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48584B - 捲線機及其操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捲線機及其操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48584B
TWI548584B TW101103488A TW101103488A TWI548584B TW I548584 B TWI548584 B TW I548584B TW 101103488 A TW101103488 A TW 101103488A TW 101103488 A TW101103488 A TW 101103488A TW I548584 B TWI548584 B TW I54858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bobbin
transfer device
reel
fully woun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034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38878A (en
Inventor
馬庫斯 路德維希
馬提亞斯 霍爾斯坦
Original Assignee
格奧葛 桑姆兩合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格奧葛 桑姆兩合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格奧葛 桑姆兩合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2388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388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85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858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7/00Replacing or remov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4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take-up packages and or replacing by cores, formers, or empty receptacles a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Transferring material between adjacent full and empty take-up elements
    • B65H67/0405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take-up packages or for loading an empty core
    • B65H67/0411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take-up packages or for loading an empty core for removing completed take-up packa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7/00Replacing or remov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4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take-up packages and or replacing by cores, formers, or empty receptacles a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Transferring material between adjacent full and empty take-up elements
    • B65H67/044Continuous winding apparatus for winding on two or more winding heads in succession
    • B65H67/048Continuous winding apparatus for winding on two or more winding heads in succession having winding heads arranged on rotary capstan h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55/00Actuat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Replacing, Conveying, And Pick-Finding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Win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Replacement Of Web Rolls (AREA)
