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90539B - 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90539B
TWI590539B TW105135662A TW105135662A TWI590539B TW I590539 B TWI590539 B TW I590539B TW 105135662 A TW105135662 A TW 105135662A TW 105135662 A TW105135662 A TW 105135662A TW I590539 B TWI590539 B TW I59053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front side
lock
additional
accommoda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56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24668A (zh
Inventor
田中幸貴
Original Assignee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2017246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24668A/zh
Publication of TWI5905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9053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5Latching arms not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01R13/6273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comprising two latching ar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3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disengagement on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Description

連接器
本發明係有關於具有鎖部的連接器,鎖部將連接器與對象側連接器的嵌合狀態鎖住。
作為此種連接器,有例如專利文件1所揭示者。如第17至19圖所示,專利文件1的連接器900具有連接器本體910、鎖構件920、耳片930、保持構件940。鎖構件920被安裝於連接器本體910。連接器本體910及耳片930被保持於保持構件940。由第18及19圖可知,連接器本體910對保持構件940是不可相對移動,耳片930對保持構件940在前後方向(X方向)是可相對移動。鎖構件920上設置有被操作部922,耳片930上設置有操作部932。當耳片930位於前側界限時(第18圖),鎖構件920的被操作部922向連接器本體910的上面912更上方(+Z方向)突出。此時,鎖部924位於比上面912只突出既定量的鎖位置。在耳片930被向後方(-X方向)拉時(第19圖),耳片930的操作部932將鎖構件920的被操作部922壓向連接器本體910內。藉此,鎖部924往位於比鎖位置更下方(-Z方向)的解除位置移動。
[先前技術文件]
[專利文件]
[專利文件1]特開2014-127433號公報。
專利文件1記載的連接器900中,對保持構件940可相動移動的耳片930係部分地位於保持構件940的內側。因此,此連接器有組合性不佳的問題。
本發明是具有鎖部的連接器,目的為提供使組合性提昇的連接器。
本發明提供連接器作為第1連接器,沿前後方向與對象側連接器可嵌合,前述連接器包括連接器主構件及操作構件;前述連接器主構件包括嵌合部、鎖部、被操作部、前側限制部及後側限制部;前述鎖部位於前述嵌合部;前述被操作部位於前述嵌合部的後方;前述前側限制部位於前述嵌合部的後方;前述鎖部與前述被操作部連動;前述鎖部在鎖位置與解除位置之間可移動;當前述鎖部位於前述鎖位置時,前述鎖部從前述嵌合部只突出既定量;當前述鎖部位於前述解除位置時,前述鎖部從前述嵌合部沒有突出、或是只突出比前述既定量少的量;前述操作構件在與前述前後方向垂直的面內,至少部分地 覆蓋前述連接器主構件;前述操作構件藉由前述前側限制部及前述後側限制部,分別規定在前述前後方向中的前側界限位置及後側界限位置;前述操作構件,在前述前側界限位置及前述後側界限位置之間,於前述前後方向是可移動;前述操作構件在其內部,具有收容前述前側限制部的前側限制部收容部、以及收容前述被操作部的被操作部收容部;前述前側限制部通常位於前述前側限制部收容部內;前述前側限制部收容部內設置有前側被限制部,當前述操作構件位於前述前側界限位置時,前述前側被限制部碰抵前述前側限制部;前述被操作部收容部內設置有操作部,當前述操作構件向前述後側界限位置移動時,前述操作部將前述被操作部向前述連接器主構件內按壓使前述鎖部移動直到前述解除位置。
又,本發明提供連接器作為第2連接器,是第1連接器,其中前述連接器主構件具有至少1個附加的前側限制部;前述操作構件在其內部,具有收容前述附加的前側限制部之附加的前側限制部收容部;前述附加的前側限制部收容部內設置有附加的前側被限制部,當前述操作構件位於前述前側界限位置時,前述附加的前側被限制部碰抵前述附加的前側限制部。
又,本發明提供連接器作為第3連接器,是第2連接器,其中 前述附加的前側限制部的個數是一;前述前側限制部及前述附加的前側限制部,分別被設置於突出部及附加的突出部;前述突出部及前述附加的突出部,向互相不同的方向突出。
又,本發明提供連接器作為第4連接器,是第3連接器,其中前述突出部及前述附加的突出部,在與前述前後方向垂直的方向中,係互相反方向地突出。
又,本發明提供連接器作為第5連接器,是第3或第4連接器,其中前述突出部及前述附加的突出部,通常分別位於前述前側限制部收容部內及前述附加的前側限制部收容部內。
又,本發明提供連接器作為第6連接器,是第3至第5連接器之任一者,其中前述突出部及前述鎖部從同一面突出。
