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88424B - 熱泵空調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熱泵空調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88424B
TWI588424B TW104136683A TW104136683A TWI588424B TW I588424 B TWI588424 B TW I588424B TW 104136683 A TW104136683 A TW 104136683A TW 104136683 A TW104136683 A TW 104136683A TW I588424 B TWI588424 B TW I58842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heat exchanger
valve
refrigerant
compress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66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16730A (zh
Inventor
粘世和
趙令裕
杜威達
Original Assignee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filed Critical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Priority to TW1041366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88424B/zh
Priority to CN201510979859.6A priority patent/CN106679220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167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67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84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842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Description

熱泵空調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本提案係關於一種熱泵空調系統及其控制方法,特別是藉由改變冷媒流向而達到不同熱交換模式的熱泵空調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近百年來,熱水、冷氣與暖氣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多數的情況下,熱水由熱泵裝置所提供,冷氣與暖氣則由空調機所提供。其中,熱泵裝置由一加熱裝置與一供水裝置所組成,供水裝置將水提供給加熱裝置,加熱裝置將水提升至特定溫度後,再供人使用。至於空調機則至少具有壓縮機、膨脹閥、蒸發器、冷凝器及風扇。冷媒分別於蒸發器與冷凝器中進行熱交換,並藉由風扇的吹送,而將冷氣或暖氣提供給使用者。
如上所述,現有的空調機與熱泵裝置,二者為兩個各自獨立的裝置,於使用上或價格上皆有各自受限之處。對此,有廠商開發結合有空調機及熱泵之複合式熱泵空調系統。詳細來說,複合式熱泵空調系統多會具有三換向通閥、電子膨脹閥等設計,以藉由改變冷媒之流向而使其運作狀態於熱泵、冷氣與暖氣之間切換。
然而,在複合式熱泵空調的模式切換過程中,部分關閉運作的管道中可能會滯留過量冷媒,而導致正在運作的管道中有冷媒不足的問題,進而降低了系統的性能係數。
有鑑於以上問題,本提案提供一種熱泵空調系統及其控制方法,藉以避免運作之管道中有冷媒不足的問題,以提高系統的性能係數。
本提案之一實施例之熱泵空調系統,包含一冷媒循環模組、一第一關斷閥、一第二關斷閥、一第三關斷閥及一供液模組。冷媒循環模組用以供一冷媒進行循環。冷媒循環模組包含一四方閥、一壓縮機、一第一熱交換器、一第二熱交換器、一第三熱交換器及一膨脹裝置。四方閥包含相連通的一第一接口、一第二接口、一第三接口及一第四接口。第一接口、壓縮機、第一熱交換器及第二接口依序串連。第三接口、第二熱交換器、膨脹裝置、第三熱交換器及第四接口依序串連。第一關斷閥設置於膨脹裝置及第三熱交換器之間。第二關斷閥設置於第三熱交換器及第四接口之間。第三關斷閥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第一端連接於膨脹裝置與第一關斷閥之間,第二端連接於第二關斷閥與第四接口之間。供液模組連接第一熱交換器。
本提案之一實施例之熱泵空調系統之控制方法,包含以下步驟。提供如上所述之熱泵空調系統。關閉第一關斷閥及第三關斷閥,開啟第二關斷閥,且令第一接口與第四接口連通,及令第二接口與第三接口連通。運作壓縮機以令位於第三熱交換器之冷媒依序流經第二關斷閥、第四接口、第一接口、壓縮機、第一熱交換器、第二接口、第三接口而至第二熱交換器。於運作壓縮機至一預設狀態時,關閉第一關斷閥及第二關斷閥,開啟供液模組、第三關斷閥及第二熱交換器,且令第一接口與第三接口連通,及令第二接口與第四接口連通。運作壓縮機以令冷媒從壓縮機依序流經第一熱交換器、第二接口、第四接口、第三關斷閥、膨脹裝置、第二熱交換器、第三接口、第一接口而流回壓縮機。其中冷媒於第一熱交換器進行放熱以及於第二熱交換器進行吸熱。
本提案之一實施例之熱泵空調系統之控制方法,包含以下步驟。提供如上所述之熱泵空調系統。關閉第三關斷閥,開啟第一關斷閥、第二關斷閥、第二熱交換器及第三熱交換器,且令第一接口與第四接口連通,及令第二接口與第三接口連通。運作壓縮機以令冷媒從壓縮機依序流經第一熱交換器、第二接口、第三接口、第二熱交換器、膨脹裝置、第一關斷閥、第三熱交換器、第二關斷閥、第四接口、第一接口而流回壓縮機。其中冷媒於第二熱交換器進行放熱以及於第三熱交換器進行吸熱。
本提案之一實施例之熱泵空調系統之控制方法,包含以下步驟。提供如上所述之熱泵空調系統。關閉第三關斷閥,開啟第一關斷閥、第二關斷閥、第二熱交換器及第三熱交換器,且令第一接口與第三接口連通,及令第二接口與第四接口連通。運作壓縮機以令冷媒從壓縮機依序流經第一熱交換器、第二接口、第四接口、第二關斷閥、第三熱交換器、第一關斷閥、膨脹裝置、第二熱交換器、第三接口、第一接口而流回壓縮機。其中冷媒於第二熱交換器進行吸熱以及於第三熱交換器進行放熱。
根據本提案之一實施例之熱泵空調系統及其控制方法,能夠於轉換熱泵空調系統的模式時藉由切換第一、第二及第三關斷閥及四方閥,並抽取即將關閉運作的管道中的冷媒至仍將運作的管道中,藉此避免運作的管道中冷媒不足的問題,進而提升系統的性能係數。
以上之關於本提案內容之說明及以下之實施方式之說明係用以示範與解釋本提案之精神與原理,並且提供本提案之專利申請範圍更進一步之解釋。
