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91414B - 圓頂形蓋體,製造圓頂形蓋體之方法,使圓頂形蓋體成型之模具,及攝影機 - Google Patents
圓頂形蓋體,製造圓頂形蓋體之方法,使圓頂形蓋體成型之模具,及攝影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591414B TWI591414B TW104143392A TW104143392A TWI591414B TW I591414 B TWI591414 B TW I591414B TW 104143392 A TW104143392 A TW 104143392A TW 104143392 A TW104143392 A TW 104143392A TW I591414 B TWI591414 B TW I591414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dome
- shaped cover
- collar
- gate
- thin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56—Accessori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009—Production of 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B29D11/00413—Production of 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made by moulding between two mould parts which are not in direct contact with one another, e.g. comprising a seal between or on the edg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009—Production of 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B29D11/0048—Moulds for lenses
- B29D11/00519—Reusable mould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0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with means to keep optical surfaces clean, e.g. by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irt, stains, contamination, condensation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069/00—Use of PC, i.e. polycarbonate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moulding materi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995/00—Properties of moulding material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preformed parts or moulds
- B29K2995/0018—Properties of moulding material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preformed parts or moulds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e.g. fluorescent or phosphoresc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監視攝影機(surveillance camera)等的圓頂形蓋體,該圓頂形蓋體係由塑膠射出成型(plastic injection molding)所製造。本發明亦關於一種製造該圓頂形蓋體之方法、使該圓頂形蓋體成型之模具、及攝影機。
用於監視的網絡攝影機已開始廣泛使用。各種攝影機被安裝於各場所,如街道、公共設施及家戶。某些攝影機覆蓋有圓頂形蓋體。圖10A係繪示一具有圓頂形蓋體的攝影機之示意圖。該圓頂形蓋體係繪示成剖視圖以表示配置於其中的攝影機。鏡頭筒109能夠在圓頂形蓋體104中三維地改變其方向,以便能在任何選定的拍攝方向上進行監視。轉動方向102標示為「轉向(pan)」,且垂直傾斜方向101表示為「傾斜(tilt)」。一般而言,
攝影機之方向係以轉向角度和傾斜角度之用語來表達。當攝影機定向為水平時,傾斜角度為0°。當攝影機定向朝最高點時,傾斜角度為90°。
