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30612B - Door hinge retractor with arbitrary stop function - Google Patents

Door hinge retractor with arbitrary stop function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30612B
TWI530612B TW103104554A TW103104554A TWI530612B TW I530612 B TWI530612 B TW I530612B TW 103104554 A TW103104554 A TW 103104554A TW 103104554 A TW103104554 A TW 103104554A TW I530612 B TWI530612 B TW I53061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locking member
clutch element
shaft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45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08153A (zh
Inventor
Tadashi Okada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Kohki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Kohki Co filed Critical Nitto Kohki Co
Publication of TW2015081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81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06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061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CBOLTS OR FASTENING DEVICES FOR WINGS, SPECIALLY FOR DOORS OR WINDOWS
    • E05C17/00Devices for holding wings open; Devices for limiting opening of wings or for holding wings open by a movable member extending between frame and wing; Braking devices, stops or buffers, combined therewith
    • E05C17/02Devices for holding wings open; Devices for limiting opening of wings or for holding wings open by a movable member extending between frame and wing; Braking devices, stops or buffers, combined therewith by mechanical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losing And Opening Devices For Wings, And Checks For Wings (AREA)
  • Hinges (AREA)
  • Hinge Accessories (AREA)

Description

具有任意停止功能的門鉸鏈緩閉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門鉸鏈(door hinge)。更具體而言,是關於一種具有任意停止(free stop)功能的門鉸鏈緩閉器(closer),該任意停止功能係指在將二個筒體形成為同軸狀並上下重疊而連接成能夠相對旋轉,且將一方之筒體安裝於門,而將另一方之筒體安裝於門框的門鉸鏈中,被設定於筒體內的螺旋彈簧(coil spring)會隨著開啟門而儲存關門用的旋轉彈壓力(儲存彈簧彈壓力),當門開啟一定以上時該旋轉彈壓力就不作用於門而可以將該門保持於任意位置的功能。
以往,為人週知的門鉸鏈緩閉器(專利文獻1),係在將二個筒體在同軸上做上下重疊而連接成能夠相對旋轉,且將一方之筒體安裝於門,而將另一方之筒體安裝於門框的門鉸鏈中,在一方之筒體中設定主螺旋彈簧,在另一方之筒體中設定輔助螺旋彈簧,於開門時主螺旋彈簧及輔助螺旋彈簧會隨著門被開啟而儲存旋轉彈壓力,當開啟門某程度時可藉由離合器機構來停止輔助螺旋彈簧之 旋轉彈壓力的蓄能且使該旋轉彈壓力不作用於門,而是僅有主螺旋彈簧儲存旋轉彈壓力,且於關門時主螺旋彈簧才會起作用,當門閉合一定角度以下時輔助螺旋彈簧亦起作用,而在閉合時門能以藉由此等二個螺旋彈簧所產生的較大之力來閉合。
