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76518B - 多点式带扣 - Google Patents

多点式带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76518B
CN103976518B CN201410044472.7A CN201410044472A CN103976518B CN 103976518 B CN103976518 B CN 103976518B CN 201410044472 A CN201410044472 A CN 201410044472A CN 103976518 B CN103976518 B CN 1039765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component
bonded block
buckle
groov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4447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76518A (zh
Inventor
川口学
山口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i Corp
Nif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Combi Corp
Nif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i Corp, Nifco Inc filed Critical Comb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9765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765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765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765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1/00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 A44B11/25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ble parts
    • A44B11/2503Safety buckles
    • A44B11/2546Details
    • A44B11/2553Attachment of buckle to stra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02Semi-passive restraint systems, e.g. systems applied or removed automatically but not both ; Manual restraint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02Semi-passive restraint systems, e.g. systems applied or removed automatically but not both ; Manual restraint systems
    • B60R2022/027Four-point seat belt systems, e.g. with the two upper points connected togeth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刚性较高,结合状态坚固,且操作容易的多点式带扣。多点式带扣构成为能够供多个安装有带的端部的第一结合部件(20)以及多个第二结合部件(30)结合,第一结合部件(20)以及第二结合部件(30)结合于带扣主体(10),该带扣主体(10)在两侧方开口有供第一结合部件(20)结合的结合口(13),在供第二结合部件(30)邻接嵌合的嵌合部(18)形成于与第一结合部件(20)的结合方向交叉的一方的方向。嵌合部(18)由从带扣主体(10)的主体周面(15)突出的主体突起部(16)、与形成于主体周面(15)的内侧的实心部(14)构成,在第二结合部件(30)的第二部件周面(35)开口有与主体突起部(16)嵌合的第二部件槽部(36)。

Description

多点式带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一点连结多个带的带扣亦即多点式带扣。
背景技术
以往,就例如交通工具的座椅所具备的安全带而言,使用在一点连结多个带的带扣亦即多点式的带扣。作为这种多点式的带扣,提出有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多点式带扣组装体。
该多点式带扣组装体包括:形成有多个开口部与多个槽并具备解除带的卡定状态的按钮的主体;分别插入各个主体的开口部并且在主体的内部与按钮的一部分卡定而与主体嵌合的主舌形部件;以及与主体的槽嵌合的侧部舌形部件。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6,543,101号说明书
