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18388B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18388B
CN105118388B CN201510616430.0A CN201510616430A CN105118388B CN 105118388 B CN105118388 B CN 105118388B CN 201510616430 A CN201510616430 A CN 201510616430A CN 105118388 B CN105118388 B CN 1051183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 side
display
display device
distal end
adjustment st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1643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18388A (zh
Inventor
黄仁泉
谢坤宏
林继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1183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183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183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1838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含显示模块、调整支架及限位装置。显示模块具有相背对的现实面与背面,调整支架设置于显示模块的背面,并包含有远端及相对远端的驱动端。远端枢接于显示模块的背面。驱动端与显示模块的背面连接,并可受驱动朝远端方向移动。限位装置设置于调整支架之上,且位于驱动端及远端之间。当驱动端受驱动朝远端移动时,调整支架往显示模块的中心轴方向压缩,且限位装置限制调整支架朝远离背面方向上的抬升。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限位装置,可避免背板在弯曲显示装置时被内部机构压迫受损。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除了尺寸与画质上的改良外,在显示装置的外观上也有所改变,像是曲面显示装置。相较于平面式的显示装置,曲面显示装置不仅可在同样宽度下制成更大的尺寸,曲面显示装置还可提供较好的观赏效果。
为了形成曲面的外形,现有的曲面显示装置需在显示装置背面装设内部机构,例如杆件,藉杆件抵住显示装置两侧并自背面朝显示面施力使显示装置弯曲。然而,在显示装置由平面转为曲面的过程中,如图1所示,杆件12自背面朝显示面14施力使显示装置10弯曲,杆件12抵住显示装置10外侧的部分会受到显示装置10的反作用力,造成杆件12朝远离显示装置10背面方向凸出。这样容易损伤显示装置10的后盖16。为避免上述问题,目前的作法是将显示装置靠近后盖一侧的厚度增加,以增加背面到后盖的距离。但这样会使显示装置的整体尺寸变大,无法达到薄化的需求。因此,现有曲面显示装置的结构仍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模块,可在显示模块为曲面的情形下避免背板受损。
本发明之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模块,可依预定的弧度弯曲。
显示装置包含显示模块、调整支架及限位装置。显示模块具有相背对的显示面与背面,调整支架设置于显示模块的背面,并包含有远端与驱动端。远端枢接于显示模块的背面。驱动端与远端相对且与背面连接,并可受驱动朝远端方向移动。限位装置设置于调整支架之上,且位于驱动端及远端之间,当驱动端受驱动朝远端移动时,调整支架往显示模块的中心轴方向压缩,且限位装置限制调整支架远离背面方向上的抬升。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效果在于,通过限位装置,可避免背板在弯曲显示装置时被内部机构压迫受损。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显示装置的侧视图;
图2A及图2B为本发明显示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3A及图3B为显示装置的作动方式侧视图;
图4A及图4B为显示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作动方式侧视图;
图5A及图5B为显示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图5C为对应图5A的显示装置的实施例侧视图;
图6A至图6C为显示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示意图;
图7A及图7B为对应图6A的显示装置的作动方式侧视图;
图8为显示装置的第五实施例上视图;
图9A及图9B为对应图8的显示装置的作动方式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显示装置
