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21724B -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 Google Patents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21724B
CN105121724B CN201480019726.8A CN201480019726A CN105121724B CN 105121724 B CN105121724 B CN 105121724B CN 201480019726 A CN201480019726 A CN 201480019726A CN 105121724 B CN105121724 B CN 1051217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itted fabric
wire rod
fabric portion
needle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1972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21724A (zh
Inventor
池中政光
清原千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 Seiki Mfg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 Seiki Mf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 Seiki Mfg Ltd filed Critical Shima Seiki Mfg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1217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217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217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2172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read material
    • D04B1/123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read material with laid-in unlooped yarn, e.g. fleece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7/0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7/12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with provision for incorporating pile threa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7/0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7/3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3/00Details of fabric structure established in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3Shape features
    • D10B2403/032Flat fabric of variable width, e.g. including one or more fashioned panel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1/00Wearing apparel
    • D10B2501/04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 D10B2501/043Footwe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根据需要调节开口部的间隔的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进行将从纵深侧给线口(F1)供给的第一线材(Y1)织入第一针织物部(11)的垫纱编织(工序α)。进行将从近前侧给线口(F2)供给的第二线材(Y2)织入第二针织物部(12)的垫纱编织,在开口部(50)一侧使第二线材(Y2)与第一线材(Y1)交叉(工序β)。进行将第一线材(Y1)向第一针织物部(11)织入的垫纱编织,形成为第一线材(Y1)缠绕于第二线材(Y2)而折返了的状态(工序γ)。进行使第二线材(Y2)织入第二针织物部(12)的垫纱编织,将第一线材(Y1)的折返端和第二线材(Y2)的折返端缠绕(工序δ)。

