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87776B - 可彎曲之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可彎曲之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587776B TWI587776B TW104124975A TW104124975A TWI587776B TW I587776 B TWI587776 B TW I587776B TW 104124975 A TW104124975 A TW 104124975A TW 104124975 A TW104124975 A TW 104124975A TW I587776 B TWI587776 B TW I587776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tal end
- display device
- display
- link
- display module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顯示裝置;具體而言,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可彎曲之顯示裝置。
隨著顯示技術的發展,除了尺寸與畫質上的改良外,在顯示裝置的外觀上亦有所改變,像是曲面顯示裝置。相較於平面式的顯示裝置,曲面顯示裝置不僅可在同樣寬度下製成更大的尺寸,曲面顯示裝置還可提供較好的觀賞效果。
為了形成曲面的外形,習知的曲面顯示裝置需在顯示裝置背面裝設內部機構,例如桿件,藉桿件抵住顯示裝置兩側並自背面朝顯示面施力使顯示裝置彎曲。然而,在顯示裝置由平面轉為曲面的過程中,如圖1所示,桿件12自背面朝顯示面14施力使顯示裝置10彎曲,桿件12抵住顯示裝置10外側的部分會受到顯示裝置10的反作用力,造成桿件12朝遠離顯示裝置10背面方向凸出。這樣容易損傷顯示裝置10的後蓋16。為避免上述問題,目前的作法是將顯示裝置靠近後蓋一側的厚度增加,以增加背面到後蓋的距離。但這樣會使顯示裝置的整體尺寸變大,無法達到薄化的需求。因此,現有曲面顯示裝置的結構仍有待改進。
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顯示模組,可在顯示模組為曲
面之情形下避免背板受損。
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顯示模組,可依預定之弧度彎曲。
顯示裝置包含顯示模組、調整支架及限位裝置。調整支架係設置於顯示模組之背面,並包含有遠端與驅動端。遠端係與驅動端相對且樞接於顯示模組之背面。驅動端可於背面沿第一方向移動地連接於顯示模組之背面,並可受驅動朝遠端方向移動。限位裝置係設置在背面且位於驅動端及遠端之間,並與調整支架相反於顯示模組之一側接觸。當驅動端受驅動在第一方向上朝遠端移動時,遠端壓迫顯示模組彎曲,且限位裝置限制調整支架在遠離背面方向上之位移。藉由限位裝置,可避免背板在彎曲顯示裝置時被內部機構壓迫受損。
10‧‧‧顯示裝置
12‧‧‧桿件
14‧‧‧顯示面
16‧‧‧後蓋
100‧‧‧顯示裝置
110‧‧‧顯示模組
112‧‧‧背面
114‧‧‧顯示面
115‧‧‧中心軸
116‧‧‧外側
120‧‧‧顯示面板
130‧‧‧調整支架
130a,130b‧‧‧支臂
131‧‧‧第一連桿
132‧‧‧第二連桿
133‧‧‧遠端
134‧‧‧橫向連桿
135‧‧‧驅動端
150‧‧‧限位裝置
152‧‧‧支座
154‧‧‧限位器
160‧‧‧驅動裝置
162a,162b‧‧‧螺桿
164‧‧‧傳動座
166a,166b‧‧‧穿孔
170‧‧‧後蓋
200‧‧‧支撐背架
202‧‧‧支撐樑
204‧‧‧主支撐板
206‧‧‧支撐肋
208‧‧‧側支撐片
1311‧‧‧第一連接端
1321‧‧‧第二連接端
137‧‧‧轉折點
a‧‧‧第一方向
d1‧‧‧第一間距
d2‧‧‧第二間距
d3‧‧‧第三間距
d4‧‧‧第四間距
圖1為習知顯示裝置的側視圖;圖2A及圖2B為本發明顯示裝置之第一實施例示意圖;圖3A及圖3B為顯示裝置的作動方式側視圖;圖4A及圖4B為顯示裝置之第二實施例的作動方式側視圖;圖5A及圖5B為顯示裝置之第三實施例示意圖;圖5C為對應圖5A的顯示裝置的實施例側視圖;圖6A至圖6C為顯示裝置之第四實施例示意圖;圖7A及圖7B為對應圖6A的顯示裝置的作動方式側視圖;圖8為顯示裝置之第五實施例上視圖;圖9A及圖9B為對應圖8的顯示裝置的作動方式側視圖。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其所包含之顯示模組的背面設有調整支架,調整支架可移動並壓迫而造成顯示裝置彎曲。在顯示模組的背面上另設有限位裝置橫跨調整支架。當顯示裝置形成彎曲的過程中,限位裝置可束制調整支架,避免調整支架朝遠離背面方向拱起而造成顯示裝置後蓋損傷。本發明的顯示裝置例如可用於液晶電視、電腦螢幕、穿戴裝置或其他電子裝置。