12 杆件
14 显示面
16 后盖
100 显示装置
110 显示模组
112 背面
114 显示面
115 中心轴
116 外侧
120 显示面板
130 调整支架
130a,130b 支臂
131 第一连杆
132 第二连杆
133 远端
134 横向连杆
135 驱动端
150 限位装置
152 支座
154 限位器
160 驱动装置
162a,162b 螺杆
164 传动座
166a,166b 穿孔
170 后盖
200 支撑背架
202 支撑梁
204 主支撑板
206 支撑肋
208 侧支撑片
1311 第一连接端
1321 第二连接端
137 转折点
a 第一方向
d1 第一间距
d2 第二间距
d3 第三间距
d4 第四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所包含的显示模块的背面设有调整支架,调整支架可移动并压迫而造成显示装置弯曲。在显示模块的背面上另设有限位装置横跨调整支架。当显示装置形成弯曲的过程中,限位装置可束制调整支架,避免调整支架朝远离背面方向拱起而造成显示装置后盖损伤。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例如可用于液晶电视、电脑屏幕、穿戴装置或其他电子装置。
图2A及图2B为本发明显示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如图2A及图2B所示,显示装置100包含显示模块110、调整支架130及限位装置150。在显示模块110的背面112设置有调整支架130,其包含远端133与驱动端135。在本实施例中,调整支架130为一体结构,自驱动端135上下伸出两支臂130a,130b且延伸至远端133。在本实施例中,两支臂130a,130b在远端133相连接形成封闭矩形,以增加调整支架130在远端133的施力面积,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两支臂130a,130b可相连接形成封闭矩形状例如三角形,也可依需求不在远端133相连接,两支臂130a,130b例如形成Y字型等结构。远端133与驱动端135相对,如图2B所示,驱动端135设置接近背面112中央处,而远端133设置接近显示装置100的外侧116且枢接于显示模块110的背面112。参考图2A及图2B,在显示装置100接近外侧116处(及对应显示区以外的外围区域)设有侧支撑片208。远端133较佳设于侧支撑片208上,侧支撑片208提供显示装置100受远端133压迫时较均匀的受力分布。此外,侧支撑片208可采用散热效果佳的金属材质制成(例如铝),因此提供散热效果。驱动端135可于背面112移动地连接于显示模块110的背面112,并可受驱动朝远端133方向移动。举例而言,如图2A所示,驱动端135连接驱动装置160(如马达),藉驱动装置160可使调整支架130自驱动端135朝远端133移动。在不同的实施例中,驱动装置160也可为由人工手动操作,例如以摇臂或旋钮搭配螺杆的方式来组成。
限位装置150设置在背面112且位于驱动端135及远端133之间。限位装置150跨设于调整支架130上以形成束制设计。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A所示,限位装置150包含支座152及限位器154,其中支座152凸设于背面112,并自背面112向外突伸(即朝远离背面的方向突出)。如图2A所示,支座152的垂直高度大于调整支架130的垂直高度,限位器154为支座152所支撑而跨设于调整支架130相反于显示模块110的一侧,也就是,调整支架130在远离背面112方向上位于限位装置150与显示模块110之间。
如图3A及图3B所示,当驱动端135受驱动在第一方向a上朝远端133所在位置移动时,远端133压迫显示模块110弯曲,显示面114的中央部分自原位置(虚线绘示处)退缩而开始弯曲,且限位装置150限制调整支架130在远离背面112方向上的位移。如图3B所示,调整支架130在外伸的过程中因压迫显示模块110弯曲,受到显示模块110的反力而略微抬升,然因限位装置150与调整支架130相反于显示模块110的一侧接触,故可藉限位装置150束制调整支架130朝远离背面112抬升的程度,以提供反作用力驱使显示模块110弯曲形成弧状。于一实施例,限位器较佳形成为滚轮,且滚轮的轴心方向横切调整支架130的延伸方向(参考图2A中的限位器154)而可随调整支架130的移动而滚动。藉此可减少限位器与调整支架130间的摩擦。然而在不同的实施例中,也可选择较不易产生碎屑的材质来制成限位器。
此外,如图3A所示,显示模块110具有相背对的背面112和显示面114。调整支架130自驱动端135到远端133较佳略呈弯折造形。详言之,调整支架130具有一转折点137,调整支架130自驱动端135朝远端133延伸,经过转折点137后向显示模块110弯折而抵达远端133。需说明的是,转折点137可为弯折调整支架130后使其具有两段不同的倾斜程度。例如图3A中调整支架130在驱动端135和转折点137之间的部分较为平直,而在转折点137和远端133之间的部分倾斜程度增加并朝显示模块110靠近,但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调整支架可视需求采用具有多个转折点而形成多段弯折的设计(或是采用实质近似弧形的弯曲形式),以改变对显示模块的弯曲效果。在前述多个或部分的转折处可视需求进一步以枢接方式连接(参考图6及图8的实施例),以增加调整支架的活动度。