  • Winding Of Webs (AREA)

Description

捲線機及其操作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將連續捲繞材料交替地(特定而言係細線、電線、帶子、紗線等)捲繞至至少兩個轉軸上以形成捲線軸之捲線機。本發明亦係關於用於操作此類型之捲線機之方法。
捲線機為已知的,其中(例如)自連續製造過程將捲繞材料連續饋送至捲線機。接著(藉由或未藉由插入之捲線軸管)將捲繞材料捲繞至轉軸上以形成捲線軸。可接著輸送此捲線軸且用於進一步處理捲繞材料。捲線軸之捲線發生於轉軸上,轉軸自身可經驅動以產生捲線旋轉。或者,捲線軸之旋轉移動可藉由摩擦驅動(特定而言係徑向抵在捲線軸之外表面的驅動輥)產生。在捲線過程期間,捲繞材料藉由橫動裝置沿著轉軸之縱軸線向後及向前移動。此橫動裝置位於捲線軸之稍前或上游。具有增加直徑之經捲繞捲線軸歸因於藉由控制單元在捲線循環之過程期間協調的疊加之旋轉及橫動移動而得以形成。
而且,配備有至少兩個轉軸之捲線機的使用為熟知的。該兩個轉軸在工作位置中交替地使用以用於捲繞捲線軸。在此種情況下,有可能單一橫動裝置負責在兩個轉軸上捲繞捲線軸。當捲繞材料之經界定體積到達當前處於工作位置中之轉軸上時,此轉軸移動至閒置位置。繼續到達之捲繞材料現自動地或藉由現已移動至工作位置中之另一 轉軸的操作者或藉由配置於此轉軸上之捲線軸管來拉緊。在位置之此改變之後,手動地或自動地自現位於閒置位置中之第一轉軸移除完全捲繞好之捲線軸。為了使轉軸在工作位置與閒置位置之間轉移,兩個轉軸中之最小者常常可旋轉地固持於旋轉式圓盤或旋轉器上。轉軸及旋轉器之旋轉軸線具有平行於彼此之定向。藉由使旋轉式圓盤旋轉,轉軸之位置可交替地在工作位置與閒置位置之間跳轉。
對應捲線機自申請者之專利DE 102 23 484 B4得知。該專利與轉換過程有關,在本文中係捲繞材料自第一轉軸至第二轉軸之轉移。在此捲線機中,所謂之「固定捲線」及所謂之「預留捲線」在捲線過程自身開始之前係軸向地在佈設寬度之外捲繞。若橫動裝置具有鋸齒狀螺旋帶螺紋軸桿,則橫動裝置上之往復導紗器不可配置於佈設寬度之外,惟藉由對螺旋帶螺紋軸桿之凹槽之設計的高成本之添加結構除外。該專利提議使橫動裝置配備有轉移裝置以用於平行於轉軸之縱軸及轉軸之轉移移動。因此,有可能在佈設寬度之外將捲繞材料附接至轉軸或捲線軸管。隨後,可形成固定捲線及預留捲線。本文中所使用之轉移裝置為氣動活塞氣壓缸單元。經由閥及相關聯之控制單元在任何可自由選擇之時間氣動操作該單元。在自捲線機移除完全捲繞好之捲線軸之前,使完全捲繞好之捲線軸移動至閒置位置中,而具直徑增加中之捲線軸處於工作位置。在需要有可能最遲在處於工作位置之另一捲線軸已完全捲繞好時自捲線機移除處於閒置位置之完全捲繞好之捲線軸的狀況 下,捲線軸之中心軸線之間的距離須至少對應於完全捲繞好之捲線軸的直徑。此情形為必須的以便避免具有增加直徑之處於工作位置的捲線軸之外表面與處於閒置位置之完全捲繞好之捲線軸的外表面接觸。若選擇較小距離,則操作者絕對有必要極快地(亦即在處於工作位置之捲線軸完全捲繞好之前)移除處於閒置位置之完全捲繞好之捲線軸。若未及時移除完全捲繞好之捲線軸,則在兩個捲線軸之間存在碰撞且捲線機不得不停止。因此存在捲線機之構造的目標之衝突,本文中關於兩個轉軸之間的距離,在於-一方面,將最小化轉軸之間的間隙或距離以減小捲線機之大小,-但另一方面,轉軸之間的間隙或距離需要為儘可能大的以提供儘可能多的時間以促進完全捲繞好之捲線軸之移除而無兩個捲線軸之間的碰撞的危險。
隨著饋送及捲繞捲繞材料之速度增加,目標之間的衝突被強化。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議一種具有緊密尺寸之捲線機,其具有適當之時間間隔以移除完全捲繞好之捲線軸(且視情況放上新的空捲線軸管)及/或用以減小捲線軸外表面碰撞之危險。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議一種用於操作捲線機之方法,其具有改良之改變及移除過程。
本發明之目標係藉由具有專利申請範圍獨立項1之特徵的捲線機達成。根據本發明之捲線機之其他具體實例由 專利申請範圍附屬項2至10之特徵產生。本發明之目的進一步藉由具有專利申請範圍11之特徵的方法達成。根據本發明之方法之其他具體實例可自專利申請範圍附屬項12至20之特徵看到。
本發明首先由饋送速度及轉軸之間的距離加寬用於移除處於捲線機之閒置位置的完全捲繞好之捲線軸的預定時段之固定依賴。根據本發明,此情形藉由以下操作而為可能的:將完全捲繞好之捲線軸配置於藉由轉移裝置引起之移除位置中而不使兩個捲線軸之軸線區重疊。在此狀況下,有可能捲線軸管之自捲繞材料突出之端部區確實具有某一重疊-決定點在於在捲線軸上不會有捲繞材料之重疊。因此,根據本發明,一方面完全捲繞好之捲線軸及另一方面正被捲繞之捲線軸軸向地移動「越過彼此」,因此完全排除兩個捲線軸之間碰撞之危險。作為避免碰撞之優點的替代或除了該優點以外,藉由轉移裝置引起之完全捲繞好之捲線軸之轉移對於移除程序而言可為有利的。此之原因在於其使移除程序可用延長時段。藉由轉移,完全捲繞好之捲線軸自針對捲線過程自身的捲線機之主工作高度或平面移動至另一高度或平面,其中對於操作者或自動移除裝置而言,較容易接近捲線軸。此情形亦可能減小受傷之風險。亦有可能正沿著轉移路徑轉移之捲線軸已在其他供應或輸送構件之方向上沿著移除所需之路徑部分地移動。
在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例中,捲繞材料可被鎖扣及/或捲繞在轉軸上,特別係直接在處於工作位置之轉軸自身上 或在該轉軸所延伸穿過之捲線軸管上。亦有可能將來自先前技術之設計整合至本發明中,其中工作位置(亦即,在捲線過程期間捲線軸之位置)在捲線循環期間對應於其增長中直徑而改變。
在將捲線軸鎖扣及/或捲繞在處於工作位置之轉軸上之時,自捲線機移除處於閒置位置之另一轉軸上之完全捲繞好之捲線軸。此情形可能藉由操作者手動地進行或至少以部分自動之程序來進行。轉軸可在工作位置與閒置位置之間交替,其中亦有可能可暫時採用諸如等待或中間位置之額外位置。