該圓頂形蓋具有保護該攝影機免於因天候及惡意破壞或污損而導致劣化之功能。該圓頂形蓋係一外部構件,且同時亦為攝影機的光學系統之一部分。圖10B繪示該圓頂形蓋的整體結構。具有半球形狀的光學有效區域105被要求具有和鏡頭一樣高的形狀精度。半球表面具有連接於大致圓柱部分106的開口端,且該大致圓柱部分具有一凸緣形狀之套環部分107。該大致圓柱部分106被形塑以使容納攝影機的空間之內部體積能夠增加。套環部分7被形塑以使該圓頂形蓋體能夠接合至蓋筒108。
該些圓頂形蓋體通常藉由塑膠射出成型來製造以達到量產。例如,杯狀容器等通常藉由在形狀中心佈置熱澆道(hot runner)的銷澆口(pin gate)並進行成型而形成,以使至該容器至開口邊緣(位於流動末端)的流動長度係在整體環境上皆為一致,以抑制成型的不規則性。
然而,該圓頂形蓋體之半球光學有效區域需要具有高形狀精度,且澆口無法佈置於此區域。當澆口被佈置於該光學有效區域時,澆口痕(gate mark)會殘留在光學表面上,且攝影機的成像效能將衰減。是以,該圓頂形蓋體無法用和製造杯狀容器的方法相似之方法來製造。如圖11所繪示,側澆口112通常取代形狀中心114而佈
置於該套環部分107的一端部。
當使用側澆口法時,樹脂係沿著2條主要路徑而流至套環端部113,該套環端部113係在澆口側端部對面之端部作為一流動端部。其中一條路徑是路徑116,其從該澆口沿著大致圓柱部分106而直接向上延伸,經過半球部分105之頂點(形狀中心)114,並到達在澆口側端部對面之端部的套環端部113。另1條路徑是路徑115,其在大致圓柱部分106之圓周方向上從該澆口延伸至在澆口側端部對面之端部的套環端部113。比較這2條路徑的長度時,前者路徑係為該大致圓柱部分之高度k的2倍。換言之,經過該頂點的流動係慢於在圓周方向上的流動。圖12A係在樹脂的射出完成前瞬間,從澆口側端部對面之端部觀看之該圓頂的前視圖。圖12B係在該樹脂的射出完成後瞬間,從澆口側端部對面之端部觀看之該圓頂的前視圖。由於在圓周方向上的流動較快,在樹脂前端的流動係沿著線性線段而在該圓柱部分上於澆口側端部對面之端部接合(角度很小)。當該角度減少時,線性區域(樹脂前端的流動於該線性區域中接合)的長度增加,且熔接痕117更容易殘留為1條接合線。熔接痕117為造成光學效能減少之成型不規則性。當攝影機的放大率增加時,圓頂之直徑增加,且該大致圓柱部分之高度k隨之增加。結果,熔接痕更容易形成。
在專利文獻(PTL)1中,藉由增加頂點部分厚度,使流經該頂點的樹脂加速。此外,藉由沿著圓頂形
蓋體之開口邊緣形成一薄部,而使在圓周方向上流動的樹脂減速。
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公開號2000-156810
然而,當如專利文獻1在頂點方向上的蓋體厚度增加時,將發生以下問題。亦即,成像品質將因該蓋體厚度中的差異之影響而衰減。此外,由於薄部係沿著圓頂形蓋體的開口邊緣而形成,欲形成此一形狀,需要將凸模具的側表面處理成一形狀以轉換形成該薄部。這樣的工序是困難的,且要精細調整該形狀亦是困難的。
根據本發明之一方案,提供一種圓頂形蓋體,其包含半球部分、套環部分及設置於該半球部分及該套環部分之間的圓柱部分,且該圓柱部分具有一薄部,該薄部從該圓柱部分之外表面凹陷。
根據本發明的一種攝影機,包含上述之圓頂形蓋體。
在根據本發明的一種製造圓頂形蓋體之方法中,該圓頂形蓋體的製造係藉由形成一腔室並將樹脂經由澆口注射至該腔室中,並藉由脫料板、用以形成半球部分之外表面的凹模具塊、及用以形成該半球部分之內表面的
凸模具塊和用以增加體積的圓柱部分,而形成該腔室。該脫料板包含該澆口、凹陷部分、凸出部分及形成部分,該樹脂經由該澆口而被注射,該凹陷部分用來形成套環部分,該凸出部分用來形成薄部,該形成部分用來形成該圓柱部分的外表面。
根據本發明的一種使圓頂形蓋體成型之模具,包含脫料板,該脫料板包含澆口、凹陷部分及凸出部分,樹脂經由該澆口而被注射,該凹陷部分用來形成套環部分,該凸出部分用來形成薄部,且藉由用以形成外表面的凹模具塊、該脫料板、及用以形成內表面的凸模具塊,而形成一腔室。
本發明的更多特徵將參照隨附圖式而從示例性實施例之以下敘述中變得顯而易見。
5‧‧‧半球部分
6‧‧‧圓柱部分(連接部分)
7‧‧‧套環部分
12‧‧‧澆口
13‧‧‧澆口對面部分
14‧‧‧頂點
17‧‧‧熔接痕
19‧‧‧頂端
19’‧‧‧頂端
20‧‧‧薄部
21‧‧‧澆道
24‧‧‧固定模組
25‧‧‧凸模具塊
26‧‧‧澆道襯套
27‧‧‧澆道
28‧‧‧移動模組
29‧‧‧凹模具塊
30‧‧‧澆鑄道
31‧‧‧圓頂形蓋體
32‧‧‧中心銷
33‧‧‧脫料板
34‧‧‧形狀
35‧‧‧腿部
37‧‧‧半球部分
41‧‧‧中心線
42‧‧‧最後填充部分
44‧‧‧凸模具塊
45‧‧‧切口
46‧‧‧薄部
101‧‧‧垂直傾斜方向
102‧‧‧轉動方向
104‧‧‧圓頂形蓋體
105‧‧‧光學有效區域
106‧‧‧大致圓柱部分
107‧‧‧套環部分
108‧‧‧蓋筒
109‧‧‧鏡頭筒
112‧‧‧側澆口
113‧‧‧套環端部
114‧‧‧頂點(形狀中心)
115‧‧‧路徑
116‧‧‧路徑
117‧‧‧熔接痕
227‧‧‧澆口
233‧‧‧凹陷部分
234‧‧‧形成部分
g‧‧‧頂部寬度
k‧‧‧高度
h‧‧‧高度
m‧‧‧區域
p‧‧‧角度
q‧‧‧角度
Y‧‧‧方向
Z‧‧‧方向
圖1A至圖1E係繪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圓頂形蓋體。
圖2A至圖2B係繪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用於該圓頂形蓋體之模具。
圖3係繪示第一實施例的變形例。
圖4A至圖4C係繪示根據第二實施例的圓頂形蓋體。
