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47610B - 織機 - Google Patents

織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47610B
TWI547610B TW103107123A TW103107123A TWI547610B TW I547610 B TWI547610 B TW I547610B TW 103107123 A TW103107123 A TW 103107123A TW 103107123 A TW103107123 A TW 103107123A TW I547610 B TWI547610 B TW I54761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ld
loom
looms
frame member
war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71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35168A (zh
Inventor
中村卓也
畑中昌志
松沢新二
Original Assignee
Ykk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Ykk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4351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351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76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761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9/00Healds; Heald frames
    • D03C9/02Healds
    • D03C9/026Material used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9/00Healds; Heald frames
    • D03C9/02Heald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9/00Healds; Heald frames
    • D03C9/06Heald fra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Description

織機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用於形成供織機投緯(weft insertion)的經紗開口的織機用綜、綜安裝框部材以及使用其等的織機。
先前,於利用織機製造織物的情形時,為了形成經紗開口,將多個織機用綜裝設於多個綜安裝框,於設置於織機用綜的經紗插通孔通過經紗。於織造過程中,使至少一對綜安裝框以相互向相反方向進行升降運動的方式運行,而進行經紗的開口形成動作,一面進行投緯一面依次進給經紗。
先前的織機用綜是對金屬板進行沖裁,於兩端部形成規定的安裝孔,且於中央部形成有經紗插通孔。金屬製的織機用綜的厚度固定且不均少,耐久性亦高,但由於為金屬製,故成形需要較大的力,由於質量亦大,故亦需要大量織造時的驅動能量(energy)。此外,於經紗通過織機用綜的經紗插通孔時,因與經紗插通孔的內側緣部摩擦,經紗容易摩擦起毛、或被漿洗的經紗的漿容易脫落。另外,該等金屬製的織機用綜中長度30cm以下的短寸規格者通常厚度為0.25mm~0.30mm。
因此,如專利文獻1所揭示,提出有由合成樹脂材料形成的織機用綜。該織機用綜是藉由將合成樹脂材料射出成形或利用合成樹脂板進行沖裁成形而形成,且於綜本體的兩端部具有卡合孔,於中央部具有規定大小的經紗插通孔。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1-162921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實開昭55-15218號公報
然而,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織機用綜是用以織造如藉由噴水式梭織機(water jet loom)織造的寬幅的織布者,織機用綜的升降運動的轉速例如為1000rpm左右。相對於此,於織造例如拉鏈(slide fastener)的拉鏈帶(fastener tape)的織機的情形時,作為織物的拉鏈帶的寬度窄,因此投緯距離短,織機用綜的轉速例如為1800rpm左右的高速。因此,樹脂製的織機用綜是樹脂材料無法耐受於往返運動時作用的慣性力,耐久性方面存在問題。此外,若為了提高耐久性而使厚度變厚,則相對於綜安裝框的每單位寬度的織機用綜條數變少,為了增加織機用綜的條數,必須使綜安裝框變大,因此織機大型化。另外,一般用以織造寬幅的織布的織機用綜就長度而言,短者為30cm左右,但若將其用於窄幅的帶狀織物用的高速旋轉織機,則織機用綜無法耐受於其驅動時產生的往返運動的慣性力,存在織機用綜容易破損的傾向。
