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3537B - 多通式帶扣 - Google Patents

多通式帶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3537B
TWI573537B TW103102183A TW103102183A TWI573537B TW I573537 B TWI573537 B TW I573537B TW 103102183 A TW103102183 A TW 103102183A TW 103102183 A TW103102183 A TW 103102183A TW I573537 B TWI573537 B TW I57353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joint
buckle
groove portion
coupling
peripheral surfa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21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42658A (zh
Inventor
山口勳
川口學
Original Assignee
仁不古股份有限公司
康貝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仁不古股份有限公司, 康貝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仁不古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4426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426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35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353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1/00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 A44B11/25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ble parts
    • A44B11/2503Safety buckles
    • A44B11/2546Details
    • A44B11/2553Attachment of buckle to stra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02Semi-passive restraint systems, e.g. systems applied or removed automatically but not both ; Manual restraint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02Semi-passive restraint systems, e.g. systems applied or removed automatically but not both ; Manual restraint systems
    • B60R2022/027Four-point seat belt systems, e.g. with the two upper points connected togeth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uckles (AREA)

Description

多通式帶扣
一種多通式帶扣,該多通式帶扣,是以單一構件連結複數條皮帶的帶扣者。
以往,在例如交通工具之座位上所配備的安全帶,已有使用藉一個構件以連結複數條皮帶的帶扣之多通式帶扣。作為此種多通式之帶扣,已提案於例如下述專利文獻1中所記載的多通式帶扣組件。