又,本發明提供連接器作為第7連接器,是第1至第6連接器之任一者,其中前述連接器主構件包括連接器本體、及保持構件;前述嵌合部設置在前述連接器本體;前述保持構件包括主部,用以覆蓋前述連接器本體的後端;前述操作構件包括後端部,設於比前述主部的前端後方的位置; 前述後端部在與前述前後方向垂直的面內,至少部分地覆蓋前述主部。
又,本發明提供連接器作為第8連接器,是第7連接器,其中前述連接器主構件包括與前述連接器本體是分別個體的鎖構件;前述鎖部及前述被操作部作為前述鎖構件的一部分而被形成。
又,本發明提供連接器作為第9連接器,是第8連接器,其中前述前側限制部被形成在前述鎖構件以外的構件上。
又,本發明提供連接器作為第10連接器,是第9連接器,其中前述連接器本體包括連接機構、及部分地覆蓋前述連接機構的屏蔽構件;前述前側限制部作為前述屏蔽構件的一部分而被形成。
又,本發明提供連接器作為第11連接器,是第7至第10連接器之任一者,其中前述後側限制部是用以規定前述主部的前述前端的前端面。
又,本發明提供連接器作為第12連接器,是第1至第11連接器之任一者,其中前述操作構件在與前述前後方向垂直的面內,覆蓋前述連接器主構件的全周。
又,本發明提供連接器作為第13連接器,是第12連接器,其中沿前述前後方向觀察時,前述連接器主構件之位於比前述操作構件前方的部分的尺寸,比前述操作構件的前端的開口的尺寸小。
又,本發明提供連接器作為第14連接器,是第1至第13連接器之任一者,其中前述操作構件在其內設置有內部空間;前述操作構件包括將前述前側限制部收容部及前述內部空間隔離的隔離部;前述隔離部的前面作用成前述前側被限制部。
又,本發明提供連接器作為第15連接器,是第14連接器,其中前述被操作部收容部與前述內部空間連結。
又,本發明提供連接器作為第16連接器,是第14或第15連接器,其中前述保持構件包括前側突出部,前述突出部至少部分地位於前述內部空間內;前述操作構件在前述前側突出部的表面上滑動。
又,本發明提供連接器作為第17連接器,是第1至第16連接器之任一者,其中前述操作部及前述被操作部的至少一方具有與前述前後方向交錯的面。
又,本發明提供連接器作為第18連接器,是第1 至第17連接器之任一者,其中前述前側限制部,在沿與前述前後方向垂直的左右方向觀察時,係與前述被操作部至少一部分重複、或位於比前述被操作部後方。
又,本發明提供連接器作為第19連接器,是第1至第18連接器之任一者,其中前述連接器主構件在與前述前後方向垂直的面內方向的全部,限制前述操作構件的移動。
依據本發明,由於只將操作構件從前方覆蓋連接器主構件而將操作構件安裝在連接器主構件上,所以能提昇組合性。
10‧‧‧連接器
100‧‧‧連接器主構件
102‧‧‧前端部
104‧‧‧後端部
110‧‧‧連接器組合體
112‧‧‧嵌合部
120‧‧‧後蓋(保持構件)
122‧‧‧主部
124‧‧‧前側突出部
126‧‧‧纜線被覆部
130‧‧‧連接器本體
140‧‧‧後屏蔽
142‧‧‧開口部
144‧‧‧延長部
150‧‧‧填隙部
160‧‧‧連接機構
170‧‧‧屏蔽構件
172‧‧‧上面
174‧‧‧下面
176‧‧‧側面
182‧‧‧前側開口部
184‧‧‧後側開口部
186‧‧‧上側突出部(突出部)
187‧‧‧下側突出部(附加的突出部)
188‧‧‧鉤
192‧‧‧前端部(前側限制部)
193‧‧‧前端部(附加的前側限制部)
202‧‧‧前端面
204‧‧‧後端
210‧‧‧基板
220‧‧‧外殼
222‧‧‧主部
224‧‧‧側部
226‧‧‧腕部
228‧‧‧溝
232‧‧‧被壓入部
300‧‧‧鎖構件
310‧‧‧鎖部
320‧‧‧被操作部
322‧‧‧前面
330‧‧‧彈性部
340‧‧‧被固定部
400‧‧‧前蓋(操作構件)
410‧‧‧前部
420‧‧‧後部
422‧‧‧後端部
424‧‧‧前端
426‧‧‧開口
430‧‧‧連接器主構件收容部
432‧‧‧前側收容部
434‧‧‧後側收容部
436‧‧‧高低差部
442‧‧‧前側限制部收容部
443‧‧‧附加的前側限制部收容部
444‧‧‧被操作部收容部
446‧‧‧前側突出部收容部(內部空間)
448‧‧‧前壁(操作部)
450‧‧‧隔壁(隔離部)
452‧‧‧前面(前側被限制部、附加的前側被限制部)
500‧‧‧纜線
第1圖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實施樣態之連接器的立體圖。圖所示的前蓋位於前側界限位置。
第2圖是表示第1圖之連接器的側面圖。
第3圖是表示第1圖之連接器的平面圖。
第4圖是表示第1圖之連接器的前視圖。
第5圖是沿A-A線表示第4圖之連接器的剖面圖。連接器的被操作部的附近(一點鏈線包圍的部分)則放大描繪。
第6圖是沿B-B線表示第4圖之連接器的剖面圖。
第7圖是沿C-C線表示第4圖之連接器的剖面圖。被包含於連接器的連接器組合體係作為側面圖而被描繪。連接器的 突出部(前側限制部)的附近(一點鏈線包圍的部分)則放大描繪。
第8圖是表示第1圖之連接器的其他立體圖。圖所示的前蓋位於後側界限位置。
第9圖是表示第8圖之連接器的側面圖。
第10圖是表示第8圖之連接器的平面圖。
第11圖是表示第8圖之連接器的前視圖。
第12圖是沿D-D線表示第11圖之連接器的剖面圖。連接器的被操作部的附近(一點鏈線包圍的部分)則放大描繪。
第13圖是表示第1圖之連接器所包含的連接器主構件的立體圖。
第14圖是表示第13圖的連接器主構件所包含的連接器組合體的立體圖。
第15圖是表示第14圖的連接器組合體所包含的連接器本體的立體圖。圖所示的連接器本體將鎖構件保持。
第16圖是表示第15圖的連接器本體所包含的連接機構的立體圖。圖所示的連接機構將鎖構件保持。
第17圖是表示專利文件1記載的連接器的立體圖。
第18圖是表示第17圖之連接器的剖面圖。圖所示的連接器的鎖部是在鎖位置。
第19圖是表示第17圖之連接器的其他剖面圖。圖所示的連接器的鎖部是在解除位置。
參照第1至12圖,本發明的一實施樣態的連接器 10具有連接器主構件100及前蓋(操作構件)400,且被安裝於纜線500的前端。此連接器10與未圖示的對象側連接器的對象側嵌合部沿前後方向可嵌合。詳細而言,連接器10於嵌合狀態中,具有位於比前蓋400更前方的嵌合部112,嵌合部112與對象側連接器的對象側嵌合部(未圖示)可嵌合。本實施樣態中前後方向是X方向。又,+X方向是前方,-X方向是後方。
由第1至3圖、第5至10圖及第12圖可知,前蓋400在前後方向可移動地被安裝於連接器主構件100。具體上,前蓋400於前後方向,在前側界限位置和後側界限位置之間可移動。連接器主構件100,如後所述,具有分別規定前側界限位置和後側界限位置的前側限制部及後側限制部。