又,為人週知的具有任意停止功能的門鉸鏈緩閉器(專利文獻2),係在筒體中設定一個螺旋彈簧的門鉸鏈中,螺旋彈簧會隨著門被開啟而儲存旋轉彈壓力,當門開啟某程度時離合器機構會起作用而不儲存更進一步之旋轉彈壓力,並且該螺旋彈簧之彈壓力並不對門起作用,而可以將門停止在任意位置。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實開昭62-16327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9-158605號公報
然而,一邊具備用以加大門閉合時之關門力的輔助螺旋彈簧,而且同時一邊具有可以在任意位置靜止於開門之狀態的功能、即任意停止功能的門鉸鏈緩閉器,至今雖然其必要性有被認同但是並未被開發出適當者。
本發明之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利用主螺旋彈 簧和輔助螺旋彈簧而一邊具有閉合時之較大的關門力,同時一邊當門開啟某程度時能夠將門停止在任意位置之具有任意停止功能的門鉸鏈緩閉器。
亦即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具有任意停止功能的門鉸鏈緩閉器,其具備:第1筒體,其係於一端具有第1自由端部、而於另一端具有第1連接用端部,且安裝於門與門框中之一方;及第2筒體,其係於一端具有第2自由端部、而於另一端具有第2連接用端部,且安裝於門與門框中之另一方,前述第2連接用端部是鄰接於前述第1連接用端部,且對前述第1筒體在該第1筒體之長邊軸線的方向進行整合,並對該第1筒體連接成能夠相對旋轉;及軸,其係具有第1端部、第2端部及軸本體,該第1端部係固定於前述第1筒體之前述第1自由端部,該第2端部係在前述第2筒體內與前述第2連接用端部鄰接,該軸本體係從前述第1端部以在前述第1筒體內對該第1筒體延伸成同心狀之方式到達前述第2端部為止;及第1彈簧卡止構件,其係配置於該軸的前述第2端部之外周面與前述第2筒體之內周面之間,且相對於前述軸及前述第2筒體配置成能夠繞前述長邊軸線而旋轉;及第2彈簧卡止構件,其係配置於前述軸的前述第2端部之外周面與前述第2筒體之內周面之間,且相對於前述 軸及前述第2筒體配置成能夠繞前述長邊軸線而旋轉,並比前述第1彈簧卡止構件還更配置於靠近前述第2筒體之前述第2自由端部側;及第1螺旋彈簧,其係在前述第1筒體內繞前述軸本體之周圍而設置成同心狀,且其一端卡止於前述軸,而另一端卡止於前述第1彈簧卡止構件;及第2螺旋彈簧,其係設置於前述第2筒體內,且其一端卡止於前述第2彈簧卡止構件,而另一端卡止於前述第2筒體;及第1離合器機構,其係當在前述長邊軸線周圍的前述第1筒體和前述第2筒體之相對的旋動位置,是位在與前述門已閉合之狀態所對應的初期旋動位置、和與前述門僅開啟第1角度之狀態所對應的第1旋動位置之間時,就將前述第1彈簧卡止構件卡止於前述第2筒體,而當比前述第1旋動位置時還更位在與前述門開啟較大之狀態所對應的位置時,則解除前述第1彈簧卡止構件與前述第2筒體之卡止,且將前述第1彈簧卡止構件卡止於前述軸;以及第2離合器機構,其係當前述相對的旋動位置,位在前述初期旋動位置、和與前述門僅開啟不同於前述第1角度的第2角度之狀態所對應的第2旋動位置之間時,就將前述第2彈簧卡止構件卡止於前述軸,而當比前述第2旋動位置時還更位在與前述門開啟較大之狀態所對應的位置時,則解除前述第2彈簧卡止構件與前述軸之卡止,且將前述第2彈簧卡止構件卡止於前述第2筒體。
在該具有任意停止功能的門鉸鏈緩閉器中,係當開啟門預定角度以上時由於單方的螺旋彈簧之彈壓力並不作用於第1筒體與第2筒體之間所以可以用較弱之力來開啟門,而且當更進一步開啟門時由於雙方的螺旋彈簧之彈壓力並不作用於第1筒體與第2筒體之間,而能夠將門停止在任意的位置。又,在門閉合時,由於第1及第2螺旋彈簧之彈壓力作用於第1筒體與第2筒體之間所以能夠利用較強之力確實地閉合門。
較佳為:可以以前述第1角度成為比前述第2角度還更大之方式來設定前述第1旋動位置和前述第2旋動位置。
具體而言,是可以更具備:第1外殼,其係配置於前述第1彈簧卡止構件與前述第2筒體之間,且固定於前述第2筒體;以及第2外殼,其係配置於前述第2彈簧卡止構件與前述第2筒體之間,且固定於前述第2筒體,前述第1彈簧卡止構件,係具有:貫通在前述軸與前述第1外殼之間的第1離合器要素保持開口;以及保持於該第1離合器要素保持開口內的第1離合器要素,前述第2彈簧卡止構件,係具有:貫通在前述軸與前述第2外殼之間的第2離合器要素保持開口;以及保持於該第2離合器要素保持開口內的第2離合器要素,在前述第1外殼,係於內周面形成有第1外側離合器要素卡止槽, 在前述第2外殼,係於內周面形成有第2外側離合器要素卡止槽,在前述軸之第2端部,係於外周面形成有第1內側離合器要素卡止槽和第2內側離合器要素卡止槽,前述第1離合器機構,係當前述相對的旋動位置位在前述初期旋動位置與前述第1旋動位置之間時,就使前述第1離合器要素卡合於前述第1外側離合器要素卡止槽並使前述第1彈簧卡止構件卡止於前述第1外殼,而當前述相對的旋動位置超過前述第1旋動位置時,則使前述第1離合器要素不與前述第1外側離合器要素卡止槽卡合而是與前述第1內側離合器要素卡止槽卡合並使前述第1彈簧卡止構件卡止於前述軸,前述第2離合器機構,係當前述相對的旋動位置位在前述初期旋動位置與前述第2旋動位置之間時,就使前述第2離合器要素卡合於前述第2外側離合器要素卡止槽並使前述第2彈簧卡止構件卡止於前述第2外殼,而當前述相對的旋動位置超過前述第2旋動位置時,則使前述第2離合器要素不與前述第2外側離合器要素卡止槽卡合而是與前述第2內側離合器要素卡止槽卡合並使前述第2彈簧卡止構件卡止於前述軸。