圖2A及圖2B為本發明顯示裝置之第一實施例示意圖。如圖2A及圖2B所示,顯示裝置100包含顯示模組110、調整支架130及限位裝置150。在顯示模組110的背面112設置有調整支架130,其包含遠端133與驅動端135。在本實施例中,調整支架130為一體結構,自驅動端135上下伸出兩支臂130a,130b且延伸至遠端133。在本實施例中,兩支臂130a,130b在遠端133相連接形成封閉矩形,以增加調整支架130在遠端133的施力面積,然在其他實施例中,兩支臂130a,130b可相連接形成封閉矩形狀例如三角形,亦可依需求不在遠端133相連接,兩支臂130a,130b例如形成Y字型等結構。遠端133係與驅動端135相對,如圖2B所示,驅動端135係設置接近背面112中央處,而遠端133設置接近顯示裝置100的外側116且樞接於顯示模組110之背面112。參考圖2A及圖2B,在顯示裝置100接近外側116處(及對應顯示區以外的外圍區域)設有側支撐片208。遠端133較佳係設於側支撐片208上,藉側支撐片208提供顯示裝置100受遠端133壓迫時較均勻的受力分布。此外,側支撐片208可採用散熱效果佳的金屬材質製成(例如鋁),藉此提供散熱效果。驅動端135可於背面112移動地連接於顯示模組110之背面112,並可受驅動朝遠端133方向移動。舉例而言,
如圖2A所示,驅動端135係連接驅動裝置160(如馬達),藉驅動裝置160可使調整支架130自驅動端135朝遠端133移動。在不同的實施例中,驅動裝置160亦可為由人工手動操作,例如以搖臂或旋鈕搭配螺桿的方式來組成。
限位裝置150係設置在背面112且位於驅動端135及遠端133之間。限位裝置150係跨設於調整支架130上以形成束制設計。在本實施例中,如圖2A所示,限位裝置150包含支座152及限位器154,其中支座152係凸設於背面112,並自背面112向外突伸(即朝遠離背面的方向突出)。如圖2A所示,支座152之垂直高度大於調整支架130之垂直高度,限位器154係為支座152所支撐而跨設於調整支架130相反於顯示模組110之一側,亦即,調整支架130在遠離背面112方向上係位於限位裝置150與顯示模組110之間。
如圖3A及圖3B所示,當驅動端135受驅動在第一方向a上朝遠端133所在位置移動時,遠端133壓迫顯示模組110彎曲,顯示面114的中央部分自原位置(虛線繪示處)退縮而開始彎曲,且限位裝置150限制調整支架130在遠離背面112方向上之位移。如圖3B所示,調整支架130在外伸的過程中因壓迫顯示模組110彎曲,受到顯示模組110的反力而略微抬升,然因限位裝置150與調整支架130相反於顯示模組110之一側接觸,故可藉限位裝置150束制調整支架130朝遠離背面112抬升的程度,以提供反作用力驅使顯示模組110彎曲形成弧狀。於一實施例,限位器較佳形成為滾輪,且滾輪之軸心方向係橫切調整支架130之延伸方向(參考圖2A中的限位器154)而可隨調整支架130之移動而滾動。藉此可減少限位器與調整支架130間的摩擦。然而在不同的實施例中,亦可選擇較不易產生碎屑的材質來製成限位器。
此外,如圖3A所示,顯示模組110具有相背對之背面112和顯示面114。調整支架130自驅動端135到遠端133較佳略呈彎折造形。詳言之,調整支架130具有一轉折點137,調整支架130自驅動端135朝遠端133延伸,經過轉折點137後向顯示模組110彎折而抵達遠端133。需說明的是,轉折點137可為彎折調整支架130後使其具有兩段不同的傾斜程度。例如圖3A中調整支架130在驅動端135和轉折點137之間的部分較為平直,而在轉折點137和遠端133之間的部分傾斜程度增加並朝顯示模組110靠近,但不限於此。在其它實施例,調整支架可視需求採用具有多個轉折點而形成多段彎折的設計(或是採用實質近似弧形的彎曲形式),以改變對顯示模組的彎曲效果。在前述多個或部分的轉折處可視需求進一步以樞接方式連接(參考圖6及圖8的實施例),以增加調整支架的活動度。藉此,當調整支架130受到驅動時,顯示模組110可藉調整支架130轉折的部分將顯示模組110朝其中心軸115方向壓迫形成弧形。此外,此一設計亦可增加調整支架130在第一方向a長度受限時,仍能壓迫顯示模組110形成一定弧度。就限位裝置150的設置位置而言,由於調整支架130在轉折點137以外(接近顯示模組110外側116,參考圖2A)的位置,其高度逐漸降低,為避免調整支架160在彎曲顯示模組110時,轉折點137抬升抵觸後蓋170,故限位裝置150的位置較佳不超過轉折點137(即設置在驅動端135及轉折點137之間)。當顯示模組110彎曲形成弧狀,限位裝置150與調整支架130接觸之位置介於驅動端135及轉折點137之間。藉此可提供對於調整支架130朝遠離背面112的位移量較佳的限制效果,使顯示裝置100整體厚度變薄,並避免調整支架130在顯示裝置100彎曲過程中損傷顯示裝置100的後蓋170。
