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85255B - 編織物之編織方法、及編織物 - Google Patents

編織物之編織方法、及編織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85255B
TWI585255B TW103110074A TW103110074A TWI585255B TW I585255 B TWI585255 B TW I585255B TW 103110074 A TW103110074 A TW 103110074A TW 103110074 A TW103110074 A TW 103110074A TW I585255 B TWI585255 B TW I58525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knitted fabric
wire
knitted
needle bed
knit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100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39393A (zh
Inventor
池中政光
清原千春
Original Assignee
島精機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島精機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島精機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4393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393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52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525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read material
    • D04B1/123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read material with laid-in unlooped yarn, e.g. fleece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7/0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7/12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with provision for incorporating pile threa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7/0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7/3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3/00Details of fabric structure established in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3Shape features
    • D10B2403/032Flat fabric of variable width, e.g. including one or more fashioned panel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1/00Wearing apparel
    • D10B2501/04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 D10B2501/043Footwe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Description

編織物之編織方法、及編織物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將形成於隔開之第一編織物部與第二編織物部之間之開口部利用與構成該等第一編織物部及第二編織物部之編織紗不同之編織紗連接的編織物之編織方法、及利用該編織物之編織方法編織而成之編織物。
例如,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如下之編織物之編織方法:當使用橫編機編織具有隔開之第一編織物部與第二編織物部之編織物時,利用襯墊紗將形成於兩編織物部之間之開口部束合。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8-261074號公報
近年來,正進行使用橫編機編織多種編織製品。例如,於具備開口部之編織物中,若可視需要調節開口部之間隔,則編織製品之多樣性會增加。然而,專利文獻1中記載之編織物之編織方法為用以將開口部 暫時固定之技術,利用該編織物之編織方法而獲得之編織物無法視需要自由地調節開口部之間隔。其原因在於,於專利文獻1之編織方法中,由於在編織物之經圈方向連續地進行利用襯墊紗束合開口部之附近之第一編織物部之紗圈與第二編織物部之紗圈,故而襯墊紗以於編織物之經圈方向縫合開口部之方式配置。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情況而完成者,本發明之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編織可視需要調節開口部之間隔之編織物的編織物之編織方法。又,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利用本發明之編織物之編織方法而獲得之編織物。
本發明之編織物之編織方法為如下之編織物之編織方法:於使用具備互相對向之第一針床及第二針床之橫編機,利用第一針床編織第一編織物部,並且利用第二針床編織第二編織物部時,將形成於第一編織物部與第二編織物部之編織寬度方向之端部的兩編織物部之開口部利用與構成該等第一編織物部及第二編織物部之編織紗不同之線材連接。上述本發明之編織物之編織方法之特徵在於:於將設於橫編機且供給上述線材之複數個給線口(line feeder)中之配置於第一針床側者設為近前側給線口,將較近前側給線口配置於更靠第二針床側者設為裏側給線口時,進行以下之步驟α~步驟δ。
[步驟α]…使裏側給線口朝開口部側移動,進行將從裏側給線口供給之第一線材編入至第一編織物部之襯墊編織(inlay knit)。
[步驟β]…使近前側給線口朝開口部側移動,進行將從近前側給線口供給之第二線材編入至第二編織物部之襯墊編織,且於開口部之側使第二線材與第一線材交叉。
[步驟γ]…使裏側給線口朝遠離開口部之側移動,進行將第一線材編 入至第一編織物部之襯墊編織,且第一線材設為纏繞於第二線材並折回之狀態。
[步驟δ]…使近前側給線口朝遠離開口部之側移動,進行將第二線材編入至第二編織物部之襯墊編織,且將第一線材之折回端與第二線材之折回端纏繞。
此外,『線材』只要為細長且連續之構件任何皆可,雖具代表性的為編織紗,但並不限定於編織紗。又,供給編織紗作為『線材』之『給線口』稱作『給紗口』。
此處,所謂襯墊編織係以穿行於紗圈之間之方式編入線材之公知之編織。例如,可列舉如下之襯墊編織:於使卡止於第一針床之紗圈行之一部分移圈至對向之第二針床,並於兩針床之間供給線材之後,使移圈至第二針床之紗圈返回至第一針床。或者,可列舉如下之襯墊編織:於對卡止於第一針床之紗圈行之至少一部分進行增圈之後,於第一針床與第二針床之間供給線材,並使第二針床之紗圈移圈至第一針床。此外,亦可列舉如下之襯墊編織:於利用第一針床編織紗圈行,並且利用第二針床進行集圈(tuck)之後,於兩針床之間供給線材,並使第二針床之集圈紗圈移圈至第一針床。
作為本發明之編織物之編織方法,可列舉重複步驟α~步驟δ複數次之形態。
作為本發明之編織物之編織方法,可列舉構成第一編織物部與第二編織物部之編織紗包含熱熔紗,第一線材與第二線材不包含熱熔紗之形態。
本發明之編織物係使用具備互相對向之第一針床及第二針床之橫編機編織而成,且具備隔著開口部而隔開之第一編織物部及第二編織物部之編織物。上述本發明之編織物具備:第一線材,其將開口部之側 設為折回端,且藉由襯墊編織而編入至第一編織物部;及第二線材,其將開口部之側設為折回端,且藉由襯墊編織而編入至第二編織物部。而且,本發明之編織物之特徵在於:編織物所具備之第一線材之折回端與第二線材之折回端於開口部之位置纏繞。
作為本發明之編織物,可列舉第一編織物部為鞋面之一側面,第二編織物部為鞋面之另一側面之形態。