又,亦可以更具備:固定於前述第2筒體之內周面的圓筒狀之中間彈簧座;以及配置於前述第2筒體內的第3螺旋彈簧,前述第2螺旋彈簧之前述另一端係卡止於前述中間彈 簧座,前述第2彈簧卡止構件,係通過前述第2螺旋彈簧之內孔並超過前述中間彈簧座而延伸存在,前述第3螺旋彈簧,係設置於前述中間彈簧座與前述第2筒體之前述第2自由端部之間,且其一端是卡止於前述第2彈簧卡止構件之超過前述中間彈簧座的位置,而另一端是卡止於前述第2筒體。
藉由此種構成,能夠更加大門閉合時的彈壓力。
以下,基於附圖說明本發明之具有任意停止功能的門鉸鏈緩閉器之實施形態。
100‧‧‧具有任意停止功能的門鉸鏈緩閉器(第1實施形態)
105‧‧‧滑動軸承構件
106‧‧‧內周面
110‧‧‧第1筒體
112‧‧‧第1葉片
114‧‧‧第1連接用端部
116‧‧‧第1自由端部
118‧‧‧長邊軸線
120‧‧‧第2筒體
122‧‧‧第2葉片
124‧‧‧第2連接用端部
125‧‧‧內周面
126‧‧‧第2自由端部
130‧‧‧第1螺旋彈簧
131‧‧‧上端
132‧‧‧下端
134‧‧‧第2螺旋彈簧
135‧‧‧上端
136‧‧‧下端
140‧‧‧第1離合器機構
142‧‧‧第1離合器要素
145‧‧‧第2離合器機構
147‧‧‧第2離合器要素
150‧‧‧軸
151‧‧‧第1端部
152‧‧‧第2端部
153‧‧‧軸本體
154‧‧‧彈簧卡止槽(軸的)
156‧‧‧外周面
158‧‧‧第1內側離合器要素卡止槽
159‧‧‧第2內側離合器要素卡止槽
160‧‧‧第1外殼
162‧‧‧小徑部
163‧‧‧外周面
164‧‧‧大徑部
165‧‧‧內周面
168‧‧‧第1外側離合器要素卡止槽
170‧‧‧第1彈簧卡止構件
171‧‧‧外周面
172‧‧‧內周面
174‧‧‧第1離合器要素保持開口
176‧‧‧彈簧卡止槽
180‧‧‧第2外殼
182‧‧‧內周面
184‧‧‧第2外側離合器要素卡止槽
185‧‧‧彈簧座
186‧‧‧彈簧卡止槽(彈簧座的)
190‧‧‧第2彈簧卡止構件
191‧‧‧上部圓筒部
192‧‧‧下部軸部
194‧‧‧彈簧卡止槽(第2彈簧卡止構件的)
196‧‧‧外周面
197‧‧‧內周面
198‧‧‧第2離合器要素保持開口
199‧‧‧支撐軸
200‧‧‧具有任意停止功能的門鉸鏈緩閉器(第2實施形態)
210‧‧‧第1筒體
220‧‧‧第2筒體
226‧‧‧第2自由端部
234‧‧‧第2螺旋彈簧
236‧‧‧下端
237‧‧‧第3螺旋彈簧
238‧‧‧上端
239‧‧‧下端
245‧‧‧第2離合器機構
250‧‧‧軸
285‧‧‧彈簧座
286‧‧‧彈簧卡止槽
287‧‧‧中間彈簧座
288‧‧‧彈簧卡止槽
289‧‧‧內孔
290‧‧‧第2彈簧卡止構件
292‧‧‧下部軸部
294‧‧‧上側彈簧卡止槽
299‧‧‧下側彈簧卡止槽
第1圖係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具有任意停止功能的門鉸鏈緩閉器之正面剖視圖,且為了瞭解第1及第2離合器機構之構成而使其方向一致所示的示意圖。
第2A圖係第1圖之II-II線剖視圖,且顯示位於初期旋動位置的第1離合器機構之狀態。
第2B圖係與第2A圖同樣的圖式,且顯示位於第1旋動位置的第1離合器機構之狀態。
第2C圖係與第2A圖同樣的圖式,且顯示位於超過第1旋動位置時的第1離合器機構之狀態。
第3A圖係第1圖之III-III線剖視圖,且顯示位於初 期旋動位置的第2離合器機構之狀態。
第3B圖係與第3A圖同樣的圖式,且顯示位於第2旋動位置的第2離合器機構之狀態。
第3C圖係與第3A圖同樣的圖式,且顯示位於超過第2旋動位置時的第2離合器機構之狀態。
第4圖係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具有任意停止功能的門鉸鏈緩閉器之正面剖視圖,且為了瞭解第1及第2離合器機構之構成而使其方向一致所示的示意圖。
如第1圖所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具有任意停止功能的門鉸鏈緩閉器100,係配置成:固定有安裝於門(未圖示)之第1葉片112的第1筒體110、及固定有安裝於門框(未圖示)之第2葉片122的第2筒體120,在朝向上下方向延伸的長邊軸線118之方向整合,而第1筒體110之第1連接用端部114和第2筒體120之第2連接用端部124中介滑動軸承構件105而鄰接。如後面詳細說明般,在第1筒體110內係配置有第1螺旋彈簧130,在第2筒體120內係配置有第2螺旋彈簧134,當開啟門時會發生第1筒體110與第2筒體120之間的相對旋轉,隨之使此等第1及第2螺旋彈簧130、134儲存旋轉彈壓力,且該旋轉彈壓力藉由在第2筒體120之內部所構成的第1離合器機構140(第2A圖)和第2離合器機構145(第3A圖),依順序停止隨著門開啟而產生的第1及第 2螺旋彈簧130、134之旋轉彈壓力的蓄能,並且停止已蓄能之旋轉彈壓力對門的作用。又,當門開啟預定角度以上時,係停止第1及第2螺旋彈簧130、134雙方之旋轉彈壓力的蓄能及彈壓力對門的作用,藉此可以將門停止在任意的位置。