以下在實施方式中詳細敘述本提案之實施例之詳細特徵以及優點,其內容足以使任何本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了解本提案之實施例之技術內容並據以實施,且根據本說明書所揭露之內容、申請專利範圍及圖式,任何本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可輕易地理解本提案相關之目的及優點。以下之實施例係進一步詳細說明本提案之觀點,但非以任何觀點限制本提案之範疇。
請參照圖1,繪示依照本提案之一實施例之熱泵空調系統1的結構配置圖。
於本實施例中,熱泵空調系統1包含一冷媒循環模組10、一第一關斷閥21、一第二關斷閥22、一第三關斷閥23、一供液模組30及一控制裝置40。
冷媒循環模組10用以供一冷媒進行循環。冷媒循環模組10包含一四方閥11、一壓縮機12、一第一熱交換器13、一第二熱交換器14、一膨脹裝置15及一第三熱交換器16。
本實施例之四方閥11又名四通閥(four-way valve),包含相連通的一第一接口111、一第二接口112、一第三接口113及一第四接口114。第一接口111、壓縮機12、第一熱交換器13及第二接口112透過一冷媒管路而依序串連。第三接口113、第二熱交換器14、膨脹裝置15、第三熱交換器16及第四接口114亦透過一冷媒管路而依序串連。
四方閥11內之連通狀態可切換成第一接口111與第四接口114連通且第二接口112與第三接口113連通,或者可切換成第一接口111與第三接口113連通且第二接口112與第四接口114連通。此外,四方閥11內之連通狀態可為第一接口111與第二接口112封閉,且可為第三接口113與第四接口114封閉。
本實施例之壓縮機12可令冷媒從壓縮機12流向第一熱交換器13。
本實施例之第一熱交換器13可為一液體熱交換器。第一熱交換器13內之冷媒可與液態的流體進行熱交換,此液態的流體可例如為水。
本實施例之第二熱交換器14可為設置於室外的一氣體熱交換器。第二熱交換器14可包含一室外風扇141。第二熱交換器14內之冷媒可與氣態的流體進行熱交換,此氣態的流體可例如為因室外風扇141運轉所產生的氣流。
本實施例之第三熱交換器16可為設置於室內的一氣體熱交換器。第三熱交換器16可包含一室內風扇161。第三熱交換器16內之冷媒可與氣態的流體進行熱交換,此氣態的流體可例如為因室內風扇161運轉所產生的氣流。另外,第三熱交換器16亦可包含一冷媒壓力感測器(未繪示),以偵測第三熱交換器16內之冷媒之壓力。
本實施例之膨脹裝置15可為但不限於膨脹閥或毛細管。
第一關斷閥21透過一冷媒管路而設置於膨脹裝置15及第三熱交換器16之間。第二關斷閥22透過一冷媒管路而設置於第三熱交換器16及四方閥11之第四接口114之間。第三關斷閥23具有一第一端231及一第二端232。第一端231透過一冷媒管路而連接於膨脹裝置15與第一關斷閥21之間。第二端232透過一冷媒管路而連接於第二關斷閥22與四方閥11之第四接口114之間。
供液模組30包含一驅液裝置31、一儲液裝置32、一進液管33及一出液管34。儲液裝置32可用以儲存例如水之液體。進液管33及出液管34連接於驅液裝置31,且進液管33及出液管34同時連接於儲液裝置32。供液模組30以出液管34穿過第一熱交換器13之方式連接第一熱交換器13。
驅液裝置31可驅動液體於第一熱交換器13與儲液裝置32之間循環流動。詳言之,驅液裝置31可驅動液體從儲液裝置32流經進液管33而向驅液裝置31,再流經出液管34以穿過第一熱交換器13,與第一熱交換器13內的冷媒進行熱交換後再回流至儲液裝置32。
驅液裝置31可包含一變頻泵浦,或者可包含一定頻泵浦及一三通線性閥,以調整流入第一熱交換器13進行熱交換之流體的流量。
控制裝置40電性連接四方閥11、壓縮機12、第一熱交換器13、第二熱交換器14、膨脹裝置15、第三熱交換器16、第一關斷閥21、第二關斷閥22、第三關斷閥23及驅液裝置31。控制裝置40用以控制熱泵空調系統1內的各元件之運作。
接著,將針對本提案之熱泵空調系統1的各種控制型態進行說明。
請參照圖2A及圖2B,繪示圖1之熱泵空調系統1的第一控制型態示意圖。本實施例之熱泵空調系統1的第一控制型態可包含關機模式、泵集模式及純熱泵模式。熱泵空調系統1從所有元件皆關閉之關機模式要切換至純熱泵模式之前,可先切換成泵集模式。熱泵空調系統1之關機模式、泵集模式及純熱泵模式亦可單獨執行。本實施例中可藉由如下步驟控制熱泵空調系統1。
首先,提供如上所述之處於關機模式之熱泵空調系統1。接下來,令控制裝置40關閉第一關斷閥21及第三關斷閥23,開啟第二關斷閥22,且切換四方閥11。此時,控制裝置40將四方閥11內之連通狀態切換成第一接口111與第四接口114連通,以及第二接口112與第三接口113連通。
如圖2A所示,控制裝置40運作壓縮機12,以令位於第一關斷閥21及第三熱交換器16之間之冷媒及位於第三熱交換器16之冷媒流經第二關斷閥22並流向四方閥11之第四接口114。第三關斷閥23與四方閥11之第四接口114之間之冷媒管路內之冷媒亦流向第四接口114。上述二股冷媒匯流至四方閥11之第四接口114,並依序流經四方閥11之第一接口111、壓縮機12、第一熱交換器13、四方閥11之第二接口112、四方閥11之第三接口113而至第二熱交換器14。
由於第二熱交換器14內之冷媒管路空間大,故可存放大量的冷媒。而且,由於壓縮機12的運作強迫冷媒的流向,使得冷媒不至於回流至設置於室內之第三熱交換器16。
此時,供液模組30之驅液裝置31可處於關閉狀態,因此冷媒流經第一熱交換器13時並未進行熱交換。於其他實施例中,亦可開啟供液模組30之驅液裝置31,使得流經第一熱交換器13內之冷媒可對出液管34內之液體進行放熱。受到冷媒所加熱的液體可回流至儲液裝置32,以升高儲液裝置32內之液體的整體溫度。
如圖2B所示,於運作壓縮機12至一預設狀態時,控制裝置40可將熱泵空調系統1從泵集模式切換為純熱泵模式。其中,此預設狀態包含一指定時間之後,或包含位於第三熱交換器16之冷媒之壓力低於一指定壓力,此指定壓力可大於一大氣壓而避免冷媒外洩。換言之,控制裝置40於泵集模式下運作壓縮機12至一指定時間之後,表示第三熱交換器16內之冷媒含量低,而可將熱泵空調系統1切換成純熱泵模式。或者,控制裝置40於泵集模式下運作壓縮機12,直到第三熱交換器16之冷媒壓力感測器偵測到位於第三熱交換器16之冷媒之壓力低於一指定壓力時,表示第三熱交換器16內之冷媒含量低,而可將熱泵空調系統1切換成純熱泵模式。純熱泵模式中可藉由如下步驟控制熱泵空調系統1。
令控制裝置40關閉第一關斷閥21及第二關斷閥22,開啟供液模組30之驅液裝置31、第三關斷閥23及第二熱交換器14,且切換四方閥11。此時,控制裝置40將四方閥11內之連通狀態切換成第一接口111與第三接口113連通,以及第二接口112與第四接口114連通。控制裝置40運作壓縮機12,以令冷媒從壓縮機12依序流經第一熱交換器13、四方閥11之第二接口112、四方閥11之第四接口114、第三關斷閥23、膨脹裝置15、第二熱交換器14、四方閥11之第三接口113、四方閥11之第一接口111而流回壓縮機12,進而完成單一次的冷媒循環。
驅液裝置31驅動液體於第一熱交換器13與儲液裝置32之間循環流動。此時,第一熱交換器13內之冷媒可對出液管34內之液體進行放熱。受到冷媒所加熱的液體可回流至儲液裝置32,以升高儲液裝置32內之液體的整體溫度。當冷媒流經第二熱交換器14時,冷媒進行吸熱,且第二熱交換器14的室外風扇141可將熱量被冷媒吸走而冷卻的氣體排出至室外。因此,於熱泵空調系統1可提供熱水至儲液裝置32內,可達成使用者純熱泵之需求。
