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1006B - Conductive terminals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s - Google Patents

Conductive terminals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1006B
TWI571006B TW104108809A TW104108809A TWI571006B TW I571006 B TWI571006 B TW I571006B TW 104108809 A TW104108809 A TW 104108809A TW 104108809 A TW104108809 A TW 104108809A TW I571006 B TWI571006 B TW I57100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terminal
conductive terminals
extending
contac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88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35651A (zh
Inventor
Lay-Khim Ang
Kian-Heng Lim
Siow-Pheng Goh
Original Assignee
Molex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x Inc filed Critical Molex Inc
Priority to TW1041088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71006B/zh
Publication of TW2016356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56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10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1006B/zh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Description

導電端子及電連接器組合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導電端子及電連接器組合,特別是指一種相對接可形成兩個接觸區域的導電端子及電連接器組合。
現有可相對接的公母連接器組合,其中設於公連接器及母連接器的導電端子皆具有接觸彈片且用以連接線纜的,例如英國專利第GB886251A號及美國專利第US3688243號所揭露者,在公、母連接器相對接時,公連接器的導電端子與母連接器的導電端子是以接觸彈片互相接觸,相對接的兩導電端子之間僅有一個接觸區,而且兩導電端子的接觸彈片都具有彈性,因此容易受到不當外在環境力量的影響,例如震動、線纜拉扯等,使得兩導電端子的接觸彈片無法穩定接觸。再者,長期使用後,接觸彈片可能產生彈性疲乏,也容易導致兩導電端子的接觸彈片接觸不穩定。
因此,本發明之其中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能 夠解決前述問題的導電端子。
因此,本發明之其中另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能夠解決前述問題的電連接器組合。
於是,本發明導電端子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是包含:一基部單元、一接觸單元、一連接片體及一尾部單元。該連接片體連接該基部單元與該接觸單元。該基部單元包括一沿一前後方向延伸的板部。該接觸單元與該板部相對且相間隔並包括一板狀接觸部及一位於該板狀接觸部後方的彈性接觸部。該尾部單元連接於該板部的後端。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接觸單元具有一與該板部平行相間隔的板體,該板體具有該板狀接觸部及一切口,該彈性接觸部由該板體撕裂所形成且撕裂處形成該切口。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板體還具有一背向該板部的外表面,該彈性接觸部具有一連接該板狀接觸部的彈性臂及一延伸段,該彈性臂沿該前後方向延伸且末端高出該板體的外表面,該延伸段由該彈性臂的末端彎折朝後斜向延伸且該延伸段的末端伸入該切口而未高出該板體的外表面。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彈性臂具有一朝後且往靠近該板部方向斜向延伸的下伸段,及一由該下伸段朝後且往遠離該板部方向斜向延伸並連接該延伸段的上升段,該下伸段與該上升段的連接處介於該切口與該板部之間。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連接片體連接該板部與 該板體的前端,該基部單元還包括兩個分別由該板部的兩側彎折延伸的側板部,該兩側板部至少局部遮蔽該板部與該板體側邊之間的間隙。