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80535B - Into the tool - Google Patents

Into the tool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80535B
TWI580535B TW101145850A TW101145850A TWI580535B TW I580535 B TWI580535 B TW I580535B TW 101145850 A TW101145850 A TW 101145850A TW 101145850 A TW101145850 A TW 101145850A TW I580535 B TWI580535 B TW I58053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dler
driving
switch lever
contact arm
remaining amou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58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43340A (zh
Inventor
Noriyuki Nishido
Junpei Kamimoto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3433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33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05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0535B/zh

Links

Landscapes

  • Portable Nailing Machines And Staplers (AREA)

Description

打入工具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例如壓縮空氣驅動式之打入工具。
例如用於將釘等打入件1個1個地打入至打入材(木材等)之作業之打入工具係實施用以防止其意外之打入動作(誤作動)之各種對策。下述之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例如藉由以僅於按照預先設定之正規之順序進行操作之情形時,實施打入動作,且於按照與正規順序不同之錯誤順序進行操作之情形時,不實施打入動作之方式進行之序列機構而防止其誤作動之技術。
根據該先前之序列機構,於打入工具之射出口周邊配置接觸臂之前端部,且使另一端側位於使用者利用指尖進行拉動操作之觸發形式之開關操縱桿附近,於打入作業時,先將接觸臂之前端部擠壓於打入材,進行使該另一端側上升之開啟操作,其後於實施開關操縱桿之拉動操作之正規之操作順序中,開關操縱桿之拉動操變為有效,從而實施打入動作。相對於此,於進行接觸臂之開啟操作前,拉動操作開關操縱桿之錯誤之操作順序係構成為即便其後將接觸臂進行開啟操作,先進行之開關操縱桿之拉動操作亦變為無效,從而未能實施打入動作。
與上述序列機構不同,對於打入工具,眾所周知有避免匣盒內之打入件排空時之打入動作(空打),防止打入材之劃傷之防空打機構。於下述之專利文獻2揭示有關於如此 之防空打機構之技術。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8-21310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4-255558號公報
然而,先前之防空打機構係構成為於匣盒內打入件耗盡之情形時、或者成為固定根數以下之情形時,例如上述專利文獻2所揭示,禁止(觸發鎖止)開關操縱桿之拉動操作,或者禁止接觸臂之開啟操作。因此,於防空打機構作動之情形時,易於對開關操縱桿附加較通常大之拉動操作力,或者易於較通常大之擠壓力作用於接觸臂。因此,必需提昇先前開關操縱桿或接觸臂之剛性及支持其之周邊部位之剛性,故使各部位及各構件之壁厚等變厚,因此,其緊湊化較為困難,最終,對於具備上述序列機構之打入工具,未能提供更包括防空打機構者。
本發明係鑑於相關之先前之問題研製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不僅具備序列機構而且亦具備防空打機構之打入工具。
上述課題係利用下述發明而解決。
第1發明係一種打入工具,其除了具備在將接觸臂開啟操作後僅於以進行開關操縱桿之拉動操作之正規順序實施 操作之情形時實施打入動作之序列機構以外,並具備於匣盒內之打入件之餘量達到一定根數以下之情形時,使開關操縱桿之拉動操作無效之防空打機構。
根據第1發明,不僅具備序列機構,而且亦具備防空打機構。防空打機構係構成為並非禁止(觸發鎖止)開關操縱桿之拉動操作,而是使拉動操作無效。因此,不會對該開關操縱桿附加較通常大之(強行之)拉動操作力,故而無需如先前提昇其剛性及支持其之周邊部位之剛性,藉此,實現開關操縱桿及其周邊部位之薄壁化等之緊湊化,從而不僅可緊湊地組裝序列機構,而且可緊湊地組裝防空打機構。
