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3866B - 液體洗淨劑 - Google Patents

液體洗淨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3866B
TWI573866B TW101115160A TW101115160A TWI573866B TW I573866 B TWI573866 B TW I573866B TW 101115160 A TW101115160 A TW 101115160A TW 101115160 A TW101115160 A TW 101115160A TW I573866 B TWI573866 B TW I57386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liquid detergent
mass
foaming
wash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151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00522A (zh
Inventor
梅澤晉
淺野穗高
相木雄二郎
Original Assignee
獅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7072427&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TWI573866(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獅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獅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3005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005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38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386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1ANIMAL OR VEGETABLE OILS, FATS, FATTY SUBSTANCES OR WAXES; FATTY ACIDS THEREFROM; DETERGENTS; CANDLES
    • C11DDETERGENT COMPOSITIONS; USE OF SINGLE SUBSTANCES AS DETERGENTS; SOAP OR SOAP-MAKING; RESIN SOAPS; RECOVERY OF GLYCEROL
    • C11D1/00Detergent compositions based essentially on surface-active compounds; Use of these compounds as a detergent
    • C11D1/02Anionic compounds
    • C11D1/12Sulfonic acids or sulfuric acid esters; Salts thereof
    • C11D1/29Sulfates of polyoxyalkylene eth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1ANIMAL OR VEGETABLE OILS, FATS, FATTY SUBSTANCES OR WAXES; FATTY ACIDS THEREFROM; DETERGENTS; CANDLES
    • C11DDETERGENT COMPOSITIONS; USE OF SINGLE SUBSTANCES AS DETERGENTS; SOAP OR SOAP-MAKING; RESIN SOAPS; RECOVERY OF GLYCEROL
    • C11D1/00Detergent compositions based essentially on surface-active compounds; Use of these compounds as a detergent
    • C11D1/38Cationic compounds
    • C11D1/52Carboxylic amides, alkylolamides or imides or their condensation products with alkylene ox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1ANIMAL OR VEGETABLE OILS, FATS, FATTY SUBSTANCES OR WAXES; FATTY ACIDS THEREFROM; DETERGENTS; CANDLES
    • C11DDETERGENT COMPOSITIONS; USE OF SINGLE SUBSTANCES AS DETERGENTS; SOAP OR SOAP-MAKING; RESIN SOAPS; RECOVERY OF GLYCEROL
    • C11D1/00Detergent compositions based essentially on surface-active compounds; Use of these compounds as a detergent
    • C11D1/66Non-ion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1ANIMAL OR VEGETABLE OILS, FATS, FATTY SUBSTANCES OR WAXES; FATTY ACIDS THEREFROM; DETERGENTS; CANDLES
    • C11DDETERGENT COMPOSITIONS; USE OF SINGLE SUBSTANCES AS DETERGENTS; SOAP OR SOAP-MAKING; RESIN SOAPS; RECOVERY OF GLYCEROL
    • C11D1/00Detergent compositions based essentially on surface-active compounds; Use of these compounds as a detergent
    • C11D1/66Non-ionic compounds
    • C11D1/72Ethers of polyoxyalkylene glyco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1ANIMAL OR VEGETABLE OILS, FATS, FATTY SUBSTANCES OR WAXES; FATTY ACIDS THEREFROM; DETERGENTS; CANDLES
    • C11DDETERGENT COMPOSITIONS; USE OF SINGLE SUBSTANCES AS DETERGENTS; SOAP OR SOAP-MAKING; RESIN SOAPS; RECOVERY OF GLYCEROL
    • C11D1/00Detergent compositions based essentially on surface-active compounds; Use of these compounds as a detergent
    • C11D1/66Non-ionic compounds
    • C11D1/722Ethers of polyoxyalkylene glycols having mixed oxyalkylene groups; Polyalkoxylated fatty alcohols or polyalkoxylated alkylaryl alcohols with mixed oxyalkylele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1ANIMAL OR VEGETABLE OILS, FATS, FATTY SUBSTANCES OR WAXES; FATTY ACIDS THEREFROM; DETERGENTS; CANDLES
    • C11DDETERGENT COMPOSITIONS; USE OF SINGLE SUBSTANCES AS DETERGENTS; SOAP OR SOAP-MAKING; RESIN SOAPS; RECOVERY OF GLYCEROL
    • C11D1/00Detergent compositions based essentially on surface-active compounds; Use of these compounds as a detergent
    • C11D1/88Ampholytes; Electroneutral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1ANIMAL OR VEGETABLE OILS, FATS, FATTY SUBSTANCES OR WAXES; FATTY ACIDS THEREFROM; DETERGENTS; CANDLES
    • C11DDETERGENT COMPOSITIONS; USE OF SINGLE SUBSTANCES AS DETERGENTS; SOAP OR SOAP-MAKING; RESIN SOAPS; RECOVERY OF GLYCEROL
    • C11D1/00Detergent compositions based essentially on surface-active compounds; Use of these compounds as a detergent
