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3547B - 電熱加熱器 - Google Patents

電熱加熱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3547B
TWI573547B TW102106231A TW102106231A TWI573547B TW I573547 B TWI573547 B TW I573547B TW 102106231 A TW102106231 A TW 102106231A TW 102106231 A TW102106231 A TW 102106231A TW I573547 B TWI573547 B TW I57354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ower plug
socket portion
protective
sock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062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43118A (zh
Inventor
青野忠行
遠部雅晃
石井琢也
川野隼人
Original Assignee
象印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象印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象印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3431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31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35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354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4Means for preventing access to live contacts
    • H01R13/447Shutter or cover plate
    • H01R13/453Shutter or cover plate opened by engagement of counterpart
    • H01R13/4534Laterally sliding shutt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4Means for preventing access to live contacts
    • H01R13/447Shutter or cover plate
    • H01R13/453Shutter or cover plate opened by engagement of counterpart
    • H01R13/4538Covers sliding or withdrawing in the direction of engage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7/00Baking; Roasting; Grilling; Frying
    • A47J37/06Roasters; Grills; Sandwich grills
    • A47J37/067Horizontally disposed broiling griddles
    • A47J37/0676Horizontally disposed broiling griddles electrically heated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02Details
    • H05B3/06Heater elements structurally combined with coupling elements or holders

Description

電熱加熱器
本發明係有關具備插座部及電源插頭的電熱加熱器,其中該插座部為具有開口部之箱形且具備與電熱管(heater)電性連接的插座部側通電部,該電源插頭經由開口部可自在地安裝至插座部或從插座部脫離,且具備能夠電性連接於插座部側通電部的插頭側通電部。
就該種電熱加熱器而言,能夠舉例出加熱調理器(電熱板(hot plate)、電烤盤、燒烤電鍋、章魚燒機)、熱水瓶、電熱壺及加濕器等具備電熱管的電熱加熱器。該些電熱加熱器係構成為經由安裝至插座部的電源插頭將來自電源的電力供給至電熱管,利用電熱管的發熱來加熱被加熱體。
例如,在下列的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所示、為電熱加熱器之一例的加熱調理器中,具備與電源電性連接的插頭側通電部的電源插頭係經由插座部的開口部安裝至為箱形且具備與電熱管電性連接的插座部側通電部之插座部。在電源插頭安裝在插座部的狀態下,插頭側通電部與插座部側通電部係電性連接,來自電源的電力會被供給至 電熱管。藉此,加熱配設在電熱管的附近或以接觸電熱管的狀態配設之作為被加熱體的調理盤,而能夠對載置於調理盤上表面的食品等進行加熱調理。
此外,在這些加熱調理器中,箱形的插座部係裝設在調理盤的側面,與調理盤一體成形的電熱管之屬於連接端子的一對通電銷(插座部側通電部的一例)係在位在插座部內的狀態下,從調理盤的側面往插座部的開口部側朝水平方向突出形成。此外,設置有在該一對通電銷位在插座部內的狀態下遮擋插座部的開口部之遮擋板。
此處,在專利文獻1記載的加熱調理器中,遮擋板係構成為能夠以設於遮擋板的一端側的轉動軸為軸心轉動,且構成為在自然狀態下,遮擋板會被拉力彈簧往將插座部的開口部予以遮擋的遮擋轉動方向緊拉,從而將開口部遮擋起來。此外,該遮擋板係在超過轉動軸的一端側的部位具備有開啟力受力部,該開啟力受力部係承受電源插頭的感熱棒往安裝方向的推壓力而使遮擋板以轉動軸為軸心朝相反於遮擋轉動方向的開啟轉動方向轉動。藉此,構成為隨著電源插頭安裝至插座部的操作,感熱棒會朝安裝方向推壓開啟力受力部,遮擋板便會抵抗拉力彈簧的拉力,以轉動軸為軸心朝開啟轉動方向轉動,使開口部開放。電源插頭係在如上述開口部開放的狀態下安裝至插座部的開口部。
另一方面,在專利文獻2記載的加熱調理器中,遮擋板係配置在從開口部進入插座部內的位置,以遮擋開口 部。遮擋板係構成為朝與電源插頭安裝至插座部或從插座部脫離的方向相同的滑動方向自如地滑動,在自然狀態下,遮擋板係配設為被彈推彈簧朝滑動方向推往開口部側而成為抵接於插座部內往內方側突出形成的導引部之狀態。此外,遮擋板係具備與滑動方向正交的被抵接面,並構成為隨著電源插頭安裝至插座部的操作,該被抵接面與形成於電源插頭且與安裝、脫離方向正交的抵接面會相抵接,並抵抗彈推彈簧的推壓力而能夠朝滑動方向滑動。藉由如上述利用電源插頭使遮擋板朝滑動方向滑動,電源插頭便安裝至插座部的開口部。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國特許第3243444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國特開平10-000160號公報
與電熱管電性連接的插座部側通電部會因為電熱管的導熱而變得非常高溫,使用者若誤觸插座部側通電部有可能會造成燙傷。此外,在插座部側通電部附著到髒污等、受到物體撞擊而產生變形等的情形中,插座部側通電部與電源插頭的插頭側通電部之間的接觸電阻會增加,有造成該部位發熱之虞。
有鑒於此,在對插座部側通電部的配設狀態進行檢討後,在專利文獻1記載的加熱調理器中,作為插座部側通 電部的通電銷係在插座部內以位於由遮擋板遮擋的空間內的方式配設,且通電銷成為整根被插座部的內面及遮擋板的內面包圍的狀態。然而,雖然遮擋板是構成為在自然狀態下會以轉動軸為軸心被緊緊拉往遮擋轉動方向,令遮擋板無法對通電銷近接移動,但卻是能夠對通電銷遠離移動的構成,亦即是構成為能夠以轉動軸為軸心朝開啟轉動方向轉動。因此,遮擋板是種例如使用者能夠手動令遮擋插座部的開口部的遮擋板以轉動軸為軸心朝開啟轉動方向轉動的構成,在此狀態下,通電銷便有可能被使用者的手碰觸、附著到髒污等,甚至於遭受物體撞擊。
另一方面,在專利文獻2記載的加熱調理器中,作為插座部側通電部的通電銷雖然是配設在插座部內,但由於遮擋板是構成為朝電源插頭的安裝、脫離方向(遮擋板的滑動方向)自如地滑動,因此是種能夠將遮擋板朝滑動方向推壓的構成。因此,例如當使用者手動將遮擋板朝滑動方向推壓時,通電銷的前端部便會經由形成在遮擋板的銷插通孔而露出至遮擋板的外部,通電銷便有可能被使用者的手碰觸、附著到髒污等,甚至於遭受物體撞擊。
此外,就算使用者沒有手動將遮擋板朝滑動方向推壓,在自然狀態下仍會形成位在插座部內的遮擋板被彈推彈簧推壓至導引部的狀態。在此狀態下,雖然未圖示出來,但若對圖式做整體性的分析,則這應當是種通電銷的前端部會經由配設在插座部內的遮擋板的銷插通孔而露出在遮擋板的外部之構成。在此構成中,通電銷有可能被使用者 的手碰觸、附著到髒污等,甚至於遭受物體撞擊。
