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39908B - 一種鞋類加工設備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種鞋類加工設備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39908B
TWI539908B TW103133880A TW103133880A TWI539908B TW I539908 B TWI539908 B TW I539908B TW 103133880 A TW103133880 A TW 103133880A TW 103133880 A TW103133880 A TW 103133880A TW I539908 B TWI539908 B TW I53990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conveyor belt
processing
robot
fix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38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17829A (zh
Inventor
藍法蘭可 安札尼
Original Assignee
安札尼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IT00162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ITMI20131625A1/it
Application filed by 安札尼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安札尼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178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178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99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9908B/zh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一種鞋類加工設備及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鞋類加工設備及方法,特別是一種包括至少一個由機器人操作的自動化工作站以及包括輸送載具上所裝鞋楦的支架能按照預先設定的角度調整方向的鞋類加工設備及方法。
在本發明所屬的以生產線生產鞋類的技術領域中,鞋類的組件或半成品等料件被安置在載具上,各料件通常是水平地安置,由輸送帶帶動前進,載具一個接著一個循序前進與各個加工站對齊停靠並循序接受如繃鞋幫、定型、上膠、烘乾膠、壓合鞋底、貼加強邊條及冷卻等處理工序,其中部份加工站甚至是由機器人(機械手臂)按照預先設定的程式執行個別特定工序,是已知的技術。
雖然按照它們在輸送帶上的順序對料件進行加工的已知技術能達到好的加工效果,然而我們發現應用該技術所產生的各工作站待料停工時間以及上料、下料等待時間過長,限制了產能效率,有改進的空間與需求。
另外,由於流行時尚的不斷變化要求鞋類的造型外觀與時俱進,帶動了製鞋工藝的新增工序,例如鞋內底的貼合、不同材質的加強邊條以及其他橡膠或類橡膠組件的粘合等。因而固定在各鞋楦上的料件需 要不只像已知技術般呈水平或垂直地安置,還需要能變換俯仰角度與水平方向以便利不同工序的進行及確保好的加工效果。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於藉由改變同一機器人工作站處理循序進入該站的各料件的順序及最佳化料件在置具上的安置角度,縮短各工作站待料停工時間以及上料、下料等待時間,從而提升產能效率,並節省開發不同置具的費用。本發明的次要目的在於藉由最佳化料件在置具上的安置角度改善加工效果,進而提升產品品質。
本發明的主要技術方案包括交替地在同一機器人工作站的兩個加工位置上加工處理由輸送帶運送來的固定在載具上的鞋料,以及在加工過程中的不同的工序之間調整鞋料的擺放方向。
以下藉由若干實施例並參照附圖對本發明進一步詳細說明。
1‧‧‧輸送帶支架
2‧‧‧輸送帶
3‧‧‧載具
3'‧‧‧置物盆
4‧‧‧鞋料件
5‧‧‧機器人操作的工作站
5'‧‧‧人工操作的工作站
6‧‧‧橫桿
7‧‧‧致動器
8‧‧‧頂架
9‧‧‧對正銷
10‧‧‧對正插座
11‧‧‧致動器
12‧‧‧箭頭代表輸送帶前進方向
13‧‧‧機器人工作站的作業區