藉由轉移裝置,完全捲繞好之捲線軸可沿著其旋轉軸線轉移或移動。藉由此移動,完全捲繞好之捲線軸自捲線位置移動至移除位置。由轉移裝置所採取之轉移路徑大於捲線軸沿著其旋轉軸線之範圍,因此大於捲線軸之佈設寬度。
針對轉移裝置構造上之設計且針對提供完全捲繞好之捲線軸之所需轉移路徑,存在各種選項。根據本發明之特定具體實例,轉移裝置相對於轉軸轉移捲線軸。舉例而言,捲線軸可沿著捲線軸之旋轉軸線具有關於轉軸之自由度。此自由度可在捲線軸之捲線過程期間固定,而此自由度可藉由轉移裝置使用以藉由相對於轉軸移動捲線軸而引起移除位置。特定而言,捲線軸沿著轉軸之外表面滑動。
在本發明之替代具體實例中,轉移裝置作為一個單元轉移捲線軸以及轉軸。因此,轉軸自身沿著其縱軸線或旋 轉軸線具有關於捲線機之自由度。舉例而言,轉軸可經支撐而具有關於旋轉式圓盤或旋轉器之此類型的自由度,其中此自由度係藉由轉移裝置使用。套筒式類型之轉軸設計亦為可能的。
原則上,可設想使用任何種類之轉移裝置。在本發明之一較佳具體實例中,使用可藉由控制單元操作之軸向致動器。軸向致動器之操作路徑較佳地對應於捲線軸之轉移路徑以將其引入至移除位置。舉例而言,可使用經設計為致動器,其具有相關聯之閥及相關聯之電控制單元的氣動活塞氣壓缸致動器,如DE 102 23 484 B4中所描述(然而,針對不同應用),以列舉出實現轉移裝置之多種不同方式之僅一個實例。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例,轉軸在橫向於捲線軸或轉軸之旋轉軸線的平面中相對於機架在工作位置與閒置位置之間移動。此情形較佳地藉由輪轂或旋轉器(下文中為旋轉器)之旋轉而發生。另一方面,藉由轉移裝置將完全捲繞好之捲線軸自捲線位置沿著轉移路徑轉移至移除位置。轉移路徑之方向平行於捲線軸或轉軸之旋轉軸線。上述兩個移動可在時間方面彼此分離且相繼受控制,其中轉移移動可在輪轂或旋轉器旋轉之前或之後發生。然而,兩個移動至少部分地同時發生較佳,從而甚至在低移動速度及加速度下亦致使時間的節省。
本發明進一步提出轉移裝置可對應於旋轉器之旋轉移動而為受控的移動。有可能在設定時間或角位移之後藉由 捕獲旋轉器之旋轉的旋轉感測器或藉由由旋轉器之旋轉操作的開關來控制轉移裝置。亦設想多功能性地使用用以旋轉旋轉器之控制信號來亦控制轉移裝置。若省去建置於轉移裝置之額外致動器,則有可能藉由將轉移移動與旋轉器之旋轉直接耦接而實現移動控制。此情形可藉由機械耦接(例如,藉由將共用驅動單元之機械驅動分支至旋轉器及轉移裝置兩者)而實現。本發明亦涵蓋一具體實例,其中經由凸輪或凸輪盤將旋轉器之旋轉轉換成轉移移動,以使得藉由由凸輪或凸輪盤所提供之機械耦接來建置轉移裝置。
特定而言,對於捲線軸經由轉移裝置而相對於轉軸移動之具體實例,亦提議在移除位置(其中藉由轉移裝置配置捲線軸而不使其軸向範圍重疊)中,相關聯之轉軸僅部分延伸穿過完全捲繞好之捲線軸。轉軸穿過捲線軸之範圍判定用於自轉軸移除捲線軸所需之移除路徑。因此,藉由縮短轉軸穿過完全捲繞好之捲線軸之範圍,減少移除所需努力。
在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例中,轉移裝置可用於多個功能:對於此具體實例,不僅發生捲線軸之操作位置自捲線位置至移除位置之改變。而且捲線軸可藉由轉移裝置轉移至操作位置(可能係自捲線位置、某種等待位置及/或與移除位置不同的位置)。在操作位置中,捲繞材料與用於捲繞材料之切割裝置及/或鎖扣裝置相互作用。更簡單而言,捲繞材料可(例如)藉由在完全捲繞好之捲線軸之接觸表 面上游的轉移裝置壓抵建置切割裝置之刀片,可藉由切割裝置割斷捲繞材料。相同之情形適用於鎖扣裝置,捲繞材料藉由鎖扣裝置而鎖扣於待捲繞之轉軸的區域中或捲線軸之區域中。或者或另外,藉由轉移裝置而轉移至操作位置發生於固定及/或預留捲線形成之處。此具體實例係基於根據DE 102 23 484 B4之解決方案,其中必須操作橫動裝置以形成固定或預留捲線。藉由使用同一類型之致動器而且亦使用轉移裝置,可達成相當之效應。此情形係歸因於以下事實:藉由捲線軸之轉移,捲繞材料亦移動至轉軸之軸區中,其中將建置固定或預留捲線。為了獲得關於固定或預留捲線之基本設計及將採取之控制措施的其他細節,參考DE 102 23 484 B4。
在根據本發明之方法中,完全捲繞好之捲線軸經由轉移裝置轉移至移除位置,其中此完全捲繞好之捲線軸之軸區並未與待捲繞於另一轉軸上之另一捲線軸的軸區重疊。
本發明之有利的進一步發展自申請專利範圍、描述及圖式看出。說明書中所列出之特徵及複數個特徵之組合的優點僅作為實例而給出且可作為替代或累積地使用,而不需要必須藉由根據本發明之具體實例達成任何或所有優點。其他特徵可得自圖式-特別係複數個組件之所說明之幾何形狀及相對於彼此的尺寸以及其相關配置。本發明之不同具體實例的特徵或不同專利申請範圍之特徵之組合亦為可能的且在本文中係鼓勵的。此情形亦適用於單獨圖式中所展示或其描述中所列出之特徵。此等特徵亦可與不同專 利申請範圍之特徵組合。而且,在根據本發明之其他具體實例中可不出現包括於申請專利範圍中之特定特徵。
下文中將藉由由諸圖所描繪之例示性具體實例更詳細地解釋及描述本發明。
圖1及圖2為捲線機1之示意圖。捲線機1具有旋轉式圓盤或旋轉器2,旋轉式圓盤或旋轉器2可藉由合適驅動單元關於捲線機1之支撐結構3繞旋轉軸線旋轉,旋轉軸線垂直於圖1中所展示之圖式的平面定向。旋轉器2承載轉軸4、5。轉軸4、5之軸線18、19,其構成旋轉軸線且亦構成轉軸4、5之縱軸線,亦垂直於圖1中之圖式的平面定向且經配置而與旋轉器2之旋轉軸線的相反側相距完全相同之間隙或距離。完全捲繞好之捲線軸6位於轉軸4上,轉軸4較佳地具有插入之捲線軸管7。完全捲繞好之捲線軸6具有直徑D。
