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95929B - 塗布方法、塗布裝置、製造方法及製造裝置 - Google Patents

塗布方法、塗布裝置、製造方法及製造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95929B
TWI595929B TW104119271A TW104119271A TWI595929B TW I595929 B TWI595929 B TW I595929B TW 104119271 A TW104119271 A TW 104119271A TW 104119271 A TW104119271 A TW 104119271A TW I595929 B TWI595929 B TW I59592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photocurable resin
coating
moving
nozz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192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09271A (zh
Inventor
藤原五男
高本徳男
永田義寿
中川優志
早野一臣
小川康一
Original Assignee
平田機工股份有限公司
迪睿合電子材料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54835420&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TWI595929(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平田機工股份有限公司, 迪睿合電子材料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平田機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092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092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959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9592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2/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delivery;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spray area
    • B05B12/08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delivery;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spray area responsive to condition of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be discharged, of ambient medium or of target ; responsive to condition of spray devices or of supply means, e.g. pipes, pumps or their drive means
    • B05B12/084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delivery;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spray area responsive to condition of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be discharged, of ambient medium or of target ; responsive to condition of spray devices or of supply means, e.g. pipes, pumps or their drive means responsive to condition of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already sprayed on the target, e.g. coating thickness, weight or patter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using adhesives
    • B32B37/1284Application of adhes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10/00Treatment by energy or chemical effects
    • B32B2310/08Treatment by energy or chemical effects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B32B2310/0806Treatment by energy or chemical effects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us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 B32B2310/0831Treatment by energy or chemical effects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us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using UV radi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0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Description

塗布方法、塗布裝置、製造方法及製造裝置
本發明主要有關將液狀的光硬化性樹脂塗布到面板的技術。
作為電視、個人電腦、攜帶式終端等的顯示器,已知有接著液晶顯示面板等圖像顯示面板和蓋板而貼合者(例如日本專利第5138820號公報)。作為貼合這些面板的接著劑,使用光硬化性樹脂是廣為人知。光硬化性樹脂係例如,塗布在蓋板表面上,與圖像顯示面板貼合。然後,向光硬化性樹脂上照射紫外線,光硬化性樹脂被硬化。
在塗布光硬化性樹脂的面板的表面上是有存在有表面高度的段差的情況。例如,在上述蓋板的情況下,在面板主體的表面周緣形成了遮光層,在存在遮光層的部分和不存在遮光層的部分的分界上產生表面高度的段差。將光硬化性樹脂的液膜塗布在蓋板的表面上的話,也會有在此表面高度的段差的部分中在液膜表面上也產生表面高度的段 差的情況。在液膜上產生了表面高度的段差狀態下貼合圖像顯示面板的話,則可能成為氣泡的混入、剝離的主要原因。在此,提出了以比遮光層的厚度厚地塗布光硬化性樹脂的方式,消除液膜表面的段差的方案(例如,日本專利第5138820號公報,日本專利第5218802號公報,日本特開2013-156641號專利公報)。
但是,僅以比遮光層的厚度厚地塗布光硬化性樹脂的方式,存在液膜表面的表面高度的段差殘留的情況。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降低起因於面板表面的表面高度的段差的液膜表面的表面高度的段差的產生。
