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65402B - Combine harvesters - Google Patents

Combine harvester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65402B
TWI565402B TW102121465A TW102121465A TWI565402B TW I565402 B TWI565402 B TW I565402B TW 102121465 A TW102121465 A TW 102121465A TW 102121465 A TW102121465 A TW 102121465A TW I565402 B TWI565402 B TW I56540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pply chain
harvesting
speed
shaft
thresh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14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01999A (zh
Inventor
Kenichiro Takeuchi
Akifumi Miyamoto
Ikuo Ueka
Hiromichi Kawaguchi
Tatsuya Miyake
Atsushi Mizushima
Hiroki Watanabe
Ryusuke Uchiyama
Takahiko Uemura
Yuya Taguchi
Original Assignee
Iseki Agricult Ma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3691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5581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4588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53245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27993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2212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03794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2542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Iseki Agricult Mach filed Critical Iseki Agricult Mach
Publication of TW2014019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19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654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6540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12Details of combines
    • A01D41/127Control or measu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06Combines with hea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2/00Parts or details of threshing apparatus
    • A01F12/18Thresh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2/00Parts or details of threshing apparatus
    • A01F12/46Mechanical grain conveyors

Description

聯合收割機
本發明涉及具備向脫粒裝置供給由收割裝置收割的穀物稈的供給鏈的聯合收割機。
以往,為了簡化聯合收割機的傳動機構使其容易組裝,提出了如下傳動機構,即、以分支為將發動機的旋轉傳動到行駛裝置的傳動路徑、和傳動到收割裝置及脫粒裝置的傳動路徑的方式設置的傳動機構(專利文獻1);以分支為將發動機的旋轉傳動到行駛裝置及收割裝置的傳動路徑、和傳動到脫粒裝置的傳動路徑的方式設置的傳動機構(專利文獻2)。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5-199812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11-253039號公報
但是,專利文獻1的傳動機構由於傳動到向收割裝置和脫粒裝置供給穀物稈的供給鏈的旋轉從共用的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輸出,因此不能針對收割裝置的驅動速度獨立地設定供給鏈的驅動速度,存在不能將穀物稈向脫粒裝置 的供給速度適當化之類的問題。另外,由於對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的旋轉速度進行增減並向供給鏈傳動的齒輪箱的輸出軸向機體內側突出設置,因此存在從齒輪箱至供給鏈的傳動機構的構件件數變多而不能實現設置空間的省空間化之類的問題。
另外,專利文獻2的傳動機構由於從脫粒裝置的篩選部經由無段變速裝置傳動到供給鏈,因此存在供給鏈的傳動效率低之類的問題。
因此,本發明的主要課題是解決該問題。
解決了上述課題的本發明如下。
請求項1的發明是一種聯合收割機,在具有行駛裝置2的機體的前部具備收割裝置4,在該收割裝置4的後方具備脫粒裝置3,在該脫粒裝置3的左右一側具備轉移由上述收割裝置4收割的穀物稈並供給至脫粒裝置3的供給鏈12B,上述聯合收割機的特徵在於做成如下結構:設置不驅動上述行駛裝置2及收割裝置4而是驅動上述供給鏈12B的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10,在上述脫粒裝置3的前側設置機體左右方向的副軸71,從發動機62的輸出軸70向上述副軸71的機體內側部傳遞動力,從該副軸71的機體外側部向上述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10的輸入軸10A傳遞動力。
請求項2的發明如請求項1所記載的聯合收割機,其中做成從上述副軸71向脫粒裝置3傳遞動力的結構,設置 將從上述發動機62的輸出軸70向副軸71的動力的傳遞連接及斷開的脫粒離合器90A。
請求項3的發明如請求項2所記載的聯合收割機,其中做成如下結構:從上述副軸71的機體內側部向上述脫粒裝置3上所配備的處理筒55傳遞動力,從上述副軸71的機體外側部向上述脫粒裝置3上所配備的篩選部51傳遞動力。
請求項4的發明如請求項3所記載的聯合收割機,其中將上述副軸71和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10支撐在脫粒裝置3的前壁50A。
請求項5的發明如請求項4所記載的聯合收割機,其中在機體的前部具備支撐上述收割裝置4的收割支撐台35,用支撐框架11B連結該收割支撐台35和上述脫粒裝置3的前壁50A,在該支撐框架11B上支撐上述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10。
請求項6的發明如請求項5所記載的聯合收割機,其中將具備上述供給鏈12B驅動用的第二輸出軸68B的齒輪箱68安裝在上述支撐框架11B的右側部,將上述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10安裝在上述支撐框架11B的左側部。
請求項7的發明如請求項6所記載的聯合收割機,其中做成如下結構:以上下方向的固定軸35B為中心向機體外側方轉動自如地支撐上述供給鏈12B,在繞掛該供給鏈12B的驅動鏈輪17A與上述第二輸出軸68B之間設置將該第二輸出軸68B和驅動鏈輪17A連接及分離的聯軸器 68C,在使上述供給鏈12B向機體外側方轉動了的情況下,上述第二輸出軸68B與驅動鏈輪17A分離,在使上述供給鏈12B向機體內側方轉動了的情況下,上述第二輸出軸68B與驅動鏈輪17A連接。
請求項8的發明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請求項所記載的聯合收割機,其中具備控制裝置85,該控制裝置85能夠實行為了使上述供給鏈12B的供給鏈搬送速度VF與收割裝置4的收割搬送速度VH同步而對上述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10進行變速控制的收割脫粒模式、和將上述供給鏈搬送速度VF維持為規定的搬送速度的手動模式。
請求項9的發明如請求項8所記載的聯合收割機,其中上述控制裝置(85)在上述收割脫粒模式中,在上述收割搬送速度VH為預先設定的第一設定值VH1以上的情況下,將上述供給鏈搬送速度VF的變化量相對於收割搬送速度VH的變化量的比例設定得比在收割搬送速度VH比第一設定值VH1低速的情況還大。
請求項10的發明如請求項9所記載的聯合收割機,其中上述控制裝置85在上述收割脫粒模式中,在上述供給鏈搬送速度VF為作為比上述第一設定值VH1高的收割搬送速度VH而預先設定的第二設定值VH2以上的情況下,將上述供給鏈搬送速度VF維持為規定的第三設定值VF2。
本發明的效果如下。