本發明是鑒於上述先前技術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 一種能高速織造窄幅的帶狀織物、且耐久性亦高、空間效率良好的樹脂製的織機用綜、綜安裝框部材以及使用其等的織機。
本發明是一種織機用綜,其是於中央部具有供形成帶狀的窄幅織物的經紗插通的經紗插通孔且形成為縱長的薄板狀者,且於兩端部具有供綜安裝框的安裝桿插通的安裝孔,厚度為0.35mm~0.60mm,整體由合成樹脂形成。上述織機用綜例如長度為140mm~160mm。
另外,本發明是包括排列有18條~22條上述織機用綜的綜安裝框部材的織機。於將拉鏈帶的寬度設為x mm,將織口至最前排的綜安裝框部材的距離設為L mm的情形時,上述綜安裝框部材的兩端的經紗的間隔較佳為0.0167Lx以下。
另外,本發明是一種綜安裝框部材,其包括安裝有如下織機用綜的綜安裝框部材,該織機用綜於中央部具有供形成帶狀的窄幅織物的經紗插通的經紗插通孔且形成為縱長的薄板狀;且於上述綜安裝框部材的與安裝桿對向的框部,設置有抑制織機用綜的上下方向的游隙的綜按壓部材。上述綜按壓部材設置於上述綜安裝框部材的上方的框部。
根據本發明的織機用綜、綜安裝框部材以及織機,可以與金屬製綜相同的織機空間及織機轉速有效率地進行拉鏈帶等窄幅織物的織造。而且,藉由使用樹脂製的織機用綜,減輕綜安裝框部材整體的質量,綜安裝框亦可降低強度而輕量化,因此可抑制驅動動力,可大幅削減驅動能量或噪音。
此外,樹脂製的織機用綜不會如金屬製綜般出現金屬 粉,不會產生因金屬粉所致的織物的污染。樹脂製的織機用綜即便產生因經紗的通過所致的摩耗,亦不會突然產生織造的織物的不良,可於產生不良前確實地更換織機用綜。另外,藉由綜按壓部材,抑制織機用綜的震動,因此減輕織造時的噪音,亦提高織機用綜的耐久性。
10‧‧‧織機用綜
12a、12b‧‧‧安裝孔
14‧‧‧經紗插通孔
14a‧‧‧R部
20‧‧‧綜安裝框
20a‧‧‧框部
22‧‧‧安裝桿
22a‧‧‧切除部
22b‧‧‧前端部
24‧‧‧經紗
26‧‧‧綜按壓部材
28‧‧‧螺絲
30‧‧‧綜安裝框部材
32‧‧‧拉鏈帶
34‧‧‧筘
34a‧‧‧織口
αx‧‧‧間隔
x‧‧‧寬度
L‧‧‧距離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織機用綜的使用狀態的局部立體圖。
圖2是該實施方式的織機用綜的俯視圖。
圖3是該實施方式的織機用綜的局部放大前視圖。
圖4是表示該實施方式的織機用綜的端部的局部放大俯視圖。
圖5是表示該實施方式的織機用綜的中央部的局部放大俯視圖。
圖6是表示安裝有該實施方式的織機用綜的綜安裝框部材的局部放大前視圖。
圖7是圖6的A-A剖面圖。
圖8是自安裝有該實施方式的織機用綜的織機的織口至綜安裝框部材的概略俯視圖。
以下,基於圖式對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進行說明。該實 施方式的織機用綜10是利用合成樹脂板進行沖裁而形成者。合成樹脂包含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與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polyethylene naphthalate),且包含10質量%~30質量%的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較佳為15質量%~25質量%、更佳為18質量%~20質量%。
織機用綜10於長度方向對稱地形成,且形成為扁平的細長狀。於一端部10a及另一端部10b,形成有插通至後述的綜安裝框20的安裝桿22的細長的安裝孔12a1、安裝孔12b。該織機用綜10的整體形成為均勻的厚度,形成為厚度0.35mm~0.60mm、較佳為0.40mm~0.55mm、更佳為0.45mm~0.50mm。織機用綜10的中央部10c形成有將包含中央部10c的規定間隔的部分沿相同方向扭轉的一對扭轉部10d。於例如全長為150mm左右的長度的織機用綜10的情形時,扭轉部10d間的間隔為20mm左右,可適當於15mm~30mm的範圍設定。扭轉部10d的扭轉角度為10°~35°,較佳為15°~30°,更佳為20°~25°。
於織機用綜10的中央且扭轉部10d部分的中央,形成有供經紗24插通的經紗插通孔14。經紗插通孔14形成為形成有使角變圓的R部14a的長方形狀,若自藉由扭轉部10d扭轉的角度觀察,則形成為大致正方形的透孔。經紗插通孔14的角部14a的R部14a的曲率半徑大於經紗24的直徑,於經紗24不易產生因摩擦所致的起毛。