在位於上側的第1筒體110之內部係設置有軸150,該軸150係配置為:位於其上部的第1端部151是固定於第1筒體110之第1自由端部116,而位於下部的第2端部152是通過第1筒體110之第1連接用端部114而延伸存在於第2筒體120之中為止。在第2筒體120之第2連接用端部124係設置有圓筒狀的第1外殼160。該第1外殼160,係具有位於上部的小徑部162和位於下部的大徑部164,且可藉由大徑部164被壓入固定於第2連接用端部124而固定於第2筒體120。延伸至第1筒體110內的小徑部162之外周面163,係和設置於第1筒體110與第2筒體120之間的樹脂製之滑動軸承構件105之內周面106在圓周方向滑動卡合,藉此使第1筒體110和第2筒體120連接成能夠相對旋轉。在軸150之第2端部152的外周面156與第1外殼160的內周面165之間,係使圓筒狀之第1彈簧卡止構件170對軸150及第1外殼160成為能夠繞長邊軸線118而旋轉。第1螺旋彈簧130,係在第1筒體110內的軸150之第1端部151與第2端部152之間的軸本體153之周圍設定成同軸狀,可使該第1螺旋彈簧130之上端131卡止於軸150之第1端部 151的彈簧卡止槽154,且使其下端132卡止於第1彈簧卡止構件170之彈簧卡止槽176。在位於比第2筒體120之第2連接用端部124的內周面125之第1外殼160還更靠近下側的位置,係壓入固定有圓筒狀之第2外殼180。從軸150之第2端部152朝向下方延伸存在的第2彈簧卡止構件190,係使其上部圓筒部191位於軸150之第2端部152的外周面156與第2外殼180的內周面182之間,且對軸150及第2外殼180成為能夠繞長邊軸線118而旋轉。設定於第2筒體120之中的第2螺旋彈簧134,係使其上端135與第2彈簧卡止構件190之下部軸部192的彈簧卡止槽194卡止,且使其下端136與被固定於第2筒體120之第2自由端部126的彈簧座185之彈簧卡止槽186卡止。在彈簧座185與第2彈簧卡止構件190之間係以可包夾之方式設置有支撐軸199,該支撐軸199是從下方支撐第2彈簧卡止構件190,並使第2彈簧卡止構件190之位置不朝向下方偏移。
如第2A圖至第2C圖所示,在圓筒狀之第1彈簧卡止構件170,係於徑向對向之位置形成有從面向第1外殼160之外周面171貫通至面向軸150之內周面172的二個第1離合器要素保持開口174,且於各第1離合器要素保持開口174之中保持有輥子狀的第1離合器要素142。第1離合器要素142之直徑,係比第1彈簧卡止構件170之形成有第1離合器要素保持開口174的部分之壁厚還更為大,且使第1離合器要素142之一部分始終成為 從第1彈簧卡止構件170之外周面171或內周面172的至少一方突出的狀態。在第1外殼160之內周面165,係形成有與第1離合器要素142卡合的第1外側離合器要素卡止槽168。又,在軸150之第2端部152的外周面156,係形成有與第1離合器要素142卡合的第1內側離合器要素卡止槽158。藉由此種的第1彈簧卡止構件170、第1離合器要素142、第1外殼160及軸150,可構成在第1筒體110與第2筒體120之間進行第1螺旋彈簧130之旋轉彈壓力之連接、解除的第1離合器機構140。
在第2A圖之狀態下,第1筒體110之第1葉片112和第2筒體120之第2葉片122是轉向同一方向,且在長邊軸線118周圍的第1筒體110與第2筒體120之相對的旋動位置,是成為與被安裝的門對門框呈閉合之狀態所對應的初期旋動位置(0°)。此時,第1離合器機構140,係成為以下狀態:第1離合器要素142與形成於第1外殼160之內周面165的第1外側離合器要素卡止槽168卡合,而第1彈簧卡止構件170與第1外殼160卡止。藉由開啟門,當從該初期旋動位置使第1筒體110對第2筒體120繞長邊軸線118而朝向以圖來看為逆時針方向旋動時,軸150就與第1筒體110一起旋轉,但是第1彈簧卡止構件170由於是中介第1外殼160而固定於第2筒體120所以不會旋轉。由於第1螺旋彈簧130,係使上端131卡止於與第1筒體110一起旋轉的軸150之彈簧卡止槽154,且使下端132卡止於對第2筒體120固定的第 1彈簧卡止構件170之彈簧卡止槽176,所以會在其兩端之間扭轉,並一邊將第1筒體110朝向順時針方向彈壓一邊更進一步儲存該方向之旋轉彈壓力。因而,第1離合器機構140,係在第1離合器要素142卡合於第1外殼160之狀態下,使第1筒體110內的第1螺旋彈簧130之彈壓力起作用作為閉合門之方向的旋轉彈壓力。當使第1筒體110更進一步旋動直至相對角度成為90°之位置為止時(第2B圖),形成於軸150之第2端部152的外周面156之第1內側離合器要素卡止槽158就會來到第1離合器要素142之內側。此時由於第1彈簧卡止構件170係從第1螺旋彈簧130接收以圖來看為逆時針方向之力,所以第1離合器要素142係藉由從第1彈簧卡止構件170接收之按壓力沿著第1外側離合器要素卡止槽168而朝向內側推出,並成為卡止於第1外側離合器要素卡止槽168與第1內側離合器要素卡止槽158之間的狀態。