本發明乃是鑒於上述實情而研創,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熱加熱器,其能夠以簡便的構成確實防止配設於插座部的插座部側通電部被使用者誤觸或附著到髒污等,亦能確實地進行電源插頭安裝至插座部的操作。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電熱加熱器係具備插座部及電源插頭,該插座部為箱形,具有開口部,且具備與電熱管電性連接的插座部側通電部,該電源插頭經由前述開口部可自在地安裝至前述插座部或從前述插座部脫離,且具備能夠電性連接於前述插座部側通電部的插頭側通電部;該電熱加熱器的特徵構成在於具備:保護構件,其遮擋前述插座部的開口部,使前述插座部側通電部位於內部空間內;移動限制機構,其在前述插座部側通電部為位於由前述保護構件遮擋而成的前述內部空間內之保護狀態下,限制前述保護構件對前述插座部側通電部的近接移動和遠離移動;及變更機構,其隨著前述電源插頭安裝至前述插座部的操作,將藉由前述移動限制機構形成的前述保護構件之移動限制狀態變更為解除藉由前述移動限制機構形成的限制之限制解除狀態。
依據本特徵構成,由於保護構件遮擋形成為箱形的插 座部的開口部而在插座部內形成內部空間(遮擋空間),形成使插座部側通電部為位於內部空間內之保護狀態,因此能夠形成藉由保護構件將插座部側通電部自插座部的外部隔離之狀態,而能夠防止插座部側通電部被使用者碰觸、附著到髒污等,甚至於遭受物體撞擊等。
此外,在插座部側通電部為位於上述內部空間內之保護狀態下,移動限制機構會限制保護構件對插座部側通電部的近接移動和遠離移動,因此就算電源插頭沒有安裝至插座部,保護構件對插座部側通電部的近接移動和遠離移動仍確實被限制在形成插座部側通電部由保護構件保護之保護狀態的範圍內。另外,所謂的保護狀態係指插座部側通電部為位於由保護構件遮擋而成的插座部的內部空間內之狀態(沒有露出於插座部及保護構件的外部之狀態),只要為插座部側通電部為位於該內部空間內之狀態的話,則亦可為保護構件能夠對插座部側通電部在預定範圍內近接移動或遠離移動之狀態,亦可為保護構件無法對插座部側通電部近接移動及遠離移動之狀態。
藉此,就算有朝向對插座部側通電部近接移動及遠離移動之方向的某些力作用在保護構件,仍能夠確實維持插座部側通電部為位於由保護構件遮擋而成的內部空間內之狀態(保護狀態)。因此,能夠以簡便的構成確實防止插座部側通電部被使用者碰觸、附著到髒污等,甚至於遭受物體撞擊等。
此外,變更機構會隨著電源插頭安裝至插座部的操 作,將藉由移動限制機構形成的保護構件之移動限制狀態變更為解除藉由移動限制機構形成的限制之限制解除狀態,因此不需要在電源插頭的安裝操作之外另需將藉由移動限制機構形成的移動限制狀態變更為限制解除狀態的操作及構成,能夠讓變更機構採用簡便的構成。藉此,不會妨礙到電源插頭的安裝操作,反而還利用了電源插頭的安裝操作而能夠輕易地將藉由移動限制機構形成的移動限制狀態變更為限制解除狀態。
因此,能夠以簡便的構成確實防止配設在插座部的插座部側通電部被使用者誤觸或附著到髒污等,亦能確實地進行電源插頭安裝至插座部的操作。
本發明的電熱加熱器的更進一步的特徵構成在於:前述保護構件具備保護板,該保護板遮擋前述插座部中朝水平方向開口的前述開口部;前述移動限制機構具備可相對於前述保護板朝上下方向自如地滑動且配設於前述保護板的阻止板,藉由前述阻止板下降後前述阻止板的下部會嵌合至形成在前述插座部的嵌合孔之構成,形成限制前述保護板對前述插座部側通電部近接移動和遠離移動之前述移動限制狀態。
依據本特徵構成,由於以板狀的保護板作為遮擋插座部中朝水平方向開口的開口部的保護構件,移動限制機構係構成為在該保護板配設可相對於該保護板朝上下方向自如地滑動的阻止板,藉由阻止板下降後阻止板的下部會嵌合至形成在插座部的嵌合孔,因此不需要動力就能令阻止 板嵌合至嵌合孔,而且在阻止板嵌合在嵌合孔的狀態中,嵌合狀態會因為阻止板本身的重量等而確實維持。此外,由於阻止板係設置在保護板,因此藉由阻止板維持在限制對插座部側通電部近接移動及遠離移動之狀態,保護板亦會維持在同樣的移動限制狀態。另外,嵌合孔係在插座部中以凹槽形成,其可藉由配設在保護板的阻止板的下部之下降嵌合方式將保護板形成為上述移動限制狀態,亦能夠維持插座部側通電部位於內部空間內之保護狀態。
藉此,能夠藉由設置作為移動限制機構的阻止板及嵌合孔,且阻止板因為例如本身的重量等而下降並使下部嵌合於嵌合孔這種非常簡便的構成,確實地限制保護板對插座部側通電部近接移動及遠離移動。因此,能夠藉由簡便構成的移動限制機構更加確實地維持使插座部側通電部位於由保護構件遮擋而成的內部空間內之狀態(保護狀態),而能夠更加確實地防止插座部側通電部被使用者碰觸或附著到髒污等。
本發明的電熱加熱器的更進一步的特徵構成在於:前述變更機構具備在前述電源插頭中於與前述保護板相對向之部位突出形成的插入導引部,並形成為前述插入導引部能夠插入至貫通前述保護板而形成的保護板孔及貫通前述阻止板而形成的阻止板孔之構成,在前述阻止板的下部嵌合至前述嵌合孔之前述移動限制狀態下,前述保護板孔與前述阻止板孔會形成重疊部分且前述阻止板孔會配置在相對於前述保護板孔偏下方之位置,藉此構成,隨著前述電 源插頭安裝至前述插座部的操作,前述插入導引部會使前述阻止板相對於前述保護板相對地上升移動,從而將藉由前述阻止板形成的前述保護板之前述移動限制狀態變更為前述限制解除狀態。
依據本特徵構成,由於變更機構具備在電源插頭中於與保護板相對向之部位突出形成的插入導引部,並形成為插入導引部能夠插入至貫通保護板而形成的保護板孔及貫通阻止板而形成的阻止板孔之構成,因此利用將電源插頭安裝至插座部的安裝操作而不需要另外的操作就能夠簡便且輕易地將處於移動限制狀態的保護板變更為限制解除狀態。
具體而言,電源插頭的插入導引部沒有插入至保護板孔及阻止板孔時(電源插頭沒有安裝至插座部時),阻止板例如因為本身的重量而下降使阻止板的下部(非開口部)嵌合於嵌合孔而形成移動限制狀態,限制保護板對插座部側通電部近接移動及遠離移動。此外,在該移動限制狀態下,保護板孔及阻止板孔維持形成有重疊部分,阻止板孔配置在相對於保護板孔偏下方的位置。
另一方面,電源插頭的插入導引部插入至保護板孔及阻止板孔時(電源插頭安裝至插座部時),插入導引部會插入至保護板孔及阻止板孔的重疊部分,在插入導引部通過相對於保護板孔偏下方的阻止板孔時,插入導引部的上側部分會抵接阻止板孔的上側內周面,阻止板便會上升,使阻止板的下部從嵌合孔脫出。另外,因為插入導引部插 入在阻止板孔,阻止板會維持在阻止板的下部沒有嵌合於嵌合孔(阻止板沒有因例如本身的重量而下降)的狀態。藉此,隨著電源插頭安裝至前述插座部的操作,插入導引部會使阻止板相對於保護板相對地上升移動,而能夠簡便且輕易地將藉由阻止板形成的保護板之移動限制狀態變更為限制解除狀態。
因此,利用將電源插頭安裝至插座部的安裝操作而不需要另外的操作就能夠簡便且輕易地將處於移動限制狀態的保護板變更為限制解除狀態。
本發明的電熱加熱器的更進一步的特徵構成在於:前述保護板及前述阻止板至少從前述開口部側起以前述保護板、前述阻止板的順序配設,前述保護板孔是朝上下方向伸長形成的長孔形狀。
依據本特徵構成,由於保護板及前述阻止板至少從開口部側起以保護板、阻止板的順序配設,因此插入導引部至少會先插入至保護板孔後經由保護板孔及阻止板孔的重疊部分而插入至阻止板孔。此處,在電源插頭安裝至插座部之前的移動限制狀態中,由於阻止板孔配置在相對於保護板孔偏下方的位置,因此若保護板孔及阻止板孔的重疊部分的面積小,則插入導引部可能會難以插入至該重疊部分。
然而,依據本特徵構成,由於保護板孔是朝上下方向伸長形成的長孔形狀,因此其與配置在相對於保護板孔偏下方的位置的阻止板的阻止板孔的重疊部分的面積能夠變 得更大,在移動限制狀態中,插入導引部能夠輕易且確實地插入保護板孔及阻止板孔的重疊部分。另外,就算如上述使在移動限制狀態中保護板孔及阻止板孔的重疊部分的面積變得較大,也不會妨礙阻止板的下部嵌合至嵌合孔,能夠在確保藉由移動限制機構產生的移動限制功能下構成為更輕易以變更機構解除移動限制。
因此,利用將電源插頭安裝至插座部的安裝操作而不需要另外的操作就能夠簡便且輕易地將處於移動限制狀態的保護板變更為限制解除狀態。
本發明的電熱加熱器的更進一步的特徵構成在於:前述插入導引部是設置於前述電源插頭且直接或間接接觸由前述電熱管加熱的被加熱體之感熱棒。
依據本特徵構成,由於插入導引部是設置於電源插頭且直接或間接接觸由電熱管加熱的被加熱體之感熱棒,因此能夠將用於偵測被加熱體溫度的電源插頭的感熱棒作為將藉由設置在保護板的阻止板形成的移動限制狀態變更為限制解除狀態的插入導引部來利用,不需要另外形成插入導引部,能夠讓變更機構採用簡便的構成。
本發明的電熱加熱器的更進一步的特徵構成在於:前述感熱棒的前端部形成有愈靠近插入前端側直徑愈小的錐形前端部。
依據本特徵構成,由於感熱棒的前端部形成有愈靠近插入前端側直徑愈小的錐形前端部,因此在將電源插頭的感熱棒插入至保護板孔及阻止板孔的重疊部分時,就算重 疊部分的面積比較小,能夠將插入至該重疊部分的感熱棒的剖面積形成為比沒有形成錐形前端部時還小,能夠實現更為輕易且確實的插入。除此之外,當錐形前端部逐漸插入至該重疊部分時,能夠令阻止板順著錐形前端部及比錐形前端部擴徑的感熱棒的外周面順暢地逐漸上升。
本發明的電熱加熱器的更進一步的特徵構成在於:前述保護構件係配設為朝與前述電源插頭安裝至前述插座部或從前述插座部脫離的方向同方向的滑動方向自如地滑動。
依據本特徵構成,由於保護構件係配設為朝與電源插頭安裝至插座部或從插座部脫離的方向同方向的滑動方向自如地滑動,因此在將電源插頭安裝至插座部時,能夠使電源插頭的安裝方向和保護構件的滑動方向一致,能夠使藉由變更機構從移動限制狀態變更為限制解除狀態的保護構件更簡便且有效率地朝滑動方向滑動而將電源插頭安裝至插座部。
本發明的電熱加熱器的更進一步的特徵構成在於:前述電源插頭具備與前述安裝、脫離方向正交的抵接面,並且前述保護構件具備與前述滑動方向正交的被抵接面,隨著前述電源插頭安裝至前述插座部的操作,前述電源插頭的前述抵接面與前述保護構件的被抵接面會抵接,前述電源插頭會使前述保護構件往前述滑動方向滑動。
依據本特徵構成,由於隨著電源插頭安裝至插座部的操作,與滑動方向(安裝、脫離方向)正交形成的電源插 頭的抵接面與保護構件的被抵接面會抵接,因此能夠在電源插頭穩定住保護構件的狀態下使保護構件往滑動方向滑動。