請參考圖4A及圖4B的另一實施例。如圖4A所示,限位
裝置150在顯示模組110彎曲前係與調整支架130接觸。當顯示模組110被壓迫彎曲,由於調整支架130的抬升程度受到限位裝置150的拘束,使得調整支架130在驅動端135到轉折點137間的部分較為平直,亦即,調整支架130在顯示模組110彎曲前後的垂直高度變化較小(或趨近於無垂直高度變化),使調整支架130在受驅動的過程中保持水平向的移動。藉此設計,使調整支架130所受驅動力的移動方向沿水平方向,以避免調整支架130在彎曲顯示模組110的過程中抵觸後蓋170,並進一步縮減顯示模組110至後蓋170之間的厚度,使顯示裝置100整體尺寸更薄。
圖5A至圖5C係繪示顯示裝置之第三實施例。與前一實施例的差異在於,顯示模組110包含顯示面板120及支撐背架200。支撐背架200係設置於顯示面板120之背面112,限位裝置150則設置於支撐背架200上。具體而言,如圖5A及圖5B所示,支撐背架200包含支撐樑202、主支撐板204及支撐肋206。主支撐板204係橫跨支撐樑202上,且位於顯示面板120背面112接近中央處。相對於此,支撐肋206橫跨支撐樑202上,並較主支撐板204接近顯示面板120之邊緣。此外,調整支架130的驅動端135係可於背面112移動地連接於主支撐板204上,而遠端133係樞接於顯示面板120之背面112。如圖5A及圖5C所示,限位裝置150則設置於支撐肋206上且跨設於調整支架130上以形成束制設計,透過調整支架130的遠端133可壓迫顯示面板120彎曲。藉由支撐背架200,並將前述調整支架130驅動端135及限位裝置150設置於支撐背架200上的方式,可保護面版內部之背光模組,避免調整支架130及限位裝置150在顯示裝置100彎曲的過程中直接壓迫顯示裝置100背板而影響顯示效果。
圖6A及圖6B為顯示裝置之第四實施例示意圖。如圖6A及圖6B所示,調整支架130為雙連桿組合之設計,包含第一連桿131及第
二連桿132。第一連桿131具有第一連接端1311及驅動端135,第二連桿132具有第二連接端1321及遠端133。第一連接端1311係與第二連接端1321間接樞接。如圖6A及圖6B所示,第一連桿131與橫切第一連桿131延伸方向的橫向連桿134連接,且第一連接端1311連接於橫向連桿134的桿體,並透過橫向連桿134分別與複數第二連接端1321樞接。藉複數第二連桿132可在彎曲顯示模組110時提供顯示模組110背面112較平均的受力。在其他實施例,樞接方式例如可採直接樞接(參考圖8),亦即將第一連桿的第一連接端直接樞接於第二連桿的第二連接端。此外,驅動端135係設置接近背面112中央處,而遠端133設置接近顯示裝置100的外側116且樞接於顯示模組110之背面112。驅動端135可於背面112移動地連接於顯示模組110之背面112,並可受驅動朝遠端133方向移動。
需說明的是,調整支架受驅動而移動的方式可藉由前述驅動裝置並配合其它驅動組件來完成。舉例而言,請參考圖6C,驅動裝置160之一側設有螺桿162a,162b及傳動座164。傳動座164上具有穿孔166a,166b。其中一螺桿(即162a)穿過經穿孔166a與驅動裝置160連接,並可受驅動裝置160驅動。另一螺桿162b之一端設置於穿孔166b中,另一端類似螺桿162a的方式反向連接於另一驅動裝置(圖未示),且可受該驅動裝置驅動。當彎曲顯示模組時,螺桿162a,162b受驅動而旋轉,並帶動傳動座164沿第一方向a移動,藉此可使調整支架130朝遠端方向移動。此外,傳動座164上對應於螺桿162a的穿孔166a直徑較佳係略大於穿孔166b的直徑,亦即,有連接到驅動裝置160的位置開設較大的孔徑,藉此使螺桿靠近驅動裝置之一端的傳動效果較為順暢;孔徑較小的穿孔(如166b)則包覆螺桿表面,藉此減少調整支架作動時產生的振動,並提供穩定行進之效果。
