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00937B - Optical socket and its light module - Google Patents

Optical socket and its light modul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00937B
TWI600937B TW101141778A TW101141778A TWI600937B TW I600937 B TWI600937 B TW I600937B TW 101141778 A TW101141778 A TW 101141778A TW 101141778 A TW101141778 A TW 101141778A TW I600937 B TWI600937 B TW I60093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optical
incident
emitting element
optical fi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17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31658A (zh
Inventor
Shinya Kanke
Tadanobu Niimi
Shimpei Morioka
Masahiro Tanazawa
Original Assignee
Enpla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plas Corp filed Critical Enplas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3316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316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09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093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04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the coupling comprising intermediate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holograms
    • G02B6/4214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the coupling comprising intermediate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holograms the intermediate optical element having redirecting reflective means, e.g. mirrors, prisms for deflecting the radiation from horizontal to down- or upward direction toward a devi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86Optical modules with optical power monitor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04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the coupling comprising intermediate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hologra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49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comprising arrays of active devices and fib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9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the light guide being disconnectable from the opto-electronic element, e.g. mutually self aligning arrangements

Description

光插座及具備它之光模組
本發明係關於光插座及具備它之光模組,尤其是有關適合於對發光元件和光纖的端面進行光學結合之光插座及具備它之光模組。
向來,於使用光纖之光通信上一直使用具備有面發光雷射(例如,VCSEL:Vertical Cavity Surface Emitting Laser,垂直腔式表面發光雷射)等之發光元件之光模組。
在此種光模組上使用一種被稱為光插座的光模組構件;該光插座係藉由將含有從發光元件射出的通信情報之光結合於光纖的端面,藉以成為可用於穿透光纖的光傳訊。
又,向來在光模組中,為達成發光元件對於溫度變化之輸出特性的安定化及光輸出之調整的目的,因而已提出用以監視(monitor)從發光元件射出的光(強度與光量)之各種的提案。
例如,在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中提案在稱為TO-CAN的套組(package)中,利用發光元件及內建有監視用的受光元件之光電轉換裝置,將自發光元件而來的出射光之一部分做為監視光而反射於套組的玻璃窗中的受光元件側。
然而,像這樣的CAN套組型之光電轉換裝置,當變成以高周波驅動時,因電磁波從與發光元件連接的配線部分漏出以致會有發生串音雜訊(crosstalk)的情況;在此種情況下,會變得難以對應10Gbps以上之高速通信。更且, 使用CAN套組的模組之光插座的最大徑,在例如稱為TO-46之CAN的情況下,其會變成6~7mm,以致難以小型化。
相對於此,在電路基板上安裝有發光元件之基板安裝型光電轉換裝置中,沒有如CAN套組型那樣的串音雜訊之問題;又,亦具有刪減元件數及成本、以及能夠小型化能等之有利點。但是,另一方面,由於沒有玻璃窗的緣故,所以難以具有使監視光發生於光電轉換裝置側的機能。
因而,到目前為止,例如,如專利文獻3所示,應對應於基板安裝型光電轉換裝置,而提案一種藉由形成用以在光插座側形成將自發光元件而來的出射光之一部分做為監視光反射於受光元件側之反射面,藉以實現帶有監視之安定的高速通信。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特開2000-340877號公報。
專利文獻2:特開2004-221420號公報。
專利文獻3:特開2008-151894號公報。
《發明概要》
在前述專利文獻3上所記載的發明中係依照使得發光元件的光於穿透光插座之後,被取出到光纖的端面中垂直於光電轉換裝置的基板之方向的方式構成而成。
然而,依照光模組的使用態樣而定,有要求將發光元件的光取出到光纖的端面中沿著基板的方向之情況;在像 這樣的情況下,為了簡便且適切地實現帶有監視的光傳訊,乃要求與在專利文獻3所記載之光的取出方向相異的發明不同之新穎的手法。
因此,本發明是有鑒於像這樣的觀點所完成者,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以簡便且適當且正確切地實現:將像發光元件的光於光纖的端面中沿著基板的方向取出這樣的帶有監視的光傳訊之光插座及具備它的光模組。
為了達成前述之目的,本發明之第1方案之光插座的特徴在於,配置於在基板上安裝有接受用以監視發光元件及自該發光元件所發光之光用的監視光之受光元件之光電轉換裝置、與光纖之間,且能夠光學結合前述發光元件與前述光纖的端面;前述光插座係具備:在進行從前述發光元件而來的前述光之入射、及進行向著前述受光元件的前述監視光之射出的在光插座本體上之第1面、及與該第1面相反側之第2面,形成具有相對於前述第1面而言為傾斜之指定的第1傾斜角,使經入射到前述第1面之前述發光元件的前述光從前述光插座本體的內部側射入並將經入射的前述發光元件的光予以反射之反射面;在前述發光元件的光之反射方向側之位置設置相對於前述第2面中之前述反射面而言為凹的凹部、及成為該凹部之內面的一部分,經由前述反射面所反射之前述發光元件的光為從前述光插座本體的內部側入射,將該入射的光分離成向著前述第1面之前述監視光和應結合於前述光纖的端面之光的光分離部、進行經由該光分離部所分離的應結合於前述光纖的端面之光向著前述光纖的端面射出之前述光插座本體中 之第3面;前述光分離部係具有:具有對於前述第1面而言為傾斜之指定的第2傾斜角並且於指定的分割方向設定指定的間隔加以分割配置而成,以讓經由前述反射面所反射的前述發光元件的光之中的一部分光入射,使該經入射的一部分光做為前述監視光反射之分割反射面;使之位於非配置分割反射面的區域而加以分割配置,並配置成使之相對於前述反射面而言為正對著於前述發光元件的光之反射方向,而讓經由前述反射面所反射的前述發光元件的光之中的前述一部分光以外之其他的一部分光入射,使該入射之其他的一部分光穿透而做為應結合於前述光纖的端面之光並朝向前述第3面側之分割穿透面;前述光插座本體係具備:做為於前述凹部的內面中之前述光分離部的相對向之部位,讓經由前述分割穿透面所穿透的應結合於前述光纖的端面之光經過前述凹部內的空間而入射,並使該經入射的光穿透前述第3面側之穿透面。
