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84835B - 導管 - Google Patents

導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84835B
TWI584835B TW104135967A TW104135967A TWI584835B TW I584835 B TWI584835 B TW I584835B TW 104135967 A TW104135967 A TW 104135967A TW 104135967 A TW104135967 A TW 104135967A TW I584835 B TWI584835 B TW I58483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umen
central axis
end region
shaft
passa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59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30632A (zh
Inventor
森謙二
田中裕生子
Original Assignee
日本來富恩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本來富恩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本來富恩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306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06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48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483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25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5/271Arrangements of electrodes with cords, cables or leads, e.g. single leads or patient cord assemblies
    • A61B5/273Connection of cords, cables or leads to electro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25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25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5/279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 A61B5/28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for electrocardiography [EC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25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5/279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 A61B5/291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for 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25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5/279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 A61B5/296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for electromyography [EM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iophys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Of Electrical Phenomena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ing Body (AREA)

Description

導管
本發明關於一種例如可用於檢查(診斷)、治療心律不整等的導管。
導管透過血管插入體內(例如心臟內部),用於檢查、治療心律不整等(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此類導管一般來說,插入體內的前端(遠端)附近之形狀根據操作部的操作,適於在一個方向或兩個方向上變化(偏向、彎曲),其中,該操作部安裝在配置於體外的基端(近端、後端,手邊)上。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2-360704號公報
又,在上述專利文獻1的導管中,在具有內包多根管子之多孔構造的前端側管狀構件之基端,安裝有具有內包1根金屬管(或平角線圈等金屬線圈)的單管腔構造的基端側管狀構件。此種金屬管、金屬線圈在操作部的操作時,發揮作為防止基端側管狀構件的彎曲、撓曲、蜿蜒的抗壓縮性構件的功能。
然而,從電極導管的輕量化、提升操作性等理由而言,此種金屬管、金屬線圈的細薄化趨於不可避免。隨之,憂慮不能充分發揮作為金屬管、金屬線圈的抗壓縮性構件的功能,不能充分防止基端側管狀構件的蜿蜒等。
本發明係鑑於該問題所作,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更高功能的導管。
本發明的導管具備:操作部;可撓性軸,其與該操作部連接,沿著中心軸包含從操作部側依序排列的基端區域、中間區域與前端區域而延伸,並且,設置有將所有的基端區域、中間區域及前端區域分別沿著中心軸並列貫通的第一通路及第二通路;第一引線,插通於第一通路;第二引線,插通於第二通路。在此,第一通路中之貫通基端區域之第一基端區域部分與中心軸的距離,比第一通路中之貫通前端區域之第一前端區域部分與中心軸的距離近;第二通路中之貫通基端區域之第二基端區域部分與中心軸的距離,比第二通路中之貫通前端區域之第二前端區域部分與中心軸的距離近。又,第一通路中之貫通中間區域的第一中間區域部分、以及第二通路中的貫通中間區域的第二中間區域部分,以隨著從基端區域朝向前端區域而互相遠離的方式對中心軸傾斜,可撓性軸在基端區域具有形成有第一基端區域部分及第二基端區域部分的多腔管。
在本發明的導管中,互相獨立的第一通路及第二通路各自在基端區域位於離中心軸較近處,在前端區域設置於離中心軸較遠的位置。因此,藉由分別插通於該等第一通路及第二通路的第一引線及第二引線互相不抵接且被牽引,而能夠順利地進行在前端區域的可撓性軸的變位動 作。另一方面,在基端區域,藉由第一引線及第二引線都位於離中心軸較近處,能夠抑制在基端區域的可撓性軸的彎曲、蜿蜒。
又,多腔管也可以進一步具有對中心軸對稱配置的第一管腔及第二管腔、與對中心軸對稱配置的第三管腔及第四管腔。在此,可以使第一管腔與第三管腔以包含中心軸的第一面作為對稱面而對稱配置,第二管腔與第四管腔以第一面作為對稱面對稱配置,第一管腔與第四管腔以包含中心軸之與第一面直交的第二面作為對稱面對稱配置,第二管腔與第三管腔以第二面作為對稱面對稱配置。
根據本發明的導管,因為被第一引線插通的第一通路與被第二引線插通的第二通路在基端區域存在於離中心軸較近的位置、且在前端區域存在於離中心軸較遠的位置,所以具有優異的轉矩響應性、彎曲響應性。
1‧‧‧電極導管
2‧‧‧軸
A1‧‧‧基端區域
A2‧‧‧前端區域
Am‧‧‧中間區域
21A~21C‧‧‧環狀電極
22‧‧‧前端電極
3‧‧‧操作部
31‧‧‧手柄
32‧‧‧旋轉板
4,5‧‧‧管狀構件
4A‧‧‧壁部分
4B‧‧‧編組部分
40‧‧‧多腔管
4H1,4H2,5H1~5H6,6H1,6H2‧‧‧管腔
51~56‧‧‧管子
57‧‧‧板簧構件
6‧‧‧導向構件
71A~71C,72‧‧‧導線
PW1、PW2‧‧‧操作引線
圖1A係本發明之一種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導管之概略構成例之示意圖。
圖1B係圖1A所示的導管之前端附近之放大示意圖。
圖2係表示圖1A所示的導管之中間區域附近的詳細構成例、沿著中心軸之剖面圖。
圖3A係表示圖1A所示的導管之中間區域附近的詳細構成例之立體圖。
圖3B係表示圖1A所示的導管之中間區域附近的詳細構成例之其他立體圖。
圖4A係表示圖1A所示的導管之基端區域的詳細構成例、與中心軸直 交之剖面圖。
圖4B係表示圖1A所示的導管之前端區域的詳細構成例、與中心軸直交之剖面圖。
圖5A係表示圖2所示的軸之導向構件的與基端區域對向配置的端面之平面圖。
圖5B係表示圖2所示的軸之導向構件的與前端區域對向配置的端面之平面圖。
後文將參照圖式詳細闡述本發明之實施方式。