回到圖6B,限位裝置150係設置在背面112且位於驅動端135及遠端133之間。利用限位裝置150跨設於調整支架130上以形成束制設計。進一步而言,在圖6A及圖6B之實施例中,限位裝置150係設置在背面112,且位於第一連接端1311的內側(亦即,位於第一連接端1311及驅動端135之間)。限位裝置150的限位器154為支座152所支撐而跨設於第一連桿131相反於顯示模組110之一側。如圖7A及圖7B所示,當驅動端135受驅動在第一方向a上自驅動端135朝遠端133移動時,遠端133壓迫顯示模組110彎曲,將顯示模組110朝其中心軸115方向壓迫形成弧形。如圖7B所示,顯示面114自原位置(虛線繪示處)退縮,且限位裝置150限制第一連桿131在遠離背面112方向上之位移。如圖7B所示,調整支架130在外伸的過程中因壓迫顯示模組110彎曲,受到顯示模組110的反力而略微抬升,然因限位裝置150與調整支架130相反於顯示模組110之一側接觸,故可藉限位裝置150的限位器154束制調整支架130朝遠離背面112抬升的程度。
如圖7B所示,限位裝置150與調整支架130接觸之位置介於第一連接端1311及驅動端135之間,以束制調整支架130朝遠離背面112抬升的程度,以提供反作用力驅使顯示模組110彎曲形成弧狀。同時,限位裝置150在顯示模組110彎曲前係與調整支架130接觸,使得調整支架130在顯示模組110彎曲後,驅動端150到轉折點137間的部分較為平直。藉此可改變調整支架130所受驅動力的方向,以供顯示模組110彎曲,並進一步縮減顯示模組110至後蓋170之間的厚度,使顯示裝置100整體尺寸更薄。另外,限位器154較佳形成為滾輪,且滾輪之軸心方向係橫切第一連桿131之延伸方向(參考圖6A)而可隨第一連桿131之移動而滾動。藉此可減少限位器154與調整支架130間的摩擦。
就限位裝置150與第一連接端13111和驅動端135的相對位置來看,如圖7A所示,限位裝置150與調整支架130接觸之位置與第一連接端1311間具有第一間距d1,並與驅動端135間具有第二間距d2。由於顯示模組110彎曲時,第一連桿131與第二連桿132在樞接處(即沿橫向連桿134對齊第一連接端1311的位置,參考圖6B)可能受顯示模組110的反作用力而朝遠離背面112方向拱起,故第一間距d1較佳係小於第二間距d2,即讓限位裝置150設置接近第一連接端1311,可提供對於調整支架130朝遠離背面112的位移量較佳的限制效果,並避免調整支架130在顯示裝置100彎曲過程中損傷顯示裝置100的後蓋170。
圖8為顯示裝置100之第五實施例上視圖。如圖8所示,調整支架130為另一雙連桿組合之設計。第一連桿131具有第一連接端1311及驅動端135,第二連桿132具有第二連接端1321及遠端133。第一連桿131與第二連桿132各由兩支連桿所構成,且第一連接端1311係與第二連接端1321直接樞接,並搭配橫向連桿134沿橫切第一連桿131延伸方向連接兩側之第一連桿131藉複數第一連桿131與複數第二連桿132除了可在彎曲顯示模組110時提供顯示模組110背面112較平均的受力,還可增加調整支架130對於顯示面114不規則扭曲的抵抗力。如前所述,驅動端135係設置接近背面112中央處,而遠端133設置接近顯示裝置100的外側116且樞接於顯示模組110之背面112。驅動端135可於背面112移動地連接於顯示模組110之背面112,並可受驅動自驅動端135朝遠端133方向移動。
此外,限位裝置150係設置在背面112且位於驅動端135及遠端133之間。利用限位裝置150跨設於調整支架130上以形成束制設計。進一步而言,在圖8之實施例中,限位裝置150係設置在背面112,且位於第二連接端1321的外側(亦即,位於第二連接端1321及遠端133之
間)。藉由此一設計,可確保顯示模組110較靠近邊緣部位具有理想的彎曲弧度。限位裝置150的限位器154為支座152所支撐而跨設於第二連桿132相反於顯示模組110之一側。如圖9A及圖9B所示,當驅動端135受驅動在第一方向a上朝遠端133移動時,遠端133壓迫顯示模組110彎曲,將顯示模組110朝其中心軸115方向壓迫形成弧形。如圖9B所示,顯示面114自原位置(虛線繪示處)退縮,且限位裝置150限制第二連桿132在遠離背面112方向上之位移。如圖9B所示,當顯示模組110彎曲形成弧狀,限位裝置150與調整支架130接觸之位置介於第二連接端1321及遠端133之間,以束制調整支架130朝遠離背面112抬升的程度。如前所述,限位器154較佳形成為滾輪,且滾輪之軸心方向係橫切第二連桿132之延伸方向(參考圖8)而可隨第二連桿132之移動而滾動。藉此可減少限位器154與調整支架130間的摩擦。