圖5A至圖5C係繪示一示例。
圖6A至圖6B係繪示熔接痕。
圖7A至圖7C係繪示第二比較例。
圖8係繪示第二比較例之熔接痕。
圖9A至圖9B係繪示該示例及第二比較例。
圖10A係繪示一具有圓頂形蓋體的攝影機(於剖視圖中僅繪示該蓋體)。
圖10B繪示該圓頂形蓋體。
圖11係使用側澆口所形成之圓頂形蓋體。
圖12A係繪示在澆口側端部對面之端部的樹脂接合角度。
圖12B係繪示在該澆口側端部對面之端部形成的熔接痕。
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圓頂形蓋體將參照圖1進行描述。
圖1A係圓頂形蓋體之俯視圖,該圓頂形蓋體處於半球部分之開口端面向下方之狀態。圖1B係沿著圖1A之線A-A’所截取之剖面圖。圖1C係於Y方向上觀看圖1A之前視圖。圖1D係繪示薄部之變形例。圖1E係在射出完成前瞬間於Y方向上觀看之圖1D的前視圖。
標號12表示澆口,當圓頂形蓋體由塑膠射出成型所製造時,樹脂經由該澆口而被注射至一具有圓頂形蓋體形狀的空間(腔室)中,且21表示澆道。澆口12和
澆道21在圓頂形蓋體的製造中被移除。在本說明書中,圓頂形蓋體之澆口12被移除的部分被稱為澆口痕。標號5表示半球部分。在該半球部分之外側(上側)的表面被稱為外表面,且在該半球部分之內側(下側)的表面被稱為內表面。半球部分5之外表面及內表面皆具有非常小的表面粗糙度(鏡面),且具有和鏡頭一樣高的形狀精度。半球部分5之開口端係連接於圓柱部分6。圓柱部分6在鄰接該半球部分5的端部對面之端部具有凸緣狀的套環部分7。在本說明書中,介於半球部分5和套環部分之間的部分係被標示為該圓柱部分(連接部分)。連接於該半球部分之該外表面的該圓柱部分6(連接部分)的表面亦被稱為外表面,且連接於該半球部分之該內表面的圓柱部分6(連接部分)的表面亦被稱為內表面。套環部分7係被形塑以使得該圓頂形蓋體能夠與蓋筒(於圖10A中以108表示)接合。
標號42表示當樹脂經由澆口12被注射時,最後被填充該樹脂之最後填充部分。在本實施例中,最後填充部分42是一澆口對面部分13,其配置於設置澆口12之端部對面的端部上。根據本實施例的圓頂形蓋體具有對稱於中心線41的形狀,該中心線41延伸穿過澆口12和澆口對面部分13。當該澆口被定義成圍繞該半球部分的中心而位在原點0°,且逆時鐘方向為正方向時,最後填充部分42之角度位置為180°。薄部20係被佈置以使得例如p=167°,q=193°,且p<180°<q。薄部20係用於強調
之目的而表示為填滿黑色的區域。
至少圓柱部分6的外表面為一角度,以使開口直徑朝向套環部分7增加。該外表面係相對於光學軸線T為X°之角度,使得直徑朝向套環部分7增加。該角度X係大於等於5°或小於等於10°。當該角度太大時,廣角區(例如0°之傾斜角)中的成像解析度會減少。當該角度太小時,會有拔模角度(draft angle)將太小且已成型部分無法從模具移除之風險。
標號20表示從圓柱部分(連接部分)6的外表面凹陷的薄部。圓柱部分(連接部分)6排除該薄部之部分係相對於光學軸線T為X°之角度,且薄部20係相對於該光學軸線為小於X°之角度。該角度可為0°(薄部20可平行於該光學軸線)。因此,厚度減少。換言之,該薄部之厚度在該半球部分之側為大且在該套環部分之側為小。於此情況下,在射出成型加工中沒有下部切割(undercut),使得凹陷部分亦能夠從模具中脫開。
本實施例的薄部20可具有圖1C所繪示的矩形形狀,或圖1D所繪示的形狀,其中薄部20的寬度在該半球部分之側為大且在該套環部分之側為小。該形狀並不限於此,且可取代為圖3所繪示之五邊形。在圖3所繪示之形狀中,薄部20的上部包含一區域n,其中寬度g從半球部分5之側朝向套環部分7為不變。在低於區域n之區域中,寬度g從半球部分5之側朝向套環部分7減少。只要沒有下部切割,該薄部可具有彎曲的輪廓。
薄部20的各種上述形狀如圖1E所繪示,薄部20的頂端19和19’係彼此分開。因為薄部20尚未被填充,故以虛線表示。薄部20係配置於最後填充部分42中(在本實施例中係於澆口對面部分13中),使得來自該澆口之樹脂在圓柱部分(連接部分)6的圓周方向上的流動被抑制。於是,來自該澆口之樹脂的流動經過半球部分5的頂點(形狀中心)朝向澆口側端部對面之端部而趕上該被抑制的樹脂流動,且在較適當的時間和該被抑制的樹脂流動接合。因此,已在圓柱部分6的圓周方向上流動之該樹脂前端的流動係被防止和彼此交會。從事實中亦可清楚得知圖1E中的樹脂之接合角度係大於相關技術中的接合角度。因此,能夠抑制熔接痕之形成。當該樹脂接合角度增加且變成更鈍角,在該圓周方向上的樹脂流動前端的流動之交會能夠被加以抑制,且接合線(熔接痕)變成更難殘留。藉由抑制熔接痕的形成,能夠減少成型的不規則性,並能夠防止光學效能的減少。由於在本組態中,薄部20的該頂端19和19’係在圓柱部分(連接部分)6的圓周方向上彼此分開,故該樹脂接合角度a能夠被有效地且較大地設定成鈍角,亦即,其中薄部20的寬度在鏡面部分側是大的。抑制熔接痕形成的效果能夠藉由增加在鏡面部分側之薄部20的寬度來加強;然而,q-p較佳為大於等於3°或小於等於40°。當寬度太寬時,該薄部之尺寸增加且產品強度因而減少。當寬度太窄時,熔接痕抑制效果減少。
因此,能夠抑制熔接痕的形成並能夠得到具有高光學性能的圓頂形蓋體。因而,具有本圓頂形蓋體的攝影機能夠拍攝高品質影像。
當薄部20被形塑使得其寬度在該半球部分之側為大且在該套環部分之側為小,如圖1D所述時,能夠減少該薄部所造成的體積減少。是以,產品強度的減少能夠被抑制。此外,當薄部20被設置於連接部分6的外表面時,能夠促進該薄部的調整。