當更進一步使第1筒體110旋動時(第2C圖),第1離合器要素142,係完全地從第1外側離合器要素卡止槽168推出,並成為與第1內側離合器要素卡止槽158卡合的狀態。如此,由於第1彈簧卡止構件170係成為卡止於軸150的狀態且與第1筒體110一起旋轉,所以第1螺旋彈簧130不會做更進一步扭轉。又,由於第1螺旋彈簧130之彈壓力並未作用於第2筒體120,所以使第1筒體110對第2筒體120朝向順時針方向旋動之力、即因朝向閉合門之方向的第1螺旋彈簧130而產生的旋轉彈壓力並不會起作用。亦即,第1離合 器機構140,係在門被開啟而第1筒體110對第2筒體120之相對的旋動位置超過90°(第1旋動位置)時,使第1離合器要素142卡合於軸150並解除第1筒體110內的第1螺旋彈簧130與第2筒體120之卡止,藉此,第1螺旋彈簧130之彈壓力就不會起作用作為朝向閉合門之方向的旋轉彈壓力。第1離合器機構140,係當如此地使第1筒體110對第2筒體120之相對的旋動位置,位在初期旋動位置(0°)與第1旋動位置(90°)之間時,就在第1螺旋彈簧130儲存旋轉彈壓力,並且使該旋轉彈壓力作用於閉合門的方向,而當超過第1旋動位置(90°)時,並不會更進一步扭轉第1螺旋彈簧130而會停止旋轉彈壓力之蓄能且不使旋轉彈壓力在第1筒體110與第2筒體120之間起作用,第1螺旋彈簧130是為了要閉合門而不起作用。
如第3A圖至第3C圖所示,在圓筒狀之第2彈簧卡止構件190,係於徑向對向之位置形成有從面向第2外殼180之外周面196貫通至面向軸150之內周面197的二個第2離合器要素保持開口198,且於各第2離合器要素保持開口198之中保持有輥子狀的第2離合器要素147。第2離合器要素147之直徑,係比第2彈簧卡止構件190之形成有第2離合器要素保持開口198的部分之壁厚還更為大,且使第2離合器要素147之一部分始終成為從第2彈簧卡止構件190之外周面196或內周面197的至少一方突出的狀態。在第2外殼180之內周面182,係形成有與第2離合器要素147卡合的第2外側離合器要素卡 止槽184。又,在軸150之第2端部152的外周面156,係形成有與第2離合器要素147卡合的第2內側離合器要素卡止槽159。藉由此種的第2彈簧卡止構件190、第2離合器要素147、第2外殼180及軸150,可構成在第1筒體110與第2筒體120之間進行第2螺旋彈簧134之旋轉彈壓力之連接、解除的第2離合器機構145。
在第3A圖之狀態下,相對的旋動位置是成為初期旋動位置(0°),而第2離合器機構145,係成為以下狀態:第2離合器要素147與形成於軸150之外周面156的第2內側離合器要素卡止槽159卡合,而第2彈簧卡止構件190與軸150卡止。藉由開啟門,當從該初期旋動位置使第1筒體110對第2筒體120繞長邊軸線118而朝向以圖來看為逆時針方向旋轉時,第2彈簧卡止構件190就與軸150一起旋轉。由於第2螺旋彈簧134,係使上端135卡止於與軸150一起旋轉的第2彈簧卡止構件190之彈簧卡止槽194,且使下端136卡止於對第2筒體120固定的彈簧座185之彈簧卡止槽186,所以會在其兩端之間扭轉,並一邊將第1筒體110朝向順時針方向彈壓一邊更進一步儲存該方向之旋轉彈壓力。因而,第2離合器機構145,係在第2離合器要素147卡合於軸150之狀態下,使第2筒體120內的第2螺旋彈簧134之彈壓力起作用作為閉合門之方向的旋轉彈壓力。當使第2筒體120更進一步旋動直至相對角度成為30°之位置為止時(第3B圖),形成於第2外殼180之內周面182的第2外側離合器要素卡 止槽184就會來到第2離合器要素147之外側。此時由於第2彈簧卡止構件190係從第2螺旋彈簧134接收以圖來看為順時針方向之力,所以第2離合器要素147係藉由從第2彈簧卡止構件190接收之按壓力沿著第2內側離合器要素卡止槽159而朝向外側推出,並成為卡止於第2內側離合器要素卡止槽159與第2外側離合器要素卡止槽184之間的狀態。當更進一步使第1筒體110旋動時(第3C圖),第2離合器要素147係完全地從第2內側離合器要素卡止槽159推出,並成為與第2外側離合器要素卡止槽184卡合的狀態。如此,由於第2彈簧卡止構件190係成為卡止於第2外殼180的狀態並固定於第2筒體120,所以第2螺旋彈簧134不會做更進一步扭轉。又,由於第2螺旋彈簧134之彈壓力並未作用於第1筒體110,所以使第1筒體110對第2筒體120朝向順時針方向旋動之力、即因朝向閉合門之方向的第2螺旋彈簧134而產生的旋轉彈壓力並不會起作用。亦即,第2離合器機構145,係在門被開啟而第1筒體110對第2筒體120之相對的旋動位置超過大約30°(第2旋動位置)時,使第2離合器要素147卡合於第2外殼180並解除第2筒體120內的第2螺旋彈簧134之與第1筒體110的卡止,藉此,第2螺旋彈簧134之彈壓力就不會起作用作為朝向閉合門之方向的旋轉彈壓力。第2離合器機構145,係當如此地使第1筒體110對第2筒體120之相對的旋動位置,位在初期旋動位置(0°)與第2旋動位置(30°)之間時,就在第2螺旋彈簧 134儲存旋轉彈壓力,並且該旋轉彈壓力會作用於閉合門的方向,而當超過第2旋動位置(30°)時,不會更進一步扭轉第2螺旋彈簧134而會停止旋轉彈壓力之蓄能且不使旋轉彈壓力在第1筒體110與第2筒體120之間起作用,第2螺旋彈簧134是為了要閉合門而不起作用。
