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42874B - A detector for detecting a halide, a method for detecting the same, and a detection sensor - Google Patents

A detector for detecting a halide, a method for detecting the same, and a detection senso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42874B
TWI542874B TW100122948A TW100122948A TWI542874B TW I542874 B TWI542874 B TW I542874B TW 100122948 A TW100122948 A TW 100122948A TW 100122948 A TW100122948 A TW 100122948A TW I542874 B TWI542874 B TW I54287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ng
change
halide
carbon
fluori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229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19783A (en
Inventor
Tooru Nakamura
Yukihiro Shimoi
Original Assignee
Nat Inst Of Advanced Ind Sci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 Inst Of Advanced Ind Scien filed Critical Nat Inst Of Advanced Ind Scien
Publication of TW2012197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197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28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287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62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 G01N21/63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optically excited
    • G01N21/64Fluorescence; Phosphorescence
    • G01N21/6428Measuring fluorescence of fluorescent products of reactions or of fluorochrome labelled reactive substances, e.g. measuring quenching effects, using measuring "optrodes"
    • G01N21/643Measuring fluorescence of fluorescent products of reactions or of fluorochrome labelled reactive substances, e.g. measuring quenching effects, using measuring "optrodes" non-biological material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non-biological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 chemical methods specified in the subgroup;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methods
    • G01N31/2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non-biological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 chemical methods specified in the subgroup;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methods using chemical indic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36/00Chemistry: analytical and immunological testing
    • Y10T436/19Halogen containing
    • Y10T436/196666Carbon containing compound [e.g., vinylchloride, etc.]

Description

鹵化物之檢測劑、與檢測其之方法及檢測感測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鹵化物之檢測劑、與鹵化物之檢測方法及檢測感測器,尤其是關於選自不飽和烴之氟化物、分子內至少具有氫-碳部分且在鍵結於該氫-碳部分之碳上的相鄰之碳上鍵結有陰離子性脫離基的之烴氟化物、僅具有氯及/或溴作為取代基之不飽和烴、及僅具有氯及/或溴作為取代基之碳為2個以上之飽和烴中的任一鹵化物之檢測劑、與鹵化物之檢測方法及檢測感測器。
自京都議定書之協議以來,含氟化合物作為全球暖化物質而要求削減,為了地球環境之保護、多數物種或人類之繼續存在,業界正探求一種含氟化合物之微量檢測或去除、分解、使用量之削減、回收技術。
尤其是用作乾式蝕刻氣體之四氟化碳、八氟環丁烷等飽和氟碳類,由於對全球暖化之不良影響而限制其使用,作為該等之代替物,開發有八氟環戊烯(C5F8)、六氟丁二烯(C4F6)、六氟環丁烯(C4F6)等分子內具有碳不飽和鍵之氫氟碳化合物。該等具有碳不飽和鍵之氫氟碳化合物(以下,稱為「不飽和烴之氟化物」)係作為用以高選擇比地進行微加工之高性能材料而為人所知,於各半導體製程中使用一部分。該等雖然改善全球暖化係數,但原來因其蒸氣壓之高度或毒性之問題頒佈有管理基準濃度為2 ppm之限制。而且,就現存之環境負荷之觀點而言,另外於製程現場亦成為環境中之氣體污染源,而需要一種高靈敏度地檢測之技術等。
作為不飽和烴之氟化物之檢測方法,迄今為止開發有使用高錳酸鹽之方法與使用熱分解之方法。
前者之方法係藉由C5F8或C4F6與高錳酸鹽之反應而利用高錳酸鹽消色之方法(專利文獻1)。然而,存在以下缺點。
(1)反應緩慢,只有於可測定之濃度為50 ppm以上之較濃之條件下才容易感知;(2)於50 ppm時至檢測出不飽和烴之氟化物為止之時間歷時較長,平均約為19分鐘以上;(3)由於使用無機物,故加工性有困難,用以檢測之形態受到限制;(4)由於使用作為較強之氧化劑之高錳酸鹽,故由於硼衍生物等之氫化物或錯合物等試劑而引起消色,成為誤報之原因。
後者之方法係使用C5F8或C4F6之熱分解之方法,其係使氣體中存在之C5F8或C4F6於熱分解爐中熱分解,靈敏地光學檢測此時產生之酸性氣體之方法(專利文獻2)。然而,存在以下缺點。
(1)由於進行熱分解,故消耗大量能量;(2)由於進行高溫下之熱分解,故由洗淨劑、絕緣體等中大量使用之氟系液體等之氣體亦產生相同之酸性氣體,成為誤報之原因;(3)由於進行高溫下之熱分解,故產生非常危險之酸性氣體HF;(4)由於最終檢測該非常危險之酸性氣體,故於其他類似之酸性氣體本身混入之情形時,此亦成為誤報之原因。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1-324492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1-324491號公報
如此,由於迄今為止之不飽和烴之氟化物之檢測方法存在各種問題,故認為需要一種與迄今為止之方法原理完全不同、使用新方法、高性能且更經濟之檢測方法。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先前技術中之實際狀況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不使用高溫熱分解或較強之氧化劑而可於室溫附近簡便地檢測,進而亦不受源自氟系液體等之妨礙氣體之干擾,迅速且高靈敏度地檢測C5F8或C4F6等不飽和烴之氟化物之檢測方法。
本發明者等人為解決上述課題而反覆進行潛心研究,結果獲得如下見解:藉由利用C5F8或C4F6等不飽和烴之氟化物之選擇性直接有機反應,可達成上述目的。即,對與C5F8或C4F6等不飽和烴之氟化物之選擇性直接有機反應反覆進行潛心研究,結果發現使用特定之氮化合物群之具有選擇性且高靈敏度之特殊顯色反應,確認能夠辨別並檢測出作為對象之不飽和烴之氟化物。進而,亦明確利用由該反應所引起之質量變化可檢測微量之量。又,根據本發明,明確亦可檢測分子內至少具有氫-碳部分且在鍵結於該氫-碳部分之碳上的相鄰之碳上鍵結有陰離子性脫離基的氣體狀之烴之氟化物。進而,亦明確能夠檢測僅具有氯及/或溴作為取代基之氯化物及/或溴化物。
本發明係基於該等見解而完成者,根據本發明,提供以下發明。
[1]一種檢測劑,其特徵在於:其係檢測選自(1)不飽和烴之氟化物、(2)分子內至少具有氫-碳部分且在鍵結於該氫-碳部分之碳上的相鄰之碳上鍵結有陰離子性脫離基之烴之氟化物、(3)僅具有氯及/或溴作為取代基之不飽和烴、及(4)僅具有氯及/或溴作為取代基之碳為2個以上的飽和烴中之任一鹵化物者;且將下述通式(I)所示之以脒骨架為中心的至少具有2個環之氮化合物作為有效成分:
[化1]
[式中,R1、R2、R3、及R4分別表示可由其他雜原子取代之亞甲基(CH2),或可具有取代基之氮原子(N)、氧原子(O)或硫原子(S)之雜原子;於R1與R2之間、及R3與R4之間存在或插入由烴基或具有該等之聚合物所形成之取代基,進而包括該等取代基進一步形成環狀部分,化合物為3環以上之情形]。