現在將對根據本實施例的用來製造圓頂形蓋體之方法進行描述。藉由射出成型之用以使圓頂形蓋體成型的圓頂形蓋體模具係繪示於圖2A和圖2B。圖2A繪示模具關閉且樹脂注射工序完成之狀態。圖2B繪示模具打開且排出(ejection)工序完成之狀態。
標號24表示固定模組,25表示用來形成該半球部分及該連接部分的內表面之凸模具塊,26表示澆道襯套(sprue bush),28表示移動模組,29表示用來形成該半球部分的外表面之凹模具塊,33表示脫料板,32表示中心銷,30表示澆鑄道(sprue),227表示澆口,27表示澆道,且31表示作為已成型部分之圓頂形蓋體。
用來形成該套環部分之凹陷部分233和用來形成該連接部分(用來增加體積)的外表面之形成部分234係形成於脫料板33的內圓周表面上。用來轉移(形成)薄部20之凸出部分(未繪示)係形成於澆口側端部對面之端部。
澆口227和澆道27(樹脂經由澆口227和澆道27而被注射)亦形成於脫料板33中。
熔融樹脂經由澆鑄道30、澆道27及澆口227而被注射至由脫料板33、該凹模具塊及該凸模具塊所圍繞之空間(腔室)中。
該樹脂材質可為例如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如圖2B所繪示,當完成樹脂之冷卻且打開模具時,已成型部分從凸模具塊分離。然後,脫料板33和中心銷32向外凸出以使該已成型部分從凹模具塊分離。然後,頂銷(ejector pin)(未繪示)將該已成型部分推出以使該已成型部分從脫料板33釋放。因此,釋放工序完成。
凸出部分(未繪示)較佳為被形塑成使得其寬度朝向套環部分減少。此外,用來形成連接部分的外表面並設置在脫料板33之內圓周表面上之形成部分234係被形塑,以相對於模具開口方向成為一角度,使得其開口直徑朝向該套環部分增加。該凸出部分(未繪示)係被形塑以成為小於形成部分234的角度之一角度,或者被形塑為平行於模具開口方向。因此,凸出的量係朝向該套環部分增加。藉由此結構,不會有下部切割,且該已成型部分能夠被該頂銷釋放。
此外,藉由此結構,薄部的形狀及佈置能夠藉由替換脫料板而任意改變。
此外,由於圓頂形蓋體和模具接觸的區域很大,故能夠藉由使用脫料板而比使用頂銷之情況更可靠地釋放已成型部分。
以下將參照圖4對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圓頂形蓋體進行敘述。
和第一實施例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以相同標號來標示,並省略其敘述。
圖4A係在圓頂形蓋體之半球部分的開口端朝向下方之狀態下,該圓頂形蓋體之俯視圖。圖4B係沿著圖4A之D-D’線截取之剖面圖。圖4C係在Y方向上觀看之圖4A的前視圖。
根據本實施例之圓頂形蓋體在套環部分7中具有切口(cut)45,該切口45位在相對於中心線41為非對稱的位置,該中心線41延伸穿過澆口側端部及澆口側端部對面之端部。切口45係作為流動阻力(flow resistance)以使在圖4A中樹脂從澆口12在連接部分6之逆時鐘圓周方向上之流動快於樹脂在順時鐘圓周方向上之流動。是以,最後填充部分係從澆口對面部分13位移。圖4D顯示最後填充部分42係從澆口對面部分13偏移。如圖4A所繪示,當定義該澆口係圍繞該半球部分之中心而位於原點0°,且逆時鐘方向為正方向時,最後填充部分42的角度位置為220°。具有倒梯形形狀的薄部20形成於連接部分6中,使得例如p=207°,q=233°,且p<220°<q。
本實施例之技術係藉由形成薄部來抑制熔接痕之形成,該薄部係作為流動之障礙並在最後填充部分42中使樹脂接合角度成為鈍角。於是,藉由佈置薄部20以使其中心在該最後填充部分附近,而得到此效果。如圖4A所繪示,在本實施例中,除了形成於連接部分6中之薄部20外,套環部分7中亦形成有薄部46。藉由此結構,樹脂之接合角度變為更加鈍角,且熔接痕抑制效果增加。
圓頂形蓋體一般具有線對稱於連接澆口側端部和澆口側端部對面之端部的線之形狀。是以,該最後填充部分一般位於澆口側端部對面之端部。然而,如本實施例般,圓頂形蓋體可根據其如何組裝於攝影機筒或其他構件之設計而具有非對稱形狀。於這樣的情況下,該薄部係根據該最後填充部分的位置而被佈置。
根據模具之溫度分布或氣體從該腔室被均勻排放的程度,即使該圓頂形蓋體具有對稱形狀時,該最後填充部分仍有可能從澆口對面套環部分13偏移。並且在此情況下,如同第二實施例,藉由將薄部20佈置在對應該最後填充部分的位置,也能得到類似效果。
接著將對本發明之一示例進行描述。
圖5A係在圓頂形蓋體之半球部分的開口端朝向下方之狀態中,形成為該示例般的圓頂形蓋體之俯視圖。圖5B係沿著圖5A之C-C’線截取之剖面圖。圖5C係在Z方向上觀看之圖5A的前視圖。
如圖5B所示,圓頂的套環之外表面係使其直徑為180mm。半球部分5的外半徑為80mm,且半球部分5的內半徑為77.8mm。除了如倒角(chamfered)部分般的局部區域之外,厚度在全部區域上皆不變。該厚度為2.2mm。從套環部分7之底部到頂點14的距離109.1mm。連接部分6處於5°之角度。該形狀線對稱於中心線41,該中心線41連接澆口側端部及澆口側端部對面之端部。
當該圓頂形蓋體組裝於蓋筒時,在套環部分7之底部和連接部分6之一部分之間的特定區域m將變成在外部看不見。在本示例中,m為10mm。
只要薄部20位於攝影機的視野之外,薄部20可設置於連接部分6的任何位置上。然而,考量到產品設計,薄部20較佳為佈置於在外部看不見之區域。參照圖5C,在本示例中,薄部20具有36.5mm之頂部寬度g,8.6mm之底部寬度f,及6.6mm之高度h,且薄部20被佈置以使薄部20在已組裝狀態下是看不見的。