參照第13及14圖,連接器主構件100具有連接器組合體110及後蓋(保持構件)120。參照第14及15圖,連接器組合體110具有連接器本體130、一對的鎖構件300、一對的後屏蔽140及填隙部150。參照第15及16圖,連接器本體130具有保持鎖構件300的連接機構160及屏蔽構件170。連接器本體130的一部分構成嵌合部112。
如第16圖所示,連接機構160具有基板210及外殼220。外殼220由絕緣樹脂構成。外殼220保持基板210且保持鎖構件300。基板210及鎖構件300之間藉由外殼220而隔絕。於本實施樣態中,俯視基板210是矩形的較小的電路基板。基板210的前部(+X側的部分)形成複數的連接墊(未圖示)。當連接器10與對象側連接器(未圖示)在嵌合狀態時,這 些連接墊分別接觸複數的對象側接觸(未圖示)。基板210的後部(-X側的部分)形成纜線500被連接的固定墊(未圖示)。又,於本發明中,雖然連接機構160具有基板210,但本發明並非限定於此。連接機構160可以具有對應於對象側接觸之複數接觸。在此情形下,複數接觸可被保持於外殼220。
由第16圖可知,外殼220具有俯視為矩形的主部222、及設置在主部222的左右方向兩側的2個側部224。換言之,主部222在左右方向,位於2個側部224之間。於本實施樣態中,左右方向是與前後方向(X方向)垂直的Y方向。主部222將側部224和基板210一起保持。基板210部分地向比主部222的後端更後方(-X方向)突出。側部224具有向主部222的後端更後方(-X方向)延伸的腕部226。側部224保持鎖構件300。具體上,各側部224上形成溝228,鎖構件300部分地被收容於分別對應的溝228內。
如第15圖所示,屏蔽構件170由金屬板構成,具有左右方向長而上下方向短之剖面的概略四邊形筒狀的形狀。又,由第15圖可知,屏蔽構件170具有上面172、下面174及2個側面176。屏蔽構件170部分地覆蓋基板210及外殼220。具體上,屏蔽構件170於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覆蓋基板210及外殼220。於本實施樣態中,上下方向是與前後方向(X方向)及左右方向(Y方向)的雙方垂直的Z方向。+Z方向是上方,-Z方向是下方。由第1至3圖及第8至10圖可知,屏蔽構件170的上面172的一部分構成嵌合部112的外側的一面(上面)。同樣地,屏蔽構件170的下面174的一部分構成嵌 合部112的其他一面(下面)。又,屏蔽構件170的上面172及側面176沒有必要分別是單一的平面。例如,各面可以有高低平面差。
由第13至15圖可知,屏蔽構件170的上面172形成2個前側開口部182及2個後側開口部184。又,由第7圖及第13至15圖可知,屏蔽構件170的上面及下面174,分別形成上側突出部(突出部)186及下側突出部(附加的突出部)187。此外,由第7及15圖可知,在屏蔽構件170的上面172及下面174的後端附近,分別形成2個鉤188。前側開口部182及後側開口部184是貫通構成屏蔽構件170的金屬板的孔。前側開口部182及後側開口部184均具有前後方向長之矩形的形狀。於本實施樣態中,上側突出部186、下側突出部187及鉤188,分別是將構成屏蔽構件170的金屬板的一部分切斷及彎曲加工而形成。如第7圖所示,上側突出部186從上面172向上方突出且向後方延伸。又,上側突出部187從下面174向下方突出且向後方延伸。由第7及15圖可知,鉤188具有向前方延伸的前端部且是向上方或下方突出。由第1至3圖及第13圖可知,前側開口部182位於嵌合部112,而後側開口部184、上側突出部186及下側突出部187位於嵌合部112的後方。由第6圖可知,上側突出部186的位置於前後方向中,至少與後側開口部184的位置部分地重複。下側突出部187在沿上下方向所見的情形下,係與上側突出部186重疊。由第1至3圖及第8至10圖可知,上側突出部186及下側突出部187位於前蓋400的內側,所以能防止上側突出部186及下側突出 部187與其他物體碰撞而毀損。
又,本實施樣態中,雖係切斷及彎曲加工金屬板以形成上側突出部186及下側突出部187,但也可利用此切斷及彎曲加工以外的方法而形成。又,於本實施樣態,上面172及下面174分別設置上側突出部186及下側突出部187,但是本發明並非限定於此。在屏蔽構件170的上面172、下面174及側面176的其中之一可以形成突出部186。突出部186可以被形成在與前側開口部182及後側開口部184被形成之面的同一面(上面172)上,也可形成在其他的面上。又,可以不設置附加的突出部187,也可以設置複數個。附加的突出部187,合意的是形成在與突出部186被形成的面不同的面上。換言之,附加的突出部187合意的是,朝向是與前後方向垂直的方向且與突出部186不同的方向突出。例如,當突出部186形成在上面172時,附加的突出部187可在側面176的至少一方形成。但是,當只有1個附加的突出部187時,合意的是朝突出部186的突出方向之相反方向突出。例如,當突出部186形成在一方的側面176時,附加的突出部187合意的是形成在另一方的側面176。又,突出部186及附加的突出部187,可採朝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的四方向突出的方式而形成。
由第14圖可知,後屏蔽140從上下包夾屏蔽構件170的後端而安裝於屏蔽構件170上。後屏蔽140由金屬板構成。後屏蔽140上形成對應鉤188的開口部142。在後屏蔽140安裝於屏蔽構件170的狀態下,各個鉤188部分地位於對應的開口部142內。鉤188貫通開口部142,且其前端部位於後屏 蔽140的外部。後屏蔽140藉由鉤188,而被限制對屏蔽構件170的相對移動。鉤188的形狀,特別的是適合限制後屏蔽140向後方的移動。
如第6圖所示,後屏蔽140更具有向後方延伸而部分地覆蓋纜線500的半圓筒形的延長部144。由第6及7圖可知,填隙部150由金屬板構成,被彎曲成圓筒狀且包圍延長部144的周圍。填隙部150被填縫以將延長部144固定在纜線500。換言之,纜線500藉由填隙部150而被固定在後屏蔽140。如此,纜線500藉由填隙部150,透過後屏蔽140及鉤188而被固定在屏蔽構件170。因此,當纜線500被施加向後方的力時,此力藉由屏蔽構件170而被接收。結果,在纜線500及基板210之間能消除或減輕拉力。藉此,能防止纜線500及基板210之間的斷線而提高可靠度。