按此種多通式帶扣組件,是由:其上形成有複數個開口部及複數個溝槽,並且具有用以解除皮帶之卡止狀態的按鈕的本體,及分別插入於本體之各開口部,並且在本體之內部能卡止於按鈕之一部分而與本體嵌合的主舌構件,以及嵌合於本體之溝槽的側部舌構件所構成。
專利文獻1:美國專利第6,543,101號專利說明書
然而,上述多通式帶扣組件,如遇外力施加於嵌合在本體之溝槽的側部舌構件時,溝槽有被側部舌構件擠開,致使本體從內側被破壞的情形發生。又,該多通式帶扣組件,由於其容側部舌構件嵌合之溝槽形成於本體,致使容主舌構件挿入之開口部形成狹窄,遂造成主舌構件難以插入之情形。
本發明,有鑒於上述之事實而提案者。亦即,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多通式帶扣,該多通式帶扣具有剛性高,結合狀態牢固,且容易操作者。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多通式帶扣,係於可供已安裝有皮帶之端部的複數個第一結合構件結合的結合口開設於兩側方,而供已安裝有皮帶之端部的複數個第二結合構件呈相鄰接地嵌合的嵌合部形成於與第一結合構件的結合方向呈交叉之方向的一方之方向之帶扣本體上,結合以第一結合構件及第二結合構件所構成之多通式帶扣;其特徵在於:該嵌合部是由從帶扣本體的本體周表面突出之本體凸出部,及形成於本體周表面之內側之實心部所構成;且該第二結合構件的第二構件周表面上開設有供本體凸出部嵌合的第二構件溝槽部。
本發明的多通式帶扣,該第二構件溝槽部,形成有槽口朝向與該第二構件溝槽部之深度方向呈交叉之方向開放的開放端,且該第二構件溝槽部,是由上述開放端一側順著上述第一結合構件結合於上述結合口之方向與上述本體凸出部嵌合,並且使上述第二構件周表面之一方接觸於上述本體周表面。
本發明的多通式帶扣,上述第一結合構件,形成有朝向與該第一結合構件結合於上述帶扣本體的結合口之方向呈交叉之方向的第一構件溝槽部,且上述第二結合構件,形成有呈彎曲且朝向與上述第二構件溝槽部之深度方向呈相反方向延伸的第二構件腳片,而上述第一結合構件,是藉上述第二構件腳片嵌合於上述第一構件溝槽部而結合於上述帶扣本體的上述結合口。
本發明的多通式帶扣,上述本體周表面,是形成由上述結合口起至上述本體凸出部為止,對於上述第一結合構件結合於上述帶扣本體的上述結合口之方向呈彎曲或是傾斜狀。
本發明的多通式帶扣具有上述構成。依照該構成,因本體凸出部由帶扣本體之本體周表面突出,因此,能夠將本體周表面之內側做成實心。帶扣本體由於形成有實心部,使得本體凸出部及其近旁的本體周表面成為牢固。因此,能夠提高帶扣本體之剛性,且能夠使帶扣本體與第二結合構件之間的結合狀態牢固。
又,依照該構成,因本體凸出部是從帶扣本體之本體周表面突出,因此,能夠增大在帶扣本體之內部供第一結合構件結合之結合口所佔有的比率,於是因應該比率而能夠採用大的第一結合構件。因此,能夠容易地進行操作。
本發明的多通式帶扣,第二構件溝槽部,形成有槽口朝向與第二構件溝槽部之深度方向呈交叉之方向開放的開放端,且第二構件溝槽部,是由開放端一側順著第一結合構件結合於結合口之方向與本體凸出部嵌合,並且使第二構件周表面之一方接觸於上述本體周表面。依照該構成,第二結合構件與帶扣本體,由於第二構件周表面與本體周表面互相接觸,遂能補強第二構件溝槽部與本體凸出部之間的嵌合狀態。因此,能夠使帶扣本體與第二結合構件之間的結合狀態牢固。
本發明的多通式帶扣,第一結合構件,形成有槽口朝向與該第一結合構件結合於帶扣本體的結合口之方向呈交叉之方向的第一構件溝槽部,且第二結合構件,形成有彎曲且朝向與第二構件溝槽部之深度方向 呈相反方向延伸的第二構件腳片。依照該構成,在第一結合構件藉第二構件腳片嵌合於第一構件溝槽部而結合於帶扣本體的結合口的狀態下,第二結合構件,因其第二構件腳片呈彎曲狀之故,而能限制第一結合構件朝向與結合於帶扣本體之結合口之方向呈交叉之方向的移動,遂能維持與帶扣本體之結合狀態。因此,能夠保持帶扣本體與第二結合構件之間的結合狀態牢固。
又,第二構件腳片,由於呈彎曲且朝向與第二構件溝槽部之深度方向呈相反方向延伸。依照該構成,第二結合構件,由於其第二構件溝槽部能夠嵌合於帶扣本體之本體凸出部,且朝向與第二構件溝槽部之深度方向呈相反方向延伸的第二構件腳片則能夠嵌合於第一結合構件之第一構件溝槽部;亦即,第二結合構件能藉由相反方向的二部位之嵌合而結合於帶扣本體,因而能限制其移動,遂能維持與帶扣本體之結合狀態。因此,能夠使帶扣本體與第二結合構件之間的結合狀態牢固。