在本示例之圓頂中,最後填充部分42係位在澆口對面部分13。當定義該澆口係圍繞該半球部分之中心而位於原點0°,且逆時鐘方向為正方向時,最後填充部分42的角度位置為180°。具有倒梯形形狀的薄部20係被佈置使得例如p=167°,q=193°,且p<180°<q。
其他8個薄部20係線對稱於中心線41地被佈置,該中心線41連接澆口側端部及澆口側端部對面之
端部。除了佈置於澆口對面部分13的薄部20之外的薄部20係作為對抗樹脂沿著連接部分6的流動之阻力,且具有進一步抑制熔接痕形成之效果。該些薄部較佳為對稱地佈置,以使該已成型部分在射出成型加工後均勻收縮。若薄部直接設置於該澆口下方,朝向該半球部分的中心之方向(朝向該頂點)上的流動會被阻塞,並促進熔接痕的形成。是以,並未有薄部直接佈置於該澆口下方。
如第一比較例,成型是藉由使用脫料板33而被執行,該脫料板33在其內圓周表面上不具有任何特別形狀。該第一比較例係和本示例就形成於該已成型部分上的熔接痕之區域而言進行比較。
圖6A係本示例之熔接痕17的描繪。圖6B係在沒有特別形狀形成之情況下之熔接痕17的描繪。兩者之描繪皆為從澆口側端部對面之端部觀看的前視圖。
在本示例中,熔接痕17僅形成於套環部分7和薄部20之一部分中,且沒有光學影響。相較之下,在沒有特別形狀形成之該第一比較例中,熔接痕17延伸進入半球部分5中,該半球部分5係為光學有效區域,且品質衰減。
雖然在本示例中所有薄部都具有相同形狀,該些薄部並不需要具有相同形狀。然而,當該些薄部被形塑或佈置使得它們並非線對稱時,流動阻力會變換且該最後填充部分改變。因而,根據該最後填充部分的位置而佈置之薄部20需要移動。是以,除非有特殊理由不執行,
該些薄部較佳仍為具有相同形狀。
如第二比較例,該些薄部係形成為梯形形狀。該第二比較例係和本示例就形成於該已成型部分上的熔接痕之區域而言進行比較。
根據該第二比較例,薄部具有梯形形狀。圖7A係從澆口側端部對面之端部觀看的前視圖。當具有梯形形狀的該薄部形成於圓頂形蓋體之外側上時,該薄部作為下部切割且該已成型部分無法從模具上被釋放。是以,如專利文獻2,該些薄部係形成於沿著圓頂的開口邊緣之內側上。由於圖7A所示之該些薄部係形成於該圓頂形蓋體之內表面且在外部看不見,該些薄部是以虛線來表示。該些薄部具有8.6mm之頂部寬度g,36.5mm之底部寬度f,及6.6mm之高度h。和本示例相似地,除了在澆口對面部分13的薄部外,其他8個薄部係線對稱於中心線地被佈置,該中心線41連接澆口側端部及澆口側端部對面之端部。
第二比較例之形狀係和本示例之形狀相同,除了薄部為垂直倒置。因為該些薄部而使體積減少的量大致上和本示例的情況相同,是以產品強度亦大致和本示例之產品強度相同。
圖7B和圖7C係使用凸模具塊以藉由射出成型來形成第二比較例之形狀。欲形成如圖7B所示的圓頂形蓋體之內側上的薄部,凸模具塊44之側面必須具有用來轉移該些薄部的形狀34。然而,已發現要形成具有這
種形狀的模具塊相當困難。由於樹脂係從側澆口三維地流動以形成圓頂形蓋體,故可能存在無法藉由流動分析模擬來精確預測熔接痕之形成的情況。因此,已發現有必要在觀察實際成型加工時藉由改變該些薄部的形狀來調整流動。
在這樣的情況下,藉由第二比較例之凸模具塊44,包含高精準度(high precision)鏡面之凸模具塊44的整體必須被重新形成以調整該些薄部的形狀和佈置。因此,調整和校正無法輕易執行。
上述問題能夠藉由將凸模具塊44分割成如圖7B所示的半球部分37和腿部35,並在腿部35上形成薄部轉移形狀34而被一定程度地解決。然而,要對準半球部分37和腿部35是困難的。已發現當半球部分37和腿部35錯位時,將存在光學效能的減少、下部切割的形成或成型失敗等問題。
相較之下,根據本示例,該些薄部20之形狀能夠藉由重新形成脫料板33而簡單改變,該脫料板33係環狀構件。是以,薄部20之形狀能夠以低成本輕易改變。
圖8係第二比較例的熔接痕17之描繪。
在第二比較例中,熔接痕17係穿過套環部分7和薄部20而延伸至大致圓柱部分6中。
在第二比較例中,熔接痕17係小於第一比較例中的熔接痕。這大概是因為多個薄部20係沿著開口邊
緣佈置,故該些薄部20作為對抗樹脂沿著該大致圓柱部分之流動的阻力。
然而,在第二比較例中,熔接痕17延伸至該大致圓柱部分中,且熔接痕17出現之區域係大於本示例中之情況。雖然該區域係在作為光學有效區域的半球部分5之外部,但當攝影機被定向於轉向方向時,該區域係包含於視野中。是以,攝影機之品質能夠藉由消除這樣的熔接痕來改善。
圖9A和圖9B係從澆口側端部對面之端部觀看的前視圖,繪示射出完成前瞬間,沿著圓頂形蓋體流動的樹脂前端之流動進行接合的方式。圖9A表示根據第二比較例之圓頂形蓋體,且圖9B表示根據本示例之圓頂形蓋體。
在第二比較例中,在澆口側端部對面之端部的薄部之頂部寬度g係小於本示例中的薄部之頂部寬度。是以,如圖9A所繪示,在該最後填充部分增加樹脂接合角度的效果是小的。因而,該樹脂接合角度並非足夠角度的鈍角且熔接痕17殘留於相對較大之區域。
在本示例中,因該些薄部造成之體積減少係和在第二比較例中的情況大致相等,換言之,產品強度和第二比較例中之產品強度大致相等。然而,已確認熔接痕抑制效果係高於第二比較例中的情況。欲有效地增強熔接痕抑制效果,在澆口側端部對面之端部的薄部20之頂部寬度g必須被設置於該大致圓柱部分上儘可能高處的位
置。頂部寬度g係依據所需的產品強度及熔接痕的程度來適當地調整。
在本示例中,該些薄部係被設置於從產品外面看不見該些薄部的位置。然而,若並無關於產品效能或設計上之限制,該些薄部可替代為設置於靠近半球部分邊界的位置。