本發明的電熱加熱器的更進一步的特徵構成在於:沿前述滑動方向將前述保護構件彈推至前述保護狀態的彈推構件是配設在前述保護構件中沿著與前述滑動方向正交之方向的兩端部。
依據本特徵構成,由於沿滑動方向將保護構件彈推至保護狀態的彈推構件是配設在保護構件中沿著與滑動方向正交之方向的兩端部,因此能夠以一對彈推構件的彈推力在保護構件的兩端部彈推保護構件,能夠更穩定地維持在插座部側通電部為位於由保護構件遮擋而成的插座部的內部空間內之保護狀態,並且能夠將保護構件朝滑動方向的滑動予以穩定化。另外,在該保護狀態下,移動限制機構會限制保護構件對插座部側通電部的近接移動及遠離移動。
本發明的電熱加熱器的更進一步的特徵構成在於:前述插座側通電部由向前述開口部側突出形成的通電銷所構成,以前述通電銷能夠插通形成於前述保護構件的銷插通孔之狀態,前述保護構件配設為朝前述滑動方向自如地滑動。
依據本特徵構成,由於插座側通電部由向開口部側突出形成的通電銷所構成,因此在將電源插頭安裝至插座部時,藉由令通電銷插通至形成於電源插頭且到達插頭側通 電部的凹部,就能夠輕易且確實地將電源插頭安裝至插座部。此時,以通電銷能夠插通至形成於保護構件的銷插通孔之狀態,保護構件配設為朝滑動方向自如地滑動,因此回避掉保護構件的滑動會受到通電銷的存在阻礙的情況。
本發明的電熱加熱器的更進一步的特徵構成在於:前述電源插頭及前述插座部具備在前述電源插頭安裝至前述插座部時用於維持前述插座部側通電部電性連接於前述插頭側通電部之狀態的連接維持機構。
依據本特徵構成,由於電源插頭及插座部具備連接維持機構,因此在電源插頭安裝在插座部時,能夠確實地維持使插座部側通電部電性連接於插頭側通電部之狀態。藉此,在電源插頭安裝在插座部後,就算有某些力朝向使電源插頭與插座部相對遠離移動的方向作用,仍能夠確實防止插座部側通電部與插頭側通電部的電性連接被解除。
本發明的電熱加熱器的更進一步的特徵構成在於:前述插座部具備拿持部,該拿持部為在配設有前述保護構件的部位下方一體成形。
依據本特徵構成,由於插座部具備在配設有保護構件的部位下方一體成形的拿持部,因此在使用者拿持插座部時,不會誤拿持配設在插座部的保護構件附近,能夠誘導使用者拿持位於不同於配設有保護構件且較為安全之部位的拿持部。
另外,電源插頭沒有安裝至插座部時,插座部側通電部為配置於插座部中由保護構件遮擋而成的內部空間內之 保護狀態,而且也藉由移動限制機構形成保護構件的移動受到限制之移動限制狀態,以維持該保護狀態。因此,就算使用者拿持保護構件周圍,碰觸到插座部側通電部的可能性也是極低,但為了使安全性更進一步提升,仍採用讓使用者不會去拿持保護構件周圍的構成。
1‧‧‧調理器本體
1a‧‧‧內周面
1A‧‧‧外緣壁部
1B‧‧‧板狀支撐部
1C‧‧‧把手收容部
2‧‧‧盛水皿
2A‧‧‧鍔部
2B‧‧‧下方突出部
3‧‧‧調理盤(被加熱體)
4‧‧‧電熱管
5‧‧‧把手部
5a‧‧‧上部把手部
5b‧‧‧下部把手部
5A‧‧‧一方側把手部
6‧‧‧螺絲釘
7‧‧‧表面側突條
8‧‧‧背面側突條
8a‧‧‧第1背面側突條
8b‧‧‧第2背面側突條
9‧‧‧支架
10‧‧‧貫通孔
11‧‧‧表面側外緣凸部
12‧‧‧背面側外緣凸部
13‧‧‧拿持部
14‧‧‧感熱棒插通孔
15‧‧‧彈推彈簧(彈推構件)
30‧‧‧插座部
31‧‧‧插座部側通電部
31a‧‧‧通電銷(插座部側通電部)
32‧‧‧開口部
33‧‧‧插通孔
34‧‧‧卡定凹部(連接維持機構)
35‧‧‧保護板(保護構件)
35a‧‧‧銷插通孔
35b‧‧‧下部側缺口
35c‧‧‧上部側缺口
35d‧‧‧保持凸部
35A‧‧‧第1板部
35B‧‧‧第2板部
36,84,98‧‧‧被抵接面(保護構件)
37‧‧‧突出限制部
38‧‧‧阻止板
38a‧‧‧下端面
38A‧‧‧突出部
39‧‧‧第1保護板孔(保護板孔)
40‧‧‧第2保護板孔(保護板孔)
41‧‧‧阻止板孔
42‧‧‧嵌合孔
50‧‧‧電源插頭
51‧‧‧插頭側通電部
51a‧‧‧電源端子(插頭側通電部)
52‧‧‧溫度調節轉盤
53‧‧‧插頭本體
53a‧‧‧安裝部
54‧‧‧感熱棒(插入導引部)
54A‧‧‧錐形前端部(感熱棒)
55‧‧‧電源線
56‧‧‧抵接面(電源插頭)
57‧‧‧凹部
58‧‧‧搖動構件(連接維持機構)
58a‧‧‧卡定爪(連接維持機構)
59‧‧‧彈簧(連接維持機構)
60a‧‧‧下側滑動導軌
70‧‧‧移動限制構件
70a,70b‧‧‧突出部
70c‧‧‧錐面
71‧‧‧開口部的端部
72‧‧‧保護板的端部
73,97‧‧‧推壓彈簧
74‧‧‧嵌合部
80,90,91‧‧‧板構件
81,92,93‧‧‧搖動軸
82,94‧‧‧銷插通孔
83,95‧‧‧插通孔
84‧‧‧被抵接面
96‧‧‧長孔
98‧‧‧被抵接面
H‧‧‧電熱板(加熱調理器、電熱加熱器)
M‧‧‧連接維持機構
Q‧‧‧變更機構
R‧‧‧移動限制機構
S‧‧‧內部空間
T‧‧‧空間
圖1係電熱板的分解立體圖。
圖2係電熱板的立體圖。
圖3係顯示調理盤表面的俯視圖。
圖4係顯示調理盤背面的底視圖。
圖5係假設電源插頭已安裝時,調理盤的插座部周圍的概略立體圖。
圖6(A)係處於載置在調理器本體之狀態下的調理盤的插座部周圍的局部放大橫剖面圖,(B)係插座部周圍的局部放大縱剖面圖,(C)係插座部周圍的側視圖。
圖7(A)係處於電源插頭的感熱棒開始抬起阻止板之狀態下的插座部周圍的局部放大橫剖面圖,(B)係插座部周圍的局部放大縱剖面圖,(C)係插座部周圍的側視圖。
圖8(A)係處於電源插頭的抵接面抵接保護板的被抵接面之狀態下的插座部周圍的局部放大橫剖面圖,(B)係插座部周圍的局部放大縱剖面圖,(C)係插座部周圍的側視圖。
圖9(A)係處於電源插頭安裝在插座部之狀態下的插 座部周圍的局部放大橫剖面圖,(B)係插座部周圍的局部放大縱剖面圖,(C)係插座部周圍的側視圖。
圖10(A)、(B)係顯示其他實施形態(1)的嵌合孔的概略構成之圖。
圖11(A)至(C)係其他實施形態(3-2)的插座部周圍局部放大橫剖面圖,顯示移動限制機構及變更機構的概略構成。
圖12係其他實施形態(4-1)的插座部周圍概略立體圖,顯示保護構件、移動限制機構及變更機構的概略構成。
圖13係其他實施形態(4-2)的插座部周圍概略立體圖,顯示保護構件、移動限制機構及變更機構的概略構成。
根據圖式說明作為本發明的電熱加熱器的一例的加熱調理器之實施形態。就加熱調理器而言,雖然能夠舉例出電熱板、電烤盤、燒烤電鍋、章魚燒機等,但以下以電熱板的實施形態為例進行說明。
如圖1至圖4所示,電熱板H係具備:深皿狀的調理器本體1;皿狀的盛水皿2,其以自如地安裝、脫離的方式載置於調理器本體1內;板狀的調理盤3(被加熱體的一例),位於盛水皿2的上方,其以自如地安裝、脫離的方式載置於調理器本體1;及電熱管4(參照圖4),其接收來自交流電源等電源(未圖示)的電力而發熱,對調理盤3進行加熱。
此外,如圖1、圖2、圖5至圖9所示,電熱板H還 具備:箱形的插座部30,其具備與電熱管4電性連接的插座部側通電部31,且具備開口部32;及電源插頭50,其如圖6及圖9所示,經由開口部32可自在地安裝至插座部30或從插座部30脫離,且具備能夠電性連接於插座部側通電部31的插頭側通電部51。
藉此,如圖2及圖9所示,電熱板H係構成為在電源插頭50經由開口部32安裝在插座部30的狀態下,插頭側通電部51與插座部側通電部31為電性連接,使來自電源的電力供給至電熱管4。此外,電熱板H係構成為利用電熱管4的發熱來加熱調理盤3,而能夠將肉等食品載置於調理盤3的表面(上表面)進行加熱調理。
針對電熱板H的各部構成進行說明。
如圖1及圖2所示,調理器本體1係由耐熱性的樹脂構件所構成,平面觀看時呈略矩形(四角以曲線形成、帶圓弧的長方形),剖面觀看時呈深皿狀。在調理器本體1的下表面形成有朝上下方向連通的下表面開口部(未圖示),且在該下表面開口部的周圍配設有合計4個載置腳(未圖示)供載置於桌子等之上時使用。
在調理器本體1的外緣部係有形成為環狀的外緣壁部1A朝上方突出形成,且在外緣壁部1A的內周面1a係有複數個用以載置盛水皿2的板狀支撐部1B以朝內方側突出的狀態豎立設置。板狀支撐板1B係於調理器本體1的四個角落的各角落部分別配設有一對(本實施形態有8個)。
採平面觀看時,調理器本體1係於外緣壁部1A的長度方向的相對向之部位(短邊部位)的中央部具備有一對把手收容部1C,該把手收容部1C係用以載置並收容後述裝設至調理盤3的一對把手部5。把手收容部1C係從外緣壁部1A的上表面朝下方凹陷形成。
具體而言,把手收容部1C的上表面係對應把手部5的下部形狀,並形成中央側部位比兩端側部位更低的梯狀凹陷。亦即,把手收容部1C係以在將把手部5載置/收容於形成為梯狀的把手收容部1C之狀態下,使把手部5的上表面與外緣壁部1A的上表面成為大致同高之方式(即以形成與把手部5上下方向的高度大致相同程度高度的凹陷之方式),從外緣壁部1A的上表面朝下方形成凹陷。此外,把手收容部1C的寬度係以使把手部5於載置/收容於把手收容部1C之狀態下且不會晃動的程度形成為比把手部5的寬度略寬。此外,調理器本體1的長度方向中的把手收容部1C的外側端面係形成為在把手部5載置/收容於把手收容部1C之狀態下與把手部5的外側端面大致齊平。亦即,調理盤3的把手部5係在調理器本體1的長度方向中以不會突出於調理器本體1的外側之方式載置/收容於把手收容部1C。
盛水皿2係由金屬構件所構成,形成為採平面觀看時呈整體比調理器本體1小的略矩形(四角以曲線形成、帶圓弧的長方形狀),採剖面觀看時呈皿狀。盛水皿2係具備於外緣部全周朝水平方向突出形成的鍔部2A及形成在鍔 部2A的內方側且朝下方突出的下方突出部2B,從而構成為能夠將水貯留於下方突出部2B內。盛水皿2係構成為在令下方突出部2B的外表面抵接於複數個板狀支撐部1B的內側面之狀態下將鍔部2A載置於複數個板狀支撐部1B的上部,藉此便能夠穩定地將盛水皿2載置於調理器本體1內,而能夠使盛水皿2保持水平。因此,構成為使貯留於下方突出部2B內的水不會從盛水皿2不小心漏出。