藉此,当调整支架130受到驱动时,显示模块110可藉调整支架130转折的部分将显示模块110朝其中心轴115方向压迫形成弧形。此外,此一设计也可增加调整支架130在第一方向a长度受限时,仍能压迫显示模块110形成一定弧度。就限位装置150的设置位置而言,由于调整支架130在转折点137以外(接近显示模块110外侧116,参考图2A)的位置,其高度逐渐降低,为避免调整支架160在弯曲显示模块110时,转折点137抬升抵触后盖170,故限位装置150的位置较佳不超过转折点137(即设置在驱动端135及转折点137之间)。当显示模块110弯曲形成弧状,限位装置150与调整支架130接触的位置介于驱动端135及转折点137之间。藉此可提供对于调整支架130朝远离背面112的位移量较佳的限制效果,使显示装置100整体厚度变薄,并避免调整支架130在显示装置100弯曲过程中损伤显示装置100的后盖170。
请参考图4A及图4B的另一实施例。如图4A所示,限位装置150在显示模块110弯曲前与调整支架130接触。当显示模块110被压迫弯曲,由于调整支架130的抬升程度受到限位装置150的拘束,使得调整支架130在驱动端135到转折点137间的部分较为平直,也就是,调整支架130在显示模块110弯曲前后的垂直高度变化较小(或趋近于无垂直高度变化),使调整支架130在受驱动的过程中保持水平向的移动。如此设计,使调整支架130所受驱动力的移动方向沿水平方向,以避免调整支架130在弯曲显示模块110的过程中抵触后盖170,并进一步缩减显示模块110至后盖170之间的厚度,使显示装置100整体尺寸更薄。
图5A至图5C绘示显示装置的第三实施例。与前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显示模块110包含显示面板120及支撑背架200。支撑背架200设置于显示面板120的背面112,限位装置150则设置于支撑背架200上。具体而言,如图5A及图5B所示,支撑背架200包含支撑梁202、主支撑板204及支撑肋206。主支撑板204横跨支撑梁202上,且位于显示面板120背面112接近中央处。相对于此,支撑肋206横跨支撑梁202上,并较主支撑板204接近显示面板120的边缘。此外,调整支架130的驱动端135可于背面112移动地连接于主支撑板204上,而远端133枢接于显示面板120的背面112。如图5A及图5C所示,限位装置150则设置于支撑肋206上且跨设于调整支架130上以形成束制设计,通过调整支架130的远端133可压迫显示面板120弯曲。通过支撑背架200,并将前述调整支架130驱动端135及限位装置150设置于支撑背架200上的方式,可保护面版内部的背光模块,避免调整支架130及限位装置150在显示装置100弯曲的过程中直接压迫显示装置100背板而影响显示效果。
图6A及图6B为显示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示意图。如图6A及图6B所示,调整支架130为双连杆组合的设计,包含第一连杆131及第二连杆132。第一连杆131具有第一连接端1311及驱动端135,第二连杆132具有第二连接端1321及远端133。第一连接端1311与第二连接端1321间接枢接。如图6A及图6B所示,第一连杆131与横切第一连杆131延伸方向的横向连杆134连接,且第一连接端1311连接于横向连杆134的杆体,并通过横向连杆134分别与多第二连接端1321枢接。藉多个第二连杆132可在弯曲显示模块110时提供显示模块110背面112较平均的受力。在其他实施例,枢接方式例如可采直接枢接(参考图8),也就是将第一连杆的第一连接端直接枢接于第二连杆的第二连接端。此外,驱动端135设置接近背面112中央处,而远端133设置接近显示装置100的外侧116且枢接于显示模块110的背面112。驱动端135可于背面112移动地连接于显示模块110的背面112,并可受驱动朝远端133方向移动。
需说明的是,调整支架受驱动而移动的方式可通过前述驱动装置并配合其它驱动组件来完成。举例而言,请参考图6C,驱动装置160的一侧设有螺杆162a,162b及传动座164。传动座164上具有穿孔166a,166b。其中一螺杆(即162a)穿过经穿孔166a与驱动装置160连接,并可受驱动装置160驱动。另一螺杆162b的一端设置于穿孔166b中,另一端类似螺杆162a的方式反向连接于另一驱动装置(图未示),且可受该驱动装置驱动。当弯曲显示模块时,螺杆162a,162b受驱动而旋转,并带动传动座164沿第一方向a移动,藉此可使调整支架130朝远端方向移动。此外,传动座164上对应于螺杆162a的穿孔166a直径较佳略大于穿孔166b的直径,也就是,有连接到驱动装置160的位置开设较大的孔径,藉此使螺杆靠近驱动装置的一端的传动效果较为顺畅;孔径较小的穿孔(如166b)则包覆螺杆表面,藉此减少调整支架作动时产生的振动,并提供稳定行进的效果。
回到图6B,限位装置150设置在背面112且位于驱动端135及远端133之间。利用限位装置150跨设于调整支架130上以形成束制设计。进一步而言,在图6A及图6B的实施例中,限位装置150设置在背面112,且位于第一连接端1311的内侧(也就是,位于第一连接端1311及驱动端135之间)。限位装置150的限位器154为支座152所支撑而跨设于第一连杆131相反于显示模块110的一侧。如图7A及图7B所示,当驱动端135受驱动在第一方向a上自驱动端135朝远端133移动时,远端133压迫显示模块110弯曲,将显示模块110朝其中心轴115方向压迫形成弧形。如图7B所示,显示面114自原位置(虚线绘示处)退缩,且限位装置150限制第一连杆131在远离背面112方向上的位移。如图7B所示,调整支架130在外伸的过程中因压迫显示模块110弯曲,受到显示模块110的反力而略微抬升,然因限位装置150与调整支架130相反于显示模块110的一侧接触,故可藉限位装置150的限位器154束制调整支架130朝远离背面112抬升的程度。