根據本發明之編織物之編織方法,可編織藉由第一線材及第二線材將隔著開口部而隔開之第一編織物部與第二編織物部連接之本發明之編織物。第一線材及第二線材分別藉由襯墊編織而編入至第一編織物部及第二編織物部。此處,藉由襯墊編織而編入至編織物部之線材並未固定於編織物部之紗圈,而僅夾入至構成編織物部之紗圈之間,從而線材變得容易相對於編織物部而移動(參照下述圖1之最下段之紗圈圖)。因此,例如若將兩線材向遠離開口部之側拉拽,則可縮小開口部之間隔。又,例如若將編織物部向左右拉開,則可增大開口部之間隔。
根據重複步驟α~步驟δ之本發明之編織物之編織方法,可將隔著開口部之第一編織物部與第二編織物部牢固地連接。又,變得容易對形成於兩編織物部之間之開口部之間隔進行微調整。
若使第一編織物部與第二編織物部包含熱熔紗,則可藉由對本發明之編織物進行熱處理而使編織物不易變形。又,藉由使第一線材與第二線材不包含熱熔紗,可抑制兩線材固定於兩編織物部。詳細情況參照實施形態3之『其他』之項目。
11‧‧‧編織物部(第一編織物部)
12‧‧‧編織物部(第二編織物部)
FB‧‧‧前針床(第二針床)
BB‧‧‧後針床(第一針床)
F1‧‧‧給紗口(裏側給線口)
F2‧‧‧給紗口(近前側給線口)
8、9‧‧‧給紗口
Y1‧‧‧線材(第一線材)
Y2‧‧‧線材(第二線材)
50‧‧‧開口部
1‧‧‧鞋面
2‧‧‧腳底覆蓋部
3‧‧‧腳背覆蓋部
40‧‧‧鞋口
圖1係實施形態1所示之本發明之編織物之編織方法之編織 步驟圖。
圖2係具有應用本發明之編織物之編織方法編織而成之部分之鞋面的概略構成圖。
<實施形態1>
於實施形態1中,基於圖1之編織步驟圖說明使用至少具備前後一對針床且於前後針床間可進行紗圈之移圈之2片針床橫編機的本發明之編織物之編織方法之編織順序的一例。當然,所使用之橫編機並不限定於2片針床橫編機,例如亦可為4片針床橫編機。
圖1之編織步驟圖中之左欄之「S+數字」表示編織步驟之編號,於右欄示出各編織步驟中之紗圈之卡止狀態。右欄之黑點表示前針床FB及後針床BB所具備之編織針,箭頭表示紗圈之移圈之方向。又,右欄之大寫字母A~F表示編織針之位置。
於S0中示出於後針床BB之編織針B、D、F卡止編織物部11,於前針床FB之編織針A、C、E卡止編織物部12之狀態。於本實施形態中,將後針床BB作為第一針床,將前針床FB作為第二針床,將編織物部11作為第一編織物部,將編織物部12作為第二編織物部而進行說明。供給構成第一編織物部11之基底編織紗之給紗口8位於第一針床BB側,供給構成第二編織物部12之基底編織紗之給紗口9位於較第一針床BB更靠第二針床FB側,因此,於紙面右側,第一編織物部11與第二編織物部12未連接。即,於兩編織物部11、12之編織寬度方向之端部形成有將第一編織物部11與第二編織物部12隔開之開口部50。此外,亦可將前針床FB規定為第一針床,將後針床BB規定為第二針床,於此情形時,適當變更『第一』與『第二』之定義等。
此處,圖1中雖未詳細示出,但於紙面左側,第一編織物部11與第二編織物部12可連接亦可不連接。於編織在左側兩編織物部11、12連接之編織物之情形時,例如只要藉由使用給紗口8或給紗口9之任一者之C字狀編織而編織兩編織物部11、12即可。另一方面,於在左側兩編織物部11、12未連接之情形,即在左側亦形成有開口部之情形時,亦可對該左側之開口部應用本發明之編織物之編織方法(詳細情況於實施形態2中進行說明)。
從上述S0所示之狀態,使用與給紗口8、9不同之新的給紗口(給線口)F1、F2實施S1~S6所示之本發明之編織物之編織方法。給紗口F2因從第一針床BB觀察時位於近前側,故而於本實施形態中設為近前側給紗口(近前側給線口)。另一方面,給紗口F1因從第一針床BB觀察時較近前側給紗口F2位於更靠第二針床FB側,故而於本實施形態中作為裏側給紗口(裏側給線口)。
於S1中,依序進行以下之[a]、[b]。
[a]將卡止於第一針床BB之編織針B、F之第一編織物部11之一部分紗圈移圈至第二針床FB之編織針B、F。
[b]使裏側給紗口F1朝開口部50側移動。
藉由上述[a],而成為構成第一編織物部11之複數個紗圈分開卡止於第一針床BB與第二針床FB之狀態。此為對第一編織物部11進行之襯墊編織之事前準備。
藉由上述[b],而成為自裏側給紗口F1供給之線材Y1(於本實施形態中設為第一線材)配置於第一針床BB與第二針床FB之間之狀態。
於S2中,依序進行以下之[c]、[d]、[e]。
[c]將於S1中移圈至第二針床FB之編織針B、F之第一編織物部11之紗圈返回至第一針床BB之編織針B、F。