[2]如[1]之檢測劑,其中上述(1)之不飽和烴之氟化物、或上述(2)之分子內至少具有氫-碳部分且在鍵結於該氫-碳部分之碳上的相鄰之碳上鍵結有陰離子性脫離基的烴之氟化物為氣體狀。
[3]如[1]或[2]之檢測劑,其中上述通式(I)所示之以脒骨架為中心的至少具有2個環之氮化合物為1,5-二氮雜雙環[4,3,0]壬-5-烯(DBN,1,5-diazabicyclo[4,3,0]non-5-ene)及/或其取代衍生物。
[4]如[1]或[2]之檢測劑,其中上述通式(I)所示之以脒骨架為中心的至少具有2個環之氮化合物為1,8-二氮雜雙環[5,4,0]十一碳-7-烯(DBU,1,8-diazabicyclo[5,4,0]undec-7-ene)及/或其取代衍生物。
[5]如[1]或[2]之檢測劑,其中上述通式(I)所示之以脒骨架為中心的至少具有2個環之氮化合物為1,3,4,6,7,8-六氫-2H-嘧啶并[1,2-a]嘧啶(HPP,1,3,4,6,7,8-hexahydro-2H-primido[1,2-a]pyrimidine)(別名1,5,7-三氮雜二環[4,4,0]癸-5-烯(1,5,7-triazabicyclo[4,4,0]dec-5-en))及/或其取代衍生物。
[6]如[1]或[2]之檢測劑,其中上述通式(I)所示之以脒骨架為中心的至少具有2個環之氮化合物為四咪唑(tetramisole)(別名左旋咪唑(Levamisole))。
[7]一種鹵化物之檢測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係使用如[1]至[6]中任一項之檢測劑者;且利用該檢測劑與選自(1)不飽和烴之氟化物、(2)分子內至少具有氫-碳部分且在鍵結於該氫-碳部分之碳上的相鄰之碳上鍵結有陰離子性脫離基的烴之氟化物、(3)僅具有氯及/或溴作為取代基之不飽和烴、及(4)僅具有氯及/或溴作為取代基之碳為2個以上的飽和烴中之任一鹵化物之反應,而檢測上述鹵化物。
[8]如[7]之檢測方法,其中上述(1)之不飽和烴之氟化物、或上述(2)之分子內至少具有氫-碳部分且在鍵結於該氫-碳部分之碳上的相鄰之碳上鍵結有陰離子性脫離基的烴之氟化物為氣體狀。
[9]如[7]或[8]之檢測方法,其中上述反應係於上述檢測劑以外之有機物共存之條件下進行。
[10]如[7]至[9]中任一項之檢測方法,其檢測由上述反應所引起之光學變化。
[11]如[10]之檢測方法,其中作為上述光學變化,係檢測選自吸光度、反射率、紅外振動、發光、磷光、折射率、液晶狀態、及由X射線所引起之光電子動能的變化中之1個或2個以上。
[12]如[10]之檢測方法,其中藉由使用紫外可見光區域之吸光度變化或反射率變化作為上述光學變化,而檢測濃度為50 ppm以下鹵化物。
[13]如[10]之檢測方法,其中藉由使用紫外可見光區域之吸光度變化或反射率變化作為上述光學變化,而檢測濃度為5 ppm以下鹵化物。
[14]如[7]至[9]中任一項之檢測方法,其檢測由上述反應所引起之質量變化。
[15]如[14]之檢測方法,其中使上述檢測劑至少吸附於振動體表面上或QCM(Quarts Crystal Microbalance,石英晶體微天平)基板上,利用上述振動體表面之振動數變化或上述QCM基板之共振頻率變化捕捉由該膜表面與上述鹵化物的反應所引起之質量變化。
[16]如[7]至[15]中任一項之檢測方法,其中上述(1)之不飽和烴之氟化物為C5F8或C4F6或者該等之混合物。
[17]如[16]之檢測方法,其中上述C5F8為八氟環戊烯。
[18]如[16]之檢測方法,其中上述C4F6為六氟丁二烯或六氟環丁烯或者該等之混合物。
[19]如[7]至[15]中任一項之檢測方法,其中上述(2)之分子內至少具有氫-碳部分且在鍵結於該氫-碳部分之碳上的相鄰之碳上鍵結有陰離子性脫離基的烴之氟化物為C5F8H2
[20]如[19]之檢測方法,其中上述C5F8H2為八氟環戊烷。
[21]如[19]之檢測方法,其中上述C5F8H2為1H,2H-八氟環戊烷、1H,1H-八氟環戊烷或1H,3H-八氟環戊烷或者該等之混合物。
[22]一種鹵化物之檢測感測器,其特徵在於:其係用以檢測選自(1)不飽和烴之氟化物、(2)分子內至少具有氫-碳部分且在鍵結於該氫-碳部分之碳上的相鄰之碳上鍵結有陰離子性脫離基的之烴氟化物、(3)僅具有氯及/或溴作為取代基之不飽和烴、及(4)僅具有氯及/或溴作為取代基之碳為2個以上的飽和烴中之任一鹵化物的感測器;且檢測部使用如[1]至[6]中任一項之檢測劑。
[23]如[22]之檢測感測器,其中上述檢測劑含浸於多孔質材中。
[24]如[23]之檢測感測器,其中上述多孔質材為網狀之纖維素或聚合物或多孔質氧化鋁。
[25]如[22]之檢測感測器,其使用含有上述檢測劑之聚合物。
根據本發明,可不使用高溫(實用上為80度以下),而主要於室溫附近簡便且迅速地檢測C5F8或C4F6等氣體狀之不飽和烴之氟化物及/或分子內至少具有氫-碳部分且在鍵結於該氫-碳部分之碳上的相鄰之碳上鍵結有陰離子性脫離基的氣體狀之烴之氟化物,而且可不受源自氟系液體之妨礙氣體之干擾而檢測該等。又,本發明之方法可應用於效率良好地檢測用於部分蝕刻製程等之C5F8或C4F6等氣體狀之不飽和烴之氟化物、或以部分HFC(Hydrofluorocarbon,氫氟碳)等而為人所知之分子內至少具有氫-碳部分且在鍵結於該氫-碳部分之碳上的相鄰之碳上鍵結有陰離子性脫離基的氣體狀之烴之氟化物的感測器、警報裝置、測定機器等。進而,根據本發明,亦可簡便地檢測僅具有氯及/或溴作為取代基之氣體狀之不飽和烴、或僅具有氯及/或溴作為取代基之氣體狀之碳為2以上的飽和烴。進而,可應用於該等一系列化合物之選擇性去除分解技術。
本發明之特徵在於:藉由使C5F8或C4F6等不飽和烴之氟化物與下述一般化學式(I)所示之化合物接觸,而引起選擇性反應,利用其結果產生之光學變化及/或質量變化進行上述氟化物之檢測。
[化1]
上述通式(I)所示之化合物係以脒骨架R3C(=N-R2)NR1R4為中心,R1-R2及R3-R4基本上形成亞甲基鏈,且形成至少具有2個環之環狀化合物之氮化合物,以該脒骨架為中心之至少具有2個環之形狀於與作為檢測對象之不飽和烴之氟化物之反應中,於反應性或光學變化之方面最佳。
即,於上述通式(I)中,R1、R2、R3、及R4分別表示與脒骨架中之氮或碳形成化學鍵之起點,基本上為亞甲基(CH2),亦可由其他雜原子取代。又,於上述通式(I)中,R1~R4亦可分別為可具有取代基之氮原子(N)、氧原子(O)或硫原子(S)等雜原子。
亦存在於R1與R2之間、及R3與R4之間存在或插入由通常之烴基或具有該等之聚合物或低聚物所形成的取代基之情形,又,亦包括該等取代基進一步形成環狀部分,化合物為3環以上之情形。
此處,所謂通常之烴基,其概念係指有機化學中之通常之官能基,亦包含選自雜原子、典型元素、過渡金屬、鹼金屬、鹼土金屬、及該等之離子中之成分,亦包含雜環之情形。因此,作為上述烴基之一例,可列舉:烷基、烯基、炔基、苯基、萘基、蒽基、羥基、烷氧基、醛基、酮基、醚基、冠醚、聚乙二醇、羧酸酯、羧酸鹽、縮醛、環氧基、胺基、醯胺基、亞胺基、硝基、氰基、異氰基、硫代異氰基、偶氮、氧偶氮、卟啉、硫醇、硫化物、二硫化物、亞磺酸酯、磺酸酯、該等酸之鹽、吡啶、吡咯、吡咯啶、哌啶、嗎啉、哌嗪、喹啉、噻吩、呋喃、過渡金屬錯合物等以鍵結或中途插入之形式鍵結有取代基,另外經由該等而鍵結有機聚合物之化合物群等。
以下例示幾個通式(I)所示之至少具有2個環的氮化合物之例,但並不限定於該等。再者,該等化合物係作為有機合成等中所使用之鹼性試劑而已經公知之化合物、或由該等衍生之化合物。
(1)1,5-二氮雜雙環[4,3,0]壬-5-烯(DBN)
該化合物係R1-R2及R3-R4分別形成3個亞甲基鏈,構成具有2個環之氮化合物。
(2)1,8-二氮雜雙環[5,4,0]十一碳-7-烯(DBU)
該化合物係R1-R2形成3個亞甲基鏈,R3-R4形成5個亞甲基鏈,構成具有2個環之氮化合物。
(3)4,4-二甲基-1,5-二氮雜雙環[4,3,0]壬-5-烯(4,4-dimethyl-DBN)
該化合物係以上述DBN為基本骨架之取代衍生物,係於4位上存在2個甲基作為取代基的具有2個環之氮化合物。
(4)4,7-二甲基-1,5-二氮雜雙環[4,3,0]壬-5-烯(4,7-dimethyl-DBN)
該化合物係以上述DBN為基本骨架之取代衍生物,係於4位與7位上各存在1個甲基作為取代基的具有2個環之氮化合物。
(5) 4-苯基-1,5-二氮雜雙環[4,3,0]壬-5-烯(4,7-dimethyl-DBN)
該化合物係以上述DBN為基本骨架之取代衍生物,係於4位上存在1個苯基作為取代基的具有2個環之氮化合物。
(6) 3,4,6,7,8,9-六氫-2H-嘧啶并[1,2-a]嘧啶(3,4,6,7,8,9-hexahydro-2H-pyrido[1,2-a]pyrimidine)
該化合物係R1-R2形成3個亞甲基鏈,R3-R4形成4個亞甲基鏈,構成具有2個環之氮化合物。
(7) 1,3,4,6,7,8-六氫-2H-嘧啶并[1,2-a]嘧啶(HPP,1,3,4,6,7,8-hexahydro-2H-pyrido[1,2-a]pyrimidine)
該化合物係R3為氮胺N-H之形式,至R4為止存在3個亞甲基鏈,R1-R2形成3個亞甲基鏈,構成具有2個環之氮化合物。
(8) 1,3,4,6,7,8-六氫-1-甲基-2H-嘧啶并[1,2-a]嘧啶(MeHPP,1,3,4,6,7,8-hexahydro-1-methyl-2H-pyrido[1,2-a]pyrimidine)
該化合物係R3為氮胺N-Me(甲基)之形式,至R4為止存在3個亞甲基鏈,R1-R2形成3個亞甲基鏈,構成具有2個環之氮化合物。
(9) 四咪唑(別名左旋咪唑)
該化合物係R3為硫,至R4為止存在2個亞甲基鏈,R1-R2形成2個亞甲基鏈,構成於R2上取代有1個苯基且具有2個環的氮化合物。
又,於作為以脒骨架為中心之至少具有2個環之氮化合物的DBN、DBU、3,4,6,7,8,9-六氫-2H-嘧啶并[1,2-a]嘧啶、HPP、四咪唑之取代衍生物中,於(1)~(9)之化合物群中相互不重複之範圍內亦包含在(3)、(4)、(5)、(8)等之環狀部分具有取代基之形態、及於通式(I)之R1-R2上、R3-R4上插入有亞甲基鏈或其他雜原子之形態。
如上所述,通式(I)所示之以脒骨架為中心之至少具有2個環之氮化合物亦可為於R1-R2或R3-R4上鍵結或插入有由低聚物或聚合物所形成之取代基且以脒骨架為中心之至少具有2個環的氮化合物,作為其一例,有聚苯乙烯衍生物與R1共價鍵合之高分子JANDAJEL(註冊商標)-1,3,4,6,7,8-六氫-2H-嘧啶并[1,2-a]嘧啶。