    • C11D1/88Ampholytes; Electroneutral compounds
    • C11D1/94Mixtures with anionic, cationic or non-ion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1ANIMAL OR VEGETABLE OILS, FATS, FATTY SUBSTANCES OR WAXES; FATTY ACIDS THEREFROM; DETERGENTS; CANDLES
    • C11DDETERGENT COMPOSITIONS; USE OF SINGLE SUBSTANCES AS DETERGENTS; SOAP OR SOAP-MAKING; RESIN SOAPS; RECOVERY OF GLYCEROL
    • C11D17/00Detergent materials or soap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C11D17/08Liquid soap, e.g. for dispensers; capsul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1ANIMAL OR VEGETABLE OILS, FATS, FATTY SUBSTANCES OR WAXES; FATTY ACIDS THEREFROM; DETERGENTS; CANDLES
    • C11DDETERGENT COMPOSITIONS; USE OF SINGLE SUBSTANCES AS DETERGENTS; SOAP OR SOAP-MAKING; RESIN SOAPS; RECOVERY OF GLYCEROL
    • C11D3/00Other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of detergent compositions covered in group C11D1/00
    • C11D3/0005Other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effect
    • C11D3/0026Low foaming or foam regulating composition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Detergent Compositions (AREA)

Description

液體洗淨劑 發明領域
本發明關於一種液體洗淨劑。
本說明書根據2011年4月28日於日本申請專利之日本特願2011-102349號,以及2011年5月18日於日本申請專利之日本特願2011-111607號與日本特願2011-111458號主張優先權,在此引用其內容。
發明背景
食器類或調理用具等之洗淨,通常將廚房用液體洗淨劑加注於海綿而進行。廚房用液體洗淨劑中,要求對於附著食器類或調理用具等油污之高洗淨力、起泡及起泡性(泡量及起泡速度)。
為圖提高對油污之洗淨力、起泡及起泡性,廚房用液體洗淨劑中,向來適宜組合摻混有陰離子界面活性劑、非離子界面活性劑及兩性界面活性劑等發揮洗淨效果之成份。
例如提出一種液體洗淨劑,含有特定之聚氧伸乙基烷基醚硫酸酯鹽與氧化胺型界面活性劑(參考專利文獻1及2)。
又例如提出一種液體洗淨劑,含有特定之聚氧伸烷基烷基醚硫酸酯鹽、氧化胺型界面活性劑、增水溶劑、有機溶劑及2-乙基己基單甘油醚(參考專利文獻3)。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8-156589號公報
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2008-156590號公報
專利文獻3 日本特開2010-13579號公報
發明概要
但是,在使用海綿洗淨食器類等之間,食器類等表面由泡沫覆蓋,因此習知之液體洗淨劑難以於洗淨中確認污垢去除。
為此,若非於清洗後,將無法確認污垢自食器類等去除,而有當清洗後確認食器類等上殘存污垢時,必需再行洗淨之問題。若單純使用低起泡性之洗淨劑,將由於泡量不充分或起泡緩慢等理由,難以得到對於食器類等去除污垢之滿足感。
此外,當食器類或調理用具等於洗淨中泡量減少,或當洗淨附著多油量污垢之食器類等時,將於海綿新加注液體洗淨劑進行洗淨。
但是,當洗淨附著多油量污垢之食器類時,含有聚氧伸乙基烷基醚硫酸酯鹽與氧化胺型界面活性劑之習知液體洗淨劑,起泡性(泡量及起泡速度)為不充分。又,若將液體洗淨劑多量加注而增加使用量,則有清洗性(無黏滑性及消除泡沫)惡化之問題。特別是當加注於海綿之液體洗淨劑直接附著於食器類等時,將需要時間藉清洗使食器類等至無黏滑感,而耗費勞力。
又,含有聚氧伸烷基烷基醚硫酸酯鹽與氧化胺型界面 活性劑之液體洗淨劑,雖有優秀洗淨力與起泡性,但藉清洗至手部肌膚感覺不到界面活性劑影響造成之黏滑將需要時間,而有耗費勞力以及用水量增多之問題。特別是當多量加注液體洗淨劑於海綿而增加使用量時,該問題將更為顯著。
專利文獻3記載之發明中,藉摻混2-乙基己基單甘油醚,意圖減低食器類等洗淨時黏滑感,但其減低黏滑感效果不充分。
本發明係鑑於前述情形,以提供一種液體洗淨劑為課題,可維持起泡力,同時洗淨中即使食器類等被泡沫覆蓋,亦可實際感覺污垢去除。
又,本發明課題為提供一種液體洗淨劑,即使當洗淨附著多油量污垢之食器類等時,起泡性與清洗性雙方皆為優秀。
又,本發明課題為提供一種液體洗淨劑,具有優秀洗淨性能,且洗淨食器類等時可抑制手部肌膚之黏滑感。
汎用之直鏈醇乙氧基硫酸鹽與氧化胺型半極性界面活性劑或兩性界面活性劑之組合,雖可圖提昇洗淨力與起泡性,但洗淨中食器類等表面覆蓋泡沫,若非於洗淨後則無法確認污垢去除程度。對此,該界面活性劑之組合中,若為提高污垢去除性而將界面活性劑量增量,則清洗性(泡沫易消除及無黏滑感)將劣化,一方面,若為抑制洗淨中之泡量而減少界面活性劑量,則將有起泡緩慢等問題。
本發明者積極探討之結果,發現從一般不易形成締合狀態,適於低起泡性組成物用成份之支鏈狀化合物中選擇具有特定構造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此外之洗淨成份以預定摻混比率併用,藉而維持起泡力(易起泡性及泡量),同時即使洗淨中食器類等覆蓋泡沫,海綿與食器類等間摩擦感將變化,而可實際感覺污垢自食器類等去除,至完成本發明。
又,發明者發現從一般不易形成締合狀態,適於低起泡性組成物用成份之支鏈狀化合物中選擇具有特定構造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與非離子界面活性劑之組合,同時將該等以外之洗淨成份與該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以預定摻混比率併用,藉此解決前述課題,至完成本發明。
又,本發明者發現從一般不易形成締合狀態,適於低起泡性組成物用成份之支鏈狀化合物中選擇具有特定構造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將此外之洗淨成份與特定烷基甘油醚併用,藉此解決前述課題,而完成本發明。
即本發明液體洗淨劑之一態樣,其特徵在於含有下列一般式(a1)所示化合物(a)、與兩性界面活性劑及半極性界面活性劑之至少一方(b),且以(a)成份/(b)成份所示質量比為0.5~6。
[式中,x與y各自為1~7之整數,x+y=8。PO表示氧伸丙基,EO表示氧伸乙基。p表示PO之平均重複數,q表示EO之平均重複數,p+q為1~10。M表示鹼金屬、鹼土金屬、銨或烷醇胺。]
又,p+q亦可為0~10。
本發明液體洗淨劑之一態樣中,宜更含有選自脂肪酸單乙醇醯胺化合物(c)、下列一般式(d1)所示化合物(d)及下列一般式(f1)所示化合物(f)中之化合物。
又,亦可將選自脂肪酸單乙醇醯胺化合物(c)、下列一般式(d1)所示化合物(d)及下列一般式(f1)所示化合物(f)中之化合物2種以上組合使用。
[式(d1)中,i與j各自為1~6之整數,6≦i+j≦12。PO表示氧伸丙基,EO表示氧伸乙基。s表示PO之平均重複數,t表示EO之平均重複數,s+t為6~12。]
[式中,R1為碳數6~14之直鏈狀或支鏈狀烷基,或碳數6~14之直鏈狀或支鏈狀烯基。n表示平均重複數,為1~4之 數。]
本發明液體洗淨劑中,[(a)成份+(b)成份]/(d)成份所示質量比宜為2~15。
本發明液體洗淨劑中,[(a)成份+(b)成份]/(f)成份所示質量比宜為3~160。
藉本發明之液體洗淨劑,可維持起泡力,同時即使洗淨中食器類等覆蓋泡沫,亦可實際感覺污垢去除。
又,藉由本發明,可提供一種液體洗淨劑,即使當洗淨附著多油量污垢之食器類等時,起泡性與清洗性雙方皆為優秀。
又,藉由本發明,可提供一種液體洗淨劑,係具有優秀洗淨性能,且洗淨食器類等時可抑制手部肌膚黏滑感。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本發明液體洗淨劑之一態樣,係含有前述一般式(a1)所示化合物(a)與兩性界面活性劑及半極性界面活性劑之至少一方(b)。
以下該等成份個別稱為(a)成份及(b)成份。
又,本發明之液體洗淨劑亦可更含有前述一般式(d1)所示化合物(d)。
又,本發明之液體洗淨劑亦可更含有前述一般式(f1)所示化合物(f)。
本發明之液體洗淨劑可適用為硬表面用洗淨劑。在此 所謂「硬表面」,係指陶器、瓷器、玻璃、硬質塑膠、金屬、塗裝金屬及磁磚等硬質材料所構成之表面。其具體例可列舉食器類、調理器具、便器、窗玻璃、交通工具之玻璃、眼鏡、透明塑膠、鏡子;浴缸、浴室牆壁與地板、流理台及洗臉台等。其中,本發明之液體洗淨劑特別適合做為食器類及調理器具等之廚房用洗淨劑使用。
<化合物(a)>
本發明之液體洗淨劑中,化合物(a)係下列一般式(a1)所示,具有分支型烷基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
藉由含有(a)成份,主要將賦予優秀之起泡性(泡量及起泡速度)與清洗性。
藉由將(a)成份與後述(b)成份及(d)成份組合使用,主要將得到對於多油量污垢之優秀起泡性(泡量及起泡速度)與清洗性(無黏滑感及消除泡沫)。又,將得到對油污之高洗淨效果。