根據本發明之其中一面向,提供一種塗布方法,乃是把液狀的光硬化性樹脂塗布到面板的表面之塗布方法,其特徵在於:在前述面板的前述表面的周邊緣部形成了表面高度的段差;前述塗布方法,包含:以具備可吐出光硬化性樹脂的狹縫狀的噴嘴的塗布頭在前述面板的前述表面上相對地移動的方式,使前述塗布頭或者前述面板之其中一方移動的移動製程;和在前述移動製程中,從前述噴嘴把前述光硬化性樹脂吐出到前述面板的前述表面的塗布製程,在前述塗布製程中,在前述面板的前述表面高度的段差中,控制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的膜厚,使得在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的液膜表面上不產生表面高度的段差。
而且,根據本發明之另一面向,提供一種塗布裝置, 是將液狀的光硬化性樹脂塗布在面板的表面上的塗布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具備可吐出光硬化性樹脂的狹縫狀的噴嘴的塗布頭;在前述面板的前述表面上相對地移動,使前述塗布頭及前述面板的至少一方移動的移動機構;和控制前述塗布頭和前述移動機構的控制單元;在前述面板的前述表面的周邊緣部形成了表面高度的段差;前述控制單元,執行:由前述移動機構使前述塗布頭及前述面板的至少一方移動的移動控制;和在前述移動控制中,從前述噴嘴吐出前述光硬化性樹脂到前述面板的前述表面的塗布控制;在前述塗布控制中,以在前述面板的前述表面高度的段差中,在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的液膜表面上不產生表面高度的段差的方式控制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的膜厚。
另外,根據本發明之再一個面向,提供了一種使用上述塗布方法的製造方法、及使用上述塗布裝置的製造裝置。
本發明的更多的特徵將從下述的具體的實施方式(同時參閱附圖)的描述中予以明確。
1‧‧‧塗布裝置
2‧‧‧保持單元
3‧‧‧疊層單元
4‧‧‧推壓單元
5‧‧‧搬入臺
6‧‧‧控制單元
7‧‧‧硬化促進裝置
8‧‧‧硬化促進裝置
9‧‧‧光閘裝置
10‧‧‧塗布頭
11‧‧‧移動機構
12‧‧‧移動機構
13‧‧‧升降單元
14‧‧‧調整單元
15‧‧‧調整單元
20‧‧‧保持機構
21‧‧‧保持部
22‧‧‧支撐部
23‧‧‧升降機構
24‧‧‧支撐構件
25‧‧‧支撐構件
31‧‧‧吸附單元
32‧‧‧支撐構件
33‧‧‧可動單元
34‧‧‧導軌構件
35‧‧‧支柱
41‧‧‧輥
42‧‧‧支撐部
43‧‧‧升降機構
44‧‧‧滑塊
45‧‧‧導軌
51‧‧‧空氣浮起臺
52‧‧‧升降單元
53‧‧‧調整單元
54‧‧‧調整單元
61‧‧‧處理部
62‧‧‧記憶部
63‧‧‧介面部
64‧‧‧致動器
65‧‧‧感測器
71‧‧‧光源
72‧‧‧支柱
81‧‧‧光源
82‧‧‧支柱
91‧‧‧光閘
92‧‧‧支柱
101‧‧‧噴嘴
121‧‧‧空氣浮起臺
122‧‧‧導軌
123‧‧‧滑動單元
131‧‧‧銷
132‧‧‧支撐構件
133‧‧‧升降機構
141‧‧‧抵接部
142‧‧‧驅動部
151‧‧‧抵接部
152‧‧‧驅動部
521‧‧‧銷
522‧‧‧支撐構件
523‧‧‧升降機構
531‧‧‧抵接部
532‧‧‧驅動部
541‧‧‧抵接部
542‧‧‧驅動部
1231‧‧‧吸附部
1232‧‧‧抵接部
1233‧‧‧滑塊
1234‧‧‧升降機構
11A‧‧‧箭頭
121a‧‧‧槽
1231a‧‧‧吸附孔
51a‧‧‧槽
A‧‧‧製造裝置
A131‧‧‧箭頭
A132‧‧‧箭頭
A133‧‧‧箭頭
A134‧‧‧箭頭
A135‧‧‧箭頭
BP1‧‧‧表面高度的段差
BP2‧‧‧表面高度的段差
C‧‧‧製造裝置
D1‧‧‧箭頭
D2‧‧‧箭頭
D3‧‧‧箭頭
EP‧‧‧搬出結束位置
LB‧‧‧疊層體
LS‧‧‧遮光層
MB‧‧‧面板主體
P1‧‧‧面板
P2‧‧‧面板
R1‧‧‧搬入區域
R2‧‧‧處理區域
R3‧‧‧搬出區域
RG‧‧‧樹脂
SP‧‧‧搬出開始位置
圖1是有關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製造裝置的俯視圖。
圖2是圖1的製造裝置之圖1中的箭頭D1方向箭頭方向視圖。
圖3是圖1的製造裝置之圖1中的箭頭D2方向箭頭 方向視圖。
圖4A是圖1的製造裝置之圖2中的箭頭D3方向箭頭方向視圖,圖4B是疊層體的說明圖。
圖5是控制單元的方塊圖。
圖6A~圖6C是圖1的製造裝置的動作說明圖。
圖7A~圖7C是圖1的製造裝置的動作說明圖。
圖8A及圖8B是圖1的製造裝置的動作說明圖。
圖9A及圖9B是圖1的製造裝置的動作說明圖。
圖10A是面板表面的表面高度的段差的說明圖,圖10B是液膜表面的表面高度的段差的說明圖,圖10C~圖10E是表示膜厚的控制例的圖。
圖11A~圖11D是圖1的製造裝置的動作說明圖。
圖12A~圖12C是圖1的製造裝置的動作說明圖。
圖13是圖1的製造裝置的動作說明圖。
圖14A~圖14C是圖1的製造裝置的動作說明圖。
圖15A~圖15C是圖1的製造裝置的動作說明圖。
圖16是圖1的製造裝置的動作說明圖。
圖17是另一例的製造裝置的俯視圖。
圖18是另一例的製造裝置的俯視圖。
以下,關於本發明之實施方式,參閱圖說明之。在各圖中,箭頭X及Y表示相互正交的水平方向,箭頭Z表示上下方向。
<第1實施方式> <裝置的概要>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製造裝置A的俯視圖,圖2是製造裝置A之圖1中的箭頭D1方向箭頭方向視圖,圖3是製造裝置A之圖1中的箭頭D2方向箭頭方向視圖,圖4A是製造裝置A之圖2中的箭頭D3方向箭頭方向視圖。圖4B是成為製造對象的疊層體的爆炸圖。
製造裝置A是製造2片面板的疊層體的裝置。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如圖4B所示,製造方形的面板P1與方形的面板P2的疊層體LB。面板P1是蓋板,面板P2是圖像顯示面板,其疊層體LB是構成圖像顯示裝置的疊層體。作為圖像顯示面板的面板P2例如是液晶顯示面板(例如LCD),在其顯示面側(在圖4B中是下表面)貼附作為蓋板(例如蓋玻璃)的面板P1。面板P1具備具有光透射性的面板主體MB。面板主體MB例如是玻璃板、樹脂板。在貼附了面板P2之面板主體MB的表面(在圖4B中是上表面)的周緣形成遮光層LS。
製造裝置A在裝置的布局上具備搬入區域R1、處理區域R2和搬出區域R3。在搬入區域R1中,從面板P1的供給源的裝置移交面板P1,搬入面板P1。在處理區域R2中,進行對面板P1的光硬化性樹脂的塗布和面板P2的貼合。在搬出區域R3中,將在處理區域R2中被貼合的2片面板P1及P2的疊層體LB移交給供給目的地的裝置, 疊層體LB被搬出。
製造裝置A,具備:塗布裝置1、保持單元2、疊層單元3、推壓單元4和搬入臺5。
<塗布裝置>
塗布裝置1是將液狀的光硬化性樹脂塗布到面板P1的表面的裝置,具備:塗布頭10、和移動機構11及12。首先,從移動機構12的構成進行說明。
移動機構12,是使面板P1以水平姿勢在Y方向移動的機構,兼用於製造裝置A整體的面板搬送機構。移動機構12,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具備:複數個空氣浮起臺121、複數個滑動單元123、和設置在每個滑動單元123上的導軌122。
空氣浮起臺121具備形成了許多空氣孔的水平的上表面。空氣孔介隔著空氣浮起臺121內部的通路與未圖示的空氣裝置連通。空氣裝置是以泵為代表的空氣供給裝置或空氣吸引裝置。以從空氣孔噴出空氣的方式,能夠以懸浮狀態支撐面板P1。另外,以將空氣浮起臺121的一部分,從一部分空氣孔噴出空氣,從其它的一部分空氣孔吸引空氣,做成伯努利吸盤的方式,可安定而且精密地以懸浮狀態支撐面板P1。
空氣浮起臺121沿作為面板P1的搬運方向的Y方向延伸設置。更詳細地說,從搬入區域R1遍及到搬出區域R3地延伸設置。因此,在製造裝置A的整個區域,可以 以非接觸的方式對面板P1及疊層體LB進行支撐。空氣浮起臺121設置2個,相互平行地延伸設置,而且在X方向上分離地配置。2個空氣浮起臺121的X方向的間隙形成複數個滑動單元123的移動空間。在空氣浮起臺121的上表面形成槽121a。槽121a成為後述的升降單元13的銷131的退避空間。