就限位裝置150與第二連接端1321和遠端133的相對位置來看,如圖9A所示,限位裝置150與調整支架130接觸之位置與第二連接端1321間具有第三間距d3,並與遠端133間具有第四間距d4。由於顯示模組110彎曲時,第一連桿131與第二連桿132在樞接處(即沿橫向連桿134對齊第二連接端1321的位置,參考圖8)可能受顯示模組110的反作用力而朝遠離背面112方向拱起,故第三間距d3較佳係小於第四間距d4,即讓限位裝置150設置接近第二連接端1321,可提供對於調整支架130朝遠離背面112的位移量較佳的限制效果,並避免調整支架130在顯示裝置100彎曲過程中損傷顯示裝置100的後蓋170。此外,當限位裝置150設置在第二連接端1321外側(第二連接端1321及遠端133之間),第三間距d3較佳配合調整支架130移動的行程而與第二連接端1321保持距離,以避免限位裝置150與第一連接端1311和第二連接端1321的樞接處發生干涉。例如,
驅動端135可朝遠端133移動第一行程,則第一行程不大於第三間距d3。進一步而言,第三間距d3可視顯示模組110彎曲程度而調整。以65吋的顯示裝置為例,曲率半徑與調整支架移動距離較佳具有如下表1之關係:
限位裝置150可視顯示裝置110所需彎曲程度,根據表1中對應的調整支架移動距離來調整第三間距d3的大小。
另一方面,如圖9A所示,第二連桿132具有轉折點137,使整體略呈彎折造形。第二連桿132自第二連接端1321朝遠端133沿伸,經過轉折點137後向顯示模組110彎折而抵達遠端133。就第四間距d4的調整而言,由於第二連桿132在轉折點137以外(接近顯示模組110外側116)的位置,其高度逐漸降低,為避免調整支架160在彎曲顯示模組110時,轉折點137抬升抵觸後蓋170,故限位裝置150的位置較佳不超過轉折點137(即設置限位裝置150使第四間距d4大於轉折點137到遠端133的距離)。當顯示模組110彎曲形成弧狀,限位裝置150與調整支架130接觸之位置介於第二連接端1321及轉折點137之間。藉此可提供對於調整支架130
朝遠離背面112的位移量較佳的限制效果,使顯示裝置100整體厚度變薄,並避免調整支架130在顯示裝置100彎曲過程中損傷顯示裝置100的後蓋170。綜上所述,本發明之顯示裝置可利用限位裝置的固定方式,使顯示模組在彎曲過程中避免背板受損。
本發明已由上述相關實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實施例僅為實施本發明之範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之實施例並未限制本發明之範圍。相反地,包含於申請專利範圍之精神及範圍之修改及均等設置均包含於本發明之範圍內。
100‧‧‧顯示裝置
110‧‧‧顯示模組
112‧‧‧背面
116‧‧‧外側
130‧‧‧調整支架
130a,130b‧‧‧支臂
133‧‧‧遠端
135‧‧‧驅動端
137‧‧‧轉折點
150‧‧‧限位裝置
152‧‧‧支座
154‧‧‧限位器
160‧‧‧驅動裝置
208‧‧‧側支撐片
Claims (15)
- 一種顯示裝置,包含:一顯示模組,具有相背對之一顯示面與一背面;一調整支架,係設置於該背面,並包含有:一遠端,係樞接於該顯示模組之背面;以及一驅動端,係與該遠端相對,該驅動端與該背面連接,並可受驅動沿一第一方向朝該遠端方向移動,其中該第一方向由該背面的中心朝該背面的側邊延伸;以及一限位裝置,係設置於該調整支架之上,且位於該驅動端及該遠端之間;其中,當驅動端受驅動朝該遠端移動時,該調整支架往該顯示模組之中心軸方向壓縮,且該限位裝置限制該調整支架朝遠離該背面方向上之抬升。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調整支架包含:一第一連桿,具有一第一連接端及該驅動端;以及一第二連桿,具有一第二連接端及該遠端;其中,該第一連接端係與該第二連接端樞接,該限位裝置與該調整支架接觸之位置介於該第一連接端及該驅動端之間;限位裝置與該調整支架接觸之位置該與該第一連接端間具有一第一間距,並與該驅動端間具有一第二間距,該第一間距小於該第二間距。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調整支架包含:一第一連桿,具有一第一連接端及該驅動端;以及一第二連桿,具有一第二連接端及該遠端;其中,該第一連接端係與該第二連接端直接地或間接地樞接,該限位裝置與該調整支架接觸之位置介於該第二連接端及該遠端之間;限位 裝置與該調整支架接觸之位置該與該第二連接端間具有一第三間距,並與該遠端間具有一第四間距,該第三間距小於該第四間距。
- 如請求項3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驅動端可朝該遠端移動一第一行程,該第一行程不大於該第三間距。
- 如請求項3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連桿具有一轉折點,該第二連桿自該第二連接端朝該遠端延伸,經過該轉折點後向該顯示模組彎折而抵達該遠端;該限位裝置與該調整支架接觸之位置介於該第二連接端及該轉折點之間。