捲線軸8(視情況亦具有捲線軸管9)位於轉軸5上且繼續捲繞而具有增長之直徑d。捲繞材料10經由橫動裝置11饋送至捲線軸8。在具有增加之直徑d的捲線循環期間,橫動裝置11距轉軸5之縱軸線及旋轉軸線之距離以已知方式改變。橫動裝置11或轉軸5具有針對圖1中之圖式的平面中之相對移動之對應自由度。根據圖1,捲線軸6處於閒置位置12,其中必須藉由操作者及/或至少部分地藉由自動過程自轉軸4移除捲線軸6。視情況地,在閒置位置12中,新捲線軸管7可被置放至轉軸4上。相對的,捲線軸8位 於工作位置13,其中藉由轉軸5或(視情況)捲線軸管9鎖扣捲繞材料10。產生預留及/或固定捲線及/或發生具有增加之直徑d的實際捲線過程。若完全捲繞好捲線軸8以使得d=D,則旋轉器繞其旋轉軸線旋轉180°以使得轉軸5接著移動至閒置位置12,而已自其移除捲線軸6之轉軸4移動至工作位置13,在此狀況下允許開始新的捲線過程。
在圖1中,已經清楚的係隨著直徑d在捲線循環之某一時間點增加,捲線軸6、8之外表面之間的距離21減小直至捲線軸8之外表面與捲線軸6之外表面接觸為止,此情形將引起對捲線過程之停止或中斷。因此,必須在直徑d增加至距離21減至零之前自轉軸4移除捲線軸6。自圖2中之平面圖可看出,捲線軸6、8各自具有對應於捲繞材料之佈設寬度及橫動裝置11之橫動路徑的軸向範圍14、15。亦可自圖2看出,捲線軸管7、9在前側上突出於捲線軸6、8之外,使得捲線軸管7、9具有大於軸向範圍14、15之長度。捲線軸6、8之前側16、17相對於彼此而配置,其中不具有台階而是在同一垂直平面中,該平面具有橫向於捲線軸6、8之旋轉軸線18、19的定向。因此,捲線軸6、8具有根據先前技術對應於軸向範圍14、15之重疊20。捲線軸6、8之間的距離21存在於伸展穿過轉軸4、5之縱軸線的平面中。特定而言,軸向重疊20係藉由將軸向範圍14、15投影至捲線軸6、8之縱軸線或旋轉軸線18、19中之一者上來量測。
對於根據本發明之具體實例(其正視圖原則上可對應 於圖1),根據圖3之完全捲繞好之捲線軸6位於閒置位置12中,而捲線軸8建置於工作位置13中。此處,捲線軸6、8最初亦具有重疊20,此係因為捲線軸6、8皆位於捲線位置22中以使得其配置於同一垂直平面上。捲線位置22此處描述捲線軸6、8關於相關聯之轉軸4、5或支撐結構3或旋轉器2的相對位置。在根據圖3之捲線軸6之閒置位置12及捲線位置22中,尚未發生完全捲繞好之捲線軸6之移除。而是在捲線軸6、8之接觸表面之間的距離21由於增長之直徑d而「消耗」之前,藉由操作轉移裝置23,捲線位置22改變至根據圖4之捲線軸6之移除位置24:具有捲線軸管7之捲線軸6自捲線位置22沿著轉移路徑25關於轉軸4軸向地移動至移除位置24。轉移路徑25經選擇以使得捲線軸6、8之軸向範圍14、15不再具有重疊20而是具有距離26(藉由將軸向範圍14、15投影至縱軸線或旋轉軸線18、19上來量測)。轉移裝置23之轉移路徑25大於捲線軸6、8之軸向範圍14、15。在圖4中,可看出,獨立於待捲繞之捲線軸之直徑d,避免捲線軸6、8之間的碰撞。捲線軸6沿著轉移路徑25之轉移可發生於任何時間,例如緊接在捲線軸8之捲線過程的開始或在捲線軸8之捲線循環之過程中。亦有可能,在需要時藉由操作者自根據圖3之捲線位置22移除捲線軸6的「正常操作階段」中,未發生藉由轉移裝置23進行之轉移。然而,轉移裝置23之操作僅在自動地感測或偵測到在捲線軸8之直徑d達到或超過臨界直徑dGRENZ時尚未自轉軸4移除捲線軸6的情 況下發生。在此狀況下,根據圖4之指明為「移除位置24」之位置建置一種類型之安全位置。
根據本發明,對於一實例,轉移裝置23說明為可在致動器之控制下延伸的桿27之形式。為了延伸桿27,可使用氣動活塞氣壓缸單元,其抵住彈簧而操作,使得在活塞氣壓缸單元為空時,桿27自動重設。亦有可能對於空活塞氣壓缸單元,桿27之重設在將新的捲線軸管7推動至轉軸4上時發生。根據圖4中所展示之例示性具體實例,桿27之前側(例如,具有噴射器板37)使捲線軸管7之前側偏置以引起捲線軸6沿著轉移路徑25轉移。對於對應桿27之前側亦有可能直接作用於捲線軸6之捲線,特別係在無捲線軸管7之情況下形成捲線軸6的狀況下。有可能處於工作位置13及在自工作位置13移動至閒置位置12時之捲線軸6或捲線軸管7軸向地及/或徑向地固定於轉軸4上,其中必須首先在轉移裝置23之操作之前起始對應軸向及/或徑向固定。
圖2及圖3之比較展示根據本發明之轉軸4、5可具有大於先前技術之長度:如可在圖3中看出,處於捲線位置22之捲線軸6、8自捲線軸6、8(此處係自捲線軸管7、9)突出長度28。此長度28可經調整以符合使用狀況。長度28較佳地在捲線軸6、8之軸向範圍14、15的50%與100%之間。在為軸向範圍14、15的50%之最小長度28的情況下,處於移除位置24之捲線軸6、8剛好藉由轉軸固持而無傾斜。在減小之長度28的情況下,路徑減小,捲線軸6 必須在旋轉軸線18之方向上沿著該路徑移動以便由操作者或自動移除裝置移除。對於長度28有可能為軸向範圍14、15之60%、70%、80%、90%或100%。對於長度28亦有可能長於上文所指定之長度。
旋轉軸線18、19之間(亦即,在圖3及圖4中之投影中所展示的轉軸4、5之縱軸線之間)的距離36較佳地小於直徑D。有可能旋轉軸線18、19之間的距離36為直徑D之60%、70%、80%、90%或100%。本發明亦涵蓋旋轉軸線18、19之間的距離大於直徑D之具體實例。本發明設計增加處置區域且藉由轉移裝置23提供移除及部分移除之預備。
圖5展示根據本發明之方法之具體實例。
在步驟29中,捲線軸6之完全捲繞發生於處於工作位置13之轉軸4上。捲線軸6處於捲線位置22中。
在步驟30中,旋轉器2接著繞著旋轉180°之角度直到轉軸4位於閒置位置12中(如原則上在圖3中所說明)。較佳地,捲線軸6仍處於關聯於轉軸4之捲線位置22中。在步驟31中(可能同時發生),將捲繞材料10饋送至處於工作位置13之轉軸5或配置於轉軸5上之捲線軸管9。藉由合適鎖扣裝置鎖扣捲繞材料。有可能產生固定及/或預留捲線以便預備實際捲線過程。最後,在步驟31中割斷捲繞材料10。
在後續步驟32中,發生處於工作位置之捲線軸8之捲線。捲線軸8位於關於轉軸5之捲線位置22中。有可能與 捲線軸8之捲線並行地發生轉軸4上之捲線軸6的減速。