滑動單元123,係把在空氣浮起臺121上以懸浮狀態被支撐的面板P1,從搬入區域R1遍及到搬出區域R3地予以搬送。滑動單元123利用沿Y方向延伸設置的導軌122的引導,經由未圖示的驅動機構在Y方向上往復移動。驅動機構例如可採用滾珠螺桿機構、皮帶傳動機構等。滑動單元123設置2個。以對每個滑動單元123設置驅動機構而可獨立地移動的方式,可在1個面板的搬運途中開始接下來的面板的搬運,即,可在不同的時機搬運位於不同的區域的2片面板。
滑動單元123具備:吸附部1231、抵接部1232、滑塊1233和升降機構1234。吸附部1231具備形成吸附孔1231a的上表面。此上表面構成可吸附於面板P1的下表面的水平的吸附面。吸附孔1231a介隔著吸附部1231內部的通路與未圖示的空氣裝置連通。空氣裝置是以泵為代表的空氣吸引裝置。以從吸附孔1231a吸引空氣的方式,可對面板P1進行吸附保持。
抵接部1232可與面板P1的端緣抵接。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抵接部1232乃是透過支撐軸旋轉自如地設置 於吸附部1231的上部的輥。抵接部1232主要在面板搬入時在對面板P1的姿勢進行調整之際與面板P1的端緣(上游側的端緣)抵接。吸附部1231的吸附面的Z方向的位置被設定在從抵接部1232的Z方向下端到上端的範圍內。因此,吸附部1231的吸附面與抵接部1232的立設支撐軸的部位相比位於更高的位置。
滑塊1233與導軌122卡合,可由導軌122引導,在Y方向上移動。升降機構1234被搭載在滑塊1233上。升降機構1234作為其驅動源包含例如氣壓缸、電動缸、電磁螺線形管等致動器。吸附部1231被搭載於升降機構1234,經由升降機構1234進行升降。吸附部1231在吸附位置與退避位置之間升降,吸附位置係吸附面位置在比空氣浮起臺121的上表面更上方的位置,退避位置係吸附部1231整體位置在比空氣浮起臺121的上表面更下方的位置。吸附位置是使吸附部1231吸附保持於面板P1的位置,吸附部1231位置在與空氣浮起臺121的上表面相比稍靠上方的位置。
接著,說明有關塗布頭10和移動機構11。塗布頭10在處理區域R2中被配置在空氣浮起臺121的上方,具備與空氣浮起臺121的上表面相向地配置的噴嘴101。噴嘴101可噴出液狀的、具有光透射性的光硬化性樹脂。
噴嘴101是沿X方向延伸的狹縫狀的噴嘴,光硬化性樹脂被以向X方向擴展的幕狀朝下方連續地噴出。以一邊搬送面板一邊輸出光硬化性樹脂的方式,能在面板P1的 表面上形成光硬化性樹脂的液膜。
移動機構11分別設置在塗布頭10的X方向的兩端部,以水平姿勢支撐塗布頭10。各移動機構11具備未圖示的驅動機構,相互同步地被控制,在Z方向上移動塗布頭10。換言之,移動機構11在將塗布頭10保持成水平姿勢的狀態下升降。塗布頭10不能向Y方向及X方向移動。驅動機構例如可採用滾珠螺桿機構、皮帶傳動機構等。
接著,說明有關塗布裝置1周圍的構成。在搬入區域R1中設置升降單元13和調整單元14及15。
升降單元13是在外部的裝置與製造裝置A之間進行面板P1的移交的單元。搬入區域R1中的升降單元13的數量是2。升降單元13也設置在搬出區域R3中,其數量是2。在此,在外部的裝置和製造裝置A之間進行疊層體LB的移交。
升降單元13具備:複數個銷131、支撐構件132、升降機構133。複數個銷131被支撐在支撐構件132上,向上方向延伸。各個銷131被插入到設置於空氣浮起臺121的槽121a的上下方向的貫通孔中。複數個銷131是相等長度,它們的前端(上端)的高度為齊平面。
支撐構件132位於空氣浮起臺121的下方,銷131的下端被固定。升降機構133例如作為其驅動源包含氣壓缸、電動缸、電磁螺線形管等致動器,使支撐構件132升降。經由支撐構件132的升降,銷131也升降。銷131, 在其前端比空氣浮起臺121的上表面10更向上方突出的上升位置、與銷131的前端比空氣浮起臺121的上表面更位置在下方之下降位置之間升降。圖2、圖3及圖4A表示銷131處於下降位置的情況,銷131的前端位於槽121a內。
調整單元14及15在搬入區域R1中調整面板P1的姿勢,進行其定位。調整單元14對X方向的面板P1的姿勢進行調整,調整單元15對Y方向的面板P1的姿勢進行調整。
調整單元14在搬入區域R1中設置複數個,包挾著2個空氣浮起臺121配置於X方向的兩側。調整單元14具備:圓柱狀的抵接部141和驅動部142。驅動部142例如作為其驅動源包含例如氣壓缸、電動缸、電磁螺線形管等致動器,使抵接部141在X方向上往復移動。經由驅動部142的驅動,抵接部141可從退避位置向定位位置移動,退避位置係從空氣浮起臺121更進一步地遠離的位置,定位位置係更進一步地接近空氣浮起臺121的位置。在定位位置,抵接部141與面板的X方向的端緣抵接,可進行其姿勢調整及定位。調整單元15也是與調整單元14同樣的構成,但其抵接部與面板P1的Y方向的端緣(下游側端緣)抵接,可進行其姿勢調整及定位。
<保持單元>
其次,說明有關保持單元2。保持單元2是利用塗布 裝置1保持在其中一方的面上塗布了光硬化性樹脂的面板P1的單元。在面板P1被保持於保持單元2的狀態下層疊面板P2。
保持單元2具備:複數個保持機構20、和複數個支撐構件24及25。保持機構20設置了4個,其中的2個在2個空氣浮起臺121的X方向的其中一方的側方,在Y方向上相互分離地配置。剩餘的2個在2個空氣浮起臺121的X方向的另一方的側方,在Y方向相互分離地配置。
保持機構20具備:保持部21、支撐部22、和升降機構23。保持部21是以與面板P1的角落部下表面抵接的方式配置的爪狀的構件。支撐部22是支撐保持部21的構件。升降機構23包含作為其驅動源的氣壓缸、電動缸、電磁螺線形管等致動器,是讓支撐部22升降的機構。以讓支撐部22升降的方式,保持部21也升降。各保持機構20的保持部21,位於相同的高度,它們的升降動作被同步地進行。
支撐構件24是支撐保持機構20的樑構件,由一個支撐構件24以懸掛的方式支撐2個保持機構20。支撐構件25被設置在支撐構件24的兩端部,是以水平姿勢對支撐構件24進行支撐的柱構件。
<疊層單元>
疊層單元3,是把搬入到搬入臺5的面板P2予以搬 送到被保持在保持單元2上的面板P1的上方,並下降且重疊的機構。疊層單元3具備:吸附單元31、支撐構件32、可動單元33、導軌構件34、和複數個支柱35。
吸附單元31其下表面構成水平的吸附面。在此吸附面上形成空氣孔,介隔著吸附單元31內部的通路與未圖示的空氣吸引裝置連接。空氣吸引裝置例如是泵。以從空氣孔吸引空氣的方式,吸附單元31對面板P2的上表面做負壓吸引來進行吸附。
支撐構件32是在藉由可動單元33而升降的Z方向上延伸的升降軸,吸附單元31被固定在支撐構件32的下端。可動單元33具備使支撐構件32升降的升降機構。升降機構例如可採用滾珠螺桿機構、皮帶傳動機構等。導軌構件34沿X方向水平地延伸設置,其兩端部由支柱35支撐。可動單元33藉由未圖示的驅動機構經由導軌構件34的引導可在X方向上往復移動。驅動機構例如可採用滾珠螺桿機構、皮帶傳動機構等。藉由可動單元33的X方向的移動、和支撐構件32的升降,吸附單元31可以在X-Z平面上移動。
<推壓單元>
推壓單元4是對在保持單元2的各保持部21上水平保持地重疊的面板P1和面板P2的疊層體LB給予其厚度方向(在此是Z方向)的推壓力的機構。另外,面板P1與面板P2可相互接觸地重疊,也可稍分離地重疊。推壓 單元4具備:輥41、複數個支撐部42、複數個升降機構43、複數個滑塊44、和複數個導軌45。支撐部42、升降機構43、滑塊44、和導軌45被設置成2組,升降機構43被搭載於滑塊44,支撐部42被搭載於升降機構43。
輥41以橫跨2個空氣浮起臺121的方式沿X方向水平地延伸設置。輥41是其兩端部被支撐部42支撐成自由旋轉,可自由旋轉的自由輥。導軌45包挾著2個空氣浮起臺121分別配置於兩側,沿Y方向水平地延伸設置。滑塊44與導軌45卡合,可經由導軌45的引導在Y方向上移動。滑塊44藉由未圖示的驅動機構可以在Y方向往復移動。以使2個滑塊44同步地移動的方式,可在Y方向上平行移動輥41。
升降機構43例如作為其驅動源包含氣壓缸、電動缸、電磁螺線形管等致動器,使支撐部42升降。以使2個支撐部42同步地升降移動的方式,可在Z方向上平行移動(升降)輥41。
<搬入臺>
搬入臺5是在外部的裝置與製造裝置A之間進行面板P2的移交的單元。搬入臺5具備:空氣浮起臺51、和升降單元52。空氣浮起臺51是與空氣浮起臺121同樣的構成,具備形成了許多空氣孔的水平的上表面,以從空氣孔噴出空氣的方式,可以以懸浮狀態支撐面板P2。
升降單元52是與升降單元13同樣的構成,具備:複 數個銷521、支撐構件522、和升降機構523。複數個銷521被支撐在支撐構件522上,向上方向延伸。各銷521被插入到設置於空氣浮起臺51的槽51a的上下方向的貫通孔中。複數個銷521是相等長度,它們的前端(上端)的高度為齊平面。