- 如請求項3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調整支架包含:複數該第二連桿;以及一橫向連桿,係橫切該第一連桿延伸方向並連接該第一連接端;其中,每一第二連桿之該第二連接端分別與該橫向連桿樞接。
- 如請求項6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限位裝置包含:一支座,係凸設於該背面,且該支座之垂直高度大於該調整支架;以及一限位器,係為該支座所支撐而跨設於該些第二連桿之上。
- 如請求項7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限位器係形成為一滾輪,且該滾輪之軸心方向係橫切該第二連桿之延伸方向而可隨該第二連桿之移動而滾動。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限位裝置包含:一支座,係設置於該背面,並自該背面向外突伸;以及一限位器,係為該支座所支撐而跨設於該調整支架相反於該顯示模組之一側。
- 如請求項9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限位器係形成為一滾輪,且該滾輪之 軸心方向係橫切該調整支架之延伸方向而可隨該調整支架之移動而滾動。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調整支架具有一轉折點,該調整支架自該驅動端朝該遠端延伸,經過該轉折點後向該顯示模組彎折而抵達該遠端;該限位裝置與該調整支架接觸之位置介於該驅動端及該轉折點之間。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顯示模組包含:一顯示面板;以及一支撐背架,設置於該顯示面板之背面;其中,該限位裝置係設置於該支撐背架上。
- 如請求項12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支撐背架包含:一支撐樑;一主支撐板,橫跨該支撐樑上;以及一支撐肋,橫跨該支撐樑上,並較該主支撐板接近該顯示面板之邊緣;其中,該驅動端係可沿該背面移動地連接於該主支撐板上;而該限位裝置則設置於該支撐肋上。
- 如請求項12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遠端係樞接於該顯示面板之背面以壓迫該顯示面板彎曲。
- 一種顯示裝置,包含:一顯示模組,具有相背對之一顯示面與一背面;一調整支架,係設置於該背面,並包含有:一驅動端,與該背面連接;一遠端,與該驅動端相對,與該顯示模組之一側連接; 一支臂,自該驅動端延伸而至遠端,並可受驅動沿一第一方向朝該遠端方向移動,其中該第一方向由該背面的中心朝該背面的側邊延伸;以及一限位裝置,係設置於該支臂之上,且位於該驅動端及該遠端之間;其中,當驅動端受驅動朝該遠端移動時,該調整支架往該顯示模組之中心軸方向壓縮而部分朝遠離該背面方向上抬升,且該限位裝置限制該部分在遠離該背面方向上之抬升。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4124975A TWI587776B (zh) | 2015-07-31 | 2015-07-31 | 可彎曲之顯示裝置 |
CN201510616430.0A CN105118388B (zh) | 2015-07-31 | 2015-09-24 | 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4124975A TWI587776B (zh) | 2015-07-31 | 2015-07-31 | 可彎曲之顯示裝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705847A TW201705847A (zh) | 2017-02-01 |
TWI587776B true TWI587776B (zh) | 2017-06-11 |
Family
ID=54666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4124975A TWI587776B (zh) | 2015-07-31 | 2015-07-31 | 可彎曲之顯示裝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118388B (zh) |
TW (1) | TWI587776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98160B (zh) * | 2019-06-19 | 2020-07-01 | 香港商冠捷投資有限公司 | 顯示裝置及其組裝方法 |