由於純熱泵模式表示僅提供熱水需求而不提供冷氣或暖氣需求,故通常不會運作用以改變室內溫度之第三熱交換器16,也因此會關斷第三熱交換器16之內及其附近之冷媒管路。當熱泵空調系統1切換成純熱泵模式之前,若將第三熱交換器16之內及其附近之冷媒管路內的冷媒轉送至第二熱交換器14內,則可避免接下來的純熱泵模式之運作中遇到冷媒不足的問題。
請參照圖3A、圖3B及圖3C,繪示圖1之熱泵空調系統1的第二控制型態示意圖。本實施例之熱泵空調系統1的第二控制型態可包含純冷氣模式、泵集模式及純熱泵模式,其中圖3B所示之泵集模式與圖2A所示之泵集模式相似,圖3C所示之純熱泵模式與圖2B所示之純熱泵模式相似。熱泵空調系統1之純冷氣模式、泵集模式及純熱泵模式亦可單獨執行。本實施例中可藉由如下步驟控制熱泵空調系統1。
如圖3A所示,首先於純冷氣模式中,提供如上所述之熱泵空調系統1。接下來,令控制裝置40關閉第三關斷閥23,開啟第一關斷閥21、第二關斷閥22、第二熱交換器14及第三熱交換器16,且切換四方閥11。此時,控制裝置40將四方閥11內之連通狀態切換成第一接口111與第四接口114連通,以及第二接口112與第三接口113連通。控制裝置40運作壓縮機12,以令冷媒從壓縮機12依序流經第一熱交換器13、四方閥11之第二接口112、四方閥11之第三接口113、第二熱交換器14、膨脹裝置15、第一關斷閥21、第三熱交換器16、第二關斷閥22、四方閥11之第四接口114、四方閥11之第一接口111而流回壓縮機12,進而完成單一次的冷媒循環。
其中,由於驅液裝置31處於關閉狀態,因此冷媒流經第一熱交換器13時並未進行熱交換。當冷媒流經第二熱交換器14時,冷媒進行放熱,且第二熱交換器14的室外風扇141可將受到冷媒所加熱的氣體排出至室外。當冷媒流經第三熱交換器16時,冷媒進行吸熱,且第三熱交換器16的室內風扇161可將熱量被冷媒吸走而冷卻的氣體排放至室內,進而提供純冷氣之需求。
熱泵空調系統1從純冷氣模式要切換至純熱泵模式之前,可先切換成泵集模式。於泵集模式中,令控制裝置40關閉第一關斷閥21及第三關斷閥23,開啟第二關斷閥22,且切換四方閥11。此時,控制裝置40將四方閥11內之連通狀態切換成第一接口111與第四接口114連通,以及第二接口112與第三接口113連通。
如圖3B所示,控制裝置40運作壓縮機12,以令位於第一關斷閥21及第三熱交換器16之間之冷媒及位於第三熱交換器16之冷媒流經第二關斷閥22並流向四方閥11之第四接口114。第三關斷閥23與四方閥11之第四接口114之間之冷媒管路內之冷媒亦流向第四接口114。上述二股冷媒匯流至四方閥11之第四接口114,並依序流經四方閥11之第一接口111、壓縮機12、第一熱交換器13、四方閥11之第二接口112、四方閥11之第三接口113而至第二熱交換器14。
由於第二熱交換器14內之冷媒管路空間大,故可存放大量的冷媒。而且,由於壓縮機12的運作強迫冷媒的流向,使得冷媒不至於回流至設置於室內之第三熱交換器16。
此時,供液模組30之驅液裝置31可處於關閉狀態,因此冷媒流經第一熱交換器13時並未進行熱交換。於其他實施例中,亦可開啟供液模組30之驅液裝置31,使得流經第一熱交換器13內之冷媒可對出液管34內之液體進行放熱。受到冷媒所加熱的液體可回流至儲液裝置32,以升高儲液裝置32內之液體的整體溫度。藉此可預熱儲液裝置32內之液體。
如圖3C所示,於運作壓縮機12至一預設狀態時,控制裝置40可將熱泵空調系統1從泵集模式切換為純熱泵模式。其中,此預設狀態包含一指定時間之後,或包含位於第三熱交換器16之冷媒之壓力低於一指定壓力,此指定壓力可大於一大氣壓而避免冷媒外洩。換言之,控制裝置40於泵集模式下運作壓縮機12至一指定時間之後,表示第三熱交換器16內之冷媒含量低,而可將熱泵空調系統1切換成純熱泵模式。或者,控制裝置40於泵集模式下運作壓縮機12,直到第三熱交換器16之冷媒壓力感測器偵測到位於第三熱交換器16之冷媒之壓力低於一指定壓力時,表示第三熱交換器16內之冷媒含量低,而可將熱泵空調系統1切換成純熱泵模式。純熱泵模式中可藉由如下步驟控制熱泵空調系統1。
令控制裝置40關閉第一關斷閥21及第二關斷閥22,開啟供液模組30之驅液裝置31、第三關斷閥23及第二熱交換器14,且切換四方閥11。此時,控制裝置40將四方閥11內之連通狀態切換成第一接口111與第三接口113連通,以及第二接口112與第四接口114連通。控制裝置40運作壓縮機12,以令冷媒從壓縮機12依序流經第一熱交換器13、四方閥11之第二接口112、四方閥11之第四接口114、第三關斷閥23、膨脹裝置15、第二熱交換器14、四方閥11之第三接口113、四方閥11之第一接口111而流回壓縮機12,進而完成單一次的冷媒循環。
驅液裝置31驅動液體於第一熱交換器13與儲液裝置32之間循環流動。此時,第一熱交換器13內之冷媒可對出液管34內之液體進行放熱。受到冷媒所加熱的液體可回流至儲液裝置32,以升高儲液裝置32內之液體的整體溫度。當冷媒流經第二熱交換器14時,冷媒進行吸熱,且第二熱交換器14的室外風扇141可將熱量被冷媒吸走而冷卻的氣體排出至室外。因此,於熱泵空調系統1可提供熱水至儲液裝置32內,可達成使用者純熱泵之需求。
由於純熱泵模式表示僅提供熱水需求而不提供冷氣或暖氣需求,故通常不會運作用以改變室內溫度之第三熱交換器16,也因此會關斷第三熱交換器16之內及其附近之冷媒管路。當熱泵空調系統1切換成純熱泵模式之前,若將第三熱交換器16之內及其附近之冷媒管路內的冷媒轉送至第二熱交換器14內,則可避免接下來的純熱泵模式之運作中遇到冷媒不足的問題。
請參照圖4A、圖4B及圖4C,繪示圖1之熱泵空調系統1的第三控制型態示意圖。本實施例之熱泵空調系統1的第三控制型態可包含冷氣熱泵複合模式、泵集模式及純熱泵模式,其中圖4B所示之泵集模式與圖2A所示之泵集模式相似,圖4C所示之純熱泵模式與圖2B所示之純熱泵模式相似。熱泵空調系統1之冷氣熱泵複合模式、泵集模式及純熱泵模式亦可單獨執行。本實施例中可藉由如下步驟控制熱泵空調系統1。
如圖4A所示,首先於冷氣熱泵複合模式中,提供如上所述之熱泵空調系統1。接下來,令控制裝置40關閉第三關斷閥23,開啟第一關斷閥21、第二關斷閥22、第二熱交換器14及第三熱交換器16,且切換四方閥11。此時,控制裝置40將四方閥11內之連通狀態切換成第一接口111與第四接口114連通,以及第二接口112與第三接口113連通。控制裝置40運作壓縮機12,以令冷媒從壓縮機12依序流經第一熱交換器13、四方閥11之第二接口112、四方閥11之第三接口113、第二熱交換器14、膨脹裝置15、第一關斷閥21、第三熱交換器16、第二關斷閥22、四方閥11之第四接口114、四方閥11之第一接口111而流回壓縮機12,進而完成單一次的冷媒循環。
除此之外,冷氣熱泵複合模式中更包含開啟供液模組30之驅液裝置31之步驟。驅液裝置31驅動液體於第一熱交換器13與儲液裝置32之間循環流動。此時,第一熱交換器13內之冷媒可對出液管34內之液體進行放熱。受到冷媒所加熱的液體可回流至儲液裝置32,以升高儲液裝置32內之液體的整體溫度。因此,於熱泵空調系統1提供使用者冷氣需求的同時,還可提供熱水至儲液裝置32內,可達成使用者熱泵之需求。
熱泵空調系統1從冷氣熱泵複合模式要切換至純熱泵模式之前,可先切換成泵集模式。於泵集模式中,令控制裝置40關閉第一關斷閥21及第三關斷閥23,開啟第二關斷閥22,且切換四方閥11。此時,控制裝置40將四方閥11內之連通狀態切換成第一接口111與第四接口114連通,以及第二接口112與第三接口113連通。
