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4235B -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test device - Google Patent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test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4235B
TWI574235B TW103142500A TW103142500A TWI574235B TW I574235 B TWI574235 B TW I574235B TW 103142500 A TW103142500 A TW 103142500A TW 103142500 A TW103142500 A TW 103142500A TW I574235 B TWI574235 B TW I57423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base portion
unit
sens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425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37528A (zh
Inventor
Hisanori Matsumoto
Makoto TANIKAWARA
Naoki Shoji
Takayoshi Fujioka
Shintarou Hatsumoto
Minoru Moteki
Norihisa Yanagihara
Tomohisa Kohiyama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5375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75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42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423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17/00Fire alarms; Alarms responsive to explosion
    • G08B17/10Actuation by presence of smoke or gases, e.g. automatic alarm devices for analysing flowing fluid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5/00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 G08B25/01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 G08B25/10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using wireless transmission system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re Alarms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Description

通信裝置及試驗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通訊裝置及試驗裝置。
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一種警報系統,該警報系統以具備用於在檢測到監視區域之異常時發送發報信號之複數個終端裝置,與用於接收自上述終端裝置發送之上述發報信號之接收機而構成;上述接收機將包含用於特定上述各終端裝置之經緯度之位置資訊之信號發送至該各終端裝置;上述終端裝置具備用於存儲上述位置資訊之位置資訊存儲機構;其接收包含自上述接收機發送之位置資訊之信號,將該接收到之信號所包含之位置資訊記憶於上述位置資訊存儲機構,並利用無線信號將記憶於上述位置資訊存儲機構之位置資訊發送至監視區域。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2-8633號公報
然而,來自衛星之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統)信號不易到達室內。因此,構建使用GPS信號之室內位置資訊提供服務存在一定難度。
再者,專利文獻1中,雖是在室內對監視區域發送位置資訊,但仍不得不在建築物之室外設置GPS接收機,並以傳送線連接設置於室 外之GPS接收機與設置於室內對終端裝置發送位置資訊之接收機,故該構建並非易事。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容易地構建室內位置資訊提供服務之技術。
本案雖包含複數個用於解決上述問題之至少一部分之手段,但若舉其一例,則如下所述。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係一種通訊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框體,其具有第1面,其可與包含底座部、與安裝於上述底座部且具備感測器之機座部之感測器中,上述底座部之安裝有上述機座部之面拆解組裝;及第2面,其可與上述機座部之安裝有上述底座部之面拆解組裝;及通訊部,其內設於上述框體,並利用無線通訊對行動終端提供位置資訊。
再者,本發明係一種試驗裝置,其特徵在於包含:殼體部;及第2通訊部,其係於用上述殼體部覆蓋具有利用無線通訊對行動終端提供位置資訊之第1通訊部之感知器後,與上述第1通訊部進行無線通訊。