[d]將卡止於第二針床FB之編織針A、E之第二編織物部12之一部分紗圈移圈至第一針床BB之編織針A、E。
[e]使近前側給紗口F2朝開口部50側移動。
藉由上述S1之[a]、[b]、及S2之[c],而進行於第一編織物部11編入第一線材Y1之襯墊編織(相當於本發明之步驟α)。
藉由上述[d],構成第二編織物部12之複數個紗圈成為分開卡止於第二針床FB與第一針床BB之狀態。此為對第二編織物部12進行之襯墊編織之事前準備。
藉由上述[e],從近前側給紗口F2供給之線材Y2(於本實施形態中設為第二線材)成為配置於第二針床FB與第一針床BB之間之狀態。此時,因近前側給紗口F2與裏側給紗口F1於針床之對向方向上之位置關係,而於開口部50側使第二線材Y2與第一線材Y1交叉。
於S3中,進行以下之[f]、[g]。
[f]將於S2中移圈至第一針床BB之編織針A、E之第二編織物部12之紗圈返回至第二針床FB之編織針A、E。
[g]將用給紗口8、9將兩編織物部11、12編織一段。
藉由上述S2之[d]、[e]、及S3之[f],而進行於第二編織物部12編入第二線材Y2之襯墊編織(相當於本發明之步驟β)。
藉由上述[g],而將編入有線材Y1、Y2之兩編織物部11、12之紗圈行向下編織一段。此外,亦可將兩編織物部11、12編織兩段以上,或者亦可省略[g]。
於S4中,進行以下之[h]、[i]。
[h]將卡止於第一針床BB之編織針D之第一編織物部11之一部分紗圈移圈至第二針床FB之編織針D。
[i]使裏側給紗口F1朝遠離開口部50之側移動。
上述[h]與S1之[a]同樣地為對第一編織物部11進行之襯墊編織之事前準備。此處,於[h]中係將卡止於與[a]不同之編織針之紗圈移圈,但亦可將卡止於與[a]相同之編織針之紗圈移圈。
藉由上述[i],從裏側給紗口F1供給之第一線材Y1成為配置於第一針床BB與第二針床FB之間之狀態。
於S5中,依序進行以下之[j]、[k]、[m]。
[j]將於S4中移圈至第二針床FB之編織針D之第一編織物部11之紗圈返回至第一針床BB之編織針D。
[k]將卡止於第二針床FB之編織針C之第二編織物部12之一部分紗圈移圈至第一針床BB之編織針C。
[m]使近前側給紗口F2朝遠離開口部50之側移動。此時,第一線材Y1成為纏繞於上述第二線材Y2並折回之狀態。
藉由上述S4之[h]、[i]、及S5之[j],而進行於第一編織物部11編入第一線材Y1之襯墊編織(相當於本發明之步驟γ)。
上述[k]與S2之[d]同樣地為對第二編織物部12進行之襯墊編織之事前準備。當然,於[k]中亦可將第二針床FB之編織針A、E之紗圈移圈。
藉由上述[m],而成為從近前側給紗口F2供給之第二線材Y2配置於第二針床FB與第一針床BB之間之狀態。
於S6中,[n]將於S5中移圈至第一針床BB之編織針C之第二編織物部12之紗圈返回至第二針床FB之編織針C。
藉由上述S5之[k]、[m]、及S6之[n],而進行於第二編織物部12編入第二線材Y2之襯墊編織(相當於本發明之步驟δ)。該襯墊編織之結果為,於開口部50之位置,第一線材Y1之折回端與第二線材Y2之折回端成為纏繞之狀態。
若將經過以上所說明之S1~S6而獲得之編織物展開,則成 為圖1之最下段所示之紗圈圖。該編織物具備隔著開口部50而隔開之第一編織物部11及第二編織物部12,且於第一編織物部11與第二編織物部12分別藉由襯墊編織而編入有第一線材Y1與第二線材Y2。又,第一線材Y1之折回端與第二線材Y2之折回端於開口部50之位置形成纏繞成X字狀之連接部,以開口部50之間隔不會過度打開之方式連接兩編織物部11、12。
此處,線材Y1、Y2並未固定於編織物部11、12之紗圈,而僅夾入至構成編織物部11、12之紗圈之間,從而線材Y1、Y2變得容易相對於編織物部11、12而移動。因此,例如若將線材Y1、Y2之一端向遠離開口部50之側拉拽,則可縮小開口部50之間隔。又,例如若將編織物部11、12向左右拉開,則可增大開口部50之間隔。
進而,上述線材Y1、Y2亦發揮抑制編織物部11、12之編織寬度方向之伸長之作用。其原因在於,線材Y1、Y2係沿著編織物部11、12之編織寬度方向配置,線材Y1、Y2會分擔於沿編織寬度方向拉拽編織物部11、12時作用之應力。尤其,若線材Y1、Y2為不易伸長之高強度之編織紗,則可使伸長之抑制效果提昇。此處,線材Y1、Y2由於僅夾入至編織物部11、12之紗圈之間,故而只要為細長且連續之構件即可,其材質、形態並無特別限定。例如,作為材質,可列舉羊毛或絲綢、棉、壓克力、嫘縈、尼龍、聚酯、聚芳醯胺、聚丙烯、碳纖維、金屬(包括合金)等。又,作為形態,可列舉編織紗、繩、帶、鏈等。例如,作為線材Y1、Y2,亦可利用金屬製之帶。
<實施形態2>