如图7B所示,限位装置150与调整支架130接触的位置介于第一连接端1311及驱动端135之间,以束制调整支架130朝远离背面112抬升的程度,以提供反作用力驱使显示模块110弯曲形成弧状。同时,限位装置150在显示模块110弯曲前与调整支架130接触,使得调整支架130在显示模块110弯曲后,驱动端150到转折点137间的部分较为平直。藉此可改变调整支架130所受驱动力的方向,以供显示模块110弯曲,并进一步缩减显示模块110至后盖170之间的厚度,使显示装置100整体尺寸更薄。另外,限位器154较佳形成为滚轮,且滚轮的轴心方向横切第一连杆131的延伸方向(参考图6A)而可随第一连杆131的移动而滚动。藉此可减少限位器154与调整支架130间的摩擦。
就限位装置150与第一连接端13111和驱动端135的相对位置来看,如图7A所示,限位装置150与调整支架130接触的位置与第一连接端1311间具有第一间距d1,并与驱动端135间具有第二间距d2。由于显示模块110弯曲时,第一连杆131与第二连杆132在枢接处(即沿横向连杆134对齐第一连接端1311的位置,参考图6B)可能受显示模块110的反作用力而朝远离背面112方向拱起,故第一间距d1较佳小于第二间距d2,即让限位装置150设置接近第一连接端1311,可提供对于调整支架130朝远离背面112的位移量较佳的限制效果,并避免调整支架130在显示装置100弯曲过程中损伤显示装置100的后盖170。
图8为显示装置100的第五实施例上视图。如图8所示,调整支架130为另一双连杆组合的设计。第一连杆131具有第一连接端1311及驱动端135,第二连杆132具有第二连接端1321及远端133。第一连杆131与第二连杆132各由两支连杆所构成,且第一连接端1311与第二连接端1321直接枢接,并搭配横向连杆134沿横切第一连杆131延伸方向连接两侧的第一连杆131藉多第一连杆131与多个第二连杆132除了可在弯曲显示模块110时提供显示模块110背面112较平均的受力,还可增加调整支架130对于显示面114不规则扭曲的抵抗力。如前所述,驱动端135设置接近背面112中央处,而远端133设置接近显示装置100的外侧116且枢接于显示模块110的背面112。驱动端135可于背面112移动地连接于显示模块110的背面112,并可受驱动自驱动端135朝远端133方向移动。
此外,限位装置150设置在背面112且位于驱动端135及远端133之间。利用限位装置150跨设于调整支架130上以形成束制设计。进一步而言,在图8的实施例中,限位装置150设置在背面112,且位于第二连接端1321的外侧(也就是,位于第二连接端1321及远端133之间)。通过此一设计,可确保显示模块110较靠近边缘部位具有理想的弯曲弧度。限位装置150的限位器154为支座152所支撑而跨设于第二连杆132相反于显示模块110的一侧。如图9A及图9B所示,当驱动端135受驱动在第一方向a上朝远端133移动时,远端133压迫显示模块110弯曲,将显示模块110朝其中心轴115方向压迫形成弧形。如图9B所示,显示面114自原位置(虚线绘示处)退缩,且限位装置150限制第二连杆132在远离背面112方向上的位移。如图9B所示,当显示模块110弯曲形成弧状,限位装置150与调整支架130接触的位置介于第二连接端1321及远端133之间,以束制调整支架130朝远离背面112抬升的程度。如前所述,限位器154较佳形成为滚轮,且滚轮的轴心方向横切第二连杆132的延伸方向(参考图8)而可随第二连杆132的移动而滚动。藉此可减少限位器154与调整支架130间的摩擦。
就限位装置150与第二连接端1321和远端133的相对位置来看,如图9A所示,限位装置150与调整支架130接触的位置与第二连接端1321间具有第三间距d3,并与远端133间具有第四间距d4。由于显示模块110弯曲时,第一连杆131与第二连杆132在枢接处(即沿横向连杆134对齐第二连接端1321的位置,参考图8)可能受显示模块110的反作用力而朝远离背面112方向拱起,故第三间距d3较佳小于第四间距d4,即让限位装置150设置接近第二连接端1321,可提供对于调整支架130朝远离背面112的位移量较佳的限制效果,并避免调整支架130在显示装置100弯曲过程中损伤显示装置100的后盖170。此外,当限位装置150设置在第二连接端1321外侧(第二连接端1321及远端133之间),第三间距d3较佳配合调整支架130移动的行程而与第二连接端1321保持距离,以避免限位装置150与第一连接端1311和第二连接端1321的枢接处发生干涉。例如,驱动端135可朝远端133移动第一行程,则第一行程不大于第三间距d3。进一步而言,第三间距d3可视显示模块110弯曲程度而调整。以65寸的显示装置为例,曲率半径与调整支架移动距离较佳具有如下表1的关系:
曲率半径(mm) 调整支架移动距离(mm)
1000 11.78
2000 9.68
3000 8.72
4000 8.1
5000 6.78
6000 5.81
表1
限位装置150可视显示装置110所需弯曲程度,根据表1中对应的调整支架移动距离来调整第三间距d3的大小。