如圖6所示,織機用綜10向綜安裝框部材30的安裝是使一體地形成於不鏽鋼(stainless)等金屬板製的綜安裝框20的安裝桿22嵌合於織機用綜10的安裝孔12a而進行。安裝桿22是 於綜安裝框20的內側的上下,分別與上下的框部20a平行地設置,於安裝桿22的中央部形成有切除部22a,懸臂狀態的一對安裝桿22以其前端部22b相互對向地設置。使綜安裝框20的下側的未圖示的安裝桿亦同樣地嵌合於織機用綜10的安裝孔12b,規定的織機用綜10以固定間隔安裝於綜安裝框20。
此處,安裝桿22的寬度為相對於安裝孔12a、安裝孔12b的長度稍窄的程度,且以於織造動作時不產生大的震動的方式形成。此外,於綜安裝框20的上方的框部20a,綜按壓部材26藉由螺絲28而固定,消除織機用綜10向綜安裝框20的安裝時的游隙。同樣地,亦可於綜安裝框20的下方的框部安裝綜按壓部材26。藉此,抑制下方的織機用綜10的震動。
其次,對該實施方式的織機用綜10與綜安裝框部材30的動作作用進行說明。首先,對綜安裝框部材30向織機的安裝進行說明。安裝有規定條數的織機用綜10的綜安裝框部材30以至少一對安裝於織機,且相互向相反方向上下往返運動,於經紗24間形成作為供緯紗插入的開口的梭口。通常,於綜安裝框部材30插通8條經紗24,將8片綜安裝框部材30安裝於織機,織造寬度為12mm~17mm左右的拉鏈的拉鏈帶等。因此,若使用例如60條織機用綜10,則於其厚度為0.4mm的情形時,僅重疊織機用綜10亦成為24mm的厚度,需要較織造的布綜寬度大幅寬的寬度。另外,於投緯並打緯的位置,經紗24的兩端間隔形成為大致布綜寬度,於對經紗24投緯的打緯位置,較佳為綜安裝框部材30的兩端的經紗24彼此儘可能地相互平行地接近。因此,為了將60條經紗中的兩端的經紗24彼此以儘可能地平行地接近的角度輸送 至投緯位置,必須將綜安裝框部材30與投緯位置的間隔隔開,導致織機的大型化,故而欠佳。因此,織機用綜10較佳為儘可能地薄者,於先前的金屬製綜的情形時,無法獲得充分的強度,因此長度30cm以下的短寸規格者通常為0.25mm~0.30mm的厚度。
於通常的寬幅織物的織機的情形時,織機自身為大型,只要使用金屬製綜,則不會產生上述織機用綜10的厚度與經紗24的輸送角度的問題。然而,於織造如拉鏈用的拉鏈帶的窄幅織物的情形時,緯紗的投緯距離亦短,因此綜安裝框部材30的往返運動亦可高速化,就織造效率的方面而言,織機的轉速亦大幅高於寬幅的織物。若織機的轉速提高,則對往返運動的織機用綜10作用大的慣性力,要求增大轉速並且要求更高的強度。
因此,於樹脂製的織機用綜10的情形時,存在如下相反的課題:為了縮短至投緯位置的距離,較佳為儘可能地薄,而為了織機的高速化而需要一定強度,因此要求一定的厚度。
因此,於本發明中,作為抑制織機的大型化,且可保持能夠高速旋轉的強度的樹脂製的織機用綜10的厚度,設為0.35mm~0.60mm、較佳為0.40mm~0.55mm、更佳為0.45mm~0.50mm。而且,作為樹脂製的織機用綜10的長度,縮短化為160mm~140mm、較佳為155mm~145mm、更佳為150mm。此外,作為樹脂材料,作為包含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與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者且包含10質量%~30質量%的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較佳為15質量%~25質量%、更佳為18質量%~20質量%者,取得成本(cost)與材料強度的平衡(balance)。藉此,可以與金屬製綜相同的經紗24的輸送距離及織機轉速,使用樹脂製的織機 用綜10進行拉鏈帶的織造動作。
通常,於織造拉鏈帶等窄幅織物的情形時,就布帶織物組織的構成上與織造動作的效率性而言,宜為以可於1個綜安裝框部材30插通18條~22條、較佳為20條經紗24的方式配置織機用綜10。此外,插通有20條經紗24的綜安裝框部材30為平紋織物用的框,其他框為斜紋織物或緞紋織物用的框。另外,通常的拉鏈帶的寬度為12mm~17mm左右,如之前所記載,可知於打緯的位置,宜為兩端的經紗24彼此相互儘可能地平行,具體而言,於如圖8所示的配置關係中,於將拉鏈帶32的寬度設為x mm,將最前排的綜安裝框部材30的兩端的經紗24的間隔設為αx mm,將藉由筘34進行打緯的織口34a至最前排的綜安裝框部材30的距離設為Lmm的情形時,宜為1≦α≦0.0167L。其原因在於,若將α設為上述上限以上,則產生阻礙前筘(front reed)的動作、或對經紗24造成損傷(damage)等不良影響。因此,例如於L=70mm的情形時,若x=12mm,則上限寬度為14.0mm,若x=17mm,則上限寬度為19.9mm。於以能織造寬度最窄的x=12mm的方式設計綜安裝框部材30的情形時,若於該綜安裝框部材30排列作為平紋織物用的20條織機用綜10,則每1條0.7mm為僅單純排列的織機用綜10的厚度的上限。但,當然於織機用綜10之間需要游隙,因此於用於拉鏈的拉鏈帶時,織機用綜10的厚度設為0.6mm以上欠佳。