如圖4B所示,控制裝置40運作壓縮機12,以令位於第一關斷閥21及第三熱交換器16之間之冷媒及位於第三熱交換器16之冷媒流經第二關斷閥22並流向四方閥11之第四接口114。第三關斷閥23與四方閥11之第四接口114之間之冷媒管路內之冷媒亦流向第四接口114。上述二股冷媒匯流至四方閥11之第四接口114,並依序流經四方閥11之第一接口111、壓縮機12、第一熱交換器13、四方閥11之第二接口112、四方閥11之第三接口113而至第二熱交換器14。
由於第二熱交換器14內之冷媒管路空間大,故可存放大量的冷媒。而且,由於壓縮機12的運作強迫冷媒的流向,使得冷媒不至於回流至設置於室內之第三熱交換器16。
此時,供液模組30之驅液裝置31可處於關閉狀態,因此冷媒流經第一熱交換器13時並未進行熱交換。於其他實施例中,亦可開啟供液模組30之驅液裝置31,使得流經第一熱交換器13內之冷媒可對出液管34內之液體進行放熱。受到冷媒所加熱的液體可回流至儲液裝置32,以升高儲液裝置32內之液體的整體溫度。因此,於冷氣熱泵複合模式轉換至泵集模式時能持續加熱液體,而可避免液體溫度突然下降。
如圖4C所示,於運作壓縮機12至一預設狀態時,控制裝置40可將熱泵空調系統1從泵集模式切換為純熱泵模式。其中,此預設狀態包含一指定時間之後,或包含位於第三熱交換器16之冷媒之壓力低於一指定壓力,此指定壓力可大於一大氣壓而避免冷媒外洩。換言之,控制裝置40於泵集模式下運作壓縮機12至一指定時間之後,表示第三熱交換器16內之冷媒含量低,而可將熱泵空調系統1切換成純熱泵模式。或者,控制裝置40於泵集模式下運作壓縮機12,直到第三熱交換器16之冷媒壓力感測器偵測到位於第三熱交換器16之冷媒之壓力低於一指定壓力時,表示第三熱交換器16內之冷媒含量低,而可將熱泵空調系統1切換成純熱泵模式。純熱泵模式中可藉由如下步驟控制熱泵空調系統1。
令控制裝置40關閉第一關斷閥21及第二關斷閥22,開啟供液模組30之驅液裝置31、第三關斷閥23及第二熱交換器14,且切換四方閥11。此時,控制裝置40將四方閥11內之連通狀態切換成第一接口111與第三接口113連通,以及第二接口112與第四接口114連通。控制裝置40運作壓縮機12,以令冷媒從壓縮機12依序流經第一熱交換器13、四方閥11之第二接口112、四方閥11之第四接口114、第三關斷閥23、膨脹裝置15、第二熱交換器14、四方閥11之第三接口113、四方閥11之第一接口111而流回壓縮機12,進而完成單一次的冷媒循環。
驅液裝置31驅動液體於第一熱交換器13與儲液裝置32之間循環流動。此時,第一熱交換器13內之冷媒可對出液管34內之液體進行放熱。受到冷媒所加熱的液體可回流至儲液裝置32,以升高儲液裝置32內之液體的整體溫度。當冷媒流經第二熱交換器14時,冷媒進行吸熱,且第二熱交換器14的室外風扇141可將熱量被冷媒吸走而冷卻的氣體排出至室外。因此,於熱泵空調系統1可提供熱水至儲液裝置32內,可達成使用者純熱泵之需求。
由於純熱泵模式表示僅提供熱水需求而不提供冷氣或暖氣需求,故通常不會運作用以改變室內溫度之第三熱交換器16,也因此會關斷第三熱交換器16之內及其附近之冷媒管路。當熱泵空調系統1切換成純熱泵模式之前,若將第三熱交換器16之內及其附近之冷媒管路內的冷媒轉送至第二熱交換器14內,則可避免接下來的純熱泵模式之運作中遇到冷媒不足的問題。
請參照圖5A、圖5B及圖5C,繪示圖1之熱泵空調系統1的第四控制型態示意圖。本實施例之熱泵空調系統1的第四控制型態可包含純暖氣模式、泵集模式及純熱泵模式,其中圖5B所示之泵集模式與圖2A所示之泵集模式相似,圖5C所示之純熱泵模式與圖2B所示之純熱泵模式相似。熱泵空調系統1之純暖氣模式、泵集模式及純熱泵模式亦可單獨執行。本實施例中可藉由如下步驟控制熱泵空調系統1。
如圖5A所示,首先於純暖氣模式中,提供如上所述之熱泵空調系統1。接下來,令控制裝置40關閉第三關斷閥23,開啟第一關斷閥21、第二關斷閥22、第二熱交換器14及第三熱交換器16,且切換四方閥11。此時,控制裝置40將四方閥11內之連通狀態切換成第一接口111與第三接口113連通,以及第二接口112與第四接口114連通。控制裝置40運作壓縮機12,以令冷媒從壓縮機12依序流經第一熱交換器13、四方閥11之第二接口112、四方閥11之第四接口114、第二關斷閥22、第三熱交換器16、第一關斷閥21、膨脹裝置15、第二熱交換器14、四方閥11之第三接口113、四方閥11之第一接口111而流回壓縮機12,進而完成單一次的冷媒循環。
其中,由於驅液裝置31處於關閉狀態,因此冷媒流經第一熱交換器13時並未進行熱交換。當冷媒流經第二熱交換器14時,冷媒進行吸熱,且第二熱交換器14的室外風扇141可將熱量被冷媒吸走而冷卻的氣體排出至室外。當冷媒流經第三熱交換器16時,冷媒進行放熱,且第三熱交換器16的室內風扇161可將受到冷媒所加熱的氣體排放至室內,進而提供純暖氣之需求。
熱泵空調系統1從純暖氣模式要切換至純熱泵模式之前,可先切換成泵集模式。於泵集模式中,令控制裝置40關閉第一關斷閥21及第三關斷閥23,開啟第二關斷閥22,且切換四方閥11。此時,控制裝置40將四方閥11內之連通狀態切換成第一接口111與第四接口114連通,以及第二接口112與第三接口113連通。
如圖5B所示,控制裝置40運作壓縮機12,以令位於第一關斷閥21及第三熱交換器16之間之冷媒及位於第三熱交換器16之冷媒流經第二關斷閥22並流向四方閥11之第四接口114。第三關斷閥23與四方閥11之第四接口114之間之冷媒管路內之冷媒亦流向第四接口114。上述二股冷媒匯流至四方閥11之第四接口114,並依序流經四方閥11之第一接口111、壓縮機12、第一熱交換器13、四方閥11之第二接口112、四方閥11之第三接口113而至第二熱交換器14。
由於第二熱交換器14內之冷媒管路空間大,故可存放大量的冷媒。而且,由於壓縮機12的運作強迫冷媒的流向,使得冷媒不至於回流至設置於室內之第三熱交換器16。
此時,供液模組30之驅液裝置31可處於關閉狀態,因此冷媒流經第一熱交換器13時並未進行熱交換。於其他實施例中,亦可開啟供液模組30之驅液裝置31,使得流經第一熱交換器13內之冷媒可對出液管34內之液體進行放熱。受到冷媒所加熱的液體可回流至儲液裝置32,以升高儲液裝置32內之液體的整體溫度。藉此可預熱儲液裝置32內之液體。
如圖5C所示,於運作壓縮機12至一預設狀態時,控制裝置40可將熱泵空調系統1從泵集模式切換為純熱泵模式。其中,此預設狀態包含一指定時間之後,或包含位於第三熱交換器16之冷媒之壓力低於一指定壓力,此指定壓力可大於一大氣壓而避免冷媒外洩。換言之,控制裝置40於泵集模式下運作壓縮機12至一指定時間之後,表示第三熱交換器16內之冷媒含量低,而可將熱泵空調系統1切換成純熱泵模式。或者,控制裝置40於泵集模式下運作壓縮機12,直到第三熱交換器16之冷媒壓力感測器偵測到位於第三熱交換器16之冷媒之壓力低於一指定壓力時,表示第三熱交換器16內之冷媒含量低,而可將熱泵空調系統1切換成純熱泵模式。純熱泵模式中可藉由如下步驟控制熱泵空調系統1。
令控制裝置40關閉第一關斷閥21及第二關斷閥22,開啟供液模組30之驅液裝置31、第三關斷閥23及第二熱交換器14,且切換四方閥11。此時,控制裝置40將四方閥11內之連通狀態切換成第一接口111與第三接口113連通,以及第二接口112與第四接口114連通。控制裝置40運作壓縮機12,以令冷媒從壓縮機12依序流經第一熱交換器13、四方閥11之第二接口112、四方閥11之第四接口114、第三關斷閥23、膨脹裝置15、第二熱交換器14、四方閥11之第三接口113、四方閥11之第一接口111而流回壓縮機12,進而完成單一次的冷媒循環。