根據本發明,可容易地構建室內位置資訊提供服務。
上述以外之課題、構成及效果可自以下實施形態之說明予以明瞭。
1a‧‧‧感知器
1b‧‧‧感知器
1c‧‧‧感知器
2a‧‧‧感知器
2b‧‧‧感知器
2c‧‧‧感知器
3a‧‧‧感知器
3b‧‧‧感知器
3c‧‧‧感知器
4‧‧‧發送機
5‧‧‧發送機
6‧‧‧發送機
7‧‧‧控制裝置
11‧‧‧底座部
11a‧‧‧嵌合部
11b‧‧‧嵌合部
12‧‧‧機座部
12a‧‧‧嵌合部
12b‧‧‧嵌合部
20‧‧‧通訊裝置
21‧‧‧框體
21a‧‧‧嵌合部
21b‧‧‧嵌合部
21c‧‧‧嵌合部
21d‧‧‧嵌合部
31‧‧‧通訊部
32‧‧‧控制部
33‧‧‧電池部
41‧‧‧感測部
42‧‧‧控制部
51‧‧‧模組基板
52‧‧‧天線端子
53‧‧‧天線
54‧‧‧天線
55‧‧‧環
56‧‧‧天線
57‧‧‧天線端子
60‧‧‧行動終端
61‧‧‧通訊部
62‧‧‧控制部
71‧‧‧通訊部
72‧‧‧通訊部
80‧‧‧試驗裝置
81‧‧‧殼體部
82‧‧‧桿部
83‧‧‧保持部
91‧‧‧天線
92‧‧‧天線
A1‧‧‧天花板
CN1‧‧‧連接器
CN2‧‧‧連接器
CN3‧‧‧連接器
CN4‧‧‧連接器
CN5‧‧‧連接器
CN6‧‧‧連接器
CN7‧‧‧連接器
CN8‧‧‧連接器
D‧‧‧信號線
H1‧‧‧高度
H2‧‧‧高度
H3‧‧‧高度
S1‧‧‧面
S11‧‧‧面
S12‧‧‧面
S2‧‧‧面
Vs‧‧‧電力線
圖1係顯示適用第1實施形態之通訊裝置之火災報警系統之例的圖。
圖2係感知器之側視圖。
圖3係自底座部拆離機座部後之感知器之側視圖。
圖4係說明對感知器安裝第1實施形態之通訊裝置之圖1。
圖5係說明對感知器安裝第1實施形態之通訊裝置之圖2。
圖6係第1實施形態之通訊裝置安裝至感知器後之俯視圖。
圖7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通訊裝置與感知器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圖。
圖8係顯示通訊裝置及感知器之功能區塊例之圖。
圖9係顯示通訊裝置之天線之例的圖。
圖10係顯示通訊裝置之另一天線例的圖。
圖11係顯示通訊裝置之另一天線例的圖。
圖12係顯示通訊裝置之另一天線例的圖。
圖13係顯示行動終端之功能區塊例之圖。
圖14係說明位置資訊之圖。
圖15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通訊裝置之功能區塊例之圖。
圖16係顯示與第2實施形態之通訊裝置進行通訊之行動終端之功能區塊例之圖。
圖17係第3實施形態之試驗裝置之概略外觀圖。
圖18係說明通訊裝置之天線之圖。
圖19係顯示安裝有通訊裝置之感知器與試驗裝置之概略剖面之圖。
以下,參照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
[第1實施形態]
圖1係顯示適用第1實施形態之通訊裝置之火災報警系統之例的圖。如圖1所示,火災報警系統具有:感知器1a~1c、感知器2a~2c、感知器3a~3c、發送機4~6、及控制裝置7。火災報警系統例如設置於購物中心等商業設施或辦公大樓等。
感知器1a~1c、感知器2a~2c及感知器3a~3c設置於建築物之室 內。例如,感知器1a~1c、感知器2a~2c及感知器3a~3c設置於商業設施各層之各房間之天花板等。具體而言,感知器1a~1c設置於商業設施1層之1個或複數個店鋪內;感知器2a~2c設置於商業設施2層之1個或複數個店鋪內;感知器3a~3c設置於商業設施3層之1個或複數個店鋪內。
感知器1a~1c、感知器2a~2c及感知器3a~3c感知建築物內發生之火災。感知器1a~1c、感知器2a~2c及感知器3a~3c例如為熱感知器、煙感知器或火焰感知器等。
若由感知器1a~1c、感知器2a~2c及感知器3a~3c感知到火災,則發送機4~6會對圖1中未圖示出之聲音裝置發送感知信號。聲音裝置例如設置於建築物各層之各房間,利用聲音通知火災之發生。
控制裝置7可與感知器1a~1c、感知器2a~2c、感知器3a~3c、發送機4~6及聲音裝置進行通訊,並統一控制火災警報系統全體之動作。例如,控制裝置7可將火災警報系統之動作模式切換為試驗模式(測試感知器等是否正常工作之模式)或普通模式(感知火災之模式)。此外,若由感知器1a~1c、感知器2a~2c及感知器3a~3c感知到火災時,控制裝置7判斷建築物之何處發生火災。
另,火災報警系統並非限定於圖1之構成。例如,感知器、發送機及控制裝置之數量並非限定於圖1。再者,感知器1a~1c、感知器2a~2c及感知器3a~3c亦可不經由發送機4~6而直接對聲音裝置發出感知到火災之通知。
圖2係感知器之側視圖。圖2中雖顯示感測器1a之側面圖,但其他感知器1b、1c、感知器2a~2c及感知器3a~3c亦具有相同之構成,故省略其說明。圖2亦示出建築物之天花板A1。
如圖2所示,感知器1a具有底座部11與機座部12。底座部11安裝於天花板A1。
機座部12安裝於底座部11。機座部12具有用於感知火災之感測器。例如,機座部12具有感知熱之感測器、感知煙之感測器或感知火焰之感測器。
圖3係自底座部拆離機座部後之感知器之側視圖。對圖3中與圖2相同者附加相同之符號而省略其說明。
如圖3所示,底座部11具有面S1。機座部12具有面S2。底座部11與機座部12可藉由面S1與面S2拆解組裝。即,感知器1a中,可分開底座部11與機座部12,或可將分開之底座部11與機座部12組裝為一體。
另,感知器1a大多為例如無需使用螺絲起子或扳手等工具即可空手自底座部11取下機座部12之構造。
圖4係說明對感知器安裝第1實施形態之通訊裝置之圖一。圖4示出分開底座部11與機座部12後之狀態之感知器1a與通訊裝置20之框體21之側面。對圖4中與圖3相同者附加相同之符號而省略其說明。