如上述般,第1離合器機構140,係以在超過第1旋動位置時解除作用於第1筒體110與第2筒體120之間的第1螺旋彈簧130之旋轉彈壓力的方式來動作,而第2離合器機構145,係以在超過第2旋動位置時解除作用於第1筒體110與第2筒體120之間的第2螺旋彈簧134之旋轉彈壓力的方式來動作。在上述實施形態中,成為第1旋動位置的第1角度係設定為大致90°,而成為第2旋動位置的第2角度係設定為大致30°。因而,當第1筒體110與第2筒體120之相對的旋動位置,位於從初期旋動位置(0°)至第2旋動位置(30°)之間時,第1螺旋彈簧130與第2螺旋彈簧134之雙方的旋轉彈壓力是作用於第1筒體110與第2筒體120之間,而當位於第2旋動位置(30°)與第1旋動位置(90°)之間時,第2螺旋彈簧134之旋轉彈壓力並不作用而僅有第1螺旋彈簧130之旋轉彈壓力會起作用,當超過第1旋動位置(90°)時,第1螺旋彈簧130之旋轉彈壓力亦不作用而是在第1筒體110與第2筒體120之間起旋轉彈壓力的作用,且成為可以將門停止在任意場所的狀態。另外,在第1圖中,雖然第1及第2離合器機構140、145,係為了更明白其構造而配合可看到 第1及第2離合器要素142、147的方向來顯示,但是實際上從第2A圖及第3A圖可明白,第1離合器要素142和第2離合器要素147係配置於不同的圓周方向之位置。
因第1螺旋彈簧130係發揮作為可扭轉及於比較大之角度範圍的主螺旋彈簧之功能,故而為了使有效扭轉角度變大,較佳是由圈數較多的螺旋彈簧所構成。另一方面,由於第2螺旋彈簧134係發揮作為輔助第1螺旋彈簧130之閉合門時之彈壓力不足的輔助螺旋彈簧之功能,而有必要在比較小之角度範圍內獲得較大之力,故而較佳是由圈數較少的螺旋彈簧所構成。另外,第1及第2螺旋彈簧130、134之特性,亦能夠藉由彈簧材料之材質、線圈之粗細或形狀等的其他條件來調整。
第4圖所示的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具有任意停止功能的門鉸鏈緩閉器200,係復具有設定於第2筒體220內的第3螺旋彈簧237。在長長地延伸於下方的第2筒體220之中間位置,係固定有圓筒狀的中間彈簧座287,第2螺旋彈簧234之下端236,係藉由卡止於中間彈簧座287之彈簧卡止槽288而固定於第2筒體220。第2彈簧卡止構件290之下部軸部292,係從上側彈簧卡止槽294通過第2螺旋彈簧234之內部而更進一步延伸存在,且通過中間彈簧座287之內孔289,並超過該中間彈簧座287而延伸存在。第3螺旋彈簧237之上側的上端238係與第2彈簧卡止構件290之下端的下側彈簧卡止槽299卡止,而下端239係與被固定於第2筒體220之第2 自由端部226的彈簧座285之彈簧卡止槽286卡止。第3螺旋彈簧237係以與第2螺旋彈簧235同時發揮功能之方式所設定,並與第2螺旋彈簧234同樣地作用。亦即,在藉由第2離合器機構245之作用,使第1筒體210與第2筒體220之相對的旋動位置位在從初期旋動位置至第2旋動位置之間的範圍內時,可伴隨相對的旋動而扭轉,並且中介第2彈簧卡止構件290及軸250而對第1筒體210提供閉合門之方向的旋轉彈壓力,且當超過第2旋動位置時,就不更進一步扭轉並且不對第2筒體220提供旋轉彈壓力。藉由如此地在第2筒體220內同時設定二個螺旋彈簧,可以更進一步加大閉門時的旋轉彈壓力,並可以更確實地閉合門。
另外,在上述實施形態中,雖然是將第1角度設定為大約90°、將第2角度設定為大約30°,但是此等角度係能夠任意設定。又,在第2實施形態中,雖然是在第2筒體220內設定第2、第3螺旋彈簧234、237作為二個輔助螺旋彈簧,但是亦可更進一步同時設定追加的輔助螺旋彈簧。
100‧‧‧具有任意停止功能的門鉸鏈緩閉器(第1實施形態)
105‧‧‧滑動軸承構件
106‧‧‧內周面
110‧‧‧第1筒體
112‧‧‧第1葉片
114‧‧‧第1連接用端部
116‧‧‧第1自由端部
118‧‧‧長邊軸線
120‧‧‧第2筒體
122‧‧‧第2葉片
124‧‧‧第2連接用端部
125‧‧‧內周面
126‧‧‧第2自由端部
130‧‧‧第1螺旋彈簧
131‧‧‧上端
132‧‧‧下端
134‧‧‧第2螺旋彈簧
135‧‧‧上端
136‧‧‧下端
142‧‧‧第1離合器要素
147‧‧‧第2離合器要素
150‧‧‧軸
151‧‧‧第1端部
152‧‧‧第2端部
153‧‧‧軸本體
154‧‧‧彈簧卡止槽(軸的)
156‧‧‧外周面
160‧‧‧第1外殼
162‧‧‧小徑部
163‧‧‧外周面
164‧‧‧大徑部
165‧‧‧內周面
170‧‧‧第1彈簧卡止構件
176‧‧‧彈簧卡止槽
180‧‧‧第2外殼
182‧‧‧內周面
185‧‧‧彈簧座
186‧‧‧彈簧卡止槽(彈簧座的)
190‧‧‧第2彈簧卡止構件
191‧‧‧上部圓筒部
192‧‧‧下部軸部
194‧‧‧彈簧卡止槽(第2彈簧卡止構件的)
199‧‧‧支撐軸

Claims (4)