驅液裝置31驅動液體於第一熱交換器13與儲液裝置32之間循環流動。此時,第一熱交換器13內之冷媒可對出液管34內之液體進行放熱。受到冷媒所加熱的液體可回流至儲液裝置32,以升高儲液裝置32內之液體的整體溫度。當冷媒流經第二熱交換器14時,冷媒進行吸熱,且第二熱交換器14的室外風扇141可將熱量被冷媒吸走而冷卻的氣體排出至室外。因此,於熱泵空調系統1可提供熱水至儲液裝置32內,可達成使用者純熱泵之需求。
由於純熱泵模式表示僅提供熱水需求而不提供冷氣或暖氣需求,故通常不會運作用以改變室內溫度之第三熱交換器16,也因此會關斷第三熱交換器16之內及其附近之冷媒管路。當熱泵空調系統1切換成純熱泵模式之前,若將第三熱交換器16之內及其附近之冷媒管路內的冷媒轉送至第二熱交換器14內,則可避免接下來的純熱泵模式之運作中遇到冷媒不足的問題。
請參照圖6A、圖6B及圖6C,繪示圖1之熱泵空調系統1的第五控制型態示意圖。本實施例之熱泵空調系統1的第五控制型態可包含暖氣熱泵複合模式、泵集模式及純熱泵模式,其中圖6B所示之泵集模式與圖2A所示之泵集模式相似,圖6C所示之純熱泵模式與圖2B所示之純熱泵模式相似。熱泵空調系統1之暖氣熱泵複合模式、泵集模式及純熱泵模式亦可單獨執行。本實施例中可藉由如下步驟控制熱泵空調系統1。
如圖6A所示,首先於暖氣熱泵複合模式中,提供如上所述之熱泵空調系統1。接下來,令控制裝置40關閉第三關斷閥23,開啟第一關斷閥21、第二關斷閥22、第二熱交換器14及第三熱交換器16,且切換四方閥11。此時,控制裝置40將四方閥11內之連通狀態切換成第一接口111與第三接口113連通,以及第二接口112與第四接口114連通。控制裝置40運作壓縮機12,以令冷媒從壓縮機12依序流經第一熱交換器13、四方閥11之第二接口112、四方閥11之第四接口114、第二關斷閥22、第三熱交換器16、第一關斷閥21、膨脹裝置15、第二熱交換器14、四方閥11之第三接口113、四方閥11之第一接口111而流回壓縮機12,進而完成單一次的冷媒循環。
除此之外,暖氣熱泵複合模式中更包含開啟供液模組30之驅液裝置31之步驟。驅液裝置31驅動液體於第一熱交換器13與儲液裝置32之間循環流動。此時,第一熱交換器13內之冷媒可對出液管34內之液體進行放熱。受到冷媒所加熱的液體可回流至儲液裝置32,以升高儲液裝置32內之液體的整體溫度。因此,於熱泵空調系統1提供使用者暖氣需求的同時,還可提供熱水至儲液裝置32內,可達成使用者熱泵之需求。
熱泵空調系統1從暖氣熱泵複合模式要切換至純熱泵模式之前,可先切換成泵集模式。於泵集模式中,令控制裝置40關閉第一關斷閥21及第三關斷閥23,開啟第二關斷閥22,且切換四方閥11。此時,控制裝置40將四方閥11內之連通狀態切換成第一接口111與第四接口114連通,以及第二接口112與第三接口113連通。
如圖6B所示,控制裝置40運作壓縮機12,以令位於第一關斷閥21及第三熱交換器16之間之冷媒及位於第三熱交換器16之冷媒流經第二關斷閥22並流向四方閥11之第四接口114。第三關斷閥23與四方閥11之第四接口114之間之冷媒管路內之冷媒亦流向第四接口114。上述二股冷媒匯流至四方閥11之第四接口114,並依序流經四方閥11之第一接口111、壓縮機12、第一熱交換器13、四方閥11之第二接口112、四方閥11之第三接口113而至第二熱交換器14。
由於第二熱交換器14內之冷媒管路空間大,故可存放大量的冷媒。而且,由於壓縮機12的運作強迫冷媒的流向,使得冷媒不至於回流至設置於室內之第三熱交換器16。
此時,供液模組30之驅液裝置31可處於關閉狀態,因此冷媒流經第一熱交換器13時並未進行熱交換。於其他實施例中,亦可開啟供液模組30之驅液裝置31,使得流經第一熱交換器13內之冷媒可對出液管34內之液體進行放熱。受到冷媒所加熱的液體可回流至儲液裝置32,以升高儲液裝置32內之液體的整體溫度。因此,於暖氣熱泵複合模式轉換至泵集模式時能持續加熱液體,而可避免液體溫度突然下降。
如圖6C所示,於運作壓縮機12至一預設狀態時,控制裝置40可將熱泵空調系統1從泵集模式切換為純熱泵模式。其中,此預設狀態包含一指定時間之後,或包含位於第三熱交換器16之冷媒之壓力低於一指定壓力,此指定壓力可大於一大氣壓而避免冷媒外洩。換言之,控制裝置40於泵集模式下運作壓縮機12至一指定時間之後,表示第三熱交換器16內之冷媒含量低,而可將熱泵空調系統1切換成純熱泵模式。或者,控制裝置40於泵集模式下運作壓縮機12,直到第三熱交換器16之冷媒壓力感測器偵測到位於第三熱交換器16之冷媒之壓力低於一指定壓力時,表示第三熱交換器16內之冷媒含量低,而可將熱泵空調系統1切換成純熱泵模式。純熱泵模式中可藉由如下步驟控制熱泵空調系統1。
令控制裝置40關閉第一關斷閥21及第二關斷閥22,開啟供液模組30之驅液裝置31、第三關斷閥23及第二熱交換器14,且切換四方閥11。此時,控制裝置40將四方閥11內之連通狀態切換成第一接口111與第三接口113連通,以及第二接口112與第四接口114連通。控制裝置40運作壓縮機12,以令冷媒從壓縮機12依序流經第一熱交換器13、四方閥11之第二接口112、四方閥11之第四接口114、第三關斷閥23、膨脹裝置15、第二熱交換器14、四方閥11之第三接口113、四方閥11之第一接口111而流回壓縮機12,進而完成單一次的冷媒循環。
驅液裝置31驅動液體於第一熱交換器13與儲液裝置32之間循環流動。此時,第一熱交換器13內之冷媒可對出液管34內之液體進行放熱。受到冷媒所加熱的液體可回流至儲液裝置32,以升高儲液裝置32內之液體的整體溫度。當冷媒流經第二熱交換器14時,冷媒進行吸熱,且第二熱交換器14的室外風扇141可將熱量被冷媒吸走而冷卻的氣體排出至室外。因此,於熱泵空調系統1可提供熱水至儲液裝置32內,可達成使用者純熱泵之需求。
由於純熱泵模式表示僅提供熱水需求而不提供冷氣或暖氣需求,故通常不會運作用以改變室內溫度之第三熱交換器16,也因此會關斷第三熱交換器16之內及其附近之冷媒管路。當熱泵空調系統1切換成純熱泵模式之前,若將第三熱交換器16之內及其附近之冷媒管路內的冷媒轉送至第二熱交換器14內,則可避免接下來的純熱泵模式之運作中遇到冷媒不足的問題。
請參照表1,以下將說明各種模式切換成泵集模式,再切換成純熱泵模式時,泵集模式之運作時間對於純熱泵模式之性能係數之影響。其中,熱泵空調系統1於純熱泵模式之定加熱能力為6 kW。
<TABLE border="1" borderColor="#000000" width="_0008"><TBODY><tr><td> 表1 </td></tr><tr><td> 泵集模式之運作時間(秒) </td><td> 純熱泵模式之性能係數 </td></tr><tr><td> 0 </td><td> 3.02 </td></tr><tr><td> 5 </td><td> 3.51 </td></tr><tr><td> 7 </td><td> 3.96 </td></tr><tr><td> 8 </td><td> 3.99 </td></tr><tr><td> 無第三熱交換器設定 </td><td> 4.16 </td></tr></TBODY></TABLE>