如圖1至圖4所示,調理盤3係由平板狀的金屬構件所構成,形成為採平面觀看時呈整體比調理器本體1小的略矩形(四角以曲線形成、帶圓弧的長方形)。
在本實施形態中,調理盤3係由在表面側從表面突出的表面側突條7與在背面側從背面突出的背面側突條8及電熱管4一體熔鑄形成。
如圖1至圖3、圖5所示,從調理盤3的表面朝上方突出的表面側突條7係以沿著調理盤3的長度方向形成有複數列,且以相鄰的表面側突條7之間形成有複數個從表面側貫通至背面側的貫通孔10之狀態彼此並列配置(本實施形態有14列)。另外,貫通孔10係形成為採平面觀看時呈細長的略長方形,且以其長度方向沿著調理盤3的長度方向之方式配設。除此之外,在調理盤3的表面側的外緣部的大致全周係一體形成有從表面朝上方突出的表面側外緣凸部11。
如圖4所示,從調理盤3的背面朝下方突出的背面側突條8係形成為至少在於上下方向對應表面側突條7之處 具備複數列的第1背面側突條8a(本實施形態有16列),該些第1背面側突條8a係以沿著調理盤3的長度方向形成,且以相鄰的背面側突條8之間形成有複數個貫通孔10之狀態彼此並列配置。除此之外,在調理盤3的背面側的外緣部的大致全周係一體形成有從背面朝下方突出的背面側外緣凸部12。
此外,從調理盤3的背面朝下方突出的背面側突條8係形成為在與第1背面側突條8a交叉之處具備有別於第1背面側突條8a的第2背面側突條8b,第2背面側突條8b係至少將相鄰接的第1背面側突條8a彼此連結。另外,在本實施形態中,第1背面側突條8a與第2背面側突條8b的交叉角度係設定為略90度,但該交叉角度能夠適當進行變更。
如圖3及圖4所示,採平面觀看時,調理盤3係在長度方向的相對向之部位(短邊部位)的中央部,透過板狀的支架9而於外側裝設有一對把手部5。一個把手部5係設置一對支架9,以螺絲釘將支架9固定在把手部5的下表面側及調理盤3的背面側(參照圖4)。如圖1及圖2所示,把手部5的下表面係形成為中央側部位比兩端側部位更朝下方突出的形狀,當調理盤3載置至調理器本體1時,把手部5下表面的中央側部位與把手收容部1C上表面的中央側部位會嵌合,把手部5下表面的兩端側部位與把手收容部1C上表面的兩端側部位會嵌合,把手部5便定位至把手收容部1C。
如圖1、圖2、圖4、圖5所示,在一對把手部5下表面的中央側部位係形成有採側面觀看時呈橫長形且下方開放的略倒U字形的拿持部13,構成為藉由把手指插入拿持部13與把手收容部1C上表面之間的空間,將拿持部13往上方抬起便能夠輕易地抬起調理盤3。
如圖3及圖4所示,電熱管4係由一條公知的電氣式護套加熱管(sheath heater)以平面狀彎曲形成為略矩形,在與調理盤3並列配設的狀態下於調理盤3的厚度內一體熔鑄形成。如圖3至圖9所示,電熱管4的兩端部(未圖示)係突出配置於與調理盤3的一對把手部5其中一方的一方側把手部5A一體形成的插座部30內,且其突出部分透過圓筒狀的玻璃構件(未圖示)分別與由導電構件所構成的通電銷31a(插座部側通電部31的一例)電性連接。亦即,一對通電銷31a係在其前端位在插座部30內之狀態下,朝著開口於水平方向的插座部30的開口部32突出配置。
如圖4至圖9所示,一方側把手部5A係具備上部把手部5a與下部把手部5b,兩者以螺絲釘6從下方固定。在下部把手部5b的下表面側係一體形成有上述的拿持部13。在拿持部13的上部係配設有範圍橫跨上部把手部5a與下部把手部5b的箱形的插座部30,該插座部30係具備朝水平方向開口的長方形的開口部32,詳細情形將於後詳述。
另外,如圖6至圖9所示,插座部30係在一對通電銷 31a間的中央部,具備能夠讓後述的電源插頭50的感熱棒54(插入導引部的一例)插通的插通孔33。此外,調理盤3係構成為於配設插座部30(一方側把手部5A)之側的部位(短邊部位)具備形成為與插通孔33同心狀且能夠讓感熱棒54插通的感熱棒插通孔14,而構成為使感熱棒54在感熱棒54的外周面接觸感熱棒插通孔14的內周面之狀態下插通至感熱棒插通孔14,而能夠利用感熱棒54來感知調理盤3的溫度。另外,在感熱棒54的前端部形成有愈靠近插入前端側直徑愈小的錐形前端部54A。
如圖1、圖2、圖6至圖9所示,電源插頭50係具備:插頭本體53,其形成為採平面觀看時呈略D字形;感熱棒54,其從設置在插頭本體53的安裝前端側的安裝部53a突出形成;及電源線55,其配置在安裝部53a側的相反側,將電源與插頭本體53予以連接。插頭本體53係具備讓使用者進行溫度調節及電源開關(on/off)操作之用的溫度調節轉盤52,構成為執行調節從電源供給至電熱管4的電力量之控制等,使由感熱棒54感知的調理盤3之溫度成為以溫度調節轉盤52設定的設定溫度。亦即,插頭本體53係作為溫度調節器及電源控制器而發揮功能。
插頭本體53的安裝部53a係形成為採側面觀看時呈與插座部30的開口部32相比略小、形狀略相似的長方形。因此,電源插頭50係構成為藉由一邊使感熱棒54插通至插座部30的插通孔33,一邊將插頭本體53的安裝部53a安裝至開口部32內,而可自在安裝至插座部30,同樣地, 也構成為可將電源插頭50從插座部30自如地脫離。另外,該安裝部53a安裝至於開口部32或從開口部32脫離的安裝、脫離方向係與通電銷31a及感熱棒54的突出方向同方向(圖6至圖9的(A)及(B)的左右方向)。
電源插頭50係具備與安裝、脫離方向正交的抵接面56。亦即,在插頭本體53的安裝部53a,突出形成感熱棒54之側的面係作為與安裝、脫離方向正交的抵接面56而形成。在抵接面56對應一對通電銷31a之處形成有一對凹部57,且各凹部57內係配設有由導電構件所構成的電源端子51a(插頭側通電部51的一例)。各電源端子51a係被推向抵接面56,構成為在插座部30與電源插頭50結合之狀態下,使通電銷31a的前端與電源端子51a之接觸更確實地形成(參照圖9)。電源端子51a係分別連接由兩條電線所構成的電源線55。
因此,當電源插頭50的安裝部53a安裝至插座部30的開口部32內時,通電銷31a的前端便會進入凹部57內而與電源端子51a電性連接。
如圖6及圖9所示,插座部30及電源插頭50係具備在電源插頭50安裝在插座部30時用於維持插座部側通電部31電性連接於插頭側通電部51之狀態的連接維持機構M。
具體而言,連接維持機構M係具備配設在電源插頭50的兩側面(採平面觀看時,電源插頭50的安裝、脫離方向的兩側面)且對電源插頭50搖動自如的搖動構件58。 搖動構件58係在與形成安裝部53a之處為相反側的後部側(搖動構件58的後端部)以樞軸方式支撐(未圖示)於電源插頭50。此外,在搖動構件58的安裝部53a側(搖動構件58的前端部)係形成有從電源插頭50的側面朝外側突出的卡定爪58a,該卡定爪58a係被彈簧59向側方外側彈推。
此外,連接維持機構M係在插座部30的開口部32的兩側部(採平面觀看時,與電源插頭50的安裝、脫離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兩側部)具備形成為凹槽的卡定凹部34。
藉此,隨著電源插頭50插入插座部30,卡定爪58a會抵接開口部32的內面,抵抗彈簧59的彈推力使卡定爪58a朝側方內側移動,接著卡定爪58a會因為彈簧59的彈推力而朝卡定凹部34側(側方外側)移動而卡定於卡定凹部34(參照圖9)。當電源插頭50安裝至插座部30時,卡定爪58a便會因為彈簧59的彈推力而維持卡定於卡定凹部34的狀態,因而能夠維持通電銷31a的前端電性連接於電源端子51a的狀態。此外,在此狀態下,電源插頭50不會從插座部30脫出。另外,使用者要令電源插頭50從插座部30脫離時,藉由一邊將卡定爪58a朝側方內側推壓,一邊令電源插頭50朝脫離方向移動,便能夠輕易進行脫離。
如圖5至圖9所示,在插座部30內係配設有保護板35(保護構件的一例),其遮擋插座部30的開口部32,使突出配置在插座部30內的通電銷31a位於內部空間S(遮擋空間)內。保護板35係配設為朝與電源插頭50安裝至 插座部30或從插座部30脫離的方向同方向的滑動方向自如地滑動(圖6至圖9的(A)及(B)的左右方向)。
保護板35係具備被抵接面36,其與長方形的開口部32相比略小、形狀略相似,且形成為在正交於滑動方向的方向(圖6至圖9的(C)的左右方向)呈長方形,且與電源插頭50的抵接面56並列。在保護板35中,於與從插座部30朝開口部32側突出的一對通電銷31a的前端對應之處形成有能夠讓該些通電銷31a插通的一對銷插通孔35a。
如圖6至圖9所示,在保護板35中,在一對銷插通孔35a的下部係形成有一對下部側缺口35b,且該一對下部側缺口35b係以朝滑動方向自如地滑動的方式與從插座部30的下側內面朝上方側突出形成且沿著滑動方向延伸的一對下側滑動導軌60a嵌合。同樣地,在保護板35中,在一對銷插通孔35a的上部係形成有一對上部側缺口35c,且該一對上部側缺口35c係以朝滑動方向自如地滑動的方式與從插座部30的上側內面朝下方側突出形成且沿著滑動方向延伸的一對上側滑動導軌(未圖示)嵌合。因此,保護板35係由上側滑動導軌及下側滑動導軌60a所導引,能夠確實地朝滑動方向滑動。
在保護板35中,在正交於滑動方向的方向的兩端部,即在一對銷插通孔35a各自的側方外側,形成有朝滑動方向中的安裝方向(往通電銷31a接近的方向)突出的保持凸部35d。在保持凸部35d與插座部30內在滑動方向與保 持凸部35d相對向之處之間係裝設有彈推彈簧15(彈推構件的一例),保護板35會受到彈推力的作用而被朝滑動方向中的脫離方向(自通電銷31a遠離的方向)彈推。此時,由於是以一對彈推彈簧15的彈推力在保護板35的兩端部彈推保護板35,因此能夠更穩定地維持通電銷31a為位於內部空間S內之保護狀態。此外,在插座部30的開口部32內,於不會干擾電源插頭50的安裝部53a的安裝之位置,設置有朝開口部32的內方側突出的突出限制部37,受到彈推彈簧15彈推的保護板35係維持在抵接於突出限制部37的狀態(參照圖6)。因此,如圖6所示,在自然狀態下,保護板35係為因為彈推彈簧15的彈推力而抵接於突出限制部37的狀態,在此狀態下,便形成了通電銷31a的前端沒有突出於保護板35的外方,而是位於由保護板35遮擋而成的插座部30的內部空間S內之保護狀態。