但是,上述的多点式带扣组装体存在若对与主体的槽嵌合的侧部舌形部件施加外力则由于侧部舌形部件使槽扩张而从内侧破坏主体的情况。另外,对于多点式带扣组装体而言,供侧部舌形部件嵌合的槽形成于主体,由此供主舌形部件插入的开口部较窄地形成,从而难以插入主舌形部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即,目的在于提供刚性高,结合状态坚固,且操作容易的多点式带扣。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就本发明的多点式带扣而言,第一结合部件及第二结合部件结合于带扣主体,该带扣主体在两侧方开口有供安装了带的端部的多个第一结合部件结合的结合口,并且在与上述第一结合部件结合于上述结合口的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一方形成有供安装了带的端部的多个第二结合部件相邻而嵌合的嵌合部,上述多点式带扣的特征在于,上述嵌合部包括:从作为上述带扣主体的周面的主体周面突出的主体突起部;以及形成于上述主体周面的内侧的实心部,在上述第二结合部件形成有在作为该第二结合部件的周面的第二部件周面的一方开口并与上述主体突起部嵌合的第二部件槽部。
本发明的多点式带扣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二部件槽部形成有朝向与该第二部件槽部的深度方向交叉的方向敞开的敞开端,上述第二部件槽部在上述第一结合部件结合于上述结合口的方向上从所述敞开端侧与上述主体突起部嵌合,并且上述第二部件周面的一方与上述主体周面接触。
本发明所涉及的多点式带扣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结合部件形成有第一部件槽部,上述第一部件槽部形成于与该第一结合部件结合在上述带扣主体的上述结合口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在上述第二结合部件形成有弯曲并朝向与上述第二部件槽部的深度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突出的第二部件脚片,上述第一结合部件使上述第二部件脚片嵌合于上述第一部件槽部而与上述带扣主体的上述结合口结合。
本发明所涉及的多点式带扣的特征在于,上述主体周面从上述结合口到上述主体突起部弯曲或者倾斜。
本发明所涉及的多点式带扣为上述的结构。根据该结构,由于主体突起部从带扣主体的主体周面突出,所以能够将主体周面的内侧形成实心。带扣主体形成有实心部,从而主体突起部及其附近的主体周面坚固。因此,能够提高带扣主体的刚性,从而能够使带扣主体与第二结合部件的结合状态变得坚固。
另外,根据该结构,由于主体突起部从带扣主体的主体周面突出,所以能够使带扣主体的内侧的结合有第一结合部件的结合口所占据的比例增大,与此对应,能够采用较大的第一结合部件。因此,能够容易进行操作。
对于本发明的多点式带扣而言,在第二部件槽部形成有朝向与第二部件槽部的深度方向交叉的方向敞开的敞开端,第二部件槽部在第一结合部件结合于结合口的方向上从敞开端侧与主体突起部嵌合,并且第二部件周面的一方与主体周面接触。根据该结构,对于第二结合部件与带扣主体而言,由于第二部件周面与主体周面接触,所以能够加强第二部件槽部与主体突起部的嵌合状态。因此,能够使带扣主体与第二结合部件的结合状态变得坚固。
对于本发明的多点式带扣而言,在第一结合部件形成有第一部件槽部,上述第一部件槽部形成于与该第一结合部件结合于带扣主体的结合口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在第二结合部件形成有弯曲并朝向与第二部件槽部的深度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突出的第二部件脚片。根据该结构,在第一结合部件使第二部件脚片嵌合于第一部件槽部而与带扣主体的结合口结合的状态下,由于第二部件脚片弯曲,就第二结合部件而言,朝向与第一结合部件结合于带扣主体的结合口的方向交叉方向的移动被限制,从而能够维持与带扣主体的结合状态。因此,能够使带扣主体与第二结合部件的结合状态变得坚固。
另外,第二部件脚片弯曲并朝向与第二部件槽部的深度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突出。根据该结构,对于第二结合部件而言,第二部件槽部与带扣主体的主体突起部嵌合,朝向与第二部件槽部的深度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突出的第二部件脚片与第一结合部件的第一部件槽部嵌合。即,就第二结合部件而言,相反方向的两处被嵌合而与带扣主体结合,从而能够限制移动,进而能够维持与带扣主体的结合状态。因此,能够使带扣主体与第二结合部件的结合状态变得坚固。
对于本发明的多点式带扣而言,主体周面从结合口到主体突起部相对于上述第一结合部件与上述带扣主体的上述结合口结合的方向弯曲或者倾斜。根据该结构,在第二结合部件与带扣主体结合时,就第二结合部件而言,第二部件周面的一部与带扣主体的主体周面接触,在主体周面滑动,从而第二部件槽部被带扣主体的主体突起部引导并嵌合于带扣主体的主体突起。因此,带扣主体与第二结合部件的结合变得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多点式带扣的外观的外观立体图。