步驟29至步驟32對應於捲線機1上之轉換程序期間的已知步驟。
根據本發明,使用另一步驟33,藉由該步驟藉由轉移裝置23將處於閒置位置12之捲線軸6自捲線位置22移動至移除位置24,在移除位置24中消除軸向範圍14、15之重疊20。
在步驟34中,發生藉由捲線機1之控制單元對轉移裝置23之自動操作。
在步驟35中,可發生捲線軸6自轉軸4之移除,其中藉由在方法步驟34期間長度28之先前描述的定尺寸進行之部分移除可已經藉由操作轉移裝置而發生。圖5中之各種點線可選替代或累積分支機會指示可在步驟30至步驟32中之至少一者期間在離散時間或在一時段內至少部分地進行過程步驟33、34。因此,上部虛線分支指示轉移裝置23之操作可在步驟30中在旋轉器2之旋轉期間(至少部分地)發生於步驟34中。亦有可能(在中間虛線分支之後)轉移裝置23之操作與捲線軸8之捲線過程的預備(此處,預備意謂細線之轉移、固定或預留捲線之產生及/或捲繞材料之割斷)同時發生。亦有可能在步驟34中發生轉移裝置23之操作的一部分及/或在捲繞捲線軸8的同時,在步驟35期間發生移除。
亦有可能每一轉軸4、5具有其自身相關聯之轉移裝置23。此兩個轉移裝置23可支撐於旋轉器2上且隨旋轉器2 旋轉。若單一轉移裝置23負責轉軸4、5兩者,則可達到構造成本之降低。在此狀況下,轉移裝置23可(例如)在一位置處固持於支撐結構3上,在該位置處可藉由旋轉器2之旋轉移動待移除捲線軸之轉軸4、5。
若轉移裝置體現為氣動氣壓缸,則該氣壓缸可具有雙重操作以使得轉移裝置23之氣動重設為可能的。
捲線軸或捲線軸管可藉由徑向地展開圍繞轉軸之蝸桿彈簧而牢固地鎖定於轉軸上,蝸桿彈簧藉由徑向張開而自內部壓抵捲線軸管且因此實現旋轉式及軸向鎖定。蝸桿彈簧配置於轉軸上之V狀凹槽中,其中凹槽之V狀輪廓形成楔狀斜面。蝸桿彈簧藉由螺旋彈簧沿著斜面向外壓以用於產生徑向張開。氣動起始固定係因為致動器(其可(例如)配置於轉移裝置23正下方)抵消螺旋彈簧之力。
直徑D對距離36之比率較佳地在0.7至0.9之範圍中,更佳地在0.75至0.85之範圍中。舉例而言,所指定之比率可為0.8。關於可經捲繞之捲繞材料的體積或長度且因此關於直至發生碰撞為止之時間,此情形意謂若未及時移除完全捲繞好之捲線軸,則在捲線循環之大約1/5處將發生碰撞。
僅列舉不應限制本發明之少數實例,轉軸4之前側距捲線軸6之前側16的距離對完全捲繞好之捲線軸6之軸向範圍14的比率可為0.7至0.8,例如0.73。長度28對完全捲繞好之捲線軸6之軸向範圍14的比率可為(例如)0.6至0.7,特定而言係0.66。然而,在本發明之範疇內,其他 比率亦為可能的。
在藉由合適減速裝置使完全捲繞好之捲線軸6靜止之前較佳地不觸發轉移裝置23之操作。亦有可能在完全捲繞好之捲線軸6仍在旋轉時操作轉移裝置23。在此上下文中,此情形在轉移裝置23係整合至轉軸自身中(亦即,旋轉轉軸或其部分軸向地移動)之情況下可為有利的。
1‧‧‧捲線機
2‧‧‧旋轉器
3‧‧‧支撐結構
4‧‧‧轉軸
5‧‧‧轉軸
6‧‧‧捲線軸
7‧‧‧捲線軸管
8‧‧‧捲線軸
9‧‧‧捲線軸管
10‧‧‧捲繞材料
11‧‧‧橫動裝置
12‧‧‧閒置位置
13‧‧‧工作位置
14‧‧‧軸向範圍
15‧‧‧軸向範圍
16‧‧‧前側
17‧‧‧前側
18‧‧‧旋轉軸線
19‧‧‧旋轉軸線
20‧‧‧重疊
21‧‧‧距離
22‧‧‧捲線位置
23‧‧‧轉移裝置
24‧‧‧移除位置
25‧‧‧轉移路徑
26‧‧‧距離
27‧‧‧桿
28‧‧‧長度
29‧‧‧方法步驟
30‧‧‧方法步驟
31‧‧‧方法步驟
32‧‧‧方法步驟
33‧‧‧方法步驟
34‧‧‧方法步驟
35‧‧‧方法步驟
36‧‧‧距離
37‧‧‧噴射器板
圖1以正視圖展示根據先前技術之捲線機的示意性表示。
圖2以平面圖展示圖1中之捲線機。
圖3展示平面圖中所見之根據本發明之捲線機的示意性表示,其中完全捲繞好之捲線軸處於等待位置。
圖4展示平面圖中所見之根據本發明之捲線機的示意性表示,其中完全捲繞好之捲線軸處於移除位置。
圖5展示根據本發明之方法之簡化方塊圖。
1‧‧‧捲線機
2‧‧‧旋轉器
4‧‧‧轉軸
5‧‧‧轉軸
6‧‧‧捲線軸
7‧‧‧捲線軸管
8‧‧‧捲線軸
9‧‧‧捲線軸管
10‧‧‧捲繞材料
11‧‧‧橫動裝置
13‧‧‧工作位置
14‧‧‧軸向範圍
15‧‧‧軸向範圍
16‧‧‧前側
17‧‧‧前側
18‧‧‧旋轉軸線
19‧‧‧旋轉軸線
23‧‧‧轉移裝置
24‧‧‧移除位置
25‧‧‧轉移路徑
26‧‧‧距離
27‧‧‧桿
36‧‧‧距離

Claims (20)

  1. 一種捲線機(1),其具有兩個轉軸(4、5),該轉軸(4、5)用於配置於其上之兩個捲線軸(6、8),其中在藉由一轉移裝置(23)引起的一完全捲繞好之捲線軸(6)的一移除位置(24)中,該捲線軸(6、8)經配置而無其軸向範圍(14、15)之重疊(20)。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捲線機,其特徵在於a)一捲繞材料(10)可鎖扣及/或捲繞在一轉軸(5)上,此轉軸(5)處於其一工作位置(13)中,而同時在處於該移除位置(24)之另一轉軸(4)上,可自該捲線機(1)移除一捲繞好之捲線軸(6),b)該轉軸(4、5)可被交替地引入至該工作位置(13)及一閒置位置(12),c)藉由用以自一捲線位置(22)引起該移除位置(24)之該轉移裝置(23),一完全捲繞好之捲線軸(6)可在其旋轉軸線(18)之方向上沿著一轉移路徑移動,d)該轉移路徑(25)長於該捲線軸(6)在其旋轉軸線(18)之該方向上的該軸向範圍(14)。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捲線機(1),其特徵在於該轉移裝置(23)相對於該轉軸(4)轉移該捲線軸(6)。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捲線機(1),其特徵在於該轉移裝置(23)作為一個單元轉移該捲線軸(6)及該轉軸(4)。