Description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在分隔的第一针织物部与第二针织物部之间形成的开口部利用与构成所述第一针织物部及第二针织物部的针织纱不同的针织纱连接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利用该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编织成的针织物。
背景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用横机编织具有分隔的第一针织物部和第二针织物部的针织物时,利用插入纱将在两针织物部之间形成的开口部捆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610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近年来,使用横机编织多种多样的针织产品。例如,在具备开口部的针织物中,若能够根据需要来调节开口部的间隔,则可增加针织产品的多样性。但是,专利文献1记载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是用于使开口部临时固定的技术,在利用该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得到的针织物中,无法根据需要自由地调节开口部的间隔。这是因为,专利文献1的编织方法中,在针织物的纵行方向上连续地进行利用插入纱将开口部的附近的第一针织物部的线圈和第二针织物部的线圈捆扎的步骤,因此插入纱以在针织物的纵行方向上将开口部缝合的方式配置。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创立,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能够根据需要来调节开口部的间隔的编织针织物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利用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得到的针织物。
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使用具备相互对置的第一针床及第二针床的横机,在第一针床上编织第一针织物部,并且在第二针床上编织第二针织物部时,将在第一针织物部和第二针织物部的编织宽度方向的端部形成的两针织物部的开口部利用与构成所述第一针织物部及第二针织物部的针织纱不同的线材连接。该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的特征在于,设在横机上设置且供给所述线材的多个给线口(line feeder)中的配置于第一针床侧的给线口为近前侧给线口,相比近前侧给线口配置于第二针床侧的给线口为纵深侧给线口时,进行以下的工序α~工序δ。
[工序α]…使纵深侧给线口朝向开口部侧移动,进行将从纵深侧给线口供给的第一线材织入第一针织物部的垫纱编织(インレイ編成)。
[工序β]…使近前侧给线口朝向开口部侧移动,进行将从近前侧给线口供给的第二线材织入第二针织物部的垫纱编织,在开口部一侧使第二线材与第一线材交叉。
[工序γ]…使纵深侧给线口朝向从开口部离开的一侧移动,进行将第一线材织入第一针织物部的垫纱编织,形成为第一线材缠绕于第二线材而折返的状态。
[工序δ]…使近前侧给线口朝向从开口部离开的一侧移动,进行将第二线材织入第二针织物部的垫纱编织,使第一线材的折返端和第二线材的折返端缠绕。
此外,“线材”只要是细长地连接的构件即可,代表性的有针织纱,但并不限于针织纱。另外,供给作为“线材”的针织纱的“给线口”称为“给纱口”。
在此处,垫纱编织是指以缝住线圈之间的方式将线材织入的公知的编织。例如,可举出使钩挂于第一针床的线圈列的一部分向对置的第二针床移圈,向两针床之间供给线材后,使移圈到第二针床的线圈向第一针床返回的垫纱编织。或者可举出对钩挂于第一针床的线圈列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挑半目(割增し)后,向第一针床与第二针床之间供给线材,使第二针床的线圈向第一针床移圈的垫纱编织。此外,还可举出在第一针床上编织线圈列,并且在第二针床上进行集圈后,向两针床之间供给线材,使第二针床的集圈线圈向第一针床移圈的垫纱编织。
作为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可举出反复进行多次工序α~工序δ的方式。
作为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可举出构成第一针织物部和第二针织物部的针织纱包含热粘纱,第一线材和第二线材不包含热粘纱的方式。