本發明的多通式帶扣,本體周表面,由於形成從結合口起至本體凸出部為止,對於上述第一結合構件結合於上述帶扣本體的上述結合口之方向呈彎曲或是傾斜狀。依照該構成,第二結合構件結合於帶扣本體時,第二結合構件,能使第二構件周表面之一部分接觸於帶扣本體之本體周表面而於該本體周表面上滑動,遂能使第二構件溝槽部被帶扣本體之本體凸出部引導而嵌合。因此,能使帶扣本體與第二結合構件之間的結合順暢容易。
1‧‧‧多通式帶扣
2‧‧‧解除結合按鈕
3‧‧‧彈簧
10‧‧‧帶扣本體
11‧‧‧本體結合部
12‧‧‧本體皮帶捲繞部
13‧‧‧結合口
14‧‧‧實心部
15‧‧‧本體外周表面(本體周表面)
16‧‧‧本體凸出部
17‧‧‧本體對接面
18‧‧‧嵌合部
20‧‧‧第一結合構件
21‧‧‧第一構件基座部
22‧‧‧第一構件皮帶捲繞部
23‧‧‧第一構件結合片
24‧‧‧第一構件內周表面
25‧‧‧第一構件溝槽部
26‧‧‧定位溝槽部
27‧‧‧第一構件對接面
28‧‧‧第一構件凸出部
30‧‧‧第二結合構件
31‧‧‧第二構件基座部
32‧‧‧第二構件皮帶捲繞部
33‧‧‧第二構件腳片
34‧‧‧第二構件對接面
35‧‧‧第二構件內周表面(第二構件周表面)
36‧‧‧第二構件溝槽部
37‧‧‧第二構件腳片凸出部
38‧‧‧開放瑞
39‧‧‧第二構件對接台階面
40‧‧‧第二構件腳片凹陷部
X‧‧‧第一構件結合於結合口之方向
第1圖是表示關於本發明一實施形態的多通式帶扣之外觀的外觀立體圖。
第2圖是表示關於本發明實施形態的多通式帶扣之外觀各視圖,(a)是沿(c)圖的B-B斷面俯視圖,(b)是俯視圖,(c)是前視圖,(d)是右側視圖,(e)是後視圖,(f)是沿(c)圖的A-A斷面右側視圖,及(g)是仰視圖。
第3圖是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的多通式帶扣的帶扣本體之外觀的外觀立體圖。
第4圖是表示關於本發明實施形態的多通式帶扣的帶扣本體之外觀各視圖,(a)是沿(c)圖的平面C-C斷面俯視圖,(b)是俯視圖,(c)是前視圖,(d)是右側視圖,(e)是後視圖,(f)是沿(c)圖的D-D斷面右側視圖,及(g)是仰視圖。
第5圖是表示關於本發明實施形態的多通式帶扣的第一結合構件之外觀的外觀立體圖。
第6圖是表示有關於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多通式帶扣的第一結合構件之外觀各視圖,(a)是沿(d)圖的E-E斷面俯視圖,(b)是俯視圖,(c)是左側視圖,(d)是前視圖,(e)是右側視圖,(f)是後視圖,及(g)是仰視圖。
第7圖是表示關於本發明實施形態的多通式帶扣的第二結合構件之外觀的外觀立體圖。
第8圖是表示有關於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多通式帶扣的第二結合構件之外觀各視圖,(a)是俯視圖,(b)是左側視圖,(c)是前視圖,(d)是右側視圖,(e)是後視圖,(f)是沿(c)圖的F-F斷面右側視圖,(g)是仰視 圖,以及(h)是沿(c)圖的G-G斷面仰視圖。
第9圖是表示關於本發明實施形態的多通式帶扣的分解立體圖。
第10圖是表示關於本發明實施形態的多通式帶扣之結合過程,(a)是前視圖,(b)是後視圖。
以下,將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依據圖式加以說明。又,為了容易瞭解本實施形態,將表示於第2圖(各個視圖)的多通式帶扣1之方向,作為上面(上方)、底面(下方)、右側面左側面(左邊、右邊)、正面(前)、及背面(後)之基準,就各構件加以說明。
在第1圖及第2圖中,依本實施形態的多通式帶扣1,是呈扁平略似十字型,其上下左右各安裝有皮帶(未予圖示),而以單一構件連結此等複數條皮帶。多通式帶扣1是由:帶扣本體10、第一結合構件20、以及第二結合構件30所構成。該帶扣本體10,是配置於整個帶扣之中心以結合各構件;第一結合構件20是結合於帶扣本體10之左右側面側,第二結合構件30是介以第一結合構件20呈互相鄰接地結合於帶扣本體之上面側(上方)。帶扣本體10、第一結合構件20、以及第二結合構件30,是以帶扣本體10為中心結合於同一平面上。又,第一結合構件20及第二結合構件30,是各以兩個為一組所構成,惟各該形狀是以帶扣本體為中心呈左右對稱配置之故,因而在下文中僅就右邊的各構件10、30加以說明。