圖4所示之通訊裝置20具有具備面S11與面S12之框體21。框體21之面S11可與底座部11之安裝有機座部12之面S1拆解組裝。框體21之面S12可與機座部12之安裝有底座部11之面S2拆解組裝。即,通訊裝置20夾持於感知器1a之底座部11與機座部12之間,並可相對於感測器1a拆解組裝。通訊裝置20之框體21例如由ABS樹脂等形成。
此處,如以下所說明般,安裝於感知器1a之通訊裝置20之框體21內設通訊部,以對位於建築物內之樓層中使用者之行動終端提供位置資訊。例如,通訊裝置20將安裝有框體21之感知器1a之緯度、經度及高度之資訊發送至行動終端。
藉此,擁有(或持有)行動終端之使用者藉由以行動終端接收自建築物內之通訊裝置20發送之位置資訊,可了解自身位於建築物之何層何處。例如,擁有行動終端之使用者可了解自身位於商業設施何層之何店鋪。
通訊裝置20可容易地構建此類室內位置資訊提供服務。原因在於,例如商業設施或辦公大樓等建築物內一般設置有複數個感知器,而通訊裝置20可安裝於上述感知器。
圖5係說明對感知器安裝第1實施形態之通訊裝置之圖二。圖5示出感知器1a與通訊裝置20之框體21之側面。對圖5中與圖4相同者附加相同之符號而省略其說明。
如圖5所示,通訊裝置20之框體21夾持於感知器1a之底座部11與機座部12之間,可對感知器1a進行安裝。此外,如圖4所示,通訊裝置20之框體21可自感知器1a取下。
另,底座部11之高度H1例如為15mm。通訊裝置20之框體21之高度H2例如為30mm。機座部12之高度H3例如為30mm。
圖6係第1實施形態之通訊裝置安裝至感知器後之俯視圖。對圖6中與圖5相同者附加相同之符號而省略其說明。
如圖6所示,若自上方觀察時,感知器1a之底座部11及機座部12與通訊裝置20之框體21具有圓形形狀。即,底座部11、機座部12及框體21具有圓柱形狀。如圖6所示,底座部11、機座部12及框體21係以在圓柱形上之中心一致之方式分別嵌合。
另,底座部11之直徑D1例如為100mm。機座部12之直徑D2例如為80mm。框體21之直徑D3例如為90mm。
圖7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通訊裝置與感知器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圖。對圖7中與圖4相同者附加相同之符號而省略其說明。另,相對於圖4,圖7中將感知器1a及通訊裝置20之框體21之形狀加以簡略化。
如圖7所示,於天花板A1敷設有對感知器1a之機座部12與通訊裝置20供電之電力線Vs。此外,於天花板A1敷設有用於供控制裝置7與感知器1a之機座部12收發信號之信號線D。
另,通訊裝置20利用供給至設置於建築物之感知器1a之機座部12 之電力。即,通訊裝置20僅藉由夾裝於感知器1a之底座部11與機座部12之間即可接收來自建築物之供電,而無需自建築物另行敷設電力線。
底座部11中,供機座部12或通訊裝置20之框體21拆解組裝之面S1具有嵌合部11a、11b。嵌合部11a、11b例如具有插口式鉤狀形狀。
自底座部11之面S1伸出(露出)敷設於天花板A1之電力線Vs。於自面S1伸出之電力線Vs之前端安裝有連接器CN1。
自底座部11之面S1伸出(露出)敷設於天花板A1之信號線D。於自面S1伸出之信號線D之前端安裝有連接器CN2。
通訊裝置20之框體21之面S11例如具有與機座部12之面S2相同之構造。藉此,通訊裝置20之框體21之面S11可相對於可與機座部12之面S2拆解組裝之底座部11之面S11拆解組裝。
通訊裝置20之框體21中,面S11具有嵌合部21a、21b。嵌合部21a、21b與底座部11之嵌合部11a、11b呈嵌合之姿。嵌合部21a、21b例如具有插口式鉤狀形狀。
自通訊裝置20之框體21之面S11伸出用於接收電力之電力線Vs。於自面S11伸出之電力線Vs之前端安裝有連接器CN3。該連接器CN3與自底座部11之面S1伸出之連接器CN1呈嵌合之姿。
自通訊裝置20之框體21之面S11伸出用於收發信號之信號線D。於自面S11伸出之信號線D之前端安裝有連接器CN4。該連接器CN4與自底座部11之面S1伸出之連接器CN2呈嵌合之姿。
通訊裝置20之框體21之面S12例如具有與底座部11之面S1相同之構造。藉此,通訊裝置20之框體21之面S12可相對於可與底座部11之面S1拆解組裝之機座部12之面S2拆解組裝。
通訊裝置20之框體21中,面S12具有嵌合部21c、21d。嵌合部21c、21d例如具有插口式鉤狀形狀。
自通訊裝置20之框體21之面S12伸出用於將由連機器CN3所接收之電力供給至機座部12之電力線Vs。於自面S12伸出之電力線Vs之前端安裝有連接器CN5。藉此,通訊裝置20之框體21經由底座部11接收自建築物供給之電力,而可對機座部12供電。
自通訊裝置20之框體21之面S12伸出用於收發信號之信號線D。自面S12伸出之信號線D與自面S11伸出之信號線D連接。藉此,通訊裝置20之框體21可起到在控制裝置7與機座部12之間收發之信號之橋樑作用。於自面S12伸出之信號線D之前端安裝有連接器CN6。
機座部12中,於供底座部11或通訊裝置20之框體21拆解組裝之面S2具有嵌合部12a、12b。嵌合部12a、12b與底座部11之嵌合部11a、11b呈嵌合之姿。此外,嵌合部12a、12b與通訊裝置20之框體21之嵌合部21c、21d呈嵌合之姿。嵌合部12a、12b例如具有插口式鉤狀形狀。
自機座部12之面S2伸出用於接收電力之電力線Vs。於自面S2伸出之電力線Vs之前端安裝有連接器CN7。該連接器CN7與自底座部11之面S1伸出之連接器CN1呈嵌合之姿。此外,連接器CN7與自通訊裝置20之框體21之面S12伸出之連接器CN5呈嵌合之勢。藉此,機座部12可自底座部11接收電力,並可自通訊裝置20接收電力。
自機座部12之面S2伸出用於收發信號之信號線D。於自面S2伸出之信號線D之前端安裝有連接器CN8。該連接器CN8與自底座部11之面S1伸出之連接器CN2呈嵌合之勢。此外,連接器CN8與自通訊裝置20之框體21之面S12伸出之連接器CN6呈嵌合之勢。藉此,機座部12可經由底座部11與控制裝置7通訊,且可經由通訊裝置20之框體21與底座部11及控制裝置7通訊。