如第13圖所示,後蓋120具有主部122、前側突出部124、及纜線被覆部126。後蓋120由絕緣樹脂構成。後蓋120係利用嵌入成型而與連接器組合體110一體形成。藉此,屏蔽構件170的表面與一對的後屏蔽140(參照第14圖)的內面之間的空間,被充填構成後蓋120的絕緣樹脂(參照第7及12圖)。主部122具有略呈長方體的外形形狀。主部122除延長部144(參照第6圖)之外,覆蓋後屏蔽140(參照第14圖)。換言之,主部122覆蓋連接器組合體110(連接器本體130)的後端。前側突出部124是沿屏蔽構件170的表面(上面172、下面172及側面176)從主部122突出於前方的四邊形筒狀部。纜線被覆部126從主部122向後方延伸,覆蓋延長部144(參照第6 圖)、填隙部150、及纜線500(參照第14圖)的一部分。
參照第5及12圖,鎖構件300具有鎖部310、被操作部320、彈性部330及被固定部340。鎖部310是從彈性部330的前端部向上方突出的突起。在第5圖所示的狀態中,鎖部310的前面是與前後方向傾斜交錯的傾斜面。又,鎖部310的後端面是與前後方向垂直的垂直面。被固定部340是從彈性部330的後端部向下方突出的突起。被固定部340具有向前後方向突出的壓入部。被操作部320是從彈性部330的前端部與後端部之間的中央部向上方突出的突起。被操作部320的前面是剖面描畫為弧的曲面,後端面是與前後方向垂直的垂直面。被操作部320,於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比鎖部310小。
如第5及12圖所示,被固定部340被壓入固定於形成在外殼220上的被壓入部232。彈性部330由被固定部340所支持。彈性部330是可彈性變形,至少在上下方向可移動地支持鎖部310及被操作部320。鎖部310對應屏蔽構件170的前側開口部182,至少其一部分位於前側開口部182內。換言之,鎖部310位於嵌合部112。被操作部320對應後側開口部184,至少其一部分位於後側開口部184內。換言之,被操作部320位於嵌合部112的後方。從第6圖可知,被操作部320在前後方向的位置是與上側突出部186在前後方向的位置大致相同。換言之,被操作部320,在沿左右方向觀察時,係與上側突出部186至少一部分重複。上側突出部186的前端部192,在沿左右方向觀察時,可與被操作部320至少一部分重複,且可位於比被操作部320更後方。
從第5及12圖可知,鎖部310藉由彈性部330的彈性變形,在鎖位置(第5圖所示位置)與比在其下方位置的解除位置(第12圖所示位置)之間是可移動。鎖部310,當在鎖位置時,從屏蔽構件170的上面172向上方只突出既定量。既定量係以能將連接器與對象側連接器(未圖示)的嵌合狀態確實地鎖住之方式而被決定。又,鎖部310,當在解除位置時,沒有從屏構件170的上面172向上方突出、或向上方只突出比既定量少的量。被操作部320對應鎖部310的動作而連動。反之,鎖部310對應被操作320而連動。被操作部320至少,當鎖部310位於鎖位置時,從屏蔽構件170的上面172向上方突出。
如第1至12圖所示,前蓋400具有由絕緣樹脂構成的前部410及後部420。於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後部420比前部410大。在本實施樣態中,雖然後部420連接前部410、且具有與前後方向交錯的傾斜面,但是後部420可具有與前後方向垂直的垂直面,以取代此傾斜面。
如第5、7及12圖所示,前蓋400又具有貫通前後方向的連接器主構件收容部430。連接器主構件收容部430具有前側收容部432及後側收容部434。前側收容部434在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比前側收容部432大。因此,前蓋400的內部在前側收容部432及後側收容部434之間形成有高低差部436。後蓋120的主部122部分地被收於後側收容部434且位於高低差部436的後方。前蓋400的後端部422,位於比規定主部122的前端的前端面202更後方、且比主部122的後端204 更前方的位置。又,前蓋400的前部410與前側收容部432不一定要對應。同樣地,前蓋400的後部420與後側收容部434不一定要對應。
如第7圖所示,前蓋400在其內部具有前側限制部收容部442,用以收容上側突出部186的至少前端部192。又,前蓋400在其內部具有附加的前側限制部收容部443,用以收容下側突出部187的至少前端部193。如第5及12圖所示,前蓋400更在其內部具有收容被操作部320的被操作部收容部444。此外,前蓋400如第5、7及12圖所示,在其內部具有收容前側突出部124的前側突出部收容部(內部空間)446。前側限制部收容部442、附加的前側限制部收容部443、被操作部收容部444及前側突出部收容部446連通連接器主構件收容部430的前側收容部432。又,被操作部收容部444與前側突出部收容部446相連結。前側突出部收容部446的後端在連接器主構件收容部430的後側收容部434打開。前側限制部收容部442及附加的前側限制部收容部443,分別是向前後方向延伸且在前蓋400的前端424打開的溝。如第7圖所示,在各個前側限制部收容部442及附加的前側限制部收容部443的後方設置有隔壁(隔離部)450。各隔壁450在前後方向,位於前側限制部收容部442或附加的前側限制部收容部443與前側突出部收容部446之間、且彼此之間互相隔離。又,本實施樣態中,前側限制部收容部442配置在前側收容部432的上側,附加的前側限制部收容部443配置在前側收容部432的下側,但是前側限制部收容部442和附加的前側限制部收容 部443,係對應突出部186的配置及附加的突出部187的數目的配置而設於前蓋400內。
於具有上述結構的連接器10中,前蓋400對連接器主構件100的安裝,係藉由使前蓋400覆蓋於連接器主構件100上而進行。換言之,此安裝係以連接器主構件100貫通前蓋400的方式,將前蓋400對連接器主構件100從前方朝後方滑動而進行。如此,本實施樣態的連接器10的組裝是容易的。藉此,相較於專利文件1的連接器900(參照第17至19圖)而提昇了組裝性。為了使此種前蓋400的安裝成為可能,從第11圖可知,當沿前後方向觀察時,連接器主構件100的前部分比前蓋400的前端424的開口426小。在此,當前蓋400位於後側界限位置時,連接器主構件100的前部分是位於比前蓋400的前端424更前方的部分。此連接器主構件100的前部分包含嵌合部112。