如表1所示,在僅運作純熱泵模式而從未運作有第三熱交換器16之設定時,熱泵空調系統1的性能係數(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為4.16,並以此做為後續討論性能係數之基準。在運作純冷氣模式後直接切換成純熱泵模式之時,也就是泵集模式之運作時間為0秒時,熱泵空調系統1的性能係數為3.02,僅約為基準的百分之72.6。而在運作純冷氣模式後切換成泵集模式,再切換成純熱泵模式態時,泵集模式之運作時間為5秒時,熱泵空調系統1的性能係數為3.51,約為基準的百分之84.4。泵集模式之運作時間為7秒時,熱泵空調系統1的性能係數為3.96,約為基準的百分之95.2。泵集模式之運作時間為8秒時,熱泵空調系統1的性能係數為3.99,已達到基準的百分之95.9。
因此,經由上述實驗可知,本提案之熱泵空調系統1的設計及控制方法,確實可有效提升系統的性能係數。
綜上所述,本提案之實施例之熱泵空調系統及其控制方法,能夠於轉換熱泵空調系統的模式時藉由切換第一、第二及第三關斷閥及四方閥,並抽取即將關閉運作的管道中的冷媒至仍將運作的管道中,藉此避免運作的管道中冷媒不足的問題,進而提升系統的性能係數。
雖然本提案以前述之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提案。在不脫離本提案之精神和範圍內,所為之更動與潤飾,均屬本提案之專利保護範圍。關於本提案所界定之保護範圍請參考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
1                   熱泵空調系統 10                 冷媒循環模組 11                 四方閥 111               第一接口 112               第二接口 113               第三接口 114               第四接口 12                 壓縮機 13                 第一熱交換器 14                 第二熱交換器 141               室外風扇 15                 膨脹裝置 16                 第三熱交換器 161               室內風扇 21                 第一關斷閥 22                 第二關斷閥 23                 第三關斷閥 231               第一端 232               第二端 30                 供液模組 31                 驅液裝置 32                 儲液裝置 33                 進液管 34                 出液管 40                 控制裝置
圖1繪示依照本提案之一實施例之熱泵空調系統的結構配置圖。 圖2A及圖2B繪示圖1之熱泵空調系統的第一控制型態示意圖,其中圖2A表示泵集模式,圖2B表示純熱泵模式。 圖3A、圖3B及圖3C繪示圖1之熱泵空調系統的第二控制型態示意圖,其中圖3A表示純冷氣模式,圖3B表示泵集模式,圖3C表示純熱泵模式。 圖4A、圖4B、圖4C繪示圖1之熱泵空調系統的第三控制型態示意圖,其中圖4A表示冷氣熱泵複合模式,圖4B表示泵集模式,圖4C表示純熱泵模式。 圖5A、圖5B、圖5C繪示圖1之熱泵空調系統的第四控制型態示意圖,其中圖5A表示純暖氣模式,圖5B表示泵集模式,圖5C表示純熱泵模式。 圖6A、圖6B、圖6C繪示圖1之熱泵空調系統的第五控制型態示意圖,其中圖6A表示暖氣熱泵複合模式,圖6B表示泵集模式,圖6C表示純熱泵模式。
1                   熱泵空調系統 10                 冷媒循環模組 11                 四方閥 111               第一接口 112               第二接口 113               第三接口 114               第四接口 12                 壓縮機 13                 第一熱交換器 14                 第二熱交換器 141               室外風扇 15                 膨脹裝置 16                 第三熱交換器 161               室內風扇 21                 第一關斷閥 22                 第二關斷閥 23                 第三關斷閥 231               第一端 232               第二端 30                 供液模組 31                 驅液裝置 32                 儲液裝置 33                 進液管 34                 出液管 40                 控制裝置

Claims (26)

  1. 一種熱泵空調系統,包括:一冷媒循環模組,用以供一冷媒進行循環,該冷媒循環模組包括一四方閥、一壓縮機、一第一熱交換器、一第二熱交換器、一第三熱交換器及一膨脹裝置,該四方閥包括相連通的一第一接口、一第二接口、一第三接口及一第四接口,該第一接口、該壓縮機、該第一熱交換器及該第二接口依序串連,該第三接口、該第二熱交換器、該膨脹裝置、該第三熱交換器及該第四接口依序串連;一第一關斷閥,設置於該膨脹裝置及該第三熱交換器之間;一第二關斷閥,設置於該第三熱交換器及該第四接口之間;一第三關斷閥,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該第一端連接於該膨脹裝置與該第一關斷閥之間,該第二端連接於該第二關斷閥與該第四接口之間;以及一供液模組,連接該第一熱交換器。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熱泵空調系統,更包括一控制裝置,電性連接該四方閥、該壓縮機、該第一熱交換器、該第二熱交換器、該第三熱交換器、該膨脹裝置、該第一關斷閥、該第二關斷閥及該第三關斷閥。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熱泵空調系統,其中該供液模組包括一驅液裝置、一儲液裝置、連接於該驅液裝置之一進液管及一出液管,該進液管及該出液管分別連接該儲液裝置,該出液管穿過該第一熱交換器。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熱泵空調系統,更包括一控制裝置,電性連接該四方閥、該壓縮機、該第一熱交換器、該第二熱交換器、該第三熱交換器、該膨脹裝置、該第一關斷閥、該第二關斷閥、該第三關斷閥及該驅液裝置。
  5. 如請求項3所述之熱泵空調系統,其中該驅液裝置包含一變頻泵浦,或者包含一定頻泵浦及一三通線性閥,該驅液裝置用以調整流入該第一熱交換器進行熱交換之流體的流量。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熱泵空調系統,其中該第二熱交換器包括一室外風扇,該第三熱交換器包括一室內風扇。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熱泵空調系統,其中該四方閥之內之連通狀態可切換成該第一接口與該第四接口連通且該第二接口與該第三接口連通,或者可切換成該第一接口與該第三接口連通且該第二接口與該第四接口連通。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熱泵空調系統,其中該四方閥之內之連通狀態為該第一接口與該第二接口封閉且該第三接口與該第四接口封閉。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熱泵空調系統,其中該壓縮機用以將該冷媒從該壓縮機流向該第一熱交換器。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熱泵空調系統,其中該膨脹裝置為一膨脹閥或一毛細管。