另,圖7所示之嵌合部之形狀並非限定於鉤狀之形狀。若可實現底座部11與機座部12、及通訊裝置20之框體21與感知器1a之底座部11 及機座部12之拆解組裝,則嵌合部可為任意之形狀。
再者,雖設為自底座部11之面S1、機座部12之面S2及通訊裝置20之框體21之面S11、S12伸出電力線Vs及信號線D,但並非限定於此。例如,電力線Vs及信號線D亦可不自底座部11之面S1、機座部12之面S2及通訊裝置20之框體21之面S11、S12伸出,而係由連接器CN1~CN8固定於各面S1、S2、S11、S12。此外,底座部11、機座部12及通訊裝置20之框體21之間之電力線Vs及信號線D之連接並非限定於連接器。若可實現電力線Vs及信號線D在底座部11、機座部12及通訊裝置20間之連接,則可為任意形態。
圖8係顯示通訊裝置及感知器之功能區塊例之圖。對圖8中與圖7相同者附加相同之符號而省略其說明。
如圖8所示,通訊裝置20之框體21具有通訊部31、控制部32、及電池部33。對通訊部31、控制部32及電池部33經由電力線Vs供給有自建築物供給之電力。
通訊部31對位於建築物內之使用者之行動終端提供位置資訊。例如,通訊部31將緯度、經度及高度之位置資訊發送至建築物內之行動終端。
通訊部31所發送之緯度及經度係設置於建築物之感知器1a之緯度及經度。而通訊部31所發送之高度係設置有感知器1a之樓層高度。藉此,接收到自通訊部31發送之位置資訊之行動終端例如可將使用者位於建築物何層何位置顯示於顯示器。另,通訊部31所發送之緯度、經度及高度例如可於通訊裝置20安裝於感知器1a之前,提前登錄於通訊部31內之記憶部。
通訊部31例如遵循IMES(Indoor Messaging System:室內精確定位系統)之通訊規格對行動終端發送位置資訊。藉此,若行動終端搭載有與IMES匹配之GPS接收機,則無需另外追加硬體即可接收位置 資訊。再者,若行動終端安裝有基於GPS信號顯示當前位置之應用程式,則可利用該應用程式,基於自IMES發送之位置資訊,將當前位置顯示於顯示器。通訊部31例如可藉由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專用積體電路)或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場可程式閘陣列)等實現其功能。
控制部32統一控制通訊裝置20全體之動作。例如,控制部32控制通訊部31,或控制電池部33。控制部32例如可藉由執行用於實現通訊裝置20之功能之程式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器)、記憶有程式之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暫時記憶程式之一部分或暫時記憶運算資料之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等實現其功能。
電池部33係於來自電力線Vs之供電被切斷時(中斷時),在控制部32之控制下,對通訊部31、控制部32及機座部12供電。藉此,即使來自電力線Vs之供電被切斷,通訊裝置20及機座部12仍可動作。
電池部33例如可藉由鋰離子電池、鋰聚合物電池或鉛蓄電池等二次電池實現其功能。此外,電池部33亦可藉由硬幣電池等一次電池實現其功能。一次電池之情形時,自電力線Vs供給之電力並不供給電池部33。
另,通訊部31、控制部32及電池部33亦可不連接於電力線Vs。即,亦可並非自建築物,而係自框體21所具有之電池部33對通訊部31及控制部32供電。
感知器1a之機座部12具有感測部41與控制部42。感測部41感知建築物之火災。感測部41例如藉由感知熱之感測器、感知煙之感測器或感知火焰之感測器實現其功能。
控制部42統一控制機座部12全體之動作。例如,若感測部41感知到火災,則控制部42經由信號線D對發送機4~6或控制裝置7發出火 災發生通知。此外,控制部42在控制裝置7之控制下,將動作模式切換為試驗模式或普通模式。控制部42例如可藉由執行用於實現機座部12之功能之程式的CPU、記憶有程式之ROM、暫時記憶程式之一部分或暫時記憶運算資料之RAM等實現其功能。
圖9係顯示通訊裝置之天線之例的圖。如圖9所示,通訊裝置20之框體21具有模組基板51、天線端子52、及天線53。
模組基板51內設於框體21。於模組基板51安裝有用於實現以圖8說明之功能之零件。模組基板51例如由FR4等之印刷基板形成。
天線端子52安裝於模組基板51。天線端子52與天線53連接。天線端子52例如為U-FL連接器、W-FL連接器等面安裝用之小型同軸連接器。此外,天線端子52例如亦可為SMA(Sub Miniature Type A)連接器或N型連接器。
天線53係沿著框體21內側之圓柱側面固定。天線53亦可安裝於模組基板51上。
圖10係顯示通訊裝置之另一天線例之圖。對圖10中與圖9相同者附加相同之符號而省略其說明。另,圖10所示之模組基板51相對於圖9所示之模組基板51而言係於相反側之面安裝有零件。
圖10所示之天線54係微波傳輸帶天線。天線54例如由模組基板51上之銅箔圖案形成。天線54形成於與安裝有模組基板51之零件之面為相反側之面。
圖11及圖12係顯示通訊裝置之另一天線例之圖。圖11顯示通訊裝置20之框體21安裝至感測器1a後之側視圖,圖12顯示圖11之框體21之俯視圖。
如圖11及圖12所示,框體21中於圓柱側面之外側形成有中空之環55。於中空之環55之內部收納有天線56。天線56連接於安裝於模組基板51之天線端子57。
另,天線並非限定於以圖9至圖12所說明者,例如,其亦可為線狀天線、平面天線、及立體形狀天線等。
圖13係顯示行動終端之功能區塊例之圖。如圖13所示,行動終端60具有通訊部61與控制部62。行動終端60例如為行動電話、智慧電話或平板終端等。
通訊部61接收自通訊裝置20發送之位置資訊。例如,通訊部61遵循IMES之通訊規格而接收自通訊裝置20發送之位置資訊。通訊部31例如可由ASIC或FPGA等實現其功能。