然後,依照第1方案之發明,由於能夠使該入射於第1面之發光元件的光經由反射面予以反射,並且藉由光分離部的分割反射面執行反射與光分離部的分割穿透面執行穿透而予以分離成:監視光(反射光)和應結合於光纖的端面之光(穿透光);使監視光從第1面而射出至受光元件側,使應結合於光纖的端面之光從第3面而射出至光纖的端面側的緣故,所以能夠簡便地執行監視光之取得、及將於光纖的端面中之發光元件的光取出至沿著基板方向之取出。又,此時,由於藉由將分割穿透面予以分割配置,可使得應結合於光纖的端面之斷面(與行進方向垂直的斷面)之形狀全體成為接近圓形的緣故,因而即使於光纖向徑向產生 某種程度的位置偏差亦能夠防止光之結合效率顯著的下降,進而適當且正確地執行帶有監視之光傳訊。又,經由確保像這樣之適當且正確的光傳訊,可以緩和相對於光插座之光纖的位置精度。
又,第2方案的光插座之特徴在於,在第1方案中,更進一步地,前述分割方向係做為前述分割反射面的傾斜方向,前述分割反射面為由垂直於前述傾斜方向及前述分割反射面的面法線方向的方向形成長條狀的複數個反射面部所構成;前述分割穿透面係由沿著前述反射面部的長軸方向形成長條狀的複數個穿透面部所構成;前述穿透面部為與在前述第1面側中與它相鄰的前述反射面部相連接並且依照使之相對於前述穿透面部之前述其他的一部分光之入射方向呈垂直的方式配置而成,且於前述穿透面部及在前述第2面側中與它相鄰位的前述反射面部之間,沿著相對於前述光分離部之前述發光元件的光之入射方向形成有段差面。
又,依照第2方案的發明,由於在使用模具以樹脂成形光插座的情況下,於模具加工之際,可以在分割反射面(反射面部)的形狀轉印面間,藉由使用工具對於分割穿透面(分割穿透面)及段差面的形狀轉印面進行溝加工作成的緣故,所以能夠簡便、迅速且廉價地得到尺寸精度良好的模具;又,藉由將在此種情況下不可避免的段差面形成沿著光路的形狀,能夠使段差面對於光學性能的影響變為極少。
更且,第3方案的光插座之特徴在於,在第1方案中,更進一步地,前述分割方向為垂直於前述第1面的方向; 而前述分割反射面為在與該傾斜方向及面法線方向呈垂直的方向形成長條狀的複數個反射面部所構成;前述分割穿透面為沿著前述反射面部的長軸方向形成長條狀的複數個穿透面部所構成;前述穿透面部為依照使之與它相鄰的前述反射面部相連接並且與對前述穿透面部的前述其他的一部分光之入射方向呈垂直的方式配置而成。
因而,依照第3方案的發明,由於藉由將反射面部和穿透面部予以連接,能夠只以光學上所需要的面來構成光分離部的緣故,所以在使用模具以樹脂成形光插座的情況下,可以抑制光分離部和模具之接觸面積而確保良好的離型性。又,能夠達成在光分離部中之應結合於光纖的端面之光的穿透方向的尺寸之短縮化。
更進一步地,第4方案的光插座之特徴在於,在第1方案中,更進一步地,前述分割方向為與前述分割反射面的傾斜方向及面法線方向呈垂直的方向;而前述分割反射面為在前述傾斜方向由長條狀的複數個反射面部所構成;前述分割穿透面為由依照使之在垂直於前述第1面的方向被形成長條狀並且垂直於前述其他的一部分光之入射方向的方式配置之複數個穿透面部所構成,在前述穿透面部及與它相鄰的前述反射面部之間,形成沿著對前述光分離部之前述發光元件的光之入射方向的段差面。
因而,依照第4方案的發明,由於可以將複數個反射面部配置在同一平面上,並且可以將複數個穿透面部配置在同一平面上的緣故,所以設計就變成容易;又,藉由沿著光路的形狀形成段差面,可以使得段差面對於光學性能的影響變成極少。
又,第5方案的光插座之特徴在於,在第2方案至第4方案任一方案中,更進一步地,前述第2傾斜角係使經由前述反射面所反射的前述一部分光成為以大於臨界角的入射角入射這樣的角度。
因而,依照第5方案的發明,由於可以將分割反射面形成於全反射面的緣故,所以能夠只依著光插座本體的傾斜面而簡易地構成分割反射面,進而可以達成構件點數之縮減。
更進一步地,第6方案的光插座之特徴在於,在第2方案至第5方案任一方案中,更進一步地,前述複數個穿透面部係互相為同幅地被形成在與長軸方向垂直的方向,並且以等間隔被形成於前述分割方向。
因而,依照第6方案的發明,可以使得光分離部的設計簡便化,並且可以提高光結合效率的安定性。
更進一步地,第7方案的光插座之特徴在於,在第2方案至第6方案任一方案中,更進一步地,在前述第1面形成使得前述發光元件的光向著前述反射面入射的第1透鏡面,而在前述第3面上形成使得應結合於前述光纖的端面之光向著前述光纖的端面射出之第2透鏡面。
因而,依照第7方案的發明,藉由第1透鏡面及第2透鏡面就能夠以良好的效率進行發光元件和光纖的端面間之光學結合。
又,第8方案的光插座的特徴在於,在第7方案中,更進一步地,配置有前述光電轉換裝置,其為沿著前述反射面部的長軸方向複數個整列之前述發光元件而成者,並依照沿著前述反射面部的長軸方向複數整列配置前述光 纖的方式被形成,而前述第1透鏡面及前述第2透鏡面為沿著前述反射面部的長軸方向被形成複數個整列。
因而,依照第8方案的發明,可以簡便且適當正確地實現:帶有將發光元件的光取出至在光纖的端面中沿著基板的方向這樣的監視之多波道(channel)的光傳訊。
更進一步地,第9方案的光插座之特徴在於,在第8方案中,更進一步地,在前述第1面形成將前述監視光向著前述受光元件射出的第3透鏡面。
因而,依照第9方案的發明,可以將監視光以良好的效率與受光元件結合。
更進一步地,第10方案的光插座之特徴在於,在第1方案至第9方案任一方案中,更進一步地,前述第1面係使前述發光元件的光成為準直光而向著前述反射面行進。
因而,依照第10方案的發明,即使於光插座中光的行進方向產生尺寸誤差亦能讓其對於光學性能的影響變少的緣故,所以能夠緩和尺寸精度。
又,第11方案的光插座之特徴在於,在第1方案至第9方案任一方案中,更進一步地,前述第1面係使前述發光元件的光成為光束徑按照行進方向往前改變這樣的光而向著前述反射面行進。
因而,依照第11方案的發明,由於能夠使得在光纖的端面中之結合光的強度分布成為與在被光分離部分離前之發光元件的光之強度分布幾乎相似的形狀的緣故,所以能夠使得結合效率之容許誤差曲線(tolerance curve)成為與未將監視光分離出來的光學系相同。從而,即使將監視光予以分離亦能夠防止向光纖射入的光之劣化,又且可以 更有效地緩和:對關於光纖的徑向的位置偏差之結合效率的減低。
更進一步地,第12方案的光插座之特徴在於,在第11方案中,更進一步地,前述第1面為使得前述發光元件的光成為光束徑按照行進方向往前逐漸增加這樣的光而行進。
因而,依照第12方案的發明,由於能夠減低對於在第2面上之光點(spot)的異物/傷的面積占有率的緣故,所以可以有效地緩和第2面上的異物/傷對於結合效率的影響。
更進一步地,第13方案的光插座之特徴在於,在第11方案中,更進一步地,前述第1面係使得前述發光元件的光成為光束徑按照行進方向往前逐漸減少這樣的光而行進。
因而,依照第13方案的發明,由於能夠將發光元件的光在到達第2面之前有效地會聚的緣故,所不需要對第2面賦予大的電力(power),因而,由此結果,就可以將第2面的形狀予以簡單樸素化而抑制成本。
又,第14方案的光模組之特徴在於,具備如第1方案至第13方案任一方案中所記載之光插座、及如第1方案或第8方案中所記載之光電轉換裝置。
因而,依照第1方案至第14方案的發明,可以適當且正確地執行帶有監視的光傳訊,且亦可以緩和光纖相對於光插座之位置精度。
依照本發明,可以簡便且適切地實現帶有將發光元件 的光於光纖的端面中沿著基板的方向取出這樣的監視之光傳訊。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第1實施形態)
以下,針對本發明有關的光插座及具備它之光模組的第1實施形態,參照圖1~圖11加以說明。
圖1為顯示本實施形態中之光模組1的概要與本實施形態中之光插座2的縱斷面圖(相當於圖2的A-A斷面圖)一起表示之概略構成圖。又,圖2為於圖1所示的光插座2之平面圖。另外,圖3為於圖1所示之光插座2的仰視圖。
如圖1所示,本實施形態中光插座2(光插座本體)為依照被配置於光電轉換裝置3和光纖5之間的方式而構成。