第2發明係一種打入工具,其係如第1發明之打入工具,其具備惰輪,其可在有效位置與無效位置之間相對位移地設置於開關操縱桿以切換該拉動操作之有效、無效;且於該惰輪與接觸臂之間,具備惰輪限制構件,其可移動地設置在將惰輪固定於有效位置之限制位置與容許惰輪朝向無效位置變位之非限制位置之間;序列機構係構成為利用正規之操作順序,使惰輪限制構件變位至限制位置,藉由將惰輪固定於有效位置,而使開關操縱桿之拉動操作有效,另一方面,於接觸臂為關閉位置之狀態下,使惰輪限制構件位於非限制位置而容許惰輪朝向無效位置變位,藉此使開關操縱桿之拉動操作無效;且防空打機構具備餘量偵測構件,其在匣盒內之打入件之餘量達到一定根數以下時移動至餘量偵測位置;且該防空打機構構成為由該餘量偵測 構件支持惰輪限制構件,藉由兩者一體地移動至餘量偵測位置而使惰輪限制構件自惰輪與接觸臂之間退避,且藉由容許惰輪朝向無效位置變位而使開關操縱桿之拉動操作無效。
根據第2發明,若匣盒內之打入件之餘量達到一定根數以下,則惰輪限制構件退避至非該限制位置亦非非限制位置之第3位置,且容許惰輪朝向無效位置變位,藉此,使開關操縱桿之拉動操作無效。因此,無論正規之操作順序或錯誤之操作順序,於匣盒內之打入件之餘量達到一定根數以下之情形時,雖然均可實施開關操縱桿之拉動操,但可藉由防空打機構而使該拉動操作無效,從而不實施打入動作。
如此般,根據上述防空打機構,即便實施開關操縱桿之拉動操作,亦使該拉動操作無效,從而不實施打入動作,故而觸發鎖止之如先前構成般之強行之拉動操作力不會附加於開關操縱桿,藉此,與先前相比,可實現開關操縱桿及其周邊之緊湊化。
第3發明係一種打入工具,其係如第2發明之打入工具,其中惰輪限制構件係可轉動地被支持於餘量偵測構件。
根據第3發明,若匣盒內之打入件之餘量達到一定根數以下,則餘量偵測機構移動至偵測位置,且惰輪限制構件與該餘量偵測機構一體地退避至第3位置。惰輪限制構件係相對於餘量偵測構件,於限制位置與非限制位置之間可轉動地受到支持。於匣盒內之打入件之餘量大於一定根數 之情形時,餘量偵測構件位於非偵測位置,此時,惰輪限制構件於限制位置與非限制位置之間進行轉動。
第4發明係一種打入工具,其係如第3發明之打入工具,其中惰輪限制構件係向非限制位置側被賦能。
根據第4發明,惰輪限制構件係藉由於非限制位置側且容許惰輪朝向無效位置之變位使開關操縱桿之拉動操作無效之側(安全側)被賦能,而確實地防止意外之打入動作。
第5發明係一種打入工具,其係如第1~第4發明中之任一發明之打入工具,其中於匣盒中,具備用以調整打入件對於打入材之打入深度之打入深度調整裝置,且該打入深度調整裝置具備抵接於打入材之材抵接臂,且構成為藉由材抵接臂相對於射出口之位置變更而調整打入深度。
根據第5發明,可藉由材抵接臂之位置變更而變更工具本體按下操作時(接觸臂之開啟操作時)打入材與射出口之間隔,從而可調整打入深度。由此,可省略變更接觸臂之長度從而變更打入深度之構成時所需之長度調整機構,藉此,可實現該接觸臂周邊之構成進而開關操縱桿及其周邊部位之緊湊化,從而不僅可緊湊地組裝序列機構,而且可緊湊地組裝防空打機構。
其次,基於圖1~圖13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圖1及圖2中表示本實施形態之打入工具1之外觀,圖3以下表示其內部結構。本實施形態之打入工具1具備內置有以缸11及活塞12為主體之打擊機構之本體部2、供使用者握持之把手 部3、以及可裝填多個打入件n~n之匣盒4。把手部3以自本體部2之側部朝向側方延伸之狀態設置。於把手部3之基部附近,配置有供使用者進行拉動操作之開關操縱桿5、及於該開關操縱桿5之上方藉由有效之拉動操作而開啟之觸發閥20。
於把手部3之前端面,設置有用以連接壓縮空氣供給用之空氣軟管之插塞接頭3a。藉由連接於該插塞接頭3a之空氣軟管而對形成於把手部3之內部之蓄壓室3b內供給壓縮空氣。該打入工具1係將儲存於該蓄壓室3b內之壓縮空氣作為驅動源而作動。如圖3以下所示,於把手部3內,除了設置有該蓄壓室3b以外,並設置有排氣室3c。本體部2及觸發閥20之排氣經由該排氣室3c而自設置於把手部3之前端之排氣口予以排氣。
打入前端部10以自本體部2之下部朝向下方延伸之狀態設置。於該打入前端部10之內部形成有打入通路10b。於打入通路10b之前端即打入前端部10之前端(下表面)設置有射出口10a。自該射出口10a將打入件n每次打出1根。接觸臂6之前端部6a鄰接於射出口10a且自打入前端部10之前端突出。關於該接觸臂6將於後描述。
以橫跨打入前端部10與把手部3之前端之間之狀態裝備有匣盒4。於該匣盒4內,將多根打入件n~n並列地暫時結合,以具有平板形狀之連結打入件之狀態進行裝填。裝填於匣盒4之多根打入件n~n係以藉由受到進給彈簧4a賦能之推桿4b而被推壓向打入通路10b側之狀態裝填,且與本體 部2之打入動作連動地進行間距進給。於圖1及圖3以下,打入件n~n係於由圖中空心箭頭所示之左方向(打入件進給方向)上進行間距進給。多根打入件n~n係自匣盒4之打入件進給方向後端部之裝填口4c予以裝填。
於匣盒4之進給方向後端部,設置有於對該匣盒4裝填打入工具1時用以開關匣盒蓋部之桿7。