<實施方式>
[概略構造]
圖1A示意性地表示本發明之一種實施方式的電極導管1之概略構造。又,圖1B係圖1A中用虛線包圍的區域IB之放大圖。電極導管1透過血管插入體內(例如心臟內部),用於檢查、治療心律不整等。該電極導管1具備作為導管主體的軸2(導管軸)與安裝於該軸2之基端(近端、後端、手邊)上的操作部3。
(軸2)
軸2具有呈現可撓性的管狀構造(後述的管狀構件4、5),沿其自身的方向(Z軸方向)從操作部3側依序具有基端區域A1、中間區域(境界區域)Am及前端區域A2。軸2與本發明的「可撓性軸」的一具體例相對應。
軸2之軸向長度為約500~1200mm左右(例如1100mm),軸2之外徑(X-Y斷面之外徑)為約0.6~3mm(例如2.0mm)。此外,軸 2的上述基端區域A1、前端區域A2及中間區域Am之長度分別為約400~1200mm左右(例如800mm)、約100~400mm左右(例如150mm)、約1~100mm左右(例如50mm)。
在軸2之前端區域A2,如圖1B所示,設置有多個電極(此處為3個環狀電極21A、21B、21C及1個前端電極22)。具體而言,在軸2之前端附近,環狀電極21A、21B、21C及前端電極22朝向前端側以該順序且以特定間隔排列。又,環狀電極21A、21B、21C被分別固定配置於軸2(管狀構造)之外周面上。另一方面,前端電極22被固定配置於軸2之最前端。這些電極透過插入於軸2之管狀構造內的後述的多根導線71A~71C、72(在圖1A、1B中未表示),與設置於操作部3的連接器電性連接。
此種環狀電極21A、21B、21C及前端電極22分別由例如鋁(A1)、銅(Cu)、不鏽鋼(SUS)、金(Au)、鉑(Pt)等導電性良好的金屬材料構成。此外,為了改善在使用電極導管1時對X射線的成像,上述電極較佳為由鉑或其合金構成。又,這些環狀電極21A、21B、21C及前端電極22的外徑沒有特別的限定,較佳為約與上述軸2的外徑相等。
(操作部3)
操作部3與本發明的「操作部」的一具體例相對應。操作部3安裝於軸2之基端(基端區域A1之端部)上,除了上述的連接器之外,例如還具有手柄31(把手部)及旋轉板32。
手柄31係在使用電極導管1時由操作者(醫師)抓住(握住)的部分。在該手柄31之內部有分別從軸2內部拉出的後述的各種細線(導線71A~71C、72及操作引線PW1、PW2)。
旋轉板32係進行使軸2之前端附近偏向(彎曲)的偏向移動操作(擺動操作)的構件。具體而言,旋轉板32具有突起32A、32B,例如圖1A中的箭頭所示,藉由沿著旋轉方向d1a或旋轉方向d1b按突起32A、32B,可以進行使旋轉板32向旋轉方向d1a或旋轉方向d1b的方向旋轉的操作。
〔軸2的詳細構造〕
(軸2的全體構造)
接著,參照圖2~圖5B,對軸2之詳細構造進行說明。圖2係圖1A所示的軸2之中間區域Am附近的詳細斷面(Y-Z斷面)之構成例之示意圖。又,圖3A、圖3B係中間區域Am附近的詳細立體構成例之示意圖。又,圖4A係圖1A所示的沿著IVA-IVA線的箭頭方向的斷面(X-Y斷面)的構成例之示意圖,圖4B係圖1A所示的沿著IVB-IVB線的箭頭方向的斷面(X-Y斷面)的構成例之示意圖。亦即,圖4A係表示基端區域A1的詳細構成例、與中心軸CL直交之剖面圖,圖4B係表示前端區域A2的詳細構成例、與中心軸CL直交之剖面圖。此外,圖5A表示設置於中間區域Am的導向構件6(後述)的與基端區域A1對向配置的端面,圖5B表示設置於中間區域Am的導向構件6的與前端區域A2對向配置的端面。
如圖2所示,軸2之內部由操作引線PW1及操作引線PW2貫通。具體而言,在軸2中,形成有將所有的基端區域A1、中間區域Am及前端區域A2沿著中心軸CL連續並列貫通的2條通路(第一通路及第二通路)。操作引線PW1以可以滑動的方式插通於「第一通路」,操作引線PW2以可以滑動的方式插通於「第二通路」。在此,「第一通路」由貫通基端區 域A1的管腔(lumen,細孔、通孔)4H1、貫通中間區域Am的管腔6H1與貫通前端區域A2的管腔5H1連通而形成。「第二通路」由貫通基端區域A1的管腔4H2、貫通中間區域Am的管腔6H2與貫通前端區域A2的管腔5H2連通形成。管腔4H1、4H2、5H1、5H2全都實質上與中心軸CL平行地延伸。另一方面,管腔6H1、6H2全都以隨著從基端區域A1朝向前端區域A2而互相遠離的方式,對中心軸CL傾斜且延伸。此外,管腔4H1、4H2、5H1、5H2、6H1、6H2分別與本發明的「第一基端區域部分」、「第二基端區域部分」、「第一前端區域部分」、「第二前端區域部分」、「第一中間區域部分」、「第二中間區域部分」的一具體例相對應。
如圖2所示,第一通路中之管腔4H1與中心軸CL的距離比第一通路中之管腔5H1與中心軸CL的距離近。同樣,第二通路中之管腔4H2與中心軸CL的距離比第二通路中之管腔5H2與中心軸CL的距離近。在此,管腔4H1與中心軸CL的距離較佳為實質上等於管腔4H2與中心軸CL的距離。又,管腔5H1與中心軸CL的距離較佳為實質上等於管腔5H2與中心軸CL的距離。