藉由將(a)成份與後述(b)成份及(f)成份組合使用,將可抑制洗淨食器類等時手部肌膚之黏滑感。
[式中,x與y各自為1~7之整數,x+y=8。PO表示氧伸丙基,EO表示氧伸乙基。p表示PO之平均重複數,q表示EO之平 均重複數,p+q為1~10。M表示鹼金屬、鹼土金屬、銨或烷醇胺。]
前述式(a1)中,x與y各自為1~7之整數,x+y=8。藉使x+y=8,洗淨中即使食器類等覆蓋泡沫,亦可實際感覺污垢去除(將賦予完成洗淨之實際感覺)。又,藉使x+y=8,起泡性與清洗性皆為良好。又,將容易抑制洗淨食器類等時手部肌膚之黏滑感。
CxH2x+1與CyH2y+1,各自可列舉直鏈狀烷基或支鏈狀烷基,從完成洗淨之實際感覺、易起泡性及起泡性之觀點來看,以及起泡性與清洗性之平衡來看,宜為直鏈狀烷基。其中,CxH2x+1與CyH2y+1特別宜為丙基與戊基之組合(x與y其中一方為3,另一方為5)。
前述式(a1)中,PO表示氧伸丙基,EO為氧伸乙基,p為PO之平均重複數,q為EO之平均重複數。
p+q為1~10,下限值宜為1以上,特別宜為3以上。又,上限宜為5以下,特別宜為4以下。上限值與下限值可任意組合。p+q更具體來講,宜為1~5,特別宜為3~4。
p+q亦可為0~10。藉使p+q為0~10,洗淨力將為優秀,起泡性為良好。又,液體洗淨劑之低溫安定性將更為提高。
又,藉使p+q為前述1~10範圍,又,藉併用後述(b)成份,即使洗淨中,若污垢自食器類等脫落,海綿與食器類等間將產生摩擦,易得到完成洗淨之實際感覺。此外,清洗性(泡沫易消除及無黏滑感)為良好。再者,洗淨力將提高,易起泡。
又,藉使p+q為前述1~10範圍,將容易抑制手部肌膚之黏滑感。此外,洗淨力優秀,起泡性及清洗性良好。
由於(a)成份其動態界面張力降低能力高,(a)成份於洗淨液中擴散速度快。而隨之(a)成份與(b)成份將不久留於海綿與食器類等之間。因此,以含有液體洗淨劑之海綿洗淨食器類中,若油污等去除,則將感覺到海綿與食器類等間之緊密摩擦感。藉此,可知即使洗淨中食器類等覆蓋泡沫,亦可實際感覺污垢去除。
q宜為1~10,較宜為1~5。
p從完成洗淨之實際感覺、起泡及起泡性之觀點來看,又,從起泡性與清洗性之平衡來看,宜為0~9,較宜為0~4。
當PO與EO混在時,PO與EO之配列狀態無特別限制,可隨機狀混在,亦可區塊狀混在。
P及q各自表示PO及EO之「平均」重複數。即式(a1)所示化合物係PO及EO之重複數相異之分子(包含不具有PO或EO之分子)集合體。又,亦可為CxH2x+1與CyH2y+1組合相異之分子集合體。
前述式(a1)中,M為鹼金屬、鹼土金屬、銨或烷醇胺,若為可與(CxH2x+1)(CyH2y+1)CH-CH2O-(PO)p-(EO)q-SO3 -形成水溶性鹽者即可。
鹼金屬可舉鈉與鉀等。鹼土金屬可舉鈣及鎂等。烷醇胺可舉單乙醇胺、二乙醇胺及三乙醇胺等。
(a)成份可1種單獨使用,亦可2種以上適宜組合使用。
前述中,(a)成份宜為藉由Guerbet反應2分子縮合所製 得,具有β位分支構造醇類之環氧烷加成物之硫酸化物。
(a)成份可藉由將Guerbet醇之環氧烷加成物以槽型反應方式、薄膜型反應方式及管型氣液混相流反應方式等,例如與液體脫水硫酸混合,或與SO3氣體接觸等而硫酸化後,以鹼金屬化合物、鹼土金屬化合物、銨或烷醇胺等中和而製得。
Guerbet醇之環氧烷加成物具體例,可列舉BASF社製LutensolXP30(環氧乙烷之平均加成莫耳數3)、LutensolXP40(環氧乙烷之平均加成莫耳數4)及LutensolXL40(環氧丙烷之平均加成莫耳數1,環氧乙烷之平均加成莫耳數3)(以上為商品名)等。
適合做為(a)成份之化合物,具體來講可列舉環氧乙烷平均加成莫耳數3之將環氧烷加成物硫酸化後以氫氧化鈉中和之化合物、環氧乙烷平均加成莫耳數4之將環氧烷加成物硫酸化後以氫氧化鈉中和之化合物及環氧丙烷平均加成莫耳數4之將環氧烷加成物硫酸化後以氫氧化鈉中和之化合物等。
液體洗淨劑中,(a)成份摻混量相對於前述液體洗淨劑之總質量,下限值宜為5質量%以上,較宜為15質量%以上,更宜為20質量%以上。上限值宜為40質量%以下,較宜為35質量%以下。上限值與下限值可任意組合。液體洗淨劑中,(a)成份摻混量相對於前述液體洗淨劑總質量,較具體來講,宜為5~40質量%,較宜為15~35質量%,更宜為20~35質量%。
(a)成份摻混量若小於下限值,將不易得到完成洗淨之實際感覺。又,將不易起泡,清洗性易降低。一方面,若大於上限值,則清洗性易降低。
(a)成份摻混量若為下限值以上,則洗淨附著多油量污垢之食器類等時起泡性與清洗性將較良好。又,容易得到完成洗淨之實際感覺(緊密摩擦感)。一方面,若大於上限值,則將有清洗性降低之顧慮。
<兩性界面活性劑及半極性界面活性劑(b)>
本發明中,藉由將兩性界面活性劑及半極性界面活性劑之至少一方(b)與前述(a)成份以預定摻混比率組合使用,當洗淨中污垢自食器類等去除,海綿與食器類等間將產生摩擦,而賦予完成洗淨之實際感覺。此外,將得到對油污之高洗淨力,良好之易起泡性與清洗性。
(兩性界面活性劑)
兩性界面活性劑可列舉胺醋酸甜菜鹼(烷基甜菜鹼及烷基醯胺甜菜鹼等)及磺酸甜菜鹼(烷基羥基磺酸甜菜鹼等)等甜菜鹼型化合物;甘胺酸類化合物(咪唑啉甜菜鹼等)及胺丙酸類化合物等胺基酸型化合物等。
兩性界面活性劑具體來講可舉十二烷基二甲基胺醋酸甜菜鹼及十二酸醯胺丙基二甲基胺醋酸甜菜鹼等胺醋酸甜菜鹼;N-十二烷基-N,N-二甲基銨-N-丙基磺酸甜菜鹼、N-十二烷基-N,N-二甲基銨-N-(2-羥基丙基)磺酸甜菜鹼及N-十二烷基-N,N-二甲基-N-(2-羥基-1-磺丙基)銨磺酸甜菜鹼等磺酸甜菜鹼;2-十二烷基-N-羧甲基-N-羥基乙基咪唑啉甜 菜鹼及十二烷基二胺乙基甘胺酸鈉等甘胺酸類化合物;十二烷基胺丙酸鈉及十二烷基胺二丙酸鈉等胺丙酸類化合物。
(半極性界面活性劑)
本發明中所謂「半極性界面活性劑」,係指具有半極性鍵結(具有介於無極性鍵結及極性鍵結中間性質之鍵結)之界面活性劑,依據半極性界面活性劑溶解之液體或分散之分散系之pH而呈陽離子性、陰離子性或兩極性之化合物。
半極性界面活性劑中適合之化合物可列舉胺環氧烷型界面活性劑及氧化胺型界面活性劑等。其中,從對油污洗淨力、起泡以及起泡性良好之觀點來看,宜為氧化胺型界面活性劑。
氧化胺型界面活性劑可列舉烷基氧化胺及烷基醯胺丙基二甲基氧化胺等,其中又宜舉下列一般式(b1)所示化合物。
[式中,R2為碳數8~18之直鏈狀或支鏈狀烷基或烯基,R3及R4為各自獨立之碳數1~3之烷基或羥烷基,R5為碳數1~4之伸烷基。B為-CONH-、-NHCO-、-COO-、-OCO-或-O-。r為0或1。]
前述式(b1)中,R2為碳數8~18之直鏈狀或支鏈狀烷基,或碳數8~18之直鏈狀或支鏈狀烯基,宜為碳數8~18之直鏈狀或支鏈狀烷基。
R2之烷基及烯基,碳數為8~18,從洗淨附著多油量污垢食器類等時之起泡性、對油污之洗淨力以及提高賦予完成洗淨實際感覺之效果來看,宜為10~14。
R3及R4為各自獨立,碳數1~3之烷基或碳數1~3之羥烷基,宜為碳數1~3之烷基,較宜為甲基,更宜R3及R4皆為甲基。
R5為碳數1~4之伸烷基。
B為-CONH-、-NHCO-、-COO-、-OCO-或-O-。
r為0或1,宜為0。
以氧化胺型界面活性劑具體來講,可列舉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椰油烷基二甲基氧化胺及十二烷基二乙基氧化胺等烷基二甲基氧化胺類化合物;十二酸醯胺丙基氧化胺等烷醯基醯胺烷基二甲基氧化胺類化合物等。其中,從洗淨附著多油量污垢食器類等時之起泡性、清洗性、對油污之洗淨力及賦予完成洗淨實際感覺之效果特別良好之觀點來看,較宜為烷基二甲基氧化胺類化合物。
(b)成份可1種單獨使用,亦可2種以上適宜組合使用。
前述中,(b)成份從與(a)成份併用,或與前述(a)成份與後述(d)成份併用,其洗淨附著多油量污垢食器類等時之起泡性、清洗性、對油污之洗淨力及賦予完成洗淨實際感覺之效果特別良好之觀點來看,宜為胺醋酸甜菜鹼、磺酸甜菜鹼、烷基二甲基氧化胺類化合物或烷醯基醯胺基烷二甲基氧化胺類化合物,特別宜為烷基二甲基氧化胺類化合物。
液體洗淨劑中,(b)成份摻混量相對於前述液體洗淨劑總質量,下限值宜為2質量%以上,較宜為3質量%以上,更 宜為5質量%以上。又,上限值宜為20質量%以下,較宜為15質量%以下。上限值與下限值可任意組合。液體洗淨劑中,(b)成份摻混量相對於前述液體洗淨劑總質量,較具體來講,宜為2~20質量,較宜為3~15質量%,更宜為5~15質量%。
(b)成份摻混量若為前述範圍內,則洗淨力將提高,較容易起泡。又,若(b)成份摻混量為適宜之下限值以上,則對於油污之洗淨力將提高,洗淨附著多油量污垢食器類等時之起泡性與清洗性將較為良好(起泡性將較為提高)。一方面,若大於適宜上限值,則液體洗淨劑黏度將過於增加,而有不易起泡(起泡性降低)以及清洗性降低之顧慮。
本發明中「(a)成份/(b)成份所示質量比」,係表示液體洗淨劑中相對於(b)成份含有量之(a)成份含有量比率(質量比)。
本發明之液體洗淨劑中,(a)成份與(b)成份之摻混比率,以(a)成份/(b)成份所示質量比下限值為0.5以上,宜為1.5以上。又,上限值為6以下,宜為5以下。上限值與下限值可任意組合。(a)成份/(b)成份所示質量比,較具體而言為0.5~6,宜為1.5~5。
前述質量比若為下限值以上,將可得到洗淨中完成洗淨之實際感覺。此外,易起泡、起泡量及泡沫持續性將較為提昇。又,洗淨附著多油量污垢食器類等時之起泡性與清洗性皆為良好。一方面,若為上限值以下,除洗淨中完成洗淨之實際感覺外,對於油污之洗淨力將較為提高。
<溶媒:水>
本發明之液體洗淨劑,從液體洗淨劑之易調製性及使用時對水之溶解性等觀點來看,宜含有水做為溶媒。
液體洗淨劑中之水摻混量,相對於液體洗淨劑總質量,下限值宜為40質量%以上,較宜為45質量%以上,更宜為50質量%以上。又,上限值宜為90質量%以下,較宜為85質量%以下,更宜為80質量%以下。上限值與下限值可任意組合。液體洗淨中之水摻混量,相對於液體洗淨劑之總質量,較具體而言,宜為40~90質量%,較宜為45~85質量%,更宜為50~80質量%。
水摻混量若為下限值以上,則隨時間經過之液體洗淨液安定性將較良好,若為上限值以下,則液黏度適度低,從使用性之觀點來看為良好。
<其他成份>
本發明之液體洗淨劑中,可因應需要,於不損本發明效果之範圍,任意摻混前述成份以外之其他成份。
其他成份無特別限定,可摻混硬表面用或衣料用等洗淨劑所使用成份,具體而言宜為以下所示成份。
