12內的芯材2,而不是發生在芯材2露出部分的基部附近,因此於清潔齒間時,藉由應力集中,可以防止芯材2斷裂在露出部分的基部附近。並且,即使萬一有芯材2斷裂之情形時,由於芯材2會斷裂在頸部12內,且由於從斷裂位置至頸部12的前端部為止的芯材2,是仍維持在被埋設保持於頸基材22的狀態,所以 可以防止刷部3脫落於口腔內。
又,由於使包含膨出部23之頸基材22的前端部是受到由彈性體所構成的緩衝部33所覆蓋著,所以即使刷部3深深地插入於齒間,使緩衝部33抵接於齒肉之情形時,也可以防止刺痛齒肉,且相反地,可期待藉由與緩衝部33之接觸而產生對齒肉的按摩效果。由於連接部32僅形成在頸基材22的兩側部,所以可以加大設定頸部12的折彎角度。再者,由於在頸基材22長度方向的中途部形成有延伸於寬幅方向之引導折彎用的凹槽22a,因而促進了以凹槽22a為中心之頸部12的折彎動作,可以更進一步加大設定刷部3相對於手持本體11的角度。
(評估測試)
其次,對於本發明之齒間刷的評估測試進行說明。又,在第7圖中,以剖線來圖示由乙烯-丙烯橡膠(EPDM)所構成的部分。
(實施例1)
製作第7圖(a)所示之齒間刷1A作為實施例1。該齒間刷1A的手持部10A,除了省略了凹槽22a以外,係與第1圖~第5圖所示之齒間刷1的手持部10具相同構成,以聚乙烯構成手持基材20,以乙烯-丙烯橡膠(EPDM)來構成覆蓋部30(於第7圖(a)以剖線圖示者),並以圖示方式設定手持部10A的各部尺寸,並且將 頸部12A的厚度設定為1.5mm。又,作為刷部3,是將尼龍製的纖毛植設於由直徑0.25mm不鏽鋼製之線材所構成的芯材2,並將纖毛剪切成圓柱狀,形成直徑2.0mm之植毛部4者。
(實施例2)
製作第7圖(b)所示之齒間刷1B作為實施例2。該齒間刷1B的手持部10B,如圖示般地設定各部尺寸,並且以聚乙烯構成手持部10B之整體,於手持部10B的前端部形成有厚度1.5mm之扁平的頸部12B。又,作為刷部3者,是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構成的刷部3,該刷部3,是以將芯材2的基部埋設於頸部12B之方式安裝在手持部10B的前端部。
(比較例1)
製作第7圖(c)所示之齒間刷1C作為比較例1。該齒間刷1C的手持部10C,如圖示般地設定各部尺寸,並且以聚乙烯構成手持部10C,並且於手持部10C的前端部形成有圓錐狀的頸部12C、以及在頸部12C的前端部形成有圓柱狀的小徑部5C。又,作為刷部3者,是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構成的刷部3,該刷部3,是以將芯材2的基部埋設於頸部12C及小徑部5C之方式安裝在手持部10C的前端部。
(比較例2)
製作第7圖(d)所示之齒間刷1D作為比較例2。該齒間刷1D的手持部10D,如圖示般地設定各部尺寸,並且手持部10D,是由:由乙烯-丙烯橡膠(EPDM)所構成之棒狀的手持本體11D(於第7圖(d)以剖線圖示者)、及在手持本體11D的前端部設成突出狀之由聚乙烯所構成的圓錐狀頸部12D、以及在頸部12D的前端部所設置之圓柱狀的小徑部5C所構成者。又,作為刷部3者,是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構成的刷部3,該刷部3,是以將芯材2的基部埋設於頸部12D及小徑部5C之方式安裝在手持部10D的前端部。
(比較例3)
製作第7圖(e)所示之齒間刷1E作為比較例3。該齒間刷1E的手持部10E,如圖示般地設定各部尺寸,並且手持部10E,是由:由聚乙烯所構成之棒狀的手持本體11E、以及在手持本體11E的前端部成一體所設置之由乙烯-丙烯橡膠(EPDM)所構成之圓錐狀的頸部12E(於第7圖(e)以剖線圖示者)所構成者。又,作為刷部3者,是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構成的刷部3,該刷部3,是以將芯材2的基部埋設於頸部12E及手持本體11E的前端部之方式安裝在手持部10E的前端部。
然後,使用實施例1、2及比較例1~3的齒間刷,進行了對芯材折彎的耐久測試,以及對臼齒間的插入性評估 測試。
(耐久測試)
對於實施例1、2及比較例1、2的齒間刷,依據ISO16409的測試方法進行了耐久測試。其結果如第1表所示。
(插入性測試)
又,對於實施例1、2以及比較例1~3的齒間刷,為了評估對臼齒間的插入性,以15人的測試者進行了感官性能評估測試,並將其結果顯示於第2表。又,關於實施例1與比較例1的齒間刷,藉由15人的測試者來評估當手持部的前端部抵接到齒肉時的痛感,並將其結果顯示於第3表。
又,在感官性能評估測試中,由測試者,以下述之「1」~「5」的5個階段來對插入性進行點數評價,並求取其平均值。再者,由於是以容易刷、難刷、無法刷等3個階段來評價,平均值為4以上之容易刷者以「○」表示,平均值為2以上而未滿4之不容易刷者以「△」表 示,平均值為未滿2之無法刷者以「×」表示。