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捲線機(1),其特徵在於該等轉軸(4、5)之縱軸線具有一距離(36),該距離(36)小於一完全捲繞好之捲線軸(6、8)之直徑D。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捲線機(1),其特徵在於該轉移裝置(23)經設計為可經由一控制單元操作之一軸向致動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捲線機(1),其特徵在於該轉移裝置(23)可藉由對應於一旋轉器(2)之一旋轉移動或角位移的移動或角位移控制來操作,在該旋轉器(2)上旋轉地支撐所述兩個轉軸(4、5)。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捲線機(1),其特徵在於在一完全捲繞好之捲線軸(6)之該移除位置(24)中,該轉軸(4)僅部分延伸穿過該完全捲繞好之捲線軸(6),其中在該移除位置(24)中該等捲線軸(6、8)經配置而無其軸向範圍(14、15)之重疊(20)。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捲線機(1),其特徵在於經由該轉移裝置(23),一捲線軸(6)或轉軸(4)可轉移至一操作位置中,在該操作位置中一或該捲繞材料(10)與一切割裝置及/或一鎖扣裝置相互作用,及/或發生一固定及/或預留捲線之捲線。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捲線機(1),其特徵在於一完全捲繞好之捲線軸a)可藉由僅使一或該旋轉器(2)旋轉而自一工作位置 轉移至一閒置位置,及b)可藉由操作該轉移裝置(23)而自一捲線位置轉移至一移除位置。
  11. 一種用於操作一捲線機(1)之方法,該捲線機(1)用於將捲線軸(6、8)交替地捲繞於兩個轉軸(4、5)上,藉以經由一轉移裝置(23)將一完全捲繞好之捲線軸(6)轉移至一移除位置(24),在該移除位置(24)中此捲線軸(6)之軸向範圍(14)沒有與正捲繞於另一轉軸(5)上之一捲線軸(8)的軸向範圍(15)之重疊(20)。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a)在一轉軸(5)之一工作位置(13)中,將一捲繞材料(10)鎖扣及/或捲繞在此轉軸(5)上,b)與根據a)之該鎖扣及/或捲繞在該轉軸(5)上發生之同時,自處於該移除位置(24)之另一轉軸(4),將一完全捲繞好之捲線軸(6)自該捲線機(1)移除,c)該等轉軸(4、5)被交替地移動至該工作位置(13)及該閒置位置(12)中,d)經由該轉移裝置(23)自一捲線位置(22)引起該移除位置(24),此係因為一完全捲繞好之捲線軸(6)在其旋轉軸線(18)之方向上沿著一轉移路徑(25)移動,e)該轉移路徑(25)長於該捲線軸(6)之該軸向範圍(14)。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或第12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經由該轉移裝置(23)相對於該轉軸(4)而轉移該捲 線軸(6)。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或第12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經由該轉移裝置(23)該捲線軸(6)及該轉軸(4)作為一個單元而移動。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或第12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等轉軸(4、5)之縱軸線具有一距離(36),該距離(36)小於一完全捲繞好之捲線軸(6)之直徑D。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或第12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一軸向致動器用作一轉移裝置(23),其中該軸向致動器經由一控制單元操作。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或第12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藉由對應於一旋轉器(2)之一旋轉移動或角位移的移動控制來操作該轉移裝置(23)。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或第12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經由該轉移裝置(23)該完全捲繞好之捲線軸(6)移動了一距離,使得該相關聯之轉軸(4)僅部分延伸穿過該完全捲繞好之捲線軸(6)。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或第12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轉移裝置(23)將一捲線軸(6)或轉軸(4)轉移至一操作位置,在該操作位置中一或該捲繞材料(10)與一切割裝置及/或一鎖扣裝置相互作用;及/或發生一固定捲線及/或預留捲線之捲線。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或第12項之方法,其特徵 在於藉由一或該旋轉器(2)之一旋轉將一完全捲繞好之捲線軸(6)自一工作位置轉移至一閒置位置,且藉由操作該轉移裝置(23)將該捲線軸(6)自一捲線位置(22)轉移至一移除位置(24)。