在第3圖及第4圖中,帶扣本體10是由:容第一結合構件20結合的本體結合部11,及相連於本體結合部11之底面側(下方)且穿捲有皮帶(未予圖示)的本體皮帶捲繞部12所構成。本體結合部11略呈圓盤狀, 至於本體皮帶捲繞部12則略呈板狀。此二構件相連於同一平面上。
本體結合部11之正面之大約中央具有開口,而用以解除與第一結合構件20之結合的解除結合按鈕2(參照第4圖)是介以彈簧3安裝於在該開口處。本體結合部11之左右側面(左右側方)各開設有一供第一結合構件20結合的結合口13,且於與第一結合構件20結合於結合口13之方向X(參照第9圖)呈上下交叉的方向之一方的上面側(上方)形成有嵌合部18。
嵌合部18是由:從作為本體結合部11之周表面的本體周表面的本體外周表面15突出於正面側(上方)的本體凸出部16,及形成於本體外周表面15的正面側(上方)之內側的實心部14所構成。本體凸出部16是沿著本體結合部11之本體外周表面15向左右橫向展開形成且具稜角。本體外周表面15也可以是傾斜面。實心部14是本體凸出部16之基部而呈實心。又,實心部14為了防止引起所謂之皺縮(縮水)現象,必要時,在能夠實現本體結合部11與第二結合構件30間之結合狀態成為牢固之程度的剛性之範圍內,也可以適當地施以所謂減料。
本體皮帶捲繞部12,是形成有由本體結合部11的本體外周表面15之中心向放射方向伸展相連的本體對接面17。
在第5圖及第6圖中,第一結合構件20是由:第一構件基座部21,及相連於第一構件基座部21之側方(右邊)的第一構件皮帶捲繞部22,以及相連於第一構件基座部21之另一側,即與第一構件皮帶捲繞部22相反的一側(左邊)的第一構件結合片23所構成。此等構件經由第一構件基座部21互相連接於同一平面上。第一結合構件20是藉第一構件結合片 23插入本體結合部11之結合口13,而皮帶(未予圖示)是捲繞於第一構件皮帶捲繞部22。第一結合構件20之背面形成有第一構件溝槽部25。
第一構件基座部21形成有仿效本體結合部11之本體外周表面15呈弧狀地彎曲的第一構件內周表面24,且形成有連接於該第一構件內周表面24之兩端的第一構件對接面27。第一構件結合片23從第一構件內周表面24突出。第一構件溝槽部25形成於第一構件基座部21之背面,位於第一構件結合片23與第一構件皮帶捲繞部22之間。第一構件溝槽部25形成於與第一結合構件20結合於結合口13之方向X(參照第9圖)呈上下交叉的方向(上下方向),且與第一構件內周表面24平齊地順著本體結合部11之本體外周表面15呈弧狀地彎曲。第一構件結合片23之背面,其定位溝槽部26與第一構件溝槽部25相連。第一構件溝槽部25與定位溝槽部26之交接部位形成有第一構件凸出部28。此第一構件凸出部28突出於第一結合構件20之背面側。
在第7圖及第8圖中,第二結合構件30是由:第二構件基座部31,及連接第二構件基座部31之上面側(上方)的第二構件皮帶捲繞部32,以及連接第二構件基座部31之底面側(下方)的第二構件腳片33所構成。此等構件是介以第二構件基座部31互相連接於同一平面上。第二結合構件30是藉第二構件脚片33嵌合於第一結合構件20之第一構件溝槽部25,且於第二構件皮帶捲繞部32捲繞著皮帶(未予圖示)。
第二構件基座部31形成有仿效本體結合部11之本體外周表面15呈弧狀地彎曲的作為第二結合構件30之周表面的一部分之第二構件內周表面35,另形成有呈交叉(交接)連接於該第二構件內周表面35之左邊端 的第二構件對接面34,及連接於右邊端的第二構件對接台階面39。第二構件內周表面35之一邊的底面側(下方)開設有第二構件溝槽部36。此第二構件溝槽部36的溝長是沿著第二構件內周表面35形成,且深度形成於朝向第二構件內周表面35之上面側(上方)。第二構件溝槽部36之面向第二構件對接台階面39側(右邊)呈閉塞,而面向第二構件對接面34側且與深度方向(上方)呈交叉之方向為開放的開放端38。
第二構件腳片33是從第二構件基座部31突出於與第二構件溝槽部36之深度方向相反之方向的底面側(下方)。第二構件腳片33仿效本體結合部11之本體外周表面15形成弧狀彎曲,且連接於第二構件內周表面35。第二構件腳片33形成與第一結合構件20之第一構件溝槽部25大約相同形狀。第二構件腳片33之位於形成弧狀的大約中央形成有面向弧狀內側突出之第二構件腳片凸出部37,且具有凹陷的第二構件腳片凹陷部40。第二構件腳片凸出部37具有與第一構件溝槽部25之定位溝槽部26略相同的形狀,另一方面,第二構件腳片凹陷部40具有與第一構件溝槽部25之第一構件凸出部28大約相同的形狀。