本发明的针织物,使用具备相互对置的第一针床及第二针床的横机编织,具备隔着开口部而分隔的第一针织物部及第二针织物部。该本发明的针织物具备:第一线材,以开口部一侧为折返端,利用垫纱编织织入到第一针织物部;第二线材,以开口部一侧为折返端,利用垫纱编织织入到第二针织物部。并且,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特征在于,针织物具备的第一线材的折返端和第二线材的折返端在开口部的位置缠绕。
作为本发明的针织物,可举出第一针织物部为鞋帮(シューズアッパー)的一侧的侧面,第二针织物部为鞋帮的另一侧的侧面的方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能够编织将隔着开口部而分隔的第一针织物部和第二针织物部利用第一线材和第二线材连接的本发明的针织物。第一线材和第二线材分别通过垫纱编织织入第一针织物部和第二针织物部。在此处,通过垫纱编织织入针织物部的线材并不固定于针织物部的线圈,而是夹入构成针织物部的线圈之间,线材相对于针织物部容易移动(参照后述的图1的最下段的线圈图)。因此,例如将两线材向从开口部离开的一侧牵拉,则能够减小开口部的间隔。另外,例如若将针织物部向左右拉伸,则能够增大开口部的间隔。
根据反复进行工序α~工序δ的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能够将隔着开口部的第一针织物部和第二针织物部牢固地连接。另外,容易对在两针织物部之间形成的开口部的间隔进行微调整。
若在第一针织物部和第二针织物部中包含热粘纱,则通过对本发明的针织物进行热处理,能够使针织物难以变形。另外,通过在第一线材和第二线材中不包含热粘纱,能够抑制两线材固定于两针织物部的情况。详细情况参照实施方式3的“其他”条目。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所示的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的编织工序图。
图2是具有应用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而编织成的部分的鞋帮的概略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实施方式1中,基于图1的编织工序图说明使用两针床横机的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的编织步骤的一例,所述两针床横机至少具备前后一对针床且在前后的针床间能够进行线圈的移圈。当然,所使用的横机不限于两针床横机,也可以是例如四针床横机。
图1的编织工序图中的左栏的“S+数字”表示编织工序的编号,右栏中示出各编织工序中的线圈的钩挂状态。右栏的实心圆圈表示前针床FB及后针床BB上设置的织针,箭头表示线圈的移圈的方向。另外,右栏的大写字母A~F表示织针的位置。
S0中,示出在后针床BB的织针B、D、F钩挂有针织物部11,在前针床FB的织针A、C、E钩挂有针织物部12的状态。本实施方式中,设后针床BB为第一针床,设前针床FB为第二针床,以针织物部11为第一针织物部,以针织物部12为第二针织物部进行说明。供给构成第一针织物部11的基底针织纱的给纱口8处于第一针床BB侧,供给构成第二针织物部12的基底针织纱的给纱口9相比第一针床BB位于第二针床FB侧,因此在纸面右侧第一针织物部11与第二针织物部12不连接。即,在两针织物部11、12的编织宽度方向的端部形成有将第一针织物部11和第二针织物部12分隔的开口部50。此外,也可以将前针床FB规定为第一针床,将后针床BB规定为第二针床,该情况下,要将“第一”和“第二”的定义等适宜变更。
在此处,虽然在图1中没有详细示出,但在纸面左侧,第一针织物部11和第二针织物部12无论是否连接都可以。编织两针织物部11、12在左侧连接的针织物的情况下,例如通过使用给纱口8或给纱口9的任一个的C字状编织来编织两针织物部11、12即可。另一方面,在两针织物部11、12在左侧不连接的情况下,即在左侧也形成有开口部的情况下,对于其左侧的开口部也可以应用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详细情况在实施方式2中说明)。
从上述S0所示的状态开始,使用与给纱口8、9不同的新的给纱口(给线口)F1、F2,实施S1~S6所示的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给纱口F2从第一针床BB观察位于近前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近前侧给纱口(近前侧给线口)。另一方面,给纱口F1从第一针床BB观察相比近前侧给纱口F2位于第二针床FB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纵深侧给纱口(纵深侧给线口)。
S1中,依次进行如下的[a]、[b]。
[a]使钩挂于第一针床BB的织针B、F的第一针织物部11的一部分线圈向第二针床FB的织针B、F移圈。
[b]使纵深侧给纱口F1朝向开口部50侧移动。