(脂肪酸單乙醇醯胺化合物(c))
本發明之液體洗淨劑中,宜更含有脂肪酸單乙醇醯胺化合物(c)(以下稱「(c)成份」)。藉由含有(c)成份,主要將提高洗淨時泡沫持續性及對油污洗淨力。
(c)成份中適宜之成份,可列舉下列一般式(c1)所示化合物。
[化6] [式中,R6表示碳數5~19之烷基。m表示氧伸乙基(-C2H4O-)之平均重複數,為0~9之數字。]
前述式(c1)中,R6表示碳數5~19之烷基,可為直鏈狀,亦可為支鏈狀。
R6之烷基中,碳數為5~19,從提高對油污洗淨力及泡沫持續性之觀點來看,宜為碳數7~13。
m表示氧伸乙基(-C2H4O-)之平均重複數,為0~9之數字,宜為0~4之數字,較宜為0~2之數字。
(c)成份具體而言可列舉聚氧伸乙基(2)十二酸單乙醇醯胺(前述式(c1)中R6=碳數11之直鏈狀烷基,m=2)及聚氧伸乙基(2)癸酸單乙醇醯胺(前述式(c1)中R6=碳數9之直鏈狀烷基,m=2)等。其中,較宜為聚氧伸乙基(2)癸酸單乙醇醯胺。
(c)成份可1種單獨使用,亦可2種以上適宜組合使用。
液體洗淨劑中,(c)成份摻混量相對於前述液體洗淨劑總質量,下限值宜為1質量%以上,較宜為2質量%以上。又,上限值宜為15質量%以下,較宜為10質量%以下。上限值與下限值可任意組合。液體洗淨劑中,(c)成份摻混量相對於前述液體洗淨劑總質量較具體來講,宜為1~15質量%,較宜為2~10質量%。
(c)成份摻混量若小於適宜之下限值,將有不易得到提高泡沫持續效果之情形,一方面,若大於適宜之上限值, 則泡沫持續性雖提高,但有不易起泡之顧慮。
本發明液體洗淨劑中,(c)成份/[(a)成份+(b)成份]所示質量比,下限值宜為0.1以上,較宜為0.2以上。又,上限值宜為0.5以下,較宜為0.4以下。上限值與下限值可任意組合。(c)成份/[(a)成份+(b)成份]成份所示質量比,較具體而言宜為0.1~0.5,較宜為0.2~0.4。
若前述質量比為下限值以上,則泡沫持續性將較為提高,一方面,若為上限值以下,將較容易起泡,起泡性、起泡量及清洗性亦將較良好。
本發明中「(c)成份/[(a)成份+(b)成份]所示質量比」,係表示相對於液體洗淨劑中(a)成份與(b)成份合計含量之(c)成份含量比率(質量比)。
<化合物(d)>
本發明之液體洗淨劑中,宜含有化合物(d)(以下稱「(d)成分」)。
(d)成份為下列一般式(d1)所示成份,係於醇類導入氧伸乙基及氧伸丙基之至少一方,具有疏水部(烴基)於β位碳原子分支為CiH2i+1與CjH2j+1構造之化合物。
藉由含有(d)成份,主要當海綿附著多量油污時亦將維持良好起泡性,又,即使洗淨劑液直接附著於食器類等時,亦可得到良好清洗性。
此外,藉摻混(d)成份特有之效果,即握住含有液體洗淨劑之海綿時將感到彈力感,藉感覺此彈力感,洗淨食器與調理器具等時,可減少液體洗淨劑加注於海綿之次數, 而減少液體洗淨劑使用量。此係由於當握住含有液體洗淨劑之海綿,(a)成份、(b)成份、(d)成份及(a)~(d)成份締合形成乳稠狀泡沫所致。
[式(d1)中,i與j各自為1~6之整數,6≦i+j≦12。PO表示氧伸丙基,EO表示氧伸乙基。s表示PO之平均重複數,t表示EO之平均重複數,s+t為6~12。]
前述式(d1)中,i與j各自為1~6之整數,6≦i+j≦12。其中,從提高液體洗淨劑之起泡性與泡量持續性之觀點來看,宜為6≦i+j≦10,較宜為6≦i+j≦8,特別宜為i+j=8。
i+j若為6以上,則表現表面活性,提高對於液面之吸附性,洗淨附著多油量污垢食器類等時之起泡性與泡量持續性皆為良好。又,握住含有液體洗淨劑之海綿時將感到彈力感。i+j若為12以下,則洗淨附著多油量污垢食器類等時之起泡性與泡量持續性為優秀。
CiH2i+1與CjH2j+1各自可舉直鏈狀或支鏈狀烷基,宜為直鏈狀烷基,宜舉例如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及己基。
其中,CiH2i+1與CjH2j+1宜為乙基與丁基之組合及丙基與戊基之組合(以上任一組合係一方可為任一方之基),特別宜為丙基與戊基之組合(一方可為任一方之基)。
前述式(d1)中,PO表示氧伸丙基,EO表示氧伸乙基。
(d)成份從更提高液體洗淨劑之起泡速度與泡量,握住含液體洗淨劑之海綿時可得良好彈力感之觀點來看,分子內宜含有氧伸乙基,較宜為僅具有氧伸乙基之成份(不具有氧伸丙基)及具有氧伸乙基與氧伸丙基而具有較多氧伸乙基之成份,其中特別宜為僅具有氧伸乙基之成份。
(d)成份若為具有氧伸乙基與氧伸丙基之成份,從洗淨附著多油量污垢食器類等時之起泡性,及握住含有液體洗淨劑之海綿時彈力感優秀之觀點來看,氧伸丙基平均重複數(s)宜為3以下,較宜為1~2。
(d)成份若為具有氧伸乙基與氧伸丙基之成份,該等之氧伸乙基與氧伸丙基,可隨機狀混在,亦可區塊狀混在。
前述式(d1)中,s表示PO平均重複數,t表示EO平均重複數。s+t為6~12,宜為9~10,較宜為9或10。s+t若為6以上,則洗淨附著多油量污垢食器類等時起泡性與泡量持續性優秀。s+t若為12以下,則對油污洗淨力為良好。又,握住含有液體洗淨劑之海綿時將感到彈力感。s+t若為9或10,則洗淨附著多油量污垢食器類等時,起泡性與泡量持續性較為優秀之同時,握住含有液體洗淨劑之海綿時將更感到彈力感。
又,在此之s與t,各自表示PO及EO之「平均」重複數。因此,式(d1)所示化合物,係PO及EO重複數相異分子之集合體。
(d)成份可1種單獨或2種以上混合使用。
前述中,(d)成份宜為s=0,t=9或10,i與j一方為3,另 一方為5之成份。
又,(d)成份特別宜舉藉由Guerbet反應2分子縮合製得,於β位具有分支構造之醇類之環氧乙烷加成物。
該等市販品可舉BASF社製聚氧伸乙基單(2-丙基庚基)醚,具體而言,可舉前述式(d1)中,i+j=8,s=0,t=6之化合物,商品名「Lutensol XP60」;前述式(d1)中,i+j=8,s=0,t=9之化合物,商品名「Lutensol XP90」;及前述式(c1)中,i+j=8,s=0,t=10之化合物,商品名「Lutensol XP100」。
又,亦可舉BASF社製聚氧伸乙基聚氧伸丙基單(2-丙基庚基)醚,具體來講,可舉前述式(d1)中,i+j=8,s+t=9之化合物(氧伸乙基與氧伸丙基混在之化合物),商品名「Lutensol XL90」;及前述式(d1)中,i+j=8,s+t=10之化合物(氧伸乙基與氧伸丙基混在之化合物),商品名「Lutensol XL100」。
液體洗淨劑組成物中(d)成份含量,下限值宜為1質量%以上,較宜為3質量%以上。上限值宜為15質量%以下,較宜為10質量%以下。上限值與下限值可任意組合。較具體來講,宜為1~15質量%,較宜為3~10質量%。
(d)成份含量若為下限值以上,則洗淨附著多油量污垢食器類等時,起泡性與清洗性將較為良好。一方面,若為上限值以下,則對油污洗淨力將較為提高。
本發明之液體洗淨劑中,(a)成份、(b)成份與(d)成份之摻混比率,以[(a)成份+(b)成份]/(d)成份所表示之質量比,下限值宜為1.5以上,較宜為2以上,更宜為3以上,特別宜為4以上。上限值宜為15以下,較宜為10以下,更宜為7以 下。上限值與下限值可任意組合。更具體來講,宜為1.5~15,較宜為2~15,更宜為3~10,特別宜為4~7。
前述質量比若為下限值以上,則易得到洗淨中完成洗淨之實際感覺。此外,將易較快起泡。一方面,若為上限值以下,則洗淨附著多油量污垢食器類等時,起泡性與清洗性將較為良好。
本發明中「[(a)成份+(b)成份]/(d)成份所表示之質量比」,係表示相對於液體洗淨劑中(d)成份含量之(a)成份與(b)成份合計含量之比率(質量比)。
本發明之液體洗淨劑中,宜併用(a)~(d)成份,(c)成份/[(a)成份+(b)成份+(d)成份]所示質量比宜為0.6以下,較宜為0.05~0.6。
前述質量比若為上限值以下,則即使洗淨附著多油量污垢食器類等時,亦將較快起泡。此外,泡量及清洗性亦較良好。一方面,若為下限值以上,則泡沫持續性將較為提高。
本發明中「(c)成份/[(a)成份+(b)成份+(d)成份]所示質量比」,係表示相對於(a)成份、(b)成份及(d)成份合計含量之(c)成份含量比率(質量比)。
(二價金屬鹽(e))
本發明之液體洗淨劑中,宜更含有二價金屬鹽(e)(以下稱「(e)成份」。)。藉由含有(e)成份,主要將提高洗淨力。
(e)成份可列舉氯化鎂、硫酸鎂、碘化鎂、硝酸鎂及溴化鎂等鎂鹽;氯化鈣、碘化鈣、溴化鈣及硝酸鈣等鈣鹽;硝酸鋅、硫化鋅、硫酸鋅、氯化鋅、醋酸鋅、氯化鋅銨、 葡萄糖酸鋅、酒石酸鋅、過氯酸鋅及氧化鋅等鋅鹽等。
該等中,除提高洗淨力之效果外,亦可賦予除菌效果及抗菌效果之觀點來看,宜為鋅鹽,特別宜為硫酸鋅及氧化鋅。
(e)成份可1種單獨使用,亦可2種以上適宜組合使用。
液體洗淨劑中,(e)成份摻混量相對於前述液體洗淨劑總質量,下限值宜為0.01質量%以上,較宜為0.05質量%以上,更宜為0.1質量%以上。又,上限值宜為2質量%以下,較宜為1.5質量%以下,更宜為1質量%以下。上限值與下限值可任意組合。液體洗淨劑中,(e)成份摻混量相對於前述液體洗淨劑總質量,較具體來講,宜為0.01~2質量%,較宜為0.05~1.5質量%,更宜為0.1~1質量%。
(e)成份摻混量若小於適宜下限值,則將難以得到洗淨力提昇之效果。又,亦難得到除菌效果及抗菌效果。一方面,即使大於適宜上限值,亦無法期待更進一步之洗淨力提昇及除菌效果與抗菌效果之提昇。
又,液體洗淨劑中,來自(e)成份之二價金屬適宜之濃度,相對於液體洗淨劑總質量,下限值宜為0.001質量%以上,較宜為0.01質量%以上。上限值宜為0.5質量%以下,較宜為0.4質量%以下。上限值與下限值可任意組合。液體洗淨劑中,來自(e)成份之二價金屬適宜之濃度,相對於液體洗淨劑總質量,較具體而言,宜為0.001~0.5質量%,較宜為0.01~0.4質量%。
前述二價金屬濃度若小於下限值,則難以得到洗淨力 提昇之效果、除菌效果及抗菌效果(特別當為鋅時)。一方面,即使大於上限值,亦無法期待更進一步之洗淨力提昇、除菌效果及抗菌效果(特別當為鋅時)。
相對於液體洗淨劑之總質量,來自(e)成份之二價金屬濃度可如下求得。
例如,當液體洗淨劑中含有硫酸鋅7水合物(分子量287.61)1質量%時,液體洗淨劑中鋅含量(質量%)如下。
液體洗淨劑中鋅含量 =液體洗淨劑中硫酸鋅7水合物摻混量×(鋅分子量/硫酸鋅7水合物分子量)
=1質量%×(65.39/287.61)
=0.23質量%