「1」:非常難刷
「2」:難刷
「3」:說不上容易刷或難刷
「4」:容易刷
「5」:非常容易刷
如第1表所示,可以得知實施例1的齒間刷1A相較於實施例2及比較例1、2明顯具有優秀的耐久性。又,如第2表所示,可以得知最大折彎角度θ較大,則對臼齒間的插入性也較優秀。並且,如第3表所示,由於手持部10A的前端部是由彈性體所構成,即使手持部10A的前端部抵接到齒肉之情形時,也不會感到疼痛,相反地可以得到按摩效果,所以全部的測試者都給予舒適的評價。
又,實施例2的齒間刷1B,如第1表所示,可以得 知耐久性雖與比較例1同程度左右,不過如第2表所示,其最大折彎角度θ較大,具有較優秀之對臼齒間的插入性。
(有限元素分析)
其次,對作用於芯材2的應力分布進行有限元素分析之結果加以說明。
對於第7圖(a)~(c)所示的齒間刷1A~1C進行了有限元素分析。具體上,是根據齒間刷1A~1C的外形資料,進行節點的移動以及網目的再分割,製作出有限元素分析模型。然後,對於齒間刷1A、1B,以頸部12A、12B的扁平寬幅面為上下之方式,在將齒間刷1A、1B支撐於水平的狀態下,於芯材2之中之離頸部12A、12B的前端有5mm的位置處,朝向下方作用lN的負荷之情形下,解析作用於芯材2的應力。對於齒間刷1C,是將齒間刷1C支撐於水平的狀態下,於芯材2之中之離頸部12C的前端有5mm的位置處,朝向下方作用lN的負荷之情形下,解析作用於芯材2的應力,並將其結果顯示於第8圖~第10圖。又,對於作為同屬齒間刷1A類型之本發明的齒間刷,如第11圖所示之齒間刷1F般地,將頸部12F的厚度設定為1.0mm者、以及對於如第13圖所示的齒間刷1般地,於頸部12之扁平寬幅兩面之長度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於寬度方向的凹槽22a之情形時,亦以與上述相同的手法進行了有限元素分析,並將其結果顯示於第 11圖、第13圖。又,為了與第11圖的齒間刷1F比較,於第12圖顯示齒間刷1A之有限元素分析的解析結果。又,於第8圖(b)、第9圖(b)、第10圖(b)、第11圖(b)、第12圖(b)、第13圖(b)中,是隨著作用於芯材2的應力越大,芯材2的顏色是以從白色到黑色連續性地使濃度變化之方式來表示。又,於第8圖(a)中,是以淡灰色表示手持部之中的合成樹脂部分,以濃灰色表示彈性體部分。
如第8圖、第9圖所示,可以得知在使頸部12A、12B呈扁平構成之本發明的齒間刷1A、1B中,應力集中是發生在芯材2之中之埋設在頸部12A、12B之基部側的部分,相對於此,如第10圖所示,對於頸部12C沒有呈扁平構成之以往的齒間刷1C,應力集中是發生在芯材2之中之從頸部12C露出部分的基部上。又,可以得知於齒間刷1A、1B相較於齒間刷1C,應力集中的範圍為較廣泛地分散。並且,得知如此地,由於在齒間刷1A、1B中,應力集中的範圍較廣泛地分散,因此於清潔齒間時,依據作用於刷部之往側面的負荷,其負荷會作用在頸部12A、12B內的芯材2,所以相較於齒間刷1C,可抑制芯材2的斷裂。並且,可以得知對於齒間刷1A、1B,即使萬一有芯材2斷裂之情形時,由於芯材2也會斷裂在頸部12A、12B的基部內,且由於從斷裂位置至頸部12A、12B的前端部為止的芯材2,是仍維持在被埋設保持於頸基材的狀態,所以可以防止刷部脫落於口腔內。
再者,可以得知如第11圖所示之本發明的齒間刷1F般,當使頸部12F的厚度較薄時,頸部12F的彎曲程度雖然變大,不過基本上,是與齒間刷1A、1B相同樣地,應力會集中在頸部12F內之及於芯材2較廣泛的範圍中,所以可以抑制芯材2的斷裂,並且可以防止刷部脫落於口腔內。並且,可以得知如第13圖所示之本發明的齒間刷1般,在形成有凹槽22a之情形時,應力以凹槽22a的形成位置為中心而集中,藉由凹槽22a的形成位置能夠設計出使應力集中在所期望的位置處。
以上,雖然對於本發明的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受前所述的實施形態有任何的侷限,只要在不脫離本發明之實質的範圍內,當然可以變更其構成。
1‧‧‧齒間刷
2‧‧‧芯材
2a‧‧‧定錨部
3‧‧‧刷部
4‧‧‧植毛部
10‧‧‧手持部
11‧‧‧手持本體
12‧‧‧頸部
13‧‧‧插入限制部
20‧‧‧手持基材
21‧‧‧手持本體基材
21b‧‧‧露出面
21c‧‧‧定位孔
22‧‧‧頸基材
22a‧‧‧凹槽
23‧‧‧膨出部
23a‧‧‧頂面
30‧‧‧覆蓋部
31‧‧‧止滑部
32‧‧‧連接部
33‧‧‧緩衝部

Claims (13)