又,於通式(I)所示之以脒骨架為中心之至少具有2個環的氮化合物中,亦包括以脒骨架為中心之至少具有2個環之氮化合物經由上述取代基或插入之低聚物或聚合物而鍵結有2個以上之二聚物、三聚物、四聚物等之形態。
又,如上所述,於通式(I)所示之以脒骨架為中心之具有2個環之氮化合物中,亦包含藉由在R1-R2或R3-R4上進一步具有環狀取代基而構成3環性以上之氮化合物者,作為其一例,有7-亞胺基-3,4,6,7-四氫-2H-嘧啶并[2,1-a]異喹啉(7-imino-3,4,6,7-tetrahydro-2H-pyrimido[2,1-a]isoquinoline)。該化合物構成3環性氮化合物,其中R1-R2形成3個亞甲基鏈,且於R3-R4上於存在4個碳之狀態下中途插入有亞胺取代基,且於R4上插入有苯環。
作為本發明中之檢測對象之化合物係含有週期表17族的鹵素中之氟、氯、溴作為取代基之一系列鹵化烴,係選自(1)不飽和烴之氟化物、(2)分子內至少具有氫-碳部分且在鍵結於該氫-碳部分之碳上的相鄰之碳上鍵結有陰離子性脫離基的烴之氟化物、(3)僅具有氯及/或溴作為取代基之不飽和烴、及(4)僅具有氯及/或溴作為取代基之碳為2個以上之飽和烴中的任一鹵化物。
作為本發明中之檢測對象的上述(1)之不飽和烴之氟化物係至少包括碳與氟,分子內至少具有碳-碳雙鍵及/或碳-碳三鍵化合物,主要為已氣化之氣體狀化合物,即氣體狀之不飽和烴之氟化物。再者,液體狀之不飽和烴之氟化物亦包含於檢測對象內。由碳-碳雙鍵及/或碳-碳三鍵之結構可知,由於該等化學物種至少由2個碳原子構成,故作為本發明中之檢測對象的不飽和烴之氟化物必然為含有2個以上碳的化合物。該等之中,亦包含經氯、溴、碘、氧、硫、氮等其他原子,或羧基、烷氧基、甲醯基等上述通常之烴基、官能基取代之所有化合物,作為評估之一系列氣體狀化合物的氫氟碳屬於京都議定書中之一部分。
例如作為一例,有C2F4、C3F6、C4F6、c-C4F8、c-C5F8、CF3OCF=CF2、C2F5OCF=CF2(c-為cyclic:表示環狀,c-C5F8係與上述C5F8相同,C4F6有上述2種,分別稱為八氟環戊烯(C5F8)、六氟丁二烯(C4F6)、六氟環丁烯(C4F6))等。又,該等之一部分有時於工業領域中用作冷媒、發泡劑、洗淨劑、蝕刻氣體。該等一系列化合物之一部分被稱為在環境問題上亦被提出之具有不飽和鍵的PFC(Perfluoro Carbon,全氟碳)。於該等一系列化合物之中,亦有具有鍵結有氧之醚基之直鏈狀氟化合物,而擔心環境負荷或對人體之影響。本發明係應用於該等檢測對象之檢測,例如洩漏之檢查、警報、濃度測定等。
又,於作為本發明中之檢測對象之鹵化物中,亦包含進行與上述不飽和烴之氟化物相同之反應的上述(2)之氟化物。該氟化物包含分子內至少具有氫-碳部分且在鍵結於該氫-碳部分之碳上的相鄰之碳上鍵結有陰離子性脫離基(例如氟、氯等鹵素,烷氧基、醚、硫化物等含硫之基,羧酸、磺酸等取代基)的化合物,亦包含陰離子性脫離基以外之部分經氯、溴、碘、氧、硫、氮等其他原子,或羧基、烷氧基、甲醯基等上述通常之官能基取代之化合物。該等之中,作為評估之一系列氣體狀化合物的氫氟碳屬於京都議定書中之一部分。再者,亦包含液體狀之化合物作為檢測對象。因存在鍵結於氫-碳部分之碳上的相鄰之碳,故由該結構可知,由於該等化學物種至少由2個碳原子構成,因此作為本發明中之檢測對象的分子內至少具有氫-碳部分且在鍵結於該氫-碳部分之碳上的相鄰之碳上鍵結有陰離子性脫離基的化合物必然為包含2個以上之碳之化合物。
作為該化合物之一例,有CF3CHF2、CHF2CHF2、CF3CHFCF3、CF3CF2CHF2、CHF2CF2CHF2、CF3OCHFCF3、c-C5F8H2等。
作為本發明中之檢測對象的上述(2)之分子內至少具有氫-碳部分且在鍵結於該氫-碳部分之碳上的相鄰之碳上鍵結有陰離子性脫離基之化合物、或作為一例而舉出的上述化合物之一部分有時用作家庭、公用、汽車等之所有空調機器或冰箱、冷庫之冷媒、用以形成建築現場之隔熱材料之發泡劑、電子機器洗淨劑。又,該等之一部分有時於半導體製程中用作蝕刻氣體或洗淨劑、冷卻劑。該等一系列化合物之中有在環境問題上亦被提出之稱為HFC(Hydrofluorocarbon,氫氟碳)或HCFC(Hydrochlorofluorocarbon,氫氯氟碳)者。
該等氟化物亦可藉由與上述通式(I)所示之以脒骨架為中心的至少具有2個環之氮化合物接觸,而引起顯色反應,使用該光學變化進行檢測。又,作為本發明中之檢測對象的氟化物主要為氣體狀之氟化物,但亦包含液體狀之氟化物,能夠以同樣之方式進行檢測。本發明係應用於該等檢測對象之檢測,例如洩漏之檢查、警報、濃度測定等。
作為本發明中之檢測對象的化合物除上述(1)、(2)之氟化物以外,亦包含上述(3)之僅具有氯及/或溴作為取代基之不飽和烴、或上述(4)之僅具有氯及/或溴作為取代基的碳為2以上之飽和烴。
即,所謂上述(3)之僅具有氯及/或溴作為取代基之不飽和烴,係指於具有碳-碳雙鍵及/或碳-碳三鍵之不飽和烴之內分子內僅具有氯作為取代基之化合物、分子內僅具有溴作為取代基之化合物、及分子內僅具有氯與溴作為取代基之化合物。
該等化合物例如用於工業上所使用之有機溶劑、有機合成中所使用之原料、洗淨劑等。
又,所謂上述(4)之僅具有氯及/或溴作為取代基之碳為2以上之飽和烴,係指於碳為2以上之飽和烴之內至少具有氫且分子內僅具有氯作為取代基之化合物、至少具有氫且分子內僅具有溴作為取代基之化合物、及至少具有氫且分子內僅具有氯與溴作為取代基之化合物。
例如亦包含一部分依據有機溶劑中毒預防規則之有機溶劑、氯碳(於蒙特利爾議定書中禁止製造、消費)。
該等化合物之一部分有時用作有機溶劑,或用以有機合成、溶解之溶劑,或汽車等之空調機器、或冰箱、冷庫之冷媒。該等化合物之一部分亦有類似於海龍類似物之化合物,由於擔心環境破壞或對人體之影響,而於去除、分解、回收或使用時,在洩漏或向大氣中擴散時,其檢測較為重要。本發明可同樣地檢測該等之氯化物及/或溴化物之氣體狀或液體狀之檢測對象,並應用於該等檢測對象之檢測,例如洩漏之檢查、警報、濃度測定等。
通式(I)所示之以脒骨架為中心之至少具有2個環之氮化合物可與此外之有機物共存,以混合物之方式使用。
作為混合之有機物,可列舉:通常之有機溶劑(例如乙醇、乙二醇或丙三醇等醇類,二甲基甲醯胺(DMF)、N-甲基-吡咯烷酮(NMP)或六甲基磷醯胺(HMPA)等醯胺類,四氫呋喃(THF)或二烷等醚類),二異丙基胺(LDA用)、三異丁基胺、二環己基甲基胺或五甲基哌啶酮等有機液體,尿素類等有機固體,纖維素、聚乙烯、聚丁二烯、聚丙烯酸伸乙酯或聚醯亞胺聚苯甲酸等有機聚合物,包含吡啶鎓離子或咪唑離子、氮化合物、磷化合物等之所有離子液體等、尤其是離子液體蒸氣壓極低,可抑制混合物中之檢測劑之濃度變化、或整體之質量變化,可穩定且正確地進行氣體狀之不飽和烴之氟化物、或分子內至少具有氫-碳部分且在鍵結於該氫-碳部分之碳上的相鄰之碳上鍵結有陰離子性脫離基的氣體狀之烴之氟化物、或者該等之氯化物衍生物、溴化物衍生物之檢測。
通式(I)所示之以脒骨架為中心之至少具有2個環之氮化合物之上述檢測劑之含量為0.1~99.9質量%之範圍。較佳為5~80質量%之範圍。就反應性之控制之觀點而言,最佳為10~60質量%之範圍。
用以檢測之反應係只要以脒骨架為中心之至少具有2個環的氮化合物與設為檢測對象之上述氣體狀氟化物接觸即可,該化合物之使用形態可為溶解於有機溶劑而以液體之方式使用。將該液體塗佈於基材上、使該液體含浸於多孔質材中、或將含有該化合物之聚合物塗佈於基板上等任何態樣。所謂含有該化合物,係指以使該化合物浸入至某種基材、構件或表面而含浸之態樣物理性地含浸而存在之態樣。及該化合物於包含低聚物或聚合物等之基材、構件或表面形成包含離子鍵、氫鍵或配位鍵之化學鍵而存在的態樣等該化合物存在之所有態樣。
作為使用該等各種形態之檢測之形態,例如有:
(1)將作為檢測對象之氣體於包含以脒骨架為中心之至少具有2個環之氮化合物的液體中發泡之態樣;
(2)將作為檢測對象之氣體吹附至包含以脒骨架為中心之至少具有2個環之氮化合物的聚合物膜上之態樣;
(3)使作為檢測對象之氣體通過包含以脒骨架為中心之至少具有2個環之氮化合物的纖維素之態樣;
(4)將作為檢測對象之氣體吹附至包含以脒骨架為中心之至少具有2個環之氮化合物的帶上或片材上之態樣;
(5)使作為檢測對象之氣體通過或吹附至包含以脒骨架為中心之至少具有2個環之氮化合物的網狀帶或片材上之態樣;
(6)使作為檢測對象之氣體通過內包有包含以脒骨架為中心之至少具有2個環之氮化合物的珠粒或粒子之筒的內部之態樣;
(7)使作為檢測對象之氣體通過或吹附至固定有包含以脒骨架為中心之至少具有2個環之氮化合物的珠粒或粒子之帶上之態樣等,且包含所有態樣,
(8)包含上述(1)~(7)之作為檢測對象之氣體變為液體狀之所有態樣。
上述(1)~(7)中記載之聚合物膜、纖維素、帶或片材含有以脒骨架為中心之至少2個環,該形態包括低聚物或聚合物之形態、具有物理或化學鍵之形態等上述所有形態。以上所說明之包含以脒骨架為中心之至少具有2個環之氮化合物者成為本發明之檢測劑。
於吹附作為檢測對象之氣體之態樣、使其通過之態樣或發泡之態樣時,設定流動作為檢測對象之氣體的速度即流量,但該流量之設定並無特別限制。就促進反應之觀點而言,流量較佳為800 mL/min以上。就裝置之觀點而言,較佳為200~2000 mL/min。就節能之觀點而言,較佳為20~500 mL/min。
於本發明中,檢測或測定藉由利用以脒骨架為中心之至少具有2個環之氮化合物的於室溫附近順利地進行之特殊反應而產生之光學變化或質量變化。就實用化之觀點而言,反應溫度較佳為80度以下。所謂檢測對象,主要是於25℃前後之室溫附近下順利地進行反應,可使用室溫,但根據情形亦於80℃以下範圍內進行加熱。為了訊號穩定化,較佳為於30~45℃之中所選之固定溫度,若為反應性較低之氯化物,則較佳為50℃附近,若為反應性較低之溴化物,則較佳為70℃附近。
於本發明中,光學變化可使用伴隨分子之反應之所有光學變化。
例如吸光度之變化係起因於紫外可見光區域中之波長的光之穿透率之變化,所謂本發明中之紫外可見光區域,係指自包含真空紫外線之紫外光區域至包含紫、藍、綠、黃、橙、紅色之可見光區域的光之區域,就波長之方面而言,較佳為200~800 nm之範圍。就光源之觀點而言,尤其是300~700 nm之範圍最佳。於該等之顏色之變化中,直接目視顏色之變化,或使用機械觀察顏色之變化,亦可藉由比色而進行檢測或檢查。
又,反射率之變化起因於由紫外可見光區域中之波長的光之穿透率之變化或散射之變化所引起的來自表面之光源的光之反射之程度,即反射率變化,與吸光度之變化有較大之關聯。與吸光度之變化同樣,所謂紫外可見光區域,係指自包含真空紫外線之紫外光區域至包含紫、藍、綠、黃、橙、紅色之可見光區域的光之區域,就波長方面而言較佳為200~800 nm之範圍。就光源之觀點而言尤其是300~700 nm之範圍最佳。為了捕捉反射率之變化,例如可使用如下方法:以無伴隨反應之反射率的變化之波長下之反射率之值為基準,相對於該基準,對照產生反射率之變化的波長下之反射率之值之變化。又,作為捕捉反射率變化之方法,並不限定於上述方法,可應用將用於檢測之波長僅設為單純之1個波長,設定複數個用於檢測之產生反射率之變化的波長,或使用某波長區域之積分值等於反射光譜之觀察中對捕捉反射率變化有用之所有方法。