图2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多点式带扣的外观,图2(a)是俯视B-B剖视图,图2(b)是俯视图,图2(c)是主视图,图2(d)是右视图,图2(e)是后视图,图2(f)是右视A-A剖视图,图2(g)是仰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多点式带扣的带扣主体的外观的外观立体图。
图4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多点式带扣的带扣主体的外观,图4(a)是俯视C-C剖视图,图4(b)是俯视图,图4(c)是主视图,图4(d)是右视图,图4(e)是后视图,图4(f)是右视D-D剖视图,图4(g)是仰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多点式带扣的第一结合部件的外观的外观立体图。
图6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多点式带扣的第一结合部件的外观,图6(a)是俯视E-E剖视图,图6(b)是俯视图,图6(c)是左视图,图6(d)是主视图,图6(e)是右视图,图6(f)是后视图,图6(g)是仰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多点式带扣的第二结合部件的外观的外观立体图。
图8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多点式带扣的第二结合部件的外观,图8(a)是俯视图,图8(b)是左视图,图8(c)是主视图,图8(d)是右视图,图8(e)是后视图,图8(f)是右视F-F剖视图,图8(g)是仰视图,图8(h)是仰视G-G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多点式带扣的分解立体图。
图10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多点式带扣的结合过程,图10(a)是主视图,图10(b)是后视图。
图中:
1—多点式带扣,2—结合解除按钮,3—弹簧,10—带扣主体,11—主体结合部,12—主体带卷绕部,13—结合口,14—实心部,15—主体外周面(主体周面),16—主体突起部,17—主体对置面,18—嵌合部,20—第一结合部件,21—第一部件基部,22—第一部件带卷绕部,23—第一部件结合片,24—第一部件内周面,25—第一部件槽部,26—定位槽部,27—第一部件对置面,28—第一部件凸部,30—第二结合部件,31—第二部件基部,32—第二部件带卷绕部,33—第二部件脚片,34—第二部件对置面,35—第二部件内周面(第二部件周面),36—第二部件槽部,37—第二部件脚片凸部,38—敞开端,39—第二部件对置阶梯部面,40—第二部件脚片凹部,X—第一部件与结合口结合的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为了容易理解本实施方式,而以图2所示的多点式带扣1的朝向为平面(上方)、底面(下方)、右侧面左侧面(左方、右方)、正面(前)、以及背面(后)的基准对各部件进行说明。
在图1以及图2中,本实施方式的多点式带扣1是扁平的大致十字型,并在上下左右安装有带(未图示),使这些多个带在一点进行连结。多点式带扣1包括:配置于整体的中心并结合有各部件的带扣主体10;与带扣主体10的左右侧面侧结合的第一结合部件20;以及通过第一结合部件20相互邻接并结合于带扣主体的平面侧(上方)的第二结合部件30。带扣主体10、第一结合部件20、以及第二结合部件30以带扣主体10为中心在同一平面上进行结合。此外,第一结合部件20以及第二结合部件30分别以两个构成一组,但各自的形状以带扣主体为中心左右对称,因此以下仅对右侧的各部件20、30进行说明。
在图3以及图4中,带扣主体10包括:供第一结合部件20结合的主体结合部11;以及连接在主体结合部11的底面侧(下方)并卷绕有带(未图示)的主体带卷绕部12。主体结合部11为大致圆盘状,另一方面,主体带卷绕部12为大致板状。这些部件在同一平面上进行连接。
主体结合部11的正面的大致中央被开口,并在此经由弹簧3安装有用于解除与第一结合部件20的结合的结合解除按钮2(参照图4)。就主体结合部11而言,供第一结合部件20结合的结合口13在左右侧面(左右侧方)开口,在作为与第一结合部件20结合于结合口13的方向X(参照图9)上下交叉的方向的一侧的平面侧(上方)形成有嵌合部18。
嵌合部18包括:从作为主体结合部11的周面亦即主体周面的主体外周面15朝向平面侧(上方)突出的主体突起部16;以及形成于主体外周面15的平面侧(上方)的内侧的实心部14。主体突起部16沿着主体结合部11的主体外周面15左右形成为横宽的形状,并且存在棱角。主体外周面15也可以为倾斜面。实心部14是主体突起部16的基础,且为实心。此外,为了防止所谓的收缩,根据需要,实心部14也可以在能够实现主体结合部11与第二结合部件30的结合状态成为坚固的程度的刚性的范围内,适当地进行所谓的减轻重量(肉抜き)。
主体带卷绕部12形成有从主体结合部11的主体外周面15的中心朝向放射方向与主体结合部11的主体外周面15连接的主体对置面17。