  11. 一種熱泵空調系統之控制方法,包括:提供如請求項1至10之任一所述之熱泵空調系統;關閉該第一關斷閥及該第三關斷閥,開啟該第二關斷閥,且令該第一接口與該第四接口連通,及令該第二接口與該第三接口連通;運作該壓縮機以令位於該第三熱交換器之該冷媒依序流經該第二關斷閥、該第四接口、該第一接口、該壓縮機、該第一熱交換器、該第二接口、該第三接口而至該第二熱交換器;於運作該壓縮機至一預設狀態時,關閉該第一關斷閥及該第二關斷閥,開啟該供液模組、該第三關斷閥及該第二熱交換器,且令該第一接口與該第三接口連通,及令該第二接口與該第四接口連通;以及運作該壓縮機以令該冷媒從該壓縮機依序流經該第一熱交換器、該第二接口、該第四接口、該第三關斷閥、該膨脹裝置、該第二熱交換器、該第三接口、該第一接口而流回該壓縮機,其中該冷媒於該第一熱交換器進行放熱以及於該第二熱交換器進行吸熱。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熱泵空調系統之控制方法,其中該預設狀態包括一指定時間之後或位於該第三熱交換器之該冷媒之壓力低於一指定壓力。
  13. 如請求項11所述之熱泵空調系統之控制方法,其中該供液模組包括一驅液裝置、一儲液裝置、連接於該驅液裝置之一進液管及一出液管,該進液管及該出液管分別連接該儲液裝置,該出液管穿過該第一熱交換器。
  14. 如請求項11所述之熱泵空調系統之控制方法,其中該第二熱交換器包括一室外風扇,該第三熱交換器包括一室內風扇。
  15. 一種熱泵空調系統之控制方法,包括:提供如請求項1至10之任一所述之熱泵空調系統;關閉該第三關斷閥,開啟該第一關斷閥、該第二關斷閥、該第二熱交換器及該第三熱交換器,且令該第一接口與該第四接口連通,及令該第二接口與該第三接口連通;以及運作該壓縮機以令該冷媒從該壓縮機依序流經該第一熱交換器、該第二接口、該第三接口、該第二熱交換器、該膨脹裝置、該第一關斷閥、該第三熱交換器、該第二關斷閥、該第四接口、該第一接口而流回該壓縮機,其中該冷媒於該第二熱交換器進行放熱以及於該第三熱交換器進行吸熱。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熱泵空調系統之控制方法,更包括開啟該供液模組,其中該冷媒於該第一熱交換器進行放熱。
  17. 如請求項15所述之熱泵空調系統之控制方法,更包括:關閉該第一關斷閥及該第三關斷閥,開啟該第二關斷閥,且令該第一接口與該第四接口連通,及令該第二接口與該第三接口連通;運作該壓縮機以令位於該第三熱交換器之該冷媒依序流經該第二關斷閥、該第四接口、該第一接口、該壓縮機、該第一熱交換器、該第二接口、該第三接口而至該第二熱交換器;於運作該壓縮機至一預設狀態時,關閉該第一關斷閥及該第二關斷閥,開啟該供液模組、該第三關斷閥及該第二熱交換器,且令該第一接口與該第三接口連通,及令該第二接口與該第四接口連通;以及運作該壓縮機以令該冷媒從該壓縮機依序流經該第一熱交換器、該第二接口、該第四接口、該第三關斷閥、該膨脹裝置、該第二熱交換器、該第三接口、該第一接口而流回該壓縮機,其中該冷媒於該第一熱交換器進行放熱以及於該第二熱交換器進行吸熱。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熱泵空調系統之控制方法,其中該預設狀態包括一指定時間之後或位於該第三熱交換器之該冷媒之壓力低於一指定壓力。
  19. 如請求項15所述之熱泵空調系統之控制方法,其中該供液模組包括一驅液裝置、一儲液裝置、連接於該驅液裝置之一進液管及一出液管,該進液管及該出液管分別連接該儲液裝置,該出液管穿過該第一熱交換器。
  20. 如請求項15所述之熱泵空調系統之控制方法,其中該第二熱交換器包括一室外風扇,該第三熱交換器包括一室內風扇。
  21. 一種熱泵空調系統之控制方法,包括:提供如請求項1至10之任一所述之熱泵空調系統;關閉該第三關斷閥,開啟該第一關斷閥、該第二關斷閥、該第二熱交換器及該第三熱交換器,且令該第一接口與該第三接口連通,及令該第二接口與該第四接口連通;以及運作該壓縮機以令該冷媒從該壓縮機依序流經該第一熱交換器、該第二接口、該第四接口、該第二關斷閥、該第三熱交換器、該第一關斷閥、該膨脹裝置、該第二熱交換器、該第三接口、該第一接口而流回該壓縮機,其中該冷媒於該第二熱交換器進行吸熱以及於該第三熱交換器進行放熱。
  22. 如請求項21所述之熱泵空調系統之控制方法,更包括開啟該供液模組,其中該冷媒於該第一熱交換器進行放熱。
  23. 如請求項21所述之熱泵空調系統之控制方法,更包括:關閉該第一關斷閥及該第三關斷閥,開啟該第二關斷閥,且令該第一接口與該第四接口連通,及令該第二接口與該第三接口連通;運作該壓縮機以令位於該第三熱交換器之該冷媒依序流經該第二關斷閥、該第四接口、該第一接口、該壓縮機、該第一熱交換器、該第二接口、該第三接口而至該第二熱交換器;於運作該壓縮機至一預設狀態時,關閉該第一關斷閥及該第二關斷閥,開啟該供液模組、該第三關斷閥及該第二熱交換器,且令該第一接口與該第三接口連通,及令該第二接口與該第四接口連通;以及運作該壓縮機以令該冷媒從該壓縮機依序流經該第一熱交換器、該第二接口、該第四接口、該第三關斷閥、該膨脹裝置、該第二熱交換器、該第三接口、該第一接口而流回該壓縮機,其中該冷媒於該第一熱交換器進行放熱以及於該第二熱交換器進行吸熱。
  24. 如請求項23所述之熱泵空調系統之控制方法,其中該預設狀態包括一指定時間之後或位於該第三熱交換器之該冷媒之壓力低於一指定壓力。
  25. 如請求項21所述之熱泵空調系統之控制方法,其中該供液模組包括一驅液裝置、一儲液裝置、連接於該驅液裝置之一進液管及一出液管,該進液管及該出液管分別連接該儲液裝置,該出液管穿過該第一熱交換器。
  26. 如請求項21所述之熱泵空調系統之控制方法,其中該第二熱交換器包括一室外風扇,該第三熱交換器包括一室內風扇。
TW104136683A 2015-11-06 2015-11-06 熱泵空調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TWI5884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36683A TWI588424B (zh) 2015-11-06 2015-11-06 熱泵空調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CN201510979859.6A CN106679220B (zh) 2015-11-06 2015-12-23 热泵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36683A TWI588424B (zh) 2015-11-06 2015-11-06 熱泵空調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6730A TW201716730A (zh) 2017-05-16