支撐構件522位於空氣浮起臺51的下方,銷521的下端被固定。升降機構523例如作為其驅動源包含氣壓缸、電動缸、電磁螺線形管等致動器,使支撐構件522升降。經由支撐構件522的升降,銷521也升降。銷521,在其前端比空氣浮起臺51的上表面10更向上方突出的上升位置、與銷521的前端比空氣浮起臺51的上表面更位置在下方之下降位置之間升降。
在空氣浮起臺51的周圍配設調整單元53及54。調整單元53及54在空氣浮起臺51上調整面板P2的姿勢來進行其定位。調整單元53調整Y方向上的面板P2的姿勢,調整單元54調整X方向上的面板P2的姿勢。調整單元53及54是與調整單元14或15同樣的構成,姿勢調整及定位的原理也相同。
<控制單元>
圖5是進行製造裝置A的控制的控制單元6的方塊圖。控制單元6包含:CPU等處理部61、RAM、ROM等記憶部62、和連接外部裝置與處理部61的介面部63。在介面部63中還包含進行與主電腦進行通訊的通訊介面。 主電腦例如是對配置了製造裝置A的製造設備整體進行控制的電腦。
處理部61執行被記憶在記憶部62中的程式,根據各種感測器65的檢測結果、上位的電腦等的指示,控制各種致動器64。作為各種感測器65,包含例如檢測滑動單元123的位置的感測器、檢測塗布頭10的位置的感測器、檢測支撐部42的位置的感測器、檢測吸附單元31的位置的感測器等各種的感測器。作為各種致動器64,包含例如空氣浮起臺121、51用的空氣裝置、吸附部1231用的空氣裝置、吸附單元21用的空氣裝置、塗布頭10的驅動源和各種機構的驅動源等。
<控制例>
參閱圖6A~圖16說明處理部61的控制例。在此,說明如下的一系列的動作:面板P1、P2之朝製造裝置A的搬入、對面板P1的搬送、對面板P1之光硬化性樹脂的塗布、面板P1和面板P2的貼合、及疊層體LB的搬出。
圖6A表示由外部的裝置即將把面板P1搬入到搬入區域R1之前的狀態。設置在搬入區域R1中的2臺升降單元13的各個銷131處於上升位置。吸附部1231在搬入區域R1的上游端的位置(稱為初期位置)處於退避位置。調整單元14的抵接部141處於退避位置。雖然未圖示,但調整單元15也相同。從空氣浮起臺121的空氣孔12噴出空氣。
圖6B表示由外部的裝置已將面板P1搬入到搬入區域R1中的狀態。面板P1以形成遮光層LS的表面作為上表面,以水平姿勢載置在複數個銷131上。其後,如圖6C所示的那樣設置於搬入區域R1的2臺升降單元13使各個銷131下降到下降位置。由此,面板P1被從複數個銷131移載到空氣浮起臺121上。此時,面板P2並不與空氣浮起臺121的上表面緊接,而是以從上表面稍微浮起的懸浮狀態被支撐。
接下來,進行面板P1的姿勢調整及定位。如圖7A所示,各調整單元14被驅動,抵接部141移動到定位位置。定位位置的抵接部141之間的X方向的分離距離與面板P1的X方向的寬度大致相等。因此,在面板P1的姿勢亂掉的情況下,抵接部141與面板P1的側緣抵接,姿勢及位置被調整。由此,在面板P1的四邊之中,位於Y方向兩側的相向的一對邊與X方向(噴嘴101的延伸設置方向)平行。另外,位於X方向兩側的剩餘的一對邊與Y方向平行。
並行地進行面板P1之相對於滑動單元123的Y方向的定位。調整單元15利用驅動部152的驅動,其抵接部151移動到定位位置。在面板P1的移動中使用2個滑動單元123中的其中一方。如圖7B所示,吸附部1231藉由升降機構1234上升到吸附位置。
如圖7C所示,使滑動單元123在Y方向上移動與面板P1的尺寸對應地設定的距離並停止。此時,吸附部 1231的抵接部1232抵接到面板P1的搬送方向上游側端緣(搬送方向後端緣),面板P1移動在Y方向。吸附部1231停止時的抵接部1232和抵接部151的Y方向的分離距離,大致等於面板P1的Y方向的寬度。由此,面板P1相對於滑動單元123在Y方向被定位。
經由以上的動作,完成面板P1的姿勢調整及定位。在此階段進行來自吸附部1231的吸附孔1231a的空氣的吸引,使面板P1吸附保持於吸附部1231。如圖8A所示,將調整單元14及15的各抵接部141、151返回到退避位置。
接著,轉移到把上光硬化性樹脂塗布到面板P1上的製程。如圖8B所示,使塗布頭10下降到下降位置。接著,如圖9A所示,使吸附了面板P1的滑動單元123朝搬送方向下游側行走,把面板P1朝塗布頭10下方移動。
如圖9B所示,以使面板P1與塗布頭10的噴嘴101面對地通過它的方式移動面板P1。由此,塗布頭10在面板P1的表面上相對地移動在Y方向。在此移動製程中,如圖9B所示,以從噴嘴101吐出光硬化性樹脂RG(有簡單地稱為樹脂RG的情況)的方式,樹脂RG的液膜被塗布在面板P1的表面上。面板P1上的樹脂RG的搬出開始位置SP和搬出結束位置EP,與貼合的面板P2的面積相應地設定。這些位置和從噴嘴101吐出的樹脂RG的幕的寬度,設定成在黏貼面板P1和面板P2時,在面板P2的周圍不露出剩餘的樹脂RG。
在此,在面板P1上,在形成了遮光層LS的部分和沒有形成遮光層LS的部分的分界中產生了遮光層LS的厚度量的表面高度的段差。起因於該表面高度的段差,在面板P1上的樹脂RG的液膜表面上也產生表面高度的段差是不好的。因此,以不產生表面高度的段差的方式控制台P1上的樹脂RG的膜厚。
遮光層LS的表面高度的段差,根據其部位,如圖10A所示,能大致區分成2種。遮光層LS由於沿面板P1的各邊形成,所以構成了方形的框狀。表面高度的段差BP1是在X方向延伸的部分,表面高度的段差BP2是在Y方向延伸的部分。在表面高度的段差BP2中,藉由樹脂RG的黏度調整可以抑制樹脂RG的表面高度的段差的產生。其理由如下所述。
從噴嘴101吐出的樹脂RG的幕,如圖10A所示在X方向延伸。在表面高度的段差BP2中,遮光層LS相對於樹脂RG的幕的塗布面積非常小。因此,藉由沒有形成遮光層LS的部分和遮光層LS之間的樹脂RG的流動,可以抑制表面高度的段差的產生。
另外,在表面高度的段差BP2中,藉由夾入塗布頭10中的填隙片的形狀、厚度等的調整,也可以抑制樹脂RG的表面高度的段差的產生。
另一方面,在表面高度的段差BP1中,在通過表面高度的段差BP1時,相對於樹脂RG的幕之遮光層LS的塗布面積和沒有形成遮光層LS的部分的塗布面積各占一 半。因此,僅由在沒有形成遮光層LS的部分和遮光層LS之間的樹脂RG的流動抑制表面高度的段差的產生是困難的,如圖10B所示,在樹脂RG的表面上容易產生表面高度的段差。
因此,以在通過透過表面高度的段差BP1的前後使樹脂RG的膜厚變化的方式,抑制表面高度的段差的產生。作為基本的想法,是與沿面板P1的搬送方向上游側及下游側的各邊形成的遮光層LS上的樹脂RG的膜厚進行比較,在這些遮光層LS-LS之間(主體MB露出的部分),以樹脂RG的膜厚相對地變厚的方式控制膜厚。換言之,在遮光層LS上,與遮光層LS-LS之間進行比較,以樹脂RG的膜厚相對地變薄的方式控制膜厚。
圖10C~圖10E表示膜厚的控制例。圖10C表示以樹脂RG的吐出量控制膜厚的例子。在同一圖的例子中,例示了樹脂RG的相對於面板P1和噴嘴101的位置的吐出量。在面板P1的移動方向(Y方向)上,在前側、後側的各遮光層LS上減少吐出量,在遮光層LS-LS之間增多吐出量。與遮光層LS上進行比較,在這些遮光層LS-LS之間,能相對地增厚膜厚,能抑制樹脂RG的表面高度的段差的產生。
圖10D表示由塗布頭10和面板P1的相對移動速度控制膜厚的例子。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由於塗布頭10被固定在Y方向,所以只能使面板P1的移動速度變化。在同一圖的例子中,例示了相對於面板P1和噴嘴 101之間的位置之面板P1的移動速度。在面板P1的移動方向(Y方向),在前側、後側的各遮光層LS通過噴嘴101下的情況下,加快面板P1的移動速度,在遮光層LS-LS之間減慢移動速度。與遮光層LS上進行比較,在這些遮光層LS-LS之間,能相對地增厚膜厚,能抑制樹脂RG的表面高度的段差的產生。
圖10E表示以由從面板P1的表面起算的噴嘴101的高度來控制膜厚的例子。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經由移動機構11塗布頭10可以升降的緣故,所以能變更從面板P1的表面起算的噴嘴101的高度。在該圖的例子中,例示了噴嘴101相對於面板P1和噴嘴101之間的位置的高度。在面板P1的移動方向(Y方向),在前側(在圖11E中由單點鏈線圖示)、後側的各遮光層LS透過噴嘴101下的情況下,做成高度h1,在遮光層LS-LS之間(在圖11E中由實線圖示),做成高度h2(<h1)。高度高的一方,樹脂RG容易在面板P1上擴展,膜厚變薄。因此,與遮光層LS上進行比較,在這些遮光層LS-LS之間能相對地增厚膜厚,能抑制樹脂RG的表面高度的段差的產生。