以上為多通式帶扣1之構成。以下,將多通式帶扣1之結合順序依據圖式加以說明。
在第9圖及第10圖中,第二結合構件30之正面與第一結合構件20之背面是經重疊地互相嵌合在一起。具體而言,令第二結合構件30的第二構件腳片33之正面與第一結合構件20的第一構件溝槽部25相互嵌合。第二構件腳片33即藉第二構件腳片凸出部37嵌合於第一構件溝槽部25之定位溝槽部26,且第二構件腳片凹陷部40嵌合於第一構件溝槽部25 之第一構件凸出部28。互相嵌合在一起的第一結合構件20與第二結合構件30,於是第一構件內周表面24、第二構件內周表面35、以及第二構件腳片33即被整合在同一曲面上,使得第二構件溝槽部36及第一構件結合片23皆配置在該曲面上。
將嵌合有第二結合構件30之第一結合構件20的第一構件結合片23插入第一結合口13(向X方向),以使第一結合構件20結合於本體結合部11。此時,第二構件溝槽部36之開放端38之邊緣(第二構件周表面35)接觸於本體結合部11之彎曲的本體外周表面15,而一邊滑動,一邊將本體結合部11之本體凸出部16引導至第二構件溝槽部36予以收容。於是第二構件周表面35即接觸於本體外周表面15,使得第二結合構件30的第二構件腳片33與第二構件周表面35,以及第一結合構件20之第一構件內周表面24接觸於本體結合部11之本體外周表面15,遂使第一結合構件20與第二結合構件30經由該第一結合構件20結合於本體結合部11。此時,第二構件腳片33之第二構件腳片凸出部37則插入結合口13之內側。
第一結合構件20之第一構件結合片23,在本體結合部11之結合口13內部卡止於解除結合按鈕2之背面側,第一結合構件20與第二結合構件30即可結合於帶扣本體10上(參照第1圖)。
帶扣本體10之本體對接面17與第一結合構件20之第一構件對接面27,第一結合構件20之第一構件對接面27與第二結合構件30之第二構件對接台階面39,以及第二結合構件30之第二構件對接面34彼此間,是分別接觸著(參照第1圖)。
第二結合構件30因其第二構件溝槽部36嵌合於本體凸出部 16,且第二構件腳片凸出部37插入結合口13之內側,亦即,在有相反方向之兩個部位嵌合之下結合於本體結合部11,因此,第一結合構件20向與其結合於結合口13之方向X呈正面、背面(前後)地交叉之方向的移動會被限制。第二結合構件30因第二構件腳片33由本體結合部11與第一結合構件20夾持,且循本體結合部11之本體外周表面15呈弧狀彎曲,因此,第一結合構件20向與結合於本體結合部11之結合口13之方向X呈交叉之方向,亦即,朝向帶扣本體10之上面、底面方向(上下方向)的移動也被限制。
在帶扣本體10上已結合有第一結合構件20與第二結合構件30之多通式帶扣1,可按壓安裝於帶扣本體10之本體結合部11上的解除結合按鈕2而解除其結合狀態。第一結合構件20及第二結合構件30於是可從帶扣本體10拔出來。
以下,將本實施形態之效果加以說明。
如上所述,依照本實施形態,本體結合部11是由:在上面側(上方)形成有於嵌合部18,且從本體結合部11的本體外周表面15突出於上面側(上方)的本體凸出部16,及形成於本體外周表面15的上面側(上方)之內側的實心部14所構成。依照該構成,因本體凸出部16從本體結合部11的本體外周表面15之上方突出,因此,能夠將本體外周表面15之內側做成實心。由於本體結合部11形成有實心部14,使得本體凸出部16及本體周表面15之上方成為牢固。因此,能夠提高帶扣本體10之剛性,並使帶扣本體10與第二結合構件30之間的結合狀態保持牢固。
又,依照該構成,因本體凸出部16從本體結合部11之本體外周表面15的上面側(上方)突出,因此,能夠增大在本體結合部11之內側 供第一結合構件20結合之結合口13所佔有的比率,於是能因應該比率採用大的第一結合構件20,因此,容易操作。
依照本實施形態,第二結合構件30之第二構件基座部31形成有仿效本體結合部11之本體外周表面15呈弧狀彎曲的第二構件內周表面35,且在第二構件內周表面35之底面側(下方)開設有第二構件溝槽部36。第二構件溝槽部36之位於第二構件對接面34側而與深度方向(上方)呈交叉之方向為開放的開放端38。將嵌合有第二結合構件30之第一結合構件20的第一構件結合片23插入本體結合部11之結合口13(X方向),使第二構件內周表面35接觸於本體外周表面15。