於匣盒4之下表面,設置有打入深度調整裝置8。該打入深度調整裝置8具備抵接於打入材W之長條之材抵接臂8a、及用以變更材抵接臂8a之位置之調整轉盤8b。材抵接臂8a之基端側(圖1中為右端側)係固定於匣盒4之下表面。該材抵接臂8a之前端部8e(圖1中為左端側)係可上下地變位。該材抵接臂8a係藉由自身之彈性變形之回復力而於使其前端部8e側朝向上方變位之方向(圖1中在順時針方向上傾動之方向)上受到施壓被賦能。於材抵接臂8a之前端部8e與卡槽匣盒4之下表面之間支撐支持有調整轉盤8b。該調整轉盤8b係具有圓板形狀,且可轉動操作地被支撐支持於由卡槽匣盒4之下表面可轉動操作地支撐。於該調整轉盤8b之下表面,沿周向形成有複數個卡合凹部8c~8c。於材抵接臂8a之前端部8e之上表面設置有嵌入至各卡合凹部8c中之卡合凸部8d。調整轉盤8b之卡合凹部8c~8c係深度於該周向上逐漸變化。可藉由旋轉操作調整轉盤8b,使卡合凸部8d嵌入至不同深度之卡合凹部8c內,而上下地變更該材抵接臂8a之前端部8e對於卡槽匣盒4之位置、進而對於如圖1及圖2所示,若使卡合凸部8d卡合於調整轉盤8b之 最深之卡合凹部8c,則前端部8e成為相對匣盒4之下表面最為接近之狀態,且該狀態下,打入深度達到最大。相反地,若使卡合凸部8d卡合於調整轉盤8b之最淺之卡合凹部8c,則前端部8e成為相對匣盒4之下表面最為遠離之狀態,且該狀態下,打入深度成為最淺之狀態。
於使由調整轉盤8b之旋轉操作進行位置調整之材抵接臂8a之下表面抵接於打入材W之狀態下實施打入,藉此,可以打入件n所設定之打入深度打入打入材W。
本實施形態之打入工具1係於如下方面具有先前所未有之特徵,即,該打入工具1包括序列機構S,其係以僅於按照正規順序進行操作之情形時,在本體部2中實施打入動作;及防空打機構K,其係用以於匣盒4內之打入件n~n之餘量達到一定根數以下時防止本體部2之空打。以下,於兩機構S、K之說明前,對本體部2及觸發閥20之內部結構及其動作進行說明。
如圖3以下所示,於本體部2內置有圓筒形之缸11。於缸11之內部氣密性且可上下移動地內置有活塞12。打入件打擊用之長條打擊錘13設置為自活塞12之下表面中心朝向下方較長地延伸之狀態。該打擊錘13之下端部係進入打入前端部10之打入通路10b內。該打擊錘13若因缸11內之活塞12之下降而下降,則打擊供給至打入通路10b內之1根打入件n之頭部,將其自射出口10a打出。將打出之1根打入件n直接地打入至打入材W。
活塞12之下降係藉由將壓縮空氣供給至缸11之活塞上室 12a內而實施。活塞12之上升係藉由使打入時供給至活塞上室12a內之壓縮空氣經由設置於缸11之周圍之回風室11b繞入至活塞下室12b,且將活塞上室12a大氣開放而實施。壓縮空氣對活塞上室12a之供給與大氣開放之切換(供排氣)係藉由上述觸發閥20之開啟關閉動作而實施。當開啟觸發閥20時,自蓄壓室3b經由供排氣通路14,將壓縮空氣供給至活塞上室12a,使得活塞12下降,從而實施打入動作。當觸發閥20關閉時,活塞上室12a經由供排氣通路14及排氣室3c大氣開放,使活塞12返回至上死點。
觸發閥20之開啟關閉動作係藉由開關操縱桿5之拉動操作或拉動操作之解除而實施。觸發閥20係藉由開關操縱桿5之有效拉動操作而開啟,且藉由該拉動操作之解除而關閉。
圖3係表示本體部2及觸發閥20之初始狀態且該打入工具1之非操作狀態。因此,圖3中,活塞12位於上死點。圖5係表示實施打入動作之時間點之狀態。因此,圖5中活塞12位於下死點。以下,基於圖3及圖5,對本體部2及觸發閥20之動作進行簡單說明。
首先,於圖3所示之初始狀態且開關操縱桿5未進行拉動操作之狀態(觸發閥20之關閉狀態)下,觸發閥20之閥柄21位於藉由柄簧22而朝向下方突出之關閉位置。在該關閉位置上,作動閥23藉由作用於其下表面之蓄壓室3b之氣壓及柄簧22之賦能力而成為相對閥框體24位於上側之狀態。該狀態成為蓄壓室3b之氣壓經由閥框體24之內周側作用於主 閥25之下表面之狀態。因此,主閥25藉由作用於其下表面之氣壓及閥彈簧26之賦能力而成為相對閥框體24位於上側之大氣開放位置之狀態。主閥25位於該大氣開放位置之狀態成為活塞上室12a被蓄壓室3b遮斷,另一方面經由供排氣通路14連通於排氣室3c之大氣開放狀態。
其次,如圖5所示,若藉由開關操縱桿5之有效拉動操作,閥柄21抵抗柄簧22而向上側被擠壓,則觸發閥20開啟。當閥柄21朝向上側受到擠壓時,作動閥23之下表面側大氣開放,該作動閥23藉由作用於其下部外周面之蓄壓室3b之氣壓而抵抗柄簧22之賦能力,相對閥框體24變位至下側。若作動閥23相對閥框體24變位至下側,則成為主閥25之下表面被蓄壓室3b遮斷,且經由設置於閥框體24之內周側及上部之排氣孔25a連通於排氣室3c之狀態。又,蓄壓室3b之氣壓常時作用於主閥25之下部外周面。因此,若主閥25之下表面側大氣開放,則該主閥25藉由作用於其外周面之蓄壓室3b之氣壓而抵抗閥彈簧26之賦能力變位至下側之空氣供給位置,藉此,該觸發閥20開啟。若觸發閥20開啟,則將壓縮空氣自蓄壓室3b經由供排氣通路14供給至活塞上室12a內。若活塞12藉由供給至活塞上室12a內之壓縮空氣而下降,則如上所述,打擊錘13一體地下降,實施打入。
若活塞12到達下死點,則活塞上室12a內之壓縮空氣經由設置於缸11之氣孔11a~11a流入回風室11b內。流入回風室11b內之壓縮空氣經由設置於缸11之下部之氣孔11c繞入 至活塞下室12b內,作用於活塞12之下表面。該回風成為用於使活塞12上升之驅動源。