控制部62基於由通訊部61接收到之位置資訊,將當前位置顯示於顯示器。如上述中已然說明般,自通訊裝置20發送遵循IMES通訊規格之位置資訊之情形時,若控制部62安裝有基於GPS信號顯示當前位置之應用程式,則可利用該應用程式顯示當前位置。控制部32例如可藉由執行用於實現通訊裝置20之功能之程式的CPU、記憶有程式之ROM、暫時記憶程式之一部分或暫時記憶運算資料之RAM等實現其功能。
圖14係說明位置資訊之圖。圖14中示出安裝有通訊裝置20之感知器1a、安裝於感知器1a之通訊裝置20之通訊區域A11、及行動終端60。此外,圖14中尚示出安裝有通訊裝置20之感知器1b、安裝於感知器1b之通訊裝置20之通訊區域A12(僅示出一部分)。
對安裝於感知器1a之通訊裝置20事先登錄有感知器1a之緯度、經度及高度。對安裝於感知器1b之通訊裝置20事先登錄有感知器1b之緯度、經度及高度。
若使用者進入感知器1a之通訊區域A11,則行動終端60接收自安裝於感知器1a之通訊裝置20發送之位置資訊。該情形時,在行動終端60之顯示器上,基於感知器1a之緯度、經度及高度而將行動終端60之當前位置顯示在地圖上。
若使用者進入感知器1b之通訊區域A12,則行動終端60接收自安裝於感知器1b之通訊裝置20發送之位置資訊。該情形時,在行動終端60之顯示器上,基於感知器1a之緯度、經度及高度而將行動終端60之當前位置顯示在地圖上。
如此,通訊裝置20之框體21具有:面S11,其可與包括底座部11、及具備安裝於底座部11之感測器之機座部12之感知器1a中,底座部11之安裝有機座部12之面S1拆解組裝;及面S12,其可與機座部12之安裝有底座部11之面S2拆解組裝。又,框體21內設有對行動終端60發送位置資訊之通訊部31。藉此,室內位置資訊提供服務可藉由對感知器1a安裝通訊裝置20而容易地構建。並可低成本構建室內位置資訊提供服務。
再者,自防火觀點而言,於大型商業設施或辦公大樓等設置有複數個感知器1a。將通訊裝置20例如直接安裝於此類已事先安裝於建築物之感知器1a即可,由此可容易地構建室內位置資訊提供服務。
再者,在商業設施等內,例如購物者可利用行動終端60了解自身位於何層之何店鋪。
再者,若消防隊在滅火期間使用行動終端60,則可了解自身位於建築物之何位置。
再者,若通訊裝置20之通訊部31例如遵循IMES發送位置資訊,而行動終端60若搭載有基於與IMES匹配之GPS接收機及GPS信號,將位置資訊顯示於顯示器之應用程式,則無需另外搭載硬體及應用程式即可於顯示器顯示位置資訊。
再者,通訊裝置20之框體21可經由連接器CN3接收自感知器1a之底座部11供給至機座部12之來自建築物之電力,並經由連接器CN5將所接收到之電力供給至機座部12。又,由連接器CN3接收到之電力供給至通訊部31、控制部32及電池部33。藉此,無需自建築物另行敷設 電力線即可使通訊裝置20發送位置資訊,從而可容易地構建位置資訊提供服務。
再者,即使來自建築物之電源被切斷,通訊裝置20之電池部33仍可對通訊部31、控制部32及機座部12供電。藉此,即使停電或火災導致供電中斷,通訊裝置20仍可繼續提供位置資訊,而感知器1a仍可感知火災。
另,上述中,雖設為將感知器1a之緯度、經度及高度提前登錄至通訊部31,但亦可將感知器1a之緯度、經度及高度自控制裝置7等之外部裝置登錄至通訊部31。例如,在圖8所示之框體21之內部,使信號線D連接於控制部32。藉此,控制部32例如可自控制裝置7接收感知器1a之緯度、經度及高度,並將接收到之感知器1a之緯度、經度及高度登錄至通訊部31。此外,藉由使信號線D連接於控制部32,亦可自控制裝置7等之外部裝置對通訊裝置20進行各種控制。
再者,上述中,雖設為通訊部31發送感知器1a之位置資訊,但亦可由行動終端60發送用於測定當前位置之測位信號。該情形時,行動終端60可藉由基於自通訊部31發送之測位信號測定RSS(Received Signal Strength:接收信號強度)而可測定當前位置(RSS方式)。或者,行動終端60可利用自複數個通訊部31發送之測位信號之到達時間(TOA:Time of Arrival),測定當前位置(TOA方式)。再者,行動終端60亦可根據自複數個通訊部31發送之測位信號之到達時間之差(TDOA:Time Differential of Arrive)測定當前位置(TDOA方式)。另,行動終端60可基於自複數個通訊部31發送之測位信號之到達方向(Angle of Arrival:波達角),測定當前位置(AOA方式)。亦或者,通訊部31亦可利用指紋法,或使用照相機之特徵點抽出等環境分析進行測位,亦可利用使用無源電子標籤(passive tag)讀取等之Range-free之Proximity法。
再者,上述中雖舉IMES之例作為通訊部31之通訊方式,但亦可利用UWB(Ultra Wide Band:超寬帶)等無線測位系統。此外,通訊部31亦可利用Wi-Fi(註冊商標)、Bluetooth(註冊商標)、ZigBee(註冊商標)、特定小電力無線等無線資料通訊。
再者,通訊部31除電波外,亦可利用可視光、紅外線、聲波等通訊媒體發送位置資訊或測位信號。
再者,通訊部31亦可僅發送感知器1a之緯度及經度。例如,於建築物之1層設置有感知器1a,或僅於1樓設置有感知器1a之情形時,通訊部31亦可僅發送高度。
[第2實施形態]
第2實施形態中,通訊裝置具備2個通訊部。一通訊部發送位置資訊,另一通訊部利用無線與行動終端進行資料通訊。
圖15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通訊裝置之功能區塊例之圖。對圖15中與圖8相同者附加相同之符號而省略其說明。
如圖15所示,通訊裝置20之框體21具有通訊部71。與其他部分同樣地自電力線Vs對通訊部71供電。
通訊部71與行動終端進行資料通訊。通訊部71例如利用Bluetooth,或使用13.56MHz頻帶之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離無線通訊)等無線資料通訊進行資料通訊。通訊部31例如可藉由ASIC或FPGA等實現其功能。
與通訊部71進行無線通訊之行動終端例如由將通訊裝置20安裝於感知器1a之設置者等予以操作。通訊部71例如自由設置者操作之行動終端接收登錄於通訊部31之位置資訊。