亦可重複如下動作:重複與實施形態1中說明之S1~S6同樣之編織,而於紙面右側之開口部50之位置進而形成連接部。此處應注意的是,當於右側之開口部50之位置進而形成連接部時,於左側第一線材Y1與第二線材Y2會交叉(參照S6)。為使該等線材Y1、Y2不互相纏繞,必須先移動 給紗口F2。即,將前針床FB作為第一針床,將後針床BB作為第二針床,將編織物部12作為第一編織物部,將編織物部11作為第二編織物部,將給紗口F1作為近前側給紗口,將給紗口F2作為裏側給紗口而進行與S1~S6同樣之編織。
另一方面,若於紙面左側亦形成有開口部,於該左側之開口部亦要形成線材Y1、Y2彼此互相纏繞之連接部,則首先使給紗口F1移動。於此情形,認為參照圖1之S4~S6所說明之針對右側之開口部50之步驟γ與步驟δ分別兼作針對左側之開口部之步驟α、步驟β,繼S6之後進行針對左側之開口部之步驟γ、步驟δ。該針對左側之開口部之步驟γ與步驟δ分別兼作針對右側之開口部之步驟α與步驟β。
如以上所說明般,可僅於編織寬度方向之一端側連續地形成線材Y1、Y2彼此互相纏繞之連接部,亦可於編織寬度方向之兩端部連續地形成連接部。
<實施形態3>
於實施形態3中,基於圖2而說明將本發明之編織物之編織方法應用於鞋面之編織之例。
《整體構成》
圖2所示之本實施形態之鞋面1(編織物)具備:腳背覆蓋部(instep cover)3,其覆蓋穿著者之腳背部分;及腳底覆蓋部(sole cover)2,其覆蓋穿著者之腳底部分。於腳背覆蓋部3形成有從鞋口40朝腳尖延伸之狹縫狀之開口部50,因而容易將腳從鞋口40插入。於該開口部50通常配置鞋帶,可調節開口部50之間隔。相對於此,於本實施形態之鞋面1中,於該狹縫狀之開口部50之附近之位置,應用本發明之編織物之編織方法而於鞋面1編入線材Y1、Y2,將該等線材Y1、Y2作為鞋帶之替代物。
《鞋面之製作順序》
上述鞋面1可藉由於橫編機之一針床編織腳背覆蓋部3與腳底覆蓋部2之右側部分,於另一針床編織腳背覆蓋部3與腳底覆蓋部2之左側部分而製作。例如,從鞋面1之腳尖側開始編織,將鞋面1編織至狹縫狀之開口部50之切入端之位置。例如,利用C字狀編織而編織右側部分及左側部分,並且於圖式之二點鏈線之位置將右側部分與左側部分連接即可。或者,亦可利用筒狀編織連續地編織右側部分與左側部分。
其次,將鞋面1之右側部分視為第一編織物部11(或第二編織物部12),將左側部分視為第二編織物部12(或第一編織物部11),依照圖1之編織步驟圖將第一線材Y1與第二線材Y2分別編入至第一編織物部11與第二編織物部12。例如,藉由使用同一編織紗之C字狀編織,而編織具有狹縫狀之開口部50之第一編織物部11及第二編織物部12,且於該第一編織物部11與第二編織物部12之編織之間歇進行襯墊編織。藉由該襯墊編織,而將線材Y1、Y2分別以於腳背覆蓋部3之開口部50之位置、及腳背覆蓋部3與腳底覆蓋部2之邊界附近之位置折回之狀態編入至腳背覆蓋部3。而且,配置於開口部50之位置之線材Y1、Y2之折回端彼此互相纏繞,從而開口部50由線材Y1、Y2連接。此外,線材Y1、Y2亦可到達至腳底覆蓋部2,進而,到達至腳底覆蓋部2之線材Y1、Y2之折回端彼此亦可於腳底覆蓋部2之位置互相纏繞。特別於後者之情形,不論腳背覆蓋部3與腳底覆蓋部2之材質如何,均可遍及全周地抑制兩部2、3之周向之伸長,而可提高鞋面1之服貼性。
最後,朝向鞋面1之後跟進行鞋面1之編織,而完成鞋面1。此外,鞋面1亦可從後跟側開始編織,於腳尖側結束編織。
《鞋面之效果》
於按照上述編織順序編織而成之鞋面1中,第一線材Y1與第二線材Y2發揮微調整開口部50之間隔之鞋帶之作用。又,於編入有兩線材Y1、 Y2之部分,兩線材Y1、Y2抑制編織物部11、12之編織寬度方向之伸長。若該部分之伸長受到抑制,則鞋面1不易變形,鞋面1之服貼性提昇。進而,由於該兩線材Y1、Y2之一部分於鞋面1之表面露出,故而兩線材Y1、Y2構成鞋面1之設計之一部分。
《其他》
較佳為構成鞋面1之編織物部11、12之基底編織紗包含熱熔紗。藉此,於編織完鞋面1之後,藉由將鞋面1嵌入模具中並進行熱處理,可立體地成形鞋面1。但,於使基底編織紗包含熱熔紗之情形時,較佳為使線材Y1、Y2不包含熱熔紗。其原因在於,若使線材Y1、Y2包含熱熔紗,則有線材Y1、Y2與基底編織紗之熱熔紗牢固地結合,而固定於編織物部11、12之虞。相對於此,若線材Y1、Y2中不包含熱熔紗,則即便編織物部11、12中包含熱熔紗,線材Y1、Y2亦不易固定於編織物部11、12。其結果為,可確保線材Y1、Y2對開口部50之間隔調整能力。
<實施形態4>