14‧‧‧「鞋幫加濕」工作站
15‧‧‧「繃中後幫」工作站
16‧‧‧「調整鞋楦方向」工作站
17‧‧‧「濕熱定型」工作站
18‧‧‧「活化乾燥」工作站
19‧‧‧「膠黏壓合」工作站
20‧‧‧「冷卻定型」工作站
21‧‧‧「拔楦」工作站
22‧‧‧「繃前幫」工作站
24‧‧‧滾輪
25‧‧‧固定托架
26‧‧‧橫向軸心
27‧‧‧旋轉座
27'‧‧‧旋轉片
28‧‧‧鞋楦
29‧‧‧彈力插銷
29'‧‧‧彈力插銷的尾端
30‧‧‧定位凹洞
31‧‧‧彈力插銷
31'‧‧‧定位凹洞
32‧‧‧插銷
33‧‧‧旋轉片面對鞋楦的一面
34‧‧‧螺桿
35‧‧‧螺帽
37‧‧‧固定托架
38‧‧‧側壁
39‧‧‧定位凹口
40‧‧‧定位橫銷
41‧‧‧可動桿
42‧‧‧軸桿
43‧‧‧條狀通槽
44‧‧‧圓柱
45‧‧‧旋轉套
46‧‧‧定位珠
47‧‧‧組件
48‧‧‧轉桿
第1圖係本發明之鞋類加工設備一個實施例的俯視圖。
第2圖係第1圖之部分放大,顯示停靠在一個由機器人操作之工作站之作業區內之數個載具及安置於其上之料件。
第3圖係第1圖之部分放大,顯示其中一個由機器人操作之工作站與其作業區範圍。
第4圖係第1圖實施例之部分側視圖,顯示了在一個由機器人操作之工作站作業區內,用來驅使載具脫離輸送帶之機構。
第5圖係本發明之鞋類加工設備中之載具之一個實施例之側視圖和前視圖。
第6圖示意本發明之鞋類加工方法,例示一個由機器人操作之工作站,其機器人處理循序通過該工作站之料件之順序。
第7圖係本發明之鞋類加工設備中之載具之一個實施例之側視圖,顯示了該載具具有一可轉動料件俯仰角度之機構。
第8圖係第7圖之部分放大圖。
第9圖顯示由前視角看,第7圖之載具實施例可在另一維度轉動料件之水平方向。
第10圖係本發明之鞋類加工設備中之載具關於轉動料件之俯仰角度之另一實施例之側視圖。
第11圖和第12圖係本發明之鞋類加工設備中之載具關於轉動料件之俯仰角度和水平方向之又一個實施例之側視圖和俯視圖。
參照第1圖到第3圖所示實施例,本發明所揭露的鞋類加工設備包括一輸送帶裝置,其中包括一輸送帶支架(1),沿著輸送帶支架(1)設有一輸送帶(2)循序輸送多個設有用來固定鞋類或其組件或半成品(4)的鞋楦(28)的載具(3)通過各個加工處理工作站,所述工作站可包括機器人操作的自動化工作站(5)和人工操作的工作站(5')。
參照第4-a圖及第4-b圖所示實施例,輸送帶支架(1)上設有可驅使載具(3)暫時與輸送帶(2)脫鉤及重新與輸送帶(2)結合的載具離合器。所述載具離合器包括一與輸送帶(2)平行的橫桿(6),橫桿(6)由自動控制器的 程式控制一致動器(7)驅動其升降,橫桿(6)上設有頂架(8)。當橫桿(6)被致動器(7)驅動降下時,頂架(8)不干涉載具(3)與輸送帶(2)之間的連接裝置(此部分細節未於附圖中繪出);當橫桿(6)被致動器(7)驅動升起時,頂架(8)介入載具(3)與輸送帶(2)之間的連接裝置將該連接裝置頂開,使載具(3)與輸送帶(2)暫時脫鉤停留在機器人操作的工作站(5)的作業區(13)內的某一加工位置而不隨輸送帶(2)前進。再參照第2圖,本發明所揭露的鞋類加工設備還包括一載具鎖持器。每一載具(3)上設有一對正銷(9),所述載具鎖持器包括連接在輸送帶支架(1)上的對正插座(10),並包括一固設在輸送帶支架(1)上的致動器(11)負責推出與拉回對正插座(10),對正插座(10)與載具(3)上的對正銷(9)兩者一凸一凹(一公一母)形狀互補相配合。當某一載具(3)被輸送帶(2)輸送到達一機器人操作的工作站(5)的作業區(13)內的某一加工位置時,自動控制器的程式決定是否要將該載具(3)與輸送帶(2)暫時脫鉤而不隨輸送帶(2)前進,如果是,則致動器(7)驅動橫桿(6)升起,頂架(8)介入載具(3)與輸送帶(2)之間的連接裝置將該連接裝置頂開,使載具(3)與輸送帶(2)暫時脫鉤,此時致動器(11)推動對正插座(10)朝載具(3)上的對正銷(9)方向前進,夾住對正銷(9),載具(3)便暫時被鎖持在輸送帶支架(1)上的某平面位置,接著工作站(5)的機器人便可以對載具(3)上某一鞋楦(28)所固定的料件(4)進行加工處理。當上述加工處理完畢後且自動控制器的程式決定該載具(3)接下來應隨輸送帶(2)前進時,致動器(11)拉回對正插座(10)使其脫離載具(3)上的對正銷(9),接著致動器(7)驅動橫桿(6)與頂架(8)下降,使載具(3)與輸送帶(2)重新連接,當輸送帶(2)再次前進時,該載具(3)便被輸送帶(2)拉動前進。
第6圖示意使用本發明的鞋類加工方法,對進入到某一機 器人操作的工作站(5)的作業區(13)內一系列固定在載具(3)上的鞋楦(28)上的料件(4)進行加工處理的順序的一個實施例。本發明揭露一種不同於已知的按照輸送帶(2)輸送順序加工處理多個料件(4),而是對先後到達機器人工作站(5)的多個料件(4)交替加工處理的方法。第6圖中的阿拉伯數字1到8代表先後進入作業區(13)內的料件(4)的順序編號,料件(4)編號上方的'x'註記代表該料件(4)已經被加工處理或正在進行加工處理。