本發明之液體洗淨劑中,(a)成份/(二價金屬)所示質量比宜為150~3000,較宜為200~3000。
前述質量比若為下限值以上,則低溫下之安定性將較提昇,一方面,若為上限值以下,則洗淨力將較為良好。
本發明中「(a)成份/(二價金屬)所示質量比」,係表示液體洗淨劑中,相對於來自(e)成份之二價金屬含量,(a)成份含量之比率(質量比)。
<化合物(f)>
本發明之液體洗淨劑中,宜含有化合物(f)(以下稱「(f)成分」。)。(f)成份為下列一般式(f1)所示烷基甘油醚,藉由與(a)成份及(b)成份組合使用,將抑制洗淨食器類等時手部肌膚之黏滑感。
[式中,R1為碳數6~14之直鏈狀或支鏈狀烷基,或碳數6~14之直鏈狀或支鏈狀烯基。n表示平均重複數,為1~4之數字。]
前述式(f1)中,R1為碳數6~14之直鏈狀或支鏈狀烷基,或碳數6~14之直鏈狀或支鏈狀烯基。
R1之烷基及烯基,碳數為6~14,從洗淨食器類等時手部肌膚黏滑感容易抑制之觀點來看,宜為碳數6~12,較宜為碳數6~11,更宜為碳數6~10,特別宜為碳數8~10。
其中,R1從較為抑制手部肌膚黏滑感之觀點來看,宜為碳數6~14之直鏈狀或支鏈狀烷基,具體來講,可列舉n-己基、異己基、n-庚基、n-辛基、2-乙基己基、n-壬基、n-癸基、異癸基及n-十二烷基等,特別宜為2-乙基己基及異癸基。
前述式(f1)中,n表示(CH2CH(OH)CH2O)之平均重複數,為1~4之數字,宜為1~2之數字,較宜為1。
(f)成份可1種單獨使用,亦可2種以上適宜組合使用。
前述中,(f)成份從容易抑制手部肌膚黏滑感之觀點,以及起泡性良好之觀點來看,宜為2-乙基己基甘油醚及異癸基甘油醚,最宜為2-乙基己基甘油醚。
液體洗淨劑中,(f)成份摻混量相對於該液體洗淨劑總質量,下限值宜為0.1質量%以上,較宜為0.3質量%以上,更宜為0.5質量%以上。上限值宜為10質量%以下,較宜為8 質量%以下,更宜為7質量%以下。上限值與下限值可任意組合。較具體而言,宜為0.1~10質量%,較宜為0.3~8質量%,更宜為0.5~7質量%。
(f)成份摻混量若為前述範圍內,則將較能抑制洗淨食器類等時手部肌膚之黏滑感,易得到起泡性良好之組成物。又(f)成份摻混量若小於適宜之下限值,則傾向難以得到抑制手部肌膚黏滑感之效果,一方面,若大於適宜之上限值,則對油污洗淨力及起泡性將有降低之傾向。
本發明中「[(a)成分+(b)成分]/(f)成分所示質量比」,係表示相對於液體洗淨劑中(f)成份含量,(a)成份與(b)成份合計含量之比率(質量比)。
(a)成份、(b)成份及(f)成份之摻混比率,以[(a)成分+(b)成分]/(f)成分所示質量比,其下限值宜為3以上,較宜為6以上。上限值宜為160以下,較宜為125以下,更宜為10以下。上限值與下限值可任意組合。更具體來講,宜為3~160,較宜為3~125,特別宜為3~10,最宜為6~10。
前述質量比若為下限值以上,則對油污洗淨力將較為提高。一方面,若為上限值以下,則將較能抑制洗淨食器類等時手部肌膚之黏滑感。
(增水溶劑(g))
本發明之液體洗淨劑中,宜更含有增水溶劑(g)(以下稱「(g)成份」)。藉含有(g)成份,主要將提昇液體洗淨劑之保存安定性(特別是低溫安定性),較易安定確保透明外觀。
(g)成份可列舉芳香族磺酸或其鹽類、芳香族羧酸或其 鹽類、碳數2~4之醇類或該等以外之水溶性溶劑。
芳香族磺酸可列舉甲苯磺酸、異丙苯磺酸、二甲苯磺酸及取代或非取代萘磺酸等,其中又宜為甲苯磺酸及異丙苯磺酸。
甲苯磺酸及異丙苯磺酸可各自為o體、m體及p體之3異性體中任一種,該等中又因容易取得而宜為p體,其中又較宜為p-甲苯磺酸。
芳香基羧酸可舉安息香酸等。
芳香族磺酸鹽及芳香族羧酸鹽中,鹽之形態可列舉鈉及鉀等鹼金屬鹽;鎂及鈣等鹼土金屬鹽;銨鹽;單乙醇胺、二乙醇胺及三乙醇胺等烷醇胺鹽。其中又宜為鹼金屬鹽,較宜為鈉鹽。
碳數2~4之醇類中,1元醇可舉乙醇、1-丙醇、2-丙醇及1-丁醇等。碳數2~4之多元醇可舉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及甘油等。
前述以外之水溶性溶劑,可舉聚乙二醇及苯基乙二醇等。
(g)成份可1種單獨使用,亦可2種以上適宜組合使用。
(g)成份特別是從於低溫條件下保存安定性優秀之觀點來看,宜使用選自於由芳香族磺酸或其鹽類、芳香族羧酸或其鹽類以及碳數2~4之醇類所構成群組中至少一種成份。其中又宜使用選自於由芳香族磺酸、芳香族磺酸鹽、芳香族羧酸、芳香族羧酸鹽以及碳數2~4之醇類所構成群組中至少二種成份,較宜使用選自於由甲苯磺酸、甲苯磺酸鹽、異丙苯磺酸、異丙苯磺酸鹽、安息香酸、安息香酸鹽 以及乙醇所構成群組中至少二種成份,其中又特別宜使用選自於由甲苯磺酸、甲苯磺酸鹽、異丙苯磺酸、異丙苯磺酸鹽、安息香酸及安息香酸鹽所構成群組中至少一種成份與乙醇併用。
液體洗淨劑中,(g)成份摻混量相對於前述液體洗淨劑總質量,下限值宜為5質量%以上,較宜為6質量%以上。上限值宜為30質量%以下,較宜為20質量%以下,更宜為10質量%以下。上限值與下限值可任意組合。液體洗淨劑中,(g)成份摻混量相對於前述液體洗淨劑總質量,較具體而言,宜為5~30質量%,較宜為5~20質量%,更宜為6~10質量%。
(g)成份摻混量若小於適宜下限值,則將有無法充分得到(g)成份摻混效果之情形,一方面,若大於適宜上限值,則將有洗淨力降低之情形。
本發明之液體洗淨劑中,(g)成份/[(a)成份+(b)成份]所示質量比宜為0.15~0.5。
前述質量比若為下限值以上,則低溫之安定性將較為提高,一方面若為上限值以下,則洗淨力及起泡將較為良好。
又,本發明之液體洗淨劑組成物中,(g)成份/[(a)成份+(b)成份+(d)成份]所示質量比之下限值宜為0.15以上,較宜為0.2以上。上限值宜為0.5以下,較宜為0.4以下。上限值與下限值可任意組合。較具體而言,宜為0.15~0.5,較宜為0.2~0.4。
若於此質量比範圍內,則液體洗淨劑之低溫安定性將較為良好。此外,該質量比若為下限值以上,則泡沫持續 性將較為提高,一方面,若為上限值以下,則起泡將較快速,泡量亦較良好。
本發明中「(g)成份/[(a)成份+(b)成份+(d)成份]所示質量比」,係表示相對於液體洗淨劑中(a)成份、(b)成份及(d)成份合計含量,(g)成份含量之比率(質量比)。
本發明之液體洗淨劑中,亦可任意摻混前述成份以外之其他成份,如前述(a)成份及(b)成份以外之界面活性劑、氫氧化鈉、硫酸及乙醇酸等pH調整劑;螯合劑、防氧化劑、著色劑、酵素及香料等。
本發明液體洗淨劑之pH,於25℃宜為pH5~8,較宜為pH6.5~7.5。
液體洗淨劑之pH若為5以上,(a)成份與(b)成份之相互作用將不會過強而適度受抑制,因此兩成份皆良好溶存,將易較安定保持液體洗淨劑之透明外觀。又,液體洗淨劑將不易發生凝膠化或固化。一方面pH若為8以下,則(a)成份與(b)成份之相互作用將不會過弱,而提高對油污洗淨力。又,液體洗淨劑之起泡與泡沫(起泡性與泡量)持續性將提高。
液體洗淨劑(調溫為25℃)之pH,係使用pH計(製品名:Horiba F-22,(股)堀場製作所製),根據JIS K3362-1998之方法所測定值表示。
本發明液體洗淨劑之一態樣如上,以預定摻混比率((a)成份/(b)成份所示質量比0.5~6)含有一般式(a1)所示具分支構造之硫酸酯鹽化合物(a)與兩性界面活性劑及半極性界面 活性劑之至少一方(b)。藉此液體洗淨劑,將可維持起泡力,同時即使洗淨中食器類等覆蓋泡沫,亦可實際感覺污垢去除。可得該效果之理由,雖未定論但推測如下。
具有分支構造之化合物,一般不易形成締合狀態,因此多用於抑制起泡(做為制泡劑及低起泡性組成物用等)。
但是,藉由將(a)成份與(b)成份以預定摻混比率混合,將可能形成安定締合狀態。又,具有於β位分支之特異構造之(a)成份,相較於一般直鏈狀或支鏈狀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其動態界面張力降低能力高。為此,(a)成份於洗淨液中擴散速度快,隨之(a)成份與(b)成份將不久留於海綿與食器類等之間。因此,以含有液體洗淨劑之海綿洗淨食器類等時,當油污去除,海綿與食器類等之間將感到緊密摩擦感。由以上說明,將可推測藉本發明之液體洗淨劑,可維持起泡力,同時即使食器類等覆蓋泡沫,亦可實際感覺污垢去除。
此外,本發明之液體洗淨劑,具有高洗淨力之同時,易起泡,且清洗性為良好。其理由如下所推測。
如前述,由於(a)成份之動態表面張力降低能力高,(a)成份將快速吸附油污等,隨之亦加速(b)成份對油污之吸附,而促進油污分解(分散及溶解)。又,由於界面活性劑分子膜將迅速形成,因此容易起泡(起泡迅速)。再者,僅於β位分支之構造,相較於一般支鏈狀陰離子界面活性劑,疏水基將易佔據空間。為此,可推測由於氣液界面不易緊密定向,洗淨液若稀釋則容易破泡,因此清洗性(泡沫易消除 及無黏滑感)為良好。
又,藉本發明之液體洗淨劑,即使洗淨附著多油量污垢食器類等時,起泡性(泡量及起泡速度)與清洗性(無黏滑感及消除泡沫)皆為優秀。可得該效果之理由,雖未定論但推測如下。
本發明液體洗淨劑之一態樣,以預定摻混比率((a)成份/(b)成份所示質量比0.5~6)含有具特定分支構造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a)與兩性界面活性劑及半極性界面活性劑之至少一方(b),同時含有具特定分支構造之非離子界面活性劑(d)。
於β位具有分支特異構造之(a)成份,相較於一般直鏈狀或支鏈狀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其動態界面張力降低能力高。藉此,當新形成界面時,(a)成份將可迅速於該界面定向。同樣於β位具有分支特異構造之(d)成份,亦具有洗淨時,迅速於氣液界面定向之特性。隨之,亦加速(b)成份對氣液界面之定向。又,(b)成份係與(a)成份以預定比率摻混,(a)~(d)成份於氣液界面定向後,藉由(a)成份與(b)成份間之靜電作用,以及(a)成份及(d)成份中適度重複數之氧伸烷基與(b)成份中親水性部份間之交互作用,而形成安定締合狀態。藉該等作用,促進形成(a)~(d)成份之界面活性劑分子膜。因此推測,即使洗淨附著多油量污垢食器類等時,起泡快,而迅速形成豐富量之泡沫。
再者,由於(a)成份與(d)成份中皆具有β位分支構造,相較於一般支鏈狀陰離子界面活性劑,疏水基易佔據空 間。因此,不易於氣液界面緊密定向,洗淨液若稀釋則易破泡。因此推測,清洗性為良好。
又,本發明之液體洗淨劑,具有優秀洗淨性能,且洗淨食器類等時將抑制手部肌膚黏滑感。