根據請求項1所記載的發明,由於利用不驅動行駛裝置2及收割裝置4的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10來驅動供給鏈 12B,因此能夠與收割裝置4的驅動速度獨立地設定該供給鏈12B的驅動速度,能夠利用供給鏈12B向脫粒裝置3供給適量的收割穀物稈。
根據請求項2所記載的發明,除了請求項1所記載的發明的效果以外,由於設置將從發動機62的輸出軸70向副軸71的動力的傳遞連接及斷開的脫粒離合器90A,因此能夠利用該脫粒離合器90A斷開向脫粒裝置3及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10的動力的傳遞。
根據請求項3所記載的發明,除了上述請求項2所記載的發明效果以外,由於其構成為:從副軸71的機體內側部向處理筒55傳遞動力,從副軸71的機體外側部向篩選部51和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10傳遞動力,因此能夠簡化脫粒裝置3的傳動結構,能夠使聯合收割機的機體小型化。
根據請求項4所記載的發明,除了上述請求項3所記載的發明效果以外,其將副軸71和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10支撐在脫粒裝置3的前壁50A,能防止副軸71的變形並提高耐久性,並且能夠提高傳動效率。
根據請求項5所記載的發明,除了上述請求項4所記載的發明效果以外,能夠利用連結收割支撐台5和脫粒裝置3的前壁50A的支撐框架11B來支撐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10。
根據請求項6所記載的發明,除了上述請求項5所記載的發明效果以外,能夠將具備供給鏈12B驅動用的第二輸出軸68B的齒輪箱68和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10分別安 裝在支撐框架11B的左右兩側並進行支撐。
根據請求項7所記載的發明,除了上述請求項6所記載的發明效果以外,由於其構成為:在使供給鏈12B向機體外側方轉動的情況下,讓第二輸出軸68B與驅動鏈輪17A分離,在使供給鏈12B向機體內側方轉動的情況下,讓第二輸出軸68B與驅動鏈輪17A連接,因此在供給鏈12B的保養、檢修作業過程中不向供給鏈12B傳遞動力,可提高保養、檢修作業的安全性。
根據請求項8所記載的發明,除了上述請求項1至請求項7中任一項所記載的發明效果以外,在收割脫粒模式中,使供給鏈搬送速度VF與收割搬送速度VH同步,在手動模式中,能夠將供給鏈搬送速度VF維持為規定的搬送速度。
根據請求項9的發明,除了請求項8所記載的發明的效果以外,在收割搬送速度VH為預先設定的第一設定值VH1以上的情況下,能夠將供給鏈搬送速度VF的變化量相對於收割搬送速度VH的變化量的比例設定得比在收割搬送速度VH比第一設定值VH1低速的情況還大。
根據請求項10的發明,除了請求項9所記載的發明的效果以外,在供給鏈搬送速度VF為作為比第一設定值VH1高的收割搬送速度VH而預先設定的第二設定值VH2以上的情況下,能夠將供給鏈搬送速度VF維持為規定的第三設定值VF2。
1‧‧‧機體框架
2‧‧‧行駛裝置
3‧‧‧脫粒裝置
4‧‧‧收割裝置
5‧‧‧穀粒容器
7‧‧‧排出筒
8‧‧‧發動機室
10‧‧‧供給鏈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
12‧‧‧脫粒部搬送裝置
14‧‧‧加力機構
15‧‧‧副變速杆
16‧‧‧主變速杆
19‧‧‧軌道支撐部件(支撐框架)
20‧‧‧窄導軌
22‧‧‧扒摟踏板
28‧‧‧收割後框架
29‧‧‧收割傳動外殼
30‧‧‧收割框架
31‧‧‧分草杆
32‧‧‧拉起裝置
33‧‧‧收割刀具裝置
34‧‧‧搬送裝置
35‧‧‧懸架台(收割支撐台)
36‧‧‧橫向傳動筒
37‧‧‧支撐體
38‧‧‧托架
39‧‧‧齒輪箱
41‧‧‧前側板
42‧‧‧後側板
43‧‧‧後側輔助夾控杆
44‧‧‧托架
45‧‧‧調速踏板
46‧‧‧模式開關
48‧‧‧排塵風扇
50‧‧‧處理室
51‧‧‧篩選室(篩選部)
52‧‧‧搖動篩選裝置
53‧‧‧風選機
55‧‧‧處理筒
56‧‧‧二次處理筒
57‧‧‧排塵處理筒
58‧‧‧排出稻稈搬送裝置
59‧‧‧排出稻稈切斷機
62‧‧‧拉起裝置
65‧‧‧車軸
66‧‧‧行駛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
68‧‧‧齒輪箱
70‧‧‧曲柄軸(輸出軸)
71‧‧‧副軸
80‧‧‧支撐構件
85‧‧‧控制裝置
90‧‧‧帶
91‧‧‧帶
92‧‧‧帶
93‧‧‧帶
94‧‧‧帶
96‧‧‧帶
97‧‧‧帶
10A‧‧‧輸入軸
10B‧‧‧輸出軸
10C‧‧‧第一變速馬達
10c‧‧‧第一變速馬達10C的齒輪
10D‧‧‧皮帶輪
10E‧‧‧第二變速馬達
10e‧‧‧第二變速馬達10E的齒輪
10F‧‧‧樞軸
10G‧‧‧扇形齒輪
10S‧‧‧供給鏈速度感測器
11A‧‧‧前側板
11B‧‧‧後側板(支撐框架)
12A‧‧‧夾持杆
12B‧‧‧供給鏈
12C‧‧‧夾控杆
16A‧‧‧增速開關
17A‧‧‧驅動鏈輪
17B‧‧‧張設輪
17C‧‧‧張力鏈輪
17D‧‧‧捲繞防止板
18A‧‧‧上側鏈軌道
18B‧‧‧下側鏈軌道
18C‧‧‧軌道連結板
18D‧‧‧導向件
18E‧‧‧連結板
19A‧‧‧板
19C‧‧‧板
20A‧‧‧前側部
20B‧‧‧後側部
26A‧‧‧穀物稈供給口
26B‧‧‧有處理口
26C‧‧‧排出稻稈口
34A‧‧‧穗稍搬送裝置
34B‧‧‧穗稍搬送裝置
34C‧‧‧穀物稈感測器
34S‧‧‧搬送速度感測器
35A‧‧‧基座
35B‧‧‧供給鏈轉動軸
35C‧‧‧傳動框架
35D‧‧‧支撐構件
35E‧‧‧連結框架
36A‧‧‧橫向傳動軸
36B‧‧‧皮帶輪
39A‧‧‧排出螺旋
39B‧‧‧螺旋推運器
41A‧‧‧工作部
41B‧‧‧軸
41C‧‧‧下側限制器
42A‧‧‧前側部
42B‧‧‧後側部
43A‧‧‧支撐構件
44A‧‧‧軸
44C‧‧‧上側限制器
46A‧‧‧端子部
4A‧‧‧框架
50A‧‧‧前後壁
50B‧‧‧左壁
50C‧‧‧前後壁
50D‧‧‧處理筒罩
53A‧‧‧第一風選機
53b‧‧‧一次移送螺旋
53B‧‧‧一次承接流槽
53C‧‧‧第二風選機
53d‧‧‧二次移送螺旋
53D‧‧‧二次承接流槽
65A‧‧‧車軸
65B‧‧‧驅動輪
65C‧‧‧輸出軸
65D‧‧‧輸出皮帶輪
65E‧‧‧傳動帶
65F‧‧‧收割離合器
65G‧‧‧中心齒輪
65H‧‧‧側離合器齒輪
65I‧‧‧側離合器
66B‧‧‧皮帶輪
66S‧‧‧行駛速度感測器
68A‧‧‧齒輪
68B‧‧‧輸出軸(第二輸出軸)
68C‧‧‧聯軸器
68D‧‧‧驅動軸
68G‧‧‧轉動感測器
6A‧‧‧調速刻度盤
6B‧‧‧模式開關
6C‧‧‧反轉開關
6D‧‧‧停止開關
70A‧‧‧皮帶輪
70B‧‧‧皮帶輪
70C‧‧‧皮帶輪
71A‧‧‧皮帶輪(輸入皮帶輪)
71B‧‧‧皮帶輪
71C‧‧‧皮帶輪
71D‧‧‧皮帶輪
71E‧‧‧皮帶輪
90A‧‧‧脫粒離合器
97A‧‧‧排出離合器
9A‧‧‧控制閥
9B‧‧‧油箱
VF‧‧‧搬送速度(供給鏈搬送速度)
VF2‧‧‧第二設定值(第三設定值)
VH‧‧‧搬送速度(收割搬送速度)
VH1‧‧‧第一設定值
VH2‧‧‧第二設定值
圖1是聯合收割機的左側視圖。
圖2是聯合收割機的俯視圖。
圖3是脫粒裝置的主要部分左側視圖。
圖4是脫粒裝置的主要部分剖視圖。
圖5是聯合收割機的主要部分主視圖。
圖6是聯合收割機的主要部分主視圖。
圖7是供給鏈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的安裝說明圖。
圖8(a)是供給鏈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的放大剖視圖,圖8(b)是其放大側視圖。
圖9是聯合收割機的主要部分傳動機構圖。
圖10是控制裝置的連接圖。
圖11是供給鏈的第一驅動方法的說明圖。
圖12是供給鏈的第二驅動方法的說明圖。
圖13是供給鏈的第一停止方法的說明圖。
圖14是供給鏈的第二停止方法的說明圖。
圖15是搬送裝置的主要部分左側視圖。
圖16是搬送裝置的主要部分俯視圖。
圖17是通常的收割脫粒作業時的手動杆的左側視圖。
圖18是手動作業時的手動杆的左側視圖。
圖19是手動杆的左側視圖。
圖20是其他供給鏈用油壓無段變速裝置的安裝說明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此外,為了容易理解,出於方便,表示出方向來進行說明,但結構並不限定於此。
如圖1、2所示,聯合收割機在機體框架1的下方設有行駛裝置2,該行駛裝置2由用於在土壤面行駛的左右一對履帶構成,在機體框架1的上方左側設有進行脫粒、篩選的脫粒裝置3,在脫粒裝置3的前方設有收穫農田的穀物稈的收割裝置4。由脫粒裝置3脫粒、篩選出的穀粒貯存到設置在脫粒裝置3右側的穀粒容器5中,貯存的谷粒利用排出筒7向外部排出。另外,在機體框架1的上方右側設有供操作者搭乘的操作席6,在操作席6的下側設有搭載發動機62的發動機室8。
(收割裝置)
收割裝置4安裝在成為主框的收割框架30上,該收割框架30由收割後框架28、沿左右方向橫向設置在收割後框架28的前端部的收割傳動外殼29、以及從收割傳動外殼29沿上下方向豎立設置的連結框架29A形成。收割後框架28的基部安裝在偏靠橫向傳動筒36的右側的部位,該橫向傳動筒36以能夠轉動的方式軸支撐在機體框架1的豎立設置的左右一對懸架台(收割支撐台)35、35的上部。
收割裝置4具備:設置在前側下部的分開種植穀物稈的分草杆31;設置在分草杆31的後方的拉起倒伏的種植穀物稈的拉起裝置32;設置在拉起裝置32後方的下部的 切斷種植穀物稈的稻稈的收割刀具裝置33;以及設置在拉起裝置32和收割刀具裝置33的後方的、將收割穀物稈向設置在脫粒裝置3的一側的脫粒部搬送裝置12搬送的搬送裝置34。搬送裝置34由搬送收割穀物稈的稻稈側的稻稈搬送裝置34A、和搬送穗稍側的穗稍搬送裝置34B構成,另外,為了防止從該搬送裝置34向脫粒部搬送裝置12轉移時的穀物稈的落下,在脫粒部搬送裝置12的前端部的內側部(右側部),遍及搬送裝置34的後端部至處理室50的前端部設有支撐體37。