即,通訊部71自行動終端接收安裝有通訊裝置20之框體21之感知器1a之緯度、經度及高度之位置資訊。由通訊部71接收到之位置資訊例如被傳送至控制部32,並由控制部32登錄至通訊部31。
另,通訊部71亦可自由設置者操作之行動終端接收控制信號。例如,通訊部71自行動終端接收將通訊裝置20之動作模式切換為試驗模式或普通模式之控制信號。控制部32根據通訊部71接收到之控制信號切換通訊裝置20之動作模式。
圖16係顯示與第2實施形態之通訊裝置進行通訊之行動終端之功能區塊例之圖。對圖16中與圖13相同者附加相同之符號而省略其說明。
如圖16所示,行動終端60具有通訊部72。通訊部72與圖15所示之通訊裝置20之通訊部71進行資料通訊。通訊部72例如利用Bluetooth,或使用13.56MHz頻帶之NFC等無線資料通訊進行資料通訊。通訊部72例如可藉由ASIC或FPGA等實現其功能。
如上所述,圖16所示之行動終端60係由通訊裝置20之設置者等進行操作。設置者藉由操作行動終端60而對通訊裝置20之通訊部31登錄位置資訊,或切換通訊裝置20之動作模式,從而可控制通訊裝置20。
如此地,通訊裝置20之通訊部71與行動終端60進行資料通訊。藉此,設置者可利用行動終端60對通訊裝置20之通訊部31登錄位置資訊,或控制通訊裝置20。
另,上述中所說明之通訊部71例如可與通訊部31共同由1個ASIC或FPGA等實現其功能。此外,通訊部72例如可與通訊部61共同由1個ASIC或FPGA等實現其功能。
[第3實施形態]
第3實施形態中對通訊裝置及測試感知器之試驗裝置進行說明。
圖17係第3實施形態之試驗裝置之概略外觀圖。如圖17所示,試驗裝置80具有:殼體部81、桿部82、及保持部83。
殼體部81具有覆蓋安裝有通訊裝置20之感知器1a之形狀。例如, 殼體部81具有U字狀之形狀。此外,如後述,殼體部81具有用於與通訊裝置20進行無線通訊之天線(圖17中所示之虛線部分)。
桿部82例如具有圓柱狀之形狀,其一端與殼體部81之底部連接。再者,桿部82之另一端與保持部83連接。
保持部83其內部具有用於測試感知器1a及通訊裝置20之測定器(圖17中未圖示)。測定器經由敷設於桿部82內之信號線而與殼體部81之天線連接,由此可與通訊裝置20進行無線通訊。此處,作為一例,信號線係與殼體部81之天線連接並傳達高頻信號之同軸電纜、平行二線、波導管。再者,作為另一例,信號線係與安裝於殼體部81之通訊IC(圖17中未圖示)之IO端口連接之RS-232C、USB電纜。
再者,保持部83具有操作面板(圖17中未圖示)。保持部83之測定器根據操作面板之操作,自殼體部81之內部產生熱或煙。再者,保持部83之測定器將與操作面板之操作對應之信號經由殼體部81之天線發送至通訊裝置20之通訊部31或通訊部71。另,保持部83之測定器經由殼體部81之天線接收自通訊裝置20之通訊部31或通訊部71發送之信號。
測試感知器1a及通訊裝置20之測試者對保持部83之操作面板進行操作,以測試感知器1a及通訊裝置20。例如,測試者持著保持部83將其安裝於天花板A1。用殼體部81覆蓋安裝有通訊裝置20之感知器1a。接著,測試者對保持部83之操作面板進行操作,使殼體部81產生熱或煙,藉以測試感知器1a之感測器是否存在異常。隨後,測試者對保持部83之操作面板進行操作,對通訊裝置20進行測試,測試是否自通訊裝置20準確輸出位置資訊等。另,進行感知器1a及通訊裝置20之測試時,例如,利用控制裝置7使感知器1a及通訊裝置20之動作模式成為測試模式後再進行測試。
圖18係說明通訊裝置之天線之圖。對圖18中與圖6相同者附加相 同之符號而省略其說明。
圖18中示出內設於通訊裝置20之框體21之天線91。天線91具有圓形狀,其沿著框體21之圓周而設。通訊裝置20可經由天線91與試驗裝置80進行無線通訊。
天線91例如為NFC用HF(High Frequency:高頻)帶天線。天線91例如係由線狀導體製成之連接器。另,通訊裝置20與試驗裝置80之無線通訊亦可採用利用NFC以外之近旁場耦合之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無線射頻識別)協定。
圖19係顯示試驗裝置之殼體部之概略剖面之圖。圖19中亦示出感知器1a與通訊裝置20之框體21之概略剖面。對圖19中與圖5、圖17及圖18相同者附加相同之符號,而省略其說明。
如圖19所示,試驗裝置80之殼體部81其開口側附近具有天線92。天線92例如具有圓形狀,且以用殼體部81覆蓋安裝有通訊裝置20之感知器1a後,與設置於通訊裝置20之框體21之天線91在同一平面上形成同心圓之方式,形成於殼體部81之開口側。
天線92例如為NFC用HF帶天線。天線92例如係由線狀導體製成之連接器。另,通訊裝置20與試驗裝置80之無線通訊亦可採用利用NFC以外之近旁場耦合之RFID協定。
如此,於用殼體部81覆蓋安裝有利用無線通訊對行動終端60提供位置資訊之通訊裝置20之感測器1a後,試驗裝置80之測定器與通訊裝置20之通訊部31或通訊部72進行無線通訊。藉此,試驗裝置80可對通訊裝置20進行測試。再者,試驗裝置80之測定器亦可藉由產生熱或煙而測試感知器1a。
另,亦可使用個人電腦或頻譜分析器等通用裝置取代保持部83之測定器。
上述各實施形態中,感知器1a、通訊裝置20及行動終端60之功能 構成係為易於理解其等之構成,根據主要處理內容對其分類而所得者。並非以構成要素之分類方法或名稱來限定本案發明。感知器1a、通訊裝置20及行動終端60之構成亦可根據處理內容而進而劃分為多個構成要素。再者,亦可以一個構成要素進而執行多種處理之方式予以分類。此外,各構成要素之處理可由1個硬體執行,亦可由複數個硬體執行。
以上,雖已利用實施形態對本發明予以說明,但本發明之技術範圍並非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所揭示之範圍。顯然,對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可對上述實施形態施以各種變更或改良。再者,自專利請求範圍之揭示可明瞭,即使對上述實施形態加以上述變更或改良而得之形態,仍包含在本發明之技術範圍內。此外,亦可組合各實施形態。
1a‧‧‧感知器