通过上述[a],构成第一针织物部11的多个线圈成为分开钩挂于第一针床BB和第二针床FB的状态。这是对第一针织物部11进行的垫纱编织的前准备。
通过上述[b],从纵深侧给纱口F1供给的线材Y1(本实施方式中设为第一线材)成为配置在第一针床BB与第二针床FB之间的状态。
S2中,依次进行如下的[c]、[d]、[e]。
[c]使在S1中移圈到第二针床FB的织针B、F的第一针织物部11的线圈向第一针床BB的织针B、F返回。
[d]使钩挂于第二针床FB的织针A、E的第二针织物部12的一部分线圈向第一针床BB的织针A、E移圈。
[e]使近前侧给纱口F2朝向开口部50侧移动。
通过上述S1的[a]、[b]、及S2的[c],进行向第一针织物部11织入第一线材Y1的垫纱编织(相当于本发明的工序α)。
通过上述[d],构成第二针织物部12的多个线圈成为分开钩挂于第二针床FB和第一针床BB的状态。这是对第二针织物部12进行的垫纱编织的前准备。
通过上述[e],从近前侧给纱口F2供给的线材Y2(本实施方式中设为第二线材)成为配置在第二针床FB与第一针床BB之间的状态。此时,由于近前侧给纱口F2与纵深侧给纱口F1的针床的对置方向的位置关系,在开口部50一侧第二线材Y2与第一线材Y1交叉。
S3中,进行如下的[f]、[g]。
[f]使在S2中移圈到第一针床BB的织针A、E的第二针织物部12的线圈向第二针床FB的织针A、E返回。
[g]使用给纱口8、9,将两针织物部11、12编织一段的量。
通过上述S2的[d]、[e]、及S3的[f],进行向第二针织物部12织入第二线材Y2的垫纱编织(相当于本发明的工序β)。
通过上述[g],将织入有线材Y1、Y2的两针织物部11、12的线圈列编织一段的量。此外,也可以将两针织物部11、12编织二段以上的量,也可以省略[g]。
S4中,进行如下的[h]、[i]。
[h]使钩挂于第一针床BB的织针D的第一针织物部11的一部分线圈向第二针床FB的织针D移圈。
[i]使纵深侧给纱口F1向从开口部50离开的一侧移动。
上述[h]与S1的[a]同样,是对第一针织物部11进行的垫纱编织的前准备。在此处,[h]中使钩挂于与[a]不同的织针的线圈移圈,但也可以使钩挂于与[a]相同的织针的线圈移圈。
通过上述[i],从纵深侧给纱口F1供给的第一线材Y1成为配置在第一针床BB与第二针床FB之间的状态。
S5中,依次进行如下的[j]、[k]、[m]。
[j]使在S4中移圈到第二针床FB的织针D的第一针织物部11的线圈向第一针床BB的织针D返回。
[k]使钩挂于第二针床FB的织针C的第二针织物部12的一部分线圈向第一针床BB的织针C移圈。
[m]使近前侧给纱口F2朝向从开口部50离开的一侧移动。此时,第一线材Y1成为缠绕于所述第二线材Y2而折返了的状态。
通过上述S4的[h]、[i]、及S5的[j],进行向第一针织物部11织入第一线材Y1的垫纱编织(相当于本发明的工序γ)。
上述[k]与S2的[d]同样,是对第二针织物部12进行的垫纱编织的前准备。当然,[k]中,也可以使第二针床FB的织针A、E的线圈移圈。
通过上述[m],从近前侧给纱口F2供给的第二线材Y2成为配置在第二针床FB与第一针床BB之间的状态。
S6中,[n]使在S5中移圈到第一针床BB的织针C的第二针织物部12的线圈向第二针床FB的织针C返回。
通过上述S5的[k]、[m]、及S6的[n],进行向第二针织物部12织入第二线材Y2的垫纱编织(相当于本发明的工序δ)。该垫纱编织的结果是,在开口部50的位置成为第一线材Y1的折返端与第二线材Y2的折返端缠绕的状态。
若将经过以上说明的S1~S6得到的针织物展开,则成为图1的最下段所示的线圈图那样。该针织物具备隔着开口部50分隔的第一针织物部11及第二针织物部12,在第一针织物部11和第二针织物部12中,分别有第一线材Y1和第二线材Y2以垫纱编织织入。另外,第一线材Y1的折返端和第二线材Y2的折返端在开口部50的位置形成缠绕成X字状的连接部,两针织物部11、12以开口部50的间隔不过度打开的方式连接。
在此处,线材Y1、Y2并不被针织物部11、12的线圈固定,而是夹入构成针织物部11、12的线圈之间,线材Y1、Y2相对于针织物部11、12容易移动。因此,例如如果将线材Y1、Y2的一端向从开口部50离开的一侧牵拉,则能够减小开口部50的间隔。另外,例如如果将针织物部11、12向左右牵拉,则能够增大开口部50的间隔。
而且,上述线材Y1、Y2也起到抑制针织物部11、12的编织宽度方向的拉伸的作用。这是因为,线材Y1、Y2沿针织物部11、12的编织宽度方向配置,由线材Y1、Y2分担将针织物部11、12在编织宽度方向上牵拉时作用的应力。特别是如果线材Y1、Y2是难以拉伸的高强度的针织纱,则能够提高抑制拉伸的效果。在此处,线材Y1、Y2只是夹入针织物部11、12的线圈之间,因此只要是细长地连接的构件即可,其材质、形态并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作为材质,可举出羊毛或蚕丝、棉、丙烯、人造丝、尼龙、聚酯、芳族聚酰胺、聚丙烯、碳纤维、金属(包括合金)等。另外,作为形态,可举出针织纱、细绳、带、链等。例如,作为线材Y1、Y2,也可以利用金属制的带。
<实施方式2>