依照該構成,第二結合構件30與本體結合部11會藉第二構件周表面35之下方與本體周表面15之上方接觸,而增強第二構件溝槽部36與本體凸出部16之間的嵌合狀態。因此,能夠使帶扣本體10與第二結合構件30之間的結合狀態成為牢固。
依照本實施形態,第一結合構件20之第一構件溝槽部25是形成在第一構件基座部21之背面,而與第一結合構件20結合於結合口13之方向X呈交叉的方向(上下方向),且與第一構件內周表面24面齊地仿效本體結合部11之本體外周表面15呈弧狀地彎曲。另一方面,第二構件基座部31具有第二構件腳片33從第二構件基座部31突出於與第二構件溝槽部36之深度方向呈相反方向的底面側(下方)。依照該構成,第一結合構件20在已嵌合有第二構件腳片33於第一構件溝槽部25且結合於本體結合部11之結合口13的狀態下,第二結合構件30由於第二構件腳片33呈彎曲狀之故,因而其朝向與第一結合構件20結合於本體結合部11之結合口13之方 向X呈上下交叉之方向,亦即向帶扣本體10之上面、底面方向(上下方向)的移動受到限制,遂能維持與本體結合部11之結合狀態。因此,能使帶扣本體10與第二結合構件30之間的結合狀態保持牢固。
依照本實施形態,第一構件結合片23之背面,其定位溝槽部26相連於第一構件溝槽部25。另一方面,第二構件腳片33,其形成弧狀的大約中央部位有向弧狀之內側突出的第二構件腳片凸出部37。第二構件腳片凸出部37與第一構件溝槽部25之定位溝槽部26形成大約相同形狀。第二構件腳片凹陷部40則與第一構件溝槽部25之第一構件凸出部28形成大約相同形狀。第二構件腳片凸出部37是嵌合於第一構件溝槽部25之定位溝槽部26。
依照該構成,第二結合構件30是藉第二構件溝槽部36嵌合於本體凸出部16,而第二構件腳片凸出部37則插入結合口13之內側。亦即,第二結合構件30是藉方向相反之兩部位之嵌合而結合於本體結合部11,因此,其朝向與第一結合構件20結合於結合口13之方向X呈正面、背面(前後)交叉之方向的移動受到限制,遂可能維持與本體結合部11之間的結合狀態。因此,能使帶扣本體10與第二結合構件30之間的結合狀態保持牢固。
依照本實施形態,第一構件溝槽部25與定位溝槽部26交叉的部位形成有第一構件凸出部28。第一構件凸出部28是突出於第一結合構件20之背面側。另一方面,第二構件腳片33,其形成弧狀之略中央形成有第二構件腳片凹陷部40。第二構件腳片凹陷部40是嵌合於第一構件溝槽部25之第一構件凸出部28。
依照該構成,因第一構件溝槽部25之寬度藉由第一構件凸出部28而變狹窄之故,因而無手指等被夾的空間存在。因此,當結合第二結合構件30與第一結合構件20時,操作安全。
依照本實施形態,帶扣本體10之本體結合部11是呈大約圓盤狀,其本體外周表面15從結合口13直到本體凸出部16為止呈彎曲。依照該構成,當將第一結合構件20結合於本體結合部11時,第二構件溝槽部36的開放端38之邊緣(第二構件周表面35)會接觸到本體結合部11之彎曲的本體外周表面15,且一邊滑動,一邊使本體結合部11之本體凸出部16被引導至第二構件溝槽部36內而被收容。因此,帶扣本體10與第二結合構件30之結合容易。
依照本實施形態,帶扣本體10之本體對接面17與第一結合構件20之第一構件對接面27、第一結合構件20之第一構件面對表面27與第二結合構件30之第二構件對接台階面39、以及第二結合構件30之第二構件對接面34彼此之間,是分別接觸著。藉由該構成,各構件20、30分別朝向各相鄰接之方向的移動受到限制。因此,能維持結合狀態牢固。
以上,僅就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加以詳述,惟本發明並不被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應知本發明在不逾越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事項之下,尚可進行各種各樣的設計變更。
10‧‧‧帶扣本體
11‧‧‧本體結合部
13‧‧‧結合口
14‧‧‧實心部
15‧‧‧本體外周表面(本體周表面)
16‧‧‧本體凸出部
18‧‧‧嵌合部
20‧‧‧第一結合構件
23‧‧‧第一構件結合片
24‧‧‧第一構件內周表面
28‧‧‧第一構件凸出部
30‧‧‧第二結合構件
33‧‧‧第二構件腳片
35‧‧‧第二構件內周表面(第二構件周表面)
36‧‧‧第二構件溝槽部