如圖15所示,在收割裝置4的框架4A的後端部,設有安裝前側輔助夾控杆的托架38C、和安裝檢測前側輔助夾控杆的變形量的穀物稈感測器34C的托架38D。此外,框架4A的前端部裝配在豎立設置於收割框架30的收割傳動外殼29左側的連結框架29A上,從前部朝向後部而前低後高地傾斜,後端部面向供給鏈12B的前側上方。
前側輔助夾控杆具有由彈簧板等構成的上側輔助夾控杆和下側輔助夾控杆而構成。上側輔助夾控杆的前端部通過螺栓等連結構件安裝在框架4A的末端部所裝配的托架38C上,後端部向供給鏈12B的始端部延伸設置。另外,為了從下側覆蓋上側輔助夾控杆,下側輔助夾控杆的前端部通過螺栓等連結構件安裝在框架4A的末端部所裝配的托架38C上,後端部延伸設置到夾持杆12A的前側。
此外,上側輔助夾控杆和下側輔助夾控杆的左右方向的寬度形成為比供給鏈12B的左右方向的寬度小,下側輔 助夾控杆載置於供給鏈12B的左右的外板之間。
穀物稈感測器34C通過螺栓等連結構件安裝在框架4A的末端部所裝配的托架38D上。此外,如圖15所示,穀物稈感測器34C最好是在托架38D上沿前後方向並排設置兩個穀物稈感測器34C、34C。
配置在前側的穀物稈感測器34C檢測有無從搬送裝置34向供給鏈12B轉移的穀物稈。即、在有從搬送裝置34向供給鏈12B轉移的穀物稈的情況下,上側輔助夾控杆的後端部朝向上方移動,上側輔助夾控杆的後端部按壓配置在前側的穀物稈感測器34C。另一方面,在沒有穀物稈的情況下,上側輔助夾控杆的後端部維持向供給鏈12B的始端部延伸設置的狀態。
配置在後側的穀物稈感測器34C檢測從搬送裝置34向供給鏈12B轉移的穀物稈的堵塞。即、在從搬送裝置34向供給鏈12B轉移的穀物稈在供給鏈12B的前側堵塞的情況下,下側輔助夾控杆的後端部朝向上方移動,下側輔助夾控杆的中間部按壓配置在後側的穀物稈感測器34C。另一方面,在沒有穀物稈的堵塞的情況下,下側輔助夾控杆的後端部維持載置於供給鏈12B的上側的狀態。此外,最好是,根據配置在後側的穀物稈感測器34C的輸出值來切換供給鏈12B的搬送速度。
如圖15、16所示,在框架4A的終端設有:與供給鏈12B一起夾持從搬送裝置34向供給鏈12B搬送的穀物稈的後側輔助夾控杆(輔助夾控杆)43;改換到後述的配置在 處理筒罩50D的模式開關6B對進行通常的收割脫粒作業和手動作業的切換的模式開關46進行操作的手動限制板40。
由彈簧板等構成的後側輔助夾控杆43的前端部搖動自如地支撐在軸44A上,該軸44A以向左右方向延伸設置的方式安裝在框架4A的終端所裝配的架44上,後端部沿夾控杆12C的下側朝向後方延伸設置並延伸設置到比夾控杆12C的前端部更靠後側。後側輔助夾控杆43的左右方向的寬度形成為比供給鏈12B的左右方向的寬度小,後側輔助夾控杆43載置於供給鏈12B的左右的外板之間。另外,軸44A與驅動供給鏈12B的驅動軸68D及張設輪17B的支軸平行地配置。
此外,在供給鏈12B等的保養、檢修作業時,敞開處理筒罩50D使夾控杆12C向上方移動之後,為了確保寬闊的保養、檢修作業空間,後側輔助夾控杆43能夠以軸44A為中心向從機體的左側觀察時為逆時針方向搖動。
手動限制板40具有前側板41和後側板42而構成,該前側板41由截面形成為大致狀的板材構成;該後側板42的前端部搖動自如地支撐在前側板41的後端部所裝配的在左右方向延伸設置的軸41B上,且截面形成為大致I字狀。
前側板41的前端部搖動自如地支撐在軸44上,該軸44支撐後側輔助夾控杆43的前端部,在前端部的左側板的外面裝配有大致半圓弧狀的工作部41A,其按壓安裝在 托架44的軸44A前側的下方的模式開關46。另外,在前側板41的後端部的兩側板之間裝配有搖動自如地支撐後側板42的前端部的在左右方向上延伸設置的軸41B。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將前側板41和後側輔助夾控杆43支撐在同一軸44A上,但也可以支撐在不同的軸上。
如圖17~19所示,工作部41A朝向前側形成為半圓弧狀(在圖17所示的狀態下,為從6點的位置朝向12點的位置的圓弧狀),該半圓弧狀的中心位於從軸44A的軸心偏移(在圖17所示的狀態下,相對於軸44A偏靠前側上方)的位置。此外,如圖17所示,工作部41A在手動限制板40位於限制狀態的情況下,為了防止工作部41A的下側部與模式開關(Mode Switch)46的端子部46A接觸,而在工作部41A的下側部與模式開關46的端子部46A之間隔有一定間隔的方式配置,如圖18所示,在手動限制板40位於非限制狀態的情況下,配置成工作部41A的上側部與模式開關46的端子部46A接觸,工作部41A的上側部按壓模式開關46的端子部46A。
另外,伴隨著手動限制板40向逆時針方向搖動,工作部41A的上側部與模式開關46的端子部46A的間隔變窄,工作部41A的上側部更加強有力地按壓模式開關46的端子部46A。
此外,工作部41A的形狀並不限定於上述的形狀,也可以為下述形狀,即、朝向前側形成為1/4圓弧狀(從9點至12點的圓弧狀)並使該1/4圓弧狀的中心比軸44A 的軸心更向前側偏移的形狀;朝向前側形成為1/4圓弧狀(9點至12點的圓弧狀)和從圓弧下端部前高後低地傾斜的直線部並使該1/4圓弧狀的中心比軸44A的軸心更向前側偏移的形狀等。
由此,在使前側板41以軸44A為中心向從機體的左側觀察時為逆時針方向搖動而進行從通常的收割脫粒作業向手動作業的切換的情況下,即使在行駛裝置2的行駛引起的振動等傳遞到前側板41的情況下,模式開關46的端子部46A與前側板41的工作部41A的間隔也伴隨使前側板41以軸44A為中心向逆時針方向搖動而變窄,能夠可靠地按壓模式開關46的端子部46A並維持ON狀態。
另一方面,在使前側板41以軸44A為中心向從機體的左側觀察為順時針方向搖動,並進行從手動作業向通常的收割脫粒作業的切換的情況下,能夠使模式開關46的檢測狀態從ON狀態向OFF狀態逐漸變更。
此外,在從通常的收割脫粒作業向手動作業切換的情況下,為了維持輔助作業者的安全性,通過配置在操作席6的前面的監視器等向操作者進行警告。
作為模式開關46,也能夠使用通過模式開關46的端子部46A與前側板41的工作部41A的接觸來檢測從通常的收割脫粒作業向手動作業模式等的切換的檢測感測器。但是,為了防止由於行駛裝置2的行駛等產生的振動而引起的檢測狀態(ON/OFF狀態)的不穩定,在模式開關46的端子部46A位移一定距離以上的情況下,在施加了一 定以上的按壓的情況下,最好使用檢測從通常的收割脫粒作業向手動作業模式等的切換的位移感測器、感壓感測器。
在使用位移感測器作為模式開關46的情況下,能夠輸出與端子部46A被工作部41A按壓而位移的位移量相應的輸出值。
如上所述,在使用位移感測器作為模式開關46的情況下,通過在控制裝置85預先設定與進行從通常的收割脫粒作業向手動作業的切換的前側板41的搖動位置對應的模式開關46的端子部46A的位移量(閾值A)、和與進行從手動作業向通常的收割脫粒作業的切換的前側板41的搖動位置對應的模式開關46的端子部46A的位移量(閾值B),即使在行駛裝置2的行駛引起的振動等因土壤面而發生明顯變化的情況下,也能通過變更閾值A、B來容易地變更作業的切換,能夠穩定地進行作業的切換。
後側板42的前端部搖動自如地支撐在前側板41的後端部所裝配的軸41B上,插入到前側板41的內側的前側部42A的截面形成為大致I字狀,從前側板41的後端朝向後方延伸設置的後側部42B的截面也形成為大致I字狀。
在通常的收割脫粒作業時,手動限制板40為以軸44A為中心向順時針方向搖動而覆蓋形成在框架4A的後端與夾控杆12C的前端部之間的後側輔助夾控杆43的上方的空間的限制狀態,在手動作業時,手動限制板40為以軸44A為中心向逆時針方向搖動而敞開形成在框架4A的後端與夾控杆12C的前端部之間的後側輔助夾控杆43的上 方的空間的非限制狀態。
即、是切換為限制狀態和非限制狀態的結構,該限制狀態為,手動限制板40向下方向轉動,該手動限制板40的後部與夾持杆12A的前部的間隔縮小,限制手動向供給鏈12B供給穀物稈;該非限制狀態為,手動限制板40向上方向轉動,手動限制板40的後部與夾持杆12A的前部的間隔擴大,允許手動向供給鏈12B供給穀物稈。
在限制狀態的情況下,在俯視時,前側板41從軸44A朝向後方延伸設置並覆蓋供給鏈12B的始端部上側,後側板42從前側板41朝向後方延伸設置到達夾控杆12C的前端部的後方,配置在供給鏈12B的左側。另外,在從側面觀察時,前側板41從軸44A朝向後方平緩地前低後高地傾斜配置,後側板42從前側板41朝向後方平緩地前低後高地傾斜配置,到達夾控杆12C的前端部的後方。
前側板41通過設置在其中間部的下側限制器41C與設置在輔助夾控杆43的基部的支撐構件43A的上緣抵接來維持限制狀態的姿勢,後側板42通過使後側板42的前端部與前側板41的後部抵接來維持限制狀態的姿勢。此外,為了提高輔助作業者的安全,前側板41的前端最好是配置在比供給鏈12B的前端更靠前側,最好是相比防止粉塵等的飛散的、配置在搬送裝置34上側的前側防塵罩49A的後端,配置在更靠後側。
另外,為了防止從機體的伸出,最好是將前側板41的右面配置在相比搬送裝置34的上側所配置的後側防塵 罩49B的左端側更靠內側。此外,如圖17所示,後側板42能夠以前側板41的後端部的軸41A為中心進行搖動,無需拆下後側防塵罩49B便能夠使手動限制板40在上下方向上搖動。
非限制狀態的情況下,在從側面觀察時,前側板41從軸44A朝向前方前高後低地傾斜地延伸設置,後側板42從前側板41的軸41B朝向前方大致水準地延伸設置。前側板41通過使前側板41的上面與豎立設置在托架44上的上側限制器44C抵接來維持非限制狀態的姿勢,後側板42通過使後側板42的後側部42B的上面與前側板41的後部抵接來維持非限制狀態的姿勢。此外,為了防止振動等的傳播引起的前側板41的限制狀態姿勢、非限制狀態姿勢的變動,容易進行前側板41的搖動,最好是用跨越軸44A由彈簧狀的彈簧連結搬送裝置34的後部和前側板41的左面並對前側板41向限制狀態姿勢、非限制狀態姿勢加力。
另外,為了良好地維持從搬送裝置34向脫粒部搬送裝置12轉移的穀物稈的姿勢,在與麥稍搬送裝置34B對置的支撐體37的上面或偏靠下面的右側的部位配置輔助搬送裝置。