此處,圖1之光電轉換裝置3係做為基板安裝型的光電轉換裝置3。亦即,如圖1所示,光電轉換裝置3係在相對於光插座2的下端面2a而言平行地配置的半導體基板(電路基板)6中之光插座2側的面(上面)上,具有對於該面的垂直方向(上方向)射出(發光)雷射光La之1個發光元件7;該發光元件7係構成前述的VCSEL(垂直共振器面發光雷射)。又,光電轉換裝置3為在半導體基板6中之光插座2側的面上,具有接受:監視對著發光元件7的圖1中之右方位置上從發光元件7所射出的雷射光La之輸出(例如,強度及光量)用的監視光M之1個受光元件8。該受光元件8可以是光偵測器(photo-detector)。另外,雖然未圖示,然而在半導體基板6中之光插座2側的面上,已安裝 有基於經由受光元件8所受光的監視光M之強度及光量來控制從發光元件7所發光的雷射光La之輸出之控制電路等之電子構件;該電子構件係穿透配線而電性連接於發光元件7及受光元件8。像這樣的光電轉換裝置3,例如,其係藉由被配置在半導體基板6和光插座2之間的接合劑(例如,熱/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等之公知的固定手段而被安裝於光插座2,並與光插座2一起構成光模組1的方式而成。
又,如圖1所示,光纖5之端面5a側的指定長度的部位為與保持該部位之圓筒狀的套接管(ferrule)9一起能夠著脫地安裝在被形成於光插座2之筒狀的光纖安裝部4內。在該安裝之狀態下,在光纖5中之端面5a側的部位(被收容於光纖安裝部4內的部位),其係變成平行於半導體基板6。另外,光纖5可以是單一模組光纖(single mold)及複數模組(multi-mold)光纖中之任一者。
然後,光插座2在被配置在像這樣的光電轉換裝置3和光纖5之間的狀態下,其係使發光元件7和光纖5的端面5a成為光學結合的方式。
對於該光插座2更進一步地詳述之,如圖1所示,光插座2被形成為:其所具有的各種光學面之主要部分之外形為約略長方體狀。即,如圖1~圖3所示,光插座2的主要部分係按照下端面2a、上端面2b、左端面2c、右端面2d、前端面2e及後端面2f的各面來決定大略的外形而構成。然後,將上下的下端面2a、上端面2b設為互相平行,左右的左端面2c、右端面2d亦設成互相平行。更進一步地,將上下的下端面2a、上端面2b與左右的左端面2c、 右端面2d設成相互垂直。另外,前述的光纖安裝部4係依照使之從右端面2d延伸到右方而被形成。但是,沒有必要限定於像那樣的構成,例如,在以樹脂成形光插座2的情況,也可以在左右的左端面2c、右端面2d形成為使從模具移出之離型用拔出例錐型。
如圖1所示,在光插座2的下端面2a上形成有:相對於下端面2a而言上方凹入的斷面約略梯形地形狀之第1凹部10。然後,該第1凹部10的內底面係做為:進行來自發光元件7的雷射光La之入射及向著受光元件8射出監視光M之出射的第1面S1。如圖1所示,第1面S1係被形成為使之平行於下端面2a。像這樣的第1面S1上之在圖1及圖3中的左端部附近位置上,形成有如圖1、圖3所示這樣的1個第1透鏡面11。如圖1及圖3所示,第1透鏡面11被形成為平面圓形狀,並且在發光元件7側形成有向著凸面之球面或非球面之凸透鏡面。另外,第1透鏡面11上中之光軸OA(1)較宜是與從發光元件7所射出的雷射光La(光束)之中心軸(中心光線)一致。又,光軸OA(1)的軸方向也可以是垂直於第1面S1。
像這樣的第1透鏡面11,如圖1所示,在光電轉換裝置3被安裝於光插座2的狀態下,從發光元件7所射出的雷射光La為從下方射入。接著,第1透鏡面11使得經入射的雷射光La成為準直而往光插座2的內部行進。
又,如圖1及圖2所示,以光插座2之上端面2b做為與第1面S1相反側(圖1中之上方)的第2面S2。然後,在相對於該第2面S2中第1透鏡面11而言雷射光La之行進方向側的位置(圖1中之正上位置)上,形成有反射面 14,其相對於按照向著上方而向右方傾斜這樣的第1面S1言為具有指定的第1傾斜角。如圖1所示這樣,反射面14為只由形成於第2面S2上的向下方凹入之斷面約略梯形形狀的第2凹部15之內斜面所構成。
像這樣的反射面14,如圖1所示,經入射至第1透鏡面11的發光元件7之雷射光La為以大於臨界角的入射角從圖1中的下方自光插座2的內部側起入射(內部入射)。然後,反射面14使得該經入射的發光元件7之雷射光La向著圖1中的右方全反射。
另外,反射面14之傾斜角,從設計及尺寸精度測定的簡便化之觀點來看,其可以是第1面S1當做基準(0°)於圖1中逆時鐘旋轉45°。
更進一步地,如圖1及圖2所示,發光元件7的雷射光La之反射方向側的位置(右方位置)上設置有:相對於第2面S2中的反射面14而言為向著下方的斷面約略梯形形狀之第3凹部16。
然後,以在該第3凹部16的內面中之面向反射面14的部位(具有傾斜的部位)當做光分離部17。經由反射面14所反射的發光元件7之雷射光La,從光插座2的內部側起入射至該光分離部17。然後,光分離部17將該經入射的發光元件7之雷射光La分離成:向著第1面S1之監視光M、與應結合於光纖5的端面5a之光(以下,稱為光纖結合光Lc)。
更且,又如圖1所示在光插座2的右端面2d中之面向光纖5的端面5a之位置上,形成有具備第3面S3之1個第2透鏡面12。該第2透鏡面12係與第1透鏡面11同 樣地被形成為平面圓形狀,並且在光纖5之端面5a側形成有向著凸面的球面或非球面之凸透鏡面。另外,在第2透鏡面12上之光軸OA(2)較宜是與光纖5的端面5a之中心軸一致。
如圖1所示,經由光分離部17而被分離出監視光M之光纖結合光Lc,於是從光插座2的內部側起入射至像這樣的第2透鏡面12。然後,第2透鏡面12將該經入射的光纖結合光Lc予以會聚,向著光纖5之端面5a射出。
此處,針對光分離部17詳加敘述,如圖4所示,光分離部17係藉由分割反射面18、分割穿透面19及段差面20之3個面的分割反射面18、分割穿透面19、段差面20之結合而被構成的。
具體而言,如圖4所示,分割反射面18具有相對於按照向著第2透鏡面12(第3面S3)側(圖4中之右方)傾斜於第1面S1側(圖4中之下方)這樣的第1面S1而言為傾斜之指定的第2傾斜角。又,如圖4所示,分割反射面18為於當做指定的分割方向之分割反射面18的傾斜方向(第2傾斜角方向)上設定等間隔加以分割配置而成。更具體地來說,分割反射面18係由在與前述傾斜方向及分割反射面18的面法線方向垂直的方向(圖4中垂直於紙面的方向)形成長條狀的複數個帶狀的反射面部181所構成;各反射面部181,全體皆位於具有前述第2傾斜角之同一個傾斜平面上。另外,第2傾斜角為以第1面S1為基準(0°),於圖1中順時鐘旋轉45°。
另一方面,如圖4所示,分割穿透面19係按照使之位於非配置分割反射面18的區域(主要是反射面部181間 的間隙部)上的方式加以分割配置,而且配置成使之相對於反射面14而言為正對著發光元件7之雷射光La的反射方向。更具體地來說,分割穿透面19為由沿著反射面部181的長軸方向(圖4中之紙面垂直方向)形成長條狀的複數個帶狀的穿透面部191所構成;各穿透面部191為配置成使得它與第1面S1側中相鄰的反射面部181相連接,而且垂直於對著穿透面部191入射的雷射光La之入射方向。另外,各穿透面部191也可以是被配置成使之垂直於第1面S1。
又,如圖4所示,段差面20係被形成為:在穿透面部191與它在第2面S2側中相鄰的反射面部181之間,平行於對光分離部17射入發光元件7的雷射光La之入射方向。
在如此所構成的光分離部17,經由反射面14所反射的發光元件7之雷射光La之中,有一部分的雷射光La為以大於臨界角的入射角入射至分割反射面18,而該一部分雷射La以外之其他的一部分雷射光La為垂直入射於分割穿透面19。
然後,經入射的分割反射面18之一部分雷射光La係做為監視光,經由分割反射面18而向著第1面S1側被全反射。
另一方面,經入射到分割穿透面19之其他的一部分雷射光La係做為光纖結合光Lc,經由分割穿透面19而向著第2透鏡面12側垂直穿透。此時,由於是垂直穿透的緣故,所以光纖結合光Lc不產生曲折。
又,此時,段差面20由於是被形成為平行於雷射光 La的入射方向,所以不會發生向該段差面20射入之雷射光La的入射。
回到圖1及圖2,挾著第3凹部16內的空間(空氣層)而與第3凹部16的內面中之光分離部17相對向的部位(右內側面)為穿透面21。在此穿透面21中,經由光分離部17所分離的光纖結合光Lc係經過第3凹部16內的空間垂直射入。又,穿透面21使得經入射的光纖結合光Lc向著第2透鏡面12而垂直地穿透。此時,由於是垂直穿透,因而光纖結合光Lc不發生曲折。
又,如圖1及圖3所示,在圖1及圖3中之第1面S1上的右端部附近位置形成有1個第3透鏡面13。如圖1及圖3所示,第3透鏡面13為與第1透鏡面11同樣地形成平面圓形狀,並且在受光元件8側形成向著凸面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凸透鏡面。另外,在第3透鏡面13上中之光軸OA(3)的軸方向也可以是垂直於第1面S1。
在像這樣的第3透鏡面13,經由分割反射面18全反射的監視光M係如圖1所示這樣地從光插座2的內部側射入。又,第3透鏡面13將射入內部的監視光M會聚而使之向著受光元件8射出。
基於以上的構成,由於能夠藉由反射面14將射入第1面S1的發光元件7之雷射光La予以反射,進而藉由光分離部17的分割反射面18之反射及光分離部17的分割穿透面19之穿透而分離成監視光M和光纖結合光Lc;並能夠使監視光M從第1面S1射出受光元件8側使光纖結合光Lc從第3面S3射出光纖5的端面5a側的緣故,所以能夠簡便地執行監視光M之取得、及在光纖5的端面5a 中之光纖結合光Lc之向沿著半導體基板6的方向之取出。