TWI721416B (zh) * | 2018-05-09 | 2021-03-11 |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彎折模組及折疊式顯示裝置 |
TWI801996B (zh) * | 2021-09-08 | 2023-05-11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切換曲率結構及顯示裝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230906B (zh) * | 2018-01-03 | 2020-11-0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曲率调节装置及曲率调节方法 |
KR102680252B1 (ko) * | 2019-12-31 | 2024-07-01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장치 |
CN113327514B (zh) * | 2021-05-25 | 2022-09-09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和交通载具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29305A (zh) * | 2012-08-29 | 2012-12-19 | 深圳市通普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屏单元支架、显示屏单元及显示屏箱体 |
TWM488646U (zh) * | 2014-04-28 | 2014-10-21 | Wistron Corp | 顯示設備 |
TW201541432A (zh) * | 2014-04-29 | 2015-11-01 | Lg Display Co Ltd | 平面模式與彎曲模式中的可調顯示裝置及其驅動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405924B2 (en) * | 2004-09-27 | 2008-07-29 | Idc,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tecting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array using structurally reinforced back-plate |
KR101346146B1 (ko) * | 2011-12-23 | 2013-12-31 | 주식회사 세네카 | 플렉시블 디스플레이장치용 힌지모듈 |
CN103292118B (zh) * | 2012-02-28 | 2015-04-08 | 冠捷投资有限公司 | 显示器的支撑装置 |
KR101970270B1 (ko) * | 2012-10-25 | 2019-04-1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CN103559835B (zh) * | 2013-10-28 | 2016-08-17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103941456B (zh) * | 2014-05-14 | 2016-06-08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曲面液晶显示器的曲率调整结构 |
CN103971608B (zh) * | 2014-05-26 | 2016-05-18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曲面液晶显示装置 |
TWM497794U (zh) * | 2014-11-10 | 2015-03-21 | Au Optronics Corp | 曲面顯示器 |
CN104407461B (zh) * | 2014-11-26 | 2017-12-12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曲面液晶显示装置 |
-
2015