在图5以及图6中,第一结合部件20包括:第一部件基部21;与第一部件基部21的侧方(右方)连接的第一部件带卷绕部22;以及在第一部件基部21的侧方连接在与第一部件带卷绕部22相反的一侧(左方)的第一部件结合片23。这些部件通过第一部件基部21在同一平面上进行连接。对于第一结合部件20而言,第一部件结合片23插入主体结合部11的结合口13,且在第一部件带卷绕部22卷绕有带(未图示)。第一结合部件20的背面形成第一部件槽部25。
第一部件基部21形成有沿着主体结合部11的主体外周面15呈弧状弯曲的第一部件内周面24,并形成有与该第一部件内周面24的两端连接的第一部件对置面27。第一部件结合片23从第一部件内周面24突出。第一部件槽部25形成于第一部件基部21的背面,亦即第一部件结合片23与第一部件带卷绕部22之间。第一部件槽部25形成在与第一结合部件20结合于结合口13的方向X(参照图9)上下交叉的方向(上下方向),并以与第一部件内周面24对齐的方式沿着主体结合部11的主体外周面15呈弧状弯曲。就第一部件结合片23的背面而言,定位槽部26与第一部件槽部25连接。第一部件槽部25与定位槽部26的交叉部位形成有第一部件凸部28。第一部件凸部28朝向第一结合部件20的背面侧突出。
在图7以及图8中,第二结合部件30包括:第二部件基部31;与第二部件基部31的平面侧(上方)连接的第二部件带卷绕部32;以及与第二部件基部31的底面侧(下方)连接的第二部件脚片33。这些部件通过第二部件基部31在同一平面上进行连接。对于第二结合部件30而言,将第二部件脚片33嵌合于第一结合部件20的第一部件槽部25,并且在第二部件带卷绕部32卷绕有带(未图示)。
第二部件基部31形成有作为沿着主体结合部11的主体外周面15呈弧状弯曲的第二结合部件30的周面亦即第二部件周面的第二部件内周面35,并形成有与该第二部件内周面35的左侧端交叉连接的第二部件对置面34、以及与右侧端连接的第二部件对置阶梯部面39。作为第二部件内周面35的一侧的底面侧(下方)开口有第二部件槽部36。就第二部件槽部36而言,长度沿着第二部件内周面35形成并且深度形成为第二部件内周面35的平面侧(上方)。第二部件槽部36对第二部件对置阶梯部面39侧(右方)进行封闭,并敞开第二部件对置面34侧亦即与深度方向(上方)交叉的方向的敞开端38。
第二部件脚片33从第二部件基部31朝向作为与第二部件槽部36的深度方向相反方向的底面侧(下方)突出。第二部件脚片33沿着主体结合部11的主体外周面15呈弧状弯曲,并与第二部件内周面35连接。第二部件脚片33为与第一结合部件20的第一部件槽部25大致相同的形状。第二部件脚片33在形成为弧状的大致中央形成有第二部件脚片凸部37朝向弧状的内侧突出、凹陷的第二部件脚片凹部40。第二部件脚片凸部37为与第一部件槽部25的定位槽部26大致相同的形状,另一方面,第二部件脚片凹部40为与第一部件槽部25的第一部件凸部28大致相同的形状。
以上为多点式带扣1的结构。接下来,根据附图对多点式带扣1的结合顺序进行说明。
在图9以及图10中,使第二结合部件30的正面与第一结合部件20的背面以重叠的方式相互嵌合。详说而言,使第二结合部件30的第二部件脚片33的正面与第一结合部件20的第一部件槽部25嵌合。对于第二部件脚片33而言,第二部件脚片凸部37与第一部件槽部25的定位槽部26嵌合,第二部件脚片凹部40与第一部件槽部25的第一部件凸部28嵌合。相互嵌合的第一结合部件20以及第二结合部件30在第一部件内周面24、第二部件内周面35、以及第二部件脚片33与同一曲面对齐,并且第二部件槽部36与第一部件结合片23配置于曲面。
将嵌合有第二结合部件30的第一结合部件20的第一部件结合片23插入主体结合部11的结合口13(X方向),并且使第一结合部件20与主体结合部11结合。此时,第二部件槽部36的敞开端38的边缘(第二部件内周面35)与主体结合部11的弯曲的主体外周面15接触,一边滑动一边在第二部件槽部36引导接收有主体结合部11的主体突起部16。第二部件内周面35与主体外周面15接触。使第二结合部件30的第二部件脚片33、第二部件内周面35、以及第一结合部件20的第一部件内周面24与主体结合部11的主体外周面15接触,并且使第一结合部件20和通过该第一结合部件20的第二结合部件30与主体结合部11结合。此时,第二部件脚片33的第二部件脚片凸部37插入结合口13的内侧。
第一结合部件20的第一部件结合片23在主体结合部11的结合口13内与结合解除按钮2的背面侧卡定,并且在带扣主体10结合有第一结合部件20、以及第二结合部件30(参照图1)。
带扣主体10的主体对置面17与第一结合部件20的第一部件对置面27、第一结合部件20的第一部件对置面27与第二结合部件30的第二部件对置阶梯部面39、以及第二结合部件30的第二部件对置面34彼此分别接触(参照图1)。
对于第二结合部件30而言,由于第二部件槽部36与主体突起部16嵌合,并且第二部件脚片凸部37插入于结合口13的内侧,所以即相反方向的两处被嵌合而与主体结合部11结合,因此朝向与第一部件20结合于结合口13的方向X和正面、背面(前后)交叉的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对于第二结合部件30而言,第二部件脚片33被主体结合部11与第一结合部件20夹持,并沿着主体结合部11的主体外周面15呈弧状弯曲,因此朝向与第一结合部件20结合于主体结合部11的结合口13的方向X交叉的方向,即带扣主体10的平面、底面方向(上下方向)的移动被限制。