根據以上所說明的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織機用綜10、綜安裝框部材30以及織機,可以與金屬製綜相同的織造空間及織機轉速有效率地進行拉鏈帶等窄幅織物的織造。而且,藉由使用樹 脂製的織機用綜10,減輕綜安裝框部材30整體的質量,綜安裝框20亦可降低強度而輕量化,因此可抑制驅動動力,可大幅削減驅動能量或噪音。此外,樹脂製的織機用綜10不會如金屬製綜般出現金屬粉,不會產生因金屬粉所致的織物的污染。樹脂製的織機用綜10即便產生因經紗24的通過所致的摩耗,亦不會突然產生織造的織物的不良,可於產生不良前確實地更換織機用綜10。另外,藉由綜按壓部材26,抑制織機用綜10的震動,因此減輕織造時的噪音,亦提高織機用綜10的耐久性。
此外,本發明的織機用綜、綜安裝框部材以及使用其等的織機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方式,亦可不於織機用綜的中央部形成將包含中央部的規定間隔的部分沿相同方向扭轉的一對扭轉部,經紗插通孔亦可不為以角部形成為圓弧狀,且一對邊位於水平方向的方式形成的四邊形。另外,關於樹脂的種類,只要可維持一定的強度,則可使用上述以外的樹脂材料。此外,除藉由合成樹脂板進行沖裁而形成者以外,亦可藉由利用射出成形等的樹脂成型而形成。
10‧‧‧織機用綜
10b‧‧‧端部
10c‧‧‧中央部
10d‧‧‧扭轉部
12b‧‧‧安裝孔
14‧‧‧經紗插通孔
14a‧‧‧R部
22‧‧‧安裝桿
24‧‧‧經紗

Claims (4)

  1. 一種織機,包括:18條~22條織機用綜,每一織機用綜是於中央部具有供形成帶狀的窄幅織物的經紗(24)插通的經紗插通孔(14),且形成為縱長的薄板狀的織機用綜(10);以及綜安裝框部材(30)具有綜安裝框(20),排列上述18條~22條織機用綜,上述織機用綜於兩端部具有供上述綜安裝框(20)的安裝桿(22)插通的安裝孔(12a、12b),厚度為0.35mm~0.60mm且整體由合成樹脂形成,其中上述帶狀的窄織織物為拉鏈帶,將上述拉鏈帶的寬度設為x mm,將織口至最前排的上述綜安裝框部材(30)的距離設為L mm的情形時,上述綜安裝框部材(30)的兩端的經紗(24)的間隔為0.0167Lx以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織機,其中上述織機用綜(10)的長度為140mm~160mm。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織機,其中於上述綜安裝框部材(30)的與安裝桿(22)對向的框部(20a),設置有抑制織機用綜(10)的上下方向的游隙的綜按壓部材(26)。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織機,其中上述綜按壓部材(26)設置於上述綜安裝框部材(30)的上方的框部(20a)。
TW103107123A 2013-03-05 2014-03-04 織機 TWI5476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3/055914 WO2014136197A1 (ja) 2013-03-05 2013-03-05 織機用ヘルドとヘルド取付枠部材及び織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35168A TW201435168A (zh) 2014-09-16
TWI547610B true TWI547610B (zh) 2016-09-01

Family

ID=51490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7123A TWI547610B (zh) 2013-03-05 2014-03-04 織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117335B2 (zh)
CN (1) CN105008604B (zh)
TW (1) TWI547610B (zh)
WO (1) WO201413619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201900009114A1 (it) * 2019-06-17 2020-12-17 Itema Spa Quadro-liccio per telai di tessitura comprendente un dispositivo di frenatura del movimento per inerzia delle maglie nelle fasi di inversione di moto del quadro-liccio
CN110725061B (zh) * 2019-09-12 2021-04-30 湖北东岗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针织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59995A (en) * 1978-07-13 1981-04-07 Yoshida Kogyo K. K. Harness for looms