本發明之編織物之編織方法除應用於實施形態3所示之鞋面1以外,可應用於所有編織製品。例如,可於編織品(knitwear)之袖口或領口之位置形成開口部,利用本發明之編織物之編織方法連接該開口部,而提高編織品之設計性。
8、9‧‧‧給紗口
11‧‧‧編織物部(第一編織物部)
12‧‧‧編織物部(第二編織物部)
50‧‧‧開口部
BB‧‧‧後針床(第一針床)
FB‧‧‧前針床(第二針床)
F1‧‧‧給紗口(裏側給線口)
F2‧‧‧給紗口(近前側給線口)
Y1‧‧‧線材(第一線材)
Y2‧‧‧線材(第二線材)

Claims (5)

  1. 一種編織物之編織方法,其係於使用具備互相對向之第一針床及第二針床之橫編機,利用上述第一針床編織第一編織物部並且利用上述第二針床編織第二編織物部時,將形成於上述第一編織物部及上述第二編織物部之編織寬度方向之端部的兩編織物部之開口部利用與構成該等第一編織物部及第二編織物部之編織紗不同之線材連接,上述編織物之編織方法之特徵在於:於將設於上述橫編機且供給上述線材之複數個給線口中之配置於第一針床側者設為近前側給線口,將較上述近前側給線口配置於更靠第二針床側者設為裏側給線口時,進行以下步驟:步驟α,其係使上述裏側給線口朝上述開口部側移動,進行將從上述裏側給線口供給之第一線材編入至上述第一編織物部之襯墊編織;步驟β,其係使上述近前側給線口朝上述開口部側移動,進行將從上述近前側給線口供給之第二線材編入至上述第二編織物部之襯墊編織,且於上述開口部之側使上述第二線材與上述第一線材交叉;步驟γ,其係使上述裏側給線口朝遠離上述開口部之側移動,進行將上述第一線材編入至上述第一編織物部之襯墊編織,且上述第一線材設為纏繞於上述第二線材並折回之狀態;及步驟δ,其係使上述近前側給線口朝遠離上述開口部之側移動,進行將上述第二線材編入至上述第二編織物部之襯墊編織,且將上述第一線材之折回端與上述第二線材之折回端纏繞。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編織物之編織方法,其中重複上述步驟α~上述步驟δ複數次。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編織物之編織方法,其中構成上述第一 編織物部與上述第二編織物部之編織紗包含熱熔紗,上述第一線材與上述第二線材不包含熱熔紗。
  4. 一種編織物,其係使用具備互相對向之第一針床及第二針床之橫編機編織而成,且具備隔著開口部而隔開之第一編織物部及第二編織物部者,其特徵在於具備:第一線材,其將上述開口部之側作為折回端,且藉由襯墊編織而編入至上述第一編織物部;及第二線材,其將上述開口部之側作為折回端,且藉由襯墊編織而編入至上述第二編織物部;且上述第一線材之折回端與上述第二線材之折回端於上述開口部之位置纏繞。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編織物,其中上述第一編織物部為鞋面之一側面,上述第二編織物部為上述鞋面之另一側面。
TW103110074A 2013-04-02 2014-03-18 編織物之編織方法、及編織物 TWI5852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77139 2013-04-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39393A TW201439393A (zh) 2014-10-16
TWI585255B true TWI585255B (zh) 2017-06-01

Family

ID=51658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10074A TWI585255B (zh) 2013-04-02 2014-03-18 編織物之編織方法、及編織物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441315B2 (zh)
EP (1) EP2982786B1 (zh)
JP (1) JP5877535B2 (zh)
KR (1) KR101735352B1 (zh)
CN (1) CN105121724B (zh)
BR (1) BR112015024602A2 (zh)
TW (1) TWI585255B (zh)
WO (1) WO20141630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112015025479A2 (pt) * 2013-04-15 2017-07-18 Shima Seiki Mfg método para produzir gáspea, e gáspea