对于将第一结合部件20和第二结合部件30与带扣主体10结合的多点式带扣1而言,通过按下安装于带扣主体10的主体结合部11的结合解除按钮2能够解除结合状态。第一结合部件20以及第二结合部件30能够从带扣主体10拔出。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如上述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主体结合部11在平面侧(上方)形成有嵌合部18,该嵌合部18由从主体结合部11的主体外周面15朝向平面侧(上方)突出的主体突起部16与形成在主体外周面15的平面侧(上方)的内侧的实心部14构成。根据该结构,由于主体突起部16从主体结合部11的主体外周面15的上方突出,所以能够将主体外周面15的内侧形成实心。主体结合部11形成有实心部14,从而主体突起部16以及主体外周面15的上方坚固。因此,能够提高带扣主体10的刚性,从而能够使带扣主体10与第二结合部件30的结合状态变得坚固。
另外,根据该结构,由于主体突起部16从主体结合部11的主体外周面15的平面侧(上方)突出,所以能够使主体结合部11的内侧的结合有第一结合部件20的结合口13所占据的比例增大,与此对应,能够采用较大的第一结合部件20。因此,能够容易进行操作。
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二结合部件30的第二部件基部31形成有沿着主体结合部11的主体外周面15呈弧状弯曲的第二部件内周面35,并在第二部件内周面35的底面侧(下方)开口有第二部件槽部36。第二部件槽部36敞开第二部件对置面34侧亦即与深度方向(上方)交叉的方向的敞开端38。将嵌合有第二结合部件30的第一结合部件20的第一部件结合片23插入主体结合部11的结合口13(X方向),并且使第二部件内周面35与主体外周面15接触。
根据该结构,对于第二结合部件30与主体结合部11而言,第二部件内周面35的下方与主体外周面15的上方接触,由此能够加强第二部件槽部36与主体突起部16的嵌合状态。因此,能够使带扣主体10与第二结合部件30的结合状态变得坚固。
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结合部件20的第一部件槽部25形成于第一部件基部21的背面,亦即与第一结合部件20结合于结合口13的方向X交叉的方向(上下方向),并且以与第一部件内周面24对齐的方式沿着主体结合部11的主体外周面15呈弧状弯曲。另一方面,就第二部件基部31而言,第二部件脚片33从第二部件基部31朝向作为与第二部件槽部36的深度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底面侧(下方)突出。根据该结构,在第一结合部件20以使第二部件脚片33与第一部件槽部25嵌合的方式与主体结合部11的结合口13结合的状态下,由于第二部件脚片33弯曲,就第二结合部件30而言,朝向与第一结合部件20结合于主体结合部11的结合口13的方向X在上下交叉的方向、即带扣主体10的平面、底面方向(上下方向)的移动被限制,从而能够维持与主体结合部11的结合状态。因此,能够使带扣主体10与第二结合部件30的结合状态变得坚固。
根据本实施方式,就第一部件结合片23的背面而言,定位槽部26与第一部件槽部25连接。另一方面,第二部件脚片33在形成为弧状的大致中央朝向弧状的内侧突出有第二部件脚片凸部37。第二部件脚片凸部37为与第一部件槽部25的定位槽部26大致相同的形状。第二部件脚片凹部40为与第一部件槽部25的第一部件凸部28大致相同的形状。第二部件脚片凸部37与第一部件槽部25的定位槽部26嵌合。
根据该结构,对于第二结合部件30而言,第二部件槽部36与主体突起部16嵌合,第二部件脚片凸部37插入结合口13的内侧。即,就第二结合部件30而言,相反方向的两处被嵌合而与主体结合部11结合,因此朝向与第一部件20结合于结合口13的方向X和正面、背面(前后)交叉的方向的移动被限制,从而能够维持与主体结合部11的结合状态。因此,能够使带扣主体10与第二结合部件30的结合状态变得坚固。
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部件槽部25与定位槽部26的交叉部位形成有第一部件凸部28。第一部件凸部28朝向第一结合部件20的背面侧突出。另一方面,第二部件脚片33在形成为弧状的大致中央形成有凹陷的第二部件脚片凹部40。第二部件脚片凹部40与第一部件槽部25的第一部件凸部28嵌合。
根据该结构,第一部件槽部25的宽度因第一部件突起部28而变得狭窄,因此不存在夹手等的空间。因此,在将第二结合部件30与第一结合部件20结合时较安全。
根据本实施方式,带扣主体10的主体结合部11为大致圆盘状,主体外周面15从结合口13到主体突起部16弯曲。根据该结构,在使第一结合部件20与主体结合部11结合时,第二部件槽部36的敞开端38的边缘(第二部件内周面35)与主体结合部11的弯曲的主体外周面15接触,一边滑动一边在第二部件槽部36引导接收有主体结合部11的主体突起部16。因此,带扣主体10与第二结合部件30的结合较容易。
根据本实施方式,带扣主体10的主体对置面17与第一结合部件20的第一部件对置面27、第一结合部件20的第一部件对置面27与第二结合部件30的第二部件对置阶梯部面39、以及第二结合部件30的第二部件对置面34彼此分别接触。根据该结构,各部件20、30分别朝向邻接的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因此,能够使结合状态变得坚固。