本發明液體洗淨劑之一態樣,含有具特定分支構造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a)、兩性界面活性劑及半極性界面活性劑之至少一方(b)以及特定烷基甘油醚(f)。
具有於β位分支特異構造之(a)成份,相較於一般直鏈狀或支鏈狀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其動態界面張力降低能力高。藉此,當新形成界面時,(a)成份將可迅速於該界面定向。為此,洗淨時(a)成份將快速吸附油污等,隨之亦加速(b)成份對油污之吸附,而促進油污分解(分散及溶解)。此外,由於(a)成份具有β位分支構造,相較於一般支鏈狀陰離子界面活性劑,疏水基易佔據空間。因此,不易於界面緊密定向,易藉由清洗沖去。
本發明中,藉由如前述之(a)成份、(b)成份及(f)成份之相乘作用,特別當於海綿多量加注液體洗淨劑增加使用量時,仍可藉由清洗將該等成份自手指迅速洗去,而抑制手部肌膚黏滑感。
本發明之液體洗淨劑,當加注於海綿進行洗淨時,界面活性劑濃度高,因此將有過剩之界面活性劑造成手部肌膚黏滑感情形,亦適用於濃縮型之液體洗淨劑。
實施例
以下利用實施例更詳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不為該 等實施例所限定。
<液體洗淨液之調製>
依照表所示摻混組成,藉由以下所示製造方法(有未摻混之成份時,則不摻混該成份),分別製造各例之液體洗淨劑。
表中摻混單位為「質量%」,任一成份皆以純物質換算量表示。關於(e)成份,上段為二價金屬鹽(e-1及e-2為含水鹽)之摻混量,下段括弧內表示二價金屬換算量。關於e-1及e-2之二價金屬換算量表示鋅換算量,e-3之二價金屬換算量表示鎂換算量。
各例之液體洗淨劑,以加水平衡調製成表所記載各成份合計成為100質量%。各成份使用保溫於50℃之物質。
[液體洗淨劑製造方法]
首先,於200mL燒杯投入(a)成份或(a’)成份、(c)成份或(c’)成份、(d)成份或(d’)成份、(e)成份、(f)成份、(g)成份及PEG1000,藉由電磁攪拌器攪拌,接著加入(b)成份攪拌。
接著,以全體量(全體量為100質量份)成為93質量份加水攪拌。其後,加入甘油酸與氫氧化鈉(0.1N氫氧化鈉)調整pH,以全體量成為100質量份加入剩餘水平衡。
表示水摻混量之「平衡」,意為使液體洗淨劑所含全摻混成份合計摻混量成為100質量%而添加之剩餘份量。
表示氫氧化鈉摻混量之「適量」,意為摻混預定量之甘油酸後,為將液體洗淨劑pH(25℃)調整為7.0而摻混之氫氧化鈉量。
pH測定係將液體洗淨劑調整為25℃,使用玻璃電極式pH計(製品名:Horiba F-22,(股)堀場製作所製)測定。測定方法根據JIS K3362-1998施行。
表中,(a)/(b)意為相對於液體洗淨劑中(b)成份含量,(a)成份含量之比率(質量比)。
(c)/[(a)+(b)]意為相對於液體洗淨劑中(a)成份與(b)成份合計含量,(c)成份含量之比率(質量比)。
(a)/(二價金屬)意為相對於液體洗淨劑中來自(e)成份之二價金屬含量,(a)成份含量之比率(質量比)。
[(a)+(b)]/(d)意為相對於液體洗淨劑中(d)成份含量,(a)成份與(b)成份合計含量之比率(質量比)。
(c)/[(a)+(b)+(d)]意為相對於液體洗淨劑中(a)成份、(b)成份及(d)成份合計含量,(c)成份含量之比率(質量比)。
[(a)+(b)]/(f)意為相對於液體洗淨劑中(f)成份含量,(a)成份與(b)成份合計含量之比率(質量比)。
(g)/[(a)+(b)+(d)]意為相對於液體洗淨劑中(a)成份、(b)成份及(d)成份合計含量,(g)成份含量之比率(質量比)。
以下說明表中所示成份。
(a)成份
a-1:聚氧伸乙基單(2-丙基庚基)醚硫酸酯鈉鹽,相當於前述式(a1)中CxH2x+1=丙基,CyH2y+1=戊基,x+y=8,p=0,q=3,M=鈉。
[a-1調製例]
取BASF社製「Lutensol XP30」290g於附攪拌裝置之 500mL燒瓶,充入氮氣後,將液體脫水硫酸(三氧化硫)81g保持於反應溫度40℃緩慢滴入。滴入終了後,持續攪拌1小時,製得目的之聚氧伸乙基烷基醚硫酸。再者,將該產物以氫氧化鈉水溶液中和而製得a-1。
a-2:聚氧伸乙基單(2-丙基庚基)醚硫酸酯鈉鹽,相當於前述式(a1)中CxH2x+1=丙基,CyH2y+1=戊基,x+y=8,p=0,q=4,M=鈉。
[a-2調製例]
除使用BASF社製「Lutensol XP40」334g代替BASF社製「Lutensol XP30」之外,與a-1同樣調製。
a-3:聚氧伸乙基聚氧伸丙基單(2-丙基庚基)醚硫酸酯鈉鹽,相當於前述式(a1)中CxH2x+1=丙基,CyH2y+1=戊基,x+y=8,p=1,q=3,M=鈉。
[a-3調製例]
除使用BASF社製「Lutensol XL40」349g代替BASF社製「Lutensol XP30」之外,與a-1同樣調製。
a-4:單(2-丙基庚基)醚硫酸酯鈉鹽,相當於前述式(a1)中CxH2x+1=丙基,CyH2y+1=戊基,x+y=8,p=0,q=0,M=鈉。
[a-4調製例]
將己醛藉由鹼進行Guerbet縮合(二聚合),將藉此製得之2-丙基庚醇取158g於附攪拌裝置之500mL燒瓶,充入氮氣後,將液體脫水硫酸(三氧化硫)81g保持於反應溫度40℃緩慢滴入。滴入終了後,持續攪拌1小時,製得目的之烷基醚硫酸。再者,將該產物以氫氧化鈉水溶液中和而製得a-4。
‧(a)成份之比較成份[以下表示為「(a’)成份」]
a’-1:聚氧伸乙基單(2-丁基辛基)醚硫酸酯鈉鹽,相當於前述式(a1)中CxH2x+1=丁基,CyH2y+1=己基,x+y=10,p=0,q=2,M=鈉。
[a’-1調製例]
於4L高壓鍋中,預備Sasol社製商品名「ISOFOL 12」(前述式(a1)中CxH2x+1=丁基,CyH2y+1=己基)372g與氫氧化鉀觸媒0.8g,將高壓鍋內充入氮氣,攪拌同時昇溫。其後,維持溫度180℃,壓力0.3mPa,導入環氧乙烷181g,製得環氧乙烷平均加成莫耳數2之反應物。接著,取前述所製得醇乙氧基化物274g於附攪拌裝置之500mL燒瓶,充入氮氣後,將液體脫水硫酸(三氧化硫)81g保持於反應溫度40℃緩慢滴入。滴入終了後,持續攪拌1小時,製得目的之聚氧伸乙基烷基醚硫酸。再者,將該產物以氫氧化鈉水溶液中和而製得a’-1。
a’-2:單(2-丙基庚基)醚硫酸酯鈉鹽,相當於前述式(a1)中CxH2x+1=丙基,CyH2y+1=戊基,x+y=8,p=0,q=0,M=鈉。
[a’-2調製例]
將己醛藉由鹼進行Guerbet縮合(二聚合),將藉此製得之2-丙基庚醇取158g於附攪拌裝置之500mL燒瓶,充入氮氣後,將液體脫水硫酸(三氧化硫)81g保持於反應溫度40℃緩慢滴入。滴入終了後,持續攪拌1小時,製得目的之烷基醚硫酸。再者,將該產物以氫氧化鈉水溶液中和而製得a’-2。
a’-3:碳數13分支醇之環氧乙烷平均3莫耳加成品之硫 酸化物。
[a’-3調製例]
取BASF社製「Lutensol TO3」332g於附攪拌裝置之500mL燒瓶,充入氮氣後,將液體脫水硫酸(三氧化硫)81g保持於反應溫度40℃緩慢滴入。滴入終了後,持續攪拌1小時,製得目的之聚氧伸乙基烷基醚硫酸。再者,將該產物以氫氧化鈉水溶液中和而製得a’-3。
a’-4:碳數12~13合成醇之環氧乙烷平均3莫耳加成品之硫酸化物。
[a’-4調製例]
於4L高壓鍋中,預備Sasol社製商品名「Safol 23」400g與氫氧化鉀觸媒0.8g,將高壓鍋內充入氮氣,攪拌同時昇溫。其後,維持溫度180℃,壓力0.3mPa,導入環氧乙烷271g,製得環氧乙烷平均加成莫耳數3之反應物。接著,取前述所製得醇乙氧基化物334g於附攪拌裝置之500mL燒瓶,充入氮氧後,將液體脫水硫酸(三氧化硫)81g保持於反應溫度40℃緩慢滴入。滴入終了後,持續攪拌1小時,製得目的之聚氧伸乙基烷基醚硫酸。再者,將該產物以氫氧化鈉水溶液中和而製得a’-4。
a’-5:碳數12~13合成醇之環氧乙烷平均2莫耳加成品之硫酸化物。
[a’-5調製例]
於4L高壓鍋中,預備SHELL社製商品名「Neodol 23」400g與氫氧化鉀觸媒0.8g,將高壓鍋內充入氮氣,攪拌同 時昇溫。其後,維持溫度180℃,壓力0.3mPa,導入環氧乙烷181g,製得環氧乙烷平均加成莫耳數2之反應物。接著,取前述所製得醇乙氧基化物280g於附攪拌裝置之500mL燒瓶,充入氮氣後,將液體脫水硫酸(三氧化硫)81g保持於反應溫度40℃緩慢滴入。滴入終了後,持續攪拌1小時,製得目的之聚氧伸乙基烷基醚硫酸。再者,將該產物以氫氧化鈉水溶液中和而製得a’-5。
‧(b)成份
b-1:AX,C12烷基二甲基氧化胺(Lion Akzo社製,商品名「Aromox DM12D-W」)。
b-2:HSB,N-十二烷基-N,N-二甲基-N-(2-羥基-1-磺丙基)銨磺酸甜菜鹼,略稱C12羥基磺酸甜菜鹼(花王(股)製,商品名「AMPHITOL 20HD」)。
‧(c)成份
c-1:C12MEA(2),聚氧伸乙基十二酸單乙醇醯胺,前述式(c1)中,R6=碳數11之直鏈狀烷基,m=2。略稱LME(2)。
[c-1調製例]
於十二酸甲酯(LION(股)製,商品名「PASTELL M-12」)214g,加入單乙醇胺(東京化成(股)製)64.1g及甲醇鈉((股)日本觸媒製,商品名「SM-28」,28質量%品)7.7g(1.0質量%對脂肪酸甲基酯),將副生成之甲醇減壓下餾去同時加熱攪拌(40Pa~1.3kPa,90℃,1小時),反應壓力到達1.3kPa時,以反應溫度90℃熟成3小時,製得十二酸單乙醇醯胺240g。
將所製得十二酸單乙醇醯胺預備於1L容量高壓鍋,對十二酸單乙醇醯胺供給環氧乙烷1.0莫耳份,於90℃進行2小時加成反應,製得C12MEA(2)。
c-2:C10MEA(2),聚氧伸乙基癸酸單乙醇醯胺,前述式(c1)中R6=碳數9之直鏈狀烷基,m=2。略稱CME(2)。
[c-2調製例]
C10MEA(2)除使用癸酸甲酯(LION(股)製,商品名「PASTELL M-10」)代替十二酸甲酯以外,與C12MEA同樣調製。
‧(d)成份
d-1:聚氧伸乙基單(2-丙基庚基)醚,BASF社製,商品名「Lutensol XP60」,相當於前述一般式(d1)中CiH2i+1=丙基,CjH2j+1=戊基,i+j=8,s=0,t=6。