(基端區域A1)
在基端區域A1中,軸2如圖4A所示具有下列構造:在管狀(中空狀)的管狀構件4之內部,收納有於Z軸方向延伸的多腔管40。多腔管40例如由聚醚醚酮(PEEK:polyetheretherketone)、聚四氟乙烯(PTFE:polytetrafluoroethylene)等樹脂構成。在多腔管40中,形成有包括夾著中心軸CL對向配置的管腔4H1、4H2的沿著中心軸CL延伸的多個管腔。具體而言,除了管腔4H1、4H2之外,例如設置有夾著管腔4H1、4H2而對向配 置的一對管腔41A、41B;夾著中心軸CL對向配置的一對管腔42A、42B;與夾著中心軸CL對向配置的一對管腔43A、43B。此外,雖然管腔4H1、4H2、41A、41B、42A、42B、43A、43B全都例如具有圓形斷面,但是該等之形狀及尺寸(內徑)並沒有特別限定。例如管腔4H1、4H2之內徑為約0.15~0.4mm,管腔41A、41B之的內徑為約0.1~0.7mm,管腔42A、42B、43A、43B之內徑為約0.2~0.7mm。又,一對管腔41A和41B、一對管腔42A和42B、以及一對管腔43A和43B與本發明的「細孔對」的一具體例相對應。
在此,多腔管40的管腔41A與管腔41B可以對中心軸CL對稱配置,管腔42A與管腔42B可以對中心軸CL對稱配置,管腔43A與管腔43B可以對中心軸CL對稱配置。再者,管腔41A、42A、43A與管腔41B、42B、43B可以以包含中心軸CL的XZ平面作為對稱面,在Y軸方向對稱配置。再者,管腔42A、43B與管腔43A、42B可以以包含中心軸CL的YZ平面作為對稱面,在X軸方向對稱配置。
管腔4H1、4H2分別被操作引線PW1、PW2以可以滑動的方式插通。又,管腔42A、42B、43A、43B分別被導線71A、72、71B、71C插通。因此,在電極導管1中,對以包含中心軸CL的XZ平面作為對稱面對稱配置的管腔42A與管腔43B分別插通的導線的數目相同(在圖4A的例中為1個),同樣對以包含中心軸CL的XZ平面作為對稱面對稱配置的管腔43A與管腔42B分別插通的導線的數目也相同(在圖4A的例中為1個)。再者,在電極導管1中,對以包含中心軸CL的YZ平面作為對稱面對稱配置的管腔42A與管腔43A分別插通的導線的數目也相同(在圖4A的例中為1個),同樣對以包含中心軸CL的YZ平面作為對稱面對稱配置的管腔43B 與管腔42B分別插通的導線的數目也相同(在圖4A的例中為1個)。在此,例如導線71A與上述環狀電極21A電性連接,導線71B與上述環狀電極21B電性連接,導線71C與上述環狀電極21C電性連接。又,導線72與上述前端電極22電性連接。該等導線71A~71C之前端(軸2之遠側)分別使用未圖示的熔接或焊接固定於對應的各電極上,基端(軸2之近側)分別被拉入操作部3(手柄31)內。
另一方面,操作引線PW1、PW2之前端藉由錨拴及焊接等固定於軸2之前端側(前端電極22之內周面上),基端安裝於操作部3的旋轉板32上。由此,根據該旋轉板32的旋轉動作(旋轉板32的操作)操作引線PW1、PW2之張力發生變化,可以在軸2之內部(管狀構造之內部)沿著中心軸CL進行操作引線PW1、PW2的牽引動作(滑動動作)。因此,若使旋轉板32旋轉,則電極導管1之前端部分發生偏向。
藉由此種操作引線PW1、PW2個別插通於管腔4H1、4H2,能夠限制操作引線PW1、PW2向多腔管40的徑向移動(在XY平面內的移動)。此因操作引線PW1在XY平面內的移動停留在管腔4H1之內部,操作引線PW2在XY平面內的移動停留在管腔4H2之內部。其結果,能夠抑制於管腔4H1、4H2內由於操作引線PW1、PW2在多腔管40之徑向上的移動所產生的電極導管1之前端區域A2的最大彎曲量的減少。因此,能夠提升彎曲操作時的前端曲線響應性。
此外,導線71A~71C、72分別由例如銅等金屬材料構成,其直徑約為50~200μm(例如100μm)。又,操作引線PW1、PW2由例如不鏽鋼(SUS)、NiTi等超彈性金屬材料構成,其直徑為0.10mm~0.35mm 左右。在此,管腔4H1、4H2之內徑與操作引線PW1、PW2之直徑的差例如較佳為0.05~0.25mm。藉由如此減小管腔4H1、4H2之內徑與操作引線PW1、PW2之直徑的差,能夠更加減低操作引線PW1、PW2向多腔管40的徑向移動量。其結果,能夠更加提升電極導管1的前端曲線響應性。
管狀構件4與本發明的「第一外裝管」的一具體例相對應。管狀構件4具有沿著軸2之中心軸CL的方向(Z軸方向)延伸的圓筒狀壁部分4A、與埋入其內部的編組部分(braid)4B。
壁部分4A由例如聚烯烴、聚醯胺、聚醚聚醯胺、聚氨酯等合成樹脂構成。壁部分4A的厚度為0.4~1.5mm左右(例如0.8mm),較佳為0.6~1.2mm。