如第1至3圖及第8至10圖所示,在前蓋400被安裝於連接器主構件100的狀態中,連接器主構件100的前端部102與後端部104一起位於前蓋400的外部。除了前端部102及後端部104之外的連接器主構件100的一部分,位於前蓋400的連接器主構件收容部430內。換言之,連接器主構件100貫通前蓋400。如此,前蓋400在與前後方向垂直的面內,覆蓋連接器主構件100的全周。又,前蓋400的後端部422在與前後方向垂直的面內,覆蓋後蓋120的主部122的周圍。由於前蓋400覆蓋連接器主構件100的全周,所以操作者可從與前後方向垂直的每個方向持拿前蓋400。例如, 操作者能從上下方向或從左右方向持拿前蓋400。據此,操作者能夠容易地操作前蓋400。如此,此連接器10的操作性優良。又,前蓋400部分地覆蓋後蓋120,所以能防止操作者直接持拿後蓋120而操作。在可以直接操作後蓋120的情形下,在鎖部310仍舊維持將連接器10與對象側連接器(未圖示)的嵌合狀態鎖住的狀態中,能夠對連接器主構件100施加向後方的力。在此情形下,此力會由鎖部310接收。當操作者沒有注意或忘了嵌合狀態被鎖住時,想將連接器10從對象側連接器強迫分離,恐會對後蓋120施加相當大的力。於本實施例中,藉由前蓋400能夠排除此種疑慮。藉此,能防止鎖部310承受過度負荷而損毀。但是,前蓋400在與前後方向垂直的面內,不一定需要覆蓋連接器主構件100的全周。在與前後方向垂直的面內方向的全部,前蓋400對連接器主構件100的相對移動若被限制的話,前蓋400可以部分地覆蓋連接器主構件100。在此情形下,後端部422在與前後方向垂直的面內變成至少部分地覆蓋主部122。無論如何,連接器主構件100在與前後方向垂直的面內方向的全部,限制前蓋400的相對移動。
從第7圖可知,在將前蓋400安裝於連接器主構件100時,上側突出部186,通過前側突出部收容部446且越過隔壁450而被收容在前側限制部收容部442內。藉由上側突出部186通過前側突出部收容部446內,在安裝時,能縮短上側突出部186被壓在前蓋400的距離(隔壁450的前後方向長度)。由此,前蓋400藉著上側突部186能防止過度地被 切削。上側突出部186,其全體沒有必要被收容於前側限制部收容部442內,至少其前端部192被收容於前側限制部收容部442內的話即可。上側突出部186一旦被收容於前側限制部收容部442,前蓋400向前方的移動即被限制。亦即,隔壁450的前面452碰抵上側突出部186的前端部192,前蓋400變得不能向前方移動。換言之,隔壁450的前面452作用為設置在前側限制部收容部442內的前側被限制部。此時,上側突出部186的前端部192作用為前側限制部。如此,上側突出部186的前端部192規定前蓋400的前側界限位置。上側突出部186的前端部192,亦即前側限制部,通常位於前側限制部收容部442內。關於下側突出部187也是與上側突出部186相同。亦即,下側突出部187被收容於附加的前側限制部收容部443,且其前端部193作用為附加的前側限制部。規定附加的前側限制部收容部443的一部分的隔壁450的前面452,作用為設置在附加的前側限制部收容部443內之附加的前側被限制部。本實施樣態中,上側突出部186及下側突出部187,分別形成在屏蔽構件170的上面172及下面174,因此前側限制部及附加的前側限制部,良好平衡地作用於前蓋400。結果,安定了位於前側界限位置的前蓋400的位置。又,相較於設置單一的突出部的情形,由於能夠分散負荷,所以能防止上側突出部186、下側突出部187及隔壁450的毀損。
如第5圖所示,前蓋400位於前側界限位置時,鎖構件300的被操作部320被收容於被操作部收容部444,又 後蓋120的前側突出部124部分地被收容於前側突出部收容部446。後蓋120的主部122的一部分被收容於連接器主部收容部430的後側收容部434。
從第5及12圖可知,當前蓋400在前側界限位置及後側界限位置之間移動時,係在位於前側突出部收容部446內的前側突出部124的表面上滑動。前側突出部124及前側突出部收容部446雖然不一定必要,但是其存在使得前蓋400的平順滑動成為可能。這是因為相較於樹脂製的前蓋400與是金屬板的屏蔽構件170之間的摩擦阻抗,樹脂製的前蓋400與樹脂製的前側突出部124之間的摩擦阻抗較小。
如第12圖所示,使前蓋400向後方移動時,高低差部436碰抵後蓋120的主部122的前端面202。亦即,前蓋400由主部122限制向後方的移動。換言之,主部122的前端面202作用為規定前蓋400的後側界限位置的後側限制部。隨著前蓋400的移動,被操作部320在被操作部收容部444的前壁448上滑動而向被操作部收容部444之外移動。換言之,被操作部320由前壁448被向連接器主構件100內按壓。亦即,前壁448作用為用以操作被操作部320的操作部。彈性部330隨著被操作部320的移動而彈性變形,鎖部310向解除位置移動。如此,在被操作部收容部444內設置操作部,當前蓋400向後側界限位置移動時,將被操作部320按壓向連接器主構件100內使鎖部310移動直到解除位置。於本實施樣態中,前壁448具有與前後方向交錯的複數的連續平面。然而,前壁448的構成並非以此為限。例如,前壁448可以具有與前後方向交 錯的單一的平面或曲面。又,於本實施樣態中,被操作部320的前面322是曲面,但是也可以是與前後方向交錯的單一的平面或複數的連續平面。無論如何,前壁448及被操作部320的構成方式,係藉由前蓋400的移動,將被操作部320向連接器主構件100內按壓,藉此使鎖部310從鎖位置向解除位置移動。例如,前壁448及被操作部320的前面322的一方,可以只具有與前後方向交錯的傾斜面。
從第1至12圖可知,連接器10與對象側連接器(未圖示)的嵌合,係使連接器10向配置在連接器10的前方的對象側連接器移動而進行。此時,操作者藉由操作前蓋400,前蓋400向前側界限位置移動。操作者可進行嵌合操作,使前蓋400對連接器主構件100向前方(+X方向)移動。或者,可利用使連接器10嵌合在對象側連接器時的摩擦力,使前蓋400對連接器主構件100向前方移動。前蓋400在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位於連接器10的最外側,所以操作者能夠自然地保持前蓋400。如第5圖所示,前蓋400在前側界限位置、且是在連接器10上外力無法操作的狀態,被操作部320被收容在被操作部收容部444內,鎖部310位於鎖位置。將此狀態的連接器10靠近對象側連接器,將嵌合部112插入對象側嵌合部(未圖示)時,在鎖位置的鎖部310與對象側嵌合部接觸。當沿著前後方向觀察時,是因為對象側嵌合部的開口的尺寸雖略微大於嵌合部112的尺寸,但並非大到將鎖部310原封不動地接受的程度。鎖部310接觸對象側連接器的對象側嵌合部時,藉著彈性部330的彈性變形而被按壓至溝228內。因 此,鎖部310不會妨礙連接器10與對象側連接器的嵌合。對象側嵌合部上形成有接收鎖部310的被鎖部(未圖示),連接器10和對象側連接器成為嵌合狀態時,鎖部310的一部分由被鎖部所接收。藉此,鎖部310將連接器10與對象側連接器的嵌合狀態鎖住。