  1. 一種齒間刷,係具有:在由線材所構成的芯材上植設纖毛的刷部、以及作為抓持柄的手持部,並將上述芯材的基部保持在上述手持部的前端部,而使上述刷部由上述手持部所支撐而成的齒間刷,其特徵為:上述手持部,係具備:手持本體、以及設於上述手持本體之前端部的頸部,於上述頸部設有由合成樹脂所構成之能夠折彎的扁平的細長板狀的頸基材,並將上述芯材的基部埋設於上述頸基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齒間刷,其中,上述手持部,具備:由合成樹脂所構成的手持基材、以及由覆蓋於上述手持基材的彈性體所構成的覆蓋材;上述手持基材,具有:棒狀的手持本體基材、及於該手持本體基材的前端部呈突出狀所設置之能夠折彎的扁平的上述頸基材、以及設於該頸基材之前端部的膨出部;上述覆蓋材,具有:可將包含上述膨出部之上述頸基材的前端部予以覆蓋的緩衝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齒間刷,其中,上述覆蓋材,係具有:將上述手持本體基材之至少前端部予以覆蓋的止滑部、及可將包含上述膨出部之上述頸基材的前端部予以覆蓋的上述緩衝部、以及設置在用以連接上述止滑部與上述緩衝部之上述頸基材的連接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齒間刷,其中,由上述彈 性體所構成的上述連接部僅形成於上述頸基材的兩側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4項中之任一項的齒間刷,其中,將上述膨出部設於上述頸基材之前端部的兩面,並將上述緩衝部形成在上述頸基材的前端部,且上述頸基材包含除了上述膨出部的頂面以外之上述膨出部的外周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之任一項的齒間刷,其中,使上述手持部扁平地形成於上述頸基材的厚度方向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之任一項的齒間刷,其中,上述頸基材由聚乙烯所構成。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之任一項的齒間刷,其中,將上述頸基材的厚度設定成0.8~2.5mm。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之任一項的齒間刷,其中,將上述頸基材的寬度設定成1.5mm~5.0mm。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之任一項的齒間刷,其中,於上述頸基材之長度方向的中途部,形成有於寬度方向延伸之引導折彎用的凹槽。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的齒間刷,其中,將上述凹槽的深度設定成0.1mm~0.5mm。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之任一項的齒間刷,其中,使上述頸部隨著愈往前端側前進寬度愈狹窄地形成。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之任一項的齒間刷,其中,將上述線材的直徑設定成0.20mm~0.45mm。
TW102101099A 2012-01-13 2013-01-11 Between the teeth brush TWI6037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05512 2012-01-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3144A TW201343144A (zh) 2013-11-01
TWI603718B true TWI603718B (zh) 2017-11-01

Family

ID=48781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01099A TWI603718B (zh) 2012-01-13 2013-01-11 Between the teeth brush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2) JP5949783B2 (zh)
TW (1) TWI603718B (zh)