又,此時,藉由將分割穿透面19予以分割配置,可以如圖5(a)所示這樣,使得與光纖結合光Lc的行進方向垂直之斷面形狀全體成為近似圓形。另外,同圖中之光纖結合光Lc的斷面形狀為在光纖5的端面5a上之光點形狀。同圖中之X軸方向為表示:在光纖5的端面5a之徑向中之反射面部181的長軸方向;又,同圖中之Y軸方向為表示:光纖5的端面5a之徑向中與反射面部181之長軸方向垂直的方向。又,在圖5(b)中顯示光纖5之端面5a的假定YZ平面上之光纖結合光Lc的強度分布。同圖中之Z軸方向為表示端面5a的面法線方向(換言之,光纖結合光Lc的入射方向)。再者,由於能夠取得像這樣的光纖結合光Lc,因而在光纖5即使產生關於徑向之某種程度的位置偏差,亦可以防止光的結合效率之顯著降低的緣故,所以能夠適當且正確地進行帶有監視的光傳訊。又,藉由確保像這樣的適當且正確的光傳訊,可以緩和光纖5相對於光插座2之位置精度。
更且,基於本實施形態的構成,在經由將分割反射面18配置在同一平面上,使用射出成形模具以樹脂成形光插座2的情況下,於模具加工之際,可以在分割反射面18之形狀轉印面間,於使用工具(車刀(bite)等)前後(圖2中之上、下)藉由長條狀溝加工而形成分割穿透面19及段差面20的形狀轉印面。藉由如此,可以簡便迅速且廉價地得到寸精度良好的模具。又,藉由使在像這樣的情況下成為不可避免的段差面20平行於光路地形成,可以使得段差面20對於光學性能的影響變成極少。
更進一步地,又,藉由第1透鏡面11及第2透鏡面12,能夠以良好效率執行發光元件7和光纖5的端面5a之光學結合,並且藉由第3透鏡面13能夠效率良好地將監視光M與受光元件8予以結合。
又,藉由使第1透鏡面11為依照將入射的雷射光La轉換成一定的光束徑之準直光(平行光)的方式被形成而成,就能夠在光插座2的內部中僅處理準直光。藉由如此,即使於光插座2產生準直光之雷射光La、光纖結合光Lc、監視光M的行進方向之尺寸誤差,亦可以適當且正確地確保:光纖5的端面5a和受光元件8之結合光量(換言之,即結合效率)、以及光纖5和受光元件8之入射光的集光點之位置。結果,就能夠維持光學性能、並能夠緩和光插座2之尺寸精度而提高製造容易性。
另外,在反射面14上及分割反射面18上,可以視需要形成由光反射率高的金屬(例如,Al、Ag、Au)之薄膜等所構成反射膜,然而以刪減構件點數為優先的情況下,如前述較宜是採用只利用全反射之構成。
又,從設計之簡便化及光結合效率之安定性之提昇的觀點來看,較佳者為使之在垂直於長軸方向之方向互相為同幅地形成各穿透面部191,並且使之以等間隔被形成於分割方向。
(變異例)
其次,參照圖6~圖9說明本實施形態的變異例。
本變異例中之光模組1及光插座2為透鏡陣列型,並具備有如圖1~圖5所示的光模組1及光插座2的主要構成,更且對應於帶有監視的光傳訊之多波道化而成之物。
亦即,在本變異例中,光電轉換裝置3之發光元件7及受光元件8為沿著圖6中垂直紙面方向形成複數個(12個)整列而成者。又,在本變異例中,光纖5為沿著與發光元件7及受光元件8的整列方向相同方向,且與發光元件7及受光元件8相同數目的整列配置而成。另外,在圖6中,各光纖5為在收納多芯統整型的連接器29內的狀態,經由公知的安裝手段而安裝於光插座2。
又,隨著像這樣的光電轉換裝置3及光纖5之構成而定,光插座2為依照可形成得到各發光元件7-各光纖5間之光路及各發光元件7-各受光元件8間之光路的方式,並使之在圖6的垂直紙面方向之尺寸為大於基本構成而被形成。具體而言,第1面S1~第3面S3、反射面14及光分離部17為依照可形成得到各發光元件7之個別的雷射光La之光路的方式,並使之大於圖6的紙面長軸方向而被形成。又,亦在發光元件7、光纖5的端面5a及受光元件8的各個對應位置上,各形成有與發光元件7、光纖5及受光元件8相同數目之第1透鏡11~第3透鏡13。
根據本變異例,可以將各發光元件7之個別的雷射光La分離成光分離部17中各發光元件7之個別的光纖結合光Lc與監視光M,可以得到各光纖結合光Lc之個別如圖5(a)所示這樣的光點形狀的緣故,所以能夠簡便且適當正確地執行帶有監視的多波道之光傳訊。
《實施例1》
其次,針對做為本實施形態的實施例之光分離部17的2個具體的構成例加以說明。
首先,圖10(a)為使反射面部181形成對第1面S1順 時針旋轉45°傾斜角,又,使穿透面部191成為垂直於第1面S1的方式形成,更進一步地使反射面部181中之垂直於第1面S1的方向之尺寸a、與穿透面部191的在同方向之尺寸b之比率a:b設為1:1而形成者。
在像這樣的情況下,可以如圖10(b)所示這樣,將相鄰位置的反射面部181和穿透面部191的群組中之光的反射率和穿透率各設為50%。
其次,圖11(a)為與圖10(a)同樣地使反射面部181形成對第1面S1順時針旋轉45°的傾斜角,並使穿透面部191垂直於第1面S1的方式形成,進而並將反射面部181中的垂直於第1面S1的方向之尺寸a、與穿透面部191的在同方向的尺寸b之比率a:b設為1:3而形成者。
在像這樣的情況下,可以如圖11(b)所示,將相鄰位置的反射面部181和穿透面部191的群組中之光的反射率設為25%,將穿透率設為75%。
(第2實施形態)
其次,對於本發明有關的光插座及具備它之光模組的第2實施形態,以和第1實施形態之差異為中心參照圖12~圖14加以說明。
如圖12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中,分割反射面18的分割方向為垂直於第1面S1的方向(圖12中之縱向)。
又,如圖12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中,穿透面部191為在第1面S1側與相鄰的反射面部181相連接,並且在第2面S2側亦與相鄰的反射面部181相連接著。
其他的構成及可適用的變異例,由於是和第1實施形態相同樣,所以就省略其詳細說明。
根據本實施形態,由於藉由使反射面部181和穿透面部191相連接可以只依光學上為必要的面而定來構成光分離部17(可以除去第1實施形態的段差面20)的緣故,所以在使用模具以樹脂成形光插座2的情況下,能夠抑制光分離部17和模具之接觸面積並確保良好的離型性。又,可以達成在光分離部17中的光纖結合光Lc之穿透方向的尺寸之短縮化。
《實施例2》
其次,對於做為本實施形態的實施例之光分離部17的2個具體的構成例加以說明。
首先,圖13(a)為使反射面部181形成對第1面S1順時針旋轉45°的傾斜角,又,使穿透面部191成為垂直第1面S1的方式來形成,更進一步地將反射面部181中之垂直於第1面S1的方向之尺寸a、與穿透面部191的在同方向之尺寸b之比率a:b設為1:1而形成者。
在像這樣的情況下,可以如圖13(b)所示這樣,將相鄰的反射面部181和穿透面部191的群組中之光的反射率和穿透率個別設為50%。
其次,圖14(a)為與圖13(a)同樣地使反射面部181形成對第1面S1順時針旋轉45°之傾斜角,並且使穿透面部191成為垂直於第1面S1的方式來形成,進而將反射面部181中之垂直於第1面S1的方向之尺寸a、與穿透面部191的在同方向的尺寸b之比率a:b設為1:3而形成者。
在像這樣的情況下,可以如圖14(b)所示這樣將相鄰的反射面部181和穿透面部191的群組中之光的反射率設為25%,將穿透率設為75%。
(第3實施形態)
其次,對於本發明有關的光插座及具備它之光模組的第3實施形態,以和第1實施形態之差異為中心,參照圖15及圖16進行說明。
如圖15(a)之縱斷面圖及圖15(b)之左側面圖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中,分割反射面18之分割方向為與分割反射面18之傾斜方向(第2傾斜角方向)及面法線方向垂直的方向。
又,如圖15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中之分割反射面18為在傾斜方向由長條狀的複數個反射面部181所構成。
更進一步地,如圖15所示,分割穿透面19為由:依照使之在垂直於第1面S1的方向成為長條狀並且垂直於光纖結合光Lc的入射方向的方式所配置之複數個穿透面部191所構成。
更進一步地,又,如圖15所示,在穿透面部191和與它相鄰的反射面部181之間,形成有:平行於發光元件7的雷射光La的相對於光分離部17之入射方向的段差面20。
另外,在圖15中,分割穿透面19為形成在與分割反射面18的左端部之相同位置,然而也可以如圖16所示這樣,將分割穿透面19形成在與分割反射面18的右端部之相同位置。
其他的構成及可適用的變異例,由於是和第1實施形態相同,所以省略其詳細說明。
根據本實施形態,由於能夠將各反射面部181配置於同一傾斜平面上,並且能夠將各穿透面部191配置於同一 垂直平面上的緣故,所以設計就變容易了;又,藉由使之平行於光路地形成段差面20,因而可以將段差面20對於光學性能的影響變為極少。
(第4實施形態)
其次,對於本發明有關的光插座及具備它之光模組的第4實施形態,以和第1實施形態之差異為中心,參照圖17~圖26加以說明。
如圖17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中,第1透鏡面11為依照:將雷射光La會聚形成準直光以外的會聚光而向著反射面14行進的方式而成,來代替如第1實施形態之使雷射光La成為準直。