以上,虽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述,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而且本发明只要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事项,则能够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Claims (5)

1.一种多点式带扣,第一结合部件及第二结合部件结合于带扣主体,该带扣主体在两侧方开口有多个结合口,所述多个结合口分别供多个安装了带的端部的第一结合部件结合,并且该带扣主体在与所述第一结合部件结合于所述结合口的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一方形成有供多个安装了带的端部的第二结合部件相邻而嵌合的嵌合部,
所述多点式带扣的特征在于,
所述嵌合部包括:从作为所述带扣主体的周面的主体周面突出的主体突起部;以及形成于所述主体周面的内侧的实心部,
在所述第二结合部件形成有在作为该第二结合部件的周面的第二部件周面的一方开口并与所述主体突起部嵌合的第二部件槽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点式带扣,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部件槽部形成有朝向与该第二部件槽部的深度方向交叉的方向敞开的敞开端,
所述第二部件槽部在所述第一结合部件结合于所述结合口的方向上从所述敞开端侧与所述主体突起部嵌合,并且所述第二部件周面的一方与所述主体周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点式带扣,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结合部件形成有第一部件槽部,所述第一部件槽部形成于与该第一结合部件结合在所述带扣主体的所述结合口的方向交叉的方向,
在所述第二结合部件形成有弯曲并朝向与所述第二部件槽部的深度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突出的第二部件脚片,
所述第一结合部件使所述第二部件脚片嵌合于所述第一部件槽部而与所述带扣主体的所述结合口结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点式带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周面从所述结合口到所述主体突起部相对于所述第一结合部件与所述带扣主体的所述结合口结合的方向弯曲或者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点式带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周面从所述结合口到所述主体突起部相对于所述第一结合部件与所述带扣主体的所述结合口结合的方向弯曲或者倾斜。
CN201410044472.7A 2013-02-07 2014-01-30 多点式带扣 Active CN1039765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22278 2013-02-07
JP2013022278A JP6043197B2 (ja) 2013-02-07 2013-02-07 多点式バック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76518A CN103976518A (zh) 2014-08-13
CN103976518B true CN103976518B (zh) 2018-02-13

Family

ID=51268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44472.7A Active CN103976518B (zh) 2013-02-07 2014-01-30 多点式带扣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043197B2 (zh)
KR (1) KR101758426B1 (zh)
CN (1) CN103976518B (zh)
TW (1) TWI5735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33812B2 (ja) * 2015-02-25 2018-12-05 エドワーズ株式会社 アダプタ及び真空ポンプ
CN107187412A (zh) * 2017-05-05 2017-09-22 华安立高文具制品(深圳)有限公司 婴儿安全带组件及婴儿安全带扣
ES2936795T3 (es) 2019-06-06 2023-03-22 Wonderland Switzerland Ag Conjunto de broche magnético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22171A (ja) * 2004-10-27 2006-05-18 Combi Corp シートベルトの連結装置