另外,所謂的保護狀態係指通電銷31a位於由保護板35遮擋而成的插座部30的內部空間S內之狀態(沒有露出於插座部30及保護板35的外部之狀態),只要是通電銷31a為位於該內部空間S內之狀態的話,則亦可為保護板35在滑動方向能夠對通電銷31a在預定範圍內近接移動或遠離移動之狀態,亦可為保護板35在滑動方向無法對通電銷31a近接移動及遠離移動之狀態。
保護板35之在與滑動方向正交之方向的中央部,亦即一對銷插通孔35a間的部位,係沿滑動方向(厚度方向)由第1板部35A及第2板部35B一體形成為雙板構造。在 並列配置的第1板部35A及第2板部35B間係形成能夠讓後述的阻止板38以朝上下方向自如地滑動的狀態配設的空間T(參照圖5及圖6)。另外,由於第2板部35B係構成為採平面觀看時呈橫長形的略倒U字形,因此該空間T的上下方向沒有被遮擋,而滑動方向則被第1板部35A及第2板部35B遮擋,與滑動方向正交的方向則被第2板部35B遮擋。
如圖5至圖9所示,於第1板部35A係以朝滑動方向貫通而能夠讓感熱棒54插入之狀態形成第1保護板孔39,同樣地,於第2板部35B係形成有第2保護板孔40。第1板部35A及第2板部35B的位置順序係從插座部30的開口部32的一側起為第1板部35A、第2板部35B。第2保護板孔40係以與前述形成在插座部30的插通孔33及形成在調理盤3的感熱棒插通孔14同心狀的略真圓之方式形成,相對於此,第1保護板孔39係形成為長孔形狀。亦即,如圖6至圖9(C)所示,第1保護板孔39的上側部分係和第2保護板孔40同樣以略真圓(真圓的上半部)之方式形成,下側部分則以將第2保護板孔40的真圓的下半部往上下拉伸而成之橢圓下半部之方式形成。因此,採側面觀看時,第1保護板孔39的上側內周面(上端)係與第2保護板孔40、插通孔33及感熱棒插通孔14的上側內周面(上端)對齊,但第1保護板孔39的下側內周面(下端)係位於比第2保護板孔40、插通孔33及感熱棒插通孔14的下側內周面(下端)偏下方的位置。
如圖5至圖9所示,在形成於保護板35的第1板部35A及第2板部35B間的空間T配設有在該空間T內相對於保護板35(第1板部35A及第2板部35B)朝上下方向自如地滑動的阻止板38。
阻止板38係形成為略矩形的平板形狀,且形成為能夠配設在上述保護板35的空間T內的形狀。在阻止板38的下部係形成有從阻止板38的下端面38a朝下方突出的突出部38A(阻止板38的下部的一例),突出部38A係形成在該下端面38a中正交於滑動方向的方向的中央部,並形成為能夠嵌合至形成在插座部30的嵌合孔42。
此處,如圖6所示,保護板35受彈推彈簧15彈推以成為保護狀態(通電銷31a位於由保護板35遮擋而成的內部空間S內之狀態),於此保護狀態中,在配設於保護板35的阻止板38的下方部位,即插座部30的下表面(下部把手部5b的上表面),於能夠讓因本身的重量而下降的阻止板38的突出部38A嵌合的位置,以凹槽形成上述嵌合孔42(參照圖5、圖6至圖9(B))。在本實施形態中,該嵌合孔42係形成為朝保護板35的滑動方向的厚度與阻止板38的突出部38A的厚度相等或稍微較厚的凹槽。
因此,在保護板35成為保護狀態,阻止板38因本身的重量在空間T內下降,阻止板38的下端面38a抵接下部把手部5b的上表面且突出部38A嵌合在嵌合孔42之狀態下,保護板35係成為被限制為大致無法朝其滑動方向(電源插頭50的安裝、脫離方向)對通電銷31a近接移動 及遠離移動之移動限制狀態(參照圖6)。亦即,阻止板38、突出部38A及嵌合孔42係作為移動限制機構R而發揮功能。另外,亦能夠取代阻止板38因本身的重量在空間T內下降的構成或額外增加構成而採用強制令阻止板38下降而使突出部38A嵌合至嵌合孔42的構成或是強制維持突出部38A嵌合在嵌合孔42之狀態的構成。
阻止板38於與上下方向及電源插頭50的滑動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中央部,具備朝該滑動方向貫通、能夠讓感熱棒54插入的阻止板孔41。阻止板孔41係形成為略真圓。
因此,如圖6所示,在藉由移動限制機構R限制保護板35朝滑動方向移動之移動限制狀態下,亦即在阻止板38的突出部38A嵌合在嵌合孔42之狀態下,第1保護板孔39、第2保護板孔40、插通孔33及感熱棒插通孔14的上側內周面(上端)是對齊的,但阻止板孔41的上側內周面(上端)係位在相對於該些孔的上側內周面(上端)偏下方的位置。此外,第2保護板孔40、插通孔33及感熱棒插通孔14的下側內周面(下端)是對齊的,但阻止板孔41的下側內周面(下端)係位在相對於該些孔的下側內周面(下端)偏下方的位置。另外,由於第1保護板孔39的下側部分係以橢圓形成,因此第1保護板孔39的下側內周面(下端)係位在第2保護板孔40的下側內周面(下端)與阻止板孔41的下側內周面(下端)之間(參照圖6(C))。因此,採側面觀看時,第1保護板孔39與阻止板孔41形成有重疊部分。亦即,採側面觀看時,該重疊部分係成為 以較大面積連通的狀態,以讓感熱棒54能夠插入。
另一方面,如圖8及圖9所示,在藉由變更機構Q使藉由移動限制機構R形成的保護板35的移動限制狀態變更為限制解除狀態之狀態下,亦即電源插頭50的感熱棒54依序插入至第1保護板孔39、第1保護板孔39及阻止板孔41的重疊部分、阻止板孔41、第2保護板孔40、插通孔33及感熱棒插通孔14,電源插頭50的安裝部53a安裝在插座部30的開口部32之狀態下,相對於保護板35阻止板38會被感熱棒54往上方抬起,第1保護板孔39、阻止板孔41、第2保護板孔40、插通孔33及感熱棒插通孔14的上側內周面(上端)成為對齊的狀態。隨著該阻止板38的上升移動,阻止板38的突出部38A也會跟著上升,成為完全從嵌合孔42脫出的狀態,保護板35係從被限制朝其滑動方向(電源插頭50的安裝、脫離方向)對通電銷31a近接移動及遠離移動之移動限制狀態變更為該限制解除的限制解除狀態。亦即,阻止板38、突出部38A及感熱棒54係作為變更機構Q而發揮功能。
接著,根據圖1及圖2、圖5至圖9,針對在具備上述構成的電熱板H中對電源插頭50與插座部30實施安裝、脫離時的動作,主要將重點放在移動限制機構R及變更機構Q的動作進行說明。
首先,如圖1及圖2所示,將盛水皿2載置到調理器本體1內,在盛水皿2內貯留預定量的水後,將裝設在調理盤3的一對把手部5載置/收容至調理器本體1的一對把 手收容部1C,而將盛水皿2及調理盤3一體安裝於調理器本體1。
在此狀態下,如圖6所示,遮擋插座部30的開口部32的保護板35係受到彈推彈簧15的彈推力彈推而成為保護狀態,配設在保護板35的阻止板38的突出部38A因本身的重量而下降並嵌合在嵌合孔42,成為移動限制狀態。亦即,保護板35係在通電銷31a為位於內部空間S內的保護狀態下受到確實的限制,使保護板35大致無法對通電銷31a近接移動及遠離移動。因此,在插座部30未安裝有電源插頭50時,拿持設置在把手部5(具體而言為一方側把手部5A)的拿持部13,將調理盤3載置到調理器本體1時或進行其他作業時,就算有朝向滑動方向中對通電銷31a近接移動及遠離移動之方向的某些力作用在保護板35,仍能夠確實維持通電銷31a位於由保護板35遮擋而成的內部空間S(遮擋空間)內之狀態(保護狀態),通電銷31a不會露出於內部空間S的外部。因此,能夠以簡便的構成確實防止通電銷31a被使用者碰觸、附著到髒污等,甚至於遭受物體撞擊等。
接著,將電源插頭50安裝至插座部30時的情形則如圖7所示,在令電源插頭50的感熱棒54沿著安裝、脫離方向(保護板35的滑動方向)之狀態下令電源插頭50的安裝部53a朝著插座部30的開口部32移動。
亦即,一邊令感熱棒54的錐形前端部54A插入至第1保護板孔39與阻止板孔41的重疊部分,一邊令電源插頭 50沿著安裝、脫離方向朝安裝方向逐漸移動。
藉此,當感熱棒54的錐形前端部54A插入至第1保護板孔39與阻止板孔41的重疊部分時,在感熱棒54通過相對於第1保護板孔39偏下方的阻止板孔41時,就能夠令阻止板孔41的上側內周面順著錐形前端部54A及感熱棒54中相較於錐形前端側54A位於後端側且擴徑的外周面(上側部分)順暢地逐漸上升移動。該阻止板38的上升係持續至阻止板孔41的上側內周面成為與第1保護板孔39、第2保護板孔40、插通孔33及感熱棒插通孔14的上側內周面大致同高的位置為止,使阻止板38的突出部38A從嵌合孔42脫出。另外,阻止板38會因為感熱棒54插入在阻止板孔41而維持在阻止板38的突出部38A沒有嵌合於嵌合孔42(阻止板38沒有因本身的重量而下降)的狀態。因此,隨著電源插頭50安裝至插座部30的操作,感熱棒54會使阻止板38相對於保護板35相對上升移動,而能夠簡便且輕易地將藉由阻止板38形成的保護板35的移動限制狀態變更為限制解除狀態。
此外,在將電源插頭50的感熱棒54插入至保護板孔39及阻止板孔41的重疊部分時,就算重疊部分的面積比較小,也是能夠將插入至該重疊部分的感熱棒54的剖面積形成為比沒有形成錐形前端部54A時還小,而能夠實現更為輕易且確實的插入。
接著,如圖8所示,令電源插頭50的安裝部53a朝插座部30的開口部32更進一步移動,使電源插頭50的安裝 部53a的抵接面56抵接至保護板35的被抵接面36。
接著,如圖9所示,抵抗彈推彈簧15的彈推力,利用抵接面56推壓被抵接面36,令保護板35朝滑動方向移動直到配設在電源插頭50兩側面的搖動構件58的卡定爪58a卡定於在插座部30的開口部32的兩側部中以凹槽形成的卡定凹部34為止。在卡定爪58a與卡定凹部34卡定的狀態下,通電銷31a的前端係經由銷插通孔35a突出於保護板35的外部(內部空間S的外部)插入至形成在安裝部53a的抵接面56的凹部57內。插入在凹部57內的通電銷31a的前端係電性連接於配設在凹部57的各電源端子51a。