TWI588424B true TWI588424B (zh) 2017-06-21

Family

ID=58865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6683A TWI588424B (zh) 2015-11-06 2015-11-06 熱泵空調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79220B (zh)
TW (1) TWI5884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71892B (zh) * 2018-12-05 2021-11-05 约克广州空调冷冻设备有限公司 制冷系统
TWI718871B (zh) * 2020-02-10 2021-02-1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溫度調節系統及其方法
CN113245902B (zh) * 2020-02-10 2022-07-05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温度调节系统及其方法
US11052504B1 (en) 2020-02-10 2021-07-06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Temperature regulation system and temperature regulation method for machine tool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40450A (ja) * 2001-05-18 2002-11-27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TWI409418B (zh) * 2010-11-02 2013-09-21 Ind Tech Res Inst 多功能熱泵空調系統
TWI500893B (zh) * 2012-11-16 2015-09-21 Ind Tech Res Inst 熱泵空調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233015B1 (ko) * 1997-07-30 2000-05-01 윤종용 공기조화기의 냉매미달 판단장치
JP2006275496A (ja) * 2005-03-30 2006-10-12 Sanyo Electric Co Ltd 冷凍装置及び冷蔵庫
CN101086372A (zh) * 2006-06-06 2007-12-12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中央空调室内机液冷媒防止滞留控制方法
CN201429260Y (zh) * 2009-06-10 2010-03-24 易达热泵(深圳)有限公司 带闲置冷媒循环利用功能的多功能热泵
JP6073651B2 (ja) * 2012-11-09 2017-02-01 サンデ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CN204240639U (zh) * 2014-11-12 2015-04-01 林正直 热泵空调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40450A (ja) * 2001-05-18 2002-11-27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TWI409418B (zh) * 2010-11-02 2013-09-21 Ind Tech Res Inst 多功能熱泵空調系統
TWI500893B (zh) * 2012-11-16 2015-09-21 Ind Tech Res Inst 熱泵空調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79220A (zh) 2017-05-17
TW201716730A (zh) 2017-05-16
CN106679220B (zh) 2019-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340700A1 (en) Variable refrigerant flow system
US20130167559A1 (en) Heat pump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WO2019134509A1 (zh) 室外机、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TWI588424B (zh) 熱泵空調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WO2020186906A1 (zh) 空调器化霜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US20150075199A1 (en) Air-Conditioning/Hot-Water Supply System
WO2020088425A1 (zh) 空调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6524399A (zh) 一种空调化霜装置、空调化霜控制方法、系统和空调
JP4556453B2 (ja) ヒートポンプ給湯エアコン
TWI500893B (zh) 熱泵空調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JP2005249319A (ja) ヒートポンプ給湯エアコン
JP2014126350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9264717A (ja) ヒートポンプ温水システム
KR100468474B1 (ko) 냉난방시스템
JP2008196794A (ja) ヒートポンプ給湯冷暖房装置
TWI409418B (zh) 多功能熱泵空調系統
JP2018066538A (ja) 冷暖房機能付きヒートポンプ給湯機
JP6092731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7067318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9264716A (ja) ヒートポンプ温水システム
JP5447968B2 (ja)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JP2005147409A (ja) ヒートポンプ式冷暖房装置
KR100643689B1 (ko) 히트 펌프 공기조화기
JP2002162128A (ja) 温水冷媒加熱エアコン
JP2022534229A (ja) 空気調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