打入結束後,若解除開關操縱桿5之拉動操作,閥柄21藉由柄簧22之賦能力而返回至下側之關閉位置,使得該觸發閥20關閉。若閥柄21返回至關閉位置,則蓄壓室3b之氣壓作用於作動閥23之下表面,使得該作動閥23相對閥框體24上升。若作動閥23上升,則藉由蓄壓室3b之氣壓作用於主閥25之下表面而使該主閥25相對閥框體24上升。若主閥25上升,則成為活塞上室12a及供排氣通路14被蓄壓室3b遮斷,且連通於排氣室3c之狀態。若使活塞上室12a大氣開放,則活塞12藉由繞入至活塞下室12b內之回風而返回至上死點。
如以上說明,觸發閥20藉由開關操縱桿5之有效拉動操作而開啟,藉此,於本體部2中實施打入動作。打入後,若解除開關操縱桿5之拉動操作,則觸發閥20關閉,使本體部2返回至初始狀態。該本體部2之打入動作係僅於利用以下說明之序列機構S,按照正規之操作順序操作開關操縱桿5及接觸臂6之情形時實施。
開關操縱桿5係經由支軸5a,可上下傾動操作地由設置於觸發閥20之下方且本體部2之側部之機構底座部16支持。於開關操縱桿5之背面(上表面),支持著惰輪9。該惰輪9係經由支軸9a,可上下傾動地受到支持,且具有在相對於開關操縱桿5之有效位置與無效位置之間進行相對變位,切換該開關操縱桿5之拉動操作之有效、無效之功 能。該惰輪9係藉由省略圖示之扭轉彈簧,而於將其轉動前端部擠壓於閥柄21之方向(圖3為順時針方向之有效位置側)被賦能。惰輪9之轉動前端部係藉由朝向該有效位置側之賦能力而成為常時抵接於閥柄21之狀態。又,開關操縱桿5藉由惰輪9之朝向有效位置側之賦能力之反作用力而朝向各圖中為下側之關閉位置側被賦能。
若以惰輪9保持於有效位置之狀態進行開關操縱桿5之拉動操作,則藉由伴隨該拉動操作之惰輪9之朝向上方之變位而將觸發閥20之閥柄21朝向上方擠壓。若解除開關操縱桿5之拉動操作,則藉由附加於閥柄21之柄簧22之賦能力而使該開關操縱桿5及惰輪9返回至下側之初始位置(關閉位置)。
於開關操縱桿5之轉動基部附近設置有以圓柱體形狀之鎖銷15為主體之觸發鎖止機構。於鎖銷15,設置有在其徑向上切口而形成之操作凹部15a。藉由將圖1所示之鎖止桿18進行傾動操作,使該鎖銷15轉動固定角度而成為使操作凹部15a朝向下方之狀態時,成為開關操縱桿5之端部進入該操作凹部15a內從而容許該拉動操作之解鎖狀態。若將鎖桿18傾動操作至鎖止位置,將鎖銷15之操作凹部15a切換成朝向上方之狀態,則成為開關操縱桿5之端部干擾該鎖銷15,使得該拉動操作本身被禁止之觸發鎖止狀態。圖中,皆以解鎖狀態表示,且以下之說明亦以該觸發鎖止機構為解鎖狀態作為前提。
接觸臂6係具有用以防止意外之打入動作之功能者,故 橫跨自開關操縱桿5之轉動基部附近至射出口10a附近之範圍而配置。如上所述,接觸臂6之前端部6a係自打入前端部10之前端突出。接觸臂6之上端部(作動部6b)係於相對機構底座部16可上下變位地受到支持之狀態下,到達開關操縱桿5之轉動基部附近。接觸臂6係作為其整體可上下變位地受到支持。如圖3以下所示,接觸臂6藉由介裝於與打入前端部10之間之壓縮彈簧17而使其前端部6a於自打入前端部10之前端突出之方向上被賦能。
於打入操作時,將該打入工具1以將其打入前端部10之前端抵接於打入材W之狀態進行按下操作,藉此,成為接觸臂6之前端部6a相對打入前端部10未上升突出之狀態,藉此,接觸臂6之整體相對打入前端部10上升。若接觸臂6上升,則其上端之作動部6b朝向上方變位。
於接觸臂6之作動部6b與惰輪9之間,配置有惰輪限制構件30。該惰輪限制構件30係經由支軸31可轉動地由作動滑塊32支持。該惰輪限制構件30係於圖3所示之非限制位置與圖4所示之限制位置之間可移動地設置。惰輪限制構件30係藉由介裝於與作動滑塊32之間之壓縮彈簧34而於使設置於其上部之鉤型之限制臂部30a變位至接觸臂6之作動部6b側之方向上(圖3以下為逆時針方向之非限制位置側)上被賦能。
作動滑塊32係相對於機構底座部16可上下滑動地受到支持。該作動滑塊32係藉由介裝於與機構底座部16之間之壓縮彈簧33而於朝向上方變位之方向上被賦能。於該作動滑 塊32之下部,一體地設置有餘量偵測構件35。該餘量偵測構件35係向下方延伸,且進入設置於匣盒4之上表面之偵測窗4d內。該餘量偵測構件35係構成具有偵測匣盒4內之打入件n~n之餘量是否達到一定根數以下且防止本體部2之空打動作之功能之防空打機構K。該防空打機構K之詳情隨後描述。
序列機構S係包含開關操縱桿5、接觸臂6、及惰輪限制構件30。圖3~圖5係表示於將打入深度調整裝置8之打入深度調整為最大之狀態下按照正規之順序進行操作,實施本體部2之打入動作之情形。圖6~圖8係表示於將打入深度調整裝置8之打入深度調整為最小之狀態下,同樣按照正規之順序進行操作,實施本體部2之打入動作之情形。前者與後者係打入深度之調整狀態不同,而相同之處在於藉由按照正規之順序進行操作而實施打入動作,故綜合兩者進行說明。又,兩者皆於匣盒4內裝填有超過一定根數之根數之打入工具n~n,其餘量充分,且後述之防空打機構K為未作動之狀態之方面亦為相同。
圖3及圖6係表示打入工具1之初始狀態(非操作狀態)。於該初始狀態下,接觸臂6之前端部6a自打入前端部10之前端突出。其突出尺寸係如上所述,與打入深度調整裝置8之調整狀態無關地相同。
又,該初始狀態成為惰輪限制構件30位於藉由壓縮彈簧34而使該限制臂部30a位於接觸臂6之作動部6b之上方之非限制位置之狀態。