  1. 一種具有任意停止功能的門鉸鏈緩閉器,其特徵為,具備:第1筒體,其係於一端具有第1自由端部、而於另一端具有第1連接用端部,且安裝於門與門框中之一方;及第2筒體,其係於一端具有第2自由端部、而於另一端具有第2連接用端部,且安裝於門與門框中之另一方,前述第2連接用端部是鄰接於前述第1連接用端部,且對前述第1筒體在該第1筒體之長邊軸線的方向進行整合,並對該第1筒體連接成能夠相對旋轉;及軸,其係具有第1端部、第2端部及軸本體,該第1端部係固定於前述第1筒體之前述第1自由端部,該第2端部係在前述第2筒體內與前述第2連接用端部鄰接,該軸本體係從前述第1端部以在前述第1筒體內對該第1筒體延伸成同心狀之方式到達前述第2端部為止;及第1彈簧卡止構件,其係配置於該軸的前述第2端部之外周面與前述第2筒體之內周面之間,且相對於前述軸及前述第2筒體配置成能夠繞前述長邊軸線而旋轉;及第2彈簧卡止構件,其係配置於前述軸的前述第2端部之外周面與前述第2筒體之內周面之間,且相對於前述軸及前述第2筒體配置成能夠繞前述長邊軸線而旋轉,並比前述第1彈簧卡止構件還更配置於靠近前述第2筒體之前述第2自由端部側;及第1螺旋彈簧,其係在前述第1筒體內繞前述軸本體 之周圍而設置成同心狀,且其一端卡止於前述軸,而另一端卡止於前述第1彈簧卡止構件;及第2螺旋彈簧,其係設置於前述第2筒體內,且其一端卡止於前述第2彈簧卡止構件,而另一端卡止於前述第2筒體;及第1離合器機構,其係當在前述長邊軸線周圍的前述第1筒體和前述第2筒體之相對的旋動位置,是位在與前述門已閉合之狀態所對應的初期旋動位置、和與前述門僅開啟第1角度之狀態所對應的第1旋動位置之間時,就將前述第1彈簧卡止構件卡止於前述第2筒體,而當比前述第1旋動位置時還更位在與前述門開啟較大之狀態所對應的位置時,則解除前述第1彈簧卡止構件與前述第2筒體之卡止,且將前述第1彈簧卡止構件卡止於前述軸;以及第2離合器機構,其係當前述相對的旋動位置,位在前述初期旋動位置、和與前述門僅開啟不同於前述第1角度的第2角度之狀態所對應的第2旋動位置之間時,就將前述第2彈簧卡止構件卡止於前述軸,而當比前述第2旋動位置時還更位在與前述門開啟較大之狀態所對應的位置時,則解除前述第2彈簧卡止構件與前述軸之卡止,且將前述第2彈簧卡止構件卡止於前述第2筒體。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具有任意停止功能的門鉸鏈緩閉器,其中,以前述第1角度成為比前述第2角度還更大之方式來設定前述第1旋動位置和前述第2旋動位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具有任意停止功能的門鉸鏈緩閉器,其中,更具備:第1外殼,其係配置於前述第1彈簧卡止構件與前述第2筒體之間,且固定於前述第2筒體;以及第2外殼,其係配置於前述第2彈簧卡止構件與前述第2筒體之間,且固定於前述第2筒體,前述第1彈簧卡止構件,係具有:貫通在前述軸與前述第1外殼之間的第1離合器要素保持開口;以及保持於該第1離合器要素保持開口內的第1離合器要素,前述第2彈簧卡止構件,係具有:貫通在前述軸與前述第2外殼之間的第2離合器要素保持開口;以及保持於該第2離合器要素保持開口內的第2離合器要素,在前述第1外殼,係於內周面形成有第1外側離合器要素卡止槽,在前述第2外殼,係於內周面形成有第2外側離合器要素卡止槽,在前述軸之第2端部,係於外周面形成有第1內側離合器要素卡止槽和第2內側離合器要素卡止槽,前述第1離合器機構,係當前述相對的旋動位置位在前述初期旋動位置與前述第1旋動位置之間時,就使前述第1離合器要素卡合於前述第1外側離合器要素卡止槽並使前述第1彈簧卡止構件卡止於前述第1外殼,而當前述相對的旋動位置超過前述第1旋動位置時,則使前述第1離合器要素不與前述第1外側離合器要素卡止槽卡合而是 與前述第1內側離合器要素卡止槽卡合並使前述第1彈簧卡止構件卡止於前述軸,前述第2離合器機構,係當前述相對的旋動位置位在前述初期旋動位置與前述第2旋動位置之間時,就使前述第2離合器要素卡合於前述第2外側離合器要素卡止槽並使前述第2彈簧卡止構件卡止於前述第2外殼,而當前述相對的旋動位置超過前述第2旋動位置時,則使前述第2離合器要素不與前述第2外側離合器要素卡止槽卡合而是與前述第2內側離合器要素卡止槽卡合並使前述第2彈簧卡止構件卡止於前述軸。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具有任意停止功能的門鉸鏈緩閉器,其中,更具備:固定於前述第2筒體之內周面的圓筒狀之中間彈簧座;以及配置於前述第2筒體內的第3螺旋彈簧,前述第2螺旋彈簧之前述另一端係卡止於前述中間彈簧座,前述第2彈簧卡止構件,係通過前述第2螺旋彈簧之內孔並超過前述中間彈簧座而延伸存在,前述第3螺旋彈簧,係設置於前述中間彈簧座與前述第2筒體之前述第2自由端部之間,且其一端是卡止於前述第2彈簧卡止構件之超過前述中間彈簧座的位置,而另一端是卡止於前述第2筒體。
TW103104554A 2013-02-28 2014-02-12 Door hinge retractor with arbitrary stop function TWI5306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39871A JP6093204B2 (ja) 2013-02-28 2013-02-28 フリーストップドアヒンジクロー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8153A TW201508153A (zh) 2015-03-01
TWI530612B true TWI530612B (zh) 2016-04-21

Family