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基部單元還包括兩個分別由該板部前端的兩側互相朝相反方向延伸的翼部,且該兩翼部分別位於該兩側板部前方。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基部單元還包括一由該板部撕裂形成的卡止部,該卡止部沿該前後方向朝後且遠離該板體方向斜向延伸。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尾部單元沿該前後方向包括一連接於該板部的定位部、一連接該定位部且用以夾置固定一線纜的未包覆絕緣層的導體段的導體固定部,及一連接該導體固定部且用以夾置固定該線纜包覆有絕緣層的部分的絕緣體固定部。
於是,本發明電連接器組合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是包含一第一連接器及一可與該第一連接器對接的第二連接器。該第一連接器包括一第一絕緣殼及多個設於該第一絕緣殼的導電端子。該第二連接器包括一第二絕緣殼及多個設於該第二絕緣殼的導電端子。該第一連接器與該第二連接器的每一導電端子包含一基部單元、一接觸單元、一連接片體及一尾部單元。該連接片體連接該基部單元與該接觸單元。該基部單元包括一沿一前後方向延伸的板部。該接觸單元與該板部相對且相間隔並包括一板狀接觸部及一位於該板狀接觸部後方的彈性接觸部。該尾部單 元連接於該板部的後端。該第一連接器的該等導電端子用以分別與該第二連接器的該等導電端子相對接,且於對接時該第一連接器與該第二連接器每兩相對接的導電端子的彈性接觸部分別與其對接導電端子的板狀接觸部相接觸而在該兩導電端子之間形成兩個接觸區域。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每一導電端子的接觸單元具有一與該板部平行相間隔的板體,該板體具有該板狀接觸部及一切口,該彈性接觸部由該板體撕裂所形成且撕裂處形成該切口。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每一導電端子的板體還具有一背向該板部的外表面,該彈性接觸部具有一連接該板狀接觸部的彈性臂及一延伸段,該彈性臂沿該前後方向延伸且末端高出該外表面,該延伸段由該彈性臂的末端彎折朝後斜向延伸且該延伸段的末端伸入該切口而未高出該板體的外表面。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每一導電端子的彈性臂具有一朝後且往靠近該板部方向斜向延伸的下伸段,及一由該下伸段朝後且往遠離該板部方向斜向延伸並連接該延伸段的上升段,該下伸段與該上升段的連接處介於該切口與該板部之間。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每一導電端子的連接片體連接該板部與該板體的前端,且該基部單元還包括兩個分別由該板部的兩側彎折延伸的側板部,該兩側板部至少局部遮蔽該板部與該板體側邊之間的間隙。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每一導電端子的基部單元還包括兩個分別由該板部平行該前後方向的兩側互相朝相反方向延伸的翼部,且該兩翼部分別位於該兩側板部前方且相鄰該板部的前端。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每一導電端子的基部單元還包括一由該板部撕裂形成的卡止部,該卡止部沿該前後方向朝後且遠離該板體方向斜向延伸。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每一導電端子的尾部單元沿該前後方向包括一連接於該板部的定位部、一連接該定位部且用以夾置固定一線纜的未包覆絕緣層的導體段的導體固定部,及一連接該導體固定部且用以夾置固定該線纜包覆有絕緣層的部分的絕緣體固定部。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一絕緣殼具有一第一對接部、一與該第一對接部一體連接的第一安裝部及多個分別貫通該第一對接部與第一安裝部的端子槽,該第二絕緣殼具有一第二對接部、一與該第二對接部一體連接的第二安裝部及多個分別貫通該第二對接部與第二安裝部的端子槽,該第二對接部用以與該第一對接部對接,該第一絕緣殼及該第二絕緣殼的端子槽分別容置該等導電端子。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每一端子槽內設有卡置對應導電端子的兩翼部的兩個側槽部及一用以擋止該導電端子的卡止部的階部。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一連接器還包括一第一端子固持件,該第二連接器還包括一第二端子固持件, 每一端子槽內還設有一橫截壁及一凸出該橫截壁的凸塊,每一導電端子的定位部包括兩個彼此間隔相對且凸出該板狀接觸部的外表面的片體,且該兩片體的形狀與該凸塊相配合使該凸塊位於該兩片體之間,該第一端子固持件與該第一安裝部相結合且具有多個分別伸入對應端子槽的第一定位板部,每一第一定位板部與對應的端子槽內的橫截壁共同將對應導電端子的兩片體夾置定位,該第二端子固持件與該第二安裝部相結合且具有多個分別伸入對應端子槽的第二定位板部,每一第二定位板部與對應的端子槽內的橫截壁共同將對應導電端子的兩片體夾置定位。