更具體地來說,在圖17的構成中,第1透鏡面11為依照將從發光元件7到達的雷射光La轉換成光束徑按照行進方向往前逐漸增加這樣的會聚光的方式構成。像這樣的本實施形態之構成,也可以藉由將第1透鏡面11的正電力(power)相對於第1實施形態的構成而言更弱化等而予以實現。
在此,圖18(a)~(c)為顯示在像這樣的本實施形態之構成中,光纖結合光Lc的光路上相互不同的位置中之光纖結合光Lc的光束點形狀之模擬結果之圖。具體而言,圖18(a)為顯示在圖17中於穿透面21的正後方光路上之假定的平面Sa上中之光纖結合光Lc的光點形狀之圖。又,圖18(b)為顯示在圖17中於第2透鏡面12的正前方光路上之假定的平面Sb上之光纖結合光Lc的光點形狀之圖。另外,圖18(c)為顯示在光纖5的端面5a上之光纖結合光Lc的光點形狀之圖。
如圖18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中,反映分割穿透面19在分割後(圖18(a))明確地被切割分隔成短柵狀的光纖結合光Lc之光點形狀,形狀改變而成為愈在行進前方(光纖5側)則短柵彼此之間隔愈狹窄(圖18(b)),最後成為在光纖5的端面5a上無切割分隔之完全單一的圓形光點(圖18(c))。這是由於在第1透鏡面11中被轉換成隨著雷射光La之行進而擴大徑尺寸這樣的會聚光(非準直光)所致。
又,藉由採用像這樣的非準直光,根據本實施形態,如圖19所示這樣,將在光纖5的端面5a中之光纖結合光Lc的強度分布形成按照從中心軸側(最大強度側)向周邊側依序逐漸減低強度這樣的形狀。像這樣的強度分布成為與以光分離部17分離之前(也包括從發光元件7被射出的時點)的雷射光La之強度分布幾乎相似的形狀。
根據像這樣的本實施形態之構成,能夠將結合效率更進一步地比第1實施形態還向上提昇,又,能夠更有效地緩和:伴隨著對於光纖5的徑向之位置偏差而來的光結合效率之減低。另外,由於光強度之均一化,因而能夠緩和:在彎曲光纖5來使用的情況下之放射損失(彎曲損失)。因此,能夠更適當且正確地執行帶有監視的光傳訊。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由於使得光纖結合光Lc隨著行進而擴大徑尺寸的緣故,因而即使在第2透鏡面12上產生異物之附著及形成傷害的情況,亦能夠減低在第2透鏡面12上之對於光纖結合光Lc的光點之異物/傷害的面積占有率。因此,能夠有效地緩和第2透鏡面12上之異物/傷對於結合效率的影響。
另外,在本實施形態中也可以適用如以下所示這樣的 各種之變異例。
(第1變異例)
例如,如圖20(a)的斷面圖及圖20(b)的右側面圖所示,於透鏡陣列型的構成中也可以使用和圖17同樣的非準直光。
另外,本變異例之具體的構成,除了第1透鏡面11的面形狀以外皆與第1實施形態的變異例(參照圖6~圖9)相同,因而省略其詳細說明。
根據本變異例,由於基於複數個發光元件7之個別的雷射光La之複數個光纖5的個別的光纖結合光Lc,可以是各個呈現如圖18所示這樣光點形狀,所以能夠比第1實施形態的變異例更適切地執行帶有監視的多波道之光傳訊。
(第2變異例)
又,如圖21之構成所示這樣,第1透鏡面11可以將從發光元件7到達的雷射光La轉換成光束徑按照行進方向往前逐漸減少這樣的會聚光(非準直光)。像這樣的本變異例之構成,可以藉由藉由將第1透鏡面11的正電力(power)相對於第1實施形態之構成而言更強化等而予以實現。
在此處,圖22(a)~(c)為顯示在像這樣的本變異例之構成中,光纖結合光Lc之光路上的相異位置中之光纖結合光Lc的光束點形狀之模擬結果之圖。具體而言,分別是:圖22(a)顯示在圖21中穿透面21之正後的光路上假定的平面Sa上之光點形狀,圖22(b)顯示在圖21中第2透鏡面12之正前的光路上假定的平面Sb上之光點形狀, 圖22(c)顯示光纖5的端面5a上之光點形狀。
如圖22所示這樣,即使在本變異例中也是和圖18同樣地,可以使得在穿透分割穿透面19後被切割分隔成短柵狀的光纖結合光Lc之光點形狀,最後在光纖5的端面5a上完全成為單一的圓形光點。
根據本變異例,由於能夠和圖17之構成同樣地改善在光纖5之端面5a的光纖結合光Lc之強度分布的緣故,所以能夠比第1實施形態更適當且正確地執行帶有監視之光傳訊。
(第3變異例)
另外,第2變異例所示的非準直光(按照行進而縮徑之會聚光)亦可適用如圖23(a)的斷面圖及圖23(b)之右側面圖所示這樣的透鏡陣列型之構成。
根據本變異例,由於能夠使得基於複數個發光元件7之各個雷射光La的複數個光纖5之各個光纖結合光Lc分別呈現如圖22所示這樣的光點形狀的緣故,所以能夠比第1實施形態之變異例更適切地執行帶有監視的多波道之光傳訊。
(第4變異例)
更進一步地,又,由於第2變異例所示的非準直光在到達第2透鏡面12之前有效地被會聚,所以有時在第2透鏡面12中沒有為了將光纖的端面5a之結合而需要一氣呵成地會聚的必要性之情況。在此情況下,就不需要對第2透鏡面12賦予大的電力(power),因而可以使面形狀簡素化(近似平面)。因而,發展像這樣的考量是本變異例的構成。
亦即,如圖24所示這樣,在本變異例的構成中適用隨著第2變異例相同之行進而縮徑之非準直光之外,第3面S3亦被形成於沒有第2透鏡面12的平面。
在此處,圖25(a)~(c)為顯示在像這樣的本變異例之構成中,光纖結合光Lc之光路上的相異位置中之光纖結合光Lc的光束點形狀之模擬結果之圖。具體而言,分別是:圖25(a)顯示在圖24中穿透面21的正後的光路上之假定平面Sa上之光點形狀,而圖25(b)顯示在圖24中第3面S3之正前的光路上之假定平面Sb上之光點形狀,圖25(c)顯示在光纖5的端面5a上之光點形狀。
如圖25所示這樣,在本變異例中也是和圖18同樣地能夠將穿透分割穿透面19後切割分隔成短柵狀的光纖結合光Lc之光點形狀,最後在光纖5的端面5a上形成完全單一的圓形光點。
根據本變異例,由於不要第2透鏡面12的緣故,因而能夠比第1實施形態還更適當且正確地執行帶有監視的光傳訊,並且可以藉由形狀之簡素化而刪減成本。
(第5變異例)
又,未設置如第4變異例所示之第2透鏡面12的構成,亦可以適用於如圖26(a)、(b)所示之透鏡陣列型的構成。
另外,本發明未限定於前述之實施形態,因而在不損害本發明的特徴之限度內可以進行各種的變更。
例如,前述的各實施形態所示之準直光及非準直光可以取代第1透鏡面11的面形狀,或者除了面形狀之外,藉由調整自發光元件7而來的雷射光La之出射角等來實 現。
1‧‧‧光模組
2‧‧‧光插座
2a‧‧‧下端面
2b‧‧‧上端面
2c‧‧‧左端面
2d‧‧‧右端面
2e‧‧‧前端面
2f‧‧‧後端面
3‧‧‧光電轉換裝置
4‧‧‧光纖安裝部
5‧‧‧光纖
5a‧‧‧端面
6‧‧‧半導體基板
7‧‧‧發光元件
8‧‧‧受光元件
9‧‧‧套接管
10‧‧‧第1凹部
11‧‧‧第1透鏡面
12‧‧‧第2透鏡面
13‧‧‧第3透鏡面
14‧‧‧反射面
15‧‧‧第2凹部
16‧‧‧第3凹部
17‧‧‧光分離部
18‧‧‧分割反射面
19‧‧‧分割穿透面
20‧‧‧段差面
21‧‧‧穿透面
29‧‧‧連接器
181‧‧‧反射面部
191‧‧‧穿透面部
La‧‧‧雷射光
Lc‧‧‧光纖結合光
M‧‧‧監視光
OA(1)、OA(2)、OA(3)‧‧‧光軸
S1‧‧‧第1面
S2‧‧‧第2面
Sa、Sb‧‧‧平面
圖1為顯示本發明有關的光插座及光模組的第1實施形態之概略構成圖。
圖2為圖1所示之光插座之平面圖。
圖3為圖1所示之光插座之仰視圖。
圖4為顯示第1實施形態中之光分離部的主要部位的放大斷面圖。
圖5為在第1實施形態中:圖5(a)為顯示光纖的端面中之光纖結合光的光點形狀之圖,圖5(b)為顯示光纖的端面中之光纖結合光的強度分布之圖。
圖6為顯示第1實施形態的變異例之概略構成圖。
圖7為圖6所示之光插座之平面圖。
圖8為圖6所示之光插座之仰視圖。
圖9為圖6所示之光插座之右側面圖。
圖10(a)及圖10(b)為顯示在第1實施形態的實施例中之第1具體構成例之圖。
圖11(a)及圖11(b)為顯示在第1實施形態的實施例中之第2具體構成例之圖。
圖12為顯示本發明有關的光插座及光模組之第2實施形態之主要部位的構成圖。
圖13(a)及圖13(b)為顯示在第2實施形態的實施例中之第1具體構成例之圖。
圖14(a)及圖14(b)為顯示在第2實施形態的實施例中之第2具體構成例之圖。
圖15(a)及圖15(b)為顯示本發明有關的光插座及光模 組之第3實施形態的主要部位的構成圖。
圖16為顯示第3實施形態的變異例之主要部位的構成圖。
圖17為顯示本發明有關的光插座及光模組之第4實施形態的概略構成圖。
圖18(a)、圖18(b)及圖18(c)為顯示在第4實施形態中,光纖結合光之光路上的相異位置中的光纖結合光之光點形狀(斷面形狀)的變化之模擬圖。
圖19為顯示第4實施形態中光纖的端面之光纖結合光的強度分布之圖。
圖20(a)及圖20(b)為顯示第4實施形態的第1變異例之概略構成圖。
圖21為顯示第4實施形態的第2變異例之概略構成圖。
圖22(a)、圖22(b)及圖22(c)為顯示第4實施形態的第2變異例中光纖結合光的光路上相異位置中光纖結合光的光點形狀之變化的模擬圖。
圖23(a)及圖23(b)為顯示第4實施形態的第3變異例之概略構成圖。
圖24為顯示第4實施形態的第4變異例之概略構成圖。