惰輪限制構件30係自位於非限制位置之初始狀態起,首先使打入前端部10朝向打入材W,且使接觸臂6之前端部6a抵接於打入材W。於該抵接狀態下,將該打入工具1如圖4及圖7所示地進行按下操作,成為一面將接觸臂6之前端部6a相對地向上方頂起,一面使打入深度調整裝置8之材抵接臂8a抵接於打入材W之狀態。藉由該按下操作,而成為使打入前端部10之前端抵接於打入材W之狀態(圖4),或者,成為使打入前端部10之前端接近打入材W之狀態(圖7),從而實施接觸臂6之整體相對於打入前端部10及本體部2相對上升之開啟操作。該開啟操作係抵抗壓縮彈簧17地實施。
藉由接觸臂6之開啟操作,其上部之作動部6b朝向上方變位。接觸臂6之開啟操作而朝向該上方之變位量(行程量)係因打入深度調整裝置8之調整狀態而不同,打入深度越大則該變位量越大。其情形於圖4及圖7中明確地表示有作動部6b相對機構底座部16之相對位置不同。
如圖4及圖7所示,若藉由接觸臂6之開啟操作而使該作動部6b向上方變位,則惰輪限制構件30之限制臂部30a會被向上方推壓,於是該惰輪限制構件30抵抗壓彈簧34而於圖示順時針方向(限制位置側)上轉動。若惰輪限制構件30在惰輪限制方向上轉動,則如圖所示,成為其前端部抵接於惰輪9之轉動前端側之背面(下表面)之惰輪限制狀態。在該惰輪限制狀態下,成為惰輪9被保持在有效位置且朝向無效位置側之變位受到限制之狀態。
又,於匣盒4內殘留有超過一定根數之充分餘量之打入件n~n,故餘量偵測構件35成為抵接於推桿4b之上部而無法進入匣盒4內之狀態,且防空打機構K處於未作動之狀態。因此,成為作動滑塊32乃至惰輪限制構件30無法朝向下方變位之狀態,由此,經由惰輪9而附加之閥柄21之壓入反作用力經由惰輪9而由惰輪限制構件30承受,其結果,惰輪9成為被保持在該有效位置且朝向無效位置側之變位確實地受到限制之狀態。
如上所述,在惰輪限制構件30於位於限制位置之惰輪限制狀態且防空打機構K不作動之狀態下,若拉動操作開關操縱桿5,則以保持於有效位置之惰輪9為主,轉動基端側(支軸9a側)向上方較大地變位,閥柄21抵抗柄簧22而被壓入上方之開啟位置,藉此使觸發閥20開啟。藉由觸發閥20開啟,而如上所述,在本體部2中實施打入動作。
如此般,由於匣盒4內之打入件n~n之餘量充分,故於防空打機構K未作動之狀態下,可按照首先開啟操作接觸臂6、其後拉動操作開關操縱桿5之正規操作順序進行打入動作。
對此,相反地,在首先將開關操縱桿5進行拉動操作;其後將接觸臂6進行拉動操作之錯誤操作順序下,開關操縱桿5之拉動操作本身變為無效,而不予實施本體部2之打入動作。以該錯誤順序操作之情形時之序列機構S之動作示於圖9及圖10中。初始狀態係與將打入深度調整為最大之圖3所示之狀態相同。
在圖3所示之初始狀態且未將該打入工具1朝向打入材W進行下壓操作之狀態下,如圖9所示,即使先將開關操縱桿5進行拉動操作,惰輪9之轉動前端側亦不會成為藉由惰輪限制構件30而限制其朝向無效位置側變位之狀態,故而,導致該惰輪9相對地受到閥柄21推壓而向無效位置變位。即便將開關操縱桿5向上方進行拉動操作,惰輪9仍會向無效位置變位,故而閥柄21不會被壓入上方之開啟位置,因此觸發閥20不會開啟。
如圖10所示,在將開關操縱桿5進行拉動操作之狀態下,即便其後將該打入工具1下壓操作而將接觸臂6開啟操作,藉由該作動部6b推壓惰輪限制構件30之限制臂部30a,仍會使惰輪限制構件30抵抗壓縮彈簧34而於圖示順時針方向之限制位置側轉動,但在該階段中,由於惰輪9變位至無效位置,故而成為惰輪限制構件30之限制臂部30a僅繞入至惰輪9之上方而未卡合於其背面側之狀態,因此該惰輪9仍保持變位至無效位置之狀態。
如此般,匣盒4內之打入件n~n之餘量較為充分,故即便防空打機構K不作動之狀態下,按照首先將開關操縱桿5進行拉動操作,其後將接觸臂6進行開啟操作之錯誤順序進行操作,開關操縱桿5之拉動操作亦變為無效,觸發閥20未開啟,因此,不實施打入動作。
其次,於圖11~圖13,表示於匣盒4內無打入件n時打入動作被禁止之狀態。打入深度調整裝置8係設定為最大深度。圖11所示之初始狀態係除了匣盒4內,打入件n耗盡之 方面外,與圖3所示之初始狀態相同。自圖11所示之初始狀態起,首先如圖12所示,若藉由打入工具1之按下操作而將接觸臂6進行開啟操作,則由該作動部6b推壓惰輪限制構件30之限制臂部30a,該惰輪限制構件30在圖示順時針方向上傾動。如圖所示,由於採用於開關操縱桿5之拉動操作前進行接觸臂6之開啟操作之正規操作順序,故惰輪限制構件30之限制臂部30a抵接於惰輪9之前端側背面,藉此,成為該惰輪9鎖止於其有效位置之狀態。
以此方式將接觸臂6開啟操作後,若將開關操縱桿5進行拉動操作,則以鎖止於有效位置之狀態之惰輪9為主,轉動支持側向上方較大地變位,其結果,對於該惰輪9附加用以將閥柄21擠壓至上方之開啟位置之斥力(主要為柄簧22之賦能力)。然而,由於匣盒4內之打入件n為零(一定根數以下),故餘量偵測構件35成為經由偵測窗4d可進入匣盒4內(下方)之狀態,其結果,惰輪限制構件30成為與作動滑塊32一體地可向下方之第3位置變位之狀態。
由此,若即便惰輪9為藉由惰輪限制構件30而鎖止於有效位置之狀態,亦藉由開關操縱桿5之拉動操作而對惰輪9附加閥柄21之斥力,則如圖13所示,惰輪限制構件30被該斥力相反地推壓至惰輪9之轉動前端部,而與作動滑塊32一體地抵抗壓縮彈簧33,朝向下方之第3位置變位。如此般,惰輪限制構件30向下方之第3位置變位,其結果,惰輪9相對於開關操縱桿5向下方較大地轉動而變位至該無效位置,因此,閥柄21未被擠壓至上方之開啟位置,故觸發 閥20不進行開啟。