d-2:聚氧伸乙基單(2-丙基庚基)醚,BASF社製,商品名「Lutensol XP90」,相當於前述一般式(d1)中CiH2i+1=丙基,CjH2j+1=戊基,i+j=8,s=0,t=9。
d-3:聚氧伸乙基單(2-丙基庚基)醚,BASF社製,商品名「Lutensol XP100」,相當於前述一般式(d1)中CiH2i+1=丙基,CjH2j+1=戊基,i+j=8,s=0,t=10。
d-4:聚氧伸乙基聚氧伸丙基單(2-丙基庚基)醚,BASF社製,商品名「Lutensol XL90」,相當於前述一般式(d1)中CiH2i+1=丙基,CjH2j+1=戊基,i+j=8,s+t=9(氧伸乙基與氧伸丙基為混在)。
d-5:聚氧伸乙基聚氧伸丙基單(2-丙基庚基)醚,BASF 社製,商品名「Lutensol XL100」,相當於前述一般式(d1)中CiH2i+1=丙基,CjH2j+1=戊基,i+j=8,s+t=10(氧伸乙基與氧伸丙基為混在)。
‧(d)成份之比較成份[以下表示為「(d’)成份」]
d’-1:聚氧伸乙基單(2-丙基庚基)醚,BASF社製,商品名「Lutensol XP40」,相當於前述一般式(d1)中CiH2i+1=丙基,CjH2j+1=戊基,i+j=8,s=0,t=4。
d’-2:聚氧伸乙基單(2-丙基庚基)醚,BASF社製,商品名「Lutensol XP140」,相當於前述一般式(d1)中CiH2i+1=丙基,CjH2j+1=戊基,i+j=8,s=0,t=14。
‧(e)成份
e-1:硫酸鋅7水合物,純正化學(股)製,試藥特級(7水合物分子量289)。
e-2:氧化鋅,三井金屬(股)製(分子量81)。
e-3:硫酸鎂7水合物,馬居化成工業製,精製硫酸鎂(7水合物分子量247)。
‧(f)成份
f-1:2-乙基己基單甘油醚,相當於前述式(f1)中R1=2-乙基己基,n=1。
f-2:異癸基單甘油醚,相當於前述式(f1)中R1=異癸基,n=1。
‧(f)成份之比較成份[以下表示為「(f’)成份」]
f’-1:異癸基單甘油醚,相當於前述式(f1)中R1=異癸基,n=6。
‧(g)成份
g-1:p-甲苯磺酸,協和發酵化學(股)製,p-甲苯磺酸略稱p-TSH。
g-2:乙醇,純正化學(股)製,試藥特級。
‧其他成份
PEG1000:聚乙二醇1000,LION(股)製,商品名「PEG#1000」(平均分子量1000)。
甘油酸:DuPont社製,商品名「Glypure 70」。
氫氧化鈉:氫氧化鈉,鶴見曹達(股)製。
水:自來水。
<液體洗淨劑之評估>
對各例之液體洗淨劑,藉以下所示評估方法進行各評估,其結果併記於表。
[易起泡性之評估]
於長11.5cm×寬7.5cm×高3cm之洗食器用海綿(住友3M(股)製,商品名:Scotch Brite),採取水38g與各例之液體洗淨劑2g,對於用手搓揉5次後之狀態(起泡情形),根據下列評估基準(a),由10名人員進行評估。
(評估基準(a))
3分:海綿表面全體覆蓋泡沫。
2分:海綿表面覆蓋泡沫之比率為海綿表面積80%以上小於100%。
1分:海綿表面覆蓋泡沫之比率為海綿表面積50%以上小於80%。
0分:海綿表面覆蓋泡沫之比率小於海綿表面積50%。
求得該10名人員之平均值,依據下列標準評估易起泡性(起泡速度)。
(評估基準(b))
S:10名人員之平均值為2.8分以上。
A:10名人員之平均值為2.6分以上,小於2.8分。
B:10名人員之平均值為2.4分以上,小於2.6分。
C:10名人員之平均值小於2.4分。
[完成洗淨實際感覺之評估]
於長11.5cm×寬7.5cm×高3cm之洗食器用海綿(住友3M(股)製,商品名:Scotch Brite),採取水38g與各例之液體洗淨劑2g,將盛有橄欖油1g與水5mL之陶器皿(Φ=23cm)以前述海綿擦拭洗淨。前述洗淨為將陶器皿(Φ=23cm)之一面以畫圓方式5次,接著另一面以畫圓方式2次,最後將前述陶器皿周圍一周,各自以海綿擦拭方法進行。遵循下列評估標準(c),對洗淨中陶器皿之完成洗淨實際感覺做評估。
(評估基準(c))
2分:洗淨中藉由海綿與陶器皿間摩擦之變化,清楚感覺到污垢自陶器皿脫落。
1分:洗淨中藉由海綿與陶器皿間摩擦之變化,感覺到污垢自陶器皿脫落。
0分:洗淨中感覺不到海綿與陶器皿間摩擦之變化。
又,當評估基準(c)為2分及1分,感覺到海綿與陶器皿間摩擦時即中斷洗淨,將殘存泡沫之陶器皿以自來水(流速 100mL/s,25℃)沖洗5秒,確認陶器皿污垢是否脫落。其結果,任一情況下皆無油脂薄膜,亦感覺不到油脂殘留所造成,以手觸摸時之黏滑感,污垢已從陶器皿脫落。
該等完成洗淨實際感覺之評估,由10名人員進行,求得10名人員之平均分數示於表。
[清洗性之評估-1]
於長11.5cm×寬7.5cm×高3cm之洗食器用海綿(住友3M(股)製,商品名:Scotch Brite),採取水38g與各例之液體洗淨劑2g,將前述海綿搓揉5次使其起泡。以起泡之海綿,將5枚陶器皿(Φ=23cm)以於陶器皿表面畫圓方式擦拭5次。接著將殘存泡沫之陶器皿以自來水(流速100mL/s,25℃)清洗時,測定從泡沫消失至手指感覺不到黏滑感之時間。重複此操作5次求其平均值,依據下列評估基準評估清洗性。A以上為清洗性良好。
(評估基準)
S:5次平均值為30秒以內。
A:5次平均值為31~35秒範圍內。
B:5次平均值為36~40秒範圍內。
C:5次平均值為41秒以上。
[洗淨力評估]
將牛脂1g均一塗佈於長10cm×寬15cm×高5cm之塑膠容器內面全面做為污垢模型。
接著,於長11.5cm×寬7.5cm×高3cm之洗食器用海綿(住友3M(股)製,商品名:Scotch Brite),採取25℃自來水38g 與各例之液體洗淨劑2g,以手搓揉數次,將前述污垢模型以家庭一般方式同樣洗淨。
接著以25℃自來水仔細清洗後,評估以手觸摸塑膠容器內塗佈牛脂部份時之觸感。
該等評估依照下列評估基準進行(S~A為合格範圍),評估對油污之洗淨力。
(評估基準)
SSS:觸摸塑膠容器任何部位皆無油脂薄膜,完全感覺不到油污殘留之黏滑感,以手指摩擦時感覺到強烈摩擦力。
SS:觸摸塑膠容器任何部位皆無油脂薄膜,完全感覺不到油污殘留之黏滑感,以手指摩擦時感覺到摩擦力。
S:觸摸塑膠容器任何部位皆無油脂薄膜,感覺不到油污殘留之黏滑感。
A:塑膠容器內側角落感覺到些許黏滑感殘留,但觸摸塑膠容器內側底面及側面,則無油脂薄膜,感覺不到油污殘留之黏滑感,為沒有問題之程度。
B:觸摸塑膠容器內側底面,無油脂薄膜,感覺不到油污殘留之黏滑感,但塑膠容器側面與角落部位殘留有黏滑感。
C:塑膠容器全體感覺到黏滑感,明顯感到油污殘留。
[泡沫持續性之評估]
於長11.5cm×寬7.5cm×高3cm之洗食器用海綿(住友3M(股)製,商品名:Scotch Brite),採取水38g與各例之液體洗淨劑2g,以手搓揉3次。其後使前述海綿與盛有橄欖油 1g與水5g之陶器皿(Φ=23cm)接觸,使污垢溶入海綿。
其後,以海綿貼緊陶器皿之狀態下,以畫圓2次之方式於該陶器皿表面施行擦洗。當泡沫為陶器皿表面全體5%時為結束,求出結束為止完成洗淨之陶器皿枚數,評估泡沫持續性。
又,藉由下列評估基準評估泡沫持續性。
(評估基準)
S:陶器皿枚數為24枚以上。
A:陶器皿枚數為22~23枚。
B:陶器皿枚數為20~21枚。
C:陶器皿枚數為19枚以下。
[起泡性評估]
本試驗方法為評估與多油量污垢共存時之易起泡性。
於長11.5cm×寬7.5cm×高3cm之洗食器用海綿(住友3M(股)製,商品名:Scotch Brite),採取水38g、各例之液體洗淨劑2g及橄欖油2g,根據下列評估基準,評估以手搓揉5次後之狀態(起泡情形)。評估結果為S及A者,起泡性(泡量及起泡速度)為良好。
(評估基準)
S:海綿表面全體覆蓋泡沫。
A:海綿表面覆蓋泡沫之比率為海綿表面積80%以上小於100%。
B:海綿表面覆蓋泡沫之比率為海綿表面積50%以上小於80%。
C:海綿表面覆蓋泡沫之比率小於海綿表面積50%。
[清洗性之評估-2]
本試驗為評估液體洗淨劑直接附著時,食器之易清洗性。
準備一枚陶器皿,將液體洗淨劑1.0g載於陶器皿(Φ=23cm)上,將該液體洗淨劑於前述陶器皿之一面全體以手指輕輕延展。接著,以5L/min流速之自來水(25℃),清洗此一枚前述陶器皿。此時,以碼表測定來自液體洗淨劑之黏滑感消失為止所需之清洗時間。
此測定由10名人員進行,求清洗時間之平均值,根據下列評估基準評估清洗性。
(評估基準)
S:清洗時間為3秒以上,小於6秒。
A:清洗時間為6秒以上,小於9秒。
B:清洗時間為9秒以上,小於12秒。
C:清洗時間為12秒以上。
[手部肌膚黏滑感之評估]
於長11.5cm×寬7.5cm×高3cm之洗食器用海綿(住友3M(股)製,商品名:Scotch Brite),採取水38g與各例之液體洗淨劑2g,將該海綿以手搓揉5次使其起泡。以起泡之海綿,將5枚陶器皿(Φ=23cm)以於陶器皿表面畫圓方式擦洗5次。其後,以自來水(流速100mL/s,25℃)清洗手部,測定手指黏滑感消失為止之清洗時間。
該等清洗時間之測定由5名人員進行,求出該5名人員 之平均值,依據下列評估基準,評估手部肌膚之黏滑性。A及S其手部肌膚無黏滑性為良好。
(評估基準)
手指黏滑感消失為止之清洗時間(5名人員之平均值)
SS:4秒以下。
S:5~7秒範圍內。
A:8~10秒範圍內。
B:11~20秒範圍內。
C:21秒以上。
[低溫安定性評估]
將各例液體洗淨劑100mL填充於直徑50mm,高100mm之圓筒玻璃瓶,加蓋密封,以此狀態保存於-5℃(低溫條件)恆溫槽內1個月後,對於液體洗淨劑之外觀,藉目視觀察是否保持「均一透明」狀態,若確認析出物存在時,求「相對於圓筒玻璃瓶之全體積,析出物存在量之比率(%)」,以評估液體洗淨劑之低溫安定性(外觀)。
從表所示結果,可確認適用本發明之實施例1~29之液體洗淨劑,易起泡,完成洗淨之實際感覺高。因此,藉實施例1~29之液體洗淨劑,將可維持起泡力,同時即使洗淨中食器類等覆蓋泡沫,亦可實際感覺污垢去除。
此外,可知實施例1~29之液體洗淨劑,清洗性為良好,洗淨力亦優秀。
從表3所示結果,組可知在更含有(c)成份之實施例15 ~22之液體洗淨劑中有,其泡沫持續性亦為良好。
從實施例2、14、23~29之液體洗淨劑評估結果來看,可知藉由更含有(e)成份,將更加提高洗淨力。
從表所示結果可知,適用本發明之實施例30~58之液體洗淨劑,其完成洗淨之實際感覺優異,對於多油量污垢起泡性亦優秀,且清洗性亦良好。
從表所示結果可知,適用本發明之實施例59~76之液體洗淨劑,具有優秀洗淨性能,且洗淨食器類等時將抑制手部肌膚之黏滑感。
產業上利用可能性