US20100139803A1 (en) * 2008-12-08 2010-06-10 Kabushiki Kaisha Toyota Jidoshokki Heald frame
JP2011162921A (ja) * 2010-02-12 2011-08-25 Kiji Reed:Kk 織機用ヘルド及び織機用ヘルド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81351A (ja) * 1983-10-08 1985-05-09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織込みスライドフアスナ−の製織装置
DE4336362C1 (de) * 1993-10-25 1994-10-13 Grob & Co Ag Fadenauge für Weblitze
JP4126438B2 (ja) * 2005-03-23 2008-07-30 伊▲勢▼ 昌弘 細板型綜絖
CN201136933Y (zh) * 2007-09-05 2008-10-22 柯育完 一种塑料片综丝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59995A (en) * 1978-07-13 1981-04-07 Yoshida Kogyo K. K. Harness for looms
US20100139803A1 (en) * 2008-12-08 2010-06-10 Kabushiki Kaisha Toyota Jidoshokki Heald frame
JP2011162921A (ja) * 2010-02-12 2011-08-25 Kiji Reed:Kk 織機用ヘルド及び織機用ヘルド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117335B2 (ja) 2017-04-19
CN105008604A (zh) 2015-10-28
JPWO2014136197A1 (ja) 2017-02-09
TW201435168A (zh) 2014-09-16
CN105008604B (zh) 2017-07-21
WO2014136197A1 (ja) 2014-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91944B2 (ja) 帯形状の縦糸のためのへドル
TWI547610B (zh) 織機
EP1932956A3 (en) Woven belt and seatbelt device
US4529014A (en) Loom reed with plastic profiled dents
EP2194175B1 (en) Heald frame
JP5539231B2 (ja) カウンタバンドテープ
KR20160029828A (ko) 레노 셀비지 형성 장치를 구비한 직조기
US7581566B2 (en) Heddle for band-shaped warp threads
JP4126438B2 (ja) 細板型綜絖
KR200248984Y1 (ko) 직기용 종광
TWI707997B (zh) 織梭
US2382795A (en) Loom harness
EP0715009A1 (en) Means to guide the motion of a pair of weft grippers along the shed of looms
US20200263331A1 (en) High-density warp-fiber woven fabric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483857A (en) Harness frame for looms
Alamdar-Yazdi Weave structure and the skewness of woven fabric
JP7421206B2 (ja) 織機
JP2001234452A (ja) 補強用織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CN210163595U (zh) 一种富余综丝保护装置
JP2011006801A (ja) 製織用筬
WO2020255922A1 (ja) 織機用筬
ITMI971066A1 (it) Dispositivo per controllare la geometria del passo in corrispondenza della cimossa del tessuto in un telaio di tessitura
US226886A (en) Meddle for looms
US636503A (en) Warp stop-motion looms.
JPH1136162A (ja) 織機用オ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