另一方面,如图9A所示,第二连杆132具有转折点137,使整体略呈弯折造形。第二连杆132自第二连接端1321朝远端133沿伸,经过转折点137后向显示模块110弯折而抵达远端133。就第四间距d4的调整而言,由于第二连杆132在转折点137以外(接近显示模块110外侧116)的位置,其高度逐渐降低,为避免调整支架160在弯曲显示模块110时,转折点137抬升抵触后盖170,故限位装置150的位置较佳不超过转折点137(即设置限位装置150使第四间距d4大于转折点137到远端133的距离)。当显示模块110弯曲形成弧状,限位装置150与调整支架130接触的位置介于第二连接端1321及转折点137之间。藉此可提供对于调整支架130朝远离背面112的位移量较佳的限制效果,使显示装置100整体厚度变薄,并避免调整支架130在显示装置100弯曲过程中损伤显示装置100的后盖170。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可利用限位装置的固定方式,使显示模块在弯曲过程中避免背板受损。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公开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包含于权利要求的精神及范围的修改及均等设置均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显示模块,具有相背对的一显示面与一背面;
一调整支架,设置于该背面,并包含有:
一远端,枢接于该显示模块的背面;以及
一驱动端,与该远端相对,该驱动端与该背面连接,并可受驱动朝该远端方向移动;以及
一限位装置,设置于该调整支架之上,且位于该驱动端及该远端之间;其中,当驱动端受驱动朝该远端移动时,该调整支架往该显示模块的中心轴方向压缩,且该限位装置限制该调整支架朝远离该背面方向上的抬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调整支架包含:
一第一连杆,具有一第一连接端及该驱动端;以及
一第二连杆,具有一第二连接端及该远端;
其中,该第一连接端与该第二连接端枢接,该限位装置与该调整支架接触的位置介于该第一连接端及该驱动端之间;该限位装置与该调整支架接触的位置与该第一连接端间具有一第一间距,并与该驱动端间具有一第二间距,该第一间距小于该第二间距。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调整支架包含:
一第一连杆,具有一第一连接端及该驱动端;以及
一第二连杆,具有一第二连接端及该远端;
其中,该第一连接端与该第二连接端直接地或间接地枢接,该限位装置与该调整支架接触的位置介于该第二连接端及该远端之间;该限位装置与该调整支架接触的位置与该第二连接端间具有一第三间距,并与该远端间具有一第四间距,该第三间距小于该第四间距。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端可朝该远端移动一第一行程,该第一行程不大于该第三间距。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杆具有一转折点,该第二连杆自该第二连接端朝该远端延伸,经过该转折点后向该显示模块弯折而抵达该远端;该限位装置与该调整支架接触的位置介于该第二连接端及该转折点之间。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调整支架包含:
多个该第二连杆;以及
一横向连杆,横切该第一连杆延伸方向并连接该第一连接端;
其中,每一第二连杆的该第二连接端分别与该横向连杆枢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限位装置包含:
一支座,凸设于该背面,且该支座的垂直高度大于该调整支架;以及
一限位器,为该支座所支撑而跨设于所述多个第二连杆之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限位器形成为一滚轮,且该滚轮的轴心方向横切该第二连杆的延伸方向,该滚轮能够随该第二连杆的移动而滚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限位装置包含:
一支座,设置于该背面,并自该背面向外突伸;以及
一限位器,为该支座所支撑而跨设于该调整支架相反于该显示模块的一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限位器形成为一滚轮,且该滚轮的轴心方向横切该调整支架的延伸方向而可随该调整支架的移动而滚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调整支架具有一转折点,该调整支架自该驱动端朝该远端延伸,经过该转折点后向该显示模块弯折而抵达该远端;该限位装置与该调整支架接触的位置介于该驱动端及该转折点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模块包含:
一显示面板;以及
一支撑背架,设置于该显示面板的背面;
其中,该限位装置设置于该支撑背架上。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背架包含:
一支撑梁;
一主支撑板,横跨该支撑梁上;以及
一支撑肋,横跨该支撑梁上,并较该主支撑板接近该显示面板的边缘;
其中,该驱动端可沿该背面移动地连接于该主支撑板上;而该限位装置则设置于该支撑肋上。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远端枢接于该显示面板的背面以压迫该显示面板弯曲。