因此,由於變更構機Q將藉由移動限制機構R形成的保護板35的移動限制狀態變更為隨著電源插頭50安裝至插座部30的操作使藉由移動限制機構R形成的限制解除掉之限制解除狀態,因此不需要在電源插頭50的安裝操作之外另需將藉由移動限制機構R形成的移動限制狀態變更為限制解除狀態的操作及構成,能夠讓變更機構Q採用簡便的構成。亦即,當電源插頭50的感熱棒54插入至第1保護板孔39及阻止板孔41時(電源插頭50安裝至插座部30時),感熱棒54會插入至第1保護板孔39與阻止板孔41的重疊部分,而在感熱棒54通過相對於第1保護板孔39偏下方的阻止板孔41時,感熱棒54的外周面的上側部分會抵接阻止板孔41的上側內周面,阻止板38會逐漸上升直到阻止板孔41的上側內周面成為與第1保護板孔39 的上側內周面大致同高的位置為止,使阻止板38的突出部38A從嵌合孔42脫出。因此,隨著電源插頭50安裝至插座部30的操作,感熱棒54使阻止板38相對於保護板35相對上升移動,而能夠簡便且輕易地將由阻止板38形成的保護板35的移動限制狀態變更為限制解除狀態。
因此,利用將電源插頭50安裝至插座部30的安裝操作而不需要另外的操作就能夠簡便且輕易地將處於移動限制狀態的保護板35變更為限制解除狀態。
最後,要令電源插頭50從插座部30脫離時,係在彈簧59的彈推力持續將配設在電源插頭50兩側部的搖動構件58的前端部(卡定爪58a)朝側方內側推壓的狀態下,令電源插頭50沿著安裝、脫離方向朝脫離方向移動而使安裝部53a從開口部32脫離,並且使感熱棒54從感熱棒插通孔14、插通孔33、第2保護板孔40、阻止板孔41及第1保護板孔39內脫離(從圖9所示的狀態起依序變更為圖8、圖7、圖6的狀態)。
藉此,如圖6所示,電源插頭50的抵接面56對保護板35的被抵接面36的推壓被解除,保護板35係因為彈推彈簧15的彈推力而回復成通電銷31a為位於由保護板35遮擋而成的內部空間S內之保護狀態。而且當在保護板35的保護狀態中,感熱棒54從阻止板38的阻止板孔41脫出時,阻止板38便會因本身的重量而在空間T內下降,形成在阻止板38下部的突出部38A便再度嵌合至以凹槽形成在下部把手部5b上表面的嵌合孔42。
因此,僅藉由使電源插頭50從插座部30脫離就能夠使原本處於限制解除狀態的保護板35成為通電銷31a為位於由保護板35遮擋而成的內部空間S內之保護狀態,而且還能夠簡易且確實地進一步將保護板35(阻止板38)變更為移動限制狀態。
因此,本實施形態的電熱板H能夠以簡便的構成確實地防止配設在插座部30的通電銷31a被使用者誤觸或附著到髒污等,亦能確實地進行電源插頭50安裝至插座部30的操作。
以下,針對本發明的其他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另外,以下所說明的各實施形態的構成並非僅限於各自獨立適用的情況,只要不會產生矛盾,亦可與其他實施形態組合適用。
〔其他實施形態〕
(1)上述實施形態中係採用形成在阻止板38下部的突出部38A嵌合至以凹槽形成在下部把手部5b上表面的嵌合孔42之構成作為移動限制機構R,此時是將電源插頭50的沿著安裝、脫離方向(保護板35的滑動方向)的嵌合孔42的厚度形成為與突出部38A的厚度相等或稍微較厚,從而構成為使突出部38A(乃至於保護板35)無法在滑動方向對通電銷31a近接移動及遠離移動。
然而,只要為在突出部38A嵌合在嵌合孔42時,能夠讓作為插座部側通電部31的通電銷31a維持位在被作為保護構件的保護板35所保護的保護狀態之範圍內的構 成,亦即只要為能夠維持在使通電銷31a位於保護板35遮擋開口部32而形成的內部空間S內之保護狀態的構成,則亦可採用保護板35能夠對通電銷31a在預定範圍內近接移動或遠離移動的構成。例如,如圖10所示,亦可將電源插頭50的沿著安裝、脫離方向(保護板35的滑動方向)的嵌合孔42的厚度形成為在預定範圍內比阻止板38的突出部38A的厚度還厚(在圖10中係相對於突出部38A的厚度將嵌合孔42的厚度形成為3倍至4倍的厚度,且保護板35係構成為能夠在維持著保護狀態的狀態下於實線和虛擬線之間滑動)。此外,雖然未圖示,但亦可例如將突出部38A的厚度形成為在預定範圍內比嵌合孔42的厚度還薄。
(2)上述實施形態中係針對採用從電源插頭50的抵接面56突出的感熱棒54作為變更機構Q的插入導引部之構成進行說明,但只要為能夠隨著電源插頭50安裝至插座部30的操作確實地將由配設在保護板35的阻止板38形成的移動限制狀態變更為限制解除狀態之構成,則亦可採用其他種構成。
例如,作為變更機構Q的插入導引部,能夠取代電源插頭50的感熱棒54或額外增加構成而採用從電源插頭50的抵接面56突出形成的突出導引部(未圖示)。突出導引部係構成為在其插入到形成在阻止板38的阻止板孔41時使阻止板38往上方移動,而能夠令阻止板38從嵌合孔42脫出。
(3)在上述實施形態中係針對移動限制機構R採用具備阻止板38、突出部38A及嵌合孔42的構成,變更機構Q採用具備阻止板38、突出部38A及感熱棒54的構成之例進行說明。然而,作為移動限制機構R係只要為能夠在插座部側通電部31為位於由保護構件遮擋而成的內部空間S內之保護狀態下限制插座部側通電部31對保護構件近接移動及遠離移動的構成,則亦可採用其他種構成取代上述構成。此外,作為變更機構Q係只要為能夠將藉由移動限制機構R形成的保護構件的移動限制狀態隨著電源插頭50安裝至插座部30的操作變更為藉由移動限制機構R形成的限制解除的限制解除狀態,則亦可採用其他種構成取代上述構成。
(3-1)例如,亦可採用將形成在作為移動限制機構R的阻止板38的下部(非開口部)的突出部38A予以省略,而令阻止板38的整個下部嵌合至嵌合孔42的構成。
(3-2)例如,可採用圖11所示的構成作為移動限制機構R及變更機構Q。
具體而言,如圖11所示,係能夠構成為在插座部30的開口部32內,於與作為保護構件的保護板35的滑動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兩端部71設置形成為採平面觀看時呈略U字形的移動限制構件70,並設置將該移動限制構件70從開口部32內的各端部71朝保護板35的各端部72彈推的一對推壓彈簧73。移動限制構件70係具備一對突出部70a、70b,且構成為使保護板35的各端部72嵌合至在該 一對突出部70a、70b之間以凹槽形成的嵌合部74。各突出部70a、70b的各保護板側的面係在滑動方向與保護板35的兩側面抵接,限制保護板35朝滑動方向的移動,亦即在通電銷31a為位於由保護板35遮擋而成的內部空間S內之保護狀態下,限制保護板35對通電銷31a的近接移動及遠離移動。因此,移動限制構件70及推壓彈簧73係作為移動限制機構R而發揮功能。
此外,突出部70a中,滑動方向的保護板側的相反側的面係形成為錐面70c,保護板側的面為與保護板35的被抵接面36大致平行的面,相對於此,該錐面70c係以使突出部70a的厚度於與滑動方向正交的方向中隨著從各端部71愈接近保護板35的各端部72變得愈薄的曲面構成。因此,藉由移動限制機構R的移動限制構件70限制保護板35在滑動方向的移動之移動限制狀態下,將電源插頭50安裝至插座部30的開口部32時(參照圖11(A)),電源插頭50的抵接面56便會抵接錐面70c,隨著安裝操作的進行,電源插頭50會抵抗推壓彈簧73的彈推力而在與滑動方向正交的方向往保護板35面向電源插頭50之相反側(往遠離側)移動,藉由移動限制構件70形成的保護板35的移動限制狀態便變更為限制解除狀態(參照圖11(B))。接著,在電源插頭50的抵接面56維持抵接著保護板35的被抵接面36的狀態下令保護板35朝滑動方向滑動,電源插頭50便會安裝至插座部30(參照圖11(C))。因此,突出部70a、突出部70a的錐面70c、電源插頭50 的抵接面56及推壓彈簧73係作為變更機構Q而發揮功能。
(4)在上述實施形態中,將作為保護構件的保護板35以與長方形的開口部32相比略小、形狀略相似且一體成形於與滑動方向正交的長方形的板構件構成。並且構成為隨著電源插頭50安裝至插座部30的開口部32的操作,使存在於插座部30與電源插頭50之間的保護板35跟著電源插頭50一同朝滑動方向滑動直到完成將電源插頭50安裝至插座部30為止,亦即直到為插座部側通電部31的通電銷31a與為插頭側通電部51的電源端子51a電性連接而止。
然而,使插座部側通電部31位於內部空間S內的保護構件係只要為不會妨礙電源插頭50安裝至插座部30的操作之構成,則亦能夠採用其他種構成作為保護構件的構成。
(4-1)例如,亦可採用圖12所示的構成作為保護構件。
如圖12所示,作為遮擋插座部30的開口部32的保護構件,亦能夠採用以與長方形的開口部32相比略小、形狀略相似且形成為長方形的板構件80所構成,並在該板構件80的下方設有沿著與電源插頭50的安裝、脫離方向正交之板構件80的長邊方向的搖動軸81之構成。此時,在與作為插座部側通電部31的通電銷31a對應之處形成上方開口的凹槽狀的銷插通孔82,以避免在板構件80以搖動軸81為軸心搖動時阻礙板構件80的搖動。同樣的,在與感 熱棒54(未圖示)對應之處形成感熱棒54用的插通孔83,插通孔83同樣形成為上方開口的凹槽狀。另外,在本例中,亦可採用其他實施形態(3-2)記載的構成作為移動限制機構R及變更機構Q。
藉由此例的構成,隨著電源插頭50安裝至插座部30的操作,從移動限制狀態變更成限制解除狀態的板構件80的被抵接面84與電源插頭50的抵接面56(未圖示)會抵接,板構件80的上部會以搖動軸81為軸心朝接近通電銷31a的方向轉動,板構件80會傾倒至與電源插頭50的安裝、脫離方向大致平行的程度(參照圖12的虛擬線)。因此,電源插頭50安裝至插座部30的操作不會受到板構件80的妨礙。
(4-2)同上述的其他實施形態(4-1),能夠採用圖13所示的構成作為保護構件。