為了將從麥稍搬送裝置34B轉移來的穀物稈的麥稍向供給鏈12B搬送,在輔助搬送裝置上具備從前側向後側移動的帶有突起的帶。另外,最好是,通過經由供給鏈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請求項中的“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10的輸出軸10B將後述的副軸71的轉動傳動到輔助搬送 裝置,來使帶有突起的帶等的移動速度與供給鏈12B的移動速度為相同速度。此外,也可以代替供給鏈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10,使用組合靜油壓式無段變速機和行星齒輪而構成的油壓機械式無段變速機。
如圖3~5所示,左側的懸架台35安裝在豎立設置於機體框架1上基座35A的上側。在懸架台35的左側的前部,設有以能夠轉動的方式支撐橫向傳動框架35C的基部的、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設置的供給鏈轉動軸35B,其中,傳動框架35C的基部軸支撐橫向傳動筒36的左側部。另外,為了使橫向傳動筒36以供給鏈轉動軸35B為中心轉動而容易地進行收割裝置4的分草杆31、引起裝置32等的裝置的保養、檢修作業,橫向傳動框架35C形成為在正面觀察時從基部至前端部在下方具有凸部的圓弧狀。此外,如後文所述,搬送穀物稈的脫粒部搬送裝置12也以供給鏈轉動軸35B為中心進行轉動。
右側的懸架台35安裝在豎立設置於機體框架1上的基座35A的上側。在該懸架台35的上端部安裝有軸支撐橫向傳動筒36的右側部的支撐構件35D。支撐構件35D由分割成大致半圓弧狀的前側支撐構件和後側支撐構件構成。在軸支撐橫向傳動筒36的右側部的情況下,使前後側支撐構件配合,在為了進行收割裝置4或變速器65的維修保養,使橫向傳動筒36以固定軸35B為中心轉動,而使收割裝置4向左側方移動了的情況下,解除前後側支撐構 件的配合而將橫向傳動筒36向前方拉出。另外,為了提高針對左右的懸架台35、35的變形等的剛性,在左右的懸架台35、35的上下方向的中間部架設連結框架35E。
發動機62的旋轉經由支撐在行駛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66的輸入軸上的皮帶輪66B而傳動到行駛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66,傳動到行駛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66的旋轉經由支撐在行駛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66的輸出軸上的皮帶輪(省略圖示)而傳動到支撐在內置於橫向傳動筒36的橫向傳動軸36A的右端部的皮帶輪36B,從而使橫向傳動筒36和橫向傳動軸36A旋轉。此外,傳動到橫向傳動軸36A的旋轉經由內置於框架28的傳動軸(省略圖示)而傳動到收割裝置4的拉起裝置32、收割刀具裝置33、搬送裝置34等。
另外,發動機62的旋轉經由支撐在行駛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66的輸入軸上的皮帶輪66B而傳動到行駛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66,傳動到行駛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66的旋轉經由變速器65而傳動到行駛裝置2的左右的履帶。
(脫粒裝置)
如圖4所示,脫粒裝置3在前側的上部具備進行穀物稈的脫粒的處理室50,在處理室50的下側具備進行脫粒後的穀粒篩選的篩選室(篩選部)51。
在處理室50中,具有多個處理齒的處理筒55支撐在處理筒軸,該處理筒軸支撐在前後壁50A、50C上。並且, 在處理室50的前壁50A的左側下部開有穀物稈供給口26A,在左壁50B的下部沿處理筒55開有處理口26B,在後壁50C的左側下部開有排出稻稈口26C。另外,在處理室50的左側並排設有沿處理口26B夾持穀物稈的稻稈並向後方搬送的脫粒部搬送裝置12,結束了由脫粒部搬送裝置12搬送的脫粒之後的排出稻稈穀物稈向設置在脫粒部搬送裝置12的後方的排出稻稈搬送裝置58轉移,進一步向後方搬送之後,由一對排出稻稈切斷機59切斷並向外部排出。
在篩選室51的上部設有搖動篩選裝置52,在篩選室51的下部,從前側依次設置有:向搖動篩選裝置52的前部的篩子輸送空氣的第一風選機53A;回收從搖動篩選裝置漏下的穀粒的一次承接流槽53B;向搖動篩選裝置的後部的篩子輸送空氣的第二風選機53C;以及回收從搖動篩選裝置漏下的附著有枝梗等的穀粒(二次物)的二次承接流槽53D。由一次承接流槽53B回收的穀粒由內置於一次承接流槽53B的一次移送螺旋53b移送到穀粒容器5,由二次承接流槽53D回收的穀粒等由內置於二次承接流槽53D的二次移送螺旋53d移送到二次處理室。
處理室50的右側的後部與排塵處理室連通,在排塵處理室的內部,沿前後方向軸支撐有排塵處理筒57,該排塵處理筒57在外周面具備螺旋葉片體,在排塵處理室的前側設有對二次物進行處理並還原的二次處理室。在二次處理室的內部軸支撐有二次處理筒56,該二次處理筒56在外 周面具備間歇螺旋葉片。另外,在搖動篩選擱板的後方上側配置有吸引脫粒、篩選時產生的稻稈碎屑等其向機外排出的排塵風扇48。
(脫粒部搬送裝置)
脫粒部搬送裝置12如圖3、6等所示,具備位於上側的夾持杆12A和位於下側的供給鏈12B。夾持杆12A通過彈簧等的加力機構14對處理室50的處理筒罩50D向供給鏈12B側加力。供給鏈12B是捲繞在張設輪17B、17B和驅動鏈輪17A上而被驅動的環形鏈,其中張設輪17B、17B分別旋轉自如地支撐在上側鏈軌道18A的前後端部,驅動鏈輪17A設置在張設輪17B、17B之間。載置於上側鏈軌道18A上的作用側的供給鏈12B在從前側朝向後方移動的過程中對夾持杆12A和穀物稈的稻稈進行夾持。
此外,為了防止所搬送的穀物稈捲繞在供給鏈12B的終端部等,後側的張設輪17B最好使用在兩側部設有捲繞防止板17D的空轉鏈輪。
為了使進行手動作業的輔助作業者容易進行手動作業中的供給鏈12B的速度(請求項中的供給鏈搬送速度)VF1的速度調整提高作業性,在處理筒罩50D的側面設有調速刻度盤6A。另外,為了根據手動穀物稈量有效地進行供給鏈12B的速度VF的速度調整,將調速刻度盤6A配置在載置手動穀物稈的後側輔助夾控杆43的周邊,或者為了就座於操作席6上的操作者有效地輔助不熟練的輔助作業者,也可以將調速刻度盤6A配置在操作席6的側板上。
此外,也可以與調速刻度盤6A一起、或者代替調速刻度盤6A在脫粒裝置3的前方的機體框架1上設置進行手動作業中的供給鏈12B的速度VF的速度調整的調速踏板45。
在從側面觀察時,夾持杆12A設置成從處理室50的穀物稈供給口26A至排出稻稈口26C沿處理口26B前低後高地傾斜。載置作用側的供給鏈12B的上側鏈軌道18A從橫軸傳動筒36的前方的前端開始前低後高地傾斜之後,平緩地前低後高地傾斜並在到達處理室50的穀物稈供給口26A的前方之後,與夾持杆12A相對地從處理室50的穀物稈供給口26A至排出稻稈口26C沿處理口26B前低後高地傾斜。然後,從排出稻稈口26C向後方水準地延伸之後,前高後低地傾斜並達到穗稍搬送裝置34B的前端部的後方的後端。此外,為了容易地進行伴隨收割裝置4的收割行數的變更的脫粒部搬送裝置12的前後方向長度的變更,上側鏈軌道18A最好是能夠在前後方向上分割的分割結構。
載置非作用側的供給鏈12B的下側鏈軌道18B從向驅動鏈輪17A傳動發動機62的轉動的副軸71上方的前端開始前低後高地傾斜並達到後端。此外,下側鏈軌道18B的後端設置在後側的張設輪17B的前方且排出稻稈口26C的下方。
在下側鏈軌道18B的前端部,裝卸自如地安裝有導向件18D,該導向件18D將非作用側的供給鏈12B引導至比下側鏈軌道18B的前端部設置在更靠下方的驅動鏈輪 17A。導向件18D設置在副軸71的上方,形成為大致1/4圓形狀。此外,為了防止因油等的落下而弄髒副軸71等,最好在導向件18D的上方設置罩(省略圖示)。
在下側鏈軌道18B的下側設有利用軌道連結板18C支撐上側鏈軌道18A和下側鏈軌道18B的軌道支撐構件(支撐框架)19。即、供給鏈12B由軌道支撐構件19支撐。另外,在與上側鏈軌道18A和下側鏈軌道18B連結的連結板18E上安裝有稻稈碎屑導向板(省略圖示),該稻稈碎屑導向板防止穀物稈搬送過程中從供給鏈12B落下的稻稈碎屑落到上述篩選室51的驅動部。
如圖3、5所示,軌道支撐構件19的前端部安裝在板19A上,該板19A利用螺栓等安裝在托架19B上,托架19B旋轉自如地安裝在左側的懸架台35上所設的固定軸35B的上下端部。此外,在以供給鏈轉動軸35B為中心進行供給鏈12B的轉動時,為了減少供給鏈12B的前端部進入機體內側,在捲繞供給鏈12B的前側的張設輪17B的後側附近豎立設置供給鏈轉動軸35B。
為了防止與供給鏈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10等干涉,在從側面觀察時,軌道支撐構件19從前端部朝向後方在供給鏈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10的輸入軸10A與齒輪箱68的輸出軸(第二輸出軸)68B之間延伸之後,在變速馬達10C的前方彎曲大致90度並向上方延伸。並且,在副軸71的前方向上方延伸之後,從導向件18D的下側沿下側鏈軌道18B的下側前低後高地傾 斜,到達大致下側鏈軌道18B的前後方向的中央部。
由此,在進行供給鏈12B、供給鏈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10等的保養、檢修的情況下,通過使支撐構件19以固定軸35B為中心轉動,使供給鏈12B的後部從脫粒裝置3的主體離開而容易進行。此外,為了容易進行供給鏈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10的保養、檢修,在比供給鏈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10的前部更靠前側豎立設置供給鏈轉動軸35B。