KR101934263B1 (ko) 2014-12-22 2019-01-02 가부시키가이샤 시마세이키 세이사쿠쇼 슈즈 어퍼의 편성방법 및 슈즈 어퍼
EP3449747A4 (en) * 2016-04-25 2020-01-22 Shima Seiki Mfg., Ltd. SHO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SHOE
WO2018173094A1 (ja) * 2017-03-20 2018-09-27 株式会社アシックス 靴のアッパー
IT201700064065A1 (it) * 2017-06-09 2018-12-09 Jvc Holding Srl Procedimento per la realizzazione di una tomaia per scarpe ad elevate caratteristiche tecniche
US11008201B2 (en) * 2017-09-29 2021-05-18 Mohawk Lifts, LLC Automated rolling-jack for drive-on lifts
CN107794636B (zh) * 2017-10-24 2019-04-26 保丽信(惠州)织造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编织鞋收口方法
EP3480350A1 (de) * 2017-11-07 2019-05-08 H. Stoll AG & Co. KG Gestrick mit bereichen mit unterschiedlichen dämpfungseigenschaften sowie ein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CN110042540B (zh) * 2019-05-13 2020-06-23 斓帛针织科技(嘉兴)有限公司 浮线衔接编织方法
IT201900007821A1 (it) * 2019-06-03 2020-12-03 Lonati Spa Struttura di tomaia e procedimento per la produzione di una struttura di tomaia.
TWI749385B (zh) * 2019-10-25 2021-12-11 達紡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立體針織物及其縫製法
CN112553774A (zh) * 2020-11-26 2021-03-26 浙江睿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手套机的自动锁边工艺
JP7217732B2 (ja) * 2020-12-04 2023-02-03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成方法
US20220240624A1 (en) * 2021-01-29 2022-08-04 Nike, Inc. Knitted component with at least one expandable yarn
CN113818129B (zh) * 2021-11-08 2023-01-13 嘉兴市蒂维时装有限公司 一种全成型侧缝开口镂空组织及其编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96398A (ja) * 1998-09-25 2000-04-04 Shima Seiki Mfg Ltd インレイ編地編成方法およびインレイ編地
JP2001011759A (ja) * 1999-05-03 2001-01-16 Malden Mills Ind Inc 3次元複合布製品
JP2008261074A (ja) * 2007-04-12 2008-10-30 Shima Seiki Mfg Ltd 編地の編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2480A (en) * 1902-10-24 1905-02-14 Albin Benndorf Straight-knitting machine.