在週期10,承載1號與2號料件的載具A到達並停靠在工作站(5)的第一位置,機器人處理左方即位於第一位置(第一加工位置)的1號料件。處理完畢後,使載具A與輸送帶(2)重新連接上,接下來輸送帶(2)再次前進時載具A將被移動到第二位置。
在週期20,承載1號與2號料件的載具A已被輸送帶(2)移動到第二位置,承載3號與4號料件的載具B到達並停靠在第一位置,機器人處理左方即位於第一位置的3號料件。處理完畢後,使載具B與輸送帶(2)重新連接上,接下來輸送帶(2)再次前進時,載具B將被移動到第二位置而原先停靠在第二位置的載具A將被移動到第三位置。第二位置是一緩衝空間,所有的料件(4)當停留在第二位置時都不會被加工處理,在第二位置也不設置頂架(8)、對正插座(10)和致動器(11),因此所有停靠在第二位置的載具(3)當輸送帶(2)再次前進時都會被輸送帶(2)移動到第三位置。
在週期30,承載1號與2號料件的載具A已被輸送帶(2)移動到第三位置,承載3號與4號料件的載具B已被輸送帶(2)移動到第二位置,承載5號與6號料件的載具C到達並停靠在第一位置,機器人處理右方即位於第三位置(第二加工位置)的2號料件,載具C因頂架(8)的作動與輸送帶(2) 脫鉤並被對正插座(10)等機構固定在第一位置。處理完畢後,接下來輸送帶(2)再次前進時,載具C仍固定在第一位置不隨輸送帶(2)前進,載具B將被移動到第三位置而原先停靠在第三位置的載具A將被移出到工作站(5)的作業區(13)以外。
在週期40,承載5號與6號料件的載具C仍固定在第一位置,載具B已被移動到第三位置,機器人處理左方即位於第一位置的5號料件,載具B因頂架(8)的作動與輸送帶(2)脫鉤並被對正插座(10)等機構固定在第三位置。處理完畢後,使載具C與輸送帶(2)重新連接上,接下來輸送帶(2)再次前進時,載具B仍固定在第三位置不隨輸送帶(2)前進而載具C將被移動到第二位置。
在週期50,承載3號與4號料件的載具B仍固定在第三位置,承載5號與6號料件的載具C已被輸送帶(2)移動到第二位置,承載7號與8號料件的載具D到達並停靠在第一位置,機器人處理右方即位於第三位置的4號料件,載具D因頂架(8)的作動與輸送帶(2)脫鉤並被對正插座(10)等機構固定在第一位置。處理完畢後,接下來輸送帶(2)再次前進時,載具D仍固定在第一位置不隨輸送帶(2)前進,載具C將被移動到第三位置而原先停靠在第三位置的載具B將被移出到工作站(5)的作業區(13)以外。
在週期60,承載7號與8號料件的載具D仍固定在第一位置,載具C已被移動到第三位置,機器人處理左方即位於第一位置的7號料件,載具C因頂架(8)的作動與輸送帶(2)脫鉤並被對正插座(10)等機構固定在第三位置。處理完畢後,使載具D與輸送帶(2)重新連接上,接下來輸送帶(2)再次前進時,載具C仍固定在第三位置不隨輸送帶(2)前進而載具D將被 移動到第二位置。
如上所述,使用本發明的鞋類加工設備,在一機器人操作的工作站(5)的作業區(13)內,機器人並非按照料件(4)進入工作站(5)的順序,即1號->2號->3號...->7號的順序,而是按照1號->3號->2號->5號->4號->7號->6號的順序交替地加工處理奇數號和偶數號料件(4)。請注意,除了在週期10和20,由於還沒有載具(3)進入上述第三位置(即第二加工位置),所以機器人連續加工處理在第一位置(即第一加工位置)的料件(4)外,在週期30以及之後,機器人都持續交替地在第一加工位置與第二加工位置上來回加工處理料件(4)。並且,在作業區(13)的左方即上述第一位置(即第一加工位置),機器人只加工處理奇數號料件(4),即1、3、5、7...號料件(4);而在作業區(13)的右方即上述第三位置(即第二加工位置),機器人只加工處理偶數號料件(4),即2、4、6、8...號料件(4);當料件(4)位於上述第二位置時,機器人不處理該料件(4)。
應說明的是,第1圖、第2圖、第3圖及第6圖只是例示性顯示一機器人工作站(5)的作業區(13)可容納三個載具(3)同時停靠,實際上某一工作站(5)的作業區(13)可容納同時停靠的載具(3)數量會因具體配置的機器人規格和載具大小而有所不同。另外,機器人也可被程式設定為在左方即第一加工位置只加工處理偶數號料件(4),而在右方即第二加工位置只加工處理奇數號料件(4)。
對於上述第6圖所示的加工方法,我們還可以這樣理解:由於奇數號料件(4),即1、3、5、7...號料件(4)都是安置在載具(3)上右邊的鞋楦(28)上,可稱之為安置在載具(3)第一端的料件(4);而偶數號料件(4), 即2、4、6、8...號料件(4)都是安置在載具(3)上左邊的鞋楦(28)上,可稱之為安置在載具(3)第二端的料件(4)。因此我們可以將上述說明描述為:在機器人工作站(5)的作業區(13)的第一加工位置,機器人只加工處理安置在載具(3)第一端的料件(4),而在第二加工位置,機器人只加工處理安置在載具(3)第二端的料件(4)。