紅外振動之變化係起因於紅外線區域中之分子內的各鍵之伸縮或振動之變化,所謂本發明中之紅外振動,係指近紅外至紅外、進而遠紅外之區域中之振動。以凱(kayser)計,較佳為10~4000 cm-1之範圍。就測定之觀點而言,尤其是1000~1500 cm-1之範圍最佳。
螢光發光或磷光發光之變化係能量自伴隨分子之反應而發生變化的分子之激發狀態向基底狀態移動時所放出之光之變化,於本發明中,激發狀態係由激發光生成。因此,所使用之光之區域與吸光度或反射率之變化中所使用之區域相同。螢光發光或磷光發光之變化存在其強度增大之情形與減少之情形。折射率之變化係起因於伴隨分子之反應而發生變化的部分介電常數之變化。測定較多為於空氣中進行,所使用之光較佳為紫外可見光區域之光,折射率之值較佳為0.1~3.2之範圍。液晶狀態之變化起因於伴隨分子之反應而變化的分子之定向狀態之變化,尤其是使用各向同性之液體狀態與向列型液晶或層列型液晶之間之變化。使用偏光之紫外可見光區域之光。
由X射線所引起之光電子動能之變化起因於伴隨分子之反應而變化的分子內之原子狀態之變化,測定所觀測之光電子動能之變化。作為光源,較佳為使用MgKa或AlKa之X射線。就反應之觀點而言,測定之光電子動能之變化較佳為測定200~800 eV之範圍。藉由使用以上之1個或2個以上之組合之光學變化,可高靈敏度地檢測作為檢測對象之氣體狀鹵化物。
又,於本發明中,作為檢測由反應所引起之質量變化之方法,例如使以脒骨架為中心之至少具有2個環之氮化合物吸附於振動體表面上或QCM(Quarts Crystal Microbalance,石英晶體微天平)基板上,利用上述QCM基板之共振頻率變化捕捉由該膜表面與上述氣體狀氟化物之反應所引起的上述振動體表面之振動數變化或質量變化,藉此,可高靈敏度地檢測作為檢測對象之氣體狀鹵化物。上述振動體係單位時間內以適當之振動數、例如數十至數GHz進行振動之材料,其形態包括例如包含金屬或矽材料之懸臂或棒狀或nm級之微小板狀。上述QCM基板之共振頻率可參照現存之已完成之技術、方法,以通常之頻率、例如數十至數GHz進行設定。
藉由使用本發明,可於短時間內檢測作為檢測對象之氣體狀鹵化物。例如可於1分鐘以內檢測出2 ppm之濃度之氣體狀鹵化物。進而,可藉由作為檢測對象之氣體之流量或吹附方法,於1分鐘以內進行0.1 ppm以下之濃度檢測。
藉由使用本發明,可高靈敏度地檢測作為檢測對象之氣體狀鹵化物。例如可檢測出50 ppm之檢測對象之氣體。就實用化之觀點而言,期望檢測出5 ppm之濃度,能夠實現該檢測。就管理基準濃度之觀點而言,期望檢測出2 ppm之濃度,能夠實現該檢測。為了提高商業化及可靠性,期望於1分鐘以內檢測出0.1 ppm以下之濃度,能夠實現該檢測。
本發明係藉由利用以脒骨架為中心之至少具有2個環之氮化合物的於室溫附近於實用上為80℃以下之溫度下順利地進行之特殊反應,而測定光學變化或質量變化,但因利用有機分子特有之反應群,而發揮具有特徵性之選擇性。即,即便於洗淨劑、絕緣體、冷卻劑等中使用之氟系液體,例如Fluorinert(註冊商標)(氟系惰性液體成分,全氟碳)、Galden(註冊商標)(氟系惰性液體成分,全氟碳)、Novec(註冊商標)(成分:HFE(Hydrofluoroether,氫氟醚))等作為妨礙氣體之氣體狀或液體狀之飽和烴之氟化物,基本上為全氟碳化合物過剩地存在,該等亦不顯示反應性,即不成為誤報之原因,可選擇性地且高靈敏度地檢測作為檢測對象之氣體狀氟化物。
本發明係藉由利用以脒骨架為中心之至少具有2個環之氮化合物的於室溫附近順利地進行之特殊反應,而測定光學變化或質量變化,其訊號之處理可藉由組合裝置、電腦、軟體而測定,不限定於該等機型或種類、形態,可藉由研究並使用現存或已製作者而充分地測定。光學變化可利用各光譜之特定波長的波峰強度之變化或某波長區域之積分值的變化或光譜形狀之變化而捕捉。此時,藉由設定成為基準之各光譜之特定波長的波峰強度或某波長區域之積分值或光譜形狀,可捕捉更加正確之變化。藉由該等之組合,可選擇性地且高靈敏度地檢測作為檢測對象之氣體狀氟化物。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不受該等實施例任何限定。本發明之技術思想之範圍內之變更及其他態樣或實施例全部包含於本發明中。
(實施例1)
將DBU約30 mg混合至石蠟油(Nujol)(液體石蠟)約1 mL中。若此時添加已冷卻之濃度為10 mM之C5F8的四氫呋喃(THF)溶液0.1 mL,則可於作為紫外可見吸收波帶之450 nm前後±100 nm中確認顏色之變化。紫外可見光之測定係使用OceanOptics SpectraSuite。紫外可見光用之光源係使用Hg-Xe燈。以下之實施例亦同樣。
可由顏色發生變化之物質之紅外吸收光譜觀測C-F振動特有之1100~1300 cm-1之訊號。該變化於X射線光電子分光法之觀測中亦可檢測。檢測出F1s特有之與由C5F8與DBU之反應所引起之光電子動能對應的約690 eV之波峰。紅外吸收及X射線光電子分光之測定係分別使用BioRad及ESCA-KM。以下之實施例亦同樣。
以上,藉由光學變化之各方法,可檢測作為氣體狀之不飽和烴之氟化物的一種之C5F8
(實施例2)
使DBU約40 mg溶解於石蠟油約1 mL中並吸附至KBr上。若此時利用注射器取乾燥氮氣基礎之氣體狀之濃度為50 ppm之C5F8,並吹附至該KBr表面上,則可於作為紫外可見吸收波帶之440 nm前後±100 nm中確認顏色之變化。
可由顏色發生變化之物質之紅外吸收光譜觀測C-F振動特有之1100~1300 cm-1之訊號。該變化於X射線光電子分光法之觀測中亦可檢測。檢測出F1s特有之與由C5F8與DBU之反應所引起之光電子動能對應的約690 eV之波峰。
以上,藉由光學變化之各方法,可檢測作為氣體狀之不飽和烴之氟化物的一種之C5F8
(實施例3)
將DBU約30 mg混合至石蠟油(液體石蠟)約1 mL中。若此時添加已冷卻之濃度為90 mM之六氟丁二烯即C4F6(以下,實施例相同)之THF溶液0.1 mL,則可於作為紫外可見吸收波帶之450 nm前後±100 nm中確認到顏色之變化。
可由顏色發生變化之物質之紅外吸收光譜觀測C-F振動特有之1100~1300 cm-1之訊號。該變化於X射線光電子分光法之觀測中亦可檢測。檢測出F1s特有之與由C4F6與DBN之反應所引起之光電子動能對應的約690 eV之波峰。
以上,藉由光學變化之各方法,可檢測作為氣體狀之不飽和烴之氟化物的一種之C4F6
(實施例4)
使DBU約40 mg溶解於石蠟油約1 mL中並吸附至KBr上。若此時將乾燥氮氣基礎之氣體狀之濃度為10 ppm之C5F8 10 mL與濃度為10 ppm之C4F6 10 mL以1:1混合,並利用注射器獲取,吹附至該KBr表面上,則可於作為紫外可見吸收波帶之420 nm前後±100 nm中確認黃色之變化。
可由該黃色之物質之紅外吸收光譜觀測C-F振動特有之1100~1300 cm-1之訊號。該變化於X射線光電子分光法之觀測中亦可檢測。檢測出F1s特有之與由C5F8及C4F6與DBN之反應所引起之光電子動能對應的約690 eV之波峰。
以上,藉由光學變化之各方法,可檢測作為氣體狀之不飽和烴之氟化物之一種的C5F8與C4F6之混合氣體。
(實施例5)
將DBU約50 mg混合至作為有機溶劑之一種之N-甲基-2-吡咯烷酮(NMP)1 mL中。若此時添加濃度為20 mM之C5F8之THF溶液0.5 mL,則可於作為紫外可見吸收波帶之420 nm前後±100 nm中確認顏色之變化。
以上,藉由使用光學變化之方法之一,可檢測作為氣體狀之不飽和烴之氟化物的一種之C5F8
(實施例6)
使DBN約10 mg溶解於乙腈約1 mL中。若此時將乾燥氮氣基礎之氣體狀之濃度為5 ppm之C5F8 10 mL與濃度為5 ppm之C4F6 10 mL以1:1混合,並利用注射器獲取,於該DBN溶液中進行發泡,則可於400 nm前後±100 nm中確認紫外可見吸收變化。
以上,藉由使用光學變化之方法之一,可檢測作為氣體狀之不飽和烴之氟化物之一種的C5F8與C4F6之混合氣體。
(實施例7)
使DBN約10 mg滲入至網眼徑約3 μm之纖維素中。若此時將乾燥氮氣基礎之氣體狀之濃度為2 ppm的C5F8之氣體以流量800 mL/min吹附至該纖維素,則可於400 nm前後±100 nm中確認紫外可見區域之反射率變化。
以上,藉由使用光學變化之方法之一,並使用至少包含DBN且共存此外之作為有機物的纖維素之態樣,而能夠以2 ppm之水準檢測作為氣體狀之不飽和烴之氟化物的一種之C5F8
(實施例8)
使DBN約10 mg滲入至網眼徑約3 μm之纖維素中。若此時將存在約30000 ppm(3%)之過剩之Galden HT70的室內空氣基礎之氣體狀之濃度為2 ppm的C5F8之氣體以流量800 mL/min吹附至該纖維素1分鐘後進行檢測,則同樣可於400 nm前後±100 nm中確認紫外可見區域之反射率變化。
以上,藉由使用光學變化之方法之一,並使用至少包含DBN且共存此外之作為有機物的纖維素之態樣,而即便於作為妨礙氣體之全氟醚之存在下,仍能夠以2 ppm之水準檢測作為氣體狀之不飽和烴之氟化物的一種之C5F8
(實施例9)
使DBN約10 mg滲入至網眼徑約3 μm之纖維素中。若此時將存在約40000 ppm(4%)之過剩之Fluorinert FC-84的室內空氣基礎之氣體狀之濃度為2 ppm的C5F8之氣體以流量800 mL/min吹附至該纖維素,則同樣可於400 nm前後±100 nm中確認紫外可見區域之反射率變化。
以上,藉由使用光學變化之方法之一,並使用至少包含DBN且共存此外之作為有機物的纖維素之態樣,而即便於作為妨礙氣體之全氟碳之存在下,仍能夠以2 ppm之水準檢測作為氣體狀之不飽和烴之氟化物的一種之C5F8
(實施例10)
使DBN約10 mg滲入至網眼徑約3 μm之纖維素中。若此時將存在約35000 ppm(3.5%)之過剩之Novec 7100的室內空氣基礎之氣體狀之濃度為2 ppm的C5F8之氣體以流量800 mL/min吹附至該纖維素,則同樣可於400 nm前後±100 nm中確認紫外可見區域之反射率變化。
以上,藉由使用光學變化之方法之一,並使用至少包含DBN且共存此外之作為有機物的纖維素之態樣,而即便於作為妨礙氣體之氫氟醚之存在下,仍能夠以2 ppm之水準檢測作為氣體狀之不飽和烴之氟化物的一種之C5F8
(實施例11)