當連接器10與對象側連接器在嵌合狀態時,即使纜線500被往後方拉,由於鎖部310被被鎖部(未圖示)卡住,所以不能將連接器10從對象側連接器分離。另一方面,從第12圖可知,使前蓋400向後方移動時,前蓋400移動至後側界限位置。在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前蓋400的後部420比前部410大,所以此操作是容易的。此時,是操作部的前壁448將被操作部320向下方按壓。藉此,彈性部330變形且鎖部310向下方移動。當鎖部310到達解除位置時,鎖部310向被鎖部(未圖示)的外部移動、且嵌合狀態的鎖被解除。使前蓋400更向後方移動時,前蓋400碰抵後蓋120的主部122,連接器主構件100被推向後方。藉此,連接器10從對象側連接器分離。
以上,揭示關於本發明的實施樣態而經過具體地說明的本發明,並非限定於此。本發明並非限定於上述實施樣態,而是有各式各樣的變化及修飾的可能。
例如,上述實施樣態中,前側限制部是作為屏蔽構件170的一部分(上側突出部186的前端部192及下側突出部187的前端部193)而形成,但是前側限制部也可作為構成連接器主構件100的其他的構件(鎖構件300及外殼220等)的一 部分而形成。例如,在鎖構件300設置前側限制部時,能在鎖部310與被操作部320之間形成從彈性部330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且將其一部分作為前側限制部。在此情形,屏蔽構件170上形成對應前側限制部的開口部。又,在前蓋400上,前側限制部收容部被形成在被操作部收容部444的前方,在被操作部收容部444與前側限制部收容部之間設置有作用為前側被限制部之具有前面的隔離部。
又,上述實施例中,後側限制部(後蓋120的前端面202)雖係位於前蓋400內,但是後側限制部可以不是位於前蓋400內。換言之,前蓋400可以不具有後側收容部434。亦即,前蓋400,當位於後側界限位置時,其後端部422係可用與後蓋120的主部122的前端面202一致的方式而構成。
又,上述實施樣態中,鎖構件300與連接器本體130是分別的個體,但鎖部310、被操作部320及彈性部330可作為連接器本體130的一部分而形成。例如,可將構成屏蔽構件170的金屬板的一部分切斷及彎曲加工,以形成鎖部310、被操作部320及彈性部330。
10‧‧‧連接器
100‧‧‧連接器主構件
102‧‧‧前端部
104‧‧‧後端部
112‧‧‧嵌合部
120‧‧‧後蓋(保持構件)
122‧‧‧主部
124‧‧‧前側突出部
126‧‧‧纜線被覆部
140‧‧‧後屏蔽
150‧‧‧填隙部
170‧‧‧屏蔽構件
172‧‧‧上面
174‧‧‧下面
176‧‧‧側面
186‧‧‧上側突出部(突出部)
187‧‧‧下側突出部(附加的突出部)
188‧‧‧鉤
192‧‧‧前端部(前側限制部)
193‧‧‧前端部(附加的前側限制部)
202‧‧‧前端面
204‧‧‧後端
220‧‧‧外殼
300‧‧‧鎖構件
310‧‧‧鎖部
400‧‧‧前蓋(操作構件)
410‧‧‧前部
420‧‧‧後部
422‧‧‧後端部
424‧‧‧前端
430‧‧‧連接器主構件收容部
434‧‧‧後側收容部
436‧‧‧高低差部
442‧‧‧前側限制部收容部
443‧‧‧附加的前側限制部收容部
446‧‧‧前側突出部收容部(內部空間)
450‧‧‧隔壁(隔離部)
452‧‧‧前面(前側被限制部、附加的前側被限制部)
500‧‧‧纜線

Claims (19)

  1. 一種連接器,沿前後方向與對象側連接器可嵌合,前述連接器包括連接器主構件及操作構件;前述連接器主構件包括嵌合部、鎖部、被操作部、前側限制部及後側限制部;前述鎖部位於前述嵌合部;前述被操作部位於前述嵌合部的後方;前述前側限制部位於前述嵌合部的後方;前述鎖部與前述被操作部連動;前述鎖部在鎖位置與解除位置之間可移動;當前述鎖部位於前述鎖位置時,前述鎖部從前述嵌合部只突出既定量;當前述鎖部位於前述解除位置時,前述鎖部從前述嵌合部沒有突出、或是只突出比前述既定量少的量;前述操作構件在與前述前後方向垂直的面內,至少部分地覆蓋前述連接器主構件;前述操作構件藉由前述前側限制部及前述後側限制部,分別規定在前述前後方向中的前側界限位置及後側界限位置;前述操作構件,在前述前側界限位置及前述後側界限位置之間,於前述前後方向是可移動;前述操作構件在其內部,具有收容前述前側限制部的前側限制部收容部、以及收容前述被操作部的被操作部收容部;前述前側限制部通常位於前述前側限制部收容部內; 前述前側限制部收容部內設置有前側被限制部,當前述操作構件位於前述前側界限位置時,前述前側被限制部碰抵前述前側限制部;前述被操作部收容部內設置有操作部,當前述操作構件向前述後側界限位置移動時,前述操作部將前述被操作部向前述連接器主構件內按壓使前述鎖部移動到前述解除位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連接器主構件具有至少1個附加的前側限制部;前述操作構件在其內部,具有收容前述附加的前側限制部之附加的前側限制部收容部;前述附加的前側限制部收容部內設置有附加的前側被限制部,當前述操作構件位於前述前側界限位置時,前述附加的前側被限制部碰抵前述附加的前側限制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附加的前側限制部的個數是一;前述前側限制部及前述附加的前側限制部,分別被設置於突出部及附加的突出部;前述突出部及前述附加的突出部,向互相不同的方向突出。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突出部及前述附加的突出部,在與前述前後方向垂直的方向中,係互相反方向地突出。