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一絕緣殼具有一本體及一鎖扣部,該本體具有一第一對接部、一沿該前後方向與該第一對接部一體連接的第一安裝部,及一由該第一對接部與該第一安裝部共同形成的頂壁,該頂壁具有一形成於該第一對接部的前側緣及一形成於該第一安裝部的後側緣,該鎖扣部具有一沿該前後方向延伸且與該頂壁一體連接的彈性支撐體及一卡塊,該彈性支撐體具有一連接於該頂壁且相鄰該前側緣的第一連接段、一連接於該頂壁且相鄰該後側緣的第二連接段,及一位於該第一、第二連接段之間且與該頂壁相間隔的彈性段,該卡塊設於該彈性段,該第二絕緣殼具有一第二對接部及一沿該前後方向與該第二對接部一體連接的第二安裝部,該第二對接部具有一容置該第一對接部及部分該鎖扣部的插槽及一容置該卡塊的卡槽,且該卡槽與該插槽空間相連通。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鎖扣部還具有一開槽,該開槽由該彈性支撐體的第一連接段沿該前後方向延伸至該彈性段且至少通過該卡塊。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卡塊具有沿該前後方向相間隔的一前端面與一後端面,及一位於該前端面與該後端面之間的導引面,該前端面直立於該彈性支撐體且相較於該後端面靠近該第一連接段,且該導引面由該前端面往斜上方向延伸。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一絕緣殼還具有兩個分別位於該鎖扣部平行該前後方向兩側的鍵,該兩鍵分別與該頂壁連接並由該前側緣處沿該前後方向延伸且具有不同的橫截面形狀,該第二絕緣殼的第二對接部還具有兩個分別對應容置該兩鍵的鍵槽,且該兩鍵槽與該插槽空間相連通。
本發明至少具有以下功效:第一連接器與第二連接器使用相同結構及形狀大小的導電端子,可節省製造成本,且對接的導電端子的彈性接觸部分別與其對接導電端子的板狀接觸部相接觸而在該兩導電端子之間形成兩個接觸區域,藉此提供更穩定與更可靠的電連接,且能提高長時間使用的效能及穩定性。導電端子的結構設計可以防止在製造過程中導電端子與導電端子之間或導電端子與線纜之間相勾纏,以避免導電端子的損壞。第一連接器的鎖扣部不僅其彈性支撐體不易被拉扯而折斷,且卡塊的前端面為直立面,能夠增加使用者在操作第一連接器與第二連 接器對接時的手感,以容易確認是否完成鎖扣。而且第一連接器與第二連接器可藉由兩鍵與兩鍵槽的配合防止錯插。
100‧‧‧第一連接器
200‧‧‧第二連接器
1‧‧‧第一絕緣殼
10‧‧‧本體
101‧‧‧頂壁
102‧‧‧前側緣
103‧‧‧後側緣
11‧‧‧第一對接部
111‧‧‧第一插槽
12‧‧‧第一安裝部
13‧‧‧鎖扣部
131‧‧‧彈性支撐體
131a‧‧‧第一連接段
131b‧‧‧第二連接段
131c‧‧‧彈性段
132‧‧‧卡塊
132a‧‧‧前端面
132b‧‧‧後端面
132c‧‧‧導引面
133‧‧‧開槽
14‧‧‧鍵
15‧‧‧第一定位塊
151‧‧‧斜面
152‧‧‧直立面
2‧‧‧導電端子
21‧‧‧基部單元
211‧‧‧板部
212‧‧‧側板部
213‧‧‧翼部
214‧‧‧卡止部
22‧‧‧接觸單元
221‧‧‧板體
221a‧‧‧板狀接觸部
221b‧‧‧切口
221c‧‧‧外表面
222‧‧‧彈性接觸部
222a‧‧‧彈性臂
222b‧‧‧延伸段
222c‧‧‧下伸段
222d‧‧‧上升段
23‧‧‧連接片體
24‧‧‧尾部單元
241‧‧‧定位部
241a‧‧‧片體
242‧‧‧導體固定部
243‧‧‧絕緣體固定部
3‧‧‧第二絕緣殼
31‧‧‧第二對接部
311‧‧‧第二插槽
312‧‧‧卡槽
313‧‧‧鍵槽
314‧‧‧凸伸塊
32‧‧‧第二安裝部
33‧‧‧第二定位塊
4‧‧‧端子槽
41‧‧‧側槽部
42‧‧‧階部
43‧‧‧橫截壁
44‧‧‧凸塊
5‧‧‧第一端子固 持件
51‧‧‧第一定位板部
52‧‧‧第一彈性板部
53‧‧‧第一定位槽
6‧‧‧第二端子固持件
61‧‧‧第二定位板部
62‧‧‧第二彈性板部
63‧‧‧第二定位槽
7‧‧‧線纜
71‧‧‧導體段
72‧‧‧絕緣層
本發明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例詳細說明中清楚地呈現,其中:圖1是一立體分解圖,說明本發明電連接器組合的一實施例,其中第一連接器與第二連接器在未對接的狀態;圖2是一圖1的另一角度視圖;圖3是一立體分解圖,說明該實施例的第一連接器與第二連接器的構件;圖4是一立體圖,說明該實施例的導電端子;圖5是一側視圖,說明該實施例的導電端子;圖6是一俯視圖,說明該實施例的導電端子;圖7是一沿圖6中VII-VII直線所取的剖視圖,說明該實施例的導電端子;圖8是一局部立體剖視分解圖,說明該實施例的第一連接器的端子槽結構與導電端子的對應關係;圖9是一局部立體剖視圖,說明該實施例的第一連接器的導電端子設於端子槽中及其與第一端子固持件的作用關係;圖10是一圖9的另一角度視圖;圖11是一局部立體剖視分解圖,說明該實施例的第二連接器的端子槽結構與導電端子的對應關係; 