例如,如圖13所示,以在與電源插頭50的安裝、脫離方向正交的方向被分為兩半的一對板構件90、91構成遮擋插座部30的開口部32的保護構件,各板構件90、91的形狀係形成為在由各板構件90、91兩者遮擋住開口部32的狀態下,呈與形成為長方形的開口部32相比略小、形狀略相似的長方形。在板構件90、91的側方外側(板構件90的右側及板構件91的左側)係分別設有沿著與電源插頭50的安裝、脫離方向正交之各板構件90、91的短邊方向(上下方向)的搖動軸92、93。此外,在各板構件90、91係分別在與作為插座部側通電部31的通電銷31a對應 之處形成有銷插通孔94,在與感熱棒54對應之處形成有感熱棒54用的插通孔95。並且,銷插通孔94及插通孔95係形成為採側面觀看時呈連結各孔且沿著左右方向伸長的長孔形狀之長孔96(參照圖13),以避免在各板構件90、91分別以搖動軸92、93為軸心搖動時阻礙各板構件90、91的搖動。另外,在本例中亦與上述的其他實施形態(4-1)同樣能夠採用其他實施形態(3-2)記載的構成作為移動限制機構R及變更機構Q,但移動限制機構R的移動限制構件70是設置在插座部30的開口部32內的上下方向的兩端部,且於各板構件90、91分別設置一對(本實施形態有4個)。此外,可構成為分別設置將該移動限制構件70從開口部32內的各端部朝各板構件90、91的各端部向上方或下方推壓的一對推壓彈簧97。
藉由此例的構成,隨著電源插頭50安裝至插座部30的操作,從移動限制狀態變更成限制解除狀態的板構件90、91的被抵接面98與電源插頭50的抵接面56(未圖示)會抵接,各板構件90、91的兩中央部會分別以搖動軸92、93為軸心朝接近通電銷31a的方向轉動,板構件90、91會傾倒至與電源插頭50的安裝、脫離方向大致平行的程度(參照圖13的虛擬線)。因此,電源插頭50安裝至插座部30的操作不會受到板構件90、91的妨礙。
(6)在上述實施形態中係針對構成為以在插座部30內朝開口部32側突出的通電銷31a作為插座部側通電部31,以配設在與通電銷31a對應之處的電源端子51a做為 插頭側通電部51之例進行說明。然而,只要為能夠良好地將插座部側通電部31與插頭側通電部51予以電性連接之構成,則並未特別限於該構成,亦能夠採用其他種構成。
例如,構成為在插座部30內,於有底筒狀且朝開口部32側突出形成的一對筒壁的內部配設分別與電熱管4的兩端部電性連接的通電端子作為插座部側通電部31,且通電端子具備能夠讓後述作為插頭側通電部51的電源端子插入的凹部。此外,形成在電源插頭50的抵接面56的凹部57係位於與上述筒壁對應之處且以使筒壁內嵌的形狀以凹槽形成,且在凹部57內係配設有突出在凹部57內的電源端子。另外,此時,保護構件係採用與上述實施形態及其他實施形態相同的構成,構成為保護構件不會阻礙電源插頭50安裝至插座部30的操作。
藉此,便能夠構成插座部30的一對筒壁內嵌於形成在電源插頭50的抵接面56的凹部57,電源插頭50的電源端子電性連接於插座部30的筒壁內的通電端子之構成。
(7)在上述實施形態中係構成為連接維持機構M具備搖動構件58、搖動構件58的卡定爪58a、彈簧59及卡定凹部34,但只要為能夠在電源插頭50安裝至插座部30時維持插座部側通電部31及插頭側通電部51電性連接的狀態之構成,則亦能夠採用其他種的構成。
例如,亦能夠構成為在電源插頭50的抵接面56配設插頭側磁鐵,並在插座部30中與該插頭側磁鐵對應之處配設插座側磁鐵(視需要亦在保護構件中與插頭側磁鐵及插 座側磁鐵的其中一者或兩者對應之處配設保護構件側磁鐵),隨著電源插頭50安裝至插座部30的操作,各磁鐵之間會因為磁力而彼此強力吸引。
藉此,能夠在電源插頭50安裝至插座部30時良好地維持插座部側通電部31及插頭側通電部51電性連接的狀態。
(8)在上述實施形態中係將形成在作為保護構件的保護板35的第1保護板孔39的上側部分以略真圓(真圓的上半部)之方式形成,下側部分以將真圓的下半部往上下拉伸而成之橢圓下半部之方式形成,但當採側面觀看時的第1保護板孔39與阻止板孔41的重疊部分為能夠讓插入導引部輕易插入的程度的大小時,亦能夠將第1保護板孔39以與阻止板孔41為同心狀的真圓形狀之方式形成。此外,亦能夠將第1保護板孔39的下側部分以真圓(真圓的下半部)之方式形成,將上側部分以將真圓的上半部往上下拉伸而成之橢圓上半部之方式形成,此外,亦能夠將第1保護板孔39以將真圓往上下方向拉伸而成之橢圓之方式形成。另外,在將第1保護板孔39的上半部以至少往上下拉伸而成的橢圓上半部之方式形成的情形中,所插入的插入導引部的上側部分係抵接阻止板孔41的上側內周面(上端)而使阻止板38上升,因此第1保護板孔39的上側內周面(上端)係位在比阻止板孔41的上側內周面(上端)更上方。
(9)在上述實施形態中係以屬於電熱加熱器的加熱調 理器之中的電熱板H為例進行說明。但能夠適用本發明的加熱調器當然不僅電熱板,亦能夠適用於具備電熱管、插座部及電源插頭的電烤盤、燒烤電鍋及章魚燒機等。除此之外,能夠適用本發明的電熱加熱器不僅加熱調理器,亦能夠適用於具備電熱管、插座部及電源插頭的熱水瓶、電熱壺及加濕器等。
(10)在上述實施形態中係舉了將調理盤3的形狀形成為採平面觀看時呈略矩形(四角以曲線形成、帶圓弧的長方形)之例,但調理盤3可為任意形狀,例如亦能夠形成為圓形、橢圓形、矩形。此時,亦可對應調理盤3的形狀將調理器本體1、盛水皿2等形成為略相似形狀。
(11)在上述實施形態中係針對將電熱管4一體熔鑄形成的調理盤3進行說明,但亦可將電熱管4構成為獨立於調理盤3之外,以電熱管4接觸調理盤3或位於調理盤3附近的狀態配置在盛水皿2與調理盤3之間。
〔產業上的利用可能性〕
如上所說明般,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能夠以簡便的構成確實防止配設在插座部的插座部側通電部被使用者誤觸或附著到髒污等,亦能確實地進行電源插頭安裝至插座部的操作的電熱加熱器。
3‧‧‧調理盤(被加熱體)
4‧‧‧電熱管
5‧‧‧把手部
5a‧‧‧上部把手部
5b‧‧‧下部把手部
5A‧‧‧一方側把手部
13‧‧‧拿持部
14‧‧‧感熱棒插通孔
15‧‧‧彈推彈簧(彈推構件)
30‧‧‧插座部
31‧‧‧插座部側通電部
31a‧‧‧通電銷(插座部側通電部)
32‧‧‧開口部
33‧‧‧插通孔
34‧‧‧卡定凹部(連接維持機構)
35‧‧‧保護板(保護構件)
35a‧‧‧銷插通孔
35b‧‧‧下部側缺口
35c‧‧‧上部側缺口
35d‧‧‧保持凸部
35A‧‧‧第1板部
35B‧‧‧第2板部
36‧‧‧被抵接面(保護構件)
37‧‧‧突出限制部
38‧‧‧阻止板(移動限制機構、變更機構)
38A‧‧‧突出部(移動限制機構)
39‧‧‧第1保護板孔(保護板孔)
40‧‧‧第2保護板孔(保護板孔)
41‧‧‧阻止板孔(變更機構)
42‧‧‧嵌合孔(移動限制機構)
50‧‧‧電源插頭
51‧‧‧插頭側通電部
51a‧‧‧電源端子(插頭側通電部)
52‧‧‧溫度調節轉盤
53‧‧‧插頭本體
53a‧‧‧安裝部
54‧‧‧感熱棒(插入導引部、變更機構)
54A‧‧‧錐形前端部(感熱棒)
56‧‧‧抵接面(電源插頭)
57‧‧‧凹部
58‧‧‧搖動構件(連接維持機構)
58a‧‧‧卡定爪(連接維持機構)
59‧‧‧彈簧(連接維持機構)
60a‧‧‧下側滑動導軌
M‧‧‧連接維持機構
Q‧‧‧變更機構
R‧‧‧移動限制機構
S‧‧‧內部空間
T‧‧‧空間

Claims (9)

  1. 一種電熱加熱器,其具備:插座部,為箱形,具有開口部,且具備與電熱管電性連接的插座部側通電部;電源插頭,經由前述開口部可自在地安裝至前述插座部或從前述插座部脫離,且具備能夠電性連接於前述插座部側通電部的插頭側通電部;保護構件,其遮擋前述插座部的開口部,使前述插座部側通電部位於內部空間內;移動限制機構,其在前述插座部側通電部為位於由前述保護構件遮擋而成的前述內部空間內之保護狀態下,限制前述保護構件對前述插座部側通電部的近接移動和遠離移動,並維持前述保護狀態;及變更機構,其隨著前述電源插頭安裝至前述插座部的操作,將藉由前述移動限制機構形成的前述保護構件之移動限制狀態變更為解除藉由前述移動限制機構形成的限制之限制解除狀態。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電熱加熱器,其中前述保護構件具備保護板,該保護板遮擋前述插座部中朝水平方向開口的前述開口部;前述移動限制機構具備可相對於前述保護板朝上下方向自如地滑動且配設於前述保護板的阻止板,藉由前述阻止板下降後,前述阻止板的下部會嵌合至形成在前述插座部的嵌合孔之構成,形成限制前述保護板 對前述插座部側通電部近接移動和遠離移動之前述移動限制狀態。
  3. 如請求項2所記載之電熱加熱器,其中前述變更機構具備在前述電源插頭中於與前述保護板相對向之部位突出形成的插入導引部,並形成為前述插入導引部能夠插入至貫通前述保護板而形成的保護板孔及貫通前述阻止板而形成的阻止板孔之構成,在前述阻止板的下部嵌合至前述嵌合孔之前述移動限制狀態下,前述保護板孔與前述阻止板孔會形成重疊部分且前述阻止板孔會配置在相對於前述保護板孔偏下方之位置,藉此構成,隨著前述電源插頭安裝至前述插座部的操作,前述插入導引部會使前述阻止板相對於前述保護板相對上升移動,從而將藉由前述阻止板形成的前述保護板之前述移動限制狀態變更為前述限制解除狀態。
  4. 如請求項3所記載之電熱加熱器,其中前述保護板及前述阻止板至少從前述開口部側起以前述保護板、前述阻止板的順序配設,前述保護板孔是朝上下方向伸長形成的長孔形狀。
  5. 如請求項3所記載之電熱加熱器,其中前述插入導引部是設置於前述電源插頭且直接或間接接觸由前述電熱管加熱的被加熱體之感熱棒。
  6. 如請求項4所記載之電熱加熱器,其中前述插入導引部是設置於前述電源插頭且直接或間接接觸由前述電熱管加熱的被加熱體之感熱棒。
  7. 如請求項5或6所記載之電熱加熱器,其中前述感熱棒的前端部形成有愈靠近插入前端側直徑愈小的錐形前端部。