在週期30,載具C雖然已停靠在第一加工位置上,但因在此週期內,機器人係對第二加工位置上的2號料件進行加工處理,而安置在載具C第一端的5號料件尚未被加工處理,因此週期30結束後進入週期40,載具C仍然被鎖持在第一加工位置而未隨輸送帶(2)前進,直到5號料件在週期40內被加工處理完畢,進入週期50之前載具C才隨著輸送帶(2)前進一個位置。同樣地,在週期40,載具B雖然已停靠在第二加工位置上,但因在此週期內,機器人係對第一加工位置上的5號料件進行加工處理,而安置在載具B第二端的4號料件尚未被加工處理,因此週期40結束後進入週期50,載具B仍然被鎖持在第二加工位置而未隨輸送帶(2)前進,直到4號料件在週期50內被加工處理完畢,進入週期60之前載具B才隨著輸送帶(2)前進一個位置。
這樣的安排呼應了鞋類左右不同又相互對稱的特性,因而優化了空間的配置並減低了作業的複雜度。更特別的是,在同樣是一個載具(3)上裝置有兩個鞋楦(28)的情況下,假若採用傳統的依序加工的方法,那麼工作站(5)中的機器人必須完成對同一載具(3)上兩個鞋楦(28)上的料件(4)的加工處理,即耗用兩個工作站(5)加工週期的時間,載具(3)及輸送帶(2)才能往前移動一個位置,那麼整個生產線的運行速度也都被工作站(5)內載 具(3)的移動週期限制住了。此外,即使在某些情況下,一個載具(3)上只裝置有一個鞋楦(28),但需要在同一個工作站(5)內加工處理同一料件(4)的兩個側面,此時應用上述本發明讓機器人在兩個加工位置之間交替地加工處理之方法也有益處。例如當一個載具(3)承載單獨一個鞋楦(28)上的料件(4)停靠在工作站(5)的第一加工位置時,機器人只加工處理料件(4)的第一側(右側),而當載具(3)停靠在工作站(5)的第二加工位置時,機器人只加工處理料件(4)的第二側(左側),這樣輸送帶(2)和所有的載具(3)也無需等候工作站(5)的機器人完成兩個加工週期才能往前移動一個位置。採用本發明的上述方法,經實證目前能減少同一生產線上各工作站(5)、(5')的平均待料停工時間(大約比現有同類已知設備減少三分之一待料時間),進而增進總體產能效率。
第5圖顯示已知的載具也能應用在本發明上、作為本發明的載具(3)的一個實施例,該載具(3)可以是單層或多層、具有一個或多個支架以便因應不同的鞋型或鞋組件。
第1圖例示一條完整的生產線,箭頭(12)表示輸送帶(2)前進的方向。首先是一「鞋幫加濕」工作站(14),接著固定在載具(3)上的鞋楦(28)上的料件(4)通過一「繃前幫」工作站(22),接著依序通過一「繃中後幫」工作站(15)、一「濕熱定型」工作站(17)、一第一自動化(即由機器人操作的)「幫腳起毛」工作站(5)、一第二自動化「上膠」工作站(5)、一「活化乾燥」工作站(18)、一「膠黏壓合」工作站(19)、一「冷卻定型」工作站(20),最終通過一「拔楦」工作站(21)而結束整個加工週期。
上述的加工流程可以採用如第5圖所示已知的載具(3)也可 以採用如第7圖~第11圖所示載具(3)的實施例。基本上,載具(3)包括一組滾輪(24),載具(3)可另包括一個或多個置物盆(3')以便承裝待組裝的鞋組件。
第8圖所示載具(3)的實施例包括一第一軸旋轉定位機構與一第二軸旋轉定位機構。其具體包括一固定托架(25)及一旋轉座(27),旋轉座(27)包括一穿過固定托架(25)上軸孔的橫向軸心(26),即旋轉座(27)以橫向軸心(26)為軸樞接於固定托架(25)上,旋轉座(27)可繞橫向軸心(26)的中心軸線即第一軸線旋轉;旋轉座(27)樞接有一旋轉片(27')可環繞旋轉座(27)垂直於橫向軸心(26)方向的一第二軸線旋轉,旋轉片(27')支撐並供一鞋楦(28)鎖固。
固定托架(25)上穿設一彈力插銷(29),彈力插銷(29)的尾端(29')朝向橫向軸心(26)並具有半球或類似的圓弧形狀以便能藉由一彈簧(未於附圖中繪出)的彈力將彈力插銷(29)的尾端(29')推入旋轉座(27)的橫向軸心(26)周邊所開設的多個定位凹洞(30)其中之一。旋轉座(27)與固定托架(25)之間相對角度的調整與固定係藉以下操作達成:作業員施力旋轉旋轉座(27),使彈力插銷(29)的尾端(29')受其當前所在定位凹洞(30)的斜向壓迫退縮直至脫離該定位凹洞(30),繼續旋轉旋轉座(27)至所要求的角度,此時彈力插銷(29)的尾端(29')對正另一定位凹洞(30),彈簧的彈力自然將彈力插銷(29)尾端(29')推入該另一定位凹洞(30)。由於開設在旋轉座(27)的橫向軸心(26)周邊的定位凹洞(30)的形狀與彈力插銷(29)尾端(29')形狀緊密配合,旋轉座(27)相對於固定托架(25)的角度又能重新牢靠固定住。上述帶彈簧的具有半球形尾端的彈力插銷(29)配合定位凹洞(30)鎖固的技術是機械領域的已 知技術,其原理與帶彈簧的定位珠相同。由於旋轉座(27)的橫向軸心(26)周邊所開設的各個定位凹洞(30)係按照預設的位置(相對於第一軸線的角度)開設,作業員能每次迅速且精確地將旋轉座(27)調整並固定到所要求的特定角度。同上述原理,旋轉片(27')與旋轉座(27)之間相對角度的調整與鎖固是藉由固設在旋轉片(27')上的具有半球形尾端的彈力插銷(31)配合多個開設在旋轉座(27)上的定位凹洞(31')來達成。