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高光學效能的圓頂形蓋體,其中熔接痕之形成能夠藉由簡單的方法來抑制。
本發明已參照該些示例性實施例而被描述,然而應當理解本發明並非限制於已揭露之該些示例性實施例。以下之請求項範圍應被賦予最寬廣之解釋以涵蓋所有變形及均等的結構和功能。
5‧‧‧半球部分
6‧‧‧圓柱部分
7‧‧‧套環部分
12‧‧‧澆口
13‧‧‧澆口對面部分
19‧‧‧頂端
19’‧‧‧頂端
20‧‧‧薄部
21‧‧‧澆道
41‧‧‧中心線
42‧‧‧最後填充部分
Claims (13)
- 一種圓頂形蓋體,包括:半球部分;套環部分;以及圓柱部分,設置於該半球部分及該套環部分之間,其中該圓柱部分具有一薄部,該薄部從該圓柱部分之外表面凹陷,且其中該薄部具有矩形形狀或者在該半球部分之側的寬度大於該套環部分之側的寬度的形狀。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圓頂形蓋體,其中該薄部具有一厚度,該厚度在該半球部分之側係大於該套環部分之側。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圓頂形蓋體,其中該套環部分之一部分具有切口。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圓頂形蓋體,其中該薄部係形成於一端部,該端部係在形成澆口痕之端部的對面。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圓頂形蓋體,其中該套環部分之一部分具有薄部。
- 一種攝影機,包括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圓頂形蓋體。
- 一種製造圓頂形蓋體之方法,包括:藉由脫料板、用以形成半球部分之外表面的凹模具 塊、及用以形成該半球部分之內表面的凸模具塊和用以增加體積的圓柱部分,而形成一腔室;以及將樹脂經由澆口注射至該腔室中;其中該脫料板包含該澆口、凹陷部分、凸出部分及形成部分,該樹脂經由該澆口而被注射,該凹陷部分用來形成套環部分,該凸出部分用來形成薄部,該形成部分用來形成該圓柱部分的外表面,且其中該薄部具有矩形形狀或者在該半球部分之側的寬度大於該套環部分之側的寬度的形狀。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製造圓頂形蓋體之方法,其中該凸出部分形成於該腔室之一部分上最後從該澆口填充該樹脂的位置。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製造圓頂形蓋體之方法,其中該凸出部分係形塑成使得其寬度朝向該套環部分減少。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製造圓頂形蓋體之方法,其中用來形成該圓柱部分的該外表面之該形成部分係被形塑以相對於模具開口方向成為一角度,使得其開口直徑朝向該套環部分增加,該凸出部分係被形成以成為小於該形成部分的該角度之一角度,或者被形成以平行於該模具開口方向,且該凸出部分凸出的量係朝向該套環部分增加。
- 一種使圓頂形蓋體成型之模具,包括脫料板,該脫料板包含澆口、凹陷部分及凸出部分,樹脂經由該澆口 而被注射,該凹陷部分用來形成套環部分,該凸出部分用來形成薄部,其中藉由用以形成半球部分之外表面的凹模具塊、該脫料板、及用以形成該半球部分之內表面的凸模具塊,而形成一腔室,且其中該薄部具有矩形形狀或者在該半球部分之側的寬度大於該套環部分之側的寬度的形狀。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使圓頂形蓋體成型之模具,其中該凸出部分具有一寬度,該寬度朝向該套環部分減少。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使圓頂形蓋體成型之模具,其中藉由該脫料板而形成的該腔室係被形塑以相對於模具開口方向成為一角度,使得其開口直徑朝向該套環部分增加,該凸出部分係被形成以平行於該模具開口方向,且該凸出部分凸出的量係朝向該套環部分增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4/084223 WO2016103377A1 (ja) | 2014-12-25 | 2014-12-25 | ドーム型カバー、ドーム型カバーの製造方法、ドーム型カバー成形用金型、およびカメラ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624100A TW201624100A (zh) | 2016-07-01 |
TWI591414B true TWI591414B (zh) | 2017-07-11 |
Family
ID=56149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4143392A TWI591414B (zh) | 2014-12-25 | 2015-12-23 | 圓頂形蓋體,製造圓頂形蓋體之方法,使圓頂形蓋體成型之模具,及攝影機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379426B2 (zh) |
JP (1) | JP6532484B2 (zh) |
CN (1) | CN107113369B (zh) |
TW (1) | TWI591414B (zh) |