US2069819A (en) * 1934-02-27 1937-02-09 Firm Edouard Dubied & Cie Stitched fabric
GB2233989B (en) * 1989-07-11 1993-12-01 Courtaulds Plc Structured knitted fabrics
JPH0765258B2 (ja) * 1990-07-17 1995-07-12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端部処理方法
DE19630006A1 (de) 1996-07-25 1998-01-29 Stoll & Co 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nahtlos zu offen oder geschlossenen an den Rändern verbundenen Flachgestricken
JP3285494B2 (ja) * 1996-08-01 2002-05-27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連結部の処理方法
JP3833375B2 (ja) * 1997-12-04 2006-10-11 藤倉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クッションテープ
US6116056A (en) * 1998-02-27 2000-09-12 Royal Knit, Inc. Method of knitting an improved comfort selvage
JP4374309B2 (ja) * 2004-11-29 2009-12-02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で編まれたニットウエアおよびその編成方法
WO2007029695A1 (ja) * 2005-09-09 2007-03-15 Shima Seiki Mfg., Ltd. 衿を有するニットウエアの編成方法
JP5753374B2 (ja) * 2010-12-02 2015-07-22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接合方法、および編地
US9060570B2 (en) * 2011-03-15 2015-06-23 Nike, In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knitted component
JP2012251262A (ja) * 2011-06-03 2012-12-20 Shima Seiki Mfg Ltd 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編地
JP5856783B2 (ja) * 2011-09-07 2016-02-10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編出し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96398A (ja) * 1998-09-25 2000-04-04 Shima Seiki Mfg Ltd インレイ編地編成方法およびインレイ編地
JP2001011759A (ja) * 1999-05-03 2001-01-16 Malden Mills Ind Inc 3次元複合布製品
JP2008261074A (ja) * 2007-04-12 2008-10-30 Shima Seiki Mfg Ltd 編地の編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053415A1 (en) 2016-02-25
JPWO2014163008A1 (ja) 2017-02-16
KR20150133845A (ko) 2015-11-30
WO2014163008A1 (ja) 2014-10-09
EP2982786A1 (en) 2016-02-10
CN105121724A (zh) 2015-12-02
JP5877535B2 (ja) 2016-03-08
BR112015024602A2 (pt) 2017-07-18
TW201439393A (zh) 2014-10-16
EP2982786B1 (en) 2017-12-13
US9441315B2 (en) 2016-09-13
EP2982786A4 (en) 2016-11-02
KR101735352B1 (ko) 2017-05-15
CN105121724B (zh) 2017-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85255B (zh) 編織物之編織方法、及編織物
TWI671024B (zh) 鞋類物件之鞋面
TWI586290B (zh) 鞋面之編織方法
TWI542749B (zh) 編織具有一整體式編織舌件之一編織組件之方法
TWI589743B (zh) 編織具有一垂直鑲嵌張力元件之一編織組件之方法
TWI671025B (zh) 形成一無縫編織鄰接部之方法
TWI640261B (zh) 鞋面及鞋面之編織方法
US20180199668A1 (en) Knitted fabric and knitted fabric joining method
JP2017531473A (ja) レンチキュラーニット構造を組み込む製品用のニット構成要素およびそれを製造する方法
TW201521621A (zh) 腳背蓋及鞋面
TW201517825A (zh) 鞋面、及鞋面之製造方法
JP6199509B2 (ja) シューズアッパーの編成方法、およびシューズアッパー
TW201708649A (zh) 鞋面與其編織方法
JP2017038706A (ja) シューズアッパーの編成方法、およびシューズアッパ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