至於將鞋楦(28)固定在旋轉片(27')上的方法,依照附第8圖所示的實施例,旋轉片(27')上面對鞋楦(28)的一面(33)凸設有插銷(32)朝向鞋楦(28),鞋楦(28)面對旋轉片(27')的一面上開設有凹孔或凹槽配合插銷(32)供插銷(32)插入,旋轉片(27')側面凸設有一螺桿(34)穿過鞋楦(28)下端部分。藉著旋緊螺帽(35)壓迫鞋楦(28)下端朝旋轉片(27')側面逼近,插銷(32)與相配合的凹孔或凹槽之間以及螺帽(35)與鞋楦(28)下端之間將產生一壓力,鞋楦(28)與旋轉片(27')兩者藉著此一壓力所產生的磨擦力而彼此緊固。
既然旋轉座(27)可繞旋轉座(27)的第一軸線(即旋轉座(27)所設穿過固定托架(25)的橫向軸心(26)的中心軸線)旋轉並按預定的角距固定其相對於固定托架(25)的方向,並且旋轉片(27')可繞旋轉座(27)之垂直於該第一軸線的第二軸線旋轉並並按預定的角距固定其相對於旋轉座(27)的方向,而鞋楦(28)是固定在旋轉片(27')上,因此鞋楦(28)可被作業員在空間中繞著一個旋轉軸線或繞兩個相互垂直的旋轉軸線旋轉並固定其方向。
在第1圖的生產線運作時,當料件(4)被輸送帶(2)從某一工作站(5、5')移動到下一工作站(5、5')的途中,特別是但不限於當該下一工作站是一由機器人操作的自動化工作站(5)時,例如在第1圖的實施例中, 在工作站(17)與第一自動化工作站(5)之間,可設置一由人工操作旋轉調整並固定鞋楦(28)在空間中方向的工作站(16),調整鞋楦(28)使其在空間中的方向適應下一自動化工作站(13)的作業需求。手動調整鞋楦(28)在空間中方向的工作站(16)可根據具體加工處理需求設置在生產線上的適當位置。
第10圖揭示載具(3)上用於調整並固定鞋楦(28)在空間中方向的機構的另一實施例。此實施例同樣也包括一第一軸旋轉定位機構與一第二軸旋轉定位機構。具體上,載具(3)包括一固定托架(37),托架(37)上設有兩個相互平行且間隔開來的側壁(38),側壁(38)上端(38')大致呈半圓形輪廓並開設有一系列的定位凹口(39),兩側壁(38)之間設有一可動桿(41),可動桿(41)的下半部開設有一個條狀通槽(43),兩側壁(38)的下半部穿設一軸桿(42),軸桿(42)穿過可動桿(41)的條狀通槽(43)並可在條狀通槽(43)內作相對滑動,可動桿(41)藉軸桿(42)與托架(37)樞接。可動桿(41)的上半部朝向兩側壁(38)的側面分別凸設有一根定位橫銷(40)與兩側壁(38)上端的定位凹口(39)相配合。操作調整可動桿(41)相對於托架(37)的方向之方法如下:作業員將可動桿(41)朝向定位凹口(39)的開口方向推動並同時將可動桿(41)向上拉起,使可動桿(41)兩側的定位橫銷(40)脫離兩側壁(38)上端的定位凹口(39),可動桿(41)內部設有彈簧(未於附圖中繪出)抵抗作業員將可動桿(41)向上拉起的力量,作業員施力保持定位橫銷(40)遠離兩側壁(38)上端(38')並將可動桿(41)繞著軸桿(42)旋轉至所要求的角度然後放鬆拉起可動桿(41)的力量並使定位橫銷(40)藉著彈簧的彈力進入該角度所對應的定位凹口(39)內,此時可動桿(41)相對於托架(37)的傾斜角度即再度被固定。可動桿(41)上端固設有一圓柱(44),圓柱(44)外圍樞接一圓管狀旋轉套(45)可環繞圓柱(44)外 緣旋轉,旋轉套(45)上沿著一橫切面環設有數個帶彈簧的定位珠(46),圓柱(44)外圍對應定位珠(46)的位置開設有數個配合定位珠(46)形狀的定位凹洞,旋轉套(45)以及其上端固接的鞋楦(28)藉著定位珠(46)和配合的定位凹洞得以固定其相對於圓柱(44)的方向角度。本實施例所採用的定位珠(46)和配合的定位凹洞的技術也是機械領域中的已知技術。在本實施例中,可動桿(41)即相當於第8圖所示實施例中的旋轉座(27),旋轉套(45)即相當於第8圖所示實施例中的旋轉片(27');軸桿(42)的中心軸線即相當於第8圖所示實施例中的第一軸線;圓柱(44)的中心軸線即相當於第8圖所示實施例中的第二軸線。
綜合第8圖與第10圖所示兩實施例,載具(3)包括一固定托架(25、37)、一第一旋轉架(27、41)樞接於固定托架(25、37)並藉著一第一定位裝置(29、30、39、40)可變動方向地定位其相對於固定托架(25、37)的方向、一第二旋轉架(27'、45)樞接於第一旋轉架(27、41)並藉著一第二定位裝置(31、31'、46)可變動方向地定位其相對於第二旋轉架(27'、45)的方向,以及一鞋楦(28)固定在第二旋轉架(27'、45)上。