WO (1) WO201310554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99021A1 (ja) * 2013-12-27 2015-07-02 日本合成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電極用バインダー組成物、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電極、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DE102016005012A1 (de) * 2016-04-26 2017-10-26 Interbros Gmbh Interdentalreiniger
JP1603381S (zh) * 2016-07-14 2018-05-07
JP2019118516A (ja) * 2017-12-28 2019-07-22 小林製薬株式会社 歯間清掃具
IT202000015298A1 (it) * 2020-06-25 2021-12-25 Simone Picci Uno scovolino dentale con impugnatura con presa sub-termino laterale e tripoda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3225U (zh) * 1986-06-24 1988-01-11
JPH0350735Y2 (zh) * 1987-04-10 1991-10-30
JPH0342805Y2 (zh) * 1987-05-30 1991-09-09
JP2005224268A (ja) * 2004-02-10 2005-08-25 Lion Corp 歯間ブラシ
JP2007037791A (ja) * 2005-08-03 2007-02-15 Okamura:Kk 歯間ブラシ
JP2009050708A (ja) * 2007-08-27 2009-03-12 Hye Kyung Kim 歯間ブラシ
WO2009081783A1 (ja) * 2007-12-26 2009-07-02 Lion Corporation 歯間ブラシ
US8256848B2 (en) * 2010-01-13 2012-09-04 Lee Chia Brush Co., Ltd. Method for making interdental brus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105549A1 (ja) 2013-07-18
JP2016155022A (ja) 2016-09-01
JP6499615B2 (ja) 2019-04-10
TW201343144A (zh) 2013-11-01
JPWO2013105549A1 (ja) 2015-05-11
JP5949783B2 (ja) 2016-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96894B1 (ko) 구강 케어 기구용 헤드
KR101819449B1 (ko) 구강 케어 기구용 헤드
TWI603718B (zh) Between the teeth brush
KR101555295B1 (ko) 기능성 칫솔
US5898967A (en) Flexible toothbrush
KR20170003696U (ko) 칫솔
WO2007123013A1 (ja) 歯ブラシ
WO2012099230A1 (ja) 歯ブラシ
KR101970282B1 (ko) 칫솔
JPWO2009081783A1 (ja) 歯間ブラシ
US11051604B2 (en) Infant toothbrush
US20210068526A1 (en) Toothbrush
KR20170067573A (ko) 칫솔 헤드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칫솔
JP2005224268A (ja) 歯間ブラシ
CN110573043A (zh) 牙刷
CN113194782B (zh) 牙刷
JP5785819B2 (ja) 歯ブラシ
CN107847046B (zh) 牙刷
KR200308084Y1 (ko) 칫솔
KR102463635B1 (ko) 칫솔
TWI802701B (zh) 牙刷
KR101062051B1 (ko) 잇몸 마사지 칫솔
JP4502216B2 (ja) マッサージ歯ブラシ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0424427Y1 (ko) 마사지 기능을 갖는 칫솔
JP2005192487A (ja) 動物用歯ブラ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