在從側面觀察時,如圖3所示,前側的張設輪17B設置在將發動機62的旋轉傳動到收割裝置4的橫軸傳動筒36的前方附近,後側的張設輪17B設置在穗稍搬送裝置34A的前端部的後方附近。驅動鏈輪17A在前後方向上位於前後側的張設輪17B、17B之間並偏靠前側的張設輪17B側配置,位於橫軸傳動筒36和向供給鏈12B傳動發動機62的旋轉的副軸71的大致中央。另外,在上下方向上位於副軸71與朝向支撐下側鏈軌道18B等的後方延伸的軌道支撐構件19的大致中央。另外,在前側的張設輪17B與驅動鏈輪17A之間設置基部被支撐在後述的驅動軸68D上的張力鏈輪17C。
由此,供給鏈12B從驅動鏈輪17A朝向上方移動之後,沿張力鏈輪17C移動並到達前側的張設輪17B,從前側的張設輪17B在上側鏈軌道18A的上側朝向後側的張設輪17B移動。然後,供給鏈12B從後側的張設輪17B朝向前方的下側鏈軌道18B移動之後,從下側鏈軌道18B的後 端在下側鏈軌道18B的上側向前側的導向件18D移動之後,沿導向件18D移動並到達驅動鏈輪17A。
如圖6所示,發動機62的旋轉經由副軸71而傳動到供給鏈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10,在齒輪箱68增減速度之後,傳動到與脫粒部搬送裝置12的驅動鏈輪17A連接的輸出軸68B。
副軸71的兩側部軸支撐在朝向前方豎立設置在脫粒裝置3的前壁50A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的一對支撐構件80上。發動機62的旋轉經由支撐在副軸71的右端部的皮帶輪(輸入皮帶輪)71A而傳動到副軸71上。
傳動到副軸71上的旋轉經由支撐在皮帶輪71A的左側的皮帶輪71C、帶92而傳動到處理筒55上,並且經由支撐在副軸71的左端部的皮帶輪71E的右側的皮帶輪71D、帶93等而傳動到供給鏈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10的輸入軸10A。傳動到供給鏈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10的輸入軸10A的旋轉如圖8所示,經由輸出軸10B而傳動到齒輪箱68,被齒輪箱68的齒輪增減速度後傳動到輸出軸68B。傳動到輸出軸68B的旋轉經由聯軸器68C而傳動到供給鏈12B的驅動鏈輪17A。此外,驅動鏈輪17A旋轉自如地支撐在驅動軸68D上。
驅動軸68D支撐在支撐框架19的右側所安裝的板19C上,在使支撐框架19相對於供給鏈轉動軸(固定軸)35B轉動了的情況下,解除利用了聯軸器68C的輸出軸68B與驅動鏈輪17A的連結,發動機62的旋轉不傳動到驅動鏈 輪17A,能夠安全地進行供給鏈12B、導向件18D等的更換。此外,也可以代替連結輸出軸68B和驅動軸68D的聯軸器68C,設置相對的與輸出軸68B和驅動軸68D的端部嚙合的離合器、爪離合器。
如圖7所示,齒輪箱68安裝在朝向前方豎立設置在脫粒裝置3的前壁50A的上下方向偏靠下側的部位的後側板(支撐框架)11B的右側面。另外,為了有效地靈活利用脫粒裝置3前側的空間,在齒輪箱68的左側面安裝供給鏈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10,並且,在供給鏈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10的後側安裝使供給鏈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10的樞軸10F旋轉的第一變速馬達10C。
另外,如圖20所示,在供給鏈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10的後側也能夠並排設置使供給鏈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10的樞軸10F轉動的第一變速馬達10C、和輸出等比第一變速馬達10C大且使樞軸10F高速轉動的第二變速馬達10E。
在基端部支撐於樞軸10F上的扇形齒輪10G的前端部,配合在機體框架1上安裝的第一變速馬達10C的齒輪10c、和第二變速馬達10E的齒輪10e。通過後述的制裝置85,在通常的收割模式時驅動第一變速馬達10C使樞軸10F轉動,在手動模式時驅動第二變速馬達10E使樞軸10F轉動。此外,在收割模式時,第二變速馬達10E自由轉動,在手動模式時,第一變速馬達10C自由轉動。
能夠將供給鏈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10、齒輪箱68 安裝在機體框架1上,也能夠在齒輪箱68安裝第一變速馬達10C、第二變速馬達10E,也可以代替具備輸入軸10A的泵部和具備輸出軸10B的馬達部為一體結構的供給鏈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10而使用泵部和馬達部為分割結構的供給鏈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
另外,第一變速馬達10C與收割裝置4的驅動速度連動而對供給鏈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10進行變速。具體而言,最好是檢測從行駛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66輸出且向收割裝置4傳遞的旋轉的速度,根據該旋轉速度使第一變速馬達10C動作。
為了減小振動,後側板11B的前端部和配備在左右的懸架台35、35的連結框架35E上的前側板11A的後端部由鬆弛地插通的銷連接。此外,後側板11B的後部由副軸71側的托架和螺栓等連結機構連結。另外,在橫向傳動軸36A的下側設有檢測收割後框架28的上下方向的轉動位置的收割位置感測器36S。
如圖6所示,為了縮短油壓系統通路,在右側的基座35A的左側設有控制供給鏈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10、行駛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66等油壓系統通路的開閉的控制閥9A,在控制閥9A的右側設有向供給鏈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10、行駛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66等供給油的油箱9B。
為了有效地靈活利用脫粒裝置3的前方下側的空間,防止供給鏈12轉動時供給鏈12B、帶93等的干涉,供給 鏈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10的輸入軸10A和輸出軸10B及齒輪箱68的輸出軸68B以在上下垂直排列的狀態設置。
為了防止油壓的壓力損失,將供給鏈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10的泵部的輸入軸10A設置在比輸出軸10B靠下側,以縮短供給鏈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10、控制閥9A和油壓路徑。
為了容易進行供給鏈12B的捲繞,將齒輪箱68的輸出軸68B設置在比供給鏈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10的輸出軸10B靠上側,以縮短供給鏈12B的長度。
(窄導軌)
如圖2所示,在聯合收割機的左側(未收割側)沿側部設有能夠切換為向聯合收割機的外側伸出的伸出姿勢、和收納到內側的收納姿勢的窄導軌20。
窄導軌20由以間接狀態連結的前側部20A和後側部20B構成,前側部20A的前端部轉動自如地樞軸支撐在最左側的分草體31後側的分草框架的前端部,後側部20B的後端部通過設置在機體框架1的左側的側部的支撐構件沿前後方向移動自如地支撐。另外,窄導軌20通過具備聯杆結構的切換機構(省略圖示)可切換為伸出姿勢和收納姿勢。
此外,在連接模式開關6B而從通常的收割模式至手動模式時,為了防止進行手動作業的輔助作業者與窄導軌20的接觸,窄導軌20維持為收納姿勢。
(傳動機構)
其次,對本實施方式的傳動機構進行說明。發動機62的旋轉如圖9所示,以被分支為向供給鏈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10傳動的第一路徑A、向行駛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66傳動的第二路徑B、向穀粒容器5前方的齒輪箱39傳動的第三路徑C的方式傳動。
就向供給鏈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10傳動的第一路徑A而言,發動機62的旋轉經由支撐在曲柄軸(輸出軸)70上的皮帶輪70A、帶90、支撐在副軸71上的皮帶輪71A而傳動到副軸71。此外,在第一路徑A上設有脫粒離合器90A,該脫粒離合器90A連接及斷開向比帶90更靠傳動下流側的傳動。
副軸71的旋轉經由皮帶輪71B和帶91等而傳動到二次處理筒56和排塵處理筒57,經由皮帶輪71C和帶92等而傳動到處理筒55和排出稻稈搬送裝置58。另外,副軸71的旋轉經由皮帶輪71D、帶93、支撐在供給鏈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10的輸入軸10A上的皮帶輪10D而傳動到輸入軸10A。並且,副軸71的旋轉經由支撐在皮帶輪71D的左側的皮帶輪71E、帶94而傳動到第一風選機53A、一次移送螺旋53b、第二風選機53C、二次移送螺旋53d、排塵風扇48、搖動篩選裝置52、排出稻稈切斷機59。
輸入軸10A的旋轉經由輸出軸10B而傳動到齒輪箱68,被內置於齒輪箱68的多個齒輪68A增減速度之後,傳動到軸支撐於齒輪箱68上的輸出軸68B。