編組部分4B具有由多個板狀線構件(平板狀的金屬絲)互相交叉配置、編織的編組構造。編組部分4B的厚度例如約為10~200μm左右(例如50μm)。
(前端區域A2)
在前端區域A2中,軸2如圖4B所示具有下列構造:在管狀(中空狀)的管狀構件5之內部,收納有分別沿著中心軸CL延伸的多根管子(在此為6根管子51~56)。在此,管子51與管子52夾著中心軸CL對向配置,管子53與管子54夾著中心軸CL對向配置,管子55與管子56夾著中心軸CL對向配置。軸2在前端區域A2進一步具有板簧構件57。
管狀構件5具有從其內周側朝向外周側依序層疊內層5A、中間層5B與外層5C的多層構造。內層5A、中間層5B及外層5C均由例如與上述的壁部分4A同樣的材料構成。此外,管狀構件5較佳為如下構造: 其前端側的柔軟性相對高、並且基端側的柔軟性相對低。由此,軸2在前端附近容易選擇性地的彎曲。又,內層5A以與管子51~56及板簧構件57密接且覆蓋該等之方式設置。管狀構件5之外層5C的厚度例如為約50~500μm左右(例如200μm)。此外,管狀構件5與本發明的「第二外裝管」的一具體例相對應。在管狀構件5之基端附近,朝向該基端,管狀構件5之一部分被切削,肉厚變薄。管狀構件5之基端附近的變薄的部分與從基端區域A1經由中間區域Am延伸至前端區域A2之一部分的管狀構件4之一端部融合。
板簧構件57例如被夾在收納操作引線PW1的管子51與收納操作引線PW2的管子52之間、沿著中心軸CL延伸。板簧構件57係例如沿著X-Z平面擴展的板狀構件,在Z軸方向的全長,X軸方向的兩端側被管狀構件5之內層5A鎖定。因此,板簧構件57能夠抑制例如在操作引線PW1、PW2被牽引時產生的管狀構件5的扭曲。其結果,軸2的抗扭剛度增強,能夠提升軸2的轉矩響應性、彎曲響應性。
管子51~56分別沿著軸2之中心軸CL延伸,分別具備具有1個管腔的中空構造。如圖4B所示,在作為管子51內部之管腔5H1中以可以滑動的方式插通有操作引線PW1,在作為管子52內部之管腔5H2中以可以滑動的方式插通有操作引線PW2。又,在作為管子53內部之管腔5H3中插通有導線71A,在作為管子54內部之管腔5H4中插通有導線72,在作為管子55內部之管腔5H5中插通有導線71B,在作為管子56內部之管腔5H6中插通有導線71C。
該等管子51~56均由例如聚烯烴、聚醯胺、聚醚聚醯胺、 聚氨酯等合成樹脂構成,該等之厚度分別為約10~200μm左右(例如30μm)。又,各管子51~56之內徑(各管腔5H1~5H6之直徑)為約100~800μm左右(例如500μm)。
(中間區域Am)
在設於基端區域A1的多腔管40與設於前端區域A2的管子51~56之間,設置有導向構件6。導向構件6例如由陶瓷、液晶聚合物等構成。如圖5A及圖5B所示,導向構件6除了貫通其內部之管腔6H1、6H2之外,在其外周面形成有沿著中心軸CL延伸的多條溝(在此為4條溝61~64)。此外,雖然溝61~64均具有大致橢圓形的斷面形狀,但是該等之形狀及尺寸(內徑)並沒有特別限定。
溝61在基端側之端面與管腔42A連通且在前端側之端面與 管腔5H3連通,在其內部插通有導線71A。溝62在基端側之端面與管腔42B連通且在前端側之端面與管腔5H4連通,在其內部插通有導線72。溝63在基端側之端面與管腔43A連通且在前端側之端面與管腔5H5連通,在其內部插通有導線71B。溝64在基端側之端面與管腔43B連通且在前端側之端面與管腔5H6連通,在其內部插通有導線71C。
〔作用‧效果〕
(A.基本動作)
在對患者進行心律不整的檢查、治療等時,該電極導管1中的軸2透過血管插入體內(例如心臟內部)。此時,根據操作者對操作部3(配置於體外)的操作,插入於體內的軸2之前端附近的形狀例如在一個方向或兩個方向上變化(偏向、彎曲)。具體而言,若由操作者的手指按突起32A、 例如沿著圖1A的箭頭所示的旋轉方向d1a旋轉旋轉板32,則在軸2的內部操作引線PW1被拉向基端側。其結果係軸2之前端附近沿著圖1A中的箭頭所示的方向d2a彎曲。
在此,例如在用於上述心律不整的檢查的情況下,可使用插入於體內的電極導管1之電極(前端電極22及環狀電極21A、21B、21C)測定心電位。然後,根據該心電位的訊息,進行有關檢查部位的異常電位之有無及其程度的檢查。
另一方面,例如在用於上述心律不整的治療的情況下,在安裝於患者的身體表面的對極板(未圖示)與插入於體內的電極導管1之電極(前端電極22)之間高頻(RF:Radio Frequency)通電。藉由如此高頻通電,治療對象之部位(血管等)被有選擇地消融(Ablation),完成心律不整的經皮治療。
(B.根據軸2之作用的效果)
在此,在本實施方式之電極導管1中,軸2在前端區域A2具有形成有沿著中心軸CL的方向(Z軸方向)延伸的多個管腔(管腔5H1~5H6)的多孔構造。又,多根細線(導線71A~71C、72及操作引線PW1、PW2)分別插通於該等6個管腔5H1~5H6中。因此,與軸2在前端區域A2具有單孔構造的情況相比,能夠提升電極導管1的操作性(提升轉矩傳輸特性等)。