也可以反复进行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S1~S6同样的编织,并反复进行在纸面右侧的开口部50的位置进而形成连接部的步骤。在此处应该注意的是,在右侧的开口部50的位置进而形成连接部时,在左侧第一线材Y1与第二线材Y2交叉(参照S6)。为了避免所述线材Y1、Y2缠绕,需要使给纱口F2先移动。即,将前针床FB作为第一针床,后针床BB作为第二针床,针织物部12作为第一针织物部,针织物部11作为第二针织物部,给纱口F1作为近前侧给纱口,给纱口F2作为纵深侧给纱口,进行与S1~S6同样的编织。
另一方面,若在纸面左侧也形成有开口部,在其左侧的开口部也形成线材Y1、Y2彼此缠绕的连接部,则使给纱口F1先移动。该情况下,考虑参照图1的S4~S6说明的对右侧的开口部50的工序γ和工序δ分别兼作对左侧的开口部的工序α、工序β,接续S6而进行对左侧的开口部的工序γ、工序δ。对该左侧的开口部的工序γ和工序δ分别兼作对右侧的开口部的工序α和工序β。
如以上所说明,也可以是仅在编织宽度方向的一端侧连续形成线材Y1、Y2彼此缠绕的连接部,也可以是在编织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连续形成连接部。
<实施方式3>
实施方式3中,基于图2说明在鞋帮的编织中应用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的例子。
<<整体构成>>
图2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鞋帮1(针织物)具备覆盖穿着者的脚背侧的部分的脚背覆盖部3、及覆盖穿着者的脚掌的部分的鞋底覆盖部2。在脚背覆盖部3上,形成从穿入口40朝向脚尖延伸的狭缝状的开口部50,从而容易从穿入口40插入脚。在该开口部50上通常配置鞋带,能够调节开口部50的间隔。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鞋帮1中,在该狭缝状的开口部50的附近的位置应用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而向鞋帮1织入线材Y1、Y2,将所述线材Y1、Y2作为鞋带的代替物。
<<鞋帮的制作步骤>>
上述鞋帮1能够通过在横机的一方的针床上编织脚背覆盖部3和鞋底覆盖部2的右侧部分,在另一方的针床上编织脚背覆盖部3和鞋底覆盖部2的左侧部分来制作。例如,从鞋帮1的脚尖侧开始编织,编织鞋帮1直至狭缝状的开口部50的切入端的位置为止。例如,可以在C字状编织中编织右侧部分和左侧部分,并且在图中的双点划线的位置将右侧部分和左侧部分连接。或者也可以在筒状编织中连续编织右侧部分和左侧部分。
接着,将鞋帮1的右侧部分作为第一针织物部11(或第二针织物部12),将左侧部分作为第二针织物部12(或第一针织物部11),按照图1的编织工序图,将第一线材Y1和第二线材Y2分别织入第一针织物部11和第二针织物部12。例如,通过使用同一针织纱的C字状编织,来编织具有狭缝状的开口部50的第一针织物部11和第二针织物部12,在该第一针织物部11和第二针织物部12的编织的间歇进行垫纱编织。通过该垫纱编织,线材Y1、Y2分别在脚背覆盖部3的开口部50的位置、及脚背覆盖部3和鞋底覆盖部2的边界附近的位置以折返的状态织入脚背覆盖部3。并且,在开口部50的位置配置的线材Y1、Y2的折返端彼此缠绕,开口部50利用线材Y1、Y2连接。此外,线材Y1、Y2可以达到直至鞋底覆盖部2,而且达到鞋底覆盖部2的线材Y1、Y2的折返端彼此也可以在鞋底覆盖部2的位置缠绕。特别是在后者的情况下,不依赖于脚背覆盖部3和鞋底覆盖部2的材质,能够在整周上抑制两部2,3的周向的拉伸,能够提高鞋帮1的贴合性。
最后,朝向鞋帮1的后跟进行鞋帮1的编织,完成鞋帮1。此外,鞋帮1也可以从后跟侧起针,在脚尖侧结束编织。
<<鞋帮的效果>>
在按照上述编织步骤编织成的鞋帮1中,第一线材Y1和第二线材Y2起到对开口部50的间隔进行微调整的鞋带的作用。另外,在两线材Y1、Y2被织入的部分上,两线材Y1、Y2抑制针织物部11、12的编织宽度方向的拉伸。若抑制该部分的拉伸,则鞋帮1难以变形,可提高鞋帮1的贴合性。而且,该两线材Y1、Y2的一部分向鞋帮1的表面露出,因此两线材Y1、Y2构成鞋帮1的设计的一部分。
<<其他>>
构成鞋帮1的针织物部11、12的基底针织纱优选包含热粘纱。由此,在结束编织鞋帮1后,通过将鞋帮1嵌入模具进行热处理,而能够将鞋帮1立体地成形。但是,在基底针织纱中包含热粘纱的情况下,优选在线材Y1、Y2中不包含热粘纱。这是因为,若在线材Y1、Y2中包含热粘纱,则担心与基底针织纱的热粘纱牢固地结合,而线材Y1、Y2被固定于针织物部11、12。相对于此,若在线材Y1、Y2中不包含热粘纱,则即使在针织物部11、12中包含热粘纱,也难以将线材Y1、Y2固定于针织物部11、12。其结果是,能够确保基于线材Y1、Y2的开口部50的间隔调整能力。
<实施方式4>
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除了实施方式3所示的鞋帮1以外,还能够应用于所有的针织产品。例如在针织品的袖口、领孔的位置形成开口部,将该开口部利用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连接,能够提高针织品的设计性。