第11圖及第12圖示意第10圖所示實施例的一種變形,其中可動桿(41)相對於托架(37)的方向即傾斜角度調整以及定位機構均與第10圖的實施例相同。而鞋楦(28)相對於可動桿(41)的方向即水平角度調整以及定位機構則藉由裝設在一固設在可動桿(41)上端的組件(47)上的一組轉桿(48)及其相連機構放鬆和壓緊一根從組件(47)內部伸出到鞋楦(28)內部並與鞋楦(28)鎖固的旋轉銷(32)的下端來達成。當轉桿(48)及其相連機構放鬆對旋轉銷(32)下端的緊壓,旋轉銷(32)以及鎖固於其上端的鞋楦(28)能相對於 可動桿(41)水平旋轉;當轉桿(48)及其相連機構對旋轉銷(32)下端緊壓時,旋轉銷(32)以及鎖固於其上端的鞋楦(28)相對於可動桿(41)的水平方向即被固定。
上述第8圖到第12圖所示各實施例均提供手動快速調整鞋楦(28)在空間中兩個維度(繞兩個相互垂直的軸線旋轉)的方向並固定在預設角度的功能,以因應後續機器對套在鞋楦(28)上的料件(4)加工處理的需求。
1‧‧‧輸送帶支架
2‧‧‧輸送帶
3‧‧‧載具
4‧‧‧鞋料件
5‧‧‧機器人操作的工作站
12‧‧‧箭頭代表輸送帶前進方向
13‧‧‧機器人工作站的作業區
18‧‧‧「活化乾燥」工作站

Claims (11)

  1. 一種鞋類加工設備,包括一輸送帶支架(1)、沿著輸送帶支架(1)移動的一輸送帶(2)、沿著輸送帶支架(1)設置的多個加工處理工作站(5、5')、多個被輸送帶(2)輸送通過各工作站(5、5')的承載鞋料件(4)的載具(3),其中每個載具(3)上至少固定有一鞋楦(28);其特徵在於:載具(3)包括一固定托架(25、37)、一第一旋轉架(27、41)樞接於固定托架(25、37)並藉著一第一方向定位裝置(29、30、39、40)可按預設角度被轉動定位其相對於固定托架(25、37)的方向、一第二旋轉架(27'、45)樞接於第一旋轉架(27、41)並藉著一第二方向定位裝置(31、31'、46)可按預設角度被轉動定位其相對於第二旋轉架(27'、45)的方向,其中鞋楦(28)係安裝在第二旋轉架(27'、45)上。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一種鞋類加工設備,其特徵在於:多個工作站(5、5')當中至少有一個是由機器人操作的自動化工作站(5),在自動化工作站(5)的作業區(13)內輸送帶支架(1)上設有至少一個可驅使載具(3)與輸送帶(2)暫時脫鉤及重新與輸送帶(2)結合的載具離合器(6、7、8)及至少一個可將載具(3)暫時鎖持在作業區(13)中一個加工位置上的載具鎖持器(10、11)。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第2項所述的一種鞋類加工設備,其特徵在於:每個載具(3)包括兩組固定托架(25、37)、第一旋轉架(27、41)、第二旋轉架(27'、45)以及鞋楦(28)的組合。
  4. 一種鞋類加工設備,包括一輸送帶支架(1)、沿著輸送帶支架(1)移動的一輸送帶(2)、沿著輸送帶支架(1)設置的多個加工處理工作站(5、 5')、多個被輸送帶(2)輸送通過各工作站(5、5')的承載鞋料件(4)的載具(3),其中每個載具(3)上至少固定有一鞋楦(28);多個工作站(5、5')當中至少有一個是由機器人操作的自動化工作站(5),在自動化工作站(5)的作業區(13)內輸送帶支架(1)上設有至少一個可驅使載具(3)與輸送帶(2)暫時脫鉤及重新與輸送帶(2)結合的載具離合器(6、7、8)及至少一個可將載具(3)暫時鎖持在作業區(13)中一個加工位置上的載具鎖持器(10、11)。
  5. 一種鞋類加工方法,使用包括一輸送帶支架(1)、一輸送帶(2)、沿著輸送帶支架(1)設置的至少包括一個由機器人操作具有作業區(13)的自動化工作站(5)的多個加工處理工作站(5、5')、多個被輸送帶(2)輸送通過各工作站(5、5')的承載鞋料件(4)的載具(3)的設備,其中每個載具(3)上至少固定有一鞋楦(28);其特徵在於包括下列手段及步驟:在機器人操作的自動化工作站(5)的作業區(13)內設置可允許載具(3)暫時停靠並允許載具(3)上所安置的鞋料件(4)在此接受機器人(5)加工處理的第一加工位置及第二加工位置、設定程式使機器人(5)在所述第一加工位置與所述第二加工位置來回交替進行對料件(4)的加工處理、使機器人(5)在所述第一加工位置上只對安置在載具(3)第一端的料件(4)進行加工處理而在所述第二加工位置上只對安置在載具(3)第二端的料件(4)進行加工處理、當一個停在所述第一加工位置的載具(3)其第一端上安置的料件(4)被機器人(5)加工處理完畢前暫時使該載具(3)與輸送帶(2)脫鉤並將該載具(3)鎖持在第一加工位置以及當一個停在所述第二加工位置的載具(3)其第二端上安置的料件(4)被機器人(5)加 工處理完畢前暫時使該載具(3)與輸送帶(2)脫鉤並將該載具(3)鎖持在第二加工位置。