圖12是一局部立體剖視圖,說明該實施例的第二連接器的導電端子設於端子槽中及其與第二端子固持件的作用關係;圖13是一圖12的另一角度視圖;圖14是一立體圖,說明該實施例的第一連接器;圖15是一立體圖,說明該實施例的第二連接器;圖16是一立體圖,說明該實施例的第一連接器與第二連接器對接時卡塊尚未進入插槽的狀態;圖17是一圖16的俯視圖;圖18是一沿圖17中XVIII-XVIII直線所取的剖視圖;圖19是一沿圖17中XIX-XIX直線所取的剖視圖;圖20是一俯視圖,說明該實施例的第一連接器與第二連接器對接完成時的狀態;圖21是一沿圖20中XXI-XXI直線所取的剖視圖,說明該實施例的卡塊位於卡槽中;圖22是一沿圖20中XXII-XXII直線所取的剖視圖,說明該實施例的第一連接器的鍵與第二連接器的鍵槽的作用關係;及圖23是一沿圖20中XXIII-XXIII直線所取的剖視圖,說明該實施例的第一連接器的導電端子與第二電連接器的導電端子相對接時形成兩個接觸區域。
在本發明被詳細描述之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1至圖3,本發明電連接器組合之一實施例包含:一第一連接器100及一可與該第一連接器100對接的第二連接器200,該第一連接器100包括一第一絕緣殼1、多個設於該第一絕緣殼1的導電端子2及一第一端子固持件5。該第二連接器200包括一第二絕緣殼3、多個設於該第二絕緣殼3的導電端子2,及一第二端子固持件6。在實施例中,該第一連接器100及第二連接器200具有相同的導電端子2。
參閱圖4至圖7,該第一連接器100與該第二連接器200的每一導電端子2包含一基部單元21、一接觸單元22、一連接片體23及一尾部單元24。該連接片體23連接該基部單元21與接觸單元22。該基部單元21包括一沿一前後方向延伸的板部211、兩個側板部212及兩個翼部213。該接觸單元22與該板部211相對且相間隔並包括一板狀接觸部221a及一位於該板狀接觸部221a後方的彈性接觸部222,詳細而言,該接觸單元22具有一與該板部211平行相間隔的板體221,該板體221具有該板狀接觸部221a、一切口221b及一背向該板部211的外表面221c,該彈性接觸部222由該板體221撕裂所形成且撕裂處形成該切口221b。該彈性接觸部222具有一連接該板狀接觸部221a的彈性臂222a及一延伸段222b,該彈性臂222a沿該前後方向延伸且末端高出該板體221的外表面221c,該延伸段222b由該彈性臂222a的末端彎折朝後斜向延伸且該延伸段222b的末端伸入該切口221b而未高出該板體221 的外表面221c。該彈性臂222a具有一朝後且往靠近該板部211方向斜向延伸的下伸段222c,及一由該下伸段222c朝後且往遠離該板部211方向斜向延伸並連接該延伸段222b的上升段222d,該下伸段222c與該上升段222d穿過切口221b且連接處介於該切口221b與該板部211之間。藉由延伸於該板體221與該板部211之間的下伸段222c及上升段222d可以增加彈性臂222a的長度。該基部單元21的兩側板部212分別由該板部211平行該前後方向的兩側彎折延伸,而至少局部遮蔽該板部211與該板體221側邊之間的間隙。該兩翼部213分別由該板部211前端的兩側互相朝相反方向延伸,且該兩翼部213分別位於該兩側板部212前方。該基部單元21還包括一由該板部211撕裂形成的卡止部214,該卡止部214沿該前後方向朝後且遠離該板體221的方向斜向延伸。該連接片體23連接該板部211與該板體221的前端。該尾部單元24連接於該板部211的後端,沿該前後方向包括一連接於該板部211的定位部241、一連接該定位部241且用以夾置固定一線纜7(見圖3)的未包覆絕緣層72的導體段71的導體固定部242,及一連接該導體固定部242且用以夾置固定該線纜7包覆有絕緣層72的部分的絕緣體固定部243。該定位部241包括兩個彼此間隔相對且高出該板體221的外表面221c的片體241a。藉由該兩側板部212至少局部遮蔽該板部211與該板體221側邊之間的間隙,以及彈性接觸部222的延伸段222b的末端伸入該切口221b,可以防止在製造過程中導電端子2與 導電端子2之間或導電端子2與線纜7之間相勾纏,以避免導電端子2的損壞。在一實施例中,該導電端子2由金屬板一體成型各個部件。
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連接器100與第二連接器200的前後方向是分別相對於兩者的對接側為前,而線纜7連接側為後,故在圖1至圖3中以不同箭頭分別表示第一連接器100與第二連接器200的前後方向。
參閱圖3、圖8至圖10,該第一絕緣殼1具有一本體10及一鎖扣部13,該本體10具有一第一對接部11、一與該第一對接部11一體連接的第一安裝部12、多個分別貫通該第一對接部11與第一安裝部12的端子槽4、多個形成於該第一對接部11且分別與該等端子槽4空間相連通的第一插槽111,及一本體10的頂壁101。該頂壁101具有一位於該第一對接部11的前側緣102及一位於該第一安裝部12的後側緣103。該等端子槽4分別容置該等導電端子2。每一端子槽4內設有卡置對應導電端子2的兩翼部213的兩個側槽部41、一用以擋止該導電端子2的卡止部214的階部42、一橫截壁43及一朝後凸出該橫截壁43的凸塊44。安裝導電端子2時,導電端子2由端子槽4在第一安裝部12的開口置入並往該第一對接部11移動,當導電端子2到達定位時,導電端子2的兩翼部213分別卡置於對應的側槽部41,使導電端子2不能再前進且在上下方向被限位,而且導電端子2的卡止部214具有彈性,在導 電端子2移動過程中被擠壓內縮,並在到達定位時回復原位而在反向移動時可抵於該階部42(見圖19),使導電端子2不能後退而被限位。