TW101103488A 2011-02-09 2012-02-03 捲線機及其操作方法 TWI5485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1000590A DE102011000590B3 (de) 2011-02-09 2011-02-09 Spulmaschin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38878A TW201238878A (en) 2012-10-01
TWI548584B true TWI548584B (zh) 2016-09-11

Family

ID=45531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03488A TWI548584B (zh) 2011-02-09 2012-02-03 捲線機及其操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EP (1) EP2673229B1 (zh)
JP (1) JP5859573B2 (zh)
KR (1) KR101788360B1 (zh)
CN (1) CN103347806B (zh)
BR (1) BR112013019896B1 (zh)
DE (1) DE102011000590B3 (zh)
ES (1) ES2540870T3 (zh)
TW (1) TWI548584B (zh)
WO (1) WO201210729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1523B (zh) * 2017-05-19 2023-02-11 美商力雷克斯包裝方案公司 用於繞線線圈之裝置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72710B (zh) * 2017-03-22 2018-02-27 浦江升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力用收线设备
DE102019122337B3 (de) 2019-08-20 2020-10-08 Karl Friedrich Rolf Wetekam Mehrfachspulenschrank zum aufspulen eines filamentes auf eine transportspule und eine pufferspule hierfür
CN112976622B (zh) * 2021-04-20 2022-11-29 台州道麒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泡片材生产线
CN115285798B (zh) * 2022-09-16 2022-12-02 常州市新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工位纤维收卷机构及其气动控制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159282A (en) * 1967-01-20 1969-07-23 Elitex Zavody Textilniho Method of and device for the Wasteless Winding of Fibres in Winding Machines
US3921922A (en) * 1969-10-03 1975-11-25 Rieter Ag Maschf Method of automatically changing winding tubes and winding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the aforesaid method and improved spool doffing mechanism
DE19505838A1 (de) * 1994-03-05 1995-09-07 Barmag Barmer Maschf Textilmaschine
CN101583551A (zh) * 2007-02-07 2009-11-18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于卷绕长丝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23703B2 (ja) * 1991-05-13 1999-07-26 株式会社神津製作所 タレット型巻取機のボビンホルダ
DE4416179A1 (de) * 1993-05-18 1994-11-24 Barmag Barmer Maschf Verfahren und Aufspulmaschine zum Aufspulen kontinuierlich anlaufender Fäden
DE10223484B4 (de) * 2002-05-27 2008-04-30 Georg Sahm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Spulmaschine zum Aufwickeln eines kontinuierlich zulaufenden Fadens auf eine Hülse zu einer Spule