此外,在齒輪箱68設有供給鏈速度感測器10S,該供 給鏈速度感測器10S對供給鏈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10的輸出軸10B所配備的齒輪68A的轉動速度進行測定。
輸出軸68B的旋轉經由聯軸器68C而傳動到驅動軸68D上,經由軸支撐於驅動軸68D的左端的驅動鏈輪17A而傳動到供給鏈12B。此外,為了使供給鏈12B以豎立設置在左側懸架台35上的固定軸35B為中心容易進行轉動,如圖5所示,將供給鏈轉動軸35B的中心設置在比供給鏈12B的中心更靠機體內側,使供給鏈轉動軸35B在上下方向上垂直地延伸設置,如圖6所示,輸出軸68B的左端向比副軸71的左端更靠左側延伸設置,支撐在比驅動鏈輪17A及皮帶輪71E更靠左側。
在操作席6的左側,設有對行駛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66進行遠端操作的主變速杆16,在主變速杆16的後側設有副變速杆15,該副變速杆15根據種植穀物稈的倒伏狀態對配備於變速器65內的傳動機構上的有級式副變速裝置進行切換操作。在主變速杆16上設有對供給鏈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10進行遠端操作的增速開關16A和減速開關16B。若對增速開關16A較長地按壓大約2秒鐘以上,則能夠將供給鏈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10的輸出軸10B的旋轉變更為最高旋轉速度,若對增速開關16A較短地按壓大約1秒鐘,則能夠使輸出軸10B的旋轉階段性地變為高速。同樣,若對減速開關16B較長地按壓大約2秒鐘以上,則能夠將供給鏈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10的輸出軸10B的旋轉變更為最低旋轉速度,若對減速開關16B較短 地按壓大約1秒鐘,則能夠使輸出軸10B的旋轉階段性地變為低速。將上述增速開關16A及減速開關16B總稱為變速開關S。另外,在主變速杆16的下部設有對主變速杆16的變換位置進行測定的主變速杆位置感測器16S,在副變速杆15的下部設有對副變速杆15的變換位置進行測定的副變速杆位置感測器15S。
就向行駛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66傳動的第二路徑B而言,發動機62的旋轉經由支撐在曲柄軸70上的皮帶輪70B、帶96、支撐在行駛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66的輸入軸上的皮帶輪66B而輸入到該行駛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66。
行駛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66的輸入軸的旋轉經由行駛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66的輸出軸而傳動到變速器65,被內置於變速器65的多個齒輪增減速度之後,經由軸支撐在變速器65上的左右的車軸65A以及固定在該車軸65A的前端部的驅動輪65B而傳動到行駛裝置2。另外,行駛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66的輸出軸的旋轉從位於變速器65內的傳動路徑中的比上述副變速裝置靠上游側的部位的輸出軸65C經由安裝在該輸出軸65C的前端部的輸出皮帶輪65D和傳動帶65E而傳動到支撐在橫向傳動軸36A的右端的皮帶輪36B。作為使張力輥對上述傳動帶65E加力的結構,構成收割離合器65F。
即、傳動到行駛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66的輸入軸上的發動機62的轉動由行駛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66增減 速後分支,一方經由軸支撐在變速器65上的左右車軸65A而與行駛裝置2的履帶,另一方經由橫向傳動軸36A而傳動到收割裝置4的拉起裝置32、搬送裝置34等,因此行駛裝置2的行駛速度V、收割裝置4的拉起裝置32的拉起速度及搬送裝置34的搬送速度(請求項中的收割搬送速度)VH以具有一定關係的方式被決定。例如,在行駛裝置2的行駛速度V為高速的情況下,收割裝置4的拉起裝置32的拉起速度及搬送裝置34的搬送速度VH也為高速,在行駛裝置2的行駛速度V為低速的情況下,收割裝置4的拉起裝置32的拉起速度及搬送裝置34的搬送速度VH也為低速。此外,在車軸65A、橫向傳動軸36A上分別設有對轉動速度進行測定的行駛速度感測器66S、搬送速度感測器34S。
另外,在變速器65內的傳動路徑,在設置於比副變速裝置更靠下游側的部位的中心齒輪65G的左右兩側部,以配合、分離自如的方式軸支撐有左右的側離合器齒輪65H。在該中心齒輪65G和左右的側離合器齒輪65H之間分別形成爪離合器式的左右的側離合器65I。使安裝在左右的車軸65A的基部的左右的車軸齒輪與該左右的側離合器65I嚙合。
上述的左右的側離合器65I通過配置在操作席6的前方的操向杆的左右傾動操作而進行工作的移動裝置(Shifter)(圖示省略)使側離合器齒輪65H向左右方向滑動,通過從中心齒輪65G脫離而成為傳動斷開狀態。
另外,左右側離合器65I與配置在操作席6的前下方的底板上的扒摟踏板的踏入操作連動,在踏入扒摟踏板22的情況下,中心齒輪65G和側離合器齒輪65H通過左右的側離合器65I而分離,發動機62的轉動不會向車軸65A傳動。另一方面,在解除扒摟踏板22的踏入的情況下,中心齒輪65G和側離合器齒輪65H通過左右的側離合器65I而配合,發動機62的轉動傳動到車軸65A。
在農田的一邊收割到田頭的情況下,將主變速杆16向中立位置操作並停車,踏入扒摟踏板22並通過側離合器65I解除中心齒輪65G與側離合器齒輪65H的配合,停止車軸65A的轉動。
在使聯合收割機停止的狀態下,若將主變速杆16再次向前進側操作,則輸出軸65C通過行駛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66的輸出而驅動,收割裝置4通過收割離合器65F而被驅動。此時,左右的側離合器65I被斷開,因此行駛裝置2不進行前進驅動,維持停車狀態。通過該結構,在收割到田頭並停車的狀態下,能夠通過扒摟踏板22和主變速杆16的操作來收割進入收割裝置4的種植穀物稈。
此外,也能夠使收割離合器65F與扒摟踏板22的踏入操作連動。即、踏入扒摟踏板22的情況下,變速器65的輸出軸65C與收割裝置4的橫向傳動軸36A經由收割離合器65F而連接,收割裝置4驅動。另一方面,在解除扒摟踏板22的踏入的情況下,通過收割離合器65F解除變速器65的輸出軸65C與收割裝置4的橫向傳動軸36A的 連接,停止收割裝置4的驅動。
在農田的一邊收割到田頭的情況下,將主變速杆16向中立位置操作並停車。在使聯合收割機停止的狀態下,若踏入扒摟踏板22,則收割裝置4驅動。此時,主變速杆16移動到中立位置,因此行駛裝置2不進行前進驅動,而是維持停車狀態。
就傳動到穀粒容器5的排出螺旋39A的第三路徑C而言,發動機62的旋轉經由支撐在曲柄軸70上的皮帶輪70C、帶97、齒輪箱39等,傳動到設置在穀粒容器5下部的排出螺旋39A。另外,排出螺旋39A的旋轉傳動到內置於穀粒容器5的後方所設的排出筒7的螺旋推運器39B。此外,在第三路徑C設有向對比帶97更靠傳動下流側的傳動進行連接及斷開的排出離合器97A。
(供給鏈的驅動、停止方法)
其次,對本實施方式的供給鏈12B的驅動、停止方法進行說明。如圖10所示,在設置於操作席6的控制裝置85的輸入側,經由規定的輸入介面電路連接有:檢測行駛裝置2的速度V的行駛速度感測器66S;檢測收割裝置4的搬送裝置34的速度VH的搬送速度感測器34S;檢測脫粒部搬送裝置12的供給鏈12B的速度VF的供給鏈速度感測器10S;檢測副變速杆15的杆位置的副變速杆位置感測器15S;進行設置在主變速杆16上的供給鏈12B的速度VF的增減速的增減速開關16A、16B;進行設置在處理筒罩50D的側面的供給鏈12B的速度VF的增減的調速刻度 盤6A;進行向手動模式的切換的模式開關6B;使供給鏈12B從後側朝向前側反轉的反轉開關6C;檢測供給鏈12B上所搬送的穀物稈的有無的穀物稈感測器34C;以及設置在處理筒罩50D的側面的使供給鏈12B的驅動緊急停止的停止開關6D。另一方面,在輸出側,經由規定的輸出介面電路連接有:在通常的收割模式時驅動供給鏈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10的樞軸10F的第一變速馬達10C;以及在手動模式時驅動供給鏈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10的樞軸10F的第二變速馬達10E。
此外,模式開關6B並不限定於作業者以手動進行操作的開關。即、為了防止從收割裝置4的搬送裝置34的終端部向供給鏈12B的始端部轉移的穀物稈的姿勢混亂,在搬送裝置34的終端部設有在上下方向上搖動的手動限制板40,在手動限制板40的下側設有後側輔助夾控杆43。在向手動模式切換時,為了手動將穀物稈載置在後側輔助夾控杆43及供給鏈12B上,通過使手動限制板40以軸44A為中心向上側搖動,而從限制狀態向非限制狀態切換。設置與使手動限制板40搖動的操作連動而進行ON/OFF的模式開關46,也能夠將模式開關46作為模式開關6B來利用。
<供給鏈的第一驅動方法>
圖11表示供給鏈12B的速度VF的第一驅動方法。橫軸表示由行駛速度感測器66S檢測出的行駛裝置2的行駛速度V,V1、V2是行駛速度V的第一、第二設定值。左 側的縱軸表示由供給鏈速度感測器10S檢測出的供給鏈12B的速度VF,VF1、VF2是供給鏈12B的速度VF的第一、第二設定值,右側的縱軸表示由搬送速度感測器34S檢測出的搬送裝置34的速度VH,VH1、VH2是搬送速度VH的第一、第二設定值,VH1、VH2與行駛裝置2的行駛速度V為第一、第二設定值V1、V2時的速度對應。
另外,實線表示供給鏈12B的速度VF,虛線表示搬送裝置34的速度VH。