  6. 一種鞋類加工方法,使用包括一輸送帶支架(1)、一輸送帶(2)、沿著輸送帶支架(1)設置的至少包括一個由機器人操作具有作業區(13)的自動化工作站(5)的多個加工處理工作站(5、5')、多個被輸送帶(2)輸送通過各工作站(5、5')的承載鞋料件(4)的載具(3)的設備,其中每個載具(3)上至少固定有一鞋楦(28);其特徵在於包括下列手段及步驟:在機器人操作的自動化工作站(5)的作業區(13)內設置可允許載具(3)暫時停靠並允許載具(3)上所安置的鞋料件(4)在此接受機器人(5)加工處理的第一加工位置及第二加工位置、設定程式使機器人(5)在所述第一加工位置與所述第二加工位置來回交替進行對料件(4)的加工處理、使機器人(5)在所述第一加工位置上只對安置在載具(3)上料件(4)的第一側進行加工處理而在所述第二加工位置上只對安置在載具(3)上料件(4)的第二側進行加工處理、當一個停在所述第一加工位置的載具(3)其上安置的料件(4)的所述第一側被機器人(5)加工處理完畢前暫時使該載具(3)與輸送帶(2)脫鉤並將該載具(3)鎖持在第一加工位置以及當一個停在所述第二加工位置的載具(3)其上安置的料件(4)的所述第二側被機器人(5)加工處理完畢前暫時使該載具(3)與輸送帶(2)脫鉤並將該載具(3)鎖持在第二加工位置。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或第6項所述的一種鞋類加工方法,其特徵在於還包括下列手段:在所述第一加工位置與所述第二加工位置之間設置至少一個可供載具(3)停靠的緩衝位置,設定程式使機器人(5)不 在所述緩衝位置上對料件(4)進行加工處理。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或第6項所述的一種鞋類加工方法,其特徵在於還包括下列步驟:當載具(3)停在輸送帶支架(1)上的某一固定位置時,手動將固定於載具(3)上的至少一鞋楦(28)繞一第一軸線調整其固定於載具(3)上方向。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或第6項所述的一種鞋類加工方法,其特徵在於還包括下列步驟:當載具(3)停在輸送帶支架(1)上的某一固定位置時,手動將固定於載具(3)上的至少一鞋楦(28)繞一第一軸線與一第二軸線調整其固定於載具(3)上方向。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一種鞋類加工方法,其特徵在於還包括下列步驟:當載具(3)停在輸送帶支架(1)上的某一固定位置時,手動將固定於載具(3)上的至少一鞋楦(28)繞一第一軸線調整其固定於載具(3)上方向。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一種鞋類加工方法,其特徵在於還包括下列步驟:當載具(3)停在輸送帶支架(1)上的某一固定位置時,手動將固定於載具(3)上的至少一鞋楦(28)繞一第一軸線與一第二軸線調整其固定於載具(3)上方向。
TW103133880A 2013-10-02 2014-09-30 一種鞋類加工設備及方法 TWI5399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T001625A ITMI20131625A1 (it) 2013-10-02 2013-10-02 Trasportatore sincronizzato per lavorazioni robotizzate di calzature
ITMI20141264 2014-07-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17829A TW201517829A (zh) 2015-05-16
TWI539908B true TWI539908B (zh) 2016-07-01

Family

ID=52786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3880A TWI539908B (zh) 2013-10-02 2014-09-30 一種鞋類加工設備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10086B (zh)
TW (1) TWI5399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22362B (zh) * 2015-06-04 2018-05-01 耐克創新有限合夥公司 鞋類成形裝置及藉由製造系統滾動鞋類物件之組件的方法
CN109820286A (zh) * 2017-11-23 2019-05-31 宝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化产线机构