獲一部分混合有DBN約500 mg與溶解於甲苯10 mL中之聚丁二烯溶液800 mg之液,將其塗佈於玻璃表面並使THF於氮氣環境下乾燥。混合之比率可取一切值,並不限定於本實施例。若此時將乾燥氮氣基礎之氣體狀之濃度為5 ppm的C5F8之氣體吹附至該表面上,則可於400 nm前後±100 nm中確認紫外可見區域之反射率變化。
以上,藉由使用光學變化之方法之一,並使用至少包含DBN且共存此外之作為有機物的纖維素之態樣,可檢測作為氣體狀之不飽和烴之氟化物的一種之C5F8
(實施例12)
將DBN約60 mg混合至三異丁基胺約120 mg中並使之滲入至網眼徑約3 μm之纖維素中,設置於可控制流量之氣管之中途。混合之比率可取一切值,並不限定於本實施例。若此時將室內空氣基礎之氣體狀之濃度為0.1 ppm的C5F8之氣體以約800 mL/min之流量吹附至該纖維素,則可於400 nm前後±100 nm中確認紫外可見區域之反射率變化。
於本實施例中,作為一例,將成為基準之波長設為600 nm,將相對於此之400 nm之反射率之變化的絕對值相對於時間進行繪圖。即,於該情形時,於反射率光譜中,測定自400 nm之反射率之值減去600 nm之反射率之值的差量之絕對值,而檢測作為氣體狀之不飽和烴之氟化物的一種之C5F8。再者,於捕捉光譜變化時,並不限定於本實施例之條件,可進行流量或測定之波長、某波長域之積分值等之所有組合。
圖1係表示該結果之圖表。如圖1所示,於1分鐘以內捕捉到明顯之反射率變化,又,可觀測到反射率與時間大致成比例地變化。
以上,藉由使用光學變化之方法之一,並使用至少包含DBN且共存此外之作為有機物的纖維素之態樣,而能夠高靈敏度地(0.1 ppm)檢測作為氣體狀之不飽和烴之氟化物的一種之C5F8
(實施例13)
使DBN約40 mg與作為有機溶劑之一種的NMP 0.5 mL之混合物滲入至多孔質氧化鋁板中,設置於可控制流量之氣管之中途。若此時將乾燥氮氣基礎之氣體狀之濃度為2 ppm的C5F8氣體以約800 mL/min之流量吹附至該氧化鋁板上,則可於400 nm前後±100 nm中確認紫外可見區域之反射率變化。
以上,藉由使用光學變化之方法之一,並使用至少包含DBN且共存此外之作為有機物的纖維素之態樣,可檢測作為氣體狀之不飽和烴之氟化物的一種之C5F8
(實施例14)
將DBN約60 mg混合至二環己基甲基胺約100 mg中並使之滲入至網眼徑約3 μm之纖維素中,設置於可控制流量之氣管之中途。混合之比率可取一切值,並不限定於本實施例。若此時將乾燥氮氣基礎之氣體狀之濃度為2 ppm的C5F8氣體以約600 mL/min之流量吹附至該纖維素,則可於400 nm前後±100 nm中確認紫外可見區域之反射率變化。
於本實施例中,作為一例,將成為基準之波長設為600 nm,將相對於此之370 nm之反射率的變化之絕對值相對於時間進行繪圖。即,於該情形時,於反射率光譜中,測定自370 nm之反射率之值減去600 nm之反射率之值的差量之絕對值,而檢測作為氣體狀之不飽和烴之氟化物的一種之C5F8。再者,於捕捉光譜變化時,並不限定於本實施例之條件,可進行流量或所測定之波長、某波長域之積分值等之所有組合。
圖2係表示該結果之圖表。如圖2所示,於1分鐘以內捕捉到明顯之反射率變化,又,可觀測到反射率與時間大致成比例地變化。
以上,藉由使用光學變化之方法之一,並使用至少包含DBN且共存此外之作為有機物的纖維素之態樣,可檢測作為氣體狀之不飽和烴之氟化物的一種之2 ppm之C5F8
(實施例15)
將DBU約70 mg混合至三異丁基胺約90 mg中,並使之滲入至網眼徑約3 μm之纖維素中,設置於可控制流量之氣管之中途。若此時將乾燥氮氣基礎之氣體狀之濃度為2 ppm的C4F6氣體以約600 mL/min之流量吹附至該纖維素,則可於400 nm前後±100 nm中確認紫外可見區域之反射率變化。
以上,藉由使用光學變化之方法之一,並使用至少包含DBN且共存此外之作為有機物的纖維素之態樣,可檢測作為氣體狀之不飽和烴之氟化物的一種之C4F6
(實施例16)
將DBN約60 mg混合至三異丁基胺約90 mg中並使之滲入至網眼徑約3 μm之纖維素中,設置於可控制流量之氣管之中途。若此時將乾燥氮氣基礎之氣體狀之濃度2 ppm的C5F8H2之氣體以約600 mL/min之流量吹附至該纖維素,則可於400 nm前後±100 nm中確認紫外可見區域之反射率變化。
以上,藉由使用光學變化之方法之一,並使用至少包含DBN且共存此外之作為有機物的纖維素之態樣,可檢測氣體狀之氟化物即作為HFC(氫氟碳)的一種之C5F8H2
(實施例17)
若將DBN約90 mg混合至三異丁基胺約90 mg中,並使之滲入至網眼徑約3 μm之纖維素中,此時將室內空氣基礎之氣體狀之濃度為1 ppm的C5F8、濃度為1 ppm之C4F6、及濃度為1 ppm之C5F8H2以約1:1:1進行混合,並以約600 mL/min之流量吹附至該纖維素,則可於400 nm前後±100 nm中確認紫外可見區域之反射率變化。
以上,藉由使用光學變化之方法之一,並使用至少包含DBN且共存此外之作為有機物的纖維素之態樣,可檢測氣體狀之氟化物之混合氣體。
(實施例18)
將4,4-二甲基-DBN約50 mg溶解於NMP 0.5 mL中,並使之滲入至網眼徑約3 μm之纖維素中,設置於可控制流量之氣管之中途。若此時將乾燥氮氣基礎之氣體狀之濃度2 ppm的C5F8之氣體以約800 mL/min之流量吹附至該纖維素,則可於400 nm前後±100 nm中確認紫外可見區域之反射率變化。
以上,藉由使用光學變化之方法之一,並使用至少包含DBN之取代衍生物且共存此外之有機物之態樣,可檢測作為氣體狀之不飽和烴之氟化物的一種之C5F8
(實施例19)
將4,7-二甲基-DBN約60 mg溶解於NMP 0.5 mL中,並使之滲入至網眼徑約3 μm之纖維素中,設置於可控制流量之氣管之中途。若此時將乾燥純空氣基礎之氣體狀之濃度為2 ppm的C5F8氣體以約800 mL/min之流量吹附至該纖維素,則可於400 nm前後±100 nm中確認紫外可見區域之反射率變化。
以上,藉由使用光學變化之方法之一,並使用至少包含DBN之取代衍生物且共存此外之有機物之態樣,可檢測作為氣體狀之不飽和烴之氟化物的一種之C5F8
(實施例20)
將4-苯基-DBN約80 mg溶解於NMP 0.5 mL中,並使之滲入至網眼徑約3 μm之纖維素中,設置於可控制流量之氣管之中途。若此時將乾燥氮氣基礎之氣體狀之濃度2 ppm之C5F8氣體以約800 mL/min之流量吹附至該纖維素,則可於400 nm前後±100 nm中確認紫外可見區域之反射率變化。
以上,藉由使用光學變化之方法之一,並使用至少包含DBN之取代衍生物且共存此外之有機物之態樣,可檢測作為氣體狀之不飽和烴之氟化物的一種之C5F8
(實施例21)
使作為聚合物之側鏈而共價鍵結有1,3,4,6,7,8-六氫-2H-嘧啶并[1,2-a]嘧啶之高分子JANDAJEL-1,3,4,6,7,8-六氫-2H-嘧啶并[1,2-a]嘧啶50 mg分散至聚丁二烯之THF溶液1 mL中,將該液塗佈於玻璃表面並使THF於氮氣環境下乾燥。若此時將乾燥氮氣基礎之氣體狀之濃度為50 ppm的C5F8之氣體吹附至該表面,則可於400 nm前後±100 nm中確認紫外可見區域之反射率變化。
以上,藉由使用光學變化之方法之一,並使用至少包含HPP之取代衍生物且共存此外之有機物之態樣,可檢測作為氣體狀之不飽和烴之氟化物的一種之C5F8
再者,本發明並不限於本實施例,可為富有加工性之有機聚合物或纖維素,進而亦可為氧化鋁、玻璃等態樣,本發明可應用於所有形態。
(實施例22)
使3,4,6,7,8,9-六氫-2H-嘧啶并[1,2-a]嘧啶約60 mg滲入至網眼徑約3 μm之纖維素中,設置於可控制流量之氣管之中途。若此時將乾燥氮氣基礎之氣體狀之濃度50 ppm的C5F8之氣體以約800 mL/min之流量吹附至該纖維素,則可於400 nm前後±100 nm中確認紫外可見區域之反射率變化。
以上,藉由使用光學變化之方法之一種,並使用包含以脒骨架為中心之至少具有2個環之氮化合物即3,4,6,7,8,9-六氫-2H-嘧啶并[1,2-a]嘧啶且共存此外之有機物之態樣,可檢測作為氣體狀之不飽和烴之氟化物的一種之C5F8
(實施例23)
使7-亞胺基-3,4,6,7-四氫-2H-嘧啶并[2,1-a]異喹啉30 mg與NMP 1 mL之混合液滲入至網眼徑約3 μm之纖維素中,設置於可控制流量之氣管之中途。再者,本實施例中使用之7-亞胺基-3,4,6,7-四氫-2H-嘧啶并[2,1-a]異喹啉作為化合物為3環性氮化合物,即DBN之類似物,其中通式(I)中之R3-R4為通常之烴基、即有機化學中之所有官能基,取代有具有作為雜原子之一的氮之亞胺基及苯環。
若此時將乾燥氮氣基礎之氣體狀之濃度50 ppm的C5F8之氣體以約800 mL/min之流量吹附至該纖維素,則可於400 nm前後±100 nm中確認紫外可見區域之反射率變化。
以上,藉由使用光學變化之方法之一種,並使用包含作為以脒骨架為中心之3環性氮化合物的7-亞胺基-3,4,6,7-四氫-2H-嘧啶并[2,1-a]異喹啉且共存此外之有機物之態樣,可檢測作為氣體狀之不飽和烴之氟化物的一種之C5F8
(實施例24)
將1,3,4,6,7,8-六氫-2H-嘧啶并[1,2-a]嘧啶約70 mg溶解至NMP 1 mL中,並使之滲入至網眼徑約3 μm之纖維素中,設置於可控制流量之氣管之中途。若此時將乾燥氮氣基礎之氣體狀之濃度為50 ppm的C5F8之氣體以約800 mL/min之流量吹附至該纖維素,則可於400 nm前後±100 nm中確認紫外可見區域之反射率變化。
以上,藉由使用光學變化之方法之一種,並使用包含作為以脒骨架為中心之至少具有2個環之氮化合物的HPP且共存此外之有機物之態樣,可檢測作為氣體狀之不飽和烴之氟化物的一種之C5F8
(實施例25)
若將四咪唑約90 mg溶解於二甲基甲醯胺(DMF)1 mL中,並使之滲入至網眼徑約3 μm之纖維素中,吹附氣體狀之C5F8之氣體,則可於400 nm前後±100 nm中確認紫外可見區域之反射率變化。
以上,藉由使用光學變化之方法之一種,並使用包含作為以脒骨架為中心之至少具有2個環之氮化合物的四咪唑且共存此外之有機物之態樣,可檢測作為氣體狀之不飽和烴之氟化物的一種之C5F8
(實施例26)
使1,3,4,6,7,8-六氫-1-甲基-2H-嘧啶并[1,2-a]嘧啶約90 mg滲入至網眼徑約3 μm之纖維素中,設置於可控制流量之氣管之中途。若此時將乾燥氮氣基礎之氣體狀之濃度為50 ppm的C5F8之氣體以約800 mL/min之流量吹附至該纖維素,則可於400 nm前後±100 nm中確認紫外可見區域之反射率變化。
以上,藉由使用光學變化之方法之一,並使用包含作為以脒骨架為中心之至少具有2個環之氮化合物的HPP之取代衍生物且共存此外之有機物之態樣,可檢測作為氣體狀之不飽和烴之氟化物的一種之C5F8