另外,圖10C~圖10E的膜厚控制例,既可以單獨採用,也可以組合至少任何2個以上。透過組合,能擴大可調整的膜厚的範圍。
接著,轉移到貼合面板P1和面板P2的製程。與對面板P1進行的前述處理並行,由外部的裝置將面板P2搬入 到搬入臺5。升降單元52處在各銷521處於上升位置的狀態,空氣從空氣浮起臺51的空氣孔噴出。接著,如在圖11A中表示圖1的箭頭11A方向箭頭方向視圖,面板P2被搬入到空氣浮起臺51上。以使與面板P1貼合的面朝下的水平姿勢,將面板P2載置在複數個銷521上。經由以此姿勢搬入、搬運面板P2,面板P1以與面板P2貼合的面朝上的姿勢搬入、搬運的方式,不需要當使兩者貼合時用於改變面板P1、面板P2的上下表面的姿勢的“換手”。
如圖11B所示,由升降單元52使各銷521下降到下降位置。由此,面板P2從複數個銷521移載到空氣浮起臺51上。此時,面板P2不與空氣浮起臺51的上表面緊接,而是以從稍微浮起的懸浮狀態被支撐。
接著,進行面板P2的姿勢調整及定位。如圖11B及圖11C所示,各調整單元53、54的驅動部532、542被驅動,抵接部531、541向定位位置移動。定位位置的抵接部531之間的Y方向的分離距離與面板P2的Y方向的寬度大致相等。另外,定位位置的抵接部541之間的X方向的分離距離與面板P2的X方向的寬度大致相等。因此,在面板P2的姿勢亂掉的情況下,抵接部531、541與面板P2的側緣抵接,姿勢及位置被調整。塗布了樹脂RG的面板P1朝保持單元2移動。
經由以上的動作,完成面板P2的姿勢調整及定位。之後,如圖11D所示,驅動部532、542將調整單元53、 54的各抵接部531、541返回到退避位置,並且,升降單元52使各銷521上升到上升位置,面板P2被抬起。
與面板P2的搬入並行地,用保持單元2保持塗布了樹脂RG的面板P1。如圖12A所示,保持單元2的各保持部21與空氣浮起臺121的上表面相比位於下側的待機位置。如圖12B所示,面板P1被移動到各保持部21上的位置。解除在滑動單元123的吸附部1231的吸附,如圖12C所示,同步地驅動各升降機構23而使各保持部21同步地上升。由此,面板P1從滑動單元123移載到保持部21上。各保持部21從下支撐面板P1的四個角落之沒有塗布樹脂RG的部分,與輥41相比,被上升到高的保持位置。
接著,經由疊層單元3把搬入到了搬入臺5的面板P2搬送到保持在保持單元2上的面板P1的上方進行疊層。首先,如在圖13中由單點鏈線及箭頭A131、A132所示,將吸附單元31移動到搬入臺5上,使其下降到面板P2上而吸附面板P2。
接著,如在圖13中由實線及箭頭A133~A135所示,使吸附單元31上升移動到面板P1上,使吸附單元31下降,將面板P2重疊在面板P1上。此時,面板P1和面板P2處於稍接觸或稍分離的狀態,面板P2保持這樣的狀態地被支撐在吸附單元31上。
接著,朝面板P1和面板P2的疊層體LB賦予厚度方向的推壓力。另外,如圖14A所示,使輥41向面板P1 的下方移動。輥41,在躲避了保持部21的正下方之後,在面板P1的搬送方向向下游側端緣附近移動,以便以後不與保持部21干涉。滑動單元123朝上游側後退。
接著,如圖14B所示,由升降機構43使輥41上升,與面板P1的下表面抵接並被向上方(面板P2那一側)推壓。推壓的反作用力介隔著吸附單元31由疊層單元3承受。疊層體LB成為由輥41和吸附單元31夾持的狀態。在此狀態下,如圖14C所示,使輥41在Y方向移動,在不與保持部21干涉的範圍內在面板P1的搬送方向移動到上游側的端緣附近。由於輥41是自由輥,所以,一邊滾動一邊從搬運方向下游側到上游側推壓面板P1的下表面。由此,遍及疊層體LB全域地成為面板P1和面板P2夾著樹脂RG地被壓接的狀態,面板P1和面板P2因樹脂RG的黏性成為臨時接著的狀態。在此狀態下,疊層體LB被實際上支撐於吸附單元31。
接著,使疊層體LB從吸附單元31向滑動單元123移載。首先,如圖15A所示經由升降機構43使輥41下降。如圖15B所示,使輥41在Y方向上向原來的位置移動。另外,使滑動單元123向疊層體LB的下方移動。如圖15C所示,使保持單元2的各保持部21下降到待機位置,使吸附單元31下降,使疊層體LB處在空氣浮起臺121上。以重新進行在滑動單元123的吸附部1231上的吸附,解除吸附單元31的吸附的方式,疊層體LB被從吸附單元31移載到滑動單元123上。
接著,轉移到將疊層體LB搬出的製程。如圖16所示,移動滑動單元123,將疊層體LB移動到搬出區域R3的升降單元13上。吸附單元31為了進行接下來的處理,上升後向X方向移動。當疊層體LB到達搬出區域R3的升降單元13上的話,使各個銷131上升,在與疊層體LB的下表面抵接後,解除由滑動單元123的吸附部1231對疊層體LB的吸附。由此,疊層體LB從空氣浮起臺121移載到銷131上,成為可向供給目的地的裝置移交的狀態。
這樣,在本實施方式的製造裝置A中,在樹脂RG相對於面板P1的塗布中,抑制因遮光層LS的存在所致的表面高度的段差的影響,表面能形成平坦的液膜,能良好地進行面板P1和面板P2的貼合。其結果,能效率良好地製造良好的品質的疊層體LB。另外,能連續地進行從樹脂RG相對於面板P1的塗布到面板P1和面板P2的貼合的動作,能提高疊層體LB的製造效率。
尚且,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面板P1和面板P2雖然例示了蓋板及圖像顯示面板,但本發明也可應用在這以外的面板中。面板P1和面板P2的形狀也不限於方形,可應對各種的形狀。作為樹脂RG的表面高度的段差的原因雖然例示了由遮光層LS的存在所導致的表面高度的段差,但本發明也可應用到以除此以外的表面高度的段差為主要原因的樹脂RG的表面高度的段差的抑制。
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樹脂相對於面板P1的塗布時, 將面板P1做成了在Y方向移動的構成,但也可以將塗布頭10做成在Y方向移動的構成。參閱圖10E說明的噴嘴101的高度變更,也可以不是升降塗布頭10,而是升降面板P1。
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面板P1的移動機構12,雖然做成了組合空氣浮起臺121和滑動單元123之構成,但不限於此,也可採用皮帶輸送機構、輥式搬送機構等各種的移動機構。
在本實施方式中,做成了疊層單元3藉由吸附單元31對面板P2進行吸附保持的構成,但不限於此,也可採用夾持機構等機械式保持機構等其它保持機構。
在本實施方式中,當進行疊層體LB的推壓時,雖然採用了輥41,但也可採用除此以外的推壓機構。另外,當進行疊層體LB的推壓時,雖然做成了在Y方向上使輥41移動的構成,但也可做成在Y方向上移動疊層體LB的構成。並且,雖然做成使輥41與面板P1下表面抵接的構成,但也可做成與此相反地從下側支撐疊層體LB、從面板P2的上表面側向面板P1那一側推壓的構成。
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由保持單元2所形成的面板P1的保持機構,雖然採用了將面板P1載置在保持部21上的構成,但吸附保持、夾持機構等機械式保持機構等其它的保持機構也可採用。
<第2實施方式>
也可以設置促進疊層體LB的樹脂RG的硬化的構成。圖17是本實施方式的製造裝置B的俯視圖。製造裝置B是在製造裝置A上追加了硬化促進裝置7的裝置,其它的構成與製造裝置A相同。
硬化促進裝置7,是在處理區域R2中,與塗布頭10相比配置在Y方向的下游側。硬化促進裝置7沿X方向延伸設置,其兩端部由支柱72支撐,被水平地配置於空氣浮起臺121的上表面的上方的位置。
硬化促進裝置7具備沿X方向延伸設置的光源71。光源71照射紫外線。當疊層體LB在硬化促進裝置7的下方移動時,以實施由光源71向疊層體LB照射紫外線的製程的方式,促進樹脂RG的硬化,可使面板P1與面板P2的接著為牢固的接著。
<第3實施方式>
也可設置促進面板P1的樹脂RG的硬化的構成。圖18是本實施方式的製造裝置C的俯視圖。製造裝置C是在製造裝置B中追加了硬化促進裝置8和光閘裝置9的裝置,其它構成與製造裝置B相同。另外,在製造裝置C中,也可採用沒有設置硬化促進裝置7的構成。
硬化促進裝置8,是在處理區域R2中,與塗布頭10相比被配置在Y方向的下游側,與保持單元2等相比被配置在上游側。即,與面板P1與面板P2的貼合位置相比位於上游側。