又,在電極導管1中,軸2在基端區域A1也具有形成有多個管腔(管腔4H1、4H2、41A、41B、42A、42B、43A、43B)的多孔構造。其中,因為在管腔4H1中插通有操作引線PW1,在管腔4H2中插通有操作引線PW2,所以在操作部3的操作時能夠避免操作引線PW1與操作引線PW2 互相抵接、糾繞等相互干涉。再者,能夠限制操作引線PW1及操作引線PW2在軸2之徑向上的移動。其結果係能夠提升電極導管1的操作性(提升前端曲線響應性)。具體而言,根據該電極導管1,藉由操作部3的操作,能夠使前端區域A2的軸2以預期的曲線形狀快速彎曲。亦即,根據該電極導管1,能夠避免例如藉由操作部3的操作前端區域A2的軸2沒有充分地彎曲、沒有達成預期的曲線形狀等問題。
又,藉由使導線71A~71C與導線72分別插通於多腔管40的管腔42A、42B、43A、43B中,所以與例如所有的導線71A~71C、72插通於1個管腔42A的情況相比,能夠提升轉矩傳輸特性(轉矩響應性)。若使多根導線插通於1個管腔中,則在該管腔內多根操作引線將發生偏移(局部化)。其結果係在軸2之基端側施加旋轉力時,有可能該旋轉力不能充分地傳達至前端側而成為停滯的狀態(發生所謂轉矩積存的狀態),妨礙連續響應。關於此點,根據本實施方式的電極導管1,因為使多根導線分散插通於多個管腔,所以能夠避免上述轉矩積存的發生。
又,在電極導管1中,即使軸2在基端區域A1不具有金屬管等抗壓縮性構件,也能夠充分地防止自己沒有預期的彎曲、撓曲。這是因為將插通有操作引線PW1的管腔4H1及插通有操作引線PW2的管腔4H2配置於離中心軸CL更近的位置,另一方面,在前端區域A2中,將插通有操作引線PW1的管腔5H1及插通有操作引線PW2的管腔5H2配置於離中心軸CL更遠的外周面附近的位置。因此,能夠確保電極導管1的高操作性(轉矩傳輸特性及彎曲操作時的前端曲線響應性)。
因此,在電極導管1中,因為不具有以往的金屬管等抗壓縮 性構件,所以能夠增加以往被該抗壓縮性構件佔據的空間的部分的管狀構件4之厚度。其結果係不僅能夠更加提升轉矩傳輸特性,而且能夠提升推送性(pushability)。所謂推送性係指操作者在將軸2插入患者體內時的易按性。在該電極導管1中,藉由增加管狀構件4之厚度,管狀構件4的剛性變高。因此,在將軸2之前端區域A2插入患者的血管內、例如為了使前端電極22到達心臟內部而一邊抓住軸2之基端區域A1一邊向前端側按的時候,不易發生管狀構件4的彎曲、蜿蜒。為此能夠提升推送性。特別是,因為若多腔管40例如由PEEK等較高硬度的樹脂構成,則能夠獲得更高的推送性,所以較佳。
又,在電極導管1中,分別設置於管狀構件4、5之內部及導向構件6之內部的各管腔或溝的斷面形狀採用了大致圓形或橢圓形。由此,一方面能夠謀求軸2之輕量化,另一方面能夠均衡地提升軸2之強度。因此,軸2對來自多方向的外力能夠堅固地維持穩定的形狀。
又,在電極導管1中,設置於基端區域A1的多腔管40的多個管腔對中心軸CL對稱配置。具體而言,例如管腔41A與管腔41B對中心軸CL對稱配置,管腔42A與管腔42B對中心軸CL對稱配置,管腔43A與管腔43B對中心軸CL對稱配置。再者,以包含中心軸CL的XZ平面作為對稱面,在Y軸方向上分別對稱配置管腔41A、42A、43A與管腔41B、43B、42B。再者,以包含中心軸CL的YZ平面作為對稱面,在X軸方向上分別對稱配置管腔42A、43B與管腔43A、42B。藉由如此構成,施加於軸2之基端側的旋轉力更容易充分地傳達至前端側,能夠更加提升轉矩傳輸特性。特別是,若使配置於互相對稱的位置的管腔41A、41B具有同樣的直徑, 配置於互相對稱的位置的管腔42A、43A、42B、43B全部具有同樣的直徑,則在提升轉矩傳輸特性方面變得更加有利。
在電極導管1中,對以包含中心軸CL的XZ平面作為對稱面對稱配置的管腔42A與管腔43B分別插通的導線的數目相同,同樣對以包含中心軸CL的XZ平面作為對稱面對稱配置的管腔43A與管腔42B插通的導線的數目相同。再者,對以包含中心軸CL的YZ平面作為對稱面對稱配置的管腔42A與管腔43A分別插通的導線的數目相同,同樣對以包含中心軸CL的YZ平面作為對稱面對稱配置的管腔43B與管腔42B插通的導線的數目相同。如此,在電極導管1中,插通有導線的管腔設置於對稱的位置,再者插通於各管腔的導線以數量相等地方式來配置。因此,在電極導管1中,能夠避免發生轉矩積存,施加於軸2之基端側的旋轉力更容易充分地傳達至前端側,能夠更加提升轉矩傳輸特性。
如上所述,在本實施方式中,與前端側同樣,在基端側也採用了多孔構造,使多根操作引線分別插通於各個管腔。因此,在電極導管1中,能夠防止多根操作引線彼此之間的干涉,能夠順利地進行軸2的變位動作。而且,因為在基端區域A1操作引線PW1、PW2插通於與中心軸CL接近的位置,所以能夠抑制在軸2之基端區域A1的彎曲等。
<變形例>