37‧‧‧第二構件腳片凸出部
38‧‧‧開放端
40‧‧‧第二構件腳片凹陷部
X‧‧‧第一構件結合於結合口之方向

Claims (3)

  1. 一種多通式帶扣,係於可供已安裝有皮帶之端部的複數個第一結合構件結合的結合口開口於兩側方,而可供第二結合構件相鄰接的嵌合之嵌合部則形成於與第一結合構件的結合方向呈交叉之方向的一方之方向之帶扣本體上,結合以第一結合構件及第二結合構件所構成之多通式帶扣;其特徵在於:該嵌合部是由從帶扣本體的本體周表面突出之本體凸出部,及形成於本體周表面之內側之實心部所構成;且該第二結合構件的第二構件周表面上開設有供本體凸出部嵌合的第二構件溝槽部;其中,上述第一結合構件,形成有朝向與該第一結合構件結合於上述帶扣本體的上述結合口之方向呈交叉之方向的第一構件溝槽部,且上述第二結合構件,形成有彎曲且朝向與上述第二構件溝槽部之深度方向呈相反方向延伸的第二構件腳片,而上述第一結合構件,是藉上述第二構件腳片嵌合於上述第一構件溝槽部而結合於上述帶扣本體的上述結合口。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多通式帶扣,其中該第二構件溝槽部,形成有朝向與該第二構件溝槽部之深度方向呈交叉之方向開放的開放端,且該第二構件溝槽部,是由上述開放端一側順著上述第一結合構件結合於上述結合口之方向,與上述本體凸出部嵌合,並且使上述第二構 件周表面之一方接觸於上述本體周表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多通式帶扣,其中,上述本體周表面,是由上述結合口直到上述本體凸出部為止,形成對上述第一結合構件結合於上述帶扣本體的上述結合口之方向呈彎曲或是傾斜狀。
TW103102183A 2013-02-07 2014-01-22 多通式帶扣 TWI5735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22278A JP6043197B2 (ja) 2013-02-07 2013-02-07 多点式バック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42658A TW201442658A (zh) 2014-11-16
TWI573537B true TWI573537B (zh) 2017-03-11

Family

ID=51268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2183A TWI573537B (zh) 2013-02-07 2014-01-22 多通式帶扣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043197B2 (zh)
KR (1) KR101758426B1 (zh)
CN (1) CN103976518B (zh)
TW (1) TWI5735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33812B2 (ja) * 2015-02-25 2018-12-05 エドワーズ株式会社 アダプタ及び真空ポンプ
CN107187412A (zh) * 2017-05-05 2017-09-22 华安立高文具制品(深圳)有限公司 婴儿安全带组件及婴儿安全带扣
ES2936795T3 (es) 2019-06-06 2023-03-22 Wonderland Switzerland Ag Conjunto de broche magnético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65260A (zh) * 2000-01-27 2002-08-21 罗瑞泰克有限公司 三点和五点式带扣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77682B2 (ja) * 1996-05-22 2003-02-17 アップリカ▲葛▼西株式会社 バックル
US6049954A (en) * 1998-05-19 2000-04-18 The First Years, Inc. Safety buckle
US7117568B2 (en) * 2003-12-16 2006-10-10 Graco Children's Products Inc. Buckle assembly