硬化促進裝置8的構成與硬化促進裝置7相同。亦即,硬化促進裝置8沿X方向延伸設置,其兩端部由支柱82支撐,被水平地配置於空氣浮起臺121的上表面的上方的位置。硬化促進裝置8具備沿X方向延伸設置的光源81。光源81照射紫外線。當面板P1在硬化促進裝置8的下方移動時,以實施由光源81向面板P1照射紫外線的製程的方式,可使樹脂RG半硬化。由此,當貼合面板P1和面板P2時,可防止氣泡的混入,防止兩者的位置偏移,使疊層體LB的處理容易化。
光閘裝置9被配置在塗布頭10與硬化促進裝置8之間。光閘裝置9沿X方向延伸設置,其兩端部由支柱92支撐,被水平地配置於空氣浮起臺121的上表面的上方的位置。光閘裝置9具備可對塗布頭10與硬化促進裝置8間進行遮光的可動的光閘91。
當面板P1通過光閘裝置9的下方時,光閘裝置9使光閘91下降,對塗布頭10與硬化促進裝置8之間進行遮光。其後,硬化促進裝置8被驅動,照射紫外線。因為光閘91的存在,塗布頭10被遮蔽紫外線,可對附著於噴嘴101的樹脂RG的固化進行抑制。當面板P1通過硬化促進裝置8,光源91的驅動被停止時,光閘91上升。
雖然本發明就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但應該理解本發明不限於所公開的具體實施方式。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應該以包含所有的變更及等同的構成和功能的方式與最寬廣的解釋一致。
EP‧‧‧搬出結束位置
LS‧‧‧遮光層
MB‧‧‧面板主體
SP‧‧‧搬出開始位置

Claims (17)

  1. 一種塗布方法,乃是把液狀的光硬化性樹脂塗布到面板的表面之塗布方法,其特徵在於:在前述面板的前述表面的周邊緣部形成了表面高度的段差;前述塗布方法,包含:以具備可吐出光硬化性樹脂的狹縫狀的噴嘴的塗布頭在前述面板的前述表面上相對地移動的方式,使前述塗布頭或者前述面板之其中一方移動的移動製程;和在前述移動製程中,從前述噴嘴把前述光硬化性樹脂吐出到前述面板的前述表面的塗布製程;在前述塗布製程中,以使用一種類的前述光硬化性樹脂之一次的塗布的方式,在前述面板的前述表面的前述表面高度的段差中,控制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的膜厚,使得在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的液膜表面上不產生表面高度的段差。
  2. 如請求項1之塗布方法,其中,在前述塗布製程中,在前述面板的前述表面的前述段差中,為了不在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的液膜表面產生段差,在前述段差高的部分減少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的吐出液量,在前述段差低的部分增加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的吐出液量,來控制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的前述膜厚。
  3. 如請求項1之塗布方法,其中, 在前述塗布製程中,在前述面板的前述表面的前述段差中,為了不在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的液膜表面產生段差,在前述段差高的部分加快前述塗布頭或前述面板的移動速度,在前述段差低的部分減緩前述塗布頭或前述面板的移動速度,來控制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的前述膜厚。
  4. 如請求項1之塗布方法,其中,在前述塗布製程中,在前述面板的前述表面的前述段差中,為了不在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的液膜表面產生段差,在前述段差高的部分提高從前述面板的前述表面起算之前述噴嘴的高度,在前述段差低的部分降低從前述面板的前述表面起算之前述噴嘴的高度,來控制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的前述膜厚。
  5. 如請求項2至4中任一項之塗布方法,其中,在前述塗布製程中,由: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的吐出液量、前述塗布頭或者前述面板的移動速度、以及從前述面板的前述表面起算的前述噴嘴的高度,以上其中之至少任意2個,控制前述膜厚。
  6. 一種塗布方法,乃是把液狀的光硬化性樹脂塗布到面板的表面之塗布方法,其特徵在於:在前述面板的前述表面的周邊緣部形成段差;前述塗布方法,包含:以具備可吐出光硬化性樹脂的狹縫狀的噴嘴的塗布頭 在前述面板的前述表面上相對地移動的方式,使前述塗布頭或者前述面板之其中一方移動的移動製程;和在前述移動製程中,從前述噴嘴把前述光硬化性樹脂吐出到前述面板的前述表面的塗布製程;在前述塗布製程中,在前述面板的前述表面的前述段差中,控制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的膜厚,使得在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的液膜表面上不產生段差;前述面板,具備:具有光透過性的主體和形成在前述主體的表面周緣的遮光層;前述面板的前述表面的前述表面高度的段差,是藉由形成了前述遮光層的部分和沒有形成前述遮光層的部分的分界形成;前述光硬化性樹脂,是具有光透過性的光透過性樹脂。
  7. 如請求項6之塗布方法,其中,前述面板是方形;前述噴嘴,與前述面板的相向的一對邊平行地配置;在前述移動製程中,在與前述一對邊正交的方向,使前述塗布頭或者前述面板之其中一方移動;在前述塗布製程中,在沿前述一對邊形成的前述遮光層上,控制成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的膜厚相對地變薄,在沿前述一對邊形成的前述遮光層之間,控制成前述 光硬化性樹脂的膜厚相對地變厚。
  8. 一種塗布裝置,是將液狀的光硬化性樹脂塗布在面板的表面上的塗布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具備可吐出光硬化性樹脂的狹縫狀的噴嘴的塗布頭;在前述面板的前述表面上相對地移動,使前述塗布頭及前述面板的至少一方移動的移動機構;和控制前述塗布頭和前述移動機構的控制單元;在前述面板的前述表面的周邊緣部形成了段差;前述控制單元,執行:由前述移動機構使前述塗布頭及前述面板的至少一方移動的移動控制;和在前述移動控制中,從前述噴嘴吐出前述光硬化性樹脂到前述面板的前述表面的塗布控制,在前述塗布控制中,以使用一種類的前述光硬化性樹脂之一次的塗布的方式,在前述面板的前述表面高度的段差中,在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的液膜表面上不產生表面高度的段差的方式控制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的膜厚。
  9. 如請求項8之塗布裝置,其中,在前述塗布控制中,在前述面板的前述表面的前述段差中,為了不在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的液膜表面產生段差,在前述段差高的部分減少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的吐出液量,在前述段差低的部分增加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的吐出液量,來控制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的前述膜厚。
  10. 如請求項8之塗布裝置,其中,在前述塗布控制中,在前述面板的前述表面的前述段差中,為了不在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的液膜表面產生段差,在前述段差高的部分加快前述塗布頭或前述面板的移動速度,在前述段差低的部分減緩前述塗布頭或前述面板的移動速度,來控制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的前述膜厚。