CN114224029B (zh) * 2021-12-29 2023-04-11 丽荣鞋业(深圳)有限公司 鞋中底位置矫正和打钉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201210B (de) * 1960-05-25 1965-09-16 Svit Np Einrichtung zum Aufspannen und Lockern von Schuhoberteilen, insbesondere bei der Massenanfertigung von Schuhwaren
CN2749321Y (zh) * 2003-05-06 2006-01-04 L·安扎尼 处理鞋面加湿、热定型及整平的机器
ITMI20062001A1 (it) * 2006-10-18 2008-04-19 Lanfranco Anzani Stazione multifunzione per trattamenti d'asciugatura con riattivazione dei collanti e d'umidificazione o di stabilizzazione per prodotti in pelle ed affini eseguiti in camera sotto vuoto con lampade alogene nir
CN201252880Y (zh) * 2008-08-01 2009-06-10 文芳 一种制鞋贴底工作台
CN103070521A (zh) * 2013-01-10 2013-05-01 江西龙展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鞋后套预定型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17829A (zh) 2015-05-16
CN104510086A (zh) 2015-04-15
CN104510086B (zh) 2018-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39908B (zh) 一種鞋類加工設備及方法
CN103681168B (zh) 球型灯泡生产设备
KR101446007B1 (ko) 목재파렛트 제조시스템
US20110160905A1 (en) Workpiece mounting system, workpiece mounting method, sunroof unit holding device, and sunroof unit holding method
WO2014128987A1 (ja) タイヤ加硫機のアンローディング装置、及び、タイヤ加硫機
WO2016155513A1 (zh) 一种鞋业模组化柔性生产线
CN203659809U (zh) 球型灯泡生产设备
CN116214160A (zh) 一种全自动组装系统及组装方法
JP6476744B2 (ja) 搬送装置
BR112015007300B1 (pt) Máquina e método de construção de pneus para formar uma unidade vértice-talão
KR102067911B1 (ko) 자동화 생산 라인
TWI606875B (zh) 具有自動裝載系統之彎管機以及用於將管件自動裝載於彎管機的彎曲頭上之方法
TWI641330B (zh) 鞋面之輸送機構
WO1998005865A1 (fr)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fabrication d'un ensemble piston
KR20130082252A (ko) 센터설정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파이프 접합설비
KR101559840B1 (ko) 다단 이송을 이용한 콘텍트렌즈용 몰드 공급장치
ITRN20120053A1 (it) Apparecchiatura per il posizionamento automatico di un pannello su una bordatrice monolaterale
KR20120138380A (ko) 마루패널의 가공장치
CN108851354A (zh) 一种用于鞋坯冷热模处理的自动上下料装置
JP6492530B2 (ja) 搬送装置
KR102243616B1 (ko) 타이어 취급 장치 및 방법
CN208414794U (zh) 一种旋转锁边机
KR100436923B1 (ko) 낚시용 도래 성형장치
CN205585443U (zh) 一种冷却脱楦机
KR200271761Y1 (ko) 낚시용 도래 성형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