即便如此按照正規之順序操作接觸臂6及開關操縱桿5之情形,亦於匣盒4內之打入件n~n之餘量達到固定數量以下之狀態下,防空打機構K進行作動,故惰輪9變位至無效位置,使開關操縱桿5之拉動操作無效,因此,不實施本體部2之打入動作。
若自圖13所示之狀態起,解除開關操縱桿5之拉動操作,則閥柄21之擠壓斥力不經由惰輪9附加於惰輪限制構件30,故該惰輪限制構件30與作動滑塊32一體地因壓縮彈簧33而返回至上方,回復至圖12所示之狀態。
如以上說明,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打入工具1,不僅具備僅於按照正規順序操作開關操縱桿5及接觸臂6之情形時實施打入動作之序列機構S,亦具備於匣盒4內之打入件n之餘量達到一定根數以下之狀態下不實施打入動作之防空打機構K。
例示之防空打機構K成為並非禁止(觸發鎖止)開關操縱桿5之拉動操作,而使該拉動操作無效之構成。因此,不對開關操縱桿5附加較通常大(強行)之拉動操作力,故無需相較先前提昇其剛性及支持其之機構底座部16等之支持剛性,藉此,可實現開關操縱桿5及機構底座部16之薄壁化等緊湊化,藉此,不僅可緊湊地組裝序列機構S,而且可緊湊地組裝防空打機構K。
又,根據例示之打入工具1,構成如下:不論序列機構S之正規操作順序或錯誤操作順序,若在匣盒4內之打入件 n~n之餘量達到一定根數以下之狀態下,將開關操縱桿5進行拉動操作,則惰輪限制構件30藉由退避至既非其限制位置亦非非限制位置之第3位置,而容許惰輪9向無效位置之變位,藉此,開關操縱桿5之拉動操作雖可實施,但藉由防空打機構K而使該拉動操作無效,從而不實施打入動作。
由此,並未將為防止空打而進行觸發鎖止之如先前構成之強行之拉動操作力附加於開關操縱桿5,藉此,與先前相比,可實現開關操縱桿5及支持其之機構底座部16等之薄壁化,進而實現該等之緊湊化。
進而,惰輪限制構件30係藉由壓縮彈簧34而向該非限制位置側被賦能且使開關操縱桿5之拉動操作無效之側(安全側),藉此,可確實地防止意外之打入動作。
又,根據例示之打入深度調整裝置8,可構成為無需變更接觸臂6之長度,而變更抵接於打入材W之材抵接臂8a相對射出口10a之位置(打入方向之間隔),藉此,變更本體部2之按下時之射出口10a之位置,從而調整打入深度。因此,藉由打入深度之變更,其結果,變更接觸臂6之行程量(至開啟位置之移動量),但接觸臂6之行程量只要足夠使惰輪限制構件30於限制位置與非限制位置之間進行變位者即可,故而,可省略變更該長度之機構,藉此,可實現該接觸臂6之構成之簡化,進而可實現其周邊構成之緊湊化,於此方面亦可容易地實現防空打機構K之併設。
可對以上說明之實施形態加以各種變更。例如,雖例示 有因使用例示之打入深度調整裝置8,故接觸臂6之前端部6a自初始狀態之打入前端部10之前端突出之突出尺寸固定,且深度調整之結果,變更該行程之構成,但亦可構成為取代上述打入深度調整裝置8,而利用變更接觸臂之長度,調整打入件n之打入深度。
又,就匣盒4之形態而言亦可進行變更,可變更為將多根打入件經由導線並列地暫時結合,且將其以捲繞狀態裝填於圓筒形之匣盒內之形態之匣盒。該情形時,可構成為具有將供給至本體部2之壓縮空氣作為驅動源,與本體部2連動地進行作動之打入件進給爪,且構成為相當於藉由利用另外設置之餘量偵測機構而於打入件之餘量達到一定根數以下之情形時例示之餘量偵測構件35之卡合構件而限制該打入件進給爪之動作,實施防止空打。
1‧‧‧打入工具
2‧‧‧本體部
3‧‧‧把手部
3a‧‧‧插塞接頭
3b‧‧‧蓄壓室
3c‧‧‧排氣室
4‧‧‧匣盒
4a‧‧‧進給彈簧
4b‧‧‧推桿
4c‧‧‧裝填口
4d‧‧‧偵測窗
5‧‧‧開關操縱桿
5a‧‧‧支軸
6‧‧‧接觸臂
6a‧‧‧前端部
6b‧‧‧作動部
7‧‧‧桿
8‧‧‧打入深度調整裝置
8a‧‧‧材抵接臂
8b‧‧‧調整轉盤
8c‧‧‧卡合凹部
8d‧‧‧卡合凸部
8e‧‧‧前端部
9‧‧‧惰輪
9a‧‧‧支軸
10‧‧‧打入前端部
10a‧‧‧射出口
10b‧‧‧打入通路
11‧‧‧缸
11a‧‧‧氣孔
11b‧‧‧回風室
11c‧‧‧氣孔
12‧‧‧活塞
12a‧‧‧活塞上室
12b‧‧‧活塞下室
13‧‧‧打擊錘
14‧‧‧供排氣通路
15‧‧‧鎖銷
15a‧‧‧操作凹部
16‧‧‧機構底座部
17‧‧‧壓縮彈簧
18‧‧‧鎖桿
20‧‧‧觸發閥
21‧‧‧閥柄
22‧‧‧柄簧
23‧‧‧作動閥
24‧‧‧閥框體
25‧‧‧主閥
25a‧‧‧排氣孔
26‧‧‧閥彈簧
30‧‧‧惰輪限制構件
30a‧‧‧限制臂部
31‧‧‧支軸
32‧‧‧作動滑塊
33‧‧‧壓縮彈簧
34‧‧‧壓縮彈簧
35‧‧‧餘量偵測構件
K‧‧‧防空打機構
n‧‧‧打入件
S‧‧‧序列機構
W‧‧‧打入材
圖1係本實施形態之打入工具之整體前視圖。
圖2係本實施形態之打入工具之整體後視圖。
圖3係本實施形態之打入工具之縱剖面圖。本圖係表示初始狀態。本圖係表示打入深度設定為最深之狀態。
圖4係打入工具之縱剖面圖。本圖係表示自圖3所示之初始狀態,使接觸臂開啟之狀態。
圖5係打入工具之縱剖面圖。本圖係表示使接觸臂開啟後,以拉動操作開關操縱桿之正規之操作順序,實施打入動作之狀態。
圖6係打入工具之縱剖面圖。本圖係表示初始狀態。本 圖係表示打入深度設定為最淺之狀態。
圖7係打入工具之縱剖面圖。本圖係表示自圖6所示之初始狀態,使接觸臂開啟之狀態。
圖8係打入工具之縱剖面圖。本圖係表示使接觸臂開啟後,以拉動操作開關操縱桿之正規之操作順序,實施打入動作之狀態。