再者,導電端子2的定位部241的兩片體241a的形狀與該凸塊44相配合使該凸塊44位於該兩片體241a之間,在本實施例中,兩片體241a呈相向彎折的L形且共同形成近似U形,凸塊44即呈U形。而且,該第一端子固持件5與該第一安裝部12相結合(見圖1、2)且具有多個分別伸入對應端子槽4的第一定位板部51,每一第一定位板部51與對應的端子槽4內的橫截壁43共同將對應導電端子2的兩片體241a夾置定位。參閱圖1至圖3,具體而言,第一端子固持件5還具有兩個分別位於該等第一定位板部51兩側且彼此相對的第一彈性板部52,該等第一彈性板部52分別具有一第一定位槽53。該第一絕緣殼1還具有兩個分別對應該等第一定位槽53且呈楔形的第一定位塊15。在第一端子固持件5與第一絕緣殼1組裝前,第一定位塊15的斜面151朝向第一彈性板部52,使第一端子固持件5組裝至第一絕緣殼1時較容易滑移通過第一定位塊15,待第一端子固持件5到達定位時,第一定位塊15進入第一定位槽53,藉由第一定位塊15的直立面152擋止第一彈性板部52反向移動,且第一定位塊15卡置於第一定位槽53中使第一彈性板部52在上下方向被限位,而使第一端子固持件5與第一絕緣殼1結合固定。參閱圖10,導電端子2固設於第一絕緣殼1時,彈性接觸部222凸伸入對應的第一插槽111且板狀接觸部221a露出於該第一插 槽111。
參閱圖3、圖11至圖13,該第二絕緣殼3具有一第二對接部31、一與該第二對接部31一體連接的第二安裝部32及多個分別貫通該第二對接部31與第二安裝部32的端子槽4。該第二對接部31用以與該第一對接部11對接,具有一第二插槽311及多個凸伸於該第二插槽311中的凸伸塊314,該等凸伸塊314分別對應容置於該等第一插槽111。第二絕緣殼3的端子槽4分別由第二安裝部32延伸至對應的凸伸塊314並與第二插槽311空間相連通,端子槽4內的結構與第一絕緣殼1的端子槽4內結構大致相同,設置導電端子2的方式也相同,只是第二連接器200的導電端子2相對於第一連接器100的導電端子2旋轉180度設置,以使第一連接器100及第二連接器200的導電端子2能夠相對接,所以第二絕緣殼3的端子槽4內的結構配置相對於第一絕緣殼1內的端子槽4結構配置對應呈180度旋轉,細部結構於此不再重述。導電端子2固設於第二絕緣殼3時,彈性接觸部222凸伸入第二插槽311且板狀接觸部221a露出於該第二插槽311。同樣地,該第二連接器200還包括一第二端子固持件6,該第二端子固持件6與該第二安裝部32相結合且具有多個分別伸入對應端子槽4的第二定位板部61,以與對應的端子槽4內的橫截壁43共同將對應導電端子2的兩片體241a夾置定位。而且,參閱圖1至圖3,第二端子固持件6還具有兩個分別位於該等第二定位板部61兩側且彼此相對的第二彈性板部 62,該等第二彈性板部62分別具有一第二定位槽63。該第二絕緣殼3還具有兩個分別對應該等第二定位槽63且呈楔形的第二定位塊33。第二端子固持件6和第二絕緣殼3的組裝方式與第一端子固持件5和第一絕緣殼1的組裝方式相同,於此不再重述。
參閱圖14與圖15,該第一絕緣殼1的鎖扣部13具有一沿該前後方向延伸且與該頂壁101一體連接的彈性支撐體131及卡塊132。該彈性支撐體131具有連接於該頂壁101且相鄰該前側緣102的第一連接段131a、一連接於該頂壁101且相鄰該後側緣103的第二連接段131b,及一位於該第一連接段131a、第二連接段131b之間且與該頂壁101相間隔的彈性段131c。藉由位於該彈性支撐體131兩端的第一連接段131a、第二連接段131b分別與本體10的頂壁101連接,亦即兩端為封閉,使得彈性支撐體131不易被拉扯而折斷。該卡塊132設於該彈性段131c,且具有一沿該前後方向相間隔的前端面132a與一後端面132b,及一位於該前端面132a與後端面132b之間的導引面132c,該前端面132a直立於該彈性支撐體131且相較於該後端面132b靠近該第一連接段131a,且該導引面132c由該前端面132a往斜上方向延伸。該鎖扣部13還具有一開槽133,該開槽133由該彈性支撐體131的第一連接段131a沿該前後方向延伸至該彈性段131c且至少通過該卡塊132,亦即該卡塊132被開槽133分成兩部分。藉由該開槽133可減少該彈性支撐體131的剛性使卡塊132較容易被彈 性下壓。該第二絕緣殼3的第二插槽311容置該第一對接部11及部分該鎖扣部13,且第二對接部31還具有一容置該卡塊132的卡槽312,該卡槽312與該第二插槽311空間相連通。而且,該第一絕緣殼1還具有兩個分別位於該鎖扣部13平行該前後方向兩側的鍵14,該兩個鍵14分別與該頂壁101連接並由該前側緣102處沿該前後方向朝後延伸,該第二絕緣殼3的第二對接部31還具有兩個分別對應容置該兩鍵14的鍵槽313,且該兩鍵槽313與該第二插槽311空間相連通。藉由兩個鍵14與鍵槽313的配合,可以避免第一連接器100的第一對接部11未在正確位置被插入該第二連接器200的第二插槽311。此外,兩個鍵14可以具有不同的橫截面形狀(見圖22),該兩鍵14的橫截面形狀可以調整且對應的鍵槽313亦配合調整,如此能使得不同的電連接器組合具有不同橫截面形狀的鍵14與鍵槽313,藉此可避免在多個電連接器組合的系統中不同電連接器組合之間的錯插。