1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显示模块,具有相背对的一显示面与一背面;
一调整支架,设置于该背面,并包含有:
一驱动端,与该背面连接;
一远端,与该驱动端相对,与该显示模块的一侧连接;
一支臂,自该驱动端延伸而至远端,并可受驱动朝该远端方向移动;以及
一限位装置,设置于该支臂之上,且位于该驱动端及该远端之间;其中,当驱动端受驱动朝该远端移动时,该调整支架往该显示模块的中心轴方向压缩而部分朝远离该背面方向上抬升,且该限位装置限制该部分在远离该背面方向上的抬升。
CN201510616430.0A 2015-07-31 2015-09-24 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183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24975A TWI587776B (zh) 2015-07-31 2015-07-31 可彎曲之顯示裝置
TW104124975 2015-07-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18388A CN105118388A (zh) 2015-12-02
CN105118388B true CN105118388B (zh) 2018-05-15

Family

ID=54666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1643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18388B (zh) 2015-07-31 2015-09-24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18388B (zh)
TW (1) TWI5877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30906B (zh) * 2018-01-03 2020-11-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曲率调节装置及曲率调节方法
CN110473468B (zh) * 2018-05-09 2022-02-08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弯折模块及折叠式显示装置
TWI698160B (zh) * 2019-06-19 2020-07-01 香港商冠捷投資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及其組裝方法
KR20210085801A (ko) * 2019-12-31 2021-07-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CN113327514B (zh) * 2021-05-25 2022-09-0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交通载具
TWI801996B (zh) * 2021-09-08 2023-05-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切換曲率結構及顯示裝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92118A (zh) * 2012-02-28 2013-09-11 冠捷投资有限公司 显示器的支撑装置
CN103559835A (zh) * 2013-10-28 2014-02-0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3941456A (zh) * 2014-05-14 2014-07-2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曲面液晶显示器的曲率调整结构
CN103971608A (zh) * 2014-05-26 2014-08-0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曲面液晶显示装置
CN104407461A (zh) * 2014-11-26 2015-03-1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曲面液晶显示装置
CN204516279U (zh) * 2014-11-10 2015-07-29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曲面显示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05924B2 (en) * 2004-09-27 2008-07-29 Idc,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tecting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array using structurally reinforced back-plate