DE102006010855A1 (de) * 2006-03-09 2007-09-13 Saurer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r Spulenabnahm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159282A (en) * 1967-01-20 1969-07-23 Elitex Zavody Textilniho Method of and device for the Wasteless Winding of Fibres in Winding Machines
US3921922A (en) * 1969-10-03 1975-11-25 Rieter Ag Maschf Method of automatically changing winding tubes and winding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the aforesaid method and improved spool doffing mechanism
DE19505838A1 (de) * 1994-03-05 1995-09-07 Barmag Barmer Maschf Textilmaschine
CN101583551A (zh) * 2007-02-07 2009-11-18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于卷绕长丝的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1523B (zh) * 2017-05-19 2023-02-11 美商力雷克斯包裝方案公司 用於繞線線圈之裝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59573B2 (ja) 2016-02-10
KR20140049510A (ko) 2014-04-25
ES2540870T3 (es) 2015-07-14
KR101788360B1 (ko) 2017-10-19
EP2673229B1 (de) 2015-05-27
CN103347806A (zh) 2013-10-09
EP2673229A1 (de) 2013-12-18
CN103347806B (zh) 2017-02-08
BR112013019896B1 (pt) 2021-02-09
DE102011000590B3 (de) 2012-05-24
TW201238878A (en) 2012-10-01
WO2012107295A1 (de) 2012-08-16
JP2014505001A (ja) 2014-02-27
BR112013019896A2 (pt) 2020-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48584B (zh) 捲線機及其操作方法
JP5517758B2 (ja) 巻取機および巻取機を制御する方法
US2013016848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nding Up Tubes in Spool Form and for Wrapping the Spool Formed
US7866591B2 (en) Winding machine for winding thread-shaped winding material
EP3383780B1 (en) A method to position spindle precisely in turret type automatic winder
CN101058377A (zh) 自动络纱机
JP2007260973A (ja) フィラメントワインディング装置
JP2005527448A (ja) スリーブ上でボビンへと、連続的に供給走入する糸を巻き取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巻取り機
US9346651B2 (en) Winding machine
EP3042872A1 (en) Yarn winding machine, packag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package
WO2015029292A1 (ja) 糸巻取装置
JP5416604B2 (ja) 糸の巻取装置
JP6138202B2 (ja) コイルスクリーンを製造する装置
JP5687982B2 (ja) フィラメントワインディング方法及びフィラメントワインディング装置
JP2539756B2 (ja) 糸条類のスプ―ル巻き方法及び装置
CN105692341A (zh) 用于操作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工位的方法和装置
KR101010269B1 (ko) 사 권취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사 트랜스퍼 방법
CN114126997B (zh) 转塔型卷纱装置
CN104512768B (zh) 确定交叉卷绕筒子的筒子直径的方法
TWI768276B (zh) 將心軸準確定位在轉臺式自動捲線機中之方法
US1348291A (en) Cone-winding machine
JP2010143756A (ja) パッケージ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糸巻取機
JP2007269494A (ja) 繊維束の巻取装置及び繊維束パッケージの製造方法
JP2004346480A (ja) 柄用経糸製造方法および柄経糸用部分整経機
JP2004225235A (ja) 柄用経糸を製造する方法および柄経糸用部分整経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