(實施例27)
若將1,3,4,6,7,8-六氫-1-甲基-2H-嘧啶并[1,2-a]嘧啶約30 mg溶解於1 mL之NMP中,此時將乾燥氮氣基礎之氣體狀之濃度為50 ppm的C5F8之氣體發泡,則於紫外可見區域之400 nm前後±100 nm中可確認吸光度之變化,隨之觀測到由254 nm激發所引起之UV發光。
再者,於本發明之檢測中,可不受光學變化之種類任何限定,而藉由所有光學變化之各方法及組合檢測作為氣體狀之不飽和烴之氟化物的一種之C5F8
(實施例28)
若將7-亞胺基-3,4,6,7-四氫-2H-嘧啶并[2,1-a]異喹啉約40 mg溶解於NMP 1 mL中,此時將乾燥氮氣基礎之氣體狀之濃度為50 ppm的C5F8之氣體發泡,則於紫外可見區域之400 nm前後±100 nm中可確認吸光度之變化,隨之觀測到由254 nm激發所引起之UV發光。
再者,於本發明中之檢測中,可不受光學變化之種類任何限定,而藉由所有光學變化之各方法及組合檢測作為氣體狀之不飽和烴之氟化物的一種之C5F8
(實施例29)
將蒸鍍有金之QCM(Quarts Crystal Microbalance,水晶天平)之表面浸漬於6-羥基己硫醇之乙醇溶液中。於所得之表面澆鑄DBU乙醇溶液,使之於氮氣環境下乾燥。若將該膜表面安放於腔室內之QCM裝置上,並流入2 ppm之C5F8之氣體,則伴隨形成於QCM上之該膜表面之質量變化,可確認QCM之共振頻率(於該情形下為約6 MHz)之變化。
於本實施例中,以將共振頻率之變化換算成質量變化之值作為縱軸,將該時間變化進行繪圖。以圖3之圖表中之虛線表示該結果。
根據圖3(虛線)可知,利用由與以脒骨架為中心之至少具有2個環之氮化合物的反應所引起之質量變化,可檢測作為氣體狀之不飽和烴之氟化物之一種的2 ppm之C5F8
(實施例30)
將蒸鍍有金之QCM之表面浸漬於6-羥基己硫醇之乙醇溶液中。於所得之表面澆鑄DBU乙醇溶液,使之於氮氣環境下乾燥。若將該膜表面安放於腔室內之QCM裝置中,並流入30 ppb之C5F8之氣體,則伴隨形成於QCM上之該膜表面之質量變化,可確認QCM之共振頻率(於該情形下為約6 MHz)之變化。
於本實施例中,以將共振頻率之變化換算為質量變化之值作為縱軸,將該時間變化進行繪圖。利用圖3之圖表中之實線表示該結果。
根據圖3(實線)可知,使用由與以脒骨架為中心之至少具有2個環之氮化合物的反應所引起之質量變化,可檢測作為氣體狀之不飽和烴之氟化物的一種之30 ppb之C5F8
(實施例31)
使將DBN與二環己基甲基胺以莫耳比約1:1.6混合而成之液滲入至網眼徑約3 μm之纖維素中約2 μL。若此時將存在有約28%(28萬ppm)之過剩之Fluorinert 72的乾燥空氣基礎中所含有之氣體狀之濃度2 ppm的C5F8之氣體以流量800 mL/min吹附至該纖維素1分鐘,則同樣可於400 nm前後±100 nm中確認紫外可見區域之反射率變化。
以上,藉由使用光學變化之方法之一,並使用至少包含DBN且共存此外之有機物即纖維素與二環己基甲基胺之態樣,而即便於作為妨礙氣體之全氟碳之存在下,仍能夠以2 ppm之水準檢測作為氣體狀之不飽和烴之氟化物的一種之C5F8
(實施例32)
使將DBN與二環己基甲基胺以莫耳比約1:1.6混合而成之液滲入至網眼徑約3 μm之纖維素中約2 μL。若此時將存在有約26%之過剩之Novec 7100的乾燥空氣基礎中所含有之氣體狀之濃度2 ppm的C5F8之氣體以流量800 mL/min吹附至該纖維素1分鐘,則同樣可於400 nm前後±100 nm中確認紫外可見區域之反射率變化。
以上,藉由使用光學變化之方法之一種,並使用至少包含DBN且共存此外之有機物即纖維素與二環己基甲基胺之態樣,而即便於大量過剩之妨礙氣體之存在下,仍能夠以2 ppm之水準檢測作為氣體狀之不飽和烴之氟化物的一種之C5F8
(實施例33)
使將DBN與二環己基甲基胺以莫耳比約1:1.6混合而成之液滲入至網眼徑約3 μm之纖維素中約2 μL。若此時將存在有濃度約13 ppm之過剩之鹽酸氣體的乾燥空氣基礎中所含有之氣體狀之濃度為2 ppm的C5F8之氣體以流量800 mL/min吹附至該纖維素1分鐘,則同樣可於400 nm前後±100 nm中確認紫外可見區域之反射率變化。再者,若僅為鹽酸氣體,則未觀測到同樣之反射率變化。
以上,藉由使用光學變化之方法之一種,並使用至少包含DBN且共存此外之有機物即纖維素與二環己基甲基胺之態樣,而即便於大量過剩之酸氣體之存在下,仍能夠以2 ppm之水準檢測作為氣體狀之不飽和烴之氟化物的一種之C5F8
(實施例34)
使將DBN與二環己基甲基胺以莫耳比約1:1.6混合而成之液滲入至網眼徑約3 μm之纖維素中約2 μL。若此時將存在有濃度約48 ppm之過剩之氨氣的乾燥空氣基礎中所含有之氣體狀之濃度為2 ppm的C5F8之氣體以流量800 mL/min吹附至該纖維素1分鐘,則同樣可於400 nm前後±100 nm中確認紫外可見區域之反射率變化。再者,若僅為氨氣,則未觀測到同樣之反射率變化。
以上,藉由使用光學變化之方法之一種,並使用至少包含DBN且共存此外之有機物即纖維素與二環己基甲基胺之態樣,而即便於大量過剩之妨礙氣體(鹼性氣體)之存在下,仍能夠以2 ppm之水準檢測到作為氣體狀之不飽和烴之氟化物的一種之C5F8
(實施例35)
將DBN約60 mg混合至二環己基甲基胺約100 mg中並使之滲入網眼徑約3 μm之纖維素中,設置於可控制流量之氣管之中途。若此時將乾燥空氣基礎之氣體狀之濃度約50%的1,1,1,3,3,3-六氟丙烷(C3F6H2)之氣體以約900 mL/min之流量吹附至該纖維素,則可於400 nm前後±100 nm中確認紫外可見區域之反射率變化。
以上,藉由使用光學變化之方法之一,並使用至少包含DBN且共存此外之有機物之態樣,可檢測作為氣體狀之分子內至少具有氫-碳部分且在鍵結於該氫-碳部分之碳上的相鄰之碳上鍵結有陰離子性脫離基的烴之氟化物、即作為HFC(氫氟碳)之一種的C3F6H2
(實施例36)
將DBN約60 mg混合至二環己基甲基胺約100 mg中並使之滲入至網眼徑約3 μm之纖維素中,設置於可控制流量之氣管之中途。若此時將乾燥空氣基礎之氣體狀之濃度約50%的1,1,1,2,2-五氟乙烷(C2F5H)之氣體以約900 mL/min之流量吹附至該纖維素,則可於400 nm前後±100 nm中確認紫外可見區域之反射率變化。
以上,藉由使用光學變化之方法之一,並使用至少包含DBN且共存此外之有機物之態樣,可檢測作為氣體狀之分子內至少具有氫-碳部分且在鍵結於該氫-碳部分之碳上的相鄰之碳上鍵結有陰離子性脫離基的烴之氟化物、即作為HFC(氫氟碳)之一種的C2F5H。
(實施例37)
將DBN約60 mg混合至二環己基甲基胺約100 mg中並使之滲入至網眼徑約3 μm之纖維素中。若此時將溶解有乙醇之濃度約40%之β-(正七氟丙基)丙酸滴至加熱至約40℃之該纖維素上,則可於400 nm前後±100 nm中確認紫外可見區域之反射率變化。
以上,藉由使用光學變化之方法之一,並使用至少包含DBN且共存此外之有機物之態樣,可檢測液體狀之分子內至少具有氫-碳部分且在鍵結於該氫-碳部分之碳上的相鄰之碳上鍵結有陰離子性脫離基的烴之氟化物、即具有陰離子性脫離基以外之通常之官能基經取代的羧基之β-(正七氟丙基)丙酸。
(實施例38)
將DBN約60 mg混合至二環己基甲基胺約100 mg中並使之滲入至網眼徑約3 μm之纖維素中,設置於可控制流量之氣管之中途。若此時將乾燥空氣基礎之氣體狀之濃度約30%的1,1-二氯-2,2,2-三氟乙烷(C2Cl2F3H)之氣體以約900 mL/min之流量吹附至該纖維素,則可於400 nm前後±100 nm中確認紫外可見區域之反射率變化。
以上,藉由使用光學變化之方法之一,並使用至少包含DBN且共存此外之有機物之態樣,可檢測氣體狀之分子內至少具有氫-碳部分且在鍵結於該氫-碳部分之碳上的相鄰之碳上鍵結有陰離子性脫離基的烴之氟化物、即作為HCFC(氫氯氟碳)之一種的C2Cl2F3H。
(實施例39)
將DBN約60 mg混合至二環己基甲基胺約100 mg中並使之滲入至網眼徑約3 μm之纖維素中。若此時將1,1,1,4,4,4-六氟-2-丁炔之飽和氣體吹附至在牽引過程中謹慎地加熱至約40℃之該纖維素,則可於400 nm前後±100 nm中確認紫外可見區域之反射率變化。
以上,藉由使用光學變化之方法之一,並使用至少包含DBN且共存此外之有機物之態樣,可檢測作為氣體狀之具有碳-碳三鍵的不飽和烴之氟化物的一種之1,1,1,4,4,4-六氟-2-丁炔。
(實施例40)
將DBN約60 mg混合至二環己基甲基胺約100 mg中並使之滲入至網眼徑約3 μm之纖維素中。若此時將溶解於甲苯中之濃度約10%之四氯乙烯滴至加熱至約50℃之該纖維素,則可於400 nm前後±100 nm中確認紫外可見區域之反射率變化。
以上,藉由使用光學變化之方法之一種,並使用至少包含DBN且共存此外之有機物之態樣,可檢測液體狀之僅具有氯作為取代基之不飽和烴、即第2種有機溶劑、亦即作為氯碳的一種之四氯乙烯。
(實施例41)
將DBN約60 mg混合至二環己基甲基胺約100 mg中並使之滲入至網眼徑約3 μm之纖維素中。若此時將三氯乙烯之飽和氣體吹附至加熱至約50℃之該纖維素,則可於400 nm前後±100 nm中確認紫外可見區域之反射率變化。
以上,藉由使用光學變化之方法之一種,並使用至少包含DBN且共存此外之有機物之態樣,可檢測氣體狀之僅具有氯作為取代基之不飽和烴、亦即作為氯碳的一種之三氯乙烯氣體。
(實施例42)
將DBN約60 mg混合至二環己基甲基胺約100 mg中並使之滲入至網眼徑約3 μm之纖維素中。若此時將溶解於THF之濃度約20%之八氯環戊烯滴至加熱約50℃的該纖維素,則可於400 nm前後±100 nm中確認紫外可見區域之反射率變化。
以上,藉由使用光學變化之方法之一種,並使用至少包含DBN且共存此外之有機物之態樣,可檢測作為氣體狀之僅具有氯作為取代基的不飽和烴之八氯環戊烯。
(實施例43)
將DBN約60 mg混合至二環己基甲基胺約100 mg中並使之滲入至網眼徑約3 μm之纖維素中。若此時將溶解於甲苯中之濃度約10%之1,1,2,2-四氯乙烷(C2Cl4H2)滴至加熱至約50℃之該纖維素,則可於400 nm前後±100 nm中確認紫外可見區域之反射率變化。
以上,藉由使用光學變化之方法之一種,並使用至少包含DBN且共存此外之有機物之態樣,可檢測作為液體狀之僅具有氯作為取代基之碳為2個以上的飽和烴之C2Cl4H2
(實施例44)
將DBN約60 mg混合至二環己基甲基胺約100 mg中並使之滲入至網眼徑約3 μm之纖維素中。若此時將溶解於甲苯中之濃度約10%之1,2-二溴-1,2-二氯乙烷(C2Br2Cl2H2)滴至加熱至約50℃之該纖維素,則可於400 nm前後±100 nm中確認紫外可見區域之反射率變化。