  11. 如請求項8之塗布裝置,其中,在前述塗布控制中,在前述面板的前述表面的前述段差中,為了不在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的液膜表面產生段差,在前述段差高的部分提高從前述面板的前述表面起算之前述噴嘴的高度,在前述段差低的部分降低從前述面板的前述表面起算之前述噴嘴的高度,來控制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的前述膜厚。
  12. 如請求項9至11中任一項之塗布裝置,其中,在前述塗布控制中,由: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的吐出液量、前述塗布頭或者前述面板的移動速度、以及從前述面板的前述表面起算的前述噴嘴的高度,以上其中之至少任意2個,控制前述膜厚。
  13. 一種製造方法,是具備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疊層體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具備:把液狀的光硬化性樹脂塗布到前述第一面板之其中一方的面之製程; 保持塗布了光硬化性樹脂的前述第一面板之保持製程;把前述第二面板重疊到前述第一面板之前述其中一方的面之疊層製程;和朝前述第一面板和前述第二面板的疊層體,給予厚度方向的推壓力的推壓製程;前述塗布製程,包含:以具備可吐出光硬化性樹脂的狹縫狀的噴嘴的塗布頭在前述面板的前述表面上相對地移動的方式,使前述塗布頭或者前述面板之其中一方移動的移動製程;和在前述移動製程中,從前述噴嘴把前述光硬化性樹脂吐出到前述面板的前述表面的塗布製程;在前述第一面板的前述其中一方的面的周邊緣部形成了段差;在前述塗布製程中,在前述面板的前述其中一方的面的段差中,控制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的膜厚,使得在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的液膜表面上不產生段差。
  14. 如請求項13之製造方法,其中,在前述推壓製程中,以使輥抵接到前述第一面板及前述第二面板之其中一方,並使前述疊層體或者前述輥之其中一方移動的方式,把前述疊層體推壓在厚度方向。
  15. 如請求項13之製造方法,其中, 更具備向前述疊層體照射紫外線而使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硬化的製程。
  16. 如請求項13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第一面板是具有光透過性的蓋板;前述第二的面板是圖像顯示面板;前述疊層體是圖像顯示裝置;在前述保持製程中,把在表面塗布了光硬化性樹脂的前述蓋板,以前述表面朝上的姿勢進行保持;在前述疊層製程中,以貼合了前述蓋板的面朝下的姿勢,將前述圖像顯示面板由從其上側吸附的吸附單元進行保持,且將前述圖像顯示面板重疊在前述蓋板上;在前述推壓製程中,以使前述蓋板從其下側用自由輥抵接到前述圖像顯示面板側,並使前述自由輥移動的方式,把前述圖像顯示裝置推壓在厚度方向。
  17. 一種製造裝置,是具備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疊層體的製造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把液狀的光硬化性樹脂塗布到前述第一面板之其中一方的面的塗布裝置;經由前述塗布裝置,把光硬化性樹脂塗布在其中一方的面的前述第一面板予以保持的保持單元;把前述第二面板重疊在前述第一面板的前述其中一方的面的疊層單元;和把前述第一面板和前述第二面板的疊層體推壓在厚度 方向的推壓單元;前述塗布裝置,具備:具備可吐出光硬化性樹脂的狹縫狀的噴嘴的塗布頭;在前述面板的前述表面上相對地移動,使前述塗布頭及前述面板的至少一方移動的移動機構;和控制前述塗布頭和前述移動機構的控制單元;在前述面板的前述表面的周邊緣部形成了段差;前述控制單元,執行:由前述移動機構使前述塗布頭及前述面板的至少一方移動的移動控制;和在前述移動控制中,從前述噴嘴吐出前述光硬化性樹脂到前述面板的前述表面的塗布控制;在前述塗布控制中,以使用一種類的前述光硬化性樹脂之一次的塗布的方式,在前述面板的前述表面高度的段差中,在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的液膜表面上不產生表面高度的段差的方式控制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的膜厚。
TW104119271A 2014-06-16 2015-06-15 塗布方法、塗布裝置、製造方法及製造裝置 TWI5959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23794A JP6404606B2 (ja) 2014-06-16 2014-06-16 塗布方法、塗布装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9271A TW201609271A (zh) 2016-03-16
TWI595929B true TWI595929B (zh) 2017-08-21

Family

ID=54835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9271A TWI595929B (zh) 2014-06-16 2015-06-15 塗布方法、塗布裝置、製造方法及製造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360455A1 (zh)
JP (1) JP6404606B2 (zh)
KR (3) KR101831792B1 (zh)
CN (1) CN105289948A (zh)
TW (1) TWI5959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44982B1 (ko) * 2016-09-02 2023-06-2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의 제조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조방법
JP6619762B2 (ja) * 2017-03-27 2019-12-11 平田機工株式会社 製造システムおよび製造方法
CN107138351A (zh) * 2017-07-03 2017-09-08 适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点胶装置
CN107321572B (zh) * 2017-08-01 2019-06-1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框胶涂布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US10906754B2 (en) * 2018-05-29 2021-02-02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quid crystal panel
CN108710227B (zh) * 2018-05-29 2020-05-0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面板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KR20200081775A (ko) 2018-12-28 2020-07-08 조현수 음식을 놓을 수 있는 pc방용 책상 칸막이
CN112721206A (zh) * 2021-01-01 2021-04-30 孙智华 一种环保抗菌型无纺布覆膜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4115A (zh) * 1999-02-01 2000-08-23 欧利生电气株式会社 粘接系统及粘接方法