首先,控制裝置85判斷是否有模式開關6B的輸入,在判斷為沒有模式開關6B的輸入的情況下,控制裝置85判斷搬送裝置34的速度VH(來自搬送速度感測器34S的輸入值)是否比第一設定值VH1低。
在判斷為搬送裝置34的速度VH比第一設定值VH1低的情況下,如第一狀態所示,將供給鏈12B的速度VF控制為由下式1運算的速度。此外,利用由副變速杆15設定的變速段位元,搬送裝置34的搬送速度VH相對於行駛裝置2的行駛速度V發生變化。
式1 VF=K×V
其中K=VH1/V1
另一方面,在判斷為搬送裝置34的速度VH相比第一設定值VF1為等速以上的情況下,如第二狀態所示,將供給鏈12B的速度VF控制為由下式2運算的速度。
式2 VF=VF1+1.5~2.5×K×(V-V1)
其中K=(VH2-VH1)/(V2-V1)
接著,控制裝置85判斷供給鏈12B的速度VF(供給鏈速度感測器10S的輸入值)是否比搬送裝置34的第二設定值VH2低。
在判斷為供給鏈12B的速度VF比搬送裝置34的第二設定值VH2低的情況下,如第二狀態所示,將供給鏈12B的速度VF控制為由式2運算的速度。
另一方面,在判斷為供給鏈12B的速度VF為與搬送裝置34的第二設定值VH2相等速度以上的情況下下,如第三狀態所示,將供給鏈12B的速度VF維持為第二設定值(請求項的第三設定值)VF2。
此外,在由行駛速度感測器66S檢測出的行駛裝置2的行駛速度V在規定時間範圍內超過最大速度V2的情況下,最好是通過配置在操作席6的前面的監視器等向操作者進行警告。
<供給鏈的第二驅動方法>
圖12表示供給鏈12B的速度VF的第二驅動方法。實線表示供給鏈12B的速度VF,虛線表示搬送裝置34的速度VH,對於與第一驅動方法相同的構件標注相同符號而省略重複的記載。
首先,控制裝置85判斷有模式開關6B的輸入,在判斷為沒有模式開關6B的輸入的情況下,維持上述的第一至第三狀態的供給鏈12B的速度VF。
另一方面,在判斷為有模式開關6B的輸入的情況下,將供給鏈12B的速度VF控制為由下式3運算的速度。此外,供給鏈12B的速度VF能夠利用調速刻度盤6A在10~20%的範圍進行增減,在通過手動作業將穀物稈載置在供給鏈12B上的情況下,最好是操作調速刻度盤6A對供給鏈12B的速度VF進行增速。
式3 VF=0.25~0.5×VH1
<供給鏈的第一停止方法>
圖13表示利用第一驅動方法驅動的供給鏈12B的第一停止方法。
從圖13的上側開始,第一段表示停止開關6D的操作狀況,第二段表示進行傳動到供給鏈12B的轉動速度的增減速的供給鏈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10的樞軸10F的位置狀況,第三段表示供給鏈12B的速度VF。另外,圖13的第四段表示發動機62的驅動狀況,最下段表示與行駛裝置2連動地驅動的收割裝置4上所設的搬送裝置34的速度VH。
首先,控制裝置85判斷是否有停止開關6D的輸入,在判斷為沒有停止開關6D的輸入的情況下,利用第一驅動方法來驅動供給鏈12B。
另一方面,在判斷為有停止開關6D的輸入的情況下,驅動與供給鏈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10的樞軸10F連接的第一變速馬達10C,樞軸10F的轉動位置向中立位置轉 動,使供給鏈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10的輸出軸10B的轉動停止。由此,向供給鏈12B的驅動力被切斷,供給鏈12B的轉動停止。
另外,在判斷為有停止開關6D的輸入的情況下,使發動機62停止並切斷向行駛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66傳動的轉動,停止行駛裝置2、收割裝置4上所設的搬送裝置34的轉動。
為了使供給鏈12B更快地停止,最好是使樞軸10F超過中立位置並轉動到稍微靠反轉側的位置。
<供給鏈的第二停止方法>
圖14表示利用第二驅動方法驅動的供給鏈12B的第二停止方法。此外,對於與第一停止方法相同的構件標注相同符號而省略重複的記載。
首先,控制裝置85判斷是否有停止開關6D的輸入,在判斷為沒有停止開關6D的輸入的情況下,利用第二驅動方法來驅動供給鏈12B。
另一方面,在判斷為有停止開關6D的輸入的情況下,通過與供給鏈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10的樞軸10F連接的第二變速馬達10E來驅動,使樞軸10F的轉動位置向中立位置轉動,並使供給鏈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10的輸出軸10B的轉動停止。由此,向供給鏈12B的驅動力被切斷,供給鏈12B的轉動停止。
另外,在判斷為有停止開關6D的輸入的情況下,使發動機62停止並切斷向行駛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66傳 動的轉動,停止行駛裝置2、收割裝置4上所設的搬送裝置34的轉動。
為了使供給鏈12B緊急停止,第二變速馬達10E設定為使減速比等比在第一停止方法中使用的第一變速馬達10C大,與利用第一變速馬達10C使樞軸10F轉動的情況相比,能夠使樞軸10F以高速轉動。另外,為了使供給鏈12B更快地停止,最好是使樞軸10F超過中立位置轉動到稍微靠反轉側位置,由轉動感測器68G檢測到輸出軸10B的轉動停止、並再次檢測到輸出軸10B轉動之後,或者再次檢測輸出軸10B的轉動,經過1~2秒後,使樞軸10F從反轉側位置向中立位置轉動。
為了除去堵塞在供給鏈12B與夾控杆12C之間的穀物稈等,操作反轉開關6C而能夠切換供給鏈12B的轉動方向。該情況下,為了防止意想不到的供給鏈12B的反轉提高輔助作業者的安全,在僅操作反轉開關6C的情況下驅動供給鏈12B使其反轉,或為了確保輔助作業者離開聯合收割機的時間,操作反轉開關6C,經過1~2秒後,驅動供給鏈12B使其反轉,或為了向周圍的共同作業者告知供給鏈12B的反轉狀態,最好是在供給鏈12B反轉時鳴響報警器。
另外,在操作停止開關6D,供給鏈12B、發動機62等停止之後,再次起動發動機62時,需要解除模式開關6B,切換到通常的收割模式。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本發明能夠應用於農業用作業車輛。
10‧‧‧供給鏈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
39‧‧‧齒輪箱
48‧‧‧排塵風扇
52‧‧‧搖動篩選裝置
55‧‧‧處理筒
56‧‧‧二次處理筒
57‧‧‧排塵處理筒
58‧‧‧排出稻稈搬送裝置
59‧‧‧排出稻稈切斷機
62‧‧‧拉起裝置
65‧‧‧車軸
66‧‧‧行駛用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
68‧‧‧齒輪箱
70‧‧‧輸出軸
71‧‧‧副軸
90‧‧‧帶
91‧‧‧帶
92‧‧‧帶
93‧‧‧帶
94‧‧‧帶
96‧‧‧帶
97‧‧‧帶
10A‧‧‧輸入軸
10D‧‧‧皮帶輪
10S‧‧‧供給鏈速度感測器
12B‧‧‧供給鏈
17A‧‧‧驅動鏈輪
34S‧‧‧搬送速度感測器
36A‧‧‧橫向傳動軸
36B‧‧‧皮帶輪
39A‧‧‧排出螺旋
39B‧‧‧螺旋推運器
53A‧‧‧第一風選機
53b‧‧‧一次移送螺旋
53C‧‧‧第二風選機
53d‧‧‧二次移送螺旋
65A‧‧‧車軸
65B‧‧‧驅動輪
65C‧‧‧輸出軸
65D‧‧‧輸出皮帶輪
65E‧‧‧傳動帶
65F‧‧‧收割離合器
66B‧‧‧皮帶輪
66S‧‧‧行駛速度感測器
68A‧‧‧齒輪
68B‧‧‧輸出軸
68C‧‧‧聯軸器
68D‧‧‧驅動軸
70A‧‧‧皮帶輪
70B‧‧‧皮帶輪
70C‧‧‧皮帶輪
71A‧‧‧皮帶輪
71B‧‧‧皮帶輪
71C‧‧‧皮帶輪
71D‧‧‧皮帶輪
71E‧‧‧皮帶輪
90A‧‧‧脫粒離合器
97A‧‧‧排出離合器

Claims (10)

  1. 一種聯合收割機,其在具有行駛裝置(2)的機體的前部具備收割裝置(4),在該收割裝置(4)的後方具備脫粒裝置(3),在該脫粒裝置(3)的左右一側具備轉移由上述收割裝置(4)收割的穀物稈並供給至脫粒裝置(3)的供給鏈(12B),上述聯合收割機的特徵在於:做成如下結構:設置不驅動上述行駛裝置(2)及收割裝置(4)而是驅動上述供給鏈(12B)的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10),在上述脫粒裝置(3)的前側設置機體左右方向的副軸(71),從發動機(62)的輸出軸(70)向上述副軸(71)的機體內側部傳遞動力,從該副軸(71)的機體外側部向上述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10)的輸入軸(10A)傳遞動力。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聯合收割機,其做成從上述副軸(71)向脫粒裝置(3)傳遞動力的結構,設置將從上述發動機(62)的輸出軸(70)向副軸(71)的動力的傳遞連接及斷開的脫粒離合器(90A)。
  3. 如請求項2所記載之聯合收割機,其做成如下結構:從上述副軸(71)的機體內側部向上述脫粒裝置(3)上所配備的處理筒(55)傳遞動力,從上述副軸(71)的機體外側部向上述脫粒裝置(3)上所配備的篩選部(51)傳遞動力。
  4. 如請求項3所記載之聯合收割機,其中將上述副軸(71)和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10)支撐在脫粒裝置(3)的前壁(50A)。
  5. 如請求項4所記載之聯合收割機,其中在機體的前部具備支撐上述收割裝置(4)的收割支撐台(35),用支撐框架(11B)連結該收割支撐台(35)和上述脫粒裝置(3)的前壁(50A),在該支撐框架(11B)上支撐上述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10)。
  6. 如請求項5所記載之聯合收割機,其中將具備上述供給鏈(12B)驅動用的第二輸出軸(68B)的齒輪箱(68)安裝在上述支撐框架(11B)的右側部,將上述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10)安裝在上述支撐框架(11B)的左側部。