ID=51617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4554A TWI530612B (zh) 2013-02-28 2014-02-12 Door hinge retractor with arbitrary stop function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093204B2 (zh)
KR (1) KR101545436B1 (zh)
TW (1) TWI5306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79009B (zh) * 2015-06-09 2017-03-22 中山市华冠五金有限公司 带定位缓冲阻力的自关门门铰
CN112576129A (zh) * 2019-09-30 2021-03-30 普知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旋转门用铰链装置
KR102106364B1 (ko) 2019-10-24 2020-05-04 서선민 그라데이션 백코밍 연출 가이드 책자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34841Y1 (zh) * 1975-10-07 1977-08-09
JPS5816427B2 (ja) * 1979-07-17 1983-03-31 日恵機材株式会社 ストツパ機構付きスプリングヒンジ
JP4057991B2 (ja) * 2003-10-24 2008-03-05 日東工器株式会社 ドア用ヒンジ
KR200349830Y1 (ko) 2004-02-23 2004-05-08 피케이텍시스템 주식회사 프리스톱 및 슬로우다운 힌지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93204B2 (ja) 2017-03-08
TW201508153A (zh) 2015-03-01
KR20140108142A (ko) 2014-09-05
JP2014167240A (ja) 2014-09-11
KR101545436B1 (ko) 2015-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30612B (zh) Door hinge retractor with arbitrary stop function
JP5763642B2 (ja) トーションバースプリングシステム及びヒンジアセンブリ
US20140182489A1 (en) Safes & related locking enclosures
BRPI0612682A2 (pt) acionador de trava eletrÈnica com membro de acionamento helicoidal
JP5755880B2 (ja) 強化されたポジションロック機能を有する、ロックを作用させるための枢軸回動可能なキー
JP3223612U (ja) キーの保持を伴う圧縮ラッチ
US10829969B2 (en) Device for locking a moving element such as an aircraft door and aircraft equipped with said locking device
BR112012000306B1 (pt) mecanismo de transmissão de energia
BR102020016014A2 (pt) dispositivo de dobradiça para porta giratória
TWI639788B (zh) Cyclone handle cover
RU2018125587A (ru) Фиксатор замка и летательный аппарат с таким фиксатором замка
JP5782180B2 (ja) ドアクローザ
JP2011121492A5 (zh)
CN106573740B (zh) 管道输送器
JP4713216B2 (ja) シリンダ錠
ES2788055T3 (es) Articulación con posicionamiento angular regulable
ES2671509T3 (es) Dispositivo de cierre de puerta de vehículo
US1236352A (en) Antirattler.
ES2873250T3 (es) Lengüeta de rodillo
CN204915358U (zh) 闩锁机构以及座椅组件
ES2405778T3 (es) Elemento de soporte
JP6805075B2 (ja) スロットル装置
JPS5816427B2 (ja) ストツパ機構付きスプリングヒンジ
US1219100A (en) Spring-roller.
US279801A (en) Curtain-fix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