圖9係打入工具之縱剖面圖。本圖係自圖3所示之初始狀態,實施先拉動操作開關操縱桿之錯誤操作順序之狀態。
圖10係打入工具之縱剖面圖。本圖係表示於圖9所示之錯誤操作順序後,開啟操作接觸臂之狀態。
圖11係打入工具之縱剖面圖。本圖係表示初始狀態。本圖係表示匣盒中無打入件之狀態。
圖12係打入工具之縱剖面圖。本圖係表示在匣盒中無打入件之狀態下,開啟操作接觸臂之狀態。
圖13係打入工具之縱剖面圖。本圖係自圖12所示之狀態,實施拉動操作開關操縱桿之正規操作順序,且防空打機構作動而未實施打入動作之狀態。
1‧‧‧打入工具
2‧‧‧本體部
3‧‧‧把手部
3b‧‧‧蓄壓室
3c‧‧‧排氣室
4‧‧‧匣盒
4a‧‧‧進給彈簧
4b‧‧‧推桿
4d‧‧‧偵測窗
5‧‧‧開關操縱桿
5a‧‧‧支軸
6‧‧‧接觸臂
6a‧‧‧前端部
6b‧‧‧作動部
8‧‧‧打入深度調整裝置
8a‧‧‧材抵接臂
8b‧‧‧調整轉盤
8c‧‧‧卡合凹部
8d‧‧‧卡合凸部
8e‧‧‧前端部
9‧‧‧惰輪
9a‧‧‧支軸
10‧‧‧打入前端部
10a‧‧‧射出口
10b‧‧‧打入通路
11‧‧‧缸
11a‧‧‧氣孔
11b‧‧‧回風室
11c‧‧‧氣孔
12‧‧‧活塞
12a‧‧‧活塞上室
12b‧‧‧活塞下室
13‧‧‧打擊錘
14‧‧‧供排氣通路
15‧‧‧鎖銷
15a‧‧‧操作凹部
16‧‧‧機構底座部
17‧‧‧壓縮彈簧
20‧‧‧觸發閥
21‧‧‧閥柄
22‧‧‧柄簧
23‧‧‧作動閥
24‧‧‧閥框體
25‧‧‧主閥
25a‧‧‧排氣孔
26‧‧‧閥彈簧
30‧‧‧惰輪限制構件
30a‧‧‧限制臂部
31‧‧‧支軸
32‧‧‧作動滑塊
33‧‧‧壓縮彈簧
34‧‧‧壓縮彈簧
35‧‧‧餘量偵測構件
K‧‧‧防空打機構
S‧‧‧序列機構
W‧‧‧打入材

Claims (4)

  1. 一種打入工具,其除了具備序列機構以外,並具備防空打機構;該序列機構係在將接觸臂開啟操作後僅於以進行開關操縱桿之拉動操作之正規順序實施操作之情形時實施打入動作;該防空打機構於匣盒內之打入件之餘量達到一定根數以下之情形時,使上述開關操縱桿之拉動操作無效;上述打入工具具備:惰輪,其可在有效位置與無效位置之間相對變位地設置於上述開關操縱桿以切換該開關操縱桿之拉動操作之有效、無效;且於該惰輪與上述接觸臂之間,具備惰輪限制構件,其可移動地設置在將該惰輪固定於上述有效位置之限制位置與容許上述惰輪朝向上述無效位置變位之非限制位置之間;上述序列機構係構成為利用上述正規之操作順序,使上述惰輪限制構件變位至上述限制位置,藉由將上述惰輪固定於上述有效位置而使上述開關操縱桿之拉動操作有效,另一方面,於上述接觸臂為關閉位置之狀態下,使上述惰輪限制構件位於非限制位置而容許上述惰輪朝向上述無效位置變位,藉此使上述開關操縱桿之拉動操作無效;且上述防空打機構具備餘量偵測構件,其在上述匣盒內之打入件之餘量達到一定根數以下時移動至餘量偵測位置;且該防空打機構構成為由該餘量偵測構件支持上述 惰輪限制構件,藉由兩者一體地移動至上述餘量偵測位置而使該惰輪限制構件自上述惰輪與上述接觸臂之間退避,且藉由容許上述惰輪朝向上述無效位置變位而使上述開關操縱桿之拉動操作無效。
  2. 如請求項1之打入工具,其中上述惰輪限制構件係可轉動地被支持於上述餘量偵測構件。
  3. 如請求項2之打入工具,其中上述惰輪限制構件係向上述非限制位置側被賦能。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打入工具,其中於上述匣盒中,具備用以調整打入件對於打入材之打入深度之打入深度調整裝置,且該打入深度調整裝置具備抵接於打入材之材抵接臂,且構成為藉由該材抵接臂相對於射出口之位置變更而調整打入深度。
TW101145850A 2012-04-24 2012-12-06 Into the tool TWI5805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98589A JP5855518B2 (ja) 2012-04-24 2012-04-24 打ち込み工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3340A TW201343340A (zh) 2013-11-01
TWI580535B true TWI580535B (zh) 2017-05-01

Family

ID=49459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45850A TWI580535B (zh) 2012-04-24 2012-12-06 Into the tool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855518B2 (zh)
CN (1) CN103372846B (zh)
TW (1) TWI58053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9320B (zh) * 2017-09-29 2022-07-01 日商美克司股份有限公司 打入工具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29996B2 (en) 2016-04-28 2022-01-25 Koki Holdings Co., Ltd. Fastening tool