TW200303797A (en) * 2002-02-07 2003-09-16 Tokyo Electron Ltd Coating apparatus and coating method
TW200613066A (en) * 2004-06-03 2006-05-01 Shibaura Mechatronics Corp Resin layer forming method, resin layer forming apparatus, disc and disc manufacturing method
US20120088041A1 (en) * 2010-10-07 2012-04-12 Fujifilm Corporation Polarizer protective film, polarizer,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56271A (ja) * 1997-11-27 1999-06-15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スロット型流体塗布装置
KR101097519B1 (ko) * 2005-06-25 2011-12-2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도포액 도포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도포막의 형성방법
JP4870046B2 (ja) * 2007-08-06 2012-02-08 クライムプロダクツ株式会社 板ガラスの貼合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01816026A (zh) * 2007-10-22 2010-08-25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4993613B2 (ja) * 2008-02-29 2012-08-08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イースト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0175919A (ja) * 2009-01-30 2010-08-12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スピンレスコート装置および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
JP5558993B2 (ja) * 2010-09-29 2014-07-23 芝浦メカ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接着剤供給装置及び接着剤供給方法
TW201314372A (zh) * 2011-09-26 2013-04-01 Dainippon Screen Mfg 塗佈裝置
JP5138820B1 (ja) * 2012-01-25 2013-02-06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EP2680252B1 (en) * 2012-01-25 2020-06-24 Dexerials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image display device
JP5218802B1 (ja) * 2012-11-13 2013-06-26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440725B2 (ja) * 2013-02-28 2014-03-12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4081642A (ja) * 2013-11-28 2014-05-08 Dexerials Corp 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4115A (zh) * 1999-02-01 2000-08-23 欧利生电气株式会社 粘接系统及粘接方法
TW200303797A (en) * 2002-02-07 2003-09-16 Tokyo Electron Ltd Coating apparatus and coating method
TW200613066A (en) * 2004-06-03 2006-05-01 Shibaura Mechatronics Corp Resin layer forming method, resin layer forming apparatus, disc and disc manufacturing method
US20120088041A1 (en) * 2010-10-07 2012-04-12 Fujifilm Corporation Polarizer protective film, polarizer,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360455A1 (en) 2015-12-17
JP2016002515A (ja) 2016-01-12
TW201609271A (zh) 2016-03-16
KR20160122677A (ko) 2016-10-24
JP6404606B2 (ja) 2018-10-10
KR101831792B1 (ko) 2018-02-23
KR101797194B1 (ko) 2017-11-13
KR101797193B1 (ko) 2017-11-13
KR20150144285A (ko) 2015-12-24
CN105289948A (zh) 2016-02-03
KR20160122103A (ko) 2016-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95929B (zh) 塗布方法、塗布裝置、製造方法及製造裝置
KR101471705B1 (ko) 표시 패널의 제조 방법 및 그 제조 시스템
JP6315630B2 (ja) 表示装置用部材の製造装置及び表示装置用部材の製造方法
TWI604953B (zh)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JP2016008985A (ja) 表示装置用部材の製造装置及び表示装置用部材の製造方法
TWI699582B (zh) 貼合器件的製造裝置及製造方法
TWI603785B (zh)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cessing system
JP5642239B2 (ja) 液晶基板貼合システム
TWI569973B (zh)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 laminated body, and a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for a laminated body
JP6049820B1 (ja) 貼合デバイス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TWI581866B (zh) 黏合劑塗布裝置及方法、顯示裝置用構件製造裝置及方法
TW201843861A (zh) 可撓性元件之製造裝置及製造方法
JP5877264B1 (ja) 貼合デバイス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JP2015193503A5 (zh)
TW201536561A (zh) 顯示裝置用構件的製造裝置及顯示裝置用構件的製造方法
KR101616198B1 (ko) 접착제 도포 장치, 접착제 도포 방법, 표시 장치용 부재의 제조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용 부재의 제조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