圖25(a)、圖25(b)及圖25(c)為顯示第4實施形態的第4變異例中光纖結合光的光路上相異位置中之光纖結合光的光點形狀的變化之模擬圖。
圖26(a)及圖26(b)為顯示第4實施形態的第5變異例之概略構成圖。
17‧‧‧光分離部
18‧‧‧分割反射面
19‧‧‧分割穿透面
20‧‧‧段差面
181‧‧‧反射面部
191‧‧‧穿透面部
La‧‧‧雷射光
Lc‧‧‧結合光
M‧‧‧監視光

Claims (14)

  1. 一種光插座,特徵在於,其係配置於在基板上安裝有發光元件及接受用以監視從該發光元件所發光的光之監視光的受光元件之光電轉換裝置、光纖之間,並且能夠與前述發光元件和前述光纖之端面光學結合;前述光插座係具備:光插座本體中之第1面,其係進行從前述發光元件而來的前述光之入射、及前述監視光之向著前述受光元件射出的出射;反射面,其係依照使之相對於前述第1面而言具有指定的第1傾斜角,且入射到前述第1面之前述發光元件的前述光為從前述光插座本體的內部側入射的方式被形成於該第1面之相反側的前述光插座本體中之第2面,並將經入射的前述發光元件之光予以反射;凹部,其係依照相對前述第2面中之前述反射面而言為凹的方式,被設置於前述發光元件的光之反射方向側的位置;光分離部,其係形成凹部之內面的一部分,讓經由前述反射面所反射的前述發光元件之光從前述光插座本體的內部側入射,並將該經入射的光分離成:向著前述第1面的前述監視光及應結合於前述光纖的端面的光;以及前述光插座本體中之第3面,其係執行使得經由光分離部所分離的應結合於前述光纖的端面的光向著前述光纖的端面射出之出射;前述光分離部係具有:分割反射面,其係具有相對於前述第1面而言為傾斜的 指定之第2傾斜角且於指定的分割方向設定指定的間隔加以分割配置而成,以讓經由前述反射面所反射的前述發光元件的光中之一部分光入射,並將該經入射的一部分光做為前述監視光而予以反射;以及分割穿透面,其係使之位於非配置分割反射面的區域加以分割配置,並被配置成使其相對於前述反射面而言為正對著前述發光元件的光之反射方向,而讓經由前述反射面所反射之前述發光元件的光中之前述一部分光以外之其他的一部分光入射,使該入射之其他的一部分光穿透,做為應結合於前述光纖的端面之光並朝向前述第3面側;前述光插座本體係具備:穿透面,其係形成於前述凹部的內面中之前述光分離部之相對向的部位,讓經由前述分割穿透面所穿透的應結合於前述光纖之端面的光經過前述凹部內的空間而入射,使該入射的光穿透前述第3面側。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插座,其中前述分割方向為前述分割反射面的傾斜方向;前述分割反射面係由在前述傾斜方向及垂直於前述分割反射面的面法線方向的方向形成長條狀的複數個反射面部所構成;前述分割穿透面係沿著前述反射面部的長軸方向形成長條狀的複數個穿透面部所構成;前述穿透面部係依照使之在前述第1面側中與其相鄰的前述反射面部連接並且垂直於前述穿透面部的前述其他的一部分光之入射方向的方式配置;在前述穿透面部、及在前述第2面側中與其相鄰的前述 反射面部之間,沿著對於前述光分離部的前述發光元件之光的入射方向形成有段差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插座,其中前述分割方向為垂直於前述第1面的方向;前述分割反射面係由在該傾斜方向及垂直於面法線方向的方向形成長條狀的複數個反射面部所構成;前述分割穿透面係由沿著前述反射面部的長軸方向形成長條狀的複數個穿透面部所構成;前述穿透面部係被配置成:使之與其相鄰的前述反射面部連接並且垂直於前述穿透面部之前述其他的一部分光之入射方向。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插座,其中前述分割方向為與前述分割反射面的傾斜方向及面法線方向呈垂直的方向;前述分割反射面係由在前述傾斜方向之長條狀的複數個反射面部所構成;前述分割穿透面係由複數個穿透面部所構成,該複數個穿透面部為配置成:在垂直於前述第1面的方向形成長條狀並且垂直於前述其他的一部分光之入射方向;在前述穿透面部及與其相鄰的前述反射面部之間係在對前述光分離部之前述發光元件的光之入射方向形成有段差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4項中任一項之光插座,其中前述第2傾斜角係使得經由前述反射面所反射的前述一部分光為以大於臨界角的射角入射這樣的角度。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4項中任一項之光插座,其中前述複數個穿透面部係相互同幅地被形成在垂直於長軸方向的方 向中,並且等間隔地被形成於前述分割方向。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4項中任一項之光插座,其在前述第1面形成有將前述發光元件的光向著前述反射面入射的第1透鏡面;在前述第3面形成有將應結合於前述光纖之端面的光向著前述光纖的端面射出之第2透鏡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光插座,其係配置有由沿著前述反射面部的長軸方向複數個整列的前述發光元件而成者來做為前述光電轉換裝置;前述光纖係依照沿著前述反射面部的長軸方向配置複數個整列的方式來設置;前述第1透鏡面及前述第2透鏡面係沿著前述反射面部的長軸方向形成複數個整列。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光插座,其係在前述第1面形成有將前述監視光向著前述受光元件射出之第3透鏡面。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光插座,其中前述第1面係使前述發光元件的光成為準直光而向著前述反射面行進。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光插座,其中前述第1面係使得前述發光元件的光成為光束徑按照行進方向往前改變這樣的光而向著反射面行進。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光插座,其中前述第1面係使得前述發光元件的光成為光束徑按照行進方向往前逐漸增加這樣的光而行進。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光插座,其中前述第1面係使得前述發光元件光成為光束徑是按照行進方向往前逐漸減少 這樣的光而行進。
  14. 一種光模組,其特徵在於,具備: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3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光插座、及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8項中所記載之光電轉換裝置。
TW101141778A 2011-12-02 2012-11-09 Optical socket and its light module TWI6009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64644 2011-12-02
JP2012224086A JP6134934B2 (ja) 2011-12-02 2012-10-09 光レセプタクル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光モジュ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1658A TW201331658A (zh) 2013-08-01
TWI600937B true TWI600937B (zh) 2017-10-01

Family

ID=48535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41778A TWI600937B (zh) 2011-12-02 2012-11-09 Optical socket and its light module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057852B2 (zh)
EP (1) EP2787379B1 (zh)
JP (1) JP6134934B2 (zh)
CN (1) CN103959122B (zh)
TW (1) TWI600937B (zh)
WO (1) WO20130807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02596B2 (ja) * 2010-10-28 2015-04-15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レンズアレイ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光モジュール