标号说明
11 针织物部(第一针织物部) 12 针织物部(第二针织物部)
FB 前针床(第二针床) BB 后针床(第一针床)
F1 给纱口(纵深侧给线口) F2 给纱口(近前侧给线口)
8,9 给纱口
Y1 线材(第一线材) Y2 线材(第二线材)
50 开口部
1 鞋帮
2 鞋底覆盖部
3 脚背覆盖部
40 穿入口

Claims (5)

1.一种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使用具备相互对置的第一针床及第二针床的横机,在所述第一针床上编织第一针织物部,并且在所述第二针床上编织第二针织物部时,
利用线材将在所述第一针织物部和所述第二针织物部的编织宽度方向的端部形成的两针织物部的开口部连接,所述线材是与构成所述第一针织物部及第二针织物部的针织纱不同的线材,
其特征在于,
设在所述横机上设置且供给所述线材的多个给线口中的配置于第一针床侧的给线口为近前侧给线口,相比所述近前侧给线口配置于第二针床侧的给线口为纵深侧给线口时,进行如下工序:
工序α,使所述纵深侧给线口朝向所述开口部侧移动,进行将从所述纵深侧给线口供给的第一线材织入所述第一针织物部的垫纱编织;
工序β,使所述近前侧给线口朝向所述开口部侧移动,进行将从所述近前侧给线口供给的第二线材织入所述第二针织物部的垫纱编织,在所述开口部一侧使所述第二线材与所述第一线材交叉;
工序γ,使所述纵深侧给线口朝向从所述开口部离开的一侧移动,进行将所述第一线材织入所述第一针织物部的垫纱编织,形成为所述第一线材缠绕于所述第二线材而折返的状态;及
工序δ,使所述近前侧给线口朝向从所述开口部离开的一侧移动,进行将所述第二线材织入所述第二针织物部的垫纱编织,使所述第一线材的折返端和所述第二线材的折返端缠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反复进行多次所述工序α~所述工序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第一针织物部和所述第二针织物部的针织纱包含热粘纱,所述第一线材和所述第二线材不包含热粘纱。
4.一种针织物,使用具备相互对置的第一针床及第二针床的横机编织,具备隔着开口部而分隔的第一针织物部及第二针织物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针织物具备:
第一线材,以所述开口部一侧为折返端,利用垫纱编织织入到所述第一针织物部;
第二线材,以所述开口部一侧为折返端,利用垫纱编织织入到所述第二针织物部,
所述第一线材的折返端和所述第二线材的折返端在所述开口部的位置缠绕。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针织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针织物部为鞋帮的一侧的侧面,所述第二针织物部为所述鞋帮的另一侧的侧面。
CN201480019726.8A 2013-04-02 2014-03-28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217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77139 2013-04-02
JP2013077139 2013-04-02
PCT/JP2014/059170 WO2014163008A1 (ja) 2013-04-02 2014-03-28 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編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21724A CN105121724A (zh) 2015-12-02
CN105121724B true CN105121724B (zh) 2017-04-12

Family

ID=51658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1972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21724B (zh) 2013-04-02 2014-03-28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441315B2 (zh)
EP (1) EP2982786B1 (zh)
JP (1) JP5877535B2 (zh)
KR (1) KR101735352B1 (zh)
CN (1) CN105121724B (zh)
BR (1) BR112015024602A2 (zh)
TW (1) TWI585255B (zh)
WO (1) WO20141630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24534B1 (ko) * 2013-04-15 2018-02-01 가부시키가이샤 시마세이키 세이사쿠쇼 슈즈 어퍼의 제조방법 및 슈즈 어퍼