11‧‧‧底座部
12‧‧‧機座部
20‧‧‧通訊裝置
21‧‧‧框體
S1‧‧‧面
S2‧‧‧面
S11‧‧‧面
S12‧‧‧面
A1‧‧‧天花板

Claims (8)

  1. 一種通訊裝置,其特徵在於包含框體,其具有第1面,其可與包括底座部、與安裝於上述底座部且具備感測器之機座部之感知器中,上述底座部之安裝上述機座部之面進行拆解組裝;及第2面,其可與上述機座部之安裝上述底座部之面進行拆解組裝;及通訊部,其內設於上述框體,並利用無線通訊對行動終端提供位置資訊;上述通訊部對上述行動終端發送測位信號。
  2. 如請求項1之通訊裝置,其中上述第1面安裝於安裝於建築物之上述感知器之上述底座部。
  3. 如請求項1之通訊裝置,其中上述通訊部對上述行動終端發送安裝於建築物之上述感知器之緯度及經度。
  4. 如請求項1之通訊裝置,其中上述通訊部基於IMES(Indoor Messaging System)對上述行動終端發送上述位置資訊。
  5. 如請求項1之通訊裝置,其中上述框體具有受電部,其接收自建築物經由上述底座部供給至上述機座部之電力;及送電部,其將上述受電部所接收之電力供給至上述機座部;且上述通訊部利用上述受電部所接收之電力與上述行動終端進行無線通訊。
  6. 如請求項5之通訊裝置,其中上述框體具有電池部,其蓄積由上述受電部接收到之電力; 且上述蓄電部係於來自上述建築物之供電被切斷時,對上述通訊部與上述機座部供電。
  7. 如請求項1之通訊裝置,其中該通訊裝置進而具有資料通訊部,其自行動終端接收登錄於上述通訊部之安裝有該通訊裝置之上述感知器之上述位置資訊。
  8. 一種試驗裝置,其包含殼體部;及第2通訊部,其係於用上述殼體部覆蓋具有利用無線通訊對行動終端提供位置資訊之第1通訊部之感知器後,與上述第1通訊部進行無線通訊。
TW103142500A 2014-03-27 2014-12-05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test device TWI5742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4/058964 WO2015145684A1 (ja) 2014-03-27 2014-03-27 通信装置および試験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7528A TW201537528A (zh) 2015-10-01
TWI574235B true TWI574235B (zh) 2017-03-11

Family

ID=54194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42500A TWI574235B (zh) 2014-03-27 2014-12-05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test device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298526B2 (zh)
TW (1) TWI574235B (zh)
WO (1) WO201514568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83931B (zh) * 2007-07-25 2015-05-11 Sumitomo Chemical Co 雙酚單酯系安定化劑組成物、熱可塑性聚合物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熱可塑性聚合物成形物及熱可塑性聚合物之安定化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52642B2 (ja) * 2015-11-30 2020-09-09 ニッタン株式会社 火災感知器
JP6680630B2 (ja) * 2016-06-22 2020-04-15 ニッタン株式会社 情報発信アダプタ
JP6722526B2 (ja) * 2016-06-30 2020-07-15 ニッタン株式会社 情報発信アダプタ
JP6722547B2 (ja) * 2016-08-30 2020-07-15 ニッタン株式会社 感知器試験器および感知器試験システム
JP6916935B2 (ja) * 2016-10-17 2021-08-11 ホーチキ株式会社 試験装置
JP6929039B2 (ja) * 2016-10-26 2021-09-01 ニッタン株式会社 情報発信機能付火災感知器
JP6861114B2 (ja) * 2017-07-13 2021-04-21 ニッタン株式会社 情報発信アダプタ
JP6829668B2 (ja) * 2017-07-27 2021-02-10 ニッタン株式会社 情報発信アダプタ
JP6861136B2 (ja) * 2017-09-26 2021-04-21 ニッタン株式会社 情報発信アダプタ
JP7029496B2 (ja) * 2020-08-04 2022-03-03 ホーチキ株式会社 試験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47827A (ja) * 2004-05-31 2005-12-15 Navitime Japan Co Ltd 位置情報送信ユニットおよび位置情報提供システム
JP2006053598A (ja) * 2004-08-09 2006-02-23 Hochiki Corp 警報装置
JP2010034836A (ja) * 2008-07-29 2010-02-12 Gnss Technologies Inc 位置情報提供システム、位置情報提供装置および屋内送信機