  8.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電熱加熱器,其中前述保護構件係配設為朝與前述電源插頭安裝至前述插座部或從前述插座部脫離的方向同方向的滑動方向自如地滑動。
  9. 如請求項8所記載之電熱加熱器,其中前述電源插頭具備與前述安裝、脫離方向正交的抵接面,並且前述保護構件具備與前述滑動方向正交的被抵接面,隨著前述電源插頭安裝至前述插座部的操作,前述電源插頭的前述抵接面與前述保護構件的前述被抵接面會抵接,前述電源插頭會使前述保護構件往前述滑動方向滑動。
TW102106231A 2012-03-09 2013-02-22 電熱加熱器 TWI5735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53431A JP5860312B2 (ja) 2012-03-09 2012-03-09 電熱加熱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3118A TW201343118A (zh) 2013-11-01
TWI573547B true TWI573547B (zh) 2017-03-11

Family

ID=49114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06231A TWI573547B (zh) 2012-03-09 2013-02-22 電熱加熱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653836B2 (zh)
JP (1) JP5860312B2 (zh)
CN (1) CN203263110U (zh)
TW (1) TWI5735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31314B (zh) * 2016-07-17 2021-06-01 深圳市康佳智能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电烤盘
US11071175B2 (en) * 2017-05-19 2021-07-20 Weber-Stephen Products Llc Removable electric grill controller with mount
CN107343761B (zh) * 2017-06-16 2023-10-24 宁波金昌电子有限公司 电烧烤炉
US11236884B2 (en) * 2019-09-05 2022-02-01 Aptiv Limited Technologies Vehicle lighting assembly with lens heating device and receptacle connector assembly for same
KR200494657Y1 (ko) * 2020-08-19 2021-11-23 정평기 전기그릴
KR102305605B1 (ko) * 2021-05-27 2021-09-28 유영길 전기그릴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61137U (ja) * 1981-10-21 1983-04-25 東芝熱器具株式会社 ホツトプレ−ト
JPH11239534A (ja) * 1998-02-25 1999-09-07 Sharp Corp 加熱調理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38306A (en) * 1968-01-22 1970-11-03 Champion Spark Plug Co Vaporizer
JPS54132557U (zh) * 1978-03-01 1979-09-13
JP3271899B2 (ja) 1996-06-14 2002-04-08 象印マホービン株式会社 電気調理器の安全装置
US5856633A (en) * 1997-06-11 1999-01-05 Zelkovsky; Dan Electrical receptacle protector
JP3566543B2 (ja) * 1998-04-01 2004-09-15 象印マホービン株式会社 電気調理器
CA2356762C (en) * 1998-12-24 2007-12-18 Peter Kindermann Device for heating a tap
GB0019449D0 (en) * 2000-08-09 2000-09-27 Connell Michelle C O Electric socket/plug cover
US6537089B1 (en) * 2001-12-14 2003-03-25 Safer Home, Inc. Gated electrical safety outlet
US6776085B1 (en) * 2003-12-05 2004-08-17 Tsann Kuen Enterprise Co., Ltd. Cooking device with a tray unit having two tray halves pivoted to each other
US6935874B1 (en) * 2004-03-12 2005-08-30 Tsann Kuen Enterprise Co., Ltd. Cooking assembly with a safety device
US7122763B1 (en) * 2005-08-01 2006-10-17 J Sheng Co., Ltd. Thermos bag
US7635827B2 (en) * 2006-03-01 2009-12-22 National Presto Industries, Inc. Cooking apparatus with safety device
US20090090250A1 (en) * 2007-03-30 2009-04-09 Tsann Kuen (China) Enterprise Co., Ltd. Multi Grill
CN201150469Y (zh) * 2008-01-29 2008-11-19 厦门灿坤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可拆卸烟熏结构的煎烤器
CN201318716Y (zh) * 2008-11-11 2009-09-30 漳州灿坤实业有限公司 煎烤器的电热管组件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61137U (ja) * 1981-10-21 1983-04-25 東芝熱器具株式会社 ホツトプレ−ト
JPH11239534A (ja) * 1998-02-25 1999-09-07 Sharp Corp 加熱調理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237077A1 (en) 2013-09-12
TW201343118A (zh) 2013-11-01
JP2013184000A (ja) 2013-09-19
JP5860312B2 (ja) 2016-02-16
CN203263110U (zh) 2013-11-06
US9653836B2 (en) 2017-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3547B (zh) 電熱加熱器
RU2558425C2 (ru) Пресс-гриль
US6607391B2 (en) Detachable power supply apparatus
US6984153B2 (en) Electrical accessory
CN103126552A (zh) 包括具有用于蒸汽烹饪的篮的工作容器的烹饪制备家电设备
JP2010027373A (ja) 電池ケースの脱着機構
ES2867901T3 (es) Aparato eléctrico de mesa para raclette
KR101978759B1 (ko) 발열유아식판
JP5113139B2 (ja) 電気湯沸かし器
EP3520660A1 (en) Weather-resistant electrical connector
JP6751847B2 (ja) 加熱調理器
KR200474339Y1 (ko) 어묵 가열기
KR20170049170A (ko) 가열 기능을 갖는 음료용기
JP3180747B2 (ja) 調理器
KR200474619Y1 (ko) 화상방지 전기쿡탑
JP2006020965A (ja) 電気調理器の安全装置
KR20130124662A (ko) 안전 스위치를 구비한 분리형 전기 튀김기
KR102605679B1 (ko) 접이식 멀티 레인지
JP2007117454A (ja) 加熱調理器
ES2309436T3 (es) Aparato de apertura/cierre de puerta en un horno electrico.
JP2014050559A (ja) 電気加熱調理器
KR20140082005A (ko) 인덕션 레인지의 용기 이탈방지 구조체
JP2017015360A (ja) こんろ
KR200474618Y1 (ko) 화상방지 전기쿡탑
JPH10160A (ja) 電気調理器の安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