雖然以上藉由列舉實施方式闡述了本發明,但是本發明並不限於該實施方式,可以進行各種修改。
例如,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闡述的各構件之形狀、配置位置或材料等並沒有限定,也可以採用其他形狀、配置位置及材料等。又,管腔 之數量、操作引線之數量等也不限定於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闡述的內容。又,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闡述的各層及各構件的材料等並沒有限定,也可以採用其他材料。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雖然具體列舉電極導管(軸)的構成進行了闡述,但是並不一定需要具備全部的層,又,也可進一步具備其他的層。具體而言,例如也可以不設置軸2的板簧構件57。
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雖然在軸2之各個管腔中分別插通有各種導線,但是例如也可以插通有作為溫度傳感器的熱電偶等。如此,多根管子(管腔)與多根細線的插通的組合可以按照用途等任意設定。
又,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雖然具體列舉軸2的前端區域A2的電極的構成進行了闡述,但是環狀電極及前端電極的配置、形狀及個數等並不限於此。
此外,本發明可以適用於心律不整等的檢查(診斷)用的電極導管(所謂的EP導管)以及心律不整等的治療用的電極導管(所謂的消融導管)的任何一種。又,本發明不限定於電極導管,例如也可以適用於在由上述消融導管進行消融時,插入接近心臟的食道內部進行溫度測量的食道導管。
2‧‧‧軸
A1‧‧‧基端區域
A2‧‧‧前端區域
Am‧‧‧中間區域
4,5‧‧‧管狀構件
40‧‧‧多腔管
4H1,4H2,41A,41B,5H1,5H2,6H1,6H2‧‧‧管腔
51,52‧‧‧管子
57‧‧‧板簧構件
6‧‧‧導向構件
PW1,PW2‧‧‧操作引線
CL‧‧‧中心軸

Claims (2)

  1. 一種導管,其具備:操作部;可撓性軸,其與該操作部連接,沿著中心軸包含從該操作部側依序排列的基端區域、中間區域與前端區域而延伸,並且,設置有將所有的該基端區域、該中間區域及該前端區域分別沿著該中心軸並列貫通的第一通路及第二通路;第一引線,其插通於該第一通路;第二引線,其插通於該第二通路;該第一通路中之貫通該基端區域之第一基端區域部分與該中心軸的距離,比該第一通路中之貫通該前端區域之第一前端區域部分與該中心軸的距離近;該第二通路中之貫通該基端區域之第二基端區域部分與該中心軸的距離,比該第二通路中之貫通該前端區域之第二前端區域部分與該中心軸的距離近;該第一通路中之貫通該中間區域的第一中間區域部分、以及該第二通路中之貫通該中間區域的第二中間區域部分,以隨著從該基端區域朝向該前端區域而互相遠離的方式對該中心軸傾斜,該可撓性軸在該基端區域具有形成有該第一基端區域部分及該第二基端區域部分的多腔管。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導管,其中,該多腔管進一步具有對該中心軸對稱配置的第一管腔及第二管 腔、與對該中心軸對稱配置的第三管腔及第四管腔,該第一管腔與該第三管腔以包含該中心軸的第一面作為對稱面對稱配置,該第二管腔與該第四管腔以該第一面作為對稱面對稱配置,該第一管腔與該第四管腔以包含該中心軸之與該第一面直交的第二面作為對稱面對稱配置,該第二管腔與該第三管腔以該第二面作為對稱面對稱配置。
TW104135967A 2015-02-24 2015-11-02 導管 TWI5848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34429A JP6600468B2 (ja) 2015-02-24 2015-02-24 カテーテ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0632A TW201630632A (zh) 2016-09-01
TWI584835B true TWI584835B (zh) 2017-06-01

Family

ID=56788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5967A TWI584835B (zh) 2015-02-24 2015-11-02 導管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600468B2 (zh)
KR (1) KR101953486B1 (zh)
CN (1) CN106714891B (zh)