JP5920813B2 (ja) * 2011-12-02 2016-05-18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光モジュール
JP6134934B2 (ja) * 2011-12-02 2017-05-31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光レセプタクル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光モジュール
CN203149147U (zh) * 2013-04-03 2013-08-21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器件及光模块
JP6353196B2 (ja) * 2013-05-15 2018-07-04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光レセプタクルおよび光モジュール
JP6205194B2 (ja) * 2013-07-08 2017-09-27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光レセプタクルおよび光モジュール
JP6289830B2 (ja) * 2013-07-23 2018-03-07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光レセプタクルおよび光モジュール
TW201504703A (zh) * 2013-07-25 2015-02-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光耦合模組、光電轉換裝置及光纖耦合連接器
CN105612456B (zh) * 2013-10-09 2019-07-23 安费诺富加宜(亚洲)私人有限公司 光学模块、包括光学模块的组件和制造光学模块的方法
JP6357320B2 (ja) * 2014-02-21 2018-07-11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光レセプタクルおよび光モジュール
JP6359848B2 (ja) * 2014-03-18 2018-07-18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光レセプタクル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光モジュール
US9470857B2 (en) * 2014-06-13 2016-10-18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ptical module with beam splitter on reflecting surface
JP6461509B2 (ja) 2014-08-04 2019-01-30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光レセプタクルおよび光モジュール
JP6402029B2 (ja) * 2014-12-25 2018-10-10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測定方法
CN104597576A (zh) * 2015-01-19 2015-05-06 武汉锐奥特科技有限公司 用在并行光模块上的带发射光功率监控的注塑光学结构
JP6555681B2 (ja) 2015-01-28 2019-08-07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光レセプタクルおよび光モジュール
JP6532236B2 (ja) * 2015-01-28 2019-06-19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光レセプタクルおよび光モジュール
JP6621241B2 (ja) 2015-02-02 2019-12-18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光モジュール
JP6548119B2 (ja) 2015-10-02 2019-07-24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光レセプタクルおよび光モジュール
JP6676412B2 (ja) * 2016-03-03 2020-04-08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光レセプタクル、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光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17181562A (ja) * 2016-03-28 2017-10-05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光レセプタクル、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光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N106094127A (zh) * 2016-08-18 2016-11-09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光模块
CN106597614A (zh) * 2016-12-15 2017-04-26 武汉联特科技有限公司 单光口多路并行光接收耦合系统组件封装装置及其系统
US10466427B2 (en) * 2017-03-14 2019-11-05 Finisar Corporation Optical module with integrated lens
CN106950658B (zh) * 2017-04-26 2019-01-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收发组件
JP2018205423A (ja) * 2017-05-31 2018-12-27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光レセプタクルおよび光モジュール
JP2019008243A (ja) * 2017-06-28 2019-01-17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光レセプタクルおよび光モジュール
JP6943660B2 (ja) * 2017-07-14 2021-10-06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光レセプタクルおよび光モジュール
CN107589488A (zh) * 2017-09-25 2018-01-16 中航海信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透镜光纤阵列及并行光收发模块
JP7096525B2 (ja) * 2018-07-06 2022-07-0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レンズアレイ素子及び光ファイバーコネクター
CN109239860A (zh) * 2018-09-10 2019-01-18 合肥嘉东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的多路光收发耦合模块
WO2021103958A1 (zh) * 2019-11-25 2021-06-03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
US11493707B2 (en) * 2021-03-31 2022-11-08 Enplas Corporation Optical receptacle and optical module
CN115201977B (zh) * 2022-08-09 2023-08-08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510807A (en) * 2003-05-29 2005-03-16 J S T Mfg Co Ltd Optical socket
US7050678B1 (en) * 1998-08-28 2006-05-23 Fujikura Ltd. Optical module, optical element attachment method, and receptacle-fitted optical module