EP3238559B1 (en) 2014-12-22 2020-02-26 Shima Seiki Mfg., Ltd Method for forming shoe upper and shoe upper
WO2017187732A1 (ja) * 2016-04-25 2017-11-02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フットウェアの製造方法とフットウェア
EP3581056B1 (en) * 2017-03-20 2021-09-15 ASICS Corporation Shoe upper
IT201700064065A1 (it) * 2017-06-09 2018-12-09 Jvc Holding Srl Procedimento per la realizzazione di una tomaia per scarpe ad elevate caratteristiche tecniche
US11008201B2 (en) * 2017-09-29 2021-05-18 Mohawk Lifts, LLC Automated rolling-jack for drive-on lifts
CN107794636B (zh) * 2017-10-24 2019-04-26 保丽信(惠州)织造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编织鞋收口方法
EP3480350A1 (de) * 2017-11-07 2019-05-08 H. Stoll AG & Co. KG Gestrick mit bereichen mit unterschiedlichen dämpfungseigenschaften sowie ein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CN110042540B (zh) * 2019-05-13 2020-06-23 斓帛针织科技(嘉兴)有限公司 浮线衔接编织方法
IT201900007821A1 (it) * 2019-06-03 2020-12-03 Lonati Spa Struttura di tomaia e procedimento per la produzione di una struttura di tomaia.
TWI749385B (zh) * 2019-10-25 2021-12-11 達紡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立體針織物及其縫製法
CN112553774A (zh) * 2020-11-26 2021-03-26 浙江睿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手套机的自动锁边工艺
JP7217732B2 (ja) * 2020-12-04 2023-02-03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成方法
US20220240624A1 (en) * 2021-01-29 2022-08-04 Nike, Inc. Knitted component with at least one expandable yarn
CN113818129B (zh) * 2021-11-08 2023-01-13 嘉兴市蒂维时装有限公司 一种全成型侧缝开口镂空组织及其编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816A (zh) * 1990-07-17 1992-02-19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加工织物末端部分的方法
EP1942215A1 (en) * 2005-09-09 2008-07-09 Shima Seiki Mfg., Ltd Method of knitting knit wear with collar
EP2460919A2 (en) * 2010-12-02 2012-06-06 Shima Seiki Mfg., Ltd Joining method of knitted fabric and knitted fabric
CN102808276A (zh) * 2011-06-03 2012-12-05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EP2568066A2 (en) * 2011-09-07 2013-03-13 Shima Seiki Mfg., Ltd Set-up method of knitted fabric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2480A (en) * 1902-10-24 1905-02-14 Albin Benndorf Straight-knitting machine.