WO (1) | WO201610337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795242B2 (en) * | 2017-06-05 | 2020-10-06 | Avigilon Corporation | Electronics device that dissipates internal device heat via heat sink having exposed surface |
DE102017213070A1 (de) * | 2017-07-28 | 2019-01-31 |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MEMS Spiegelanordnung und MEMS Spiegelanordnung |
CN108312430B (zh) * | 2018-01-12 | 2024-10-15 | 福建富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带柱面光学球罩及其模具 |
JP7034725B2 (ja) * | 2018-01-17 | 2022-03-1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ドーム型カバー、カメラ、射出成形型、及びドーム型カバーの製造方法 |
JP7040210B2 (ja) * | 2018-03-28 | 2022-03-23 | 中西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 センサホルダ部を有する保護カバー、及び前記保護カバーを備えた軸受装置、並びにセンサホルダ部を有する保護カバーの製造方法 |
EP3870995B1 (de) | 2018-10-23 | 2022-11-02 | Covestro Intellectual Property GmbH & Co. KG | Ir-transparentes sensor- und kamerasystem für kraftfahrzeuge |
WO2024056683A1 (en) * | 2022-09-12 | 2024-03-21 | Leon-Nanodrugs Gmbh | Disposable reactor for mixing two liquid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855838A (en) * | 1988-05-27 | 1989-08-08 | Cues, Inc. | Remotely controlled pan and tilt television camera |
JP3649902B2 (ja) | 1998-04-08 | 2005-05-18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ドームカバーの製造方法 |
JP4182577B2 (ja) * | 1998-11-20 | 2008-11-19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ドーム型カバーとドーム型カバーの成形装置 |
US7306383B2 (en) * | 2004-07-27 | 2007-12-11 | Robert Bosch Gmbh | Compound dome window for a surveillance camera |
JP4152980B2 (ja) * | 2005-10-14 | 2008-09-17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ドーム型カメラ |
JP4257861B2 (ja) * | 2005-12-14 | 2009-04-22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ドームカバーの製造方法、ドームカバーおよびドーム型カメラ |
JP4643506B2 (ja) * | 2006-06-27 | 2011-03-02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ドーム型カメラおよびドーム型カメラの筐体 |
JP4270267B2 (ja) | 2006-11-29 | 2009-05-27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鏡筒回転型撮像装置 |
WO2013150742A1 (ja) * | 2012-04-04 | 2013-10-10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光学素子、そ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及び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
-
2014
- 2014-12-25 WO PCT/JP2014/084223 patent/WO201610337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12-25 JP JP2016565738A patent/JP6532484B2/ja active Active