JP6833565B2 (ja) * 2017-03-01 2021-02-24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ち込み工具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46951A (ja) * 2001-05-25 2002-12-04 Max Co Ltd タッカーにおける空打ち防止機構
JP2006326734A (ja) * 2005-05-25 2006-12-07 Max Co Ltd 打込み工具の安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77284U (ja) * 1982-05-22 1983-11-26 株式会社マキタ電機製作所 釘打機における打込み深さ調整装置
JP4181488B2 (ja) * 2003-02-07 2008-11-12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ち込み機
JP2006198722A (ja) * 2005-01-20 2006-08-03 Makita Corp 空打ち防止機能を有する固着具打込機
JP4869872B2 (ja) * 2006-11-01 2012-02-08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ち込み機の打ち込み深さ調整装置
JP4964624B2 (ja) * 2007-03-06 2012-07-04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ち込み機
CN201067892Y (zh) * 2007-09-05 2008-06-04 浙江中杰工具有限公司 气动直钉枪防空打结构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46951A (ja) * 2001-05-25 2002-12-04 Max Co Ltd タッカーにおける空打ち防止機構
JP2006326734A (ja) * 2005-05-25 2006-12-07 Max Co Ltd 打込み工具の安全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9320B (zh) * 2017-09-29 2022-07-01 日商美克司股份有限公司 打入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3340A (zh) 2013-11-01
JP2013226606A (ja) 2013-11-07
CN103372846A (zh) 2013-10-30
CN103372846B (zh) 2015-07-15
JP5855518B2 (ja) 2016-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37227B2 (ja) 釘打機の安全機構
JP3419535B2 (ja) 釘打機
US5996874A (en) Contact arm locking mechanism for screw driving machine
TWI404603B (zh) 具擊發保險裝置之打釘槍
NO323453B1 (no) Festemiddeldrivanordning, og apningslokaliseringsmekanisme for bruk med festemiddeldrivanordning.
JP2000052272A (ja) 釘打機
TWI580535B (zh) Into the tool
WO2018159491A1 (ja) 打ち込み工具
TW202033325A (zh) 電動釘槍
JP4752751B2 (ja) 打込機
JP4964624B2 (ja) 打ち込み機
TWI680846B (zh) 具有單一和接觸觸發的氣動釘槍
JP3489371B2 (ja) 動力工具の安全装置
JP7107650B2 (ja) 打込み工具
JP3948349B2 (ja) 空気釘打機
JP2820053B2 (ja) 釘打ち機のトリガロック装置
JP3740817B2 (ja) 打込機
JP4221829B2 (ja) 釘打ち機の釘ガイド装置
JP2004167649A5 (zh)
JP4461638B2 (ja) タッカーにおける空打ち防止機構
JP3137228B2 (ja) 釘打機におけるコンタクトアーム機構
JP2736840B2 (ja) 空気圧式固定具打込機
JP3444333B2 (ja) 釘打機のトリガ機構
JP4590779B2 (ja) 釘打機における空打ち防止機構
RU2781824C2 (ru)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ий гвоздезабивной пистолет с предохранительным клапанным блоко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