以上,藉由使用光學變化之方法之一,並使用至少包含DBN且共存此外之有機物之態樣,可檢測作為氣體狀之僅具有氯及溴作為取代基之碳為2個以上的飽和烴之C2Br2Cl2H2
(實施例45)
將DBN約60 mg混合至二環己基甲基胺約100 mg中並使之滲入至網眼徑約3 μm之纖維素中。若此時將溶解於甲苯中之濃度約10%之1,2-二溴乙烷滴至加熱至約70℃之該纖維素中,則可於400 nm前後±100 nm中確認紫外可見區域之反射率變化。
以上,藉由使用光學變化之方法之一種,並使用至少包含DBN且共存此外之有機物之態樣,可檢測作為氣體狀之僅具有溴作為取代基之碳為2個以上的飽和烴之1,2-二溴乙烷。
(實施例46)
將DBN約60 mg混合至二環己基甲基胺約100 mg中並使之滲入至網眼徑約3 μm之纖維素中。若此時將溶解於甲苯中之濃度約10%之1,2-二溴乙烯滴至加熱至約70℃之該纖維素,則可於400 nm前後±100 nm中確認紫外可見區域之反射率變化。
以上,藉由使用光學變化之方法之一種,並使用至少包含DBN且共存此外之有機物之態樣,可檢測作為氣體狀之僅具有溴作為取代基之碳為2個以上的飽和烴之1,2-二溴乙烯。
(實施例47)
將DBN約60 mg混合至二環己基甲基胺約100 mg中並使之滲入至網眼徑約3 μm之纖維素中。若此時將空氣中之1,2-二溴乙烯之飽和氣體吹附至加熱至約70℃之該纖維素,則可於400 nm前後±100 nm中確認紫外可見區域之反射率變化。
以上,藉由使用光學變化之方法之一,並使用至少包含DBN且共存此外之有機物之態樣,可檢測作為氣體狀之僅具有溴作為取代基之不飽和烴之1,2-二溴乙烯氣體。
(實施例48)
將DBN約60 mg混合至二環己基甲基胺約100 mg中並使之滲入至網眼徑約3 μm之纖維素中。若此時將溶解於甲苯中之濃度約20%之1,2-二溴環-1-戊烯滴至加熱至約70℃之該纖維素,則可於400 nm前後±100 nm中確認紫外可見區域之反射率變化。
以上,藉由使用光學變化之方法之一,並使用至少包含DBN且共存此外之有機物之態樣,可檢測作為氣體狀之僅具有溴作為取代基之碳為2個以上的不飽和烴之1,2-二溴環-1-戊烯。
(實施例49)
將DBN約40 mg混合至利用分子篩4A進行乾燥之溴化1-甲基-3-正辛基咪唑啉鎓約60 mg中,使之滲入至網眼徑約3 μm之纖維素中,設置於可控制流量之氣管之中途。混合之比率可取一切值,並不限定於本實施例。若此時將室內空氣基礎之氣體狀之濃度為2 ppm的C5F8之氣體以約800 mL/min之流量吹附至該纖維素,則可於400 nm前後±100 nm中確認紫外可見區域之反射率變化。
以上,藉由使用光學變化之方法之一種,並使用至少包含DBN且此時共存此外之有機物、離子液體之態樣,可檢測作為氣體狀之不飽和烴之氟化物的一種之C5F8
圖1係表示於實施例12中,使用0.1 ppm之C5F8之情形的光學變化之時間依存性之圖表。
圖2係表示於實施例14中,使用2 ppm之C5F8之情形的光學變化之時間依存性之圖表。
圖3係表示於實施例29、30中,使用2 ppm及30 ppb之C5F8之情形的質量變化之時間依存性之圖表。

Claims (21)

  1. 一種鹵化物之檢測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係使用將下述通式(I)所示之以脒骨架為中心的至少具有2個環之氮化合物作為有效成分之檢測劑者,且利用該檢測劑與選自(1)不飽和烴之氟化物、(2)分子內至少具有氫-碳部分且在鍵結於該氫-碳部分之碳上的相鄰之碳上鍵結有陰離子性脫離基的烴之氟化物、(3)僅具有氯及/或溴作為取代基之不飽和烴、及(4)僅具有氯及/或溴作為取代基之碳為2個以上的飽和烴中之任一鹵化物之反應,而檢測上述鹵化物, [式中,R1、R2、R3、及R4分別表示可由其他雜原子取代之亞甲基(CH2),或表示可具有取代基之氮原子(N)、氧原子(O)或硫原子(S)之雜原子;於R1與R2之間、及R3與R4之間存在或插入由烴基或具有該等之聚合物所形成的取代基,進而包括該等取代基進一步形成環狀部分,化合物為3環以上之情形]。
  2. 如請求項1之鹵化物之檢測方法,其中上述(1)之不飽和烴之氟化物、或上述(2)之分子內至少具有氫-碳部分且在鍵結於該氫-碳部分之碳上的相鄰之碳上鍵結有陰離子性脫離基的烴之氟化物為氣體狀。
  3. 如請求項1或2之鹵化物之檢測方法,其中上述反應係於上述檢測劑以外之有機物共存之條件下進行。
  4. 如請求項1之鹵化物之檢測方法,其檢測由上述反應所引起之光學變化。
  5. 如請求項4之鹵化物之檢測方法,其中作為上述光學變化,係檢測選自吸光度、反射率、紅外振動、發光、磷光、折射率、液晶狀態、及由X射線所引起之光電子動能的變化中之1個或2個以上。
  6. 如請求項4之鹵化物之檢測方法,其中藉由使用紫外可見光區域之吸光度變化或反射率變化作為上述光學變化,而檢測濃度為50ppm以下之鹵化物。
  7. 如請求項4之鹵化物之檢測方法,其中藉由使用紫外可見光區域之吸光度變化或反射率變化作為上述光學變化,而檢測濃度為5ppm以下之鹵化物。
  8. 如請求項1之鹵化物之檢測方法,其檢測由上述反應所引起之質量變化。
  9. 如請求項8之鹵化物之檢測方法,其係使上述檢測劑至少吸附於振動體表面上或QCM基板上,利用振動體表面之振動數變化或上述QCM基板之共振頻率變化捕捉由該膜表面與上述鹵化物的反應所引起之質量變化。
  10. 如請求項1之鹵化物之檢測方法,其中上述(1)之不飽和烴之氟化物為C5F8或C4F6或者該等之混合物。
  11. 如請求項10之鹵化物之檢測方法,其中上述C5F8為八氟環戊烯。
  12. 如請求項10之鹵化物之檢測方法,其中上述C4F6為六氟丁二烯或六氟環丁烯或者該等之混合物。
  13. 如請求項1之鹵化物之檢測方法,其中上述(2)之分子內至少具有氫-碳部分,且在鍵結於該氫-碳部分之碳上的相鄰之碳上鍵結有陰離子性脫離基的烴之氟化物為C5F8H2
  14. 如請求項13之鹵化物之檢測方法,其中上述C5F8H2為八氟環戊烷。
  15. 如請求項13之鹵化物之檢測方法,其中上述C5F8H2為1H,2H-八氟環戊烷、1H,1H-八氟環戊烷或1H,3H-八氟環戊烷或者該等之混合物。
  16. 一種鹵化物之檢測感測器,其特徵在於:其係用以檢測選自(1)不飽和烴之氟化物、(2)分子內至少具有氫-碳部分且在鍵結於該氫-碳部分之碳上的相鄰之碳上鍵結有陰離子性脫離基之烴之氟化物、(3)僅具有氯及/或溴作為取代基之不飽和烴、及(4)僅具有氯及/或溴作為取代基之碳為2個以上的飽和烴中之任一鹵化物者;且具有:使用將下述通式(I)所示之以脒骨架為中心的至少具有2個環之氮化合物作為有效成分之檢測劑之檢測部;及測定上述鹵化物與上述檢測劑之反應所引起之光學變化或質量變化之測定部, [式中,R1、R2、R3、及R4分別表示可由其他雜原子取代之亞甲基(CH2),或表示可具有取代基之氮原子(N)、氧原子(O)或硫原子(S)之雜原子;於R1與R2之間、及R3與R4之間存在或插入由烴基或具有該等之聚合物所形成的取代基,進而包括該等取代基進一步形成環狀部分,化合物為3環以上之情形]。
  17. 如請求項16之檢測感測器,其中上述測定部所測定之光學變化係選自吸光度、反射率、紅外振動、發光、磷光、折射率、液晶狀態、及由X射線所引起之光電子動能的變化中之1個或2個以上。
  18. 如請求項16之檢測感測器,其中上述測定部係使上述檢測劑至少吸附於振動體表面上或QCM基板上,利用振動體表面之振動數變化或上述QCM基板之共振頻率變化捕捉由該膜表面與上述鹵化物之反應所引起之質量變化。
  19. 如請求項16之檢測感測器,其中上述檢測劑含浸於多孔質材中。
  20. 如請求項19之檢測感測器,其中上述多孔質材為網狀之纖維素或聚合物或多孔質氧化鋁。
  21. 如請求項16之檢測感測器,其使用含有上述檢測劑之聚合物。
TW100122948A 2010-06-29 2011-06-29 A detector for detecting a halide, a method for detecting the same, and a detection sensor TWI5428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47782 2010-06-29
JP2010242895 2010-10-29
JP2011129703 2011-06-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9783A TW201219783A (en) 2012-05-16
TWI542874B true TWI542874B (zh) 2016-07-21

Family

ID=45401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22948A TWI542874B (zh) 2010-06-29 2011-06-29 A detector for detecting a halide, a method for detecting the same, and a detection sensor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230929A1 (zh)
JP (1) JP5867730B2 (zh)
TW (1) TWI542874B (zh)
WO (1) WO201200223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80742B (zh) 2010-08-27 2016-01-13 英派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氢氟烷检测装置
JP5665001B2 (ja) * 2010-11-25 2015-02-04 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検出方法及び検出センサー
JP6004414B2 (ja) * 2011-10-28 2016-10-05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ガス状のフッ化物の安定な検出方法及びその検出装置
BR112016021706A2 (pt) 2014-03-28 2018-07-10 Cummins Filtration Ip Inc aditivos de óleo sem cinzas e uso dos mesmos como reforçadores de tbn.