JP2012008633A (ja) * 2010-06-22 2012-01-12 Hochiki Corp 警報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61269A1 (ja) * 2011-05-26 2012-11-29 Kawabe Karl Kazushige 救助信号発信装置、救助端末、及び、救助管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47827A (ja) * 2004-05-31 2005-12-15 Navitime Japan Co Ltd 位置情報送信ユニットおよび位置情報提供システム
JP2006053598A (ja) * 2004-08-09 2006-02-23 Hochiki Corp 警報装置
JP2010034836A (ja) * 2008-07-29 2010-02-12 Gnss Technologies Inc 位置情報提供システム、位置情報提供装置および屋内送信機
JP2012008633A (ja) * 2010-06-22 2012-01-12 Hochiki Corp 警報システ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83931B (zh) * 2007-07-25 2015-05-11 Sumitomo Chemical Co 雙酚單酯系安定化劑組成物、熱可塑性聚合物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熱可塑性聚合物成形物及熱可塑性聚合物之安定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7528A (zh) 2015-10-01
JPWO2015145684A1 (ja) 2017-04-13
JP6298526B2 (ja) 2018-03-20
WO2015145684A1 (ja) 2015-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4235B (zh)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test device
US20150078574A1 (en) Headset having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loss prevention function and headset system having loss prevention function
KR102371212B1 (ko)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지오펜스 관리 방법
US20190311595A1 (en) Hazardous condition detector with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CA2907370A1 (en) Proximity sensing device control architecture and data communication protocol
US10089846B2 (en) Monitoring device
TW200903392A (en) Mobile emergency device for emergency personnel
US11009420B2 (en) Measuring device
KR101726420B1 (ko) 비컨을 이용한 결제장치 및 방법
WO2005093549A1 (ja) 防爆型端末装置
US11226215B2 (en) Modular field device kit and method of assembly
KR20130026562A (ko) 갱도 모니터링 시스템, 갱도 모니터링을 위한 휴대형 단말기, 갱도 모니터링을 위한 헤드셋, 갱도 모니터링을 위한 센서 시스템 및 갱도 모니터링 방법
CN104994468A (zh) 一种定位方法及电子设备
KR101409824B1 (ko) 블루투스 통신 기반 위급 상황 관리 시스템
US10440541B2 (en) Beacon having multiple communication interfaces
KR20190080287A (ko) 고정용비콘을 이용한 보호대상자 위치정보 제공시스템 및 방법
JP6406995B2 (ja) 無線テレメータ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KR101363542B1 (ko) 주변환경 음성안내장치
JP2014070897A (ja) 屋内装置及び測位方法
US20190235045A1 (en) Antenna, wireless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position measurement system
KR20150077278A (ko) 공기압 검출장치 및 그것을 구비한 공기압 감시장치
JP2018092242A (ja) ビーコン、及び、サーバ
JP2007142833A (ja) 遠隔監視装置
KR100959257B1 (ko) 재난 위치 계측을 위한 방위각 수집 시스템 및 수집 방법
EP4043837A1 (en) Sensor device, reducer, travel unit for crawler, fluid valve, fluid cylinder, fluid pump, fluid compressor, electric motor, electric actuator, structure, method in which sensor device is implemented, sensor system, and table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