US2069819A (en) * 1934-02-27 1937-02-09 Firm Edouard Dubied & Cie Stitched fabric
GB2233989B (en) * 1989-07-11 1993-12-01 Courtaulds Plc Structured knitted fabrics
DE19630006A1 (de) 1996-07-25 1998-01-29 Stoll & Co 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nahtlos zu offen oder geschlossenen an den Rändern verbundenen Flachgestricken
JP3285494B2 (ja) * 1996-08-01 2002-05-27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連結部の処理方法
JP3833375B2 (ja) * 1997-12-04 2006-10-11 藤倉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クッションテープ
US6116056A (en) * 1998-02-27 2000-09-12 Royal Knit, Inc. Method of knitting an improved comfort selvage
JP3523501B2 (ja) * 1998-09-25 2004-04-26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インレイ編地編成方法およびインレイ編地
EP1052319A1 (en) * 1999-05-03 2000-11-15 Malden Mills Industries, Inc. Three-dimensional composite fabric articles
JP4374309B2 (ja) * 2004-11-29 2009-12-02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で編まれたニットウエアおよびその編成方法
JP2008261074A (ja) * 2007-04-12 2008-10-30 Shima Seiki Mfg Ltd 編地の編成方法
US9060570B2 (en) * 2011-03-15 2015-06-23 Nike, In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knitted component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816A (zh) * 1990-07-17 1992-02-19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加工织物末端部分的方法
EP1942215A1 (en) * 2005-09-09 2008-07-09 Shima Seiki Mfg., Ltd Method of knitting knit wear with collar
EP2460919A2 (en) * 2010-12-02 2012-06-06 Shima Seiki Mfg., Ltd Joining method of knitted fabric and knitted fabric
CN102808276A (zh) * 2011-06-03 2012-12-05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EP2568066A2 (en) * 2011-09-07 2013-03-13 Shima Seiki Mfg., Ltd Set-up method of knitted fabric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39393A (zh) 2014-10-16
WO2014163008A1 (ja) 2014-10-09
JP5877535B2 (ja) 2016-03-08
KR101735352B1 (ko) 2017-05-15
US9441315B2 (en) 2016-09-13
EP2982786A4 (en) 2016-11-02
EP2982786A1 (en) 2016-02-10
TWI585255B (zh) 2017-06-01
KR20150133845A (ko) 2015-11-30
EP2982786B1 (en) 2017-12-13
CN105121724A (zh) 2015-12-02
BR112015024602A2 (pt) 2017-07-18
JPWO2014163008A1 (ja) 2017-02-16
US20160053415A1 (en) 2016-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21724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JP5980409B2 (ja) シューズアッパーの編成方法
US9675134B2 (en) Footwear, and knitting method for knit fabric
TWI516215B (zh) 設置具一整體式編織舌件之編織組件之鞋類物件
CN105636471B (zh) 脚背覆盖部及鞋帮
CN105264133B (zh) 编织具有一体式编织鞋舌的编织部件的方法
CN105473018B (zh) 鞋帮及鞋帮的制造方法
CN106455753B (zh) 鞋帮及鞋帮的编织方法
CN106062265B (zh) 套脚衣物、用于制造这种套脚衣物的方法及用于针织品或袜类的圆机
JP4791898B2 (ja) 編み終わり側に開口部を有する筒状編地、およびその編成方法
JP6099935B2 (ja) 下半身用衣類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2106851A (ja) 一体的なアイレットを含む編成シューアッパー
CN104736751B (zh) 具有单厚度保持边缘的预成形品与针织管状制品及制造该制品的方法
CN108588998A (zh) 一种编织形成耳片结构的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US7191622B1 (en) Method for knitting a design on a garment pouch
CN107105820A (zh) 鞋帮的编织方法及鞋帮
CN107541851B (zh) 一体编织袜和一体编织鞋及一体编织袜的编织工艺
CN109804111B (zh) 在机器上针织多个鞋面的方法和用于鞋类物品的鞋面
CN100355969C (zh) 有袜跟及袜趾的提花袜的编织方法
CN114232187B (zh) 包含针织元件的制品及其形成方法
JP2010196184A (ja) 筒編衣料製品の製造方法及び筒編衣料製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Ikenaka Masamitsu

Inventor after: Kiyohara Chiharu

Inventor before: Ikenaka Masamitsu

Inventor before: Qingyuan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2

Termination date: 2020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