FR3067463B1 (fr) * 2017-06-07 2023-10-06 Norauto France Dispositif d'identification d'au moins une composition de fluide refrigerant
JP7147971B2 (ja) * 2019-05-20 2022-10-05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全水素原子がフッ素原子又は塩素原子で置換されている二重結合を有する直鎖炭化水素の分離方法
EP3980381A4 (en) * 2019-06-07 2023-08-02 Evoqua Water Technologies LLC TREATMENT SCHEME FOR PFAS WITH SEPARA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ELIMIN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4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62312A (en) * 1968-01-08 1975-01-21 Ici Ltd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a resinate of dl- or l-tetramisole, and treatment therewith
US3622540A (en) * 1969-06-12 1971-11-23 San Abbott Ltd Method of curing epoxy resins using n-(aminoalkyl)-lactams or diaza-bicyclo-alkenes
JPS5218021B2 (zh) * 1972-05-31 1977-05-19
NL180633C (nl) * 1973-06-22 1900-01-01 Bayer Ag Werkwijze ter bereiding van een anthelmintisch werkzaam veterinair opgiet-preparaat.
JPS53149181A (en) * 1977-06-01 1978-12-26 Daicel Chem Ind Ltd Semipermeable membrane
US4179460A (en) * 1977-07-06 1979-12-18 Dso "Pharmachim" Derivatives of R,S-[X2-(2-hydroxyethylamino)-1-phenyl]-ethylamine, and process
US4220152A (en) * 1978-05-08 1980-09-02 Pfizer Inc. Delivery system
US4153678A (en) * 1978-07-17 1979-05-08 American Cyanamid Company Levamisole effervescent tablets
US4320055A (en) * 1980-04-07 1982-03-16 Eli Lilly And Company Process for penicillin epimerization
EP0107441B1 (en) * 1982-10-20 1986-09-17 BP Chemicals Limited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formamides
DE3403500A1 (de) * 1984-02-02 1985-08-08 Bayer Ag, 5090 Leverkusen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stabilisierten polyisocyanaten, stabilisierte isocyanate ratardierter reaktivitaet und ihre verwendung zur polyurethanherstellung
GB8414767D0 (en) * 1984-06-09 1984-07-11 Bp Chem Int Ltd Catalysis by supported catalysts
GB8429111D0 (en) * 1984-11-17 1984-12-27 British Petroleum Co Plc Conductive polymers
US4575527A (en) * 1984-12-12 1986-03-11 Atlantic Richfield Company Viscosity stabilized water-soluble amine polymers
DE3527909A1 (de) * 1985-08-03 1987-02-12 Basf Ag Polymerisate mit aminogruppen, deren herstellung und verwendung
US4759790A (en) * 1985-10-23 1988-07-26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Herbicidal sulfonamides
IE60275B1 (en) * 1987-06-19 1994-06-29 Loctite Ireland Ltd Diazabicyclo and triazabicyclo primer compositions and use thereof in bonding non-polar substrates
US5459078A (en) * 1988-01-29 1995-10-17 Abbott Laboratories Methods and reagents for performing ion-capture digoxin assays
US5104815A (en) * 1988-10-11 1992-04-14 Abbott Laboratories Assay for cobalamins
US5093231A (en) * 1988-11-18 1992-03-03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Substrate composition for alkaline phosphatase and method for assay using same
IT1227906B (it) * 1988-12-23 1991-05-14 Eniricerche S P A Milano Sclav Nuovo procedimento per la sintesi della n alfa -fluorenilmetossicar bonil-n(elevato a g)- tritil-arginina
US5157108A (en) * 1989-12-12 1992-10-20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Thermally sensitive linkages
US5266244A (en) * 1990-03-12 1993-11-30 Ebara Corporation Method of forming a thin electroconductive film
JPH0455758A (ja) * 1990-06-25 1992-02-24 Sharp Corp センサ素子
US5229299A (en) * 1992-04-21 1993-07-20 Environmental Test Systems, Inc. Test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halides in aqueous samples
US5358875A (en) * 1993-06-25 1994-10-25 Fic - Fiberchem, Inc. Method and composition for halohydrocarbon detection
US5457056A (en) * 1993-07-06 1995-10-10 Fiberchem, Inc. Halohydrocarbon sensing chemistry with base modifier
US5639528A (en) * 1995-04-24 1997-06-17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Hose construction containing fluoroplastic terpolymers
JPH0989733A (ja) * 1995-09-21 1997-04-04 Toshiba Corp ガス測定方法及びその測定装置
WO1997032602A1 (en) * 1996-03-08 1997-09-12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ELIVERY SYSTEM USING mAb 3E10 AND MUTANTS AND/OR FUNCTIONAL FRAGMENTS THEREOF
JP3567058B2 (ja) * 1996-08-23 2004-09-15 日本パイオニクス株式会社 検知剤
JP3286613B2 (ja) * 1999-03-29 2002-05-27 株式会社ケーアンドエス 湿度測定装置及び介護・看護支援システム
JP4240680B2 (ja) * 1999-09-24 2009-03-18 理研計器株式会社 オクタフルオロシクロペンテン測定装置
JP4212746B2 (ja) * 2000-02-02 2009-01-21 日本エア・リキード株式会社 ハロゲン化合物の除害塔及び検知方法
US6299865B1 (en) * 2000-05-02 2001-10-09 Peter Styczynski Reduction of hair growth
JP2001324491A (ja) * 2000-05-17 2001-11-22 Riken Keiki Co Ltd オクタフルオロシクロペンテン測定装置
JP4283420B2 (ja) * 2000-05-17 2009-06-24 日本パイオニクス株式会社 フッ素化合物ガスの検知方法
US6620829B2 (en) * 2000-10-17 2003-09-16 Warner-Lambert Company Method of treating noninflammatory cartilage damage
JP4605574B2 (ja) * 2001-08-30 2011-01-05 理研計器株式会社 オクタフルオロシクロペンテン測定装置
DE60331669D1 (de) * 2002-10-16 2010-04-22 Council Scient Ind Res Identifikation von Arzneimittel gegen Mykobakterien
WO2005025620A2 (en) * 2003-08-13 2005-03-24 Pharmacia Corporation 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inhibitors of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and alkylating agents
JP4789146B2 (ja) * 2006-02-15 2011-10-12 理研計器株式会社 ヘキサフルオロブタジエン検出装置
US20070187646A1 (en) * 2006-02-16 2007-08-16 Fellers Billy D Surface-active amines and methods of using same to impede corrosion
US8530375B2 (en) * 2006-08-18 2013-09-10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Regenerable solid imine sorbents
US8230720B2 (en) * 2009-11-19 2012-07-31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Functionalized monolayers for carbon dioxide detection by a resonant nanosensor
EP2333532A1 (en) * 2009-12-11 2011-06-15 Honeywell Romania SRL Carbon dioxide sensor with functionalized resonating beams
US8507640B2 (en) * 2010-08-19 2013-08-1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s of ring opening polymerization and catalysts theref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9783A (en) 2012-05-16
WO2012002239A1 (ja) 2012-01-05
US20130230929A1 (en) 2013-09-05
JPWO2012002239A1 (ja) 2013-08-22
JP5867730B2 (ja) 2016-0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42874B (zh) A detector for detecting a halide, a method for detecting the same, and a detection sensor
Ma et al. Targeted synthesis of core–shell porous aromatic frameworks for selective detection of nitro aromatic explosives via fluorescence two-dimensional response
Geng et al. Conjugated microporous polymers-based fluorescein for fluorescence detection of 2, 4, 6-trinitrophenol
Bhawna et al. Superbase‐Added Choline Chloride‐Based Deep Eutectic Solvents for CO2 Capture and Sequestration
Li et al. A highly selective colorimetric and “off-on-off” fluorescent probe for fluoride ions
Ma et al. AIE-active bis-cyanostilbene-based organogels for quantitative fluorescence sensing of CO 2 based on molecular recognition principles
Zheng et al. Ultrafast-response, highly-sensitive and recyclable colorimetric/fluorometric dual-channel chemical warfare agent probes
DÝazáRomero Modifying a known gelator scaffold for nitrite detection
Ghosh et al. Direct detection of ultralow trace amounts of isocyanates in air using a fluorescent conjugated polymer
Huang et al. Marriage of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nd 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 toward high performance film-based sensing of phenolic compounds in the air
Kontos et al. CO2 captured in 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s: Raman spectroscopic analysis of uptake and host–guest interactions
Nguyen et al. Inducing ring complexation for efficient capture and detection of small gaseous molecules using SERS for environmental surveillance
Zheng et al. An instantaneously-responded, ultrasensitive, reutilizable fluorescent probe to sarin substitute both in solution and in gas phase
Guo et al. Al-based metal-organic gels for selective fluorescence recognition of hydroxyl nitro aromatic compounds
Wu et al. Highly efficient fluorescent and colorimetric sensing of organic amine vapors based on organometal halide perovskite nanostructures
Li et al. Octa [4‐(9‐carbazolyl) phenyl] silsesquioxane‐based porous material for dyes adsorption and sensing of nitroaromatic compounds
JP5665001B2 (ja) 検出方法及び検出センサー
Ghosh et al. Ultrafast and nanomolar level detection of H 2 S in aqueous medium using a functionalized UiO-66 metal–organic framework based fluorescent chemosensor
Da-Xue et al. An AIE fluorescent sensor for rapid and selective detection of phosgene
WO2018070933A1 (en) Fluorescent porous organic frameworks containing molecular rotors for chemical sensing
Ryu et al. Aligned Tubular Conjugated Microporous Polymer Films for the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Based Sensing of Explosives
JP2012207978A (ja) フッ素化炭化水素の検出方法及び検出センサー
KR20170019647A (ko) 아미노산을 기반으로 한 이산화탄소 검출용 화합물, 이를 이용한 이산화탄소 화학센서 및 이산화탄소 검출방법
JP5830796B2 (ja) フッ素化炭化水素化合物の検出方法及び検出センサー
WO2021046516A1 (en) Tautomeric sensing using a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