參閱圖16至圖19,在第一連接器100與第二連接器200的對接過程中,第一連接器100的兩鍵14的位置及形狀需分別對應第二連接器200的兩鍵槽313的位置及形狀才能使第一對接部11進入第二插槽311,然後,第一連接器100的卡塊132的前端面132a會抵於第二絕緣殼3,由於卡塊132的前端面132a為直立面,需要施加較大的力量才能將卡塊132下壓以進入第二插槽311,能夠增加使用者在操作第一連接器100與第二連接器200對接時的手 感,以容易確認是否完成第一連接器100與第二連接器200的鎖扣。而且卡塊132的前端面132a與導引面132c的連接處形成倒角,且該導引面132c使得卡塊132較容易相對第二絕緣殼3滑動以移動進入該卡槽312。
參閱圖20至圖23,當第一連接器100與第二連接器200完成對接時,第一連接器100的卡塊132位於第二連接器200的卡槽312中,藉由卡塊132的後端面132b可抵靠於界定卡槽312的壁面以防止第一連接器100後退,使第一連接器100與第二連接器200相對固定以穩定連接。再者,如圖23所示,該第一連接器100與該第二連接器200每兩相對接的導電端子2的彈性接觸部222分別與其對接導電端子2的板狀接觸部221a相接觸而在該兩導電端子2之間形成兩個接觸區域,藉此提供更穩定與更可靠的電連接,且能提高長時間使用的效能及穩定性。
由於第一連接器100與第二連接器200使用相同結構及形狀大小的導電端子2,可以使用相同的模具製造,不僅可節省製造成本,而且能夠減少零件數量及庫存問題。
綜上所述,本實施例第一連接器100與第二連接器200使用相同結構及形狀大小的導電端子2,可節省製造成本,且對接的導電端子2的彈性接觸部222分別與其對接導電端子2的板狀接觸部221a相接觸而在該兩導電端子2之間形成兩個接觸區域,藉此提供更穩定與更可靠的電連接,且能提高長時間使用的效能及穩定性。導電端 子2的結構設計可以防止在製造過程中導電端子2與導電端子2之間或導電端子2與線纜7之間相勾纏,以避免導電端子2的損壞。第一連接器100的鎖扣部13不僅其彈性支撐體131不易被拉扯而折斷,且卡塊132的前端面132a為直立面,能夠增加使用者在操作第一連接器100與第二連接器200對接時的手感,以容易確認是否完成鎖扣。而且第一連接器100與第二連接器200可藉由兩鍵14與兩鍵槽313的配合防止錯插。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2‧‧‧導電端子
21‧‧‧基部單元
211‧‧‧板部
212‧‧‧側板部
214‧‧‧卡止部
22‧‧‧接觸單元
221‧‧‧板體
221a‧‧‧板狀接觸部
221b‧‧‧切口
222‧‧‧彈性接觸部
222b‧‧‧延伸段
222c‧‧‧下伸段
222d‧‧‧上升段
23‧‧‧連接片體
24‧‧‧尾部單元
241‧‧‧定位部
242‧‧‧導體固定部
243‧‧‧絕緣體固定部

Claims (23)

  1. 一種導電端子,包含:一基部單元、一接觸單元、一連接片體及一尾部單元,該連接片體連接該基部單元與該接觸單元,該基部單元包括一沿一前後方向延伸的板部,該接觸單元與該板部相對且相間隔並包括一板狀接觸部及一位於該板狀接觸部後方的彈性接觸部,該尾部單元連接於該板部的後端。
  2. 如請求項1所述導電端子,其中,該接觸單元具有一與該板部平行相間隔的板體,該板體具有該板狀接觸部及一切口,該彈性接觸部由該板體撕裂所形成且撕裂處形成該切口。
  3. 如請求項2所述導電端子,其中,該板體還具有一背向該板部的外表面,該彈性接觸部具有一連接該板狀接觸部的彈性臂及一延伸段,該彈性臂沿該前後方向延伸且末端高出該板體的外表面,該延伸段由該彈性臂的末端彎折朝後斜向延伸且該延伸段的末端伸入該切口而未高出該板體的外表面。
  4. 如請求項3所述導電端子,其中,該彈性臂具有一朝後且往靠近該板部方向斜向延伸的下伸段,及一由該下伸段朝後且往遠離該板部方向斜向延伸並連接該延伸段的上升段,該下伸段與該上升段的連接處介於該切口與該板部之間。
  5. 如請求項3所述導電端子,其中,該連接片體連接該板 部與該板體的前端,該基部單元還包括兩個分別由該板部的兩側彎折延伸的側板部,該兩側板部至少局部遮蔽該板部與該板體側邊之間的間隙。
  6. 如請求項5所述導電端子,其中,該基部單元還包括兩個分別由該板部前端的兩側互相朝相反方向延伸的翼部,且該兩翼部分別位於該兩側板部前方。
  7. 如請求項6所述導電端子,其中,該基部單元還包括一由該板部撕裂形成的卡止部,該卡止部沿該前後方向朝後且遠離該板體方向斜向延伸。
  8. 如請求項7所述導電端子,其中,該尾部單元沿該前後方向包括一連接於該板部的定位部、一連接該定位部且用以夾置固定一線纜的未包覆絕緣層的導體段的導體固定部,及一連接該導體固定部且用以夾置固定該線纜包覆有絕緣層的部分的絕緣體固定部。
  9. 一種電連接器組合,包含:一第一連接器及一與該第一連接器對接的第二連接器,該第一連接器包括一第一絕緣殼及多個設於該第一絕緣殼的導電端子,該第二連接器包括一第二絕緣殼及多個設於該第二絕緣殼的導電端子;其中,該第一連接器與該第二連接器的每一導電端子包含一基部單元、一接觸單元、一連接片體及一尾部單元,該連接片體連接該基部單元與該接觸單元,該基部單元包括一沿一前後方向延伸的板部,該接觸單元與該板部相對且相間隔並包括一板狀接觸部及一位於該板 狀接觸部後方的彈性接觸部,該尾部單元連接於該板部的後端;該第一連接器的該等導電端子用以分別與該第二連接器的該等導電端子相對接,且於對接時該第一連接器與該第二連接器每兩相對接的導電端子的彈性接觸部分別與其對接導電端子的板狀接觸部相接觸而在該兩導電端子之間形成兩個接觸區域。