  7. 如請求項6所記載之聯合收割機,其做成如下結構:以上下方向的固定軸(35B)為中心向機體外側方轉動自如地支撐上述供給鏈(12B),在繞掛該供給鏈(12B)的驅動鏈輪(17A)與上述第二輸出軸(68B)之間設置將該第二輸出軸(68B)和驅動鏈輪(17A)連接及分離的聯軸器(68C),在使上述供給鏈(12B)向機體外側方轉動了的情況下,讓上述第二輸出軸(68B)與驅動鏈輪(17A)分離,在使上述供給鏈(12B)向機體內側方轉動了的情況下,讓上述第二輸出軸(68B)與驅動鏈輪(17A)連接。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聯合收割機,其中具備控制裝置(85),該控制裝置(85)能夠實行為了使上述供給鏈(12B)的供給鏈搬送速度(VF)與收割裝置(4)的收割搬送速度(VH)同步而對上述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10)進行變速控制的收割脫粒模式、和將上述供給鏈搬送速度(VF)維持為規定的搬送速度的手動模式。
  9. 如請求項8所記載之聯合收割機,其中上述控制裝置(85)在上述收割脫粒模式中,在上述收割搬送速度(VH)為預先設定的第一設定值(VH1)以上的情況下,將上述供給鏈搬送速度(VF)的變化量相對於收割搬送速度(VH)的變化量的比例設定得比在收割搬送速度(VH)比第一設定值(VH1)低速的情況還大。
  10. 如請求項9所記載之聯合收割機,其中上述控制裝置(85)在上述收割脫粒模式中,在上述供給鏈搬送速度(VF)為作為比上述第一設定值(VH1)高的收割搬送速度(VH)而預先設定的第二設定值(VH2)以上的情況下,將上述供給鏈搬送速度(VF)維持為規定的第三設定值(VF2)。
TW102121465A 2012-06-18 2013-06-18 Combine harvesters TWI5654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36910A JP5655819B2 (ja) 2012-06-18 2012-06-18 コンバイン
JP2012145882A JP5532452B2 (ja) 2012-06-28 2012-06-28 コンバイン
JP2012279932A JP5622122B2 (ja) 2012-12-21 2012-12-21 コンバイン
JP2013037945A JP5725427B2 (ja) 2013-02-27 2013-02-27 コンバイ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1999A TW201401999A (zh) 2014-01-16
TWI565402B true TWI565402B (zh) 2017-01-11

Family

ID=49887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1465A TWI565402B (zh) 2012-06-18 2013-06-18 Combine harvesters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2146680B1 (zh)
CN (1) CN103503630B (zh)
TW (1) TWI56540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181450A (ja) * 2014-03-26 2015-10-22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6342341B2 (ja) * 2014-09-11 2018-06-13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
CN111587657A (zh) * 2020-06-19 2020-08-28 青岛农业大学 一种汉麻联合收获机的切割导向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72860B (en) * 1997-09-12 1999-11-01 Yanmar Agricultual Equipment Co Ltd A mobile agricultural machine
TW515696B (en) * 1998-12-16 2003-01-01 Yanmar Agricult Equip Movable agricultural machine
TWI365709B (zh) * 2008-11-27 2012-06-11 Iseki Agricult Mac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99812A (ja) 1992-01-24 1993-08-10 Iseki & Co Ltd コンバインの伝動方式
JP3118932B2 (ja) * 1992-01-31 2000-12-18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の伝動方式
JP3494877B2 (ja) 1998-03-10 2004-02-09 三菱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4067310B2 (ja) * 2002-01-17 2008-03-26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田植機
JP4882373B2 (ja) 2005-12-28 2012-02-22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4526086B2 (ja) * 2006-09-20 2010-08-18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2008220256A (ja) 2007-03-12 2008-09-25 Yanmar Co Ltd コンバイン
JP2009284823A (ja) * 2008-05-29 2009-12-10 Iseki & Co Ltd コンバイン
JP5387825B2 (ja) * 2009-03-17 2014-01-15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CN201504416U (zh) * 2009-09-15 2010-06-16 江苏大学 联合收割机负荷反馈自动控制装置
JP2012161271A (ja) 2011-02-07 2012-08-30 Mitsubishi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 Ltd コンバイン
CN102150504A (zh) * 2011-04-01 2011-08-17 江苏大学 切纵流联合收割机前进速度智能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72860B (en) * 1997-09-12 1999-11-01 Yanmar Agricultual Equipment Co Ltd A mobile agricultural machine
TW515696B (en) * 1998-12-16 2003-01-01 Yanmar Agricult Equip Movable agricultural machine
TWI365709B (zh) * 2008-11-27 2012-06-11 Iseki Agricult Mac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146680B1 (ko) 2020-08-21
TW201401999A (zh) 2014-01-16
CN103503630A (zh) 2014-01-15
CN103503630B (zh) 2017-04-12
KR20130142077A (ko) 2013-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66682B2 (ja) コンバイン
TWI565402B (zh) Combine harvesters
JP6217798B2 (ja) コンバイン
JP6202071B2 (ja) コンバイン
JP6202068B2 (ja) コンバイン
JP5835515B2 (ja) コンバイン
JP6528840B2 (ja) コンバイン
JP6711440B2 (ja) コンバイン
JP6528839B2 (ja) コンバイン
JP5975358B2 (ja) コンバイン
JP5863043B2 (ja) コンバイン
JP5998678B2 (ja) コンバイン
JP6528837B2 (ja) コンバイン
JP6528838B2 (ja) コンバイン
JP6020969B2 (ja) コンバイン
JP5532452B2 (ja) コンバイン
JP6519618B2 (ja) コンバイン
JP6614264B2 (ja) コンバイン
JP6217811B2 (ja) コンバイン
JP6015526B2 (ja) コンバイン
JP5958838B2 (ja) コンバイン
JP6037232B2 (ja) コンバイン
JP5958829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5029438A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5104351A (ja) コンバイ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