TW (1) TWI584835B (zh)
WO (1) WO201613602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632525B1 (ko) * 2021-06-10 2024-02-05 주식회사 로엔서지컬 초소형 유연 수술도구의 와이어 분배 장치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406417A (zh) * 2012-03-19 2014-02-16 Japan Lifeline Co Ltd 導管用把手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8613A (ja) * 1994-05-27 1996-02-13 Terumo Corp カテーテルの操作具
JPH08122655A (ja) * 1994-10-28 1996-05-17 Olympus Optical Co Ltd 湾曲可撓管
US6551271B2 (en) 2001-04-30 2003-04-22 Biosense Webster, Inc. Asymmetrical bidirectional steerable catheter
US7998112B2 (en) * 2003-09-30 2011-08-16 Abbott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Deflectable cathete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4679668B1 (ja) * 2010-04-21 2011-04-27 日本ライフライン株式会社 カテーテル
JP5508190B2 (ja) * 2010-08-10 2014-05-28 日本ライフライン株式会社 カテーテル
JP4897077B1 (ja) * 2010-09-28 2012-03-14 日本ライフライン株式会社 カテーテル
JP5550150B2 (ja) 2011-12-14 2014-07-16 日本ライフライン株式会社 先端偏向操作可能カテーテル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406417A (zh) * 2012-03-19 2014-02-16 Japan Lifeline Co Ltd 導管用把手
CN104010691A (zh) * 2012-03-19 2014-08-27 日本来富恩株式会社 导管用把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14891B (zh) 2019-12-27
TW201630632A (zh) 2016-09-01
KR20170042766A (ko) 2017-04-19
KR101953486B1 (ko) 2019-02-28
WO2016136023A1 (ja) 2016-09-01
CN106714891A (zh) 2017-05-24
JP2016154685A (ja) 2016-09-01
JP6600468B2 (ja) 2019-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79668B1 (ja) カテーテル
KR101455493B1 (ko) 카테터
JP4897077B1 (ja) カテーテル
JP4679666B1 (ja) カテーテル
JP2012130392A (ja) 電極カテーテル
JP5557393B2 (ja) 先端偏向操作可能カテーテル
TWI584835B (zh) 導管
KR101871609B1 (ko) 선단 편향 조작 가능 카테터
JP6456315B2 (ja) 電極カテーテル
JP5174542B2 (ja) カテーテル
JP5339630B2 (ja) 電極カテーテル
JP2013048711A (ja) 先端偏向操作可能カテーテル
WO2017130438A1 (ja) カテーテル
JP6095215B2 (ja) 先端偏向操作可能カテーテル
JP6200140B2 (ja) 電極カテーテル
WO2021220847A1 (ja) 心臓電位測定用カテーテル
JP6219805B2 (ja) 電極カテーテル
JP5174487B2 (ja) カテーテル
JP2022124298A (ja) 体組織穿孔用デバイス
JP2023068574A (ja) 電極カテーテル
JP2012110445A (ja) アブレーションカテーテ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