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突出部及前述附加的突出部,通常分別位於前述前側 限制部收容部內及前述附加的前側限制部收容部內。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突出部及前述鎖部從同一面突出。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連接器主構件包括連接器本體、及保持構件;前述嵌合部設置在前述連接器本體;前述保持構件包括主部,用以覆蓋前述連接器本體的後端;前述操作構件包括後端部,設於比前述主部的前端後方的位置;前述後端部在與前述前後方向垂直的面內,至少部分地覆蓋前述主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連接器主構件包括與前述連接器本體是分別個體的鎖構件;前述鎖部及前述被操作部作為前述鎖構件的一部分而被形成。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前側限制部被形成在前述鎖構件以外的構件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連接器本體包括連接機構、及部分地覆蓋前述連接機構的屏蔽構件;前述前側限制部作為前述屏蔽構件的一部分而被形成。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後側限制部是用以規定前述主部的前述前端的前端 面。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操作構件在與前述前後方向垂直的面內,覆蓋前述連接器主構件的全周。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沿前述前後方向觀察時,前述連接器主構件之位於比前述操作構件前方的部分的尺寸,比前述操作構件的前端的開口的尺寸小。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操作構件在其內設置有內部空間;前述操作構件包括將前述前側限制部收容部及前述內部空間隔離的隔離部;前述隔離部的前面作用成前述前側被限制部。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被操作部收容部與前述內部空間連結。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保持構件包括前側突出部,前述突出部至少部分地位於前述內部空間內;前述操作構件在前述前側突出部的表面上滑動。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操作部及前述被操作部的至少一方具有與前述前後方向交錯的面。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前側限制部,在沿與前述前後方向垂直的左右方向觀 察時,係與前述被操作部至少一部分重複、或位於比前述被操作部後方。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連接器主構件在與前述前後方向垂直的面內方向的全部,限制前述操作構件的移動。
TW105135662A 2015-12-17 2016-11-03 連接器 TWI5905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46353A JP6635588B2 (ja) 2015-12-17 2015-12-17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24668A TW201724668A (zh) 2017-07-01
TWI590539B true TWI590539B (zh) 2017-07-01

Family

ID=59065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5662A TWI590539B (zh) 2015-12-17 2016-11-03 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780486B2 (zh)
JP (1) JP6635588B2 (zh)
CN (1) CN106898916B (zh)
TW (1) TWI5905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21228B (zh) * 2017-12-12 2020-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插接组件
CN112582837A (zh) * 2019-09-29 2021-03-3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插头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41592Y2 (ja) 1990-03-15 1997-07-1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 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H10247553A (ja) * 1997-02-28 1998-09-14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角型コネクタプラグ
WO2001035498A1 (en) * 1999-11-10 2001-05-17 Framatome Connectors International Receptacle and plug connectors
US6257914B1 (en) * 2000-03-24 2001-07-10 Molex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ntegral latch and strain relief device