JP2007171427A (ja) * 2005-12-21 2007-07-05 Enplas Corp 光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光コネクタ
TW200831969A (en) * 2006-10-25 2008-08-0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Optical outlet
JP2011211152A (ja) * 2009-12-22 2011-10-20 Enplas Corp レンズアレイ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光モジュー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40721B2 (ja) * 1995-08-30 2000-05-1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光結合モジュール
US5742720A (en) 1995-08-30 1998-04-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coupling modul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US6368890B1 (en) 1999-05-05 2002-04-09 Mitel Semiconductor Ab Top contact VCSEL with monitor
US6913400B2 (en) * 2000-11-03 2005-07-05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Optoelectric module for multi-fiber arrays
JP2004221420A (ja) 2003-01-16 2004-08-05 Hitachi Metals Ltd 光モニター、光モニターアレイ、光モニターを用いた光システム、およびフォトダイオード
US7254296B2 (en) * 2003-01-16 2007-08-07 Sae Magnetics (Hong Kong) Limited Apparatus for improved fiber optic coupling efficiency
WO2006123777A1 (ja) * 2005-05-19 2006-11-23 Fujikura Ltd. コネクタホルダ、コネクタホルダ付き光電気変換器、光コネクタ固定構造、およびコネクタホルダの組立方法
WO2007128118A1 (en) * 2006-05-05 2007-11-15 Reflex Photonics Inc. Optically-enabled integrated circuit package
JP2008151894A (ja) 2006-12-15 2008-07-03 Enplas Corp 光学素子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光モジュール用ホルダ、光モジュールならびに光コネクタ
CN101794005B (zh) * 2007-03-12 2013-12-18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光学块增强件和光学块以及使用它们的光模块
JP2008257094A (ja) * 2007-04-09 2008-10-23 Hitachi Cable Ltd 光伝送モジュール及び光パッチケーブル
KR20100133944A (ko) * 2008-03-26 2010-12-22 스미토모 덴키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전 변환 모듈 및 그 조립 방법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광전 대응 정보 처리 기기
JP5397209B2 (ja) * 2009-01-08 2014-01-22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モジュール
JP5025695B2 (ja) 2009-08-07 2012-09-12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光モジュール
CN102667565B (zh) 2009-12-22 2015-05-13 恩普乐股份有限公司 透镜阵列以及具备该透镜阵列的光学模块
JP6134934B2 (ja) * 2011-12-02 2017-05-31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光レセプタクル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光モジュール
JP6353196B2 (ja) * 2013-05-15 2018-07-04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光レセプタクルおよび光モジュール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50678B1 (en) * 1998-08-28 2006-05-23 Fujikura Ltd. Optical module, optical element attachment method, and receptacle-fitted optical module
TW200510807A (en) * 2003-05-29 2005-03-16 J S T Mfg Co Ltd Optical socket
JP2007171427A (ja) * 2005-12-21 2007-07-05 Enplas Corp 光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光コネクタ
TW200831969A (en) * 2006-10-25 2008-08-0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Optical outlet
JP2011211152A (ja) * 2009-12-22 2011-10-20 Enplas Corp レンズアレイ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光モジュー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59122A (zh) 2014-07-30
EP2787379B1 (en) 2018-10-31
CN103959122B (zh) 2016-07-06
US9057852B2 (en) 2015-06-16
TW201331658A (zh) 2013-08-01
EP2787379A1 (en) 2014-10-08
US20140328558A1 (en) 2014-11-06
EP2787379A4 (en) 2015-07-29
JP2013137507A (ja) 2013-07-11
WO2013080783A1 (ja) 2013-06-06
JP6134934B2 (ja) 2017-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0937B (zh) Optical socket and its light module
TWI601992B (zh) 光插座以及光模組
TWI612353B (zh) 光插座及具備它之光模組
JP6289830B2 (ja) 光レセプタクルおよび光モジュール
US9423293B2 (en) Optical receptacle and optical module
TWI609205B (zh) Optical socket and light module with it
CN108780197B (zh) 光插座、光模块及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US9971106B2 (en) Optical receptacle and optical module
JP5675408B2 (ja) 光通信モジュール及び光結合部材
JP2016139034A (ja) 光レセプタクルおよび光モジュール
US9726835B2 (en) Optical receptacle and optical module
TWI608263B (zh) Optical socket and light module with it
CN112114404A (zh) 一种阵列光纤输出激光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