KR101346146B1 (ko) * 2011-12-23 2013-12-31 주식회사 세네카 플렉시블 디스플레이장치용 힌지모듈
CN102829305B (zh) * 2012-08-29 2014-08-20 深圳市通普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屏单元支架、显示屏单元及显示屏箱体
KR101970270B1 (ko) * 2012-10-25 2019-04-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203799589U (zh) * 2014-04-28 2014-08-27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KR102273718B1 (ko) * 2014-04-29 2021-07-0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가변형 표시장치 및 이의 평판형 모드 및 곡면형 모드 구동방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92118A (zh) * 2012-02-28 2013-09-11 冠捷投资有限公司 显示器的支撑装置
CN103559835A (zh) * 2013-10-28 2014-02-0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3941456A (zh) * 2014-05-14 2014-07-2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曲面液晶显示器的曲率调整结构
CN103971608A (zh) * 2014-05-26 2014-08-0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曲面液晶显示装置
CN204516279U (zh) * 2014-11-10 2015-07-29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曲面显示器
CN104407461A (zh) * 2014-11-26 2015-03-1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曲面液晶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5847A (zh) 2017-02-01
TWI587776B (zh) 2017-06-11
CN105118388A (zh) 2015-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18388B (zh) 显示装置
CN104851365B (zh) 折叠显示装置
CN107597904B (zh) 计算机散热器生产加工设备
CN204516279U (zh) 曲面显示器
US10704659B2 (en) Curvature-adjustable backboard assembly and curved display device
US10152085B2 (en) Housing for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JP4684881B2 (ja) 液晶表示装置と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2360009B1 (ko) 유리 기판, 유리 기판의 제조 방법, 및 유리 기판을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01287945A (zh) 平衡支撑装置
US20110279993A1 (en) Display Device
CN108076171A (zh) 折叠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782485A (zh) 显示器架
CN105206181A (zh) 曲率远程可调的曲面显示装置
WO2019024046A1 (zh) 折叠机构及终端
CN109545088A (zh) 可动态弯折的显示装置
CN113421493B (zh) 一种折叠机构及可折叠装置
CN110605848A (zh) 曲面屏的贴合装置及方法
CN206531733U (zh) 一种屏幕测试的装置
US20210343198A1 (en) Retractable apparatus
CN110807993A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4914609B (zh) 具不同曲率设计的显示装置
US20120037785A1 (en) Spring arm device
CN206173213U (zh) 折角弯钢化玻璃加工设备
CN208775864U (zh) 一种输送装置
CN108492721A (zh) 一种显示模组的加工方法和加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15

Termination date: 202009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