  10. 如請求項9所述電連接器組合,其中,每一導電端子的接觸單元具有一與該板部平行相間隔的板體,該板體具有該板狀接觸部及一切口,該彈性接觸部由該板體撕裂所形成且撕裂處形成該切口。
  11. 如請求項10所述電連接器組合,其中,每一導電端子的板體還具有一背向該板部的外表面,該彈性接觸部具有一連接該板狀接觸部的彈性臂及一延伸段,該彈性臂沿該前後方向延伸且末端高出該外表面,該延伸段由該彈性臂的末端彎折朝後斜向延伸且該延伸段的末端伸入該切口而未高出該板體的外表面。
  12. 如請求項11所述電連接器組合,其中,每一導電端子的彈性臂具有一朝後且往靠近該板部方向斜向延伸的下伸段,及一由該下伸段朝後且往遠離該板部方向斜向延伸並連接該延伸段的上升段,該下伸段與該上升段的連接處介於該切口與該板部之間。
  13. 如請求項11所述電連接器組合,其中,每一導電端子的連接片體連接該板部與該板體的前端,且該基部單元還 包括兩個分別由該板部的兩側彎折延伸的側板部,該兩側板部至少局部遮蔽該板部與該板體側邊之間的間隙。
  14. 如請求項13所述電連接器組合,其中,每一導電端子的基部單元還包括兩個分別由該板部平行該前後方向的兩側互相朝相反方向延伸的翼部,且該兩翼部分別位於該兩側板部前方且相鄰該板部的前端。
  15. 如請求項14所述電連接器組合,其中,每一導電端子的基部單元還包括一由該板部撕裂形成的卡止部,該卡止部沿該前後方向朝後且遠離該板體方向斜向延伸。
  16. 如請求項15所述電連接器組合,其中,每一導電端子的尾部單元沿該前後方向包括一連接於該板部的定位部、一連接該定位部且用以夾置固定一線纜的未包覆絕緣層的導體段的導體固定部,及一連接該導體固定部且用以夾置固定該線纜包覆有絕緣層的部分的絕緣體固定部。
  17. 如請求項16所述電連接器組合,其中,該第一絕緣殼具有一第一對接部、一與該第一對接部一體連接的第一安裝部及多個分別貫通該第一對接部與第一安裝部的端子槽,該第二絕緣殼具有一第二對接部、一與該第二對接部一體連接的第二安裝部及多個分別貫通該第二對接部與第二安裝部的端子槽,該第二對接部用以與該第一對接部對接,該第一絕緣殼及該第二絕緣殼的端子槽分別容置該等導電端子。
  18. 如請求項17所述電連接器組合,其中,每一端子槽內設有卡置對應導電端子的兩翼部的兩個側槽部及一用以擋 止該導電端子的卡止部的階部。
  19. 如請求項18所述電連接器組合,其中,該第一連接器還包括一第一端子固持件,該第二連接器還包括一第二端子固持件,每一端子槽內還設有一橫截壁及一凸出該橫截壁的凸塊,每一導電端子的定位部包括兩個彼此間隔相對且凸出該板狀接觸部的外表面的片體,且該兩片體的形狀與該凸塊相配合使該凸塊位於該兩片體之間,該第一端子固持件與該第一安裝部相結合且具有多個分別伸入對應端子槽的第一定位板部,每一第一定位板部與對應的端子槽內的橫截壁共同將對應導電端子的兩片體夾置定位,該第二端子固持件與該第二安裝部相結合且具有多個分別伸入對應端子槽的第二定位板部,每一第二定位板部與對應的端子槽內的橫截壁共同將對應導電端子的兩片體夾置定位。
  20. 如請求項9所述電連接器組合,其中,該第一絕緣殼具有一本體及一鎖扣部,該本體具有一第一對接部、一沿該前後方向與該第一對接部一體連接的第一安裝部,及一由該第一對接部與該第一安裝部共同形成的頂壁,該頂壁具有一形成於該第一對接部的前側緣及一形成於該第一安裝部的後側緣,該鎖扣部具有一沿該前後方向延伸且與該頂壁一體連接的彈性支撐體及一卡塊,該彈性支撐體具有一連接於該頂壁且相鄰該前側緣的第一連接段、一連接於該頂壁且相鄰該後側緣的第二連接段,及一位於該第一、第二連接段之間且與該頂壁相間隔的彈 性段,該卡塊設於該彈性段,該第二絕緣殼具有一第二對接部及一沿該前後方向與該第二對接部一體連接的第二安裝部,該第二對接部具有一容置該第一對接部及部分該鎖扣部的插槽及一容置該卡塊的卡槽,且該卡槽與該插槽空間相連通。
  21. 如請求項20所述電連接器組合,其中,該鎖扣部還具有一開槽,該開槽由該彈性支撐體的第一連接段沿該前後方向延伸至該彈性段且至少通過該卡塊。
  22. 如請求項20所述電連接器組合,其中,該卡塊具有沿該前後方向相間隔的一前端面與一後端面,及一位於該前端面與該後端面之間的導引面,該前端面直立於該彈性支撐體且相較於該後端面靠近該第一連接段,且該導引面由該前端面往斜上方向延伸。
  23. 如請求項20所述電連接器組合,其中,該第一絕緣殼還具有兩個分別位於該鎖扣部平行該前後方向兩側的鍵,該兩鍵分別與該頂壁連接並由該前側緣處沿該前後方向延伸且具有不同的橫截面形狀,該第二絕緣殼的第二對接部還具有兩個分別對應容置該兩鍵的鍵槽,且該兩鍵槽與該插槽空間相連通。
TW104108809A 2015-03-19 2015-03-19 Conductive terminals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s TWI5710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08809A TWI571006B (zh) 2015-03-19 2015-03-19 Conductive terminals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08809A TWI571006B (zh) 2015-03-19 2015-03-19 Conductive terminals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5651A TW201635651A (zh) 2016-10-01