- 2015-07-31 TW TW104124975A patent/TWI587776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5-09-24 CN CN201510616430.0A patent/CN10511838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29305A (zh) * | 2012-08-29 | 2012-12-19 | 深圳市通普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屏单元支架、显示屏单元及显示屏箱体 |
TWM488646U (zh) * | 2014-04-28 | 2014-10-21 | Wistron Corp | 顯示設備 |
TW201541432A (zh) * | 2014-04-29 | 2015-11-01 | Lg Display Co Ltd | 平面模式與彎曲模式中的可調顯示裝置及其驅動方法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21416B (zh) * | 2018-05-09 | 2021-03-11 |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彎折模組及折疊式顯示裝置 |
TWI698160B (zh) * | 2019-06-19 | 2020-07-01 | 香港商冠捷投資有限公司 | 顯示裝置及其組裝方法 |
TWI801996B (zh) * | 2021-09-08 | 2023-05-11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切換曲率結構及顯示裝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118388A (zh) | 2015-12-02 |
TW201705847A (zh) | 2017-02-01 |
CN105118388B (zh) | 2018-05-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87776B (zh) | 可彎曲之顯示裝置 | |
US9072179B2 (en) | Display device | |
US9757935B2 (en) | Adhesive-film exfoliat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using the device | |
WO2019024046A1 (zh) | 折叠机构及终端 | |
WO2019223124A1 (zh) | 可弯折终端及其可弯折支撑组件 | |
JP3164598U (ja) | 折り畳み可能な電子装置 | |
US7962972B2 (en) | Head mounted device and head mounted system | |
US10912212B1 (en) | Display device | |
US20190049759A1 (en) | Display device with adjustable curvature | |
US20060241435A1 (en) | Ultrasound diagnostic apparatus | |
WO2019090942A1 (zh) | 一种可曲面变形的显示器装置 | |
CN113707017B (zh) | 柔性结构的拉伸机构及电子设备 | |
WO2019100610A1 (zh) | 弯折治具 | |
TWI522780B (zh) | 可攜式電子裝置 | |
US20060175514A1 (en) | Display with foldable base | |
CN101772293B (zh) | 散热装置 | |
CN110976566B (zh) | 一种弯折装置 | |
KR101303133B1 (ko) | 틸트기구 및 슬라이드장치 | |
JP2015161766A (ja) | 画像表示装置 | |
JP2012162867A (ja) | ウインドレギュレータ | |
JP2005208080A (ja) | ディスプレイ支持装置 | |
JP4425822B2 (ja) | ビューファインダーのパン・チルト機構 | |
CN104275376A (zh) | 汽车覆盖件包边弯折方法及装置 | |
CN103936291B (zh) | 承载器框架结构 | |
US10613427B2 (en) | Suspension type screen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