藉由本發明之液體洗淨劑,可維持起泡力,同時即使洗淨中食器類等覆蓋泡沫,亦可實際感覺污垢去除,於產業上極為有用。

Claims (6)

  1. 一種液體洗淨劑,其特徵在於含有:下列一般式(a1)所示化合物(a);與兩性界面活性劑及半極性界面活性劑之至少一者(b),(a)成份的含量是相對於液體洗淨劑的總質量而為5質量%~40質量%,(b)成份的含量是相對於液體洗淨劑的總質量而為3質量%~20質量%,且以(a)成份/(b)成份所示質量比為0.5~6, [式中,x與y各自為1~7之整數,x+y=8,PO表示氧伸丙基,EO表示氧伸乙基。p表示PO之平均重複數且為0~4,q表示EO之平均重複數且為1~5,p+q為1~5,M表示鹼金屬、鹼土金屬、銨或烷醇胺]。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液體洗淨劑,其更含有脂肪酸單乙醇醯胺化合物(c)。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液體洗淨劑,其特徵在於更含有下列一般式(d1)所示化合物(d),[化2] [式(d1)中,i與j各自為1~6之整數,6≦i+j≦12,PO表示氧伸丙基,EO表示氧伸乙基,s表示PO之平均重複數,t表示EO之平均重複數,s+t為6~12]。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液體洗淨劑,其以[(a)成份+(b)成份]/(d)成份所示質量比為2~15。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液體洗淨劑,其更含有下列一般式(f1)所示化合物(f), [式中,R1為碳數6~14之直鏈狀或支鏈狀烷基,或碳數6~14之直鏈狀或支鏈狀烯基,n表示平均重複數,為1~4之數字]。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液體洗淨劑,其以[(a)成份+(b)成份]/(f)成份所示質量比為3~160。
TW101115160A 2011-04-28 2012-04-27 液體洗淨劑 TWI5738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02349 2011-04-28
JP2011111458 2011-05-18
JP2011111607 2011-05-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0522A TW201300522A (zh) 2013-01-01
TWI573866B true TWI573866B (zh) 2017-03-11

Family

ID=47072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15160A TWI573866B (zh) 2011-04-28 2012-04-27 液體洗淨劑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764654B2 (zh)
KR (1) KR101900980B1 (zh)
CN (1) CN103502412B (zh)
TW (1) TWI573866B (zh)
WO (1) WO201214791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79392B2 (ja) * 2011-04-28 2015-09-16 ライオン株式会社 液体洗浄剤
CN104736228B (zh) * 2012-09-29 2017-08-18 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组合物和其用途
RU2632874C2 (ru) 2012-12-28 2017-10-11 Као Корпорейшн Композиция жидкого моющего средства для одежды
EP3080235B1 (en) * 2013-12-11 2020-06-17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pe-free surfactant compositions and use thereof in textile applications
JP6472984B2 (ja) * 2014-11-12 2019-02-20 花王株式会社 手洗い用食器洗浄剤組成物
CN111454784A (zh) * 2020-04-30 2020-07-28 中山榄菊日化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地板清洁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5165A (zh) * 2003-01-28 2006-03-08 花王株式会社 液体洗涤剂组合物
US20060142174A1 (en) * 2003-04-14 2006-06-29 Kao Corporation Cleaning agent composition
JP2009091396A (ja) * 2007-10-04 2009-04-30 Dai Ichi Kogyo Seiyaku Co Ltd シャボン玉組成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23576B1 (en) * 1993-10-12 2000-03-01 Stepan Company Liquid detergent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salts of alpha sulfonated fatty acid methyl or ethyl esters, and anionic surfactants
JP4236755B2 (ja) * 1998-02-26 2009-03-11 花王株式会社 液体洗浄剤組成物
JP2007016132A (ja) * 2005-07-07 2007-01-25 Kao Corp 硬質表面用洗浄剤
JP4877912B2 (ja) 2005-12-01 2012-02-15 花王株式会社 液体洗浄剤組成物
JP2007169438A (ja) 2005-12-21 2007-07-05 Lion Corp 硬表面用液体洗浄剤組成物
JP5130595B2 (ja) * 2006-12-01 2013-01-30 ライオン株式会社 台所用液体洗浄剤組成物
JP5283251B2 (ja) 2006-12-01 2013-09-04 ライオン株式会社 液体洗浄剤組成物
JP5148391B2 (ja) * 2008-07-04 2013-02-20 花王株式会社 液体洗浄剤組成物
JP5337534B2 (ja) 2009-03-02 2013-11-06 花王株式会社 液体洗浄剤組成物
JP5500873B2 (ja) * 2009-05-29 2014-05-21 ライオン株式会社 液体洗浄剤組成物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5165A (zh) * 2003-01-28 2006-03-08 花王株式会社 液体洗涤剂组合物
US20060142174A1 (en) * 2003-04-14 2006-06-29 Kao Corporation Cleaning agent composition
JP2009091396A (ja) * 2007-10-04 2009-04-30 Dai Ichi Kogyo Seiyaku Co Ltd シャボン玉組成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02412B (zh) 2015-06-24
CN103502412A (zh) 2014-01-08
WO2012147915A1 (ja) 2012-11-01
KR20140010090A (ko) 2014-01-23
JPWO2012147915A1 (ja) 2014-07-28
TW201300522A (zh) 2013-01-01
JP5764654B2 (ja) 2015-08-19
KR101900980B1 (ko) 2018-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3866B (zh) 液體洗淨劑
JP5568447B2 (ja) 液体洗浄剤組成物
JP5439204B2 (ja) 液体洗浄剤組成物
JP5439206B2 (ja) 液体洗浄剤組成物
JP5439205B2 (ja) 液体洗浄剤組成物
JP4778925B2 (ja) 液体洗浄剤組成物
JP5779392B2 (ja) 液体洗浄剤
JP2013194212A (ja) 液体洗浄剤
JP4198530B2 (ja) 液体洗浄剤組成物
TWI548737B (zh) Handwashing tableware cleanser composition
JP5439207B2 (ja) 液体洗浄剤組成物
JP6192231B2 (ja) 食器洗い用液体洗浄剤
JP4932461B2 (ja) 液体洗浄剤組成物
JP3730752B2 (ja) 液体洗浄剤組成物
JP3776312B2 (ja) 液体洗浄剤組成物
JP5832189B2 (ja) 硬質表面用洗浄剤のすすぎ促進剤
JP5802612B2 (ja) 台所用液体洗浄剤
WO2017026033A1 (ja) 食器洗い用液体洗浄剤
JP4090330B2 (ja) 台所用液体洗浄剤組成物
JP6155229B2 (ja) 食器用洗浄剤組成物
JP7381534B2 (ja) 液体食器手洗い用洗浄組成物
JP6691853B2 (ja) 台所用の液体洗浄剤組成物
JP2011153235A (ja) 液体洗浄剤組成物
JP2010248336A (ja) 液体洗浄剤組成物
JP5468762B2 (ja) 台所用液体洗浄剤組成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