JP4302038B2 (ja) * 2004-10-27 2009-07-22 コンビ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の連結装置
JP4542965B2 (ja) * 2005-08-02 2010-09-15 Ykk株式会社 ベルト係止具
CN2845526Y (zh) * 2005-12-21 2006-12-13 明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扣具
TWI437969B (zh) * 2009-03-20 2014-05-21 Bp Childrens Prod Hk Co Ltd Safety buckle for infant carrier and method thereof
CN102217821B (zh) * 2010-04-19 2013-07-03 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适用于婴儿承载装置的安全带扣具
CN103027443B (zh) * 2010-06-01 2015-12-02 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婴幼儿安全带扣具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65260A (zh) * 2000-01-27 2002-08-21 罗瑞泰克有限公司 三点和五点式带扣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76518B (zh) 2018-02-13
KR20140100906A (ko) 2014-08-18
CN103976518A (zh) 2014-08-13
KR101758426B1 (ko) 2017-07-14
JP2014150941A (ja) 2014-08-25
TW201442658A (zh) 2014-11-16
JP6043197B2 (ja) 2016-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701187B2 (ja) バックル
TWI573537B (zh) 多通式帶扣
JP6719571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の分離可能な止め具の回転機構及びこれを含む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JP4174561B2 (ja) バックル
TWI673021B (zh) 拉鏈
JP2012521524A (ja) 開脚リベット
US9936771B2 (en) Buckle
JP3242232U (ja) バックル機構
JP2014523788A (ja) スライダアセンブリ
JP4874897B2 (ja) バックル
JP3170902U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開離嵌挿具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TW201815309A (zh) 拉鍊頭組合結構及其彈性件
TW201909495A (zh) 連接器及連接器組件
JP4520824B2 (ja) バックル
TWI584753B (zh) buckle
TWI769774B (zh) 撥桿式磁扣
JP4324927B2 (ja) オープンファスナーの連結用具
JP3778340B2 (ja) ベルト連結具
KR200467918Y1 (ko) 착탈이 용이한 결합구조를 갖는 바퀴
JP6308973B2 (ja) 収納具
JP2006204638A (ja) バックル
JP2019136299A (ja) バックル
KR102240370B1 (ko) 버클
JP5931040B2 (ja) バックル
KR101253837B1 (ko) 벨트용 버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