CN1911130A (zh) * 2005-08-02 2007-02-14 Ykk株式会社 带系紧器
CN102266152A (zh) * 2010-06-01 2011-12-07 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婴幼儿安全带扣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77682B2 (ja) * 1996-05-22 2003-02-17 アップリカ▲葛▼西株式会社 バックル
US6049954A (en) * 1998-05-19 2000-04-18 The First Years, Inc. Safety buckle
EP1196055B1 (en) * 2000-01-27 2006-05-10 Wonderland Nurserygoods Co., Ltd. Three and five point buckle
US7117568B2 (en) * 2003-12-16 2006-10-10 Graco Children's Products Inc. Buckle assembly
CN2845526Y (zh) * 2005-12-21 2006-12-13 明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扣具
TWI437969B (zh) * 2009-03-20 2014-05-21 Bp Childrens Prod Hk Co Ltd Safety buckle for infant carrier and method thereof
CN102217821B (zh) * 2010-04-19 2013-07-03 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适用于婴儿承载装置的安全带扣具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22171A (ja) * 2004-10-27 2006-05-18 Combi Corp シートベルトの連結装置
CN1911130A (zh) * 2005-08-02 2007-02-14 Ykk株式会社 带系紧器
CN102266152A (zh) * 2010-06-01 2011-12-07 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婴幼儿安全带扣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40100906A (ko) 2014-08-18
CN103976518A (zh) 2014-08-13
KR101758426B1 (ko) 2017-07-14
JP2014150941A (ja) 2014-08-25
TW201442658A (zh) 2014-11-16
TWI573537B (zh) 2017-03-11
JP6043197B2 (ja) 2016-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76518B (zh) 多点式带扣
EP2027789B1 (en) Slider for concealed type slide fastener with separable bottom end stop
EP2580981A1 (en) Clamp for adjustably joining the ends of a strap
TW200934405A (en) Metallic double-sided element and slide fastener
CN105284010A (zh) 线缆连接器
US6163942A (en) Two-piece lock with hidden locking mechanism
TW200934404A (en) Buckle
CN102415654A (zh) 绳固定件
CN107123885A (zh) 连接器
TW201319369A (zh) 跨槽連接器及主槽體接受孔
CN107851935A (zh) 具有抗振动短路桥的电插接连接器以及电插接连接件
JP3330520B2 (ja) 合体コネクタ
CN109075481A (zh) 端子
CN106797087A (zh) 连接器
TW200401476A (en) Lever-type connector
CN102958397A (zh) 拉链用插接-分开件
CN101531170B (zh) 连接装置
US4895402A (en) Device for sealing coin containing bag or the like
CN107181078A (zh) 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
US20160198807A1 (en) Belt buckle
JP3980947B2 (ja) 連結具
US9742108B2 (en) Connector
JP3191626U (ja) 連結具本体に対してアタッチメントが着脱可能である連結具
JP3167649U (ja) チャック用スライダー
TW201808144A (zh) 繩索鎖定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