- 2014-12-25 CN CN201480084363.6A patent/CN107113369B/zh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12-22 US US14/978,114 patent/US10379426B2/en active Active
- 2015-12-23 TW TW104143392A patent/TWI591414B/zh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60187764A1 (en) | 2016-06-30 |
US10379426B2 (en) | 2019-08-13 |
WO2016103377A1 (ja) | 2016-06-30 |
TW201624100A (zh) | 2016-07-01 |
CN107113369B (zh) | 2020-08-11 |
JPWO2016103377A1 (ja) | 2017-10-05 |
JP6532484B2 (ja) | 2019-06-19 |
CN107113369A (zh) | 2017-08-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91414B (zh) | 圓頂形蓋體,製造圓頂形蓋體之方法,使圓頂形蓋體成型之模具,及攝影機 | |
US10401715B2 (en) | Dome cover, camera device, injection molding die, and injection molding method | |
JP5836610B2 (ja) | プラスチック光学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US20060284327A1 (en) | Optical unit manufacturing method, optical unit, and forming apparatus | |
CN109311201A (zh) | 具有可调节的型芯对中装置的喷铸模具 | |
CN103163574A (zh) | 塑胶光学镜片及其射出成型方法 | |
JP2008064851A (ja) | レンズ装置 | |
TW201814403A (zh) | 無堆場透鏡組件及製造方法 | |
CN104002411B (zh) | 用于形成眼科装置的铸杯组件 | |
CN105182454B (zh) | 凹形间隔件晶圆孔洞及形成于其中的晶圆位准光学组件 | |
US9285509B2 (en) | Optical element, imag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elem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optical element | |
JP5315484B1 (ja) | 光学素子、そ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及び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 |
US20140254019A1 (en) | Optical element, imag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elem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optical element | |
JP2023026594A (ja) | 光学素子、光学系、および撮像装置 | |
KR101548817B1 (ko) | 렌즈 성형용 금형장치 | |
JPWO2013047653A1 (ja) | 撮像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撮像レンズ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 |
JP7034725B2 (ja) | ドーム型カバー、カメラ、射出成形型、及びドーム型カバーの製造方法 | |
JP2006272870A (ja) | 光学レンズ及びその成形型 | |
JP4074090B2 (ja) | 組レンズ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06276720A (ja) | 光学レンズ | |
JP2004216755A (ja) | 光学素子及び光学素子ユニット | |
JP2006335014A (ja) | 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の成形装置およびその成形方法 | |
JP2010197437A (ja) | 成形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及びその成形型 | |
JP6245930B2 (ja) | プラスチック光学部材の製造方法 | |
JP2005121928A (ja) | 光学素子および金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