TWI571006B true TWI571006B (zh) 2017-02-11

Family

ID=57847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8809A TWI571006B (zh) 2015-03-19 2015-03-19 Conductive terminals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s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710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21811B (zh) 2017-07-03 2023-06-02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合
TWI634703B (zh) * 2017-07-06 2018-09-01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及具有該電連接器之電連接器組合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52425A (en) * 1983-07-27 1985-11-12 Amp Incorporated High current connector
WO2014195749A1 (en) * 2013-06-07 2014-12-11 FCI Asia Pte. Ltd. Cable connector
TWM496868U (zh) * 2013-08-02 2015-03-01 Molex Inc 連接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52425A (en) * 1983-07-27 1985-11-12 Amp Incorporated High current connector
WO2014195749A1 (en) * 2013-06-07 2014-12-11 FCI Asia Pte. Ltd. Cable connector
TWM496868U (zh) * 2013-08-02 2015-03-01 Molex Inc 連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5651A (zh) 2016-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85726B2 (en) Terminal and connector assembly
US908810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pair of metallic shells
CN106575837B (zh) 电连接器
US9608353B1 (en) Conductive terminal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8021187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CN107251333A (zh) 电连接器
TWI787870B (zh) 電連接器以及電連接器組件
CN210350162U (zh) 电连接器
TWM547198U (zh) 電連接裝置
CN213753127U (zh) 电连接装置
CN107591630B (zh) 插头连接器
TWM613035U (zh) 電連接裝置
TWM526206U (zh) 電連接器
TWI571006B (zh) Conductive terminals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s
CN100392918C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TWI565149B (zh) Conductive terminals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s
TWI801957B (zh) 電連接器
TWM493789U (zh) 對接連接器
CN214013245U (zh) 电连接器
CN214013246U (zh) 电连接器
TWM598543U (zh) 互聯連接器
CN210111174U (zh) 电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组合
CN220066158U (zh) 导电端子及电连接器组合
CN219643219U (zh) 板对板连接器解锁治具
CN214505855U (zh) 连接器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