US6641425B1 (en) 2002-08-12 2003-11-04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latch mechanism
TWM261868U (en) * 2004-06-18 2005-04-11 Advanced Connectek Inc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latch device
TWM270524U (en) * 2004-12-24 2005-07-11 Advanced Connectek Inc Hooking mechanism of a connector
JP4566777B2 (ja) * 2005-02-21 2010-10-20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US7175465B1 (en) * 2005-08-26 2007-02-13 Advanced Connectex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spring push button for disengagement with jack
JP4278673B2 (ja) * 2006-10-17 2009-06-17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4429354B2 (ja) 2007-11-16 2010-03-1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ロック付きコネクタ
CN201440525U (zh) * 2009-05-11 2010-04-2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5366759B2 (ja) * 2009-10-28 2013-12-1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9246262B2 (en) * 2012-08-06 2016-01-26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Llc Electrical connector including latch assembly with pull tab
JP5517272B1 (ja) * 2012-12-27 2014-06-1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5247744B (zh) * 2013-01-16 2017-10-24 莫列斯公司 插头连接器
JP5500744B1 (ja) 2013-02-21 2014-05-2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568655B1 (ja) 2013-02-27 2014-08-0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対及びコネクタ
CN203721984U (zh) * 2013-12-24 2014-07-16 杭州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离力可控推拉式快速拉脱连接器
TWM482180U (zh) * 2014-02-07 2014-07-11 Wieson Technologies Co Ltd 插頭連接器結構
JP5732563B1 (ja) 2014-03-06 2015-06-1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98916A (zh) 2017-06-27
TW201724668A (zh) 2017-07-01
JP6635588B2 (ja) 2020-01-29
CN106898916B (zh) 2019-03-01
US9780486B2 (en) 2017-10-03
JP2017112003A (ja) 2017-06-22
US20170179644A1 (en) 2017-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75762B (zh) 門蓋機構
US20120058652A1 (en)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releasing mechanism
JP6951669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装置
TWI659574B (zh) 電連接器
TW201616743A (zh) 連接器及連接器組合體
JP6914232B2 (ja) コネクタ構造
JP5635338B2 (ja) コネクタ
TWI590539B (zh) 連接器
KR20150041064A (ko) 패널 고정형 커넥터 장치
KR20100063663A (ko) 분할형 커넥터
JP5180267B2 (ja) コネクタ
JP2002033159A (ja) コネクタ嵌合構造
JP6196961B2 (ja) コネクタ
JP6150053B2 (ja) コネクタ
CN110165501B (zh) 连接器、连接器装置
JP2012054206A (ja) コネクタ
JP5518641B2 (ja) コネクタおよびリテーナ
JP5806757B1 (ja) 通信ユニット
EP2795735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its assembly and its method of manufacture
JP2013045608A (ja) コネクタ取付構造
JP2017107788A (ja) コネクタ
JP6410166B2 (ja)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装置
KR101919034B1 (ko) 커넥터
JP6996487B2 (ja) コネクタ
JP7096128B2 (ja) コネク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